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十篇

时间:2024-02-20 17:44:10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1

一、县政协XX年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XX年,在县委领导和县政府支持下,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要求,县政协始终坚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履行职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为此,县政协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立县、园区突破”的经济发展战略履行政协职能,作出了积极努力。远安工业园是我县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县政协组织委员通过视察调研,提出了园区规划要加大工作力度,引进项目要提高科技含量,资产移交要加快进程,资产管理要增加主动性的建议,以期将工业园打造成为远安的“工业航母”。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常委深入到东圣公司、广原公司、武星公司等8家骨干企业视察和调研,摸清了企业普遍担心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环境污染压力大等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改进服务、支持技术创新及加强资源控制与管理等建议,并力图以此唤起所有企业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信贷支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后盾,县政协组织企业界部分委员到金融部门视察和调研,增加了企业与金融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同时建议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争取信贷规模和融资的力度,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及优势产业发展。

2、深入基层,扎实调研,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服务。和谐农村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为此,县政协把履行职能的侧重点放到农村,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看病吃药、农业科技服务等“三农”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构建和谐农村鼓与呼。新农村建设是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县政协适时组织力量到试点村调研,通过与各方面代表座谈和协商,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必须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必须以自力更生为立足点,必须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等建议,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与好评。通村公路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大事,县政协在实地视察和调研后提出,“加强通村公路管护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县政府尽快制订出台通村公路管护办法,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资金。此建议已被县政府采纳,管护办法已在制订商讨之中。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是和谐农村建设的重点,早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县推行只有3个月之际,县政协即对此进行了视察调研,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参合面”,努力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及加大农村卫生室整建力度等建议,这些建议均已被采纳实施。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完善社会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如何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县政协先后组织委员深入到农技主管部门、服务组织及农户走访调研,提出政府要积极扶持引导,部门要积极推进并给予指导,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要唱好主角,尽快形成收购加工与科技服务一体化、一体化服务与社会专业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3、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服务。和谐社会是尊重民意、重视民本的社会,为此县政协始终坚持把反映民情、重视民生、帮扶弱势、主持社会公平与正义作为政协工作的重点。针对有委员反映技术类公务员积极性不高、新农村建设忽视“生产发展”及通村公路管护等方面的问题,县政协在实地视察调研并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发上报了《建议为县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评定技术职称》、《建设新农村应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加强通村公路管护已经迫在眉睫》等信息,为党和政府调整和制订政策提供了依据。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食品”及农产品残留超标等问题,县政协及时组织委员对我县食品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视察,提出了健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对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建议,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落实之中。针对很多人对政法系统工作感到神秘的情况,县政协组织委员对政法系统各单位进行视察,通过听取情况通报,实地了解工作情况,增进了社会和政协委员对政法工作的了解,达到了沟通、理解进而支持政法系统工作的目的。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县政协在履行基本职能的同时,还直接做了许多社会性工作。为摸清台属侨眷这个特殊群体的情况,县政协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走访全县台属侨眷代表,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为构建和谐远安和促进祖国统一献计出力。积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为朝阳村贫困户送粮食、衣物及生产启动资金,为村民送医送药送戏,帮助筹划通村公路建设并为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了该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筹集资金6000多元为河口中心小学建设长达70余米的文化墙,使该校面貌奂然一新。

4、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坚持用委员提案和政协文史促进和谐。提案是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办理提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县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以来,县政协共收到委员提案83件,比上年增加77%;提交和附议提案的委员128人,占委员总数的75%。按照《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共立案81件,到10月底,全部提案已经办理完毕,其中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的48件,占立案总数的59%;正在解决和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29件,占立案总数的36%。提案的办结率、见面率及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也在95%以上。在提案工作上,一是把好提案征集关,专门召开提案征集工作会议,提前下发提案征集提纲,主席、副主席亲自深入到委员中征集提案和鼓励委员多写提案,促进了今年提案数量的大幅增涨。二是把好提案交办关,做到承办单位准确,交办事项清楚,办理要求具体。三是把好提案督办关,县政协正副主席先后到交通、财政、环保等20多个政府部门亲自督办提案,主席直接督办率达到30%以上,总督办率达到90%以上。四是把好意见反馈关,对因条件或政策限制暂时难于办理的提案,认真做好解释和说明,力求提案人的理解与支持。通过认真办

理委员提案,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县环保局在接到沈廷荣、曾晓玲委员关于《加强矿山企业周边环境监测,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提案后,结合煤矿、磷矿的综合整治工作,由局主要领导带队,深入现场28次,调查周边群众116人,现场监测40多次,收集各种数据1万多个,然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政协文史工作卓有成效,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三江在远安》文史专辑已顺利出版发行,全书选编各类史料74篇,共21万多字。该书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三江集团在远安的发展壮大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教材,必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县政协XX年年工作思路的建议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XX年年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一年。为此,建议县政协在新的一年里,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1、努力把党的意志和政府决策变为社会共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它的第一职能是政治协商。所谓政治协商,其目的是将党的意志和政府决策变为各界代表人士乃至全社会的共识。要构建和谐社会,这种协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凡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党委在决策之前、人大在决定之前、政府在执行之前,都应在政协进行协商。政协则应努力提高委员参与协商的能力,为委员提供知情悉政的机会,让委员了解相关的决策背景和依据,在协商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在决策实施过程中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和政府修正决策提供依据,以使决策更为科学和合理。

2、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凝聚力量。政协凝聚力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政协委员的政治荣誉,知情悉政的政治权益,参政建言的政治权利,可以鼓励委员并激励全社会积极创业;政协也可以组织委员中的科技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所属重点企业进行会诊,相互交流在生产、管理、营销及技术引进与研发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建立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决策当好参谋和助手,帮助企业了解市场信息、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促成企业之间在资金上互助,在技术上互帮,甚至可以促成企业间在品牌和市场上共享,以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风险。通过这些引导措施努力把地方企业做大做强,以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3、努力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智力支持。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主要是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及决策的执行,提供民意信息和智力支持。这种支持应该是互动的,党委、政府要主动争取支持,政协、政协委员及参加政协的各单位要主动提供支持。凡制订综合性的及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出台重要的产业引导政策、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及居民生产生活的政策、拟建重大工程之前,党委、人大、政府都要主动与政协委员和各阶层代表人士协商;政协召开的涉及协商讨论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的会议,党委、人大、政府负责同志应到会听取意见;政协也应组织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建议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提案建议、大会发言及会议协商讨论等形式,主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民意信息和智力支持。

4、努力为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履行监督职责。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人们才能心情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政协作为民主监督机构责无旁贷。政协应该组织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党委、政府制订政策的依据和程序进行监督,并通过协商建言使之趋于完备,以保障政策的公平;通过调查、视察、听取情况通报等形式,对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日常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以保障执行的公平;政协委员作为社会精英和各界代表人士,要带头维护公平、主持正义,通过其行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公平与正义的良好风尚。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2

关键词:协商民主;实践模式;治理转型;合作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6)06-0057-08

20世纪80年代,协商民主理论在西方社会产生,得到了一批西方政治学者的关注。

伯纳德・曼宁、乔舒亚・科思、哈贝马斯、戴维・米勒、安妮・吉登斯等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协商民主的内涵进行了探讨。

进入新世纪,协商民主进入了本土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促进了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

党的十提出要促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协商民主的内在要义看,协商民主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基层

协商民主实践形式,总结其治理创新经验,以把握我国社会治理发展动向,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

在实践层面,协商民主在我国本土有着丰富的存在形式。从抗战时期的“三三制”到政治协商会议,再到当前的基层群众自治的民主恳谈会、民主协商日、民主听证会、民主议事会、民主理财会等,我国自发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协商民主。我国国土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人口结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不尽相同。

(一)层级推进: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

“民主恳谈会”由乡镇、村或乡镇部门党组织主持,由广大的人民群体及相关代表参与。它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乡镇、村、部门以及企业的民主恳谈活动;二是镇民主听证会;三是村级民主议事制度;四是“民情恳谈”活动[1]。单从村镇层面看,温岭市松门镇的“民主恳谈会”被划分为三层次和四类型:镇级民主恳谈、镇各部门恳谈、村级民主恳谈以及企业民主恳谈。作为我国南方经典的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形式,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实际上经历了从村镇恳谈到市级恳谈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层级推进的发展特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多个部门,吸纳了大量群众的参与。

第一,村镇协商。1999年6月,“民主恳谈会”在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产生,其前身是松门镇“农业农村现代化教育建设论坛”。在此基础上,松门镇领导班子改变了过去由干部向民众进行单向说教的模式,转化为干部与群众对话,对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关心问题、社区难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

随后,民主恳谈被引鉴到了行业工资领域。2003年,中国第一个工资协商范本在新河镇产生,民主恳谈由此扩展到了行业工资协商领域。随着民主恳谈的进一步发展,温岭市委民主恳谈设计者逐渐探索出了将民主恳谈与现有的制度协调并融合于体制内。在不断摸索中,2005年泽国镇和新河镇尝试了公共预算民主恳谈改革,探索民主恳谈的制度化途径由此提上日程。为了将民主恳谈引入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体制,众多专家和学者推动实施了著名的“泽国实验”。到2008年,新河镇的参与式预算已形成一套程序完备、参与广泛的示范模式。

第二,由镇及市。随着民主恳谈在村镇两级快速发展以及向社会各领域和政府部门延伸,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式协商民主逐渐向政府层级的上级发展。2013年,温岭市将预算恳谈从乡镇一级升格到市级,同时在提交预算修正案后引入代表辩论程序。如今,参与式预算已推广到当地市级三十多个部门。

温岭“民主恳谈会”已逐渐变成了党政部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平等对话沟通、协调利益关系、推进合作共赢的听证会、协调会、促进会,在温岭的社会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机制融合:河南省邓州市的“四议两公开”

为了扩大基层民主,提高村民参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河南省邓州市结合基层民主建设的实际,于2004年出台了“4+2”工作法。“四议”指的是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指的是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

从“4+2”工作法的流程来看,其主要创新在于协商机制的融合。评价“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它把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和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2],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第一,融合了党的领导机制和村民自治机制。党管农村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农村基层党建也是党建的重要基础。从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发展到现在,农村社会始终存在着党的领导机制――村党支部和自治机制――村委会。由于党支部与村委会权力来源的不同,二者之间的矛盾成为了乡村社会治理的一个难题。党国英认为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分立是制约乡村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明显的制度缺陷[3]。“4+2工作法”则有效地融合了党的领导机制与村民自治机制。一方面,重大事项的协商由党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审议有效地维护了党的领导,坚持了党管农村的原则。另一方面,村庄重大事项由村“两委”会商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一定程度上依法保障了村民的自治权利,集中体现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第二,融合了党内民主机制与人民民主机制。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部署,“4+2”工作法有效地融合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一方面,村内事务在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后,必须经过党员大会审议,这就将所有村庄内具有党员身份的村民纳入了决策和协商程序,集中体现了党内民主;另一方面,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作为村内重大事务的决议机构,拥有最高决定权,凸显了人民民主的地位,而村民会议决议的实质是让民决策,保障了村民的民利。此外,“两公开”中的决议公开以及实施结果公开集中体现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将党内民主机制与人民民主机制有效融合,促进了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保障了各利益主体的民利。

(三)“三委”并行:四川省邛崃市的新村发展议事会

面对村民自治的发展困境,

四川省邛崃市充分尊重广大村民的主体地位,在村民自治既有的实践基础上,于2008年3月

提出在试点村设立新型农民自治组织――“新村发展议事会”,尝试“村两委+议事会”这种新型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4]。2009年3月,邛崃市趁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机会,创建了新村发展议事会,吸纳了大量普通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协商和决策,有效地弥补了村“两委”在密切联系村民、促进人民民主方面的不足,扩大了农村地区的民主参与。“村两委+议事会”的村级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三委”并行。

首先,议事会的组建以及人员的构成遵循了民主意愿、民主原则和民主能力的有机结合。

新村发展议事会的成员是按照“一户一票”差额选举产生的,各村民小组产生由3名~5名议事会成员组成的议事小组。议事会成员一般由办事公道正派、熟悉村庄发展基本情况、议事能力强、对村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务比较热心并且主观上愿意为村民提供服务的村民担任。

议事会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一名会长,特别鼓励村党组织负责人通过竞选成为议事会会长。议事会成员每届任期为3年,期间各村民小组有权罢免本小组选出的议事会成员。

议事会人员构成突破了户籍的限制,其成员包括本村村民以及在本村从事经济活动及创业的外地人士。新村发展议事会的组建和运行体现了民利和行动能力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并且有效地协调了本村村民与外籍村民的利益诉求,强化了村民主人翁的主体意识,激发了村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三委”制衡实现协商治理。在新的村级治理模式中,村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功能,议事会则根据相关规定对村级重大事务商议决定,并交给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后由村委会执行,议事会对村委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5]。议事会成为村民民主管理的议事机构,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结果是,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以及村民会议的决议地位不变,议事会则分割了村委会部分组织和商议权,村委会的自主性相对削弱。这样有效地协调了村委会执行国家行政性事务以及村级群众自治性事务的矛盾,村委会一方面继续贯彻和执行国家下派的行政性事务,另一方面又必须执行新村发展议事会所商议决定的村庄事务,既满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诉求,又激活了村委会运作活力。

(四)权力下沉:山东省日照市的协商自治清单制度

为了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的要求,保证农村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自治职责,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山东省日照市城乡社区工作领导小组了《关于建立农村社区自治清单制度的通知》,在巩固完善现有农村社区民主决策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社区自治清单制度。山东省日照市农村社区自治清单制度以依法自治、人民做主、多元参与、创新发展为原则,其重要特征是权力下沉,即以自治清单的形式将政府行政范围和协商自治范围进行归类,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由群众自我决策的事项的治理权限还给自治组织。

通过建立农村社区自治清单制度,列出了21项社区自治协商清单,不同的自治事项由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的机构协商决定;厘清了政府、社区、村委会、村民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实现了权力下沉、还权于民,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第一,强化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地位,为村民自治创造了良好的秩序;第二,改变了过去“替民做主”的观念和做法,放权于民、还权于民,扩大了村民的民主参与;第三,实现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参与,将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自治、社区自治组织、社区村民纳入协商程序,集中体现了多元协商的思想。

二、基层协商民主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形式,其中,平等、自由的公民在公共协商过程中,提出各种相关理由,说服他人,或者转换自身的偏好,在广泛考虑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利用公开审议过程的理性指导协商,从而赋予立法和决策以政治合法性[6]。协商民主强调对合法性、正当性的关注,对参与者自由平等理念的强调,对多元主体的重视,对决策目标的追求等。从治理的视角看,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切合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了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多样的实践形式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以严格的程序控制协商过程推进了社会治理过程由单向度管理转向多方互动;权责分明、互相尊重理解的精神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机制与社会自治机制由相互排斥转向有效衔接。

(一)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

时期,农村各级党政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中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农村党政组织掌握大量的社会资源,对农村具有绝对的控制力,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治上创立村民自治制度和农村社区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快发展,农村社会进入转型期,村庄精英、社会组织、合作组织、普通村民逐渐参与农村社会治理。尽管如此,在“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两委”在乡镇政府的支持下依然占据着优势地位,其他治理主体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参与效能明显不足。

进入新世纪后,农村社会事务日益复杂,矛盾纠纷频发,“乡政村治”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治理需求,基层协商民主逐渐发展起来。协商民主强调多元参与主体协商共治,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发育。浙江省温岭市民主恳谈的参与主体不仅有个体的利益要求者,而且有代表组织的利益表达者。前者如民营企业员工、老板、村(居)民、学者,后者如村居委会负责人、党政机关负责人;还有既代表个体又代表组织利益的参与者,如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和民意代表[7]。河南省邓州市的“4+2”工作法将党的领导机制与村民自治机制进行融合,将党内民主、人民民主、民主监督有机结合,依靠严格的协商程序创造性地将政府、社会组织、权力机构、政党、媒体、公民等多主体纳入公共事务的商议和决策中。四川省邛崃市在村“两委”之外创建了新村发展议事会,实行“三委”并行。新村发展议事会成员由村民小组按户投票产生,将社会威望高、办事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且愿意为村民服务、办事公道的村民选入新村发展议事会,对村“两委”形成了一定的监督约束作用,推动了社会治理由一元转向多元。

(二)治理方式:由单一转向灵活多样

传统上,基层党政组织掌握着大量治理资源,乡村治理多采用行政管制的方式进行,治理方式较为单一。随着广大农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农民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乡村社会治理目标由管制向提供公共服务转变[8]。为了满足广大村民日益多样的公共服务需求,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必须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促进了治理方式由单一转向灵活多样。

首先,协商民主的特性之一是其运用比较灵活,村庄公共事务和决策可以随时开展协商,在不同的情景中寻找合适的治理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9]。

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文化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多种形式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如民主恳谈会、“4+2”工作法、民主议事会、自治协商清单制度、参与式预算、民主协商日、民主理财会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样化的治理方式,既有按照正式制度和规则建立起来的方式――服务外包、委托,也有以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组织为基础的治理方式――族群协商、熟人协商。

温岭市民主恳谈会采用了分组讨论与大会审议相结合的协商方式,促使各协商主体认真吸收其他利益主体意见,并为各自的诉求进行辩护,以寻求自身需求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民主议事会采取了议事会员联系制,各议事会成员负责联系自身选区农户,协商解决矛盾纠纷,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三)治理过程:由单向管理转向多方互动

与传统型统治相比,现代民主治理是“多层级治理”,从传统中央权力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统治,转变为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层级之间的双向互动[10]。传统治理过程是自上而下行政执行的过程,忽视了行政相对人个体化利益诉求。在农村,村委会沦为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的延伸机构,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性事务,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宣传国家政策、督促政策的执行,而忽视了村民的需求以及对村民的回应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力量兴起,农村社会出现阶层分化,利益矛盾冲突持续增加,农村社会70后和80后成长为农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接受了中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对民主参与的需求更加强烈,要求参与现有的农村社会治理过程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单向管理的治理过程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社会治理民主参与的需求。

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给广大村民提供了制度化的民主参与机会,在民主协商中,通过严格的程序控制,基层政府―自治组织―村民这种单向度垂直的治理过程逐渐向基层政府、自治组织、村民三者互动回应的治理模式转变。无论是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河南省邓州市的“4+2”工作法还是四川省

邛崃市的新村发展议事会,在治理过程中都强调普通村民参与、为自己以及村庄公共事务发出呼声,并且要求自治组织、基层政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给予回应,在相互理解过程中促进了治理过程的多方互动。

(四)治理机制:由相互排斥转向有效衔接

社会治理机制是一个全程机制,包括事前的利益表达、事中的协力治理以及事后的风险控制[11]。从社会治理机制的过程看,传统上,我国事前的利益表达机制和事中的协力治理机制相对不足。在“维稳压倒一切”思想的指导下,相对来说比较注重事后的风险控制机制,造成乡村社会中基层政府行政管理机制与社会自治机制的相互排斥。

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机制对政府行政管理的抗拒。在社会治理中,政府社会治理方式单一的行政化,对村民利益需求考虑不足。由于自然条件、民主技术的限制以及民主监督的缺乏,村民自治制度设计中的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作为正式的利益表达机制和协力共治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村民的利益在正式制度渠道内得不到表达,引发了各种上访事件和。另一方面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机制对社会自治机制的排斥。由于我国政府考评指标的一些偏差,基层政府在上级政府与自治的村民之间往往选择迎合上级政府而排斥村民的一些正当的利益诉求;国家行政权和村庄自治权的冲突、村干部自身多重角色的冲突成为农村社会治理困境所在[12]。

协商民主具有包容、对话、倾听、平等主体等特征,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给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的利益表达平台,通过平台村民将自己的利益诉求传导给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自治组织和基层政府也可通过协商平台就国家政策等信息和广大村民进行交流和商讨,在平等、对话、包容、倾听的协商下转化自己的偏好,达成共识。温岭市民主恳谈会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将村民、村“两委”、基层政府召集起来,进行面对面的商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给予解答和回应,增强了政府与村民的互信;河南省邓州市的“4+2”工作法、四川省邛崃市的新村发展议事会、山东省日照市的协商自治权力清单制度本质上也是以对话协商、包容倾听的形式扩大了村民的政治参与。这些都促进了行政管理机制与社会自治机制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郎友兴.商议式民主与中国的地方经验:浙江温岭市的“民主恳谈会”[J].浙江社会科学,2005,(1).

[2]李安增,武艳.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机制的重要创新[J].理论学刊,2011,(10).

[3]党国英.“两委合一”乡村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J].中国改革,2001,(5).

[4]彭大鹏.民主边缘上的创新――对邛崃新村发展议事会的考察[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丁静.推进以农民利益为导向的成都农村新型村级治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分析[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1,(2).

[6]陈家刚.协商民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3).

[7]陈朋.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协商民主实践[J].中国软科学,2009,(10).

[8]于建嵘.社会变迁进程中乡村社会治理的转变[J].人民论坛,2015,(5).

[9]袁方成,罗家为.选举与协商:村民自治的双轮驱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10]肖唐镖.乡村治理创新的动力、理念和空间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2).

[11]周晓丽,党秀云.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机制、理念及其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0).

[12]徐炜,陈民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问题解析[J].江汉论坛,2015,(1).

[13]张爱军.社会组织协商及其构建路径[J].社会科学研究,2015,(3).

[14][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汪寿华,等.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5]厉有国.中国基层协商民主实践:价值、问题与路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6]何包钢,王春光.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3).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3

摘要:文章针对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发展壮大;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近年来,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级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大力扶持下,呈发展壮大之势。为认真总结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所取得的经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求更加有效的发展途径,我们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目前,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营形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民根据《章程》规定,以出资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分散经营,成员根据合作社的要求自主生产,合作社为会员提供技术、培训、信息等服务,目前大通县以这种形式居多。二是农民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三是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形式,对合作社的共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对农牧民成员实行在合作社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模式。

据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统计显示,全县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227个,比2009年末的152个新增75个,增长了49.34%,入社农户总数686户,比2009年增加98户,增长了16.67%,是历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从业人员3090人,全县培育农民经纪人5187人,带动农民25.4万人,培训农民190人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营的产业涵盖种植业、养殖业、蔬菜销售、农机与科技服务、农畜产品加工、粮储和土地流转。2009年合作销售农畜产品总量为5万吨,农民成员纯收入达1.2万元。全县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小到大,由慢到快,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龙头企业3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资产总额达5.1亿元,产品种类多达98个,年销售收入达2.1亿元,带动农户2.8万户,户均增收1000元。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重点培养农民经纪人293人,带动农户46232户,其中从事农产品经销、加工户19户,年经销和加工农产品43812万公斤;畜产品经销、加工户84户,年经销和加工牛、羊等畜产品7045头(只),年人均纯收入2096元左右。

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缺乏农民广泛参与。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乡镇部门牵头,机关干部领办,以不同方式挂靠政府部门,运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干预过多,致使合作经济组织偏离了民营化轨道,难于培育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影响了组织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薄弱,缺乏系统扶持政策。一是资金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合作社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和发展。

第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地位不明确。大多数协会只是在意向性地按理事会、监事会的规程职责运行,其财务、会议、监审等制度落不到实处,服务性质和法人主体不明确。

第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协会与会员之间利益分配、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协会管理和产品销售费用来源有限,市场风险基金尚未建立,协会建立容易但可持续发展难,协会的发展难以得到农民的有力支持,农民的利益难以受到协会有力保障。

第五,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行政主管部门是农牧局,农村经营管理总站是具体指导服务机构。而县农牧、林业、工商、供销联社等部门各自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职责,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合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步伐缓慢。

三、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与建议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从大通县农村的实情出发。大通县44.9万多人口,35.6万为农民,农民约占全县人口的79.3%。这是大通县最大的县情。全县各乡镇间发展极不平衡,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43.83元,全县20个乡镇中仅有桥头镇、黄家寨镇和长宁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这一水平,其余17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未达这一水平,况且东峡、青林、极乐、石山、宝库、斜沟、向化、青山这八个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还低于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703.14元,其乡村人口88819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4.9%,致使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受到较大的限制。另外,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数量较大。

2、根据大通县县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现阶段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地办好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示范作用,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地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对服务能力强、民主管理好的合作社给予补助”,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就是要围绕示范社建设行动,以示范社为标杆,以示范社为方向,以示范社为抓手,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意味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关系到大通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问题。各部门应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创新思路,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快发展壮大。当前,要抓住宣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大通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应突出创新这个主题。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淡化“官办”或“半官半民”的行政色彩,防止走“政企合一”的老路。二是在发展中应本着“三个有利于”原则。只要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开拓市场和农民增收,就多支持、多实践、先发展、少争论,创造平等竞争的内外部环境,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3、坚持民办公助,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一是围绕地方优势资源特别是特色优势产品、产业来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以优质蚕豆、马铃薯、油菜、牛羊、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采取资本联合、劳动联合、科技联合、销售联合等方式,创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模式上,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合作组织+农户”、“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民走向市场的龙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三是按照各乡镇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的要求,从农民合作要求和市场消费需求出发,以产品为纽带,体现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和创建各类专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充分发挥供销联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以基层供销社为依托,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五是围绕主导产业、名牌产品和绿色产品,建立服务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其提供原材料、运输、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专业化、系列化服务。六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把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环节,引导标准化生产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能力和发展水平。

4、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能力建设。一是硬件设施。二是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合作组织培养管理人才,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5、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一是健全机构设置。除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外,还应设立监事会,负责监督组织章程和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及经营业务、财务管理情况,建立组织内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二是建立一套严谨的管理制度。包括入社(会)审批制度、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保障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考核制度等,以保障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凡对社员生产的产品实行收购、销售的专业合作社,均应制订一套完善的利益分配办法,以确保社员合理稳定的收入和合作社的发展。四是积极在实行产品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推行股权设置。即入社社员必须认购股金,但股权设置要以调动投资者和生产者两个积极性为原则。

6、明确法律地位,规范运作程序。县直涉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原则,正确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正确的方向,按照合作制原则发展,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度,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步、健康发展。

7、健全机制,加强部门协作。一是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确定领导同志具体分管。二是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将新农村建设项目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重要指标列入考核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内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的作用,确定专门人员、落实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工作经费。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可以用“以奖代补”形式,解决建立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启动资金。二是要落实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扶持。三是涉农部门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协调,争取农行、信用社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贷款,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四是逐步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进行综合授信,并对其给予适当优惠。五是培育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增加新农村建设资金供给,实现农村金融的多元化。

9、突出重点,积极发展经纪人。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的培育力度,建立一些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在着力培养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队伍和中介组织的同时,乡镇、村两级要善于联系和挖掘那些在农村新型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开发等方面有巨大潜力的能人,培养他们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并适时成立中介组织机构,规范管理,长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长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分配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06(5).

2、李君.小议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2).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4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能。截至2010年3月7日下午2时,共收到提案5430件,参与提案的委员1987人,占委员总数88.82%。经审查,立案5163件,占提案总数95.08%;作为委员来信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28件,占提案总数2.36%;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撤案139件,占提案总数2.56%。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848件,占提案总数93.90%;八个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提案268件,有关人民团体提案3件,界别、小组提案42件,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2件。

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既有事关战略性、前瞻性、宏观性问题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也有事关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具体问题的对策。总体来看,提案质量普遍较高,充分体现了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建言献策的政治责任感和参政议政水平。

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共提出提案2200余件。其中,涉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提案836件,主要建议有:建立长效机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协调国内外市场,运用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扩大民间投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倡导城市绿色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涉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提案489件,主要建议有: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加快经济转型,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贸易摩擦,稳定外需市场;改善融资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防范过度负债风险;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评价机制,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涉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3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沿海沿边地区开放步伐和环渤海经济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区域合作。涉及“三农”工作的提案506件,主要建议有: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加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围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共提出提案1700余件。其中,涉及教育、科技事业的提案510件,主要建议有:增加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改善高等教育整体布局,改革高校办学和管理体制,扩大高校办学自;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强公益性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办法;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涉及文化事业的提案160件,主要建议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大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力度;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整合对外文化交流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涉及医药卫生事业的提案367件,主要建议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建立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运行、监管、补偿机制,推动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国民身心健康。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提案200件,主要建议有: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切实解决部分地区招工难和总体就业难问题;抓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工作,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资金支持和指导力度,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尽早、全面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涉及住房保障的提案438件,主要建议有: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宏观调控,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有效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调整和完善土地供应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比例。

围绕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共提出提案1100余件。其中,涉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提案514件,主要建议有:尽早出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体系的总体方案,将一些硬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城乡、行业收入差距,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关心、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涉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提案182件,主要建议有:做好新时期工作,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解机制;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后续工作。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提案204件,主要建议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和村民自治制度,畅通民众政治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涉及司法公正的提案166件,主要建议有: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惩治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行政信息公开和监督力度,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此外,提案还就发展两岸关系,办好上海世博会,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会议期间,提案委员会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现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主题,召开了两场提案办理协商会。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保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委的负责同志,与提出提案的政协委员、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沟通协商,交换意见,推动提案办理。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5

一、调研时间安排

从20__年12月20日-20__年12月30日,各调研组利用10天左右的时间进行实地调研,12月30日左右进行调研成果交流研讨。

二、分组及调研范围、方式、重点和课题

分成农村牧区、城镇社区、工商业、社会事业4个调研组,按调研调范围确定调研方式、重点和课题。

农村牧区调研组:

组 长:* (县委书记)

副组长:*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政府副县长)

* (县委常委、党办主任、机关党工委书记)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水务局局长)

*(县委办副主任)

*(农牧业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扶贫办主任)

*(围转办主任)

*(草监局局长)

*(统计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农区不低于200户,牧区不低于450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入户走访、个别访谈、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参加苏木镇座谈会人员为:党政班子成员、本苏木镇两委、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部分典型农牧户(协会会员、合作社成员、联户经营户、农牧业大户、中小户)、苏木镇二级单位领导,原则上不少于40人;参加嘎查村座谈会人员为:“两委”班子成员、本嘎查村居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嘎查村民小组组长、嘎查村民代表、部分典型农牧户、贫困户代表及部分已转移就业创业人员,原则上不少于20人。

(三)调研重点。

1、全县农牧民收入状况,特别是贫困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贫困程度及致贫原因;制约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推进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实施涉农涉牧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解决农牧民政策性收入差异的建议。

2、农牧业结构调整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推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建议;如何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加大投入、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防灾避灾农牧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建立健全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

3、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工作基本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在引导服务、转移培训、政策保障等方面的建议。

4、清理非牧人员占用草场、征占地补偿、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等情况;土地草牧场流转后管护和利用方式等方面做法经验、政策措施及问题建议。

5、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家族、宗派势力对农村牧区健康有序发展的不利影响。

(四)调研课题。

1、农村牧区人口转移的现状及对策;

2、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合作组织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养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发展特色种养业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农牧业科技服务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农牧民增收方面的存在问题各研究分析;

8、农牧民家庭贷款和债务现状分析和应对的措施;

9、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展奶牛业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0、建设人工草地和高产饲料基地的有利因素和如何发展可靠的饲草料基地的建议;

11、农区落实草畜平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2、如何开拓流通渠道,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解决农畜产品“卖难”问题;

13、农牧民集体和非正常上访的防范和化解;

14、加快发展节水避灾性设施种植业的必要性和如何发展的建议;

15、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的思路和建议,特别是如何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6、林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思路对策;

17、实施公益林补偿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8、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发挥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建议;

19、北部沙区、中部丘陵、南部农区结构调整方面的群众意向及发展中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20、公路沿线和两个建制镇周边重点发挥奶牛业存在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

城镇社区调研组:

组 长:*(人大主任)

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政协副主席)

成 员:*(人大办公室主任)

*(政府办副主任、法制办主任)

*(交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明安图镇塔山社区、南山社区、奈曼山社区、北山社区、察汉淖社区、陶林社区及新区社区的所有城镇居民。

(二)调研方式。调研实施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人群构成开展调研。

召开5个座谈会:一是关于城镇居民收支及居住情况的综合情况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苏木镇负责人,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离退休代表,社区负责人代表及两新组织代表及其他需要参加人员构成;二是关于各社区建设座谈会(3个,每两个社区合开一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两委”班子成员,本社区党员代表、三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是关于城镇居民困难群体方面的座谈会,人员20左右,由下岗失业人员代表、低保对象代表、灵活就业人员及就业、社保、民政等部门相关人员参加。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城镇居民的收支、居住情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情况;城镇居民消费情况;城镇居民就业创业情况;城镇居民对社会治安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城镇居民低保动态管理情况及建议意见。

3、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情况;社区“两委”班子建设情况;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四)调研课题。

1、明安图镇旧区拆迁改造中群众意愿、开发企业要求及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及对策有哪些;

2、如何做好明安图镇各社区“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

3、如何加强明安图镇各社区班子建设;

4、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方式有本文来源:文秘站 哪些?其中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建议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居民收入;

5、如何改善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

6、社区“六级联动、互助共建”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7、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

8、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支出比例最大的是哪项支出;

9、当前我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如何?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消费水平是否提高?居民是否有短期和长期消费计划;

10、当前我县城镇居民对现有住房是否满意(包括结构、面积、地理位置等);

11、我县城镇居民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现状,对就业的岗位是否满意?对工资待遇是否满意?对今后的就业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意见?是否满意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的创业工作开展是否有合理建议意见;

12、我县城镇居民对当前我县实施的社保、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是否满意?对今后社保工作开展有哪些合理建议意见;

13、城镇居民弱势群体对我县当前的扶贫方式、扶贫范围、扶贫对象等方面工作是否满意,有哪些意见建议;

14、我县城镇居民对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意见建议。

工商业调研组:

组 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成 员:*(政府办主任)

*(发改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国土局局长)

*(城建局局长)

*(经济局局长)

*(旅游局局长)

*(工业园区办主任)

(一)调研范围。全县企业、个体工商户 户。

(二)调研方式。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其中限上企业要全部召开座谈会。

(三)调研重点。

1、现有工商企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明年重点推进的煤、油、铅锌、萤石、水泥、 石材项目,如期达到20__年既定目标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具体实施方案;

2、着实推进物流业发展,应重点抓的环节,以及具体方案;

3、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在引入、投资、税收等方面如何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4、目前全县软、硬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的突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调研课题。

1、肉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

2、完善园区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

2、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摆脱资金制约问题;

3、如何保障煤炭开采项目的顺利实施;

4、石油勘探开发的认识;

5、如何推进×××日处理20__吨铅锌选厂项目如期开工和投产达效;

6、萤石精粉采选、氢氟酸加工项目推进的措施和办法

7、如何搭建银企合作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8、绒毛加工业现状和发展前景;

9、促成水泥项目落地的措施和办法;

10、×××酒厂现状及问题;

11、塑料制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3、如何创新招商机制

14、全民创业、扩大投资群体的思路

社会事业调研组:

组 长:*(政协主席)

副组长:*(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大副主任)

*(政协副主席)

*(政府副县长)

*(政府副县长)

成 员:*(政协办主任)

*(民政局局长)

*(计生局局长)

*(教育局局长)

*(卫生局局长)

*(社保局局长)

*(就业局局长)

(一)调研范围。全县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保、就业、民政、计生及涉及民生等方面工作的部门、干部职工及全县广大群众。

(二)调研方式。调研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个别谈话、实地查看、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按照部门职能、针对对象及服务人群开展调研。

教育方面:

卫生方面:

社保方面:

计生方面:调研对象是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已婚至49周岁之间的妇女);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人员由计生主管部门人员、社区计生工作人员、流动人口代表、社会群团组织负责人、企业建筑施工队负责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单位代表(公安、共商、民政、卫生、城建、人事等单位)等构成。

就业方面(3个座谈会):一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座谈会,人员2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各企业负责人、经济局、就业局有关人员;二是如何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座谈会,分苏木镇召开座谈会,座谈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农牧民代表、嘎查村领导座谈会;三是如何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为县内个体工商户代表,就业局、工商局个体协会等相关人员。

民政方面:1个座谈会人员30人左右,参加人员由苏木镇有关人员,城镇低收入居民、农牧民代表,嘎查村社区干部,民政、扶贫、统计、经管站、监察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

(三)调研重点。

1、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及其效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典型经验做法;

2、加强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就业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就业的培训模式情况;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关于加强转移农牧民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建议;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牧区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城乡低保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方面;

(四)调研课题。

1、提高我县教育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建议?

2、目前就业培训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难点?

3、目前就业培训模式是否使参加培训人员转得出、稳得住?

4、当前我县优抚对象及退伍军人安置就业工作情况及存在的困难?

5、广大农牧民、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参保率?

6、农牧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7、农牧民对养老保险的认可度及有何期望?

8、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控制流动人口非政策生育?

9、是否满意县委政府当前采取的创业扶持政策?对今后县委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有何建议?

10、我县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及今后如何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面?

11、对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群体有哪些意见建议?

12、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意见?

13、关于我县城乡低收入家庭的确定、家庭经济收入的核算方法及意见和建议?

14、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状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5、乌兰牧骑机制改革后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下一步扩大队伍的建议?

16、如何进一步加强就业岗位征集和安置工作?

17、如何使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18、进一步加强全县 、维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具体要求

(一)各调研组要合理安排时间、路线,条件允许情况下,要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地区和调研对象。车辆由调研组自行安排。

(二)调研组在调研时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要细心体察民情民意,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要本着“不给基层增加负担”的原则开展工作,轻车简从,深入到最困难的农牧户、居民家中调查摸底,确保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6

〔关键词〕 列宁,农业生产组织,工作原则,发展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4-0019-04

无产阶级政权首先在农民人口占多数的俄国建立和巩固。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列宁执政时期始终把解决农业问题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列宁领导党和苏维埃政权根据农业特点与农民生产条件,对采取何种农业生产组织进行了艰苦地探索。当前研究列宁的这一思想,有助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提倡建立多种农业生产组织

在苏俄农业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列宁通过考察农村的实际情况,认为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立即实行社会主义大农业,而是必须采取渐进的方法实现这种过渡。在列宁眼里,“渐进的方法”就是提倡建立国营农场、农业公社和共耕社以及协作社等多种农业生产组织,并注意更广泛更正确地在各地农村运用和推广它们。

第一,建立国营农场。十月革命后,为了改造俄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在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要求建立国营农场。具体做法是,经营水平高的农场所占的土地,如果园、种植园、苗圃、养殖场、温室等,不得分割,而应改为示范农场,并把其中规模大、示范作用强的归国家专用;还有养马场、官办或民营的种畜场和种禽场,一律没收,变为公民财产,并把其中规模大的归国家专用。这些原来属于地主或农村资本家的农场经过一系列改造后,都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型农场。此后,国营农场成为当时苏俄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实质上它就是指由苏维埃国家出资并掌握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全民拥有的土地上建立的大农场。它以雇佣农民和农业工人共同耕作为劳动基础来从事多种农业生产。在国营农场内,任何管理人员、农民和农业工人不得拥有私人的牲畜、家禽和菜园等生产资料,也不允许从事个体生产。

由于受国内战争的影响,列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保卫新生政权的斗争中,而无法顾及国营农场的建立与发展。一直到1919年10月,由国家在国有土地上兴办的大农场还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据当时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苏俄的国营农场大约只有3536个。11月,苏维埃政权从邓尼金反动势力那里成功解放了乌克兰劳动人民。列宁决定把建立国营农场的政策推行到乌克兰的农村。在俄共(布)中央关于乌克兰苏维埃政权的决议中他强调指出:“建立国营农场要考虑到周围农民的切身利益,在规模上要严格加以控制。” 〔1 〕 (P330 )1920年12月,为了切实提高国营农场的经营水平,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党团会议上要求全体代表:“不要作泛泛的议论,而应当谈一谈在这个春季如何跨出切实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提出问题才是实事求是的。” 〔2 〕 (P177-178 )可见,列宁执政时期一直关注国营农场的发展情况。

第二,发挥农业公社的榜样作用。由于苏俄各地农村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条件、自然环境等各有差异,使得苏维埃政权必须建立多种农业生产组织来促进农业发展。对于这一点列宁也深有感触。他认为,国营农场不能完全适应俄国农业的生产力状况,还应该建立和发展农业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在解决由谁来支配土地的问题上,列宁就倡导优先考虑农业公社。从这一原则出发,俄共(布)制定了《土地法令》。其中规定:地主的田庄以及一切寺院、教会的土地,连同所有的牲畜、农具、农用建筑物和一切附属物,一律无偿转让,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这种在以前地主和寺院土地上建立的公社被称为农业公社,它成为当时苏俄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农业公社里,所有生产资料以及土地使用一概实行公有化。社员的消费及生活服务也完全建立在公共经济的基础上,社员个人没有副业。农业公社内不按劳动量而按人口进行分配。

虽然土地社会化法令为农业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发展敞开了道路,但是由于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干扰,在1917年底,农业生产还不能正常开展,也不可能真正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1918年夏天,城市和工业区的许多工人有组织地奔赴农村,开始在各地农村建立和发展农业公社。当时列宁的设想是,尽快把农业公社发展成为互助合作的榜样,在道义上推行劳动公社的范例,从而使村社和农民按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劳动。经过列宁和俄共(布)两年的努力,截至1919年10月,据中央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苏俄当时的农业公社大约有1961个。同年12月,列宁在有关会议上重申:“要把公社办成模范公社,使附近农民自己愿意来加入公社;要善于做出实际榜样给他们看,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在商品缺乏和整个经济都遭到破坏的困难条件下经营农业的人。” 〔1 〕 (P364-365 )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7

关键词 “两个体系”;“三农”;气象灾害防御;做法;经验;湖北秭归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17-02

秭归县地处川鄂咽喉,三峡坝首,长江西陵峡两岸,地跨东经110°18′41″~111°0′4″,北纬30°38′14″~31°11′3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分布在江南和江北的各4条河流注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骨干的横“非”字型的南北向中流的水系网。境内山峦起伏,地势高低悬殊,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秭归县气候分低山河谷温热区、半高山温暖区、江南南部温湿区、江北东部温凉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倒春寒现象;盛夏常有强对流天气出现,夏末常有伏秋连旱出现;秋季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常出现阴雨连绵天气;冬季少雷雨。影响秭归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雷电、大风、冰雹、冰冻、大雾等。

借以“两个体系”项目建设,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意见》(鄂政办发〔2010〕106号)精神,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结合秭归县农业、农村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因地制宜,健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两个体系”,全面提高农村趋利避害水平,切实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1-2]。

1 气象为农服务主要做法

1.1 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体制机制建设

一是建设具有地方编制的县级气象防灾减灾中心。2013年7月24日,中共秭归县委编办就已发文(秭机编办〔2013〕29号)确定了秭归县气象灾害防御办公室,但没有核定人员编制。二是促进县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气象服务工作。三是2012年和2013年政府分别出台了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的专门文件;2014年及2015年抓落实[3-4]。四是政府将气象工作纳入年终对乡镇政府的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五是政府承诺按照年初比例配套建设资金,每年配套对应资金。六是政府将专项建设的运行、维持经费列入了年度基本支出预算。七是政府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政府综合规划中。八是气象局与县农业局、林业局、烟草局、国土局等单位建立了专家联盟,确立不定时会商制度,并多次根据生产需要进行会商和联合调查,针对实际生产需要制作了相应气象服务产品。九是建立信息反馈和效益评估机制:①建立完善了县级灾情上报、灾害隐患排查和重大气象灾害现场调查制度。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实现了短信、电话、电子显示屏和网站信息综合网络,及时更新预报预警信息,实现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100%。②建设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系统,在前些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柑橘、茶叶、烟叶等作物种植区农业气候区划;针对全县干旱、冰雹、暴雨、冰冻等农业气象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并根据气候区划开展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为全县把气象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做出了较大贡献。十是成立县级气象服务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

1.2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强化政府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二是发放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三是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四是推进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工作。五是成立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县气象、民政、水利等相关部门负人,定期召开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会议。六是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硬件及软件建设,通过电子显示屏和预警大喇叭、气象信息站建立,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效益不断提高。

1.3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3.1 农业气象服务总体做法。一是为以后的气象为农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培育农业气象服务社会组织,探索农业气象服务社会化,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就农业气象服务、服务产品和手段、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在田头、农技站、镇政府分别与农民、农技员和政府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交流,为后期“三农”气象服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安装并应用县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三是制订服务方案、建立指标体系:制定了脐橙、烤烟、茶叶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进度和服务对象实际需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规范服务流程。建立了脐橙、烤烟、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农业气象指标集,农业专家知识库满足服务需要。四是配合省信息保障中心完成了秭归县脐橙和田间土壤湿度历史观测资料信息化工作。五是将秭归县露珠茶叶专业合作社纳入了“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之中,该社位于茅坪镇花果园村,现已有社员288人,高效茶园200 hm2,年生产、销售高中低档绿茶50 t,是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六是针对柑橘大实蝇防治、柑橘生产管理及销售、烟叶生产及管理销售、茶叶生产管理及销售等关键农事期进行了气象保障服务,共累计专题气象服务产品近500期,田间调查20次。七是另外结合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编制了《柑橘标准化栽培技术》《秭归县优质烟叶生产技术》《无公害生态茶园新建和老茶园改造技术》等为农气象服务技术手册近2万册,分发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服务对象,在全县进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1.7万hm2,服务效果良好。2015年根据方案制作了《茶叶防冻手册》得到了茶业合作社及茶农的一致好评。八是由全县1 36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确定了100个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分门别类录入气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库,覆盖率100%以上。

1.3.2 “三农”专项服务做法。一是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向基层延伸的服务体系、与涉农部门的合作体系得到明显加强。二是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分析评估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三是气象服务为粮食安全、农业减灾、农民增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四是充分发挥了政府主导作用,加强了对乡镇的考核,完善了“三农”气象服务机制,扩大了气象服务覆盖面。五是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依托社会力量,培育农业气象服务社会组织,探索农业气象服务社会化,创新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作用。六是积极推进了气象信息进网格。七是通过项目建设培养了一支强有力的公共气象服务队伍,建立了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全网通道,使气象预警信息的、传递和应急响应更加顺畅,气象防灾减灾效益更加显著。八是筛选了1 36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确定了100个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分类录入了气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库,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短信平台进行了服务。九是与露珠茶叶、芝兰柑橘、后山脐橙、兴叶烟叶、翰墨香椿等5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双向合作服务框架协议》,并按协议要求进行了服务和考核。签订了协议的合作社均将全体社员纳入了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范围,主动及时地收集了社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信息,并上报给气象局;并将合作社所辖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信息收集汇总后向气象局报告;将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迅速告知了全体社员,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十是大力落实气象信息网格化管理工作,并派专人通过与综治办积极沟通协作,努力将气象信息服务融入到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中。

1.3.3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一是于2014年7月筛选了1 36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确定了100个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服务对象,分类录入了气象业务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库,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短信平台进行了服务;与露珠茶叶、芝兰柑橘、后山脐橙、兴叶烟叶、翰墨香椿等5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双向合作服务框架协议》,并按协议要求进行了服务和考核。签订了协议的合作社均将全体社员纳入了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范围,主动及时地收集社员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信息,并上报给气象局;并将合作社所辖区域内发生的气象灾害信息收集汇总后向气象局报告;将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迅速告知了全体社员,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二是2015年大力落实气象信息网格化管理工作,并派专人通过与综治办积极沟通协作,努力将气象信息服务融入到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中。目前,综治办的网格系统已初步完成,气象信息板块已经纳入秭归县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并建设完成。待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实现网格管理员基本信息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共享。气象局负责以手机短信方式免费向网格员发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综治办负责将网格员采集的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发送到县气象局。

1.3.4 建立完善有效的部门合作机制。一是开展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二是开展示范田建设;三是完善了农业气象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制定了秭归县农业气象服务流程,与涉农部门沟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级农业气象数据库、指标库,谭虎城常年专职开展农业气象服务,何满、杨艳丽、汪雪峰、杨白玉等同志协助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四是定期开展田间调查工作;五是召开了“三农”专家座谈暨培训会议,会议确定了关键农事农用产品制作流程以及全县渠道;六是联合综治办开展网格管理员培训,明确了网格管理员作为气象信息员的工作职责和考核要求,并具体讲解了气象灾害的种类、危害,防御工作开展和气象灾情收集等知识,有效强化了气象和综治办的长效合作机制。

2 典型案例

2.1 2014年9月2日沙镇溪滑坡服务

2014年9月2日沙镇溪镇三星店村杉树槽发生了大滑坡,沙镇溪镇农技中心滑坡前后均认真收集和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为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取得了大灾害中无人伤亡的成绩,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农技中心主任熊雄同志也被评为“全省优秀气象信息员”。

2.2 2016年1月低温雨雪冰冻服务

2016年1月中旬制作了标题为“2016年1月下旬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情况”的专题,此次专题分析了天气实况,统计历史同期天气情况及服务情况,并提出了针对秭归县特色农业(柑橘、茶叶等)的有效防范措施,成功地将秭归县遭受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值。为此,秭归县分管副县长亲笔题字表示肯定。

3 主要经验总结

3.1 主要做法与经验

秭归县气象局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充分调查当地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认真地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根据种植品种、时空分布的不同,科学调整《农业气象周年服务大纲》,努力提高服务产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日常服务工作中,根据不同行业和不同区域制作和不同的服务产品,服务用户得到了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方式和服务产品,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2014年,露珠茶叶、芝兰柑橘、后山脐橙、兴叶烟叶、翰墨香椿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纷纷找到单位,递交《申请书》,要求将其纳入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中,对服漳谌莺褪倍尉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气象设备维护、场地建设、产品深加工及信息的上传下达等工作均做出了相应承诺。根据其申请再签订《双向合作服务框架协议》,按协议要求进行服务和考核。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把“我要服务”变成了“要我服务”,服务和应用则成为了一种交互行为,双方取位妥贴;二是双方在协议基础上行事,权责明晰,有利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三是有利促进需方对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又能促进服务产品质量的提升;四是可以使服务用户尊重和科学应用气象服务产品。

3.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落于表面形式,各部门组织成立的专家联盟因为职责不同,开展实质性的服务工作不多;二是基层台站工作任务繁杂,人力、物力上不能满足服务工作的开展需求;三是服务体系总体指导思想与实际工作的开展还不能完全吻合;四是为农气象服务气象观测能力仍显不足;五是为农服务专业人才技能偏低。

3.3 后期服务建议

一是强化气象科技支撑。围绕“精品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以特色农业为服务重点,建设一批气象农业监测设施,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技支撑。二是强化为农气象服务队伍建设。以专家联盟为基础,培养一批既懂气象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专家,提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遴选一批主动性强、有实力的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进行培训,指导利用气象信息开展科学农业生产。以实际效益证实气象信息效益,以点带面,发挥农民关心天气、利用天气的主体作用,形成科学种田的氛围。

4 结语

随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农民对气象知识的兴趣越来越浓,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农业气象服务需求越来越大,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总而言之,必须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智慧气象”的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全面安排部署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新农村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实现农村奔小康做出重大贡献。

5 参考文献

[1] 邓见英,曾海鹏,胡国强,等.娄底市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924-7926.

[2] 郭瑞鸽,刘文英,杨爱萍,等.基于定量评分模型的江西省气象为农服务满意度评价[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52-56.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8

第一周

一、熟悉实习单位的实习环境和实习岗位的工作流程;

二、在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办理实习岗位的具体业务并协助完成其他工作;

三、协助实习单位迎接上级领导单位前来检查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四、协助领导准备相关送审材料。

第二周

一、协助实习单位做好政府办公室召开的治理小金库会议准备工作,下载录入相关文档,准备相关文字材料;

二、协助单位报账员整理会计凭证、单据等相关资料;

三、录入农村农业保险受灾农户花名册电脑系统,并协助业务主办人员准备相关申报材料。

第三周

一、认真学习村级报账业务流程,协助村级核算会计整理村级票据;

二、陪同领导下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资金情况调研活动,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三、到相关主管单位报送验收审计报告材料;

四、协助单位同时准备相关资格考试资料。

第四周

一、录入相关财政补贴农民资金打卡发放资料,汇编成册并上报上级领导单位;

二、协助单位同事积极准备相关业务考评材料;

三、参与实习单位新办公楼建设与装修相关工作;

四、通知镇属各村上报有关信息表;

五、协同单位同事到相关镇直审核工资表等材料。

第五周

一、到县农经站上报农村三资清理自查汇报材料;

二、接收民政部门农村低保、城镇低保、五保户补贴发放相关文件后,录入相关电脑系统信息并到上级部门神灵补贴资金,联系信用社,导出数据进行打卡发放。

第六周

一、协助村级核算会计开展各村(社区)报账业务并做好村级组织票据的领购与缴销相关工作;

二、积极配合单位做好召开各村会计工作会议准备工作,办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业务及三资清理补差工作;

三、协助单位报账员到上级单位报账,整理准备有关会计资料。

第七周

一、配合实习单位,认真迎接上级部门前来检查单位环境卫生等工作及效能建设情况;

二、录入涉农补贴电脑系统信息,同时编制补贴清册;

三、协助单位领导准备政府负责人参加的乡镇财税大会战工作会议的发言材料;

四、协助单位做好准备工作,迎接纪委、财政、农经等部门前来检查验收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第八周

一、编制合同协议,协助单位采购办公家具及办公用品等相关事宜;

二、到上级单位报送农户手机信息等相关材料;

三、协助单位迎接上级部门领导前来调研农业保险业务情况,并整理准备相关材料;

四、到县政府、水务局、民政局等部门办理相关业务。

第九周

一、加班录入民政优抚、农村低保、五保等相关补贴信息台帐,并汇编装订成册;

二、协助核算会计办理村级会计账务移交手续;

三、协助单位农业保险专管员整理相关材料,积极准备农业保险资料,迎接上级单位考评;

四、到县城办理有关单位资金转账等业务;

五、认真做好召开各村报账员工作会议的准备性工作。

第十周

一、协助相关岗位同事准备考评资料,上报至上级单位;

二、办理有关企业上缴契税业务;

三、接到上级单位通知,积极准备各村(社区)财政奖补工程建设进度相关材料;

四、继续加班录入农村低保、五保等相关补贴信息电脑台帐;

五、陪同上级单位领导到有关村(社区)检查以工代赈工程竣工验收情况。

第十一周

一、到上级单位申领有关涉农补贴资金并转账至农村信用社补贴专户打卡发放;

二、实习单位迁入新办公楼;

三、实习单位集体讨论年度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认真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第十二周

一、接政府通知,认真整理准备有关村(社区)征地补偿款情况材料,供负责人查阅;

二、协助单位负责人到各村(社区)检查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完工情况;

三、协助单位同事认真整理新办公楼档案室,加班整理相关档案资料并分类归档;

四、协助单位报账员、核算会计进行报账等相关业务。

第十三周

一、认真准备材料,协助单位召开会议,学习相关文件,布置当前工作并积极迎接年终考评;

二、协助单位同事,整理装订农业两税相关档案材料,迎接上级单位对该岗位的考评;

第十四周

一、配合单位同事,通知各村(社区)于近期到单位来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赔相关业务手续;

二、协助村级核算会计对各村(社区)进行报账业务;

三、协助单位准备召开年度创先争优活动会议;

四、协助单位同事准备村级阳光村务工程三资清理及委托相关材料,迎接省级验收考核;

五、到农村信用社办理涉农补贴打卡发放相关业务。

第十五周

一、协助单位同事到各村(社区)送财政奖补工程明示牌并通知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项目要收准备工作;

二、协助单位同事认真准备岗位业务年终考评材料;

三、到上级单位相关部门报送材料。

第十六周

一、认真做好单位一些日常性工作;

二、协助单位同事准备业务考评工作。

第十七周

一、做好元旦假期前后实习单位相关日常性工作;

二、加班录入涉农补贴电脑系统信息并到信用社协调办理打卡发放相关业务;

三、协助单位准备民生工程考核领导小组的考核工作。

第十八周

一、协助单位领导和同事采购办公用品;

二、准备相关年终总结材料并报送至上级单位;

三、协助同事办理乡镇农村综合改革考评等相关台帐资料的电脑录入与汇编;

四、协助单位同事准备迎接上级单位考评家电下乡工作业务。

第十九周

一、协助单位准备新办公楼工程审计报告材料;

二、认真准备相关材料,迎接上级单位的人员年终考评;

三、协助村级核算会计对各村(社区)进行报账业务;

四、协助单位同事通知各村(社区)准备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相关业务。

第二十周

一、录入相关涉农补贴电脑系统信息,汇编成册;

二、到上级单位申领涉农补贴资金并到信用社转账打卡发放至农户存折;

三、协助单位同时办理各村(社区)缴销村级组织票据相关业务;

四、协助单位处理春节前各项相关性工作。

第二十一周

一、协助单位认真做好春节期间相关工作。

第二十二周

一、协助单位同事准备相关总结性材料并报送至上级单位;

二、协助核算会计整理机关单位报销单据相关材料;

三、加班录入农民粮食直补、综补电脑系统信息台帐,汇编成册并到上级单位申领资金,打卡发放。

第二十三周

一、接政府通知,协助单位认真准备于近期召开的2011年财政奖补工作会议相关材料和统一布置要求;

二、协助单位报账员整理会计凭证等相关资料到上级单位报账;

三、协助单位同事办理各村(社区)的财政奖补工作相关业务。

第二十四周

一、接上级单位通知,认真准备相关材料,协助单位同事准备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清算业务;

二、办理有关村(社区)涉农补贴农户信息的修改等相关业务;

三、协助单位同事准备相关材料并上报;

四、协助实习单位进行办公区域绿化工程相关工作。

延伸阅读: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江苏同时设立了985村官计划。20XX年5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系非公务员身份,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人事档案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管理或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1)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战略工程。

(2)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强基工程。

(3)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人才工程。

(4)大学生村官工作是青年学生实现人生抱负的希望工程。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9

在历时3天的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听取了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列席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围绕我市如何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大会表彰了2007年文教体卫委员会提出的9件优秀提案、5份优秀社情民意、市政府办公室等6个承办提案先进单位。大会最后审议并通过了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决议。

在4月9日至11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台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财政决算和预算、法院、检察院等几个报告。选举吴晓谋为台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林其俊为台山市人民法院院长。会议号召在台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富裕和谐新台山而努力奋斗。

代市长吴晓谋(如椭圆图)在大会开幕式上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对2007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的回顾,并对2008年工作作了安排。他指出:2007年,我市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51.67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89亿元。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自主创新上新水平;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污染减排取得较好成效;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成绩突出。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电能源产业项目建设大步推进。台山核电项目被定为中法合作投资项目,一期工程已获国家发改委同意发展前期工作,首期两台各175万千瓦机组主体工程将于2009年动工建设,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的川岛风电项目已动工建设;上下川岛联网供电工程正式启动。我市被中国能源协会授予“中国电能源产业基地”荣誉称号;招商项目引进和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引进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6个,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深圳协盛隆五金塑胶制品等投资超亿元项目正加紧建设;项目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广海湾填海工程加速推进,再生资源工业园首期工程获省发改委核准,滨海路建设项目成功融资1.5亿元。交通、水利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加快推进,镇级经济明显加快,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镇、街增至7个。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民生工作有力推进。全市9万多名农村学生、渔民子弟享受全免费义务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69.9万人,8000多名教师住房公积金得到落实,川岛用电从2007年11月起实现与内陆同价。文明和谐社会加快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爱国爱乡、开拓开放”的台山人精神深入民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1%。“平安台山”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实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台山政府网站进入全国十强,政府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合作社入社协议篇10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大会议,这是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春节临近,农民工工作又进入关键时期,因此在这样时间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天开会的目的就是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刚才市人劳局通报了一年来农民工工作情况,法院、建设局、交通局和西区管委会等四个单位发了言。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民工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而涌现出来的特殊群体。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队伍也逐渐庞大。目前我市有农民工118.92万人,其中外来农民工10万人。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市的一个重要群体,成为推进“三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首先,做好农民工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向共同富裕。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实行有利于调动农民工积极性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农民工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闯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作,将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其次,做好农民工工作是打造我市良好就业创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市经济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招工难”问题一直影响着我市的就业创业环境的建设,对我市吸引人才和外来劳动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构筑四省边际人才高地,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为建立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推进我市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三,做好农民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平安”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也必然要求解决好涉及农民工权益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妥善解决他们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有序安定的社会局面。

二、准确把握我市农民工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把它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市委五届二次全会专门研究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把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并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业的意见》,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政策保障。各相关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切实履行部门职责,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市劳动局和建设局在建筑领域推行了“两牌两卡一合同”制度,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了“春雨行动”、“关爱民工·百千万活动”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市文广新局启动推出了“文化大篷车”、“民工文化俱乐部”,等等。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民工工作已进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有效地保障了我市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接到的农民工投诉案件数量在逐年下降,得到了省农民工工作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民工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一是临近春节,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仍然时有发生,需要及时妥善地解决。二是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仍然滞后,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和生活质量的任务依然艰巨。三是部门之间的协作欠紧密,长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三、采取措施着力推进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的系统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民工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综合管理服务的政策规定和工作制度;强化服务,完善管理,加快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健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维护农民工权益;构建惠及所有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子女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生活居住等公共服务体系,把农民工全面纳入政府综合管理服务范围。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着力加以推进:

(一)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

各相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统一部署,按照各自职责,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切实做好有关农民工的各项工作。

市人劳局要加强对使用农民工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力度,规范单位的用工行为,重点加强对用工备案登记、签订劳动合同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对辖区范围内的问题企业实施重点监控,针对农民工关心的切身利益,重点检查单位在工资支付、工时制度、劳动卫生等方面的情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我市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等有关政策。今明两年,重点要推进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加强对就业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严厉打击以就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行为。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和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并视情况免收、减收、缓收案件仲裁费用。

税务部门要加大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核实缴费基数,查处少报、瞒报工资总额的用人单位。

市教育局要依法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对居住在本区的农民工子女进行咨询登记、集中审核,统一安排就近入学。

市人口计生委要实现属地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将农民工计划生育工作全面纳入本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做到农民工与本市户籍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市卫生局要充分利用我市卫生防疫资源,多渠道开展对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将农民工纳入职业病防治范围,对重点疾病加强防控和治疗,将农民工子女全部纳入儿童免疫保健服务范围。依法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市司法局要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制教育,把农民工列入“五五”普法教育重点对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充分发挥街道、法律援助站的作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两级法院要继续畅通农民工欠薪维权的绿色通道,公安机关要负责调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并涉嫌逃逸的案件。

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要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安全权益,大力推进农民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要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特种作业和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情况的监督管理。

市开发区、高新园区、建设局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设农民公寓等办法,大力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市人劳局、教育局、农办、农业局、团市委、妇联等要整合教育资源,根据各部门的职能继续实施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创业素质工程”及预备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市统计局、公安局、人口计生委要充分利用和整合部门的资源,推进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信息共享,为加强农民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基层组织的协调沟通,共同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要继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户籍管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

市发改委、经委、工商局、文广局、农办、农业局、国土局、法制办、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等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强管理与服务,为农民工工作、生活、文化娱乐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土地征用补偿和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合法权益。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民工工作的财政支持力度。

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报道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方针政策、农民工工作相关信息,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舆论监督,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抓好当前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农民工工资清欠一直是农民工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能否处理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的基本生活,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春节临近,当前是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的关键时期,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解决工

资拖欠问题要坚持立足企业、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分类处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解决拖欠工资的责任主体是企业,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工作协调、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要把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与深化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建立预防拖欠工资的机制相结合,与解决其他债权债务相结合,要把握好工作的力度和节奏,确保工作平稳推进。一是要抓紧开展专项检查。有关部门及单位要对所辖区域或行业的用人单位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重点是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加工制造、建筑施工、餐饮服务及其他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掌握本辖区和行业内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在处理农民工工资清欠案件时,对本辖区内的问题单位进行重点监控,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节前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保证农民工过上快乐、祥和的新年。这里有必要明确一下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涉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劳动保障部门牵头负责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和政策措施,对农民工工资支付进行监督管理,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将整顿农民工工资清欠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予以严厉处罚。充分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作用,及时调解、裁决欠薪案件。

监察部门要按照《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因不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清欠政策,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交通部门要狠抓重点,对我市范围内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进行严密监控,力保高速公路建设、铁路以及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不发生欠薪情况。

人民法院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要开启绿色通道,以最快的速度立案、审理、结案、执行,并视情况免收、减收或缓收诉讼费和执行费,有效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公安部门负责调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并涉嫌逃逸的刑事案件,及时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

建设部门负责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建设工程非法转包、分包现象,严格执行建筑业企业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继续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督促建筑企业严格执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继续做好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

各级工会负责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工会组织,逐步提高工会组织为劳动者维权的能力。组织开展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活动,对用人单位拒绝改正违法行为的,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水利、国土、教育、电力、开发区、高新园区和西区管委会负责对各自行业或区域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做好各自行业或区域的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对大型公共建设项目的工程款发放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

二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各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总结,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报,通过联席会议系统内的交流,促进农民工工作更加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

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

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协力做好农民工工作,市政府已于去年12月建立了市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政办发〔20__〕149号),由我任总召集人,范根才同志任召集人,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发改委、经委等26个部门主管领导任成员。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这个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统筹市区和指导全市的农民工工作。请联席会议办公室抓紧提出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各部门职责、议事规则、会议制度以及办公室职责,在下一次会议上提交联席会议会议讨论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