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十篇

时间:2024-02-02 18:16:13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1

欢迎各位领导莅临***镇督导检查工作。这三项重点工作既是新时代市委对我镇的要求,也是老百姓对市委、市政府的期盼所在。作为***镇联系领导,同时又是镇党委书记,本人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由我将***镇三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对“五个全覆盖”活动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根据上级文件指示要求,今年5月,我镇包联县级干部通过摸排研判,建立了沟通联系常态化机制,与所联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建立联系。6月,县委书记听取了联系乡镇工作汇报,同时包联县级干部深入了解所联系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两个方面内容。7月,包联县级干部围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所分包村开展1次专题调研,并帮助所分包村制定1个符合村情实际的《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帮助所联系村协调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除此之外,包联县级干部坚持每月与所联系的村书记或主任进行1次电话沟通,了解所联系村工作开展情况、存在困难和需要上级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在所联系村开展防火防汛等重点工作的关键时间节点,包联县级干部能够及时与所联系村干部沟通,帮助指导工作和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二、关于对后进村整顿转化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县委于5月底前,调整优化后进村驻村工作队员,形成各县区调整人员名册台账,我镇及时了解后进村驻村工作队员基本情况,并与其取得联系。按照县委要求,我镇积极参加后进村驻村工作“擂台赛”、协助县委对各驻村工作进行年度考核。配合县委采取集中调度、定期汇报、明察暗访等方式,对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督导检查。协助入驻我镇的驻村工作组解决村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从严治党缺位和党员意识不强、发挥作用不够等问题。我镇**个村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制度坚持经常、严肃,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严格、规范。入驻我镇的驻村工作组经常开展以“抓党建,促发展、促民生、促稳定、促村容村貌提升”为主要内容的“一抓四促”活动,有效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帮助村党组织制定村庄长远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谋划一批富民强村项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协调帮扶资金。并协助镇党委开展“农村优秀青年”评选活动,储备2名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备力量。帮助后进村至少培训3-5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引导帮助他们学技术、上项目、促发展。协助镇党委、村党组织对村内外环境进行整治,实现村庄房屋前后整齐美观、无垃圾杂物,使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三、关于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的安排部署、工作推进情况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2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一、强化领导促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合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有效破解增收难题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三、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3

        同志们:

这次我们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推进会议,是在上次第一季度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我们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打赢脱贫摘帽攻坚战村集体经济硬仗提供坚强保证。第四次扶贫领导小组会议上我们也讲了村集体经济第一季度发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刚才,大家也就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了发言,希望大家会后切实抓好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攻冲刺工作,创新思路,务实工作,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任务。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自治区、市委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决策部署,持续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拓宽增收途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涌现出了一些好典型,积累了一些好经验。特别是2018年,集体经济发展明显上了一个台阶。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村级党组织带动致富能力的高低,也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很重要,去年我们圆满完成了全县村集体经济目标任务。但是2019年第一季度全县只有27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收入仅为4.4万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不尽人意,可以说非常薄弱,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归纳起来有这么三个“不”:一是政治责任压得不严不实。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乡(镇)领导重视不够,不积极去探索更多的发展产业渠道。截止目前全县还有42个村还没选定自主发展产业项目;

二是发展和增收办法不多。大家都想把集体经济搞上去,但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想法上,没有真正拿出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对这项工作,各位组织部同志要负总责、全面抓,分村集体经济办同志要直接管、靠前抓,其他班子成员要分片包村协同抓,确保如期实现各项目标任务。指挥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扶持政策的聚集效益。村一级作为具体组织者、实施者,需要我们组织部抓好协调管理,切实负起责任,抓好各项任务举措的落实。倾向性的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面临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环保等。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二十字方针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核心要义就是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壮大了,才能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呼玛是农业县,农村总数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可以说是体量大、基础薄、任务重,也是全区重点关注的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只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了、基层组织组织力提升了,才能建设一个繁荣富庶、文明和谐、幸福美丽的新呼玛。近两年来,我们在抓村级集体经济过程中,注重从村情实际出发,做了很多打基础、利长远、惠及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工作,有力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是各级党组织思想转变了,重视程度提高了。指出,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全省组织工作座谈会上,张庆伟书记强调,要“抓住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土地确权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要机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拓宽集体增收渠道,激发集体经济活力”。地委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工作,苏春雨书记多次深入农村调研,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亲自上手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县委在去年就召开过两次推进会议,常委会也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全区率先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规划,确定了“富村13种模式”发展路径,并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县委组织部和农业局牵头推进,乡村也逐级制定了发展规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思路,明确了办法和措施,调动了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全党抓村级集体经济、全员参与农村发展建设的氛围已基本形成。

二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速了,经济总量扩大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旧时期,我县大部分村在承包到户时,往往对集体资产处置采用一分了之的简单化办法,经营性固定资产也瓜分到户,村集体失去了统一经营的资源和资产,使村级集体经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萧条期和阵痛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阵地的逐步加强和各项政策的落地,个别村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比如说通过出租集体土地、农机设备等。村里有钱了,对村里的投入就逐渐增多,办成了许多农民关注的民生实事,农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强。当前,受到地理位置、资源限制和原始积累的影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尽管缓慢,但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过程。2015年全县仅有5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6年发展到9个,2017年发展到23个,收入总额67.8万元,现在全县32个村有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村总数近60%,其中5万以上的有6个,收入总额达到116.5万元。比如,呼玛镇二村,新当选的村书记通过规范管理村民房前屋后宅基地,仅用两三个月时间,村集体经济就从无到突破5万元大关。关于村民无偿占用房屋周边土地的问题,全县大部分村都存在这种情况,就是看你村级组织敢不敢抓、敢不敢管。特别是上个月,组织部门通过在 54个村开展联检互评,部分乡镇干的好的、干的不好的村,都派出了代表参加,从反映的结果来看,各乡镇、村找到了差距、认识了不足、总结了经验,同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氛围已经形成。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想干事、真干事,用心抓、用力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点一滴地推,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一定能积少成多,聚水成海,不断发展和壮大。

三是学习培训后视野开拓了,发展方式灵活了。当前,我县农村产业发展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村民单打独斗只可能使极少数人富裕起来,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村民组织起来合作经营,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竞争风险。在座的乡镇党委和村书记前段时间去过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也去过兴十四村等地学习,从李连成书记那里也能感受到,靠自己是小富,靠集体才能实现共同富裕。2017年搜狐网公布的全国百强村,全部是集体所有制,搞的是合作经营。只有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合作经营、举集体之力,才能快速实现乡村振兴。目前,各乡镇和村注重发挥整体合力,采取土地入社、资金入股、资源共享等形式,把闲置的资源和资产利用起来,采取政策分红的办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更加注重合作化经营、联合式发展,发展的方式更加灵活,比如有的村搞种养殖业、深加工业等,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宽。所以,走集体化发展道路,加强合作共赢,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和有识之士吸引回来,才能把群众重新组织起来,才能让村级党组织的威信树立起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的强起来。

尽管各乡镇和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推进了一批好项目,积累了一些好经验。但总体上看,我县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村级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在全区80个村来讲,更是拖了后腿。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党委尽管能够研究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但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招数还不够多,主动性还不够强,行动比较缓慢,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还不够大。特别是有的乡镇长,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总认为是书记的事,不管不问,好像事不关已,更道不出个一二三来。二是发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干部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差,没资源、无资金,心中无数、思想消极;

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冒风险,怕担责任;

有的甚至认为成功了成果是集体的,发展失败了会遭群众埋怨,主观思想上压力较大,创新发展意识不强。特别是有的村“两委”班子成员,“等靠要”思想严重,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不足。三是发展不够平衡。从全县看,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发展得还不够平衡,现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大部分来自县扶贫资金或扶贫项目扶持等非经营性或政策性收入,发展方式单一,实体经营性收入少之又少。而有的收入较高的村达到 18.3万元,还有22个村还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有11个村是空壳村,仅靠财政转移支付经费勉强维持运转。四是带富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缺少致富带头人,带领一方致富的能力不足,缺少能人效应、辐射效应和带动效应,还有一些村干部想自己的事多,在村级集体经济上投入的精力不够,研究得不深,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熟悉“三农”政策的人才较少,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和省委、地委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紧迫,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深入地研究好、发展好、壮大好村级集体经济。重点要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各级党委的中心工作,也是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对我们农业县而言,更是实现村强民富的根本,不是开几次会、投几笔钱就能有成效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思想认识上,必须充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当成重要的民生事业、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干,坚决克服“过关”思想,要坚持久久为攻,谋而后动,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核心来抓,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政治担当,沉下身子、撸起袖子、一抓到底。只有把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了,这个村才能有发展的基础。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村里没钱怎么为村民办事,不为村民办事,村民凭什么相信你、支持你、听你话、拥护你,这都是最简单的道理。在座的都是抓集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只有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共谋共进,把村集体经济抓出实效,才能无愧于组织对我们的信任和群众对我们的认可。

二要进一步选准选优壮大村级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是基础,选准选好选精项目是关键。从县委制定的三年规划汇编看,确定谋划了很多项目,但符不符合村情实际,有没有可操作性,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这都有在于实践中进行逐一论证。7月末,省财政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黑龙江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征求意见稿,可以说,这个文件一旦印发,对我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来讲就是一场及时雨。这个文件我已经签署意见,让各乡镇提前谋划项目,超前做好争取项目的准备,各乡镇也都把项目报到了经管站,近期力勇副县长、组织部、农业局要抓紧研究,提前落实意见。但根据经管站反映的情况看,目前上报项目比较杂,不够系统。对于各乡镇上报的集体经济项目,会后大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乡镇党政班子和村“两委”班子会议,进一步深入细致地谋划和梳理,特别是所上项目绝对不能盲目和盲从,要集集体智慧认真研究项目的可行性,及推进项目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我县是农业大县,首先要在农业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比如,依托资源优势,在金莲花种植、食用菌栽培、冰水鱼养殖等成熟的项目基础上,要研究扩大规模的思路。当然了,土地流转是最保险、最稳定的办法,但收入也是相对固定的。要大发展就得创新思路,有句话叫无工不富,所以要在农副山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上下功夫、找出路。现在是信息时代,我县又建成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要借助这个平台,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想方设法打造自己的品牌,畅通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要进一步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6月27日全省优秀驻村干部表彰大会上,王爱文同志强调“要把村里的土地用好,多在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上想办法”。近几年,全县有一部分村通过政策扶持,购置了一些集体土地和固定资产,但大多是通过出租形式获取一小部分效益,回收成本时间较长。土地是农村的根本,我们要在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方面深入挖掘,切实把村里的土地管起来、用起来,学会向土地要效益、要生产力,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积极培育各种合作服务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只有不断挖掘潜力,才能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要充分开发利用集体资源资产,对长期由个人占用的国有资产实施有偿使用,对土地违规发包、低价长期发包、资源闲置流失等问题要进行集中整治,不能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要把该管的集体资源资产管起来,把该收的各项费用收上来,为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全县 54个村有近30个村与韩家园和十八站的管护区相邻,还有的与我县四林场相邻,要通过大力推进区域党建融合,增加集体收入。

四要进一步解决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不能抱有“临时”观念,坚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不能一哄而上,套用一个模式,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个村一个村的研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比如,在增强发展信心方面,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规范执行党的组织制度,创新发展方式,转变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传统守旧观念,形成村里的事就是村“两委”的责任导向,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重点要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提升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上,各级党委要研究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村帮小村和支持政策倾斜等方式,统筹乡镇发展。在建强带头人队伍方面,在组织部门统一组织县内外学习培训和联检互评的基础上,各乡镇要有针对性地对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农村党员进行专项培训,组织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党组织书记到村级集体经济先进村考察学习,促进村干部开阔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升发展能力。

五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推进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乡镇来说,不只是书记一个人的事。在此,我强调一下,各乡镇长必须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全力支持和配合书记抓好抓实集体经济工作,特别是在财力、物力支持上,要充分尊重书记意见,对不闻不问、甩手不管的,县委将严肃追责。地区提出明年村集体收入要在5万元基础上向10万元迈进的目标,而且集体收入10万的村要达到60%,可以说难度很大。各乡镇作为责任主体,要经常召开班子会、推进会、现场会等,逐村研究发展途径,有效地解决突出问题,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把具体工作任务都落给村里,要在强化工作合力、树立整体意识上想办法、谋实招,整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共同抓、合力抓。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做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综合协调、检查督办和指导服务工作,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党建责任制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责任和工作落实。农业、经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作用,研究好、指导好、推进好、落实好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财政部门对列支的162万元专项基金,实行项目化管理,资金随项目走,择优扶持。国土、发改、林业、住建、科技、招商、金融、税务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尽最大努力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年末,地区将组织审计、财务等部门对全区 80个行政村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情况进行审计和核实,所以,各乡镇要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准确、管理规范、使用合理。

六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管理机制。继续推行处级领导包乡、单位包村等措施,帮助研究解决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定点驻村扶贫工作队作用,通过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带动贫困村、薄弱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要强化考评督导,各乡镇每季度要向组织部和经管站上报准确数据,农业部门要抓好具体业务检查指导,组织部门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年度考核目标的硬任务,与干部选拔任用、先优评定挂钩。年末根据各乡镇村发展集体经济成效,拟在明年年初对进步较快、发展较好、成绩突出的乡镇或村,通过“以奖”方式给予奖励,激发乡村干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凡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成效不大、任务完成不好的,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问责谈话,当年不得交流使用。坚持培养选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今年每个乡镇要结合实际至少打造1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典型,重点通过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其它村实现增收,力争到2020年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二、关于管护区经济工作 2018年按照地委、行署关于管护区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小分散、大集中”形式建设规模化特色种养基地,努力提高林下资源综合经营效益,促进了职工增收致富,加快了管护区(林场)经济良性发展。达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效果。

一是重生态,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协同进步。确定了“适量、适度、合理”的管护区经济发展思路。深入开展保护资源“十三五”专项行动,各类林政案件有效遏制,总计试种西伯利亚红松1.7万株。完成义务植树任务9.8万株,出圃各类苗木22万株,林区生态持续优化。充分利用林区优势,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成金山林场3.5公里森林穿越体验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中小学生夏令营基地前期初步计划,推进了旅游与产业、民生、文化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是见实效,特色种养和示范引领相辅相成。在4个林场管护区种植丹参15亩,新建600平方米大棚1座和单垄竹拱棚22个。建成蓝靛果基地20公顷,新栽植蓝靛果4600余株。对300余亩忍冬及各类果树进行抚育管理。投入启动资金90万元,职工集资90万元,重点扶持了金莲花种植项目6.5公顷100余万株,引导职工种植赤芍、五味子、防风、还魂草等药材5000余亩,林业肉鸽、蜜蜂、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努力形成了“生态优先、资源国有、有偿使用、职工参与、因地制宜、强场富民”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强保障,制度建设和管理运行更加完善。制定下发了《呼玛县2018年特色规模管护区经济落实行动方案》、《呼玛县管护区经济发展工作总体推进方案》和《管护区(林场)经营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林场主营业务和经营目标。完成了与韩家园、十八站林业局林农融合助推扶贫对接,安排生态护林员25人。严格开展林业合同清理工作,对清理整顿各类承包合同97份。开展“涉农林地”清查2105户57.96万亩,签订“宜农林地”承包合同1300余份。进一步规范了管护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使用、自然资源承包、租赁等经营行为。

虽然我县在管护区经济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与其需求空间和资源潜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经济总量规模较小。农业和林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商品林停采以后,林业与农业相比,无论是人口、经济总量、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林发展整体不平衡,林业职工平均收入相对较低,管护区经济起步较晚、实力较弱,形式单一,处于弱势地位。二是思想意识不够开放。林业职工大多是专业技术工人出身,受思想观念限制,对发展管护区经济重视程度不足,缺少专业种养殖和管理知识。同时,职工主动参与管护区经济建设的不多,大多处于观望状态,对管护区经济发展缺乏信心和参与度。三是示范典型带动不强。大多数管护区经济项目处于培育阶段,综合效益还不显著,示范效果不明显,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带动能力不足。林下山特产品大多是本地出售,价格起伏不定,没有形成市场规模,对外销售较少,经济效益较低,销售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围绕“林业强、职工富、林场美”的林区发展思路,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着力发展资源培育为主的一产,精深加工为主的二产,生态旅游为主的三产,与全县乡村振兴同步实现林场振兴。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要提高认识,在林业改革中抓住发展机遇。要把管护区经济发展摆在和县域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脱贫攻坚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增强对发展管护区经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展壮大管护区经济是地委“七大攻坚战役”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委、行署高度重视管护区经济工作,先后下发了一些列指导意见和推进方案,为我县发展管护区经济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管护区经济是林区转型发展的需要,是职工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需要,是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需要,切实把发展壮大管护区经济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任务来抓。林区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林业职工生活质量,林业部门要结合林区改革工作任务,依据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制定管护区发展目标。寻找林区改革和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在改革中谋划林区经济建设,实现林业职工收入持续提高,林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力争年末实现管护区经济职工人均增收 8000元的目标。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4

一、基本情况

广藤街村为省级贫困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359户,总人口1442人,耕地面积1931亩,全村党员41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223人, 2016年动态调整后58户、217人,2017年动态调整后贫困户46户、176人,标示不享受政策户12户41人,(2017年度贫困户中享受低保19户44人含五保1人,贫困户残疾户11户、13人),2018年8月份动态调整后贫困户59户234人,11月份动态调整为59户、242人,(2018年低保户18户36人五保户一人,残疾贫困户15户17人),已脱贫54户223人(2014年脱贫7户34人,2015年脱贫15户70人,2016年脱贫16户55人,2017年脱贫11户51人),2018年脱贫5户14人,2019年预脱贫5户、18人,实现整村出列。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

二、整体目标

江波渡村为贫困村,集体经济模式单一、结构不齐,在市场经济中毫无竞争力,集体经济空壳问题突出,难以辐射带动群众有效增收致富。因此,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有效利用各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运行机制。根据本村现状,经村两委集体研究,计划2019年村集体经增收32万元,其中盛和稻虾连作基地土地流转收入23万元,鱼塘承包收入4万元,光伏发电收益5万元。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5万元。除了前三项收入外,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力争进一步进行土地流转,开展特急种植养殖项目再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实现集体经济逐年增加,不断满足村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支出需要。

三、实现形式

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启动,进行土地流转,建成稻虾连作基地,带动贫困户口养殖小龙虾,形成特色种植养殖业产业。通过清产核资,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完善资产确权登记,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凭借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集约化的种植养殖,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四、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主体,以乡镇主导,实施主体为村两委,认真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规定,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村集体经济创收能力。村党总支书记应承担起发展重任,选配合适有能力有技术的集体经济带头人,涉及重大项目和资金运转需经村党组织召集村民集体研讨后决定。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灵活、管理有效、运行稳健的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盘活农村各项资源。集体经济组织要做好管理开发、服务群众等工作,要因地制宜考量成效,发展适合本地和有前景的集体经济,避免再投入已被淘汰的、不合时宜的产业。要建立健全合理合规的利益分配机制,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村党组织要召开大会听取群众意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允许政策稍微向贫困户倾斜,讨论决定出收益分配方案,提取一定比例的村级集体管理费,成员个人按股分红。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监督小组,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不得让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不得让外人随意操纵资源,确保集体收益公开支出、有效运转。

五、工作措施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村工作,明确整改事项,强化落实责任,集中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Xx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村主职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全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使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的评价更满意,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整改原则

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制约Xx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坚持循序渐进、确保实效的原则,同时考虑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对于马上可以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解决的问题,及时组织实施,给予解决;对于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列入计划,创造条件限期解决;对于已经解决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用于借鉴。

三、整改问题

(一)个别党员干部对学习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党员干部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不够重视,没真正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各阶段计划表,但由于农业生产、经商较忙,集中学习时间不够,学习、生产安排不充分,以致于个别党员干部自学率、参与率不高。

(二)工作上缺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识。由于村两委班子在发展经济方面整体素质水平还不高,对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足,过多依赖老经验、老做法,对全村今后的发展思路想的不周、看的不远,思想上还不够解放,创新能力还没有进一步提高,使全村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上来。

(三)以人为本,关心群众还不够。村两委班子成员对服务群众的思想体会不深不透,还没有自觉地把党员和群众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与广大党员、群众交流不足,交心谈心、听取意见还停留在表面上,深入群众、了解民意、走访农户、过问群众不多,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及时予以解决。

(四)注意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自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八不准”规定出台后,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村的计生对象有一大部分都是两流人员,增加对计生服务对象排查摸底的困难,也给我村的落实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每年甚至还要两次外出进行计生扫尾,增加了村的经济负担,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使我村的计生工作有所松懈。

(五)村庄环境卫生较差。我村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确实比较严重,村民的环境卫生素质差,环境卫生意识不强,乱倒垃圾、乱堆杂物,特别是在排洪沟内和公路两旁及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这种现象。

(六)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由于受我村地理位置的局限,优势资源匮乏,第三产业又难以发展等原因,使我村一直没有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可开发项目,致使村级集体经济越来越薄弱。

四、整改内容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整改措施: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部分党员因农业生产、经商和工作需要,村党支部决定一方面采取以党员、干部自学为主,支部专题学习为辅的方法;另一方面对于连续两次因故不能参加学习的党员采取补课的方式。把党员学习和群众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把支部集中学习与党员自我学习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切实加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增强科学发展意识。

整改措施: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改革创新精神,在今后的全村工作中要结合我镇发展形势和农村工作实际,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自觉性和主动性,集思广益,科学论证,集体决策,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多请示多汇报,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各方力量,集中大家智慧,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的意识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做好全村各项工作,开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增强为民服务宗旨意识。

整改措施:要时刻把维护和实践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真心实意的服务好农民群众。以党员的标准和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村班子成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党员群众,真正使农民群众感受到村两委办事的热情和效率,不断提高为农民群众的服务水平。

(四)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整改措施:根据村计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村两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做好计生工作,加强计生法律法规和知识宣传,增强育龄妇女的计生意识,增强对计生服务对象排查摸底工作力度,加大制度、法规落实的力度,使我村的计生工作更上新台阶。

(五)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整改措施:村两委非常重视村庄环境卫生,利用宣传栏、各种会议等形式向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加强环境卫生意识,形成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以改变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

(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整改措施:两委班子非常重视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个问题,也多次向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教征询发展运作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金点子、好建议;还多次召开了本村不同层次人员参加的会议,征求好建议、好点子,要求他们要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出发点,出谋划策、献言献策。

五、整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村党支部决定成立由支部书记王洪恩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检查全村整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统一思想,把整改落实工作作为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阶段性成果,积极推动重点问题的解决,推进我村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6

一是开展“连心”工程。以乡党政班子14名成员集中下基层活动为主要内容,主要按照“进村入户解民忧、帮民困”民情家访活动为载体,开展“机关干部走访月”活动,在机关干部大走访进村入户中同农民拉家常、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在走访党员和老干部时,听取他们对乡、村两级“四风”问题的意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实地询问当前的生活困难,为他们送去温暖;在走访有矛盾纠纷的群众时,及时化解一批信访积案。

二是开展“强基”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

1、加强对软弱涣散组织整顿。针对定坑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坚持做到从强化领导班子、发挥党员作用、解决突出问题、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入手,在制定整顿工作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整顿计划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措施,力求使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党支部班子。在明确任命了村支部书记的同时,针对村干部素质不高,软弱涣散的问题,乡党委专门指派党建指导员姜建平同志来帮助解决该村实际存在的村“两委”班子软、散问题,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确保我乡党建指导员确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好暂时“领路人”的角色。“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明显提高。

二是发挥党员作用。党员队伍存在人心散乱、“党员意识”淡化、“双带”能力不强、年龄结构偏大、个人素质较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的同时,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计划通过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主要功夫,解决党员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改善党员结构失衡与素质不高问题。

三是解决突出问题。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不同情况,认真加以解决;并通过对干部群众进行教育,保证村风民气纯正。

四是壮大集体经济。结合村实际,抓住本村优势,制定发展规划,挖掘发展潜力,采取有偿服务、合股经营、集体资产承包等多种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是加强督查。今年我乡党委将加强对包村干部的管理,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暗访,确保干部工作靠得上、有成效。各包村干部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协调和管理,督促其开展工作。建立月通报督查制度,每月将涣散村整顿进展情况纳入通报内容。

2、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建设。一是强化教育培训,各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蹲点村教育,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力宣传党员楷模,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二是严格党员干部考核,从德、能、勤、绩、学、廉着手,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运用到党员干部评先评优中。

3、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健全科学有效的党员网络,村(社区)支部党员分别联系20名群众,做好党组织阵地建设。二是充分吸收优秀群众加入到党组织中,充实基层党员干部队伍。

4、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制度中的组织制度、党员干部制度、日常工作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等,特别是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党内选举制度、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

5、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好直接责任人的职责。对一些薄弱环节,要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加强工作落实。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7

(1)坚持“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态化,参加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3次,党日活动7次,专题研讨会8次,夯实党员基本教育工作,解决好党员思想认识问题。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大户带动、党员引领、共同致富局面逐步形成。

(2)执行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突出的标准,支部建设日趋规范,受到好评。

(3)党建会议材料、笔记、影像资料、活动记录、档案等相关资料完备、规范。

(5)支部堡垒文化建设,村部宣传墙建设完成,当村民走进村部院内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被金光闪闪党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金色大字所吸引;村部围墙上,中共一大到中共历程墙,村情简介,扶贫政策解读,家规家风家训的案列引人入胜。走进村部,修缮一新的党建活动室、农家书屋、会议室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印象。

(6)支部共建,与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行政第三党支部共建,他们为我村捐赠了文体活动用品,与我村党员一起座谈交流,并走访了四户困难户。

二、扶贫攻坚

(1)认真调研,按照上级专项工作部署,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入户调研,完成全村6户贫困户、44户低保户,6户边缘户的走访工作。

(2)高标准完成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逐户识别, 逐户认定。

(3)认真做好精准扶贫“两贴一挂”工作。

(4)参加各层次脱贫攻坚培训6次。

(5)扶贫档案按照户别档案,村级档案,镇级档案,自干项目档案,危房翻建档案,分类整理,保存。

三、集体经济项目工作

壮大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第一书记共同面临的课题。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缺项目的,有缺钱的,但我体会当下最缺的是懂经营善管理的项目团队。在我驻村之前,我村已于2017年12月开启食用菌种植项目,申请政府奖补资金200万元,2018年春开始建设运营。为了做好项目,村主任每天吃住在大棚,带头干活,十分辛苦,但是项目建设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短板。我利用在单位从事过项目管理的工作经验,积极协助村主任做好项目建设的预审计工作,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帮助完成工程验收材料的整理汇总,帮助规范财务制度,帮助完善工程机械租赁协议,技术员聘用协议,帮助规范日常管理规程,统一用工记工单,日工作台帐,工资领用表等等。同时也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汇报大棚经营情况,定期向村民公示大棚的收支情况,管理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逐步赢得百姓们的信心,凝聚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合力。虽然今年我村集体经济项目因多种原因未盈利,但我们2019年有信心做好工作,带领全村百姓致富。

四、其他工作

(1)用三个月时间调研,制定了村三年发展规划.并协调单位为村里捐赠两台电脑。

(2)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履行“四议一审两公开”程序,由点到面,逐步规范村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3)组织抗旱防汛,亲临一线,排除万难,保护群众利益。

(4)参与解决纠纷5起,确保本村社会稳定,我村上访率为零。

(5)认真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

(6)认真筹备,安排社会实践团队,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知识,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为村民带来精彩的文艺演出,为村班子提供了垃圾分类治理方案及未来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7)积极组织广场舞训练,我村广场舞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组织建设方面

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二道沟村现有党员51人,60岁以上26人,约占全村党员51%,40~60岁党员14人,约占全村党员27%,40岁以下党员11人,约占全村党员22%。

二是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由于村主要经济收入为水果和玉米,在家务农收入较低,村干部待遇也很低,导致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人才出现断层。

(二)经济发展方面

一是集体经济项目管理不规范,缺少监管。

二是种植结构单一,没有支柱产业。

三是水电设施不完善,关键时刻用不上。

六、下一步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争取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

2、以党建工作为抓手,继续深入学习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和“”精神。

3、进一步入户走访并召开座谈会,把群众的所需、所急、所想、所盼进行统计,并分类整理,根据实际情况,分批有序的解决。

4、走出去,请进来,和专家们一起研究集体经济如何壮大发展,研究出适合本村的发展方向,最终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

七、驻村工作感受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8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重要的运动之一,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文章对广西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述评。

1962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对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和判断,认为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都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提出对这个问题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城乡普遍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广西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于1963年开始发动,以“四清”(清理账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1965年1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颁布后,运动内容改变为“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到1966年秋因“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广西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自行结束。长达数年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建国后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一、农村“社教”运动的试点工作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于1963年5月3日召开二届二次全体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广西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问题;会议要求在贫下中农中扎根串连,重新组织阶级队伍,揭开农村阶级斗争的盖子。会后,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成立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领导小组,在全自治区45个县、161个公社开始“社教”试点,派出工作队员3489人,大批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到农村参加“社教”工作。12月19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分期分批抽调干部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规定》,要求从各级领导到全体干部,原则上都要分期分批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每人要参加一期;没有经过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可以多参加一两期。

1963年初至翌年5月,广西分期分批在农村社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次运动以贯彻落实《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中心内容,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批判“资本主义”倾向,重点是批判“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的思想;同时解决社队干部在经济上、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据1964年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社教办公室的统计,当时全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进展情况是:已经结束试点的有33个县,141个公社;正在铺开第一批的有26个县,402个公社;正在进行试点的有25个县,49个公社。试点和第一批铺开共592个公社,占全区9776个公社的5. 9%。

1963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前十条”),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简称“后十条”,当时也把前后两个十条合称“双十条,’)。1964年5 ,6月间,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根据“双十条”的精神,对前一段“社教”运动进行了总结,认为这次运动在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觉悟,扭转“单干风”,打击“歪风邪气”,巩固集体经济,推动生产方面,是有成绩的。但是,运动搞得不彻底,主要原因是对农村阶级斗争的严重情况估计不足,没有把阶级斗争作为解决农村间题的中心环节来抓,没有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做一个大革命来搞,从而出现了两个缺陷:一是由于对干部的问题解决不好,使许多敌情揭露不彻底;二是由于没有组成坚强的贫下中农阶级队伍作依靠,使得对敌人的打击不彻底。根据这个错误的估计,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立即动手重新大搞一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为了有所区别,将1963年进行的“社教”称为“初步社教”,1964年以后按“双十条”的要求进行的“社教”称为“系统社教”(也称“系统四清”)。为了把“系统社教”搞深搞透搞彻底,达到“高标准”要求,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一是要求中共广西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特别是地委、县委,要划出一段时间,认真学习中共中央的文件,提高认识,主要是从“当前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尖锐的阶级斗争情况”这个对农村阶级斗争的基本估计,去认识进行“社教”的紧迫性,下决心把运动搞好。二是组织“社教”工作队,其人数要达到进行“社教”的地方平均每个生产队有一个工作队员。“社教”工作队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由国家机关、人民团体、部队、企业、学校和人民公社的干部分批轮流参加;另一部分从农村贫下中农青年、复员军人、生产大队干部中挑选,由国家发给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队人村前经过一个月左右时间的培训。三是作出对“社教”运动的部署。先在小范围进行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分四批或五批铺开,每批大体用一年时间,到1968年基本完成全自治区范围的“社教”运动。

1964年7月,广西在武鸣、玉林、苍梧、兴安、融安、靖西6个县(每个地区1个县,每县4个区)以及南宁市郊区的920个公社进行系统“社教”的试点(当时广西实行的是两级所有的小公社制,公社的规模相当于后来的生产大队,每个区管辖约10个公社,区的规模相当于后来的公社)。全自治区共组织9万多人的工作队参加此项工作。

“社教”工作队进村后的工作大体分为六步进行,其工作内容是:

第一步,组织阶级队伍。通过扎根串连,向贫下中农群众进行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划清敌我界限,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限;成立生产队一级的贫下中农协会组织;做好登记阶级和建立阶级档案的工作。

第二步,进行“四清”。在充分发动贫下中农的基础上,认真帮助干部兴无灭资,自我革命;教育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建立干部参加集体劳动的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做好清查账目、工分、财物和清查仓库的工作,改善社队的财务管理,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

第三步,解决公私关系间题。公私关系包括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四步,发动群众对敌人进行说理说法斗争,处理有破坏活动的“四类”分子和投机倒把分子、贪污盗窃分子,建立和健全对“四类”分子的监督、改造制度。

第五步,组织建设。整党和整顿农村各项基层组织,以加强农村各种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

第六步,进一步揭生产斗争的盖子,总结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订生产规划。

按照上述六个步骤,全自治区在六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广西的试点工作队人村后,按照组织贫下中农开展夺权斗争的要求,把干部撤在一边,沿用土地改革时期访贫问苦、扎根串连的办法去发动贫下中农,组织阶级队伍。有的用了一二十天才找到一个“根子”(指最先依靠其进行串连发动工作的贫下中农);再用二十天、一个月时间发动这个“根子”;然后再依靠这个“根子”去逐个串连发动其他贫下中农。这种神秘化的做法,引起了社队干部的极大反感,增加了干部和群众的对立情绪。在清经济中,虽然清出了一些被干部多吃多占的钱物和工分,使生产队的财务得到了一次清理和整顿,但清理工作有许多不够实事求是,甚至是捕风捉影的,造成一些干部在经济不清间题上的冤、假、错案。更严重的是,把干部在经济上、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上升到“和平演变”的高度去看待,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1964年底至1965年初,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总结了前段全国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情况,作出了新的部署。会后发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间题》(通称《二十三条》),将“四清”的内容由“清财务、清仓库、清工分、清账目”,改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并强调“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此之后,“社教”运动不断加码,愈演愈烈。

全自治区六个试点县经过几个月的发动工作,从1965年2月起纷纷掀起了组织全面“四清”运动的高潮。6月19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村“四清”办公室向自治区党委所作的关于农村四清运动试点情况的报告中指出:据南宁地区、桂林地区、玉林地区、梧州地区、百色地区六个“四清”总团统计,加人贫下中农协会的人数达233000多人,占贫下中农成年人口的76. 1 %;运动中从中农划出一批下中农,使贫下中农户数一般达农村总户数的70%。清经济工作共清出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多吃多占和挪用的金额7065000多元,粮食4526000多斤。到6月,已退赔了3463000多元,占49%,平均每户20. 9元;粮食2230000多斤,占49%,平均每户13. 2斤。查出了一批漏划的地富分子,摘、戴了一批地富分子的帽子。同时,整顿了农村各层基层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运动中落选的干部占30%左右,处分了一批干部;另外,还有一部分干部调整了工作职务。经过整党,被开除党籍、不准登记的党员约占10%左右。

二、面上“四清”

1964年12月4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搞好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争取明年农业大丰收的指示》(简称《指示》),提出搞好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当前阶级斗争形势和生产上的需要;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争取明年农业大丰收的政治思想准备的主要内容。自治区党委决定,除了在原定的六个县一个市搞好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之外,1964年冬至1965年春还要在面上普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面上“四清”的做法,是以县和区为单位分别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先由县和区的领导干部带头检查自己的“四不清”问题,然后由参加会议的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进行“揭发”和批判,再由犯有“四不清”错误的干部进行检讨、交代,有经济问题的进行退赔。两个三级干部会一般用一个半月左右时间。1965年春节后,全自治区已有76个县及4市郊区进行面上“四清”,参加的各级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53万多人。

开展面上“四清”的目的是刹住干部的“四不清”歪风,故只清干部,不清群众,而干部中又主要是解决领导干部的问题。面上“四清”虽然对解决县、区两级干部在思想上、作风上、经济上的问题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个运动也是围绕“两条道路斗争”和防止“和平演变”这个主题去开展的,因而仍然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果。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1965年2月4日向中共中央中南局所作的报告中说,运动揭发了干部中大量的“四不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投机倒把、贪污盗窃、多吃多占、革命意志衰退、腐化堕落,有的甚至丧失无产阶级立场,包庇纵容坏人坏事,打击贫下中农。全自治区留在面上的382名县委常委委员中,据本人交待和群众揭发,腐化堕落的占25 . 1 %;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占12.6%;革命意志衰退的占13.3%。梧州、玉林、桂林三个地区的871名区委委员中,腐化堕落的占37 %;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占26. 5 %;革命意志衰退的占24.5%。据此,报告作出“这次运动是一场激烈的尖锐的反‘和平演变’的斗争”的错误结论。

三、农村“四清”运动的铺开

1965年7月,广西的系统“四清”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开始向面上铺开。第一批铺开的县连同原来6个进行试点的县共为23个县(市、自治县),即南宁地区的武鸣、宁明、龙州县和凭祥市;柳州地区的融安、鹿寨、象州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桂林地区的兴安、临桂、灵川县;梧州地区的苍梧、贺县、昭平县;百色地区的靖西、田东县;玉林地区的玉林、北流、桂平县;河池地区(新成立)的宜山、河池县;钦州地区(重新从广东划过来)的钦州、上思县。按公社计算,铺开的面为全自治区公社总数的巧%左右。这次铺开“四清”的县,采取农村社队和县(市)机关、单位同时进行的办法,其目的是利于挖出幕前、幕后、下面、上面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清”工作队的人数由原来的1.4万人增加到9万人。按照中共中央的规定,进行“四清”的县的党委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交由工作团领导。

全区“四清”运动以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的性质划分为两大段:第一大段主要是解决敌我矛盾,解决领导权问题。重点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与当权派相勾结的四类分子。第二大段,主要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即解决集体经济所有制与残存的私有观念(包括旧观念形态)的矛盾。

铺开“四清”的地方,仍沿用试点的做法,把清政治、清组织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更加片面地把干部经济上、作风上的一些问题上升到“两条道路斗争”的高度,着重去发现那些已经“和平演变”了的“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及其幕后的支持者;着重去发现那些领导权已经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者手里的单位,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倾向比试点又进了一步。据南宁地区“四清”工作总团的统计,“四不清”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73 %;全地区的县委常委委员中有“四不清”问题的达到了94%;全地区16个县的县委领导班子,已基本烂掉的2个,部分烂掉的2个;有个公社的37个生产队中,有12个队的领导班子已经变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深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成了“四清”的一个主要目标。据自治区农村“四清”办公室 1966年7月的统计,7个地区(缺桂林地区)在“四清”中共挖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0072人,占进行“四清”单位干部总数的3.3%;在已斗争当权派中已斗倒斗臭7664人,占斗争当权派的76. 1 %a。以上这些统计数字都是严重脱离实际的。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把斗争矛头指向共产党内的结果,使大批干部在政治上受到很大打击。

1966年秋,“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已波及县以下,到处出现了“造反派”揪斗“四清”工作队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工作队只好撤出,中止了为期三年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四清”)运动。

四、农村“社教”运动的后果和教训

在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经济严重困难的几年间,一些干部贪污盗窃、损公肥私、多吃多占;一些社队干部对搞社会主义信心不足,对发展集体经济态度消极。面对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干部中这些不利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思想和作风。广西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时3年多,纠正了一些干部多吃多占、强迫命令的作风,打击了贪污盗窃分子,建立一些生产管理制度,对解决干部作风、生产的经营管理问题起了一定作用。参加社教运动的许多工作队员,与工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为基层单位和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如南宁市驻郊区工作队员帮助各村兴建的“四清井”有数百口,改变了当地许多农民长期饮用塘水、沟水的状况;驻街道工作队与居民共建“四清路”,把全市小街小巷全部铺上混凝土。

广西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四清”工作队没有放松对生产工作的领导,从工作团到工作队,都有专人抓生产,把增 产还是减产作为搞好运动的六条标准之一。如1964年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曾发出《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两个问题的通知》,要求在进行系统社教的地方,不管工作进展到哪一步,都要先抓落实当年的生产计划,处理好影响当前生产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农田基本建设及各项事业,起到一定的 积极作用。如龙州县在1965年8月到1966年上半年开展系统“四清”期间,全县农村基本建设投资 8841万元,挖山塘水库181处;扩大灌溉面积1. 5万亩;建集体牛栏765座、集体猪栏790座、集体仓库538座、晒场454处。

但在运动中,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混淆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性质。特别是到1964年下半年,运动性质和方法都有了重大改变,以经济为主的“四清”转变为以政治为主的“四清”。尤其是到1965年“二十三条”下达后,运动的重点为“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即把“四不清”的干部当作“党内走资派”来批斗;把大批干部当作“走资派”对象来揭发;一些贪污数额很少的干部也被“揭发”成罪犯;对许多小事或莫须有的事情无限地“上纲上线”,提到“阶级斗争的高度上去认识”,造成许多冤假错案。由于思想陷人“左”的迷雾,看到遍地是“蚂蚁”(指“四不清”干部)。据南宁地区社教总团的排队,“四不清”干部已占干部总数的73%;全地区各县(市)委常委中,有“四不清”问题的达94%;16个县的县委领导班子中,已基本烂掉和部分烂掉的各2个。其中所谓的“罪行”不少是只因挪用了几元钱。而有的只是因工作方法粗暴了点,就被打人“另册”,受到不当的斗争和批判。由于对问题估计过重,造成打击面过宽,使不少干部和群众受到不应有的打击,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事实证明,在后来复查的“四清”运动处理的党员、干部中属于错案或基本错案而撤销处分的就占了绝大多数,如南宁市在“四清”运动中被处理的802名党员、干部中,属于错案或基本错案而撤销处分的就有715人,占89. 15%;属于处理不当减轻原处分的87人,占10. 85 % 。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9

一、抓好组织队伍建设,创建团结务实,锐意创新关系和谐的领导班子。

和谐出感召力,和谐出凝聚力、和谐出创造力、和谐出战斗力。和谐社会建设的行为主体是人,接受主体也是人,居委会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各个人群的积极性。通过狠抓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状态,制定学习制度,部置了组织队伍建设工作,在学习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表代”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素质,不断深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讲党性、讲团结、讲纪律、讲奉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狠抓薄弱环节,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营造和睦相助、友爱向善,谅解宽容的人文环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设,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居委会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拉近了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居民群众的距离,提高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二、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营造温馨家园。

1、搞好社区服务,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文明村居活动以来,我居委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办法、使本社区形成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和“”的良好氛围,加强了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搞好村改建设,优化社区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解决脏乱差等丑恶现象,社区居委会克服重重困难,投入资金280多万元,先后完成周屋村、大岭村两条自然村的村改工作,户户接通地下排水系统,并在道路两旁种上绿化,由于环境好转居民住房出租率达98%以上,出现了经济上升的势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3、规范档案管理,服务社区建设。在区档案局的指导下,我社区继续认真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规范档案管理使社区建档工作达到“六有”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工作,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狠抓安全生产。

社区里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都离不开安全这一问题,低埒社区居委会为了抓好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这个环节,狠抓安全生产,为社区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一年来我居委会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预防和管理措施,2006年及时调解社区居民纠纷8宗,化解不稳定因素,得到群众的好评,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社区全年无一例大案发生,无一名新吸毒人员,无一人参加,成为典型的零案件社区。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综合治理网络和群防群治体制,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由于我社区综合治理小组发挥法制宣传作用,提高居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和法制意识,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犯罪活动,特别是批判“”,使居民群众深受教育和提高认识,社区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无群众越级上访等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活动,社区管理规范,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

四、壮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奔康致富。 五、积极配合完成人口计划生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

针对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居民区党支部对计生工作管理以经常性为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七不准”的原则,做到包户干部实行跟踪服务,使计生工作上了新台阶,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计生任务,计划生育率完成100%,妇检率100%,生一孩领证率100%,持续7年无多孩生育,连续六年被市区两级评为计划生育先进村。殡改工作100%完成开发区下达的任务。遗体火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各项工作都走在开发区前列,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六、建章立制广泛开展民主监督提高办事效率。

居委会干部为了方便居民办事,制定了干部上下班和节假日安排值班制度。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民主办事制度,实行民主理财,做到政务、财务定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时刻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政守规》,制定居委会集体开支1000元以上要通过民主理财小组讨论通过才能开支;集体工程发包、财产转让要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时制定了民主生活会制度,由于制度健全,居委干部设有出现违纪违法行为,有效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方案篇10

摘 要 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是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设立,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强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理论及意义,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面临的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存在高估算情况。提出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整合 建议

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实意义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分散在各部门和各单位内部的、专用于支持“三农”某项事业或某些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进行清理归并,统一规范管理、规划项目、有序集中投入,形成统筹安排的投资机制;广义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指对现行“三农”工作的管理体制及其相应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的调整归并。整合财政资金,就是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部门资金、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以地方和产业发展为平台,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本文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简单分析了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中,项目预期设定的目标和依据均不充分,存在高估算的情况,使实际项目执行与预期计划偏差较大,最后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对策,希望进一步丰富自身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有关知识,同时为我市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提供参考。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存在问题

(一)支农资金支出缺乏必要论证,管理实施效果较差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主要集中在下指标、分资金,拨付渠道乱而多。支农专项资金依据一般是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确定,至于项目的真实准确程度等, 缺乏必要的论证,没有一套规范的各项支出执行标准。各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的执行由县乡政府或事业单位自行联系设计、施工单位,项目设计、预算是否真实准确, 没有经过专门机构审定施工单位是否有资质,致使项目执行中时常出现重拨轻管, 调整支出、频繁追加等情况,预算缺乏科学依据,存在较大随意性。影响了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不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导向”作用。

例如表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报告该项目作为扶持经济薄弱村、壮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壮大,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实事项目。但对该项目财政支出来看,的确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项目计划征地5.5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项目总投资653万元,而实际项目总投资404.59万元。二是在项目资金筹集方面,计划市财政补助200万元、街道财政补助150万元、村自筹303万元,而实际到位资金是市财政150万元、街道财政150万元、村自筹104.59万元。三是项目支出预期计划与实际支出相差很大,如:装修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5.83%、水电及场地费实际支出占预期支出的15.02%等等。

(二)支农资金挤占挪用,削弱了支农效率

现行的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有两种, 一是财政部门渠道, 二是行业部门渠道, 不同资金来源的拨付渠道不一, 财政部门的拨付, 资金到位相对缓慢;行业部门的拨付, 资金在部门各环节内部运转,滞留与滴漏问题突出。两种渠道的资金运行存在过程长、环节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 致使管理监督机制难以有效形成。支农项目的选择缺乏客观标准, 拨付没有明确的支出标准, 用款单位的支出随意性较强, 一些农口国有事业单位受人员臃肿、运行经费不足, 再加上自利动机、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影响, 都热衷于自己搞项目,上级部门对资金分配的截留资金越多,影响越大, 基层并用于农民的资金有限。

(三)支农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现行的财政支农是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延续而来,科目分类、管理体制都是以部门块块为主。目前支持农业生产类资金、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良种补贴资金、农业科研推广资金、粮食直补资金、病虫害防治资金、农村救济费、动植物疫情防治资金、农村水土保持补助费、农业产业化资金、农民培训资金等, 分属财政、发改委、国土、农业、科技、交通、民政、水利、教育等多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在资金分配上都面面俱到、自成体系, 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各不相同,致使项目申报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不同渠道拨付的支农资金在项目布局、建设内容、使用等方面存在多头申报、交叉重复, 资金管理方式多样等问题。

三、新时期发展现代农业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对策

(一)顶层规划,抓好规划编制

一是按照有关要求,对项目建设内容、产业发展状况、资金投入概算、支农资金整合方案、资金补助标准和具体用途、项目预期效益以及组织保证措施等项目实施方案内容与实际执行要一致。二是严格方案编制。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要提高认识,按照“看得出、摸得着、有指标、能考核”的要求,合理、科学、细致、认真地编制好项目实施方案。规范方案编制内容。三是明确资金补助标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具体的补助标准要细化和明确。例如图3-1平湖市当湖街道钱家村社区服务中心财政支出项目,在项目实际支出时超出预算。所以在以后的项目建设中,要加强项目的前期调研预测,并运用充分的目标依据来合理确定预期目标,使项目实际执行与项目预期目标一致。

(二)高端推动,搞好配合

召开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联席会议和高层会议制度,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一是整合支农资金预算环节。根据事业发展、履行职能的需要,对预算中的项目支出进行部门清理,对用途相似、性质相同的项目支出整合归并,突出对重点现代农业发展的预算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要在部门预算环节安排,用于现代农业发展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二是与部门搞好配合,加大对涉农专项整合力度。三是对项目审批权限继续下放。

(三)主体监管,开展绩效评价

对资金运行各环节,要联合相关部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放权的同时对中期验收和评估考核要加大力度。同时,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联合监督,推行“立体”监督模式,村民代表考核打分,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第三方”审计。强化绩效考评,建立健全制度,是保障支农资金高效使用、安全运行的前提和条件。完善计划统计等方面基础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申报、绩效考评、检查验收等方面制度。

(四)深度整合,突出粮食产业

调整预算编制,归并预算专项,并逐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体系。预算执行上,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各项资金统筹协调,形成集中投入,向主导优势项目区域投入机制。扩大现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做大产业。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根据优势规划重点扶持,形成规模。

参考文献:

[1]胡振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整和、政合与整壑.当代财经.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