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27 17:42:43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1

【关键词】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有效方法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详略、缓急,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实践,以高中物理中的主干知识为依托,和大家分享几种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一、类比法

抓住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由此及彼,由形象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可以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或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它也是发现未知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为了研究电场引入了试探电荷(也称检验电荷),但电场中某一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即电场强度,与放入的试探电荷无关这一点很难理解,我们可以类比风中树叶的摆动,设置这样的教学情景:(师)“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学生急切地向外看,齐声回答:“有”。师追问:“你们看到的是风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很快回答说:“不是,是树叶在摆动”。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学生:“树梢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风的大小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类似的,我们还可以类比影剧院某一位置的观众感受到的声音和光的强弱,重力场强度等。在研究磁场时,则可以大胆类比电场来理解和探究,如引入电流元来研究磁场,用比值法来定义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等。在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时,类比电场强度用比值定义法引入了电势和电势差;类比电场线引入了等势面;抓住电场力做功和重力做功的共同特点,类比重力势能引入并理解电势能;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得到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类比高度和高度差来理解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类比等高线引入并理解等势线的特点;类比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处理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二、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说类比法是抓住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对比法则是为了找出相近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从而对事物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通过列表比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以清晰地把握串、并联的基本规律,即电流和电压特点,进而区分总电阻,电压或电流分配,功率分配,总功率的关系;通过列表比较安培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可以准确地分析测量误差情况,选择测量电路;通过列表比较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滑片的初始位置的要求,分析用电器上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消耗电能情况,有助于在具体问题中正确地选择控制电路;通过列表比较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元件的特点,知道能量转化关系,进而清楚地认识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学会正确处理两种电路;把v―t图像和U―I图像进行比较,准确地认识“斜率”和“面积”的特定意义;把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外特性曲线进行比较,明确实验原理,清晰认识图像的斜率、面积、截距、交点等的物理意义。

三、等效法

等效法是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把实际复杂的现象、过程或问题转化为等效的问题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利用等效变换把复杂问题变为简单的、熟知的问题,以便迅速、简捷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如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变速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重心来代替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用直流电来代替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的关系;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与各电阻之间的关系;为了处理问题的方便,可以将条形磁铁与通电螺线管,地磁场与条形磁铁,通电圆环与小磁针(小磁铁)等效;分析电路动态问题、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误差分析时引入等效电源,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引入等效长度,分析磁通量时引入等效面积;根据做功和传递热量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同样的变化来测定热功当量,等等。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将物体运动的物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等效处理,然后类比熟知问题的处理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如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斜抛至速度变为水平的运动等效为平抛运动,将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效为重力场中的运动。

四、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是以客观事实和科学的原理为基础对各种未知事实的猜测,包括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及物理状态等进行合理的假设,然后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和推理。通过假设可以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使问题迎刃而解。

如通过假设接触面光滑,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通过假设弹力、静摩擦力的有无,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静摩擦力是否存在;通过假设静摩擦力的方向、“杆”模型中弹力的方向,根据计算的结果确定静摩擦力、弹力的方向;通过假设某一个力达到了临界值,判断其他力是否超过临界值,来确定物体最终的状态,求解极值问题;通过假设某一物理量达到极大或极小,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求出物理量的范围;通过假设电荷的正负、速度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电场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结合平衡条件、直线运动条件来确定;通过假设参考平面、零势能面、电势零点,列方程式或进行相关的比较;通过假设断路、短路,结合电表的示数情况,分析电路的故障;通过假设回路闭合,根据楞次定律来判断电势高低;通过假设气体体积不变,结合气体实验定律和平衡条件来判断,等等。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数学知识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升入中学的数学学习,并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包含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水平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等等。其中教学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关键结节,难点不突破,关键也会抓不住,重点更掌握不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应用较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抓住难点,突破难点。下面就根据笔者多年所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体会。

一、通过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所谓的“直观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向学生演示实物,来进行知识的传播。它能够使无形化为有形,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去观,用鼻去嗅,用耳去闻,调动所有的感官。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按照教学的内容,科学而合理地进行这种教法运用,就会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他们的生活阅历较少,知识面窄,学习起来会感到十分困难。而利用直观演示法则能够突破难点,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了。在讲解“角”这节内容时,我用自制的教具进行了直观演示,学生自然就很快地明白了角的度数的概念,并以此类推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的概念。

二、用关键问题进行启发点拨

难点涉及很多原因,若是把主要的因素抓住,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就很容易突破难点。比如在讲析“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一题时,可以抓住“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住“盐的质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考:盐的质量现在盐水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三、应用到生活中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3

关键词:物理 难点突破

高中物理有诸多难点,如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现象的认识、物理过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构建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去启发去诱导,用准确有趣的实验去演示,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这些重、难点,学生们就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的窍门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觉得用下面的方法去突破,效果不错。

一、教学方法,注重实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教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1)形象类比

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既省时,又省力;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

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去理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了很大的困难。教师若抓住学生类比、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既可达到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又可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例如,在讲解电容的定义时,电容的大小与两板间电势差及电量无关,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我用水杯来类比,对于一个做成的水杯来说,它的容积不变,跟水杯中装不装水、装多少水无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

形象类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当,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备好类比事例,做到类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实际,这样才能突破教学难点。

2)巧设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的实验设计或演示试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试验的能力,又可以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印象深,记忆牢固,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即使记住,因为不能理解,也很快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 和F 的合力F一定时,随着F 和F 夹角的增大,F 和F 将不断增大。学生对比难以理解。于是我拿出准备好的重物和绳子,把重物挂在绳子中间,让学生把绳子拉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能办到,结果都办不到。由此对问题展开分析,使学生既有兴趣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结果记住。

3)引导辩论

辩论能使某些问题在头脑中逐步明晰起来。中学生尤为好辩论,可在学生中鼓励辩论,通过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得到其本质。

在讲带电粒子在电厂中的运动时,怎样可以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呢?让学生进行辩论,一组提出方法,另一组给与评价,使问题逐步明确,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重点突破,抓住关键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牛顿运动定律时,学生只有理顺第一章“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才能把第二章“直线运动”规律弄清楚,为传授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打下扎实的基础,就有利于突破牛顿运动定律这一教学的重难点。又如,电磁学单元中,理解了电场,才能较好地学习重点知识恒定电流,掌握好恒定电流,再学习电磁感应和交流电就顺理成章了。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知识,还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力学部分中加速度这一物理量是联系运动学和力学的纽带;电磁学中电流强度这一物理量是电磁学部分中的生命线,掌握这点就能很好地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就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在复习摩擦力时,先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确定?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相当部分的学生都能总结出:按定义、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物理的平衡条件这四个知识点去解决,方法比较灵活而全面。

四、注重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一个重、难点。

当然,物理难点的突破,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以上几种方法只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同行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1]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2]师范教育司.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人教社物理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实验修订本・必修)物理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4

一、小步伐,引领学生跟上节奏

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深刻性、逻辑性等都远高于初中数学,数学知识中存在很多难点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掌握.这些难点有的是因为知识本身比较深刻(如导数、圆锥曲线等),有的是因为数学思想、数学研究方法要求较高(如函数、数列等),有的是因为学生认知不足或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如应用题等).正是因为这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教师授课前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发掘难点突破方法并精心设计处理方式.授课时,教师应该放慢步伐,以“小步走”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对难点知识的探索,引领学生跟上探究的节奏,从而实现对难点知识的突破.

比如在《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课堂教学时,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及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的特殊情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1.复习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并借助课件作图演示;2.复习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代数判定方法(即Δ法);3.给出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与渐近线平行)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指导学生计算并判断位置关系;4.分析判断过程中的特殊情况(一次方程无法求Δ,但也仅以一解);5.作图演示为什么会有特殊情况;6.探究归纳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7.探究归纳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8.例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是帮助学生有效理解难点知识的重要保证.具体实施时教师必须避免追求“急、快、省”,而是应该将步骤再细化一些,步伐迈的再小一些,坚决杜绝讲不透、“炒冷饭”的现象.

二、勤反馈,时刻掌控学生学情

“小步慢走”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教学方法,但学生是否已经正确理解难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学生的理解是否存在偏差?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时时刻刻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学情及时调整授课步伐.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难点突破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小练习等方式多次、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借助提问、练习辅助教学难点的突破.

比如在高中立体几何《异面直线》课堂教学中,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异面直线所成角、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等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两个撸直的电线作为教具演示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并设计如下的连续提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空间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大家先思考一下两条直线有哪些不同的位置关系?

生:相交、平行……(教师演示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师:两条相交的直线、两条平行直线必然在同一个平面内,空间内的两条直线有没有其他的位置关系呢?

生:(思考并很快回答)有,两条直线可能不在同一平面内.

师: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笔摆出这样的两条直线呢?

生:(比较迅速地摆出了直线间的异面关系)

师:不同在任何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称为异面直线,异面关系也是空间直线间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大家做个试验,怎样通过相交、平行直线得到异面直线?(教师引导学生试验)

生:将相交直线分离或将平行直线旋转……

试验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直接体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难点的探究.教师的每一个提问,学生或思考,或回答,或演示,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知识理解情况的即时反馈.通过反馈,教师能即刻掌控学生学情,并依据学情迅速设计新的问题,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就是难点被突破的过程.

三、多手段,确保难点有效突破

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难点较多,难度各异.部分难点通过教师耐心讲解即可突破,但也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对少部分难点知识教师只能分几节课讲解.对于十分困难的知识,教师往往会选择降低学习要求,甚至只要求学生会解题而不要求学生真正理解.这种功利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知识掌握,更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确保难点有效突破.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难点;突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5-0162-01

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对学生学习物理起着重大作用,只有有效的解决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组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突破物理学习的难点,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及水平。

一、物理教学中突破难点方法教学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点是阻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能力。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分析、研究突破物理难点的方法,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解题技巧及方法,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进行突破研究的意识,引导学生更加自信的进行自我突破、自我进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攻克物理难题的创新能力。

二、突破物理教学中难点的方法

(一)抓住关键和本质。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不住难点物理知识的关键和本质,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出现事倍功半的不良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难点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更加快速的寻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例如,在电磁学中,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通量变化”就是关键和本质,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磁通量变化”这个关键和本质,更有效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全面认识,细致分析去。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点全面认识、细致分析的能力。例如,关于“电阻”的方面的问题: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会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等产生的影响;闭合回路内的某一可变电阻值在多大的时候所消耗的功率最大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吃透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对物理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利用DigitalInformation System(简称DIS)显示一些不能直接演示的物理实验过程,具有很好的采集、处理数据的作用,可以快速的得出结论。例如,为了得到“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结论,教材里所演示的实验为:加热装有水的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会推出活塞。而此时冲出试管的气体会变成白色,对冲出试管的气体变成白色液化现象进行详细的分析,证明冲出的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教师可以将此实验的过程用照相机的摄像功能拍摄下来,将拍下来的录像在电脑中适当的剪辑,将气体冲出试管的画面存成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详细的观察分析,从而更好的理解内能转化的知识点。

(四)多做有趣实验,培养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物理理论都应通过物理实验来进行论证。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物理实验,对物理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解释,进行实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对物理现象进行更加详细的观察,全面提高物理难点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课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在实验的同时给学生讲解大气压强的知识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的问题理解的更加深刻、具体。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经常通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及认真的组织学生做好分组实验,使抽象的概念知识更加的形象、生动、具体,提高学生掌握物理知识难点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更深创造及探究的能力。

(五)综合分析,总结方法。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总结物理难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物理难题的意识及能力,强化对学生进行物理难题解答方法的知道和训练,进行物理知识系统化与整体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例如,生在复习物理知识中的摩擦力时,应先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确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讨论分析,使学生自己总结出利用定义、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急物理学中的平衡条件等几个方面去解决问题。

三、结语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的从各个角度、尝试多种方法进行物理难题的解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对物理难题的分析、判断及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快速有效的突破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更进一步的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冯开妍.如何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5):42.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6

关键词:调商;探究互动;说练结合;比较反思;突破难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四舍五入法调商的方法。突破四舍五入法调商这一单元教学难点,是本单元教学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能力,从而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究、多向互动、比较反思去经历过程、建构模型,较好地突破了难点。具体做法是:

一、深入钻研教材,沟通前后联系,不断强化突破难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除法计算中最难的地方,就是初商后需要对初商进行调整。为了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教材编排了两道例题,分别教学四舍和五入调商的两种情况。调商的基础是:学生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商和除数相乘的积不能比被除数大;理解被除数不变,除数增大,商可能会减小,除数减小,商可能会增大。这些知识有的是学生已经比较明确的,有的是学生认识比较模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调商之前将这些知识铺垫到位,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多向互动,引导学生在过程中自主生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助、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纵观小学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迁移、变化、综合而成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充分地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给学生独立思考、互议互启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发现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说练结合,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学生计算错误多,熟练程度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口算不熟,笔算不准;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注意不稳定,短时记忆差;作业习惯差等,教学中教师不注重算法提炼、不重视强化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要使学生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能熟练、灵活地进行计算,课堂教学就要突出计算的基本算理及难点,引导学生多说多练,精细感知,充分消化吸收,以期形成技能。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大胆说出计算的过程,通过边说边练的形式,加深对计算过程的感受和对算理的理解,并且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计算过程的异同,找到更好的计算方法。

四、比较反思,引导知识建构,促进认识提升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反思,理清计算的算理和思路,建构知识体系。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比较反思活动。一次是在例1教学后,组织学生比较反思例题272÷34和上一个例题192÷32在计算上的相同和不同,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调商意识。重点组织交流:“32、34都要看作30来试商,为什么一个需要调商,一个不需要调商?是试商方法不对吗?”由于此前学生学习的所有除法都是一次试商成功不需调商的,因此这样的比较交流可以引导学生感知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时,不是每次试商都能成功,调商也是试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因为调商而怀疑试商,帮助学生形成调商意识,丰富学生对除法计算的认识。另一次是在两道例题教学完成后,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教学中我重点组织学生比较试商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从整体上认识两种不同的试商情况:(1)都是先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2)把除数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往往初商偏大(商和除数相乘的积比被除数大,被除数不够减),需要调小;把除数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往往初商偏小(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需要调大。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除法计算知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总之,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交流、比较反思、自主建构,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激活已有经验,增强自我体验,经历除法计算的发展过程,强化算例理解,及时巩固调整除法计算的知识体系,是突破调商这个教学难点的有效方法。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7

教师在教学中应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复习旧知识,突破难点。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教学新知识前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起到搭桥铺路、分散难点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通过复习商不变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等知识,可以减少学习新知识的困难。

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装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400×25%÷20%-400=100(克)。

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突破 教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又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一、丰富生活素材,突破教学内容,抽象形成的重难点

小学四年级开始,学生接触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为四年级学生大多数同学年龄是9―10岁,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学生能得到好的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含义,那么他们将对方程的认识和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教学中,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生活中许多与字母有关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增强感性认识,积累经验,又出示老师本人及孩子年龄数量关系的图片,激发孩子的兴趣,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更加深刻。

二、展示动态效果,突破静态思维,形成教学重难点

比如,小学四年级数学中的《小数点搬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ppt课件,动态演示小数点的移动变化情况,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一知识点,从课后学生的作业和老师的反映来看,都比较有成效。老师普遍反映这节课课件应用较好,很好地突破了难点,课件制作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在小数点移动中理解了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突显关键所在,突破复杂、抽象的关系形成的重难点

不少老师会有这样的经历:正当你讲得非常兴奋的时候,却发现不少学生已经茫然地望着你,不知什么时候他们已经迷失了方向,你的全力讲解可能还不如多媒体资源里一张小小的幻灯片,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学生对于“1小时=60分”的概念很模糊,于是我用CAI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小格,分针刚好走一圈的动画,使抽象的时间概念清晰起来,学生清楚地看清时针、分针的变化,轻松地理解“1时=60分”的概念,缩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迅速掌握知识架起了桥梁。对抽象的概念教学起到了超语言的引导作用,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多元化,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创设生动情境,突破内容枯燥形成的重难点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内容为形象直观,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中,不少学生因为数学内容枯燥而产生了不少难点,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对自己学好数学失去信心。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教材中的概念、定理等多种教学信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直观再现或模拟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汲取速度和摄取知识的效率。例如在教学这节课时,传统教学多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学生会感觉较为枯燥且不易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语言表达显得苍白无力,难以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制作FLASH动画,再现情境,不仅增强了本节课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很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综上所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以文字为基础,配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教学化枯燥为生动,变繁难为简易,有力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合理优化了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陆丽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孔企平 胡松林 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闫祯 有效学习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

[5]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全一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9

关键词:理解性;记忆性;运用性;难点;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师难以讲清的教学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其实质是学生与教材之间较为突出的矛盾。它犹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往往成为教学活动的严重障碍,使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退”,丧失信心,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教学难点是一个相对的教学概念,同一教学内容,因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水平、思维能力的状况不同,有的易于接受,有的则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的“难”处不同,突破的方法也不同。

一、抽象性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中学地理教学中,抽象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的材料过于简单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使感性知识理性化,实现知识的长久记忆和灵活运用,教师在突破抽象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

抽象性难点的化解方法有:(1)例证法。高中地理讲“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富含哲理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可以通过举例子的办法让学生明白其内涵。20世纪80年级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开始了整治低湿地的研究。他们“因洼制宜”,采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养鸭,栽种水生经济作物;筑台田,在田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植物等,饲养禽畜。这种模式,使鱼塘一台田相互促进,主体开发,综合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2)实验法。演示实验可化无形为有形、化平面为立体、化静止为活动、变抽象为具体,可调动学生手、眼、耳、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教学难点可感易解。例如,背斜、向斜的根本区别,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用课本当教具,让学生把书本想象成地层,用两手挤压课本两侧,分别使课本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直至对折,请学生观察课本一端中心和两翼书页的构成,学生即能自行得出背(向)斜构造的能力。(3)联系法。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例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焚烧废纸,会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加以解释;再如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可联系学生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4)比喻法。比喻是教学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方法,贴切形象的比喻可以降低理解难度。例如,将我国三级地势阶梯的排列顺序比喻为自西向东下楼梯;将地球内部三个一级圈层比喻为一个半生不熟鸡蛋的蛋壳、蛋白和蛋黄;将自流水盆地中的补给区、承压区,排泄区分别比喻为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塔、地下水管和用户的水龙头等。这些比喻都能对教学难点的突破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功效。

二、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方法

记忆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只有把所学知识记忆并能清晰准确地回忆再现,才能联系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形成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编歌诀或顺口溜。地理歌诀概括性强、韵律性强,朗朗上口,可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地记忆住大量的地理知识。例如,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顺口溜:姜(江)太公(松)三上鄱阳洞吃珠成仙。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饮(阴)喝(贺)八(巴)缸(冈)。(2)给予材料特殊意义。例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轨道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火把木头点着了产生的小火星。(3)加强横向联系。地理学科文理兼容,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强。教学中广泛引用学生已有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记忆上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喀斯特地貌的学习中,学生常有以下疑问:CaCo3(石灰岩)微溶于水,为什么会产生大面积的溶蚀作用?针对这个疑问,若不引入化学知识很难讲清楚。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中,CaCo3并不直接溶于水,而是水中先溶解一定量的Co2,形成Co2的水溶液这种溶液呈酸性。CaCo3可以溶解在这种酸性溶液中。Co2在水中溶解越多,酸性越强,对CaCo3的溶解能力越强。

三、综合性强的教学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具有多因、多果、多层次关系的地理知识,因涉及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较多,而且因果关系、主次地位也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故而成为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难点。

例如有关气候的知识层次较多,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十分复杂,每个层次又含有多个知识要点。如气候分布规律若按纬度位置,可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若按海陆位置又可分为大陆东岸、西岸和中部,以及靠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岛屿和大洋中部的岛屿。气候因素可分为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各知识要点的主从地位,又常因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在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一地气候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但对“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来说,地势高则成为影响其气候的主要因素。即是同一层次的各知识要点之间,也有比较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是难以掌握的。

四、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突破教学中重难点的方法篇10

关键词 数学;重点难点;标准;要点

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根据学生实际,突破难点。本文提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并尝试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实践策略。

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