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街残联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4-02-08 18:00:21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公平、可行、激励、促进”的原则,按照“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科学创新”的要求;通过量化指标、规范管理、明确责任,督促、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维权等需要,全面推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促进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建立组织规范、管理严格、服务全面、机制健全的残疾人基层组织。

三、基本标准

(一)残疾人工作纳入街镇工作总体规划,列入目标考核内容,其经费由区市自行安排。

(二)组织规范。街镇残联主席团主席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副主席由残联理事长担任;残联理事长由主席团推举,工委(政府)任命;街镇残联要配备残疾人专职干事协助理事长工作,配备残疾人就业指导员、残疾人康复指导员并落实其待遇。建立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制度,每位代表至少联系2个基层残疾人组织和5名残疾人。

(三)街镇残联有完善的残疾人服务机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残疾人基础数据准确,实行动态化管理;工作档案材料齐备、规范;制度、职责、服务项目、措施上墙。

(四)街镇残联有为残疾人服务场所,有满足残疾人基本需求的无障碍设施;有必备的办公设备。已建残疾人之家的,要严格按照残疾人之家管理意见规范管理。

(五)街镇残联各项业务工作全面完成。

(六)辖区全部社区(村)建立残协,配备残疾人联络员。

(七)辖区残疾人工作正常开展,残疾人满意率高。

四、考核方法

(一)考核组织:成立由市残联领导任组长,市残联机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实施工作。

(二)考核方式:以实地检查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街镇残联自查、区市残联普查,并于每年11月底前将《市街镇残联考核测评表》报市残联;市残联考核组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复核验收。

五、奖励标准

根据考核分值,市财政对每个街镇残联进行如下奖励(三区、五市奖励资金减半):

(一)考核分值在95分及以上的,每年奖励资金4.0万元;

(二)考核分值在90-95分的,每年奖励资金3.5万元;

(三)考核分值在80-90分的,每年奖励资金3.0万元;

(四)考核分值在80分以下的,不予奖励。

六、资金来源、用途及拨付程序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考核奖励资金从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考核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经费补助,市财政根据市残联考核意见结合复核验收情况,按照考核分值(档次)拨付相应奖励资金。

七、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街镇残联是最基层残疾人组织,直接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服务;基层残疾人组织强弱、人员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为残疾人服务质量和水平。区市残联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培训、管理力度,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残疾人服务。

(二)强化措施、明确责任。街镇残联要依据管理考核细则,加强管理、落实到位,确保专款专用。区市残联要加大督导力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搞好普查工作;凡是重点工作未完成或考核分值在80分以下的,区市残联要重点抓好整改。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2

我区现有各类残疾人76565人,占总人口的8.8%。区残联组建于1990年,当时由原市民政局代管,基层工作由各乡镇、街道民政部门代办。1994年撤市设区后,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由区民政局代管。1996年,区残联由副科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单位。,区残联建立党组,由区委、区政府直接管理。由于多年来,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不健全,工作开展不顺畅,一度曾是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落后县市。如何迎难向上,赶超先进,让区残疾人事业与全区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决定从基层残疾人组织、基础资料台账建立入手,全力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建立健全了各级残疾人组织,并扎实开展了各项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国特奥家庭联络网社区活动;成功创建了“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残疾人整体工作被授予“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荣誉称号;—,连续被评为“全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残疾人基层组织,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我区有7万多残疾人,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各级残联下达的任务要靠基层去落实,基层残联是联系广大残疾人的纽带,是开展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三大职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基层残联组织,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是前提。长期以来,基层残疾人组织岗位不明,职责不清,人员不定或更换频繁的现象较为突出。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三个环节:一是 调整充实区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为切实强化区直各部门服务残疾人事业的协调联动功能,区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区残工委成员单位,明了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全区的残疾人工作的格局。二是健全乡镇、街道残联。区残联按照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和市残联的要求,把“健全乡镇、村组、社区残疾人组织机构,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作为“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主动争取乡镇党委政府支持,进一步加强乡镇残联标准化建设,按照规范化、民主化程序调整充实了残联组成人员,明确了乡镇残联专(兼)职干部。区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宛龙办()12号],重新明确了各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专职,设一名专职人员承办残联日常工作。专职人员选拔、配备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进行,要特别重视选拔配备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从事残疾人工作,要热爱残疾人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要发扬“团结、实干、开拓、高效”的工作作风,要善于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经过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半个月的推荐、考察,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残联专干全部配备到位,全部是党员和大专以上学历。三是健全村级残疾人协会。进一步加大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力度,逐级固定场所,明确职责,完善制度,配备人员,配齐办公设施。设立一名专职残协委员,选拔有责任心的优秀残疾人担任,与民政部门协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二、切实加强规范化建设,强化基层资料建设,建立残联业务台帐,实现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

按照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的要求,为乡镇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统一工作标准,统一制度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管理,真正实现了残疾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全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加强残联基础资料台帐建设是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为此,我区在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残联工作人员的基础上,根据扶贫解困、劳动就业、康复服务等方面要求设计了1套表格,安排全区19个乡镇街道残联和291个村(社区)残协全面组织力量,落实专人,深入到村、组,逐一对全区所有残疾人进行调查登记,分类统计,为开展残疾人工作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各项活动,着力提升服务职能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3

一、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

回顾和主要成绩

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年来,残疾人组织的建设迈出了几大步:

第一步,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具有“代表、服务、管理”三种职能,既是残疾人的代表组织,也是残疾人工作的中枢部门,确立了新型残疾人组织的结构和运行模式。

第二步,“八五”、“九五”期间,我们始终把“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作为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和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按照国务院残工委颁布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要则》和《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国残联分几批大规模组派工作组走遍2800多个县(市、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省、市、县级残联组织,理顺了管理关系,完善了机构设置,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

第三步,“十五”期间,残疾人工作重心下沉,确立了“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工作重点,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方针,我们与民政部共同召开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现场会,大力加强社区和乡(镇、街道)残疾人组织建设,探索符合城乡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组织和工作模式,加强了对企业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指导,县以下残疾人组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总体上看,经过这三步,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的框架正在全面搭建,基层工作力量得到充实,基层残疾人工作逐步活跃,取得了可喜的明显成效:

一是县(市、区)残联组建工作全部完成,到2004年底,除去分类指导地区,全部实现计划单列、理事长专职、规格为当地正局级三项指标。

二是乡(镇、街道)残联组建基本完成,做到了工作人员专职、办公场所固定、业务工作运转良好。开展了乡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和配备乡镇残联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工作试点,为农村乡镇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探索了可借鉴的模式。

三是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全面铺开,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4年底,全国已经整合的社区77.7%成立了残协,61.7%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79.6%依托公共综合服务设施建立了残疾人活动室。根据工作目标,到2005年底,这三项指标有望全面完成。村残疾人组织建设正在逐步展开,一部分地区已参照城市社区模式建立了村残协,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或联络员,设立了残疾人活动室,开展了一些农村残疾人急需的帮扶工作,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开端。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凝聚着残疾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

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基层尤其是县以下残疾人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规范;二是乡镇残联干部配备不够稳定,工作力量薄弱,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各地基层残疾人工作发展不平衡,服务功能不够完善,部分地区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指导力度还不够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残疾人事业向纵深开展,很多残疾人急需的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无法深入到基层;大量基层残疾人尤其是贫困残疾人的呼声和愿望难以得到及时的反映,一些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甚至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日前,国务院残工委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阐述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残疾人事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比以往更加紧迫和重要。

第一,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关系到残疾人组织长期稳定发展,不断增强活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课题。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我们增强残疾人工作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薄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努力解决的难题。代表性是残疾人组织的生命线,能否充分代表最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关键在基层组织。只有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基层工作开展起来了,我们才能深深地扎根在残疾人之中,才能与残疾人建立起血肉联系,才能真正了解残疾人的疾苦、愿望和要求,更好地代表残疾人的利益,这是残疾人工作最重要的社会基础,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目的就在于健全残疾人工作的组织细胞,把残疾人事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实现残疾人组织的“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使我们的基层工作做到“真联系、真服务、真有效”。

第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实现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坚实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的情况下,全国6000万残疾人中还有近千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200多万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在最低生活保障线徘徊。残疾人生活在基层,残疾人事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做好贫困残疾人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根本改善残疾人状况,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任务。

第三,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才能够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残疾人的联系,把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落实到基层,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利益,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三、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

的任务和主要措施

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努力强化机构、队伍、功能“三个要素”,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核心,全面实现“三个活跃”。

第一,建立健全以县(市、区)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

县(市、区)级残联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的主导,基层残疾人组织是不是有活力、是不是有效率,县(市、区)级残联建设至关重要。乡(镇、街道)残联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的骨干,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具体工作,尤其是乡镇残联,受到乡镇撤并、税费改革等新形势新情况的影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村(社区)残疾人协会是带有民间性质的残疾人组织,是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基础,只有残疾人协会活跃起来了,我们才能够得着残疾人,真正了解到残疾人的安危冷暖,才能把残疾人需要的服务送到大家身边。以往我们的工作是以任务为主导的,今后要更多地从残疾人的需求出发,向任务与需求相结合的模式转变,这是我们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建好三级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不仅能够为残疾人工作提供有效的载体和有力的支撑,还将促进我们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创新与深化。

各地要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三级网络”,逐步充实力量,丰富工作内涵,规范工作流程。还要继续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指导原则,抓住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这两个重点,同时指导好企业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努力抓出实效,争取有所突破,带动基层残疾人组织和基层工作的整体发展。

第二,强化“机构、队伍、功能”三个要素,达到“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要求。

在机构方面,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目前已经具备了一个初步的框架,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不仅要建立起完善的组织体系,还要推进各级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这里要强调一些具体要求:县(市、区)残联要计划单列、理事长专职、规格为当地正局级。乡(镇、街道)残联规格与当地内设机构规格相同。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要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实行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主席团,主席团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主席由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县(市、区)残联副主席由残联理事长、专门协会主席等担任;乡(镇、街道)残联副主席由残联理事长担任。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由主席团推举,政府任命;县(市、区)残联副理事长由理事长提名,主席团通过,政府任命。村(社区)残协主席由村委会或社区居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兼任,村(社区)残协副主席、委员中要有优秀残疾人或残疾人亲友。村(社区)残协要在村(社区)指导下开展工作,要依托当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立残疾人之家。总之,建设高标准的规范的基层残疾人组织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人员队伍方面,我们要建立起稳定实干的专职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志愿者队伍。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3个问题:

一是关于乡镇残联理事长队伍的建设。北京、天津的所有县(区)和河北、山东、湖北、广西等地的部分县(市)在当地组织、编办、人事等部门的支持下,已经全部实现了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专职,我们希望各地按这个要求努力。确实无法实现专职的地方,也要规范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的产生办法,通过当地政府正式任命程序,保证工作职责的履行。

二是关于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这是近年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充实工作力量的一个新举措,是我们这次会议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这个方法,是在充分考虑乡镇机构精简、税费改革以后的乡镇财政状况等现实条件,吸收基层创新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符合我们一贯坚持的社会化的工作方法,特别有利于发挥残疾人在村(社区)残疾人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尽快打开工作局面。这个方法,既解决了基层残疾人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残疾人就业,也没有给国家增添负担。各地要积极做好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尤其是乡(镇、街道)残联专职委员,要能够做到全日制工作。要通过财政补贴、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补助等多种资金来源渠道解决好残疾人专职委员的经费补贴,使这支队伍不仅能够建立起来也基本能够稳定下来,要把选配的残疾人专职委员培养成为合格的残疾人工作者,这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认真做好。

残疾人专职委员的选聘、培养和使用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办到、办好的。天津2002年就在全市的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专职委员,提出了规范化的工作要求,落实了津贴,发挥了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员、联络员、康复指导员、调解员、自强自立示范员的作用。河北、福建也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希望各地借鉴这些经验,创造性地用好专职委员这个政策,切实加强乡(镇、街道)残联、村(社区)残协的工作力量。

三是要创造条件发挥残疾人的主体作用。要加大推荐、培养、选拔残疾人干部的力度,加大对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培养力度,对于不是乡(镇、街道)残联主席团委员的残疾人选聘上专职委员后要增补为主席团委员,对于不是村(社区)残协委员的残疾人选聘上专职委员后要增补为残协委员。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在村(社区)残疾人组织中发挥主体作用。

此外,要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要建立起长效的助残机制。这三支队伍要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基层残疾人工作的整体合力。

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县(市、区)残联要建立相对完备的业务格局,要在基层残疾人组织中发挥辐射、带动和资源中心的作用。乡(镇、街道)残联要把残疾人急需的扶贫、康复、就业、基本生活保障等公共服务开展起来。社区残协要按照《社区残疾人工作规则(暂行)》的要求,做好5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掌握残疾人的基本状况和突出困难,逐步建立起残疾人状况数据库;二是要根据残疾人的愿望和要求以及公共服务、志愿服务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三是要善于依靠社区居民委员会,动员社区力量,组织好服务的实施;四是要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在基层普遍建立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生活,促进残疾人的社会参与,激励自强精神;五是要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村残协如何开展工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我们拟制定《村残疾人工作规则(暂行)》,参照城市社区模式,将城市社区经验向农村推广。

2003年我们推广了山东省济南市“我的兄弟姐妹”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理念和模式,这次会议我们还将参观、学习四川省成都市基层残疾人工作的做法。成都市不仅仅做到了三级组织网络的健全和工作力量的充实,同时提出了“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这个理念,在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工夫,争取近距离、零距离地为残疾人服务。我们介绍成都经验就是要倡导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培育个性化服务的意识,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希望各地认真研究、学习这些理念和做法,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把基层残疾人工作开展起来。

第三,进一步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实现“三个活跃”。

要努力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选好、配好残联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要借鉴成都的经验在社会公开招聘,明确具有一定文化素养、一定工作经验、有事业心的选聘条件,聘任后要进行上岗培训,要下大工夫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残疾人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将业务培训制度化、正规化、长期化,经常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不断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

要加强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广大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要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要一如既往地坚持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要满怀诚心、爱心和实心,要走进残疾人的家门,成为残疾人的知心朋友,要把残疾人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要加大推荐、培养、选拔残疾人干部的力度,特别要帮助残疾人专职委员在工作中增强信心、增长才干、增进感情,真正做到“使残疾人在残疾人组织中更加活跃”。

要善于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基层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的困难及要求,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和积极性,要善于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也要善于争取新政策、新措施。让“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社会上更加活跃”,带动基层工作也活跃起来。

四、因地制宜、求真实务,开创基层

残疾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希望各地切实提高对基层残疾人组织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对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各级残联要一把手亲自抓,创造条件,尽快把基层残疾人组织的网络搭建起来,把工作队伍和服务功能充实起来。基础比较好的地方也要常抓不懈,在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规范化上下工夫。

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支持。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既为残疾人解难,也为政府分忧,这与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一致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我相信一定能够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也是我们推进这项工作的有利机遇。要积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人员队伍培训、基础设施和基层残疾人工作的经费投入。要关心、爱护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进一步改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条件。

中国残联将制定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规范化标准和分阶段任务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的总体设想是在机构网络建设和人员队伍配备上按每年20%的进度,经过5年努力,确保2010年基层残疾人组织整体达到规范化标准,条件具备的地区进程可以更快一些。这个任务目标提供给大家进一步讨论。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督促工作,要对东中西部进行分类指导,帮助地方突破难点。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方面的信息和业务交流,对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各地要立足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抓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绝不能搞所谓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扎扎实实地把基层残疾人组织的基础夯实、打牢,建立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残疾人工作的长效机制。明年就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要力争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有个新局面,为“十一五”各项任务的开拓和落实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4

一、领导关怀,为残疾人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1、5月____日,区人大退休老干部一行20余人来到__*街道阳光之家和____镇残疾人扶贫基地进行残疾人工作调研,他们在观看了学员们表演的情景剧、简单的英语会语,实地察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中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中,老干部们对区残联的工作成绩给予了肯定,并对阳光之家学员取得的进步表示高兴,称赞学员学得好,不容易,了不起。

2、5月____日,区四套班子领导在部分区府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了智障人士阳光之家、2家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优秀企业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看望智障人士和贫困残疾人,了解阳光之家的运作情况,向他们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社会关爱,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便利。

助残周期间,区____医院的医务人员来到____镇__*居民区为80多名残疾人进行健康体检。

三、主动参与,努力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1、5月__*日举办了____区首届残疾人垂钓比赛,各镇选派的肢体、聋人钓鱼运动员共____余名参加了比赛。选手们大都抱着放松休闲,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比赛。他们有的迫不及待地抛钩、撒诱饵,一副专业垂钓手的架势;有的钓了许久依旧颗粒无收,可总是笑个不停,为其他人的收获而喜悦;有的根本不在乎比赛的结果,更多的是在享受这种休闲的过程。正如____街道小顾所言“钓不钓得到都不重要,这个活动本身就很轻松,很享受。”

区残联领导观摩了比赛现场,并为获奖运动员颁奖。本次活动丰富了我区残疾人的体育文化生活,使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让社会更多地了解残疾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2、5月__*日举办了百名盲人“看”电影活动,近百名盲人们用耳聆听老师生动的讲述,圆了和常人一样“看”场电影的梦想。区残联特地从____请来的志愿者讲解员老师,__*老师首先跟盲人们介绍了影片《______》梗概。电影放映过程中,老师不时用通俗的语言描述着主要镜头的画面。大多数盲人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看电影,心情既激动又兴奋。许多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看电影,但聆听着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讲解,想像电影中的场景、感受电影所带来的快乐,脸上的表情不时发生着变化。

3、5月__*日下午,在____举行了____区残疾人文艺汇报演出,来自我区各街镇(园区)的残疾人表演了舞蹈、配乐诗朗诵、音乐童话剧、沪剧、西洋鼓表演、排舞、说唱、健身操等__*个精彩的节目。

四、庆奥运迎残奥,残疾人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1、5月__*日下午,在____*会议室召开____区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取听__*区残奥会第一届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区残奥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区残奥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2、5月__*日下午,在____三楼举行了市第__*届残运会____区代表团成立大会暨“____*”系列体育活动启动仪式。区委副书记__*、副区长____、区人大副主任____*、区政协副主席____*出席启动仪式。

副区长、区府残工委主任____作了重要讲话并宣布____区残疾人“%26amp;____”系列体育活动正式启动。__*区长在讲话中希望区府残工委成员单位和各街镇(园区)要以“____”为契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残疾人体育活动;各部门要多支持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各级残联要组织、动员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适合自已特点的体育活动,让残疾人主动快乐地参与运动。启动仪式结束后,来自各镇、街道(园区)的残疾人表演了8个的文体节目。

五、广泛宣传,全社会帮残助残的氛围日益浓厚。

助残周里,我区的电视台、电台、__*报等新闻媒体都把助残周的宣传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围绕助残日主题,配合各级残联开展宣传工作。电视台、电台及时播出助残新闻、残疾人自强事迹系列报道和每天三次滚动播出大型公益广告片《走进残奥共享激

情》,__*报以专版的形式介绍了我区5名自强不息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各级残联在居住小区、福利企业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助残日宣传横幅和标语,营造了帮残助残的社会氛围。

六、立足基层,街镇(园区)残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活动。

我区各镇、街道(园区)残联结合“全国助残日”主题,也开展了走访慰问、上街咨询、座谈会、文艺汇演等各具特色的助残活动,丰富了残疾人文化生活,提高了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如____镇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即进行一次走访长期瘫床的残疾人、召开一次“7259”帮老助残志愿者会议、开展一次残疾人及智障人士“庆奥运迎残奥”运动比赛、举行一次残疾人技能比武、组织一次残疾人文艺汇演。__*街道召开“牵手残疾人,和谐在__*”残疾人自强自立座谈会,6位残疾人自述经历,相互勉励,让人深刻体会了身残志坚的精神。__*街道组织部分残疾人参观了__*美术馆的300位日本设计师的环保作品展,并游玩了__*古镇。__*镇、__*镇举办了“迎奥运展风采”残疾人文艺汇演、互动系列活动,活动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了残疾人的自信心,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条件。

七、情系灾区,尽已所能捐助灾区。

四川地震灾情发生后,我区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也纷纷行动起来,尽自己之所能捐助灾区。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主线,着眼于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托养服务需求,立足街道(镇)、社区(村)的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完善托养服务政策,整合托养服务资源,优化托养服务体系,拓展托养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满足需求。坚持人道主义理念,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最大程度上满足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需求,着力改善广大残疾人、特别是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生存状况,确保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2、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以街道(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典型示范,稳步推进,逐步形成以专业托养机构为主体、社区日间照料为依托、居家护理服务为基础,布局合理、就近就便的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

3、开拓创新、营造特色。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拓展托养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容,增设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残疾人生活照料、专业护理、职业康复、心理疏导和文化娱乐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努力形成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特色。

三、目标任务

至2011年底,通过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验收,街道(镇)全部建成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30%以上的社区(村)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基本形成政策配套、制度健全、服务规范、管理严格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长效机制。

四、部门职责

1、区残疾人联合会。承担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认真协调具体事务;指导街道(镇)、社区(村)结合实际,针对需求,创造条件,就近就便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托养服务。

2、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把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开展。

3、区民政局。负责将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纳入全区社区建设整体规划,列入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同步考核。

4、区财政局。负责做好残疾人服务(托养)资金的审核管理和使用监督工作,核拨“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经费,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经费保证。

5、各街道(镇)。负责制定本辖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和社区(村)残疾人托养服务点建设计划,建立创建工作机构;开展残疾人服务需求调查,建立托养需求与服务档案;因地制宜开展以日间照料为主要内容的托养服务,完成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

五、方法步骤

1、组织筹备阶段(2011年3月)。成立“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实施推动阶段(2011年4月-7月)。根据实施方案要求,以街道(镇)为单位,严格对照创建标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逐项落实。

3、自查评估阶段(2011年7月-9月)。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考核评估标准》、《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考核评估标准》进行自下而上的检查评估,查漏补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迎接检查阶段(2011年10月-11月)。完成所有创建工作,提出验收申请,迎接中国残联组织的“阳光家园”示范区检查验收组的考核评估。

5、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全面总结创建工作,表彰奖励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任务。为加强对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的领导,区成立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残联,负责创建活动的计划制定、组织推进等日常工作。各街道(镇)要将残疾人托养工作和“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活动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创建计划,抓好任务分解,扎实有效开展好创建工作。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6

1.残联有独立办公场所,配备电脑、文件柜,牌子、制度上墙。

2.各类档案、台账齐全。各类上报报表和台账需备份1份,设各类文件夹(村残协组织、托安养工程、康复、培训就业、基本生活保障)。

3.完善村(社区)残协组织。人口500人以上的村(社区)必须独立建立残协,500人以下的村与就近村合建残协。各残协需配备1名专职委员(由所在村的残疾人担任)、残协主席、副主席(主席为村党支部书记、副主席为村委主任),任职文件由乡镇(街道)残联发文。

4.及时、准确、完整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总结;6月底前向县残联上报上半年工作总结,12月底前向县残联上报全年工作总结,并将年度工作情况汇编成册交县残联。

5.配合县残联完成实名制调查工作和残疾人状况监测;认真做好《残疾人证》核定工作,死亡、出嫁等情况清楚,并及时上报县残联。

二、社会保障

1.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列入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每年的1月底前将本辖区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情况及名单上报县残联。

2.开展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需求调查,并按县残联任务指标,确定托(安)养对象,签订协议。

3.实施重度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补助,并将补助名单及时反馈县残联。

4.认真核对本辖区18—60周岁无固定收入残疾人名单,按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列入生活补贴对象。

5.做好特困残疾人水电补助工作,将贫困残疾人优先列入乡镇(街道)春节慰问对象。

三、教育就业

1.认真完成省、市、县残联下达的各类培训任务;组织残疾人参加县农办等单位和本乡镇(街道)举办的各类技能、技术培训班,每年11月底前名单上报县残联。

2.开展残疾人就业需求调查,组织残疾人参加省、市、县残联举办的各类就业招聘会和招工。

3.将本年度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助学名单按时上报县残联,积极把他们列入各部门的助学。

4.完成万民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任务(个体工商户、来料加工、种养业、农家乐、扶贫基地、贷款贴息)。

5.把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危房改造列入县危房办牵头的危房改造项目,积极为残疾人争取廉租房政策,每年11月底前将名单上报县残联。

6.协助本辖区的企业事业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人和,积极安排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7.积极推进残疾人“阳光家园”建设,组织本辖区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参加辅就业。

四、康复

1.开展本辖区的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轮椅、助听器、助视器等辅助器具需求,0—6周岁残疾儿童和成人康复需求),做到档案齐全,底数清楚。每年2月底前上报县残联。

2.协助县残联开展“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康复工程的各项工作(白内障复明手术、假肢安装、助听器和助视器的发放)。

3.完成无障碍设施进家庭年度工作任务。

4.搞好0—6周岁残疾儿童、精神残疾人的康复需求调查摸底,确定救助对象,组织他们参加省、市、县残联的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5.依托乡镇(社区)卫生院建立康复站,开展康复训练。

五、文体宣传

1.充分利用乡镇广播等媒体,宣传残疾人事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及时报送有一定份量的新闻稿件和通讯稿。

2.发现培养残疾人文艺人才、体育人才,做好文体等特长残疾人选拔、推荐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残疾人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组织的残疾人文体、书画、摄影技能等赛事活动。

六、维权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7

年以来,我县连续5年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得到明显改善,有力促进了民生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确保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根据政办字《关于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经县政府同意,现就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长效机制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救助体系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促进和谐的总体工作要求,积极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根据各乡镇(街道)农村住房困难户数、农村低保等困难群体人数、残疾人住房状况的调查摸底情况,确定各乡镇(街道)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数量。新建住房参照当地群众住房建设的一般标准,做到既经济实用、相对美观,又符合县域村镇规划。

(二)明确目的,保证重点。以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为目的,确保对最困难、最急需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实施救助。

(三)政府资助与自救互助相结合。认真落实财政资助资金,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集体的帮扶作用,引导有自筹能力的贫困家庭筹集危房改造款物,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互济、扶贫帮困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捐物支持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

(四)严格管理,厉行节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安居工程的科学评估、全程监管,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在不影响建房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旧房原有物料,降低危房改造成本,提高救助工作效益。

三、救助范围及重点

(一)实施危房改造救助的范围指居住危房及无房居住且自身无力建房的低保对象、贫困优抚对象、分散供养孤儿和因自然灾害造成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形成危房无法居住或无力建房的灾民户等农村贫困家庭。

实施改造的危房指家庭正在居住且住房结构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使用安全的房屋。不包括家庭配房、厨房、仓库等其他附属设施。

(二)救助重点是最困难、最急需救助的无房、居住土坯危房以及房屋严重损坏已成危房且自身又无法建房的农村贫困家庭。其中,农村低保户不少于救助总数的80%,贫困优抚对象家庭及灾民户均不超过救助总数的5%,优先救助低保户中的残疾人家庭及优抚对象。

四、基本要求

(一)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统一为新建住房。参照当地群众住房建设的一般标准,房屋为砖混结构平房,每户新建住房建筑面积一般为50平方米左右。实施危房改造的家庭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调整建筑面积。

(二)农村贫困家庭新建住房要按照要求确定规模和标准,严禁改变使用意图。

(三)实施危房改造要做到确保改造项目全部落实到资助范围内的农村贫困家庭,确保达到质量要求,确保按时完工。

五、资金保障

(一)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助资金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资金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改善民生项目、灾区倒房恢复重建和社会捐助等资金支持。

(二)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助标准: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家庭,每户资助2万元,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分别承担1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街道)、村资助以及有自筹能力的被资助家庭自筹、社会捐助等。市、县级所需资助资金,以上一年度本级财政此项资金支出数额为基数,列入本年度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本年度节余救助资金结转使用。资助标准随市场价格变化适时调整。

(三)乡镇(街道)、村应积极筹措资助资金,可以出资,也可以帮工帮料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帮工帮料等形式的资助,折现计入危房改造资金成本。

(四)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资金由县财政及时划拨县民政专户,县民政局根据各乡镇施工进展情况及验收合格后按所签合同分两次拨付,工程开始启动到主体工程完工前为第一批,拨付资助资金的一半,工程完工验收后,拨付资助资金的另一半。

(五)危房改造资金由县财政部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民政、财政、残联将联合有关部门对危房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六、组织实施

(一)申请审批程序及工作时限。

1.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出现危房时,由户主向所在村委会提出危房改造救助书面申请。

2.村委会接到申请人的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上报工作。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危房改造救助申请进行专题评议,并初步确定救助对象。初步确定的救助对象要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张榜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无异议后,由村委会组织申请人填写《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申请审批表》一式四份,并签署意见,报乡镇(街道)审核。

3.乡镇(街道)在6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村委会报送材料的审核和上报工作。乡镇(街道)民政、建设等部门组织入户调查审核和危房认定,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档案。符合救助条件的,乡镇(街道)签署意见,报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审批,属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报县级残联备案。

4.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乡镇(街道)报送材料的审批和上报备案工作。县级民政、财政、残联等部门对乡镇(街道)入户调查审核情况联合组织抽查,确定危房改造救助对象,建立危房改造救助档案,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备案工作完成后,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即向申请人核发统一印制的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通知书。

各级在审查、审核、审批过程中,对不符合危房改造救助条件的,要及时将申报材料退回,并以书面形式说明理由。

(二)组织实施程序及工作时限。

1.根据危房改造通知书,乡镇(街道)和村委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资助户签定由乡镇(街道)统一印制的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协议书,确定建设任务和工期(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要完工),明确工作要求和职责。协议书一式四份,县级民政和财政部门、乡镇(街道)、资助户各存档一份。

2.县级财政部门凭危房改造协议书及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拨付资助资金的报告,及时拨付县级财政应承担的资助资金,确保危房改造工程及时开工建设。乡镇(街道)和村委会按照施工建设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危房改造工作。县级民政、财政、住建、残联等部门负责督导检查,确保危房改造工程在规定工期内完工。

3.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完工后,乡镇(街道)应及时报告县级民政、财政部门。县级民政、财政、住建、残联等部门联合组织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合格的,颁发统一制做的“安居工程”标志牌。标志牌落款为市、县级人民政府,并注明完工日期。镶嵌在新建住房门侧显著位置。考核验收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具体负责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日常工作事务。各乡镇(街道)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构,认真抓好工作落实。民政部门作为牵头承办单位,要认真履行入户调查、审核审批、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职责,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工作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要确保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加强对资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住建部门要立足实际,做好危房认定和新建住房的质量鉴定等工作,指导危房改造施工建设。残联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户的核实认定和监督指导工作。监察部门会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危房改造户的核定、验收工作,同时做好危房改造资金的管理使用检查监督工作,确保危房改造户符合规定要求。

(二)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即时申请、即时受理、即时施救”的“三即时”工作推进机制,每年月份、月份随时接受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申请,及时解决农村贫困家庭住房困难。二是实行定期调度工作制度,强化跟踪检查,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把握工作进度,确保建房质量和按时完成危房改造任务。三是加强基础工作,注重规范管理。要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救助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申请材料、审批表格、贫困证明(低保、优抚、孤儿、残疾人家庭有关证件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危房及新建住房照片、张榜公示资料、村民代表会议评议记录、危房改造协议书、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通知书、考核验收材料等。四是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危房改造质量低劣、弄虚作假骗取资金、贪污和挪用危房改造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明确时限,取信于民。各乡镇(街道)要抓紧确定需进行危房改造的贫困家庭,务于每、前将危房改造花名册报县民政局、残联。要按照规划方案,明确工作时限,及时组织开工建设,加强督促指导,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目标任务按期完成,确保被资助贫困家庭及时入住。从3月份起县民政局每月调度一次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安居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要于每月20日前向县民政局、残联上报工作进度。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8

一、残联工作

(一)强化组织网络建设

我们从健全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落实待遇经费四个方面着手,有效地巩固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实现了基层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目标,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落实和健康发展,方便残疾人来咨询新政策、新问题。调整充实办事人员;另外精心选配了一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大学生村官辅助做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建立了残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了残联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大力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街道残联结合民政救助、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等工作的开展,认真摸底调整,大力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和托安养工程,积极上报有关部门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目前,全街道共有残疾人884人,一二级重度残疾295人。经过家庭生活状况,做到入户调查审批,已解决困难残疾人245户低保问题,单独施补对象66人,基本生活保障对象177人,四大类补助59人,托安养36人,残疾人单独施保和单独施补人数已达到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总数的55%以上。

(三)开展“助残日”、“爱耳日”活动。今年“爱耳日”宣传主题是:减少噪音,保护听力。2012年5月20日是全国第二十二个助残日。我街道以“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为主题,开展了走访慰问、上街咨询、座谈会、标语横幅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开展“爱耳日”、助残日“等专题宣传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预防保健意识,一定程度上减少残疾病例的发生。在助残日期间,发放助残金12000元。在助残日期间,街道残联组织发动慰问3户残疾人家庭,并与市晨光家电有限公司联合为特困残疾家庭送冰箱,发放优惠劵,使残疾人家庭真正得到实惠。

(四)残疾人实名制调查工作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街道残疾人基本状况,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我们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统筹规划,积极开展残疾人实名制调查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武装部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残疾人实名制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召开残疾人实名制调查工作动员大会,对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村分别选拔确定了业务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热爱残疾人事业的人员为调查员,并进行了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确保调查信息和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坚持试点引领,全面推进。根据我街道人口分布状况和户籍人口总量,选择青云村等2个村做试点,率先开始进行调查,通过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在各村推开,提高了调查进度和质量,为按时完成数据录入奠定了基础。四是为保证调查质量,残联始终把质量监督贯穿于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在普查过程中,深入基层,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加大投入资金保障,落实调查工作经费,以确保调查经费及时到位。此次调查工作共投入资金1.6万元。六是为建立起街道残疾人基础数据库,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采取了定任务、定奖惩的“双定”措施,在全市率先完成调查录入工作。通过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工作者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残疾人实名制调查工作任务,全面掌握了残疾人的基本状况、社会需求,为下步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民政工作

(一)城镇低保、农村低保及五保供养年度审核工作

依据低保管理政策,我们对低保户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走访低保对象家庭,及时掌握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认真做好检查、核实、复评工作,并办理好停发、减发或增发手续,做到低保对象能进能出,对现有低保户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对超标户及时予以取消,对新申请户,严格按程序核实,条件符合及时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截至6月底,我街道共有五保户25户;城镇低保户28户,33人;农村低保户516户,745人,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二)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结合各村实际,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分标准型和简约型两种类型来实施,目前,12个行政村已建成标准型便民服务中心,其余9个行政村建成简约型便民服务中心,将服务事项进驻到各便民服务中心,健全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今年将棠云点、慈林、牌亭、塘湾四个村建成标准型便民服务中心。

(三)圆满完成了萧王庙街道政区大典。

(四)双拥优抚工作。以争创“双拥模范镇”为目标,全力抓好双拥优抚工作落实,积极开展拥军活动,提高双拥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加大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重点解决军地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2011年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工作,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加强对定补定恤人员的管理,实行年审制度,按月、及时地发放抚恤金。至目前为止,重点优抚对象63人,精简对象3人,60周岁以上农村退役士兵享受补贴76人。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召开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

(二)深入开展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进农村工作。

(三)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工作。

(四)创建市扶残助残爱心街道。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9

残疾人证是国家管理残疾人和认定残疾人、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依据,是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特别扶助的重要凭证。统一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是实现全州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状况,建立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的前提,是制定各项法规政策、工作计划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残疾人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领导

二代残疾证换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为加强组织领导,根据省残联的有关要求,决定成立州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领导小组。

三、标准原则

第二代残疾人证按照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残疾评定标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执行;残疾人证的办理统一使用中国残联研究开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管理系统”,证件内容一律由计算机打印;换发二代证工作坚持申领自愿、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州、县(市)二级残疾人证的发放与管理制度,县(市)残联负责残疾人办证申请初审、残疾登记鉴定、数据和信息录入、残疾人证发放;州残联负责残疾人办证申请、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的复审、批准、备案,并检查监督各县(市)残联的办证工作。

四、任务目标

年12月底前,完成全州第二代残疾人证50%的换发工作,年1月1日起一律使用第二代残疾人证,第一代残疾人证自动作废。通过换证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充实、完善残疾人基本情况档案,建立准确有效的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实现省、州、县(市)三级残联与中国残联信息中心并网运行。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根据省上的要求,州上将于11月中旬举办全州残疾评定标准医生培训班(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各县(市)要及时确定定点医院和评残鉴定医生(5名),明确办证业务人员和初审人员,做好评残鉴定医生的业务培训,筹备好办证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数码相机、扫描仪、评残鉴定包等硬件设备。召开动员大会,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搞好换发二代残疾人证的宣传以及办发证所需资料、时间安排、办理流程的公告工作。

(二)集中换发证阶段。全面实施第二代残疾人证换发工作,各县(市)可根据自身情况,分乡镇、分时段、进行统一组织、集中鉴定、照相、办理、发证。

集中办证阶段的办理流程为:

申请:残疾人本人或监护人需携带申请人身份证户口本7张二寸免冠照片到所在乡镇(街道)提出办证申请,并如实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申请表》(一式三份)。

受理:所在乡镇(街道)将办证申请人按规定时间统一组织到县(市)残联,由县市办证人员对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照片等资料进行详细核实,同时将申请表中的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需更换系统照片的重新进行人像采集。对于填写虚假信息者不予受理。

评残鉴定:县(市)残联对残疾特征明显的,可依据残疾标准,直接填写评定表,在评定表中明确记录残疾特征和直观评价,但必须经过包括理事长在内的三人联合评定、签字方可生效;对难以直接认定的残疾类别等级者,可统一组织到定点医院(必须是县级残联指定的县级以上或专门医疗机构),或组织鉴定医生到残联进行评定。目测评定和医生评定都要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评定表》(一式三份),表中要有明确的评定结果。评定完成后,由办证人员将评定表中相关信息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

初审:县(市)残联理事长对申请人的相关情况和数据进行初审,对不符合标准者,不予通过,对初审合格的,在残疾评定表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会同“申请表”和“评定表”(一式三份)上报州残联,同时,在数据库上进行相应程序的操作。

复审:州残联复审人员对办证申请和县(市)残联的受理程序、残疾评定结果、初审意见等进行复核,在残疾评定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在残疾人证批准机关栏上加盖公章,在相片上加盖钢印,留存“申请表”和“评定表”各一份。同时,在残疾人人口数据库上进行相应操作。对于不符合残疾标准、县级残联初审意见错误或不明确及其他不符合规定者,予以退回,不予批准。

制证:在州残联批准后,县(市)残联制作打印残疾人证,在填发机关处加盖公章。

发放:可由乡镇(街道)统一领取经审核批准的残疾人证。

备案:县市残联和残疾人或残疾人所在乡镇街道留存“申请表”和“评定表”各一份。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县市要及时向州换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进度,并按要求及时汇总整理办证有关表格、资料、及时归档。州残联要不定期对集中换发二代残疾人证工作进行监导、检查、评比通报,并作为县(市)残联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日常办证阶段。申请人属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等六类残疾范围的,可携带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7张2寸免冠照片到所在乡镇填写申请表(一式三份),然后到县(市)定点医院进行评残鉴定,特征明显的可直接到县(市)残联进行办理。

六、经费保障

州财政给州残联安排一定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宣传及相关设施购置。各县(市)政府也要充分保障残联的工作经费,用于换发二代残疾人证所需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评定鉴定包硬件设备、办证人员培训、鉴定医生培训、残疾人证、表格等工本费、宣传等费用。各县(市)残联在办理残疾人证时不得向残疾人收取证件工本费、残疾鉴定费。本着照顾残疾人的原则,定点鉴定医院要尽量降低评定费用,评定费用由县(市)政府安排专门的经费或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列支,原则上不得向残疾人收取费用。

七、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新闻媒体和其他形式,积极宣传换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宣传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的有关政策,使社会各界都来支持残疾人工作,关心残疾人事业,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风尚。

镇街残联工作总结篇10

一、活动主题

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二、活动措施

(一)乡镇、街道要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要求,聚焦助残日主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好助残日各项活动,确保取得实效。

(二)乡镇、街道要大力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围绕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和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为重点,继续实施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推进现存辅助器具充分发挥帮助残疾人改善功能的作用,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办实事。

(三)市残联要举行残疾预防知识咨询、就业服务咨询、法律咨询、办理残疾人证咨询、优生优育咨询、儿童康复咨询等相关业务咨询活动及残疾人手工作品义卖活动。

三、活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