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十篇

时间:2023-12-18 17:57:34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水浒传》 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属浅显的文言文。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古文功底薄弱的他们要在期中考后的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内把这部《水浒传》啃下来,需费一番很大的工夫。因此笔者决定将其安排在开学初进行学习,以保证《水浒传》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使《水浒传》的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调整课程设置,每周设立一节名著阅读与交流课。

在开学第一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对班级学生《水浒传》的提前阅读情况进行了一个摸底。得到的信息是:大多数学生看过《水浒传》的电视,及个别学生看过缩写本,但原著只有一两个学生看过;且男生比女生喜欢看《水浒传》,叫得出一些英雄好汉的名字和绰号。

第二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根据初中生好奇心浓的特点,我利用网络媒体对他们的吸引,化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让他们自己动手上网查阅有关水浒资料,再给他们信息交流的平台,让他们互相提供学习水浒的资料。此为前奏,接下来 ,我又将设计好的水浒专题网站http:// 介绍给学生,请他们自由阅读有关作者介绍、创作背景、内容概要等版块,并请他们随意欣赏水浒电视片段和 flash 歌曲等,让学生更快、更新地了解名著信息,让他们更直接地体验与感受名著。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自然会在动情后不满足与媒体的短暂接触,自然会主动出击寻找网络、书籍补充大脑。

第三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教给他们阅读的技巧,评价人物的方法。

具体阅读技巧为:

A.速读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我教给学生速读的方法,训练他们静心阅读的能力,要求他们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并能记准作者、记住人物、记清情节等,读后能回答一般的问题。

B.圈点批注法: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圈点批注的好习惯。对生字词能查字典,能自由选择对文中的情、景、人、好词、好句、好段加以欣赏,并做一定的评注,如人物性格、人物的行为价值取向等,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鉴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一学生在在水浒专题网站 http:// 的“在线交流”上写到:

“我觉得拳打镇关西这一细节描写很生动。第一拳‘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通过味觉描写来表现拳头的厉害。再看第二拳‘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则是从视觉角度呈现。第三拳呢,‘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又从听觉角度描写了。让人看了,觉得一拳比一拳厉害, 一拳比一拳解恨。”

学生对人物的评价:

“我觉得鲁达虽是个武夫,但他却很有耐心。为救金氏父女,怕店小二拦截,他‘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可见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另一学生在下面附和:“深有同感。明明把镇关西打死了,却说他诈死,‘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这样他就能成功脱身了。足见鲁达的足智多谋,粗中有细。”在第四周的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上,我推出了网上“在线阅读”版块,请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阅读,并在教师博客上专辟读书交流平台——“我来说说水浒英雄”,请他们对喜欢的英雄人物、故事情节等进行评论。

一学生说到“我最喜欢的水浒人物是武松,因为他武艺高强,别人喝三碗酒就过不了岗,他喝了很多碗,仍旧能把老虎打死,可见他本领高超。”

有学生说“我喜欢智多星吴用。他足智多谋,在‘智取生辰纲’中,他设计骗了杨志,夺得生辰纲。”

在学期末前,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成《水浒传》的阅读。为了检测他们的阅读水平,了解他们对水浒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利用名著阅读与交流课举办了一场“看水浒 讲英雄 学英雄”的主题班会,请学生自行设计题目,自建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故事讲解。

最后,我请学生在自我评价表上对《水浒传》的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

以我班一男生潘 xx 为例,在《水浒传》阅读开展之初,他是属于根本不动型,但经过我的引导与“诱骗”,他慢慢发现名著阅读的乐趣后,一发不可收拾,不单课后看,休息看,回家还在看。短短一个学期,就看了不下三回《水浒传》。他在自我评价表中写到:

我在“教师评价表”上对潘 XX《水浒传》的阅读评价为:

《水浒传》的阅读教学与评价同步进行,有教师评(如教师评价表的设立),可使学生清晰的知晓自身薄弱环节;也有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如通过学生制作的“名著阅读卡”、“名著阅读自我评价表”)达到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目的;或在阅读交流课上的生生互动,可达到互相评价、互相促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2

一、端正名著阅读态度

长久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许多学生都缺乏名著阅读的积极性,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名著逐渐厌倦,教师的阅读教学效率也因此降低。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很严重,教师越是要求学生阅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情况,学生就越容易反对教师。一旦逆反心理产生作用,教师的名著导读措施就很难取得成效。因此,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必须摒弃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措施,转而改变学生对名著导读学习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名著的兴趣。俗话说得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只要学生对名著阅读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名著阅读的效果自然可以得到提升。比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学习的无趣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名著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名著可以增加他们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创造力的提升,让学生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学习。实践证明,笔者采用的教学措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小组学习之后对《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习态度转变,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浓厚。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名著导读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传授学生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更好地学习名著。学生只有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快速掌握名著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由此可见,教师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是提高名著导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积极尝试。

从广义上来讲,阅读方法分为泛读与精读两类。泛读指的是学生广泛的阅读之后稍微理解一些梗概,然后就依据这些梗概推断名著要表达的情感。泛读的特点是速度快,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名著的题材,理解名著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泛读不同的是,精读很花费时间,学生需要从字词句这些方面理解文章,从厚厚的篇幅中提取最精华的部分。但精读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时候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阅读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第三回的时候,笔者就组织学生进行精读,让学生从字词句方面认真分析《红楼梦》,从而实现高效导读。实践证明,笔者传授精读方法之后,学生的阅读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不知道如何学习逐渐转变为会学习。

三、做好名著阅读计划

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名著模块,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每一个名著模块都是名著节选。为了提高名著导读的效率,教师必须将名著导读的范围扩大,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名著,还要让学生去阅读完整的名著,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每一部名著的特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学习习惯。简短的名著章节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好习惯,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开展名著导读教学的时候就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本,课本中的名著内容很少,有的甚至缺少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因此,这些教师的教学很难取得成效。只有开展完整的名著导读,学生才能阅读完整的故事,了解每个情节发生的背景,教师的名著导读才能取得成功。

比如说在学习《西游记》的时候,笔者就让学生结合《西游记》原著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本名著培养学生的兴趣。实践证明,整部名著的阅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积极,学习氛围一直非常浓厚。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名著阅读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28

名著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名著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优秀作品,凝聚了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阅读名著相当于与优秀的作家对话,从中能够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名著阅读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状况却不乐观,高中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大,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高中考试压力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都陷于题海,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教师对名著阅读不重视,缺乏系统的引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意识到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探寻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阅读兴趣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学生在内在动力的激励下,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很多高中生也许有阅读名著的意识,但是缺乏引导,也就缺乏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领略到名著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与名著多接触,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和介绍一些著名的作品,以名著独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在这个环节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要求,教师的讲解要生动、简洁、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红楼梦》中的人物的名字都有寓意,教师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名著对他们有帮助,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水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一些名人名言作为督促自己读书的动力,养成自主的阅读行为习惯。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权利。有些教师喜欢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读书,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要让学生拥有阅读的权利,可以推荐优秀的书目给学生,但是没有必要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完成。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目,让学生掌握主动性。这样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做主的乐趣,积极主动去读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选择的书目进行审查和把握,给出选书指导和建议,防止学生选择无用或低效的阅读书目。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

习惯一旦养成,对人的行为有约束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名著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很差,刚开始阅读时兴致勃勃,但往往不能坚持。教师要加强监督和引导,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安排好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每天都按照这个阅读计划进行名著阅读。为了保证阅读计划的实施,可以让学生结成学习对子,互相监督,大家一起遵守计划,完成计划。

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是一个对学生有很大益处的习惯。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当学生在阅读这些名著的过程中,肯定是有所理解、有所感悟的、这些感悟或是被主人公的事迹而感动,或是被书中人物的经历所激励、当学生有所感所想时,鼓励学生记录下来。这个习惯长期坚持,能够让学生受益良多,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最后,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阅读习惯,那就是边读边思考。宋代朱熹曾经提出阅读要养成三到的习惯,那就是“眼到、口到、心到”,阅读的时候要眼、手、脑多个器官,不仅要记录,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不用心的阅读、不思考的阅读只能使阅读流于表象,而不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意蕴。因此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读书读得更透彻,从中获取的益处也很多。

坏的习惯容易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这个过程的循序渐进性,使学生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4

一、传记式阅读

文学名著的大多情节安排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尤其是中国古典名著,大多是章回体,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情的发展过程把庞杂人物关系组织起来,这些纷乱芜杂的内容仅让学生自读一遍是很难掌握的。一部名著就是一部恢弘的历史画卷,司马迁编写《史记》的事例给了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按重点人物组织材料,把繁冗复杂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人以脉络清晰的感受。我们也可以按照文学名著的主要人物组织材料,给他们编一个传记,让学生对人物的语言行为和思想性格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传记式阅读在安排阅读内容时有两种方法:其一,对于最重要的人物,组织学生选取重要情节阅读;其二,对于次重要人物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适当删减一些情节,使其不庞杂为宜。

二、事件式阅读

事件式阅读和编写历史的体例相似,文学名著阅读也可以有类似纪事本末体的一种阅读方式———即事件式阅读。事件式阅读围绕具体的一件事阅读,虽然古典小说的章回大多记叙事件,但事件式阅读方式不是简单地对章回小说的事件内容有个粗浅的了解,而是针对重要事件,分析掌握其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影响等,事件式阅读的教学任务是对事件的细致分析和精要概括,在教学方法上是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阅读,带着问题阅读,有的放矢地阅读,不能囫囵吞枣地浏览情节,而是要对原著的情节有所删减取舍,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事件更加清晰明了,这种阅读方式能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事件式阅读可以根据事件大小提出不同的概括、分析要求,在事件内容上要重视事件的起因和影响,同时重点要从不同的人物表现细致分析事件背后的意义,对此可以从细节上入手。

三、比较式阅读

在课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所谓的比较式阅读,即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阅读模式。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阅读文学名著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比较式阅读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进而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四、片段式阅读

文学名著之所以令学生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篇幅太长,加上不少学生内心浮躁,阅读文学名著没有持久的耐力。学生第一次文学阅读名著大多草草收场,很难有很深刻的印象,因此二次阅读可以采用片段式阅读,将名著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使学生对名著有较深刻的理解,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片段式阅读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教法上采取上课文的方式共同赏析名著经典片段的阅读模式。片段式阅读是一种开放式阅读,交流式阅读,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多安排这种阅读方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由片段映射到整个事件或更多的故事情节,把片段作为掌握巩固名著的纽带,同时也要把片段放在大的背景下去理解,从而将片段理解得深刻透彻。

五、探究式阅读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5

可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变成了练习课,缺乏读书的内在要求,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普遍不高。学生课外阅读甚至语文课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被占用,课外阅读计划难以实行,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对于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如何走出一条名著阅读的康庄大道,是值得大家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文学名著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名著阅读功利化

名著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确定了七篇具体的名著,划定了考查的篇目范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复习操作不再盲目,但又使得一些教师指导的时候变得功利,给学生整理主要情节,订阅文学名著的参考资料,就高考考查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一切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转。过于功利化的文学名著阅读指导已经使“传承优秀文化”这一高考考查目的失去了正常的方向。名著成了考生们进入大学的敲门砖,他们为了考试而读名著,一旦考试结束则把名著弃之脑后。这样的名著阅读并没有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真正的提高,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二)学生对语文学习认识产生误区

学生读到高中,已经具备了读写能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上有了误区,他们认为不必在语文这门功课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多数学生早晨背诵英语单词,晚上演算数、物、化习题。他们认为语文考试往往是碰运气,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名著原文,还不如临考前突击一下名著复习指导资料,并且阅读原著的学生考试分数有时还不如临考吃“快餐”的同学,名著阅读就这样被他们打入了“冷宫”。 语文变成了边缘学科,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三)影视与网络对阅读名著产生冲击

影视与网络的娱乐性、便捷性侵占了学生读名著的时间和空间,使名著阅读陷入困境。学生对名著的热情远远低于他们对各种动漫、武侠、科幻、时尚杂志、校园小说、网络小说、偶像明星的爱好和追捧。疏远名著,减少阅读,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

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出路探索

(一)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起阅读示范作用

教师要转变角色,发挥榜样和指导作用,将名著阅读教学常态化。教师要热爱名著,成为一个读书人,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读好名著,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精神“底色”。教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倡导阅读名著的好处,更要做好榜样,自己要多读书,让学生因你的博学多才而欣赏你,进而仿效你广泛地阅读名著。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读书领悟等。

(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

1.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想方设法从教本的学习延伸到名著的学习中去,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倡导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也不是为了向学生讲述文学名著的内容,更不是讲述文学名著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教师还要处理好“引导”与“讲授”的关系。我们的教育向来提倡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教师教学时要关注的。教师要引导发现,鼓励质疑,使学生敢想、敢说,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疑问。对于文本中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己去寻求答案。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对学生模糊不清、错误的东西,教师要加以引导点拨,使学生感受到名著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营造阅读名著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校和教师都必须“挪”出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名著朗诵会、作品研讨会和文学专题讲座、读书笔记展评、专题剪贴墙报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阅读能力。

2.家长与教师要配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阅读的意义,增强家长们重视阅读的意识。同时,教师要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在家创设阅读条件,营造读书氛围,为孩子营造优雅美好的阅读环境。

3.让学生寻找心目中的偶像,开设专题研究课题,如关羽专题、曹操专题、诸葛亮专题,利用“偶像效应”快乐地走进名著世界。

(四)加强阅读全方位指导,努力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

教师应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阅读名著,制定阅读计划,确保阅读时间和阅读的持续。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在教给学生基本语文技能的基础上,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民主商议制定一些制度,发挥约束作用。要让学生明白,阅读长篇名著要想有所收获,必须长期坚持,有较强的意志,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五)审视阅读文本,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对名著的考查应该侧重于学生对名著反映的时代和人物的命运性格的审美思考以及对生活、生命、历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独立思考与感悟,但当前的考查侧重于“经典情节、经典细节、经典对话”的复述或者选择判断、填空,以至于经常有阅读原著的考试分数不如临考突击复习资料的情况发生,这无形中挫伤了一些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也助长了一些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在当前高考名著试题还没有多大变革的前提下,为了让这一尴尬不再发生,除了要求学生阅读原著之外,教师还应教学生一些名著题的答题策略,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名著,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阅读兴趣得以保护,应试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六)正视时尚流行文化的冲击,把影视作品作为名著阅读的补充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6

那么,如何来指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呢?

一、观影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在,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影视。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精彩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里,从而为名著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像《三国演义》还拍成了动画片,重要的故事情节基本保持了原著的风貌,画面唯美,战争场面宏大,音乐动人,肯定会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去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较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能更好地理解原著。

二、制定阅读计划,巧取时间

“凡事预则立。”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一个具体、可操作的阅读计划。高一时,时间从容些,要将《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大块头的名著全书阅读完,高二时可以读完鲁迅的作品及其他文学作品。高三时学生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学习时间比较紧,主要阅读作品中的精华部分。计划制定好,教师则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可一曝十寒,读读停停。阅读的时间不需要大块的时间段,让学生学会见缝插针,挤出时间阅读。如每天的午饭,晚饭后的休息时间,晚上临睡前的时间,晚自习抽出半个小时。当然,教师也可每星期抽出一节语文课让学生阅读。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多读书。

三、巧用合适的阅读方式

文学名著可首先采用略读的形式。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让学生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注意速度,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名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要求。然后再具体指导学生细读、精读。对于文学名著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和片段,教师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使学生阅读的目的性更明确,或者先阅读再做题目,教师检查其阅读的效果。另外,还可指导学生借鉴“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四、学写读书笔记,鼓励多交流

阅读文学名著最实际的目的之一在于多积累知识来应对考试,我们要指导学生学写笔记,以加强阅读的效果。

首先,读书笔记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写入小册,或载之卡片等。但都要立即动笔,看完后就要马上总结去写,否则,时间一长就会忘掉内容。

其次,要指导学生写名著的读书笔记。一要做到全面而简洁地反映出所读文章的内容,体现文章的行文脉络。很多学生在读完名著后过一段时间就记不清名著中的内容了,人物关系,事件总是搞混,这就需要对所读的章节篇章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内容要能够反映本章节的故事情节,行文思路脉络等。二要做到适当摘抄佳词妙句和一些重点的小片段(细节描写)等,然后进行揣摩,吟诵、领悟,或对原文中的某些观点加以分析和发挥,对原文提出批评和商榷,或把原文的内容、观点与其他同类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和分析,写出自己的体会和看法。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作品内容及艺术风格等的感性或理性的认识。

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名著阅读要取得预期效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进行探讨。教师要鼓励学生互相交流,适时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谈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评价、技法的运用等。要指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巧联课堂,提高语文素养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我们应指导学生将名著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不少便是名著节选,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适时地阅读原著,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7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说说对初中名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名著阅读的“浅”与“伪”

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如今,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堪忧。为了应试,名著浅阅读、伪阅读盛行。有的学生只识记一些主要人物及情节;有的只读名著简本或《初中名著一本通》之类辅助书籍;有的仅是快速浏览名著,没有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这些现象就是阅读中的“浅”与“伪”。 正如作家、学者王蒙所说:“浅阅读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文学名著浅阅读、伪阅读带来的后果可见一斑。

二、由“浅”入“深”,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1.要有效,就要有时间、有计划的保障

初中生有背不完的英语、做不完的数学,学业负担较重。所以,要用计划来保证深阅读的时间。笔者把名著阅读计划分为学期计划、暑假计划、寒假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有计划后,关键在落实。老师按周阅读进度来检查学生的落实情况。同时老师把计划发到家长微信群,让家长共同监督孩子在家阅读情况。还建立名著周小测制度,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检测、反馈。

2.要有效,就要有阅读方法的指导。深阅读如何“深”呢?笔者认为要“深”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深阅读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名著教学之前,老师先示范如何把略读、浏览与精读结合起来。比如,阅读《水浒传》第十五回,要求学生先用略读和浏览方法,字词句先过关,接着了解这一回的主要内容,然后用精读法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杨志”和“吴用”等人,进而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或作品的主题。这个精读的过程,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并动笔批注在名著上。除了批注,还可以用读书笔记的方式。动笔写出来,既是有助于识记名著,更能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去“伪”存“真”,名著教学才能有效

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说,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名著也要真阅读。去“伪”存“真”了,名著阅读教学才能有效。

1.要存“真”,就要先去“伪”

当下有一大部分的公开课,其实质是披着“时髦而虚伪”的假语文课堂。名著导读课堂上,充斥着大量音频、视频、图片等看似“高大上”的东西。有的老师甚至用《西游记》《水浒传》电视剧代替名著书籍。这些名著伪阅读,脱离了名著文本本身,抛弃了语文之根。李鬼永远不能代替李逵,电视剧等永远不能代替名著原著。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求学生确确实实地拿出名著纸质书籍来阅读。同时,对名著出版作出规定,因为不同出版社对名著的编写不尽相同,比如《水浒鳌酚邪倩乇尽⒓虮尽⒁话俣十回本等,所以笔者就要求全班学生统一读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著。这样阅读计划、进度才能保持一致。

2.师生共读“3+1”

榜样的力量永远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看到老师也在读名著,自己肯定不敢有所懈怠。老师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强自己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能引导学生走向真阅读之路,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真阅读,不仅是为考试这一功利而阅读,更能提高自己的文学内涵和人格魅力。师生共读,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老师也是学习者,不仅要学教育教学理论,也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各类书籍。

所以,师生共读不能仅仅停留在必考的名著。在制定阅读计划时,要明确本阶段的阅读书目。笔者是采用“3+1”的形式来定书目,即“3”就是必考名著+教师推荐书目+学生推荐书目,“1”是本年度热门书目。比如八年级下册的名著阅读计划的书目是这样安排的:必考名著有《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教师推荐书目有《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学生推荐书目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年度热门书目有《岛上书店》。确定好这些书目,按照阅读计划,师生共读。

3.设计名著PPT

为了充分发动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在语文课堂讲台上当一回老师。比如阅读七年级上册的《西游记》,老师按班级人数平均分给每人任务,如班级50人,每人负责两回。并把这两回设计成PPT。PPT设计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1)回目+相关图片;(2)解题(回目);(3)五道填空题;(4)三道简答题;(5)答案。这些内容都要求学生原创设计,在设计时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向同学、老师请教,最终确定设计的内容。每一节语文课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设计的PPT,并向班级同学提问,最终解答。当然,并不是说每个学生只要阅读这两回。因为其它学生要回答同学的提问,必然也要按阅读计划进行真阅读。对于被提问的同学,老师也要建立一个奖惩制度,如多次回答不了提问的同学,罚该同学对这一回重新阅读并按照要求设计这一回的PPT。

对于PPT的评价,笔者还建立一个“8+1”的评价方式,即随机8位学生加上1位老师。课前语文科代表分发评价表,评价表设计满分为10分,内容主要包括PPT的美观(2分)、题目设计的质量(4分)、解答问题的情况(2分)、讲台上的表现(2分)。老师可以根据这一评分,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笔者还把学生在讲台上的这几分钟表现拍照或拍摄成视频,征得学生同意后,把照片或视频发到家长微信群。这样让家长也参与到名著阅读这一过程之中,同时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与激励。对名著阅读的这种做法不仅促进学生对名著的真阅读,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设计名著人物卡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教学;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61-02

“名著导读”作为初中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教学,越来越被大家关注。越来越多的家长经常为孩子购买名著,供孩子学习、阅读。教师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列出适合孩子阅读的名著清单,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丰富孩子的知识。

但是“名著导读”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也存在一定的教学漏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名著导读”教学进行透彻的分析。

一、“名著导读”教学的意义

能引起大家共鸣的就是“名著导读”教学是配合语文教学开展的,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延伸的一部分;“名著导读”也是适应现代化教学,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名著导读”的具体意义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课外知识,陶冶孩子情操。多读书、好读书,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有一定好处的。积极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书是精神食粮,阅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名智者交流。书中渗透出的智慧,是营养最丰富的餐点。在学习之余,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转换了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在另一个知识的海洋里快乐的遨游。

2.拓宽思路,学习精神。不同的名著,给孩子的孩子教育也不是一个方面的。通过阅读名著,能让孩子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不仅是在课外知识上,在情感上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比如《西游记》,让孩子学习到得是坚持,也会让孩子懂得学习的历程也是如此。《童年》使孩子明白现在生活的幸福,与在苦难中长大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应该值得珍惜。不同的名著写作角度是不同的,既丰富了孩子的思路,又让孩子学习到了内在的精神。

3.提高写作能力。书读的多,对文字就有了感受力,提高了文学素养,也提高了表达能力。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一个头两个大,不知从何下手,没有东西可写,又或者写出的文章没有重点,平淡如水。但是作为学生,提高了书籍的阅读量,增加名著阅读时间,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名著的魅力。对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优美词汇的运用,以及写作方法的运用,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和领悟。在自己写作方面也就形成了积累。所以名著的阅读能够培养孩子的语感,提高孩子的感受力。

4.更好的了解自己。一本好的书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它赠与你的礼物也是不一样的。之所以说一本名著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因为一本名著,你可以无数次的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让你有新的发现,能更好的认识内心深处的自己。名著是一盘美食,要你细细品尝;名著是一杯牛奶,赠与你独特的芳香;名著更是最好的心灵导师,让你发现不同的自己。

二、“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分析

阅读名著的好处多多,随着教育的改革,“名著导读”教学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只有对于教学现状作出透彻的分析,才能让“名著导读”教学的意义得到更好的发挥,“名著导读”教学才能协助孩子更好的发展。

1.只有口号,没有落实。由于“名著导读”教学正处于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很多学校只是在表面响应这个号召,并没有落到实处。也就是说学校对“名著导读”教学有设置课程或作出安排,但是并没有重视起来。或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名著导读”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的安排会影响其他课程的时间,没有脱离“应试教学”的模式。

“名著导读”教学是跟着素质教育的步伐,在新课改之后提出来的新型教育模式。为了让教育教学更完善,跟上时代的步伐,“名著导读”教学的提出是要落到实处的。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并且可阶段性的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促进对于名著精神性的吸收与体会。

2.“名著导读”教学被传统化。许多教育工作者都为语文教学增加名著阅读这一改革举双手称赞。但是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名著阅读教学的反响并不是很乐观。现在的语文试卷以及各种辅导练习册都出现了有关名著阅读的题目,跟随着教学大纲的要求,语文教师把名著阅读给模式化了。说到底依然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不是让学生自己体会名著的奥妙,而是教师把名著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分析了,都描写了什么,从而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模式化的教学再一次的禁锢了孩子的思想,教师把自己的东西传授给孩子,孩子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对于名著,孩子没有自己的领会,更没有体会到名著的奥妙。

3.没有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对于“名著导读”教学的改革,有些学校确实是响应了这个号召,也对于不同年级的孩子推荐了适合的课外名著。但是对于阅读并没有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部分家长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孩子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将书放置一边,不予理睬。

大家都知道,对于学习的知识都要经常性的复习和总结,时间过长,就会产生遗忘的现象。对于名著的阅读也是这样,时间安排的不合理,阅读时间间隔过长,会影响孩子对这本书的理解,为了应付完成任务,随便看看就结束了。一本书看完,和没看过一样,这就失去了名著阅读的意义。

4.“名著导读”的盲目性。很多学生放假的时候,都会收到教师发的“孩子假期阅读名著推荐表”,并且让孩子写读后感。从表面上看,名著教学是在进行,而且教师也做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仔细想一下,只是把作业布置给孩子,孩子(下转第93页)(上接第61页)理解吗?孩子时常会发出疑问:怎么写呢?孩子不会写,不理解。同时名著的字数较多,孩子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确实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做没有从根本起到任何作用,只是走了一个形式。给孩子增加了负担,还没起到一定的作用,到最后,一无所获。

三、采取可行对策,改变现状

对于“名著导读”教学出现的问题,是不容大家忽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下来就谈谈针对于名著教学现状,应该采取的一些措施。

1.将“名著导读”教学落到实处。相应教学口号是大家积极参与的第一步,要想使名著阅读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必须要将教学进行到底,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在教学模式上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比如让“名著导读”真正的走进课堂,教师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在每节课安排出具体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名著导读”的培养,比如对阅读方法、阅读时间的安排,以及阅读的课上交流等等。名著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会人文修养以及文化的内在精神,所以将阅读名著的教学落到实处,是教学的必经之路。

2.教师要做学生的带领者。由于“名著导读”教学是新课改的一部分,所以会有很多教师之前没有重视这个问题,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并没有多少,所以在孩子的教学上,也是没有正确对待。教给孩子的是根据考试要求,对名著当中考的几率比较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孩子考试过关。

作为教师来讲,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孩子的榜样,要想使孩子做的更优秀,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只有自己真的在相应的高度,孩子才会以老师做榜样,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教授孩子正确的阅读方法。一本名著的字数非常之多,现在的孩子更容易吸收的是快餐文化,所以这样的一本名著放到孩子面前,难免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什么事情都讲究方法,这样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想使孩子正确看待名著,就要教授他们正确的阅读方式。这样既会减轻他们的压力,让孩子乐在其中;还让孩子学会了不同的文章,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4.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合理这两个字非常重要,时间运用的合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不但给自己添加负担,更觉得身心疲惫。要使“名著导读”起到根本的作用,就要让学生合理安排阅读名著的时间,不是时断时续的。只有合理安排时间,学生才能真正的走进名著的美妙世界,对名著的理解才会越来越深,对名著的精神文化和人文精神都有一个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5.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初中生正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这个时候教师的正确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正确指导,能让孩子走出误区,理解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读”并不只是简单的用嘴发出声音,而是要和大脑的运转是同时的,“读”并“思考着”。让孩子告别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他们只有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名著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作为教授学生“种植”方法的教师肩负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学生只有自己学会“种植”,才能让孩子收获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这就要求教师告别“应试教育”,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引导学生,才能让“名著导读”教育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佩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语文 名著阅读 对策

名著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财产,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体现。高中语文教学有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学生对名著的阅读会让学生认识人类优秀的文化,吸收各民族文化的智慧,并能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尊重多样的文化。同时名著相比于一般的时文,更经得起推敲,更加丰富,内容结构更加复杂完善等。但是由于名著一般都篇幅较长,内容复杂,隐含意义较多,学生不能深刻地把握。出现了很多教学上的问题,需要教师能够针对问题,认真分析,找到应对措施。

一.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1.名著教学同于普通文本教学

名著有着不同于普通文本的特点。首先,就中国古代的《西游记》而言,高中生的学习不能像小学生或者初中生一样,仅是看热闹;也不能像大学专业的学习一样对其分析得非常深刻等。而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好这个度,讲解过于浅显或者过于深刻,让高中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次,由于教材选取的名著都是一章节,而不能将完整的文本展现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把名著的这个章节等同于普通的文本教学。过分分析所选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忽略名著的整体文本性,学生对于整体名著的文化价值不能把握,不能做到对名著全面整体的理解。最后,由于普通的文本一般思想内容较为简单,很多教师对名著的解读只是采用主流的解读,扼杀学生多方面的理解能力。

2.学生鉴赏力不够

名著阅读的教学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去鉴赏,提高学生文学批评的理论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现在的名著阅读教学却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的鉴赏能力不够,不能正确地对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创设环境等方面理解,对文本语言的形式不能正确地切入。这都是需要教师在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鉴赏力不够,对于名著阅读的学习会有生吞的现象,这就违背了名著阅读学习的初衷了。

二.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措施举例

1.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名著集合了世界人类伟大的遗产,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精神财富。高中生应该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名著阅读产生极大的热情,展现出对名著阅读的渴望,这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名著所展现给人们的启示和意义。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名著进行适当的介绍,可以通过赏析片段,介绍名人等有趣的方法来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教师可以在阅读课开设“我读名著”等名著推荐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名著等。其次,在课外,教师可以采用名著阅读计划,来给学生确定一定的目标等。最后,教师还可以把名著阅读与现行的影视剧作品结合起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影视评论的积极性。

2.采用三步阅读方法

名著内容丰富,结构知识含量复杂,需要教师分步骤的教学,主要包括三步走:

第一,是学生对于名著中基本常识知识的把握,包括一些字词的掌握、优美句子的诵读、著作的基本结构、作家的基本情况等。比如,根据文学理论“知人论世”的观点,学习《红楼梦》,就必须对曹雪芹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明白《红楼梦》的写作背景。这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基本知识的掌握。这还需要教师结合导读本做好导读。

第二,是对于名著的深层次阅读,包括著作中人物性格分析,典型性格分析等。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形成自己的书面讨论稿,这些可以在课后完成。比如,对《西游记》中性格鲜明的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的人物性格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来学习名著鲜明人物性格是怎样写成的。这就培养了学生解读和鉴赏名著的能力。

名著阅读教学方法篇10

[关键词]引导 山区中学生 名著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名著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正如所说:读《三国演义》,可以领略到诸葛亮口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能学习孙悟空的疾恶如仇……许多名著内容丰富,结构巧妙,情节精彩,主题深刻,是文学之精华。因此我认为: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到名著里遨游,让名著知识伴随学生,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维,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可在经济落后,条件较差的山区中学,老师应怎样引导好山区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呢?这是重要而又难执行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此方面探索出的一点思考与方法。

一、根据现状要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1.山区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

目前山区中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为:⑴教学资源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大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山区镇连一家正规的书店都没有,就是想买书、租书,也没地方。⑵很多家长和部分教师只热衷于教科书,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教育或不允许学生阅读课外书籍;⑶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流行歌曲、看动画片、看球赛或电视剧。而对名著却不感兴趣,不想看。⑷缺乏引导,名著难以理解,特别是半懂不懂的文言文名著和外国名著,许多青少年无所适从。

因此,对于山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我们在高度重视之余更应明确: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通过有效途径,来开辟学生学习的新天地,开拓学习知识的新领域。

2.利用一切资源,创建阅读名著条件

⑴是以学校的图书室为主要阵地,鼓励学生到读书室借名著来阅读;⑵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找或借,凑几十本书。学生就可以有书可读了;⑶利用上网查看。个别同学家有电脑的,并提醒学生上健康的网站如:教育服务网等;⑷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家长联系,如:用至家长信,让家长了解阅读名著的好处,赢得家长的支持,尽量为子女提供名著书籍与阅读时间。

二、培养兴趣,使名著阅读成为学生的强烈愿望

“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名著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教师和同学推荐名著的好片断读给大家听,或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的影片看,如《真假美猴王》、《醉打蒋门神》等。让大家去感受其中的情节。创造机会让同学们自己把喜欢的名著阅读材料向同学们介绍。这样做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还可起到促进大家多读书,发挥读好书的作用,形成榜样和竞争的力量的氛围。

2.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运用歇后语、名言警句、人物介绍和名著知识竞赛等。形成学生学习强烈的心理动机,从而引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3.开展名著阅读比赛和成果展览。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外阅读评比表”,一月进行一次小结,一学期进行总结,看谁读得多,看哪个小组读得多,并做到持之以恒。可以借用活动课等时间,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知识竞赛、讲故事、谈读后感、讲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等形式汇报阅读的成果,以检验大家的阅读效果。这样,既可检查学生名著阅读的效果,也可激发学生名著阅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主动、自觉的阅读名著。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

1.轻松读得,富有实效。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过,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我们也可对名著阅读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即略读和精读。略读,就是简略地读,涉猎性地读。要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看目录、读故事梗概和抓其中片断读等方法来了解图书、文章的大意,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则要采用精读的方法。精读,可以理解为积累性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更注重内容的内化和运用。精读时应引导学生采用品读、背诵、摘录、等方法促进对精读内容的理解、积累乃至运用。精读和略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精读往往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之上。如《朝花夕拾》一本书,常常是先浏览一番其中的十篇作品,通过逐步了解、感知才会发现其中是否有值得精读的内容。比如当读到某段话对自己人生有很大启迪时,就可以细细品读,深入感悟;如果读到描写百草园景物的十分优美的语句,对自己习作有帮助,不妨把它摘录下来,背一背。这样,略读和精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保证有较大的阅读量,又能确保阅读的效果。

2.制作读书卡。⑴作摘抄。将读物中的作者、主要人物及性格,精彩情节、名言警句、分类地抄在卡片上。经过选择、抄录,这些材料就成了自己的财富,以便日后查阅、使用。⑵作批注。随读随在字里行间加上各种符号,在正文、两旁加批注,以助理解和记忆。⑶作笔记。这是与写作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阅读后,写出提要(或提纲)、读后感等,把阅读所得加以提炼、概括、系统、引申,最后整理成一本本的读书笔记,如《随感录》、《名言警句》等。这样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提高文学素养。学生就可在阅读的质和量上协调发展。

总之,山区语文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把通向语文知识名著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引领学生逐步学会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让名著伴随学生左右,体验名著阅读的乐趣,使山区学子从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并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从而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张俊.如何引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魏海松.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