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十篇

时间:2023-03-20 17:19:53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篇1

[关键词] 宫颈HPV感染;药物治疗;物理治疗;HPV转阴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a)-0070-02

人瘤病毒(HPV)属于嗜上皮性病毒,是宫颈炎重要病因之一,感染率可达37%~60%。为探讨分析宫颈HPV感染治疗中应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的HPV转阴情况,该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对宫颈HPV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分别采用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方法,其中物理治疗中HPV转阴率更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收治宫颈HPV感染患者64例,患者年龄为21~46岁,平均(26.3±8.4)岁,其中低危型HPV 6/11阳性40例(62.50%),高危型HPV 16/18阳性24例(37.50%)。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宫颈糜烂现象,其中Ⅰ度宫颈糜烂10例,均是低危型HPV 6/11阳性;Ⅱ度宫颈糜烂34例,其中低危型HPV 6/11阳性23例(67.65%),高危型HPV 16/18阳性11例(32.35%);Ⅲ度宫颈糜烂20例,其中低危型HPV 6/11阳7例(35.00%),高危型HPV 16/18阳性13例(65.00%)。排除妊娠期、产后3个月、哺乳期患者,有宫颈癌变盆腔炎、阴道炎患者,在3个月内有宫颈糜烂治疗史等患者。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阴道放置奥平栓治疗:在月经结束后3 d,于睡前将外阴洗净后在阴道深处放置1粒奥平栓(国药准字S10980006,规格为每粒6万U),1粒/次,1次/2d,1个疗程为10次,在经期时停用,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给予微波治疗:在月经结束后3~7 d行微波治疗,采用双极式探头,设定其功率为35~50 w,在患者宫颈局部直接作用,作用2~4 s/次;当探头下组织转为凝固、黄白色变性时,将探头移开,确保治疗具有足够深度。在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治疗后展开3个月随访,对治疗效果与HPV转阴情况进行观察。

1.3 疗效判定

对宫颈糜烂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痊愈:患者宫颈糜烂面彻底愈合且宫颈光滑,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有效:患者宫颈糜烂面积有1/3以上缩小,自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糜烂面积与自觉症状均无任何改善。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在随访时取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展开检测,对HPV转阴情况进行测定。

1.4 统计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2 结果

2.1 宫颈糜烂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32例患者中痊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27/32);观察组32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HPV具有高度特异性,包括皮肤型与粘膜型两种,女性感染后可引发生殖道鳞状上皮疣状增生病变,且这一病变具有高度传染性[1]。宫颈HPV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有分子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宫颈HPV感染与宫颈癌病变、宫颈癌密切相关[2],是引发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对宫颈HPV感染予以积极治疗,在宫颈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3]。

宫颈HPV感染患者通常具有宫颈糜烂症状,而宫颈糜烂大多数由HPV感染引发。目前,在宫颈糜烂与HPV感染向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发展之前还没有特殊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是宫颈HPV感染常用治疗方法。奥平栓属于重组人干扰素α2a,可对宿主细胞内病毒复制过程加以抑制。干扰素栓在阴道给药后可在病变部位直接发挥作用,可结合靶细胞膜上受体,具有抗病毒功效,同时可促使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大幅提高。微波治疗属于先进物理疗法,可对宫颈糜烂面中单层柱状上皮造成破坏,促使其坏死并脱落,并被新生复层鳞状上皮所覆盖。相较于物理疗法中的冷冻与激光治疗而言,微波治疗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因此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

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低危型HPV 6/11转阴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危型HPV 16/18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詹静芬,陈捷.宫颈HPV感染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438-439.

[2] 项福英,蒋学禄.宫颈HPV感染的中医药治疗现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3):245-246.

物理治疗篇2

关键词: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说课

说课是指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以下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对物理治疗课程进行设计与探讨。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回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能力。它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以运动学及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康复学课程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康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仪器,能熟练操作神经发育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关节松动术、平衡、步态、肌力、关节活动度、牵引、牵伸等训练手法。(2)能力目标:能熟练评估相关功能,并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或运动治疗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四心”品质(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能尊重、关爱残疾人,做到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稳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1.3 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作为课程的设计理念,具体如下:(1)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想,由学习领域转变为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课程分离转变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组织实施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3)在学生掌握岗位需求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同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4)课程考核:在教学效果评价中,除通过试卷考核同学对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应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应用。

1.4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理治疗工作项目设置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紧跟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和江浙沪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我院人才培养“ICS”模式的特点,体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的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服务。项目设计以完成物理治疗工作任务的运动疗法和理疗内容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修教学内容的编排,内容中无“章节”,只有“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总学时为200学时,理论132学时,实验68学时。

2.3 课程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手段,难点为如何根据康复评定结果拟定治疗方案。

3 教学资源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本教材。该系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4 教学实施过程

4.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探索以康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改革物理治疗课程教学模式。以康复治疗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培养任务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2)注重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首先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导入案例,教师实时示教,最后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实训室全天开放,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和机会,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3)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4)教师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目标。(5)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教学设计。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 角色扮演法:即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设计。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效果。教师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相应典型病例,在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病例设计相应的情景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学生完成角色扮演病例及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后,首先学生自评治疗效果,教师再给予点评和系统归纳,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4.2.2 工作引领法:针对课程实训内容即实际工作任务,首先案例导入,提出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实训室相关物品解决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最后评估学生实训效果。

4.3课程评价机制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特色与创新(1)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2)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四心”品质;(3)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康复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章稼.运动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物理治疗篇3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37岁~55岁,住院次数1~10次,诊断:精神分裂症56例,情感7例,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1例,精神发育迟滞1例。

1.2临床应用

首次发作、首次起病或复发、疾病加剧的治疗,均应视为急性期治疗。用药前必须排除禁忌证,做好常规体检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常规和心电图检查。口服用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兴奋躁动者宜选用镇静作用强的抗精神病药物或采用注射制剂(氯丙嗪、氟派啶醇等)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在体内生物学的半衰期长,一般1~2/d给药。药物的治疗剂量应个体化。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可有效的预防复发。维持治疗的剂量一般为治疗剂量的2/3~1/4、应是最小的有效剂量。

2护理

2.1服药前,用药前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病人讲明用药的目的、意义,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并取得合作;对不合作病人应给以耐心劝说,强调服药的重要性,与病人讨论不合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发药时亲自将药交给病人,看服到口,服后检查口腔,保证按量服药。让患都先去卫生间排空二便,回来后集体到指定服药地点准备好水怀和水,然后然后认次给患者服药,仔细检查每一位患者口腔是否将药咽下,还要观察病人的异常现象,看有无藏药和吐药,服药后让患者休息一会。

2.2维持足够的营养及水分的摄入,每日摄入量在2500~3000m1。选择软饮食或流质,避免粗糙、干硬及刺激性食物;如果口中有食物滞留,使病人侧卧,采取必要措施清除残余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减少误吸机会。增加病人活动量,以刺激其食欲,鼓励病人多用粗纤维食物,如食带皮的新鲜水果和蔬菜等,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鼓励病人多饮水,注意观察有无排尿困难,并做好记录,必要时给予导尿。

2.3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保证充足夜间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湿度适宜,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防止合并感染将病人安置在单间病室,防止交叉感染;当病人出现乏力、咽喉痛、高热等症状时,切不可认为纯属上呼吸道感染,要认真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白细胞化验结果;对易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氯痰平,要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发现粒细胞减少时停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生血药对症处理。

2.4注意病人站立时有无头晕症状,监测血压情况。嘱病人改变时动作要缓慢,下床时有人搀扶,避免突然站立。癫癎发作时可用安定5~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并备好压舌板。

2.5告诉病人或家属,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并不意味着病人吃错了药,故不必惊慌,应尽快遵医嘱给病人服用安坦、异丙嗪或肌肉注射东莨菪碱,症状会很快得到缓解。对于慢性锥体外系反应,如表情呆板、动作不协调、静坐不能等,要注意将这些症状和痉挛本身的精神症状相鉴别。精神科护士要了解椎体外系反应的表现及处理方法,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发现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帕金森综合征等表现时,及时报告医生。严重者可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东莨菪碱等处理,必要时减少或更换药物;做好生活护理,因病人多有震颤、流涎、呆滞、动作缓慢或步态急促和强直,生活不能自理。故需加强个人卫生及生活护理,如喂食、穿脱衣服,行走时多加扶持,防止跌伤。迟发性运动障碍者如用抗胆碱留药物处理,反而使症状加重但在睡眠或注意力集中时,可暂时缓解或消失,故应加强精神安慰,做好心理护理,督促适当参加娱疗活动,创造条件,改善病人睡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为了预防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应细心观察,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如手部的指划样动作,口、舌、颊等部位有节律的抽动,吸吮等,及时与医生联系,停药观察。2.6评估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病人的进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有无中毒的前驱症状,如呕吐、腹泻、精神不振等,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如发现药物中毒,应立即停药,采取抢救措施。

2.7将病人置于工作人员视线下活动,重点交接班,密切观察病人的言语、行为以及情感反应,掌握病人病情,多与病人相处,给以关心和同情,启发病人倾诉内心的痛苦以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必要时辅以其他药物配合治疗。

2.8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并保持营养供给,协助口腔护理。协助病人洗漱、进食、排便及料理个人卫生,安排有规律的生活制度。避免局部皮肤刺激,防日光曝晒,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内衣。

2.9评估和记录病人所出现的心律失常、气短、头晕;评估心脏功能,了解心搏出量,并做好记录,监测血压、心电图,限制病人活动范围,保证病人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休息,必要时给镇静剂。

3讨论

加强用药的宣教工作,使病人对疾病有足够的认识,特别强调药物对疾病的重要性,明确药物治疗的意义,同时,指导他们掌握药物副反应的具体临床表现,根据病情加减药物。为了保证给药过程顺利进行,良好的病房管理是必须具备的。通过学习使大家掌握更多的精神药物基本知识及其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认真观察治疗后的反应,及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物安全。

物理治疗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骨肉瘤患者共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10-18岁 。其中经化疗术后保留肢体20例。病变部位:股骨下端14例,胫骨上端10例,腓骨上端8例,肱骨上端4例。用药剂量每疗程MTX 200mg/kg体重,最小为6g,最大为15g,均加入5%GS500ml内静滴,避光4~6h滴完,滴完后6~12h行甲酰四氢叶酸钙(CF)解毒,输MTX前半小时静脉小壶内加入长春新碱(VCR)。CF剂量9~15mg,每6h肌注1次,共12次。24例患者共接受MTX化疗50次,总剂量为438g, MTX每次用量比普通剂量高100~300倍。

1.2 结果 轻度恶心、厌食10%,呕吐50%,约1周后症状自然消失,口腔溃疡Ⅰ°~Ⅱ°占10%,腹泻10%,低热30%, 40%的患者有一过性GPT升高,经保肝治疗1~2周恢复正常。输药后1周复查血象白细胞下降至4×109/L以下占90%,最低1例为1.5×109/L,血小板减少占80%。经及时处理,无发生严重感染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肾功能损害、静脉炎等。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由于化疗药物剂量大、毒性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的组织细胞,据报告化疗死亡率为4%~8%[1],本病多发于青少年,由于病人要忍受化疗及可能失去肢体的双重痛苦,患者往往陷入悲观绝望的情绪中。护士应先取得患者家长的认可,与病人家长共同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介绍相同疾病的其他患者,让他们之间交流心得体会,从而了解应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2]。针对患者的性格特征、家属情况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讲解有关肿瘤的知识,使其配合。

2.2 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做好化疗前的身体状态准备,调整饮食,增加营养,在身体最佳状态下接受化疗是完成化疗的条件,剧烈恶心、呕吐是MTX最常见的副作用,呕吐不但影响进食,还使患者丧失信心,拒绝化疗。我们的做法是宣传对化疗反应轻的病例,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使用强力止吐剂预防呕吐,指导患者少量多餐,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促进康复及提高机体耐受力,及时补充水份,减少胃液丢失。

2.3 血管的保护 由于病人的治疗一般分为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3个阶段,因此,应减少病人外周血管的穿刺频率,多可采用颈内静脉穿刺术或PICC,这样不仅使病人减少频繁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也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机会。如果病人由于经济等原因不愿接受,那么护士在进行静脉操作时应注意选择血管,要做到尽量选择粗而直的血管,血管轮流使用,尽可能避开肌腱、韧带、关节活动处,避免同一血管部位反复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应先抽吸回血,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方可用药,在输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是否有无药物外渗,如疑似外渗应立即停止输入化疗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4 化疗药物应现用现配,严格执行医嘱,并在规定时间内注入。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不宜混合用,一般间隔30~40min。

2.5 尿酸性肾病的防护 因大剂量MTX进入体内, 90%~95%[1]以上通过肾脏廓清,并以原形由尿排出,MTX及其代谢产物在酸性环境中结晶形成沉淀而阻塞肾小管,从而引起肾衰,患者一旦发生尿酸性肾病,则死亡率较高。因此化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此并发症。注意尿量、颜色、pH、尿比重变化,pH值要求在7.5~8.5范围内,如pH3000ml,血尿酸增高者遵医嘱给予别嘌呤醇,以抑制尿酸合成。由于尿酸在碱性环境中溶解度增加可减少尿酸盐结晶沉淀,为此遵医嘱给予5%碳酸氢钠静点或口服小苏打调整尿pH,采取“水化”、“碱化”措施后,本组无1例出现尿酸性肾病。

2.6 口腔溃疡的防护 MTX为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化疗时常有口腔粘膜溃疡出现,防护措施为保护口腔清洁,做到各班检查口腔,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患者每日早晚刷牙,喝水,用1∶6000CF漱口,每日数次,连续漱口4d,如溃疡已经发生, CF液漱口可延长至溃疡愈合。每日进行口腔护理4次预防感染。如因口腔溃疡不能进食者,可用2%利多卡因漱口,减少疼痛。饮食忌过冷过热,多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以加强营养,促进组织恢复。

2.7 避免病房内交叉感染 (1)保持病房清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住隔离病房,禁止探视; (2)加强病房消毒隔离,房间墙壁、地面、家具用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及用1∶200“84”消毒液喷雾空气消毒等; (3)帮助患者勤换内衣,内衣清洗后曝晒或用1∶200“84”消毒液浸泡消毒。由于采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避免了病房内交叉感染,使本组患者顺利度过感染关。

2.8 胃肠道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胃肠道反应轻重不一,其中以恶心、呕吐症状最为常见,可持续至整个化疗周期结束[3]。可在用药前后30 min应用止吐药[3],并根据病人的不同需求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少不良刺激,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呕吐物置于不透明密闭容器中及时清理,灵活掌握进食时间,可采用少食多餐和食助消化食物的方法。对于严重呕吐的病人必要时应监测离子,及时静脉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参考文献

[1]张志义,孙燕.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140: 380.

物理治疗篇5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9-47岁,平均22岁。病期20天-10个月,平均⒉4个月。全部病例均具有典型皮损。5%醋酸白试验阳性。皮损累及部位:54例发生于外生殖器,其中5例同时累及。另有6例单纯累及。病人根据就诊日期(单、双日)被随机分为2组。

治疗方法:

1. 冷冻治疗组(单日就诊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液氮直接按压于疣体表部或根部,当皮损完全结冰变白之后,视皮损大小、厚度、部位分别维持3-7秒不等。而后拿开棉签等其自然复温,为一个冻融。反复冻融2-3次即可。

2. 电离子手术治疗治疗机治疗组(双日就诊组):我们采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的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前患难处常规消毒。粘膜部位采用 1%丁卡因棉片贴敷作表面麻醉;皮肤部位采用1%利多卡因或鲁卡因侵润麻醉。然后选用短火,电压12~15v,逐个气化掉疣体组织。

疗效判定标准:

病损处状突起变平坦,皮肤粘膜光滑,恢复正常者为痊愈。皮损缩小,变薄疣体数目减少为有效。连续治疗2次无变化为无效。

治疗结果:

液氮冷冻治疗组3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13例(43%),经两次治疗痊愈11例(37%),有效6例(20%)。痊愈平均时间为17.5天。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组3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23例(77%),经两次治疗痊愈6例(20%)有效1例(3%),痊愈时间平均为11天。两组治疗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电离手术治疗机治疗组优于液氮冷冻治疗组。

从以上治疗结果不难看出,液氮冷冻和电离子手术治疗机的应用对于尖锐湿疣都不失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全身不良反应,但后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前者,尤其是其一次治愈率高,且术后创面较之冷冻术后易干燥、早结痂、修复快,因而病人易接受。值得推广。

中西医结合诊治尖锐湿疣8例报告

内蒙古荣康医院 仝丽荣

内蒙古防疫站 乙晓蒙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尖锐湿疣的发病也明显增多,尖锐湿疣的病因为人体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女性尖锐湿疣主要发生在、尿道口、阴道口、为粉红色大小不等,质软的赘生物,外形呈状、丘疹状及菜花状表面湿润柔软,局部痒,并压迫感,白带量大,触之易出血。用5%醋酸液,涂皮损处1-3分钟变白为确诊。本病也常合并滴虫、霉菌,淋病等感染。其中有1例女童患此病,可能与成人生病有关。

本病国为外治疗多以破坏局部疣体为目的,如20%足叶草酯酊,0.5%足叶草酯毒素,液氮冷冻,co2,激光,电及手术切除等[1、2]均需由专科医生操作,对多发者还需分次治疗而且可造成局部瘢痕等副作用,给患者增加一定痛苦,复发率亦高。

笔者采用水针配中药外洗治疗此病;治疗取穴:外关、曲池、血海、足三里。操作:用51/2号-6号针头,5ml针管抽吸2-4ml板兰根注射液,每次取2-4穴直刺,稍施行提插,有酸胀感,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注入穴位,每穴注入1-2ml ,隔日一次。取外关、曲池穴位,能祛风清热,取血海,足三里穴能活血养血通络。注板兰根注射液能起到抗病毒,清热解毒。此药经穴位相互作用而发挥较强的综合疗效。

在水针治疗同时用大青叶100g加凉水1000ml 水煎,浓缩200 ml液,一次用50ml 擦洗皮损处,然后在距40cm红外线灯下照射15分钟,隔日治疗一次,7次为一疗程,红外线光照能产生热效应,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增快,血液循环改善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消除炎症。治疗期间禁止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内裤每日煮沸消毒更换。

此法治疗8例(包括1-7岁女童)(ca)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成年人7例已婚,年龄在20-30岁之间,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年。治疗3次后疣体控制部分干枯,7次后疣体全部脱落,体表赘生物完全消失。经随防达一年以上。均未出现原有症状,性生活正常。

利用中西医结合诊治尖锐湿疣,方法简便,经济、无合并症及后遗症,疗效肯定,患者易于接受。

物理治疗篇6

关键词膝关节炎物理治疗护理膝关节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伤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可影响腿部功能及日常劳动生活。本科近年来采用超短波电疗为主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46例,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收治46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为52岁。其中女性18例,男性28例;病程均有3个月以上,最长可达26年。其中男性病人均为煤矿工人,女性患者均为门诊收治。膝关节增生22例,占47%,临证均有关节疼痛,影响行走;X线显示膝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面不平整,关节间隙狭窄。创伤性滑膜炎24例,临证均有关节肿胀不适,伸屈功能受限,抗阻伸膝试验阳性。

2治疗方法

以超短波电疗为主,电极板以纱布固定于膝关节两侧。治疗剂量,增生性膝关节炎为微

热量~温热量,创伤性滑膜炎急性期为无热量,慢性期为无热量~微热量。时间20~30分钟,10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配合局部自我按摩,手法为一指禅推法、按、揉、擦法,部位在膝周及股四头肌。口服西药如芬必得或活血化瘀、行气祛湿之中药。适当进行膝部功能训练。治疗1~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3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为3级。痊愈为临床症状消失,功能完全恢复,能进行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为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不影响正常劳动和工作;无效为临床症状没有减轻或稍减,功能无明显改善。临床统计结果为痊愈16例,占36.9%;好转29例,占63%;无效1例,占0.1%,总有效率99.9%。

4护理对策

首先应疏导患者心中郁积,由于膝关节炎比较顽固难治,病人害怕疼痛,害怕活动,所以理疗技师应以同情的态度,足够的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关心病人的痛苦,有针对性地疏导解释,并介绍有关治疗方法,以达到疏导患者心中忧虑,同时可转移患者注意力。其次进行针对性护理。给病人介绍有关膝关节炎的医学知识,帮助病人认清膝关节炎的本质。指导和督促病人进行功能训练,病人由于疼痛一般不愿多活动,实际上进行一些必要的功能训练,对膝关节炎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但创伤性滑膜炎应注意功能活动与局部制动的关系:活动关节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活动过多又能促进积液的产生,反之固定关节又有利于减少积液的产生。具体措施为急性期少动,慢性期适当活动。指导病人合理服用缓解疼痛的西药,指导病人做局部自我按摩,尤其在功能训练时。避免膝关节过度劳累,寒冷季节下肢尤其是膝部注意保暖。

5体会

5.1膝关节增生性改变是关节衰老退化的一种生理现象。由于膝关节天天都负重和活动,在软骨边缘和关节囊以及韧带的附着处就发生保护性新骨增生,形成骨赘。而创伤性滑膜炎是由于外伤引起关节滑膜产生滑膜炎,产生积液而引起各种症状。两者临床表现有同有异,均可采用超短波、按摩、药物等方法治疗。但按摩时手法宜轻柔稳健,作关节屈伸运动时,不宜用暴力。笔者认为患者自我长期的膝周及股四头肌按摩对本病的康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治疗篇7

[关键词] 物理因子;老年常见病;临床治疗

许多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是在机体器官组织的衰老、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神经、内分泌、代谢等紊乱引起的病变反应。在这些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非药物治疗的作用更加安全有效和有助于功能恢复。其中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对于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促进组织代谢,增加免疫力以延缓老化,延缓疾病的发展常常收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应用各种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肩周炎、前列腺炎、风湿性关节炎、颈腰椎体增生疾病、坐骨神经痛、骨性膝关节炎等多种老年常见病,疗效显著,受到休养员患者的欢迎。

1 物理因子疗法的特点

物理因子疗法对于老年常见病的治疗首先是无痛苦,休养员患者乐于接受,可以消除有些老年休养员对吃药打针的恐惧感。其次,物理因子疗法的热效因在治疗中可增强休养员患者躯体和心理上的舒适感,有利于休养员患者的恢复。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相比,物理因子治疗方法有着它独特的优越性。物理因子疗法的副作用少,这是绝大多数药物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医学上把频率大于100 kHz的电流列为高频电疗,高频电流的特征:①对神经肌肉无兴奋性。②能产生热。③治疗时电极可以离开皮肤。高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引起离子和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极化,产生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可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强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刺激造血器官和细胞化学的功能;并有抗炎、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高频电流的应用可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物质的代谢等多功能调节。

2 物理因子疗法的临床应用

通过选择物理因子的不同治疗作用方式,可使其相对集中作用于一定部位的组织器官,因此治疗的针对性较药物易于掌握。物理因子疗法与药物科学的综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使一些长期服药的患者减少用量,无疑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当今物理因子疗法已用于临床每一专科疾病的治疗,并形成了专科理疗学。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计,理疗的病种已达260余种。临床实践证明,物理因子疗法对于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例如:有专家指出脑血管意外发生后大概在病后3周继发性出血停止,病情稳定即可进行物理疗法治疗:①头部小剂量超短波,目的是促进脑组织血管扩张,缓解脑组织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脑细胞缺氧和渗出物的吸收。②患肢用中等剂量超短波配合热疗,以增强肢体血液循环,改善痉挛和挛缩,目的是使患肢功能得到缓解和恢复。③运动功能康复,对防止并发症(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加速肢体恢复,纠正误用不良姿势,降低残废度等具有重要作用。④高压氧治疗,提高机体氧含量,脑组织的氧张力可明显增高,有利解除脑组织缺氧状态,促进吸收和脑组织功能恢复。物理因子疗法和体育疗法作用可减轻因运动不足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可纠正神经一体液调节障碍,改善肌肉营养,加速患肢的康复。

3 讨论

对于不同类型高血压、缺血性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骨性关节病、颈腰椎骨质增生等,合理选择物理因子疗法可控制病理过程的发展,防止产生不良后果。有些疾病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经久不愈会增加患者痛苦,降低生活质量,物理因子疗法对此往往可以发挥显著的治疗作用。如我科自行研制的中药“风湿药酒”对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等,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受到广大休养员患者的欢迎。

物理治疗篇8

论文【摘要】肺炎是肺部气体交换单位的炎症,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物理治疗是肺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肺炎胸部物理治疗进行了研究。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WWw.133229.CoM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物理治疗篇9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药物;心理干预

作为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明确[1]。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可有精神方面诱因,部分资料显示心理应激可以让病情加重[2]。现在临床上应用抗组胺药进行治疗的较为广泛,但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高,患者经常因此而缺乏治愈的信心以及耐性,从而产生了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现针对在我院2013年6月至12月通过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的960例患有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搜集了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慢性荨麻疹入院的患者共960例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患384例,女患576例,年龄在18-65岁,通过随机分配分成两组,治疗组492例,对照组468例。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连续4周口服依巴斯汀片(每次1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其基础之上,加以心理干预治疗,1次/周,也进行4周。心理干预治疗包括以下四方面: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及合理情绪疗法;暗示疗法;行为指导疗法和家庭支持治疗。安慰、理解患者的不安与惶恐,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某些患者的不安是因为不了解该疾病,因此要耐心的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慢性荨麻疹的相关知识,包括诱因、治疗的注意事项等,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3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总积分表(TSS)来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和计算症状总积分。其中,抑郁焦虑状态的评定,以SDS≥53分,SAS≥50分为异常界值进行判定,且得分越高,亦表示程度越重。根据患者情况,把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通过公式来计算其症状积分下降的指数(SSRI)。SSRI=(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SSRI≥90%为治愈,SSRI在60%-90%为显效,SSRI在20%-60%为好转。SSRI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结果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和TSS评分都有下降,但是对照组不如治疗组明显,且两组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发现:治疗组共492例病例,治愈了156例,有264例显效,60例好转,1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达85.4%;对照组共468例,治愈了108例,有204例显效,12例好转,36例为无效,总有效率达66.7%,此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P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很难发现,所以很多情况下选择对症治疗,且有些专家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以及反复发作与精神抑郁焦虑等有关[3]。因为慢性荨麻疹伴有瘙痒等症状,持续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越来越多人研究其治疗方法。临床上常常选用具有高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依巴斯汀,这种抗组胺药有较弱的抗胆碱和H1受体拮抗作用,因此可以缓解慢性荨麻疹症状,且其不良反应少,所以多选择该药来治疗此病。国内外研究表明[4],由于慢性荨麻疹带给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常有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而心理干预可以让其得以改善,从而让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以提高。通过心理干预,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压抑感,让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刻,战胜病魔的信心增强,坚持治疗的耐心增加。心理干预也可以让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良好的治疗患者疾病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实验结果就很好的显示心理干预在治疗慢性荨麻疹时的重要性,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5.4%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7%。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心理状态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心理干预可以很好的解决由病情带来的负性情绪,所以在应用抗组胺药物同时,加以心理干预作为辅助治疗,可以更好的治疗慢性荨麻疹,所以,用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来治疗慢性荨麻疹适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薇,马丽莉.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4:669-670

[2]李建勤,王慧敏. 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3):222-224

物理治疗篇10

[关键词] 物理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综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0(a)-0060-02

Comparatively Study on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Kinds of Nasal Septum Surgery

PANG Chang-an

Department of ENT, Zhengzhou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endoscopic 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endoscopic modified nasal septum 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Methods 384 patients with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underwent hospitalization in Department of ENT of our hospital between April 2010 and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group(group A, 191 cases) and modified nasal septum plasty group(group B, 193 cases).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those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by endoscopic modified nasal septum plasty.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s of nasal septum swing, perforation of nasal septum, nasal columella retreat, bridge collapse i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

[Key words]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Laparoscope; 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Modified nasal septum plasty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中也被称之为类风湿(RA),其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要发病特征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关节滑膜炎是此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繁多,多数患者都是缓慢隐匿性起病,只有少数患者是急性起病,发作与缓解常以交替形式出现,慢性对称性小关节炎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采用物理综合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2年4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的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且患者关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变形等。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5.5±1.5)岁;病程6个月~18年,平均病程(9.5±1.5)年。研究组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46.5±1.3)岁;病程7个月~20年,平均病程(10.5±1.4)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即给予患者口服雷公藤多苷(国药准字Z33020422),2粒/次,3次/d,口服消炎痛,25 mg/次,3次/d,30 d为1个疗程。

研究组采用物理综合综合疗法,具体包括:采用温度为38~40℃的温泉水为患者进行水疗,25~30 min/次左右,2次/d,每天进行1次局部蜡疗,采用微热量-温热量的微波或超短波治疗,30 min/次,1次/d,然后给予直流电药物导入以及中频电疗等物理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疼痛程度给予患者口服消炎痛,用法同对照组,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少剂量。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均借助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及(%)进行表示,并将其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和χ2检验,若P

2 结果

研究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x±s)

3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其也是导致患者残疾的重要因素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呈现一定的全球性分布性形势,在我国此种疾病的发病率在0.3%~0.6%左右,其亦是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原因之一。祖国传统中医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列为“历节病”、“痹”等范畴之中,寒、风、湿是导致病发的主要原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在于对病情进行控制,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情况。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外科手术、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多数慢性患者在接受诸多方法治疗后,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消化道、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3]。

药物离子导入、直流电击、高频电疗、中频电流疗法是临床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以患者关节受累的具体部位和程度,给予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关节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作用在表浅位置的湿热因子,比干热因子更能有效的提升皮下与局部的温度,恢复血运情况,增强血管通透性,同时消除组织肿胀、缓解痉挛和疼痛情况。故针对急性期关节炎患者应该首选无热度或湿热疗法等进行治疗,以帮助患者舒筋活血、消炎止痛、缓解痉挛等。采用温泉水等物理综合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首先需要控制患者的RA症状,然后选择针对性治疗措施[4]。

该组实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及关节肿胀数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晓颇,姜泉,刘维,等.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12例疗效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7(11):978-981.

[2] 戴丽心.清热利湿活血综合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9):128-129.

[3] 柴光德,范双莉,陈志刚,等.物理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3,15(11):1000-1001.

[4] 付强,田杰祥.综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J].甘肃医药,2012,31(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