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十篇

时间:2024-01-30 17:44:14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法律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034-02

一、研究背景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一论断明确了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高校担负着引领科技前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合格人才和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三大基本使命,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甚至是教育领域的其他工作者更加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作为高校青年教师,笔者深感责任的艰巨。因此,如何实现党的十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示精神,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化对高等教育领域有关法律规范的认识,以及研究如何将其与高校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职能,成为摆在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领域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树立高校青年教师的良好形象,既是落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教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贯彻党的十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坚持党的基本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一)高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

教师(包括专任科研人员、专任教师、学生工作队伍、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整体实力的核心,是高校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社会声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校的科学与和谐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需要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而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严格加强相关法律规范是造就一流教师队伍、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将全部热情与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自觉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才能为本单位在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中占得先机,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在贯彻党的十有关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精神中,应起到积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高校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重中之重。在党的十精神业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新标杆的今天,更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加强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使命,以便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三)保持教师职业特点、加强角色价值的需要

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角色价值决定了其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治学以及为人处世方法等软实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当前高校的管理秩序和传统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应的法律规范,以身作则,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错误观念,同反动、腐朽的价值观划清界限并做坚决的斗争,在学生及整个社会面前树立高校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高校教师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主要推进者。素质教育以培养高校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切实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更需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依托,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此项工作当中去,并在其中严格加强有关教育法律规范,从法律层面上为其提供制度保障。

(五)和谐高校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报告中“和谐”两字多次出现,在报告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将党的十所传达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落到实处的具体举措,就是促进本单位的和谐高校建设。和谐高校是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是以高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高校学生发展、高校教师发展、高校自身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师是根本,师德师风建设是重心。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确立“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推动本单位和谐高校工作的建设。

三、结论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等教育事业与国家前途共命运,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希望在高等教育,办好高等教育的希望在广大高校教师。高校是社会的净土,高校教师是社会的良知,其师德师风可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高校青年教师,务必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认识到在工作中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严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重要性,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为实现党的十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断奋斗,为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断奋斗。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陆为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4).

[3]杨宝盈.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

[4]陈韬,李琼.浅谈加强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2

礼仪规则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的着装、姿态、言语、行为等各个方面要符合交往要求的准则和规范,包括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业礼仪等。个人礼仪是一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按物等方面的个体规范;社交礼仪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中的行为规范和待人处世的准则;职业礼仪是职业人在职场这个特定的范围内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按礼仪规则办事,就是要求一个人不管在什么特定的场合,其仪表仪容、行为举止、言论谈吐都要符合特定场合的礼仪要求。遵守礼仪规则,在特定的场合能够按照特定的礼仪规范的要求做事,能让一个人举止文明,谈吐有礼,既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内在修养,又容易取得他人的好感,有助于与他人正常的交往。道德规则是人类特有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社会公德是指在公共场所人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家庭美德是指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场所、职业活动和职业岗位上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道德规则的具体内容表现为不同的公共场所、职业场所、家庭范围里的具体的纪律规定、规章制度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传统。按道德规则办事,就是要求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场所,都要遵守相关场所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遵守相关场所的习惯与传统。遵守道德规则,在各种场合都能按相关场所的纪律规定办事,按照相关场所特定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传统办事,既表现出一个人严于律己的态度,也表现出一个人与人为善、自然真诚、有责任心、敢于担当的素质;按道德规则办事的人,容易获得他人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一个人严格按照礼仪规则办事,展示自己良好的内在修养,需要“忍”和“让”;一个人严格按照道德规则办事,表现出严于律己、与人为善的态度,也需要“忍”和“让”。这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利益需求,一个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当自我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一个具有良好内在修养、与人为善、严于律己的人,才能做到退与让,即使牺牲一定的自我利益,也会成全他人。可见,懂得一定的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常识,并能按相关规则办事的人,遇事时才能明事理,知进退。

二、中职生礼仪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坚持按规则办事,能让一个人明事理,知进退;有助于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有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有助于获得他人的信任、理解、尊重和支持。鉴于在职业学校中,仍有少数学生道德意识和纪律意识相对缺失,对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对中职生进行礼仪和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性。第一,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养成良好的人格。中职生热情、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放纵自我,需要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礼仪规则、道德规则用“真、善、美”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对他人和社会有利的言行就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言行就是“邪、恶、丑”的;按礼仪和道德规则办事,要求一个人必须严于律己,做人做事的出发点要建立在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基础之上。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并坚持按规则办事,能促使他们积极向善,有助于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尊、自爱、自强”独立人格的社会人。第二,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完善自我,促进个人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中职生也不例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按规则办事,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不做有损于他人利益之事。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经常地进行反思:“我的言语行为符合规则要求吗?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吗?”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检讨,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找出自己产生过失的原因并找到合适的方法改正缺点和错误。总之,加强对中职生的礼仪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遵守规则并坚持按规则办事,督促他们约束自我的行为,经常反思自我的行为,对其自我完善和个人进步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第三,按规则办事,有助于中职生个人事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按规则办事,遵守礼仪和道德规则,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要成全他人,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能促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人,把自己的能力奉献给社会和他人,这有助于为学生打下个人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按礼仪和道德规则办事,与人为善,真诚可靠,会受到他人的欢迎、尊重和信任,在工作中,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自己合作共事,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个人事业的发展会具有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礼仪和道德教育,促使中职生自觉遵守礼仪规则和道德规则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3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综合治理能力的体现。非凡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农村医院编制体制调整和各项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由于老百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问病就诊过程中容易忽略细节和基本的医疗问询习惯,可能给我们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带来一些诊疗困难,因此,如何继续发扬农村医务工作者优良的医德医风,高尚的品格修养,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村病人服务,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遵章守纪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必然要

遵章守纪是病人利益的需要。医院是一个非凡的服务部门,其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和结果又具有很强的不可逆性,也就意味着一旦出现误诊、开错刀或其他什么操作失误等情况,就无法挽回,或即使能够挽回,也会给伤病员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伤病员来到医院后,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假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诊断,不能按需做好各种操作,稍有疏忽就可能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医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遵照规程完全各项工作,就是对伤病员利益的最基本保证。

遵章守纪的工作作风是医务人员形象的重要体现,非凡是作为农村医务工作者,良好的形象、严谨的作风更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要求。同时,井然的工作秩序,也是医院的良好形象之一。不难想象,医务人员上班迟到早退、衣帽不整、医院环境杂乱无章等,会给病人从心理上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因此,任何一个医院要赢得病人,必须要全体人员遵章守纪,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

二、遵章守纪是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内涵

遵章守纪是为了继续良好的医德医风。继续具有选择性和发展性。医德医风和其他宝贵遗产一样,也有强烈的选择性。人们一方面对继续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必然性熟悉,另一方面也在考虑自己对选择行为产生后果责任的承担。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为己主义者,他不会选择不利甚至损害自己利益的行为;同样,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更不会选择损人利己的行为。我们相信,任何一个遵章守纪的社会主义者、一个有文化道德修养的医务人员,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深刻熟悉到自己行为与病人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医德医风修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约束行为的过程,医德医风修养不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是医务人员接受的系列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医德医风修养过程中,影响其的因素很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等价交换”原则被使用到了为病人服务之中,这与我们传统上的救死扶伤的精神完全相悖。因此,坚持遵章守纪就是坚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因为良好的医德医风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已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也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道德修养。

医德医风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精神上的高尚,或是遵守几个规范、制度、纪律,而将发展成医德治理的法制化,发展成依法治院。而遵章守纪仅仅是其首要条件。随着医疗事业法制化治理的逐步完善,医德立法治理势在必行,只有建立与卫生事业发展程度相一致的医德法制治理,医德行为才能真正有法可依,医德医风建设才能真正有法可依,才能进行文明治院,以法治院,把医德医风建设从无序推向有序,从行政规范治理推向国家法律治理,从而保证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更健康、更迅速地发展。

三、遵章守纪是医德医风的根本体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

【中图分类号】R6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138-02

执业药师职业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执业药师制度完善的必然结果。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建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为职业道德不仅仅是该职业准入的标准,同时也是执业药师形成职业意识,树立职业形象,提高行业和单位信誉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容,寻找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途径。

1 执业药师职业道德相关含义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由职业特点所决定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是执业药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是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道德在执业药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化。

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概念。道德内化就是指通过各种形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道德意识和道德信念,使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人的内在品质,成为自己发自内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并自觉地用道德规范和传统力量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过程。

关于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含义,理解为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对执业药师的约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使执业药师职业道德成为执业药师意识组成部分的过程。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表现为,执业药师对其职业道德的认识,逐渐由表层认知向深层价值观念转化,由强迫性遵守的消极情感转化到自觉遵守的积极情感,由被动的他律转化到主动的自律。

2 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内容

2.1 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内化的内容中,职业道德规范本身无疑是最主要的内化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执业药师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单指“执业药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种,也包括全民道德规范、以及与执业相关的各种道德规范。内化职业道德规范,也不单是记住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内容,而是要理解和领会条文所蕴含的精神和理念,并在执业的过程中自觉贯彻与遵守。

2.2 职业的性质和地位:职业道德是职业的基本构成因素,其内容反映着职业的本质特征及其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对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执业药师直接面对患者,专业性强、知识面宽,会经常遇到不易判断、难以处理的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害职业形象,甚至影响职业前程。严格遵守法律、遵守职业规范,不仅可以重塑职业的社会新形象和发挥职业内在价值,而且是执业药师避免职业风险、进行自我保护的最好手段。必须让执业药师充分认识到职业性质、地位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内在关系,使执业药师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职业自身价值对于职业存在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助于形成内在的确信,才能基于对职业的认同,在实践中表现出对规范的自觉遵守。

2.3 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知识与技能,是执业药师存在发展的基础,但是这种资本要想转化为现实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就必须谨守职业道德,否则,知识与技能可能会成为伤人害命的手段和伎俩,渊博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根本不值得炫耀和称赞,甚至应该受到谴责。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脱离职业活动而单独存在的职业道德,也没有完全脱离职业道德的知识与技能,知识和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在于知识与技能中蕴含着职业道德的成分,也就是说职业道德是知识与技能的组成部分。同时,知识与技能假如没有职业道德的约束,也可能会成为损害社会的工具。而道德水平高低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正相关性。道德水平越高,道德判断力越强,敬业精神越好,其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就越多越强。

3 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内化的途径

3.1 加强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一种自尊自律的基本方法,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内化,更加需要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第一、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掌握职业道德知识,理解其精髓,学习和感悟职业道德对于执业药师的价值,主动将道德行为规范上升为道德信念。第二、在实践中感受职业道德对于职业的影响,体验自我约束对于自己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三、经常性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督,及时地纠正。第四、保持耐心和信心。在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强烈诱惑或信心受打击的时候,这时一定要自觉抵制住诱惑和保持自己职业发展的信心。自觉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习惯。

3.2 大力加强执业药师职业道德教育:一种重要的自律过程就是职业道德教育。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建设应通过形式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要求、规范不断灌输到执业药师的意识中。执业药师职业道德不通过灌输是无法自发形成的。

3.3 加强执业药师职业道德的制度化、 法规化建设:道德和法律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法律是道德的下限,守法是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判断执业药师的行为是否道德,首先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健全而完备的法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道德建设的坚强后盾和依托,目前我国执业药师相关法制有待于健全。

3.4 工作严谨求实,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严密而准确的科学实验,是对药学科学发展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执业药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药品具有质量要求严格,使用价值专属,需求弹性小,需求突发性以及抗药性、依赖性、过期失效性和新药研究高科技等特殊属性,执业药师要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执业药师在执业活动中,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勇于探索,注重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忠诚地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劳动,信守诺言,公平交易,遵守契约,严格履行经济合同和执行国家制定的药品价格;不做假帐,不偷税漏税,不偷工减料,不以假充真,不以次充好。

总之,我国也应把执业药师的执业道德纳入法规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执业药师的职业化发展,加快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悦,对我国执业药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探讨,中国药师,2009,6(12)

[2] 张文玉,试论执业药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国药事,2006,20(10)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会计道德;会计行为;调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82-01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行为产生的社会公共效应,人们对会计行为的伦理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识,并将这些道德观念规则化。实际上,会计人员将规则变为行动,必然遭遇来自个人价值与利益判断形成的阻碍。从这个意义上看,条文式的道德规则靠宣讲的教化,远不如"效法"方式产生的道义观念带来的灵魂触动更为有效。所以说,来自灵魂深处的会计道德对会计的行为更具有调节作用。这也是我国现实中建立健全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必须注重人的道德观念对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产生的内在影响的原因。会计人员只有用会计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为政府、社会和所在单位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1.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1.1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市场经济时代,会计履行的是公共性会计职责,即为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为决策者服务,其核心是为社会服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有关各方决策的质量。如果会计提供出来的信息是虚假的,缺乏必要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就必然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必然会使信息使用者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倒闭。所以说会计工作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需遵守职业道德,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以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按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财务报告,提供真实的信息。

1.2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大的强制性。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和标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不具有强制性。这是对一般道德而言的,但会计职业道德却不同。它在道德行为上具有更大的强制性。

2.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

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大致有依法理财、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廉洁自律。

2.1依法理财。会计人员既是会计工作的具体从事者,又是会计法律、制度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工作与各种法律、法规紧密相连。依法理财是会计人员的法律职责,遵纪守法是每一个会计人员应尽的义务,所以依法理财是会计人员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准则的要求来处理各项会计业务。同时还要严格遵守经济、税收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

2.2诚实守信。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厂无信不兴"。做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讲诚信,诚信是所有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会计人员更应该讲诚信。会计人员要以最大的努力,以企业的经济目标为中心,在反映企业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事项的过程中,切实做到诚实守信,提供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资料。

2.3客观公正。客观公正简单说就是真实的反映企业各项业务的实际情况。然而如何真实反映、能否真实反映实际情况却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众所周知,目前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假账充斥着各个行业的各个企业,这都是会计人员不能严格遵守或不能坚持遵守客观公正原则的表现。

2.4廉洁自律。廉洁自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常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官者当以廉洁为先'等等。会计人员首要的任务是廉洁自律,真正做到"遵守道德、严明执法、两袖清风、不贪不占"。会计人员虽然不是行政官员,但由于他们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会计人员是具有实权的管理者,尤其是会计主管、财务总经理等,在公司中的地位是仅次于董事长、总经理的实权在握的二号人物。会计人员不能廉洁自律,其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但企业会遭受损失,广大投资者、股民的利益遭到侵蚀,巨额的国家资财也要遭到吞噬。

3.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3.1从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在思想观念上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提高他们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能深刻认识到要使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对事业要有献身精神,通过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在行为规范上,要求会计人员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工作作风节俭,具有求实创新意识。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会计工作不仅作为谋生的手段,才能把智力、体力的付出看成是人生的一种追求,才能真正热爱会计事业,才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钻研技术和精通业务。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诉讼参与人;诉讼;社会规范;功能;态度

诉讼的社会规范,是指现实存在的所有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义务、诉讼活动有关联的社会规范。这些规范既是诉讼参与人在诉讼过程中应当熟悉、适应、尊重和遵守的,也是应当灵活、恰当和正确地加以运用的,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些社会规范的内涵和功能,比较好地运用这些社会规范,对于诉讼参与人顺利地从事侦查、检察、审判、辩护、等诉讼活动是很有帮助的。

一、社会规范的种类

从实际情况来看,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有比较紧密联系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

(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具有法律、法规制定权、解释权的机关或者组织,按照一定的程序所制定并在一定区域内公开实施的规范。法律规范是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规范,既是诉讼参与人判断自己所从事的诉讼活动的性质和效力度量衡,也是从事具体诉讼活动的行为准则,同时还是诉讼活动的工具,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参与诉讼,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和法规等法律规范的规定,坚持做到行律于法。

与诉讼活动有联系的法律规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1.从它的性质来说,主要有:一是制定的限定性,只能够由具有立法权、立法解释权和司法解释权的机关或者组织制定;二是程序性,其设定、修改、补充、废止等都要按照比较严格的程序进行;三是公开性,法律规范必须公开实施;四是广泛性,法律规范的内容和精神应当反映社会各界及广大民众的意愿,调整的对象不能够只是适用于特定的事或者特定的人,适用的区域一般也比较宽;五是贯彻的强制性,法律规范的贯彻需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自觉,但这绝对不能够否定法律所具有的、可以强制加以贯彻的属性。

2.从它的作用来看,主要有:一是需要性,包括政府需要、社会需要和民众需要;二是合理性,即法律规范的内容应当具有人性和理性,应当符合人文要求;三是实用性,即法律规范应当是有用、可用、能用、管用和好用的。

3.从它的类别来看,主要有:一是行为之法律规范;二是确认之法律规范。前者是指诉讼参与人在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和辩护活动时所应当遵守和适用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一般都是以程序法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律师和审判人员在行使侦查、检察、审判和辩护权利的时候,所应当遵守的法律规范主要就是刑事诉讼法律规范;后者是诉讼参与人自行确认、作出某种判断或者要求其他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确认某种事实、权利和义务及作出某种决定之时所应当遵守和适用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通常都是以实体法作为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检察人员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涉嫌犯罪、或者构成犯罪,进而要求法院予以定罪量刑;律师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人,要求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从事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予以刑罚的,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主要就是刑法。如果某一部法律中,既有行为之法律规范的规定,又有确认之法律规范的内容的,当然也是诉讼参与人所要遵守和适用的法律规范。

正如人人有别的道理一样,与诉讼参与人活动有联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效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按照其效力的高低来划分,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1.根本法,包括宪法和宪法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大所作出的各种宪法修正案,它们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

2.基本法,又称为部门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它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但修改或者补充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

3.单行法,它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以及基本法的规定所制定的专门性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

4.行政法,它是指由国务院所制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

5.地方性法规,它是指由省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于1996年3月1日所颁布实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

此外,由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制定的行政规章等,也属于这一层次的法律规范。

6.其他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规范,例如,由有关部门或者某些地区所制定的、在本区域内实施的规范,如省一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大、政府所制定和颁布实施的规范等。

在我国,除了上述法律规范之外,与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有联系的法律规范和实际上起到法律规范作用的社会规范还有:

1.立法解释,即由制定法律规范的机构就它所制定的规范所作出的解释。

2.司法解释,一般是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为了规范全国法院的审判活动而作出的解释。

从理论上来说,进行司法解释的原因有四点:一是现有的法律规范不够明确、具体;二是地方各级法院对于法律规范的内容的理解出现了分歧;三是由于形势的变化,原来立法的时候所考虑的一些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四是解释者得到了立法机关的授权。在我国,从实际情况来看,这是“最高”的法律规范。

3.检察解释,是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有关法律所作出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对法院审判影响不大,但对于包括律师等还没有被认为是刑事诉讼主体的参与人而言,却具有不可挑战性。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原因;对策

一、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会计法律制度、企业制度不健全,职业道德失范

一是作为政府、投资者、员工的利益联结点,因各方利益的冲突,会诱发会计造假,导致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因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不健全,违法、违规者的单位或个人惩罚的力度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造假;二是因部分企业制度不健全,领导与会计人员是从属关系,个别领导权大于法,为了企业的局部利益甚至个人私利,授意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2.受利益驱动,会计诚信缺失

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计人员为追求个人利益,违背职业道德。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对职业道德提出了巨大挑战,经济的发展为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必然会打上社会的烙印;二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严重滞后,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觉性自愿地执行,并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因而其执行力较差,而目前我国会计法律体制不健全,不能为会计职业道德的维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财会业务水平偏低

一是财会人员多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同时因知识更新加快,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对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理解有差距,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足,这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二是法制观念淡薄,自我约束意识较差,常出现违规违法的行为,给企业及社会带来经济损失;三是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借口工作忙,不学习会计法规,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

4.会计监督体制不完善,监督不力

一是社会监督机构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竞争,某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二是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检查不力,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只是表面形式;三是政府监督不力,因政府监督面广、任务重、人员又紧缺,这也引起会计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为规范会计行为夯实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动机引导、决定行为,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建立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这要求强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不搞钱权交易,促使生产要素按价值规律运行,引导生产要素向经济效益好的环节中流动,形成统一、公平、有序的竞争机制。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为实现会计目标提供保障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目标是为有关利益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相关性、真实性和有用性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只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引导会计人员严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弥补法律完备性存在的一些漏洞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是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但有些条款不完备,有些职业行为也是法律很难作出规定的,所以要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美德。

三、解决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对策

1.完善会计法制体系建设,加大惩处力度

为确保《会计法》的有效实施,一要建立健全会计法规,使《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修改、完善原有法律、法规,制订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法规,保证会计工作有法可依;二要严格财经纪律,确立单位领导者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制度,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以及是否有违法行为,作为考核各层领导者业绩的重要内容,对涉嫌参与、违法乱纪、知情不报、同流合污者,除按法律规定处罚外,还要利用公众舆论对不注重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进行批评,坚持诚信用人的原则,对那些只看领导眼色行事,弄虚作假,不关心群众的会计人员,坚决不聘用在会计岗位上;三要加大惩处力度,尽快建立可靠的市场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做假账的会计人员驱逐出会计行业,对那些心术不正的会计人员,要加强教育,有效沟通,促成每个会计人员积极履行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

2.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为此,一要加强会计法宣传,增强企业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理念;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提高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主动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时刻将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将他律内化为自律。即强化会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做到知法守法,不断积累会计工作经验,日益提升会计工作技能;四是加强会计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将会计诚信教育定位于会计人员适应现代要求、与时俱进的会计人格精神上,逐步培育会计人员的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

3.完善监督和控制制度,切实履行会计职业道德

要充分发挥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必须做到:一是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内控机制,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档案,并与奖罚、升迁、晋级挂钩,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加强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促成会计人员逐步养成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的信念;三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管,通过社会舆论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进而规范会计职业行为,因此,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力抨击会计造假行为,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四是遵守各项制度,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及时了解并熟悉国家制定的各项财务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执行和遵守会计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和自身修养,以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

参考文献: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8

2014年8月底,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做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对全体党员干部来说,既是殷切的希望和嘱托,也是鞭策和激励。

诚信、规矩、纪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逐步形成的共同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讲诚信,就是要光明磊落,对党忠诚,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懂规矩,就是要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敏言慎行;守纪律,就是要遵守和维护,遵守和执行党的规章制度,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三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承。讲诚信是道德修养,倡导我们“应该做什么”;懂规矩是政治原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守纪律是行为底线,告诫我们“什么不能做”,三者共同构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的做人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是作风建设的新标准,是党性修养的新内涵,是为民服务的新常态。作为一名财政干部职工,我们能不能自觉做到“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既能体现自身的品德和修养,更能反映出政治上的清醒与智慧。为此,我们要——自觉做到言行一致、手口如一,做“讲诚信”的模范。要牢记“做人要实”的要求,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做诚实守信的模范。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素质。要认真学习《》、《廉政准则》、《党的十报告》等党纪条规和经典文献,学习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筑牢对党和人民“讲诚信”的思想基础。二要强化以民为本的诚信观。要找准“讲诚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群众讲真话、为群众办实事,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在真抓实干中把“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的诺言付诸实践。三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在思想上理解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老师,从群众中了解实情、体察疾苦、汲取智慧、获得力量。要进一步改进行风,端正作风,密切财政部门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取信于民,树立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自觉做到手握戒尺、表里如一,做“懂规矩”的模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员领导干部要对职责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守土有责。全体财政干部职工不仅要学懂弄通法律“规矩”,更要带头遵守财政规矩,成为相关规矩的忠实维护者和积极实践者,做懂得规矩的模范。一要手握戒尺,掌握规矩。要认真学习党纪国法、规章制度等规矩,弄清楚规矩的实质及适用范围,自觉地认同规矩,使之成为工作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二要遵循规矩、依规办事。懂规矩的最终归宿是守规矩的实际行动。要认真对照等规矩“照镜子”、“正衣冠”,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加强自我约束,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规范和要求,从而自觉维护好、巩固好法规政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三要率先垂范、表里如一。古人说,“民以吏为师”,要牢牢把握“规矩”的界线和标准,带头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带头落实《廉政准则》、带头落实八项规定,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表里如一,恪尽职守,始终保持自己的言行中规中矩,不出格、不逾矩。

自觉做到心存敬畏、始终如一,做“守纪律”的模范。财政部门是为政府管钱的部门,具有资金分配、经费追加和税费减免等建议权,很容易成为别人拉拢腐蚀的对象。因此,我们要牢记“三严三实”的告诫,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清醒,心存敬畏,修身防变,做严守纪律的模范。一要严于律己。要慎独慎微,修养人品政德,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群众、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舆论、敬畏历史,始终如一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敬畏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要固守底线。要把对党和群众的忠诚转化为坚定的党性原则,使敬畏之心沉淀到思想深处,牢牢把握党纪条规的要求,常思己过、三省吾身,言必信、行必果,扫除“”,坦荡做人。三要忠于职守。要做到严格自律,勤勉自警,祸民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牢记“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取信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9

树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统一的理念

自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以来,我们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法律制定中的利益部门化,法律自身的不够健全完善,执法中的不公现象,行政力量对法律的过多干预,司法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等等,这些问题既表明国家法治建设仍存在不足,也彰显出处理好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要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至少需要我们明确树立这样几个基本理念,一是把法治和德治由两个独立的领域看成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国家治理链条,丢掉任何一节,国家法治终究难以实现;二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两者的结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而且我们有党的领导,符合人民的共同意愿,有国家宪法和法律的保证;三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绝不能因为个案的不公而否定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只有在这样的共识之下,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得以理性推进。

找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的载体

载体就是事物发生联系的中介,通过载体促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应当引起充分重视。那么这些载体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既要讲法治,也要讲诚信友爱互助等基本的社会道德,如果只靠法治而没有道德的牵引,市场经济就会沦为钻法律空子的投机游戏,市场经济也不会真正发展起来;如果只讲道德而忽视法律的健全完善,那么市场经济也会因道德的不堪利诱而最终迷失方向。可以说,健康的市场经济是国家法治化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

其次是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社会道德具有历史性、群体性、层次性,同时也具有整体性,作为社会整体意义上的道德是对各种道德的整合与提升,同时又有赖于民众对各方面道德的遵循,只有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为全体公民所共同遵守的社会道德,道德的约束力才会普遍和持久。我们提炼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遵循,对于我们道德体系的构建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再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律与道德、现代法律制度与国家治理传统、社会传统历史文化与无产阶级道德的结合体,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各种具体法律所体现的理念、价值、原则都应该和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主流社会道德结合起来,而不能与之相悖。我们在法律体系建设中要真正从保护人民利益和权利出发,把符合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道德,绝不能为了立法而立法,单纯把立法当成政绩,忽视法律的道德本意。

在国家治理中充分发挥执政党的示范作用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不断提高治党理政的水平,尤其要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做遵守法律和道德的模范。

党首先要成为遵守法律的模范。遵守法律就是遵守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尤其是遵守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也必须要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实施。在当前社会中,党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司法公正的权力,党应该不仅从整体上约束自己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权,减少具体工作层面的干预,也要真正约束好自己的司法干部和领导干部,使全党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党还要成为遵守社会道德的模范。社会主义道德是党所倡导的符合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历史传统相一致、符合广大人民意愿的道德,是由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构成的,其最集中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党员干部是社会中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群体,他们理应成为遵守社会道德的模范,这也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本质要求之一。但是,目前在党员干部中还存在较突出的违法乱纪、道德缺失的现象,可以说,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了极坏的影响,也是造成社会道德问题丛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政党治理中的道德问题,从严管理党员干部,把道德问题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先进与否的重要方面,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进一步加大惩处违法和悖德行为的力度

遵守道德规范的重要性篇10

论文摘要:促进巾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是教育中小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改善中小学生行为能力、培养中小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社会学习,获得、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川是使中小学生的言行规范化的教育过程。它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育中小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础教育,也是改善中小学生行为能力、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引导。

1.把认知教育寓于养成教育之中

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美德。’王充曾说:“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可见,知识与人的品德是分不开的,它们有机结合而构成人的行为方式,井若以提升和规范人的行为本质。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就得使他们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大量的调查情况表明:中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丰富的道德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致。道德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缺乏,使邹分中小学生是非不分,美丑难善恶不明,心理矛盾加剧,往往单凭个人欲望或兴趣行事,行为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如有的学生把尊敬教师看成是“拍马屁“讨好教师’,因而常常不尊敬教师,有的学生把某些违反纪律,破坏纪律的行为误认为是英雄行为,为了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而违反纪律,有的学生把出口骂人、抬手打人看作“勇敢”,因而他们爱骂人、好打架;有的学生把恶作剧看作“幽默’,因而他们中有人就大搞恶作剧;有的学生把好吃徽做、贪图享乐看作是“绅士风度”,因而他们就锻惰成性.挑吃比穿等等。因此,掌握丰富的道德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教育中小学生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德育教育体系,大力开展道德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改革及建设,上好思想品德课,并把品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从而使丰富的道德知识充实中小学生的头脑,使正确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另一方面,要加强培养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转化,从片面性向全面性转化,从评价别人向评价自己转化,从依据自我利益为评判标准向依据社会利益为评判标准转化。除此以外,要组织舆论,加强监督,以创造正确的行为导向氛围。还要奖惩分明,以奖为主,使中小学生在分清是非、善恶、公正与偏见、道德与不道德的基础上。自觉向好榜样看齐。

2加强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养成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中小学的品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品德认识的提高卜,而必须让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完善养成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教师执行有力度。同时,制度又是使中小学生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中小学要严明校纪校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养成教育工作化虚为实,另一方面,我们要特别强调行为规范训练。行为规范训练应做到要求具体化、训练规范化、形式多样化、内容系列化、指导经常化、部署整体化。也就是说,对中小学生行为训练的要求要具体明确,使他们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训练要有规有矩,符合一定的标准: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让学全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训练:训练的内容要有统一安排,应体现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和坡度。在学生实践规范中,必须不断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与德育的其它途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挥教育的整体效应。同时,在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中,要特别重视生活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能力入手,从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习惯等具体细微的行为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开始,坚持把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调节能力和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等。

3突出社会公德教育在养成教育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