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设计十篇

时间:2023-04-05 21:25:56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篇1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出版商):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一致,兹就甲方为乙方欲出版的《________》一书设计封面事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本封面设计主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本封面设计需使用____种颜色,尺寸为____________。

第三条

1.在____年____月____日前,甲方须向乙方交付本封面设计初稿_____件。

2.乙方须在收到初稿后____日内将选定的初稿通知甲方。

3.甲方须在接到乙方上述通知后____日内向乙方交付成稿。

4.乙方可要求甲方对成稿做细微改动,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请求甲方以外的任何人对成稿予以修改。

第四条

甲方保证本封面设计为本人创作,不侵犯他人权益。

第五条

1.甲方所设计封面,其着作财产权归乙方所有,但甲方可将本封面设计用于展览及出版个人作品集。

2.在本书出版及作其他利用时,应当注明甲方为设计者。

第六条

本封面设计原件所有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在本书出版后或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四年内须将全部原件归还甲方。归还时间以上述两项条件最先到达者为准。

第七条

乙方就本封面设计向甲方付酬后而不采用本封面设计,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第八条

乙方须在收到本封面设计成稿____日内向甲方支付酬金____元。

第九条

双方因本合同的解释和履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以下第____种方式解决:

1.由________仲裁机构仲裁。

2.向________法院起诉,由法院裁决。

第十条

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为凭。

甲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封面设计篇2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创意;对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061-01

一、书籍封面创意设计中应考虑的因素

(一)目标读者的年龄层、文化水平

按年龄层分,书籍可分为少儿读物、中老年读物等、中青年读物等,少儿读物封面应活泼生动、色彩绚丽,要突出书籍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另外由于少年儿童理解能力尚浅,读物封面内容应具体、直接、准确;中青年读物以及老年读物应相对严肃、庄重,色彩和谐,由于该人群文化水平较高,应采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进行封面形象的设计。

(二)学科

按学科分,书籍可分为经济类、哲学类、文学类、科技类、历史类、政治类等等,不同学科的书籍封面设计应有所区分,如科技类书籍封面应前卫、现代;历史类应庄重肃穆;哲学类应沉着素雅等。

(三)功能

按功能分,书籍可分为工具书、教课书、教辅导书、专注等,其中教科书应沉稳大气;教辅书应构图新颖,色彩鲜明。

(四)书籍的“商品”属性

书籍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按书籍的“商品”属性可将其分为“畅销书”、“一般图书”。“畅销书”的设计要新颖、色彩要强烈,夺人眼球。根据书籍的内容,不同类别的书籍在设计者头脑中会根据生活经验、心理感受和学识水平产生纷繁的画面、映像和色彩。

二、书籍封面创意设计对策

(一)突出板式创意设计

版式创意设计要求突出封面设计的形式美,以新颖、独特的形式塑造和主题的展现,增强读者视觉的冲击力,在突出版式创意设计中,还要注意书的内容的表现,不能为了形式去拼凑流行元素、组合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在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存在都应该是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的,点、线、面三者的构成,要有其排列的原则,每个元素间的对比差别也要注意到。反差如果小,变化不大,那么对读者的视觉冲击就小,反差大则能够强烈地吸引读者,形成视觉上的优势。

(二)合理编排文字、色彩和插图

结合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地位,来确定最适合表现它的色彩,因为色彩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感情。封面的插图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合理的恰当的插图给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提升了亮色,使封面更加生动、活泼,在商品的促销上,插图与文字的作用是不分上下的,有时因其自身的特点甚至被文字更重要,更突出,能够更好地为书籍服务,它服务与书的主题的表现,帮助读者更加有效地领会一本书的内容,插图和文字都是直观地表现方式来为读者展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主题的进行了形象化的表达,使读者借助文字和插图对数的内容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

(三)强化文字创意设计

文字是书籍的载体,一本书从其书名的字体设计到字体之间的组合,再到封面封底上的文字内容的如何设计等等,都要做到具有整体性的编排设计,文字不仅仅是语言的载体,也是一种图形艺术,要结合一本书的特点来运用适合的字体,如果仅仅是在封面安排一些文字介绍,只能起到一种信息传达的作用,失去的是封面设计的美感,甚至失去美感的封面往往会直接障碍了读者阅读的欲望,因此文字的创意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选择字体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与一本书的内容相和谐,在字库中宋体和黑体是应用较广泛字体,大多数的设计都会结合书的内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形、加粗、变细、倾斜等变化,创造出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四)注重材质的运用

纵观现代书籍的设计,封面设计师为了结合古代书籍的特点,追求一种原始的书装形态来实现一种形式的回归,展现一种古朴深沉的设计风格,让书平添了几分返璞归真的色彩,选材形式是在好的创意前提下,给封面设计锦上添花的方式,独特而新颖的创意、灵动的设计方式才能够为书籍带来新鲜的视觉的感受。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为了加深读者在快速浏览中的印象,书籍的封面设计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成功的封面设计,需要多种设计因素,以版面编排直观形象地呈现给读者,因此书籍的封面设计中设计的创意是尤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与长兴.论封面创意设计的表现形式[J].美术大观.2009(9).

封面设计篇3

1.1立意明确

学术期刊封面的设计应该立意明确,要本着与期刊内容、性质相吻合的原则,以吸引读者长期阅读为目的,符合期刊设计的整体性、艺术性、实用性、经济性的要求,并将美学理念适当地融入到设计中来,最终推动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学术期刊不同于文艺类、娱乐类的期刊,它是集知识性、理论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因此要保持简洁、严肃、理性的设计理念,侧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内文的专业权威性,能够反映出深层次的知识内涵。

1.2风格统一

学术期刊是连续出版物,按照一定的周期,依据卷、期等进行排序,其封面设计需要有相对的阶段稳定性,总体风格应该基本定型,与出刊宗旨保持一致,不作变化,但可以不断地加以强化。这样有助于期刊在读者群中树立品牌形象,不仅能够在形式上吸引并打动读者,又能够在内涵上经得起推敲。当然,封面设计风格的相对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立意明确的前提下,可根据刊物发展的个性需要,在不影响主题的情况下也可以作相应的调整。而调整的周期至少为一年,也就是说在同一卷的期刊中封面设计的版式是没有大的变化的,或只作少量的如期刊封面底案颜色、固定位置的图形与文字的变化等。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或刊物定位没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改变封面的设计风格,若刊物以完全陌生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刊物的发行。而在更名或改版时,可在保持学术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对封面设计作相应调整。纵观某一期刊自办刊起的每期封面,都应在统一中求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1.3色彩运用得当

色彩是期刊封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封面映入人眼帘的第一观感。对于色彩的设计应能够体现出学术期刊内容的性质与特点,这样有利于加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首先,要定下整个封面的主色调,学术期刊承载的内容多为科学严谨的专业文章,因此其封面色彩的运用不易过于花俏,具体设计可按照期刊的类型特性来选择色彩,为封面定下主要的颜色基调,如医学、法律、哲学等类型的学术期刊,可以选择白色、灰色等作为主色调;航天航空、海洋、水利等类型的学术期刊,可以选择蓝色作为主色调;农林业、环境科学等类型的学术期刊,可以选择绿色作为主色调;电子通讯、工程、化工等类型的学术期刊,可以考虑色彩较鲜明的暖色系作为主色调。另外,主色调的选取也可由编辑主创人员在美学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设定,将设计者的主观意愿和创作情感融入到设计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其次,专业性、学术类期刊因为题材所限,封面设计的发挥空间不大,如果只有单色调的底案,而无其他色彩或创意图形相辅,则会显得沉闷、单调。因此,利用对不同色彩的规划,可以使画面的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如采用对比色搭配法、同色系搭配法、渐变排列法、间隔排列法等,都能够取得好的设计效果。

1.4布局合理

学术期刊封面上的文字与图案的设计要与底案的主色调相协调。而且,无论是采用写实或写意的表现手法,还是运用具体或抽象的艺术手段,其目的都应是在视觉艺术效果中表现期刊的性质和主题内涵。因此,从整体布局到细节设置都应做到合理,即能够达到学术期刊出刊的标准,又能够彰显封面的艺术感染力。采用对称、均衡、黄金分割、等分等构图法,将图案和文字安排在合理的位置。封面图案主要为封面配图和徽标等,具体的封面配图又可分为实景物图和抽象图等,徽标主要包括刊标或主办单位的校徽等。封面文字包括刊名、期刊信息、年份、卷期号、刊号、条形码、目次、特色栏目等。刊名样式的设计应当醒目、大方、得体并富有个性,一般有手绘体(书法体、美工体)和植字体(计算机字库)两种选择,刊名字体一旦定下来,便不易再更改。在设计中突出刊名,便于读者识别,强化读者对本刊特有艺术因素的记忆,能够为期刊的特色品牌建设打下基础。学术期刊信息多置于封底,主要记录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印刷单位、发行单位、联系方式以及声明等内容。年份、卷期号、刊号、条形码是需要定位设置的,多放于封面左下或右下位置,其中年份、卷期号须放在较突出的位置。有时为了方便读者的查找与阅读,可将主要目次及特色栏目简要地在封面上注明,起到导读作用,其字体的选择、字号的大小、位置的选取、色彩的运用,都要与本期内容相协调。封面设计要做到整体协调一致、统一和谐,各部分元素应与主图片构成完美的画面,有清晰的视觉重点,层次感强,力求简洁,不宜太繁杂。

1.5节约成本,以经济实用为主

实用、美观、经济的期刊封面设计原则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期刊是连续出版物,学术期刊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内文承载的文章,封面的作用是将其内涵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在纸张材料的选用上,应以结实、轻便、防尘、符合环保为标准,节约成本,可不必选择复杂的装帧工艺,以经济实用为主,将精力多用于提升期刊的质量品位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2学术期刊封面设计可遵循的依据

封面设计是由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共同完成的,封面上文字、图案及色彩的设计,都应在艺术效果中凸现期刊的性质和主题内容,并能够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学术期刊的封面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可依据其办刊方向及承载内容、主办单位地域特色、专业研究特点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

2.1可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及其承载的文章类型来进行封面设计。

学术期刊的类别比较多,如哲学、教育、经济学、医学、化学、美术、音乐、军事等,具体的类别可在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CN中有所体现。在设计中对应具体专业来选择封面的图片,让读者首先感受到从封面反映出的正文内容的讯息。如由西安音乐学院主办的《交响》,其封面设计就很有特色,2010年刊的封面以清雅的两色为底案色调,不同期数分别用小提琴、钢琴、圆号、竖琴的简笔抽象画为主案图形,该设计从整体上看,简洁大方,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2013年和2014年,《交响》又以我国出土的青铜乐器为封面的主案图片,为期刊增添了浓重的音乐文化氛围。

2.2可根据学术期刊主办单位的地域特色进行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篇4

目的研究封面的造境之美对文学童书装帧设计的意义。方法以阐述造境的内涵为切入点,从文学童书封面的图形、色彩、文字和材料4个方面出发,分析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方法,探讨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之美。结论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要具备文学性与艺术性,只有让封面内容的精神美和艺术的形式美相互渗透实现完美统一,才能使孩子们通过封面艺术准确领会文学书籍的内涵与气质,带领读者进入充满艺术气息的情感世界,感受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之美。

关键词:

封面;文学童书;造境

文学童书是影响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载体,而童书封面则是孩子了解书籍内容的主要渠道,在书籍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当前,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人们对书籍封面提出更高的审美要求,优秀的文学童书封面要结合书籍的内涵,分析研究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之美,引领孩子进入一个意想的情感世界,从而极大地满足儿童的“悦读”需要。

1造境与文学童书封面设计的内涵

1.1造境的含义

何为造境?“造境是指人们在审美意识支配下塑造的‘第二自然’。这‘第二自然’是一种理想化了的自然,它可以使人暂时超越自我,无所顾忌地追求美、体验美,从中得到一种心灵满足[1]。”具体来说,意境是在具象的基础上,想尽办法营造一种特定的情境,引发人们体会其丰富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因此,造境即为创造意境[2]。那么,意境又是什么?唐代画家张璪曾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明确提出了自然的美无法自动成为艺术美,要重视主体的抒情表现,让造化与心源高度统一。人在审美过程中,通过对意象组合的描绘,诱发人们产生审美想象空间,从而呈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因此,意境是一种情感体验,是研究和表现中国美学审美意识的重要范畴,是创造、品评作品的标准,是艺术家追求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1.2文学童书封面造境的内涵

文学童书作为特定的精神产品,其本身就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它在意境美的表现上与中国传统书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文学童书的封面也是如此,除了具有保护书籍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让读者通过封面的艺术形象来预测书籍的故事,反映文学童书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就是艺术家追求的意境美,所以说,封面的设计过程也是造境的过程,“借景造景,以境感人”应伴随始终[4]。由于在儿童欣赏阅读的过程中,不具备正确的评价审美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封面的各种设计,因此文学童书的封面设计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传达出特有的文化意蕴,既要体现出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艺术氛围,又要凝练特有的意境美。这样才能第一时间赢得小读者对书籍的认知和赞誉,使孩子从阅读到体会,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欲,以此来启迪儿童的心智,陶冶儿童美感,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

2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方法

创设意境虽然是客观的情景空间,但是其依赖物象而存在,正确运用封面的各种元素,去营造文学童书封面艺术的意境之美,可体现文学童书内在的精神内涵与审美追求。在文学童书封面设计的造境过程,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从书籍本身的主题与内涵出发,通过想象封面中形象化的文字、色彩、图像、材质等元素,营造出特定的意念情景,这种创造性的思想活动,就是意境美的具体表达。

2.1以形造境

以形造境就是用封面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表达主观情感而营造的艺术境界,也是中国美学特征中“以形写意”的艺术表现[5]。“形”是事物的表象,“意”是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形是意存在的依托,意是赋予形的生命,两者之间强调表里相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意形交融合二而一,因此,在书籍设计中“以形表意,以意传情”是创设意境美的主要手法,文学童书封面的意境美,正是运用图形本身蕴含的特定韵味和情境所营造的。文学童书封面中的插图是儿童获取书籍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体现书籍内涵的外在展现。图像不但能将书籍中的知识形象传递给孩子,还可以通过自身直观的艺术形象生动、清晰地呈现给孩子们,引发孩子们的意境联想,对营造封面的意境美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大自然的声音》封面设计,书中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孩子们去亲近大自然,聆听动物们与大自然的不同声音的故事,因此人物与森林中的动物就成了封面图形的主体,设计师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动物与人的和谐相处,在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上,所有图形的艺术处理都没有脱离书籍的内涵和气质。如果选择写实的人物和风景来表现,则过于直白,有损文学童书的童趣和意蕴;如果选择太抽象的造型,则又很难传达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聆听大自然的奇思妙想,因此,用插画的艺术形式对封面进行了处理,整体画面在表达儿童活泼趣味性的同时,融入艺术气息,增加文学笔墨的韵味。至此,封面图形通过插画的艺术表达,巧妙地将“意”引入到形式美中,让图形的传情达意得到读者的认可。

2.2以色造境

色彩是感情的语言,是“眼睛的诱饵”,是揭示书籍中心思想,点亮书籍灵魂的重要元素[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中的“阴阳五色”学说,将黄、青、赤、黑、白为正色的五色说与土、木、火、水、金的五行说相联系,色彩并非仅仅是物理性、生理性的视觉元素,更多偏向于民族文化观念的表达,使色彩超越了视觉的范畴,拥有了神秘而特殊的隐意[7]。从中可以看出,自然界的色彩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人们从色彩中获取灵感,营造特有的意境,极具意趣。对于文学童书封面设计而言,色彩对营造意境美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色彩的封面,孩子们就无法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书籍内容,相反,如果有意识地去安排色彩,将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色彩感知的能力,勾起孩子们愉快的体验,获得美的享受。文学童书封面设计中对于色彩的选用,不仅受儿童心理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文学书籍内涵的影响。首先,儿童时期好奇心强,都是凭借自己的内心情感去选择事物,活泼新鲜、简洁明快的颜色,能快速激起孩子们内心的活动并激发愉悦的联想,其中,红、黄、绿、橙、蓝、白、黑、紫色是孩子相对喜欢的颜色。其次,色彩可以通过自身性格来扩充书籍内容,强化文学书籍的内涵和意蕴。封面的色彩要充分表现文学书籍的内涵,设计师要善于用色彩塑造整体文学气氛,依据色彩的性格来抒发特定的文化意境,让孩子仅凭封面就能沉浸在文学童书的意蕴中。红色给人热情活力、黄色给人温暖快乐、绿色给人安全健康……《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封面设计见图2,是一部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封面色调以蓝色为主,蓝色给孩子一种活泼、理性、宽广之感符合孩子的童趣心理,同时,蓝色又充满科幻、智慧的信息,这与书籍的主题和创意相呼应,并用虚虚实实的山峰营造出魔幻般的浩瀚空间,引发小读者无限的想象。

2.3以文造境

文字作为独特的审美对象,本身就是一种形式抽象但极具内涵的美学符号[8]。它以自由多样的线条变化和空间构造来表现字形,抒发特有的情感,用于表情达意,由此将抽象的线条升华为艺术的高度,使读者在优美的点线之中体味形体姿态、情感意境。正如著名书画篆刻家、装帧艺术大家钱君匋先生所说:“学书法,与装帧更有直接的关系[9]。“由此可见,文字对中国的书籍设计从品格样式到文化理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文字的艺术化不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还能赋予书籍特有的情感魅力,从而使书籍焕发出璀璨的生命力。在文学童书的封面中,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表情和美感功能,通过直觉经验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影响着孩子们的阅读心理,让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进入与主题相符的意境中。封面中的文字包括:书名、编著人、出版社等信息,主要是帮助孩子了解书籍中所传达的主题,然而在审美意识支配下,文字有了更多的内涵,通过对文字设计,能引发诱发孩子们的审美想象空间,呈现出情景交融的文学意境。如何在封面设计中运用好文字造境,要取决于设计师对文字艺术和文学童书内涵的准确把握。当前,文学童书封面的文字造境主要围绕文学的体裁和儿童的性格展开,由此文字造境可大致分为:书法文字和卡通文字两类。书法文字具有高度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意境,以其古朴清雅的艺术风格,让书籍富有气韵生动的文化气息,在文学书籍中被大量使用。封面中书法文字往往是富有和谐节律的,字形结构、章法的旋律,用笔、用墨、线条的节奏,这些都能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小巴掌童话》封面设计见图3,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书籍,封面设计中准确运用书法艺术,用清新多姿的字形结构,健美的笔法变化,搭配沧桑感的淡黄色调烘托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表现出优美清雅的通篇气象,并给人耐人寻味的文化感悟,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真善美的童话王国。其次,卡通文字的造境主要是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进行的,充满童趣的文字能拉近孩子与书籍之间的距离,让封面充满天真浪漫的想象,从而达到引导孩子动手探索书籍内容的目的。《神奇的造字工厂》封面设计,封面采用了幼稚的书写风格,笔画与空间互动,形神合一。整个封面活泼生动,意蕴十足,用独具匠心的文字传达出有趣的故事,从而让孩子们可以产生奇妙的联想,让其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感受封面所带来的神秘意境。

2.4以材造境

材料是设计造物的重要元素,也是一种强有力的设计语言[10]。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材料美的观点,手工业技术文献《考工记》中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由此可看出材料自身拥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材料之美直接影响到设计造物的优良。材料具有物质性与精神传递相融合的特点,是艺术家掘美的重点,不同的材料属性能引发视觉和触觉感受,进而带来各种联想和精神暗示。对于文学童书封面而言,材料对造境的影响是根本的和永久的,关系到书籍的印刷工艺和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官体验。在封面的设计过程中,“量体裁衣”不能追求纯粹的形式装饰,忽略根本所在,应以儿童的阅读特点为入手点,把握材料的精神属性,运用特殊的质感肌理去表现特定的文学意境,这一过程就是精神物化的轨迹,即以材造境的过程。“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中国传统绘画座右铭式的法则,以材料去引感是设计中常用手法。材料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物理感受,也能产生心理反应。如:布质的封面能引发朴实怀旧,木质的书籍封面能引发自然和沉稳,金属材质的封面又能带来科技梦幻……不同的材料可以营造不同的意境。因考虑到成本价格、印刷工艺等问题,书籍封面中运用特殊材料只能作为辅助材料使用,一般情况下纸张运用最为广泛,而纸张的肌理、厚度就成了营造特定意境的关键因素。周建明设计的《叶圣陶儿童文学全集》封面,整个封面除了书籍名称以外,只有简单的花纹元素点缀,设计风格较为简洁,但简洁不代表简单,其关键在于书籍封面选用肌理较强的艺术纸,搭配烫金元素的装饰,瞬间给人经典、宁静、低调、奢华的厚重感,这样材质的选择符合书籍内容的精神气质,能将小读者带进文学的意境中。

3儿童书籍封面的造境感悟

首先,造“整体”之境。《荀子•劝学篇》:“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强调从“全面”和“纯粹”两个方面追求完美的美学原理,从中窥见出整体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11],因此,运用封面营造书籍的意境美也要考虑整体,注重封面意境与书籍内涵的完美统一。文学童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书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文化气质,文学童书的封面要结合书籍的内涵进行艺术创作,使封面与小读者进行思想交流,体现作品凝练的艺术意境。其次,造“情感”之境。学者苏珊•朗格曾说“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从创作到诞生,整个过程是艺术家对自然表象真实的心理体验,艺术品的各种视觉语言又都是艺术家情感外化的结果。对于文学童书封面而言,封面的意境实际上是理智和情感复合物,是利用色彩、图像、材质、文字等形象与情感相互交融,从而形成“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因此,造境离不开读者的情感交流,只有从情感入手,把握孩子们的视觉心理感受,才能带领孩子进入一种富有童趣的意想世界。

4结语

造境是书籍设计的最高境界,文学童书封面的造境又是美化书籍的关键,只有充分运用各种艺术语言,将书籍的内容与精神融入到封面中,才能提升文学童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层次,营造出文学童书封面的意境之美。

作者:张晓辉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积成.浅谈造境[N].美术报,2013-06-29.

[2]曹辉.色彩的意境与视觉冲击[J].装饰,2003(4):92.

[3]蒋敦明.审美意象与科技图书封面设计[J].中国出版,1994,(10):52—53.

[4]阎鹤.书籍设计多维度空间形态的表现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2):38—41.

[5]蔡淑兰.论儿童文学的情感教育意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5—8.

[6]刘萍,韦照红.瑶族民俗文化书籍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2):141.

[7]童俐.儿童家具情感化设计原则之解析[J].装饰,2012(2):102—103.

[8]翟建平.市场经济下的书籍设计探究[J].包装工程,2014,35(10):99—102.

[9]应艳.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J].包装工程,2014,35(22):81—84.

封面设计篇5

装订形式:意外发现了一本纸面精装的工科教材(见图4)。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后的理工科教材自产生之时,就为自身设立了一个高端、学术、严谨、朴素的形式定位。这也在其后理工科教材的书籍设计中得到延续。构图:此时左右居中对齐的构图方式出现一些修正,一些图书在封面左侧出现纵向分割线,纵向放置丛书名,书名、作者名、出版社依然居中对齐(见图5)。横向分割线也已经出现(见图6),这都可以看成一种简单的图面分割构图。书名位置依然维持在黄金分割线以上,依然维持着高而专的感觉。文字:依然是受欢迎的长宋体占据主流,但原先字号比较小的书名设计已经没有了,这一变化在形式上似乎给人从学术型向普及型转变的感觉。色彩:仍然是单双色印刷,此时出现了深底反白的色彩设计,在之前的明快素雅的色彩感觉之外,又产生了一种厚重扎实的色彩感觉(见图7)。图案:此时仍然仅限于花边装饰。同时期国外理工科教材也是双色印刷,但是装订方式为精装。“”期间虽然高等教育受到巨大冲击,但这10年间的教材设计却仍然发生着变化。构图:画面分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三分与纵横四分的构图都已经出现(见图9),丛书名、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中央对齐的形式在有些封面中也已经被打破,仍然不变的是书名高高在上的位置。

文字:长宋体依然占据主流,但黑体字已经作为书名字体使用,甚至更加书法体的行书也被用来题写书名。色彩:出现三色印刷,红配绿这样的强对比色出现在教材封面(见图11),大面积的橘红色与亮蓝色也用来作为封面主色。色彩运用较之前的教材稍显艳俗,但更贴近群众。图案:具象说明性图案在工科教材上出现(见图12),实用感取代了学术感,但所占面积不大。构图:旧有的左右居中对称的构图依然是主流,但是出现很多加入简单图面分割的变体,偏置书名和令丛书名或出版社名偏离对称轴线的设计也在延续,书名加背框成为一项常用技法。书名位置仍然居上。文字:黑体书名比例增加,而且出现高小于宽的扁黑体书名。色彩:大面积鲜艳色仍然主要用在工科教材。图案:说明性图案大面积占据封面。1980—1990年1978年的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维,也反映在书籍设计上。构图:非对称构图已经占据理工科教材的很大比例,特别此时书名位置终于下降,出现位于视觉中点甚至更低的构图(见图15)。除简单分割外,矩形图框不再只作为书名的背景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构成元素。文字:以黑体为主的美术体占据了理工科教材书名的主流,并出现了接近现在综艺体的书名字体设计。色彩:理工科教材已经没有单色印刷的封面,双色为主,偶见三色。理科教材此时也出现大面积鲜艳色。图案:各种图案类型极大丰富,具象说明和象征图案,色块、英文字母与科学符号都作为装饰元素出现,大面积抽象图案构成成为理工科教材封面的一大组成部分。1990—1999年此时已进入电脑时代的曙光期,手工设计与电脑设计、全彩印刷与2、3色印刷同时存在。另外这时出现计算机这一新专业,这一专业的教材很多采用电脑设计,在设计印刷效果上一下反超了其他类型教材,但是理工科其他专业教材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构图:经历一段时间的尝试,理工科教材的构图似乎又回到左右居中对称、书名居上的老路。

文字:电脑字库字体开始应用,仍然以宋体和黑体为主,也有设计者尝试使用字库中的书法字体。书名所占封面比例趋于稳定,太大和太小的字号消失。色彩:原有沉稳素雅色系外,并有大量鲜艳色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教材。渐变色出现。图案:电脑设计为添加照片类封面元素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照片运用显得生硬。工艺:覆膜和UV工艺出现2000年后封面设计已经完全电脑化,四色印刷和覆膜工艺普及。构图:构图更少限制,图文混排,重叠、透印、渐变等特效运用变得平常(见图18)。大量出现点线面等抽象装饰。书名位置仍然居上,但不完全在黄金分割线之上。完全对称的设计仍然占很大比例。文字:全部为电脑字库字体,仍然以宋体和黑体为主,但字号有增大的趋势。色彩:已经非常丰富,整体看仍然有沉稳与素雅的倾向,但较早期设计已经不很明显。图案:照片与电脑合成素材运用广泛,抽象元素构成仍然是此类教材一大要素。

在同一网站上可见到各时期其他类型图书。文科类图书从最初起,在构图上竖构图、偏置书名和书名居于下部的都有,书名与其他文字有时纵横相杂,字体上不仅运用美术体,也运用书法体,运用鲜艳的红色以及令书名在红底反白,图案上不仅运用花边装饰,各种说明和象征性的具象图案也都很常见。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理工科教材一直贯彻着高端、学术的形式特点,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一形式也在逐渐受到修正,严肃学术型的封面风格正在逐渐被实用普及型所取代。

2社会环境与工艺条件对形式的影响

在考虑理工科教材形式变化时,不能忽略其所存在的外界因素。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印刷工艺的发展和国内书籍设计本身的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5年,这一阶段国家接收旧有高等教育并进行改造;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这一阶段是“”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受到破坏并陷入停滞;第三阶段从1977年至今,经历改革开放,逐渐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经验并加以实践,是高等教育从复苏到飞速发展的时期。理工科教材在这一大环境中也不能不受其影响。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单一和模式化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也反映在教材封面上。这一阶段的理工科教材一直遵循着最直观和理性的构图方式,缺少变化。第二阶段“”期间,高等教育一方面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丧失了其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地位,理工科教材的面貌也开始贴近群众。中国教育进入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教育与教材都进入到一个在探索中前进的发展期。

印刷工艺对于封面设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字体和前期的设计流程上:字体: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在出版物中常用的印刷字体只有楷体、宋体、仿宋体和黑体四种。80年代后,已加入行楷、隶书、篆体、魏碑体等10余个品种。继而电脑的普及使字体灵活运用成为可能。分色:70年代末开始进口电子分色机进行电子分色,取代了之前的人工分色,1994年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出现,电脑加扫描仪以及后来的数码摄影技术为封面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手段。印刷技术产生彻底变革集中在80年代,这也正是理工科教材书籍设计新形式大量涌现的时间。与教育和印刷的发展相同,中国书籍设计自身同样进行着探索与发展。设计师对创新的渴求永远是设计形式变化的一大动力,而对比与交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全国性书籍设计交流与学习的全面开展在1979年以后,特别此时发生了与国外设计师的频繁交流,国内同行相互促进与向国外新形式的学习都在这时发生。中国书籍设计师开始大量接触国外书籍设计和平面设计的作品和理念,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在80年代出现了理工科教材书籍设计新形式探索的高潮。

3新形式形成特点

由上文所述可以发现,理工科教材在形式的创新与延续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旧形式的稳定性:理工科教材的最初构成形式,左右居中对称层次横排构图,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经典形式。这一形式的优点在于与理工科教材完全对应的严谨庄重的心理感觉和毫无歧义的视觉流引导。虽然历经变化,这一形式仍然占据着大量理工科教材的封面,同时也占据着读者的心理。

(2)新形式的滞后性:理工科教材的形式多样性整体滞后于文科教材和其他类型图书,而其中理科又滞后于工科。这个现象主要是由于理工科教材内容的相对稳定造成的。工科教材内容变化较理科频繁,因此它能在形式革新上稍快于理科教材。理工科教材有一类形式变化最快甚至远超过文科教材的,就是计算机教材,也是因为其内容的更新速度以及市场化的程度超过了其他教材类型。

(3)形式变化的小幅度推进性:理工科教材形式变化的滞后性必然造成其形式革新的变化幅度偏小,这也是在上面的历史分析中很容易发现的。在80年代经历社会与技术双重刺激的情况下,理工科教材形式在短时间内产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但终究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在2000年后就又有所收敛。

(4)环境刺激性:环境对于形式创新的刺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环境,对于理工科教科书来说是科技教育环境和商业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下学校和学生数量增长,教材与教材设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是技术环境的刺激。这里既包括硬件的革新,比如印刷技术革新和电脑设计的普及,都成为新形式产生的物质条件;也包括软件部分——设计理论的发展和设计思想的交流,比如德国和日本书籍设计师与中国设计师的交流互动,也为国内书籍设计带来了新的形式。

(5)自发性:所有客观原因以外,最后不应忽视的是新形式产生的主观部分,也就是设计师对创新的冲动。设计师设计创新上的不断努力迟早会带动社会审美的变化,使新形式成为可能。自发性的形式创新一方面依靠设计师个人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审美达到一定接受程度。而整体社会审美的提升是需要所有书籍设计师共同努力的。

封面设计篇6

关键词:封面设计;新文化运动;平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82-01

书籍封面设计是书籍出版事业的一部分,更是设计艺术的一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刚刚起步,而封面设计则是当时平面设计实践的主要部分。体现文化精英宣传新文化和新思想。而文人经营出版社更令封面设计充满了书卷气。所以,这一时期的封面设计在我国平面设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化语境

新文化时期我国的印刷出版受西方影响,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书籍装帧设计上具体表现为从线装书到“洋装书”再到平装书的过渡,书籍逐渐民众化,封面功能也从传统的标记、保护功能逐渐向宣传、符号功能转变。书籍成了宣传新思想的主要舞台,加上文化精英极大的推动,封面设计在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二、期刊封面设计分析

中国期刊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更是成功发挥了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其设计具有很大的代表性,首开书法装饰封面,但却是符号意义大于欣赏价值的典型。其创刊号的封面构成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一排中国青年坐于一长桌旁作商量状,上有法文“新青年”,下部为绿色花环内一圆形人像,左右有文字,最下面的出版社用边框装饰,除此,封面上还有小的装饰,含义不言而喻。其封面设计零散缺乏统一性,是各种符号的堆砌,与其说是封面设计不如称之为一把号角。《东方杂志》为近代中国历史最久的一本综合性杂志,纵向分析其封面设计发展有利于理清我国平面设计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从1925年第二十二卷陈之佛为其设计封面起,便更添了民族气魄和世界视野。创刊于1914年的《礼拜六》为鸳鸯蝴蝶派之代表杂志,在客观上为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转变提供了基础。《小说月报》是近代大型文学期刊,1910年创刊于上海。其第一期封面为一牡丹蝴蝶图置于椭圆中,占去封面三分之二的空间,“小说月刊”四个红字置顶。第二年第七期加上了矩形花边,颇有莫里斯平面设计的痕迹,但画面结构太过密实,元素构成没有统一性,却足以显示中国平面设计向西方借鉴、探索的努力。而刊物内容由市民文学转向文学研究后,其设计也有了很大改观,如1927年陈之佛先生为其设计的封面,由于设计主体的自身修养很高,画面虽以少女为主题,却完全不同于当时俗滥的美女图案,其丰富的色彩、曼妙的笔触,使整体效果富丽而不落俗套,清新而富于遐想。

三、文学书籍封面设计分析

期刊艺术因为与时代联系密切,从而能将那个时代的思想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学书籍封面有特殊性,契合作品内容,往往在设计上求得小部分人的认同,受功利性影响小,因而更具有欣赏价值,是这一时期书籍装帧艺术最宝贵的财富。

鲁迅先生是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其作品主要以文字为主,但变化无穷,如《呐喊》、《引玉集》、《华盖集》等的设计,体现出的“民族性”是难能可贵的。在《华盖集续编》封面设计中,“华盖集”三字位于页面偏上,居中,鲁迅二字为拼音文字置于书名上,页下方对应位置是“一九二六”,然“续集”二字则做红色印章状,斜置于书名之下,可谓点睛之笔,整个画面主次分明,稳重中泛着灵动,岂不是传统书法的现代化的诠释。《彷徨》也是其经典之作,画中三人面日,采用黑色块勾勒形体,衬底则为橘色,强烈的对比既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彷徨”,又体现出极强的形式感。在图像的运用上,丰子恺以其诗意的漫画独树一帜。《我们的六月》中,绿色草地上一男子阅读于大树下,姿态悠闲,让人不由自主走进这情境,走进他诗化了的生活。闻一多《猛虎集》封面设计亦值得提及,黄色的底色上用笔墨营造出虎皮的纹路,简单大方,且封面与封底贯通,自成一体,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四、结语

设计现象体现的并不仅仅是设计活动本身,更是时代精神的外化,中国人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里背负着传统前行,在这过程中,中国的现代化逐渐形成,视觉审美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西方的价值观在中国得到了本土化的融合,虽然当时的中国在设计理论上极度缺乏,而中国的封面设计并没有呈现出西方设计的极端理性和极端商业化气息,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书籍封面设计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这其中,始终充斥着传统与现代的较量。另外,在中国设计现代化的发端,文人体现出突出的价值,这点与当代西方有着显著的不同,而不论期刊还是文学书籍的封面,其在设计上的表现都可圈可点,尤其是鲁迅、陶元庆、闻一多等大家的封面设计造诣更是平面设计的经典案例,是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成功之作,理应得到现代设计师的重新思考。

参考文献:

[1]李婷.书衣华彩-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设计研究[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12.

封面设计篇7

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调和是基本原则,精品的书籍封面设计无一不是色彩有序组织、和谐关系的集中体现,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强调色彩调和的主旨,做到通过色彩搭配和协调,做到对书籍封面设计思想和书籍封面设计艺术的有效展现。

1.1书籍封面设计的同一调和书籍封面设计中会使用大量的色彩,不同色彩间差别很大,不能形成同一的艺术作品。应该在书籍封面设计里缓和色彩之间的差异,调和各色系和各元素的刺激性因素与差异性因素,做到对色彩在调和的基础上,实现同一的目标。在书籍封面设计出现强烈的差异时,应该混入同一色彩,通过一原色的应用调和色彩的关系,也可以通过二原色的应用同一各色彩的联系,使刺激性强烈的色彩得到调和,形成书籍封面色彩间和谐的同一关系。

1.2书籍封面设计的秩序调和书籍封面设计中色彩应用应该注意一定的秩序性,要以渐变、阶梯、节奏等手段,体现颜色的规律和秩序,做到色彩的调和。要利用自然色调的连续性规律,使用配色、交替的方法实现书籍封面色彩的和谐,使其符合视觉色彩、欣赏习惯的满足,更好地强化书籍封面色彩的秩序性。书籍封面设计中要利用冷暖较低、色相变化等手段,重新定义书籍封面色彩的相互关系和彼此顺序,向自然学习,利用色彩之间的关系,做到对书籍封面色彩的有效调和。

2、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统一原则

书籍封面设计中要注意形式与内容、功能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关系,这样才能设计出书籍封面的精品,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以色彩统一为原则,落实如下主要方面:

2.1统一书籍封面色彩与形态形态与色彩是书籍封面两个基本要素,相互之间互为存在的基础,同时也是彼此形态的表现,色彩与形态应该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成为统一的整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书籍封面的艺术性,体现书籍深层次的内容。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利用正方形做到色彩与形态的统一,要通过正方形的稳定感来获得书籍封面的充实性,同时也要利用色彩的紧张性来提升书籍封面的确定感,通过色彩与形态的有效组合,反映出书籍封面的设计思想,更好地展现书籍封面的艺术性。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利用三角形做到色彩与形式上的整合,要通过三角形尖锐的边角突出书籍封面形式的尖锐性和激烈性,通过靓丽的色彩和多样的颜色为书籍封面提供活跃、明亮的分为,通过二者的有效融合和统一做到对书籍封面设计艺术性、功能性的保障。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利用圆形做到色彩与形式上的融合,要利用圆形结构的柔性特征和浮动性特点给观者充实的流动感和轻柔的浮动性,要利用常见的颜色获得图形的生命力与艺术气质,使书籍封面设计能够做到对艺术更为准确的体现,提升书籍封面设计的质量与水平。

2.2统一书籍封面色彩与内容书籍封面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书籍内容的有效展现,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利用色彩的特殊意义,表现出书籍封面的艺术特点,进而体现书籍的主旨与内容。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利用文化特点、民族文化对色彩的认知,制定书籍封面设计色彩的应用原则,同时应该针对书籍的主要内容设计书籍封面色彩的运用方法,此外要结合书籍的读者群体,做到对文化层次、职业特点、年龄结构的有效覆盖,形成书籍封面色彩对内容更为准确地展示。例如:对于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就应该突出色彩的绚丽和活泼的内容特点,既能体现书籍的主要内容,也能展示书籍封面色彩的特点;对于中老年书籍的封面设计就应该突出和谐和沉稳的内容特点,在突出书籍封面色彩的同时,体现出书籍的主旨和内容;对于大众书籍的封面设计应该以灰色和单一色彩为主,突出书籍封面的稳定感,更好地展示书籍的内容,做到对书籍封面设计、书籍内容、书籍封面色彩的高度统一。

2.3统一书籍封面的色彩与心理书籍封面色彩通过视觉会对人产生心理上的影响,这是色彩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基本体现,进行书籍封面设计过程中应该统一色彩与心理的关系,做到通过书籍封面色彩的合理设计做到对读者心理的有效引导,做到对书籍封面设计深层次目标实现的保障。例如:在经典性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突出书籍的严肃性,要采用严谨的态度大方、端庄地使用色彩,呈现给读者稳定的心理暗示,做到对书籍特点的有效展示;在科技性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突出书籍的严谨性,采用色彩的交叉运用和突出运用的方式使设计更为有效地取得心理的影响,通过符号性、色彩性语言,做到对书籍的展示;在通俗性书籍封面设计中,应该突出书籍的轻松性,采用色彩的变化和对比方式使设计作品更能够获得读者的心理认可,进而做到对书籍封面艺术、书籍要义的有效阐释。

3结语

封面设计篇8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标志之一。封面设计则是书的“脸面”,是展示书籍内容的窗口,是一本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因而封面设计对于书本来讲就显得非常重要。表现书的内容、类别、对象,创意的方法非常多,形式的选择也灵活多变,风格虽然不同,但从大的风格上大致可分为两类———“简”与“繁”。“简”的设计简洁明快,“繁”的设计丰满充实;简有简的风格,繁有繁的特色,这由设计者根据自己的体会作出选择。这个选择为了一个目的,应准确地告诉读者“它是谁”。鲁迅先生曾为自己的著作《呐喊》设计了封面,这个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选择红色封面,在书面的中心偏上的位置有一个黑框,黑框中的两个镂空字显得非常突出。这个简洁的设计表现了这样的立意:“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则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醒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鲁迅先生用黑框和两个汉字表达了这么多字才能说明的内容,可见这个封面设计多么深刻地表现了这本书的内容。周鑫为《超越东西方的设计———DBEW国际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集》设计的封面,创意既简洁又深奥。封面采用左右式构图,色彩为典型的中国红色,右上方是一个巨大黑色的“东”字,左下方是一个白色的“西”字,表达东西方的两种概念。封底的构图方式与封面不同,“东”、“西”两字的色彩比底色略微重些,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由此表达出东西方的设计是可以相融的。从形式上看颇具视觉冲击力,构图方式比较新颖,简约大方。这个封面体现这样一种含义:西方设计师应该关注东方的问题,同时东方的设计师应该融在世界史的洪流中,而不是仅仅在东方的传统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封面的设计很好地与书的内容结合在了一起。刘小康为自己的设计作品集设计的封面具有一种立体空间式的构图。封面上是一个他为2008年奥运会设计的抽象式人物,做着非常伸展的动作,代表作者对于想象的放飞。而封面最引人称道的是两组立体空间的椅子,交错的椅子代表着一种沟通。这种椅子造型经常出现在他的海报和创作之中,表达人与人的关系、男和女的关系等各种关系。

这种象征性的作品向现代人讲述了现代社会中形形的关系,把他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很好地表现出来,既表现了书的内容,又显得寓意深远。清人方薰说:“作画必先立意,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在则在,庸则庸,俗则俗矣。”书籍封面设计不仅要表现书的内容,还应体现书的精神内涵,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2书籍封面设计如何体现书籍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简洁风格的设计为例,探讨封面设计如何体现书籍的思想内容。在简洁风格的设计中,书名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诸元素之一,这一元素往往容易被人忽视。而书名是表达书籍内容最直接、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书名就如报纸的新闻标题,必须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何让读者从众多新闻中关注你的文章,关键在于标题是否吸引人。但是书的标题是早已定下来的,那么设计者应该做的就是如何突出书名。书名位置的设置对封面、扉页等格局形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书名的位置一定,其余便可顺理成章。书名如何组合非常重要。《斯特林堡传》的封面设计颇具代表性。在橙色右上方有书的中文名字和编者的名字,而在中文书名的旁边还有一行非常流畅的笔迹书写的作者的英文名字“Strindbery”,此字体是红色带有凹凸感的字体,既简洁又有力度。虽然只有几行字,但在位置的编排上却十分讲究,平面的分割有着比例美,图和画的编排也经的起推敲,可见作者为了这几行字费尽心机。

原研哉是日本著名设计师,他为自己的作品集设计的封面图形与字体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封面是大面积的空白,文字主要集中于版面的上半部分,书名和作者的英文名字用了一个象征日本文化的绳带式图形连接起来,“将日本文化中的共性归纳于传统方式的‘连接’,将‘连接’种种优美姿态表现出来”这个绳带式图形是他对日本文化风貌的理解,封面的设计与他本人的作品传达的精神十分吻合。在简洁风格设计中更注意图形的选择,图形应具有代表性,应是内容的提炼浓缩,是设计者对书籍内容体会的升华。《香港设计双年展》的封面设计得巧妙至极,英文“Design”中的字母“i”用一个活泼又圆润的感叹号圆形代替。浅蓝色的背景上如此大大的感叹号很吸引人的眼球,代表香港设计的强大生命力,正在吸引人们的关注。大片的蓝色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封面设计与这本香港设计师们的获奖作品在内容上所体现出的状态惊人得一致。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图形能给人以无限的乐趣。如《国际平面设计师丛书———半修英博顿》的封面设计式样中并没有出现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而是在橙红色的底色上面横排了设计师的英文名字“IMBODEN”,在书名下面是一个隐隐约约的胶片式抽象人物头像。当然这个人物头像就是设计师本人,这种封面设计给人带来很多的遐想,既神秘又理性。在简洁风格的设计作品中,常常使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李家恒设计的《靳与刘设计》一书的封面便是借物抒情的写照。封面的中间部分是用毛笔写的潇洒有力的一笔,表现水与墨的完美结合,左下方是一个大写的“L”字母,字母是粉红色的,而且使用的是发亮的材料,字母“L”的影子是几个重叠的彩色“L”的轮廓。整个封面没有出现靳埭强与刘小康的任何一幅作品,却能让人感受到作品的气息。充满时代感和现代感的“L”代表了小康作品丰富多彩的一面,而水墨的那一笔则代表了靳埭强这位当代设计大师对于中国文化的深邃理解:把艺术与文化完美结合。

意境在设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听《十面埋伏》时感到暗藏杀机,具有萧杀之气;听民乐《春江花月夜》感到春意绵绵,充满无限生机。卢小雁主编的《亚太广告精选赏析》选择的便是营造意境的设计方式。作者没有表现广告本身而是在画龙点睛的方法上下功夫。封面是一个带墨晕的墨点洒在了粉红色的背景上,在这个大大的墨点上有一个纯白色的顿号,视觉冲击力很强。这个顿号代表了整个亚太地区较高水准的广告作品,并富有机理效果。钱君陶先生说:“成功的书面画,要把书的中心内容和盘突出,又杜绝浅、露、甜、媚、尖、脆,跳过这几行铁门槛达到浑厚、含蓄,有画外之味,图有尽而意无穷。”

第五届全国书籍设计展览的评奖标准是六个字:简洁、大方、新颖,这正反映了当今的审美潮流。书籍封面设计最终是为书的内容服务,而不仅仅是单纯从封面上做文章。

3结束语

封面设计篇9

抽象并非简单的色块和看不懂的图形样式的拼接。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概括抽象理念在封面设计中的特征。一种是如果在书籍封面版式中构成画面的元素较少,那么设计师就要确保封面设计的精炼和概括,这样将会产生很深刻的意味。另一种则是元素非常丰富,而且融合抽象理念,会使得画面多而不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笔者认为,抽象理念在封面中通常最注重的是色彩的对比性:通常设计儿童书籍封面,要针对幼儿娇嫩、单纯、可爱等特点,增强色彩的纯度,尽量减弱对比度,强调柔和的感觉;设计女性书籍封面的时候,设计者要依据女性的特征,挑选性感、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强调奢华与柔美的艺术感受;体育封面设计,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给读者一种力量感;艺术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就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切忌轻浮、媚俗,这是因为这类读者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对抽象艺术独到的理解;科普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可以强调神秘感,注重冷色调幽暗的感觉;时装杂志封面设计的色彩要新潮,富有个性;专业性学术杂志封面设计的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色彩应尽可能简单。在当今书海中,抽象封面设计的色彩处理得体尤为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购买欲。抽象版式的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

二、抽象版式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表现

书籍封面设计中抽象版式的设计之美体现在:第一,在优秀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中,主题的内容和艺术形式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若主题内容是封面的文字,艺术形式就是与文字之间相互呼应的底图纹样,书籍封面设计主题内容对艺术形式起着制约的作用,主题内容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形式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反作用于主题形式。在封面设计中,艺术形式与设计主题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设计作品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封面设计作品。因此,在抽象版式中设计表现形式也应当符合主题的要求,经过有组织的梳理、高度概括,表现为变形与写意的形态结构,这样在形与神相互作用下获得抽象美感,再加上版面的文字组合,从而构成抽象版式。设计要求创新,设计者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封面设计作品具有美感与生命力。

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抽象版式是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新语言形式,这种形式不但具有发展性,还具有创造性。但是不管怎样,只有设计出新颖的封面设计作品出来,才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促进消费。人性化是设计的关键,在整个封面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时刻考虑到人的存在,这才是创作设计之本,抽象版式是为了突出主题,从而提高设计的审美视觉效果,以达到舒坦、自然、从容的效果。随着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在这种形势之下,笔者认为抽象版式设计更加符合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因此封面设计中的抽象版式正是当代环境中的设计之美的体现。

三、抽象版式与封面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封面设计篇10

一、规范性原则

优秀的封面设计必须考虑设计主体的特征,准确的定位是开展设计的基础。而科技期刊的一个主要特征即连续出版物,按卷、期或年、月(期)无限期的,连续编号的,具有实效性、及时性和不间断性的期刊。所以这就限制了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不仅需要反映期刊的个性,更需要紧贴主体特征遵循规范性原则。

1.规范标注期刊信息

在科技期刊的封面封底设计上,必不可少的要具备一些符合国家标准(GB)和国际标准组织(ISO)的条文规范,要标明各项标准和著录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刊名、年、卷、期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条形码等。科技期刊封面除中文刊名外,还应提供英文刊名,有的还附有刊名的汉语拼音。其中年、卷、期是连续出版物的重要标志,是同种期刊年度的区别,同时卷号还是期刊生命期的记录;期号则是同年同种期刊单册的标记。这些信息是读者追踪阅读的标志,也是期刊登记、著录、装订、管理的依据。国际标准联系出版物号是期刊特定标志。条形码是期刊注册的计算机编码,是期刊合法身份的证明,也是一种防伪标记。封面设计时,不能因为设计的需要省掉以上的任何一项,也不能因为版式的需要擅自更改其形式。

2.规范使用字符

字符在封面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字符采用的字体、字号、效果及布局等因素都对期刊风格与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这些字符当中,刊名信息是重中之重的设计要素,设计时不得用图片、广告掩盖刊名,应该从色彩、字号、字体、印刷工艺方面下功夫,以突出刊名。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字体的应用,科技期刊封面刊名字体主要有印刷体、书法体、美术体。这几种字体都独具魅力,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在对期刊准确定位之后来寻找合适的刊名字体是可以给封面色合计增加极大的艺术魅力的。

二、艺术性原则

认真地研究和探讨艺术性,进而去完善这种追求,无疑是人类现代意识及行为的本能,也是封面设计者展露艺术采用的最佳表现。科技期刊虽说是以学术、专业见长,但在读者、编者和作者对形式美共同追求的形势下,科技期刊的封面理所应当的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于各种不同的科技期刊自身而言,追求精致、品味、建立品牌效益,也无法忽视封面设计的艺术性。

1.文字的艺术

文字是科技期刊封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文字设计宜采取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正规的印刷文字,通过改变文字的排列与字号取得满意的效果。其次可根据科技期刊的内容使用Photoshop等设计软件创作具有特殊效果的文字。有些还可以将中英文刊名加以组合,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使刊名的视觉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只能使用单一的字体、色彩、字号来表现,把两种以上的字体、色彩、字号组合在一起也会得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使期刊独具特色,呈现自己的艺术风格。例如,百强期刊之一的《女友》,刊名不仅书写的很有特点,还把带有装饰的英文单词“LOVE”与之搭配,加强了刊名的表现力,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它那独特的风韵,加深了读者的印象。但在字体设计时不能盲目追求美观,有些期刊封面设计者为了好看,把刊名设计得像花一样,很美但不好认,要读者琢磨好长时间来辨认,这样的设计千万不能要。刊名的设计就应该像书名一样,要简单、好认、易记。

2.色彩的艺术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色彩的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科技期刊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美化科技期刊的封面,还要不失严谨。只有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才能在读者的视觉中留下强烈的印象。我在色彩的运用时要考虑期刊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在对比中求统一协调,在统一中求变化发展。以刊名的色彩运用为例,首先,刊名的色彩在封面上必须有一定的分量,采用较高的纯度和突出的对比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其次,色彩面积上的分配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色彩的表达。当然,独立的谈色彩是不科学的,设计者应该整体地、辩证地看待色彩的含义、色彩搭配的含义及图形的含义。

3.图案的艺术

恰当的图案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科技期刊的内容传达给读者,而且能够增加科技期刊的整体美感、提高期刊的档次。这里的图案并不是狭隘的图形,它同样包括摄影照片、手绘图案和电脑设计的图案。例如2008年以来的几期《中国青年》的封面图案则结合了摄影加上电脑软件处理的方式来塑造封面人物形象,它只用了有强烈对比的两个颜色来突出人物形象,简洁大方却又不失真,即跟当前很多用人物肖像照片做封面的期刊有所相同,却又因为加入软件处理而变得独具特色,效果甚佳;再看《瞭望-东方周刊》的封面设计,它以一张脑部被恐怖仪器固定的人物特写为封面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颇具吸引力,让人忍不住要马上拿起它看个究竟。

三、统一性原则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和“诗是有情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来描绘诗和画统一的最高境界。封面设计也离不开“统一”,期刊内容、期刊封面、期刊风格等一切要素都应该是一个整体,共同打造着期刊品质、塑造着期刊形象。

1.封面与内容的统一

科技期刊封面设计与期刊的内容应是相统一、相协调的关系。科技期刊封面设计,本就是期刊内容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反映的是办刊理念和精神。放眼目前的一些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有的沿用以往的固定思维来塑造封面,给人的印象仍只有严肃、单一、庄重,甚至很多年来保持同一风格,严重疏离了现在读者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也有不少优秀期刊很好的把握了期刊的定位,居高临下地涵括着丰富多样的内容。例如《求是》这本期刊,封面白色做底,仅有红色书法体的“求是”二字,产生“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美学效果,这也不失为一种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