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整治方案十篇

时间:2023-12-13 17:08:28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营造宁静的备考复习和考试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做好中、高考工作指示精神,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扰民问题,为中、高考顺利进行提供环境保障。

二、组织领导

三、整治时间和范围

自5月27日至6月20日,每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监控和整治,重点整治建筑工地施工、室内外装修、钢门钢窗制作、露天卡拉OK、各种高音广播喇叭、室外产生噪音污染的娱乐活动和其它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场所以及各考点周边所有影响市容环境的违法违章行为。

四、职责分工

(一)直属三(环保)大队依据噪声污染及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对娱乐场所、加工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控和执法工作。

(二)直属四个执法大队在中、高考期间要加强对建筑工地运输渣(余)土的监控和执法工作。

(三)各分局大队重点加强责任辖区及辖区内各考点周边所产生的噪声污染进行监控和占道摊点出店经营等违章行为的执法工作。

(四)数字城管受理中、高考期间群众投诉的有关问题,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查处,各相关责任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要认真落实并做好相关信息反馈工作。

五、方法和步骤

整治和监控工作采取集中整治,分段监控,责任到人,重点蹲守的方法进行。按照“谁管辖,谁负责”的原则,各分局(大队)主要负责人为本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整治和监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责任领导,整体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教育阶段(5月27日—5月31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印发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宣传材料,对重要地段进行重点宣传,宣传材料要逐家逐户发到位,做到家喻户晓。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中、高考有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投诉热线电话,扩大宣传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5月31日—6月6日)。整治市民和考生集中反映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对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及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或《停止违法行为责任书》,对逾期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联合相关部门和有关大队集中整治。并将整治情况抄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管理。通过整治处罚一批违规者,报有关部门关停一批违规场点,净化高考环境。

第三阶段:严管阶段(6月7日—中、高考结束)。

(一)各分局(大队)要加大执法力度,增加路面巡视巡查次数,及时查处和制止各种噪声污染。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控,从6月7日起,中午12:00—14:00时、晚间20:00时至次日8:00时为建筑工地禁止作业时间。考试时间内对考场可能产生影响的工地,要全天候禁止建筑施工,停止全市渣土等建筑垃圾的运输的审批,停止道路开挖审批。

(二)拓宽投诉渠道,及时受理投诉。对中、高考期间的投诉要特事特办,作为紧急投诉处理。数字城管值班人员要保证投诉渠道畅通,认真受理,服务热情,不推诿扯皮,接到考生投诉后第一时间内处理完毕。

(三)明确工作责任,实行承包制。对重点部位要定点设防,严防死守。考试期间组织小分队对考场周边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制止噪声污染行为,保证考生不受噪声污染影响。

六、工作要求

(一)全体执法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污染执法工作的重要性。中、高考倍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我们的工作做的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形象。因此,中、高考期间的执法工作,各单位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十分有力,效果上要十分明显。

(二)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各单位在工作中要密切配合,主动出击,互相支援,争取整治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文明执法的关系。执法中要讲究方式方法,防止简单、粗暴和过激行为。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为宗旨,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服务和监管作用,不断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管,切实提高城乡噪声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改善和提高我镇声环境质量,建设安静舒适的城乡环境,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噪声管理,建立起政府主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多方联动、全民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使工矿企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噪声扰民问题有效缓解,城乡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三、工作职责

(一)由镇安办牵头负责场镇噪声的统一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协调其他有关部门履行本实施方案确定的职责,并具体负责工业噪音的监管及各类噪声源的环境监测。

(二)由村建办负责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严格审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作业,并配合环保部门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夜间施工的噪声扰民行为。

(三)由中、小学校负责督促校园内的禁噪工作,协助镇安办、镇整治办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禁噪整治,特别是中、高考期间的禁噪工作,同时负责在校园内进行噪声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四)由镇整治办负责文化娱乐噪声的监管。所有文件娱乐场所包括网吧、酒吧、歌厅等必须建设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在经营过程中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严禁噪声扰民,责成边界噪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整改,对边界噪声超标的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不予核发经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坝坝舞等娱乐、集会的监管,确保音响器材的使用不对周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严禁使用低音炮。

(五)由镇交管办负责交通运输噪声的监管。在场镇行驶的机动车辆必须按公安交警部门的规定使用喇叭等声响装置,在噪声敏感区设置禁鸣标志,严禁机动车辆在场镇违章鸣号。对夜间营业的网吧、酒吧、歌厅等不按要求防噪,群众反映突出的要按特种行业管理规定责成停业,限期整改。

(六)由镇整治办负责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管。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如空调器、冷却塔、抽风机、发电机等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应督促经营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禁止夜啤酒经营过程中因经营活动以及顾客喧哗产生噪声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休息;加强对场镇范围内从事废品回收、废品拆解等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管理。

(七)工商所负责对销售不符合国家、行业、地方规定噪声标准的产品的查处工作,按照政府对违法排放噪声污染企业和单位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依法查处违法排放噪声污染的无照经营行为。

(八)要落实辖区负责制,落实社区(居委会)、村社干部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劝导、及时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宣传工作和执法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县上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经党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亲自过问、亲自研究、亲自部署,要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抓好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3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立法

一、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现状

(一)城市噪声污染的来源

我国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交通噪声、工厂施工产生的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等。噪声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些由于工业生产引发而影响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噪声,将会带给人们方方面面的干扰,同时,噪声污染也同时成为了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噪声污染的污染源,多数为重型机械启动所产生的声音。交通噪声污染的传播范围宽广,而且声级不稳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交通噪声污染会因路况和天气等因素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交通噪声成为我国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工厂的机械高速运转,机床发动等,这也使得工业噪声污染成为我国噪声污染的主要根源。建筑工地施工产生的污染,虽然是一种临时性的污染,施工完毕,污染也就解除。但其声音强度很高,又属于露天作业,污染就十分严重。而社会生活污染,例如生活噪声,燃放鞭炮,装修时产生的噪音,也同样带给人们烦躁的心情并且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治理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尤其是在工厂生产和建筑施工用地,对于噪声进行了监督管理。在市区内,限制了机动车和火车的鸣笛,而对于环境噪声污染超负荷的路段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高架路、城市轻轨等道路两边配套了建设隔音屏障,进行了降噪措施,严格控制了噪声污染。设置相应的法律规范,严格限制车辆、施工、社会生活噪声的排放。同时,建立了一套针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问题的整治和处罚机制。比如,对有可能造成社会噪声污染的酒店、KTV、舞厅、各类加工作坊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和从严审批,严格控制噪声污染源的数量,限制经营,这样使得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有节奏的降低。另外规定,在城市新区设置噪声污染的场所时要尽可能远离生活区。对于老城区产生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源进行集中专项整治。对于已经存在的场所并且附近居民反映强烈的噪声污染源,主管部门相应的采取限期停业整改或强制搬迁等措施。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地建设和规范城市噪声达标区,使得重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总体水平不再下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近些年来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等综合性因素,同时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改善我国声环境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1996年10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有了一定程度的法律约束,并且在监管及其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噪声污染的投诉案件并没有随之减少,反而有上升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治理噪声污染方面,我国还存在着类似于噪声污染的界定不清晰、立法不明确、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环境噪声污染的一些规定过于原则化

我国的环境噪声发虽然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比较全面而具体的规定,但是其中不乏很多规定过于原则,使得在执法上存在一些困难。

(二)立法方面对环境噪声法的规定不明确

噪声问题的产生不仅与地方执法方面存在不足,有关立法不完善也是引发不能控制噪声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虽然对许多方面做出了控制要求,但是还是仅限于对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并且在适用对象上也只是限于对交通运输行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噪音,对于广大乡村的农业,牧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噪声污染都没有涉及。然而,在这其中的环境噪声污染也已经对周边的居民正常神火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了一定的环境纠纷。对于这方面噪声不加以控制和约束,显然是一大缺失。此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血多条款涉及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若没有具体的环境噪声标准,这些规定很难实施。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的产生不仅仅限于交通运输、工厂生产、建筑工地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由于政府管理不善,使得噪声污染不能及时解决。然而人们在指责政府工作不到位、不及时的过程中,往往也忽略了公民自身的参与机制。

(四)环境污染法律责任不完善

环境噪声污染属于能量污染,是一种无形的污染物,因此我国法律在制定相关法律时,就很难将其划分。例如我国刑法第338条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但是制定该罪名的客观事物是危险废物,是就切实的污染物进行的规定,这显然不包括噪声这种无形的污染物在内。因此就不能用重大环境污染最来规制严重的噪声污染行为。然而在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规定的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清洁给予不同的行政处分、警告或者罚款等,但是早很多环境噪声污染案件中,许多排污单位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他们宁愿被行政部门处罚,也要继续排污,因此,根本起不到污染防治的效果。

三、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措施的完善

噪声污染属于能量污染,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噪声污染具有局限性、分散性和随机性,在城市中无处不在。因此城市噪声污染工作室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对噪声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噪声的影响。同时,我国降噪工作还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借鉴,完善我国噪声污染防治的工作。

(一)严格界定环境噪声污染标准

在标准的问题上一个很大问题是排放标准与质量标准的界限模糊。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应当明确噪声污染排放指标以及噪声污染质量标准。将噪声法的各项规定明确到各项活动中,比如商业场所的开放和关闭时间,都是随着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决定的,并不能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就使得在商业区附近的居民在夜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噪声法当中就要严格指明商业区以及工厂、建筑工地施工的统一开关时间,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合法环境权益不受损害,同时也避免也许多因噪声问题产生的法律纠纷。

(二)明确噪声污染在立法方面的规定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有了法律体系的保护,但是由于《噪声法》的制定距今已有十多年已久,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新的环境噪声问题不断地增加,同时噪声投诉和因环境噪声产生的纠纷也是日益增多,使得1996年颁布的《噪声法》已经很难解决当代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因此我国必须要从立法上根本改善和完善我国的噪声污染防治法,并且与此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体系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比如美国在制定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时候制定了《飞机噪声消减法》,主要是用来防治由机飞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有联邦航天局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实施,旨在使美国公民免受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这项法律在美国的环保机构制定的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标准时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此外,发达国家还在原有的立法基础上扩大了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和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噪声的限定范围,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标准,这样使得在具体行为造成噪声污染的情况能够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法律上的空白点。这样使得在环境噪声遭到污染之前能够提醒相关部门做到减少噪音排放,或者在噪声污染之后能够及时地进行降噪处理,将噪声污染达到最小化。让噪声污染防治法能够真正的落实到实处,而不是纸上谈兵。

(三)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在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立法工作的同时,也应当注重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首先,要广泛宣传噪声污染防治法法律规定和政策,让公众了解噪声污染对人身的危害。并且发挥媒体对各类噪声扰民的舆论监督,加大噪声违法的曝光力度,宣传报道声环境质量状况和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情况。此外,政府或环保部门出台关于噪声污染防治的相关法律条例时,应当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并且依法公开。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参与环境噪声相关决策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环保部门和其他依法行使环境噪声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予以研究,并及时做出反馈。第三,要逐步培养公民环保意识,使公民能够自觉维护声环境权利,履行声环境义务。公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噪声严重扰民的情况进行举报、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行车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大声鸣笛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实际行动,因此公众参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必须要落实到实处。与此同时,要通过立法确定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者的合法地位,真正发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监督作用。

(四)完善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责任

完善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法律责任应当从刑法和民法两方面重新划分。使得环境噪声污染的主体受到相应法律制裁。首先,从刑法角度看,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将噪声污染行为加以规制,对于具有违反国家规定且有非法排污行为,或者噪声污染环境情节相对严重的行为制定相应罪行。明确犯罪主体,有针对性的根据刑法定罪。例如《德国刑法典》制定了造成环境噪音、震动和非放射性污染最,将环境噪声污染行为入罪,通过刑法对环境噪声污染行为加以规制。此外,由于环境噪声污染,严重情节的,也严重危害不特定主体的生命健康权或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应当通过民法加以裁决,确保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噪声污染的损害,保障公民的财产不受损失。《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关于“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的规定,被认定是关于环境民事责任的规定。但是这其中并没有明确排污者的责任,这样不便于执行。《环境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虽然突出了受害人的利益,淡化了加害人的责任,但是它不符合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原则,也不符合环境法的立法宗旨。若受害人在受到污染危害之后能够主张自己的环境权,加害人才会受到相信的排除危害或者赔偿损失。如果受害人放弃自己的权利,那么加害人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约,相反还会变本加厉。因此,在民法立法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突出环境噪声污染致害人的责任,追究加害人责任,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给受害人以充分的救济,加害人不仅要赔偿受害人直接的、间接的损失,还要对造成人身伤害所需的医疗费、伤残补助费等进行补偿。对加害者实施教育,达到充分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结论

噪声污染已经被列为当今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其严重后果直接影响到公众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人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并且,因噪声污染问题引发的纠纷和冲突不断,也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严重妨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在制定污染防治法的时候,噪声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明确界定噪声污染标准、完善立法体系、建立公民参与噪声防治与保护机制、规制噪声污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保障公民能够享有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2]林勇.“行政执法难”的现象、原因及对策探讨[D].厦门大学,2001年.

[3]李艳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以非政府组织(NGO)为中心[J].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4

关键词:噪声 扰民 投诉 调查 对策

一、基本概况

广元市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上游,为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点地区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6′~106°48′,北纬30°31′~32°56′。辖区幅员面积达1.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60万人,城区建设面积26.4平方公里,城区居民约20万人。辖区内有唐家河、米仓山部级自然保护区2个,剑门蜀道、白龙湖部级风景名胜区2个,皇泽寺、千佛崖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天台山部级森林公园1个。因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辖区主产天麻、木耳、香菇、柴胡、杜仲等营养食品和名贵中药材,是川北最大的物流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二、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角度看,是由声源作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和令人厌恶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阻碍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主观感觉的评定。

1.损伤听觉和视觉器官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体现在听觉方面,主要表现为耳部不适,如耳痛、耳眠、听力损伤等;在视觉方面,主要为眼痛、眼花和眼睛流泪等损伤现象;对婴儿和胎儿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2.干扰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噪音会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从而导致失眠,进而又会导致白天精神萎靡,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就会上升为某种疾病,如失眠症、神经衰弱等症。

3.对人生理的影响

使人的大脑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噪音还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改变心率,加剧心脏病;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弱;对女性体内分泌系统机能也会产生影响,如导致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

4.对心理的影响

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另外,噪音对儿童的智力发育也有不利影响,可导致心脑功能发育受损,智力水平降低。

三、噪声投诉的现状及特点

由于过去城市居民的环境权益不明显,对干扰自己生活的污染问题反映不是很强烈,而现在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噪声扰民问题成为环境热线投诉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我市是地震重灾区,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多,国家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有的建设单位为了抢工期和抢进度,所以,建筑施工噪声扰民这方面的投诉明显呈直线上升状况。据统计建筑施工噪声投诉占2010年环境投诉总量的87%,全年达725件,大部分属于建筑施工噪声与三产噪声。

1.地域分布

2010年度共计受理环境案件836件。其中市本级667件,占80%;县(区)169件,占20%。

2.月份受理情况

2010年1月份受理59件、2月份55件、3月份72件、4月份76件、5月份67件、6月份70件、7月份72件、8月份71件、9月份77件、10月份72件、11月份69件、12月份76件。

3.环境类别

3.1环境污染投诉。2010年度声环境污染投诉798件,占全部投诉的95.4%。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725件,占声环境污染投诉的91% 。社会生活噪声73件,占声环境污染投诉的9%。其中茶楼、餐馆、酒吧、歌城、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36件,占社会生活类噪声投诉的49%,城区音响设备招揽顾客、酒店茶楼空调,物流公司装卸货物、废品收购站装卸货物等社会生活类噪声19件,占社会生活类噪声投诉的26%;生产加工噪声投诉18件,占社会生活类噪声投诉的25% ,主要是由于铝合门窗、石材、汽修等行业机械噪声。

3.2气环境污染类投诉。气环境污染类投诉30件,占全部投诉件的3.6%。其中:油烟污染投诉件20件,占废气污染投诉的67%;粉尘类污染投诉5件,占废气污染投诉的16.5%,主要是石材加工;汽修行业的喷漆废气污染5件,占废气类污染投诉的16.5%。

3.3水环境污染类投诉。水环境污染类投诉件8件,占全部投诉的1%。主要涉及南河水污染和城区部分经营场所废水无组织排放。

四、环境噪声投诉偏高的原因

1.灾后重建项目抢工期、抢进度带来系列的环境问题

按照省委“三年重建,两年完成”的精神,各施工单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连续进行夜间施工。特别是在夏季,白天因天气炎热,部分施工单位,将施工作业改在晚上进行,大多重建项目处于噪声敏感区域,导致施工过程中噪声扰民,扬尘污染,建筑施工投诉上升。市中心医院、市粮食局、市档案局等重建项目,附近居民在书记、市长信箱多次投诉。

2.城市功能区规划建设不尽合理

城区内商住混合,大多存在楼上住人楼下开店,餐馆的油烟、酒吧茶楼歌城大多设在楼下的门面房内,经营过程中必然存在油烟、噪声扰民的问题。位于南河滨江花园小区楼下的赵卤肉、东坝裁缝路绵州肥肠鸡、老城大西街稀饭大王等餐饮店,均存在楼上住人楼下开店油烟扰民。

3.污染难于治理

目前,我市对于油烟、噪声、粉尘的治理工艺技术还不先进,对其治理所需的成本较高,城区内的餐馆、酒吧歌城所排放的油烟、噪声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需要投入较大笔资金把店开起,又要投入大笔资金对油烟、噪声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业主很为难。油烟的治理,目前市城区主要要求其归口集中高空排放。部分业主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积极配合整改,可协调工作不好做,物权法实施以后,小区业主有权拒绝让其烟道从其外墙经过。同时,油烟经烟道排上了楼顶,可是抽油烟机和烟道因产生共鸣,又形成较大的噪声,对居民仍然产生影响,较典型的有位于东坝饮食一条街陈蹄花餐饮店、赵卤肉店及邻近的几家餐馆,老城的乡土菜餐馆均存在上述现象,附近居民更是苦不堪言。

4.环保前置审批落实不到位

在环境执法过程中绝大部分存在油烟、噪声扰民问题的餐馆、娱乐场所办理相关证照,但未落实环保前置审批,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办理相关的环保审批文件,部分业主认为自己虽然存在油烟或噪声扰民问题,但只要办理了相关营业执照是合法的,为环境执法带来了困难。

5.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缺乏必要的强制惩罚措施

在执法过程中对存在油烟、噪声扰民的餐馆、娱乐场所,一般只是责令业主限期整改,在规定时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没有暂扣、查封等强制措施的环保法律条款依据,对其实施行政罚款一是存在取证难的问题,因在经营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执法人员到娱乐场所后,业主立即便把音响设备音量调小或关掉音响设备,餐馆的炒菜油烟更难监测,导致了处罚取证难;二是处罚幅度难确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噪声超标只是讲可以处罚但处罚幅度没有确定,执法过程中很难掌握,实施当场处罚,对类似的个体户,依法最高处50元的罚款,导致部分存在油烟、噪声扰民问题的个体经营户,宁愿交纳50元罚款,也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治理和改造,形成名副其实的“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6.环境监管能力相对较弱

目前,环境监管人员配置少,范围大,对象增加,工作量加重,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工作格局,监管执法人员晚上值守“12369”环保投诉热线电话,白天照常上班。由于人手少,执法过程中,后期督察不到位,对部分存在油烟、噪声扰民问题的餐饮店、娱乐场所重整改文书的下发 ,轻后期的督促检查,整改落实不到位,导致重复投诉。

五、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调查结果

1.审批时限不明确

建筑施工企业在每天6至22时段期间施工属正常,但因建筑工地作业面积小,距离居民区较近,引起附近居民上访,这一类性质的环境应考虑建筑施工界限值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应对施工单位加以限制。不在每天6至22时段期间的建筑施工噪声引起百姓强烈不,导致上访量过大,居明与施工方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种状况:一是建筑工期间施工期需要连续作业不能停工,需环保部门审批允许其在连续浇注时期进行为期较短的夜间施工;二是不经环保部门审批,施工方擅自进行夜间施工。以上两种夜间施工对影响居民来讲实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审批有一定时期限制,后者有不确定性。为什么施工单位要面临着巨大压力进行夜间施工呢?一是甲方工期要求时间短;二是建筑质量要求;三是交通限时;四是气候原因。

2.施工方环保意识淡薄,只考虑自己的工期,不管周围老百姓

3.相关职能部门把关不严,特别是建筑部门的主管单位,对各施工单位要求不严,造成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没有征求当地居民意见和张贴告示的情况下允许开工

4.环保部门虽然在审批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控制噪声污染,但一般情况下办手续的单位是甲方,而产生污染的是乙方,甲方对乙方不作太多的要求,如是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甲方才出交涉

5.遮挡不够也是造成环境强噪声的一个原因

施工方不规范作业,对建筑建修楼房不做遮挡,强发声设备随意安放也对环境带来污染。应尽量随着楼的增高面增加对楼的围挡。尽量将强发声设备安放在楼群中心,远离居民一方。除设备设施外,施工人员应尽量减少噪声污染作业。

6.对油烟、噪声扰民的投诉件,重市长信的回复,轻投诉者的沟通;问题处理了,投诉人不知道;对处理不满意,导致同一件事情反复在书记市长信箱投诉

7.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通过“12369”环保热线投诉后,由于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又把问题转移到书记、市长信箱,有的甚至在书记市长信箱分别投诉。如果在小区附近的建筑施工,同一工地同一时间多人投诉,出现同一环境投诉案件多投的现象

六、噪声投诉办结处理措施

1.理顺投诉案件的受理和办理程序

为确保每一件投诉件即时受理,即时调查处理,按时回复,对书记、市长信箱的环境案件首先由市环保局信息中心网上下载受理,书面传递到局办公室,呈局领导签阅批示后送环境监察支队调查处理,监察支队将调查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局办公室,经局领导签阅审查后,交信息中心网上回复。最后环境监察支队将件的办理材料存档保存,以便查阅。

2.建立健全投诉案件调查处理机制

为确保书记市长信箱件、“12369”环保投诉件、群众来信来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办理回复。一是专门制订并完善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二是落实调查处理责任,由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对书记市长信箱件、“12369”环保投诉件、群众来信来访环境污染问题的调查处理;三是实行专人负责制,负责对书记、市长件的接受、登记、督促办理、审核和回复工作。

3.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投诉、重复投诉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去年四月以来,根据市委罗书记对市城区各类社会生活噪声扰民问题的重要批示,组织市环保、工商、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研究对市城区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开展了集中专项整治,通过宣传教育,部门联合执法,督促业主整改,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群众反映较突出的建筑施工、茶楼KTV、酒吧等娱乐噪声扰民的问题得到了遏制。对于长期噪声超标的5家石材加工门市部和东坝通用机械厂依法实施搬迁。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针对结合建筑噪声投诉凸显的实际情况,及时向建筑工地依法下达《关于加强市城区建筑施工管理防止噪声扰民的通告》,对施工单位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去宣传教育,引导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减少噪声污染。三是开展定期和不定期夜间巡查,发现违法施工单位及时给予处罚。减少社会生活噪声投诉,“12369”值守人员夜间现场出警,有效遏制了噪声扰民的行为。

七、控制噪声投诉措施及对策

1.加强部门联合与协调,严格落实环保前置审批制,提高餐饮、KTV酒吧等存在油烟、噪声排放的“小三产”项目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防止噪声扰民问题发生。

2.加强对城区建筑施工的现场监管,督促落实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的噪声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做到科学文明施工,降低建筑噪声扰民件上升。

3.加大对存在噪声、油烟扰民问题的经营户,在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后提高督查督办力度,防止同类投诉问题反弹。

4.打造环保执法形象,提升环保执法声誉,防止恶意反复投诉。在对件处理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多与投诉人员交流沟通,即时回复,提高环保部门履职职能。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摘要,1991-03-01实施.

[2]广元市环境护局,广元市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2006―2010).

[3]《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摘要,2008-10-01实施.

[4]技术政策编制组,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城区商业噪声扰民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落实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措施,促进工商户依法规范经营,为广大群众创造安静有序的生活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坚决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区内(医院、学校、机关、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物)使用高音喇叭。

(二)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音的方法招揽顾客。

(三)对群众反复投诉的、经查出不听劝阻的将根据有关规定给予高限处罚。

(四)凡在对县门街、北街、蓝新路、向阳路等地段进行商业活动的工商户,必须在每天晚8时前关闭一切从事商业活动的声源。

三、整治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教育阶段。宣传噪声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并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对噪声敏感区内该取缔的坚决依法取缔,整改到位,做好专项执法宣传教育工作。

(二)综合整治阶段。2月1日至2月3日对县门街、北街进行整治;2月4日至2月6日对蓝新路、向阳路进行整治。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整治计划,组织对重点整治区域和路段开展集中整治,对县城无照或不具备整治条件以及占道经营的噪声源要坚决予以制止,对具备经营条件的噪声源要予以规范,使噪声源达标排放或不扰民。

(三)检查验收阶段。城区噪声污染专项整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认真总结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的经验和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

四、责任分工

此次城区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由县公安局牵头,县环保局、县工商局、县市容局配合。

县公安局负责统一监督管理,积极会同其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的坚决予以取缔。

县环保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声源进行监测,为其他成员单位执法提供依据。

县工商局负责对无照经营的文化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场所予以取缔,对不具备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

县市容局对噪声污染摆放占道现象加强管理。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搞好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围绕整治重点加大集中查处力度,做到快速反应,及时查处,让群众看到明显成效。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6

为进一步加强*市区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给广大市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市区建筑施工噪声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分工

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牵涉到环保、建设、规划、城管执法等部门的职责,各部门需在明确各自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密切配合,共同协作,进一步做好建筑施工噪声管理工作。

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依法进行审批,对市区夜间施工依法进行审核,依法征收噪声超标排污费。

规划管理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功能要求进行布局,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生态市建设要求的项目不予规划定点。

建筑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建筑施工工地的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推广先进的低噪音工艺设备;负责制定防治建筑工地施工噪声污染的相关规定,对施工噪声不达标的建筑工地依法责令其整顿;负责对需要进行夜间施工的建筑作业进行前期审查。

建设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市区市政工程施工中涉及到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工作;对环保不达标的施工工地依法责令其整顿。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市区施工工地现场进行执法监督,协调处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投诉;对场界噪声超标的施工单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经济开发区、袍江工业区、镜湖新区管委会负责做好各自辖区内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工作。

二、严格控制源头

建设项目必须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中提出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进行施工。

市区建筑施工项目在开工前十五日,施工单位须持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准文件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市区夜间(晚22时至早晨6时之间)禁止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因生产工艺上的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进行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事先持相关建筑业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和受该建筑施工项目周围噪声影响的社区居民及相关单位的书面协议向环保管理部门申报,经环保管理部门同意,并于施工日前2天公告附近居民和单位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三、加强现场监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先进的低噪声施工机械和设备,并在施工场地内对其进行合理布置。城区范围内作业应使用商品混凝土,不得在环境敏感区进行现场混凝土搅拌作业,不得在现场无防噪措施的情况下,使用切割机等产生高噪声污染的工具进行作业。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7

【关键词】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噪声污染是一种环境污染,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时发出的声音,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传播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是指人为造成的。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象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与工业区里,经常性的噪声污染使人心烦意乱,精力不集中。长期工作与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影响听力与导致其他疾病发生。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产业革命以来,各种机械设备的创造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但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的噪声。

阳泉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侧,太行山中段西麓,辖两县三区,面积4452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其中城市辖区29.8平方公里,人口33万。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商业、娱乐网点增多,城市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有关噪声污染的占总数的40%。因此,分析噪声污染现状及原因,寻求防治对策,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市区噪声污染源现状

根据统计,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9dB(A)。市区有10.5万人生活在55 dB(A)以下的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34.3%;有18.2万人生活在56-70 dB(A)的不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59.2%;有2万人生活在高于70 dB(A)的极不安静环境中,占人口总数的6.5%。

对城市区域车流量大于100辆/小时的42个路段监测结果分析,其情况是:只有6个路段昼间能够达到70 dB(A)的标准要求,85.7%的路段超标,最大值超过11.4 dB(A),超标路段长度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83.5%。夜间只有4个路段达到55 dB(A)的标准,有91.3%的路段超标,最大超标值为23.7 dB(A),超标路段长度占监测路段总长度的92%。由此说明,市区噪声污染已经相当严重,噪声污染防治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2. 噪声污染原因分析

2.1噪声污染因素分析

影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因素主要有五大类,即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施工源和其他源。前四类受城市发展影响,如机动车辆的增减速度及道路状况影响交通源,工业企业的布局及发展影响工业源,基本建设项目的多少影响生活源等。若能找出其中的优势因素并加以控制,对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将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对影响噪声监测结果的噪声来源进行了分类统计,其结果是:交通噪声源居首位,占33%,工业源占31.8%,社会源占25%,施工源占5.7%,其他源占2%。

2.2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

2.2.1 阳泉地处山区,城市分布在桃河两岸的狭长地带,用地紧张,道路密度大(3.58公里/平方公里),宽度均值仅为17米,丁字路、断头路多,路面质量不好。而近几年城市机动车辆增速很快,目前达到4万余辆,致使干线车流量大,超过道路通行能力,造成东西拥挤,南北不畅,交通噪声居高不下,基本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主要的噪声来源。

2.2.2 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布局混乱,工厂、居民、商业相互交错,混合区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52.9%,工业影响居民,居民制约工业,矛盾日益突出。

2.2.3 由于经费投入少,声源得不到及时治理。几年来,治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废气和废水,而噪声一直未能作为重点。据统计,市区现有污染防治设施384台(套),噪声防治设施只有28台(套),这与上千的噪声污染源(点)是极不相称的。

2.2.4 噪声污染随机性强,而环保部门受人员、装备等制约,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督。

2.2.5 公安、交通、文化等相关部门管理力度不够。特别是社会噪声管理漏洞大、问题多。一方面,三产高速发展,商业、文化娱乐业的大量增多,很多项目缺少环保审批,致使生活噪声点源泛滥,给群众造成了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公安部门以维护社会治安为主,他们对噪声管理从技术监测手段上感到困难。环保部门管理生活噪声按法律规定纯属“越俎代庖”,执行过程阻力大。因此,出现环保部门难管其他部门不管的问题。

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3.1交通噪声污染是噪声治理的重点,对交通噪声进行综合整治。首先,要抓好道路规划和建设,使其布局合理,宽度适宜,路况良好,提高通行能力。其次,要狠抓声源治理,努力降低机动车辆噪声,淘汰不合格车辆。第三,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实行禁鸣路段,增加路面隔离,实行人车分流,降低车辆鸣号次数,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3.2合理规划,推行综合整治。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按不同功能区规划和建设,改善不合理的布局,新建和搬迁的企业应尽量设在市郊,减少运输原料、产品车辆穿行市区带来的噪声污染。对高级宾馆、居民区、医院的建设要避开交通干线和工业的影响。

3.3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全市噪声污染源的管理,强化噪声排污申报登记,推行许可证制度,抓住我国开展节能减排的契机,对超标噪声源进行限期治理。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防止形成新的污染。

3.4统一思想,齐抓共管。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工作形成合力,市政府应统一协调,环保、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加强建筑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理,限制建筑施工的工作时间,规范小商贩在街头的摆摊设点,严禁高音喇叭招揽生意,逐步解决噪声污染问题,还居民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晓,江家骅.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 杨志团.城轨交通线路方案选择及城轨交通规划建设问题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8(3).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8

关键词: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17-03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1]。“物理性污染控制”主要研究有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和光等污染的基础知识以及有效治理措施和方案。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体的耐受程度时即会形成物理性污染[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理环境(特别是声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如何经济有效地控制物理性污染问题是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作为一名计划或即将从事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将参加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内容明确了物理性污染防治与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四个专业方向为主要考核内容[2],这足以说明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重要性以及物理性污染控制在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

通常,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并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我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物理性污染控制”的课程内容和实践体系进行建设和改革。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教学改革的方法展开讨论。

一、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课程内容选择。“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囊括了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和光等六大物理性污染及其治理措施和方案。噪声和振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外,其他的物理要素间的关联性则较弱,各类物理性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措施方面存在较大不同。“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的内容抽象、结构逻辑性松散、理论计算公式较多[3,4],但课程教学学时短等问题。如何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找准课程重点,加强学生对关联性较差知识点的掌握,是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课程内容重叠。根据教学大纲,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内容主要讨论噪声污染控制、振动污染控制、电磁污染及其控制、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热污染及其控制和光污染及其控制。各章节在内容设计中均涉及了污染的监测和评价部分,其中污染物监测与“环境监测”(第五学期开课)课程中的监测等内容重复,污染物评价内容与“环境影响评价”(第六学期开课)课程中的评价内容有部分重叠。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协调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抓住课程重点展开教学活动。

3.实践环节薄弱。理论教学通常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纯理论教学虽然可以使学生学到物理性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但是对于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这样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深入体会课程内容则非常重要。目前,学校在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尚没有可以用于开展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课程的场所。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而课程设计主要又偏重于理论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则有待加强。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1.课程内容的选择。物理性污染是物理要素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物理性污染的问题就应该从物理学原理出发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基础知识、防治和控制技术原理和防治和控制技术应用。教学过程中按照物理性要素的基础知识测量与评价控制技术三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图1)。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依据勘察设计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选择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噪声污染控制”、“振动污染及其控制”和“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并以噪声污染控制的技术原理、设计计算和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将放射性及其防治、热污染及其防治和光污染及其防治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课堂学习过程中进行简要的讲解。

2.辅助教参的选择。我们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大纲,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性污染控制》(陈杰)作为课程教材。为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亦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几本参考书。例如,针对“噪声污染与防治”和“振动污染与防治”两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我们选择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噪声污染控制工程》作为教参,增强学生对于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的理解。此外,在国家实施注册环保工程师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教学环节依据勘察设计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专业的基本要求,亦将《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导丛书:物理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与实践》作为教参之一。

3.教学手段的选择。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过程中采取较多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4,5]。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引入PPT软件、网络资源和社会实践等多种素材,使教学内容更为充实,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例如,介绍噪声污染及噪声污染控制的相关知识时,利用网络上的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等视频和声频资料,以及采用业余时间拍摄建筑施工噪声、交通噪声污染等视频和课程实习过程中拍摄工业噪声污染防治、交通噪声污染防治等视频,使抽象难懂的理论直观化和具体化,提高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2)案例教学。“物理性污染控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课程教学过程中若局限于理论讲授,则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环节,将抽象化的理论内容和枯燥的设计计算公式与工程实例相接合,改变抽象难懂的知识点为浅显易懂的知识,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包括吸声降噪应用实例、隔声降噪应用实例、消声降噪应用实例、隔振应用实例等。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特别是难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3)课外辅导与答疑。课程的课外辅导和答疑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6],亦是一种成效较好的教学方法。新知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得以实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辅导,就可能会出现“拿来主义”的情况。所以在课外答疑辅导环节,我们开展的工作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课程材料的。学期初我们会将有关课程的材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和实验等信息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上进行公布,与学生共享,选课学生可根据需求下载相关教学材料。②答疑辅导。开课期间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答疑辅导,定期答疑辅导时间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定期答疑辅导多利用课间休息时间进行。辅导的内容不仅包括疑难问题,更将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答疑辅导的重点。同时在答疑辅导时可以得到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馈,这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调整。③网络资源的利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利用微信平台和QQ平台等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搭建课后答疑辅导平台,学生可直接通过微信和QQ参加课程讨论和查阅相关问题及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教学实践的选择。教学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7,8]。“物理性污染控制”与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理论教学不足以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和实习等环节。前文已经提及,我校“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实践目前主要以课程设计为主,设计任务基本上是依据教材拟定的题目,与实际案例的联系程度较低,而实验室实验和实习两个实践环节尚没有很好地开展。因此,根据“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特点,拟在充实“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增加2~4学时的实验室实验课程。实验内容设定为:①吸声材料(结构)吸声系数的测定,以多种材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吸声材料(结构)与吸声系数之间的关系;②隔声墙隔声效果评估实验,探讨单层匀质墙和双层墙的隔声效果,特别是空气层对隔声效果的影响。在后期实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我们将不断的增加和完善相关实验项目,增设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5.习题库的编制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对“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提高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灵活应用能力,我们通常会根据知识点布置相应的课程作业,而作业内容则通常采用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的设置采用的题型主要为简答题和计算题,这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本课程以课程教材为主要依据,参照《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导丛书》,编制了“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库。习题库设置了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单选题和多选题主要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为主,包括基本概念、理论和理论计算等知识;案例分析题则主要以解决实际设计和工程问题为主。习题库在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课堂理论讲解,有针对性选做相应的习题。针对学生疑问较多的习题,展开课堂讨论和讲评,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学生对难点的理解。

三、实践效果分析

考试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评价和反馈等积极作用,还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我们对近三年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2级的学业优良率分别为57%、59%和67%,而不及格率则由4%降低为0,这可以说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提高。

四、结论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环境工程专业主修课程,为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实践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得以完善。实践表明,教学改革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打牢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杰.物理性污染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5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材[M].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3]宋卫军,谢妤.“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6-238.

[4]洪新,唐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教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30-132.

[5]张雪乔.“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38-139.

[6]杜茂德,王宝玉.辅导答疑教学效果[J].安阳大学学报,2003,(6):122-123.

[7]卢曼萍,潘晓华,张继河.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105-107.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9

关键词:防治措施;宏观调控;环保意识;环境监测

对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控制,可以从施工前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过程这两个阶段进行控制以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

一 建筑施工方案的制定

项目施工方案的制定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整个项目的正常建设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该项目可着重考虑在以下方面加强控制:

1、施工期间在晚上九点到凌晨7点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和倾倒砂卵石料,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施工。

2、施工车辆进出场前轮胎必须经过冲洗。防止进出车辆将泥土带出场地。产生扬尘污染。

3、施工材料按总体布局摆放,规定工程结束及时清场。对于剩余无用的材料和各种外包装物品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

二、施工阶段降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措施

施工、拆迁设置不低于2米的硬质体围墙实施打围作业;围置外墙作美化装饰;对工地区域进行临时绿化;拆除建筑物时采取隔离措施,防止扬尘污染环境;施工期产生的渣土、弃料及其废弃物做到及时清除。具体来说,建筑施工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噪声、扬尘、固体废物、水质污染,下面就这些具体影响给予具体的防治措施:

1、噪声防治

(1)对施工设备进行降噪处理,研制、推广低噪声施工设备,加大建筑施工噪声现场管理力度,建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督察制度,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施工噪声不得超过所在地区的环境噪声标准。

(2)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使得施工单位真正意识到降低噪声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搅拌站、焊接棚等噪声较大处设置隔音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未经特批,公众作息时间禁止噪声作业。

2、扬尘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1)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采用新技术避免建筑施工过程中贮藏、装卸、输送和分级时的扬尘现象,施工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和平整现场,清运建筑垃圾并进行覆盖。

(2)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放施工材料的场地要尽量平整,施工现场土的存放要采取固定化或绿化洒水等措施,当风速较大易产生扬尘时,施工方要暂停土方开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飞散。

(3)禁止乱抛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并在指定的垃圾场处置。不能及时清运的,在施工工地设置临时密闭性垃圾堆放场地进行保存。

(4)施工工地运输车辆驶出工地前必须作除泥尘处理,严禁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5)运输砂石、水泥、土方、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

3、废水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

在废水处理方面,应将排水系统以雨污分流设计,施工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后,汇同汽车设备清洗水经隔油沉淀后达标排入污水管网,

由于建筑施工是综合性的过程,施工现场污染是多方面的,给周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危害,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污染实施标本兼治的最有力的措施则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现代化施工水平,同时推行建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保证工程设计能够与城市周边环境较好的融合,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4、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主要产生于地基工程、土方工程、油漆及装饰工程等,固体废物管理工作应该注重从源头抓起,前置介入,除了出台明确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之外,还需要制定规划、城管、建设、公安等部门协同工作的高效率的机制,把工作中心放在管理过程中,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和服务职能。另外,立法部门需完善法规内容,制定建筑施工公害防治方面的实施细则,尽量做到详细,具体,目的性强,使施工单位能够便利地执行。

(1)渣土污染防治措施,a、土方挖、填、装运不能过快过猛,防止洒落;b、采用箱式运土车,并加覆盖;c、渣土按指定地点和范围卸货、堆放;d、精心施工组织,减少渣土远距离运输,可行时采用流水性施工,使挖方及时转为填方;c、在城市区现场堆放超过48h的渣土应及时外运。

(2)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垃圾每天清理并按指定地方堆放b、对建筑垃圾中可再生利用和不可再生利用的应予进行分类处理。

(3)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措施,a、严格执行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保存、统计的规定;b、严格执行危险废物交接、转移的规定;c、危险废物必须交由环保局认可、授权的资质单位处置。

三、通过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首先环保监察部门要对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破坏的案件进行认真受理投诉,扩大环保影响;其次要从严审批夜间建筑施工,以确保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干扰,避免噪声污染;再者,加强政府作风建设,对施工单位监督与对其和周围居民等服务二者并重;最后,加大对施工方对周围环境污染的查处力度,公开处罚标准,严格排污申报制度;要充分利用夜间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作用,且制定责任追究制度。

噪声污染整治方案篇10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真组织落实市区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上半年,根据市政府环保目标考核办公室的要求,将我区2010年环境目标责任书分解至相关责任单位,督促各环境目标责任推进市区长环保目标工作,组织迎接市政府对我区2009年环保目标执行情况的考核。6月9日已接受市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办公室的考核检查。

(二)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的统计。经对环评受理项目的建设情况跟踪了解,我区上半年建设项目固定资产实际总投入约为8000万元,已报统计部门审核确认。

(三)切实做好水源环境保护工作。我局严格执行水源保护区相关法令,加强了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未在水源保护区内审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未增加水源保护区排污量。

(四)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要求,做好入驻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公开相关工作。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及区政务服务的相关要求,所涉环评审批及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事项均按照政务服务程序、办理时限要求完成,所有受理项目均符合区政务中心一条龙服务的流程要求。上半年政务大厅窗口共受理环评及环保验收许可项目239个,办结239个,其中:受理办结环境影响评价138个,受理办结环境保护竣工验收101个,无红牌和黄牌、无异常数据的情况。

(五)加强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督管理,确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影响评价法》及省市环保局关于建设项目分级审批的规定,严格审查建设项目申报资料,依法依规做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对于符合我局审批权限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及时上门服务,进行项目选址的现场勘察,及时办理办结审批手续或进行回复。结合项目环境影响审批的情况及认真落实“三创一办”工作的要求,积极对已建和在建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督促项目单位落实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及时完成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手续,确保了建设项目新开工项目和新投产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率100%。上半年共受理建设项目286个,其中办结239个,在环评咨询阶段的13个,呈报上级审批的32个,否决的2个。其中办结环评审批138个,竣工验收的101个。

(六)认真按照乌当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工作责任分解表,做好相关工作。按照分解表中的内容,结合创模、环境保护目标执行等工作实际,认真推进总量减排、污水处理等相关指标工作,并按区政府的要求,做到急事急报,一月一报,按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七)积极协助我区建设城市区域排污工程的相关工作,保障工程实施顺利,已确保我区今年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的考核目标,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

(八)强化环境监管力度。一是强化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法行为,按照分片管理模式,落实监察任务到人,避免相互推诿、脱管、漏管的现象,对辖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迅速反应,消除污染隐患。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巡查等方式对全区重点污染源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和一般污染源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按规定进行检查,检查次数分别为165次和326次,每次检查均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针对检查发现的情况提出可行的整改建议,并对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严肃处理。二是完成排污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做好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为确保各企业切实按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相结合的要求,做到持证排污,规范排污行为,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我局按照省、市环保局工作要求,圆满的完成了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上半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145家,完成排污费征收95户,共137万元。三是加强“两节”、“两会”期间环境管理,确保社会稳定。“元旦”、“春节”和“两会”期间,我局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投诉电话的畅通,及时处理来电、来信、来访。并对全区所有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全面的监督检查,确保了“两会”期间无一例因污染纠纷引发的上访事件发生。四是强化环境安全制度,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发生。首先对辖区所有纳入管理的污染源单位下发了《关于加强“五一”假日和汛期环境管理杜绝污染事故发生的通知》;其次对各单位落实《通知》精神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辖区污染源单位90余家次,重点检查污染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和运行记录,及时责令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特别要求企业对有害物品、危险化学物品仓库、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堆放地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及时现场处理。五是加强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的监管力度。为给考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我局在中、高考期间采取了四大措施,严查施工工地等噪声污染。一是有计划地对我区噪声敏感区域内的施工工地采取巡查、突查等方式进行现场监督执法检查,重点督促对施工工地建筑施工、五金加工、装潢等行业环保行为进行规范,并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提出相关要求,责令各单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贵阳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的有关规定加强环境管理。二是与辖区内涉及建筑施工、装潢、广告制作、五金加工、娱乐场所等行业86家单位签定了责任状,确保在高、中考期间无噪声产生,绝不影响考生的生活、学习和考试。三是公布举报值班电话,值班电话专人24小时值班,接受群众有关举报。四是在中、高考期间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停止办理夜间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并加强夜间巡查,确保无一例噪声污染投诉,从而有效改善周边声环境质量,为考生营造了良好环境。

(九)及时调处各类污染纠纷。上半年共查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及污染纠纷37起(有一件来信同时投诉水气声的),其中水污染投诉14起、大气污染16起、噪声污染6起、其它1起。对每件群众来信来访,坚持文明受理、及时出现场、限期结案、跟踪问效、急事急办的原则,始终以受害人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将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积极参与协调和及时调查处理,处理率达100%。

(十)积极开展环保法宣传教育创建活动。我局结合“三创一办”重心工作以及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这一主题,组织全区环保目标部门单位集中上街设点宣传,并设立污染投诉及建设项目咨询点,向群众发放了我区今年制作的《创模市民手册》和《新天通讯》世界环境日专栏报纸,同时还向群众发放了《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办理程序》、《贵阳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贵州省市民环保手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等环境保护资料,共计30000余份,使设点宣传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结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的开展,我局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中,开展了以“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市、争当生态文明好市民、我参与、我受益、我快乐”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演出宣传活动,并在现场对“三创一办”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向市民进行提问,让群众参与到宣传教育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十一)完成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上半年我局组织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共6件,我局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代,答复率100%的标准。

(十二)在全区开展环境保护执法检查。2010年5月26日,为确保环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特成立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小组,对辖区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一级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排污企业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督促辖区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实现了达标排放。

(十三)绿色创建活动顺利开展。今年我局联合教育局、高新路街道办事处开展了绿色创建活动,已经明确今年创建的“绿色学校”为乌当二中及新天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选定振华社区(机关本部小院)为今年的“绿色社区”创建对象,目前创建工作正在进行中。

(十四)认真抓实其他各项保证目标。一是积极开展“整脏治乱”、“城市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乌当区2010年“整脏治乱”城市目标管理实施工作方案》,继续开展好建成区餐饮业油烟、工业噪声整治,加大餐饮业油烟、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管,重点整治境内南明河流域工业污染源的废气、废水、固废等造成的污染,以及国道、省道、高等级公路沿线的环境污染。配合城管、工商、卫生等部门实施好“门前三包”工作。积极参与评比活动工作,定期接受考核或检查。二是大力开展综治、维稳、禁毒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今年在我局业务范围内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案件。三是认真抓好党建目标管理和帮村扶贫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四是认真开展关心妇女和下一代健康工作,较好的完成了计划生育工作。并根据年初计划,将于七月组织全局男、女同志进行体检。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现场执法力度不够,特别是饮食服务企业油烟、各类小加工厂现场执法监管难度大。

(二)环境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仍需加强学习,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城镇环境基础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城市排污管网建设跟不上城市化进程,城市地表水体水质遭到生活污水的影响,环溪河、松溪河的污染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我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餐饮、娱乐业等行业油烟污染、噪声扰民问题突出,环保监管难度大。

(五)环保执法能力(软硬件建设)较弱,还不适应新形式下加强环境的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业务知识培训,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的覆盖面。

(二)进一步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集中解决影响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按部门实施规划及责任分工,全力推进生态区建设进程。

(三)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治理规划,把水、气、声、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大力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坚持综合施治、多管齐下,推进排污减排的指标、监督、考核以及项目“四大体系”建设,确保减排任务圆满完成。

(五)严格依法行政,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以管促治,以征促治,促进企业加大治污力度,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