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的内涵十篇

时间:2023-12-14 17:38:59

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诚信

中图分类号:F426.61文献标识码:A

历史经验证明,杰出而成功的企业大都有健全的企业文化,塑造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与心理因素相匹配的整合文化,对企业常青和发展起着潜在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整合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活动过程中积淀沉蕴所形成的、共同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内容的综合体系,体现为企业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集合,在企业长期经营中作用不可估量。

对于快速发展、竞争格局激烈、人才流动频繁的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尚存观念认识和建设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当前,在不断完善的建筑行业市场规范化运作环境下,我国电力建筑施工行业通过做大做强、行业内合并重组联合等方式得到长足发展。电力建筑施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合并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企业文化建设特色选择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以某电力建筑施工企业为例进行探析,以期为建筑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企业诚信文化内涵与表现

(一)企业诚信内涵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表现为一种品行、责任、道义、准则,更重要的是一种声誉资源。企业诚信资源通过高尚人格化力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为企业经营带来经济利益,即收益增加或降低交易成本。从社会经济角度看,一方面,诚信作为社会文化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首先是信用经济,本身需要诚信文化作为运行基础,企业作为市场参与基本单位,需要具备诚信的基本条件,方能长久经营成百年老店,因此,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持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追求诚信企业文化内涵应包括,首先,要以诚信的态度处理和对待企业各方面事务关系,包括对内处理企业各项事务诚信、以契约为基础对外的信守承诺以及社会责任承担;其次,要追求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诚信;第三,要追求双赢角度考虑当事者利益的诚信,即不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经济效益,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另一方当事者的利益诉求。

(二)企业失信原因

近年来,中国企业内外部出现大量失信事件,导致企业巨额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诚信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主要与社会政治经济变化与诚信文化匹配发展有关:

首先,中国市场信用国家管理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现行信用市场管理体系存在多头管理、信息不共享的孤岛现象,对外不公开等资源割据问题,导致失信人约束成本低,限制了信用市场的完善,不利于诚信经济的建立;同时,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我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

其次,企业诚信管理与企业信用服务市场化程度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薄弱,内部专业信用人才培养起步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缺少专业诚信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更多的是对外信用调查人员,用于对外授信,更勿论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的落实,诚信管理体系根本无法形成。同时,信用服务市场既包括企业信用评级和为企业信用建设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我国信用服务市场供给严重不足,提供权威信用评级服务机构较少,同时在市场上也难觅提供企业信用服务建设产品机构,诚信管理服务相对滞后。

第三,经济社会发展导致诚信理念缺失。中国历史诚信文化内涵丰富,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等大量积淀深厚的诚信文化,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外来理性经济人观念冲击以及快速变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提供便利条件,造成对原有文化观念体系的冲击,新主流文化观尚未得到认同,社会大众对快速变化观念出现应对失措,在利益诉求、技术防范不够以及法律规范不完善导致成本约束较低时,必然产生短时期失信增多现象。

(三)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求

在我国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电力建设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建设施工市场通过合并重组形成了以水利水电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等特大型电建单位为主、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企业共存的格局,并将进一步趋于集中,而特大型电建集团几乎包揽了电建市场大部份额。同时,行业内市场竞争白热化导致行业利润微利,企业经营由劳动技术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尤其是大型火、水电站以及设计、施工与采购总承包模式建设项目,启动铺垫资金巨大。另外,电建市场具有“企随市场、人随项目”、经营项目遍布全国世界各地、地点较为偏僻条件艰苦等特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迅速发展变化也带来一系列诚信问题,从企业经营理念与文化深层次角度看,是诸如企业重组诚信文化融合、诚信文化建设选择立足点以及诚信文化建设滞后造成的。

首先,企业合并重组诚信文化建设处于融合阶段。近年来,不仅大型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进行联合重组,众多中小型电力建设公司为了生存也在走向地区强强联合,各企业联合重组前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特点企业文化,对诚信理念的态度、认识、实现方式和诚信企业文化建设渠道等问题均有不同,需经较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方能融合出得到市场认可的诚信声誉;另外,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往往造成合并重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合并重组时并未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战略和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导致诚信文化认同与执行混乱,因此,在此阶段冲突造成失信以及诚信标准矛盾现象也属必然现象。

其次,工程质量信誉诚信要求立足点不同。电力建设施工主体由于技术经济实力不同,其自身对工程质量要求不同。大型电力施工企业技术力量强,施工技术手段先进,建设优质工程、样板工程愿望强烈,通过资金与技术实力缩短工期减低施工成本,具有强烈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需要;而中小型企业由于资金技术实力限制,往往以工程质量合格为基准,尽量缩短工期减少成本,甚至部分电建施工企业出现短视行为,对诚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导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第三,企业诚信文化建设本质内涵缺失,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人才外流现象突出,表面看主要是因为:施工企业建设项目工作环境相对艰苦,与高福利待遇期望不一致造成;或者把企业作为培养跳板;或因施工企业管理存在种种弊端,发展前途渺茫;或工作地点流动频繁造成无法安家、耽搁婚姻等问题离职。但从深层次诚信角度看,则是社会与企业一系列诚信文化制度的缺失。劳资用工双方充分沟通,意思表达一致、诚信基础上达成的协议,企业获得员工贡献并支付薪酬,员工提供长期稳定劳务,获得满意(非最优)薪酬、被有计划培养、关心和爱护,获得自我价值实现和归属感。显然,双方良好互动效果需要在理解认同基础上付出不懈诚信努力方能达到。然而,当前电力施工企业,部分企业不仅对内诚信流于形式,诚信意识淡薄,相关承诺待遇条件不到位,对内失去诚信基础,最终导致骨干优秀人才流失、市场流失。

可见,对电力建筑施工行业而言,信誉可谓获得市场的基石,要想取得信誉,必须打造企业诚信文化。

二、电力施工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内容

从以上电力施工行业市场格局、企业失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诚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当前一项紧迫而长远的战略性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建设企业诚信文化。

一是对内建立以人为本诚信文化。企业员工只有对自己所在的团队诚信,团队才是一个诚信的团队,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施工行业尤其是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对工程项目部诚信,对自己的组织诚信,才能形成信任团结的具有凝聚力的建设团队,才能创造工程建设质量优、人才素质高、市场信誉好的企业生存环境。

二是对顾客建立质量责任诚信文化。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意识,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其重要性涉及很多潜在顾客内涵,修建各种电力设施不仅涉及投资方利益,更是涉及投资项目未来使用受益顾客群体,他们才是最终评价者,因此企业必须对工程讲质量,对顾客讲责任,树立对顾客诚信文化。

三是对业主建立密切合作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要靠市场求生存、谋发展,必须与项目业主方密切合作,通过优质的品牌、高质量的工程、良好的沟通、密切的合作取得业主的信任,为获得业主后续投资项目建设打下基础。

四是对监理建立信任至上诚信文化。监理对业主负责,但监理通过施工单位工程完成情况来体现业绩,双方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在严格规范施工上高度一致的统一,因此取得监理信任,利用好监理技术优势,对促进施工进度、质量和改善施工技术都是有利的。

五是对分包商建立合作共赢诚信文化。电力施工企业大都有长期合作的外协劳务组织,共同组成系统管理的施工产业链,作为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对其诚信文化建设值得注意,企业应在管理上内部化,内外队伍统一协调管理、关心保护,获得彼此之间的诚信,实现合作共赢。

总而言之,电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应以利益相关者诚信服务为对象,最终目的都将体现在提高企业工程项目营销和履约的综合竞争力上,诚信文化建设应以“以人为本”的内部诚实守信为基础,以诚信守约的外部长期战略合作为手段,建立内外结合的诚信文化体系。

三、诚信文化建设案例简析

某电力建设施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电建公司)多年市场实践中,坚持走“诚信”之路,树“诚信”美名,不断地赢得市场,短短5年时间,市场中标份额从2006年的2亿元,发展到目前产值30亿元,项目70余个,多次获省、部、行业协会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其中诚信文化建设作用可谓功不可没,我们总结其诚信经营内涵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培育诚信意识与文化

电建公司在多年经营中清醒地认识到,经营既要靠企业综合硬实力,企业诚信软实力也不可少,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诚信意识和诚信文化培育,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全员法律法规教育。只有懂法才能守法,只有守法才谈得上诚信经营。多年来,企业坚持实施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员工法律观念和诚信意识,培养了一支专业管理队伍,为生产经营提供法律保障,为诚信文化建设工作奠定意识基础。

二是培育企业诚信文化。通过“诚架连心线,精创一流业”企业精神、“诚信第一”经营理念、“诚信守约,追求卓越”质量方针,始终将用户利益放在首位,建立“恪守诚信,依法经营”的企业道德观,将诚信意识升华到全员职业道德高度来恪守,总结出“优质铸精品,精诚创未来”的深刻诚信意识,形成一套以诚信为主题的企业文化理念。

(二)注重建立诚信制度与体系

电建公司以工程产品质量诚信为基点,展开对内部人、顾客、业主、监理、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诚信体系建设,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胜赢得了市场和品牌形象。

一是落实诚信能力与动力基础。首先是每年制定培训计划,狠抓工程技术管理培训,严禁流于形式,提高工程建设的诚信能力。其次是完善并严格质量考核奖惩制度,质量管理奖罚分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落实诚信动力。第三是强化审核重点,定期认证质量体系,全项目经营内审,落实诚信动力的客观基础。

二是建立合同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完善了合同实施、评审、工程项目管理、法人委托书管理、证照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办法等十多项保障合同履行制度,在合同洽谈、签订、项目实施、工程竣工验收以及保障服务的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制度,保证里合同执行力度,确保诚信履行合同。

三是实施工程动态诚信控制。工程项目开工前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要求选配项目管理班子;项目部组建后,确定项目管理班子各成员职责和质量、安全、工期、文明施工、效益等各项指标以及质量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奖惩办法,明确责、权、利以确保工程质量有保证;施工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方针,做到预防与把关相结合。

四是做好项目保障诚信服务。为建立良好服务保障体系,公司制定了《服务实施程序》,严格规定了服务实施程序和服务保证体系,其中详细周全的工程质量回访制度深受业主好评,甚至对部分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扩大服务范围,得到用户良好评价。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2

abstract: the good faith as the medical morals and the medicine ethics's core, layer upon layer is infected the profound extension which and the rich connotation after several thousand year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forms is affecting the medical good faith main body deeply. because the health reform brings the medical good faith evolution time many new characteristic requests, this article by traditional culture's radiation, from doctor the good faith, the hospital good faith, the medicine good faith three aspects discussed under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the medical good faith new connotation to extend, carried o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racing an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xplanation by the time to the medical good faith view.

key word: connotation extension;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modern analysis; medical good faith

前言

“大医精诚”这句几千年来中国医家的铭训,体现了华夏医道中诚信与医术并重的亘古真理。然而,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医疗体制的改变,如今的医疗诚信,正处在一个 历史 嬗变时期,医疗业工作者已不能像千百年前虔诚遵循孔子“医乃仁术”的儒家思想一样,根据内心的伦理和心境毫不费力地做出为大多数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医疗业的现状使功利性和道义性标准都有其合理性,使得医疗业从业人员陷入道德选择的迷惘和价值取向的紊乱。医疗、药品行业的诚信 问题 日益凸显,在 社会 经济 生活的各个层面显示出了惊人的破坏性。近年来,医疗、药品行业各类频频震撼全国的危害患者、消费者生命安全和经济利益的事件、案件,将医疗业的诚信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患者与医生、医院和药品厂商之间的信任空前脆弱。种种现状都将全面审视医疗诚信内涵外延、整合医疗诚信体系的探索赋予了紧迫性和重要性的双重特征,诚信这一关键词在以人为本的思潮下作为患者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无疑是当前构筑医药经济文化的核心。

诚信作为医疗道德和医学伦理的核心,经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层层濡染,早已形成其深刻的外延和丰富的内涵,深深烙印在医药人甚至大众的文化骨髓中,其影响是挥之不去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又撼动着传统医疗诚信的内涵,冲击着医疗诚信的外延。在此背景下,医生、医院、医药 企业 这三大医疗诚信的主体被赋予了新的特点,面临新的信用、要求和挑战。因此,追溯传统文化,综观现实背景,对医疗诚信的内涵外延进行全面的解读与剖析,可为系统地整合与解决当前医疗诚信缺失现状服务,以期为改善医疗诚信现状尽绵薄之力。

1 医疗诚信内涵外延之传统文化溯源

“医儒同道”这一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特点,使得医疗道德体系与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医疗诚信作为医疗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深受传统文化的濡染,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和鲜明的传统价值要求。

1.1 传统医疗诚信观之“知与不知” 儒家“医乃仁术”的思想对医疗诚信内涵方面的解释体现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要求医生以人的生命为重。其诚信是以患者“无伤”为原则下的诚信。现今医生因不明病因让患者做套餐检查,滥用抗生素;部分医院为敛财号称能根治红斑狼疮、牛皮癣等疑难杂症恰是不知以为知的表现。清代名医程国彭的话对医疗诚信的内涵做了很好的诠释:“病不识时莫强认,谦逊退位让贤能,务俾他人全性命,不知为不知,亦为良医也”[1]。如果不能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如果坚持一己之见,甚至固步自封自吹自擂包治百病,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贻误病机,使可治之症转化为危笃,甚至转化为不可治之症。

在儒家文化和以著名医家的思想为主的医学伦理以外,各少数民族医学对医疗诚信的内涵也有着不约而同或截然不同的解释。如以《四部医典》为经典代表的藏医学里就有对医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相似论述,认为如果确实经过努力,仍感到不能诊断或 治疗 的疾病,要及时另请高明,“决不能顾及自己的名誉而拖延时间,贻误病情”[2];遵守“经医生诊断,如与病人的怀疑相符时,可以明确告诉所患的疾病;如与病人的怀疑不相符时,口头上伪称所患的疾病与病人所说的相同,但在实际治疗中要按实际所患的疾病治疗”的准则,视此一分为二的做法为医疗诚信。

1.2 传统医疗诚信观之“义与利” 传统医疗诚信是重义轻利的诚信,以收取报酬为耻。三国的董奉不仅不收取报酬,还自己栽杏换粮以赈济患者;唐代孙思邈谓:“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务”,决不可“啬术以自贵,挟技以邀财”;北宋庞安时对“病人持金帛来谢”而坚辞不受,其人“轻财如粪土,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亲自为病人熬粥煎药,躬身护理。明代李时珍“千里救药于门,立活不取值”[4],皆以信义为本,而拒收回报,坚守清贫,这就与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价值观相悖,尤其于医生是高收入职业的现代观点剧烈冲突。

1.3 传统医疗诚信观之“大医与小我” 孙思邈的《论大医精诚》中认为“大医”治病,必“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待病人要“一心赴救,无作功夫行迹之心”[3]。可见孙思邈提倡的医疗诚信,是通过医者的自我牺牲、一心奉献为前提实现的,医圣的诚信观在千百年来被长久奉为圣言而为我国传统医疗诚信经典内涵的代表。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党在这一传统医德的信条下构建起的医疗卫生体系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尽皆知的“白求恩精神”也是这一传统医疗诚信观的表现。

追溯医疗诚信内涵的传统文化渊源,可以发现受阶级性和 时代 条件的制约,有些对医生的要求过于苛刻,难以实现,但不能淹没的是闪烁其中的瑰丽医学的医学道德的光辉,但从伦理及心理的角度看,也是具有很多值得沿用的合理内核的。

2 医疗诚信内涵外延之现代剖析

医疗诚信按照诚信的主体可大致分为三类:医生诚信、医院诚信、医药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卫生事业由原来的纯福利性质向半福利半经营性质过渡,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制度为医疗保险所取代,药品商、医疗器械商的利益渗入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得医疗诚信正面临现代意义的内涵和外延的转变。

2.1 医生诚信的内涵外延

诚信是一个具有双重指向性的道德范畴,由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通常仅强调主体即应具有的内在品德和行为规范,保证医疗质量作为医生诚信的最根本信用标准,是医生诚信的首要内涵。围绕这一内涵,医生诚信的基本伦理要求如下。

2.1.1 平等待患,保证医疗服务公平性

由于

2.1.2 慎独守诺,维护患者的医疗隐私权

保守医疗秘密是医生必备的职业素养,是医患诚信合作的重要条件,其在 法律 层面上是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要求,在伦理层面上是医患诚信的重要体现。儒家医德的核心是“爱人、行善、慎独”[6]六字中的“慎独”即强调了保守医疗秘密的重要性,1968年世界医学会修订的《日内瓦宣言》也明确提出了医疗保密,我国卫生部也在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和实施办法》中规定了医疗保密的 内容 。

2.1.3 耐心说明,增强医疗信息透明度

由于医患关系是建立在典型的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5],即当事一方因为信息获取上的阻滞性原因而无法清楚地把握信息中的全部内容,从而不能真实地把握 问题 的全部情况;而另外一方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能够全面地拥有信息,从而可能真实地把握问题的全部状况。患者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不知道诊断依据,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不知道用什么药最好,不知道痊愈的标准,而这些医生都是知道的。因此在这种信息非对称条件下恪守诚信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医生利用信息优势欺骗患者就会产生严重失衡,因此医生应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真实地把情况告诉患者。

2.1.4 以诚相待,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是指为病人提供其做出医疗决定所必需的足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由病人做出承诺。这一要求使医生从医学家长主义的窠臼中走出来,在医疗活动中“以病人为中心”,不仅要做自己认为对病人最有利的事,而且要考虑病人的优先权和选择权,体现了医患之间以诚相待的核心。

2.2 医院 诚信的内涵外延

医院作为给广大医疗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窗口行业,是和 社会 接触最广泛、最具开放性的机构。因此医院作为诚信主体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医院诚信的内涵特征是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的,以契约为基础的、完全考虑患者利益的诚信。

2.2.1 医院诚信以信息非对称为客观条件

前文中所述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存在信息非对称一样,医院与患者间同样是信息非对称的。患者不知道挂号契约的内涵中,究竟医院有哪些责任和义务,而这些信息都是包含在医院主体的规范和条例中的。因此,医院诚信要求院方必须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告诉患者为什么要做这样那样的检查,告诉患者选择门诊或住院 治疗 的原因及必要性,告诉患者如何回避医疗风险等,由患者自主地进行选择,如此才能实现信息非对称条件下的医院诚信。

2.2.2 医院诚信以完全考虑患者利益为指标

由于患者的 经济 利益和医院的经济利益在一定条件下是相冲突的,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主体医院而言,必须做出适当舍弃自身利益而最大化患者利益的道德选择,需要完全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才符合真正的医院诚信,这是诚信道德的较高境界。

2.2.3 医院诚信以契约为基础

挂号后,医院就与病人形成了有别于一般商务合同的特殊契约关系,包括医院提供硬件设施和医疗技术水平、综合服务能力;公开、合理的收费标准和行为;认真履行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职责等。在这种不对称契约关系下,医院没有选择权,必须承担自动界定的契约责任和义务。医院诚信以这种契约为基础,诚信行为既是规章、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的自律,医院诚信要求更高层次地认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契约关系。

3 医药诚信的内涵外延

医药诚信中,中西药都必须满足的内涵特征有客观说明药物疗效,辨证论治和细化服务。具体说来,包括药械产销诚信和药械质量诚信两大类。药械产销的诚信和市场诚信密切相关,涉及到药械价格的诚信,避免使患者支付额外费用如回扣等打乱市场健康秩序的现象。药械质量诚信又分药品质量诚信和器械质量诚信,主要体现在中药材质量的诚信问题上,中药材由于其原材料特殊性而使其质量诚信问题尤为突出。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3

关键词:民商法;诚实信用原则;完善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商法的确立,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维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诚实信用原则属于民商法中的帝王条款,在社会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而言,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诚实信用原则在民商法的运用中存在许多弊端,导致具体的经济活动无法有序的进行,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完善诚实信用原则,维护其法律地位,健全社会诚信体系,从而保障民商法体系的正常发展。

1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存在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债权法和物权法中,诚实信用原则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也是目前民商法的核心。但是现在人们对诚实信用原则理解不透彻,从而导致在经济体系运用该原则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端,所以我们需要详细的分析一下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内涵,并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理论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地位,改变我国经济体制对诚实信用原则不重视的现象。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存在的不足:

1.1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和内涵

诚实信用原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当前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但人们对诚实信用原则认识模糊,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具有道德和法律的双重保障,也有人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稳定而存在的,还有人们觉得诚实信用原则只是一个强于一般条款的法律依据而已等。人们通过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观点,从而导致民商法的落实过程中没有准确的遵循标准。

1.2排在民商法基本原则中的末位

诚实信用原则虽然是帝王条款,但是在民商法的四大原则中,却排在最后。因此,现实过程中在应用诚实信用原则的时候,相比其它三个选择而言相对滞后,没有发挥出其帝王条款应有的影响力。

1.3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

诚实信用原则虽然是民商法的四大原则之一,但它并没有下位原则。我国社会经济虽然在快速发展,但相应的诚实信用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从而导致我国经济体制十分混乱,经济活动状况不断,各种信任危机不断涌现。许多商家由于缺乏诚实信用原则的监督管理,缺乏法律法规的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谋求利益,从而导致了毒奶粉、染色馒头、苏丹红等问题的出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对完善诚实信用原则的合理化建议

2.1综合各种观点,明确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内涵

只有统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定义,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法律效力。通过研究、分析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合理的将诚实信用原则运用到社会经济中,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综合各种观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法律效应,保障民事主体行为的合法性。

2.2加强诚实信用原则的宣传,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

第一,通过加强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宣传力度,加大社会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了解、认识,从而促使人民群众、经济活动主体自觉的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减少毒奶粉事件的发生。第二,提高社会诚实信用氛围,从根本上减少不诚实信用现象的发生,预防社会经济体系的混乱。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体现国家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只有真正的建立起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才能促进民事主体的合法经营,减少不诚实经营现象的出现。

2.3针对诚实信用原则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诚实信用原则,同时在民商法中明确的规定了有关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要求,但是由于社会对于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理解不清楚,导致诚实信用原则在经济的应用中不到位,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制定符合诚实信用原则要求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促进社会经济体系的正常的、合理的发展,减少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事情的出现与发生。

就目前而言,我国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诚信的现象,产生了信任危机。从而使得我们认识到在相关的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下,不能只依赖人们的自觉性,需要不断加强法制力量,规范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加大对诚实信用原则的宣传力度,明确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和内涵,制定与诚实信用原则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才能真正的实现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真正的维护社会的诚实信用,构建良心社会。

参考文献:

[1]邵文娟,试析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J]法制与社会,2013(04)

[2]钱锟,试析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J]商情,2013(09)

[3]李东,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其完善路径[J]人民论坛,2012(10)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4

关键词:商业伦理;企业诚信文化;企业诚信文化塑造

 

1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

在西方,商业伦理的研究始于18世纪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道德情操论》一书中,认为商业活动的本质中包含着人道主义的理念。而经济学家纳什则从个体层面的角度把商业伦理定义为,面对道德困境的行为主体在思考应当采取何种行为方式时所参考的道德准则的总和。到上世纪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组织行为学理论的兴盛和发展,商业伦理研究开始逐渐从个体层面向组织层面扩展。经济学家威尔士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对商业伦理进行定义。认为商业伦理是一个组织在回顾、调查以及解决各种复杂的伦理困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评判标准;经济学家里奇又补充指出,一个组织评判其行为的对与错,主要是参照其自身事先一家形成的商业伦理标准。在我国,学者们对于商业伦理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江雪莲教授认为:从职业伦理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社会道德在商业领域的细化、个别化,是商业领域职业伦理规范的总和,是商业行业的道德心理、道德品质、道德习惯、道德传统代代相传的历史积淀;从经济伦理的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交换伦理或流通伦理,是交换流通领域中经济制度的设置或经济制度系统内部制度与制度之间、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其他社会制度之间良性互动所包含的伦理机制。朱涛博士认为:商业伦理是社会博弈的一种规则,是人们创造性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框架,是有限理性和具有反思能力的个体构成的社会长期经验的产物。

在笔者看来,我们通常所说的商业伦理,是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在商业活动中最直接、最一般化的表现。是指任何商业组织、生产机构或者个人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它是道德价值与效率价值的统一,是社会道德与服务精神的统一,也是法治与道德的责任的统一。传统社会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义、智等理念是商业伦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诚信文化指的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塑造成的,被企业成员(包括领导者和员工)所共同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企业诚信文化表现为企业中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以及企业成员对待顾客、社会公众,甚至是竞争对手的诚信的态度和道德习俗。

2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关系架构

诚信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的灵魂、立业之本,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诚信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的诚信是企业诚信文化塑造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之所在。诚信也是商业伦理的精髓和要义。因此无论是商业伦理还是企业诚信文化,诚信都是其核心的内容,二者也正是通过诚信的核心理念来共同对企业发挥着作用。有着共同的核心内容的商业理论与企业诚信文化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

2.1 内涵与主体相同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内涵与主体是相同的,首先,我们可以运用数学的集合原理来进行分析,假如把商业伦理设定为一个“集合”,把企业诚信文化设定为另一个“集合”,那么“诚信”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换句话说,诚信就是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相同的内涵与主体。(如图所示)商业伦理的主体是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中的诚、信、义、智等思想,“以诚为本,以信立足”这是商业伦理的核心主体,更是商业伦理的精髓、要义。而对于企业诚信文化来讲,诚信无疑是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内容,“以诚为本,以信立足”树立企业诚信的信誉、形象,就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的核心。

2.2 功能与目标相同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作用客体同为企业,二者都为企业服务,都对企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从其激励功能、引导功能、辐射功能上讲;还是从其凝聚功能、约束功能上讲,二者的功能是基本相同的,共同对企业发挥着作用。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也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约束企业的各种商业行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遵守社会道德基本准则,促进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无疑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商业伦理经济的时代,无论是对于商业活动中的商业组织,还是个人来讲,商业伦理道德的遵守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商业伦理更是其灵魂之所在。(如图所示)。中国知名的城市运营商杨卓舒曾这样说到:“商业伦理能够支撑多久,那么企业也就有多大”;“商业伦理不仅仅要求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而且要求人们在建立或者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要建立一整套好的价值观与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从事商业活动的行为方式。

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企业的诚信理念,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诚”是企业聚心之魂,“信”是企业立业之本,唯有诚信,才能打造百年老店。企业诚信文化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泉之所在。(如图所示)。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生命线,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形态,甚至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发展的命运。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指出:“一个伟大的组织之所以能够长久生存、长盛不衰,其中最主要的法宝就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多具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种被组织成员所认同,积极向上,着眼于长远的发展的价值观,必然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进而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者企业向前迈进。这种被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就是企业的诚信文化。

2.3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关系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首先,从商业伦理的角度上讲,商业伦理是一个大的整体,而企业诚信文化是商业伦理的一部分。商业伦理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在商业活动中最直接、最一般的表现形式,是任何商业组织、生产机构或者个人以合法手段从事盈利时所需要遵循的伦理道德准则。而企业作为商业活动中的一个商业组织或者说是生产机构,其内部塑造出的诚信文化成为了商业伦理的一部分。

其次,如果从企业诚信文化的角度上来讲,企业诚信文化无疑是商业伦理在企业这个商业组织或者说是生产机构里的内化表现形式。商业伦理是相对于整个社会的商业活动来讲的,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遵守商业伦理道德的最主要表现就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与遵循。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总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对商业伦理道德准则的认同与遵循,将会客观上促进企业“守诚讲信”,从而推动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反过来,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主观上推动者整个社会商业伦理道德的认同与遵守,如果企业都能够重视诚信文化的塑造,企业管理者能够积极的引导企业成员“守诚讲信”,推动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那么整个社会必然将会形成遵守商业伦理道德的氛围。

3 结论

商业伦理与企业诚信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内涵与主体相同;功能与目标也相同,二者是在相互的影响与促进中发展的。在商业活动中,良好商业伦理道德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在企业中,对企业诚信文化的塑造,需要整个商业活动中良好的商业伦理道德环境的保障。如果整个社会商业伦理道德环境得不到保障,那么企业也无法“洁身自好”,企业的诚信文化塑造也只能是空谈。因此,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塑造商业伦理道德,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那就是塑造自身企业的诚信文化。与此同时,企业的诚信文化塑造,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企业内力和企业外力的共同作用,需要一个以诚信为核心的商业伦理道德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荣富.“‘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j].江西社会科学,1997,(3):27-29.

[2]江雪莲.现代商业伦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15.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5

关键词:董事信义义务 诚信义务 独立 界定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居于主导与核心地位。为控制董事不滥用经营权,传统公司法规定,董事对公司及其股东负有由注意义务(dutyofcare)和忠实义务(dutyofloyalty)组成的董事信义义务(fiduciaryduty)。不过公司法中,尤其是英美公司法中一些意图减小董事职业风险规定,如商业判断规则(BusinessJudgmentRule)、董事免责规定(exculpation)、补偿规定(indemnifica—tion)等,却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董事注意义务功能的发挥。世纪之交,美国接连出现震惊世界的安然、世通等重大公司丑闻,暴露出传统公司法对公司管理者的监控仍存在相当大的漏洞。作为美国公司法策源地的特拉华州,对传统董事信义义务的二元结构作出了反思。面对现实中暴露出的二元结构的缺陷,该州灵巧地适用了早在制定法中存在的“诚信”(goodfaith)一词对董事义务做出新的剖析,并在最近一些判例中频频向人们传递出“董事诚信是董事作为公司受托人不可规避的独立义务”的信息。然而由于董事诚信义务既未被制定法清晰的界定,也没有得到判例法充分发展,其独立地位还未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本文针对董事诚信义务的基本内涵和表现形式做出分析,认为将董事诚信作为一项与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并列的独立义务,构建董事信义义务三元体系,具有良好的立法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董事诚信义务的基本涵义

马克斯·韦伯认为,制定法律和适用法律的活动都应具有形式和实质的合理性。从形式合理性方面分析,董事诚信义务的法律含义应与“诚信”的辞源语义以及现有法上已存在的诚信术语相协调;而从实质合理性方面分析,董事诚信义务的内涵则应符合社会群体对董事职位的共同期待,体现社会正义。本文即从以上方面对董事诚信义务做出归纳分析。

首先在语义上《韦氏第3版新国际字典》定义为:“一种怀抱诚实及合法目的的内心状态:相信自己有法律权利,相信自己的行为不是不合理的或者已知的状况不要求再深入调查,不存在欺诈、谎言、共谋或者重大过失”;《美国传统字典》的定义是:“符合正派(decency)和诚实的要求”;《兰登书屋未删节版辞典》的定义为:“符合诚实、信赖、真挚等要求”;《布莱克法律词典》的定义是:“诚信是在以下情况下的内心状态:(1)信仰或目的上诚实,(2)对其义务或责任忠诚,(3)在特定贸易或商事中遵守合理的公平交易的商业标准,或者(4)不存在故意诈欺或者故意寻求不当得利”;《麦林一韦氏法律词典》的定义为:“诚实、公平并具有合法的目的:没有诈欺、敌意行为或者取得不当得利的故意”,该词典同时指出,“尽管诚信总立足于诚实,但其含义还取决于它的具体适用的情况”。不难看出,在方法上各辞典对诚信主要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定义途径:其一是纯粹从主观上描述,指出诚信应表现出的内心状态如何,如《韦氏第3版新国际字典》;其二是纯粹从客观上界定,指出诚信应达到怎样的要求,如《美国传统字典》和《兰登书屋未删节版辞典》;其三是从主客观相结合定义诚信,既指出诚信的内心状态又阐明其客观的判断标准,如《布莱克法律词典》和《麦林一韦氏法律词典》。而从内容上看,几部词典对诚信的界定中都包含了“诚实”、“正派”(合法)的元素。因此,对董事诚信义务的界定亦可以“诚实”、“正派”为内容拓展的根基,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予以阐释。

其次在现有法上,合同法中早已存在当事人的诚信义务。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1—203条“诚信的义务”规定.“对本法范围内的任何合同或义务,当事方均须以诚信作出履行或寻求强制执行。”关于什么是诚信,第1~201条“一般定义”第19款规定“诚信是有关行为或交易中的事实上的诚实”;第2—103条“定义和定义索引”第1款b项规定,“涉及商人时,诚信指事实上的诚实并遵守行业中的关于公平交易的合理的商业准则。”根据学者的解释,第1—201条的“事实上的诚实”是一种与古典的个人主义和意思自治原则相连的美德,而第2-203条增加遵守公平交易的合理的商业准则”的客观因素,使诚信回到与买卖相关的领域中去。另外,《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新增的第205条也规定,“每个合同都课加其各方多数人在履行或执行合同中的诚信和公平交易的义务”;这里“诚信”是指当事人“忠实于商定的共同目的,满足他方当事人的正当期待,它排除各种类型的违反共同体的正派、公平合理的标准的恶信行为”。可见《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是从正(忠于目的、满足期待)、反(排除恶信)两面对当事人诚信义务进行的规定。

此外,董事诚信义务虽在美国公司法中含义不清、地位不明,但诚信一词却早已出现。《美国示范商业公司法》第8.3O条“董事行为准则”就规定:“董事会的每一个成员在履行董事职责时,应以以下原则行事:a.以诚信的动机;b.以该董事合理信赖系为公司最大利益的方式。”纽约州的《商业公司法》第717条规定,“每个董事应当履行他作为一个董事的义务……以诚信的方式。”可见公司法董事诚信义务一是强调了董事行为的主观诚信动机,二是其行为方式诚信。由以上合同法和公司法对诚信的规定可以看出,当诚信成为种义务时,亦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规定,而义务主体的主观诚实反应在不同部门法中将体现该领域的要求和标准,其中该领域被普遍接受的商业准则至关重要。

最后,从社会群体对董事职位的共同期待上看。一些公司规定,除传统公司法规定的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外,董事还应履行“董事遵规守纪的义务”(dutyofobedience)以及“公司守法的义务”(dutyofcompliance),要求董事遵守所有对公司产生效力的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其他相关规定,同时要确保公司的行为与公司有关义务相一致。而在美国董事和高级经理人的商业保险中,很多保险公司规定,董事或高级经理人的下列不端行为导致的损害不在保险范围内:有意的不诚实或者疏漏,欺诈,犯罪,故意违法违规,取得非法利益或非法酬劳。可见,社会对董事职位的要求中也已经包含期望董事合法守规、无故意不诚实及疏漏、欺诈、无非法获益等诚信行为的因素,这些都应当是诚信董事所不为的。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主观性的内心状况,人们很难简单地用一个词语对诚信进行完全的概括。根据前文阐释,本文认为从主客观方面、正反面角度来看,董事的诚信义务的基本涵义为:董事主观上诚实,在作出行为时应真诚地主观认为是为公司最大利益,客观上忠于职守、行为正派,不违反被普遍接受的商业正当行为准则以及被普遍接受的基本公司道德规范。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6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01

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内涵、扩大外延、增强活力、巩固医院地位,使思想政治工作少做虚功、不做无用功,促进两个效益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要深刻了解医院服务理念管理的内涵

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决定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决定员工忠诚度,员工忠诚度决定员工工作效率,员工工作效益决定顾客(患者)所获价值,顾客所获价值是服务的核心,它连接着企业(医院)内部员工管理和外部的市场经营;顾客(患者)所获价值决定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决定顾客忠诚度,顾客忠诚度决定企业(医院)获利能力,企业获利能力再决定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

作为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老病死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存在着对医疗服务理念管理的意识强化,医院需要认识到服务理念管理即观念转变对医院经营效益的影响。

二、不断探讨医院服务理念管理

服务理念管理能够让医院在经营过程中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作为非营利性医院,医院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医院经营活动来说,经济效益是直接的,是最终的追求目标。但是,作为医院经营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经济效益的获得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前提,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医院稳固新老患者,吸引更远区域患者的决定因素,是医院寻求可持续发展,不断获得经济效益的关键。医疗效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等是评价医院社会效益的指标,医院的收入状况、盈利能力等是评价医院经济效益的指标。医院管理者只有树立社会效益为先,注重服务好医院员工,提高医院员工满意度,才能提高医疗效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只有高效的医疗、优质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患者满意度才能提高,患者的忠诚度和医院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服务理念管理模式链接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互促进提高。

1.服务理念转变是由医疗特殊性决定的。医疗作为一种服务,不但具备了服务相对于产品的特殊性,还有一些自身的特性。医疗服务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具有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讯密集等特征;医患双方在对疾病诊治的信息和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不对称性。医疗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员工和患者对医院的特别重要性。特别是医护人员在医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等多个方面。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态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另外,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患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患者对医疗信息的缺乏使得他们在就医时更多会考虑自己以前的就医体验和医患以外第三方对医疗信息的介绍。是否在医院有过满意的就医体验,其他人对医院是否有正面的评价都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就医选择。因此,医院必须关注于满意的员工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就医体验。

2.服务理念管理是打造医疗机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市场和竞争要求医院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诊疗技术、医院管理、创新能力,即医院文化。优势的医院文化其实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在医院内部管理上,以员工为本,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在医院外部经营上,以患者为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忠诚度。致力于员工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宗旨的医院文化就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医院服务理念管理的良性循环。

3.服务理念管理是转变医院营销理念的必然要求,对于医院营销,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医疗广告、转诊回扣等歪曲认识。对此,医院管理者只有把营销理念转变才能找到答案。医院迫切需要树立一种追求员工、患者、医院、社会多赢的营销理念,这种营销理念的指导思想就是服务理念管理。

三、明确医院服务理念管理的内涵

1.医院对员工的服务除了增加医疗设备,服务设施的配备外,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协调、管理制度完善、落实,员工责、权、利分配以及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等是医院实际运作的内容。临床一线人员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利益和价值:即诊断明确和诊疗有效,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关注,以及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对医疗费用的解释以及大处方、滥检查的相对减少等;只有患者获得他们期望的价值,才会对医院技术、服务、收费等多个方面满意,才能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满意的患者很大部分会成为医院的忠诚患者,忠诚患者在有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时候,会再次到医院就医,会向其他患者称赞医院,推荐医院;忠诚患者的长期价值会使得医院业务量增加,医院经营成本降低,医院品牌形象改善,医院竞争力增强,并最终确保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良好的患者感受、评价及医院的竞争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医院对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

在医院的实际运作中,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医院服务理念管理的存在和管理内涵,还要采取措施对服务理念进行系统管理。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品牌战略;实施

1银行品牌的内涵与外延

菲利浦·利特勒将品牌定义为“一种名称、术语、符号、标记、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应用,其目的是藉以辨认某个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银行品牌”是指银行企业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其银行产品的开发、管理、销售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被市场广泛熟悉、与其它同类商品在标识上有显著区别的、为客户乐于接受和一致认同的银行产品,以及客户对产品所属银行本身形成偏好、信任感和依赖感的银行企业。

银行品牌是银行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其他银行的重要标志。由于银行服务的同质性,其产品极易模仿,但银行品牌所表达的银行企业信誉和形象,是一个银行多年的经营活动以及使用产品的经验在消费者心目中持久积累的印象。一旦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了卓著的信誉和优良形象,便难以模仿和复制。所以,银行应更注重反映企业综合实力的传播,把品牌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从大处着手,追求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树立独特的价值内涵。

2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2.1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银行品牌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知识经济时代,客户的功能性消费已经向文化性、心理性消费转变,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注重营销中的文化因素的投入。据大众传播心理研究,消费者对任何产品都有一种潜在的抗拒心理。消除这种抗拒心理的最有效手段是让消费者自愿了解产品,而具有文化内涵或特定理念的产品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2.2品牌定位不准确,忽视客户需求,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塑造鲜明的业务特色,是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一大特征。我国国内的银行虽然数以百家,但忽视对客户需求的研究,导致市场定位往往如出一辙,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层次不高,特色也无不鲜明,大都是简单的存、贷、汇,中间业务尤其是个人理财产品比较有限。

2.3品牌推广上,形式偏颇而且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品牌经营上缺乏重点和个性。大多数金融企业在品牌经营方式上,偏重广告,把品牌知名度的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寄托在重磅媒体的广告轰炸上,而能够让产品及品牌推广得更好的方法,却没有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即便是广告本身,也是思维贫乏、创意雷同。

2.4品牌维护上。偏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

一些商业银行在业绩佳、势头好时,往往忽略对品牌的长期维护和培育。走品牌之路,应是一条正确而且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但品牌的构建、内核扩充、推广、维护、提升等过程,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短视、浮躁和投机取巧。

3我国商业银行品牌建设的方法策略

3.1清晰定位,找准市场目标

首先,做好市场分析。银行要从市场出发,通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状况和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并根据各种标准进行市场细分定位,为银行选择目标找出依据。

其次,正确评价银行内部条件。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要找出现存的劣势,预测未来市场给本行带来的商机和挑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做好定位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第三,深入研究竞争对手。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定位特点,以及产品品牌和银行形象的特色,并把本行目前的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第四,选择目标市场。要根据各细分市场的发展潜力和银行自身实力,在扬长避短、避开同业竞争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

第五,确立品牌特色。通过分析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针对目标客户现实和潜在需求制定银行的营销策略,确定产品结构和服务内容,进而提出能凸显自身个性的品牌。3.2强基壮骨,狠抓核心管理

首先,要坚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宗旨。始终把客户满意放在第一位,把客户满意作为银行的最高追求,把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

其次,应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加强质量管理的一面“镜子”。商业银行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推出新的服务标准,增强服务技能,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加强服务检查工作,规范投诉处理行为,把握质量关。

第三,必须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使品牌的创立和发展永远充满活力,这是加强银行质量保证工作的基础。要依靠“科技强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使品牌不断再定位、上档次,增强高科技含量,增加高附加值。

第四,必须走质量规范化管理之路。我国各商业银行必须落实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国外商业银行的经验表明,银行贯标不仅可以确立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3.3推陈出新,寻求忠诚客户

实施品牌战略,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与时俱进、根据时间、环境、市场发展水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保持其活力,才能赢得更多更好的忠诚顾客。发现和吸纳新的客户固然重要,而留住客户则更重要。有数据表明,留住顾客较之争取新顾客的难度和所需成本要低5-6倍,而且还能提高相关产品的购买率,并带来新的顾客。所以,留住顾客,提高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和目标。提高品牌忠诚度,必须有忠诚的员工,必须有优质产品和服务,必须有忠诚的客户,三者缺一不可,这是建立品牌忠诚度三者互动平台的基础。

3.4稳打稳扎,提升品牌美誉度

为保证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扩大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应努力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良好的信誉是银行最大、最有效的盈利资产。而好的品牌要靠良好的信誉支撑。当今世界前500强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企业”,它们之所以经久不衰,关键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银行信誉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全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把建立和增强银行信誉,同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结合起来。

3.5强化宣传,塑造品牌形象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8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更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经济学专家徐二明教授曾直言:“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变迁的迟缓性,企业组织中原有的文化还具有滞后性,文化观念的转变不像更新设备、转换产品那样容易,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因此,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企业实施战略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力。”鉴于此,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轴)进入战略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我们很有必要对洛轴的企业文化进行探讨、挖掘,尤其是要对企业的“信得过”精神进行重新培育、塑造,使其真正成为新时期推动洛轴健康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信得过”精神产生的基础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思想作风、道德情操的高度概括,是支撑企业员工为着企业共同目标进行统一行动的精神因素。作为洛轴企业文化灵魂的“信得过”精神,也有着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群众基础。我们可以从企业精神的内涵入手,依据特定的时代背景来剖析一下“信得过”精神产生的客观动因。

所谓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群体意识。有关专家将它归纳出三层含义:一是企业精神所反映的企业群体的思想和目标,显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宗旨;企业的价值观反映了企业劳动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的行动准则反映了企业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价值取向,并经职工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二是企业精神是在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自觉培育形成的,不是企业偶发行为的反映。三是企业精神体现了企业全体劳动者的意志和愿望,是经过全体职工认同的。

企业“信得过”精神第一次提出是在1964年,是在“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产生的。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学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洛轴滚子车间终磨小组对照大庆的“三老四严”和“四个都一样”(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严谨、严肃、严密”,“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工作一个样”),查找出自己在工作中“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差距,发起了“我们是为谁劳动”的大讨论,通过讨论统一了思想:我们是工厂的主人,我们要干出使自己信得过、检查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的产品。这便是“信得过”精神产生的原始动因。第一,它是时代的产物,即:学大庆活动的精神产品。第二,它是企业的群体思想。它是经过群众集体讨论而形成的,并且是自觉行为。反映了洛轴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第三,它体现了职工群众的意愿。它是主人翁意识的体现,更是奋斗目标的确立。总之,“信得过”精神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其客观的历史动因。同时,确实真真切切地反映和代表了当时洛轴广大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

二、“信得过”精神确立的背景

1989年,洛轴在第九届职代会上正式确定了企业的“信得过”精神――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信得过,以优异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信得过,以优良的经营作风让党和人民信得过。它标志着“信得过”精神历经25年的培育、塑造、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成熟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洛轴同全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生产经营状况处于历史最佳状态,无论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企业的文化建设都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旺盛生机。这一时期,在当时的管理模式下,洛轴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健全,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尤其在效益的感召下,企业凝聚力强劲,职工精神面貌最佳。各种有利因素促使着洛轴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要逐步规范,以进一步用精神力量促使企业经济发展。

就大环境来讲,从八十年代初开始,企业文化作为管理学的新概念问世,并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相继掀起了“企业文化热”。由于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不同于“以技术为中心”、“以财务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它注重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理想、信念、哲学、道德、作风等群体意识的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注重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素质,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而,倍受企业家和管理者的青睐,也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从此,全国各地大小企业都在挖掘、培育、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洛轴的企业“信得过”精神也就顺应潮流应时而生。

“信得过”精神的确立,标志着洛轴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标志着洛轴经济发展迈入了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鼎盛时期。它是洛轴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信得过”精神培育和激励着广大职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畏坎坷,历尽艰辛,排除重重困难,渡过道道难关,不断取得新的成绩,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也孕育出了一批批为企业发展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信得过”的洛轴人。

三、“信得过”精神发展的动因

“信得过”精神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从来不是封闭和凝固的体系,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企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又必然随着企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一成不变的、永远生辉的企业文化是不存在的。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和企业的进步,随着企业内外客观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完善和更新。当然,作为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的企业精神内涵也必须随之更新和发展。

一些经济专家认为:企业文化更新一般由三种重大因素所决定。一是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动,比如新中国成立,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二是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指党的方针政策、市场形势、竞争条件、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三是企业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指法人代表易人、企业改组、经营机制转换、股票上市等。对洛轴来讲,以上三个条件占了两个。企业外部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市场形势变化无常,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内部变化更是明显,经过二次重组,洛轴已经由省管企业成为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煤化)的成员单位、永城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确立,资产重组,体制机制转换,用工制度、分配制度的变更,尤其是新洛轴工程和产业升级项目的实施,已标志着企业正在进入新的战略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洛轴的企业文化必须更新、再造。同样道理,企业精神的内涵必须丰富和发展。

当初,“信得过”精神是以大庆为榜样,在“铁人精神”的启发下产生的。现如今大庆精神也已经与时俱进地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大庆精神重要内容的“四个一样”:“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与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已经演化为“四个不一样”:“素质高低使用不一样,管理好坏待遇不一样,技能强弱岗位不一样,贡献大小薪酬不一样”。[4]这不仅标志着大庆精神的与时俱进,更标志着大庆油田引入了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1990年2月,同志高度评价了大庆精神,并把大庆精神概括为“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同时,大庆石油管理局的文化创新,从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新内涵入手,持续不断地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爱国”以兴企为本,“创业”以创新为魂,“求实”以诚信为先,“奉献”以共赢为根,将大庆精神由“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八个字变成一个系统化的充满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体系。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洛轴的“信得过”精神就更应该向大庆精神那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时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信得过”精神的重新定位

客观地讲,洛轴的物质形态的企业文化已经发展,洛轴的制度形态的企业文化也有明显改变,尤其是在河南煤化 “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洛轴的意识形态的企业文化也有较大进步。因此,洛轴的企业精神也必须顺势发展。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战略决定的,而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愿景又是企业战略管理的起点,我们首先要理清当前河南煤化和洛轴的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是指企业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与所追求的价值,它解释了企业形成和存在的根本目的、发展的基本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基本行为规范和原则。”“企业愿景是企业未来的一幅前进蓝图,是企业前进的方向、意欲占领的业务位置和计划发展的能力,它具有塑造战略框架、指导管理决策的作用。”

河南煤化的企业使命是:报效国家、惠及员工,企业愿景是:行业领先、国际一流。它充分体现在河南煤化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地位、优势和影响。洛轴的企业使命是:谋求发展、造福员工,企业愿景是:中国第一、世界一流。这是由它的行业特点和国内行业地位所决定的。尤其是同志视察洛轴时明确指出:“一定要把洛轴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

河南煤化的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它有着一套科学的完整体系,2009年推出了《企业文化手册》,包含有企业标识、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2012年又颁发了《企业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有十七个子文化,其中也包含有诚信文化:以诚立业、诚信天下。明确指出“诚信就是真诚、忠诚和恪守信用。诚信是企业立企之本。诚信是员工立身之本。不讲诚信的企业,必然要受到市场的惩罚和社会的唾弃。不讲诚信的员工,在河南煤化集团将无立足之地。河南煤化集团坚持诚信办企业,要求各级干部员工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9]洛轴的企业文化是以“信得过”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由于行业的特点,使它作为子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除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之外,它没有自己的理念体系,完全遵循和执行河南煤化的理念和文化体系。

洛轴企业精神的培育,必须践行河南煤化的企业文化,这是由企业的属性所决定的。同时,实践也有力证明,河南煤化是优秀的企业,河南煤化的管理是科学的,河南煤化的文化是先进的。作为成员单位的企业文化必须绝对服从于集团公司的母文化,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的企业哲学,坚持 “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在洛轴,弘扬“信得过”精神就是积极实践“用心做事、追求卓越”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

五、“信得过”精神重塑的趋势

洛轴企业精神的培育,必须具有洛轴特色。这是由企业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洛轴是全国“信得过”的发源地。洛轴几代人为“信得过”精神的培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同时,企业“信得过”精神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洛轴人。尽管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信得过”精神的精髓是优良的,“信得过”精神的旗帜是鲜明的。因此,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给“信得过”精神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其内涵,让其永葆生机,代代相传。

洛轴企业精神的培育,必须体现公司“积极思维、主动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有助于牢固树立九大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市场意识、管理意识、质量意识、廉洁意识。必须遵从公司所倡导的“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共同的利益”。必须有利于树立“敬业务实之风、勤俭创业之风、学习进取之风、清廉为民之风”。必须遵循同志“一定要把洛轴建成世界一流的轴承研发生产基地”的指示精神。

那么,洛轴究竟应该怎样重塑企业“信得过”精神呢?很明确:必须要创新、丰富和发展。就让我们还从它的起源进行剖析吧!

“干出使自己信得过、检查员信得过、用户信得过、国家信得过的产品”是大干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的“信得过”精神,它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加压,是主人翁意识和精神的体现,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增砖添瓦,积极奉献。展示了那个时期职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的生产热潮,同时也反映出了那个时期企业界的文化氛围。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用户信得过,以优异的经济效益让国家信得过,以优良的经营作风让党和人民信得过”是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信得过”精神,它是一种对社会的承诺,目的是要生产出优质产品、创造出优异效益、培育出优良作风。它是那个年代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一时期企业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新的历史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精神作为支撑呢?我认为它应当能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能体现出企业全体员工的意志和愿望,能展现出企业风气和职工面貌,尤其是要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目的是激发斗志、追求卓越、占领市场、促进发展。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9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认为,要建立一个充满理性、有秩序的社会,首先要有精神的秩序,然后才有政治与法律的秩序。而精神秩序的形成有赖于商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诚信形象的完善。

所谓诚信,就是为人要诚实守信用。在封建社会,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其推广到选贤治国的原则,并发展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准则。总之,诚信是我国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是传统道德中的精华。

诚信是一切社会的永恒美德。今天,诚信依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商准则,诚信精神已融入了我国商业法规和商业职业道德之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应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国家内贸局将“诚信、公平、情义、服务”作为商业职业道德标准。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这一标准。如北京长安商场构建的“诚信工程”,倡导“铸诚信魂,兴诚信风,务诚信实,育诚信人”的经营理念;贵友大厦弘扬“以德经商”;金伦大厦推崇“以信为魂”等等,无不体现出坚持诚信为民服务的经营理念。笔者认为,现阶段商业诚信的内涵可分解为以下内容:

“诚”的内涵包括:诚心。即企业应具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一片诚心,把顾客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一切为顾客着想,一切为顾客满意,你送顾客一片诚,顾客还你十分情。诚心与诚心的互动可促进社会诚信的良性循环。诚实。即企业必须真诚老实,把经营企业视为佛行。日本大思想家铃木正三指出“任何职业皆为佛行,人人各守其业即可成佛,而佛行之外并无成佛之道,必信其所事之业皆于世界有所益。”“守正直之后而事买卖之业,如火之烘物使其干燥,如水之流动自上而下,天恩必成其业,万事必遂其愿。”就是说,商业本身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是否把它作为佛教之行善来尽业。诚恳。即企业应坦诚待客,直率待人;发自内心地为顾客着想,有同情心和帮助人的热情;不虚伪,不敷衍。“信”的内涵包括:信用。即企业必须言而有信,履行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顾客对企业的最低要求。为此,企业必须摒弃那种肆意夸张,诺而不现,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的不正当行为。信誉。企业信用积累与升华形成的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信守。即企业应依法经商,信守合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济法规是调整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准绳,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按经济合同办事。

讲诚信本是企业份内的事,但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令人堪忧,假冒伪劣、坑蒙欺诈、违约毁约、偷税漏税、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改革开放形象,“信用危机”已成为当今文明社会和市场经济中的一大公害,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诚实守信是企业立业之道、兴业之本。塑造商业诚信形象,企业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应摆脱信用失范或缺损链条的羁绊,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身份确认、遵纪守法、产品质量、借贷守约、经营业绩等方面,加强自律,全面树立诚信形象。

由于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中心地位,他的职务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结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2年第九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表明,96%以上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家的品格对企业信用的影响最大。而企业家品格形成的首要因素是其个人修养。广大企业家应注重道德修炼,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观,坚信“信誉比金子贵”;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重任,身体力行,做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塑造商业诚信形象的带头人。

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实现的。企业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好坏。因此,塑造商业诚信形象,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不但要持续提升广大职工诚实守信的道德素质,还要鼓励广大员工勤奋学习科学知识、精通专业技能,保证企业以优质的产品和卓越的服务取信于民,把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方针落到实处。当前,还要重视学习并掌握运用国际经济规则,以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塑造商业诚信形象,必须引导企业确立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决定企业的经营行为方式,先进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本身构成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前提条件。企业要秉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可持续发展和依法经营的思想,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信用制度建设,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总之,企业要以良好信誉为目标,以遵章守法为前提,以消费者为中心,使诚实守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

任何事物都具具两重性,塑造企业诚信形象仅靠企业自律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对企业的他律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由政府、企业和自然人共同构架,形成一个诚信链条,使自律与他律互相结合、互为作用。

社会对企业诚信的他律,必须提高企业和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应强化企业经营者的商业道德素养,在企业和全社会树立讲诚信的公德意识,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信用即财富的共识和理念。

社会对企业诚信的他律,必须建立并开放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要探索建立部门间联合的信用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工具,在法律的框架内,逐步建立信息、信息共享和网络化的信用体系,向社会开放,使守信者畅行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展信用评级制度,制定企业和中介机构信用评价标准,严格评价行为。

社会对企业诚信的他律,必须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培育信用社会监督机制。要根据形势需要,加快信用立法进程,依靠法律的力量和制度政策来约束信用关系各方行为,把对企业的诚信要求变成一种法制约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一是法规制度上突出保护诚信企业的权益,坚持债权人主导的法律原则;二是要保证司法公正,加大判决案件的执行力度;三是要严格企业的财经纪律,杜绝中介组织与企业合谋欺诈的情况发生;四是要制定“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机制,让失信者不敢冒失信的风险。

诚信经营的内涵篇10

我是我县显华大酒店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今天参加演讲的一名普通选手;此时此刻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诚信经营,服务至上。

***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显华大酒店工作,至今已在酒店度过了***个春秋,在这些年里,我很感谢酒店,很感谢我的同事,因为,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自我的价值,享受到工作的快乐;更让我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诚信经营,服务至上,就是这些年里,我自己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商场如战场。在当前,酒店行业竞争残酷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显华大酒店依然能够在全县酒店餐饮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依靠的就是8个字,诚信经营,服务至上。这8个字,可以说是我们每位显华人的追求的目标,更无时无刻不鞭策着我们要牢记它,实践它。

显华大酒店从成立至今,一路走来,可谓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十分不易,今天的显华,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成绩,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爱,更得益于我们显华人自强不息,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实践,也正是依靠这样的原动力,显华才能走的更远更好,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众所周知,当前酒店行业市场竞争残酷激烈,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状态;诚信经营是现代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石,没有诚信,企业便无发展可言,多年来,酒店在诚信经营方面狠抓管理,下足功夫,尤其是将职工诚信作为酒店内涵建设的重中之重,时刻警示职工,告诫职工以诚为本,生机勃勃,以诈为本,则必然会走向穷途末路;同时,我们结合酒店的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次的各种感恩奉献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积极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酒店职工处处讲诚信,事事重诚信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市场客户口碑是酒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金杯银杯不如客户口碑,多年来,我们酒店始终坚持服务至上的服务管理理念,从制度上加以固化,同时,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努力提升服务客户的效能,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时间上下苦功,尤其是与时俱进,注重打造出良好的客户体验。

良好客户体验是服务行业的生命所在,因此,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搭建消费者与我们酒店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了让我们的客户能够得到良好的入住环境,我们制定了各项服务指标,积极打造知名度,让我们的酒店能够成为更多人外出选择住宿餐饮的首要选择。此外,在服务过程中,我们还努力从客户的期望值中改善自己的不足,达成客户的需要,满足客户,最终提升客户良好的入住体验感。

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的理念还必须要从细节服务抓起,从细微之处促服务、从细微之处提品质,在细微之处方能更好的体现出我们的品质。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酒店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工作,如:给客户开水瓶换了开水,留一张小纸条来提醒客人。当打扫房间时,客人一些东西凌乱散放,如火车票,小纸张数据啊之类的,我们会整理一下,然后拿个小夹子夹好放在那里,这种细微之处方显品质,同时,根据客人的喜好,人性化的促进服务内涵的提升,如客户带了笔记本,酒店给客人配电脑架子等。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的服务,让我们的服务能够更加体贴入微,更受客户的欢迎和好评。

诚信经营,服务至上是一种精神,它深深的融入到我们每位显华人的心中,刻在脑中。

诚信经营,服务至上是一种追求,孜孜不倦,不厌其烦,才能久久为功,方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