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管理分析十篇

时间:2024-01-16 17:27:54

后勤管理分析

后勤管理分析篇1

一、高职院校后勤成本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后勤部门具备企业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较少后勤中心以及下属各部门的负责人主要来自行政任命,没有通过公开竞聘,有的负责人甚至从来没有在后勤部门工作过,对后勤工作的特点和服务目标和理念都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成本控制的方法,既缺乏管理经验又不懂财务成本控制。后勤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由于来源成份各异,真正属于按技术安排岗位、按经验安排岗位的人才较少。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长期以来不受重视,加之学院培训经费有限,不能经常给员工提供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的机会,后勤工作人员管理经验和实践技术水平难有提高。

(二)经验型、粗放型管理占主导地位后勤中心的成立虽然顺应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形势所需,但改革并没有真正到位,甚至只是形势上变换了后勤管理方式,实质上很多管理内容并没有大的变革。后勤中心从原总务处分离出来,很多办事流程和方法还是原来的老一套,后勤管理以经验型、粗放型管理占主导地位。后勤中心各服务部门的管理浮于表面化,停留在“差不多”的层面,往往工作不计成本效益。

(三)后勤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利益主体不清,成本责任不明确后勤中心虽然形势上成为了独立的法人实体,但实质上还是属于学院的校办企业,行政上附属学院管理。不管是人事还是资产都没有从学院剥离出来。尤其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后勤中心成立时并没有进行资产的清查和评估,直接从总务处转给后勤中心,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利益主体不清,成本责任不明确。

(四)后勤部门没有设置专门成本核算岗位,尚未建立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后勤中心没有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也没有设置专业的成本核算岗位,财务核算由学院财务处,财务处以事业单位主要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企业会计处理,这本身就不符合后勤中心企业性质的会计实体要求。而且财务核算没有按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更没有成本管理考核的指标。

(五)没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内审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做得好与不好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管理型机构管理工作的评价也只是通过一些比较模棱两可不易量化的词语来概括。一般高职院校审计处是根据教育部和政府要求被动组建起来的,只配备了少量的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还停留在“防错查弊”事后监督的审计阶段,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审计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审计工作无法体现应有的独立性,权威性不够,作为监督机构基本上形同虚设。审计部门对后勤成本管理起不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后勤成本管理的改善措施

(一)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素质的后勤队伍首先,后勤管理要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制。把全员培训纳入后勤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培训,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员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其次,后勤人员配置坚持个体素质与岗位要求相对应的原则。人员选择应取其长,各尽其能,充分发挥个体才能。根据岗位特点充分考虑其专业知识、智能、年龄、性别等因素。同时,合理配置岗位,做到一人一岗、一岗多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有效减少人头经费支出,促进人才综合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明确成本管理总体目标与分项目标,进行全过程成本控制目标是行动的方向,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以目标管理的绩效来评估管理人员,把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这种成果管理方式是一种卓有成效、简单易用的管理艺术,所以,应充分借鉴和运用目标管理模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主体应是全院的师生员工,而不仅仅只是后勤服务中心。因此,后勤成本管理要与学院的各方面相结合,要融入到学院各个部门、各个层面的具体事务中。要在整个后勤服务中心、整个学院进行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管理,从而从根本上降低和控制后勤成本。

(三)实行责任成本控制,明确产权关系,防止资源浪费针对学院成本责任不明确,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可以采取建立责任中心成本控制,在从后勤服务中心到全院范围内确定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通过事前控制来防止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针对不同的部门耗用不同资源制定不同责任成本目标。

(四)建立健全后勤服务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成本核算方法首先,建立健全后勤服务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全额和全程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必须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原则。首先对历年有关预算资料以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和市场变化情况及下年度资金供需情况进行预算分析。召开预算管理会议,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部门预算一经讨论通过必须以文件形式下发,确保预算的透明度和权威性。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随时向后勤主管领导和各部门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年度预算的均衡完成。

后勤管理分析篇2

[关键词]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01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02 -02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资产权属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后勤服务实体,但是后勤服务实体在与高校进行资产分离时,其资产权属问题出现了争议。由于不同高校的后勤资产积累方式不同,数量多少不同,而且后勤资产的主体也存在特定的变化,这些都使得高校与后勤服务实体之间出现了资产权属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高校管理行为与企业管理行为无法得到明确的划分。也正是由于高校后勤资产存在权属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对于高校划归资产的流失、保值或增值等不会承担任何的风险,这也使得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无法在工作中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无法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开展有效的自主经营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1.2 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它的目标一般主要是利润的最大化、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企业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而言,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全体师生,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企业运转机制,实现独立的核算和盈亏,还需要突出高校的公益特性,为高校的师生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最终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保本经营和教书育人的目的。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无法树立起明确的目标,既不能是简单地追求公司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不能仅仅是为了实现公司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这种经营目标的不明确,使得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相关人员往往安于现状,对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创新精神,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长时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1.3 财务核算体系不完善

高校后勤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医疗、餐饮、通讯、宿舍管理,还有水电暖服务维修、幼儿园、绿化卫生、校园维护等。在进行后勤财务管理时,会计核算有的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也有的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此外,高校后勤财务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这使得高校后勤财务人员在面对实际财务问题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从而可能导致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出现问题。

1.4 后勤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当前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和学历水平普遍不高,缺少相应的专业知识,在处理高校后勤财务问题时应变能力有待加强,财务管理中的意识和观念比较落后。此外,在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分析、预算控制、财务监督、预测以及决策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开源节流以及为后勤服务实体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都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无法实现后勤财务管理为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制定科学的高校后勤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新时期的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科学管理,高校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后勤资产进行全面详细的清查和评估,对长时间积累下来的高校后勤实体资产进行清晰划分,对高校资产和后勤投入资产进行全面的区分,并对其相应的产权归属等问题进行详细的划定。对于高校资产应该进行全面的评估,然后制定相应的管理方式来抽取其中的使用费用。对于后勤投入的资产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然后利用专门的企业管理方式提取其固定资产折旧。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合同的方式来对后勤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并制定详细的资产管理、评价及奖惩制度。

2.2 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应该遵循“微利经营”的经营管理策略。因此,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为,在适当满足师生满意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应该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在为高校师生学习、科研及生活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尽量实现经营过程的开源节流和合理管理。

2.3 制定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后勤管理要想实现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强化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后勤财务管理制度。①高校后勤财产物资清查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的购入、出库、损坏、报废等过程实施严格的管理手续制度,对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易耗品等物资的使用、维护等制定严格的操作制度,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定期的清查盘点。对于高校后勤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也应该制定相应的详细的制度规范,比方说货币资金收支及保管授权批准制度、后勤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和稽核制度等。②健全成本费用核算制度。后勤实体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须将全成本核算贯穿于后勤实体一切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逐步完善成本核算内容,如其自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按照确定的计提折旧办法,计算折旧费用,计入会计期间成本,避免虚增利润;使用的学校固定资产,应与学校签订资产使用协议,按照一定标准收取资产使用费;对关系学生利益较大的成本开支,如学生食堂,在控制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学校可制定政策予以补贴,变暗补为明补,正确核算各服务项目的盈亏。③财务分析与监督制度。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决定了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做出适合高校后勤发展的决策,必须对各项财务指标加以分析,包括经营管理水平、环境、政策等。与之相适应的监督制度是经过一系列的财务分析,对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差异进行梳理、对比、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并及时完善。

2.4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对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各种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和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根据高校后勤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对各种经费的收支进行预算,利用预算来准确地掌握高校后勤工作中各种经费的使用方向和具体安排,并可以对其中的预算进行适当及时的调整,从而避免高校后勤管理中,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现象,从而对高校后勤物资进行优化整合,使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制定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追踪分析制度以及考核制度,从而对预算的执行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的监督,从而保证高校后勤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实施到位。

2.5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对财会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定期安排财务人员到社会上接受相关的财税知识培训及会计继续教育,使财务人员的知识面得以拓宽;另一方面对现有财务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奖惩分明,并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的财务毕业生充实财务队伍,实现财务人员的新老交替,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总之,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财务管理工作必将遇到诸多新的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本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的态度,力求高校后勤稳步、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静宇.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后勤管理分析篇3

关键词:新时期;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一、企业后勤管理工作重要性

后勤管理的内容决定了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运营的基础。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后勤管理的主要工作重点不是生产活动,而是与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后勤管理不断改善企业发展的基层环境,从而为企业高速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不仅具有基础性,同时还具有保障性特点,是指企业后勤工作能够为企业生产,职工生活提供充足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只有后勤管理工作做得好,公司的物资、设备、基础设施才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利用,这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性条件。此外,做好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全体职工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让职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保证企业职工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的有序使用,因此,任何企业的高效运作,都离不开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只有做好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企业高效运作。

二、目前我国企业后勤管理的发展情况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后勤管理工作中都出现了工作重点不明确,工作内容差异化的特点。工作重点不明确,是指在企业后勤管理中,执行力不足,工作的目标以及考核标准不明确。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采购、资金、基础设施保障等众多内容都是企业后勤管理的内容。由于受到我国市场体制不健全的影响,很多企业在后勤管理中都出现了大包大揽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制度也不断更新,后勤管理也逐渐步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阶段。专业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削弱了企业后勤管理的条框式概念,后勤管理的主体内容逐渐转移到各级基层管理中去。当前,我国企业后勤管理独立部门只在少数的国企和事业单位中存在,在民营及私营企业中已经很少有独立的后勤部门,后勤管理工作逐步细化到各级各部门的具体管理中,在管理中也更为具体和专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差异化主要是指,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员工的数量不同,后勤管理工作也各不相同。

三、新时期加强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对策

(一)强化后勤管理理念认识。要有效的发挥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功能,完善系统的后勤管理,首要的是强化后勤管理理念,各级各部门应该重视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推动企业后勤管理的持续发展。在日常的后勤管理中,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后勤部门的凝聚性,才能确保企业运营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进而提升企业整体效益。提升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地位,必须要对后勤管理工作的对象进行明确,同时加强对企业后勤管理理念的落实,让各级各部门的职工和管理人员都明确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的后勤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生产和经营中去,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通过后勤管理工作提升员工工作热情,加快职工队伍建设。

(二)强化企业后勤管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后勤管理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更新,对传统的落后的后勤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虽然改进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工作方式,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很多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形式化非常严重,这不仅没有让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相反,增加了企业运行的负担,因此强化企业后勤管理是必要的。强化企业后勤管理需要充分的理解后勤管理观念,吸取国外及国内优秀企业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后勤管理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让企业后勤管理的只能不断明确,从而通过后勤工作提升企业运行效率,提升企业发展综合效益。强化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在明确自身职能的基础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特点,员工情况进行个性化管理,让各级员工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式,实现规范化管理,最大程度发挥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规范后勤管理归档建制体系。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档案体系,因此在企业后勤管理中必须要建立健全归档建制,加快归档建制系统的完善,有效提升企业各部门的协作效率,同时不断的完善归档建制相关制度,保证归档建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吸收归档建制工作的经验,改进不足,发扬优势,让企业后勤管理更加适合企业发展。构建完善的归档建制体系,人员素质不可忽视,要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形成卓有成效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确保后勤管理归档建制的连续性。

(四)加快后勤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发挥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是后勤管理高效运行的关键,这就要求各企业要不断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选拔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同时要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重视后勤人员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与市场发展的接轨。

参考文献:

后勤管理分析篇4

【关键词】后勤管理 特点 分析

现代后勤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的关联失调,将直接影响整体保障效能。探索新时期后勤管理特点,构建科学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军后勤保障体制相配套的后勤管理体制,是我军后勤建设以崭新姿态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后勤管理作为联结军事经济与国民经济的纽带、军队后勤保障活动运行的中枢,在日新月异的改革环境中,呈现出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特点。

一、传统的管理范围被打破,后勤管理趋向社会化

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必然形成以开放、协作为特征的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结构,进

而导致后勤资源的获取,从单纯依靠国家主渠道供应变为市场筹措、计划筹措、军内筹措、动员筹措多种方式并存的格局。

后勤筹措选择范围的扩大,拓宽了后勤管理的外延,客观要求后勤管理从封闭式的管理圈子中跳出来,与市场经济接轨,将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组织计划功能拓展为既要保证后勤内部结构的有序运行,又要规范后勤筹措的市场行为,这是新形势下后勤管理职能的一个显著变化。

二、传统的管理主体被打破,后勤管理趋向复杂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军队的供应实物减少,货币增加,物资的自筹范围扩大,一方面,使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利益驱动,使人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无论是管理的群体或者个体,都更加追求自身利益和实现自我价值,管理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较以往更加开放和活跃。人在管理活动中的支配地位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复杂多变,使人的管理成为后勤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三、传统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后勤管理趋向一体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后勤管理上,我们一直沿用的是与“三军后勤分供体制”相一致的管理模式,管理布局分散,多头领导,相互制肘,调控乏力。不仅使有限的物资经费被瓜分切片,而且造成后勤摊子大,小而全,背上了沉重的社会负担。这些都与市场经济的协作要求相悖,也与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效益的要求相悖。

在开放与协作的条件下,建立三军后勤管理一体化、后勤与市场管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既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军后勤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传统的管理内容发生变化,后勤管理趋向信息化

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物资消耗大幅度上升,物资保障品种成倍增加,促使物资管理由人工转向自动化信息处理。只有对信息进行有效获取、筛选和利用,才能争取管理的主动权,才能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才能对后勤系统的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监督控制,才能迅速地找出偏差,准确地制定纠偏措施,从而实现整个目标的协调运转。

在高技术战争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骤增的信息,尽快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信息利用的高效化,将是提高我军后勤管理效益和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传统的后勤管理手段受到挑战,后勤管理趋向法制化

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军队后勤要有与市场法规相衔接、相配套的后勤管理法规,以此规范后勤的市场行为和保障行为,维护军地双方的利益。

当前,从外部环境讲,国家用以调整政府、市场与军队后勤之间关系的法规几乎空白,而军队后勤用以规范内部各个系统、各个部门与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法规也几乎空白。从内部来讲,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后勤内部系统之间、部门之间、上下之间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关系,也需要用法规加以理顺和规范。特别是长期以来,在后勤管理实践中,未从根本上解决责任与权力的统一问题,集中地表现为人治色彩浓,在缺乏法规依据的情况下,管理经常地表现为凭主观意志行事。因此,无论是后勤与政府和市场的联系还是后勤内部之间关系的调节,无论是军事行政手段的强制实施还是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的合理运用,都必须用完善配套的后勤法规加以规范.

军队后勤服务集团在完成繁重的后勤工作任务的同时,以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为平台、以服务为载体,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创新。以“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为目标,突出抓好军队后勤改革与发展两个重点,强化管理、服务和经营三大功能,着力推进工作理念、服务机制、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力求在人员素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经济效益以及后勤资源利用管理等五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二是进一步推进军队后勤服务体制改革。逐步将后勤管理与服务职能分开,大力引进社会服务进入机关后勤服务领域,使后勤管理部门不是从形式上,而是从实质上切实从行政事业单位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开放型后勤服务经营实体。如,通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参与重要会议、大型活动接待服务和机关大院的保洁工作,逐步将所属宾馆、车队、食堂等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推向市场,使其参与市场竞争,不断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减轻财政负担。

三是加强军队后勤队伍建设。以正在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为契机,组织引导后勤人员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做好机关事务工作,努力促进后勤工作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同时,鼓励单位通过利用参与重要任务和大型活动接待的机会、走出去或请进来讲课等形式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培训后勤人员,以科学、高效地先进后勤管理服务理念武装后勤队伍,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水平,进而塑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会管理、善经营的机关后勤队伍。

参考文献:

后勤管理分析篇5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高职院校对后勤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高职后勤管理建设,提高后勤管理科学化的整体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99

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各个地方陆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支持地方高校迈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时至今日,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高校的共识。后勤管理理念也由过去行政性、任务性向现在的以人为本,重经济效益转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所高校后勤工作的地位以及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在国家倡导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的后勤建设水平和建设要求都有必要与时俱进。

1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概况

1.1改变小机关,大实体的管理理念

通过对福建生物工程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人员的实际访谈了解到,存在几种不同的管理理念。一种是小机关,大实体理念,小机关指的是学校设立的后勤管理处,大实体指的是后勤服务集团,后勤采用下设若干后勤实体,有后勤集团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管理,后勤处进行监督协调,目前,采取这种管理理念的主要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另一种是“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理念,小机关为学校的后勤处,多实体即由后勤处下设的多个后勤实体部门,由后勤处集中管理学校后勤所有事务,目前采用这种理念的院校既设立后勤管理处,也设立后勤服务公司,两块牌子同一套领导班子。高职院校在管理理念上倾向于自由化管理,希望后勤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自主权。高职院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改革来减轻学校的负担,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上,同时,也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更多的优质的后勤服务。

1.2改善离而不分的管理内容

福州市几所高职院校,存在管理上的一些共性,一般仅设有后勤管理处,管理人员不多,管理内容简单。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高职院校后勤资产没有从学校剥离出去,进而后勤社会化改革也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而是处于一种“离而不分”的状态,后勤处作为学校的机构,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后勤稳定安全的运行。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一般不大,在校学生大多不超过万人,我省高职院校的情况也是如此。与办学规模相对应的,高职院校在后勤部门设置和后勤管理内容上也比较简单。以福建生物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后勤管理设有一个后勤管理处,管理处的若干管理人员分别负责物资采购、食堂管理等。后勤实体部门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由后勤处对其进行管理。

1.3转变粗放式的管理工具

在信息化管理方式下,单位员工的技能水平、业绩高低等都可以非常准确、及时的反映出来,便于精细化管理。然而,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具或管理方式而言,却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还处于行政“命令式”的阶段,一般是通过划定职责范围、指定任务等方式进行后勤工作管理。高职院校这种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在当前情况下,很难调动后勤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工具是由管理者采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管理对象,帮助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方式方法。高校后勤管理目标是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优化配置,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院校往往还沿用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即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通过划定任务、制定目标、分配职责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方式粗放简单,管理效率低下。

1.4转换低效落后的管理程序

程序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高职院校的后勤工作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的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明确它的管理要素,发现并遵循它的内在的客观规律,就能够提高工作效能,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开创高职院校整体工作新局面做贡献。我省高职院校一般仅设有后勤管理处,直接对后勤各个实体部门进行监督管理,与此同时,后勤处不仅仅是作为管理部门而存在,本身也还担负一些后期实体事务,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管理程序更接近于“小机关,多实体”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合理得当,就可以加快管理速度,提高管理效率,取得好的管理效应;若管理程序紊乱,则会降低管理效率,不利于整体效益的提高。

管理程序包括管理方案制定、执行、反馈、改进这四个环节。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程序大体也是由这四个步骤构成,但鉴于高职院校后勤规模和人员的有限性,在具体实际操作上,则不一定有严格执行这些步骤。管理程序是管理中管理者实施管理的方针和步骤。高职院校存在几种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格局。

1.5改革职能单一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这一概念源于企业管理,是指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其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产权,二是组织。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制度的构成与企业相类似,主要涉及后勤内部的分工协作,权责分配关系以及在后勤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方面的安排。要根据高职院校后勤工作管理的实际,重点突出服务育人职能,主要完成如下后勤管理任务:维修服务;物资管理;校园绿化……既管好财物、美化环境等制度,使后勤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要明确后勤工作管理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后勤管理部门的参谋、桥梁的作用。调动全体后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后勤工作符合时代要求。

2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中的制度改革,关键其在完善高职院校后勤组织结构社会化、科学化,提高管理效益和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2.1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社会部门,最重要的在于其集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与一体,教学、科研工作是高校的本质属性。高校后勤作为一个提供吃、住、行,水、电、暖等方面的部门,本质是一种“社会”职能部门。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无论从后勤运行还是管理上均应区别于教学、科研工作。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借鉴企业化管理方式,引进激励机制,使后勤员工的工作酬劳与工作业绩挂钩,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作为基础性工作,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正常维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都是采用学校办后勤进行管理运作,逐渐形成了“学校办社会”的后勤模式。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后勤模式难以为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后勤管理作为后勤最重要的因素,理所当然要顺应这种趋势,努力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科学化。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毕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高校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第一使命,其主要的资源应用于这两个方面,因而真正投入到后勤的资源就非常有限了。后勤引进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讲求“投入—产出”比,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后勤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作为高校的“粮草”,能否做好,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这场“战役”的成败。

2.3提高现有后勤资产的利用率,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以往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方式往往过于刻板,例如一些教室、活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和开放范围一般都是一次性规定之后便很少再修改,不在规定的时间申请就很难借用这些场所,而师生的需求时灵活多元的,往往是不能够按照时间表来进行安排,这样就经常造成师生苦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失活动场所,而大量的教室和活动场所长时间闲置无用。因此,尽快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后勤管理科学化以提高后勤资产的利用率,更好地满足师生员工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

2.4推动高职院校发展进程

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把社会化作为后勤的改革大方向。而真正意义上的后勤社会化就是实现后勤人员和资产的剥离,让社会力量来办理高校后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不能做到后勤资产和人员的全剥离,后勤社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勤管理作为后勤最为重要的因素,可以在社会化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可以先行先试。一般来讲,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指引进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企业化管理。企业是最早进行管理革新的社会组织,有着深厚的管理历史经验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现如今,后勤事务完全可以作为一种“企业”进行运行管理。高校后勤管理进行社会化改革可以为整个后勤改革奠定良好的管理基础,推进整个高等院校改革发展的进程。

3结论

高等院校后勤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并且复杂的工作,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向本科院校的综合性一体化后勤管理学习,客观地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本科院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未雨绸缪,更快更好地建设好高职学院的后勤工作,保障学校发展的需要,落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徐理军.激励机制引入高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3).

[2]韩艺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与高校教师管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曹晓丽.企业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4(1).

后勤管理分析篇6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激励;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校的后勤体制与高校的快速发展已经不相适应,这种体制的存在逐渐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将原来不适应高校社会发展的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改造和转变。目前,提高后勤管理的运行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已经成为高校后勤部分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水平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的特点

高校后勤管理与高校的教学部门不同,它是一个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服务效益的管理部门,由于它涉及的对象和内容不同,高校后勤管理具有一定特点。

1.服务性。高校的主要的任务是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是对高校教学管理有力的补充,它为学校的教学,学生和老师的生活提供服务,搞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学校的后勤管理涵盖学校的教学建设和生活建设两个方面,在教学建设方面诸如教学楼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实验物资的管理。在生活建设方面诸如学校的食堂的建设管理,浴室的建设管理,超市的建设管理,教室的修理管理。这些都是为了面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服务的管理。

2.协调性。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在高校的管理部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必须要了解高校的内部运行机制,当面对问题的时候,高校的后勤部门就必须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通过对教学,实验等不同环节的协调,为教学,科研,师生的生活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通过后勤部门的协调运转机制,能使得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管理。

3.多样性。高校的后勤工作涉及的工作比较杂乱,从管理学校教学研究所使用的教室,实验室的设备的维修到学生的吃饭,住宿等问题,每一项工作都是具体,实实在在的管理工作。工作看上去相对琐碎,但对于每一位后勤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后勤工作者深入到学校的现场,仔细了解现场发生的每一个问题,从而能够踏踏实实去解决出现的问题。

4.技术性。随着现代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样式越来越多,大量的现代化的设备进入高校校园,提高了高校的工作科学研究和生活质量水平,但同时设备所带来的故障就成为了高校后勤管理者需要关注的对象。这对高校的后勤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过去的简单修理到现在修理技术性的设备,这本身对后勤管理人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高校的后勤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需要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技术性的人员。

二、高校的后勤管理需要做的工作

在分析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现状之后,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并不是过去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现在的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从而使得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的要求,如何能够保证现代的高校后勤工作顺应社会信息化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后勤管理的瓶颈。

1.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高校是一个生产人才的摇篮,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主要是由思想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管理三个部分组成。他们组成了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这个体系中的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托,构成了一个完整体。在这三者里面,高校的后勤管理主要涉及的是物质资料,生活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它对于思想教育,教学管理以及师生员工的生活都起着很大的帮助。

2.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在高校的后勤管理中推进激励机制是非常重要和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种后勤员工的业绩评估制度,它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后勤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通过业绩、素质、品德等标准来作为评测的数据,将薪酬激励、长期激励、保障激励作为提供绩效考核的依据。做好评价中的沟通和反馈工作,充分了解后勤员工的各种需求,从而更加贴近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后勤环境也是推动后勤管理机制的动力,通过营造内部健康的,和谐的环境,激发后勤员工的主人翁的思想态度,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从而进一步更好的为后勤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三、高校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化信息的程度不断的加强的今天,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的今天,后勤管理部门也应该引入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这样可以一方面提高后勤管理部门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整合。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所谓的信息化还只是停留在利用计算机中的办公软件从事基础性的管理,甚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某个单独的信息系统,从而造成了信息孤岛的局面,进一步造成了各个系统之间的交流闭塞,已经使用的数据不能再次使用,必须重新建立,从某种意义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目前的这种局面下,后勤管理部分应该采用目前其他高校流行的后勤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或者和本校的科研单位进行共同的开发,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以达到降低整体运行,避免风险,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高校的后勤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管理工作,它在高校的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能够更好的不断的挖掘后勤管理工作的不足成为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情况,必定能给高校管理起到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当代高等学校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2]唐立英.高校后勤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

后勤管理分析篇7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96-02

1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权关系不明晰。

按照高校后勤的改革思路,高校后勤工作必须与市场接轨,高校后勤必须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即: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和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改革,为此,后勤集团应成为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然而,很多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由于后勤集团所使用的资产基本上都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后勤资产常与学校其它资产交织一起难以划分,很多资产有实无帐或有帐无实,难以对后勤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评估和划转,造成了后勤资产的产权(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等)不明晰,学校对经营者考核及奖罚不明晰,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2)法人实体的成本核算不健全。

学校与后勤以甲乙双方的形式签定执行协议,也就是用经济责任制规范后勤服务的经济活动,使用经济监控手段确定后勤服务实体的权、责、利,因此后勤财务必须按照协议的要求来执行,必须把经济责任制作监督考核的依据,即实行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财务监督。而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在财务核算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如原有的学校投入经营性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导致国有资产的损耗得不到补偿的部分转化为上缴国家的企业所得税。

(3)资金控制不到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的筹措、投放以及利益的分配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监督和考核作用。

(4)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其触角无法得到全面的延伸。

客体,“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财务是“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

根据上述关于“客体”和“财务”的解释,财务管理的客体应该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二是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三是财务管理的行为过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只重视现金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财产和财务管理行为的管理,使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全面延伸到财产的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和财务管理行为的始终,从而导致财产经营不善、保管不好、处置不当和财务管理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5)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明确,财务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这种境地或标准通常可以理解为财务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或者四者之中的任意一种组合效果。

根据管理的层次和对象不同,财务管理目标可以划分为总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取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是利润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还是服务最优化、效果最优化或者效率最大化?这个问题在一些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中显然还没有得到明确的定位,从而造成总体目标的偏离、迷失、缺位。

高校后勤管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其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都具有复杂多样性。物业、校园绿化卫生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餐饮、摊点、商铺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什么?水电维修、学生公寓管理、交通运输服务管理、幼儿园管理等的财务管理目标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一些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中似乎也没有引起相关领导的足够重视和认真思考。

由于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一些高校的后勤财务管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正确的目标导向,不知道为了什么目标而去管理;有的甚至受到错误的目标导向的引导,认为后勤财务管理越迷糊就越能实现少数人的利益最大化。在正确目标导向的缺失下,后勤管理人员固守着“看米下锅”的思想和“等、靠、要”的观念,按照传统的管理习惯和思维来进行管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改革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行动,致使财务管理的一些痼疾和顽症长期得不到整治和根除,财务管理的效果不佳。

2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1)做好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

明晰产权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后勤企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产权明晰,才能使后勤集团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主发展”。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前提是高校应对后勤集团使用的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家底,掌握后勤集团的资产、财务、债权、债务以及货币资金的存量、结构、分布及效益状况,列出明细表,形成专门的文件,办理严格的移、接手续。后勤集团可通过对设备维修或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上缴费用等形式明确对国有资产的保值责任。然后运用专业方法,客观、真实地进行资产界定评估。资产评估就是对后勤集团资产价值的审查、估算、评价或鉴定,也就是说,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后勤集团的资产直接进行调查研究,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的和非定量的分析,鉴别出资产的优劣,正确评定和估量出后勤集团资产价值,并提出准确的评估报告。通过定期的资产评估,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剥离不良资产,发挥资产效能。通过资产评估,有助于提高后勤集团的经济实力,保证其良性循环。同时可以增强高校后勤集团领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高校后勤集团成为高校新的经济增长点。

(2)逐步对后勤经济实体实行成本核算。

首先要帮助后勤实体建立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体系分为收入、支出、管理三部分,在收入方面,财务部门要帮助后勤实体积极组织收入,高校后勤社会化初期,学校应将后勤能承担的一切服务项目让其承担,逐步引入招标机制,促使后勤提高竞争意识,转变经营服务观念,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努力增加收入,并把住收入源头,防止收入流失。在支出上,要指导后勤严格执行支出预算计划,杜绝计划外不合理开支,努力压缩成本。成本管理上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成本开支范围的规定,按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合理确定成本项目,保证成本真实正确。其次要帮助后勤实体建立成本核算制度,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之后,应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成本核算上要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相关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

(3)加强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资金是企业的理财对象,是公司正常运转的血液。资金匮乏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公司始终保持资金充足状态,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未来的资金流量进行测算,确定资金需要量,做出周密安排,有计划地调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率,保证资金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运转顺畅。

(4)对后勤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

为保证学校资产的损耗得到合理的补偿,保证学校资产的保值不流失,可由学校派出自己利益的代表者来监督实施,即:由学校财务向后勤实体财务机构委派财务负责人或委派会计,具体负责后勤实体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有关财经法规要求,规范后勤实体会计核算工作,履行会计监督职能。这样一方面为后勤实体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只有为学校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后勤实体经营成果提供重要依据,才能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后勤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全面认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确定为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以及财务管理的行为过程;把财务管理的触角全面地延伸到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以及财务管理行为的始终,不留死角、不剩空位,不仅要做到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而且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人管。

(6)明确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强化后勤财务管理的效果。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该确定为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师生员工的生活福利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使各种资源的耗费尽量达到最小。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应该根据各个业务分部和具体业务来加以确定,在服务最优化和耗费最小化这个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细化、具体化。

(7)全面更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全面管理观念、全员管理观念、成本效益观念、社会责任观念、人力资本观念、风险价值观念、战略管理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动员相关部门和人员对高校后勤财务齐抓共管,用最小的资源耗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注重社会效益的提升,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用战略的思维来推动财务管理体制、制度、模式和方法的持续改革创新,促进高校后勤财务和高校整体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管理是高校整体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的发展和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要求财务管理运用价值的形式对经济活动实施科学系统管理,加之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现行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新的模式能够顺利实施,就必须培养一批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现代财务管理队伍,只有把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应用于高校后勤改革中,才能使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生命力,才能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同时,也要建立后勤财务信息反馈机制和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财务管理体系,以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兆芹.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06,(3).

[2]张士连.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之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后勤管理分析篇8

一、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现状

大多数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目前只停留在物资管理的层次,尚未形成体系。由于对物流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因此容易受到人们的轻视。也正是因为不受重视,物流管理一直在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得不到有力的政策、资金、人才的支持。物流部门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局部的、静态的物资管理,未能发挥物流应该具有的服务、增值功能。

二、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目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必须根据价值规律及供求规律,按最大经济效益办事。高校后勤物流管理是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具体来讲,高校的后勤物流管理要实现以下四个目标:

(一)服务全校师生的目标。高校后勤物流管理要以师生为中心,树立“师生第一”的观念,由于高校后勤直接连接着生产与消费,因此要求有很强的服务性。服务质量或说物流质量决定着高校后勤物流管理的质量。物流系统采取送货、配送等形式,就是其服务性的体现。在技术方面,“准时供应方式”、“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同时,定期反馈、调查问卷也是其服务性的体现。

(二)高效率目标。高效率是服务目标的延伸,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在高校后勤物流领域采取的直达运输、联合运输、高速公路、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后勤物流的高效率是高校及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循环,取决于每一个环节,社会再生产不断循环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降低成本目标。较低的物流费用是高校后勤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也是降低成本这一目标的体现。由于高校后勤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成本,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后勤物流领域推行的集约化管理以及为提高物流的系统能力,采取的各种节约、省力、降耗措施,可以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四)保证师生安全的目标。高校后勤物流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师生的餐饮食品安全、住宿环境安全等。餐饮安全、住宿安全是全体师生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关系到学校安全稳定的头等大事,学校要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在餐饮安全上,学校对餐饮要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在住宿安全上,学生公寓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保证师生安全。

三、实施建议

(一)组织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现行的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改革。

高校正在对后勤进行形式上的“整体建制,规范剥离”,筹备建立后勤实体,名为“后勤集团”或“后勤总公司”。虽然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向社会化、企业化迈进了一步,但其利润积累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并不明晰,没有突破集体所有制的界限,实质上并没有完全企业化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现行的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进行根本改革,建立以社会承担为主,符合高校办学需要的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高校后勤社会化要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以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宗旨,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服务型企业的发展模式。

在大学城或高校聚集区等高校密集的地方,高校后勤改革可以打破“一家一户办后勤”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劳动的现状,整合各高校的物流资源,组建各高校联合的“校园后勤服务联合体”,以便形成规模效应。不过,跨高校统一组建后勤服务联合体,一般需要政府部门牵头,以先进的高校后勤集团或社会物流公司为主体,需要多方的支持、配合与协作,因此难度较大。但是,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后勤服务集团,下设采购中心、膳食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学生公寓、办公楼管理与服务)、校园环境中心(园林绿化、校园环境清洁、维修服务)、生活服务、商贸服务中心等部门。依据服务功能的内在因素,将膳食和学生公寓定位为后勤服务保障的重中之重。物业服务保障是校园环境建设内涵与外观的链条,维修服务保障是及时反映师生服务需求的标示和连接师生感情的纽带,生活服务和商贸服务是外树形象和文明服务的窗口,也是增强后勤集团自身造血功能的平台。后勤服务集团可以更好地实行高度统一的管理,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追求市场化的运作,适应学校的发展和师生员工对办学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对后勤工作的定位和要求,全面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采购、库存合理化。高校物资采购主要是各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分别提需求,时间不一致,由于这种自主性和孤立性,就会存在同种商品重复采购、需求分散、批量缩小、供应商关系复杂、库房和人员数量多等问题,导致总体进货成本增加、资源浪费严重的结果,同时还造成了管理上的高成本和服务上的低效率。

大多数高校后勤的资源供应由传统的招标和采购过程获得,由于只是短期的购买行为,很难保证供应商的服务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因为一次采购的数量有限,进货价格也随之提高。后勤集团可以与上游的供应商企业协作,进行供应链运作。采购中心将各部门的物资、设备采购需求计划汇总,进行信息集成、协调和组织,并统一成为后勤集团的供应链需求计划,向与后勤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团体进行频繁、小批量的进货,以实现资源最大化的整合和最有效的利用。

后勤集团成立后,由后勤集团建立统一的库房,作为必要库存的保管场所和无用库存的组配场所。对于易变质或者说是时间敏感性的物料(如蔬菜、水果等)按照计划拣选、组配后直接送往所需部门,尽量“保持库存在运动中”;而对于普通商品(如办公用品、五金品、教学设备等)则入库保存,使用时随时出库。

保持合理库存取决于库存决策,而库存决策主要是库存水平的控制,包括库存补货的频率和数量。其目标是实现物流活动的总成本最小化,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对库存决策起重要作用的成本有: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这些成本之间存在着相互冲突或背反关系。库存决策就是在衡量各种成本的情况下,确定订购批量和订货时间。可以分析经济订购批量(EOQ模型)、有数量折扣的EOQ模型,以及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库存决策中,采取定量订购制和定期订购制(定期盘点)进行库存的控制与管理。

(三)对教工和学生食堂做好监管。高校食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健康、工作和学习。所以,学校参与食堂的统一管理,监督其完善对整体工作程序的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一旦出现由于食品卫生、食品质量原因造成的学生身体健康问题,尽管公共食堂难逃其咎,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很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监管工作。如果造成大面积学生出现身体状况,学校的安全稳定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后勤集团膳食中心承担着学校稳定的责任。膳食中心不仅要监督公共食堂从采购、加工、保管到销售的全过程,而且要加强与服务对象畅通有效的沟通机制。同时,主动、积极协助公共食堂参与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不但可以使食堂更加科学地规范管理程序、工作流程、操作程序,便于增强服务人员的质量意识,而且也使膳食中心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广大职工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

(四)学生公寓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方法比较简单,模式比较单一。要建成高标准的高职院校,后勤也应以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为目标要求。首先,按照质量体系有关条款,起草、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合本校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可操作性方案。要抓制度建设,做到学生公寓管理和服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完善《学生公寓入住须知》等各类管理规章制度,使入住公寓的学生和公寓管理人员能够知道彼此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以便于监督检查,同时方便学生的日常事务办理;其次,抓学生公寓管理队伍建设。通过上岗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训内容涉及岗位职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通过培训,对做好学生公寓标准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再次,改革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积极推行楼长负责制。做到分层管理、岗位明确、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也可推行聘用学生为楼长助理,协助楼长做好公寓日常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此项工作,对于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公寓的积极性,倡导广大同学创建和谐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起到积极作用;最后,抓学生公寓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工作要求,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凭数据说话、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按PDCA循环”的“四个一”原则进行实践。1、建立并推行晚间查房及管理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每周日到周四晚公寓关门后,对学生宿舍进行查房,发现晚归、夜不归宿等违纪现象及时统计、汇总、上报。2、定期宿舍卫生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后公布,同时实施每月评定星级宿舍、安全示范公寓楼,并给予奖励。3、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宿舍验收工作,使毕业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及时办理家具及宿舍的交接并顺利离校。4、认真抓好学生公寓的维修和保洁服务工作。5、认真抓好公寓水电管理工作。严查宿舍违章用电,同时以文字形式上报后勤集团、学工部和有关院系,既节约了用电又保证了宿舍的用电安全。随着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水资源消费更是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倡导、宣传节约用水、用电,杜绝跑冒滴漏,楼长(安全员)在当班巡视检查和保洁员在做保洁时,如发现公寓的水箱、水龙头漏水要及时报修,维修工要做到当天报修当天修复,确保设施的“完好率”和维修的“及时率”。真正做到学生公寓管理从单纯的看门、保洁、维修,转变为管人和管物。

后勤管理分析篇9

关键词:营改增;高校后勤企业;税务管理;对策

近年,我国税制改革中的最重要内容营业税改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已经全面推开。2015年,是营改增的收官之年,目前仍有包括生活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内的四个行业未完成改革。为了分析营改增对高校后勤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本文结合N大学后勤集团的实际情况,对其营改增后税务管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一、高校后勤企业的特点及N大学后勤集团概况

高校后勤企业大部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注册成立的企业,其对学校市场依存度高,盈利能力薄弱。高校后勤企业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学校离不开高校后勤企业的服务保障,高校后勤企业也离不开学校市场的支持。所以,高校后勤企业与完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N大学后勤集团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商品零售、餐饮、客房、物业管理、建筑安装等,下属七家注册企业。根据税务改革的进展,建筑业和生活服务业的营改增迟迟未推出。N大学后勤集团中涉及建筑业和生活服务业的企业都正在提前研究、分析并做好应对策略。

二、营改增对N大学后勤集团接待公司税负的影响及对策

(一)对接待公司税负的影响

N大学后勤集团接待公司主要提供餐饮业和客房业服务,公司年营业额在2000万元左右,营改增后将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餐饮业与客房业具有高度相关性,规模以上的酒店一般都包含餐饮服务项目,并且餐饮采购占酒店成本的比重较大。接待公司的特点如下:第一,按照已经实施的营改增规定,会议费收入和商品零售收入已缴纳增值税;第二,餐厅营业成本中很多生鲜原料都是从农贸市场采购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三,客房收入前期固定资产投入较多,但现在不能抵扣进项税。从接待公司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分析营改增对税负的影响。

1.接待公司从农贸市场采购大量生鲜原料,是因为农贸市场的采购成本低,而且原料新鲜度高。如果能够找到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供应商,即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降低税负成本。

2.餐厅营业成本中的酒水、干货以及客房成本中的小件用品,都可以找到正规的生产企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3.接待公司的员工属于劳务派遣制,由劳务派遣企业向实际用工企业的雇员代为支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险费用,这些代为支付的费用在劳务派遣企业营改增后,可取得供进项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接待公司采取的对策

1.营改增前对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进行测算。营改增作为政府重大税制改革,对企业现有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组织结构设计提出挑战。接待公司按以下两个方面对抵扣凭证的合规性进行了调查与测算:一是,将现有财务数据转换成增值税状态进行测算,分析营改增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二是,分析增值税状态下的进项结构与票据情况,包括:租赁成本、劳务成本、材料购进成本、动力成本等。

2.营改增前对公司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与调整。税制改革将引发企业管理变革,为实现税种间的平稳过渡,降低公司成本,减少税务风险,公司计划对以下事项进行设计与梳理: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制度流程、税收负担、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信息系统等。

3.营改增前对供应商进行调整和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外部采购尽量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价格谈判时要明确价税标准。梳理优化现有各类采购业务模式,对采购报价评审程序进行调整。营改增后,要修改合同文本,明确与增值税相关的条款。选择供应商时,如遇到价格相同的情况,应选择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企业。同时还要约定对方提供相应的购销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再行付款。

三、营改增对N大学后勤集团建筑安装公司税负的影响及对策

(一)对建筑安装公司税负的影响

N大学后勤集团的建筑安装公司为三级资质建筑企业,年营业额1900万元左右,营改增后将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建筑安装公司主要承揽校内维修改造项目,校内施工项目利润率较低,公司税收转嫁能力较弱。如营改增后按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通过测算,该公司的税负将增加很大。从下列因素来分析营改增对建筑安装公司税负的影响。

1.建筑材料进项税额不足。经统计,建筑安装公司2014年采购材料所收取的发票,90%以上无法抵扣。因采购人员考虑价格便宜、采购方便等因素,大部分的辅助材料都不是从大公司购买的。采购人员只按价格高低购买材料,没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意识。

2.建筑劳务用工不规范。建筑安装公司2014年的人工费支出占总收入比重达25%以上。大额的人工成本开支,如果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会对公司的税负成本造成很大压力。但目前,很多劳务用工来自于农民工,且人员不固定,工作时间长短不固定,这就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3.联营合作项目的影响。建筑安装公司每年都会承接一定数量的联营合作项目,联营合作方大部分不是合法的正规企业,而是挂靠队等形式,且部分合作方是自然人。非正规的联营合作方,开具的材料发票等营业成本都不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建筑安装公司也要加强对联营合作项目的管理。

(二)建筑安装公司正采取的对策

考虑到以上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建筑安装公司已经提前谋划,准备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建筑业营改增带来的影响。

1.投标时提高报价。营改增造成税负增加,必然会导致建筑企业整体成本的增加,摊薄工程项目利润。但是,营改增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影响都是相同的,所以建筑企业可以联合起来,在招投标时提高报价。通过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的收入来抵消税负增加带来的影响。

2.梳理现有的材料提供商。建筑安装公司工程项目所用材料金额较大,一般都会采取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对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供应商的产品、资质等因素进行考虑,还必须要求供应商能够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且,应在新的供应商合同中把此条款注明。3.和正规的劳务公司合作。建筑安装公司将和正规的劳务公司合作,减少农民工的使用,在劳务成本中减轻增值税的压力。另一方面,建筑安装公司还将尽可能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机械使用比例,减少人工使用,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建筑安装公司还将在管理中利用信息化的收到,减员增效。

四、高校后勤企业应对营改增改革的对策

(一)营改增对所属行业的影响

首先,结合本高校后勤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后勤自身企业所属行业是否涉及营改增的范围;其次,对涉及营改增范围的高校后勤企业,分析其营改增后适用的税率,并依据现有的经营数据做好营改增后税收变化的测算,提前做好营改增带来影响的应对措施。

(二)树立纳税筹划意识

在推行营改增过程中,该项税改政策包含了一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因此,高校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营改增政策的学习和掌握,及时关注政策的变化和优惠政策的出台,提高高校后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纳税筹划意识,充分利用政策优惠,利用合理、合法的手段将高校后勤企业的纳税额降低到最大限度。

(三)加强税务风险的管控

高校后勤企业在享受营改增所带来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企业在推行营改增过程中所存在的税务风险。例如高校后勤企业应该重视会计核算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情况的发生,严格按照税收制度的相关规定,提高企业会计核算和处理流程的控制。制定明确的企业财务操作规范,合法进行纳税筹划,防止出现偷税和违规避税的情形发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四)完善财务报表的披露

高校后勤企业在落实营改增的过程中,核算方式的变化也会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内容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高校后勤企业的会计人员在编制和披露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提高核算水平,保证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够清晰的掌握和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五)加强发票的管理

营改增提高了高校后勤企业对发票管理的要求。企业在发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落实发票的开具、管理和使用,制定企业发票管理的操作流程和制度,规定企业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流程,防止企业的业务人员虚开增值税发票,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提高对发票管理的重视程度,防止造成经济损失。

五、结语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推进,对高校后勤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降低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保证营改增的平稳过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相信,抓住营改增的机遇,直面营改增的挑战,将不断增强高校后勤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彩萍.“营改增”对高校的影响及分析[J].会计之友,2014,(3).

[2]吕涛.营改增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建议[J].财经界,2015,(5).

后勤管理分析篇10

关键词: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机制

物流服务是一项非常繁琐而又比较辛苦的工作,不仅是一个单位的“门面”和“窗口”,更是一个单位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物流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永恒课题。从职能分工的角度来看,后勤工作实际上是部门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整个研究所的工作,全局为先,服务为先。后勤的本质是为其他工作提供“弹药”的后方。没有及时的物质支持和适当的服务保障,各机关的工作和活动就会失去基础和动力,一切都不可能。因此,如何提高物流服务的安全性是每个物流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升的作用

第一,应急管理的后勤服务工作是其他职能部门正常运 作的最有效保障,该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决定了单位 的后续发展及员工对该公司的认可度。只有企业的员工获得 满足感和幸福感,才有利于后勤服务部门开展更加高效的管 理工作,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其可全面 投入相应管控工作中,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单位 中不同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后勤服务 部门大多数是对整个企业办公物品支出、固定资产管理等方 面进行盘点以及了解,故需要做好对应的计划,了解每个职 能部门的岗位需求点,做好全面化的岗位物品耗费表,根据 相关的数据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并将测试出来的数据作为年 初预算的数据参考,这样可以在优化成本支出的基础上实现 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使得该部门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而 不是被其他人所说的无用部门。 第二,应急管理后勤服务工作涉及人事部门、财务部门 以及物资部门等多部门。每一个部门之间不仅仅需要完成自 己的工作,还需要构建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来促使各个行政 管理部门的工作有效开展。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有利于提 升工作的价值,减少一些工作中存在的协调性不足情况,进 一步避免由于工作协调性不足而产生的大规模成本支出。对 于必需的成本支出,需要分析其原因,尽可能购买高质量的 物品,延长物品的使用周期,减少物品更换次数,使得工作开 展高效化。

二、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

广泛性

物流工作涉及面很广。具体来说,后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供水、供电、有线电视等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水电费的收取结算;做好办公楼、宿舍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好车辆调度和管理工作;执行有关接待规定,按照局办安排做好接待工作;协助局办公室处理与周边的关系;做好办公室和宿舍的环境卫生工作。负责办公室、宿舍院落前的四包及保安工作;做好办公室、宿舍院落的绿化管理和文明社区建设;做好局外立面的经营管理工作;做好培训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做好局家委员会工作,协助局办做好民间调解工作。水电管理、车辆管理、办公楼卫生维护等日常事务。业务项目复杂,涉及面广,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

服务性

后勤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从后勤工作的内容来看就是服务本局的工作,是保证本局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服务工作。例如车辆调度、车辆安全出行、水电畅通、住房及各种办公设施维修、园林绿化、民间调解等都是服务内容。为此,我们物流工作者都需要热情、主动、耐心,还需要具备能力、技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好服务,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和谐性

后勤工作就是服务工作,从内容上讲后勤工作就是服务本局的工作,就是保证本局的其他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工作。例如车辆调度、车辆安全出行、水电畅通、住房及各种办公设施维护、园林绿化、民事调解等都是服务内容。为此,我们物流工作者需要热情、主动、耐心,也需要有能力、技能,两者相结合,服务好,才能得到支持和理解。

琐碎性

物流管理工作往往从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做起,但这些被称为小事的工作一定不能小看。在具体的工作中,水电的维护,如果没有这样微不足道的准备工作,就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如果在站内与其他单位协商时有任何疏忽,将直接影响上、下、内外关系,失去单位形象。

三、后勤保障单位内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2 人员密集导致内保难度增大

后勤保障单位的内保工作的范围涉及科研单位的方方面面,如员工休闲区、职工食堂和外来人员招待处等,这些场所人员密集,容易产生各种摩擦问题,加大了安保的工作量。再如,科研单位的一些房屋出租给了外来人员,这些人员社会关系复杂,且他们租房屋的用途是不一样的,有的房屋经过几道转租,还有的房屋改做其他经营场所使用,也导致了治安环境的复杂,同时还增加了消防隐患。科研单位职工宿舍的内保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一个是宿舍的人员众多呈现出饱和状态,因为职工的生长环境和工作岗位的不同经常会发生一些生活上的矛盾,加上科研单位还在不断地引进人才,使得职工宿舍早已人满为患。职工宿舍大多是老房子,各项基础设施落后,不仅不能够满足正常的住宿要求,且监控系统不完善,很容易发生一些盗窃的事件,给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3 安保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在后勤保障服务单位聘请的安保人员中,大多数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这样一来安保服务的水平就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培训上岗机制,安保人员的服务就变得不可控制。受到所聘用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的影响,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差,所以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其应对能力也就不高,不能够及时地将事态控制住,妥善地解决。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安保人员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避之不及,因此也就没有办法完成科研单位对于应用高科技完成保密安保工作的要求。

四、应急管理后勤保障的应对机制

尽快建立统一的应急后勤保障分级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制订应急预案都有相应的后勤保障体系,但相互沟通甚少,兼容不多,协调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从本位主义出发,贻误抢救时机的可能。即使各方齐心协力,也容易出现物资和人员配备的重复,造成极大的浪费。所以理顺应急后勤保障体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为适应结构合理、指挥灵敏、决策及时、保障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有关专家建议,我国的应急后勤保障管理体制,可以由三级模式构建。最高一级是部级应急后勤保障委员会,主要负责全国应急后勤保障的动员和组织建设工作。中间一级是在省和直辖市设立应急后勤工作领导小组,其机构、职能、任务与部级机构协调一致。下面一级是在县级地方政府设立应急后勤办公室,作为应急管理基层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上级机关应急管理指标的落实,确保应急后勤保障正常有序进行。为了协调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能量,各级政府必须打破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分部门、分灾种的单一灾害应急后勤保障模式,加强应急管理力量、后续后勤保障力量以及应急后勤保障内部力量之间的协调。力争做到权威、高效、灵活、畅通。

是进一步完善应急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既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地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建立现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置。因此,各级职能部门在对应急事件做实时判断、提前预报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为决策部门提出应急后勤保障预案,为政府应急保障提供决策平台。二是建立力量动员机制。包括物资动员、交通运输动员、医疗卫生动员、后勤科技动员、应急人力动员等方面,达到规模适度,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编组恰当、力量适中的要求。三是建立多方合作与协调机制。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地域宽广,必须通过多方协作的力量来解决。所以,要充分发挥多方组织的力量,通过多方沟通与协调,共同做好紧急突发事件的后勤保障工作。

是努力做好重要战略物资的储备工作

政府应急管理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决策科学,措施果断之外,还要求有雄厚的物资储备和人力资源作基础。要想及时征调,就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充足的物资准备,建立完善系统的战略物资储备。特别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能源、矿产、资源、医疗设备等,这些物资无论对付紧急事件,特别是灾难的救助,还是灾后重建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战略物资储备不仅要有量上的保证,还应考虑到地理上的安全性和分布状况,确保物资储备管理严格,保证质量,储备点交通便利,通信畅通,随时调拨,达到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发挥作用的目的。

是加强应急后勤保障法制化建设

只有用法律的手段将应急后勤保障中的诸多因素确定下来,应急后勤保障才能走向制度化的轨道。一是要制定统一的紧急突发事件后勤保障法规,用立法方式规范应急后勤保障行为;二是要明确应急后勤保障的机制、职能、权限、运作方法及资金来源,确保应急后勤保障依法进行;三是用法律手段,在应急后勤保障中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五)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第一,在应急管理后勤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后勤服务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对于该部门的员工来说,其所面对的工作内容过多,工作项目比较琐碎。此时,工作人员必须分清楚哪些事情应当先办,哪些事情应当后办,对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后勤服务管理部门要提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度,积极与各部门之间做好沟通与交流,定期与各部门成员之间增进联系,提升自己部门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积极和领导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形成比较融洽的关系网络,完成高效的服务与管控工作,实现信息交流顺畅。该类别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对办公室用品的使用和能耗规定做好预先宣传工作,将相应的原则以及规定一步一步落实到位,要求人员按照规定来办事。在事情处理上,还要采取应对性措施,避免双方发生矛盾纠纷,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综合处理,为上级领导部门以及同级部门减轻一些无效事情的负担,充分发挥部门的自身职能,彰显压缩企业不必要成本支出的价值。第二,在应急管理后勤服务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后勤服务职员的综合素养。服务工作是整个后勤管控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起较强的服务意识,真正将后勤部门的价值作用发挥出来,确保整个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部门成员之间能够积极配合而不是恶意阻挠。在工作开展中需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不可意气用事、徒增困扰,要正确认识到某些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情并无大小之分,对任何事情都给予高度的关注和认可。

结语:

公共卫生应急是对医院应急体系的综合考验。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水平作为医院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救治的顺利进行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邹佩琳、涂宣成、肖万超、孙冬杰、韩宝江、唐锦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医院后勤保障应急管理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0,v.27;No.157(06):137-139.

[2]杨月巧.新时代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关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2019,v.14;No.162(09):28-31.

[3]魏真.关于应急状态下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的思考[J].决策探索(中),2019.

[4]张咏梅. 医院后勤外包服务投诉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廖宏,金一. 谈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应对突发灾害[A]. 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贵州电网公司.2008 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贵州省电机工程学会、贵州电网公司: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