短期理财范文
时间:2023-04-02 17: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期理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了解,该短期理财债基在首个30天的运作期到期日即6月11日当天,赎回量高达160亿,而其首募规模为220亿。“由于该基金投资的协议存款到期未能按时到账,导致基金赎回款支付出现异常。”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工行基金托管部已将此事报告证监会,证监会提示该基金注意流动性风险,并要求其写自查报告。”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独家获悉,为加强对于理财债券基金的动态监管,证监会将自7月中旬起要求各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托管部门报送《理财债券基金监控日报》。日报主要内容包括“基金投资组合”、“基金运作主要指标”、“基金投资银行定期存款明细”、“基金投资信用债明细”,包括“买入持有到期投资策略”和“单笔认申购按照固定期限锁定持有”两种类型。
与此同时,自6月12日起,证监会基金部开始受理其他基金公司理财债券基金产品募集申请,并重新明确十大审核要点。这标志着短期理财基金从试点开始向全行业推广,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蠢蠢欲动。
然而,在各种创新噱头之下,被视为基金业“突破口”的短期理财债基是否具有独特且持久的生命力?围绕着其收益及风险的争议还在继续。
重度依赖协议存款
去年年底证监会明确,货币基金投资“协议存款”不受制于“投资定期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净值的30%”的限制。而与货币基金有一定相似性的短期理财基金也特别“青睐”协议存款。
5月22日,短期理财债基华安月月鑫公布了首期投资组合构建情况说明。截至5月15日,该基金投资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比例高达99.93%,仅有0.07%投向了其他标的。这意味着,月月鑫募集的182.22亿元中,182.09亿元资金躺在了银行账户上。
躺在银行账户上的这些资金主要以大额协议存款的形式存在。华安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黄勤坦言,“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华安月月鑫首期将主要资金配置在银行大额协议存款上,以期获得稳定确切的收益。”华安基金的官方解释则是,按照相关开户流程,基金委托托管行在中债公司开设债券账户,至少需要一两周时间。
汇添富理财30天基金并未公布投资组合,不过,据了解其中很大比例同样是协议存款。
近期正在募集的光大添天利基金更是以“团购协议存款”为主打口号,在其宣传资料中明确指出,以银行协议存款为主要投资对象,其收益率与3个月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联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从多家基金公司了解到,由于协议存款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投资工具,需要基金管理人和银行一对一地谈,审批办理手续很严格。
但有业内人士担心,做协议存款是在分支行,而且一般是“比较缺钱”的中小银行分支行,尽管有层层的审批和流程,但资金安全是基金管理公司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风险不容忽视
“从近期的投资实践来看,协议存款的流动性风险也值得警惕。”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表示。
据了解,6月初上海有两家货币基金曾出现过协议存款及到期票据资金未能按时到帐的情况,上海证监局特地开会提示此风险。
“这次出问题的短期理财债基也是类似的情况。虽然最后赎回款支付和到账仍在T+2的时间范围内,没有违反基金契约,但工行托管部认为异常报会,所以应该是通过非正常方式解决的。”前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正常情形下,协议存款是全部先到托管账户,基金管理人根据赎回确认,下指令给基金托管人,再由托管户划到清算账户,给各个代销行。而由于协议存款晚到,基金管理人可能通过临时回购、让托管行资金先垫付等方式筹到相应的钱划到清算账户以应对高额赎回。”
此外,由于银行清算时间的不同,基金经理操作一旦不慎也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例如契约规定资金在6月8日到账。银行可以5点到账,也可以在7点到账,这都不算违约。但如果基金经理操作较为激进,尚未确定资金到账的确切时间便提前设置了6月8日的一笔操作指令,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广州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除协议存款外,短期理财债基还可以投资其它债券类工具,而收益率高的债券一般流动性差,如浮动利率债,在2005年货币基金危机中得到体现;而收益率高的债券信用风险也高,如一些短期融资券,这在去年货币基金风险暴露中得到体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中投投资的美国最大的货币基金也是因为持有和雷曼相关的短融出现风险。”
他指出,“如果不追求超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货币基金收益率,按照契约合同要求和正常的风险收益配比去做,短期理财基金只承担正常的有限风险。但在面临外部收益率比较压力时,基金经理很容易提高风险容忍度,最终出现不利情况。如做大规模的期限错配,用足组合剩余期限,极端的情况包括冒法律风险在外面‘养券’,债券的浮亏和流动性丧失都会给持有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是否有可能高风险操作取决于这个基金产品发行和运作管理时的真正目标:是要追求收益率比拼规模,还是仅仅做一个月度或季度理财产品。”该固定收益部总监认为。
生命力遭质疑
自2011年9月以来,银监会叫停了商业银行发行短期和超短期的理财产品,在空白期内,基金公司短期理财债基横空出世。
5月初,汇添富理财30天债基和华安月月鑫短期理财债基都取得了破百亿的首募规模,共计募集426.64亿元。6月12日成立的汇添富理财60天债基首募规模也达到160亿元。目前在审批通道内还有数家。
但有银行人士认为,当时银监会的初衷是严禁高息揽储,未来梳理整顿后,这类产品再度放开也很有可能。而到那时,基金公司发行的短期理财型基金是否会被银行渠道“抛弃”将难料,这将是这类产品最大的政策风险。
更严峻的情况是,券商也携现金管理类等创新产品欲抢占短期理财市场。其中一些产品,除投资活期和定期银行存款外,也能投资协议存款,经监管机构允许后,还能投资债券逆回购以及期限在397天以内的债券以及超短融等债券品种。而这与短期理财债基的投资范围也大致相同。
但是,短期理财债基在收益方面的表现却不容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华安月月鑫A类份额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4%,B类份额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24%~4.24%。若与上浮后3.57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在去掉0.3%的管理费后,华安月月鑫A类份额收益率大有可能屈居其下;而费率偏高的B类份额,收益率更是面临巨大考验。
首批理财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为银行协议存款,而银行协议存款的利率,往往随着Shibor利率波动。数据显示,5月4日,1个月Shibor利率为3.9321%,但到了6月4日,1个月Shibor利率则下降至2.8292%,降幅达到28%。
“随着市场利率下行以及资金面趋暖,理财型基金的收益将逐渐受到威胁。”上海证券基金分析师刘亦千表示,未来一旦银行再度放开短期理财,或者投资者发现理财型基金的收益率与货币基金相比没有优势,理财型基金的繁荣估计只能是短期的。”
篇2
所谓“短期”,是指30至180天,也有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在过去几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折合成年率,大约都在5%左右,比活期存款利率高不了多少。
但一次被摆上桌面公开谈论的“钱荒”,催高了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让很多人开始仔细考虑,银行的钱到底从哪里来,把钱放在银行里,是否牢靠。6月底,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大幅飙升至13.44%,也就是说,银行之间相互借钱,利息已远远高过贷款利率。即便如此,银行还是没法从同行那里借到足够多的钱。各大银行纷纷提高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这是短期内聚拢大量资金而不留后患的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经过两三轮的上调,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已经从4.4%上升到了6.5%,最高甚至达到6.8%。不过好势头没持续多久。到了7月,随着流动性紧张形势趋缓,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明显回落。
如果你没有抓住这一个月的短暂辉煌,也没什么值得遗憾的。即便购买5万元的产品,在那疯狂的一个月中的收益也不过数百元。
这就是短期理财产品的现状:大多数时候,它的回报率平淡无奇,即便遇到极为偶然的好时机,也因为周期过短而收益有限。
事实上,按照银监会规定5万元起存,有些产品最低限额甚至达到百万的短期理财产品,是为那些资金量很大、并且在未来一个特定时间内有明确用途的投资者“量身定制”的。
例如3个月后才要签合同买房,而现在就已经筹集到全部购房款,就可以用来购买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既能获得一定回报,又不会影响自己的资金安排。
篇3
不过,作为基金市场的新宠,更多的投资者仍然对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疑问: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适合投资短期理财类基金?短期理财基金就是短债基金吗?短期理财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有哪些区别?短期理财基金的投资范围、申购赎回机制、收益以及风险又是如何?
有利的市场环境
4月CPI同比上涨3.4%,通胀继续呈下滑趋势。通胀的下行以及资金面的宽松均是支撑债券市场向上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债市创新产品的发行传闻接连不断,为债券品种投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未来将进一步吸引资金的关注。
从市场情绪来看,上年A股市场整体下跌幅度超过20%,中小板指数的跌幅更是超过30%,许多个股甚至出现腰斩,投资者情绪趋于谨慎。相比权益类产品而言,不少投资者更青睐固定收益类产品。不过,与上年年底不同的是,随着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的逐步回调,投资范围更广的债券基金成为不少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30天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的被叫停,更是为债券基金市场添了一把火,基金公司开始瞄准短期理财型基金,华安和汇添富基金公司分别推出华安月月鑫和汇添富理财30天。而该类基金仅1000元的投资起点、费率低、风险低、运作较为透明等特点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在市场情绪不高的情况下,两只基金共募资426.64亿元。而紧随其后的,是华安季季鑫和汇添富60天债券基金的获批。
短期理财基金=短债基金?
不论从产品名称还是设计来看,短期理财型基金和短期银行理财产品、短债基金之间似乎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短期理财型基金封闭式的运作类似银行理财产品,而其固定收益的特征又类似于短债基金。
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短期理财型基金的投资起点更低,普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通常是5万元,而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起点为1000元。在追加投资方面,前者通常为1万元,而后者为100元。银行理财产品的披露制度相对简单,只有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对产品的投资标的、风险和范围有模糊的描述,而短期理财型基金的披露制度相对完善,在招募说明书中对以上方面皆有详尽的描述。并且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短期理财型基金需要定期公布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另外,银行理财产品有不同的分类,如银行资产类产品、结构性产品和银信合作类产品等,不同的类别风险收益特征千差万别,预期收益率也有所不同。而银行理财型基金受到产品属性的制约,风险收益特征则较为相似。
如果说银行理财产品与短期理财型基金是貌合神离,那么,短债基金与短期理财型基金则更加神似。从产品属性上来看,两者皆是债券型基金,且在投资策略上,都采取固定收益策略,倾向于做绝对收益。两者最大的差别在于久期策略、投资范围和申购赎回机制的不同。从基金招募说明书来看,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剩余期限较短,控制在150天以内,而我国目前唯一一只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则在招募说明书中规定基金久期保持大于0.5年,小于1年。通常来说,久期越长,预期收益率越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更高的利率变动风险。另外,虽然两者都以货币市场工具为主要投资对象,倾向于在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策略基础上的增强型投资策略,但是在追求超额收益的品种选择方面有一定差别。短债基金的选择范围相对更高,例如其可以选择次级债、浮动利率债等品种,而这些品种不在理财型基金的投资范围选择之列中。而在申购、赎回机制方面,短债基金相对来说更为灵活,更适合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因为投资在任意交易日均可选择申购、赎回基金,而短期理财型基金的申购、赎回则受到运作周期的限制。
投资范围
相较银行理财产品而言,短期理财类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明确了基金的投资范围,故而运作更加透明。华安月月鑫基金更是明确了要在开始运作后的第10个交易日给出《组合构建情况说明公告》,较之普通基金的季报、年报披露制度,该基金的投资组合披露更加频繁。
在具体投资品种的选择范围方面,两只基金皆是以银行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债券回购、企业债、短期融资融券以及央票等为主,乍一看,与货币型基金颇为类似。不过,较为明显的差异是,两只基金的债券正回购上限更高,并且对企业债和短融的信用等级要求都没有货币基金那么高,同时还可以参与中期票据的投资。汇添富30天理财在招募说明书中,规定基金不得投资于A+以下的企业债,而华安的投资限制则为AA-以下的企业债不得投资,货币基金对企业债的投资限制则为AAA。并且在招募说明书中,华安月月鑫基金明确指出基金不得投资于资产支持证券,而资产支持证券却在汇添富30天理财基金的投资范围内。
此外,两款产品对其投资的其他一些券种的信用等级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招募说明书来看,汇添富30天理财的投资范围要大于华安月月鑫,但是具体到实际投资过程中券种的选择,还要看基金经理的操作。
申购、赎回机制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买卖通常都有一定的限制,投资者若是错过了发售期,就需要等到下一期产品发售时才能进行购买。而汇添富30天理财在申购、赎回机制上则更为灵活,只要基金打开申购后,投资者每个交易日均可自由购买,30天的运作期后,打开赎回通道(如若投资者未选择赎回,则资金计入下一期继续滚动)。换句话说,对投资者而言,汇添富30天理财就像是每天都在发售的30天理财产品。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不同的工作日进行申购时,即便只相差一个交易日,由于运作期的投资组合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每个运作期的收益上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过,由于基金本身较为稳健的特性,这种差异不会太大。对基金本身来说,规模每天都会受到净申赎的影响,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完整的运作封闭期,汇添富理财30天债券的基金经理仍需要面对流动性管理,但从中长期的角度讲,这样的产品设计保证了基金规模相对稳定,不会出现到期后集中兑付而导致潜在的规模缩水。
华安月月鑫的申购、赎回机制则与银行理财产品更为类似,投资者只有在固定的基金开放日才能申购基金(即基金合同生效后,每个运作期的倒数第2个工作日为基金当期的赎回开放日和下一个运作期的集中申购开放日)。当然,投资者倒也大可不必太担心错过或是买不上的问题,因为只要注册开通基金公司的账号,在产品发售时,基金公司基本上都会有短信告知。
收益及风险
投资品种的选择范围通常决定了基金的收益范围和风险特征。从两只短期理财类基金的投资范围来看,其券种的风险范畴要大于货币基金而小于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和一般债券基金,所以,从理论上里说,收益范畴也是介于上述范围之内的。
从华安月月鑫给出的首期参考年化收益率区间 A类3%~4% 、B类3.24%~4.24%来看,介于近5年货币市场基金平均年化收益2.74%,与晨星债券型基金指数最近5年平均年化收益6.78%之间。值得一提的是,两只基金无申购、赎回费用,管理、托管费率也低于货币型基金的费率水平,这无疑让基金的收益赢在了起跑线上。
篇4
然而,理财产品发行仍然处于低位,主要表现在:第一、本月理财产品发行数大幅度低于2008年12月发行数;第二、按照商业银行有效工作日计算,本月每个工作日理财产品发行数较上月相比仅上升了1款。
近6个月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资料来源: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普益财富
进入2009年,随着国家各项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信贷资产类和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外,由于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来自于市场风险、政策监管和政治环境的压力导致商业银行当前的操作取向趋于保守,对于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采取了回避策略。在理财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方面,非保本理财产品在2009年1月份和2月份市场占比只有40%左右,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市场占比同样在40%左右。从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义,也可以发现其操作策略较为保守。
理财产品短期化近期难以改变
在2009年已经过去的2个月中,境内外金融市场的表现仍然让投资者担忧,在经济和金融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形下,投资者对于理财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仍然较高。
本月,3个月期以下(含3个月)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54.75%,3个月至6个月期(含6个月)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22.95%,6个月至1年期(含1年)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为14.75%,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仅为6.89%。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主要为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中长期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中可以看出,在市场环境没有出现好转迹象的情形下,投资者对于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会改变,理财产品将继续保持短期化。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仍然是主流
2009年资本市场活跃带动了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本市场以及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然而随着资本市场出现回调,使得商业银行意识到目前市场环境仍然没有明显改观的迹象,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
因此,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在资金运用领域方面,银信合作仍然是主要运用方式。本月,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14款,其中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85款,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19款。另一资金运用领域则为债券和货币市场,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79款。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相比于上月增长了30款,上升幅度近55%,另外理财产品占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比例存在一定幅度地上升,由上月的34.38%上升至本月的40.28%。这主要在于目前市场情形和政策环境仍然存在较多变数,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较为稳健,并且收益水平在各类理财产品前列,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遭遇滑铁卢。由于银行系统资金充裕,导致票据贴现利率大幅下降而出现利率倒挂,从而限制了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水平。近期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成为了银行理财市场的热点。由于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制约,债券和货币市场投资品以其稳健、灵活的特性,成为近期商业银行开发理财产品的首选标的。本月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在发行数和发行占比方面均有所上升,其中发行占比由33.33%上升至37.44%。
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大幅上升
本月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了34 款,发行数与上月相比,大幅增加,增幅达到近100%,说明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本月出现回暖。在2008年10月份后,结构性理财产品每月发行数均在30款以下,最低只有16款,本月发行数超过30款,出现了强劲的反弹。部分商业银行在对2009年宏观经济和各类金融市场进行研判基础上逐渐确立了其市场操作策略,并且将其付诸于行动。
在发行主体方面。8家商业银行参与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参与银行数与上月基本持平,其中,外资银行占有6席,中资银行有2席。在外资银行中,荷兰银行发行数最多,发行了12款,其中包含了仅购买了相关理财产品才能购买的短期结构性理财产品。渣打银行发行了9款利率挂钩型结构性理财产品。花旗银行发行了3款,含2款结构性QDII理财产品。在中资银行中,结构性理财产品由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发行,中国银行发行了4款,平安银行则发行了1款,但是平安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购买渣打银行理财产品。从中可以看出,结构性理财产品仍然被外资银行占据,中资银行虽然发行了理财产品,但是发行占比较低,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在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方面,延续了近期的发展趋势,理财产品相当稳健,甚至趋于保守。根据理财产品设计结构和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义综合分析,34款理财产品全部为保证收益或者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并且,在理财产品设计中,观察期明显增多,部分理财产品采取逐日观察,有效地提升了盈利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出,在市场波动较大,各项政策实施形势不明朗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中,注重理财资金的风险控制,以确保投资者资金的安全和维护商业银行自身品牌。
篇5
这里姑且不论7月份以来降准为何一再落空,央行频繁的短期逆回购操作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准备金率下调——调节流动性这一功能,满足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金融机构开始逐步修正货币市场利率单边下跌的预期,SHIBOR利率呈现出震荡波动、脉冲走高的态势。
我们认为保持中性偏紧的资金面更有利于央行的操作。这是因为“由于结构性流动性盈余的存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回收流动性的利率不是市场的边际利率,对市场利率没有决定性影响,从而令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意图在银行体系中传导不畅。”(孙国锋,央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也就是说,在市场存在结构性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利率对市场利率有着较强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得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意图得以顺利传导。
另一方面,逆回购操作也成为了市场的新风向标。
6月7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公告,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与此同时,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定为基准利率1.1倍,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定为0.8倍。本次降息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但更重要的是利率浮动区间的扩大,这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一步。但随着未来允许的浮动区间的扩大,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准性就会被削弱,央行需要新的基准利率指标。
逆回购利率此时脱颖而出。央行可以长期坚持大量的逆回购操作,通过逆回购操作的期限、数量、利率、频率等信息来向市场传达其意图,不但高效而且高频。
篇6
当月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款数为737款,市场占比下降至80.28%。银行间市场资金相对放松,在银行理财市场中占比最大的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量下降,人民币产品市场占比随之下降。各期限产品发行量占比变化不一。1个月(含)期以下产品市场占比上涨1.30%,3~6个月(含)期产品上涨3.01%,无固定期限产品上涨0.52%。1~3个月(含)期产品下降3.27%,6个月~1年(含)期产品下降0.01%,1年期以上产品下降1.55%。
短期产品预期收益下调
2月24日商业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短期限货币市场利率下降较为明显,3个月(含)以下的信贷类产品、1个月(含)以下的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随之出现下调。
信贷类
信贷类产品仅发行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2%。其中,1个月(含)以下期和1~3个月(含)期产品平均预期收益分别下降0.29%和1.18%,而6个月~1年(含)期产品上涨0.03%。
1个月(含)以下期产品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为3.39%;1~3个月(含)期产品发行1款,预期收益率为2.65%;6个月至1年(含)期产品发行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8%,预期收益率最高为4.70%,最低为4.20%。
债券类
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发行525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9%。无固定期限产品共发行7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2.37%。预期收益率最高为2.85%,最低为1.95%。
1个月(含)以下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共发行14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5%。1~3个月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共发行12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38%。预期收益率最高为4.70%,最低为2.40%。3~6个月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共发行86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4%。预期收益率最高为5.50%,最低为2.70%。6个月~1年期人民币债券类产品共发行48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2%。预期收益率最高为5.10%,最低为3.10%。
结构性理财产品
共发行29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2%。澳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2款,预期收益率都为6.50%。美元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4款,预期收益率都为2.1%。人民币结构性理财发行23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7%。这些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为8%,最低为1.38%。
产品收益高得益存准率上调
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5%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33款。除建行的“利得盈2009年第1期现金选择权理财产品”获得较高收益率外,紧随其后的是北京银行的7款与14天或1个月期SHIBOR利率挂钩的产品,这些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于银行间货币市场存/拆放交易、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行票据、银行次级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债券回购交易等标的。由于2月初市场资金面紧张,促使短期限SHIBOR利率飞速上涨,这7款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在7%以上。其中,“心喜系列201108102号:人民币14天SHIBOR利率挂钩理财产品”到期年化收益率高达8.21%。
其余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多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票据资产类、信贷类或股权投资类。其中包含5款1个月以下期限的人民币产品,这些超短期产品收益率高企的原因同样是受2月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影响所致。而收益较高的澳元款产品中,“非凡理财外汇1011期产品澳元款”是民生银行推出的4个月期产品,到期获得6.9%的较高收益率。
篇7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解放大路支行,吉林 长春 130041)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自2005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本文在介绍理财产品的基础上,比较了货币市场基金、中短债基金、七天理财、基金定投等四种短期理财产品的特点和适合人群。购买理财产品需要有一定的风险辨别能力,可以从是否保本、收益类型、投资方向等方面来识别风险。
关键词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5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61-01
一、理财产品简介
理财产品,指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其实质是以基础资产未来现金流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信托受益权凭证等进行融资的过程。
按照产品投资领域的不同,可分成债券型、信托型、结构型及QDII产品四类。债券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等收益稳定的市场;信托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商业银行或其他信用等级较高的金融机构担保或回购的信托产品;结构型产品将固定收益与选择权产品相结合,分为股票挂钩型、利率挂钩型、汇率挂钩型、指数挂钩型及信用挂钩型等;QDII产品即取得境外理财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将客户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在境外投资来获得收益。
根据产品投资期限不同,可分为短期(1年)、中期(1—3年)、长期(3—5年)三种。目前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很多投资者对于中长期理财持观望态度,占市场份额最多的是短期理财。
二、几种短期理财产品的比较
货币市场基金,是指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出售基金凭证单位的形式募集资金,统一投资于那些既安全又富有流动性的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基金可以随时赎回,没有任何手续费,是免税金融产品,而其收益是按照每天计息、每月一结的方式进行结算,即复利滚存。货币市场基金主要投资于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AAA级企业债等短期债券,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收益较低。近期债券市场与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滑,监管部门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范围与投资剩余限作出了更严格的限制,货币市场基金面临着年化收益率持续下降趋势明显、赎回风险加大的压力。
中短债基金结合了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部分优点,不受货币市场基金在组合期限和融资杠杆方面的限制,投资品种平均剩余期限比货币市场基金长。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平均剩余期限为180天以内,而中短债基金可投资在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固定收益类品种,而且投资品种更加多样化,收益率比更有吸引力。中短债基金与货币基金一样免收认购、申购、赎回费用,赎回款也是T+1日从基金账户划出,资金到账速度很快。债券型基金均不投资股票和可转债,主要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中短期债券,收益高于银行利率,投资者可以选择分红再投资,享受复利。
七天理财是从七天通知存款演变而来的短期理财产品,客户只需办理简单的申请手续,告知自己资金使用意愿后,就可以获得一天、七天人民币理财或七天外币理财,而且是以复利计算利息,利率高于活期存款,可随时支取。七天理财一般是五万起购,近年也出现了1000元起购的低门槛产品,适合拥有闲置资金又难以确定存期,随时有支付、转账需求的客户,包括炒股人群、有频繁贸易、资金往来的个体经营者、工商人士、短期有大额资金支出计划的手持现金客户。
定期定额申购基金又称基金定投,是指投资者约定每月扣款时间和扣款金额,由银行在每月约定日从投资者指定资金账户内自动完成扣款和基金申购申请的一种长期投资方式。具有手续简便、平均成本、分散风险和复利效果等优点。这种投资不必掌握太多专业知识,不必费心选定购买的时点,只需耐心坚持中长期持有。基金定投的收益一般会高于零存整取的利息,很适合工薪族达到强制储蓄的目标,是工薪族为孩子储备教育金或筹划养老金的一个优良选择。
三、理财产品的风险识别
投资者要从有限的信息中辨别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是否保本。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或保证收益型的产品在到期时,投资者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损失。不过有的理财产品保本是有条件的,设置了到期保本条款,即持有至产品到期才保本,若中途赎回仍然会损失本金。还有一些理财产品是部分保本型,比如95%保本,本金最多损失5%。
收益类型。投资者最看重最关注的是收益,但收益也有很多说法,购买时需分清是年收益还是累积收益,是税前收益还是实际收益,是固定收益还是浮动收益。以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为例,如果是保本型的,到期最坏的情形为零收益或低收益,最好的情况为预期最高收益;如果是非保本型的,则收益无上限,亏损无下限,其中投资信贷资产的理财产品较特殊,利率上浮或下浮幅度在产品成立时已经拟定,产品到期时要么实现预期收益率,要么贷款无法收回而损失本金和收益。
投资方向。理财产品募集到的资金将投放于哪个市场,投资于什么金融产品,决定了该产品的风险大小和收益能否实现。如果投资于债券,则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风险程度视投资债券的级别而定,风险较小。如果投资于信贷资产,则要看借款方的还款能力,经营不确定性较大的企业容易拖欠贷款,理财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反之则低。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效益目标 能力目标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企业资金来源从国家无偿拨款这一单一来源向贷款、债券、集资和股票等多方面转变,不仅打破了“大锅饭”,使企业不能再依赖国家,同时也使企业自主经营成为可能。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作为企业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也就相应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1 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结构体系
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组织,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但在具体理解和表述上,有人认为我国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财务最大化”,即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也有人主张以“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持久的良性增长的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企业财务行为规范的最终目标,应该说,这两种观点都克服了我国长期持有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观点,没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短期化等缺点,也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资本保值、增值的要求。但这两种“目标观”,可能会导致企业所有者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最终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这样就能与其他利益主体所期望实现的利益目标发生矛盾,若不能很好地解决目标上的矛盾,企业的理财难度会因此而增加。
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一个以提高效益为核心、具体目标多元化的结构体系。具体地说,它包括三个部分:
1.1 效益目标 既包括经济效益目标,也注重提高社会效益,履行社会责任。
1.2 能力目标 即科学、有效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
1.3 协调各方利益目标 应正确地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使各方的合法利益得以保障。实际上,这三部分目标是紧密相关和有内在联系的。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科学合理地组织财务活动,保证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并以协调各种财务关系、平衡各方面利益为前提,只有在理论上明确这种统筹兼顾的财务管理目标体系,才能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清楚地把握努力的方向,更好地推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
2 新时期财务管理的再生策略
随着企业财务再生策略的实施,通过明确会计部分各工作环节、各相关人员的责权利,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企业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即价值观念由老板至上转向顾客导向,经理角色控制管理转向教育咨询,职工处境由组织监控转向自主管理,绩效衡量由注重行为过程转向测定群体成果。
财务再生策略是与企业管理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再生的目标有四个方面:即重振企业活力,重建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战略规划和重启新生。财务再生是对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的革命性调整和财务资源的重新配置,目的是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需要。我们认为我国企业的财务再生策略,要能够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优化财务体制,改善财务职能,强化财务的造血机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
从内容上看,财务再生策略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2.1 财务组织结构与制度的再生 具体包括财务流程的再生、财务地位的再生、财务人员的再生(定位)、以及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制度安排。
2.2 财务机制再生 具体包括融资机制再生、投资机制再生和收益分配机制再生等内容。财务再生策略给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突出了财务管理地位、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功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作用。为此,企业管理的发展要适应上述财务管理新机制的需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设计一套有助于资本迅速流动、资本结构优化组合和资本不断增值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3 企业改革的丰富实践,拓展了现代企业理财的内容
我国企业传统的理财内容较为简单,其重点是强调资金的收支以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为了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内容还应增加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与资本经营相关的财务问题 资本经营的终极目的是使资本增值,达到企业所有者权益最大化目标。而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中财务管理的本质特征。因此,资本经营在客观上要求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确立以财务为导向,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理财的对象是企业资本。资本运动是由资本投入、营运、保值增值、回收等环节组成。按照传统的理财观念,资本运动与企业的供、产、销活动构成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两个侧面,资本运动应围绕供、产、销活动的展开。长期以来,由于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企业难以放开手脚,阻碍了企业有效利用各项资产、提高资本经营水平,使很多企业由此陷入困境。事实上,资本运动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完全可以暂时与企业产、供、销脱离,根据资本的自身特点,在资本营运、保值增值环节上大做文章,开展资本的多元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不断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为企业产、供、销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因此,资本经营方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企业理财的内容,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3.2 与基建招标相关的财务问题 企业无论是何种招标活动(主要是基建招标),从表面上看是工程的质量、工期等。但实质是资金问题,即通过招标管理优化企业的资本性投资,提高投资的效益,企业招标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既要遵循财务管理的节约支出、提高效益的原则,更要遵循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如何通过管理,促使二者有机结合,是企业一般财务管理中没有的新课题,这一新课题的出现,将使企业理财方法、内容和任务发生很大的变化。
篇9
2、在擦头发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用力搓揉头发,不过短发最好不要这样哦,其实短发很容易干的,所以只需要用毛巾吸干水分就行了。
3、时尚的短发一般都是卷发造型,因此弹力素是洗头后不可缺少的,等头发半干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弹力素了,涂抹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来,这样就不会成块聚在一起了。
4、最好少用吹风机。短发一般比较容易干,因此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吹风机,因为被吹风机吹过的头发往往比较干燥,影响定型。
5、早上打理头发的时候,可以适当喷一些水把头发打湿,用手来帮助定型,不过记得别喷太多哦。
篇10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发表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难芯恐氐闶欠煞ü婧推笠的诓靠刂啤V饕莆裱芯砍晒校好拦甯ィ?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话闳衔?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