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规范化管理十篇

时间:2024-01-17 17:18:29

医保规范化管理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1

一、新时期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思考

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期推行了城镇职工职工医疗保险制度,随后又在广大的农村开展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广大的城镇职工和农村的群众可以享受到国家的医疗支持。医疗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是符合国家的经济条件,同时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国家在后期对于医院的医疗保险制度将投入更大的比例,这对普通的群众来说绝对是一项民心工程。人民群众也是翘首以盼,但是资金这么多,门类又是非常复杂,同时一般情况下,医院的医疗保险的时间跨度也长,因此如何对于新时期医院医疗保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势在必行。

1.新时期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1新时期的医院医疗保险的保险范围继续扩大,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医疗保险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企业员工享有的“特权”,或者是部分的利润丰厚外企和民企中采有购买。普通的人民群众想要享受到医院医疗保险制度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推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之后,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几乎所有的企业职工都可以购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民办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还是独资企业等等,都可以给职工购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同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了维护。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同时在2002年初国家又进一步的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使得全中国七亿农民直接受益。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这充分说明国家和政府对于广大农村群众的照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广大的农村群众也可以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的医疗帮扶制度,进一步的提高农村的医疗设施水平,对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共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1.2新时期医院医疗保险的经费来源更加宽广,国家和企业承担更多的责任。过去对于医院医疗保险经费的来源主要是个人集资,这样的集资方式往往是杯水车薪,入不敷出。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月收入为三到四千元人民币除开家庭每月的日常开支剩下二千带三千元,子女的教育支出,平均一月是一千元人民币,剩下一两千元人民币。同时双方父母每月的日常的开销就算一千元,自己能购买医疗保险的钱可以说是不剩多少了。因此可以说一个中产阶级全靠自己购买医院医疗保险都非常困难的,更何况那些收入较低的普通群众,因此过去购买医疗保险也是部分资金充裕的人才可以购买的起的。现在的医院的医疗保险对原有的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同时医院医疗保险制度也进行了重新的规划。主要的是将原来的个人负担改变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承担医院医疗保险,同时国家和企业承担更多的医疗支出,个人需要支付的医院医疗保险的资金进一步的降低。另外医疗保险被统一存入被投保人的个人账户中,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利息进行结算。也就是现在的医疗保险的资金可以有利息了。医院医疗的资金也就会获得更多的利益,使原本的医保资金增加,获取更多的利益。

1.3医院医疗保险实现专款专用,实行独立的结算系统。过去的医院医疗的保险很多时候和其他的资金结算时也是比较混乱的。新时期的医院医疗保险将个人的医疗保险和单位的医疗保险账户是完全的分开。个人的账户是全部的资金归个人使用,单位的医疗保险的资金一部分是集体的资金,一部分是个人的资金。因此对于医院的医疗的保险进行分离。

2.新时期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

2.1覆盖的区域还未达达到真正全民共享。虽然新时期的医疗保险的区域由原来的少部分人扩展到现在的大部分的人。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以及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还是没有完全覆盖到,因此对于现行的医院医疗保险制度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扩大覆盖的区域,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是今后一个很长时间内的医院医疗保险制度关注的重点。

2.2医院医保资金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现在在医院医疗保险中存在部分的诈保,骗保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关键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尤其是对于这些违法行为的惩处措施不到位,下阶段的重点就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落实。

二、新时期医院医疗保险中的管理实践作用

1.有利于合理的使用医院医保资金。

作为医院医疗保险资金的管理人员最大的作用是掌控好每一分的医保资金的使用,医保资金不浪费一分钱,同时真正需要医保资金的人员,管理人员也要对照标准,严格落实,然后尽自己的努力为需要医保资金的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2.有利于合理的监管医院医保资金的使用。

医保资金的管理人员不仅是医院的工作人员,更是人们医保资金的管理员。要监督在医疗中医院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的使用医疗设备和通过医疗谋取非法利益,因此可以看出医保人员的监督管理作用的重要性。

三、新时期医院医疗保险报销情况

1.医疗水平越高报销的比例越低。

现阶段在基层的卫生院可以报销80%的医疗费用,三甲等医院仅有20%。但是某些重大的疾病在基层的医疗机构确实处理不了,重大疾病的费用非常的昂贵。因此可以说其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2.药品报销的比例分类的标准不是以“治病救人”为第一标准。

现在在医疗的费用的报销比例中对于一些昂贵的药品,报销的比例还是比较低的。但是这些药品往往也是救命药,因此医疗报销的结构还不够完善。

四、今后我国大型医院医疗保险的趋势

1.药品报销的比例的标准更加人性化。

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总量的限制,对于药品报销的比例还是不是特别的人性化。下一步将以人的疾病为医疗保险报销的重点,尤其是国家财政将进一步的提高投入的比例,以后医疗保险将主要以人的疾病为考虑的重点。

2.重大疾病的医疗报销的标准适当的改变。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2

关键词: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保障

药品是医院为开展正常医疗业务工作,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价格零散、经常变动、领用频繁,在医院库存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医疗业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药品管理严格控制药品消耗,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

医院药房是集管理、技术、经营、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药房不仅要保证提供给患者准确、质量合格的药品,而且要保证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品,确保医疗费用更为经济合理。药房管理机制必须由原来的封闭式经验管理逐步过渡到开放式科学化管理理念并贯彻到药房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促进管理模式的革新。

1采购管理

1.1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制度,明确采购计划,确定采购方式。药品采购应由医疗机构具有请购权的部门统一采购,按计划并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和《新药引进工作制度》。采购最优价格,合理确定不同药品的采购量、供应商,依据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库存情况、临床需要等制定采购计划。通过预算计划,能使采购活动的控制具有可操作性,既要考虑药品的保险储备,防止缺货药品的发生;又要考虑药品的积压,防止储备成本过高。对药品采购实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药品价格的透明度,降低药品费用及采购成本。纳入政府采购和药品集中招标范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于新品种采购,应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归口管理部门集中报本单位药品审批机构审核,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请购手续。同时,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紧急情况下,特殊药品的采购流程,以满足临床需要。

1.2一些不法经销商会进一些假劣药品,并且以次充好,通过各种关系和手段使假劣药品进入医院,其中大部分都是通过商业贿赂或者变相的商业贿赂手段进行操作的。这样就会提高药品的价格,坑害患者,不能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延误病情,更有甚者会导致患者死亡,给患者家属和医院、医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加强对药品的采购管理,杜绝假劣药品进入医院成了药剂科工作的头等大事。

1.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药品采购制度。通常由药库或药房、病房等部门对所需购买的药品填写申请单,注明所需药品名称、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由独立于请购单位之外的其他部门检查订购单的合理性。药品采购回后,要及时验收、入库。验收人员应独立于药库保管员。

2盘存管理

2.1加强药品物资核对管理,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药剂科应每月对药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由药品会计月末对药品出、入、存进行结账,并据以编制月末结账信息查询表。药品保管员要根据药品会计提供的月末盘点表逐一盘点药品库存,做到账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如实填写盘盈盘亏表,并对盈亏原因做出书面说明,由药剂科主任签字报请院长核准后,财务依据审批后的盘点报告进行账务处理,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药品的缺损、报废失效药品需及时分析原因,专职药品管理人员对医疗机构的药品保管负全责。

2.2药品的期末数量是否正确,取决于药品数量的确定是否准确和药品计量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而药品的数量要靠盘存来确定,常用的盘存方法主要有定期盘存法和永续盘存法两种。定期盘存法(定期盘存制),是指会计期末通过对全部药品进行实地盘点确定期末存货的数量,再乘以各项药品的单价,计算出期末药品的成本,并据以计算出本期已销药品成本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通常称“以存计销”或“以存计耗”。永续盘存法(永续盘存制)也称为账面盘存法(账面盘存制),是通过设置详细的药品明细账,逐笔或逐日记录并计算金额的一种药品盘点方法。医院应对药品进行不定期的盘点,每年至少应全面盘存1—2次。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医院按规定要实行“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以代替以往的“以存计耗”,从而真实反映药品进、销、存情况。

3明细化、信息化管理

3.1大型综合医院不仅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关键要将制度明细化。要建立健全药房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人员、设施到药品,所有的管理都必须有章可循。特别是药品的采购、中西药调剂、制剂、中药材炮制、药品标准、药品质量检验等的管理以及药房管理的评估,都必须制度化、明细化。医院还应建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可由药剂科、财务科、住院部、门诊部、医教科的负责人参加,定期对药品供应工作进行研究,提出关于药房药品指导性建议,对药品的供应单位要严格筛选,以确保药品质量价位合理,能及时提供药品为前提,采取招标、择优定点,合同订购等方式。

3.2医院药房还要实行信息化管理。要想提高药房管理服务质量,医院药房业务流程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根据医院经济效益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该建立医院管理系统(HIS),以实现药房资源共享,使药房的流程更加科学化,以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如实现门诊就医患者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包括患者主诉信息、过敏史、用药史、影像学分析、理化检验数据等辅助诊断结果及医师诊断结论等资料,药师据此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良好服务。

4充分利用药品电脑网络化管理

4.1根据管理模块的功能,进行药品请领。首先根据每周常用药品的消耗量计算出每种药品的高低限量并设定,然后每次领药就可根据高低限量或根据上周用药量自动生成入库申请单,对一些用量变化较大的品种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通过网络传输到药库,申请领药。药库接受请领单后,根据确认后的实发数生成出库单,发送到门诊药房。门诊药房对实物核对后便可上架入帐,实现了帐目数据的自动管理。对一些积压药品,系统可显示现阶段用量很少的记录,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避免不必要的积压。对告急药品,管理人员也可按系统提示及时领取,这样就可保证门诊药房药品流动的合理性从而压缩门诊库存。

4.2按《药品管理法》规定,凡药品均应标明有效期,未标明效期的药品禁止流入患者手中。对效期药品进行列表管理,每月定期进行检查,对效期较近的及时通知有关医生,或与相关科室进行协调使用,减少浪费。发放时依效期的远近依次发出。对已失效的药品及时报废处理,杜绝流入患者手中。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二级医院档案

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医院档案涉及到医院的基本建设、行政管理、科研论文、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药品管理及财务管理等诸多内容。其中不乏了许多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书、声像、实物等不同载体种类的档案,真实地记录着医院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管理各项管理工作信息,对医院的现实建设与未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二级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一)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1.在二级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比较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特别是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继续教育则十分缺乏,职能部门的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医疗临床工作岗位选派来的,从未参加过档案的专业化培训,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少,工作水平低,甚至跳槽率高,难留人,直接影响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2.在二级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重医疗、轻档案”的思想,对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正确深刻的认识,导致规范化管理医院档案难以落实到位。

这些情况反映了当前二级医院的档案管理在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中地位的低下,这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会直接导致档案的信息资料、原始凭证的缺失,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档案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利用。

(二)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但实施起来非常困难,是影响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医院有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但档案管理同医院其它管理工作相比较,往往在重视程度上不够,使得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对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也难以重视起来,以至一些有价值的公文资料、数据不能按档案制度和时间规定加以保存,资料管理分散,收集不完整,失去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制约了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

二、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的重要环节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是确保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二级医院档案管理对医院的发展和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是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的关键。二级医院领导应当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档案管理意识,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发展的历史缩影,是检验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情况的真实依据。

2.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

依照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的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责任制,作为日常指导、管理医院档案工作的依据,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健全和完善档案的规章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档案保管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与此同时还制定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流程,并将这些制度及流程公布上墙,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对照执行。

在对二级医院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过程中,《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尤为重要。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是公文转化为档案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档案的立卷归档制度》要求,医院档案的归档工作一般应在次年的3月份完成,最迟也不能超过6月份。完成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就正式转化为档案。这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首要工作。

为了有效地利用档案,开发二级医院档案信息资源,依托《档案借阅制度》,严格执行借阅人填写查阅登记手续。对于查阅重要内容的档案材料须经档案形成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及院长办公室主任批准后,方可办理查阅手续,更好地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这是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管理手段。

3.加强档案的安全管理是二级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档案法》及有关保密管理规定,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制度,尽职尽责地做好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保密制度》,确保档案资料的不散失、不泄密。医院《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明确规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查阅制度,履行借阅登记手续和借阅审批手续。未得到主管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借阅。来人查阅档案要在档案人员的指导下查阅,不得个人自行查找,归还档案要检查是否完整无损。这是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行为准则和重要保障。

三、加强二级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1.加强对兼职档案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是规范化管理档案的必要条件

要对二级医院的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兼职档案人员素质,就要对各部门的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根据医院对各部门档案的归档要求,在每年年初对兼职档案员进行档案基础知识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兼职档案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意识得到提升,促进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二级医院人才培养方面,将档案人员特别是兼职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纳入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档案人员不断获取更多的档案专业知识,提高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减少兼职档案人员的流动性。掌握了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就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规范化地开展。

2.加强二级医院档案制度的落实,是规范化管理档案的要素

医院的《规章制度汇编》中制定的关于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责任制,是作为日常指导、管理医院档案工作的依据。有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和落实,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所以要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狠抓科学有效的制度落实。医院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培训教育、引导机制;必须制定对违反规则的处罚措施,并严格落实。正所谓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无人守规。所以,对于那些无视制度、不守规范的人要严惩不贷。

首先二级医院领导及兼职档案员要统一思想、周密部署。为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开展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同时要定期对相关文件进行了梳理,并以医院档案领导小组的名义开展档案督查活动。其次要深入督查、查找问题。医院档案领导小组成员和兼职档案员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制度规定,切实从工作中查找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第三要让问题科室及负责人按照医院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对问题科室及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惩罚,督促其整改落实。第四要建章立制、巩固提高。针对督查整改活动中发现的漏洞,医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抓制度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制度落实到实处,为医院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医院综合建设的不断进步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已由过去的不被重视、管理薄弱,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目前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局限于档案的被动利用,不注重档案利用价值的信息反馈和档案价值的时效性,反映不了我院工作的全貌,不能主动提供利用档案。

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档案管理作为医院基础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基础性、服务性工作,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要善于利用档案的为医院服务,绝不是走形式、做样子,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挖掘档案潜力,用实际工作证明开展档案工作的必要性,编写单位的发展史,宣传单位职工的先进事迹,弘扬医院文化精神,当好领导的决策咨询参谋,积极为单位科学决策服务。

4.规范化管理二级医院档案,促进医院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中,档案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疗改革的要求,有效服务于医院管理及各项工作,我院档案工作部门不断从医院工作性质入手,以服务于我院全面工作,为提高整体水平,促进医院的自身发展,让档案信息资源在深化医院改革、建设文明行业、提高医疗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姬瑞环.文档管理规范化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Z].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4

方法: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严把采购关,规范库房管理,完善科室使用制度,职能部门严格监管,加强医务人员一次性无菌用品安全管理使用知识培训。

结果:有效杜绝了不合格产品购入,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避免了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结论: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57-01

为保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安全使用,为临床提供重要保障,我院有关职能部门、设备部门和消毒供应中心加强了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各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了质量监测覆盖率及执行力。从进货、验收、贮存、发放,到临床使用,回收处理各个环节严格控制,有效监管,做到了购进制度化,验收规范化,管理科学化,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规范化管理实施措施介绍如下。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及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管理不仅关系到病人的健康、生命安全和感染控制。因此各医疗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不断加强其管理的规范化,并将其列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一环,并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加强管理[1]。为规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具的生产和确保产品的安全使用,卫生部会同相关部门先后颁布了有关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输血管等产品的国家标准,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规定了强制性要求。专门对医疗机构采购、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及其用后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院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中,职能部门首先加强全院医护人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安全管理和使用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意识,加大监管力度。设备科和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流程:统一采购,索证检验,质量验收,建立帐册登记,规范贮存保管、发放、用前安全检查、发生不良反应追查问责、无害化回收处理。

2规范化培训

所有员工都应该接受培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严谨、慎独,保障临床需求。其次,要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规范化管理、消毒灭菌,预防医院感染等理论知识。质检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全面熟练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和操作规程,以便肩负质量检测及带教指导工作。

3控制环节质量的管理对策

3.1严格控制产品采购。采购是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第一环节,也是管理的最重要的环节,我院所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部门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对购入物品首先进行索证检查,核验证件,要具有三证或质检中心出示的质量检测报告,这是决定物品是否符合资质要求能否购入的首要条件及关键步骤,若证件不全或过期,则说明生产企业或经营单位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应严格把关,对证件齐全的无菌物品应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生产和灭菌批号及灭菌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有无菌日期和失效期等中文标识。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医院。

3.2规范库房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验收、贮存保管、发放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登记帐册,认真登记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型号、批号,做好出入库、发放、回收登记,随时掌握各科室物品使用动态需求,设置合理的库存量,避免超量贮存,按照有效日期顺序摆放并合理安排发放,防止物品过期。质检人员应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同批号,不同生产批次抽样做生物监测,理化监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记录备案。按照管理规范要求,库房环境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洁净整齐,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50%-60%,物品放置距地面20cm,距墙面10cm,距天花板50cm。有资料统计,一次性无菌物品领取后在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间拆开外包装,其空气微生物含量可以从原来平均165.38cfu/m3降至88.46cfu/m3[3]。因此,应根据每日使用量拆除外包装后由一次性无菌物品库房送入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间,按一次性无菌物品存放要求分类有序存放,更有效的避免无菌物品二次污染。

3.3完善科室使用制度。按照领取-使用-医疗废物处置环节进行细节管理,完善一次性无菌物品科室使用环节管理制度。临床、医技科室在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应确保物品在使用环节中的安全,禁止使用非正常途径提供的物品,严格按照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管理规范,做到使用前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使用中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注意按有效期顺序存放和使用,禁止使用过期物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后一次性无菌物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要求,确保使用安全和无害化处理。应建立热源反应追查制度。设备科、供应中心应与使用科室充分沟通,及时听取反馈,满足其使用要求。

3.4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应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采购、贮存保管、发放管理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能,与护理部共同负责监管全院医护人员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规范操作使用,促使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随时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收集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有关情况,并将其向设备科、消毒供应中心反馈,及时避免因不规范操作行为给患者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钟秀玲,郭燕红,黄虹,等.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5

【关键词】财务制度;医院;医院管理;规范化管理;监督管理

为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制定规范化的财会管理是最明智的选择。通过规范医院职工的具体行为,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在医院管理过程中,财会制度的管理成为未来医院发展中必须构筑的科学管理体制,是医院经济管理的核心。同时,财会管理也成为实践发展过程中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系统。所以说财会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否决定着未来医院发展的好坏。

一、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的财会工作效率

医院财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任何行业、企业的财会管理工作一样,都是行业、企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是行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管理的一向重要指标。财会管理的规范化是为了更够有效的降低管理人员费用,减少其他开支,简化管理层次的同时降低了费用的支出。同时,在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过程中,由于技术的革新及进步使得病人的治愈率提高了,提高了治愈率就等于缩短了病人的住院天数,加快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间接了增强了医院资源的使用率,进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

2.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工作,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强了医院的内部管理控制。也就是说,如果制度越完善,相应岗位的工作人员都会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情况,将各项职责落实到个人身上。例如,医院负责材料采购及管理的人员针对医用材料的进货量严格把控,对于那些质量不过关的材料严谨入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资源的浪费,使得资产节流。最终使得医院的资产流动性增加,人人都有节约意识,人人都将医院当成是自己的家,提高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益。

二、当前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院的财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是很高

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时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渗透到各个领域当中,成为发展中的必需品。医院的财务管理也深受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影响,制约着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医院财会管理电算化程度并不是很高,而且正处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时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网络安全、制度化保证以及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等等。例如,目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网络信息化需要互联网这个平台进行数据传输,传输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网络病毒等因素阻碍会计信息的传播和发展,使得整个财会管理系统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发展。

2.医院财会规范化建设缺少制度化的保证

为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推动会计规范化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为确保财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操作管理,也需要会计制度化建设。所以,会计规范化制度建设成为医院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举措。而现在的医院很多财务管理制度落后,远跟不上时展的前沿,使得医院管理财务制度方面的发展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主要阻碍力量。究其根源,医院管理的工作也是人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中,关于财物两项的统计工作是财务统计管理的,说到底就是人的落后。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可能会导致更严重或者更加糟糕的结果产生,比如等现象的恶化。

3.人员知识老化严重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医院会计管理发展也不例外。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大多都属于正式事业编织人员,所以流动性很低或者说是基本没有。虽然事业单位近几年也迎来了改革发展进程,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制约使得医院管理岗位的人员没有新鲜人员注入。现有人员老龄化严重,无法更新旧有观念。随着现代化医院会计管理工作需求的发展,职工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相应的提升,使得人员与管理模式严重不匹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医院的信息化网络系统升级后,会计管理人员面对新的技术管理系统无法操作,使得会计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促使医院规范化管理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根据以上分析,医院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是急需改善的。如果不进行及时改善的化很可能会给医院的经济发展造成损失。严重的话,就会阻碍医院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对于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急需解决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一定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保证医院财会管理的规范性及快速发展,使得医院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量。

三、如何加强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

1.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

目前,我国国家对于医院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套医院内部会计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医院自身也会加强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这两部分共同完成了对财会管理规范化的制度的完善。医院自身制定的管理制度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国家管理规定的一个有效补充和完善。在国家制定的管理制度范围内执行符合自身需求情况的会计制度内容。比如,大部分医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运营成本及资金、收入等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高校的执行力。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国家并未有具体的规定,而需要医院为此制定相应的原则和程序。同时,医院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提前制定好突况的应对措施。医院也要针对各项公共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核查,比如各种物资的收发、报废等,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2.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督,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事宜无非就是监督医院财务活动的收支情况,监督医院各项活动的正常与否。最基本的监督基础就是是否符合我国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要符合我国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为此,作为企事业单位的医院来说,在各项活动合乎法律规定的基础上也要注重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样,医院才能在发展过程中长远留存。一般财务管理工作中具体的管理数据直接反应了企业实际的生产活动经营情况,医院的管理也不例外。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由财务管理部门直接掌握具体情况。所以,有必要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疏忽导致一些不正当收支情况或者等情况的发生。

3.收支两条线

在财会管理过程中,出纳和会计这两个不同的岗位正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收支两个不同的线。究其本质是不适合合并为同一人所从事的岗位指责。但是,很多企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两个岗位同一人负责,这就为提供了先天条件。医院的财会管理工作也要关注这一点,实行一岗一人制。使得会计管理工作中各职其责,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例如,出纳人员也不得干涉会计业务,比如账目保管、费用、支出等工作的记录工作,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监督机制。

4.不得坐支现金,印章应多人保管

对于企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中对于现金收支禁止出现坐收坐支现象。不管是企事业单位,任何其他行业、企业中都不应该存在这一现象。现金收支可以存在,但是必须保证日清月结。会计应该针对银行的对账单进行现金的管理,要避免出纳人员直接接触银行现金业务。另外,其他人员涉及到现金业务管理的负责人也要定期审查,对审查结果进行书面公示。

5.实行预算制度

对于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秉承着适时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合理性原则。预算管理中对日常支出以及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都要进行一定的规划。另外,还要包括医院的不同部门之间需要的预算计划。这些都包含在预算统筹安排以及综合收支中。对于预算编制需要更加细化的收支项目,以方便未来经营过程中的支出追踪以及预算控制管理,要做到收支平衡。

6.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突破财会管理规范化

根据以上分析医院财会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对于财会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存在严重的滞后,管理人员年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等,严重影响了现代化会计制度的发展和需求。医院财会管理急需专业技术性人才,为此,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养,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能。另外,还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廉政意识教育,防止财务管理人员出现心思意识薄弱的现象。

为实现现代化管理,医院可以组织财务人员外出学习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多参与拓展训练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另外,医院也要鼓励财会人员利用更多的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鼓励学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比如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师培训考试等。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方面,还要针对计算机软件等专业知识的培训。

7.加强医院管理,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传统作业模式。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体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对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通过信息化的工作流程使得效益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所谓的会计流程再造相比之下是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需要财会人员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流程。要对不规范的业务流程进行科学规范,以堵住存在的漏洞,比如要确保使用流程清晰、明确以及对过于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业务重组及优化。实现了工作流程的合理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最优化后,再提出成熟稳定的财务信息化需求,这样既能明确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与目的,减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弯路,又能用信息化后的工作流程规范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产生巨大的管理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对目前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及建议,使得医院财会规范化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希望通过本人对于医院的财会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为更多的医院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管理思路,实现提高我国医院财会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郭五梅,唐思思,徐平.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控制及规范化管理的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六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置两岸四地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汇(下册),2014.

[2]杨中柱.建立以财会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3,21(2):l02-103.

[3]曾国清.试论 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对策[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年会论文集,2005.

[4]杨中柱.建立以财会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

[5]宋宏卿,陈幸兰,肖建军.增加医院经济效益的思路[J] .财税与会计,2013(9).

[6]卓依珠.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提高医院经济效益[J] .卫生经济研究,2014(8).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6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近年来,国内医院的发展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在逐步完善,对会计基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新《预算法》、《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体现出医院财务管理不但要求精细化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更是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

一、会计基础工作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医院会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它是运用货币计量的手段,采用一定的核算方法,对医院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所占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所发生的费用消耗进行登记、计算、汇总、分析和检查的过程,以便及时、连续、系统、准确、完整地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活动的过程以及财务成果。

新会计准则、财税体制改革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会计规则和税收政策、对规范会计秩序、实现国际趋同发挥重要的作用;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对实现医院财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定了标杆;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强化会计牵制、监督进行约束;新《预算法》规范了财务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功能,实现阳光预算;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发挥财务内部管理作用,这些都与会计基础工作息息相关,只有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严格化才能带动制度的执行,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涉及医院会计核算以及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会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管理办法、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监督程序及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等,现代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医院会计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会计规范的完整性都依赖于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并对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事业的发展,现代医院为构建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近几年,国家出台了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进行规范,各大公立医院也加大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并改善医院财务工作环境,为提升医院会计基础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所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体制相比,目前我国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1.医院财务分析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国内医院在财务制度构建上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制定了一些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分析制度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医疗业务活动中并没有真正使用这些财务指标进行财务分析,预测经济形势用以进行财务决策。医院的财务分析工作只是在年终财务决算工作时为了上报数据要求而计算相关指标,在月度、季度财务报告中并没有反映。医院财务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医院预算执行率和完成率缺乏对比分析,医院各个业务部门报送预算时也没有考虑到收支平衡,正是缺失对医院业务发展目标、结果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不能统筹安排医院收支,使得医院收支不平衡不能按预算执行医院业务,进而使得医院财务分析制度不够完善,没有落到实处。

2.医院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化

随着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发展,医院账务处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软件完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形式与手工会计环境相比较也发生了变化,财务信息的储存方式更多的是电子信息化的模式,因此财务人员容易忽视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要求,使得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对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保存不完善,不重视等情况。我国《会计法》第十三条要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3.会计电算化的档案信息管理不规范

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现代医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医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使得医院会计档案的管理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档案的存储、查询、管理效率因为运用财务软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同过去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档案保管的标准也相应提高。从目前来看,医院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这两方面:一是会计档案信息不及时收集,相关的档案信息不能及时归档,比如不及时打印相关账套,认为依靠财务软件纸质版的会计档案的重要性下降;二是对会计档案的保管不善,会计档案不及时归档交由医院档案管理部门保存、管理,从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

4.医院的财务会计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现代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要求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来设置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会计机构,并且配置相应的具有专业财务知识技能的会计人员。目前我国一些医院虽然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设置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和财务会计人员, 但是医院所配备的财务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医院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的会计理论知识,甚至不是专业财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由其他岗位的人员兼任会计,医院财务会计机构对财会人员的管理也不是很规范不重视医院财务工作,更无法谈及财务管理,这给医院的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现代医院的经济业务管理。

5.会计监督力度缺失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核算工作已经做得比较好,但在医院内部,会计监督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例如,有的医院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医院的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职能没有完全分开,医院的审计人员常常是由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其他财务人员)来兼职,这种财务管理与会计审计混在一起的医院会计监督模式不能有效地按国家财务法规、财经制度独立进行会计监督,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现代医院财务管理的作用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利于规范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核算水平,有助于提供更加完善的财务信息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3]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应当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按照规范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有助于进行财务分析,为领导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为医院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应当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在不予受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领导人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3]

在实施新《医院会计制度》后,医院核算的环境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医院财务人员所面对的经济业务也更加纷杂,随着医疗改革政策的变化要求医院披露的信息也更加精细化,要求医院要加强预算管理,加强医院成本核算进而开展医院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核算等,以公开、透明医疗价格,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财务人员除了对经济信息合理分类准确核算外,更要发挥财务监督的职能,仔细审核各项经济业务发挥管理会计的角色,使得医院经济管理有序,医院运营高效且降低成本。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对新环境下完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新《医院财务制度》硬化了预算约束,明确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向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规定“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此外,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医院财政项目资金应以具体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按要求定期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4]

新制度的实施实质上更为强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才有利于开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九十六条规定:实行成本核算的单位应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成本分析等。[3]第七十一条规定:根据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的,财务报告编制单位应当先行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报告按照规定的期限报送有关部门。[3]可见,会计核算环境在发生变化,但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宗旨始终没有发生变化,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以此为指引,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才有依据、有基础。

四、对完善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建议

1.随着经济发展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当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作出更新

我国现行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于1996年,伴随着近20年的发展,会计核算的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很多条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现在会计核算环境已经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应该完善在电算化环境下具备的基础工作规范,建议适当保留传统手工会计模式下应遵循的会计基础规范,扩充电算化环境下凭证处理、档案保管等通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条例。

2.应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会计监督执行力度,使得能够提升财务人员的地位,使得财务人员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时获得充分的保障,有依可循,有法可依

医院财务管理的范围在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核算管理,还包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方面新内容,这些都更加强调了财务人员从核算角色向管理角色的转变,与此同时也强调了医院财务人员要发挥好监督职能,为医院经济运行提供充分的核算依据,对经济运行情况作出判段为医院管理层进行经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变化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财务人员的监督职能做出更为细化的规定,使得财务人员发挥监督职能时有依可循。

3.加强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完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现有会计基础规范对内部会计管理规定的较为宽泛、简单、可执行性欠缺,伴随着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化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因此应当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也完善管理会计的体系,增加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等内部会计管理的内容,一方面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一方面扩充内部管理会计体系。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犹如会计体系大厦的根基,根基牢固大厦才能岿然不动,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完善会计核算,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提供保证,为医院经济运行保驾护航,会计基础工作越扎实,面对国家各项制度提出的新的财务管理要求才更加有把握。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落实情况还需要进行规范,而希望能对现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做出修订,以此能迈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一步,发挥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M].财社[2010]306号.2010.

[2]国家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M].财会[2010]27号.2010.

[3]国家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财会字[1996]19号.1996

[4]郑大喜.我国与美国公立医院会计规范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6):87-89.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7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思路建议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工作的优劣对医院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对医院医疗工作及科研探究提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虽说医院档案的相关建设工作有一定程度是加强,但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档案管理意识薄弱,高层领导未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必须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档案管理的基础硬件设备建设不足;三是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混乱分散;四是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无法符合规范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五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快速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因而,如何才能有效开展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医院高层管理者应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加强医院全体员工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并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与医疗业务发展放在同一战略高度,在医院发展和规划的同时注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要注重医院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正确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促使所有员工建立明确的档案管理意识,为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要有效转变档案管理人员“重管轻用”的管理理念,避免无作为、混时间等消极管理思想的产生。将以往的封闭式管理模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针对主动来查阅档案的人员应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解决其在查阅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此来为医学科研活动提供数据保障。

二、确保管理硬件建设

加大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硬件设施的建设,能够为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提供基础保障。首先,应改善档案的存放环境,建立专门的档案储存和管理库房,加强档案保护设施以及现代化管理技术配置。例如,建立可防潮、防虫、防火以及防有害气体的专门储存档案的库房,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整理和管理;在管理设施配备上尽量将档案存、阅、管三个办公室分开。另外,注重对硬件设备的升级和更新,配备必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及管理软件等,借助网络管理体系实现对医院不同部门相关档案搜集、整理、分类以及存档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的管理效率,还可以为日后的查阅和运用提供一定的便捷。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重要保障。医院每个职能部门及所有科室在运营中都会产生许多文件档案,并且这些档案大都具有分散性的特点,不利于收集工作的开展。针对这种情况,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于时代形势的不断发展,医院应顺应时代趋势,同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不断对自身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以及更新,使之能更好的适应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例如,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档案归档管理制度》《档案借阅制度》《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等相关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医院还可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季度或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中,促使全体员工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

四、提高人员能力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渠道。因此,为了更好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医院可以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专业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并且,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由传统手工管理逐渐转变为先进信息化管理。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档案管理的科技化、信息化发展,医院还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的计算机专业培训,并且借助省、市开展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以便让其能够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技能要求。

五、建立管理网络体系

建立高效的档案管理网路体系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最佳捷径。作为医院管理一体化的前提,医院相关档案及资源信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这部分资源信息的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医院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而通过计算机网络体系的建立,能够将医院繁琐复杂、杂乱无章的档案资源依照业务、科研、党政、器材、财务等不同类别进行整理和储存,不仅具有高效、快速、便捷的优势,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人力劳动资源,实现医院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还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使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精准、快速、便捷地再现,使档案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获得前所未有的积极效果。总而言之,规范化的医院档案管理是增强医院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档案利用率、推动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医院应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充分认识档案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性,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符合当前信息化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确保医院在新形势发展道路上能够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赵宏.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初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03):51-54.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8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医保管理责任体系

接到通知要求后,我院立即成立以***为组长,医务科、医保科工作人员为组员的自查领导小组,对照有关标准,查找不足,积极整改。我们知道基本医疗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职工基本医疗,提高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医疗保险工作,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定期对医师进行医保培训。医保工作年初有计划,定期总结医保工作,分析参保患者的医疗及费用情况。

二、规范管理,实现医保服务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

几年来,在区人劳局和社保局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管理制度、住院流程、医疗保险工作制度。设置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栏和投诉箱编印基本医疗保险宣传资料;热心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妥善处理参保患者的投诉。在医院显要位置公布医保就医流程、方便参保患者就医购药;设立医保患者交费、结算等专用窗口。简化流程,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参保职工就诊住院时严格进行身份识别,杜绝冒名就诊和冒名住院现象,制止挂名住院、分解住院。严格掌握病人收治、出入院及监护病房收治标准,贯彻因病施治原则,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无伪造、更改病历现象。积极配合医保经办机构对诊疗过程及医疗费用进行监督、审核并及时提供需要查阅的医疗档案及有关资料。严格执行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无自立项目收费或抬高收费标准。

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以科室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学习,使每位医护人员更加熟悉目录,成为医保政策的宣传者、讲解者、执行者,受到了广大参保人的好评。

三、强化管理,为参保人员就医提供质量保证

一是严格执行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落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二是在强化核心制度落实的基础上,注重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持续改进。普遍健全完善了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院、科、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责任制,把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将检查、监督关口前移,深入到临床一线及时发现、解决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规范早交接班、主任查房及病例讨论等流程。重新规范了医师的处方权,经考核考试分别授予普通处方权、医保处方权、医学专用处方权、输血处方权。为加强手术安全风险控制,认真组织了手术资格准入考核考试,对参加手术人员进行了理论考试和手术观摩。三是员工熟记核心医疗制度,并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严格执行。积极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服好务,同时加强人文知识和礼仪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增强自身的沟通技巧。四是把医疗文书当作控制医疗质量和防范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对住院病历进行评分,科主任审核初评,医院质控再次审核。同时积极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和评比活动,病历质量和运行得到了有效监控,医疗质量有了显着提高。五是强化安全意识,医患关系日趋和谐。我院不断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质量责任意识,规范医疗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医患沟通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慎于术前,精于术中,严于术后。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方便病人就医。通过调整科室布局,增加服务窗口,简化就医环节,缩短病人等候时间。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咨询台,配备饮水、电话、轮椅等服务设施。设立门诊总服务台为病人提供信息指导和就医服务,及时解决病人就诊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实行导医服务、陪诊服务和首诊负责制,规范服务用语,加强护理礼仪的培训,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通过一系列的用心服务,客服部在定期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满意度一直在98%以上。

四、加强住院管理,规范了住院程序及收费结算

为了加强医疗保险工作规范化管理,使医疗保险各项政策规定得到全面落实。经治医师均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强化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规范临床用药,经治医师要根据临床需要和医保政策规定,自觉使用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因病情确需使用《药品目录》外的自费药品,[特]定药品,乙类药品以及需自负部分费用的医用材料和有关自费项目,经治医师要向参保人讲明理由,并填写了自费知情同意书,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签字后附在住院病历上,严格执行五率标准,自费药品占总药品费的10%以下;平均个人负担部分不超过发生医疗费用额的30%。

五、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

医疗费用是参保病人另一关注的焦点。我院坚持费用清单制度,让参保人明明白白消费。

六、系统的维护及管理

医院重视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及时排除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障碍,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根据社保局的要求由计算机技术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要求医保专用计算机严格按规定专机专用,遇有问题及时与医疗保险处联系,不能因程序发生问题而导致医疗费用不能结算问题的发生,保证参保人及时、快速的结算。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9

关键词:医院管理;财务会计;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R197.3;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1

财务会计管理在医院综合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推进医院财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能够优化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为医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而财会管理规范化主要是指在相关制度的约束下,通过分配财会人员的职能与责任,在明确管理目标的指引下重视财会质量管理,并建立起有效的考评制度,从而改善财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一、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意义

(一)能够提高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医院财会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资金整合与分配工作,管理任务繁杂,财务数据量大,因此财会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负担。而通过规范化建设,对管理制度作出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使财会人员各司其职,有序地做好本职工作,减少工作任务的较差与混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优化工作效率。[1]

(二)能够改善资金的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前医院接纳病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资金流入与流出速度大大地提高。加强对医院财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能够强化对资金的内部控制,在各部门的有序配合下保证资金流动的合理性,再加上监管制度的制约,从而促使资金利用效率得到改善。

(三)能够优化成本结构

在医院财会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了成本控制这一重要内容。在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政府为了缓解“看病贵”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就使得医院的收入有所下降,要保证利润的合理性,就必须重视对成本的控制与优化。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财会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用药品与设备管理环节的有效性,避免资金的浪费,从而减少在成本上的指出,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医院经济效益。[2]

二、前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中面临的弊端

(一)高层管理人员的不重视

部分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没有意识财会制度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仅仅是将之作为资金出纳工作来看待,而忽视财会管理在成本优化、资金流通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人才选拔还是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都没有加大重视力度,导致了管理水平有限,甚至可能存在管理方面的漏洞,导致财务数据混乱、不法人员中饱私囊等现象,直接损害了医院的经济利益。

(二)监督机制的缺失

尽管当前许多医院都开始致力于建设具有规范化的财会管理制度,但是却没有相应地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在财会管理、乃至于整个医院的管理都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例如工作人员态度散漫、责任意识薄弱、法律意识不足等,不利于医院的有序、稳定发展。[3]

(三)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方面,当前医院财会管理工作方面“关系户”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关系户”往往不具备专业的财会管理技能,再加上其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缺陷,这就使得财会管理的整体工作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医院管理人员不重视人员的后期培训,再加上考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财会人员的水平未能得到改善。

三、规范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的策略

(一)健全财务会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是医院财务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财会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财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中,必须健全相应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来对财会管理工作进行审核额与检查,从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防范医院内部贪腐现象的出现,进而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与利用效率,构建稳定、健康的经济环境。

(二)实现岗位职能与责任的相统一

在用人制度方面,构建起严格的问责制度,明确规定各岗位、各人员应当履行的职能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从制度上实现这二者之间的统一与规范,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一旦在财会管理方面出现了漏洞,则应当根据相应的问责制度进行依法追究,杜绝不法行为的出现,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

(三)完善人员培训与考评制度

在培训制度上,一方面,医院应当通过正规的统招途径招聘专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既要重视其专业素质,也要对思想方面加以考核,从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符合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并引导其建立“终身学习”的关系,使其专业技能能够在长期的实践与学习中得到提升,以满足岗位的需求。

在考评制度方面,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医院的发展战略以及人员的实际情况对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处理,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善的考评标准,并定期展开考评活动,将考评结果与人员工资挂钩,从而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

(四)建立信息化的财会管理制度

为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医院应当强化内部控制,保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是合理、科学的,不会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与技术,将各种财务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不但可以提高数据集中处理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为财务监管提供明确的财务数据,从而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为财会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还应当重视财会人员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使之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4]

四、结语

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一旦在财会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医院经济利益受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应当重视财会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明确其建设意义,并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监督制度、问责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出发,以改善财会管理的质量,为医院的稳定运营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闫芳.开展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84.

[2]田立启,李江峰,贾卓霞,毕元广,李风芹,田玉兰.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13,3:49-53.

医保规范化管理篇10

1 适应卫生体制改革需要,成立两大医疗集团

1995年1月,国务院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开始职工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试点。镇江作为江苏省目前唯一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为更好地适应国务院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和探索医改新形势的需要,2009年12月4日,在镇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江苏江滨医疗集团正式成立。

康复医疗集团为紧密型,以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为管理核心,包括市二院、市四院、镇江新区医院,及镇江新区所辖的大港、大路、丁岗、姚桥等基层医疗机构,京口区的正东路、象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妇保所、润州区金山、和平、蒋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所谓紧密型就是人财物统一合理调配和管理。

江滨医疗集团为松散型,以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为管理核心,包括市三院、市中医院、第359医院、京口区的谏壁镇、健康路、大市口、四牌楼、润州区的七里、宝塔、官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所谓松散型就是人财物独立核算,资源共享。

两大医疗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公立医疗机构迈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是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两大集团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核心,以专科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为成员,以资产和技术为纽带,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打通我市各级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转诊通道,在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医疗服务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实施两大医疗服务主体集团化运作,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一种新探索、新模式和新举措。”集团的组建,对人民群众来说,将享受到更优质更经济的服务;对医院来说,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加快做大做强。强化了医疗中心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合作,让大医院的技术和服务,向基层医疗机构辐射,合理形成“小病在市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2 有效借助集团管理资源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改革

根据卫生部等五部委颁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和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根据镇江市的工作实际,镇江市卫生局会同镇江市发改委、镇江市财政局、镇江市人社局共同制定了《镇江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并予以实施。办法包括培训目的与意义、培训时间、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基地申报与认定、培训考核、组织领导、人事管理、经费管理等内容。《实施办法》明确了组织管理要求,培训质量的管理和经费的保障,为更好地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2012年4月,镇江市卫生局为进一步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培训基地与科室带教管理的培训质量,与360医学教育网共同研发实施了“镇江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基本信息和轮转安排输入系统后,将严格按照轮转安排进行入科确认、培训、考核、出科等系列规范流程实施管理。系统也分别给予管理部门、科主任、带教老师授予了相应权限,强化了职责和考核内容,住院医师轮转规范化培训工作得以规范、有效开展。

3 我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我院根据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和要求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以来,医院领导班子始终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和考核委员会负责培训的指导、考核和监督工作。医院医教科根据上级部门相关文件和精神制定了《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住院医师培训计划》、《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细则》、《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完善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协调、检查、考核等工作。医院始终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纳入医院良性发展和建设的中心工作体系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得以较好开展。在管理工作中,医教科根据医院特色和借助集团医疗资源,合理制定轮转安排,一阶段的第一年,将新分配至我院的临床毕业生安排在经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组审核确定的我院各培训基地实施定期轮科管理,第二、三年安排他们轮转至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四院相关临床科室实施轮转管理,各科室的精心安排,有效保证了较强师资力量的带教质量,有效提升了住院医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集团化医疗资源的共享,为培养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掌握扎实医学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住院医师队伍提供了有力保障。相关政策的监督、考核和经费的投入为住院医师顺利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了综合保障。2012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和二阶段考核的人员通过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住院医师综合能力的成长,离不开上级指导教师的带教质量。江滨医疗集团的集团化运作,将集团内各学科优秀带教师资队伍进行了有效融合和确定,每家医院负责带教老师资格都经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的严格审定,从而确保了带教队伍的高质量运行。对于有的医院专科技术不强,带教质量会有所欠缺的特点,在集团化运作的情况下,师资力量得以有效互补和合理利用,住院医师轮转培训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培训管理过程中,要求带教科室和带教医师首先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过程中的责任与权限,协助培训管理部门督促住院医师完成相关内容的轮转培训内容。对于不能严格按照计划实施和未能通过考核的人员延迟培训时间。各培训科室从参加培训人员入科网上确认开始,通过安排各种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实践技能操作辅导和考核;开展学术活动、技能比武等形式,逐步树立住院医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切实发挥科室为住院医师提供的发展平台作用,为住院医师独立开展工作创造各项条件,使培训质量得以保证。

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今后管理的思考

4.1 加强对轮转人员的实时管理 住院医师到达科室进行轮转后,培训管理部门应开始进行实时管理,防止各种因素产生的管理无序现象,做好轮转科室和人员的协调管理。适时总结各科好的培训经验,定期开展交流与评选,奖优罚劣,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开展。

4.2 做好培训工作的质量分析与整改 对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建立考核档案,全方位评估轮转学习的质量和动态,定期开展座谈,进行优化师资力量评估,解决培训过程中住院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

4.3 建立带教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结合带教质量和学生的反馈,建立定期通报和考核机制,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带教老师的责任心与带教能力与年终考核、评聘、职称晋升相挂钩,促进带教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