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十篇

时间:2023-12-27 17:54: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1

【关键词】综合护理;产科病房;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90-01

产科是一个高风险、患者流动性大、病情变化快、夜间急诊多的科室,通过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和进行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用药知识和康复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患者的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1]。现将近年我院产科采用综合护理措施与以往的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 再设100例为对照组。均无产科合并症,年龄22~36岁,其中,经阴道分娩138例,剖宫产62例;孕次1~3次;产次0~1次;新生儿中男105例,女95例。Apgar 评分>7 分,均住母婴同室病房。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孕次、孕周、新生儿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文献实施一系列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及母亲护理婴儿的能力。

1.2.1 综合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的能力提升 科室定期举办全员护士质量讲评,以会议的方式定期公布科室及个人医疗质量的现状,优秀护理工作者给予鼓励和肯定,存在错误问题的给予批评。对科室内的所有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护理培训,提高认识消除产房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上存在的问题,是大家提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相互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2.2 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做好常规的护理基础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1) 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册: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学习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宣传册应具有除文字外的多种形式,分阶段指导患者学习, 如患者提出疑问,再加以解释;(2) 管理团队化、系统化,通过孕妇学校举办孕妇知识专题讲座;(3)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重视与患者沟通,鼓励产妇提问题,并将产妇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心理护理内容为:孕妇经常会有烦躁、悲观等负面情绪,不配合医疗工作人员的治疗。在这期间,护理人员就需要积极鼓励孕妇,关心体贴孕妇的身体状况和胎儿发育状况。产前多安慰、疏导患者,平复患者焦虑情绪,产后多予鼓励、支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2]。

1.2.3 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1)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要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2) 运动指导:要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锻炼,在锻炼过程中要指导患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避免过急、过重,注意劳逸结合。(3) 药物指导:向产妇讲解,让产妇了解所用药物的药名、用法、剂量计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的注意事项等。(4) 生活指导:叮嘱患者要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控制情绪,放松精神。

1.2.4 效果评定[2]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 与焦虑自评量表(SAS) 对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定,分别在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前后各评定一次,得分越高,表示产妇的负面情绪越严重。

1.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婴儿的能力、产妇的角色适应情况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综合护理措施改变以往由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为产妇入院后提供及时主动的优质服务,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产妇入院时由于精神高度紧张,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增强,使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依从性下降,剖宫产率升高[3]。通过该护理措施,将基础护理落到了实处、细处、切实解决了患者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并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让患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只有努力、求实、稳步去做,深入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充实、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才能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就医氛围。护士端庄的仪表,优雅的举止,温馨、礼貌的语言,热情诚恳的态度,向孕产妇及家属充分展示了护士美好的职业形象。实现了主动服务、满意服务,是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最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建英.全程式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12(4): 30-31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2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43-01

引言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绝大部分小孩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人们对其关心与重视程度日益加深。鉴于儿科患者的生理解剖、免疫系统等都和成年患者有着较大的不同,加之小儿病情的复杂多样性、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限制,使得儿科成为特殊的、高风险的科室。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安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死亡[1]。亦即护理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或结果,它会造成患儿伤害或者引起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满意,而出现各种医患纠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是相关从业人员探讨和研究的课题[2-4]。笔者结合近些年儿科护理中出现的若干不安全事件,分析了产生此类事件的不安全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科室护理人员提出了一些切合实际情况的干预措施。

1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管理体系不到位

护理安全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系,由于管理体系自身原因,如安全制度不完善、业务培训不到位、缺乏职业道德与法制教育等因素,增加了护理的风险;而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和管理措施不到位也导致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1.2 专业知识不扎实

目前医院业务发展较快,儿科护理室聘任制护士和低资护士多,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学历参差不齐,理论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技术欠熟练,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要求较高,要求护士能够“一针见血”,而患儿的血管穿刺难度又大,技术不熟练的护士容易出现心理压力过大而产生失误,引起护患纠纷。

1.3 护患沟通不够

与其他科室不同,儿科护理的护患关系不是简单的护士与患儿之间的直接关系,而是由患儿、患儿父母与护士三方构成的三角关系。婴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认知表达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年幼儿不能够完全描述其疾病的状态;家长希望患儿疾病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容易忽视疾病治疗过程本身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情绪化;护理人员每天面对不同状态的患儿、家属,容易与家长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且存在部分护士经验不足,有时候家长的抱怨甚至迁怒不理解,造成情绪不稳定,影响其技术的施展,形成不安全因素。

1.4 责任心不强

部分护士综合素质较差,如出现巡视病房不周、观察病情不细致,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本班护理工作。针对需要特殊护理的患儿,无书面记录、只做口头交接,个别护士表现出简化护理程序、甚至违反护理流程,护理工作责任心较差、工作态度不严谨。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个人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科室护理安全。

2针对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措施

2.1 加强制度建设,防微杜渐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针对护理安全问题,制定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比如为使护理安全隐患在第一时间获知并得到有效解决,可以采取鼓励全院各科室积极上报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从多数不良事件中分析发现,大部分事件都是多环节、多因素综合而导致的结果,针对不良事件需要从源头上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规避风险的措施,使护理安全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对于新护士可以执行夜班准入制,采取持证上岗,需经过临床带教,考核合格后才可以独立值夜;针对护理安全制度,护理人员需每周学习,牢记于心。

2.2 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安全护理能力

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操作技术,是护理人员能够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有效防范不安全事件发生的保证。为此,应强化科室所有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相对合理的培训模式;同时,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学习专业知识,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此外,可以选部分送优秀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获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将先进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带回科室;另外,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文书的书写格式、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不定期的举行护理文书培训。总之,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护理效果,使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2.3 增进护患沟通,体现人文关怀

护患关系是护理行为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增进护患之间的了解、理解也是护患关系里的重要一环。为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的和患儿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做到视患儿为亲人,理解关心患儿。此外,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熟练的护理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通过培训使儿科护士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如在称呼上体现出小儿的特点,同时,可以使用非语言性的动作,如抚摸、拥抱等;取得患儿和家长的理解,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2.4 加强软硬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考虑到儿科患者的认知能力、感觉能力和活动能力都较差,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儿科业务病房面积,使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在患儿及家长入院使做好宣教工作,使他们清楚病区的环境设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根据不同季节、当天不同就诊时间以及疾病高况,同时考虑护理人员的年资、经验等因素,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科学的排班,避免护理人员过度疲劳造成不安全事件发生。在患儿方面,为改善就医环境,可以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患儿,使患儿得到分流,限制探访人员。努力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

良好的管理质量也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需要建立健全的护理安全管理网络,使全科室护理人员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严格把好护理过程的每一环节,建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进行每周、每月定期检查,做好检查结果的记录、汇报,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治。

3结束语

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高风险性,在当下医患纠纷频发的情形下,儿科护理做好安全隐患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从全院制度建设、护理人员综合素养、护患沟通等方面着手,确保儿科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盛枝.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浅析[J]. 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8): 78-79.

[2] 孙小莉. 儿科护理中的安全问题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4): 347-348.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3

一、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详细目标:

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医疗质量暂行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热情,增高护理服务质量。

实施措施: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质量暂行规定》,按规定规范护理工作。

2、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视病人为亲人,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增高护理人员对服务意识的认识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3、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上班前举行服装整理仪式,使护士在工作中保持整洁文雅、端庄大方,为给病人提供舒心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二、深入开展整体护理,全面增高职业素质

详细目标: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规范护理程序,增高整体护理病历质量,丰富健康宣教内容,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实施措施:

1、组织学习《儿科学》,熟悉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丰富健康宣教内容。责任护士深入到病房,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增高用护理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2、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整体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每月组织一次教学查房,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电子病历及时评价,护士长坚持每周检查2—3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通知到责任护士,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三、重视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业务学习、技术训练,增高应急、急救能力

详细目标:

以《儿科护理学》为基础,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及急救能力训练,增高护理质量,培养一支业务技术精,素质高的护理队伍。

实施措施:

1、制定2004年训练计划,每月组织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护士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

2、低年资护士加强十五项护理技术训练,增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增高技术程度。

3、高年资护士加强应急、急救能力训练。工作中给低年资护士做好表率,言传身教,让儿科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4、大力表扬星级护士及“5。12”优秀护士,激发护士爱岗敬业热情,更好的为病人提供爱心服务。

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强化法律观念,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并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增高护理工作质量

详细目标: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秩序,使小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实施措施: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静脉穿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每次操作前洗手;每晚治疗室紫外线消毒,病房空气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

2、严格执行早班制度。切实做好晨晚间护理,基础护理到位。保持患儿床单位清洁整齐,环境温馨、舒适。

3、严格执行床头交接制度。对病人病情做到九明白,在交接班时向下班护士做具体报告。

4、严格落实各级工作人员职责。护士长每周二次检查卫生员工作质量,保持病区清洁整齐;每周二次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确保服务质量。

5、配合护理部做好月护理质量检查、夜查房、双休日查房等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指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

五、强化科研意识,增高护理科研能力

详细目标:

依据本科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制定本年科研计划,争取有较高程度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

实施措施:

1、积极给高年资护士创造条件,安排到图书阅览室学习,查阅文献材料,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力争有高程度的。

2、采用激励机制,对有学术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在会议上交流的护士在评选优秀护士及年终奖励时,优先考虑。

六、开展婴儿抚触,拓展护理技能

详细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医学,培养全科护理人员控制婴儿抚触技术。

实施措施:

1、完善婴儿抚触室的配套设施,灯光、环境、温湿度符合标准要求。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4

我们重温此纲要,以期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深入学习,更好地为儿童发展工作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进入新世纪后,受社会经济、文化、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党和政府意识到以上问题,一直致力于儿童工作。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这10年,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第三部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今天,我们重温此纲要,以期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深入学习,更好地为儿童发展工作作出自我应有的贡献。

一、《纲要》出台的意义和背景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截至2010年,基本实现主要目标。教育领域实现了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2011—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于是,党和国家制定新《纲要》。

二、《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2.基本原则

(1)依法保护原则。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全过程,依法保障儿童合法权利,促进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2)儿童优先原则。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

(3)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处理与儿童相关的具体事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

(4)儿童平等发展原则。创造公平社会环境,确保儿童不因户籍、地域、性别、民族、信仰、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和家庭财产状况受到任何歧视,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

(5)儿童参与原则。鼓励并支持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畅通儿童意见表达渠道,重视、吸收儿童意见。

三、《纲要》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主要目标

(1) 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

(6)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

(7)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数量减少。

(8)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二)策略措施

1.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体制和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不断扩大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2.依法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各级政府要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帮助解决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其辍学。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保障适龄儿童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要耐心教育、帮助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或变相开除学生。

3.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坚持基本公共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保障机制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教师交流制度,缩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差距。

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儿童教育事业

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牧区、偏远山区、边境地区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女童接受学前和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儿童使用本民族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加大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支援工作。

5.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

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

6.加快发展3~6岁儿童学前教育

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

7.确保受人口流动影响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解决流动儿童就学问题。制定实施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

8.保障特殊困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落实孤儿、残疾儿童、贫困儿童就学资助政策。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基本实现市(地)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扩大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普通学校特教班和寄宿制残疾学生的规模,提

高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为流浪儿童、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

9.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逐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力度。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儿童发展需求。

1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步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

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2.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3.提高儿童科学素养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建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机制。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

14.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完善和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制度,解决学生择校问题。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15.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和学历层次,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16.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扩大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覆盖面,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17.建设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安全的友好型学校

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保障学生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创造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学习、生活条件,提供安全饮用水和卫生厕所,改善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和住宿条件。

18.完善学校收费管理与监督机制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

四、《纲要》福利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妇儿工委前几年的联合统计,生活在低保线的18岁以下儿童有700多万人。北京师范大学曾统计过陕西等5省的18岁以下贫困儿童,如果按农村儿童人口比例推算,全国农村贫困儿童人数在900万上下。相对于旧《纲要》,新《纲要》首提儿童福利,这是一个重大进展,它把国际上的许多指标写进《纲要》,并具体部署。

(一)主要目标

(1)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

(2)保障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儿童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为贫困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救助。

(3)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4)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和公平就业等基本需求,提高孤儿家庭寄养率和收养率。

(5)提高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率。

(6)减少流浪儿童数量和反复性流浪。

(7)增加孤儿养护、流浪儿童保护和残疾儿童康复的专业服务机构数量。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重点县(市)建立1所具有养护、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等综合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和1所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

(8)保障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满18周岁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等权利。

(二)策略措施

(1)提高面向儿童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财政对儿童福利的投入,逐步实现儿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保障儿童基本医疗。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内完善儿童基本医疗保障,逐步提高儿童医疗保障水平,减轻患病儿童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3)提高儿童医疗救助水平。加大对大病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医疗救助。对贫困家庭儿童、孤儿、残疾儿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纳部分按规定予以补贴。

(4)扩大儿童福利范围。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分类施保提高贫困家庭儿童生活水平。探索对儿童实施营养干预和补助的方法,改善儿童营养状况。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

(5)建立健全孤儿保障制度。落实孤儿社会保障政策,满足孤儿生活、教育、医疗康复、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帮助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孤儿就业。建立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替代养护制度,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公平就业提供制度保障。

(6)完善孤儿养育和服务模式。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探索适合孤儿身心发育的养育模式。完善孤儿收养制度,规范家庭寄养,鼓励社会助养。建立和完善家庭寄养和亲属监护养育的监督、支持和评估体系,提高家庭寄养孤儿和亲属监护养育孤儿的养育质量。

(7)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建立0~6岁残疾儿童登记制度,对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按规定给予补贴。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机构服务专业化水平。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5

为获得准确、可靠、代表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动态观察全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分析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为制定我区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999年10月1日~2006年9月30日监测地区内属本地户口孕满28周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4项生命指标之一,而随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

资料来源:全区2000~2006年以妇保健机构为中心的儿童死亡监测网逐级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表、死亡报告卡及监测相关资料。

方法:监测方法依据为《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临测方案》要求,全区建立监测报告,质量检查制度,逐级对资料的填写、收集、处理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每年区、镇、乡分别进行2次全面的质量检查、认真进行核查补漏。死因诊断和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法(ICD-9)进行评价。

结 果

新会区2000~2006年全区共出生活产儿童49389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468人。7年间新会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在2003年、2004年略有波动。2006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1~4岁儿童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200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了41.62%、39.80%、39.51%、39.72%。结果见表1。

死因变化:在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早产低出生体重2000~2001年是第1位,2002年后波动很大,2006年降低到第4位;先天畸形从2000~2001年的第3位,至2002后跃居第1位;意外事故死亡在第2、第3位中徘徊,2005后居第5位;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肺炎死亡在第3~5位中徘徊,结果见表2。

死因与年龄:2000~2006年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前5位是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意外事故、出生窒息、肺炎。但随年龄的不同,其死因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讨 论

为了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我区积极采取各种干预措施:①推行实施孕妇和儿童健康保障服务,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②举办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班;③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母乳喂养等适宜技术;④加大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等措施。

针对死亡原因的变化,采取有效措施①早产低出生体重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正常儿约2~4倍[1],故必须十分重视预防和保健。②先天畸形的婴儿出生后死亡率高[1]。近年来先天畸形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环境污染、人群滥用抗生素、生育保健知识薄弱等多种因素有关。全社会应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应对,作好出生缺陷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大力开展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工作,加强优生优育宣传,努力减少因先天畸形疾病导致的儿童死亡。③开展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强化家长和教师的防范意识,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可降低意外事故死亡的发生。④出生窒息的发生主要取决于产科诊疗技术,产妇住院分娩率,推广应用新生儿抢救技术及成功率。据报道,住院分娩率的提高,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降低[2]。我区出生窒息死亡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孕期胎儿监护,要加强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产、儿科技术人员培训,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加强窒息复苏后的临护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降低儿童死亡率。⑤肺炎在5岁以下儿童中仍占一定的比例,发生率虽有下降,但仍不能忽视,为此提高产科质量,熟练掌握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的技巧,严防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及时彻底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6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照组为2009年1—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 000例,观察组为2010年1—12月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1 000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输液时间、每次静脉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药液均为新生儿科常用药物。

12方法

121成立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该小组是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属下的专业小组,组长由医院静疗小组成员担任,另选3名科室输液操作骨干和护士长组成,目标是建立、健全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规范,对疑难静脉输液个案进行指导,预防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122明确输液质量控制小组的职责① 负责科内输液操作的培训,平时工作中督促护理人员规范操作;② 制定高危药物输注的标准及流程;③ 收集并制定科内常用药物使用表,包括剂量、作用、配伍禁忌等;④ 针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转入的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如何做好维护工作制定相应的标准;⑤ 指导并协助疑难个案建立静脉通道,随时承担静脉输液疑难个案的护理会诊;⑥ 负责组织学习新到静脉输入药物的使用要求以保证患儿的安全;⑦ 定期在网上收集关于静脉输液最新动态并给护士提供信息;⑧ 负责科内输液设备的培训及保养工作;⑨ 质控组长负责本科室输液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记录和报告;⑩ 制定输液过程中的人性化举措。

123制定工作计划并落实静疗小组质控员每月1次对本病区静脉输液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后分析原因并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组长每季度把医院静疗委员会会议精神传达给科室每个成员,并结合本科室特点进行落实,促进科室静脉输液护理的规范化,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3讨论

在输液质量控制小组实施管理之前,科室每年都会不定期发生几例输液并发症及不安全输液事件,虽然也有输液管理制度,但单凭护士长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输液质量控制小组成立后,按计划积极开展活动,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护理监管力度,采取临床跟班、考核、抽查等方式进行监控,要求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要求护士在操作过程中按护理操作规程进行静脉输液,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每月在科务会议上反馈、总结活动计划实施情况,实现了持续质量改进。科室从2010年1月成立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后,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儿中,输液并发症和不安全输液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输液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提高了科室输液质量,包括操作流程的优化,药液配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制定了科内常用药物剂量使用表,静脉输液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流程,高危药物输注标准的制定及实行,规定了特殊药物如钙剂禁用微泵输注,必须选用吊桶及肢体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血液制品、高浓度电解质等渗漏后容易引起皮下坏死的药物用红色警示条标识,保证了特殊用药的安全和效果。新生儿肢体静脉留置针的推广既增加了留置时间,又避免了头皮静脉容易外渗的弊端,为促进静脉输液质量,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证。

无陪病房没有家长的监督,需要护士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静脉输液小组成立后,在人性化输液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抓好输液服务质量管理是对患儿关怀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因此,输液过程中更应注重人性化及保护静脉的行为。静脉穿刺时要求护士与新生儿有目光交流,并配以温和的语言,非营养性吸吮等能有效减轻疼痛刺激,也是穿刺过程中的必需品。尽可能一次穿刺成功,需要多次穿刺时请求帮助,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敷贴要求外观整齐,固定有效并感觉舒服。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输液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成立专业化组织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是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成员在科内充分发挥质量控制和技术指导的作用,实现了科内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输液管理的目标,提高了护士们的责任心及慎独性,通过她们分别带动和指导,不仅促进了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提升了静脉输液控制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和职业满意度,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是促进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科室内成立静脉输液质量控制小组既能保证输液安全,又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

4参考文献

[1]麦志晖,郑丽娇,冯燕英,等输液查对流程再造在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3(8):115-116[JP]

[2]谢红珍,邓屏静脉输液管理与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学报,2007,14(10):26-27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7

【关键词】 创新服务;提升质量;满意度

1情况介绍

我疗养区,主要担负一般性康复疗养和优秀基层军官健康疗养任务。

2做法

2.1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意识,

并不断增强全体护理人员相应的认同感,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一是进一步教育、引导护理人员牢记疗养院的服务宗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疗养保健服务[1]。围绕如何为疗养员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康复等一体化服务,疗区护理骨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集中教育和培育,并到兄弟疗养院参观学习。二是在疗区开展了“护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大讨论;进一步强化“把每一名疗养员当作尊贵的客人”的服务意识,特别是通过开展“假如我是一名疗养员”讨论,引导护理人员“进入疗养员角色”,从中体会服务和被服务的亲身感受,让护理人员深度体验被服务者现实或潜在的需求。三是组织护理人员吸纳“细节决定成败”等新观点,将细节服务运用于护理实践,大力倡导“用心,就能想到,就能做到”等理念。随着护理团队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疗区的护理服务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

2.2将满意服务升华为感动服务我们通过与疗养员座谈和派员走访基层部队等形式,深入了解基层军官的生活、工作及家庭情况,体验他们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使护士们把尊重和爱心充分体现到为基层军官服务上。针对优秀基层军官前来疗养多以家庭为单位的实际,我们尽力为他们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正常的疗养设施外,还特别购置了幼儿学步车、微波炉、电吹风、电熨斗、小药箱等儿童及家庭生活用品。每当疗养员入院,都送上一封亲切的慰问信,让疗养员倍感温暖。疗区曾收治了一名军官,其三岁的儿子患有自闭症,我们特请大连市中心医院的专家为其会诊;为保证不间断治疗,我们在其出院后多次进行电话回访,及时给予护理指导,最终使患儿痊愈。为把护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我们录制了3张与部队健康相关的DVD盘,赠送给每一位疗养军官,引导他们树立大健康观,并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为了方便疗养员的疗养生活,从清晨为疗养员排队送诊,到雨天为疗养员取晾晒衣物;从治疗护理到心理疏导,疗养员没想到的,我们想到了,疗养员想到的,我们做到了。

2.3强化疗养院流程控制,实行人性化护理我们坚持通过控制疗养流程中的重点环节实现护理质量控制。疗区除接受上级机关和质量控制机构的检查外,还单独成立了疗区二级质控小组,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季度将检查结果进行排序,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进行评析,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年终给予总结和奖励。在流程管理过程中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全面质量管理程序循环法,不断改进不合理的流程。如:护理原工作流程要求护士在固定的时间完成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测试,实施中,经常与疗养员的休息产生冲突。我们及时调整了工作流程,将“四测”时间改“固定”为“适时”,使得护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2.4建立学习型机制,实现持续质量改进一是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正规成人教育。疗区分别制定了近期和中长期的继续教育规划。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人员脱产学习或到治疗医院进修。针对基层军官携爱人、子女疗养的实际,疗区在经费和时间上提供了保障,专门培养了儿科和妇科的专科护士。目前,疗区护理人员本科学历已达到56%。二是积极把握上级部门提供的各种学习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多种形式的院内外培训。三是利用“军队远程教育信息网”提供的护理新信息,举行读书会、小讲座、业务查房、“三基”考试、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措施,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得到了及时填充。四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护理人员多为近两年招聘的文员护士,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军队护理的先进事迹”,举办“护士素质的培养”、“慎独”、“护患沟通技巧”等教育和讲座,促进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注重心理护理,在细节上不断进取我们特别重视心理护理,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使其以健康、轻松的心理面对工作和生活。一是团体心理疏导与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我们发现大多数基层军官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心理困惑具有共性。为此,我们在疗养员中开展了“相互认识”、“走向信任之旅”、“经验分享历程”等形式的团体心理疏导。通过倾诉,宣泄了消极情绪;通过倾听、类比等得到了安慰;通过经验分享,大家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探讨自我,尝试改变行为。而对于偶发的心理困扰,则采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疏导,对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则寻求心理专科医生的帮助。二是家属的情绪调控与军官的心理护理相结合。基层军官家庭的主要负担都压在其家属身上,为此,基层军官常感到愧疚。而家庭又是基层军官最密切的单元,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军官的心理。因而,我们通过“赞美妻子”、“一个军礼”、“军嫂座谈”等形式,积极做好家属的情绪调控,使其以平和的心态给基层军官以安慰和支持。三是儿童的身心愉悦与家庭的轻松氛围相结合。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家庭的幸福。疗养期间,我们为基层军官的孩子开设了儿童乐园,少儿特长班,使基层军官的孩子得到妥善的照顾。还增加了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婴幼儿的喂养、儿童心理成长的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家庭的和谐。

3结果

护理质量的高低,应由被服务者作出评价,疗养员满意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让我们信心倍增。2007年,接待优秀基层军官的疗养科被评为“学雷锋学苏宁学习成才”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一等功,护士长被评为大连市模范护士。

4讨论

将“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护理工作全程,把“以疗养员需求为起点,以疗养员满意为目标”作为服务宗旨,坚持疗养员满意是衡量服务优劣的唯一标准,才能为疗养员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我们力求做到使疗养员感知的服务等于或大于预期的服务,提供超出疗养员期望值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对疗养生活的满意度。实践证明,必须不断更新理念,在护理服务上以疗养员的需求为导向,着力满足疗养员多层次的需求,在疗养员对疗养服务的特殊需求方面进行认真剖析,从中找出服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摸准疗养员的脉搏和需求,进而提供周到、细致的优质服务,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8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医疗安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患者安全,因此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疗安全进行精细化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首要关键,医院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1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医院必须要求产科的每个护理人员都要熟悉《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等法律法规。这不仅为了医护人员本身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也为了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避免医院人员由于缺乏法律意识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最大程度上避免产科风险的发生。

1.2尊重孕产妇的隐私医院实施首诊负责制,护理人员要在每个细节上体现对孕产妇的尊重,如不让无关人员查阅孕产妇的资料信息等。

1.3加强产妇分娩后和新生儿的精细化护理产妇在分娩后的2h内仍必须在产房中接受观察,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如阴道是否出血、宫缩等情况,指导高热量、营养饮食。若有异常症状发生,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医生,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产妇回病房后,产房助产士要与产妇家属做好新生儿性别及胎盘附属物的确认流程,同时与病区护理人员交接产妇的资料信息及新生儿的信息,如性别、出生时间、体重等,做到三方确认签名。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的第一监护人是父母,其他人都无权随意将新生儿抱离病房。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必须清查新生儿数量后才能进行交接并每2小时巡视病房,以便及时发现新生儿变症。同时产科病区建立美国最先进的新生儿防盗系统,结合高端移动护士站,可以避免出现偷抱婴儿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1.4加强药品和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在药品管理方面,所有药物及设备根据用途,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数量、定期维修消毒。

2工作职责的精细化

2.1责任精细化实行产科管理责任制,将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员身上,运用现代化的移动护士站,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相关的追查制度和管理制度,一旦发生问题逐层落实责任,避免出现相互推脱不良现象。

2.2流程的精细化过去一刀切的护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护理工作理念。因此,医护人员必须根据孕产妇的特点、需求等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医护沟通,在协同工作下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不断调整护理方案,不断完善流程,才能让孕产妇更好地体验专业化、人文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3专业技能的精细化管理

整体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护理水平,定期以举办讲座、小组讨论、集中学习等形式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对产科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提高产科护理水平和效率。针对科室出现的特殊案例进行分析学习,锻炼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和反应能力,不断提高产科质量。

4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

4.1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对产妇的护理不仅体现在护理操作上,还体现在与患者的关系上,护理人员要以和蔼倾听的态度和精湛专业的技能获取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4.2加强心理上的精细化管理孕产妇在分娩前后的身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孕产妇由于对分娩过程疼痛的害怕、对婴儿性别的担忧、对自己照顾婴儿能力的怀疑等因素,容易产生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举办孕妇学校、新生儿智护训练、促进护患和谐,提高满意度。分娩期给予导乐分娩,不仅减轻孕产妇分娩时的痛苦,而且能降低剖宫产率。

5激励机制的精细化管理

医院应建立精细化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评。对每项工作奖励标准进行明确、精细地规范。按照护理人员在各个岗位的工作强度、工作风险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每月或每个季度对考评优秀、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奖励,不合格者则予以相应的处罚。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是医护人员成就感和自身价值的体现。

6小结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9

摘    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研究组(优质护理管理),各79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优质护理管理 护理效果新生儿护理是产科护理中的重要组成,新生儿身体素质差,器官、组织发育未成熟,护理风险较多,且新生儿不能言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督[1]。在临床中若不能识别护理风险则可能增加护理缺陷事件风险,提高黄疸、感染等疾病患病效率[2]。此外在新生儿护理中部分产妇参与度不高,导致其对相关护理知识了解较少,护理能力较差,这一现象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3]。新生儿外界抵御能力较差,需予以精细的护理,不仅仅护理人员要实施全面的照护,还要提高家属护理能力,确保出院后新生儿能够得到悉心的护理[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常规护理难以满足当下要求。优质护理管理以患者为对象全面深化护理内涵,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得到护士、医师、患者的肯定[5]。本研究应用优质护理管理,观察其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我院的15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79例。纳入标准:(1)单胎。(2)新生儿胎心正常。(3)产前检查无头盆不称。(4)阴道分娩。(5)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新生儿重要器官疾病功能不全。(2)合并全身免疫系统疾病。对照组男婴30例,女婴49例,日龄3~15 d,平均(6.37±2.45)d。研究组男婴31例,女婴48例,日龄3~16 d,平均(6.80±2.41)d。组间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新生儿病房各项工作开展护理活动,密切监护新生儿体征,进行喂养、脐部护理等,家属进行产科常规宣教。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管理:(1)体位护理:密切监督新生儿体位情况,帮助新生儿更换体位,交替平卧位、俯卧、侧卧位的摆放。新生儿床上用品选择舒适、柔软的材质,避免造成损伤。仰卧位时床头抬高15°,将毛巾垫于肩下,保持肩部与外耳道处于同一水平。俯卧位床头抬高,保持下肢、腹部、胸部以及头部呈三阶梯状。侧卧位用布卷成鸟巢状,用海绵作为底垫,柔软面部制成包套,将水枕垫置于幼儿头颈部。加强体位护理管理,每隔2 h更换一次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2)信任支持:我科收治生病的新生儿,新生儿住院没有母亲陪伴,跟产妇接触很少,因此产妇在分娩后往往担心新生儿状况。护理人员需向家属解释我院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获得家属的信任与理解。(3)饮食护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属普及母乳喂养的优势,积极鼓励母乳宣教,指导哺乳方式,母乳喂养时正确姿势、新生儿体位、哺乳技巧等。实施催乳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4)排便护理:观察新生儿出生后12 h排便情况,排便量、排便颜色,按摩腹部促进粪便排除,若24 h后新生儿迟迟不排便需进行检查。记录小便量,观察小便颜色,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清洗后擦干臀部,穿好纸尿裤。若为红臀患儿需待臀部自然晾干,涂抹护臀膏,穿好纸尿裤。(5)脐带护理:脐带脱落前需观察脐带状况,出生24 h内包扎脐带,24 h内后打开纱布,促进脐带干燥、脱落。洗净双手捏起脐带,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脐带根部周围,清洁分泌物及血迹,每日清洁两次。穿戴纸尿裤时勿遮盖脐带,避免被尿液污染。脐带脱落后时常有分泌物渗出,用棉棒蘸取75%酒精擦拭,消毒纱布遮盖脐带,在创面愈合前避免盆浴。(6)细节护理:保持新生儿床单整洁,病房空气良好,暖箱温度适宜,晨间、晚间加强护理,按时对新生儿肚脐、皮肤进行拼接,定时更换纸尿裤,避免臀红。新生儿喂养期间加强护理力度,预防呛奶、吐奶等。(7)疾病护理:护理期间密切注意患儿体温、皮肤状况、意识等变化,保持皮肤干燥,积极预防黄疸、湿疹。早开奶促进胎粪及时排尽,避免发生母乳喂养性黄疸。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清新,家属探视时做好防护措施,谢绝患病人员的探视。(8)健康教育:对家属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强调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的优势。宣讲母乳喂养优势,母乳喂养咨询师指导方法技巧。围绕脐带消毒、沐浴、穿衣等方面事项制作健康宣教手册,同时护理人员在床旁进行一对一演示,手把手指导家属进行操作。定期组织座谈会,就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结合图片、视频等提高家属的理解。(9)延续性护理:出院后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由家属进行,为了在院外予以悉心的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就饮食、洗浴、日常生活管理等事项发送推文至微信群,及时解答家属问题,及时通知预防接种事项。1.3 观察标准以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疾病发生率、家属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家属护理正确率为观察标准。(1)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常见缺陷事件为跌倒、坠床、延误检查、用药不当等,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护理缺陷事件例数/新生儿例数×100%。(2)疾病发生率。新生儿常见疾病为臀红、黄疸、湿疹、皮肤感染,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例数/新生儿例数×100%。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对比[n(%)]2.2 疾病发生率研究组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疾病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相比成人而言,新生儿的身体素质更差,身体调节中枢尚未成熟,对外界抵抗能力差。因此其护理工作质量对护理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6-8]。对新生儿实施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正常发育,临床中多项研究证实护理质量是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9]。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在于护理人员较为被动,工作独立性差,且家属参与度不高[10]。在常规护理中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性,且家属因护理知识的匮乏,护理技能的不熟练,出院后难免手忙脚乱[11]。由于人们医疗意识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有更严格要求,常规护理满足不了患者需求,若护理不当导致缺陷事件还会引起医疗纠纷。胡婉妮等[12]报道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明显,缩短了新生儿在医院中的住院时间,新生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满意度。刘芳芳等[13]指出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管理起到的效果更佳。在临床中多项研究对优质护理予以肯定态度,应用优质护理强化了护理人员责任,满足了护理需求[14]。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掌控新生儿护理风险,制定人性化、科学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高安全性[15]。在本试验中研究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更低,疾病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优质护理为维护新生儿安全保驾护航。与葛文萍[16]报道一致。优质护理强调了家属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参与度,这一举措同时保证了新生儿在院内和院外的护理[17]。总而言之,在新生儿护理中进行优质护理管理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降低新生儿患病风险,这一护理办法有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林小燕,邓小霞,李小妹.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9):105-106.[2]吴瑞.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3):131.[3]王静宜.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7):143-145.[4]杨静,顾娟娟.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84.[5]金二丽,邱卓华.全程优质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3):129-130.[6]陈建香,胡蓉.优质护理用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20,27(8):64-65.[7]丁磊.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0):123,126.[8]李桂琴.互联网平台健康教育联合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6):100-103.[9]付滨.优质护理服务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48.[10]韩学娟,户志银.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初产妇保健能力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S2):230-232.[11]齐福莲.优质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168-170.[12]胡婉妮,黄伊菊,廖锦文.基于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20,6(14):84-85,93.[13]刘芳芳,罗旋旋,王辉,等.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5):92.[14]劳丽明.新生儿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5):185,198.[15]廖薇,林亚娟,赵杰.优质护理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及自我保健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2):315-317.[16]葛文萍.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5):84-85.[17]职晨阳,许斯,王敏.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6):149,153.

新生儿科优质护理举措篇10

20xx年我镇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xxx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切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和县委xx届x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妇女x大和xx妇女xx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全县工作大局,紧贴妇女发展需求、解放思想、与时具进切实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努力做到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新贡献,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新作为,创新妇联工作有新举措,以优异成绩向建国xx周年献礼。

一、组织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围绕党的xx届x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实施“巾帼创业发展行动”,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压滤机滤布扶贫救助网络,重点加强妇女特别是返乡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积极创建“巾帼文明示范村”,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效发挥各类种养基地和回乡创业人员的作用,开展农业产业标准化指导,推广活动。帮助和促进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返乡妇

女就业地创业。

二、维护妇女权益,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环境

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机制,健全和完善妇女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做好预防预测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妇女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继续加强与政法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法侓援助,家庭xxx等机构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切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妇女的法侓素质和维权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扩大妇女艾滋病综合防治宣传教育,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三、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

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滤布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开展:“父母家庭教育大讲堂”,推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长以科学的方法培育子女,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家庭。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切落实“两代会”精神,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和国家法侓、法规,学习好业务知识,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活动,加强学习培训,强化理论武装,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把妇女干部自身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踏实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篇二】

20xx年我镇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xxx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切党的xx大、xx届x中全会和县委xx届x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切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国妇女x大和xx妇女xx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全县工作大局,紧贴妇女发展需求、解放思想、与时具进切实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努力做到组织动员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新贡献,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有新作为,创新妇联工作有新举措,以优异成绩向建国xx周年献礼。

一、组织动员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围绕党的xx届x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继续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大力实施“巾帼创业发展行动”,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信息服务、合作经济、压滤机滤布扶贫救助网络,重点加强妇女特别是返乡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积极创建“巾帼文明示范村”,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效发挥各类种养基地和回乡创业人员的作用,开展农业产业标准化指导,推广活动。帮助和促进农村妇女脱贫致富,返乡妇女就业地创业。

二、维护妇女权益,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环境

努力构建社会化维权机制,健全和完善妇女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做好预防预测和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妇女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

继续加强与政法部门的协作,充分发挥法侓援助,家庭xxx等机构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贯切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妇女的法侓素质和维权能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扩大妇女艾滋病综合防治宣传教育,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三、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和儿童工作

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家庭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滤布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开展:“父母家庭教育大讲堂”,推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长以科学的方法培

育子女,以良好的行为影响家庭。

四、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切落实“两代会”精神,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和国家法侓、法规,学习好业务知识,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学习培训,强化理论武装,注重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妇女群众工作的本领,努力把妇女干部自身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全面,作风踏实的高素质人才,从而达到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篇三】

指导思想:坚持以xxx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党的十x大精神x中全会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引领广大妇女投身xxx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重点,以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建设为保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妇女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同心协力为建设和谐悦来做出新的贡献。

一、推进妇女创业就业,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1、引领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女农民培育工程“,深化“千名农家女学习新技术“活动,提高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能力,通过广泛开展“巾帼建功新农村“、“巾帼示范岗“创建活动,动员组织各

行各业的妇女立足岗位创新业。

引导农村妇女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引导女职工积极参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劳动竞赛活动,在平凡的岗位建功成才。引导科教文卫等各条战线妇女踊跃投身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提升创新能力中展风采。

2、推进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完善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全力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实,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从方便贷款、应贷尽贷出发,及时帮助贷款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妇女创业就业培训。组织农村妇女参加现代远程教育,因地制宜地开展分类分层培训。同时,发挥女大学生村官的示范作用,帮助全镇妇女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二、推进妇儿维权行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1、创新维权工作方法。积极配合司法等部门搞好6.26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三八维权周”等宣传咨询活动和法律法规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加大妇联信访工作力度。配合镇党委、政府及时排查化解涉及妇女儿童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维权服务的水平。

3、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继续开展“关爱特困母亲救助“行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特困母亲摆脱困境。加大对贫困女学生的救助力度。以“爱心妈妈牵手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活动为载体,广泛招募“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结对,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加强对贫困妇女儿童、进城务工妇女、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农村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失地失业妇女、病残妇女儿童等的帮扶关爱。全面推进女性安康保障计划的实施,引导符合条件妇女自愿参加投保,为她们生活解除后顾之忧。

三、搞好和谐家庭创建,充分发挥妇女作用

1、加强妇女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强对广大妇女儿童的教育引导,激励她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开展“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等系列庆祝活动,评选表彰美德少年、走访慰问等活动。对20xx年度涌现出来的妇女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

2、开展和谐家庭创建工作。深化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继续开展“美德在农家“和家庭教育、家庭助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双合格““好习惯“养成活动。巩固和发展家长学校,充分调动家庭成员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妇女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四、推动妇女成才,开发妇女人才资源

1、建立健全妇女人才库。不断完善妇女人才培养推荐制度。为妇女人才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积极配合镇党委组织部门做好培养选拔推荐女干部和发展女党员工作,重视党外妇女人才的培养和举荐。

2、开发妇女人才资源。坚持分级分类培训,加强对女能人发展能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以及新型女农民的培训。实施农村科技致富“领头雁“培训计划。继续深入开展“巾帼示范岗“创建活动。继续实施“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支持行动”,促进女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3、推动妇女参与政治建设。加强村级女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女干部素质。引导妇女进一步增强依法行使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积极参与村民自治、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等基层民主政治实践。

五、增强妇联组织服务能力

1、加强思想建设。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妇联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理论体系武装妇联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着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协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为提高妇联工作科学化水平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