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十篇

时间:2023-12-22 18:02:5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1

【摘要】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病死率很高。其特征为肺部弥漫性病变并且在临床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一般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肺炎多见。感染发生在宫内及产时者称宫内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发生在产后的感染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因此,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疗及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 肺炎 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新生儿是刚离开母体的幼小生命,它的呼吸中枢及呼吸系统发育都不完善,咽淋巴组织发育不全,气管支气管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部血液丰富,其次,新生儿机体的防御功能较差。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两类:前者包括产时吸入羊水、胎粪、血液,产时阴道黏液、乳汁,新生儿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后者包括在宫内或产时,母体有传染性疾病时由血行或淋巴系统感染,以及出生后的感染所致。

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咳嗽、不发热、阵发性青紫或苍白、呼吸困难、拒乳易呛咳,死亡率高,所以,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临床护理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新生儿肺炎的康复。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6~2010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肺炎,其中重症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惊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史、体征及X线证实。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肺部体征与X线改变往往不完全相符。利用胸部X线拍片对诊断新生儿肺炎有其重要性,尤其是高质量X线照片,可为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提高重要依据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新生儿肺炎的诊断中:(1)以拍胸片为主要检查手段;(2)拍新生儿胸片时,要做到操作快;(3)按照、曝光条件和曝光时机要掌握准确;(4)掌握新生儿胸部拍片的特点,这些都有助于新生儿早期肺炎的诊断。

2 结果 126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

二 护理方法

1 加强疾病护理的宣教:注意患儿的保暖、休息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随时更换潮湿的衣服,以免发生反复感染。必要时应让患儿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等。

2 呼吸道护理:反复吸净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每2~4小时翻身、拍背、更换,取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60°,以使肺部扩张,减轻呼吸困难,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止咳化痰药。雾化吸入后轻扣背部,协助排痰。

3 供氧护理:供氧有低氧血症时可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供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给予正压通气治疗。如果出现面色灰白、口唇紫绀、喘憋、呼吸困难加重等表现,立即给氧。缺氧明显者宜用面罩给氧,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可用面罩、头罩、鼻塞或氧帐给氧。如果患儿出现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口吐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肺水肿表现,应立即吸入20%~30%酒精湿化的氧气,每次吸入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4 抗生素治疗护理: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革兰阴性菌或绿脓杆菌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选用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素治疗,3天后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霉素;单纯疱疹肺炎可用阿糖胞苷或无环鸟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静脉滴注;衣原体肺炎可用红霉素,剂量为50 mg/(kg?d),共2~3周。即根据不同患儿使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5 中医介入的护理:根据小儿肺炎起病急且易传变的临床特点,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客观上存在缓不济急的矛盾, 因此发挥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炎的特色优势,需重视应用现代诊疗护理技术,加强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监测和护理;重视中医药扶正疗法在新生儿肺炎阶段的早期介入治疗和护理。针对婴幼儿服用中药汤剂依从性相对较差的矛盾,普及既保持中医护理特色又具简、便、廉、验的中医外治法及煮散剂的应用,加强中药给药途径及剂型改革;针对中医特色疗法在小儿肺炎防治中的作用,开展对常用特色疗法的临床验证及技术规范研究。

6 密切观察心力衰竭的表现:新生患儿如果出现面色灰白、烦躁不安、气喘嘘嘘等症状,短期内心率加速(幼儿>160次/min,婴儿>180次/min)、肝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大等心力衰竭等表现,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氧气吸入并减慢输液速度,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镇静药物,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7 按时服药、打针: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打针痛、吃药苦等问题而忽视给孩子及时治疗,甚至有些家长虽然接受了治疗,但孩子一旦病情有点好转就停止用药,这样的迁就孩子。可结果往往是过几天病情又加重,有用药,以至于病程迁延不愈,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8 恢复期的护理 :新生婴幼儿要保证他们拥有充足的睡眠,要避免使他们过度劳累比如长期的啼哭等。同时要加强营养供给,要保证高蛋白、高纤维素食高营养食物的供给。

对于新生儿肺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治疗,以遏制病情的进展。多数新生儿肺炎经过积极有效的救治是完全能够治愈的,并不留下任何后遗症,而且也不会复发。但严重的肺炎又合并了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或损害,就会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性。因此,要正确认识新生儿的肺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早给家长和患儿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实用儿科杂志,2008.

[2] 卢升梅.儿科细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 王慕狄.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 古锐,余加林.用PowerBuilder建立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药物变化动态监测系统[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

[6] 许植之.新生儿肺炎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7.

[7] 陈伟君,姚庆华.早产儿肺炎的X线诊断与临床意义[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

[8] 张志君,徐润华,李剑媛.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护理学.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呼吸机相关性;病原菌;护理

所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的是原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48h或拔管48h以内发生的肺部感染,临床上属于难治性肺炎,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病率、病原学、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预防的护理措施。

1新生儿VAP的诊断

VAP的诊断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临床、实验室数据、影像学与病原学资料[1]。目前,医学界采用肺组织微生物学检查联合病理学诊断属最为合理的诊断方法[1]。病原学检查结合临床和X线表现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随着纤支镜取样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VAP诊断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国内外文献报道VAP感染菌以G-杆菌为最多[2],且多为条件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为主,也有部分患者为多种病原微生物复合感染。随着第三代头胞菌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产ESBLs菌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2新生儿VAP护理进展

2.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

据某医院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对ICU医务人员进行有关VAP相关预防知识的教育后,VAP的发生率下降了五成多,可见强化医护人员VAP相关知识的培训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必须高度对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教育,强化意识,以主动降低VAP的发生率。

2.2严格消毒洗手

洗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过程感染率,因此强调护理操作前后,尤其是机械通气过程中,每次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必须严格消毒洗手。另外,进行呼吸道护理时可以佩戴一次性手套,但戴手套前后也必须认真洗手。

2.3加强环境管理

病房必须安装空气净化系统,对地面要用洁消净拖地。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限制探视,医务人员和探视家属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对高危人群采取保护性隔离。

2.4加强呼吸机相关护理

2.4.1定时更换呼吸机管道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以减少细菌对管道的污染机会,这是降低VAP的重要步骤[3]。然而频繁更换呼吸机管道又会增加细菌污染机会,因此最好以3-4d更换一次为宜。将集水瓶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置,及时倒去集水瓶内冷凝水。雾化器、湿化瓶内应放无菌注射用水,并定期更换,湿化瓶每周消毒1次;吸痰器管路和广口瓶内液体每班更换,每天清洗、消毒。

2.4.2呼吸道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声门与气囊之间有一间隙,易滋生潴留口咽部分泌物,而该处含高浓度细菌的分泌物被误吸进入下呼吸道,这往往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4]。因此,充分引流气管插管气囊上下的积聚物可预防VAP,而解决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VAP可通过应用声门下吸引能,具体方法是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再吸口鼻部分泌物,严格无菌操作,每次吸痰时间少于15s,吸痰前后给予短暂时间的纯氧吸入;此外人工物理疗法也能帮助患者提高清理呼吸道的能力,如翻身、拍击胸背等,一般要求1/2h次,动作同样要保持轻柔,不过早产儿不宜采用拍背等剧烈的手法。

2.5口腔护理

呼吸道致VAP的原理是口腔作为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在气管插管患儿后由于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受到损害,使口咽部致病菌下移进入下呼吸道而导致VAP的发生,对此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根据某医院实验分析[5],对照组口腔护理后病原菌总株数比口腔护理前下降了16.7%,而试验组则下降了47.5%。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表明口腔擦拭法加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比常规擦拭法更能降低VAP的发生率。

2.6无创通气代替有创通气

新生儿可采用无创通气如面罩CPAP、鼻塞CPAP、咽部SIMV等技术,这种技术避免了气道插管伴生的感染,既可以治疗原发疾病,又可以防止有创通气所带来的VAP。但对一些高危病情的病例,尤指那些大量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不能有效保护呼吸道而存在高度窒息危险的病例等不提倡应用无创通气。

2.7增加机体免疫力

采用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以保证体内足够的热量来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的目的,这是预防VAP治本之策。对早产儿及重症感染者酌情使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血浆来达到提高机体抵抗能力的目的。实验研究[3]发现对重症VAP加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感染率为42.1%;而为采用此类方法的部分患儿VAP感染率接近100%,说明丙种球蛋白对VAP具有预防和协同治疗作用,这也是护理的主要着力点。

3小结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情况,其需要临床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加快呼吸机相关的管理、口腔护理、无创通气技术应用,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加。相信随着医疗技术的日渐发展,VAP感染的几率在技术的带动下会逐渐降低,护理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泓宇,王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9,(3):11-14.

[2]宋小花,唐晓细,陈红涛.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护理研究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09,(23):23-24.

[3]李异明,黄辉文,汪伟山,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菌及药敏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17):17-19.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3

冬春季节气候多变,这无疑是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气候”因素。

当幼儿生病时,家人采取不同的态度,或者自作主张给孩子服药。这样就会出现使用过期药品或不对症药物的情况,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这两种情况均会造成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酿成大病。结果让家长后悔不已。

三、儿童肺炎的西医治疗原则

本病西医治疗宜抗感染(细菌)、抗病毒、支持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时对症治疗(包括吸氧、镇静、利尿、强心、扩管等)。

二、家长要学会判断肺炎

家长应该学会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患了肺炎,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就诊。

肺炎是儿科的多发病,对幼儿生命威胁最大。为使众多家长以及广大初级保健人员不用听诊器和×射线检查,也能作出肺炎早期诊断。我国现已制定了适合我国儿童肺炎早期诊断的标准,该标准分为轻、重、极重三度。

此标准简单明了,家长若仔细观察并查数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多能及早发现肺炎。若怀疑肺炎但不能确定,应及早找医生,以便及时用药。

儿童早期肺炎诊断标准

1.轻度肺炎

症状:咳嗽、有气急。

体征:呼吸频率增快。

2~12个月儿童呼吸为40~50次/分

12个月以上儿童呼吸大于40次/分

呼吸有喘鸣音

上述两项有一项即可诊断。

2.重度肺炎

症状:频繁咳嗽。

体征:呼吸频率增快。

2~12个月儿童呼吸大于或等于60次/分

12个月以上儿童呼吸大于或等于40次/分

有胸廓凹陷和鼻煽,口唇和舌部有紫绀。

3.极重度肺炎

症状:拒进饮食、水,有昏迷或反复抽搐。

体征:呼吸频率增快。

2~12个月儿童呼吸大于或等于60次/分

12个月以上儿童呼吸大于或等于50次/分

也可见呼吸减慢;呼吸不规则或者呼吸暂停,重度紫绀。

四、儿童肺炎的典型症状

肺炎的表现可分为两类:

感染中毒症状:高烧,有时可达40摄氏度。孩子烦躁不安或爱睡觉,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有时还会抽风或昏迷:消化道方面,有时会出现腹泻,呕吐等。

呼吸道症状肺炎开始就像感冒一样,流鼻涕、咳嗽、唇周发青、鼻煽、喘憋、呼吸困难。病情加重时反而不咳嗽。

肺炎的致病菌:肺炎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也有其它病菌引起的。

肺炎有无合并症?肺炎如能及早治疗,很少见有合并症出现,常见的合并症有肺气肿和肺不张,但随着肺炎治愈就会逐渐消失。重症肺炎常出现心肌炎和心力衰竭引起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并发中毒性肠麻痹,所以家长要保持警惕,及早治疗。

五、护理、防治是关键

在护理患肺炎的儿童时,家长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 儿童;麻疹合并重型肺炎;病症观察;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573-02

麻疹是一种儿童时期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它的发病原因主要是麻疹病毒引起的。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发热、皮肤出现红色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麻疹粘膜斑等等。麻疹的并发症种类很多,主要包括有肺炎、喉炎、心肌炎等,其中,肺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并发症。本次调查将某医院自2010年8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80例麻疹合并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统计和讨论,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患有麻疹合并肺炎的儿童80例。所有患儿的年龄大约在3个月-8岁之间;女性患儿36例,男性患儿44例。在麻疹疫苗接种方面,有35例患儿具备明确的接种史,有27例患儿没有接种过任何麻疹疫苗,有18例患儿的疫苗接种史不明确。经过临床症状表现的判断以及X线胸片检查的结果证实,80例患儿均患有麻疹合并肺炎。

1.2 方法 对8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在住院之后,均采取隔离治疗的方法,并主要对包括呼吸道症状、降温等进行处理和治疗。

1.3 观察标准

1.3.1 治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斑丘疹等)完全消失,并且保持4周以没有出现复发迹象。

1.3.2 显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1.3.3 有效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减轻。

1.3.4 无效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不明显。

1.3.5 总有效=有效+显效+治愈。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软件对0例麻疹合并重型肺炎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当P

2 结 果

2.1 特点分析 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都存在全身斑丘疹、咳嗽、发热等临床症状。其中,全身出现斑丘疹症状的有43例,咳嗽症状有56例,发热症状的有80例。比较存在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分析 经过治疗,80例麻疹合并肺炎患儿有74例痊愈,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率。其中,发热症状全部消失,咳嗽症状有53例治疗效果明显,斑丘疹症状有41例治疗效果明显,其总治愈率分别为100%,94.64%,95.35%。比较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护理观察

3.1 加强基础护理

3.1.1 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湿度、温度适宜。通常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0℃-23℃,湿度保持在50%-60%。切忌过冷过热。

3.1.2 加强五官护理

3.1.2.1 眼 由于麻疹患者的眼部症状相对明显(临床表现为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等),再加上眼部时常会由于分泌物的干结而出现眼睑粘着,导致患儿在用手搓揉眼部时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必须注重对患儿眼部的护理。同时使用2%-4%硼酸或者生理盐水对患儿眼部进行每日的定时冲洗,并用金霉素眼膏进行涂抹。

3.1.2.2 耳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短,位置低平,当患儿咳嗽时,极容易将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呛入到鼓室中,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必须要加强患儿耳部的护理。通常是采取侧卧的进行喂食,在服药时不能捏鼻强喂,并注意保持患儿外耳部位的干燥和清洁。当引发中耳炎时,护理人员可以用3%的双氧水对外耳道进行反复的冲洗,并用棉签擦拭干净,然后在滴入0.25%的氯霉素液。

3.1.2.3 鼻 麻疹患者的鼻腔分泌物常常会干痂导致鼻道的阻塞,影响到患儿的呼吸和通气,导致鼻窦、鼻腔以及中耳的感染、化脓。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注意对患儿鼻腔分泌物的清除,保持患儿鼻道的畅通。当鼻塞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想鼻腔内滴入0.5%-1%的麻黄素。

3.1.3 由于患儿在高热后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营养低下等症状,且口腔中的致病菌会迅速的繁殖,诱发各种口腔炎的产生。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通常是用生理盐水、2%苏打水或1B5000呋喃西林对患儿进行漱口,漱口次数一般是每天3-4次。并用甘油、石蜡油等对口唇进行涂抹保护,出现口腔溃疡症状的,可以用冰硼散进行涂覆。

3.2 加强病情变化的观察

3.2.1 注意呼吸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注意患儿呼吸节律、频率等的改变情况,当呼吸出现过快或过慢现象时,就表示有可能出现呼吸的衰竭症状。

3.2.2 注意体温变化的情况 在患儿出疹期间,护理人员要保持每4小时测量1次体温,以防止患儿因高热出现惊厥。同时,可以通过利用湿温毛巾等对患儿额部进行敷盖,已达到物理降温的目的。切记用冰袋、酒精、药物等进行降温,以免患儿因体温骤降而引起虚脱,影响到皮疹的透发。

3.2.3 注意心率变化的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麻疹患儿的、烦燥、气急、面色苍白、紫绀等情况,并及时的查明原因,以避免因心率过快导致心力衰竭现象的发生。

3.2.4 注意皮疹变化情况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儿皮疹的分布、色泽、透出和隐退等现象的变化情况。当皮疹颜色呈红紫暗色或艳红色时,就容易导致肺炎或喉炎等并发症的产生;当皮疹的颜色呈黑斑、色黄或色淡症状时,就表示患儿的病情出现加重趋势;当皮疹出现在耳廊部位时,表示预后效果理想;当皮疹呈现突然的色褪或隐退,并同时伴有皮肤发紫、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表示肺炎症状出现迅速的恶化或者是患者循环系统的衰竭,这时就必须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4 讨 论

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的临床症状多是发热、丘斑疹、上呼吸道炎、结膜炎等,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对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和降低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率的发生。因此,应该将护理干预在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汤柳珍.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90-91.

[2] 朱洪琪,郭晶平.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0(04):1225-1226.

[3] 赵元桂.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1,14(09):1622-162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 预防 就医素质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070-01

小儿肺炎既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我院2008-01~2010-06年收治的436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1],选择其中9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 本组共96例,男54例,女42例,男女之比为1.3∶1。

1.1.2 年龄 最小15天,最大11岁。1岁以下68例,占5.4%,1~3岁100例,占52.1%,3岁以上24例,占12.5%。

1.1.3 发病诱因 受凉发病者62例,占64.6%,支气管炎26例,占27.1%;麻疹4例,占4.2%,原因不明的4例,占4.2%。

1.1.4症状与体征 咳嗽92例,发热82例,气促80例,食欲差62例,烦躁不安20例,呕吐52例,发绀18例,精神不振10例,腹胀腹泻8例,三凹征8例,鼻翼煽动10例,呼吸音粗糙94例,细湿音90例。

1.1.5 发病至就诊时间 最短9h,最长15天,以4天左右就诊者最多,共62例,占64.6%。

1.1.6发病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为多。其中:春36例,占37.5%,夏6例,占6.3%,秋12例,占12.5%,冬42例,占43.8%。

1.2合并症 合并急性心力衰竭6例(6.3%),呼吸衰竭2例(2.1%),脑水肿4例(4.2%)。

1.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14例,占14.6%,10~20×109/L 50例,占52.1%,20×109/L以上者32例,占33.3%。中性粒细胞0.50以下18例,占18.8%;0.50~0.70 26例,占27.1%;0.70~0.90 52例,占54.2%。

1.4X线检查 双肺纹理增粗92例(97.9%),双肺点片状阴影84例(87.5%)。

1.5 治疗方法与疗效 96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较重者加用激素,有气促、发绀者给予间断吸氧。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及(或)抗呼吸衰竭治疗。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本组病例有2例自动出院,预后不明。病死2例,病死率为2.14%,余全部痊愈,治愈天数短者6天,长者16天,平均8天左右。

2 讨论

根据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对体征不明显的病例做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对已诊断为肺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力求作出病因诊断,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2]。治疗与预后 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低氧血症,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达扶康或二性霉素B。抗病毒药物治疗: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有其他并发症者可对症治疗。中药治疗肺炎除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及加减。对单纯病毒性肺炎应首选中药治疗。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 则病死率较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此类型肺炎预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要控制和减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冬、春季节的小儿护理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子,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多喝水饮食均衡,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加强规范全民就医素质,是完全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的。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22-02

【摘 要】目的 通过对4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探讨常见病、多发病对小儿健康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2008年收治的21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中48例病例。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比较典型,诊断治疗也不复杂,病死1例的主要原因是就诊时间迟,入院时已有严重心、脑合并症。结论 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民工集结区域,要控制和减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必须重视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规范全民就医素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早发现、早治疗及关注健康、相信科学的意识。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 预防 就医素质

Clinical Analysis of 48 Patients With Pedo-alveobronchiolitis

WANG An-min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Mianyang 621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common disease to pedo-health by clinical analysis of 48 patients with pedo-alveobronchiolitis.Method The 48 investigated patients are from 218 cases with pedo- alveobronchiolitis during 2006~2008 in my hospital.Result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group is typical,treatment is simple,the main cause of one death is late for visiting clinic,who has serious heart-brain complication on admission.Conclusion In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s and peasant workers aggregation areas,should control and decrease disease incidence and death rate ofpedo-alveobronchiolitis,must pay attention to populariza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main of health education,strengthen national hospitalize quality,elavate people's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pay close attention to health,believe in science.

【Keywords】Pedo-alveobronchiolitis ;Precaution ; Hospitalize Quality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各型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好发于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以冬春季多见,在南方则多发于夏秋季节。可呈散发或流行。小儿可因居住拥挤、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易患本病外,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等也使肺炎发病率增高,且病情更趋严重。在发病开始时,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鼻塞、流涕,以后逐渐出现断续的干咳。小儿肺炎既是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我院2006~2008年共收治小儿支气管肺炎218例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选择其中4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性别 本组共48例,男27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3∶1。

1.1.2 年龄 最小15天,最大11岁。1岁以下34例,占35.4%,1~3岁50例,占52.1%,3岁以上12例,占12.5%。

1.1.3 发病诱因 受凉发病者31例,占64.6%,支气管炎13例,占27.1%;麻疹2例,占4.2%,原因不明的2例,占4.2%。

1.1.4 症状与体征 咳嗽46例,发热41例,气促40例,食欲差31例,烦躁不安10例,呕吐26例,发绀9例,精神不振5例,腹胀腹泻4例,三凹征4例,鼻翼煽动5例,呼吸音粗糙47例,细湿音45例。

1.1.5 发病至就诊时间 最短9h,最长15天,以4天左右就诊者最多,共31例,占64.6%。

1.1.6 发病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为多。其中:春18例,占37.5%,夏3例,占6.3%,秋6例,占12.5%,冬21例,占43.8%。

1.2 合并症 合并急性心力衰竭3例(6.3%),呼吸衰竭1例(2.1%),脑水肿2例(4.2%)。

1.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7例,占14.6%,10~20×109/L 25例,占52.1%,20×109/L以上者16例,占33.3%。中性粒细胞0.50以下9例,占18.8%;0.50~0.70 13例,占27.1%;0.70~0.90 26例,占54.2%。

1.4 X线检查 双肺纹理增粗47例(97.9%),双肺点片状阴影42例(87.5%)。

1.5 治疗方法与疗效 48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较重者加用激素,有气促、发绀者给予间断吸氧。合并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剂及(或)抗呼吸衰竭治疗。合并脑水肿者予以降低颅内压。本组病例有1例自动出院,预后不明。病死1例,病死率为2.14%,余全部痊愈,治愈天数短者6天,长者16天,平均8天左右。

2 讨论

2.1 诊断 根据发热、咳嗽、气促或呼吸困难,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可作出诊断。对体征不明显的病例做X线检查,有助于确诊。对已诊断为肺炎的病例,应结合临床表现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力求作出病因诊断,以便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

2.2 治疗与预后 精心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纠正低氧血症,给予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对住院患儿应尽可能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分开,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分开。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首选红霉素。真菌感染应停止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选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亦可用克霉唑、达扶康或二性霉素B。抗病毒药物治疗: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有其他并发症者可对症治疗。中药治疗肺炎除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及加减。对单纯病毒性肺炎应首选中药治疗。小儿肺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长儿患肺炎并发症较少,预后好,婴幼儿 则病死率较高。在营养不良、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结核病、麻疹、百日咳的基础上并发肺炎,则预后较差。病原体方面,肺炎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此类型肺炎预后良好;而金葡菌肺炎并发症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腺病毒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支原体肺炎病情轻重不一,自然病程虽较长,但多能自然痊愈。重症肺炎预后亦较差。

2.3 预防 本组病例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民工集结区域,并且患儿就诊时间较迟,这主要是因为受经济条件和家长就医素质限制、小儿护理不当、家长有麻痹思想、封建思想也较重等多方面的原因,总认为小儿低热,轻度咳嗽不要紧,因而,患儿就诊入院时病情一般都较重。所以,要控制和减少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必须重视基础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加强冬、春季节的小儿护理工作,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长时间待在室内要勤开窗子,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前往空气疏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多喝水饮食均衡,多吃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和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可以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力量。注意保暖,儿童衣物应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避免儿童接触探视传染病人,在易发季节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加强规范全民就医素质,是完全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的。

参考文献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 小儿肺炎;抗生素;静脉;规范使用

[中图分类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77-02

小儿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诊断相对容易,治疗却由简至繁,尤其是抗生素的运用,存在比较明显的滥用现象[1-2],经过几年反复学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毒副作用相关知识后,本院严格管理抗生素使用,近1年较2年前抗生素使用显著减少,取得初步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与2010年度本院门诊诊断的所有轻症肺炎患者,2007年321例,其中,男176例,女145例,平均年龄2.46岁;2010年238例,男129例,女109例,平均年龄3.31岁。

1.2 方法

于2008~2010年定期学习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相关知识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逐步将所学理论融于临床工作中。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别统计学习前后两年度肺炎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静脉输抗生素率、抗生素级别及肺炎平均病程、治愈率,用卡方检验分析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7、2010年度门诊小儿肺炎抗生素应用情况及治愈率比较,2010年度抗生素使用率及级别、静脉使用率较2007年明显降低(P < 0.05),但二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根据临床资料及经验分析肺炎病因及其他影响治疗的因素,以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肺炎为小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是我国住院小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静脉使用抗生素的首位原因。肺炎诊断相对容易,但其抗生素治疗由简至繁,从不用抗生素至口服抗生素至静脉输抗生素及联用高级抗生素,多个级别。这需要充分利用临床分析能力和经验判断。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选药是最佳选择,但门诊不能开展,所以笔者从以下3方面来指导用药。(1)临床体征以肺水泡音为主或呼吸音减弱,WBC/N增高,或CRP增高一般支持细菌性肺炎。临床以喘鸣为主,或伴WBC/N下降或WBC/L增高,一般是病毒性肺炎;临床症状明显,但与体征不相符,胸片改变明显,多为支原体肺炎。少数重症肺炎及不典型肺炎不符合上述规律。(2)结合不同年龄段易感微生物不同,新生儿以B族链球菌等细菌及巨细胞病毒等为主;2~6个月以衣原体及病毒为主;6个月~5岁以病毒、肺炎链球菌等为主;学龄前及青春期以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肺炎双球菌为主。(3)结合个体的情况,如健康情况,既往用药情况,综合分析后才能选择一个最好的治疗方案。以往滥用抗生素,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力。临床经验已证明多数轻症肺炎靠自身的抗病力在少数外来因素帮助下加上合理养护完全能够顺利康复。重症肺炎或轻症肺炎门诊静脉用抗生素治疗2~3 d无好转或加重应及时收入院治疗。

3.2 抗生素在肺炎中的具体应用

肺炎绝大多数为感染性。国外已利用循证医学证明病毒性肺炎不应使用抗生素治疗,除非有明显合并细菌感染的征象,如病情加重,伴发热寒战及WBC/N升高,除病毒性肺炎外,其他肺炎需抗生素治疗[3-4]。医务人员暂不能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生素治疗门诊几乎100%为经验治疗,具体选用何种药物只能据临床资料及经验分析肺炎病因及其他影响治疗的因素而定。近年国外推荐轻度肺炎治疗如下:0~20 d收住院。20 d~3个月肺炎患儿口服红霉素或静脉输红霉素,若发热应收入院。4个月~4岁口服阿莫西林,但此期多见病毒性肺炎,不用抗生素,合并细菌感染加静脉输氨苄西林。5~15岁口服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静脉输注为红霉素、阿奇霉素,若有确凿证据为细菌感染,加静脉输氨苄西林。以上用药仅在个别品种有所不同。用药时间一般至体温正常后5~7 d或症状体征消失后3 d,支原体肺炎疗程长[5-6]。

3.3 规范使用抗生素原因及具体做法

近年通过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抗生素毒副作用,如耳毒性、肝肾毒性、异常免疫反应、二重感染、抑制体内正常菌群,使细菌耐药及产生“超级细菌”等。笔者对临床工作中常犯的几种错误如过多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性肺炎);过多联用抗生素;盲目首选高级抗生素,过量超时使用抗生素;过度静脉使用抗生素等,不断进行改进。WHO推荐,医院抗生素使用率为30%,我国高达80%。随着抗生素毒副作用认识的逐渐深刻及医院感染率不断升高和“超级细菌”事件的频繁发生,规范使用抗生素已刻不容缓。笔者在肺炎的治疗中本着能口服和雾化吸入治疗就不静脉输注;能单用一种抗生素就不联用;能序贯疗法就不全程静脉用药;能用低级抗生素,不用高级抗生素,显著地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尤其是静脉使用率。例如在治疗合胞病毒性肺炎中采用雾化复方异丙托溴胺,喘重或特异质者,加布地奈德3~5 d,恢复期加氨溴索雾化,配合抗病毒抑菌的中药治疗,疗效较好,对于病毒性肺炎,不滥用抗生素预防治疗,对于热退后精神面色如常,平素身体健康进食量达平时半量以上的肺炎选用口服和雾化吸入治疗,疗效较好。

本次调查结果说明,在治疗最深的呼吸道感染中,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更规范合理。即轻症肺炎抗生素应用可进一步减少,尤其静脉应用,抗生素级别可更低。以上笔者所取得的进步距科学规范使用抗生素的要求还相差较大,因此仍需不断学习及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诊治能力。

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器官恢复正常,所以应尽力避免在治疗中损害其他器官。保护儿童免受疾病药物的损害是每个儿科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医者父母心。

[参考文献]

[1] 方峰. 儿童医院感染现状与抗生素合理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2011, 49(2):88-91.

[2] 庄思齐. 儿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88-395.

[3] 沈晓明,王卫平. 儿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9-281.

[4] 向伟. 儿童保健知识问答[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403-408.

[5] 刘湘云. 儿童保健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93-396.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 小儿肺炎;临床;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1-02

小儿肺炎在我国儿童身上是一种多发疾病,由于小孩身体体质的薄弱和抵抗能力较差,非常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害和感染。然而,小儿肺炎也是造成婴幼儿和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关注儿童健康,关注小儿肺炎”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重视,让我国医疗界倍感压力,同时,这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在医疗工作上坚持不懈和努力奋进的动力。

1 小儿肺炎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1.1 病因

1.1.1 胎儿时期因素的影响 小孩出生之前作为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时,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极有可能造成吸入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脐带绕颈等原因造成的缺氧便会让胎儿在呼吸运动时吸入羊水,而导致吸入性肺炎。分娩过程中,吸入部分细菌性羊水则会引起其细菌性肺炎。

1.1.2 病毒感染性因素 小儿肺炎的病毒传染性因素占了小儿肺炎病因的主要成分。新生儿的抵抗能力较差,一旦接触了病毒携带者,十分容易受到感染。另外,一些小儿的肠炎等疾病也会引起细菌性的感染。

1.2 临床表现

1.2.1 轻型肺炎 轻型肺炎的患者有发热和咳嗽的症状,在小儿咳嗽的过程中可能还伴有呕吐和呛奶。呼吸道症状的体现主要在于小儿呼吸增快,除此之外,还有小儿精神不振、腹泻等表现。

1.2.2 重型肺炎 重型肺炎患者呼吸十分急促,面部苍白。小儿伴有心功能不全,偶尔还有昏睡、瞳孔无光、呼吸节律不整和脑囟门膨胀的临床表现。小儿食欲明显下降,有呕吐、腹泻和腹胀的现象,个别病例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

2 对小儿肺炎的中医诊断

2.1 风寒袭肺 风寒袭肺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小儿的哭泣声音较为低弱、个别小儿会口吐白沫、小儿的舌头显现出淡红色、脸色较白,肢体冰冷且体温在正常范围或稍微偏低。对于风寒袭肺的小儿肺炎,应该进行驱寒和止咳的治疗。

2.2 风热犯肺 风热犯肺的小儿肺炎症状中伴随着小儿发热发烧的情况,小儿的舌苔较黄,嘴唇周围微微呈现紫色。这种症状的小儿肺炎在呼吸上比较气促,有痰,很多小儿在呼吸时还出现点头呼吸。风热犯肺的小儿肺炎需要进行清热以及止咳化痰的治疗。

2.3 肺热血瘀 如果小儿精神不振、食欲不强、面色暗沉以及体温不稳定,则极有可能是肺热血瘀类型的小儿肺炎。小儿将出现咳嗽、嘴唇发紫和舌质发紫等症状。而肺热血瘀情况下的小儿肺炎治疗就必须要保证清肺化痰和活血化瘀的环节。

3 小儿肺炎的治疗与护理

3.1 小儿肺炎的一般临床护理

3.1.1 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一般采用头高位,并且需要经常性地更换防止肺部淤血。同时,应该将小儿的头往一侧偏,防止呕吐物和其他分泌物导致小儿窒息。

3.1.2 环境和休息 小儿肺炎患者需要安静休息以减少氧的消耗,病房应该保持通风和清洁,保证室温和湿度和空气的新鲜。给小儿穿的衣物不能太多,也不能过紧,防止造成身体压力以及对小儿呼吸的影响。

3.2 保持小儿肺炎患者呼吸道顺畅

3.2.1 拍背 小儿肺炎常咳嗽和有痰,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常应该经常给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拍背,帮助其排痰。在小儿咳嗽时,应该轻轻拍其背部,动作需轻柔不可用力过猛。

3.2.2 吸痰 当患者含痰量过多而无法咳出排痰时,为了保证呼吸道的通畅,需要对小儿进行吸痰。吸痰时将小儿头偏向一侧,为了防止损伤小儿粘膜,尽可能动作轻柔快速,争取一次性完成吸痰工作。

3.2.3 雾化吸入 有部分小儿肺炎患者的痰液粘稠,此时就需要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一般雾化药物有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等,雾量不能过大,药物使用需谨慎、合理。

3.2.4 给氧 当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出现呼吸急促,面色发白等不妙症状,需要对小儿进行及时的给氧,防止出现病情恶化和其他意外。

3.3 小儿肺炎的对症治疗

3.3.1 发热 对于肺炎患者的发热不止应该采取措施对小儿进行降温。降温过程需缓和,不能降温过度,防止对小孩造成伤害。在降温中小儿出现的排汗现象需要帮其及时擦干,必要时更换衣物,保持小儿皮肤的干爽。

3.3.2 中毒性脑病 中毒性脑病属于小儿肺炎并发症的一种。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烦躁、嗜睡以及呼吸无规律等表现。护理人员发现其有类似症状必须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3.3.3 心衰和肺水肿 当肺炎患者出现心衰和肺水肿时将会面色苍白,情绪焦躁不安,皮肤湿冷,心率明显加快。护理人员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这样的情况必须马上报告,采取紧急措施。

3.3.4 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 对于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和治疗,需要对小儿进行安抚,消除小儿的恐惧感。并且要与家长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叮嘱好注意事项,让家长多给孩子补充营养,促进其体质的强健。

参考文献

[1] 曾毅.小儿肺炎药物治疗进展[J].广西医学,2007,(10):1558-1560.

[2] 宋敏.小儿肺炎恢复期中医药治疗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0,(06):80-81.

[3] 宋惠霄.小儿肺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02):61-63.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参考第7版《实用儿科学》:1)临床特征:发热,持续剧烈咳嗽,X线所见远较体征显著。2)白细胞大多正常或稍增高。3)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4)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阳性或冷凝集素IgM阳性。113例患儿中男67例,女46例,男:女为1.46∶1。学龄前组(3~6岁)62例(54.9%),平均年龄4.12±0.43,学龄组(>6岁)51例(45.1%),平均年龄8.32±1.74岁。

1.2 临床表现:大部分患儿有发热、咳嗽,病初多为较剧烈干咳,部分患儿出现喘息,少数患儿有胸痛,体温多为中高热,无明显肺部体征,少数可出现局限性水泡音,肺部体征与其胸片及临床表现不一致,这是与细菌性肺炎的区别之一。两组间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3 辅助检查:人院后患儿均进行病原学、血常规、血沉(ESR)、CRP、肝肾功能、心肌酶等检查,并做X线胸片、心电图检查。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在人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在病原学未确定之前予羟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病原学明确后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或红霉素20~30mg/kg,序贯治疗2~3周,采用静脉用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病情好转或稳定,改为口服治疗。同时予口服止咳、化痰药物,痰多黏稠或有喘息的患儿应用沐舒坦或喘乐宁雾化吸入化痰止喘,并根据不同并发症行保肝、营养心肌及支持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方法,检验标准P

1.6 转归:疗程2~3周,一般静脉用药需1~2周,治愈率为93.2%,临床好转率为7.8%。学龄前组住院时间为12.2±3.40天,学龄组住院时间为14.8±3.41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1.7 转归评价标准:痊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主要临床症状大部分或部分消失,理化指标接近正常或改善;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1],本组病例占同期住院肺炎患儿的61.4%,而且四季均可发病,以8~10月份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5~9岁患儿发病率最高。本组资料表明,学龄前患儿发病率趋增,占全组病例的54.9%。

支原体肺炎以咳嗽、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婴幼儿伴喘息,肺部体征一般不明显,肺外表现多见。本组中肺外表现有皮疹(10.5%)、心电图异常13例(11.5%),学龄前组与学龄组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并无统计学差异。胸片表现中,学龄前组以间质浸润型、扇形浸润型或斑片状改变为主。学龄组以节段或大叶型为主。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为临床特异性诊断手段,是机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出现,2~3周达到高峰,2~3个月后降低,该抗体阳性可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2]。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病变增多[3],认为肺炎支原体与肝脏、脑组织、肺组织以及心脏等存在部分共同抗原,致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组织自身抗体,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靶器官病变,出现肺外并发症[4]。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应特别注意脏器功能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防治并发症。

临床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缩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程,本组病例采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序贯治疗2~3周,治愈率为93.2%,临床好转率为7.8%,取得良好效果。本组采用序贯疗法为抗生素合理应用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有效节省治疗费用,缩短患儿平均住院日,其意义受到临床的重视[5]。我们认为,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方便、有效、节省费用,减少交叉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增高,肺外并发症逐增,应给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壮,董宗祈,鲁继荣,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8:449

[2] 杨莉,李海浪,李丽.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75

[3] 王洪通.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96

[4] 蒋红,王振升,万喻.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临床医学,2002,22(12):57

[5] 王岱明.抗生素的药理特点与序贯疗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4):195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诊断篇10

1 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了解

小儿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病原感染的肺炎,是小儿常见肺炎的一种类型,近几年来随着细菌的变异,支原体肺炎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因此临床上对此病从理论上及治疗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新儿科学中提到支原体病原不仅局限于呼吸道,还可引起肺外多器官损害。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几年来在治疗中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打破以往单一西药治疗的常规。祖国医学对此疾病咳嗽,比较典型者拟诊为百日咳。《活动心书》提出“有一证”,咳嗽至极时、顿咳、呕吐、乳食与疾俱出,方少定,此多为风痰雍盛。《幼科全书》“小儿咳嗽日久一连咳十声不止,夜咳甚”。看来古代医学对特殊的久咳、顽咳也都有一定的论述。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为支原体,这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据资料掌握这种疾病在小儿肺炎中占20一30%左右,常年皆可发生,尤为春秋两季更为多见。临床常见、发热、热型不定,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出粘稠痰,甚至带血丝,年长儿还可伴咽痛、胸闷、胸痛等症状。婴幼儿起病急,病程长,常出现呼吸困难。喘憋等症状。这种疾病在临床又常容易被误诊、误治,其原因是部分医生对这种病警惕性不高,另外这种病听诊检查时肺部体征不明显,但一经x线检查,肺部有明显的炎性改变。再经作支原体培养,或血冷凝集试验,或者支原体抗体检查即可确诊。另外这种病,用青霉素针剂及头孢类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好,只有用大环内脂类药物治疗才能获得明显疗效。

2 心理护理体会

我们认为加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患儿的康复有积极的意义,现总结心理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儿,年龄4月-14岁之间。符合肺炎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CP)阳性者98例为本组观察对象,其中0-3月(婴幼儿)37例,3-6岁(学龄前期)47例,6~14岁(学龄期)14例。

(2)临床特点:咳嗽症状87例。占88.8%,里非痉挛性单咳,其中单咳为主68例,占69.4%,咳痰为主者56例,占57.14%,咳嗽时间均在2周以上,2~4周者84例,占85.71%,迁延4-6周者14例,占14.2%,反复发作6周至半年27例,占23.5%,发热36例,占36.7%。98例患儿确诊后给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1~2周,咳嗽症状明显改善后改用阿奇霉素10mg/kg/d口服洽疗,一周后门诊复查,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

(3)心理特征:烦躁、恐惧、焦虑、怀疑等心理问题家长78例,入院一周后出现者占80%,两周后出现者占96%,出现心理问题患儿23例,8岁以上患儿占92%。

2、护理体会

(1)婴儿期:患儿年龄小,缺乏表述能力,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心情紧张、困惑,往往认为是穿衣不当致病。给患儿不停的加衣服,造成患儿大汗淋漓,因疾病不适进食量减少,抵抗力下降,造成静脉穿刺困难,有些家长不愿开门窗,病房空气混浊,易合并加重病情。因患儿不能表达病痛,哭闹烦吵,造成家长紧张、焦虑。针对以上情况,此阶段以家长心理护理为主,加强健康教育,详细向家长讲解疾病知识,说明开窗通风的重要性,正确指导家长为患儿穿衣,以腋下不出汗为宜,同时护理人员经常在病房与患儿亲密接触,让患儿减少陌生感,以利护理工作的完成,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

(2)学龄前期:患儿有明显的自我意识,一定的表达能力,对疾病及环境变化的应激主要表现为恐惧,害怕打针,同时情绪易受家长情绪影响。首先给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如病室及走廊墙上粘贴鲜艳的卡通西,病室内有娱乐室,护理人员热情接待患儿及家长,客观耐心解答疑问,用讲故事、谈心、游戏等方式与家长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应准确、熟练、动作轻柔,对特别恐惧的患儿,严禁强迫患儿进行各项治疗工作,需要护士耐心引导,家长积极配合。

(3)学龄期:患儿已有各种社会需求,学习较紧张,由于病程长,患儿及家长担心影响学习.焦虑表现较重。护理人员应帮助家长及患儿认识治疗与学习在此阶段的主次关系,积极与家长和学校联系,为患儿补课,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做好学习笔记,消除患后顾之忧,安心积极治疗。

3、小儿支原体肺炎病程长、易复发,治疗需4周,治疗1-2周后,家长及患儿自觉咳嗽,咳痰症状减轻,体温正常,因各种原因不愿院内继续治疗,医生根据病情允许患儿院外继续n服阿奇霉素治疗2-3周,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前留下联系方式,经常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督促患儿按时口服阿奇霉素,并指导家长注意让患儿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在60%,鼓励患儿多饮温开水,注意饮食及营养,支原体具有一定传染性,注隔离。

3 支原体肺炎的善后调理思考

各医家在治疗上多采用中西结台中西药治疗支原体感染肺炎并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内经所述“肺为娇脏”、“久咳必伤肺阴”之所见,久咳必伤肺阴,支原体肺炎咳嗽之证为较突出症状,并且疗程比较长,那么支原体肺炎治愈后,调肺、补肺气使肺气足,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又是~个善后的重要环节。因此,炎性病变吸收后,滋阴润肺,补肺气,中药调理是非常重要。玉屏风散提高小儿兔疫药理研究,论述中玉屏风散出自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由黄芪、白术,防风药物组成,黄芪在中药中入肺经,主要功效补肺气,防风白术配合黄芪共奏补肺气之功效,增强兔疫功能,近几年来现代医学研究,玉屏风散对提高机体液体免疫有一定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预防感冒,呼吸道反复感染,支气管咳喘等呼吸道疾病。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加用滋阴润肺药物,善后调理支原体感染肺炎治愈后,使患儿支原体肺炎愈后起到了抵御疾病的能力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桂芬, 殷琪, 王琼. 小儿支原体肺炎用药方案探讨[J]. 临床儿科杂志, 2001,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