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农业工程十篇

时间:2024-01-12 17:40:19

热带农业工程

热带农业工程篇1

紫穗槐多倍体的诱导条件优化杨帆,王博文,叶建青,YANGFan,WANGBowen,YEjianqing

百菌清烟雾剂最佳配方筛选及指标评价王磊,朱朝华,陈华峰,张宇,党鹏,WANGLei,ZHUChaohua,CHENHuafeng,ZHANGYu,DANGPeng

番木瓜病毒病分子检测技术陈萍,张荣萍,阚丽艳,CHENPing,ZHANGRongping,KANLiyan

基于At89C51的八路温度巡回检测系统设计李红刚,方佳,王强,钱双艳,LIHonggang,FANGJia,WANGOiang,QIANShuangyan

作业成本法在实施CMM认证的软件企业中的应用热带农业工程 胡淼红,HUMiaohong

建筑消防设施电学参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应用黄辉,Huanghui

竞争情报分析严国华,YANGuohua

优质小麦快速检测方法的探讨李华,王彩琴,陈初良,LIHua,WANGCaiqing,CHENChuliang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残留溶剂及平衡条件的研究甘云娟,唐英,郭春媚,谭慧,GANYunjuan,TANGYing,GUOChunmei,TANHui

原子吸收法测定大米中镉不同消化方式的比较唐英,甘云娟,郭春媚,韩冰,TANGYing,GANYunjuan,GUOChunmei,HANBing

橡胶籽苗芽接苗生产试验陈蔚,李强有,刘建荣,王尚松,胡乃盛,CHENWei,LIQiangyou,LIUJianrong,WANGShangsong,HUNaisheng

剑麻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揭进,李愿平,刘伟清,JIEJin,LIYuanping,LIUWeiqing

湛引8号甘蔗的种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吕以志,LVYizhi

设施栽培的基本类型及海南主要设施栽培技术肖日新,XIAORixin

关于剑麻行业标准有效性确认工作的思考冯超,张光耀,郑润里,杨巧敏,FENGChao,ZHANGGuangyao,ZHENGRunli,YANGQiaomin

广东农垦甘蔗产业发展现状郑学文,蔡泽祺,陈叶海,陈永辉,曾志强,ZHENGXuewen,CAIZeqi,CHENYehai,CHENYonghui,ZENGZhiqiang

巴布亚新几内亚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刘昭华,LIUZhaohua

湛江湖光岩土壤放线菌分离与抗菌活性测定刘颖,陈倩娜,LIUYing,CHENGQianna

糖脂类表面活性剂产生菌株的筛选李涛,阳辛凤,LITao,YANGXinfeng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香蕉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分析及对策研究李玉萍,方佳,LIYuping,FANGJia

三色竹芋的组织培养和叶色保持研究徐立,李志英,黄碧兰,XULi,LIZhiying,HUANGBilan

琼中地区小菜蛾冬季虫量消长动态与药剂防治试验,杨海中,LIPeng,YANHaizhong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林扬碧,陈秋波,温春生,陈贻师,LINYangbi,CHENQiubo,WENChunsheng,CHENYishi

2008年海南橡胶特大寒害类型区划及灾后重建对策研究覃姜薇,余伟,蒋菊生,曹建华,QINOiangwei,YUwei,JIANGJusheng,CAOJianhua

芒果园生态系统养分调控技术研究进展吴能义,麦全法,覃姜薇,蒋菊生,WUNengyi,MAIQuanfa,QINJiangwei,JIANGJusheng

基于AHP法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研究孟猛,胡盛红,MENGmeng,HUShenghong

基于Ethereal的网络协议分析黄筱燕,HUANGXiaoyan

基于ASP的图书馆期刊题录库的Web开发范武山,严国华,FANWushan,YANGuohua

图书馆博客及其应用施巧莲,黄海明,SHIQiaolian,HUANGHaiming

木薯收获机械研究进展廖宇兰,孙佑攀,林大春,何彩霞,LIAOYulan,SUNYoupan,LINDachun,HECaixia

小波多分辨率分析在信号去噪中的应用热带农业工程 杨艳妮,YANGYanni

4个黄瓜品种比较试验张广英,ZHANGGuangying

嫁接青瓜栽培技术周运瑶,ZHOUYunyao

海南金钱树设施栽培技术徐世松,黄少华,黄素荣,尹俊梅,XUShisong,HUANGShaohua,HUANGSurong,YINJunmei

景洪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思路岩伍,YANWu

海南农垦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魏孔亮,WEIKongliang

建设热带农业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基地的瓶颈问题与对策林浩,肖潇,LINHao,XIAOXiao

2种荔枝RNA提取方法的比较印华,周兆德,吴志祥,YINHua,ZHOUZhaode,WUZhixiang

1~35日龄海南文昌鸡适宜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研究严虹羽,王学梅,李笑春,胡日查,YANHongyu,WANGXuemei,LIXiaochun,HURicha

2%假蒟微乳剂对几种病、虫的毒力测定毕仁军,韩冬银,李敏,ZHENGLingyan,郑凌燕,胡美娇,符悦冠

胡椒瘟病病原菌对12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刘爱勤,桑利伟,孙世伟,苟亚峰,LIUAiqin,SANGLiwei,SUNShiwei,GOUYafeng

橡胶苗光合"午休"现象探讨刘春华,温春生,陈秋波,LIUChunhua,WENChunsheng,CHENQiubo

红树林生态适应性及其在净化水质中的作用于晓玲,李春强,王树昌,彭明,YUXiaoling,LIChunqiang,WANGShuchang,PENGMing

基于ArcGIS的国营农场橡胶园采样单元划分徐卫清,张培松,林清火,茶正早,罗微,XUWeiqing,ZHANGPeisong,LINQinghuo,CHAZhengzao,LUOWei

广东省高州市园林植物冻害调查与冻害后处理方法刘玉飞,LIUYufei

海棠在园林中的应用黄毅斌,赵永强,HUANGYibing,ZHAOYongqiang

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含量及在气象上的应用黄彦彬,HUANGYanbin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紫苏子挥发性成分刘胜辉,冼皑敏,魏长宾,臧小平,LIUShenghui,XIANAimin,WEIChangbing,ZANGXiaoping

热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板的振动赵永刚,张浩,梁钦华,ZHAOYonggang,ZHANGHao,LIANGQinhua

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生态型高新农业调查报告穆大伟,温春生,陈秋波,黄硕,MUDawei,WENChunsheng,CHENQiubo,HUANGShuo

海南琼海、万宁市几种热带水果高新种植技术调研杨福孙,温春生,陈秋波,曾超锋,YANGFusun,WENChunsheng,CHENQiubo,CENGChaofeng

海南昌江、东方、乐东三县市高新农业调查报告姚天增,温春生,陈秋波,许洪波,崔昌华,YAOTianzeng,WENChunsheng,CHENQiubo,XUHongbo,CUIChanghua

海南屯昌县生态型高新农业调查报告谭勇,温春生,陈秋波,TANYong,WENChunsheng,CHENQiubo

海南东南部高新农业发展现状分析邓须军,温春生,陈秋波,李劲松,DENGXujun,WENChunsheng,CHENQiubo,LIJingsong

发展热带高新农业,推进海南新农村建设温春生,陈秋波,杨福孙,谭勇,WENChunsheng,CHENQiubo,YANGFusun,TANGYong

日本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海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乔继红,乔宇静,QIAOJihong,QIAOYujing

2005~2007数字参考咨询论文分析热带农业工程 范武山,刘冬莲,FANWushan,LIUDonglian

烟粉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罗宏伟,黄建,王竹红,LUOHongwei,HUANGJian,WANGZhuhong

cDNA-AFLP技术及其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方面的应用李文杨,黄贵修,LIWenyang,HUANGGuixiu

杂交竹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蔡吉苗,林世敏,刘先宝,李超萍,黄贵修,CAIJimiao,LINShimin,LIUXianbao,LIChaoping,HUANGGuixiu

中印能源合作邓颖颖,陆敏泉,DENGYingying,LUMinquan

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王剑,李继成,WANGJian,LIJicheng

农业数字图书馆机制创新与服务模式林燕明,郭亨强,刘东红,陈月梅,LINYanming,GUOHengqiang,LIUDonghong,CHENYuemei

世界胡椒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陆敏泉,温春生,廖子荣,邬华松,LUMinquan,WENChunsheng,LIAOZirong,WUHuasong

中国椰子产业发展分析郑淑娟,ZHENGShujuanHtTp://

建筑工程中的土方施工管理符树华,FUShuhua

焙炒兴隆咖啡的研制加工陈东良,李平颜,梁定威,丁瑞蓉,梁定斯,黄海文,许燕,朱厚宁,陈传志,CHENDongliang,LIPingyan,LIANGDingwei,DINGRuirong,LIANGDingsi,HUANGHaiwen,XUYan,ZHUHouning,CHENChuanzhi

挂瓶输液法在海南果树上的应用周娜娜,ZHOUNana

蔬菜节水灌溉技术曾文艳,ZENGWenyan

广西右江河谷地区芒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黄战威,HUANGZhanwei

海南芒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黄良团,HUANGLiangtuan

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热带现代农业发展邹冬梅,陈成海,陈业渊,ZOUDongmei,CHENCenhai,CHENYeyuan

马尔代夫旅游模式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乔宇静,胡文君,QIAOYujing,HUWenjun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的种质资源政策介绍王富有,WANGFuyou

非营利农业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刘江平,张令宏,陈佳瑛,张灿皇,LIUJiangping,ZHANGLinghong,CHENJiaying,ZHANGCanhuang

涉农高校科技管理创新研究游建华,YOUJianhua

论劳动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沈雪明,SHENXuemin

胡萝卜柑桔汁复合饮料的研制陈文学,高丽明,胡月英,李从发,CHENWenxue,GAOLiming,HUYueying,LICongfa

花生红衣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李丽辉,张礼红,周文化,LILihu,ZHANGLihong,ZHOUWenhua

天然益智鹧鸪茶及其研制加工陈东良,李平颜,许燕,黄海文,黄子安,梁定斯,梁定威,CHENDongliang,LIPingyan,XUYan,HUANGHaiwen,HUANGZian,LIANGDingsi,LIANGDingwei

香辛料抑菌性及抗氧化性研究现状葛畅,胡月英,陈文学,GEChang,HUYueying,CHENWenxue

樱桃番茄及其栽培技术刘维侠,曹振木,党选民,张秀明,LIUWeixia,CAOZhenmu,DANGXuanmin,ZHANGXiuming

"美少女"西瓜施用硒肥的试验初探李莉萍,王军,刘昭华,LILiping,WANGJun,LIUZhaohua

海南苦瓜反季节栽培技术刘昭华,LIUZhaohua

46份国外腰果种质生物学性状观察黄伟坚,梅新,张中润,王金辉,梁李宏,HUANGWeiJian,MEIXin,ZHANGZhongrun,WANGJinhui,LIANGLihong

南茂农场红毛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陈星宇,CHENXingyu

不同浓度的B9和PP333对矮化发财树的影响陈甲林,褚桂有,玉峰华,李占伟,吴慧敏,陈艳丽,CHENJialin,ZHUGuiyou,YUFenghua,LIZhanwei,WUHuimin,CHENYanli

立足地域历史文化构建水城旅游形象——绍兴城市旅游形象构建探索龙方,赵书彬,LONGFang,ZHAOShubin

茶叶中铅铬绿的检测方法研究陈利燕,鲁成银,刘新,CHENLiyan,LUChengyin,LIUXing

海南黑山羊与萨能奶山羊杂交F1代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徐铁山,吕惠敏,王东劲,周汉林,XUTieshan,LVHuimin,WANGDongjin,ZHOUHanlin

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检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张如莲,ZHANGRulian

我国汽车行业出口贸易研究李玉凤,邓须军,穆香,LIYufeng,DENGXujun,MUXiang

海南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对策分析周艳丽,蔡东宏,ZHOUYanli,CAIDonghong

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思考吴锋锋,WUFengfeng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探索方骥贤,FANGJixian

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失真张宇宁,ZhangYuning

均相催化制备椰子油生物柴油的研究刘江,王久模,林强,LIUJiang,WANGJiumo,LINQiang

海南省太阳能利用状况调查陈薇,翁绍捷,张丽楠,王玲玲,于涛,CHENWei,WENGShaojie,ZHANGLinan,WANGLingling,YUTao

广东农垦糖蔗生产的回顾及发展思路热带农业工程 郑学文,陆斌,ZHENGXue-wen,LUBing

浅谈云南天然橡胶产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瞿意明,QUYi-ming

关于雷州半岛推广应用甘蔗地埋式滴灌技术的探讨吴启文,WUQi-wen

我国木薯燃料酒精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匡钰,明,KUANGYu,ZHUDe-ming

2005年热带作物机械基本情况王金丽,林兰清,WANGJin-li,LINLan-qing

磁性微球的研究进展徐天才,何映平,XUTian-cai,HEYing-ping

荔枝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费帆,王则金,王雅立,林启训

用TG、DTA研究不同品系天然橡胶热降解黄华明,陈美,曾宗强,张北龙

剑麻纺织企业噪声控制技术皮连根,PILian-gen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曾宗强,赵丽春,陈锦炜

橡胶加工分析仪用于天然橡胶质量监测JohnS.Dick,ClairHarmon,AlekVare,张北龙

网络环境下提高热区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审稿质量的对策郑慧坚,林家丽,庞振才

甘蔗糖蜜发酵合成茁霉多糖条件的研究周文化,钟秋平,ZHOUWen-hua,ZHONGQiu-ping

木薯淀粉丙烯酰胺反相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尹丽,尚小琴,符新,童张法

天然橡胶补强的研究进展朱文靖,ZHUWen-jing

金属离子印迹壳聚糖树脂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热带农业工程 林宏图,刘德海,李思东,杨磊

槟榔热风干燥工艺的研究张可喜,符新,王祝年,符永进

利用Excel处理热带作物机械噪声检测数据邓怡国,DENGYi-guo

强化海南天然橡胶加工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和思考林俊,LINJun

影响天然橡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罗海珍,LUOHai-zhen

云南农垦天然橡胶加工业SWOT分析毛克明,MAOKe-ming

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结构调整现状与发展对策潘升煜,PANSheng-yu

热带农业工程篇2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1 海南热带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 海南热带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是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为基础和保证的,如果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缺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在其指导下就不可能完成。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由于海南的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起步晚,人们缺乏先进的质量安全意识,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干部及领导、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在其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了解的不透彻,使很多质量不合格的热带农产品流入市场[1];第二,有些农户、企业以及商家等对热带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欠缺,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在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不能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淡化质量安全意识,没有责任意识,逃避责任,给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完善带来很大影响。

1.2 检测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验工作的必备条件,正确配置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能更好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检测设备也在快速更新,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部分基本检测数据可依赖日常的设备得到,但随着农业投入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和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检验设备的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热带农产品的检验合格率,检测机构必须要依据实际需求,第一时间配备好所需设备,有些区域已经拥有了新的设备,例如:LC-MS、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1.3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海南根据《海南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在全省的各县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同时增加了相应的人员和检测设备。检测监管体系不能够覆盖整个热带农产品基地,暂时无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受阻因素就是热带农产品生产地范围很广,农户的经营和管理比较分散。

2 推进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和普及农产品检验检测知识 首先,政府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责任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热带农产品消费市场信誉。再次,政府要加快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着力建设反季节瓜果蔬菜、热带水果等农产品示范基地,达到基地环境质量、种植技术、生产过程、监测方法等统一,产品标示一致, 引导农户对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加强推进先进、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无公害农药品种,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严格组织规范标准化生产示范,同时在产品采收、加工、运输、批发销售等环节都推行标准化管理。

2.2 检测工作要全面覆盖 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全过程的监管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前提要求,也是依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热带农产品业也是这样,开展环境评估是产前工作,以确保所发展的热带农产品周围的农业生态环境是无污染的,主要检测产地环境中的水、土、气;产中,重要的是检测好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还有就是农药、化肥、饲料、除草剂、农作物种子、农膜、种畜禽、种苗、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和各种农用机械设备等;产后,检测热带农产品是不是满足国家要求的准予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的对象包含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卫生等指标。

2.3 加强各级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各级检测站应该完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和维护。同时依据不断更新的农业投入品种类及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标准,及时更新或购买新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确保仪器不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过程所得结果有影响,并减少因为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带来误差。同时,要保持各热带农产品检验站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合理配置利用各实验室的仪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2]。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项目建设,改造一个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的实验室。

2.4 开展规模生产经营和管理 由于海南农业发展较缓慢,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缺乏集中管理。地方政府意识到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同时,为了解决“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动作用。

2.5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 首先,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规范管理,加大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的检测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其次,规范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各环节的检验检测标准,把好检验检测关,实行将主管部门抽检与生产企业自检相结合、定量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流通环节中各项安全指标检测。再次,对已经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按照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实时进行溯源监控。最后,要认真开展热带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和认证结果公开,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提高热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南热带农产品产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在机遇中推进产业发展,稳定海南热带农产品在国际、国内消费市场所占比重,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海南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对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实施监督管理,杜绝有损海南经济形象的各类“有毒农产品”事件再次发生,用积极地投入换得产品质量安全性高、社会稳定性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优厚回报。

参考文献:

热带农业工程篇3

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部级

基金项目:中西部高校综合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海南省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资金项目、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海南大学“211工程专项资金”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yjg0110)、教育部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编号:TS1108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8日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实施了“质量工程”,教育部于2008年有颁布了《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按照《意见》的规定,“十一五”期间,将遴选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是指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充分体现了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2008年9月28日,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得了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的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围绕如何建设好部级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研究。本文对海南大学部级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与分析,首先介绍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该特色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海南大学的特色专业。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前身是1981年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在湛江校区创办的“国营农场经营管理干部专修科”专业。最初只是为热区国营农场培养管理干部而设的专业,在老一代教师的艰苦奋斗下,逐渐发展壮大。1990年开设“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2001年获批“农业经济管理”硕士学位点,是海南省第一个经济管理类硕士点;2003年获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2007年由中央教育部、财政部批准建立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2008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获批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批海南省重点学科。该专业的特色体现如下:

1、研究中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占地约4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亿人,横跨华南9省(区)。热带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热带农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本学科点主要研究热带农业经济管理、热带渔业经济管理等内容,努力构建有热带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理论体系。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是目前国内其他院校很少涉及的。

2、跟踪世界热带地区各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前沿研究动态。我校是唯一代表国家参与研究热带地区农业的高等院校。本学科点在热带大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方面紧跟世界研究动态,为中国热区经济建设服务。在中国加入WTO背景下,在中国-东盟“10+1”模式下,本研究方向特别关注东南亚、南亚热带地区国家之间的农业经济政策、国际贸易等专题研究。

3、完善与发展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学,基于热带作物生产与管理特色、农垦企业自身特点,开展相关研究。中国热区有各种类型的农业企业,主要是以天然橡胶为主的农垦企业。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培养热带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教育的主要专业。自198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立以来,在人才培养上始终坚持理论知识与实践并重的培养原则,累计培养了3,000余名本科与硕士毕业生,为华南热带农业经济,尤其是海南农垦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培养了大量领导干部,并输送了大量优势的专业人才。培养了海南省人大副主任王法仁、广东农垦总局局长赖诗仁等3,000多名专业管理人才,农业推广硕士教育为海南、广东和云南三大农垦及海南农业厅系统培养了200多名中高层干部。并完成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项目100多项,参与政府与企业咨询200多次,学术报告和培训讲座听众年均3,000多人次。随着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体系不断改革和优化,教师队伍的不断提升,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热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为海南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1、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不断完善的同时,师资队伍得到壮大,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共有30人组成,基本情况如下:

职称结构: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讲师2人,其中有硕士生导师2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90%以上。

学历结构:博士11人,硕士16人(其中7人为在读博士),学士3人,硕士及硕士以上比例占90%。

年龄结构:教学队伍中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合理,30岁以下的教师3人,占10%,30~40岁的教师15人,占50%,40岁以上12人,占40%。

其中,出国高级访问学者或具有海外学习背景6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部级人选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省优专家3人,省“515人才”第1层次专家2人;获“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1人次,获省“教学名师”称号1人次,获省级“优秀教师奖”1人次,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2人次,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人次。

2、实验设备设施基本上能够满足师生需要。在实验设施方面,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拥有农林经济管理省部共建实验室,实验室的面积达到310m2,为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教学实验中心实行全面开放制度,为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创造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另外,根据学院的专业设置重点收藏农业经济、产业经济、世界经济、贸易经济、财政金融、工商管理等六类。期刊方面,院里近年来每年订阅的期刊平均有80余种,报刊及论文材料限馆内阅览及借出复印。馆里的计算机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提供给读者使用,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以弥补纸质资源的不足,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培养和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需要。

3、具有良好的办学平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设有1个本科专业和1个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农业推广和高校教师),2个博士研究方向(生物技术经济学、种质资源经济学);拥有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重点课程。因此,该专业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学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

4、积累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4项,其他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培训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为学校和农垦及海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该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类农业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教学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业科学基本知识,接受领导技能、经济社会调查、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近几年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来看,基本上非农企业,与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从事的工作并无差别。但是相对于正规财经类专业科班的学生来讲,无论是在学校影响力,还是专业名称上和实际操作能力,都缺乏一定的竞争力,使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业举步维艰,社会认可度逐步下降,导致全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招生规模逐年下降。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尽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不断地尝试和改革,一些课程依然存在问题。首先,与全国其他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设置并无差别,没有体现热带农业经济特色,同时也没有关注农业热点问题。例如,三农问题、现代农业发展、循环经济、低碳农业发展等;其次,有些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重复出现。例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农业生产函数和农业技术进步测算等内容与经济学中内容几乎相同。

(三)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考核依据,教学效果难以达到。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实践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长期以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实验或实习课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虽然有些课程也安排了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践,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要求不明确,实践教学考核成绩(根据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考评考核依据,导致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达到,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三、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一)立足热区,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全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来讲,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普遍性,但就各高校来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具有其特殊性。作为部级特色专业,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更要体现自己的特色,即“热带”。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服务于热带地区经济发展,以华南地区农业经济、农垦企业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积极探索热带地区的“三农”问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也应相应的做出调整,增加华南地区经济专题研究、现代农垦企业经营管理、海南农业政策研究等课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使得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真正成为特色专业和社会认可专业。

(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专业课程的系统性。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公共课程教学、学科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特色课程教学。一般来讲,必修课应占70%左右,选修课占30%左右。但由于种种原因,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选修课较少,原本是选修课的课程却变成了必修的选修课,特别是专业特色课程几乎没有开设,导致本是“特色”专业却没有开设“特色”课程。因此,首先,要真正加大选修课课程备选比例,扩大选择范围,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人需要和兴趣等;其次,开设专业特色课程,如热区农业发展概括、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等;第三,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践教学,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认真制定一套系统、完整、可行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指导书,并与理论教学形成为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重视教师培养,组建优秀教学团队。部级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密切相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仅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且可以提升科研实力,有利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海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学历硕士及硕士以上比例占90%,但具有博士学历的比例仅为36.67%,可见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为了达到高水平师资队伍,以教学名师领衔担任首席教授组建教学团队,支持团队成员尤其是年轻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学位,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不断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意识,将年轻教师真正培养成为一线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努力培养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风丽,刘俊浩,程钢,王生贵.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石河子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9.

[2]颜华.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与创新[J].农业经济,2009.12.

[3]洪名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构想[J].高等农业教育,2008.7.

[4]庄佩芬,刘伟平,王林萍.对农林院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

[5]崔宁波.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8.

[6]季莉娅,史金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大众科技,2008.4.

[7]李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5.

[8]奚祥华,于新刚,曹奕菲.21世纪高校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9]厉昌习,李国栋,薛兴利.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07.35.

[10]孙自保,李萍,龚红梅,彭岳林.农业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2006.11.

[11]于战平.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S1.

[12]张於倩,李顺龙,马文学,万志芳,王玉芳,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

[13]尚琳娜.浅议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0.24.

热带农业工程篇4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低碳技术 运营模式

1 基本情况

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是通过采用低碳理念、低碳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园区进行设计管理,而形成的一种现代低碳休闲农业运营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南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2011年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建立起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运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位于兴隆的种植示范基地、加工示范基地,以及园区丰富的植物资源等景观资源,把植物保存、种植示范、加工中试、生态休闲和观光旅游有机地融合,营造生态农业等低碳旅游吸引物。现已建成低碳热带农业旅游示范基地665亩,其中高效农业区195亩、植物观赏区165亩、种质资源区100亩、立体种养区50亩、科技研发区60亩、生态休闲区60亩、综合服务区35亩。通过运用低碳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信息技术、资源能源再利用技术和低碳旅游技术,建设低碳旅游景区示范工程,展示热带休闲农业成果,拓展农业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开展热带农业观光与旅游经营,向游客和青少年普及热带农业科普知识,倡导绿色低碳出行,传递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消费模式。

2 主要成效

兴隆热带植物园通过建立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运营模式,将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成功打造成一座海南具有很高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成效显著。

2.1 促进了实用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

通过示范发挥“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海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通过鉴定成果4项、评定行业和地方技术标准9项、授权国家专利21项,在海南建立示范基地8个,集成、示范和推广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糯米香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良种繁育技术、高效栽培技术、立体种植技术、肥料利用与控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达40项以上,园区无公害产品产出率达100%,主推技术区域覆盖率80%以上,解决了海南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糯米香等种植产量低、效益差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2.2 促进了新品种繁育、示范和推广

通过示范发挥“农业部南亚热带优良种苗繁育基地”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对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糯米香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示范和推广,己确认优良品种达20个以上,选育已审定的有3个品种:“热引1号”胡椒、“热研1号”咖啡、“热研2号”咖啡,园区种植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100%以上,合作区域良种覆盖率90%以上,提高技术和品种集成配套推广应用程度,解决了海南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糯米香等种植产量低、效益差等制约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发展的问题。

2.3 促进了新产品研发、转化和应用

通过示范发挥“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开展了香料香精、饮料等6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研发胡椒、香草兰、可可等新产品14个,拓展海南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空间,累计开发的香草兰、咖啡、胡椒、可可、苦丁茶、椰子、糯米香茶、玉兰花、椰子等8大系列30多个种类80多个品种的科技产品。“兴隆咖啡系列产品”、“香草兰茶叶系列产品”被授予“海南省名牌产品”,“兴隆咖啡”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丰富海南省旅游商品内涵,提升海南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了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苦丁茶、椰子、糯米香等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4 促进了新产业培育、经营和带动

通过示范发挥“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兴隆热带植物园培育的低碳热带农业旅游产业,拓展了海南特色农业新功能和市场发展空间,带动海南热带休闲农业经济发展。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者152万人次,游客满意率达94%;园区年均从业人数662人,年均土地生产率13.55万元/亩,年均劳动生产率13.61万元/人,年均缴纳税收1311万元,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海南省高新技术集成旅游示范景区”等多项荣誉称号,带动相关产业就业3300多人,促进周边农业劳动者致富,创造健康、安全、殷实的小康生活。

2.5 促进了科技服务、合作和交流

通过示范发挥“海南农业科技110香料饮料服务站”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结合“海南中部六市县农民增收十大科技活动”、“百名专家兴百村”、“海南省科技活动月”等行动,在海南各市县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举办胡椒、咖啡等技术培训班31期,培训农户及技术骨干近2000人次。开发了胡椒、咖啡、香草兰3个生产管理智能专家系统,通过“特色香料饮料网”或“农业科技110”,为农户解决问题近300次。通过“科研院所+公司+农户”等方式,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0项,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以上。累计派出160多人次参加学术会议,不断开阔科技人员的学术视野。

2.6 促进了生态保护、示范和影响

通过示范发挥“海南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平台作用,2011年以来,低碳农业旅游示范园运营模式既带来较高的旅游经济效益,又为当地做出突出的生态贡献并为当地社区居民产生良好的示范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园区现已收集和保存热带植物种质资源2300多种,其中香料饮料等作(植)物300余种;绿化覆盖率达91%,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国家0类标准,地表水、地下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清洁能源使用率90%以上,废物利用率90%以上,为海南低碳休闲农业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被海南省政府授予“海南生态省建设贡献奖”。为海南生态省建设、海南低碳经济、绿色崛起、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典范,促进海南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进一步优化。

3 存在问题

兴隆热带植物园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为低碳休闲农业做出了有益尝试,发展潜力巨大,优势与特色明显。但在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

一是园区产业链条拓展不够。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苦丁茶等产业发展涉及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旅游、文化等链条,代表海南特色的兴隆咖啡等地理标志产品,大产业链整合和优化格局尚未形成,制约了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园区低碳产品开发不够。支撑、推动低碳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标准比较缺乏,安全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和旅游精品开发深度不够,尚未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不足,影响了兴隆热带植物园特色的低碳发展。

三是园区运行机制不健全。受单位体制影响,园区经营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灵活;旅游危机处理机制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市场促销手段薄弱,现代信息渠道少,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束缚了兴隆热带植物园跨越发展。

四是园区发展环境保障较弱。园区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和经营管理涉及协调的政府部门众多,优惠政策也无明确落实;低碳园区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低碳休闲农业管理、技术人才,很大程度地束缚了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健康发展。

五是园区示范与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兴隆热带植物园占地面积较小,技术成果展示条件受限制,影响了园区有效的示范与带动;在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提高游客低碳环保意识,在打造低碳发展品牌方面宣传不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有待加强。

4 发展对策

4.1 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园区产业链条

科学建设兴隆热带植物园,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又要从海南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园区超前性、示范性、导向性。一是大力推行科研、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和文化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原产地保护和低碳化、品牌化建设之路,实现园区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根据自身资源、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经营经验,选择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打造独具特色且有竞争优势的低碳农业休闲品牌。三是注重以销售和服务为主导的产业链发展战略环节,不断拓宽和延伸兴隆咖啡、兴隆香草兰等特色农产品的产品链、技术链、组织链、信息链和资金链,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四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产业组织模式和市场服务模式,借船出海,促进与有实力的企业联合与协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2 集成低碳技术,营造园区低碳精品

在产业链各环节大力应用低碳技术,促进低碳休闲农业经济的发展,争取更好的社会生态效益。一是充分挖掘园区作(植)物等自然高碳汇体资源的旅游价值,挖掘植物内涵,拓展植物文化,提升自然旅游吸引物的质量;同时策划以低能耗、低耗损为主的低碳休闲农业活动产品,营造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综合型低碳旅游精品,提升园区吸引力。二是大力创新和引进低碳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安全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展低碳产品认证,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三是采取基于低碳技术改造或直接运用低碳技术的方式,加大改造农业种植和加工试验示范设施,提高园区的低碳高科技含量,改善园区环境质量。三是采取基于直接使用低碳技术或使用低碳产品建造的方式,加大游览、交通、餐饮、购物、保卫和卫生等服务设施和手段,提高园区的低碳高科技含量,改善园区环境质量。

4.3 强化低碳管理,提高园区发展能力

模范遵守国家有关低碳农业、低碳旅游政策,构建低碳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强化园区管理,提升兴隆热带植物园整体发展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符合市场运作、体现园区特点和分级分类的工作人员绩效奖惩机制,把休闲农业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来经营,激发员工创业热情。二是构建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把节能降耗渗透到园区运行的各个方面,加强对节能减排目标指标、工作进度落实的跟踪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地保障园区良性发展。三是建立规范化以人为本的服务体系,增强员工低碳意识,尽快实现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强化园区旅游危机管理,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四是建立市场营销导向机制,增加营销投入,加强品牌创意策划,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扩大旅游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4 保障低碳环境,促进园区健康发展

创造低碳发展良好环境,使兴隆热带植物园从传统的科普旅游时代走向低碳休闲旅游时代。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大兴隆旅游区规划实施,把兴隆建设成为热带国家森林公园、海南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具有浓郁南洋特色的风情小镇。二是建立健全与低碳休闲农业发展相关的海南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制度;充分发挥农业、旅游、国土、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用足用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建筑以及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加大对低碳发展领域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四是加大低碳休闲农业管理和技术有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与国外及省外相关园区的交流合作,为园区发展方式转变和走低碳发展之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热带农业工程篇5

在琼台资农业企业中已形成6个较大规模的制种育苗基地。其中,三亚大亚公司建成猪苗繁育基地,从泰国正大集团引进母猪同台湾公猪配种,生产出一种叫迪卡的瘦肉型猪种,年繁育猪苗1.5万头。琼山益华公司建立鱼苗繁育基地,投资80万美元从埃及引进8万尾种鱼,进行鱼苗繁殖,年产尼罗鱼苗5000万尾,计划生产能力最高可达1.7亿尾。千驹公司在三亚建设无性繁殖兰花和单细胞培育香蕉苗基地,包括500多平方米的科研场房,进行无性繁殖兰花苗和单细胞培育香蕉苗,年繁育香蕉、兰花种达百万株。三合利公司在三亚建立西瓜、洋香瓜种子制种基地,每年都用100多亩地来进行无籽西瓜、洋香瓜的制种,每亩可产种子100多公斤。

随着台商培育良种和销售业的发展,当地农户得到了良种和技术指导,许多祖传劣种,如西瓜类的生籽种、芒果类的青皮种已失传,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员和一批“瓜老板”、“芒果老板”,高科技农业特别是水藻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许多农户三两年实现了脱贫致富。1995年,三亚市种植各种瓜类3万多亩,其中金蜜瓜、白蜜瓜和无籽西瓜的种植面种达1.4万亩,年收入5000万人民币。三亚市农科所是本地区最大的农业科研单位,由于受传统体制的束缚和欠缺良种播种,收成年年亏损,职工无法按时发放工资。1990年该所筹措资金5万元试种上60亩台资企业“三合一”提供的良种“新一号”无籽西瓜和金蜜瓜、白蜜瓜,当年除成本净赚6万多元,第二年,扩大到700多亩,净赚200多万元,人均5万多元。此后,发挥了科研所的作用,派出一批技术员深入各个乡村,又种上了700多亩。

台资企业培育的良种在三亚遍地开花,产品还销至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台商尝到了甜头,开发农场越滚越大,如台湾“三合利”农业开发公司试验成功的白蜜瓜、洋香瓜等种子成了全国种子市场上的抢手货。

台商出钱、出种苗,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办起了合作企业。这个形式,对双方都有利,台方投资风险少、成本少,获利大;当地农民有土地,缺少开发资金、开发技术和良种,这几个方面台商全给解决了,就放心去干,找出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1999年3月,国务院台办、国家农业部、国家外经贸部批准建立“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创办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实施意见》、《创办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各工作部门和市县职责》、《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纲要》等法规,并建立试验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试验区的发展方向、领导体制、运作机制、部门分工等,大力推动琼台两岛的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台湾农业高新技术,促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加快海南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省人大、省政府分别与省台办组成执法检查组和调研组,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执法情况实施监督,维护了台商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台商参与试验区建设的信心。省台办和有关单位先后在海南和台湾两地主办了多次“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研讨会”,形成两岸农业界对试验区发展前景的共识。同时,有关部门加大媒体对试验区的宣传力度,多次在省内外推出“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系列报道”,介绍试验区的发展规划和投资环境,扩大了试验区的影响,形成了试验区建设向深层次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办好海峡两岸(海南)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南各级政府一方面不断完善基础性设施,努力改造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台商的服务力度,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通过这些工作,台商在试验区稳健的投资创业,安心地工作生活,他们将自已融入当地社会,加深对祖国大陆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和往来。

截至2002年底,在琼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355家,实际投入资金2.8亿美元,承包开发农林土地面积20多万亩,引进各类优良品种500多个。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性投资转向长期投资,投资领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延伸到农渔业和热带水果展加工、运销、贸易,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的综合配套发展。试验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南农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推动了海南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台商投资海南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出现了一批台资“龙头”农业企业,形成了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

随台商在琼投资农业的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四大台资农业集中开发的区域。南部以三亚、陵水、乐东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水果种植、花卉种植、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区,种植热带水果数万亩,从事海水养殖及海产品加工的台资企业百余家。东部以万宁、琼海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蔬菜种植加工、贝类加工、海水养殖、名贵花卉、观光农庄和高科技生物工程为主的开发区;东北部以琼山、文昌、定安、澄迈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瓜菜种植、淡水养殖、家具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开发区;西部以儋州、昌江、临高、东方为主要区域,形成了以芒果、香蕉、菠萝、荔枝等种植为主的开发区。仅昌江一地,台商开发种植的芒果、香蕉达数万亩。

台商投资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一方面他们向当地农民推广种苗,另一方面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在台资企业的投资经营中,海南农民获得了就业机会,开阔了视野,转变了传统种养观念,他们纷纷效仿台商种植,使台湾优良品种扎下根来。短短10多年间,台湾优质芒果品种基本上取代了海南原来的本地品种,台湾芒果栽种面积由最早的200多公顷发展到了2万多公顷。

由台商罗昭政与台湾一些农业专家共同投资创建的海南宝丰农业开发限公司,主要从事引进台湾、东南亚优良热带水果种苗的开发和培育工作。该企业已在海南开发土地1200多亩,全套引进了台湾的培育技术、种植技术。在临高建立了一个集优质热带果树及水果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台湾高效热带水果教学培训示范实验中心;在昌江建立了全国唯一的自动化控温、控湿的热带果树种苗培植供应中心。并采用高科技“克隆”技术培育了由台湾、东南亚引进的,适合海南种植的珍珠番石榴、火龙果、莲雾、杨桃等20多种热带高效水果种苗。

台商苏宝同20几岁时来海南投资荔枝园和园艺业,他引进台湾改良的“三月红”、“玉荷包”等荔枝品种,比普通荔枝品种上市早一个多月,占尽市场先机,而且果肉厚实,核小或无核,口感鲜嫩甜美。独特的风味使其一上市就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供不应求。苏宝同还引进南美的马拉巴栗、非洲的泽米叶天南星、台湾的蝴蝶兰等园林花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来自台湾彰化的台商施火烈在澄迈福山镇创立“正一农庄”,从台湾引种珍珠番石榴、番荔枝、莲雾等热带水果品种,在200多亩土地上辛勤耕耘,成功复制了台湾的精致农业模式。由于番石榴等种植发展较快,市场价格逐渐下降,施火烈又替代引进印度大枣和巨峰葡萄获得成功。他的水果特别讲究品质,无须上市销售,在生产基地就被预订一空。

除从事农业种植外,从事海水养殖和加工的台商也不遗余力地推广各种鱼、虾、鳖苗,推进海水养殖的产业化经营。琼海长坡镇原来没有养虾业,台商李文源在此投资海水养殖后,招募当地村民到企业打工,学会技术的农民很快跟着走上养殖之路。镇上一批农户靠养虾赚钱盖起了新楼,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虾楼”。

来自澎湖的台商吕梁鉴是大东山养殖场的董事长。他1988年到三亚投资海水养殖,是中国最大的珍珠养殖基地,同时大规模经营鲍鱼养殖。该养殖场附近的黎族青年以前在他那里打工.学到技术后回家创业。近几年陆续建立起自已的鲍鱼场。吕梁鉴说他自已投资的最大成果.不是自已赚了多少钱,而是因带给当地的养殖技术,让一些黎族村民摆脱了贫困。

以部分台资企业为龙头,带动了琼台农业合作实现产业化。以“耀农工程”为例,它以台湾著名专业种苗企业农友公司投资创办的耀农公司为核心,以推广良种为切入口,建立起包括良种推广、栽培植保、信息提供等配套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燕巢名优水果工程。以澄迈“正一农庄”为核心,实行统一种苗、统一辅导、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战略。加入这一网络的公司、农场有12家。

据初步调查统计,300多家台资农业企业中,有80%以上具有不同程度的育苗制种能力,台湾90%以上的优良品种已成功地引进海南。海南省共引进台湾优良品种80多类(500多个),其中,已经繁育成功并开始大面积推广的共有60多类(200多个),引种种类包括热带水果、瓜菜、花卉、甘蔗、畜禽、水产等各个行业。按其繁育种苗总量计算,每年可推广大田种养20多万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海南农产品的升级换代的需求。

热带农业工程篇6

关键词:海南财政支农;问题;政策取向思考

2009年末国务院出台《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启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序幕,海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始了崭新的一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不仅仅是旅游问题,它是以旅游为突破口解决海南省国计民生发展问题,海南不论怎么旅游岛,海南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这一块始终不能放弃,在外国人、内地的人都来风风光光旅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人的生存。

《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为此,加强对海南省财政支农的研究,对指导海南农业财政支出的实践以及合理高效运用财政支农资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财政支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南自建省以来,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上作了大量努力,已经形成了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入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瓜果菜销路不够畅通。首先,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虽然给海南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业而言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海南热带作物本身生产周期较短,瓜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又分散在千家万户,且农产品大多具有生鲜的特点,海南热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海南岛与内地路途遥远,加上与内地需求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于是产品无法及时销售,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产生了。其次,一些地方无赖对北方收菜商的无理拦截强行收过路费等行为,增加了收菜商的成本,也使收菜商怯而却步。再次,随着近年来华南冬季瓜菜和北方以大棚、阳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海南农业原来具有的反季节和热带优势,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空间明显受到了挤压。面对当前国内瓜菜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从市场营销角度来探研海南反季节瓜菜的产业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营销策略组合,及时调整瓜菜生产结构和种植面积,“搞活流通”,已成为提高海南瓜菜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产品质量安检工作亟待加强。海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环境,具有生产高档、优质农产品的生态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农产品都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先进科学技术不易采用,规范化生产难以实现,所以,除了龙头企业和一些大型专业户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外,大部分农产品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难以进入超市、高档宾馆和出口。个别产品,例如,豆角农药肥料残留超标,达不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检测设备、农药肥料质量及农药的使用情况(各生产季节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有效期)等农业投入品监控监测亟待加强。如今海南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法规、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三,农业灾害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需求。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农业基础设施自身同样是灾害威胁和破坏的对象。海南省虽然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但是也有明显的干季、雨季分明的特点,春旱秋涝,由于近些年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因而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损坏严重,遗留问题多,抵御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严重。瓜菜基地和果园的道路,排灌系统,防风、采收和采后处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基础设施还较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干旱、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一次强台风就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2010年海南省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除了致使不少城镇和村庄被淹,部分民房、校舍倒塌外,还导致多处的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仅从三亚市三防办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三亚市全市水利设施损坏护岸150处、堤防100处、灌溉设施300处,造成当地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造成大片农作物减收或绝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去遭受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因此,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建设的投入,增强农业排灌能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重视还须继续提高。

二、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财政支农政策取向的思考

根据《意见》,要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海南财政支农新机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构建财政支农政策监管体系,使海南热带农业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带来更高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加强海南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绿色营销

对海南农民来说,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不是问题,而销路才是关键的问题。目前好多地方的瓜菜都经常出现旺季时一齐上市从而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因销售不出去直接犁掉甚至菜农因此而自杀的现象都有发生,一方面似乎是供过于求销售不出去,而另一方面在城市(甚至是供过于求旁边的城市)里的市民却并未感到“供过于求”的情况,大家买菜时菜价与往常差不多。可见,这主要就是因为销路问题,而这也是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因此,财政支农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帮助农民拓宽运销渠道。除培训农民怎么种、怎么养外,还应该加大市场营销培训的力度,让农民知道怎么卖、怎么经营,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多赚钱。为确保海南瓜果菜等的运销,财政支农加强瓜菜流通环节重点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需求市场签订建设瓜菜供应生产基地。农户按需求市场的要求,在销路已定从而不再为将来的销路而担心的情况下,安心地为需求地提供其所需要的绿色瓜菜等热带产品。

2、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开拓内地及国际市场时,先要做市场考察调研,了解各地的品种需求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做到产销对接,避免与内地瓜菜同时上市而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

3、积极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及运销协会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放种苗、技术指导、产品收购等方式,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从基本上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此外,农民依据本地的主导产业,成立该地的瓜菜运销协会,瓜菜产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运销协会解决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在全国内地市场设立该地的无公害瓜菜直销点,通过组织还可共享储存、运输等资源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大力发展瓜果保鲜加工业。瓜果菜新鲜度好,则会比较好销而且价格相对也会较高。因此,应在鲜菜的质量上多下功夫,提高蔬菜的保鲜、包装、运输等技术水平,多建立适合瓜菜贮运的“冷链式”物流配送体系,有效降低运销中损耗率,以增强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竞争力。

(二)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品牌建设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加速海南现代化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财政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财政支农工作应充分认识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海南瓜果菜质量安全,从而确保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并确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局。

1、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强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从选择生产基地的源头开始,强调农产品在整个周期的无害化,确保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另外,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2、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更强。首先,对农药经营实行特许专营制度,提高农药的经营门槛,从销售源头上加强农药管理。其次,加大对农药的执法力度,建立农药监管信息库,建立健全农药购销台账,使农药的流出有案可查;同时完善农业、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严厉打击制售使用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此外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对经举报后查实的案件进行奖励,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3、推广使用低污染农药。由于海南气候温暖温润,适合瓜果菜生长的同时,也总是适合害虫的生长,仅靠限制或打击使用农药的行为治标不治本,只能采用疏导的方法,首先,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替代农药,并建立农药补贴制度。其次,建设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全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再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田间设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除此之外,对产品销售中非常重要的包装、品牌也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能循环利用促进持续发展;包装材料完全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制成,避免销售过程中的再次污染。

4、加强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以农药、兽药、渔药残留和饲料安全卫生和动物疫病检验和检测为重点,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走品牌化、绿色化道路应用低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监管和品牌保护,提高健康、安全食品的份额,鼓励争创新品牌,逐步形成特色绿色品牌系列,从而提高海南农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

(三)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减灾

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多年来,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在改善海南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农业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海南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1、突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突出大江大河等水利设施,大力抓好病危水库和水毁工程的防险加固,增强工程存水及排水的能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型水库、江河水坝等农业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除了可发挥在农业上的巨大作用外,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巨大的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如海南儋州的松涛水库、沙河水库(云月湖)就是如此。同时,建设一大批田头井和小山塘,增加工程存水量,在增强抵御水涝灾害能力的同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基础设施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了加强大型的农业水利建设外,还要注重抓好节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库、渠道、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系统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可节约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资源配置,即有利于抵抗春季的旱灾,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N].海南日报,2010-01-02.

2、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2010-2011年度冬季瓜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Z].

热带农业工程篇7

年初以来,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做好各项农业农村工作。自4月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局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疫情局势总体向好。

一、决战扶贫攻坚,扎实推进产业脱贫

1.深入开展“百村百业”产业竞赛活动。积极投入到“春季攻势”、“夏季比武”扶贫工作热潮,着力提升产业组织化和利益联结程度,确保实现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项稳定增收产业。目前,全县30亩以上的产业基地151个,带动农户32.8万户,覆盖率100%,带动贫困户11419户,覆盖率100%,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7868元,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8834元。目前,全县安排产业帮扶财政专项资金30689.31万元,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银行+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自我经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规模化产业,创建重点产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有40个,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93%以上。在40个产业扶贫项目中,其中养殖业27家养殖规模123391头(只),种植业10家种植热带水果12203亩,捕捞业3家,深海网箱养殖1家525口,带动贫困户11419户,覆盖率100%,全县贫困户获得收益4343万元。

二、调整农业结构,推动产出优质高效

2.优化种植业结构。推进退蔗改种,推动冬季瓜菜、水稻制种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继续扩大凤梨、凤梨释迦、蜜柚、百香果等新兴产业规模。全县全年计划完成退蔗改种2万亩,计划复耕面积0.32万亩,目前已完成退蔗改种面积0.58万亩,复耕撂荒地810亩。全县上半年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7.1万亩,瓜菜产量399342吨;热带水果种植面积118686万亩,热带水果产值283120吨;热带作物种植面积354281亩,热带作物产值17669万元;全县规模化养殖场69家,畜禽产量31269吨,产值10.75亿元;全县水产品产量450472吨,海洋产业增加值106亿元,休闲农业收入9227.97万元,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0048亩,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含农产品加工园区数量、共享农庄数量)10个。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目前,我县共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10家,其中家庭农场 1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9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家,2019年,组织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达到9家。全县共有21个合作社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587户,人口2822人。计划聘请第三方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清理,对不规范的合作社进行整改,帮助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作社管理制度、合作社章程等,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管理。

三、推进农村体制改革,激活农村资产资源

4.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收尾工作,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落实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工作,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平台,实施流转合同制、备案制,做到数据信息的统一录入、维护和管理,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系统,规范流转行为,完善流转的中介服务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纠纷调处机制。

5.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力争年底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和建立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6.开展“三清两改一建”行动。以“清洁村庄美化家园”为主题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基本建成“户清扫、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全县共配备村级保洁员1387名,收运车驾驶员446名,配备各类收运车辆1711辆,垃圾桶10000个。对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等农业品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今年5月份局联合海南天明农业环保科技公司在加来、南宝等两大洋田清理回收田间废弃物共32.78吨,其中农药、化肥等包装物15.12吨,废弃膜17.66吨。清理面积覆盖3万多亩。

五、实施“四个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

7.实施质量兴农。健全县、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充分发挥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现有检测站的作用。已完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临城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加来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博厚、皇桐、加来、新盈、波莲、调楼、南宝、东英等镇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室检测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农业执法检查,强化台账制度管理,严力打击假劣行为,从源头上杜绝假劣农资进入生产领域,当前农产品检测合格率98%。

8.实施绿色兴农。依托现有的种植养殖基地,重点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按照“废弃物+清洁能源+有机肥”三位一体技术路线,以沼气工程和有机肥工程建设为纽带,突出有机肥、沼肥利用,在热带水果、冬季瓜菜等优势区,重点推广“果(菜)-沼-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今年早造水稻病虫害采用无人机统防统治5333亩次,减少病虫交叉传播感染,节约农药量20%。化肥农药减施工作宣传发动、土质采样。已建设1家有机肥厂,主要处理养殖场畜禽废弃物,年可处理畜粪便10万吨,年生产有机肥5万吨,扶持各镇新建沼气工程15个。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改造2万亩中低档制种基地,提升耕地质量,推进撂荒地恢复生产,积极开发新增耕地资源。目前已经完成35个项目前期工作,共规划高标准农田4.0922万亩。

9.实施科技兴农。实施新一轮新型农民培育工程,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人以上,已拟定2019年农技推广实施方案和招标方案,采用招标方法,筛选培训学校后,抓紧实施培训工作,报县财政局联合发文后实施。

10.实施品牌兴农。围绕“临高田品”实施“1425”品牌战略,建成1个县域农业公用品牌、4大种植产业带、2大养殖业、5大品牌体系。围绕临高五粮(淮山、地瓜、芋头、毛薯、大薯)和十大“特色热带水果”(红心蜜柚、凤梨、凤梨释迦、莲雾、百香果、香蕉、荔枝、蜜枣、菠萝蜜、橙子)打造“五光十色”的种植业品牌。目前,龙洲一号莲雾连续获得屯昌“农博会”莲雾评比擂台赛一等奖,海南临高泉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黑猪获得最美海南黑猪二等奖、临高华雨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荔枝获得荔枝类二等奖、临高南堂种植专业合作社菠萝蜜获得菠萝蜜类二等奖、临高宏辉热带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菠萝获得菠萝类二等奖;获得“三品一标”产地证13个,农业品牌奖励57个。

六、强化渔业渔政管理,打造海洋渔业大县

11.强化水产养殖管理。按照《临高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划定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规范管理养殖生产,建立退出机制,引导养殖项目进行改造或者产业转型升级。调整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区域,鼓励引导养殖企业、合作社或个人在马袅湾海域、深远海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对接海南大学,跟踪我县小瓜虫病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的开展情况。组织开展全县渔港和水产养殖污染普查工作。按照《临高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在近岸陆侧200米外发展临高苗种产业。临高县头洋湾部级生态养护型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已2019年3月17日正式开工建设,至5月底,已完成工程总量62%

12.强化渔港渔船管理。新盈中心渔港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列入《海南省2019-2025年的渔港建设规划》。黄龙渔港、美夏渔港和黄龙避风锚地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各项前期工作,目前上报国家农业农村部审核。美夏、调楼已完成二期疏浚修复工程。由于头咀村民阻扰施工,经多次协调也无法施工。黄龙、美夏渔港升级改造和黄龙避风锚地项目已完成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更新改造30艘大型钢质渔船,组织37艘渔船赴南沙捕捞生产, 37艘南沙生产钢质渔船更新改造已全部完工,并已下水,其中有35艘已完成办理相关证书、证件并已投入生产,1艘已办理完成渔船相关证书证件,但未投入生产,1艘在办理渔船相关证件中。

13.强化水产品质量检查。积极配合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质检中心到我县开展水产品产地抽检。加强开展水产品质量现场监管,争取现场检查养殖企业(户)80个,对今年到期换证监测的省级龙头企业和无公害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组织材料进行上报。

热带农业工程篇8

【关键词】 元江 热带水果产业 发展

一、元江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元江县位于玉溪市的西南部,最高点海拔(阿波列山)为2580米,最低点海拔(小河垤)为327米,相对高差达2253米。其中处于元江流域海拔327―1000米之间的元江干热河谷地带属于元江热区,该区域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长年无冬,终年无霜,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最适宜种植双季稻、甘蔗、咖啡等经济作物及火龙果、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和冬早蔬菜,农作物可一年两熟。

元江县大力发展热带水果产业,以火龙果、芒果等优质特色水果为主。其中火龙果2013年新增种植面积6600多亩,总面积达8000多亩,产量2455吨,产值达2000万元。而2015年将实现种植火龙果2万亩,建设新产品研发中心,并建设处理能力3万吨的火龙果深加工生产线及配套产品包装厂。同时元江作为芒果品种最多的专业县之一,2013年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5.4万亩,一方面进行老果园品种改造,另一方面新植芒果4.6万亩,使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达产果面积8万亩,从而使鲜果年产量达到14万吨。2014年建立了芒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20亩,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2059亩,增加产值18.2万元,优质果率提高10%。

元江的热带水果在发展过程中,依托政府政策的支持,龙头企业的带动,逐步建立热带水果产业链,目前初具成效。

二、元江发展热带水果产业的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

元江,位于云南省中南部,北纬23°19'―23°55'、东经101°39'―102°22'之间。东与石屏县接壤,南与红河县相连,西与墨江县毗邻,北与新平县紧邻。全县国土面积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2766.5平方千米,占96.8%;坝区面积91.5平方千米,占3.2%。县城坐落于一江(元江)两河(清水河、南溪河)交汇处,距省会昆明215千米,距玉溪123千米,地处昆曼国际大通道、楚河经济干线交集处,“泛亚”铁路中线将穿境而过,是云南省通往南亚、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云南元江县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300小时,年平均气温23.8摄氏度,年均降水量为786.9毫米,因其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被称为“天然温室”,具有热带水果种植的气候条件。

元江县全县海拔1300米以上的热区土地面积16.7万亩;900米以下的热区土地有81万亩;海拔在900―1300米之间的热区土地有85万亩,其中可垦荒地尚有49.7万亩;坡度在25度以下属中厚土层的可垦荒地有24万余亩;连片上万亩的可垦荒地和待开发的热区土地尚有东南灌区的“三南”和北灌区两处,共5万亩;坝区内还有8万亩热区土地待开发。热区土地十分丰富,是发展热带特色作物的良好场所。

2、销售渠道

长期以来,元江生产的大量水果仅仅依赖外地果商分散采购的形式经销,销售渠道窄小,难以突破区域的束缚,并且较低的收购价与全国市场上高昂的水果价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难以使消费者与果农都得到更大的实惠。

目前元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元江乐居热带水果商贸城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中国・元江热带水果商贸城,准备投资8个多亿,初步规划建设25万多平方米,分三期开发建设:第一期是修建市场;第二期是建设冷链物流;第三期是同步建设电子商务。同时,县政府和乐居公司也一起正积极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天下网商商议合作事项,将通过阿里巴巴集团在国际、国内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全方位挖掘元江自身优势,开辟元江水果产业新天地。对元江的果农以及水果经销商进行电商的专业知识培训,先把元江的电商队伍壮大,然后通过淘宝网来建立起一个特色元江馆,通过电商让元江的水果走出去,把元江的水果市场、物流集聚起来。

元江借助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拓宽了水果的销售渠道。今后,元江可以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实体的水果市场、冷链物流,将周边区域的水果汇聚元江热带水果商贸城,通过淘宝、微信等商务平台,直接送到全国各大超市、专卖市场乃至顾客家里,减少中间商利润,让果农获得更大的收益。

3、政府支持

近几年,元江县提出“提升一产、促进二产、强推三产”的发展思路,在抓好粮食、烤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瞄准秋冬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确立了以蔬菜、花卉、水果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引进扶持种植大户、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农民发展热带花卉、水果和蔬菜,并壮大热区特色生物资源产业,推进元江热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热区“三农”增产增效和增收。

元江政府多次召开研讨会,为政府、专家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沟通桥梁,全面分析元江热区资源优势,规划发展方向。2013年元江举办了“中国元江热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与展望”研讨会,共同研讨了元江生态农业的发展优势,展望红河谷热区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对元江今后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同时元江县2014年被列为云南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确切登记颁证试点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将家庭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情况记载于登记簿上,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权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元江县将完成60万亩土地确权,从而进一步明确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加快土地的流转,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三、元江热带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差

元江热带水果产业还存在种植品种单一,品种和种植环境不相符,种植分散等问题,这与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适应。元江芒果品种比较单一,大面积以三年芒为主,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趋势,其他品种以大头芒、象牙芒等老品种为主,这些品种在本省市场有一定的占有率,但比起国外的优质芒果品种就差多了,也不利于深加工。而香蕉种植也开始往山地发展。但是山地土壤灌溉条件以及香蕉栽培的特殊性,导致山地香蕉生产难以产生较好的经济回报。

2、土地资源有限

元江国土面积2858平方公里,近97%为山区,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热区耕地面积约20万亩,仅占耕地面积的三成。由此可见,元江实际可供开发利用的热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且现代农业面临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传统生产方式要向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将土地集中起来由公司进行专业化经营,但是农村土地市场仍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工商资本无法长时间大面积租用,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目前元江蔬菜种植3.7万亩,种植热带花卉等3.2万亩,另外还有一定规模的甘蔗,芦荟。随着这些热区种植业和绿色生物加工业规模的扩张,从而使热带水果的生产受到限制。

3、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元江虽然有“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但小公司居多,实力有限,辐射面小,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区域化、规模化水平较低。并且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和精深加工层次较低,对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整体带动能力还比较弱。例如元江火龙果产业,虽然有盛邦、丰年、金地、羽楠等龙头企业带动其种植发展,但其生产和营销主要以独立生产、分散营销形式为主,缺少相应的品牌支撑,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不高。

4、科技服务队伍人力不足

热带水果生产所需要的技术服务和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农技推广部门,而由于热带水果产业开发的管理机制还未建立,尚未形成完整的技术服务网络,具有热带水果指导能力的人员匮乏,多数乡镇没有相应的技术推广机构、专职人员,从而使热带水果种植技术的推广和科研成果受到制约。

四、元江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措施

1、优化品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资源,调整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有资源优势及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提高名优品种的覆盖率,加大反季节品种推广生产。同时元江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果业生产条件。县农粮、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节水灌溉等项目安排上要向这些乡镇倾斜,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逐步达到旱能浇、涝能排,为果业品种结构调整打下坚实基础。

元江芒果要以甘庄坝为核心区,以台农1号、金凤凰芒果为重点,安排品种搭配和种植布局,使芒果均衡上市,避免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不利后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广优良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和改良,创建高产优质芒果标准化示范区和无公害芒果科技示范区。而香蕉可以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灌溉条件,探究调节种植时令、优化产出期的增效措施,避开了全国香蕉上市高峰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创新土地流转方式

元江国土面积近97%为山区,热区耕地面积有限,从而使热带水果的生产规模受到限制。因而可以对热区土地资源实行控股、联股、收购等多种方式,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高端农业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创意农业开发、庄园农业发展,带动热区土地向优势特色产业集聚。

3、提高产业化和组织化水平

建立以利益为纽带的新型农工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采用订单合同契约化生产,走公司+基地+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道路,坚持基地或大户带动,构建起热区特色种植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格局,实现一产向二产延伸,并向三产拓展,最终实现企业、农民、财政三赢。

同时元江热区水果资源开发利用还可以借鉴万绿生物在广东湛江建设芦荟原料种植基地的成功经验,创新发展思路,跳出地域产业发展的传统思维模式,放眼全国乃至国外热区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依托,走出一条“种别人的土地,树自己的品牌,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发展新路子。

4、加强农技服务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加强农技服务,可以充分利用研究基地,加强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积极收集和有关果业新品种方面的信息。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围绕主导产品,采用科技人员进村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一批种植规模大、带动力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农民骨干。

5、加强招商引资

着力引进资本雄厚、科技含量高的大型企业入驻元江开发热带水果深加工,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元江可以以创新招商方式为手段,以增强招商实效为目标,采取以下五种措施落实招商引资工作。第一,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构,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第二,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和目标考核机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指导和支撑。第三,强化项目储备,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包装工作。第四,强化平台搭建,促进项目推介洽谈及签约工作。比如积极组织参加玉溪招商大会等各类展洽会,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或者是组织云南总裁联合会元江项目推介会、红河谷金芒果文化旅游节产业招商推介签约洽谈会等活动,紧紧抓住央企、民企、外企入滇等机遇,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在客商资源方面的信息优势,不断拓展招商领域,突出资源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出门招商、会展招商等形式,努力寻求项目合作。第五,强化跟踪问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热带农业工程篇9

【摘要】海南省发展岽水果产业区位优势明显,热带水果品种多且产量高,但海南农产品销售主要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随着我国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海南农产品线上销售潜力无限,但海南生鲜电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特色品牌、人才缺乏等重重难题。本文将以“互联网+”海南特色农产品为出发点,探讨生鲜电商的发展路径,为海南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品牌提供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 生鲜电商 海南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逐渐成为生活中的主导力量,传统行业已经迅速地向网络营销转型,实现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农产品营销与互联网的结合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这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到来了。生鲜电商即生鲜产品电子商务,指的是采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在互联网上直接销售生鲜类产品,如新鲜果蔬、生鲜肉类等。生鲜电商作为电商界的最后一片“蓝海”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的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

海南热带水果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广,水果产量高,是我国主要的热带水果生产区,有“热带水果王国”的美称。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拥有热带水果品种29个科、53个属、400余个品种,为全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所罕见。目前主要种植的产品有芒果,香蕉,龙眼,荔枝,菠萝等,海南的水果以成熟早、外观好,品质优等特点,享誉全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虽然以网络为平台,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海南农产品线上销售潜力无限,但海南生鲜电商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农产品难以标准化、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无特色品牌、人才缺乏等重重难题。本文将以“互联网+”海南特色农产品为出发点,探讨生鲜电商的发展路径,为海南特色农产品提升市场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创建品牌提供思路。

一、海南生鲜电商发展现状

海南省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早,早在1998年5月,省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就组织省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展“海南省电子商务试点工程 ”。2000 年 4 月,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与帮助下,“九五”电子商务工程在海南扎根试行,并在2003 年 11 月,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全面检验。

在2013年12月12日,海南省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淘宝网“特色中国?海南馆”正式开馆,包括热带水果、有机瓜菜、茶叶冲饮等七大类产品,160家企业4000个品种正式上线销售,开馆仅4天,成交额就突破了3000万元。2014-2016年海南省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如表1.1所示,海南省农产品电商企业从2014年的1600家增长至2016年的4000家,增长150%。2016年海南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达到68亿元,比2014年的60亿元增长13.3%。2016年“特色中国?海南馆”成交额为14.13亿元,较2014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增幅达254%。由此可见,近三年海南省农产品生鲜电商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电商企业在逐步壮大,销售额也在逐年增多。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托于网络的建设与信息的畅通。2012-2015年海南省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如图1.1所示,截止2015年底,海南省网民规模达466万,而该值在2012年仅为384万,增长21.35%。海南省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3.70%增长至2015年的51.60%。近年来,由于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内互联网建设,发展氛围浓厚,海南省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都呈逐年递增趋势,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中,给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作用。

二、海南生鲜电商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标准化程度低且品质难以保证

海南生鲜农产品属于标准化程度较低的产品,每一种水果的品质口感、颜色大小、形状往往参差不齐。再加上农产品供应链源头的质量难以控制,即便都是海南三亚的芒果,由于采摘批次时间不同,芒果的品质口感也难以一致。由于目前海南生鲜农产品没有实现广泛的标准化,海南水果的生产销售还缺乏一套可供操作的统一标准,这就导致了顾客在购买后获得农产品时可能感觉实物与网络图片不符,影响电商的信用和成交量。

(二)品牌意识薄弱且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受体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目前海南热带水果生产和营销大多仍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即主要以一家一户独立生产、分散销售、单兵作战形式为主。农户们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传统意识,再加上农户们缺乏品牌意识,大部分农产品在消费者流通市场中除了产地标志之外,没有品牌标识。海南热带水果产品多以原始状态或初级加工状态进入市场,加工工艺粗糙,包装程度差,不利于产品保鲜、保存,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品质,这不仅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也不利于海南农产品的品牌塑造。

目前在海南虽有“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但小公司居多,实力有限,辐射面小,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还不强,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再加上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很少,大多是农户自己闯市场,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组织化程度低。

(三)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且仓储难度大

海南省孤悬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而海南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外,一方面,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难免会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导致农产品在途时间长、运输损耗大。二是现代化冷链配送,仓储设施滞后,海南农产品在运输出岛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这给海南的农产品销售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三是物流体系不发达,海南热带水果出省所采取的运输方式如图2.1所示,其中公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大约占96%;铁路运输其次占 3%;航空运输第三占1%。目前海南大部分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拥有的运输手段单一,运输网络不完善,货运汽车空车回岛的现象严重,导致出岛的农产品运输成本非常高。

另一方面,热带水果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本身具备易损耗、保质期短、不易储存等特点,其保鲜要求苛刻造成仓储难度大。例如,海南三亚的芒果对气温较为敏感,一般 10°C 左右即可出现冷害,而温度较高又促使其腐烂加速,对其密封又容易变质产生异味,因此海南芒果的最佳储存温度为 12℃ ~ 13℃ ,相对湿度为 85% ~ 90% ,并且要确保储存环境中有新鲜空气。而海南荔枝的最佳储存温度为 5℃~ 15℃,如要使其保存完好,需在其包装箱内放置用于降温的冰袋和隔离保温的泡沫箱,还需使用吸塑盒固定荔枝位置,防止其互相挤压损耗。如此既要建设冷库又要细心保存,物流成本难免居高不下。

数据来源:2015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四)农村电商普及率低且电商人才缺乏

数据来源:2012-2015年海南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

海南大部分农户观念较为封闭,习惯性依赖传统销售模式,没有足够压力促使其去突破坐等水果批发商上门收购的现状。2012-2015年海南省城乡网民比例分布如图2.2所示,虽然上述分析到海南省的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都在逐年递增,但是近年来海南省网民城乡比例失衡明显,农村网民所占比重仅维持在20%左右,这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速度。大部分农户对电子商务还比较陌生,相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线上交易,他们更愿意相信传统销售模式。而有部分农企尽管接受了电子商务销售模式, 但大多数农户电脑操作技能较弱,缺乏电子商务营销技能。根据海南省农业厅调查报告显示,海南电商人才的需求缺口超过200万,海南省中高端人才缺口达2万人,主要体现在运营人才的匮乏,甚至部分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缺乏基础性知识。由于缺乏相对应的人才也约束了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推广。

三、海南生鲜电商发展策略

(一)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应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宏观调控手段,从政策、法律的高度上扶持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首先,提高热带水果产业组织化水平。建立“海南农业商会”“果农协会”等中介组织,组织成员企业之间互通信息,统一培训指导,集体生产营销,减少分散活动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其次,推广应用水果标准化生产体系。确保农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土壤改造、施肥、采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包装。同时制定实施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 靠科学技术和对生产的全程监控,稳定产品质量。对网上销售的海南农产品进行生产与销售质量监管,定期抽查农产品质量,实行动态监管, 提高源头高品质。再次,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增加对热带水果标准化商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或建立热带水果保鲜贮藏技术研究中心。最后,出台相应的法律体系维持电商市场的稳定性。通过相关法律的监管使电商市场规范化,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

海南省的热带水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抓质量,树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海南农产品要注重品牌设计、包装设计,销售推广,构筑海南热带农产品的品牌形象。相关政府部门应规划建设或通过行业协会以合作的方式,把农户组织起来建立规模化的热带水果生产基地。要鼓励、支持并积极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市场前景好、具备一定品牌的大企业,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组建水果产业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统一品牌、质量、价格,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相关政府部门要引导和扶持本省农户与农企创建农产品品牌,帮助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推广营销,不断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附加值,提升海南农产品品牌形象,让海南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真正走向市场化运作。

(三)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由于上述分析到海南热带水果出省采用的运输方式多为公路运输,为了加强物流体系的建设,首先,海南省政府应尽快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的建设,建立功能齐全港口、码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绿色通道加速海南农产品的通关速度。其次,加快海南省大型冷藏O施、冷藏运输工具、农产品物流园区、信息技术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物流效率,推动物流技术的革新。最后,积极寻求合作。例如与航空公司合作,海南目前航空运输水果的运输方式比例较轻,但海南目前拥有航空运输的优势明显,三个国际机场分别位于海南省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若能发展航空运输,必定能缩短运输时间,从而提高热带水果的保鲜时效性。或者与省外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企业的合作,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目前海南已经与长江以北的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企业实施合作联盟,构建延展海南农产品销售辐射半径配送网络。

(四)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引导宣传与人才培育

要改变海南大多数农户的经营思维,海南政府相关部门一是要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加强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可信度;二是要鼓励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通过示范辐射,带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初步发展;三是要建立便于农户接受的电子商务形式,帮助农民建立与电商平台之间的沟通渠道,使电子商务在农村全面发展。此外,为解决海南省电商人才供不应求问题,海南部分高校也应顺应人才市场需求,开办电子商务专业,为电商储备后续人才。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农村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养殖种植大户等人群进行电子商务创业。

参考文献:

[1]王萍.海南热带水果产业的发展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2010(02)

[2]童元保.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13)

[3]吴清燕.“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研究――以海南芒果营销为例[J].中国市场.2016(27)

热带农业工程篇10

2.在全国第二届割胶工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上的讲话胡建锋

3.我国割胶生产技术现状和建议魏小弟

4.胶园新秀——记全国割胶技术状元李雄伟陈国祥

5.2009年我国热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周峰,王莉

6.2009年天然橡胶产销情况与2010年天然橡胶市场预测莫业勇

7.中国热带农业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刘建中,陈积贤

8.我国芒果标准化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黄国弟,苏美花,王春田

9.建设海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确保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蒙琳

10.四川攀西晚熟芒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潘宏兵,李贵利,杜邦

11.发挥农垦资源优势促进瓜菜产业发展严家春

12.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陈德政

13.加快上杭县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吕招兰,雷天

14.灵山荔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黄济良

15.海南野生胡椒资源的开发利用刘进平

16.贵州南亚热带地区火龙果抗寒性调查金吉芬,郑伟,刘涛

17.两个耐寒棕榈品种在四川攀西地区的生长表现何平,陈建雄,罗关兴,刘志田,陈明兰

18.胶园葛藤覆盖应用效果邓锡武

19.海南保亭垦区龙眼园土壤养分状况吴能义,覃姜薇,唐群锋,曹启民,赵春梅,吴鹏飞

20.油棕授粉技术比较曹建华,林位夫,张以山,邹积鑫,曾宪海

21.软枝大粒梅早结丰产稳产试验吴和原,官大巽,林文胜,张海彪,赖石华,钟俊昌,纪志杨

22.多效唑对四季蜜芒反季节促花结果的影响曾令达,叶翰江,廖建良

23.木薯沙床嫩枝繁育技术覃杰凤,王文林,韦持章,莫庆道,徐健,韦优,邱文武

24.荔枝品种改优和高接换种新经验李鼎伟

25.红魔芋种芋安全贮藏与运输徐文果,王丽,岩所,车宏志,杨丽红

26.广西防城那良地区柑桔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杨桂明,梁文海

1.积极应对香蕉应急销售取得显著成效广西亚热作办

2.广西香蕉事件给中国香蕉产业的启示张锡炎,邹瑜

3.香蕉:明日能否香甜依然——对广西香蕉卖难问题的思考高文

4.2009年国产天然橡胶市场动态及2010年分析预测刘建玲

5.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天然橡胶市场分析及展望陈明文

6.东盟零关税政策下广西农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策李贵银

7.海南省热作产业亮点纷呈发展前景良好蒙绪儒

8.加快改革发展打造海胶集团核心竞争力梁运强

9.促进福建南亚热作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陈光

10.云南热带地区跨海拔种植橡胶可行性探讨杜华波,李芬

11.加快热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热带农业持续增长张尔升,刘长江,周欢

12.中国木薯生产及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潘友仙,柯佑鹏

13.2009年广东热作产销形势分析和建议广东省南亚办

14.2009年广东农垦热作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广东省农垦总局

15.2009年广西热作产销形势分析及2010年生产情况预测广西南亚办

16.2009年漳州热区典型南亚热带水果生产情况及2010年生产形势预测陈恩海

17.漳浦县水果产业现状与对策建议庄文彬

18.三举并进求稳定谋发展梁步宁

19.一盏幽兰露五洲共盈香走向国际的海南名牌——白沙绿茶海南农垦现代农业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20.破格立局:"椒"立杰出天下名海垦农工贸优化产业结构"做优胡椒"再谱新篇海南农垦现代农业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21.中国荔枝出口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庄丽娟

22.柬埔寨植胶业状况及在柬埔寨发展橡胶业应注意的问题刘建中,陈积贤

23.槟榔园土壤养分测定与分析吴敏,刘立云,董志国

24.香蕉品种选育研究进展陈石,郑加协,周红玲,颜元培,方志坚

25.水分对油棕影响研究进展李晓波,曹建华,蒋菊生,林位夫

26.沼液防治柑橘害螨和蚜虫效果试验中国热带农业 张伦德,周才巨,贺光伦

1.着力提高我国天然橡胶竞争力——农业部农垦局局长李伟国在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暨形势报告会上的讲话李伟国

2.中国天然橡胶协会一届三次理事会工作报告朱秀岩

3.2009年我国热作产业发展情况概述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

4.海南省2009年热作生产形势分析与展望海南省南亚办

5.2009年湖南热区热作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湖南省南亚办

6.浅析美国轮胎特保案对我国橡胶市场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刘建玲

7.浅谈海南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王欣,张峰,蔡东宏

8.海南发展热带有机农业的机遇和策略孙程旭,范海阔,马子龙,陈思婷

9.福建糖蔗生产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吴松海,林一心,张树河,李海明,李瑞美,潘世明

10.玉林市荔枝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李鼎伟

11.泸州晚熟荔枝龙眼产业发展思考陈伟,吴安辉,黎秋刚,张伦德

12.世界槟榔产业发展概况陈君,马子龙,覃伟权,范海阔,郑小蔚

13.世界油棕产销现状与发展趋势谢龙莲,张慧坚

14.高产高效是割胶技术的永恒主题魏小弟

15.老龄更新胶园应用气刺技术割胶效果初报黄建南,周垦荣,罗世巧,符芳学,许仕珍

16.海南垦区天然橡胶气刺割胶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与发展对策黄学全

17.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橡胶树割制改革十年总结肖春云hHTTp://

18.油棕的产量潜力及其影响因子探析曹建华,林位夫,张以山,邹积鑫

19.抗寒槟榔叶片营养分析董志国,陈东良,刘立云,李可伟

20.棕榈植物病害浸渍标本保绿技术研究朱辉,余凤玉,牛晓庆,覃伟权,马子龙

21.橡胶树危险性虫害防治初报陈邓,黄所,陆绍德

22.漳州地区金边短叶虎尾兰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潘永红

23.广西钦州地区GAP火龙果生产技术规程苏美(钅)监,吕斌

1.近十年我国热作产品进出口贸易研究王莉

2.推行质量追溯制度提高热作产业质量安全水平苏智伟

3.广东省湛江地区菠萝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蔡泽祺,胡卫东,翁丽君

4.开发珍稀和野生果树资源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林盛,刘振文,吴福平,张世能

5.海南农垦橡胶树风灾保险分析符方雄

6.海南农垦天然橡胶中小苗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工作探讨毛新翠

7.胶园长期承包的技术监督措施陈惠到

8.利用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模式郭应雄

9.云南东南民营橡胶发展现状及民营橡胶专业合作社发展探讨郑定华,李芹,钱云,王树明,陈伟强

10.海南香蕉组培苗营销环境的实证分析范武波,曾峰,曲军远,李超,高秀云

11.广东省柑橘产量与价格波动的实证研究陈新建,曾继吾,金燕,易干军

12.海南芒果生产措施现状及发展建议李伯真,朱敏

13.桂南地区推广热带作物套种技术调研报告李良活,覃汉林,韦荣敏,陶增胜

14.推行胶桂间作提高橡胶树防灾减灾能力杨桂明

15.木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试验研究韦本辉,阮经宙,甘秀芹,罗盛芳

16.四季蜜芒反季节花序质量与坐果的关系黄台明,宋淑芳,方中斌,韦德斌,黄树豪,罗玉环

17.中国热带农业 香蕉疏果技术试验探析米世光

18.闽南丘陵山地主要经济作物需水特性与集雨灌溉工程建设研究初探朱天赐,纪生疆,徐飙

19.番木瓜抗棕榈疫霉菌及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冯岩,陈健,罗金棠

20.四种抑菌剂对荔枝采后病原菌的毒力测定温书恒,支胡钰,杨春燕,吉亮

21.秋季热带茶园管理技术要点肖筛平

22.元谋干热区杨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文超

23.龙眼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李文海,黄露茹,彭培堂,李子敏

24.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栽培技术郑春合

1.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致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贺信

3.农业部农垦局胡建锋副局长在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4.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单

5.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名单

6.贸易政策变化与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思路莫业勇,黄华孙

7.海南热带农产品绿色营销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曾峰,范武波,陈刚,赵辉

8.中国油棕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张以山,曹建华,林位夫

9.海南农垦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探析毛新翠,李智全

10.谷物农场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郑浩书

11.金融危机是海南农垦整合民营胶资源的战略机遇廖新

12.加强品牌培育提高市场竞争力谢兴怀

13.临沧咖啡产业发展前景与对策王奎荣

14.增强茂名水果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李国武,黎明,邓振权

21.不同扦插材料对猪笼草扦插苗成活率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伍绍建,王晓宁,傅海平,陈春满

22.低温胁迫下4个剑麻品种的SOD、POD、CAT变化张学财,周文钊,李俊峰

23.AP番荔枝的人工授粉技术邓穗生,陈业渊,高爱平,罗石荣

24.橄榄星室木虱的发生与防治陈勤,许振松,苏燕钿,张朝林,李祝成,张义川,佘钿城,陈键泰

25.脆绿荔枝栽培技术要点吴绪波,,周东辉,傅炽栋,吴国麟

26.云南橡胶树新植园间作菠萝的技术要点李学俊

27.塔罗科血橙树冠调控与促花保果技术初探张伦德

28.香蕉组培苗春植冬收关键技术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