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源优化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15 17:58:19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1

1.1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表达

一般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中主要包含优化目标、变量、条件、参数等元素。对于不同的服务对象,优化目标函数的表达通常不尽相同,分类依据主要为用户与网络运营商的关心目标。决策变量则是与任务调度方案相对应的元素。模型中所设置的决策变量的数量对计算机网路系统设计的自由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约束条件则是限制网络调度资源容量与策略的参数。固定参数则与变量相对应,它属于模型中的常量,有其固定特性。一般优化目标函数包括网络系统最小总体能量、最大总体吞吐量、延迟、网络传输成本、丢包率等。固定参数则囊括网络服务的速率、传输能量、网络源编码速率等。约束条件同样有对系统传输能量的显著、信息访问的竞争等。系统变量则包括用户所分配的宽带及系统传输的功率。

1.2计算机网路优化模型方法分类

首先,按照模型函数的个数可以将优化模型分为单目标优化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一般而言,网络优化主要是针对某项单一的服务质量指标来说的,并以其属性作为约束。若将多重因素纳入考虑的范畴,则需要选用多目标优化模型。其次,依照变量的类型,又可将优化模型分为连续变量优化、离散变量优化。基于函数目标与约束函数的考虑,同样可将模型分为凸优化与非凸优化模型。另外依照参数的具体类型,则可将网络优化模型分为确定与随机优化模型。此外不同类型的优化模型同样也对应着不同方式的网络求解算法。

2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一般由于受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节点处理方式的制约与限制,大部分网络资源部署并不具备专门性较强的集中性控制节点,在常规情况下,网络系统节点承担着控制数据层面与控制层的双向功能,有较强的负担,因此,为达到系统性能优化的目的,需规划出占用资源少,复杂程度较低的求解算法。特别是针对自身携带能量比较少,能量补充途径较为复杂的网络能量节点,则不仅需要提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性能,还需优化其自身的求解算法。在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时主要遵照将复杂优化模型转化为简单模型的思路。以下就主要介绍针对NP难问题的近似算法与时间收敛算法。

2.1近似算法

一般在探讨计算机NP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中,通常将近似算法应用于其中,在系统一定的条件下,大部分系统NP难问题均与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大量的相似点,与其研究内容有着不同程度的吻合度。常规来说,在解决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过程中的凸优化问题时所选用的原—对偶方式,能够在实施一定改造的前提下,配合系统处理,将系统设计进行组合优化,属于近似算法的范畴。由于受到求解算法的通用影响,在对近似算法的设计过程中,同样也会受到常规通用性技术的作用。一般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所选取的系统优化算法均为近似算法,它在设计、计算方面有着显著简单、方便的优势,多数NP难问题均可整合为整数线性规划问题予以解决。

2.2时间收敛算法

通常时间收敛算法的应用一般集中于对凸优化方法的研究中。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中,大部分能量均可归结为凸优化模型,囊括线性规划、二次规划等。为寻求最优易解方案,通常需要将全局问题转化为局部问题,秉承网络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选用数值方法,迫近其最优解。一般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选择与配置方面通常存在着部分离散型变量,其分布对可行域的凸性造成了破坏,影响了全局最优解的分析与判定。而相对部分通信网络而言,基于网络资源的离散型配置特征,需着手其离散优化问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离散优化便为网络路由器的选择,不仅需考虑网络延时因素,同样还需分析其最短路径,从根本上保障系统保证配置的最高利用率。

3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模型的实施方案

3.1集中优化与分散优化方案

针对集中优化而言,该方案的实施需建立在约束集中控制器的基础上,将系统计算所得出的最优算法结果作为参考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网络资源分配处理。分散式优化方案同样有其自身实施的显著特征。首先,其最优求解过程实际上为与分布完成的重要过程,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大部分核心部分均会参与到系统优化程序中,并传输对应的数据信息。而后,根据其所传递的数据信息资源来实现下一阶段的调控处理工作。对比两种优化实施方案来说,分散式优化方案具有运行速度更快、节点通信容量更大、安全性更佳的优势。

3.2静态优化与动态优化方案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2

1.1管档意识淡薄:

目前,在医院中普遍存在重视医疗业务的发展,却轻视人事档案管理的现象,对人事档案信息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人事档案没有多大作用,大部分职工档案管理意识淡薄,不了解档案的作用,甚至认为只要不调离医院,档案可有可无。

1.2管理方法滞后: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许多医院尚未见适应本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且在医院目标管理考核中,也未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纳入考核中;许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仍停留在手工管理档案的阶段,没有配备计算机进行信息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分析利用。

1.3内容不规范: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医院的人事档案的内容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如缺少履历表、入党登记表等,有些档案填写随意,并且存在信息不真实的现象,使档案材料缺乏可靠性;有些档案材料因归档不及时造成残缺不全,直接影响了人事档案的规范性、系统性。

1.4缺乏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医疗机构人事档案工作岗位上的管理人员大多是中途转行或兼职管理档案的非专业人士,知识结构不平衡,学历、职称较低,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对行政管理、医院工作不熟悉,一般只能应对简单的收集和装订工作,难以胜任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管理

2.1加强人事档案收集与丰富档案内容

医疗服务机制改革加快了医院现代化建设,使得医院内部管理工作面临着全新的调整,这些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化配置。医院作为社会医疗服务中心,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多方面的医疗保障,加快了新时期医院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源作为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应当受到广大医院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对应的人事档案工作机制。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医院要重新整顿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改变早期守旧的操作流程,从档案信息收集开始提供可靠的保障机制。一般情况下,只要患者入院救治就应该对其进行资料跟踪收集,并且建立数字化档案作为信息资源库,方便日后对患者治疗情况的检查。考虑到医院每天患者的流动性较大,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也会面临很多的难度,这就要求医院注重各项科学技术的灵活应用,尤其是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要融入档案资料处理工作,这些都依赖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改革。比如,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所收集资料的真实性,并且对产生新资料进行有效的补充,进而改善医院档案工作的合理化整编。

2.2切实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长期以来医院注重内部医疗工作的改革调整,对人事档案资料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人事管理工作处于落后水平,一些重要的人事资料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人事科是医院日常办公的主要部门之一,关系着医院内部人力资源调配与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若人事管理不当则会影响到人事工作的有序开展。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应考虑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严格禁止虚假信息的收录与使用,避免对医院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比如,对刚刚建立的人事档案资料,应坚持对原始信息的审核与考察,保证数据资料的有效利用率。若检查要人事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应重新审查且调整信息。

2.3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是医院常规化经营的重要内容,注重认识管理有助于提升内部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快新一轮医疗服务机制的优化改革。基于先进理念指导下,医院内部管理模式有了更多的转变空间,尤其是在内控管理体系日趋成熟的背景下,人事档案管理也有了新的转变,这些都依赖于动态管理思想的融入。所谓动态管理是相对于静态管理而言,早前医院坚持静态管理而处于被动状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保持原有的工作模式,这大大影响了整个医院人事信息的处理效率。为了改变旧管理模式的作业成效,以动态管理思想为指导理念,强化人事档案的管理策略,对医院内部调控具有多项指导意义。首先,医院要从观念上认可动态管理的应用价值,对医院办事工作流程执行动态化管理方案,解决早期内部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建立更加多元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对策;其次,人事部门要尽快适应动态管理作业的要求,提供切实可行的办事管理机制,加快动态管理模型的创建与实施,解决医院内部办公作业存在的种种弊端。例如,人事部门要积极调整原有的资料管理方案,人事信息收集、处理、考评、存储等方面优化,保证每一项数据信息资源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4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事档案工作改革的技术保障,以信息科技为办公中心件礼品现代化管理模式,这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趋势。医院要定期引入计算机设备作为调控中心,对数据资源实施可靠的调配制度,进而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效率,维持了各项人事信息的自动化配置,实现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改革。现在我们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使人事信息由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转变成计算机处理方式,逐步实现个人基本信息的微机检索,不断扩大人事档案信息的内涵,以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进而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规定相应使用权限的情况下,部分信息可以对部门和个人开放,并开展网上服务业务,如查询、搜索和评价等功能。这样不仅能增加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而且还能开发和利用人事档案信息资源,为医院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提供重要信息。

2.5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档案管理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3

关键词投资效益投资决策投资风险防范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0月20日的数据,2005年前三季度,我国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固定资产投资为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发展观的轨道。

1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和,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环境、经济环境、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水平、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4

【关键词】LTE 带宽分配 上行无线资源分配 QoS

1 引言

随着移动用户数的快速增长和新类型业务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无论是在带宽还是在业务提供能力上都已无法满足移动用户及网络运营商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3GPP在3G已经取得成功的基础上,提出了Long Term Evolution(LTE)计划,继续推动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3GPP LTE系统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其系统在整体架构上是基于分组交换的。LTE系统在上行链路,要求基站端在有限的频谱带宽下能够为更多的用户提供较高的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还应满足用户各种业务时延等服务质量(QoS)要求。尽管在目前3GPP LTE的相关标准中定义了较完整的QoS机制,但是其中并没有给出保障用户各种业务QoS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方案。

在多业务和高容量用户的背景下,如何根据用户不同QoS要求和链路情况来有效地分配频谱资源,以提高频谱效率成为了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展开研究。

2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机制

2.1概述

LTE中基站端无线资源管理采用集中控制的方式,每个基站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其无线资源分配技术包括基站端上行调度、基站端下行调度和终端调度等,具体如图1所示:

在下行方向,来自核心网的用户各类业务数据在基站端首先经过包映射器映射到无线承载radio bearer上。然后,由基站端下行调度器执行下行调度功能生成指示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的DCI1/1A信令或其他格式;同时,基站端上行调度器根据来自终端的资源请求和缓存状态报告,执行上行调度功能,生成指示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的DCI0信令。最后,基站将DCI1/1A、DCI0等信令连同下行数据发送给终端。在上行方向,终端各类业务数据也是先经过包映射器映射到对应的radio bearer上。终端调度器根据收到的DCI0信令,执行终端调度功能,最后终端将上行数据发送到基站端。本文主要针对基站端上行调度器功能的实现展开讨论。

2.2 场景分析

LTE作为准4G技术,为了实现其高速率和高频谱效率的目标而加入了许多新特性,上行无线资源分配也是在这个新的场景中发挥作用。在上行无线资源分配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如下要素:

(1)LTE上行链路物理层特性。LTE上行链路采用localized的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作为传输方案。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的最小单位是一个物理资源块(PRB),一个PRB包含12个频域上相邻的子载波[1];同时LTE相关标准中也要求分配给一个终端的若干个PRB在频域上是相邻的,并且采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2)LTE媒体接入控制子层中半静态调度(SPS)的应用。半静态调度的特点[2]是终端占用的无线资源,包括占用物理资源块的分布和调制编码方式等,以一定的周期自动重复出现,不需要额外信令通知。

(3)LTE标准中提出了TTI bundle的概念。TTI(传输时间间隔)bundle[3]是指终端可以在连续的若干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占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和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发送相同的用户数据,其中连续传输时间间隔的个数定义为TTI_BUNDLE_SIZE,值为4。

(4)LTE上行链路采用同步HARQ无线传输技术。同步HARQ机制分为两种:自适应HARQ和非自适应HARQ,两种方式在LTE上行链路传输中都有应用[4]。

3 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

基于上述LTE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机制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LTE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如图2所示:

该框架的输入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用户各个业务的QoS参数和用户的信道质量信息。该框架主要包括可用资源预处理器、动态分组调度器和资源分配器三个功能模块,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作用如下:

(1)可用资源预处理器,负责计算在当前上行子帧可用的物理资源块(PRB)队列。考虑到半静态调度和配置了TTI bundle功能的用户的无线资源分配过程涉及到了物理资源块的预留,该可用资源预处理器主要是减去之前为这些用户预留的物理资源块。

(2)动态分组调度器,包括用户队列预处理器、用户优先级处理器和带宽分配器。其主要功能是预处理用户队列,满足非自适应重传用户的请求,计算其余用户的优先级并为用户发送数据字节数。

(3)资源分配器,其主要功能是根据用户分配的带宽量确定用户占用物理资源块的分布和调制编码方式。该资源分配器能够充分考虑用户信道质量状况,在保证用户QoS的同时提高无线资源利用率。

上述LTE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过程的输出是系统无线资源的分配结果,分配结果中包括用户占用物理资源块的起始值和长度、调制编码方式、新传和重传指示等。下面给出各个功能模块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3.1 可用资源预处理器

基于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机制研究中关于半静态调度和TTI bundle功能的描述,可以看到其中涉及到了资源的预留,而可用资源预处理主要负责在当前系统可用物理资源块中减去之前预留的物理资源块,同时将剩余物理资源块队列分类并作为输入提供给动态分组调度器和资源分配器。

预留的物理资源块包括两部分内容:配置了半静态调度功能用户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和配置了TTI bundle功能用户占用的物理资源块。

半静态调度存在于LTE基站端的上行无线资源分配和下行无线资源分配过程中。半静态调度的提出主要为了在LTE系统中能够较好地保证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5],其要点是利用半静态调度分配的无线资源发送新传数据,利用动态调度分配的无线资源发送重传数据。

针对VoIP业务数据包小且传输时间间隔短的特点,如果采用动态调度的方式,那么每个VoIP业务数据包到达和重传的无线资源分配情况都需要基站向终端传输信令,这样会造成较大的信令开销,影响数据传输效率。而如果采用半静态调度的方式,由于半静态调度分配的无线资源是以一定的周期自动重复出现的,所以能够大大减少信令开销,同时也能较好地保证VoIP业务的服务质量。另外,由于半静态调度分配的资源可以通过特定信令被撤销,这样当VoIP业务的静默期来临时可以将资源分配给其他用户,从而有效提高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配置了TTI bundle功能的用户,每份用户数据都将使用相同的物理资源块和调制编码方式被连续传输4次,其中每次传输结束都不用等待基站端的反馈就继续下一次传输直到一个bundle结束。这样做能够大大减少终端和基站端用于传输反馈的信令,也能更好地适应多变的无线信道。

3.2 用户队列预处理器

用户队列预处理器负责为重传用户选择重传方式,即选择自适应方式或者非自适应方式,并依据用户此时所处状态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用户队列中。如图3所示:

用户队列预处理器中重传用户处理部分为用户选择重传方式,从而将用户划分到自适应重传队列和非自适应重传队列,其中非自适应重传用户不需要后续处理;用户队列预处理器中新传用户处理部分,将用户细分为使用动态无线资源传输数据的用户、使用半静态无线资源传输数据的用户、请求半静态无线资源的用户等。

重传用户处理部分需要充分考虑两种HARQ方式的优缺点从而选择合适的重传方式。自适应HARQ方式比较灵活,当信道质量或系统带宽变化时基站可以通过信令调整用户重传数据占用的物理资源块分布和使用的调制编码方式,这样就能使重传占用上行无线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碎片无线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但其缺点是信令开销大。非自适应HARQ方式要求重传占用同上次传输相同的物理资源块并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优点是没有信令开销,但是也存在缺点就是无法适应无线信道的变化;同时由于其要求占用与上次传输相同的物理资源块,可能导致上行无线资源分配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碎片无线资源,从而降低无线资源利用率。

自适应重传方式和非自适应重传方式各有优缺点,用户队列预处理器优先满足用户非自适应重传请求。

3.3 用户优先级处理器

本文采用动态方法确定用户优先级,即每次执行无线资源分配的过程中都动态更新用户的优先级。这种方法较灵活,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服务质量。

用户优先级计算器,主要负责计算用户优先级,细分为主优先级和次优先级。主优先级指自适应重传的用户优先级最高,动态新传数据的用户次之,之后依次是请求半静态无线资源的用户、发送了资源请求的用户、要求随机接入的用户和仅需发送非周期性信道质量报告的用户。次优先级是指当用户的主优先级相同时,则根据用户的信道质量状况、用户的缓存数据量和用户一些特定参数确定其优先级。

3.4 带宽分配器

带宽分配器,其输入是用户优先级信息和用户各个业务的服务质量参数信息,其输出是各个用户可发送数据量。带宽分配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宽分配算法。带宽分配算法的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各个业务的服务质量要求,并且综合考虑各个用户间的公平性。

按照LTE标准的规定,用户的各种业务是映射到无线承载上的,而每个无线承载映射到上行和下行两条逻辑信道上。LTE标准中规定了逻辑信道的QoS参数,带宽分配算法主要是通过保证逻辑信道的QoS来保证用户各个业务的服务质量。

上行逻辑信道的QoS参数主要是数据优先传输速率值PBR和优先级。PBR值和优先级由来自网关的无线承载的QoS参数按照一定规则映射而来,作为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过程中带宽分配算法的输入参数。

带宽分配算法能够使得用户在业务突发时发送较多数据,而在业务静默期减少数据发送量,从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用户业务所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

3.5 物理资源块分配器

物理资源块分配器根据用户可以发送数据量的大小,确定用户占用物理资源块分布情况的算法。其目的是减少无线资源浪费,提高系统吞吐量。

为了实现低峰均比(PAPR)的上行传输[6,7],LTE选定采用localized的单载波频分复用(SC-FDMA)作为上行链路的传输方案。基于该传输方案,物理资源块分配算法能够充分利用用户信道质量状况信息,开发多用户分集,提高系统吞吐量。

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物理资源块的分配过程是相结合的,即根据用户PRB的分布确定用户MCS。这样物理资源块分配算法和AMC相结合,使得用户能够采取最佳调制编码方式占用最少的物理资源块发送较多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系统吞吐量。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LTE无线资源分配机制,然后提出一种LTE上行无线资源分配架构,并讨论了该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上述架构主要针对单天线配置场景,由于LTE默认支持多天线技术(MIMO),下一步考虑在已有基础上增加针对MIMO环境的增强带宽分配算法和物理资源块分配算法,以保证在满足用户业务QoS要求的同时更好地提高频谱利用率。

参考文献

[1]3GPP TR 36.21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Channel and Modulation[S].

[2]3GPP TS 36.321: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Medium Acces Control (MAC) protocol specification[S].

[3]3GPP TS 36.213: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S].

[4]3GPP TS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 (E-UTRAN) overall discription[S].

[5]王东洋. 3GPP LTE上行链路关键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2007.

[6]Fan Xiangning, Li Yuanjie, Li Mingqi, et 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c-fdma schemes 3G LTE[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1-25 Sept.2007: 787-790.

[7]Myung H.G., Junsung Lim, Goodman D.J. Single carrier FDMA for uplink wireless transmission[J].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 IEEE, 2006,1(3): 30-38.

【作者简介】

范晓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无线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资源分配。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5

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就是根据通信任务需求,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按照一定规则对卫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定出满足卫星应用任务需求的资源分配调度方案[9]。卫星任务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效果[10]。因此,要实现规划调度的目标,必须对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调度问题中涉及到的约束条件进行详细分析。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调度问题的约束规则,可分为2大类共6项,如图2所示。

1.1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的硬性约束硬性约束是指完成卫星通信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包括3项内容,具体为:1)通信资源调度的范围约束卫星通信首先要求卫星能被卫星无线电通信使用终端“看到”,而这是由卫星天线波束覆盖范围决定的,即当卫星无线电通信使用终端处于卫星天线波束覆盖范围内时,才能进行通信;否则无法达成通信。2)通信资源调度的时间约束①任务的时间约束。针对某一任务的资源调度时间不能晚于该任务的开始时间,资源调度结束时间不能早于任务的结束时间,且任务对于资源的占用时间不能小于任务执行的持续时间。②资源的时间约束。在春分和秋分期间,静止轨道卫星由于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此时太阳带来的强噪声将引起通信中断,即日凌中断。3)通信资源调度的频段约束不同卫星、卫星使用终端的工作频段通常是确定值,而只有处于同工作频段的卫星和使用终端之间才能建立通信链路,提供通信服务,这是卫星通信资源调度问题中的一个硬约束。

1.2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的软性约束软性约束是指对卫星通信的质量、取得效益具有影响的约束条件。包括3项内容,具体为:1)通信资源调度的能力约束资源具备的能力(比如带宽等)必须达到完成任务的最低要求,才能被分配执行任务。2)通信资源调度的质量约束在卫星通信中,无线电波要先后穿越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等,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生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大气吸收损耗和雨衰损耗等,导致通信质量下降,甚至出现通信中断的现象,特别是降雨对Ku,Ka频段信号产生衰耗较大[12]。而目前,实际应用中的通信卫星工作频段大都在C,Ku和Ka频段。因此,在调度过程中要考虑通信链路载噪比、损耗、误码率等的影响。3)通信资源调度的优先级约束①任务的优先级约束。任务的价值(重要程度)、紧迫度和执行顺序等属性决定了每项任务具备不同的优先级。②资源的优先级约束。资源的价值、能力和稀缺程度等属性决定了每个资源也具备不同的优先级。

2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问题模型

在一个多任务的通信环境下,通信资源分配问题可以描述为一个由通信资源和通信任务所构成的数学规划问题。基于以上对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的约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如下。

2.1问题假设为简化问题,便于建立数学模型,在不改变问题性质的前提下,做出如下假设:1)所有资源都绝对可靠,即不考虑出现资源性能降低或者故障的情况;2)一个通信资源某一时刻只能为一个通信任务提供服务。3)卫星转发器均为透明转发器,不考虑卫星具备星上处理功能;4)所有任务在进行匹配调度前已经确定,不考虑有新任务动态更新的情况;5)任务一旦开始就必须完成,不考虑自然或人为干涉的任务中断;6)各个任务之间是相对独立任务,不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7)匹配调度过程中不考虑决策者或者事件固有经验的偏好因素。

2.2变量约束条件描述1)覆盖范围约束卫星覆盖区域d由波束决定,对于全球波束,覆盖区域为地球南北纬75°之间与以星下点为中心对地球边缘张角17.34°所围成的部分。对于点波束,覆盖区域d可以通过模型计算得到。若任务区域为D,任务区域必须在覆盖范围之内。

2.3目标函数卫星资源调度相关研究中,通常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确定目标函数[17]。一般的资源-任务调度多数是以产生的综合收益最大为目标,本文从任务收益和卫星资源使用两方面考虑调度目标。1)任务调度收益大。即任务收益之和尽可能高,不仅要尽可能调度高收益的任务,而且成功调度的任务数量要多。收益主要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确定。

3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问题求解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是一个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结合静止轨道卫星通信资源-任务匹配规则,给出求解该问题的思路,如图3所示。匹配过程可以描述为:步骤1数据初始化。根据通信任务和卫星资源的描述,进行数据预处理,主要是编号、计算资源覆盖区域和可用时间,得到任务集合T和资源集合R,进入步骤2;步骤2匹配可行性检测。对照资源-任务匹配的“硬约束”条件,筛选出可调度任务集Tk。如果Tk为空,则无法进行匹配,终止流程,否则进入步骤3;步骤3选择任务。从可调度任务集Tk中选出优先级最大的任务Ti,并将Ti移出Tk,进入步骤4。如果已完成的任务数量等于可调度任务总数,则结束整个流程;步骤4选择资源。根据资源优先级,为选定的任务Ti分配资源Rj,如果资源能够满足任务需求,进入步骤5;否则进入步骤6;步骤5资源分配。将资源Rj从R中移出,设置Rj状态为已调用,并将Rj的处理任务结束时间设为tie,返回步骤3进行循环操作;步骤6资源释放。选择刚完成的任务,将其占用的资源状态设置为可调用,并放回R中,返回步骤4进行循环操作。

4数据仿真

人工智能算法是求解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蚁群算法进行仿真分析。采用MatlabR2010a编程,在Win7系统(硬件配置Core二代2.2GHz,1G内存)计算完成,调度总收益19,经验证其结果正确,运行时间2.775756s。运行结果如表4所示。

5结束语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6

工程预算根据建筑工程的建筑进度可以分为:设计预算、施工图预算以及施工预算。因此不同的预算阶段对于建筑工程的影响也就不相同:①设计预算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设计预算是根据设计要求对工程造价进行概括性的计算,设计预算是整个建筑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设计预算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是:设计预算是整个建筑投资的依据,其规定了建筑工程投资的最高限额,决定着建筑工程的施工方式以及分析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理。②施工图预算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施工图预算是设计单位根据施工图、现行预算定额以及各种建筑材料费用等的预算价格编制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图预算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确定工程造价以及考核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招投标文件以及建筑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依据、建筑企业施工进度的关键依据以及建筑工程款结账的依据。③施工预算对建筑工程的影响。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方案以及施工技术等计算出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费用的消耗的经济文件。施工预算对建筑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建筑工程预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是建筑企业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实施限额领料的依据、是建筑企业进行施工计划、安排施人员以及设备的重要依据、是对施工人员进行工资发放、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

二、提高建筑工程预算编制的措施

2.1实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筑工程预算的管理要突破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因为建筑工程的各种施工因素随市场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概率比较大,比如建筑施工中的建筑材料、人工费用以及机械消耗等都具有不确定性,而传统的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具有统一固定的定额特性,这样就造成工程预算编制与现实价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工作效率,需要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而能够及时根据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避免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问题的发生。

2.2提高工程预算编制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总体上的指导性与规范性,预算编制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建筑工程预算编制需要相关人员完成,人的综合素质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筑工程预算编制中,由于受到传统静态管理模式的影响,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他们在预算编制中经常会出现失误操作,而这些不经心的失误操作会对建筑工程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比如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可能因为少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会增加整个建筑工程的费用,造成建筑工程成本的提高,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率,同时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求预算编制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适应工程预算编制技术发展的要求。

2.3深化设计深度,优化设计方案,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预算编制人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案,并且要根据市场变化优化预算编制方案,积极推进限额计划:一是在设计预算方案时要收集相关的资料,比如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报告、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环境报告以及各类施工标准图纸等等;二是对预算编制要进行综合分析,在满足建筑工程预算功能实现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降低建筑预算,并且根据经济效率最大原则,选取最佳的设计方案;三是编制单项工程概预算并汇总总概预算。

三、控制预算编制超预算的方法

科学的预算编制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实际预算费用超过预算编制费用,那么就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为建筑工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他们就必须会通过降低建筑成本来实现,而降低建筑成本的手段不外是降低建筑材料标准等,因此要严格控制预算的范围:

3.1通过招投标竞选。工程招标是建筑工程企业选择建筑施工企业的有效方式,也是降低建筑工程企业费用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率最大化的主要途径。通过招标可以在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中选择信誉良好、施工技术高、管理水平好的企业,同时通过招标也可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费用,并且也保障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7

社会性。若按信息的性质进行分类,信息则可以分为原始信息和经过处理的信息,而档案信息是对活动或数据直接进行最初的数字、图像或文字的记载,这些功能便决定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本源性,即归属于原始信息。若按照信息的时间进行分类,信息则可以分为回溯性信息和预测性信息。档案信息不仅能够具有回溯性,还可以在记载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预测,进而进行创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便是这样的道理,它的用途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计的作用。

1.2 档案资源开发的功能

档案信息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是通过把档案资料承载的信息静态转化为各个用户能够接受的动态过程,从而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服务作用,实现它的价值。但是在通常的工作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经常被结合在一起的,便是文中所要将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因为这两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开发的目的是对其进行利用,利用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反开发,进而实现它的社会服务、指导实践的功能。

2.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的需要,档案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作为数据信息的存档,已经成为社会服务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对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有效的开发,从而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这是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档案信息存储的目的便是为了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因此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清晰它的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2.1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它具有真实的记录数据和结果,包括我国科研、建设的过程,它能够为我国今后的科研成果和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并且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目的。

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它能够在经济发展或管理的过程中起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指导,从而减少此过程中的失误或者少走些弯路。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要重视档案信息的意义。档案信息可以从静态便为动态,从而变成科学或经济进步的生产力之一。

2.2 档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从而改变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因此,必须要综合我国的各个方面进行开发与利用,包括人文、科学等角度,充分发挥其现实意义和功能。

2.3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和信息的向前发展,有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差距。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影响到我国的发展中或发达国家的性质,必须要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益,把它作为我国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2.4 随着经济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符合我国宏观信息政策和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是逐渐信息化,而作为信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对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具有促进的作用,也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档案信息也包含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从某种角度讲,政务部门形成的档案信息对于我国政府系统的发展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并且能够落实政务信息的公开,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促进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发展。

3. 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首当其冲便是强化信息的开发意识。开发意识的前提就是要解除思想的束缚,拥有创新的观念,能够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更多的方法,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档案信息促进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长久研究,得出了很多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途径,下面对一些方法进行介绍:

3.1 优化馆藏结构

优化馆藏结构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物质基础。由于物质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馆藏结构的优化能够决定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和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扩大信息接收的范围,广泛的收集有价值的信息作为馆藏档案信息的材料,增加有价值的信息储藏量。 3.2 转变服务方式和观念 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服务方式单一,仍处在半封闭状态,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

式。为了紧随时代的潮流,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方式必须要进行转变,包括思想、态度、以及观念的转变。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创新信息资源的开放新方式,不断满足国家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另外,要建立新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服务机制,从而适应社会的公益性和产业性。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作用,为社会的经济效益提升做出贡献。

3.3 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

档案信息资源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管理人员必须拥有高素质。首先,在思想上,档案人员要对这项工作充满热情,并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档案人员不仅要懂得档案管理,还要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要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从各个角度提升档案人员的素质,包括提升管理能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4. 结论

档案信息资源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必须要才有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发挥自身社会价值,为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雪梅,赵秀荣:《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探》,科技档案,2003年第2期

[2] 杨光:《试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4年12月第4期

[3] 彭岚:《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浅议》,科技档案,2006年第2期

[4] 王晓亮:《浅析档案信息资源建》,科学档案,2011年第4期

[5]金波;关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张文承;贾宝萍;;以信息化建设为途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J];兰台世界;2008年07期

[7]熊海燕;;浅论当前高等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6期

[8]熊海燕;;浅论当前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徐英;;论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何相健;;推进我市档案信息化 应当克服五个不足——学习辽宁档案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思考[A];广西档案2010年第4期(总第100期)[C];2010年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8

实训资源是培养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践训练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它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物质基础保障,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和必要前提条件。根据我们课题组实践和调查发现,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而实训资源是培养职业人才的瓶颈问题。探索和实践培养职业人才实训资源的使用和共享的理论方法,是我们职业人才培养工作者的当务之急,也是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实训资源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实训资源是指学校已投资建成的专供学生实验实训使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实验基地、实训场所、仪器工具等;动态实训资源是指教师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学生实训任务,确定共享使用的非静态实训资源,如网吧、超市、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原本的功能都不是供学生实验实训使用的设施设备,但在不影响原本的功能使用的前提下,供学生实验实训使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实践,探索动态实训资源使用共享的理论和方法。

二、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现实意义

教育教学资源是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设备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教育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就培养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而言,通常意义下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培养该职业理论知识的需要,但无法满足培养该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实践训练需要。因为,一是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快速调整和不断升级的新局面。二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外国公司的入驻对我国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和衡量都有了新的标准及要求。三是职业岗位时时在推陈出新,新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也在与时俱进;四是社会上的工商企事业单位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对工商管理职业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在此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实训资源,任何一所高职院校都无法根据培养学生动态多变职业能力需要及时开设配套实训基地,模式化的一个或几个实训基地也难以培养学生动态多变的职业能力。

有调查资料显示:物流实验室基本上是投资400多万元~1000多万元建的仿真实验室,开展和完成了相关的实训项目,但是空置率较大;而在教育资金短缺的一些高职院校则无法建立物流仿真实验室,或只能建有简单的仓库和货架,开展某些项目实训。建设工商企业管理实训基地也会遇到类似问题。因此,构思如何挖掘、使用共享校内现有的其它用途的场所和设备,开辟、构建具有真实的、变化的、动态的、可操作性的社会资源使用共享平台,既能缓解学院教育经费、实训场所和设备的不足,又能把学院现有归属于其它用途的设施设备利用到最大化,还能借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实现原设施设备的拥有者、学生、学院三方利益“共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三、构建动态实训资源使用共享平台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是围绕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训资源是满足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动态实训资源使用共享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的利用资源来满足实践的需要。那么,如何为学生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创造条件呢?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工作,探索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确认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只有基于正确合理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动态实训资源使用共享平台,才可能收到良好的资源利用效果。因此,在探讨构建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平台的方法和技巧之前,有必要先充分分析和确定工商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所谓职业人才培养目标[4],就是教师在实施了教育活动之后,学生因此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等方面变化程度应达到的指标,如学到了哪些理论知识,掌握了哪些职业技能,提高了哪方面的职业能力。通常,在各年级的专业教学计划里,已经明确了该年级专业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需要将目标分解和落实到不同阶的不同课程,以便具体实施。如在2010年级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里,明确了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现代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本方法与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及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能满足商贸、流通、生产等行业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是针对职业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设计的。例如,针对培养学生设计调查问卷的专项职业技能目标,设计的实训项目是:布置学生就某具体调查项目“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针对全面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创业能力、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及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目标,设计的实训项目是:布置学生“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一般而言,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多层次多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到不同阶段的不同课程的分目标各不相同,各有侧重,与之对应的实训项目也应该灵活多样。例如,为了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思维,我们设计的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

(三)设计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

在确定实训项目之后,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设计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即对实训工作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进行通盘考虑。设计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是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实训项目的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之前,对实训工作总任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通盘考虑和安排,提出相应的实训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出合理的工作程序。通常这一工作过程包括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实训学生、确定实训内容、确定实训时间和地点、设计实训方式和执行计划、预算实训经费等工作内容。

下面以实训项目“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实施方案为例说明如下:

1.实训目的。全面训练学生从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包括:⑴训练专项能力:策划能力、调研能力、管理能力、创业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等;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行驶管理职能的方法技巧;⑶训练学生创业思维,实践创立企业的工作程序和管理企业的工作方法技巧。。

2.实训学生:2010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

3.实训项目: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4.实训时间:第二学期课内外时间,主要是课外时间。

5.实训地点:校内外的任何场地,根据实训需要随时确定。

6.实训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以设计创业计划书为载体,一案贯通,随管理课程进度同步开展实践训练。

7.执行计划:管理课程的授课计划和实训进度计划。

8.实训经费预算:调研与交通费约100元,问卷与创业计划书印刷费约50元,合计150元左右。

小组成员协商自愿承担此费用。

(四)明确实训资源

在认真分析实训项目实施方案之后,确定需要哪些实训资源。例如,分析上述的实训项目“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实施方案,需要实训资源主要包括时间、信息资料等。为了获取二手信息资料,需要电脑与网络、书刊与报表等资源;为了获取一手信息资料,需要到校内外各处实地调查,这里需要的场所可能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商企业、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实施实训项目。显而易见,此实训过程中,主要使用动态的实训资源。

(五)构建动态实训资源使用共享平台

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与使用静态实训资源不同,这需要使用共享原来功能不属于专供学生实训使用的资源,在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中,不能影响原来能力的发挥。在前述的“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的实训项目的不同阶段实训的子项目不同,需要的动态实训资源不同。这为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增加了难度。尽管如此,笔者在多年的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中,成功地为此构建了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实训平台。其做法是任务导向,一案贯通[3],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某一案件为载体,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而齐头并进,贯通于整个课程活动,如“以设计一份创业计划书”这一案件为载体开展实践训练。

在这里,学生得亲自到网上查找创业计划书的模板和创业信息,得亲自联系调查的个人或单位,并亲自实施调查,通过网络传送电子邮件与教师沟通而不断修改创业计划书,小组成员要团结协作,要进行团队管理和服从团队管理。学生可以在上厕所的时间构思创业计划,小组成员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商讨小组活动内容,在与朋友聊天时寻找创业机会,在上网、看电视、听广播时留意创业信息和思索创业计划书的设计问题,等等。显而易见,在这实训中,互联网络、电脑、创业计划书的模板、创业信息、厕所、被调查的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小组成员本身、吃饭的时间、广播、电视,等等这些本原功能不属于供学生实训使用的资源,都成为了学生实训资源。从而,这一做法为学生构建了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实训平台。

四、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障碍

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社会资源,减轻教学资源短缺,实行低碳办学的有效途径,避免了使用静态实训资源的一些弊端,它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提高职业人才教养质量。但是,在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中常常遇到一些障碍。

(一)思维定势,难得领导的认可与支持一般而言,多数职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具备足够应有的静态实训资源,才能开展实训活动。当实训资源不足或缺乏的时候,就不组织学生实训。在这种思维定势之下,教育行政管理领导不认可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实训活动,因而,在时间和机制上不给予支持与保障。

(二)职业人才实训质量评估标准不具体明确或缺失实训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具体专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但是,笔者调查发现,有些年级专业教学计划中只有笼统的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能力目标混为一谈,没有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课程的具体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任务。这造成职业人才实训质量评估标准不具体明确或缺失,动态实训的效果评估不完善或缺失,教师组织实训活动动力不足,实训活动随意性较大,如果没有足够或缺少静态实训资源,就不会考虑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组织实训活动。

(三)难于如何制定合理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专业教学计划通常由教研室主任制定,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由课任教师制定。课任教师根据专业教学计划了解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制定合理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来实现职业人才培养目标,觉得困难。设计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难上加难。

(四)实训涉及到的第三方个人或单位有时不配合不支持例如,学生想到一个物流企业了解该企业的业务工作流程时,该企业可能借故工作忙等各种原因拒绝学生调查访问。

(五)实训进度跟踪难度大,实训指导难以到位由于利用动态实训资源实训涉及的人或单价和内容多,实训小组较多,实训指导教师因精力和时间有限,往往难以及时跟踪每小组的实训进度,给学生到位的指导。

五、推进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工作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推进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工作。

(一)改变观念,积极为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创造条件任何职业院校都只能在某些专业的某些环节或某些方面上拥有办学优势,而不可能拥有全部的优势。教学资源尤其是实训资源紧张是所有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等待教育经费建成足够的静态实训资源之后,才开设实训课程,势必影响职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各职业院校应改变此观念,树立静态实训资源和动态实训资源并济的观念,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尽量采用校内外现有的静态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组织实训活动。笔者在工商企业管理职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课程教学的设计能力,为《市场调查与预测》和《管理学基础》两门课程,分别设计了实训项目“关于我高职院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和“设计创业计划书”,为学生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创造了条件。

(二)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职业人才实训质量评估标准不具体明确或缺失是影响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关于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组织实训活动的制度和标准尚属空白。因此需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建设,其主要工作可从五方面着手:一是职业院校要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和采用灵活多样的职业人才实训方式,基于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训规划,确定实训内容,按照社会职业岗位标准编写实训教材和实习指导书。二是.以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程度作为实训质量的最终评价标准。三是由教学主管部门,以专业教学计划、实训课程大纲和学生实训成果(如前述的创业计划书)为依据对实训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四是指导和鼓励及认可教师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开展实训活动,在时间安排、课时计算、制度等方面予以保障。例如,学生在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进行实训时,教师和学生可能都不在教室,教学主管部门对此不能定为旷课,而是在调查确认之后,确定为实训课。五是在对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开展实训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投入/产出的效率大小评价和奖励实训指导教师。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实训项目和实训方案的设计,以及实训项目的实施。对于像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这种没有典型、固定的业务流程,而重视实际技能的实训课程,需要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开展实训活动,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水平。

(四)教材建设通常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都是教材,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根据教材来安排。笔者调查发现,目前,能够方便教师使用共享动态实训资源开展实训活动的教材几乎是空白。笔者和杨凤敏共同编著的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市场调查与预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和《管理学基础与应用》第二版(农业出版社出版,2007年教育部的精品教材),填补了这一空白。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9

在工业领域,以油田开采为例,通过在井场、站库等现场安装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装置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各项生产数据和工业视频信号,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信号传输到后方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或中央控制室进行集中管控,应用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汇总、综合处理与分析,提供生产指挥决策支持,达到生产操作自动化、生产运行可视化、管理决策系统化的目的。

在民用领域,以智能家居为例,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进行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

在商用领域,以未来商店为例,采用RFID技术,在智能化管理商品的入库、上架、支付、防盗等环节,实时感知商品的位置与状态,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商品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

国产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也逐渐在各个领域内迈开步伐。浙江网新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新智能)通过提供以高性能智能传感器、传感网络为核心和以标签数据服务为核心的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已取得在高速列车智能化产业的突破性进展,并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运船舶、智慧城市、智能电网、科技地产等方向稳步拓展。

乘产业激流勇进

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网新智能的身影也活跃于其中,与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行业问题,向业界展示了其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型产品,为物联网行业提供设备、系统集成、维护服务等全方位综合解决方案,借此契机努力推动公司发展以及国内物联网行业的进步。

网新智能技术总监金静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物联网受政府主导的情况居多,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的创新与成熟,物联网已逐渐渗透到普通大众的生活中。

据介绍,网新智能是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与网新中央创新研究院共同投资下创建的创新型高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物联网领域的创新引擎和产业化阵地。基于传感器技术、传感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积累,网新智能致力于成为优秀的行业高端设备供应商和行业核心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多元化经营格局形成

在进一步的了解中,金静阳透露,公司在工业应用方面,希望走较高端路线,主要以大型企业以及政府客户为主要渠道进行开拓;在民用物联网领域,则是以大规模可复制化的系统模式来推广解决方案。物联网涉及面较广,虽然业务范围可以做面上的分拆,但是其中也是点面结合,环环相扣。紧抓物联网这条主线,公司现已形成了包括IT服务、机电总包、城市建设服务等三大业务单元的多元化经营格局。金静阳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网新智能的优势专长以及代表性解决方案。

智能列车解决方案

浙大网新集团与浙江大学联合筹建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并主体完成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智能高速列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样车研制》,以新一代CRH380AL,CRH380BL,CRH380CL三列样车为载体,构建了以高速列车为核心,以全息化列车状态感知和动态数字化运行环境为基础,以信息智能处理与交互为支撑,具有自检测、自诊断、自决策能力的智能化高速列车系统,并提供数据通信、服务资讯、电子票务等个性化服务。

作为国家提升中国高速列车安全、品质、效率一大创举,智能列车系统在整合列车现有数字化资源基础上,构建了适应列车动态信息获取的传感、物联、车载传输网“三网融合”的车载感知网络,并通过自主开发的铁路专用标签及适宜于列车特有工况(震动、电磁干扰、电源波动、高温差、高湿度等)温度、压力、应力、电流、电压、加速度等新型智能传感器,对列车走行系统、动力系统、承载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控制(见图1)。

截止2013年3月,智能列车系统各类设备已通过铁路系统各类产品认证,在京沪线初步完成了30万公里(10万公里空载,20万公里载客)正线试验,三列样车的列装和运行评估预期将在年底完成。

智慧油田

网新智能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实现“三优一减”,即: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过程监控,降低安全风险;优化管理方式,简化组织层级,实现扁平管理;优化组织结构,控制用工总量,提高劳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增强竞争能力。

金静阳介绍,该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是面向生产操作过程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紧紧围绕生产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操作每个单元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生产持续、稳定、高效运行;同时为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并能根据生产管理特点,按流程建立劳动组织架构,优化一线员工布局,从而把人和机器的效率发挥到最佳水平(见图2)。

物联网实验室

在取得了高铁和油田两大工业行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网新智能又专注于高校物联网专业的实验室配套教育建设。

面对物联网人才培养“三无”的尴尬困境,金静阳进一步说到:“以前的物联网实验室建设,一般是以推广物联网实验箱为主,但是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系统解决方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现在在基础试验箱的基础上,去推广应用系统的教学性试验设计。”

正是看到了专业人才培养在公司建设及产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网新智能提出了深化基础、结合实践、把握趋势、创新应用四大物联网实验室特色,通过各种基础实验课程,使学生深入掌握包括RFID、Zigbee、传感器、软件中间件等等在内的各种物联网基础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物联网技术的最新应用的模式时,参与到系统开发设计的互动过程中;并通过电子竞赛、论坛交流、参观产业化基地、公司实习等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把握(见图3)。网新智能希望通过为新兴的物联网相关专业提供专业、可靠、紧跟趋势的实验室系统和配套教材,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此外,在智慧化的交通、家居、出行、图书馆、商店、楼宇等领域,网新智能均已收获不少的成功经验,稳抓战略主线,多元化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静态资源优化方案篇10

【关键词】干扰协调;准动态干扰协调

1.引言

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如3G系统)提供的数据率在小区中心和小区边缘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容量,而且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波动。因此,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都不约而同地将提高小区边缘性能作为主要的需求指标之一。在小区边缘地带,性能受小区间干扰的影响较大,又由于其物理层技术本身没有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机制,如果频率复用因子N=1,会导致小区间的干扰水平增大,特别是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的性能会受到极大损失。为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必须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而干扰协调是一种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方法。

2.干扰协调技术及算法

干扰协调有时称为干扰避免,其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都是对上下行资源管理设置一定的限制,以协调多个小区的动作,避免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这种限制可以是对资源调度的限制,也可以是对某个资源块内发射功率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牺牲小区中心用户的性能,来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使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等,以保证在系统吞吐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

按照资源调配灵活程度,在TD-HSPA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可分为静态协调、动态协调。

2.1 静态干扰协调算法

静态干扰协调算法通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错开调度形成强干扰的用户,从而避免了网络间强干扰的产生,主要解决小区间的强干扰对用户性能的影响,强干扰一旦得到控制,对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有较大幅度提升。静态干扰控制算法设计分为TIC(时间干扰协调)和SIC(空间干扰协调)算法,分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错开调度相邻小区的用户。静态干扰协调算法具体实施就是不管任何情况都从时间和空间上错开调度,当全网中心用户性能好而边缘性能差,且全网负载适当时,静态干扰协调的性能较好。当全网负载不均匀造成有些小区边缘用户较少,或者全网性能很差时,实际上会给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2.2 动态干扰协调算法

动态干扰协调算法由于考虑了邻小区的干扰特性,其性能要好于静态干扰协调。但在TD-HSDPA系统中,动态干扰协调算法需要从Iub口传递邻小区相关信息,然而,Iub口延迟过大,导致在现网中无法实现。

针对在动态ICIC干扰协调中,Iub口延迟过大,无法及时获得邻区信息从而调整本小区,而静态干扰协调只适用于负载均匀的场合,文章引入了一种准动态干扰协调方案。

3.TD-HSPA准动态ICIC干扰协调方案

文章给出一种综合考虑小区负载不均匀和小区用户业务变化的情况下的干扰协调技术。通过测量本小区的一些能够表征干扰的变化情况的关键参数,当边缘用户性能恶化时,打开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当本小区的干扰环境变好,关闭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到的准动态ICIC的步骤包括的进入步骤和ICIC的退出步骤。

3.1 ICIC的进入

ICIC的进入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解释如下:

步骤一:当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时,各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隙分配策略,为各小区配置干扰协调功能打开之后的时隙资源,这里的关于时隙分配策略仅在该小区干扰协调功能打开时使用;

步骤二:当本扇区的UE有GBR保证时,转入步骤三。当本扇区的UE无GBR保证时,则转入步骤四;

步骤三:当中心用户GBR不满足率大于门限不进入干扰协调,当中心用户GBR不满足率小于等于一个门限时,转入步骤五;

步骤四:计算小区中所有UE的SIR,利用小区中所有UE的SIR计算该小区的Gini系数。把该Gini系数与门限比较,当Gini系数大于门限时,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否则不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

步骤五:边缘用户GBR不满足率大于门限则该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否则,不打开干扰协调功能。

(1)Gini系数的计算

在ICIC的进入步骤中,Gini系数的步骤具体如下:

1)设UE的SIR分别为,,…,,有,如果,则有:

如果,则有:

,。

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按小到大画出以下N点:,连接这N点,再与原点连接起来;画出正方形的左下角与右上角的对角线,该对角线与上述N点连接成的曲线构成一个封闭区间,该区间面积为;,其中1/2为下三角的面积,即,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上述公式计算的B值是计算曲线下方与X轴围成区域的面积。由于该区域由若干个梯形组成,故求和符号里面是梯形面积的公式。因此Gini=2*(1/2-B)=1-2B。可以通过仿真选择适当的门限值。

(2)TIC算法

在ICIC进入步骤中提到的,小区进入ICIC之后的操作采用TIC算法,每个扇区有其固定的特殊TTI,在特殊TTI到来时,优先调度边缘用户,并提高发射功率。非特殊TTI则不调度边缘用户,调度中心用户,并降低中心用户发射功率。具体的各扇区的特殊时隙安排如图2所示。

3.2 ICIC的退出

对已经进入ICIC的小区进行ICIC的退出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具体步骤解释如下:

步骤一:判断当前小区用户数是否小于门限值,当小于门限值时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步骤二:当前小区边缘用户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步骤三:统计小区中心用户的GBR不满足率,当GBR不满足率大于预设门限时,则执行步骤四,否则不退出;

步骤四:检查保护定时器,当保护定时器超时时,则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本文从与调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准动态干扰协调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级的仿真研究,在保证LTE系统中频谱复用尽可能接近1的情况下,减少或抑制了小区间干扰的产生,从而在尽量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张瑞,宋荣方.基于协作多点的干扰协调技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李男,朱雪田,彭木根,王文博.TD-SCDMA系统间干扰与共存研究[J].电信科学,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