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十篇

时间:2024-01-03 17:39:04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1

目前,对大多数高校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着力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要精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方方面面,它重视人才的质量。因此,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构建与实施与之密不可分,成为发展推广实践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结合其在教学体系中的特征,提出这一体系构建与实施的几点看法,希望为相关学习研究人员提供些许借鉴。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1 对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够

目前很多高校仅仅将实践教学当作对某些理论知识的验证,实践教学在课程中占的比例较少,这难免有些本末颠倒。电子信息工程不同于大多数专业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作为一门“工科”学科,最终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而不仅仅精通理论。既然是实践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实验中探索得出规律结论。目前,实践教学通常被看作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补充,被当作理论授课的“附属品”,这违背了实践教学的目的,未能完全将其落实。

1.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完善

某些学校硬件设施缺乏,“三路实验室”不健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或者,某些院校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的设置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更多地偏向于理论培养,人才培养计划不健全等等,都不同程度地限制学生能力的发挥。学校对此应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学校和学生有明确的规划及切实的实践方案。

1.3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教学基本上都遵循课上理论积累,一段时间进行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没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尝试改变。学生在一定模式的固定下,缺乏锻炼,不利于职业态度及素质的培养。电子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若学生不能及时了解其发展状况,很容易被时代落下。同时,在如何指引学生自主探索创新方面形式过于单一,这都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健康长久发展。

2 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综合多数高校的情况,实践教学存在以下几点特征。

2.1 社会特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投入社会,因此,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离不开了解此行业的社会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学生自身也要有了解人才市场行情及企业单位的相关政策的意识,随时关注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身条件。

2.2 实践应用特征

学生有较强的应对分析实际问题的经验及能力。这是实践教育体系实施的最终目的。只有理论与能力兼具的毕业生才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3 阶段性特征

学校在进行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时,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接受能力,制定循序渐进,扎实切实的方案。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都应该适应该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实践教育体系应该有一定的阶段性,每个阶段贯彻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2.4 校企合作特征

既然是实践教学,就不应该脱离社会与企业。与企业保持良好的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提前融入社会,适应环境。另外,校企联合为部分学校设备不全的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机会。校企联合是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它的有效性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

3 构建与实施

经过以上分析,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问题,而理论与实践重点偏向问题尤为突出。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能力型人才,所以,真正贯彻实践教学是关键一环。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实践教学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参考。

3.1 课程设计

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整体规划。例如,大学第一学年,由于学习还不够深入,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时间充裕,学生可趁此机会,适当地做一些社会调查,一方面,可以慢慢了解社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相关企业的情况,逐渐确立目标。大三上学期可学习单片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结合理论,运用实践。学习电路与编程,适应社会需要;大三下学期应该对电子系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参加相关方面的竞赛,在电子竞赛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习单片机、ISP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产品研发的兴趣及成为高级技工职业能力。大四主要进行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毕业生会走出校园,融入激烈的社会竞争,对自身要求也相应提高。

3.2 完善设备与加强实践训练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室,这是学生能力拓展的最重要基地。为此,要加大对实验室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至少保证基本训练的顺利开展,有条件的话,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设备,为学生发挥自身潜力做好充分准备。纵观历史上的重大发明时间,无一不是在反复实验的背景下成功的,所以,实验室的建设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实践训练,还可以邀请领域“行家”进行演习指导,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最好能够建立实习基地,创造更完善的实践教学。

3.3 紧随时代步伐

当今电子信息工程已不仅仅是过去的电器开发,机械运作,更多与互联网结合。学校要关注电子工程发展前沿信息,将最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如EPGA技术、EDA技术等)逐渐引入实践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不被电子工程淘汰,在人才市场上也更有竞争力。

3.4 校企合作必不可少

企业作为学校之外的实践基地,对学校来说,为学生就业提供机会,锻炼能力。对企业来说,可以吸纳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2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168-02

现代信息社会,电子产品、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生产领域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其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融入了新鲜的血液。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电子信息工程必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进行探讨,来对其具体行业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加以明确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与推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电子信息工程相关认识概述

俱进的重要体现。信息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邓小平同志曾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开启了我国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全新篇章。到了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行业的大规模运用,其已成为科技的一个核心要素。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无论是哪一次信息技术的飞跃也必然带来社会的飞跃式发展。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看,全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在推动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对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当今世界发展以及时代进步的标志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变革的主要力量。我们知道,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单元,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一国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同时也是提升一国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财务管理系统需逐步转向电子商务模式,必须实现消息采集和处理的无纸化和实时性、结算和支付的网络化、电子化和安全性、以及管理操作的便捷化;通过网络管理的观念实现改革制度和梳理流程,实现管理方法流动透明化,最终实现监控的目的。

电子信息工程是基于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应用来进行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的一门学科,信息系统与电子设备的设计、开发、应用、集成及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均属于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电子信息工程已实现了对社会很多领域的覆盖,如电话信号处理,手机对于图像、声音的传递,军队信息保密等,均是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应用。电子信息产业的经营产品以电子产品和信息产品为主,属于新兴产业的范畴,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同电子信息工程的强力支持有着密切的联系,像电子学习机、电话、手机等就是常见的电子信息产品,可以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 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应用分析

2.1 工程造价管理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应用分析

就当前情况来看,造价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互联网/局域网为通讯网络平台,通过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和实施办公自动化来实现管理的有效强化,促进办公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应用钢筋计算软件、工程量计算软件等来计算钢筋用量和工程量,进而为工程预决算的编制提供依据;应用数据库技术来进行指标系统(收集与分析)的建立,进而服务于工程积累;应用信息网来完成信息的获取与,并作用于工程造价管理和预决算编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人们在造价控制、投标报价、标底编制、定额制定等方面均脱离了传统的手动模式,四号线了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且多种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应用推广更具说服力。新世纪,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为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服务和信息的网站大批涌现,它们是针对工程造价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一定程度上为造价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2.2 公路行业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应用分析

对公路(高等级)信息数据结构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大量信息均是以相同数据库为建立基础的。基于纸质办公的数据查询、整理及使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损失,且在实际管理中,数据的更新难以在施工当中进行及时的反映。如在公路工程计量支付当中,部门数据的来源主要是工程积累对工程费用、质量、进度等数据的描述,实现了对工程量数据指标的随时取算,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的集中体现,保证了工程信息管理的有效实施。在实际计量过程当中,对照工期与合同,来完成其对工程进度、投资的宏观调控。但就当前情况来看,公路工程计量过程仍是采用人为操作,只能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对工程进度的控制,在通讯联络、质量管理等方面亦存在薄弱环节,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管理的效率。而有效对策就是通过有效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来对公路工程实施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

2.3 农业机械行业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应用分析

我国当前的农业机械行业正在朝着智能化、网络化、分布式控制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自走式农业机械的电子化突破,一台复杂的农业机械或大型拖拉机中,可以完成若干标准电子控制原件的安装,使得农业机械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控制和信息处理功能的智能控制终端,其是以农业机械使用环境为基准,所设计的微型作业通用计算机,不但具有标准、统一的接口,还采用了网络通讯协议和局域网控制技术。可以说,农业机械领域中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重要支持,是农业机械应用的趋势所在。

2.4 日常设备中电子信息工程的主要应用分析

随着生活信息化理念逐渐被人们所认可,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开始逐渐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其工艺中,有信息技术或多或少的参与,如彩电的数字网络、冰箱的恒温控制等,而汽车的日渐普及,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设备中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一辆新汽车来看,其组成包括各个电子控制单元,它们既能够完成独立操作,也可以相互协调,来保证最佳的汽车运行状态。举个例子来讲,安全性、平稳性是对汽车性能的要求,出于此方面的考虑,在操控车轮方面,除安装防抱死装置,应用大压力传感器外,已经增设了EBD(电子动力分配系统),从而能够在雨雪天气最大限度地保障保障汽车的稳定、安全驾驶。

3 电子信息工程发展优化的几点建议

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推广极具社会意义,为推进电子信息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强化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提升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来对于信息建设项目进行扶持。这就要求政府应努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并通过相关工程基金的建立,来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的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的发簪,强化化联网应用、软件信息服务、数字电视、电影推广等方面的研发,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的顺利、有效开展。

2)电子信息工程长足发展的实现,需要不断强化产品及服务的创新与融合,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满足企业现代化需求,电子产业应积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强化经济领域中技术层面的发展,通过培育通信技术、通信设备、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增长点,来寻求产品技术的创新。

3)优化投资结构,对于电子信息的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保障和支持,来推动电子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战略的发展。同时,及时跟踪国际信息产业动态,通过技术创新联盟的组件,来促进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产品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还应强化知识产权战略,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与执法力度的强化,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中创新热情的提高。

4)人才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关键因素,应从学校和企业两个方面抓起。其中,学校应结合时代趋势,来有效开展教学,并注重前沿知识的及时融入。而企业则应创造一个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的氛围环境,来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并通过公平的激励基质,来促进人才潜能的发挥,使其素质同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实际应用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确了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及基础性的支柱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强化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投入研发,使其在同社会发展更好地融合,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大跨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东.浅论电子信息工程[J].科技风,2011,5.

[2]胡波.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3]张文龙.浅析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J].百科论坛,2010,3.

[4]杨留顺.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及网络技术)[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3

我国在一九九三年起开始启动“3金工程”,一九九九年又开始施行“政府上网工程”,二00二年提出了《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点意见》,电子政务由此取得快速发展。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二00四年七月公布的《第10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态统计讲演》,截止二00四年六月底,我国下的域名总数到达一三九六三个,比二00三年六月底增添四六三五,年增长率到达五0%。然而,这类快速增长实际上属于发展早期的外延式扩张,在这类快速扩张的违后其实掩藏着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在“用户时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中,电子政务的比例只有一.九%。因而可知,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更多的是1种缺少有效需求的电子政务。要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人们与政府机关打交道的1种首要工具,笔者认为,必需在下列3个方面加以完美,从而让电子政务真正施展作用,使之更有效力以及效益。 理顺政府条块瓜葛

首先是需要改良各级政府增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作用方式,重点是朝两方面努力。

1是进1步加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信办)对于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以及指点作用。当前特别要施展国信办在对于处所电子政务建设的计划、业务与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指点与领导作用,重点是加强对于各级处所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的领导。

2是修改相干的政府组织法,进1步理顺条块瓜葛。条块管理是各国行政管理中的1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与这类条块管理体制相对于应,我国的电子政务也是按照两条路径开展的,1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政府上网工程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1条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利用系统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难以整合工商、国税、地税、海关等首要经济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政府门户网站难以施展其综合性政府网站所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在于我国的有关政府组织法规,如《中华人民共以及国处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处所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未能对于本级政府与履行垂直管理的同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瓜葛作出明确规定,这类现状造成为了目前国内信息化进程之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在1些国家,虽然存在着处所自治与某些行政业务垂直管理并行发展的情况,然而法律却对于互相之间的业务协作与信息同享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较好地适应了信息化的发展请求。因而,面对于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对于有关的政府组织法作必要的修改,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同享的请求。

从外部推动电子政务

在后续的建设中,需要改良电子政务的实现方式,从外部而不是从内部推动电子政务。学者们最初普遍认为,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政府机关内部本身的信息化才能增进电子政务的社会利用水平。但现在看来,这类方式的效果其实不显明,在缺少内外压力的情况下,要让习气于文山会海、习气于大笔1挥的领导干部去敲打目生而又毫无规则的计算机键盘几近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这类情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普遍。实际上,美国的电子政务之所以获得快速发展,起初其实不是由政府机关所驱动的,而是因为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拉动作用,美国企业信息化利用水平最初比政府部门要高。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提供行政管理与服务看来是推动电子政务的1种有效途径。这类方式将社会的信息化需求与政府本身的信息化结合在1起,通过政府与企业以及公民的互动,共同推动电子政务。这条途径包括两个方面。1是行政服务中心。所谓行政服务中心就是将原来政府各部门单独办理的各项事务放在1个统1的办公场所,通进程序上的1体化实现“1站式”办公。它能够在至关程度上提高行政服务效力,因此遭到各级处所政府的普遍欢迎。可以说,这也是1种行政管理体制的立异。现在的问题是,它依然采取传统的“部门窗口”的办事方式,尚无搭上信息化的快车。2是政府门户网站。在我国,政府门户网站最初来自政府上网工程,其地位与作用尚未遭到应有的注重,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其首要性远不如“金”字工程,目前更多的是被各级处所政府当作网络世界的门面,缺少实质内容。

这条途径其实是将政府门户网站与行政服务中心看做是1种“前台—后台”瓜葛,既为企业以及公民创造了1种可见的网络需求,也为政府机关增添了信息化的压力,从而将双方的努力统1到政府门户网站上来,为施行电子政务找到1种切实可行的道路。

加快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4

关键词:电子档案;利用安全控制;身份认证;数字水印

济平稳的运行,致使信息时代得到高速发展。许多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也得到了飞速的普及。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使得档案上的资源共享与再利用的功能得到实现。

1 电子档案利用现状及其安全隐患分析

电子档案是应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设备环境的需求所产生的,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储,并经过归档整理的数据信息。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具有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复制传递的高保真性、信息内容的易改性和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给档案管理者和利用者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安全控制解决途径与方法

为了让电子信息档案上的安全隐患进行妥善的解决,文章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措施说明,首先网络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浏览的过程中,公司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身份认证技术进行防火墙上的设置,设置一些安全度更高的访问权限。与此同时,还要利用审计跟踪技术对网页浏览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与监控,这样的处理可以在出现事故以后对浏览记录进行追溯上的回访,如果此时档案信息需要进行公开或是对民众进行开放下载服务,技术管理人员就应该通过程序密码上的设置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保护。

2.1 身份认证技术

为了让电子档案得到相应的保护,技术人员首先在登录系统上要进行密码上的设置,并且对身份证进行相应的规定,规定所有使用用户在进行登陆过程中需要通过口令或是证书双因素认证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在登陆认证系统上的设置也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密码设置,用户进行登录的过程中需要设置一些位数较多或是复杂程度较高的密码,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用户进行系统上的访问时,一旦密码上的输入超过一定的次数系统会对用户名进行自动锁定,用户输入的错误信息也会有后台直接发送到系统管理人手中,此时管理员就可以建立预警备案,如果此时用户想要找回原密码就要通过严格的审核流程,对于登录系统的用户,登陆时需要输入登录口令。用户如果想要访问重要的系统还需要通过验证证书与智能卡等认证方式,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系统对用户身份进行二次确认。与此同时,用户登录系统通过用户名与密码上的认证,对整个系统进行访问的过程中系统还会对用户的身份进行信息上的绑定。

2.2 审计跟踪技术

电子信息档案为了保证信息上的安全,在系统中还会设立预防与破坏等安全设置,这样的处理主要的目的是让系统的运行可以得到监视与审查,系统的内部运行处理会安装一种跟踪系统,可以对用户的操作页面上的信息进行系统监督,对用户的操作记录进行存档处理。此时系统内部也会设立专门的审计系统对用户的浏览信息进行实时的监控与跟踪,审计跟踪系统会将用户所有的浏览记录都进行储存处理,对用户进行信息追踪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非法情况,此时系统就可以根据用户操作的危险信息进行实时报警,电子档案信息中也会设立一些日志专用系统,这些系统同样需要进行安全上的保障,为了防止这些日志系统被非法人员查看或是进行信息上的修改,系统上的管理人员应该对重要的日志文件进行编码处理,并设置相应的密保权限,只有正确输入特定权限信息的人员才可以对日志进行查看上的处理。查看过的信息也会形成相应的浏览记录,方便系统对浏览过的信息进行整理与统计。如果工作上的管理人员对信息查看过后还要进行删除或是拷贝上的处理就必须对查看过的文件进行加密处理,为了防止出现任何信息上的泄露问题,查看日志的过程中系统会相应的进行记录,对于查看过的文件或是图片等都会进行取证,以便事后发生任何问题无法取证浏览记录。

2.3 文件保护技术

想要对电子档案信息进行使用处理的用户在浏览过信息以后,想要通过离线的方式进行下载,此时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先对文件进行保护技术处理,然后再下载至本地,进行使用或是参考处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进行下载的过程中,档案系统会采用一个固定并且统一的系统,实时对用户提供下载服务,系统对下载文件进行格式上的统一处理,主要是防止用户把文件进行下载之后进行信息上的修改,导致的信息失实。用户开始对文件档案进行下载时,系统会通过相应的密码设置对信息进行保护处理。并且在此过程中每一份电子档案都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密保设置,用户想要对文件进行访问就需要提供访问密码,输入的开启口令与系统验证系验证信息保持一致时,文件就可以对用户进行浏览上的处理。与此同时,系统还会在操作过程中进行相应访问次数的设置,限制用户对信息进行多次数浏览,防止对电子档案进行非法上的传播。

2.4 数字水印技术

为了这电子信息档案进行独创性的保护处理,在档案建立的过程中还可以设置数字水印技术,这种技术实施可以区分文字数字或是印章等秘密信息,防止用户在浏览文件过程中对文件进行伪造,一般情况下,许多用户在进行浏览使用电子档案信息时,由于某些需要可能会对电子信息档案信息中的一部分或是全文内容进行打印输出处理,此时如果不对档案进行数字水印设置,电子档案很有可能就会被浏览人员进行非法利用,此时电子档案信息没有进行数字水印技术就会对文件版权起不到保护的作用。一旦形成侵权行为,没有数字水印技术的保护就无法对版权进行维护,所以电子信息档的管理人员在电子信息档案建立之前就需要对全文内容进行数字水印技术上的处理,在文档上加印上较为明显的水印,无论是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还是进行打印输出时,都需要明确文件上的原创版权,一些需要进行加密处理的信息档案可以将水印上的防护效果进行提升,对整个文件档案都进行水印上的处理,可以使用的模式是全屏水印,这种方法是用水印的底纹将整个页面进行覆盖,这样的处理可以加大保护的效果。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电子信息档案保护的技术手段与路径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在实际的讨论中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对电子信息档案上的安全管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完善电子信息档案的系统,让电子信息档案在浏览与使用上可以得到安全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5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的变革。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

2003年底,联合国了对成员国电子政务的测评结果。结果显示,中国在191个成员国中排名第74位。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作简要叙述:

(一)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现状:

1.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受到热切和广泛地关注。

2.旅游、经济开发区等重要城市网站点击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

3.东西差距明显,欠发达地区政府上网工程进展缓慢,群众关注率不高。

(二)电子政务市场商机无限,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电子政务领域可谓商机无限,在中国向全面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非常明显,电子政务领域尤其如此。权威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内,我国各级政府投资电子政务的总金额预计将达到2000至2500亿元人民币。另外,在第三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业界专家认为当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资金应该在400亿元左右,这将吸引众多的IT企业群雄争霸。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电子政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

(三)电子政务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得到进一步完善

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工作在摸索中前行。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务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尤其是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建设,更是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严重脱节。2001年8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真正开始了电子政务的立法阶段。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和公开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电子政务建设纳入了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发展阶段,为今后正式立法奠定了基础。200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该法将直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下一步,我国在近期内将会陆续推出包括《电子政务法》、《电子交易法》、《电子签章法》、《电子投票法》等相关法律,以构筑我国电子政务法律框架。

(四)地区建设蓬勃发展

北京、广东等一些发达省市继续加大电子政务建设投入并积极开展电子政务技术培训,从人员上保证了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内蒙古、青海等省也加快了前进步伐,他们在积极借鉴发达省市电子政务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通过自身拥有的稀缺资源换取资金来源,与广大企业开展公私合作以及吸收民间投资等途径解

决自身电子政务建设的资金和技术等困难,不断探索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

未来几年,笔者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信息安全得到加强

从政府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正在研究制定,电子签名法已经推出,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前期研究工作也在进行当中;从用户层面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用户从规划、实施等方面都已对信息安全进行了充分考虑,并且信息安全方面的费用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厂商层面来看,国内外安全厂商在整个IT行业中发展速度较快,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都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信息安全市场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将会更加完善。

(二)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

未来几年,多数信息中心将不再具体承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而转向政府信息化规划、招投标、工程管理、工程验收等方面。因此,未来的电子政务建设市场将进一步的透明,并且由于信息中心的转型,使专门从事电子政务系统集成、方案开发的厂商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三)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在2003年已完成。2004年,从事系统集成、网络建设、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厂商,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已有法可依。

(四)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号召电子政务先行,以政府信息化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不仅找到了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而且还能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步伐,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以财政投资为主,既要实现政府信息化的目标,还要担当起带动民族产业的责任。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使国内IT厂商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具备了跻身世界IT厂商的条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在我国,电子政务虽然起点比较低、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不平衡,但是可以预测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将呈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信息中心转型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国内的厂商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通信技术

参考文献:

[1]韩文报.电子政务概论[M].北京:出版社,2005.

[2]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6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职教育 电工电子课程 优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41

How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urses Teaching

ZHANG Lili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1)

Abstract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course occupies a central position in the electricity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layed a great role. But the course content with boring theory and strong features, it makes students feel difficult to learn. This article carried out som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s to optimiz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urs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Courses; optimization

0 前言

当前,电工电子学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在其它工科专业也广泛的开设。该课程的特点有:(1)具有极强的理论性。(2)电路分析枯燥无味。(3)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面对这些较高的学习要求,学生们普遍带有畏难情绪。在教学手段不断变革的今天,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电工电子的教学或许能打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瓶颈。

1 电工电子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电工电子学介绍了电工和电子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用电安全事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它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因为其具有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学好这门课程不仅对工科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带来帮助,还会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及生活实践中发挥作用。电工电子学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琐碎,逻辑及理论性强,章节之间环环相扣,内容连贯。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每一节的听讲,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所讲的内容都是精华,每一个知识点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因为电工电子学是基础性课程且概念晦涩难懂抽象,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变革以往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简单的分析:

2 电工电子课程的信息化教学

2.1 电工电子课程变革的必要性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具有的优势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老师。所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电工电子学内容繁杂,而课时有限,怎样将繁多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数量有限的课时中讲完一直是让电工电子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们不得不将自己当成教学课堂的绝对主角,而让学生成为看客,我们往往可以在电工电子学课堂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在讲台下面睡得呼呼作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是因为老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手法,还与电工电子学本身内容枯燥的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其次,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几乎所有的解题方法都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过一遍,老师的这种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真正实施起来效果却并不怎么好。在老师急于将课本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对电工电子学课堂教学手法做一些变革。信息化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图片、视频、音频、演示文档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这样相比以往老师在课堂上枯燥说教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体现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现代课堂上应用的痕迹。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动而立体的教学是今后教学手段的发展方向。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老师教学的信息量,在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老师免不了需要在黑板上画复杂的电路图,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时间的浪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减少绘图及公式推导过程的板书,增加教师讲解问题的时间,这样会对学生的理解有更大的帮助,从而有效解决了电工电子学内容繁多同课时安排少的矛盾。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让老师根据时代的变化、前沿科技的创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灵活制作教学内容并且简化了新内容的制作和添加方法。这相对于书本内容的更新缓慢、针对性不强的缺点有了很大的改进,使教师授课紧跟时展,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直击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对于电工电子学中的教学难点,例如发电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借助传统的教学手法很难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就可以将发电机内部结构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可以通过动画的方式将发电机发电方式动态地展现给学生。以往学生看着课本半天琢磨不出来的知识点在信息化教学手段面前不费吹飞之力地得到了解决。这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带给我们的教学革命。

2.2 信息化教学手段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当今世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例,多媒体教学技术就是运用计算机在处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方面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们以三相交流电的产生为例来说明信息化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法的优越之处。教师们无法将三相交流发电机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来观察。传统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们观察课本上仅有的几幅图片,但是,当我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找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实物图片,甚至可以利用动画来演示其工作原理,这样一来老师原本难以用语言表达描述的实物,通过信息教学手段即可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另外,我们好可以通过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来进行信息化教学。EDA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电子设计工具,利用它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电子设计的主要部分。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建立仿真电路模型,对电路进行仿真,同时进行仿真实验,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EDA仿真技术,可以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利用EDA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抛开实物来进行电路的模拟。上文提到电工电子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逻辑性,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们不能看到电路实际工作过程,只能跟着老师在黑板上的比划来想象。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手法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当我们利用EDA仿真技术来进行电路的模拟时,学生们就可以在软件中看到电路的作用及工作过程。举例来说,学生们在学习示波器这一章的时候,许多学生抱怨对示波器中的滤波电路能够减小脉动的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保留其直流成分,使输出电压纹波系数降低,波形变得比较平滑这一作用理解困难。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讲解。目前,我们就可以在授课时用EDA仿真软件建立一个滤波电路,对电路进行仿真教学,这样学生就能从仿真电路的结果显示屏幕中看到经过滤波电路作用后的比较平滑的波形,进而对这一抽象的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

上文提出,电子电工学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们懂得原理,还需要学生们去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学校为电工电子学实验安排的课时很多,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验中,实验室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未必能为学生们及时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或者因为实验过程过于复杂而造成实验难以操作。这时,EDA电子仿真技术就派上了用场,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利用EDA很方便地加以解决。同时,在老师的科研工作中,EDA也可以发挥所长,模拟一些危险性大的实验,达到与现实中的实际操作实验相同的实验结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聆听国外教学大师们的课程。比如当前强大的慕课教学,慕课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一种网上课程模式,它可以使学员不受国籍、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在这种课程模式中,学习人数往往多达数万人,不同国籍的人还可以进行交流对话,讨论学习心得,这相对于当今呆板单一的教学模式来说更加生动有趣。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讨论每节课得到的收获,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探讨和发现别国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别人的经验。

总而言之,网络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们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将学习资料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有需要的学生随时下载,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平台的教学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的特点,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福音,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则并不是这样。这就要求教师们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们作安排,定时、定量地敦促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们通过网络学习一定的时间之后,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情况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再进行重点讲解。

3 总结

文章介绍了信息化教学在电工电子学课程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只有持续不断地发掘信息化教学手法,并将信息化教学手法同传统教学手法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仲小英.项目导向下的“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电工技术”教学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4-35.

[2] 丁忠校.高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质量的探讨和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6):79-81.

[3] 杜长强.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2-73.

[4] 汤光华,刘自华,周哲民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电工电子类课程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0(3):38-39.

[5] 陈庚,张进宝,李松等.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之课程规划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63-74.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7

为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卫生部医政司5月10日在上海市闵行区召开2012年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医政司司长王羽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会议由医政司医疗处处长焦雅辉主持。会议系统总结电子病历试点工作整体开展情况,对“十二五”期间,重点是2012年与电子病历相关的各项工作进行部署,同时交流了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由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局进行电子病历现场演示。

王羽指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卫生部按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互联互通的理念组织试点,各地在卫生部的统一部署下,认真组织辖区内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根据医改工作进展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1月底,32.1%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电子病历系统。一是建立完善了电子病历管理规范体系。卫生部先后制定下发了《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和《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起电子病历管理的规范体系,让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是建立起电子病历系统功能水平分级评价系统。制定下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建立起一套适用于我国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系统的分级评价系统,并组织了189家试点医院进行了实际评测。三是部分医院逐步实现院内信息系统集成与整合,信息系统合力逐渐显现。四是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安全共享工作取得进展,医院间信息横向联系更加紧密。五是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模式进一步推进,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率。

王羽指出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一是从医改进程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任务繁重。目前医院信息化总体水平还不能满足医疗服务实际需求,不能满足医院内部精细化全流程管理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全面掌握信息的需要,与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趋势还不相适应。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相衔接工作还有待加强。二是从医学发展需求看,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卫生服务手段越来越先进,对医疗数字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从以疾病治疗、疾病管理为核心过渡到以疾病预防与健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由此产生的海量健康数据交换需求,以及医学特有的逻辑性、交互性、私密性等特点,对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从医院管理来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四是从工作基础看,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区域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政府投入不足,缺乏各级财政投入的运行机制,缺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

王羽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务求实效。要尽快制定2012年本区域、本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计划,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二是统筹设计,整合资源。整合现有的信息资源,尽快研究完善区域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办法,争取本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三是点面结合,巩固提高。要强化和巩固试点成果,把好的做法、措施和经验推广到其他非试点医院,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四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医政司将进一步推进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分级评估工作。各试点医院要继续参加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估工作。

焦雅辉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试点医院要认真学习贯彻王羽司长的指示精神,按照卫生部统一部署和要求,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建设。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8

从2000年起,国际上掀起了“电子政府”建设的热潮。2000年3月,作为日本千年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日本政府正式提出实施电子政府工程,同时向日本国会递交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于2000年6月6日提出建设电子政府并把这项建设的意义提到了“第二次美国独立革命”的高度,很快,参众两院迅速以高票数通过了“国际与国内电子签名法”。在2000年7月的欧盟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十五国元首通过了针对21世纪政府管理的“电子欧盟计划”。此外,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动本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电子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为国际上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成为推动全球IT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近几年国际国内电子政务发端与发展的轨迹不难看出,政策、纲要、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往往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和创造先决条件的作用。重视电子政务必需先从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政策法律环境入手,电子政务的启动,发展、普及和其对电子政务等相关一系列活动的带动等过程都需要科学、合理、有力、有益的政策环境激励和法律法规规范。基于这样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将从政策法律环境与电子政务发展的关系角度分别对国际电子政务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所起的作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解决建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介绍和分析。 1、 美国 前不久美国布什总统签署了《2002电子政府法案》。按照该法案,美国将建立一个电子政府基金,头一年——2003年这一基金将被投入4500万美元,到2006年增长到1.5亿美元。此外,还将建立一个新机构“电子政府办公室”,以便对电子政府基金进行管理。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时候,美国电子政务工程的金额之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政府的电子政务工程正在一步步落实布什前任克林顿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美国竞争力”的理想。 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很大,国会和选民都要求政府削减预算,提高效率。1994年12月,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了《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前景》报告,要求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为民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并于1997年制定了一个名为“走近美国”的计划,要求从1997年到2000年,在政府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完成120余项任务;在21世纪初,政府对每个美国公民的服务都实现电子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政府工作的效率有极大的提高。1998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文牍精简法》,要求美国政府在5年内实现无纸工作,联邦政府所有工作和服务都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为确保这些应用目标的实现,近十年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文件,其中包括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自由法案》、《个人隐私保护法》、《公共信息准则》、《削减文书法》、《消费者与投资者获取信息法》、《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电子隐私条例法案》等等;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1996年电信法》;以计算机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保护法》、《网上电子安全法案》、《反电子盗窃法》、《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案》、《网上禁赌法案》,等等;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统一电子交易法》、《国际国内电子签名法》、《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网上贸易免税协议》等等;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千禧年数字版权法》、《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还有,属于政策性文件的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与《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这些法律和文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9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教学改革

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43-03

1引言

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嵌入式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为核心组成的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可移动、软硬件可裁减等特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专业主干学科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该专业涉及的各学科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最有代表性的是通信与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相互渗透,以嵌入式系统作为上述技术的载体。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角度看,嵌入式技术是后PC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嵌入式系统作为重要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将应用到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从信息与通信工程的角度看,以嵌入式系统平台来实现信号处理、网络通信、移动计算等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应用方向;从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角度看,嵌入式系统综合运用了电子技术,还集成了软件技术,并向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和片上系统(SoC)方向发展。总之,将嵌入式系统作为电子信息技术的综合载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因此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嵌入式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专业培养计划修订

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1]。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宽口径的特征,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在基本要求是相同的前提下,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如有的侧重现代电子技术,有的侧重通信技术,也有侧重信号处理等。笔者所在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定位如下: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以信号和信息处理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平台,以通信、网络及多媒体信号处理为应用领域,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又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要了解技术和应用的新动向。具体设计专业培养计划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及特色定位,确定本专业的知识架构,并以此为线索设计整个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强调基础理论的同时,要求课程内容不断与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需求相适应。

嵌入式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干学科密切相关,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在本专业开设嵌入式相关课程,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2]。按照上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定位,其专业培养计划只需做较少的修改,即可满足嵌入式教学需要,主要是适当加强软件课程教学,并增加以嵌入式系统为载体的专业综合课程。具体方案是,将开设的“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分解为“数据结构与算法”和“操作系统”两门专业基础课,将“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库知识通过增设选修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供部分对数据库感兴趣的同学选修;然后在第7学期增设“嵌入式信息系统”课程及课程设计,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嵌入式系统、网络通信、信号处理知识,软硬件一体化,理论与算法相结合。经修改后本专业主要课程可分为以下几类:

(1) 公共基础课,包括两课、数学、英语、体育等;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3) 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计算机通信网络;

(4)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包括信号与系统、信息论与编码、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

(5) 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6) 计算机软件技术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

(7) 专业综合课程,包括信息系统集成、嵌入式信息系统。

3实验室和课程建设

嵌入式技术适用于多个本科专业教学,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电气信息类专业。由于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相应的实验室建设思路也不一样,例如对自动化专业而言,就应考虑以嵌入式处理器加上实时操作系统(RTOS)为重点来建设实验室。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来说,首先依据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确定实验室的技术方向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确定具体建设方案。实际工作中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特色,建设了“嵌入式网络系统实验室”,其技术定位是将嵌入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以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为支撑,以网络、通信和多媒体信号处理为应用领域,通过实践培养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的看法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物联网;运用

科技是不断进步的,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也是科技的一个分支,当然也是不断进步的,在当今的社会各个领域中都有其一席之地,如今的物联网中也是合理地使用了这一技术,用来提高物联网的运行效率。如今的中国处在一个新兴的电子信息时代中,物联网这一行业的所有环节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物联网各个支部之间要增加相互的联系,增进物联网的进一步融合。这样电子信息的进入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物联网的发展道路上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电子信息技术和物联网在共同的发展中,是可以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推动产业的前进速度,满足行业的进步需求。

1电子信息在物联网中的使用表现

1.1订货系统呈现电子信息化

物联网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表现在很多的方面,订货系统呈现电子信息化是非常明显的一种应用表现。其表现形式是:企业在网络上有一个终端系统,订货者可以远程通过这个终端系统进行订货工作。这种新型的订货方法使得订货工作变得简单,同时在经销商的成本上也进行了节约。这样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第一方面网络环境是非常安全的,接下来把将要进行交易的资料信息传输到对应的区域内,在这个地区内会有一些保护的程序,然后交易的程序会进行标准的细化。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在工作效率上是非常快速和方便的,订货工作完成后就会按照订货顺序进行发货工作,其原因是电子信息订货系统是进行的电子形式的数据交换,传输的网络是互联网,它的传输速度是非常快速的。

1.2商品识别的条形码方法

商品的识别技术在科技的发展带动下,就逐渐提高了使用电子信息技术的电子识别的方法,这种电子识别方法称之为条形码,此方法可以让企业的商品资料产传递到需要商品客户的手中网络终端。此种方法是一种对数据进行传递的技术,把信息转换成条形码这种符号来展现商品,在运用的工作中使用一些有关的仪器针对条形码形成数据的进行转换工作,最后在计算机中得以整理和进行的识别工作。条形码的编码技术在计算机电子工作系统中进行分析,可以迅速分析出编码对应的信息,最后在传回有关的系统终端上。每个种类商品的条形码也是不同的,它们是由宽度不同的线条组织成的,不同线条会反射出不同的频率,线条和线条之间也有不同大小的空隙,在这样的组合下就是数据符号,这种条形码比较像机械间数字进行组合。商品的条形码可以是一类商品一个,也可以是一个商品一个条形码,使用者们就可以用条形码识别后了解到商品的信息,比如说超市的收银系统就是对一类商品进行识别,在物品运输中就是一个商品一个编码。从中可以看出这种编码不仅仅可以对产品进行价格的记录,也可以是产品所有信息的记录。

1.3通信方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人与人之间沟通技术的进步,电话、计算机、传真机都是通信的电子技术工具,而微信和QQ以及脸书就是通信的电子软件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可以进行语音通话工做也可以进行一些图片文字还有网络链接的传输工作。在现今物联网上,工作人员就会通过一些先进的通信工具把工作信息和货物信息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可以在货品和人员进行顺利沟通上有所保障,工作人员也是可以在物联网作用下,查看想要查看的货物,保证货物在运输中的安全性,工作人员也在通信工具上传达一些指令,对货品的一些情况进行数据上的改变。

1.4GPS技术

如今的GPS技术有相当大的进步,可以用两万米的高空中的卫星系统针对地面上的基点实施掌控工作,并且实施一些导航。在物联网工作用使用这一技术,管理者可以随时随地对货物的情况进行掌握,还有就是使用物联网寻找商品的一些信息,包括数量和重量等等。使用GPS在物联网中找到商品的位置,也可以指挥商品,对商品的接收和运输方式进行选择,找到一个合适的存放地点。还有就是可以运用GPS对商品进行实时的追踪,确定商品运输路线,对接受到信息进行分析调查,以此来促进物联网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更好的满足货物接受者的要求,但是,GPS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实际的工作中就很少运用此项技术。

1.5智能化的运输系统

智能化的运输系统是电子技术产品在运输上的全程监控,它的好处就是增强车辆和人的交流,也可以保证商品运输准时有效。这种智能化系统主要包含了很多方面:道路系统、导航系统、车辆运输系统。主要的运行内容有:对于运输车辆运行的情况和数据进行收集,这些数据主要有地图和道路以及交通还有气象等等;智能化的系统可以维护商品运输开始到接手的过程,使得运输过程顺利;可以利用智能化的系统对商品的运输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智能化系统保证商品的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让商品处于全程的监控。这样的智能化系统优化了物联网运输系统,促进物联网进一步发展。

1.6电子化仓库管理的系统

在物联网中仓库是重要的一部分,电子信息的技术的实践应用对仓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提供了软件和硬件的双重支持。仓库的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系统方面有一个较好的设计方案,还有仓库的标准化程序,仓库和外界进行对接的系统,仓库在服务方面的系统,这一系列的工作系统把数量庞大的仓库数据进行整理,然后进行合理的处理工作,把仓库的空间上升最大化的使用率,提升仓库在运行工作上的效率。

2结束语

物联网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有很大的空间,电子信息运用到物联网中,使得物联网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条件。在货品接收者对于管理商品方面和货品的运输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时代不断发展,物联网发展是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本文简单地介绍了电子信息在物联网中的实际应用,希望可以在今后的物联网推广中有一些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梦薇.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信息通信,2017(02):171-172.

[2]郭晨鲜,苏玉.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子世界,2016(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