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十篇

时间:2023-04-07 19:57:52

财务舞弊

财务舞弊篇1

一、财务舞弊的内容及方式

财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伪造与虚构进行财务舞弊

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隐匿或套改凭证,如发票造假、伪造单据、虚开和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构业务、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如上市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虚构收入、少计费用;为套取现金而虚构预借差旅费;出纳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

(二)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

如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等;拉拢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如存货核算人员拉拢仓库保管人员侵吞存货;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

(三)利用计算机舞弊

盗用企业计算机密码进行隐蔽的程序修改或暗藏程序,扰乱计算机程序,使其达到不法目的。

(四)关联方交易舞弊

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主要有: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

(五)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包括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当的合并政策、折旧方法、收入费用确认方法及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等。如利用一些跨期摊提类会计科目进行舞弊,为了调节利润而多摊、少摊或多提、少提“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

(六)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

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

二、财务舞弊产生的影响

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与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事实不相符,必然使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遭受巨大危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曾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国内发生的郑百文、银广厦、科龙、草原兴发等财务造假事件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舞弊防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一个企业防范舞弊的最基本的措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守住舞弊的大门,降低舞弊的机会。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营私舞弊等问题还比较突出。2007年3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中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应以此为指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执行力度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从一些已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不难看出,不少公司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造成恶劣的后果。因此,在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和问题及时改进,并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使其发挥作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强化公司管理,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遏制管理舞弊。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章程和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为违规行为洞开了方便之门,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如同“郑百文”、“科龙”等实例。相当一部分起因和不良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而导致的恶意决策。如果再不加速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那么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将面临很大困难。因此。要防范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行为,应从源头抓起,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抓起。

(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及控制作用。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看,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核算水平、发生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职业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

(六)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财务舞弊篇2

一、财务舞弊的内容及方式

财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伪造与虚构进行财务舞弊

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隐匿或套改凭证,如发票造假、伪造单据、虚开和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等。虚构业务、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如上市公司为骗取上市资格虚构收入、少计费用;为套取现金而虚构预借差旅费;出纳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

(二)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进行舞弊

如出纳人员利用企业空白支票、财务专用章、法人印鉴未予分离保管的弊端,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等;拉拢与自己职责不相容的人员串通舞弊,如存货核算人员拉拢仓库保管人员侵吞存货;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

(三)利用计算机舞弊

盗用企业计算机密码进行隐蔽的程序修改或暗藏程序,扰乱计算机程序,使其达到不法目的。

(四)关联方交易舞弊

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通常,上市公司会采用以下几种关联交易来虚构利润。主要有: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

(五)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

包括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当的合并政策、折旧方法、收入费用确认方法及选用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等。如利用一些跨期摊提类会计科目进行舞弊,为了调节利润而多摊、少摊或多提、少提“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账户。

(六)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

掩饰交易或事实舞弊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利用会计报表项目掩饰交易或事实真相,或者在报表附注中未能完全披露交易真相的一种欺诈方法。

二、财务舞弊产生的影响

舞弊行为会造成会计信息与其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事实不相符,必然使内部经营管理以及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遭受巨大危害,进而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和会计造假案件的发生,曾严重冲击了美国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而国内发生的郑百文、银广厦、科龙、草原兴发等财务造假事件也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舞弊防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财务舞弊的防范措施

(一)公司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是一个企业防范舞弊的最基本的措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守住舞弊的大门,降低舞弊的机会。但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管理松弛、内控弱化、风险频发、营私舞弊等问题还比较突出。2007年3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中进一步强调了建立、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应以此为指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执行力度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关键。从一些已发生的财务舞弊案不难看出,不少公司已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造成恶劣的后果。因此,在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注重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在执行中发现漏洞和问题及时改进,并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以使其发挥作用。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强化公司管理,改善公司经营业绩,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质量。遏制管理舞弊。企业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章程和实际情况,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尚未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等现象为违规行为洞开了方便之门,从而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如同“郑百文”、“科龙”等实例。相当一部分起因和不良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严重缺陷而导致的恶意决策。如果再不加速改进公司治理结构。那么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将面临很大困难。因此。要防范上市公司的管理舞弊行为,应从源头抓起,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抓起。

(四)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是营造守法、公平、正直的内部环境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良好氛围,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及控制作用。

(五)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从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案看,部分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核算水平、发生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因素。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职业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防范财务舞弊的发生。

(六)保持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财务舞弊篇3

(一)舞弊审计的审计程序

(1)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人员与上市公司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减轻信息的不对称,审计人员初步要大致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概况,通过对企业的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系统、信息和通信系统,完成所有的准备调查程序,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安排,以此来预先判断企业发生舞弊的可能性。

(2)制定审计计划。根据初步测量出的舞弊风险大小情况制定出舞弊审计的计划,考虑约定的审计内容,综合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力资源分布等,量身定做最适合当前被审计单位的总体审计计划目标和详细的审计步骤。受环境条件的意外变化以及在审计程序实施中能否获得充分的证据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审计计划工作会贯穿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进行更新完善的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在制定了审计计划后,就应该严格遵照执行,才可规避某些审计风险。

(3)加深了解客户并分析经营风险。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财务资料的真实与否与经营风险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经营风险衍生的严重结果事实上会使财务报告内容发生改变。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业务经营情况的分析,不但可以准确地评估操作风险的大小,而且可以帮助财务数据的合理预期,如同等行业或类似行业的分析预期来自于对竞争者的分析,纵向的预期基于数据的分析。

(4)进行舞弊风险评估。通常情况下,公司职员如果在道德品质上不够高尚正直,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对其造成很大压力,此时若恰逢舞弊机会,在实施舞弊审计的过程中就会承受很大风险。因此,在舞弊审计的准备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系统进行审查,但也要注意舞弊暴露,尤其应注意会增加审计风险的情况,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5)进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指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是为了证明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适当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系统程序所进行的审计程序。为了取得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审计证据,审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应当准确判断出企业是否真正存在这项制度,被审计单位在运营过程中能否完全贯彻执行。

(6)应用实质性审计程序。在对企业评估过程中,如发现重大舞弊情形,则需应用到实质性审计程序,用以发现企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应该警惕舞弊存在的一切微小可能性,通过自身的职业判断和丰富的执业经历,借助审计资料的作用发现舞弊迹象。

(7)与公司管理部门沟通。舞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员工层舞弊,二是管理层舞弊。与员工舞弊的方法比较,管理层舞弊更加复杂隐蔽以致难以发现,不但影响了公司利益也损害了公司名誉。管理层舞弊之所以高频率的发生也是因为管理层处在公司的高端地位,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借此逾越了一些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加强与公司监管部门的沟通对于控制舞弊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舞弊审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目前舞弊审计是反腐倡廉活动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舞弊行为者通过巧妙地利用职务之便,或者骗取了领导的信任、认同并授权行为人的舞弊行为。账务舞弊的行为者大多数是“圈内人”,凭借幕后的策划支持进行会计舞弊,因此舞弊审计行为与反腐倡廉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当下贪官污吏的有效整治与治理具有重大意义。

(2)舞弊行为人对舞弊所产生的后果负有完全责任或部分责任。舞弊行为人故意实施舞弊,精心部署舞弊的金额与手段,即舞弊行为人在明知舞弊行为后果的情况下依旧进行账务舞弊,没有避免错误行为,因而舞弊行为人必须对舞弊所引发的结果负全部责任。

(3)审计过程要步步深入,综合搜集分析各方面信息。舞弊为国家明文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所不容,任何舞弊活动都是不法行为,是行为人极力隐藏的秘密,需要审计师认真检查、甄别,层层深入了解和综合搜索信息以发现其内部的真实情况。

(4)善于从相关人员的语言和行动中发现线索。舞弊行为人在心理上有弱点,虽然通过舞弊得到了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也埋藏了一份隐患和威胁。审计人员工作的展开必定会牵动舞弊者敏感的神经,引起其不安和恐惧。随着审计人员检查的重点逐步指向有关违法乱纪的事实,行为人必然会做出反应,此时审计人员应该从公司员工的异常变化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线索。

二、舞弊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审计程序的差异分析

(一)审计依据及标准不同

会计报表审计以国家公认会计准则和国家审计准则作为执行标准,审计人员侧重于调查会计经营活动中偏离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特殊业务活动;而在舞弊审计程序中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的是舞弊行为人的舞弊原因,舞弊方法与过程及对内部控制环节的薄弱性调查等理论,而在国外的注册会计师执行标准是审计机构组织专门为舞弊调查商定的审计准则,比如美国的预防会计报表舞弊委员会就规定了针对存在舞弊行为的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标准,舞弊审计程序要根据舞弊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更改,需要对舞弊审计程序的方向进行更改,才能使舞弊审计程序的实施更加严格有效。

(二)审计目的及关注点不同

财务报表审计主要关注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会计凭证记录中信息的遗漏表述或重大错报。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审计程序离不开现行会计法规中的业务标准,并且注册会计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对管理当局提出建议,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而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冒险活动。舞弊审计的目的是调查并揭露管理层或员工层的舞弊行为,即会计记录故意扭曲或者违反法规侵占公司资产,确立舞弊行为为公司带来的损失和波及范围,其更加侧重于对特殊的、异常的事项以及存在危险可能的事项调查,并倾向于关注比较隐蔽的或公司未对外开放的事项、会计环境及业务,舞弊审计程序的设计、执行和改动都以披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舞弊行为导向。因此,舞弊审计通常会核查与本期经营活动相关的前期、后期的各阶段会计业务,而财务报表审计只关注于当期会计业务。舞弊审计程序更关注审计计划阶段、对委托公司及其业务环境的了解判断程序和分析性复核程序,而财务报表审计程序更关注于控制性测试程序、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程序与期末余额测试程序。

(三)对审计重要性原则认识不同

对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漏报或错报的所占比例是指所执行的审计重要性原则,而比例大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营方针或决定产生影响。在审计计划制定过程中,通过评价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实质性测试可接受范围内的差错可以确定。在舞弊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舞弊行为,无论程度是否严重,都被认为需要加以重视。如一些大型企业,旗下资产上亿元,审查出十万元的资产不实,尽管只占总资产的千分之一,但这十万元是某会计人员通过非法途径挪用的,因此必须及时查处,关注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否则舞弊造成的损失会产生不良后果。

(四)审计成本确立原则不同

普通的财务报表审计一般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即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取得审计资料后,要注意成本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如果审计师经过了正常的审计步骤后,依旧难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资料,注册会计师则可出具持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对舞弊审计而言,其每个程序都要遵循审计准则规定,不能靠臆测去假设与舞弊相关的业务。一旦发现关于舞弊的行为,必须从期初一切可疑事项查起,整理出业务的来龙去脉,即便获取证据的过程将很大程度地提高相关审计舞弊行为的成本。

(五)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

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人员通常在通过专业阶段学习或获得相关资格考试证书后即被批准从事审计类型工作,而且认真实施按审计准则所规定的审计程序等,从而合理规避工作风险及减轻审计责任。而成为合格的舞弊审计师前提是曾经担任过普通型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有着丰富的审计经验,在某一特殊领域如国家法令法规、税法准则、企业管理等方面有特长,拥有超凡的怀疑假设精神与职业判断水平。只有职业极为特殊的人员才能发现并审查经过有意更改或残缺不全的会计资料,从而实施繁琐的舞弊调查程序。

(六)审计方法不同

普通财务报表审计的顺序是第一步编制审计计划,之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水平并进行评估,在评估水平基础上确立实施审计程序的审计方法,一般均为抽样调查方法,在使用适当的方式获得审计证据后编制工作底稿,最后阶段提出审计建议并出具报告。制定审计计划在舞弊审计中也是重要的一个步骤,但它不是最初实施的程序。舞弊调查人员在初步阶段首先进行盘查,采用种种特定的审计调查方法,通过对已发现的舞弊行为分析评估舞弊风险大小,再针对性地安排相关审计工作,实施审计程序。

(七)审计证据来源及特征不同

在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获取的证据大部分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不同于财务报表审计,舞弊审计的证据获取不局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公司公共文件审查内容、公司内部文件审查内容和会见当事人的访谈记录等。大多数财务报表审计搜集的审计证据是肯定性的,注册会计师更加信服准确性大、有说服力的证据。而在舞弊审计中注册会计师搜集的证据是否定性的,即试图证明某一会计报表项目中存在舞弊,注册会计师应保证自己所做出的审计结论证据充分,以免失去职业信誉。

三、舞弊审计程序完善对策

(一)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具有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使得职务分工合理、职位互不相容。审计师应对公司内部职员以及董事会有明确和全面的了解。审计师也必须对内部审计机制不规范的公司严格审查,加深警惕性。结合我国国情考虑成立企业内部审计委员会,邀请具有资深审计资格的审计人员参加,根据最新审计准则定期对其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独立工作,不受外界扰乱,并按时对公司全体股东作出总结性报告。

(二)测试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审计人员凭借职业判断水平和执业经验,制定出使审计风险降低到较低水平的测试程序。测试程序与经营活动准则和会计估计,并且与经营活动记录的会计凭证是紧密相连的。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利的经济条件,比如客户对审计人员的态度:不坦白、故意针对、激动亢奋和不合作。这些风险条件中最不利的是客户的不坦白,过分重视任务指标为其次。

(三)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及其环境

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必须深入掌握被审计单位整体情况,并根据了解到的环境情况估计出形成错误报告的可能性。在审计风险等式中,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因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是既定的,审计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了确定审计领域、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必须对被审计单位深入了解,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环境、生产经营等做到心中有数,知己知彼,不断降低审计风险。

(四)扩大实地调查程序

注册会计师为了发现舞弊行为,经常通过实施实地调查程序寻找到有价值的证据,可以从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展开实地调查:注册会计师应深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现场,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如材料采购员、货品销售员、仓库保管员、车间生产工人等,在此过程中获得有关生产经营方面的实际情况,即可察觉管理层的治理漏洞和业务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内部调查获得的证据不够充分与适当,注册会计师还应该展开对企业外部的审核和观察,如对供销商、消费者、商以及关联企业的核查。在外勤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达成内查外调的审查工作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才能让审计工作不受到阻碍,顺利进行。

(五)保持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

在实际工作中舞弊的现象频发,形式也变换多样,审计方法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自身应有的职业谨慎。当出现舞弊涉及管理层的多重级别时,例如共谋、不遵守内控规定等等,审计人员只有事先假设,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也才有可能及时、准确地捕捉舞弊线索。审计人员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该着眼于特殊的、不正常的会计违规事项。拥有充分的职业怀疑精神无疑是舞弊审计人员最重要的素质要求。

(六)合理承担审计责任、规避审计风险

财务舞弊篇4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鉴别

财务报告是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和有关人员了解公司业绩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途径。在财务报告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财务舞弊陷阱。尤其在我国目前正在转型的市场经济中,财务舞弊这种不法经济行为,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更是广泛存在。

公司财务报告的财务舞弊现象,不仅直接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而且可能导致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甚至整个资本市场信心的削弱、丧失。因此如何快速有效鉴别财务报告的真伪,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对财务舞弊的鉴别进行一些探讨。

1 从公司的基本分析入手

财务舞弊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有着深刻的公司背景。对公司的基本分析就是不仅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且要了解包括整个国家、区域、行业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

首先,应该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公司的治理情况、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董事会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在进行综合浏览时,对公司的情况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应当关注以下方面: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生产经营特点;行业地位和区位分析;产品分析;公司经营能力分析和成长性分析。财务舞弊分析与识别的灵魂是比较,同业可比公司业绩是财务报告舞弊的一面镜子。通过与同业可比企业的比较,往往可以发现一些用单个公司资料难以发现的财务舞弊之处。

[案例1]锦州港就存在这样的情况。锦州港是我国最北部的国际深水海港,北方重要的油品、粮食、散矿、煤炭装卸基地,竞争优势十分突出。2001年末,锦州港总资产29.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全年实现收入2.8亿元;天津港总资产2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7.5亿元,全年实现收入10亿元;营口港总资产3.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4亿元,全年实现收入2亿元。通过对比其他同类的港口类上市公司可以看出,锦州港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极慢。由于锦州港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主要构成是码头及辅助设施,很多固定资产不像房产、设备那么直观,锦州港到底在码头投了多少钱极难验证。这些情况引起了一些专家的质疑,结果正如专家说的,锦州港后来承认了存在的财务舞弊。

其次,要分析财务舞弊的预兆信号。

一个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必然存在一定的动机。以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为了“圈钱”,或者是为了配合炒作、拉高股价、以谋求暴利。现在的财务造假更多是上市公司为了生存,掩饰公司的财务窟窿等多种原因,以便苟延残喘。从而造成国内证券市场财务造假的现象日益增多。

对预兆信号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外部信号包括公司股票市场形势分析,公司的市场份额,公司所处的行业与该公司的获利水平是否长期不相称,公司的业绩是否过度依靠主营业务以外的业务,公司是否举债过度,公司的业绩和股价波动是否厉害,公司所有权的争夺等方面。

是否业绩太好了,在今日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什么这家公司比别人做的好的多,众多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些公司出现超乎寻常的高成长的业绩往往不可信,如上市公司生态农业、银广厦等等。

如果发现公司股价发生异常波动并伴有再融资需求、处于亏损的边缘、面临被特别处理等现象时,应该予以特别注意,此时公司可能迫切需要虚构销售收入来粉饰其经营业绩;但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越大,行业增长得更快就越困难;高成长率并不一定衍生出会计舞弊,但是当成长速度变慢,为了保持一直成长的表象,经理层常会由于某种压力进行欺诈保持高增长。

对于公司来说,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以及营业外收入形成企业利润总额,这三类应当在利润总额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比例也反映企业各类活动的实际。如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的比例较大,则使企业在维持住表面繁荣的同时,还会使企业的长期发展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重大的频繁的关联交易和资本运作。

在年报或中报前,股价发生急剧波动的上市公司其风险往往较大,证券市场的无数案例表明,被证监会查处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往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股价的变化往往与财务数据相联系,这时财务数据经常经过人为粉饰。

[案例2]1999年报显示,托普软件有四大子公司,分别是托普科技、长征网络、托雅科技、自贡电脑,这四家公司为托普软件创造了7679万元净利润,而托普软件全年利润只有5751万元,就说明如果没有这四家子公司,托普软件将出现2000万元的亏损。投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占有的比例较大,存在财务舞弊的外部预兆信号。托普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30.68%,长征科技51.44%,托雅科技82.28%,自贡电脑75.30%,这些子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都相当高。但这些子公司的业绩并不稳定。托普科技2001年营业收入10576万元,净利润2859万元,到了200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由上年同期的3501万元降至1080万元,而且报出了86万元的亏损;长征科技1999年度净利润2069万元,2000年度利润1810万元,2001年度利润-255万元;剩下的两家公司也存在许多问题。公司的业绩波动厉害,也存在财务舞弊的外部预兆信号。

结果,托普董事长外逃,该公司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嫌数十亿巨额财务窟窿,现沦为ST,是非常恶性的一起掏空上市公司典型的案例。对于托普软件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特别注意是否存在重大的频繁的关联交易和资本运作。

内部信号包括公司会计政策预兆信号,公司内控制度预兆信号。应该关注往来款项是否不正常的增加,存货是否周转过慢,企业计提的各种准备是否过低,主营现金流为负数,是否存在巨额冲销等等。

当一个公司缺乏健全有效的治理制度,那么它出问题只是迟早的事。

[案例3]银广夏上市之后,为了寻找利润增长点到处投资,涉及的行业五花八门,公司的管理长期是意气型、勇敢型、忠诚型,是人治色彩很浓的家族式管理。一些项目上马违反科学规律,比如二氧化碳萃取项目,设备都已经订购了才出可研报告;董事局开会一般是一言堂,除了董事局几个核心成员,其他人都成了摆设,不少董事对公司的账目一团乱麻。

在关注预兆信号的同时,还要进行现场调查。

查账,主要是对会计账簿及凭证进行核查,这需要一个前提:即必须保证原始凭证与其经济业务的事实真相一致。现代财务报告分析强调分析人员应该跳出会计资料,从帐外搜索信息,再结合财务报告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人员如果能在分析之初多花些时间到车间、管理部门去转一转,与相关的工作人员交谈询问,多动动脑筋,那么将会对企业经营情况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案例4]基金景宏的重仓品种银广夏就给该基金带来了惨重损失,该基金负责人也曾赴银川对银广夏进行了实地考察。但是,考察变成了现场参观,考察人员只是被动地听取银广夏董事长和其他高管人员工介绍公司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考察目的、内容和提纲。

2 对资产负债表财务舞弊的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上市公司的血液,这里就着重对现金舞弊加以分析。在不少上市公司中,存在五大现金舞弊现象:高现金舞弊、受限现金舞弊、流水舞弊及募集资金使用舞弊、账外资金舞弊。

2.1 高现金舞弊

某些上市公司的现金非常高,远远不是为了满足日常经营的

需要(刚刚上市、增发或配股的除外),这么高的现金,可能是因为以下原因:

(1)大量现金本来就是虚构的,根本不存在。

(2)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早就占用了这笔资金,只是在报告期还回,暂时放在账上。

(3)现金被冻结或质押,公司根本无法动用。

[案例5]闽福发年收入只有2~3个亿元(实际上真正的收入估计连1个亿元都没有达到),但近几年货币资金一直保持较高余额,甚至超过了年收入额,而且闽福发的货币资金很有意思,除了2002年有“其他货币资金3550万元”外,其余基本都是银行存款,而这些银行存款都是没有受限的。而实际上,闽福发大股东的股权早就被司法冻结或质押,闽福发截至2005年半年报,资产总额11.08亿元,股东权益4.60亿元,资产负债表58.48%,而这只是账面数,如果扣除大量的泡沫、虚假资产,很多学者怀疑闽福发早已资不抵债,在此背景下,竟然还有2个亿甚至3个亿元无受限的银行存款,只能断定这些银行存款实为虚构或早已受限。

2.2 受限现金舞弊

某些上市公司虽然账上挂着大量现金,但这些现金公司无法动用,或者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可以动用。简而言之,这些现金是受到限制的。现金受限通常有以下特征:

(1)银行存款的数额变化非常小.

(2)现金充裕,但四处举债,甚至是贷款逾期不还。

(3)流动资金不足,但有相当多的定期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4)其他货币资金的金额较大,但没有说明该资金对应的使用目的。

[案例6]悦达投资2004年报现金余额11.88亿元,其中有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人们不竟发出疑问:好端端跑大老远去存什么定期存款?且该存款无质押等情况。

截止2004年底,该公司资产总额61.87亿元,其中货币资金1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3%,银行贷款31.66亿元(包括应付票据5.07亿元),2004年该公司实现收入11.88亿元,实现净利3982万元,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分别6.13亿元、-1.40亿元及-0.04亿元。单从这几项分析,似乎该公司的现金流十分健康,公司正在进行对外投资。2004年现金净增加4.69亿元。

2004年报披露: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东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净额(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占用公司资金扣除公司及子公司占用悦达集团及其子公司资金)合计为22,629.00万元。其中:本年累计增加138,246.84万元,本年累计减少144,899.44万元,全年平均占用净额48,809.61万元。

2005年半年报显示,货币资金余额减至9.22亿元,经营性现金净流出4.64亿元。货币资金中有5.25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51910.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659.44万元、外埠定期存款3.24万元。而2004年报中11.88亿元中有9.37亿元是其他货币资金,附注称:期末其他货币资金中为办理承兑汇票抵押存款金额26429.50万元、信用保证金存款2639.19万元、外埠定期存款52700.00万元。

至此,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悦达投资外埠定期存款5.27亿元实为虚构或已设定质押,造假目的是掩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违规行为。

2.3 现金流水舞弊

资金运作的现金舞弊属于高技术的舞弊手段。这类公司虽然手段高明、造假过程复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资金往来非常复杂,资金流入流出量非常大。这类公司往往处于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尤其是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系”。如果该集团的实际控制方资金匮乏陷入困境,那么,马上应该引起警惕,他们随时会想尽各种办法挖走上市公司的现金为自己解困。

对这类现金舞弊公司虽然不好直接识别和证明,但如果能够密切关注公司的各种信息,还是能够比较有效的防范的。

(1)上市公司处于一个关系复杂的集团当中,而且频繁地担保与被担保。

(2)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资金链断裂,十分迫切需要现金。

(3)母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已经被质押或司法冻结。

(4)上市公司有莫名其妙的资金往来,尤其是与关联方的现金往来。

(5)现金流量表中“收到(支付)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金额巨大。

[案例7]天津磁卡(600800)

天津磁卡在2005年9月7日公告中称:研发基地一期建设总用地512.34亩,总投资103896万元;200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贸源签订总价款为431972300元的《设备采购合同》,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贸源预付了5.2亿元设备采购款及原材料采购款。总价值只有4.3亿元,就预付5.2亿元,且如此巨额工程设备不自己招标采购,反而委托一家背景不明公司操作,这只能说明这5.2亿元实际是在空转,也就是天津磁卡并没有真实收到5.2亿元的售房款,也没有真实支付5.2亿元的设备款,而是在银行的配合下做出的虚假现金流;实际上2003年度收回的关联方欠款5.3亿元以及后面支付印刷厂6.3亿元也怀疑涉嫌资金空转,以此转回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是这样,则其2003、2004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都是虚假的。

2.4 募集资金使用舞弊

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存入专用账户中,做到专款专用。不少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的时候虚报项目所需经费,费尽心机圈到更多的钱;募集到资金后名义上还挂在账户上,但早已秘密转出到账外;或者将改存款质押套取贷款;或者虚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范围,愚弄广大投资者。

[案例8]建设机械(600984)

该公司2004年7月上市,首募资金2.4亿元,2005年半年报披露,货币资金余额还有7639万元,但有5888万元用于信用证保证金,实际银行存款只有1746万元,2004年报及2005年半年报显示真正用于在建工程建设的募集资金只有392万元,而该公司在2005年半年报称募集资金已使用18116万元,剩余6151万元存放于银行,并称有9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事实上2004年该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13312万元、2005年上半年该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出9557万元,合计22869万元,亦即建设机械募集的2.4亿元基本上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与其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严重背离,实际上募集资金基本上没有投入募资项目,此外,在这22869万元净流出背后怀疑是巨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

在流动资产的财务舞弊中,应收账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应收账款,应该关注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公司,考察应收账款的质量,分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提取是否充足。

[案例9]四川长虹就是应收账款较多的家电类上市公司,2003年一季度报表中,应收账款高达33.6亿元,其他应收款4.11亿元,应收票据20.52亿元,虽然应收账款数额较大,但公司对于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却是实施的零计提的政策,明显计提不足,因此该公司的净利润成色不足。后来由于收回APEX的欠款存在很大困难,及受应收账款计提和短期投资损失等因素影响,四川长虹2004年度出现了36亿元的亏损。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少公司就在存货上做文章,高估存货就是其中最常见的陷阱手段。如果原材料数量下降,而存货数量上升,则说明公司销售存在问题;如果原材料数量上升,而存货数量下降,则说明公司业务情况良好,管理层由于预期销售增长而开始囤积原材料。

3 对利润表财务舞弊的分析

利润表的分析分为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的分析。

首先必须对营业收入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这里,可以进行同业比较分析;结合存货流转测试生产和销售的相关性;结合应收账款函证,确定销售收入的真实性;注意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方式或确认时间的一致性。

[案例10]蓝田股份的营业收入就疑点很多。2000年公司的主营收入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仅857万元。公司解释说,这是因为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例大,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造成应收账款数额很小。在18亿元的收入中主要靠现金实现,让人不禁产生怀疑。在18.4亿元的营业收入中,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5.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也未出现应收账款?对比同样在湖北养鱼的武昌鱼,每亩收入不足千元,而蓝田养鱼近万元,养殖业绩差别如此大,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结果曾经的蓝筹股蓝田股份在2003年退市了。

其次,必须分析企业营业收入的各种构成和比重。对主营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企业主营收入突出,占企业收入总额的绝大部分,才能决定企业的经营方向。我国规定股份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应达到总收益的70%,否则应引起关注。

在对营业收入进行分析时,必须对收入进行连续3年以上的趋势分析,判断其收入的稳定性。如果公司的营业收入较为稳定

或稳步增长,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

[案例11]东方电子在收入的确认上就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2001年东方电子实现收入7.26亿元,2002年实现收入3.79亿元,收入下降48%,巨亏2.8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135%。而2003年第一季度显示公司已经实现扭亏,第一季度微利245万元。公司2003年第一季度收入7584万元比2002年第一季度收入7907万元只减少4.08%,而营业费用减少51.81%,管理费用减少31.38%;2002年收入37867万元比2001年收入72654万元减少47.8%,,而营业费用增加5.12%,管理费用增加163.62% 。收入与费用都严重不配比地大起大落,通过以上的调整,从而达到2001年不亏损,2002年集中亏损,2003年扭亏的目的。

在利润表中,费用项目是收入项目的抵减。费用项目包括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直接费用即主营业务成本。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或少计亏损,可能采取当期少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的方法。这里可以计算出存货周转率,如果企业当期少结转成本,企业当期的产品销售成本将减少,在相同的存货水平下,将导致存货周转率较低。因而较低的存货周转率,则说明企业可能存在着少结转销售成本而造成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的问题。

期间费用即指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取得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无法加以摊销的费用。有关人员在阅读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该对费用出现大幅下降的公司予以特别关注。不应认为费用大幅下降就是好事,而应该具体分析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改善的原因,还是企业运用一些会计手段的结果。

企业各个会计期间的总费用将随着企业业务的变化而变化,在企业业务发展的条件下,费用一般也将随着同向增长。在此,应该特别注意有些公司为了让报表更好看些,把本应列为本期费用的广告费用予以资本化。

[案例12]大唐电信是家著名的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企业,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给电信新兴技术产业化提供了基础,应该公司的发展潜力相当大,但是似乎存在虚增利润的现象。在公司的2001年年报对2000年净利润作了追溯调整,公司将2000年度列为“长期待摊费用”、“在建工程”的募集资金投向的科研费用作为重大会计差错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调减了2000年度的净利润11200万元,此举使2000年净利润由17844万元调减为6644万元。这是一起典型的收益性支出递延化或资本化作假案例。

在有些情况下,利润跟不上主营业务发展是正常的,因为企业在投资新的项目时,会增加各种费用,从而降低企业当前盈利水平,即便如此,只要不是盲目投资,都是符合企业利益的。作为投资者,应明白投资股票就是投资未来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吴革. 跨越财务报告陷阱. 文津出版社: 1-2,1-182.

财务舞弊篇5

一、案例简介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西安翠宝首饰集团公司一直是达尔曼第一大股东,翠宝集团名为集体企业,实际上完全由许宗林一手控制。

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呈现均衡增长。然而,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被上交所实行特别处理,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2004年9月,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仅半年时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销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2005年5月17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达尔曼及相关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证监罚字[2005]10号),指控达尔曼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通过虚签建设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虚假付款、虚增工程设备价款等方式虚增在建工程,重大信息(主要涉及公司对外担保、重大资产的抵押和质押、重大诉讼等事项)未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同时,证监会还处罚了担任达尔曼审计工作的三名注册会计师,理由是注册会计师在对货币资金、存货项目的审计过程中,未能充分勤勉尽责,未能揭示4.27亿元大额定期存单质押情况和未能识别1.06亿元虚假钻石毛坯。

调查表明,达尔曼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之久的时间里都是靠造假过日子的。这场造假圈钱骗局的“导演”就是公司原董事长许宗林。经查明,1996—2004年期间,许宗林等人以支付货款、虚构工程项目和对外投资等多种手段,将十几亿元的上市公司资金腾挪转移,其中有将近6亿元的资金被转移至国外隐匿。监守自盗了大量公司资产后,许宗林携妻儿等移民加拿大。到2004年初公司显现败落时,许以出国探亲和治病的借口出国到加拿大,从此一去不回。2004年12月1日,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认定,许宗林涉嫌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应依法逮捕。2005年2月,证监会对许宗林开出“罚单”:给予警告和罚款30万元,并对其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但直到今天,达尔曼退市了,许宗林依然在国外逍遥。

二、达尔曼造假的主要手法

达尔曼虚假陈述、欺诈发行、银行骗贷、转移资金等行为是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和证券违法行为。在上市的八年时间里,达尔曼不断变换造假手法,持续地编造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1.虚增销售收入,虚构公司经营业绩和生产记录

达尔曼所有的采购、生产、销售基本上都是在一种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的,是不折不扣的“皇帝的新装”。每年,公司都会制定一些所谓的经营计划,然后组织有关部门和一些核心人员根据“指标”,按照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制作虚假的原料入库单、生产进度报表和销售合同等,为了做得天衣无缝,对相关销售发票、增值税发票的税款也照章缴纳,还因此被评为当地的先进纳税户。

公司在不同年度虚构销售和业绩的具体手法也不断变化:1997—2000年度主要通过与大股东翠宝集团及下属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虚构业绩,2000年仅向翠宝集团的关联销售就占到了当年销售总额的42.4%。2001年,由于关联交易受阻,公司开始向其他公司借用账户,通过自有资金的转入转出,假作租金或其他收入及相关费用,虚构经营业绩。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进行“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年报显示,这两年公司前五名销售商大多是来自深圳的新增交易客户,而且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经查明,这些公司均是许宗林设立的“壳公司”,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2.虚假采购、虚增存货

虚假采购,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公司虚构业绩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达尔曼虚假采购主要是通过关联公司和形式上无关联的“壳公司”来实现的。从年报可以看出,公司对大股东翠宝集团的原材料采购在1997—2001年呈现递增趋势,至2001年占到了全年购货额的26%。200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期未存货增加了8641万元,增幅达86.15%,系年末从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购进估价1.06亿元的钻石毛坯所致,该笔采购数额巨大且未取得购货发票。后经查明,该批存货实际上是从“壳公司”购入的非常低廉的锆石。注册会计师也因未能识别该批虚假存货而受处罚。从2001年公司开始披露的应付账款前五名的供货商名单可以看出,公司的采购过于集中,而且呈加剧状态。到2003年,前五位供货商的应付账款占到全部应付账款的91%。

3.虚构往来,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为了伪造公司盈利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伪造对外投资等手法来转出资金,使公司造假现金得以循环使用。此外,还通过这种手段掩盖公司资金真实流向,将上市公司资金转匿到个人账户,占为己有。据统计,从上市以来达尔曼共有大约15个主要投资项目,支出总金额约10.6亿元。然而无论是1997年的“扩建珠宝首饰加工生产线”项目,还是2003年的“珠宝一条街”项目,大多都被许宗林用来作为转移资金的手段。2002年年报中的“在建工程附表”显示,公司有很多已开工两年以上的项目以进口设备未到或未安装为借口挂账;而2003年年报的审计意见中更是点明“珠宝一条街”、“都江堰钻石加工中心”、“蓝田林木种苗”等许多项目在投入巨额资金后未见到实物形态,而公司也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指控达尔曼2003年年报虚增在建工程约2.16亿元。

4.伪造与公司业绩相关的资金流,并大量融资

为了使公司虚构业绩看起来更真实,达尔曼配合虚构业务,伪造相应的资金流,从形式上看,公司的购销业务都有资金流转轨迹和银行单据。为此,达尔曼设立大量“壳公司”,并通过大量融资来支持造假所需资金。在虚假业绩支撑下,达尔曼得以在1998、2001年两次配股融资。同时达尔曼利用上市公司信用,为“壳公司”贷款提供担保,通过“壳公司”从银行大量融资作为收入注入上市公司,再通过支出成本的方式将部分转出,伪造与业绩相关的资金收付款痕迹。

三、达尔曼造假特点分析

1.造假过程和手法系统严密,属“一条龙”造假工程,具有较强隐蔽性

达尔曼高薪聘请专家,对造假行为进行全程精心策划和严密伪装,形成造假工程“一条龙”。比起银广夏和东方电子,达尔曼的造假更具系统性和欺骗性,公司的虚假业绩规划有明确的流程,并有配套的货币资金流转规划,编制了充分的原始资料和单据,并且按照账面收入真实缴纳税款。为了融资。资金周转和购销交易,许宗林等人设立了大量关联公司或“壳公司”。据透露,与达尔曼发生业务往来的关联方,基本都是由许宗林控制的账户公司、“影子”公司,这类公司大致分为以托普森、海尔森为代表的“森”字系和以达福工贸等为代表的“达”字系,总数达30多个。这些公司的法人表面上看起来与达尔曼没有任何关系,但仔细一查都是许宗林身边的人,可能是某个司机或资料室的工作人员,许宗林只需揣着这些公司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他的“数字游戏”了。通过精心策划,达尔曼的资金往往在不同公司多个账户进行倒账,以掩盖真相,加上相关的协议、单据和银行记录等都完整齐备,因此从形式上很难发现其造假行为。

此外,为了掩盖造假行为,达尔曼还将造假过程分解到不同部门和多家“壳公司”,每个部门只负责造假流程的一部分。这样,除个别关键人员外,其他人不能掌握全部情况,无法了解资金真实去向。在后期,许宗林逐步变更关键岗位负责人,将参与公司造假及资金转移的关键人员送往国外,进一步转移造假证据。在上市期间,达尔曼还频繁更换负责外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八年期间更换了三次,每家事务所的审计都不超过两年。

2.以“圈钱”为目的,并通过复杂的“洗钱”交易谋取私利

达尔曼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公司从证券市场和银行融入大量资金,并未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陕西某证券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许宗林从一开始,就是要造一个泡沫。他从来没有任何扎实的实业。”许宗林以采购各种设备和投资为名,将总数高达四五亿元的巨额资金,通过设立的“影子”公司完成“洗钱”,并转往国外。

3.银行介入造假过程,起到一定程度的“配合”作用

分析近几年一些重大财务舞弊案,如欧洲帕玛拉特、台湾博达、烟台东方电子等财务造假案,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协助企业安排复杂的融资交易、转移资金,甚至虚构存款等。在达尔曼案例中,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在长达八年时间里,对于达尔曼大量贷款、违规担保、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等情况,如果银行能够更尽职、谨慎一些,达尔曼很难持续、大规模地这样造假。一个明显的例子,作为上市公司的达尔曼,在年度报告里每年要详细披露银行贷款、存单质押、对外担保状况,对于达尔曼大量未披露的质押和担保,作为银行应该是很容易发现的。

4.造假成本巨大,社会后果严重

为了使造假活动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达尔曼不但对虚假收入全额纳税,而且还多次对虚假收益实施分配,同时支付巨额利息维持资金运转,使造假过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据粗略测算,达尔曼几年来用于作假的成本。包括利息、税款等达数亿元。正是由于造假资金成本过大,导致资金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最后难以为继。为此,除股市融资外,达尔曼还通过不断增加银行借款维持公司繁荣假象,造成贷款规模剧增,债务危机日趋严重。在被立案稽查前,达尔曼直接间接银行债务已高达23亿元,大量贷款逾期,资金链断裂,银行争相讨债,最终财务风险爆发,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了巨大损失。

四、财务舞弊的识别

达尔曼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例如达尔曼大量采用提供担保、由“壳公司”进行融资的做法,负债没有反映在表内,衡量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并未见明显异常。但这种系统性造假是否真的就天衣无缝呢?

1.从盈利能力指标看。进行财务舞弊的公司出于虚构利润需要,财务报表上通常会显示不寻常的高盈利能力,如蓝田股份、银广夏的毛利率大大高于同行业的公司。达尔曼1996—2002年的平均主营业务毛利率高达45%,平均主营业务净利率达38%,对于这种持续的畸高利润率,报表使用者应当予以高度警惕。

2.从现金指标看。现金为王,现金流量信息一直被认为比利润更可靠、更真实,投资者比较关注的是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但对现金流也造假的公司,这一招就失灵了,达尔曼伪造了与经营业务相对应的现金流,并通过“壳公司”大量融资,使得达尔曼的现金流量看起来非常充足,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对造假公司来说,为了维持造假资金循环,会采用各种办法将资金转出去或虚列账面现金,因此,投资者除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当关注其他现金指标的合理性。

首先,要警惕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正,同时伴随大额为负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例如蓝田股份2000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8亿元,同期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为-7亿元,达尔曼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绝大多数年度都是正数,但其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

其次,要分析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例如帕玛拉特、台湾博达在舞弊案爆发前账面虚列大量现金,事后查明这些现金都是虚构的或被限制用途。从达尔曼的合并报表看,公司2001年以前的货币资金余额一直在2亿元左右,2001年及以后的货币资金余额都超过6.5亿元,而公司的平均年主营业务收入约为2.5亿元,现金存量规模明显超过业务所需周转资金。另一方面公司账面有大量现金,却又向银行高额举债,银行借款规模逐年增长,2002年和2003年的期末银行借款分别达到5.7亿元和6.7亿元,银行短期贷款利率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逻辑上不合理。公司后来的自查表明,2003年末达尔曼银行存款有6.3亿元是被质押的存单,仅西安达福工贸有限公司就有3.2亿元借款是用达尔曼存单进行质押的,而从公司历年年报看,达尔曼与达福工贸除了购销关系外,形式上没有其他任何关联。从2002年会计报表附注来看,注册会计师当时亦发现了银行存款中有4.9亿元定期存单的事实,但却没有怀疑其合理性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也是证监会处罚注册会计师的主要理由之一。

3.从营业周转指标来看。虚构业绩的公司,往往存在虚构往来和存货的现象,在连续造假时,公司应收款项相应地持续膨胀,导致周转速度显著降低。达尔曼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从1999年开始大幅下降,二者年周转率都已低于2,意味着公司从货物购进到货款回笼需要一年以上时间,营运效率极低,这样的公司却能持续创造经营佳绩实在令人怀疑。

4.从销售客户情况、销售集中度和关联交易来看。虚构业绩往往是通过与(实质上的)关联公司进行交易,这样公司的销售集中度会异常地高,例如银广夏当时75%以上的利润都是靠天津广夏贡献的,销售高度集中在天津广夏向一家德国公司的出口上。2001年达尔曼对前五家客户的销售占了公司全部收入的91.66%,仅前两家就占了67%。此外,达尔曼的客户群在不同年度频繁变动,一般来说公司正常的经营需要保持稳定的客户群,这种无合理解释的客户群频繁变动则是一种危险信号。

5.关注公司其他非财务性的警讯。投资者往往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发现公司舞弊的迹象和警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董事和高管的背景、任职情况、更换情况,遭受监管机构谴责和处罚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是否频繁变更等。达尔曼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许宗林在达尔曼惟我独尊,人员任免、项目决策、资金调动、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全由其一人控制、暗箱操作。2003年年报显示,董事会对审计意见涉及的违规信息披露、大量担保、虚假投资等重大事项到2003年才第一次获知,并深感震惊。此外,公司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频繁更换,证监会在2001年、2002年对达尔曼的毛利率畸高、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问题多次提出质疑并要求整改,这些都是公司可能存在重大舞弊的警讯。

五、结论和启示

达尔曼退市了,如果证券市场没有完善的舞弊防范和处罚机制,下一个达尔曼骗局可能还会上演。达尔曼有目的圈钱、洗钱和系统性财务舞弊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1.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财务舞弊最基础的一道防线,尤其对一些民营背景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没有适当制约机制,很容易出现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一言堂”现象,将上市公司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近年来,监管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包括引进独立董事、成立审计委员会、分类表决等制度,但中国的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别,如何保证这些制度实施过程的有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财务舞弊通常给债权人也带来巨大损失,作为债权人的银行等机构有意愿且有能力来监督公司,我国可考虑适当借鉴大陆法系公司治理模式,加强债权人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加强金融联手监管。达尔曼向银行贷款20多亿元能够得逞,并在不同公司之间大量调度资金、向国外转移资金,除了其造假水平高超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达尔曼系统性财务舞弊和圈钱、洗钱行为已超越了证券行业的范围,扩展至整个金融领域,涉及证券、银行、外汇等多个领域,因此有必要加强金融领域多部门间的监管协作,建立监管信息的沟通机制。例如,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可以查询到上市公司在本地银行贷款及担保记录,如果能将各地贷款信息联网,在不同监管部门沟通,对达尔曼未披露的大量融资和担保就可以尽早发现并及时监管。

3.加强货币资金审计,提防现金流信息的欺骗性。随着造假手段越来越“高明”,现金流信息同样具有很强的欺骗性。达尔曼在伪造业绩的同时,也伪造了相应的现金流,并且采用存单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实现资金的表外实质转移,但从形式上看,企业现金仍然在账上。为此,审计师要分析货币资金余额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高度重视银行函证,不仅对表内资产负债进行证实,更要注意查询是否存在财务报告未记载的表外负债或担保。另外,银行单证属于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过的外部证据,其可靠性应被审慎评价。为保证函证有效,避免被审计单位利用高科技手段篡改、变造和伪造银行对账单等单证,审计师应尽量做到亲自前往银行询证,并注意函证范围的完整性。在现金流量指标上,不能只关注经营现金流量信息,还要结合考察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状况。

财务舞弊篇6

1.弱化的法律和行政监督职能

在世界上,对会计市场实施立法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做法,我国还建立了以“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制度为中心的会计法律体系,以规范会计市场。然而,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法律是不完善的,执法不严格,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导致财务舞弊现象依然盛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经济行为和经济业务,原会计法规制度已经远远落后,没有对新经济业务进行指导和约束。上市公司高管不顾法律,以权代法,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强令会计人员实施财务舞弊案。广大投资者都不擅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导致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明显降低了风险,从而进一步助长了上市公司的腐败行为。此外,国家监督和执法的力度不够,进一步产生和蔓延了财务舞弊案,被称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负责过滤会计信息风险,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并承担降低会计信息识别成本的重要任务,但在现实的会计舞弊案件中,注册会计师往往成为负责人之一。

2.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往往是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占主导地位的是最大的股东。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机制是难以防止对中小股东进行的会计舞弊,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由于“所有者虚位”问题的存在,很难形成内部控制。如果所有者与公司经营层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委托机制,经营层就很可能为维护个人的领导地位、捞取政治资本或获取经济上的奖励等目的,进行会计造假。我国的上市公司从成立之日起,就存在不足之处,甚至其上市纯粹是为了解决资金流短缺的问题。为了成功上市,这些公司往往调整甚至重做会计报表,虚构利润,进行财务包装。

3.管理层舞弊的相关压力和为了个人利益实施舞弊

现代企业制度下,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公司所有者对其都有经营业绩的要求,其个人薪酬也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管理层除基本的薪酬外,还可根据业绩获取业绩奖励包括红利,股息,股票,提升职务等等。激烈的竞争,或由于行业不景气的经济衰退,对企业的财务业绩可能会与目标相距甚远,为了完成任务和获取业绩奖励,管理层往往千方百计通过财务舞弊达到业务目标。管理层自身的财务压力也会使其舞弊,以化解经济压力。例如:高管自己沉重的债务,不可预见的资金需求以及奢侈的消费习惯。此外,工作关系也有可能成为高管诈骗的压力来源。其他经济利益驱动也会成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行为主体的利益确定行为的方向和特点,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主体,他们的利益目标,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在现有的企业制度下,利益的企业目标是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这些利益的获取和失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数据的高低与减增。例如,经理人的薪酬系统,是否是年薪制或其他补偿机制都不约而同地连接到管理人员的工资和会计数据,为了获得高奖励,会计数据清洗成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制度变迁中会挑战人们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意识。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竞争制度,优胜劣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开始成为一种合理化的思想散播,部分缺乏道德约束的人开始为了各种利益而失去诚信,开始变得疯狂。财务造假,虚假文凭,伪劣产品伴随着市场经济悄然盛行,它最终破坏以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财务舞弊反复出现对经济市场的有效运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广大投资者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动摇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诚信的要求。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会带来非常高的风险,而且将最终损害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面对财务舞弊行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法务会计在国际社会异军突起,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控制财务舞弊。国外的实践证明,处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法务会计不仅有责任,而且还具有独特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法务会计(ForensicAc-counting),即接受委托或授权的法务会计师。法务会计是特定主体综合运用会计学与法学知识以及审计方法与调查技术,旨在通过调查获取有关财务证据资料,并以法庭能接受的形式在法庭上展示或陈述,会计学、综合运用审计学、法学、证据学、侦察学和犯罪学等学科有关内容,以解决与经济有关的财务舞弊犯罪问题,并发表专家性意见的一种会计专业行为。从相关的文献看,会计师从事会计业务的时间最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期间,需要调查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已雇用了500多名会计师,检查和监视约计金额5亿美元的金融交易。大量的财务舞弊案件和社会现实发生是法务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见法务会计和舞弊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财务舞弊案促进法务会计的产生。法务会计是财务舞弊审计,法务会计和财务舞弊有着密切的联系,必定显著影响财务舞弊案。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财务舞弊案件越来越多,财务舞弊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财务舞弊手段越来越隐蔽和复杂,这就对法务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法务会计包括舞弊调查和诉讼支持两种功能。舞弊调查是法务会计的一个技术功能,法务会计接受本公司的聘请,检查公司的账簿,访谈有关人员确认舞弊行为的发生,舞弊的严重程度,并赔偿损失。诉讼支持是法务会计的社会功能,法务会计师可以协助当事人、律师从会计角度来看,自己对各方使用的会计信息进程中弱点的分析,评估有利的事实,对可能涉及的诉讼问题,及早和充分的进行信息交流,及时找出事实的真相,通过法院的最终裁决,使这些法律事项,获得正确的处理,以保障会计准则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财务舞弊篇7

关键字:公司 舞弊关联方 交易 模型

一、研究假设

理论认为,当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时,问题就随之产生。在公司的日常经营中,管理者可利用其手中的实际控制权实施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而不是投资者利益的项目。许多公司的控股股东也常利用控股权,侵占其他少数股东权益从而最大化自身利益。由于历史和体制上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集团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集团公司或母公司常通过担保、借贷或欠款等关联方交易从上市公司转移资产或资金,以满足自身及其他非上市子公司资金的需要,这必然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削弱上市公司持续经营的能力,最终使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从而诱发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故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实施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其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程度要高于非财务舞弊公司

对于与关联方的商品交易,在以往的研究中,被看作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一般而言,公司可能会为了两个原因进行关联方交易,一是为了减少在不完善市场下的交易成本,二是利用关联方交易来操纵利润。后者一般被称为非正常或过度的关联方交易。上市公司可通过向其母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卖更多的产品或商品来提高其整体销售水平,这样,在毛利率固定的情况下,总销量越高其主营业务利润也会越高。因此,对于有能力进行关联方交易的公司来讲,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主营业务利润比操纵其非主营业务利润要更方便,因为这些纵的利润是隐含在主营业务利润中的,并只在附注中批露,因而更难被察觉。JIAN(2003)考察了131家上市公司发现,当这些公司有很强的动机来提高其盈利水平以防止退市或获得配股权时,其年报显示了很高的关联方交易水平。这虽然印证了关联方交易可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但并不能说明关联方交易也常被企业用作实施财务舞弊(即极端的或非法的盈余管理)的手段。Mathon Ann(1999)研究了美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和合法的盈余管理关系,发现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并不是只在用完所有合法的手段后才利用非法手段进一步提高其利润水平的,而是将许多涉及公司由于顾虑信息披露的要求及合法手段所能提升利润的大小远没达到期望利润水平后,就直接放弃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而直接实施财务舞弊,从而摆脱信息披露的束缚――减少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本文认为有必要检验如下假设:

假设2:实施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其与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的程度要高于非财务舞弊公司

在有关财务舞弊识别研究中,一般把关联方交易作为识别财务舞弊的定性因素,没有把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变量纳入财务舞弊识别模型。鉴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和财务舞弊有一定相关性,因此有必要把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相关变量纳入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以使模型更加有效。因此,本文又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将上市公司有关关联方交易的有关变量纳入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可提高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识别率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舞弊样本。舞弊公司样本是根据中国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正式处罚公告选取的。为尽可能提高样本数目,保证样本代表性,并考虑到关联方交易信息是自1997年以来要求公布的,从中国证监会网站及万得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中公布的1998年以来有关处罚违规公司的公告,共发现63家涉及财务舞弊的公司,考虑到不同类型财务舞弊会对财务报表有不同的影响及绝大部分财务舞弊为虚增资产和虚构利润事实,为方便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以验证假设,我们排除了个别虚减资产或利润的公司及仅涉及中报的舞弊公司,一共选取55家舞弊上市公司103份舞弊年报。

控制样本的选取。对舞弊样本中的每一家公司,都挑选了一个控制公司。控制公司是按照下面步骤获得的:首先,确定每家舞弊公司所属行业及其舞弊前一年末的资产总额。其次,选取与舞弊公司同行业的公司,将曾因资产或利润虚假而公开披露的公司和考察期间处于ST,PT阶段的公司剔除。再次,选取舞弊前一年与舞弊公司资产总额最为接近的那家公司作为控制样本,在面临符合条件的多家公司时,以与舞弊公司具有相近的上市时间为标准,进行最终的选择。最后,如果前三步确定的无违规公司能获得与其相应的违规公司的违规期间相同的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数据,这家无违规公司将被选人最终的样本内。

(二)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的交易有多种类型(CSMAR数据库共分为22类),为研究方便,本文仅按四个主要类型划分,并用如下变量表示:SPXS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内向关联方销售商品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SPGM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内从关联方购买商品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ZCXS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内向关联方销售资产或股权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TGDB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内向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JSDB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内接受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YSKX为关联方在在舞弊年度末欠上市公司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YFKX为上市公司在舞弊年度末欠其他关联方的金额/年末资产总额;ZJZY为YSKX与YFKX的差额,表示上市公司舞弊年度末资金被关联方占用资程度。本文所用财务数据全部来自与CSMAR数据库,考虑到由于前期各公司披露关联方数据的不规范,CSMAR数据库中有关关联方交易的数据存在差错,本文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的关联方交易的数据在汇总前均与各公司相关年报作了核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实证检验

(一)假设1、2的检验 (表1)显示了对舞弊样本在舞弊年度内各关联方交易变量与控制样本对应数据均值T检验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舞弊样本向关联方转让资产和股权占总资产的比率均值为0.0041,高于控制样本0.0033,而从关联方购买资产或股权的比率占总资产的比率为0.0053,小于控制样本对应比率0.1186;说明舞弊公司更有向关联方转移资产或股权的倾向,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但是其对应T检验值分别为0.332和-0.9683,说明两个比率虽有差异,但不显著。

舞弊公司年末向其关联方提供的担保额占总资产比率的均值为0.0103,高于控制样本对应比率均值0.080,而接受关联方提供担保的金额占总资产比率的均值为0.0319,低于控制样本对应比率均值0.0486,说明舞弊公司更有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的倾向,这与我们的预期一致。同样,相应的T检验值为0.4656和-0.7129,表明差异也不

显著。

舞弊公司年末应向其关联方收取的款项占其总资产的比率为0.0446,高于其年末欠关联方金额占总资产的比率0.0248,并且T检验值为2.0935,P值为0.0388,说明在此比率上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年末应付款项占总资产的比率,舞弊公司的比率小于非舞弊公司对应比率,相差0.0184,并且T检验值为-1.736,P值为-.0805,小于0.1,说明在此比率上,两个样本也有较显著的差异。另外,我们还发现,作为两个比率的差,ZJZY,也就是舞弊公司年末被关联方占用资金净额的比率为O.0395,远高于非舞弊公司的对应比率均值0.0013,并且P值为0.0073,小于0.01,说明差异非常显著。

从上述分析可见,舞弊公司资产或资金被其关联方占用程度明显高于非舞弊公司,尤其是作为关联方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主要方式,年末上市公司与其关联方资金来往净额,差异更是显著,这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假设1。然而对于关联方商品销售和关联方商品购买发现,舞弊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的水平都远低于非舞弊公司与其关联方商品交易的水平,并且T值分别为-3.9789和-3.5713,P值分别为0.0001和0.0005,差异非常显著,这与我们所提出的假设二还好相反。

为了更进一步确定舞弊公司和非舞弊公司与其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的差异程度,我们对每个舞弊公司和其所在行业所有非舞弊公司就此比率作了独立样本T检验。考虑到CSMAR关联方数据库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本检验和上述配对T检验不一致,将以(表1)的配对T检验结果为准。但如检验结果(表2)所示,舞弊公司与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程度仍远小于所在行业全体非舞弊公司该比率的平均值,说明Mathon Ann(1999)研究的情形在我国可能存在,即有可能舞弊公司并没把关联方交易作为实施财务舞弊的主要手段,因此前面所提的假设2在本文中没能得到验证。

(二)假设3的检验为了检验假设4,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关联方交易相关信息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根据前面检验结果,只选取了ZJZY(上市公司被关联方资金占用程度)、TGDB(上市公司为关联方提供担保程度)、JSDB(上市公司接受担保程度),SPXS、SPGM、ZCXS和ZCGM等指标和预期不完全一致或完全相反,故没有被选取。

根据以往国内外研究,还选取了其他反映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若干财务指标:ZCFZL为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一般财务状况较差,面临更大的财务压力,有较强实施财务舞弊的动机。HBLF为货币资金/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较差的企业,履行债务契约的压力更大,容易产生财务舞弊的动机。YYZJ为营运资金/总资产,相对总资产营运资金较低的企业也,因日常经营资金不足,也容易产生实施财务舞弊的动机;YSZK为(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主营业务收入,舞弊企业如采用提前确认收入或虚构交易的手段,则可导致应收帐项相对于主营业务收入对过高;CUHBL为存货/主营业务成本,舞弊企业如采用多计存货,少计销货成本等手段,则会使存货对销售成本的比率变大;SDS为所得税/利润,在应付税款法下,虚增利润的公司的所得税可能显著小于非舞弊企业,从而导致实际所得税率降低;SJFJ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虚增收入可导致主营业务税金税金与收入不匹配,从而导致实际流转税率降低;HZZB为坏账准备/应收账款,为虚增利润,舞弊企业有可能少提坏账准备,从而降低坏帐准备比率;RXCY为经营利润与经营净现金流差异程度,为(经营利润一经营净现金流)/总资产。实施财务舞弊的企业主要是通过操纵利润来实现的,而对于现金流,则很难实施,故可导致此指标偏高;DZYZ为以往有关公司治理研究发现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一致性也和上市公司会增强公司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表3)对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就所选取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均值检验,从中可以看出所有指标检验结果均和预期一致,其中ZCFZL、HBLF、YSZK、CHBL、RXCY等指标均在5%以下显著,所以我们可将所有上述变量作为初始变量,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从(表3)可以看出,各指标的回归系数和预期一致,模型总体识别率为72.8%,但是我们注意到只有YSZK、YXCY、ZJZY和常数项这三个变量系数显著,其他变量都没有显示出对应变量显著的解释能力。这可能与各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有关。鉴于此,又对各变量在SPSS中以FORWARD WALD方式进行回归,以排除解释能力较弱的指标。可见,以FORWARD WALD方式回归后,只留下ZCFZL YSZK YXCY ZJZY四个指标系数均显著,并且识别率有所提高,达75.2%。为了考察TGDB JSDBZJZY是否含有更多的识别上市公司是否舞弊的信息,剔除掉这几个变量对其他变量以FORWARD WALD方式再次进行了回归,结果如下表(5)所示。从上表可以发现识别率将为72.3%,显著小于含有关联方交易指标的识别模型的识别率75.2%,从而验证了假设4。

四、研究结论

据统计,在我国有超过15%的上市公司曾发生过财务丑闻,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的而实施财务舞弊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更是愈来愈严重。本文通过对1998年以来51家因涉及虚假财务报表而被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及相应的103份年报实证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与其关联方交易程度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实施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其资金被关联方占用程度显著高于非财务舞弊公司,表明许多上市公司的集团公司或母公司对其资金的过度占用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盈利能力,从而增强了这些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的可能性。然而本文并没发现有证据支持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其与关联方进行商品交易的程度高于非财务舞弊公司,表明以往文献中常把与关联方的商品交易程度作为定性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实施财务舞弊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无现实基础。另外,本文还发现当与关联方资金占用相关的变量纳入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后,模型的识别成功率明显提高,这为今后关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包含较多信息量的视角。

作者简介:

袁树民(1951-),男,浙江镇海人,上海金融学院教授

财务舞弊篇8

关键词 财务舞弊 舞弊过程 舞弊模型

财务舞弊行为并非一蹴而就,从舞弊的实施到舞弊结果的形成其实是经历了一段过程,认识这段过程对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至关重要。本文拟考察舞弊的实施到舞弊目标的达成再到舞弊的回报直至下一轮舞弊的发生,全面反映财务舞弊的整个过程,力图从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1 舞弊模型的引入

上市公司的舞弊过程与一个组织的激励过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用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建立一个与之相似的舞弊模型,用以解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整个过程。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型将激励过程分为努力、达成绩效、奖励及满意四个阶段,认为个体在权衡奖励的价值以及获得奖励的概率之后努力才会发生;努力是否达成绩效取决于他完成任务的能力;而达成绩效并不一定获得相应的奖励,获得奖励的多少取决于组织的奖励制度;个体在获得奖励之后若认为公平会感到满意,满意之后就会有下一次努力的发生。

同样,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也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舞弊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起于舞弊的最初发起止于舞弊报表的编制,行为人是包括人员在内的经理人员。其次是舞弊目标的达成阶段,即舞弊报表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起于舞弊报表的编制,止于舞弊报表的对外公布。实施舞弊并不等于舞弊一定能达成,舞弊的报表只有对外公布之后才算舞弊目标的达成。显然,舞弊的实施与舞弊报表的最终对外公布并不是一回事。舞弊的报表需经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以及董事会的审核之后才能对外公布。舞弊能否得以通过,最终取决于这些审计的结果。舞弊过程的第三阶段是舞弊的回报,如果舞弊的报表对外公布之后,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舞弊就不会继续进行,循环舞弊也就不会发生。舞弊报酬的多少取决于股票市场的有关制度。舞弊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舞弊行为人对舞弊的评价。当行为人认为舞弊值得或者感觉满意之后,有利的结果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的进一步发生,从而形成一个舞弊的循环(见图1)。

正如波特通过激励过程的四个环节的分析得出激励效果的因素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对舞弊过程各个环节的分析,从中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

2 模型中各环节的诠释

2.1 舞弊的实施

笔者将截至2003年初证监会公布的26起处罚公告进行了整理。

调查发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不当的会计处理、虚构利润(或资产)以及不实的信息披露。三大手段以第一种最为普遍,其涉及的公司占总违规公司的比例高达45.16%。分析发现,不当会计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增加收入,二是为了减少费用,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利润。进一步分析发现,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舞弊公司采用的具体手段形式多样,共有八种之多,除了提前确认收入、费用资本化及少计费用等常见手段外,像借款收入化、购买股票收入化以及不同收入间任意转换等匪夷所思的做法也出现在舞弊手段之列。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第二种类型是虚构利润(或资产)。这种手段与上述舞弊不同的显著特点就是,它是对事实并不存在的活动进行捏造,而上述舞弊则是经济活动事实存在,只是会计处理不当。因此,这类舞弊在三类舞弊中性质最为恶劣,共有5家公司的责任人被追究了刑事责任。调查发现,上市公司为了虚构资产而实施了舞弊,但这种类型的舞弊更多的则是为虚构利润,涉及公司有9家之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的第三种类型是不实的信息披露。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信息披露是狭义的信息披露,是指除三大报表之外出现在董事会公告或其它公司公告上的信息披露。不实的信息披露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漏报,主要是瞒报一些对公司不利的信息;二是多报,主要是夸报对公司利好的信息;三是曲报,即称此为彼的信息披露。调查发现,共有2家公司瞒报了对自己不利的信息,3家公司多报了对公司利好的信息,而另有2家公司则是作了不明目的的歪曲事实的曲报。

2.2 舞弊目标的达成

舞弊的实施者采取各种舞弊手段达到舞弊目的,其最终形式是以虚假的报表表现出来的。然而,从舞弊的实施到舞弊报表的对外公布,上市公司的报表须经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及董事会审核几个环节。

早在1983年,国务院各部委和国有大中型内便陆续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内部监督。2001年我国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条例》指出:上市公司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要求,上市公司应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这表明,内部审计应该为公司的所有者负责,就上市公司而言,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维护全体股东权益,发现并制止财务舞弊的发生以保护所有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公司财务报表的外部审计,相关部门也作了明确的规定。证监会在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须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也必须由该所至少两个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签字。这表明,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报表的外部审计单位,而具有证券期货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则为上市公司报表的外部审计人,上市公司的报表需经外部审计之后才能对外公布。

2001年,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报的内容与格式》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及其董事应当保证年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善性,要求董事们承诺年报中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予以签字。这表明,上市公司的报表在对外公布之前必须经过董事会的审核。

由于内部审计往往发生在报表的形成过程之中,外部审计则是在报表的形成之后,而经过外部审计的报表最终得经过董事的审核和签字,因此,上市公司报表的生成可用图2描述:

2.3 舞弊的回报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目的主要是虚增利润,而虚增利润后的报表一旦对外公布,往往带来的就是流通股股价的上升,因此,流通市值的增加是舞弊回报的重要方面。

由于股价是每股收益与市盈率的乘积,所以舞弊带来的流通市值的增加可用虚增利润与市盈率的乘积来衡量。这样,在市盈率的杠杆作用下,每虚增一元的利润,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便会成倍的增加。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一直以来都是畸形的偏高,在这种市盈率作用下,舞弊带来的收益显得相当可观。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收益的另一个方面是舞弊带来资金的增加,这具体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舞弊达到上市的标准,实现虚假上市而筹集资金;二是上市后通过舞弊达到增发新股或配股的标准,实现再融资。然而,不论是首次发行还是再次融资,舞弊都给公司带来巨额的资金。

当然,舞弊是有一定的成本,成本主要表现为: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好处费以及承销商的承销费等。另外,舞弊被发现后,舞弊的成本还包括证监会等相关单位的处罚。因此,在考虑舞弊成本之后, 舞弊的回报应该用舞弊收益与舞弊成本的差额来衡量。

3 舞弊的引发因素

通过以上对舞弊过程各个环节的,可以较清楚地发现引发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一些因素。首先,舞弊的实施阶段。我们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舞弊手段其实并不高明,像伪造销售合同、进销发票等传统的舞弊在美国早就被弃之不用。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舞弊方法还在我国公司中被大量地采用,如此简单的舞弊手段竟然没被察觉,只能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对舞弊者的约束机制的失灵,也说明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功能的失效。其次,从舞弊过程的第二个环节来看,舞弊目标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及董事会审核才能对外公布,然而,舞弊的报表却能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公之于众,说明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职能的弱化,这其实也说明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功能的失效。第三,从舞弊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舞弊的发生又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过高的市盈率,从股票发行价格的制定来看,市盈率越高,舞弊带来的市值增加就越大,而我国证券市场的市盈率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显然不符合证券市场成熟国家的,所以说,过高的市盈率是我国上市公司频繁舞弊的一个原因。二是舞弊的成本,相对舞弊的收益,舞弊的成本显然太低,舞弊的收益远远大于舞弊的成本,从一定程度来讲,正是过低的舞弊成本引发了一些舞弊的发生。三是对舞弊公司的处罚过轻,行政处罚显然不能对舞弊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过轻的处罚,只会导致对舞弊的助长,因此,引入刑事处分机制迫在眉睫。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频繁财务舞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功能弱化的因素,也有公司外部监督机制失效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频繁财务舞弊的原因。

1 张静.股市的误区[M]. 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

财务舞弊篇9

关键词:财务舞弊 上市公司 动机 机会 借口

舞弊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有明确规定“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记录虚假交易或事项;隐瞒、删除交易或事项;侵占资产;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财务舞弊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计报表虚假不实,其中财务舞弊很常见,可以通过少列负债,增加利润,多计资产等方式进行虚假的财务报表编制。要想对财务舞弊进行研究,首先就要分析其动因,即什么动因促使上市公司铤而走险采取财务舞弊的行为。

一、财务舞弊行为的危害性

财务舞弊行为是一种本质上的违反行为,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侵害,这种行为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第一,财务的舞弊行为都有其鲜明的目的性,而这种目的是建立在侵害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同时这也会严重侵害股东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特别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时,会计人员借助扭曲事实的方式欺诈相关责任人的合法权益。第二,财务的舞弊行为一般都不是光明正大的,而是存在很大的隐蔽性,而且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想逃过专业的审计工作,必须将舞弊手段更加隐蔽化,注册会计师在没有完全保持独立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高职位舞弊人员的控制,从而增加了舞弊调查的难度。第三,财务舞弊的目的性很强,一般都是经过悉心策划的,因此其舞弊后果一般都很严重,同时不通过专业的舞弊行为调查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舞弊行为产生的后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群体性的,主要表现在:舞弊行为会严重影响会计行为的公平、公正及独立性;同时舞弊行为严重扭曲事实,会严重影响投资人的决策,从而扰乱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动因分析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的规定,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的动因包括动机、机会与借口三个方面:

1.动机

动机主要是指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动机,结合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具体情形,其动机来源主要有以下两个。

(1)融通资金

融通资金是公司上市的最主要目的,许多上市公司管理者将公司上市错误的认为是“圈钱”的绝佳办法。为了取得股票发行的资格,上市公司在新股发行时经常存在着财务舞弊的行为,如在中介机构与有关部门协助下伪造文件与凭据,如假评估资料、假公文等取得上市资格。又或者提供发行价格而虚增利润。在增发新股时,也伴随着财务舞弊,因为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能增发新股,成本低廉,所以他们运用各种会计手法来操作利润,以获得增发新股的机会。在避免退市上,为了避免被退市,上市公司在业绩不佳时,会采用虚假利润的办法“保命”,美化财务数据,掩盖事实真相。

(2)公司业绩

我国现在的证券市场是弱势有效市场,上市公司的真实财务情况并不能通过股票价格给反映出来,这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但是许多管理者却利用了发展中的不足进行舞弊,特别是在公司业绩的对外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隐瞒、虚假、推迟不利信息的披露等。在公司内部,上市公司对高管的业绩评价主要是与财务指标挂钩的,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若业绩不佳,则会受到降级减薪、克扣福利等处分,严重甚至解聘。因为这种过于密切的联系,企业高管为了达到良好的业绩而实施舞弊行为,这也成为了舞弊的动机。

2.机会

舞弊机会是舞弊行为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公司可以进行舞弊但又可以掩盖实施真相,甚至能逃脱惩罚的时机,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舞弊主要有信息不对称、惩罚措施力度不够、内控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两个方面:信息供给不足和信息需求不足。(1)信息供给不足,公司高管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虚增自己的利润,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让投资者无法看到真相,而只能通过表面披露的财务信息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2)信息需求不足,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中小股东,普遍存在着“搭便车”的行为,减轻了财务信息披露者的压力,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进行舞弊。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严重的上市公司舞弊行为,如果经营者存在严重的舞弊动机,则可以有效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从而操控财务数据,达到舞弊的目的,另外企业的经营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可以占有和公布一些信息,从而导致财务舞弊现象称为一种客观事实。

(2)惩罚措施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被发现,受到的处罚最多的是证券交易所的公开谴责,只有很少部分会处以行政处罚。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财务舞弊所带来的潜在收益远大于潜在成本,有利可图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财务舞弊的发生,所以说我国对舞弊行为的惩处力度远远不够。另外我国的法律制度框架不够完善,这样在利益驱动下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难免会产生舞弊冲动。

《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的规定,因此损害股东利益的,公司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讼。不过介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因此无法找到相对应的规定支持,且投资者对整体投诉的经验和意识薄弱,这些都制约了股东诉讼。即使有些股东希望通过提出诉讼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大部分也会因举证成本过高而放弃诉讼。

(3)内控机制不健全

股东大会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越来越深,要想充分发挥股东大会应有的职能更是难上加难。董事会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缺乏独立性,不能对管理层形成有效制衡,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职能被弱化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却形同虚设,实际工作中,监事会的运行受到多方面的制约,这样削弱了其应有的监督职能,如:人员素质局限、缺乏辅助工作机构和辅助工作人员、人员地位不高等。财务舞弊行为需要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但是许多上市公司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即使有的设立了内审机构,也是由董事会或者总经理来担任主要领导,形成“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局面,很难真正发挥监督的职能,缺乏独立性。

3.借口

财务舞弊的借口,就是舞弊行为人通过某种理由将自己不诚实的行为予以合理化,比如在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时,借口可能就是这是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好;在员工侵占公司财产时,借口可能就是公司给自己的待遇不够公平合理。找到了这些借口,舞弊者就会心安理得的实施舞弊行为,成为他们实施舞弊行为的挡箭牌。因此借口是舞弊发生不可或缺的因素。道德主要是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这属于一种心理因素,人们希望通过个人行为来判断他人,而通过意图来约束自己。一般舞弊者都存在不良道德意识,或者对道德意识有着不正确的价值判断,又或者其个人行为已经为违背良好的道德规范,只是为了找到合理的借口或理由,这使得舞弊行为成为一种符合其自身价值判断的行为。

三、结语

动机、机会和借口是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舞弊的必须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可能真正发生财务舞弊行为。舞弊发生时通常存在舞弊风险因素,但是舞弊风险因素的存在并不一定代表发生了舞弊。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监管和防范,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甄别和识别,为此要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治理,加强财务管理,应持续关注财务舞弊发生的动因以及征兆,建立起完善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杨葳.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理论和实证[J].现代商业,2010,(3):116-117.

[2]罗精晖,苏利群.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手法及甄别方法[J].大众科技,2010,(5):191-192.

财务舞弊篇10

根据财务舞弊的概念可以将财务舞弊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财务舞弊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行为;财务舞弊行为是行为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财务舞弊行为违背了会计可靠性原则;财务舞弊行为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对信息使用者起到了很大的误导。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

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手段可以说是有很多种的,具体的手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

(一)利用会计政策的漏洞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要符合相关的规定,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获取融资资金或者是提升自身股价的目的,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财务舞弊。利用会计政策进行财务舞弊的方式有以下几点:新的会计制度允许在实际会计核算中进行职业判断,这就增加会计政策和方法选择空间,管理者的想法对会计核算影响越来越大。通过经济业务创新来利用会计准则空白领域,来达到自身利益的目标。另外会计准则存在很多模糊空间,被我国企业利用进行财务舞弊。例如资产减值准备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多企业采用资产评估、改制、租赁改组抵押、会计政策变更等方式减少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计入资本公积,规避利润变动,从而达到财务舞弊的目的。我国企业可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以计提准备手段追溯调整以前年度的损益,或者在以后年度加以转回,使得以前各期间的利润被平滑,使各期财务报表看起来是我国企业稳步发展的假象。首先是在长期股权的确认和计量上。按照我国会计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和计量时,可以采用成本法或者是权益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不具有共同控制、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可以采用成本法;相反对具有共同控制、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可以采用权益法。但是一些企业并没有按照规则的规定进行核算,例如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的时候,本应该采用权益法却使用成本法,被投资单位发生盈利的时候,本应该采用成本法却使用了权益法。其次是体现在公允价值的适用上。我国会计准则借鉴了外国会计准则的经验,在外国会计准则中比较侧重的公允价值,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中也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例如: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重要体现,可以说是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变革。但是因为实现公允价值的前提是存在活跃的资本市场,我国市场缺乏公允价值形成的机制,市场文化程度还有待于提高,这些都会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不具有公允价值,有些上市公司的领导层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加大对利润操控的空间,成为财务舞弊的手段。最后,体现在信息的披露上。主要体现在虚拟资产挂账、隐瞒诉讼事项、不公开对外担保等。虚拟资产挂账是指对那些不能够给企业带来的价值的项目仍然保留不予注销的行为,其中不公开对外担保是最常用的的财务舞弊方法。很多企业利用会计制度的灵活性,通过调整收入的确认方式,提前或者推后收入的确认,对利润进行调节,以达到逃避税款等目的。因此我们要对企业确认收入的方式进行识别,看其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二)利用关联交易进行调节利润

通过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对财务报表作假是比较常见的,主要方式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通过高息或者低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第二,股权置换、资产置换、购销活动采用非公允价格进行;第三,交易量通过关联企业“对调”来提升,创造利润。

(三)操控现金流

近年来很多企业通过操控现金流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与利润相比现金是可以触及的,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利益。例如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转移高价产品到“皮包”公司,再以低价收回,这样就造成了现金流活跃的假象,同时也可以虚增利润。由于一些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来提升收入和利润,这样一方面提升了收入,另一方面也使销售成本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异常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企业往往通过将应收账款向应收账款转移,来降低财务异常给投资者带来的怀疑,例如企业可以先利用把资金打给客户,再作为货款打回来,这样就导致收入上升,因此在判断财务报表是否作假时,要特别注意应收账款是否额度过高,企业是否存在虚假销售的问题,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存货的周转率,推迟了存货的入库手续,将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

三、治理财务舞弊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会计法律法规有利于预防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惩治财务舞弊行为的法律法规,但是从惩治的力度来看还是比较轻的,例如2009年岳阳兴长在会计核算、税收等方面存在着违反会计法规的财务舞弊行为,仅仅处以10万元的罚款,这样导致有的企业的领导人在衡量财务舞弊行为所能产生的利益和成本的时候,当利益大于成本就会选择进行财务舞弊。因此加大对财务舞弊行为的惩治力度可以加大相关法律的震慑力,降低企业选择财务舞弊的概率。同时,企业如果进行财务舞弊的时候,对其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不可能不知道,有的注册会计师为了保留客户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隐瞒。因此对审计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过小不利于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只有加大对审计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才可以有效的预防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舞弊的动机

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取融资,那么我们可以鼓励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进行财务舞弊的动机,例如可以完善企业发行债券市场、积极培育发行债券的二级市场等,实现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和债权并重。同时也要通过对企业多种指标进行评价来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例如可以结合企业的各种财务比率和现金流量来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就会改变原来仅仅通过利润来评价的局面,降低了企业领导操控利润的空间。

(三)发挥社会和国家监督的作用

社会和国家的监督有利于遏制企业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在社会监督方面,外国的注册会计师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也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监督职能;在国家监督方面,要转变监督的思维方式和目标,要从原来单纯的进行检查向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转换,执法人员要提升监督意识,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监督。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