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知识应用十篇

时间:2023-12-18 17:58:22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1

【关键词】综合高中电工基础教学方法

综合高中是融普通高中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的办学形式,是一种先进的高中教育模式,学生既学高中文化又学技术技能,三年后参加对口高考,考试科目为语、数、外三科+专业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在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中,电工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电工基础不但具有原理多以及理论性强等特点,同时还具有实践能力要求强以及计算题量大等特点。

一、与初中物理进行有机衔接

从综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在学习习惯与方法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兴趣。同时还要在对相关初中物理知识进行复习的前提下,对新课程内容进行安排,做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到新的电工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无形中增强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信心。

二、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效结合

在对《电工基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其中一项是为将来电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打基础;另一种则是要解决好在学习电工知识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应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正确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想将这两项任务完成,就一定要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结合实际应用,在为学生讲解习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电路联系在一起,在为学生讲解理论问题时,要尽量将所讲的内容与平时所接触的电学现象结合来。

三、将概念图合理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

要想完成电工基础教学任务,概念图是其最好的教学助手。所谓有意义的学习,其实就是将新概念在原有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所以,在讲课之前,对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在传统电工基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用对电路进行正弦交流的常用解法,首先,对电路求解交流电路进行问题的提出;其次,按部就班,对求解方法进行讲述,通过对数学相量的利用进行计算与求解;再次,对不同电路进行举例、求解,最后总结。

此外,对用Inspiration7.5软件予以充分应用,以此做好课前电工教学设计,同时从学生对原有电工规律的认识出发,从简到繁、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尤其是要注重新概念与原有知识的同化与联系。作为学习的一种策略,概念图可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义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就学生而言,概念图可以帮助他们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同时建立知识网络,对知识结构进行浓缩,最终让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对老师而言,概念图是其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概念就是理工科的基础。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会忽视掌握基本概念,尤其是无法形成一种概念性网络,也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性掌握。

四、加强练习与巩固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具有非常多的公式与概念,计算题的量也比较大,像:复杂直流电路、简单直流电路以及电磁感应等,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对相关解题公式进行熟练掌握与运用。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学习,因此一定要注重对学习方法指导的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安排习题课,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题型,多巩固、多练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五、加强实践

从根本上说,电工基础实践性非常强,实习教学是电工基础学习与实践的关键性纽带。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电工专业技能,为今后学习与工作打基础;而且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老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也就是说,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主要目标就是,将其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训练有素的技术性人才[1]。电工基础训练是综合高中机电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工作时所必须掌握的必备技能。依照电工维修内容深、过于抽象以及知识面广等特点,本人认为电工知识指导老师一定要做好以下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尽可能的将学生学习电工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此外,还要注重电工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管理予以加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电工学习环境。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2

分层教学法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应用优势较为明显,由于学生在进行电工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进行统一教学,势必影响到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将分层教学策略应用于电工基础教学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相应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对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对学生分层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状态等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将学生分成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数量大致相等。教师可以将在电工基础学习中,实践能力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学习分成第一个层次,即:优秀组。而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提高组。针对于一些实践能力较弱,并且专业技术一般的学生分成一个层次,即:基础组。教师通过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进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分完组之后,开始进行分层教学。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由于电工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相关电工技术的理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决定了电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在进行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三个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①优秀组: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学习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再次进行提高,通过为学生布置扩展性的学习任务,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②提高组。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应为学生在掌握三相电路基本知识的同时,思维扩展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为提高组学生布置难度不高的扩展性学习任务,进而满足提高组学生的学习需求。③基础组:基础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无法对三相电路知识进行快速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进行关于三相电路知识的教学中,针对于基础组的学生应该以最为基本的知识为主,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够增强基础组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基础组学生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水平。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像基础组的学生对于教师教授的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的理解,加之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速度,影响到学生对电工基础知识的学习效果。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很快就能消化,进而耽误了优秀组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例如,在进行“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课的教学中,对于基础组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要求将线路接好,并且应该要求学生反复进行实验,以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的印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针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求学生按照学生的指导自主的进行实验。而针对于优秀组的学生,教师应该增加实验的难度,教师可以临时改变某个参数,应要求学生按图自行接线,以满足优秀组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中专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符合自身学习能力的知识,进而提高了整体学习的学习效果。

4.对学生的考核进行分层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3

电工技术课程体系由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综合测试和课程评价四个模块组成。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工技术的最基本内容,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基本技能实训和电路仿真等与电工技术理论内容相配套的重要实践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应用能力;综合测试模块包括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的要求,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能力;课程评价模块包括学生、任课教师、专业教研室等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组理论内容,夯实理论基础

电工技术课程所包涵的内容较多,各专业对本课程的要求也存在差异,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通过与相关专业沟通、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需求,结合维修电工考试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电工技术基础知识模块按内容属性分为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和变压器及电机电器四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下设若干个基本课题。各专业可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组合出适合本专业的电工技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基本课题的内容要简练、实用,避免过多的理论推导。同时要贴紧实验和基本技能实训内容;贴紧维修电工考证的内容,力求达到基础知识、应用技能、电工考证的高度统一。

三、整合实践内涵,提升应用能力

1.实验教学,以仪表使用为主。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许多知识必须通过实验手段才能正确建立,实验教学环节在电工技术教学中至关重要。实验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以电路基本元件、基本电路及仪器仪表使用为主线合理安排,弱化理论验证性实验,强化应用性实验。通过实验巩固电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其内容包括电位、电压测量及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常用阻容元件识别与测试、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的提高、三相电路负载、单相变压器特性的测试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测试与使用。

2.基本技能实训,注重打好基本功。电工技术应用能力的落脚点就是岗位的工作能力,基本技能实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电工仪表的使用;照明系统图和平面图的识读及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控制电器的拆装;电动机的拆装;电气控制图的识读及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逐步积累电工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设虚拟实验,拓展学生视野。实验教学中引入EDA技术,一是解决了由于实验信号存在时间过短,常规仪器难观察得到的问题。二是解决了实验场地不足的问题。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既预习了实验,又学习了电子设计自动化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锻炼提高实践技能。为其今后设计电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改革考核方法,理论、技能并重

考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和技能的一种测量、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综合测试模块包括基础知识考核、实验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三个单元。基础知识考核含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课堂发言、完成作业及单元测试的情况,占40%;结果考核要围绕教学大纲,贴紧中级维修电工考核标准,贴紧实验、实训教学内容,通过建立试题库,以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画图、计算)为主。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合理考核,占60%。实验考核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仪器仪表使用的能力、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基本技能实训考核以实训课题为基本单元进行考核。将考点及评分标准告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要紧密围绕考点进行练习,注重实训结果的考核。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4

关键词:《电工基础》理论课;中职;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相对来说较为枯燥,致使学生对其失去兴趣。随着课程教育的改革,逐渐重视实践教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采用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从而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呢?以下三方面做了简要地论述。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电工专业技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该课程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然后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熟练、灵活应用,从而确保电工作业的安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自身的业务水平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作为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者,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实、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有所掌握,从而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

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不仅要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要通过不断学习进修或大量阅读电工方面的书籍,了解电工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及时与有经验的人士进行探讨,不断创新电工技术,然后将与电工相关的知识介绍给学生,调动学生对电工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以最新的思想了解电工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然后通过在不断实践思考、探索知识,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电工基础知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注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电工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时间操作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主动地学习。教师在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就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对电工基础课程学习的兴趣。互动教学方法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应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方位、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电工基础理论课程的课堂上推动互动式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认真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从而确保课堂讲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激发学生提出的更多具有创新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并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内容。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入展开讨论,然后通过讨论分析、总结、归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在进行讨论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推理,以致最后得出大家一致认可的答案。这一讨论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工基础理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互动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体,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分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与理论知识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电工基础》理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才能够深化理论知识。如果教师仅从理论知识教学出发,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并准确应用理论知识;若单从实验教学出发,那么学生不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就很难进行实验,也就难以探讨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加强实验课的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然后通过实验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以实验教学向学生讲授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结构和原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启发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电工基础理论知识。

电工基础理论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还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与试验教学相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雨.浅探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文理导航,2011(07).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5

关键词 电工基础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电工基础,这是电类专业知识中最基础的理论课程。虽然在物理学知识中也含有一定的电工知识,但事实上,这门课程与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为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在进行电工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就要求在电工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进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我国当前电工基础教学的现状

电工基础是我国信息类、电子电气类、机电类等很多专业中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这门课程在现实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满堂灌的形式存在的,电工基础的教学自然也就免不了陷进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中。目前,虽然教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学校也在积极实践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整体的教学环境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教学界仍占有着一定的地位,以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学生被动的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用性的综合人才需求增加,针对这个社会发展趋势,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就业,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二、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是时展的需要

当今社会已经变成知识经济的社会,和以往的社会性质具有很大的不同,而知识经济的核心则是创新,墨守成规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学校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集中地,自然就担当起了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任,为此,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学必须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电工基础课程的创新改革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学校在开展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电工教学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中免不了会出现众多的概念性内容,这就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的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僵局之中,这种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暂时性的掌握理论知识,达不到长久性的记忆,而且这种学习方法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穿与内容相关的物理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并熟练掌握这些概念;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归纳类比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就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既可以复习原有的知识,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从而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逐渐被高科技产品所包围,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成为当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走近普通的课堂教学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多媒体作为网络技术的一个载体,具有图文并茂和声像具备的特点。电工基础,是一门概念性知识较多的抽象学科,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是凭借教师的语言教授是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但多媒体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抽象性的知识,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必然会极大的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助手。这也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颇受青睐的原因所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成为一件较容易的事情了。

(三)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目前的教学环境而言,电工基础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占有着很大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没有达到发挥。但很多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他们对实验课的兴趣。对于电工基础课程来说,虽然其中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居多,但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还是很高的。为此,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样既可以体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辅助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突破传统,发散思维,积极进行创新,从而在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时,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很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学校是为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最直接的来源,为此,学校培养人才应该是以社会发展需求为方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学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作者: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建筑电气相关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电工基础、电机拖动及电力系统运行等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6

1.1高职物理课的“命运”及高职生的物理基础状况

物理学在高职教育理工类专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物理课的学习不仅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可是,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教学改革的深入,物理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却越来越轻。众多高职院校甚至已将物理课请出了教学舞台,对高职理工类专业学生来说,撤消物理课,不仅使学生缺失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更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和掌握新技术的理论功底,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基础[2]。高职撤消物理课,而目前高职生的物理基础状况又如何?理科进校生,物理课是他们中学学习中的一块“短板”,物理基础普遍十分薄弱。文科进校生基础甚至不如初中毕业生。物理课遗留的问题,无疑为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留下了疑难。接受能力本来就不强的高职生,物理基础又十分欠缺,学习电工电子技术当然是十分费劲与吃力。1.2 解决课程“断桥”的根本出路高职撤消物理课,使学生缺失必需、够用的物理基础知识,造成电工电子技术与物理学课程间“断桥”。高职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势必困难重重,部分同学遇到困难会一蹶不振,丧失学习的信心与动力。要从根本上解决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脱节的问题,首先要恢复高职物理教学,高职专业课必需、必用的物理内容,例如力学、电学部分应开设适当课时;其次,要加大物理教学改革力度,转变唯传授知识而教的传统观念,树立扩大视野、突出物理知识在科技领域中具体应用的教学理念,创新物理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更高层次专业课的学习夯实牢固的物理基础。

2为物理学的应用而教体现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2.1树立前瞻性教学理念、不唯传授知识而教

受应试教育的桎梏,多年来,物理教学比较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教学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堆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及枯燥乏味的物理公式。这种仅基于应试,甚至功利目的的教学,失去了知识的内涵与魅力。造成学生对物理学习毫无兴趣,不想学,甚至厌学。脱离知识的具体应用的教学,培养出的不过是“有知识无文化的人”[3]。物理教师要着眼于未来,从知识应用的视角,树立前瞻性的教学理念。熟练地把握每个物理知识点在其它课程或学科领域里的应用,增强所授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减少学生学习的迷茫。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物理课在其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让学生感悟学与用的针对性,避免单纯理论教学的枯燥感,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2.2着眼于实际应用、诠释知识教学的真谛

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新奇、有趣、疑惑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物理学知识与物理学应用的新天地。为此,首先,物理教材要体现物理学知识在后续专业课程和有关技术领域的应用。要结合物理内容介绍物理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如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及研究发展情况,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激光技术及应用等,使物理课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走进教材,仿佛步入物理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殿堂,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其次,物理教法要与时俱进。在理论教学中,不仅局限于讲授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以及推导一堆物理公式,而是要将物理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物理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物理理论实践化和具体化;如电学中向学生讲解工厂供电设备情况,介绍有关电力网的知识,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设计等。通过物理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了解物理学的具体应用。将物理教学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技术应用,才能真正诠释物理知识教学的真谛。

3凸现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化解教学难度

3.1注重发掘拓展应用

电工电子技术中物理知识“府首即拾”。教学时要悉心发掘,决不能视而不见。图2中从概念、量、公式、性质到规律进行整理归纳,这都是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客观存在的物理内容[4]。教学时,首先是发掘,与教学章节相关的知识点,课前事先稍作复习回顾,将其从即将学的新内容中凸现出来,以已学内容的“身份”出现,可减轻学生接受新知信息的负担。其次是恰当运用,让其铺垫旧知,实现与新内容间的无缝对接,利于学生接受新知。再次是复习旧知,迁移思路,探究新知,让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拓展延伸,学生容易弄清知识结构,让所学知识在脑海中不是杂乱无章,孤零零地存放,而是形成一定的结构体系。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与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2学科渗透提升理解

作为已经具备较为宽厚、扎实物理学基础的专业课教师,如能在自己的专业教学这一方田野,灵活而又巧妙地用好物理知识,让它为专业课的教学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讲究,更是学科间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其一、恰当地用好物理知识,搭建起学生获取新知的台阶,降低新知学习的难度,也化解了新知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巧用物理知识,为新内容教学铺路达桥,实现从旧知到新知的顺承过渡,让学生能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使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入手,思维不囿于固定模式,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其三,活用物理知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思想、方法和观点的渗透。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思想、方法和观点。而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观点乃至于能力的提高几乎都隐含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就无法掌握物理学的真谛。通过突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向学生揭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得他们的学习既有目标,又有方法和手段。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培养学习能力亦大有裨益。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7

关键词:电工基础; 复习方法; 系统性; 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50-001

《电工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专业基础课程中较难掌握的一门课。近几年来,普通高校高职对口招生考试中,机电专业和机械专业综合卷机械基础部分占分比例较大,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学生复习时常常难以把握,考试成绩不理想。结合教学实践,本人积累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踏踏实实做好基础知识复习

不会走就想让他们跑,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提升学生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我们很多老师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时,用到的好多基础知识点,学生根本就没记下,他们没记下又怎么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呢?分析历年高考题,涉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比例在80%以上,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时,教师可以适当的把进度放慢一点,教师应帮助学生对每章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列出一个复习框架,让学生对照复习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督促学生该记的记,该背的背,有些知识是必须要死记硬背拿下的。例如电工基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以及定律等,我们就必须死记硬背下来,遇到题时直接拿来做就可以了。然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惰性比较强,光靠他们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抽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适当的配合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以选择,填空,判断,计算为主,加强对基础题的训练,强化学生记忆。要是第一轮复习做好了,教师和学生后边的工作就相对好做一些。

二、注重知识系统性和可提升性

第一阶段的复习结束后,书本上的各部分基础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处于孤立,无序的状态,必须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例如第六章电磁感应的现象,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流的原因――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两种特殊现象――自感、互感,电磁感应的应用――涡流、磁屏蔽。第八章正弦交流电路的纯电阻电路,纯电容电路,纯电感电路,组合成: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这样我们就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一个整体,达到了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这一阶段的习题练习主要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题的能力。练习题的难度要逐渐增加,教师精选练习题目,力求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避免题海战术。例如我们在讲直流电路时,可以先找典型的简单直流电路的例题进行讲解,然后再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直流电路,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有简入难。这样系统的复习,既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综合性复习

在模拟考试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对综合题望而生畏,综合题得分率比较低,很多学生一看到综合题就不知道如何入手,究其原因还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平时练的太少。所以我们想提高成绩,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对《电工基础》全部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把各章的知识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把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同时复习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每道例题要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充分体现交叉、渗透、综合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阶梯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练习题也要体现综合性,通过解此类题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

四、提高复习效率

要突出复习效率,切记不要贪多求全,该减的减,该删的删,不搞“难,偏,深”。通过指导学生的规范化训练,如理清思路、规范书写、认真审题等提高成绩,把平日学习中遇到的好题和易错题认真地整理下来,建立起笔记本,作为以后时时关注的知识重点。对于平时各种考试测验,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认认真真审题,工工整整书写,有条不紊思考。另外还要注重复习反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通过平日复习反馈的信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盲点,通过定期考试反馈的信息,补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漏洞。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教师设立问题档案,使教与学的双方通过一次次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以提高学生成绩。

总之,对口单招升学考试复习很复杂,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生考试的成败,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搞好单招复习工作,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金生.规训与教化[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64

[2]周绍敏.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8

论文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专业知识要素;多方向定向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工程需要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首当其冲的问题是:许多本科生毕业时仍很缺乏必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较快适应企业的上岗要求,有的甚至长期没法适应企业岗位要求而另寻出路。而持续的问题就是科技工程领域缺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针对这种现象,国家教育部在2010年度启动了工科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浙江科技学院电气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专业。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改革思路和企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围绕“卓越工程师”的要素构成,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相应的培养模式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也必然随之而变。目前各校“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基本上都是借鉴“cdio”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目标定位来制定相应的“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培养大纲。其目的都是希望让学生通过高校的培养阶段,初步具备一名工程师所应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快地适应工程师岗位要求,为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四个方面。那么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大学,为了培养学生能成为将来的“卓越工程师”,在工程基础知识即专业知识教育方面应考虑哪些因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探讨了“电气现场工程师”专业知识要素及其培养方式,其对应的教学环节也已在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培养计划中得以体现。

一、“卓越电气工程师”的专业知识需适应地方相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存在着两类地方高校,一类是脱胎于中央部委的部属院校,这些学校往往有着较强的行业背景(教育部直属院校除外),比如湖南工程学院原隶属机械工业部,其中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面向机电行业,但主要服务于电机制造产业。这些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经历,一些专业培养的学生为某一特定产业服务的痕迹仍然很深。而另一些是新兴的地方高校,这些学校一般不具有行业背景,即使一个专业培养的学生也会在多类产业领域工作。我校就属于这类地方院校,电气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浙江和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但是本地区电气行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多、电气产品和产业类别多。例如有电机与控制产品制造产业、电源及电力电子产品制造产业、电器制造产业、电力系统设备制造产业等。这种很具特色的电气产业结构,决定了地方对技术人才知识需求多样化的特点。作为地方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应把握地方工业发展的脉搏。根据浙江省的电气行业的特点,在制定教学培养计划中,专业知识教学体系的构建就不能仅偏重于某个特定制造行业。否则,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面就窄,也就有可能学而无用。但是电气学科是一个大学科,制造产业涉及的知识,即使是工程基础的知识,其范围也很广,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根本不可能覆盖。因此,按多个方向设置专业知识模块来构建知识培养体系是比较好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高年级阶段让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方向的知识模块学习,并引导学生分流选择,使几个模块都有学生选择。可以说这是一种多方向的定向培养模式。这样可以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基本覆盖本地区电气行业的各种产业,满足电气行业不同制造业对未来“工程师”的需求。以本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为例,专业课程体系是由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和一个辅助跨学科模块构成:电机与控制技术类、可再生能源与电能变换技术类、供配电与高低压电器技术类及电子与计算机网络通讯类。前三个模块属于强电模块,后一个模块属弱电模块。这些模块包含的知识基本覆盖了本地区电气行业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允许其多选一个模块或相应的模块课程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是否要按方向构建知识培养体系,应根据地方高校所在地区行业特点而定。如果本地区的电气行业没有多类别的产业,这样做反而可能使学生失去了学以致用的机会。

二、“卓越电气工程师”应掌握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体系

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一般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容体系和知识范围,掌握专业知识是培养专业技能的基础。但许多高校学者长期以来都强调人才培养要宽口径,厚基础。所谓宽口径一般指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要学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包括其他跨学科的工程技术知识,并认为这样培养的大学生适应性更强。因此,大学里往往给学生开设了许多跨学科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杂而多,但恰恰本专业的直接面向工程实际的课程却不开设。例如本校电气专业以前实施的教学计划中,就没有“电工材料”、“电磁兼容技术”、“电力保护及电力设备”等工程技术性课程,学生毕业后根本没有这类知识概念。有些人认为,培养应用型专一人才好像是专科学校的任务,本科院校就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万金油人才。然而,这种思想和做法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本科毕业生人才要求。首先,拿本地区而言,电气行业中多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许多没有岗前培训机构和培训计划,也没有师傅带徒弟的见习制度。这些企业希望毕业生一进企业就能很快上手,这就要求毕业生首先要具有比较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按照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人才的做法多年实践下来,发现企业并不十分看好所谓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到了一个企业后需要花较多时间熟悉企业产品的知识,这往往会使企业感到“等不及”。如果“人才”的自我学习能力也欠缺,较长时间不能适应,那更不会受企业青睐。因而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倾向于吸收工作多年的、有经验的人才。显然,按多方向定向培养的思路,建立比较完整的、方向性的工程技术知识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掌握某个产品行业比较完整的工程基础知识,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现实需求。例如为电源和新能源技术制造业培养人才,就需要进行电工材料及电工工艺学、新能源和电能变换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等配套知识的教学,让今后从事该行业工作的学生具备有该行业产品的知识背景,从而能达到企业“上手快”要求。目前我校电气专业新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就设置了方向模块内知识联系密切的课程。

当然笔者并不是否认跨学科“通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大学课程的设置应注意面向工程实际。就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而言,一位通晓该领域工程技术知识的毕业生远比什么都知道点,但都是只知点皮毛的所谓“通才”毕业生要强得多。实际上,深知某方向专业知识的专才也完全可以成为“通才”,这只要他具备有较强的再学习意识和能力就可。

三、“卓越电气工程师”应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

工程是人类应用科学理论和技本手段,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实践过程。工程师自然是从事这个实践过程的人。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自然要求学生在高校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这应该没有异议。在精英教育年代,本科院校的教育确实也比较偏重于理论教学。在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尤其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大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观念刺激下,使许多学校都意识到需要强加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纷纷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削减理论教学课时。整体来说,高校的教学改革是必要的,但笔者认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该重视两者兼顾,并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应保证学生有必要的、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学习经历,知识点的增删要结合工程应用知识来考虑

比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可以删去一些过时的、已不再有应用价值的电路知识内容。但有些理论知识,即使相对比较深奥,但因为广泛运用,就不能轻易削减。比如,本校电气专业“电路原理”课程中的“傅立叶变换”知识曾不做要求。但“傅立叶变换”知识在现代信号分析、电力系统谐波消除等信息与电气技术中广泛运用,可是学生毕业后居然对该理论一无所知。有些事例也说明不能太忽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试中竟被简单的理论知识问题问倒,从而失去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机会;有些学生在工作后需要用到有关专业理论知识时,因为基础不扎实无法运用而后悔当初没学好理论。大学是专业知识的启蒙和学习阶段,是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佳环境。大学应夯实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为之将来成为“卓越工程师”增强理论知识方面的后劲。因此学校在重视学生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实际上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就可能运用得好,这也是一种能力体现。

2.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并不是一定要靠增加理论课时,通过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

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工程应用知识,参与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从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实际上,现在高校教学突出的问题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特别在实践环节中,启发及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理解及运用方面的意识和做法还不够到位。这导致了学生即使经历了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最后还是对所学的专业理论懵懵懂懂,许多理论问题还是不懂。针对这一问题,在我校电气专业制定的“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中,就确定有一年的企业实习、学习阶段。确保让学生通过这一年的学习阶段,在企业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应用知识,经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磨合过程。同时和企业工程师一起,共同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观察学生理论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另外在学校课堂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将同步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使理论教学的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我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9

论文摘要:针对“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以及实验设备模块化、装置化的弊端,结合三明学院的具体改革情况,提出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优化,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工学”是三明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理工专业的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延续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电工学”教学工作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目前“电工学”课程只安排了51学时,其中还包括17个学时的实验课,真正上课讲授的时间只有34个学时,面对教学内容不变、课时不断减少的现状,“电工学”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第二,由于实践教学设备模块化、装置化,从而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达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们讲好这门课程需要认真思考的,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一些“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优化措施。 

一、教学内容优化 

1.“电工学”课程特点 

“电工学”是研究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电工与电子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非常广泛,现代一切新的科学技术无不与电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训练实验技能,并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1-5] 

2.“电工学”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 

由于“电工学”课程课时少而内容多,理论阐述的内容抽象难懂,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如下优化。 

(1)结合课程特点,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电工学”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对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组成的内容,要继承下来,比如电路理论知识和基本定理;要把电工学科前沿的、新的知识及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引进的新内容与当前发展的新技术水平相适应,如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及仿真软件。淘汰过时陈旧的知识、删除不实用、偏难的内容、删去与专业无关的内容、避免重复与其他教学交叉的知识。比如对于物理学课中已学过的知识,如磁场的基本知识等不再重复。因为直流发电机越来越被半导体整流设备所替代,对直流发动机的介绍就可以简略。 

(2)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电工学”课程具有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特点,应针对不同专业优化教学内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应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所授课专业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的进行增减。上课时多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案例,特别是应该结合实例讲授概念与原理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电工学”知识在本专业领域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课程有兴趣,才能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另外,不同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要根据专业的需要、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决定取舍。比如,物理学专业要对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知识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可适当增加plc可编程控制器和单片机方面的内容;机械专业可多介绍一些电动机、发动机等方面的内容。在做教学课时安排时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课时安排也不同。我校针对不同专业安排“电工学”为34、45、51、60 学时等。 

(3)承前启后,讲解详略得当。“电工学”作为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是后续“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等电学课程的基础。比如电阻电路基本定理及电路分析作为电工学的基础知识要作较详细的讲解,即对这一部分的定理、概念,都要讲到位,让学生理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基础。如果这些知识掌握不扎实,后续课程学习时难度就会比较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将新技术、新产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 

3.实验课的优化 

“电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结合方式。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实验手段与实践技能,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内容应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先进性。 

现在实践教学的弊端在于设备过于模块化、装置化,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只要插几根线即可,减少了各个分立元件的接线问题,造成一些重要的实际操作没有得到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目的。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已具备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情况,完成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验室现有元器件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选择实验方法和步骤,选用仪器设备,提出实验预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独立操作完成设计性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这样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实验,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引入高新技术实验,如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引入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技术等实验。 

还可以把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主动获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这样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工测量等理论教学。 

总而言之,应该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电工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 

1.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电工学”知识内容比较多,有些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有些高科技的知识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需要结合实际讲解才能更有说服力。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不用板书、节省时间等明显优势,有助于解决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将一些抽象的公式、原理、定律,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清晰展示给学生,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交流电动机这一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种电动机及其结构,并在演示的过程中细致讲解,用动画效果来介绍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使学生能够有较强的感官认识,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 

2.课堂讲授与课外自学相结合 

“电工学”课程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而知识更新、补充快的特点。课堂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对理论性强、难度大的内容一定进行课堂讲授。而对应用性、概述性或难度不大的内容,可结合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安排学生课外自学。 

比如安全用电这部分知识非常直观、易懂,可不讲或略讲,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电工测量这章可以从课堂教学转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使学生自学,用实验的形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电工学”课程理论性强,应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三相负载的星形连接和电动机的控制部分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配电房、校内供配电线路,介绍计算机房配电线路和实验室配电线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于安全用电的知识结合校园中学生违规用电,造成的安全隐患给以深刻剖析,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我校还经常开展进社区家电维修活动,志愿者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登记维修记录,有的在一旁帮忙,有的则埋头检查电器旋下螺丝,拆开电器,认真仔细查找原因。从而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动手操作中得以升华。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电工学必备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电工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过程的管理,规范课程成绩的评定,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结合“电工学”课程特点,制定下列考核办法。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构成。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5%)+(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50%)。 

根据学校关于平时成绩的有关规定,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确定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5%(平时成绩由出勤和作业二部分综合评定);实验成绩占25%(可根据平时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得出)。 

这种考核方式,使理论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考核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也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收到了很好效果。 

四、结束语 

“电工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少,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但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不懈的努力,才能使“电工学”教学工作取得更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李飞.电工学(第一版)[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鹿晓力.电工学(第一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电工基础知识应用篇10

关键词: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专业课实用性

物理在职业中专设置的课程中是一门文化基础课,它不同于高中物理教学,它除了讲述部分高中物理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应用外,主要是为学生以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现有的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职业中专物理教学的需要。为此,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并注重能力培养,使职专物理课教学真正为专业课服务。

一、围绕物理教学必须为专业课服务的中心目标,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熟悉各专业对物理课的要求,抓住重点,围绕物理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材,在注重各专业的通用性的同时,要兼顾不同专业的需求,即专业服务性,多元化备课,分门类讲授,力求做到物理知识和各专业知识之间的有机衔接。作为一本多专业通用的物理教材,为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尽管包括了初等物理的力、热、电、光和原子五个基本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基本知识,保证了初等物理学结构的完整性和教材整体的逻辑性,突出了重点,照顾到了各专业的通用性,但由于职业中专教学计划分配的课时少,这就在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取舍上造成了对某些专业来说,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不能很好地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作必要的知识准备,造成了教材通用性与专业服务性的矛盾。例如,对企业供电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来说,由于入学第二学期就要开设《电工基础》课,而物理课程中电学部分尚未讲授,落在了专业基础课后面,影响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所以对电气专业来说,由于力学部分应用不多,就应尽量压缩力学、光学部分内容,提前讲授电学知识,适当增加少量交流电内容。对工民建专业来说,则需要加大力学部分的内容,适当压缩热学、原子学的内容。对家用电器维修专业来说,应压缩力学内容,适当加大电学、热学、光学内容,从而使物理教学满足各专业课的需要。

二、掌握职业中专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1.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职专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课,物理课学不学无关紧要”。学生中存在的这种认识会影响到物理课以至专业课的教学。所以在绪论课中,不仅要讲物理课的内容、发展趋势、学习方法等,还要着重讲述物理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如,电气专业《电工基础》课中对电学知识的应用。工民建专业《工程力学》《建筑施工》课对力学知识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过程,是一个汲取知识、储备知识的过程,就像实习教学的订购备料,军队行军作战中工兵的开路架桥所具有的先锋作用一样,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基础课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物理课是专业课的奠基石,是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物理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理解与应用,搞好物理基础知识的教学

职专物理不同于高中物理,高中物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深”而且“透”,其用武之地往往是在习题集或练习册上,分析、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是其价值的体现方式;而职专物理则是着眼于理解,立足应用,为专业课服务是其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所以完全没必要陷入题海,去钻深题、解难题。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讲授物理基础知识,并在讲课中抓住“四性”进行教学,即系统性、抽象性、实用性、趣味性。系统性要求学生学习时既要树立整体观念,把握知识结构,做到点面结合,融会贯通;又要理清知识脉络,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抽象性要求学生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化为直观形象进行理解与记忆,方法有类比、联想、图解等,如学习电势能可与重力势能做类比;学习静止点电荷的场强分布情况时,可联想火炉的温度分布情况。实用性是指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与专业课教学密切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求学生一方面做好练习、作业、实验、实习,另一方面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践,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职专生更要多观察常用机械仪器、电气设备,积极探究其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了解它们应用了哪些规律,从而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趣味性要求大家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激励和强化兴趣的主要方法是学以致用。如参加航模活动,制作小玩具,修理照明电路,修理电器等,只要“用”过一次物理知识,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的效果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