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十篇

时间:2023-12-07 18:04:08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1

[关键词]《青花》;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青花瓷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元代青花瓷的出现标志了青花瓷的成熟。青花瓷是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的专称,就是在瓷胎上以钴料着色描绘图纹装饰,再涂覆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左右还原焰一次烧成,其效果是洁白莹润的瓷面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明净素雅。青花瓷绘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位置的一个装饰品种,其能够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占据中国陶瓷艺术装饰的主流地位,与其所蕴涵的传统文化背景、民族特征和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息息相关。

一、《青花》概述

在景德镇建镇千年庆典之际,一部以陶瓷文化为背景的电影《青花》在此期间播出,这部影片以瓷都景德镇的制瓷业为背景,以青花瓷云龙纹象耳大瓶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在三个不同的时空展开的故事。在以元代为社会背景,主人公杨放是一个奉旨制造青瓷花瓶的执著艺人,他们在烧制不成的情况下,最终选择用燃烧自己的肉身和失去爱人的代价去完成传世的珍宝;在清末民初,这对青花瓶落入了一个依然叫杨放的入手中,此时的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留美学子,他用年轻的生命永远守候着珍爱的国宝;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杨放是个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达到占有青瓷花瓶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最终在青花的碎片面前暴露了自己的本性。

二、《青花》在时空交错中演绎的艺术魅力及呈现的美学价值

《青花》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开拓了审美空间,反映了中国的艺术精神。《青花》是我国首部以陶瓷为视角的影片,电影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瓷器的博大精深、中国历代陶瓷艺人不卑不亢、坚忍不拔的精神使观者印象深刻。影片构架是在三个时空的相互穿插中交代了一对元青花瓷瓶制作、流传、收藏拍卖的背景,从故事性、观赏性以及影片要表达的内涵都能完全展现。电影中的三个时空,每个小故事都能成为一部独立的很有观赏性的电影。影片经过导演精心设计,采用插叙的叙事手法,频繁地让人目眩故事一环扣着一环的情节,让观者的感情与青花瓶的命运产生共鸣。

虽然唐宋在史书上有青花的片段,但是元青花却十分确凿地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元朝的青花瓷器是非常接近根源的,其白地蓝花的烧制技术渐趋成熟,瓷身上装饰雨过天晴的色彩或许更加接近天籁,这或许是电影《青花》谨慎地选择了元代的原因。元代青花与蒙古人的有密切关联,在大元帝国建立后,萨满教成为统治阶级的精神工具,传播天神论,认为贵族是天和神,为统治阶级制造了蓝白理论,这是青花瓷产生的精神要素与前提。影片大致讲述了一个官制民窑的艺人在重塑一个帝王的梦境。元朝对于汉文化的苛刻真是到了一种极致的地步,也因为这样,男女主人公殉情而成就了不朽之作――云龙纹象耳大瓶,同时也为这对艺术品增添了迷离的色彩。

早期的航海交易中将瓷器推向了世界各地,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在欧美列强中间流行之后,外国人也开始对东方大国有了踏足之想。因此,当八国铁骑踏来的时候将避免不了文物被抢掠一空。电影《青花》在这个历史的夹缝里叙说着东西方收藏的不同价值观,这种冲突因为自恃而变得蛮横,欧洲人最终让一对不朽的精品落了单。而中国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要比瓷瓶本身珍贵得多,正如剧中所说“东西可以夺,可中国人的精神是夺不走的”一样,将中国精神在世人面前大震一把。

在利益重心的现代,影片解构了一个关于物质虚荣和精神虚荣的事实,电影《青花》以一句出自基督徒葬礼的祷告辞――尘归尘、土归土道出了青花的归处,同样也道出了现代人对于精神世界所能领悟的极限,让一切虚伪在青花瓷前露出真面,尽管此时的青花以残片出现。正所谓艺术象征着人类的诗意存在,直面人的内心,火土里锻炼出来的瓷器是古典哲学的升华,而青花,无疑是在这份天然的弧线表层写实。青花瓷把绚烂和平淡集于一身,所以英文里同姓异名――“中国”和“china(瓷器)”的称呼与中国人的精神实质相吻合便成为必然。

影片中女主角采用“青花”这一一语双关的寓意,暗含青花在人类陶瓷发展史与艺术史上是永恒的。不同时代尽管文化背景不一,但对于青花的诠释是相同的,都凝聚瓷器艺人的心血,体现了民族思想文化。

该影片立足于本土文化的源点,有文化的厚重感,表现了中国文化千百年来的沧桑,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在历史三个时空的映照下,最终诠释其存在的艺术价值。这部影片妙处是借用时光交错、身份迷乱、情爱的错觉、人性的扭曲、人生恍如过眼云烟的蒙太奇似的手法,叙述了那沉静在时间长河中的青花瓷却依然永存。影片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瓷文化”的传承,又体现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遗存的态度。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缩影和见证的瓷器,带给观众的是对民族与国家的沉思。

影片中的“主角”云龙纹象耳大瓶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风、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等八层图案,构图饱满,造型大气,瓶身上的图案借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体现出元代青花融入的民族思想文化,因而在三个时空中展现出永恒魅力。我们撇开影片中繁缛复杂的故事情节来看将影片贯穿起来的青花瓷,只不过是青花家庭中的一员;其实青花自出现以来,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属于重要地位的珍贵品种。无论造型工艺还是装饰艺术都具民族特色,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因此,我们也就能理解在洛可可时期,法国人为什么会为得到一件中国的青花瓷而感到荣幸;在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以2.28亿元拍卖的“鬼谷子下山图”也证实了青花瓷的名贵之处。

青花瓷从其产生以来一直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有人把青花瓷誉为“兰”的宝石。青花的神奇和迷人,是因为它经久不变的吸引力。青花瓷之所以特别受到重视,不仅在于它自身的高度艺术造诣和工艺特色,而是它突破了元以前的图案型装饰,拓展为以绘画型为主,图案为辅,吸收了国画的传统表现技法,取得了与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情趣相似的艺术效果。现在,青花瓷仍然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为世人所瞩目。

从时代的精神来看,青花有着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趣味;从材料的选用,其独到之处,给人以功力和科技自然天成的感觉,与中国水墨画的酣畅淋漓的墨韵一样会产生一种难以言传的神妙和天趣。

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蓝色在古代时是人们喜欢的颜色之一,犹如蓝天白云,草原绿洲、心境开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青蓝色是人类共同的天然爱好色。究其原因,中国几千年处于农耕文明社会中,人们视野所及多 为青天碧水,远山如黛。绝大多数中国人日日夜夜生活于如此环境中。浪漫些的中国文人,追求精神生活,常有对月抒怀之好,莹白的月镶于幽黑的天幕中,一派清凉温柔之境。青、白的构成给人的心理感受正如农耕文明一般淡泊、宁静,这正符合推崇含蓄、自然的中国艺术之精神。

从内涵上来看,青花瓷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仕途之人都有“青云直上”等愿望,甚至去世后,还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可见“青”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这也许就是青花瓷器在元代一经产生就快速风靡世界、成为世界陶瓷的主流而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从装饰上来看白地蓝花有明净素雅之感,具有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效果,具有浓郁的东方味、中国味,也极大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在画面中展现了无限的精神世界,构建了青花瓷特有的色彩风格,其宁静、素雅的特质正是受到老子的“见素抱朴”的思想的影响,可以从其身上体悟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已融入中国人生命中,即理性、冷静、谦逊、温和、中正。

三、青花瓷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国艺术之一的陶瓷,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中的日常生活器皿、工艺美术作品,而是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一种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正如邓白先生曾经道:“其美学内涵之宏大、意境之美妙、体系之独特,特别是火的魅力。是一般工艺美学所不能概括和不曾涉及的。”青花瓷所独有的装饰特点与审美趋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普遍代表性的审美趣味及价值观念。当下,具有“china”符号的青花瓷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无论是古青花瓷的收藏还是现代青花瓷的创作,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们能记忆2008年春节晚会,众多舞蹈演员身着青花纹饰的服装,以优柔灵动的姿势摆出青花瓷瓶的造型,很好地诠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青花时尚;也能咏唱《青花瓷》里“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的抒情歌调,这一具有浓烈中国风的物品引起大家的关注。同样青花瓷的独特美学不单成为中国瓷器的霸主,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文化元素,国际知名女装品牌,甚至将“青花”元素运用到服装上,蓝色的花朵,缠绕在白底裙装上,传出东方韵味,这些无疑是对青花很好的文化继承。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2

一、绣球花的价值体现

绣球花,又名八仙花、紫阳花、粉团花等,球形,密花,花白色、蓝色或粉红色,花瓣4~5片。它是水粉画、水彩、版画、工笔画和陶瓷绘画最佳的表现。绣球花的宁静、天然、淡雅、清高脱俗,它蕴含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内涵,艺术语言都让观者耳目一新。我国栽培八仙花的时间较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都栽有绣球花,现代公园和风景区都以成片栽植,绣球花连片盛开、花团锦簇、五色缤纷、花团硕大,其伞形花序如雪球累累,簇拥在椭圆形的绿叶中,十分醒目,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绣球花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希望,因为它是严冬开花的常绿树,寒冬时,乍见粉红色的花蕾和白色的花朵,预示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受到绣球花祝福而生的人,极富忍耐力和包容力,它会带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同时,绣球花的圆形花朵、美丽姿态象征着与亲人之间割不断的联系,有团聚的意味。

绣球花以她独特的审美品格,带给我们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绣球花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和民族特性。比如说:双狮滚绣球,民间称之为"狮子滚绣球",表示喜庆吉祥欢乐之意。壮族的绣球民间工艺品内涵深厚,储存了可贵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

二、绣球花在青花瓷中的题材特点

绣球花在青花瓷中的题材表现,不受拘束,自由奔放,其艺术表现手法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又融进了中国陶瓷绘画的技法。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是紧密结合,互为借鉴、相辅相成,特别是青花瓷装饰艺术,体现了在国画中有图案的手法, 在图案中有国画的笔意, 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绣球花的演绎就体现了这一点。

如何在青花瓷器上表现出绣球花这个题材,其实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作画,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不一样。青花瓷绣球花的绘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和“踏染法”,青花瓷绣球花彩绘, 是用特制的毛笔在生坯上勾线点画, 在生坯上踏水,料水一般分为五色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 形成几种不同深浅的色阶, 象墨分五色那样。在构图上,既突出画面的装饰美,又通过“踏染”的安排,使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呼应,吸收国画的“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点。硕大的绣球花青花墨块如平面般展开,绣球花花朵依次排开,层层叠起,笔墨清新,生动自然。将中国画的笔墨理念与现代装饰趣味融合在一起,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刚柔、虚实、浓淡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境。把创作者对于绣球花的思想脉络、情感起伏、个人气质、审美情趣都倾诉到了青花艺术创作中,既写意,又装饰,既古典,又现代,把传统的笔墨精髓,现代装饰元素融入青花瓷中,追求似与不似,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偶然有写意的效果,但是还要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简单而不单一,复杂而不杂乱,恰如其分”是绣球花在青花瓷中的极好演绎。青白之间所展现的无限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使它不仅具有外在的形式美,也包含着内在的意蕴美。“知白守墨”,也运用到了青花瓷装饰艺术中去,是陶瓷装饰的重要章法和布局。青花瓷绣球花既继承了青花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具有新的时代气息,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爱好,为陶瓷新产品的开发闯出了一条新路。比如说,在施于人、秦锡麟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青花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下,宁勤征、吕金泉等景德镇当代的一批青年艺术家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富有创新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新的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艺术之路。同样,以学院派的青年陶艺家也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感的陶瓷艺术之路,比如说黄焕义、张婧婧、詹伟、干道甫,白明等。青花瓷绣球花具有一种强烈的野性的扩张力,那种“似与不似之间”绣球花具有一种强烈的野性的扩张力的艺术形象就像中国画所要求的笔墨当随时代一样,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

三、绣球花的现代青花陶瓷装饰艺术

绣球花的现代青花陶瓷装饰艺术运用了抽象装饰艺术,是对事物内部一般规律的阐释和提炼,并非虚构,而是以生动鲜活的绣球花为蓝本,进行合理化、艺术化的归纳和提纯,是对于物象的更高层次的表现。绣球花的现代青花装饰艺术是以具有独立性质与意义的结构线、形、色彩及笔触等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创作,是创作者真实的认识与表现。它是从具象的绣球花中抽离出来的精神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现实客观物象的直观形象,按照人们能够以正常视觉所能接受的物象形式,表达了创作者的个性、主观情思、文化情趣、精神理念,可以把这种青花瓷绣球花概括成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绣球花的现代青花陶瓷装饰艺术体现了自然材质的天然美,体现了创作者的设计美。在现代青花陶瓷装饰的创作中,虽然传统青花装饰中优秀的纹饰题材仍然在现代青花装饰中得以沿用,但现代青花装饰对传统青花装饰纹饰的沿用并不是对其原型的复制,而是对传统青花装饰进行解构、局部裁剪、拼贴、重组,进行装饰符号化的转变。因而,现代青花陶瓷装饰艺术的创作较之传统更具有了原创性和开创精神,它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创作者不断开拓、挑战自我的设计能力的结果。因为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其奠定了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根基,现代题材和人们审美视角的扩延和转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这正标志着创作主体纷纷在创作中实现“个人风格化”的要求倾向,时代在不断前进,青花陶瓷装饰艺术也在与时俱进,这就意味着现代青花陶瓷装饰艺术朝着多元化、自由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3

早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就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然而,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全面渗入,建水陶原产地的碗窑村逐渐失去往日安宁,大量陶制品成为恶俗文化隐喻的象征,制陶者的朴素之心亦在急速发生转变,作品款式陈旧,毫无艺术特色可言,更多的是仿制、粗制、滥制,失去了建水陶本该有的朴拙。

在此种大环境之下,有一些青年艺术家,带着重振建水陶艺的梦想,来到了建水,上下追寻,才华横溢的国画家刘也涵便是这样一位陶艺家,2009年,刘也涵把家从北京搬到建水陶的起源地——云南省建水县碗窑村,每日以泥土劳作为乐,与村民为友,一待就是五年……

刘也涵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他相信陶艺是门艺术,陶艺创作绝不应局限于狭窄的“工艺美术”范畴,他成功地使之与绘画、雕塑等主流美术创作观念相结合,从而丰富了传统的陶艺题材;对于刘也涵来说,陶艺家并非“工艺家”,他们应该拿起一种具有永恒性质的材料——陶瓷加入到主流美术创作中,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展现与价值批判,从而摆脱“容器”对艺术家的束缚。

·云南紫陶的艺术感悟·

我在云南紫陶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把现代美术绘画作为装饰元素融入其中,凝聚了现代的人文内涵。钟馗、红卫兵、花草、残贴等紫陶装饰,承载着我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对紫陶艺术的感悟。

云南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在陶瓷发展史上素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云南建水紫陶是云南特有的民间工艺品,它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装饰元素,凝聚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云南建水紫陶装饰,就是在成型的紫陶坯上书写绘画,或画梅、兰、竹、菊、山水、人物、动物,或书写书法、再填以彩泥刮扫的装饰手法,显现出如中国山水般独特的艺术效果。“断简残贴”的艺术手法,更使云南建水紫陶的艺术独树一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中,兰的清幽、梅的孤绝、竹的气节、菊的风霜,象征着高洁、幽贞,以及中华民族的内敛风华。因此中国人对梅、兰、竹、菊有着很深的民族感情与性格认同。梅、兰、竹、菊的写意在紫陶装饰艺术中一直是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从而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在建水紫陶中常见梅、兰、竹、菊用作装饰作品,其随意性和生动性更衬托出紫陶的艺术韵味。

云南建水紫陶上的风景装饰风格多样,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在艺术手法上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扁天球瓶的风景装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再如酒罐上的山水装饰,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原则重新布局,传达出山、石、流水等物的神态情韵,构造出和谐的艺术境界。

人物装饰在建水紫陶装饰中比较常见,人物形象线条粗线明朗,搭配和谐,栩栩如生。如紫陶瓶上的人物装饰,线条单纯,勾勒精致,形象优美,再配以瓶体本色,让人感觉静中有动,仿佛瓶上的人已翩翩起舞。瓶上的人物装饰,经过上色而与周边构成了有节奏的空间对比,和谐而统一。这些人物装饰展示了人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千百年来文人抒感的平台。

云南建水紫陶的装饰中,用断简残贴装饰的建水紫陶艺术有着更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既保持了建水紫陶工艺的特殊性,又显示出紫陶最初的制作特点。古人在练字的时候随手将写过字的纸扔在一旁,这些堆在一起的纸表现出一种残缺美,将其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用在建水紫陶上,已经成为建水紫陶的一种标志性装饰手法,具有清新淡雅的文化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在云南建水紫陶装饰上的体现,是一种久远的、发散的文化现象。建水紫陶兼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它同时满足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在装饰上别具一格,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融入的中国现代美术元素承载着紫陶艺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4

关键词:莲花纹;青花;装饰纹样;审美价值

一、明代青瓷

1.青瓷

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绘瓷器。是用一种含氧化钴的矿物为原料,再施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后,呈现蓝色图案,故称为“青花”。早期的青花装饰起源于唐,形成于元,鼎盛于明和清。

2.明代青瓷装饰艺术的主要特征

明代青瓷整体来看形成了粗狂、豪放、典雅、古朴、沉静的艺术风格。明代青各个时期都有其代表的特色。从艺术风格来看宣德的浑厚、成化的清雅、嘉靖的逸趣、万历的秀美。

二、青瓷中莲花纹的形成和发展

明代青花瓷绘中,以植物花卉最为丰富。其中莲花纹样又是最具审美艺术研究价值的纹样之一。莲花,通称荷花,又名芙蓉、藕花等。青花中莲花纹包括:缠枝莲纹、折枝莲纹、把莲纹、莲池纹等。莲花纹样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已经被人们运用于工艺美术产品的装饰中。春秋时期是最早运用莲花纹样在器物上的。如青铜器 “莲鹤方壶”上的莲花花瓣纹样的出现。据田自秉所著《中国纹样史》认为:“莲鹤方壶上的莲花纹样与飞鹤配合,表现了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到了六朝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莲花装饰逐渐成为陶瓷产品的主要装饰纹样。唐宋时佛教普及,莲纹饰在各种瓷器上大量使用。到了元代,青花瓷上开始绘制莲花纹样。到了明清青花上更是普遍,形式也更为丰富。

三、明青瓷中莲花纹装饰艺术和审美价值研究

1.莲花纹装饰艺术中独特的形态美

明代是我国瓷器纹样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形式多样的植物纹饰使明代瓷器具有丰富多彩的时代特色,其中荷花纹样的装饰在青瓷中最为常见。青花装饰主要通过线条的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象。整体的装饰艺术特征来看,具有典型的明代“粗大明”特点,作品中无不散发出一种粗犷、大气、古朴、典雅的气息。

(1)缠枝莲纹装饰特征

明代的缠枝莲纹装饰较多。缠枝莲纹是一些不规则的曲线形叶片的藤枝在器物上的缠绕。明时期,审美趣味偏向有规矩、有节奏的韵律美。绘制的纹饰有一种最求写意的效果,追求一种形到而追求一种意到得效果。

(2)折枝莲纹装饰特征

折枝莲纹是截取莲花的一枝或某一个部分,形状像折下来的花枝一样。明青瓷上的折枝莲多作为辅助纹饰在器物上出现,如盘底出现一枝莲的主装饰,盘边缘和内壁以二方连续的折枝莲作为辅助纹饰。装饰手法打破固有的装饰定律。

(3)把莲纹装饰特征

把莲纹是将折枝莲花的枝叶、莲蓬用锦带扎成一束,形成一把一束的纹样装饰,所以称为把莲纹。整个把莲纹装饰在盘心,花茎向上扩撒开来,花朵与莲蓬也跟着花茎的韵律扩散开来。从审美的角度看,这种图案具有一种很强烈的静态图案的动态美存在。

(4)莲池纹装饰特征

莲池纹是表现一个池塘景致的图案,其中画面里有较为写实的莲花。莲池纹通常被作为主体装饰于青花瓷器中,器物的其他部位采用分层的装饰方法,沿用二方连续绘制不同的花纹作装饰。画法细腻、画面层次感丰富、纹饰较为繁密。图案具有很高的装饰意识审美价值。

2.明青花瓷中莲花纹色彩之美

青花之妙在于经过百年历史,青花本身的色料就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审美价值。白瓷的白色显得纯净,蓝色打破这种白色的单调。蓝与白的交融让人觉得优雅而素静,色彩上给人一种清心悦目感觉。青花上的莲花纹样采用一笔点画法,笔触上又见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分。所以青色上层次多样,就像中国画里的浓淡、虚实之分。宣德时期,莲花纹青色浓重、色彩庄重。成化、正德时期,莲花纹色泽清淡、典雅、素美。嘉靖、万历时期,莲花纹呈浓艳的钴蓝色方显大气之美。不同年代所烧制出来的莲花纹色泽都有所不同,可见其当时的青花颜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3.莲花纹在明青瓷中的构图布局

(1)青白对比,水路穿插

莲花纹在青花装饰中的构图布局还是采用整体的黑白效果,也就是所说的“青白对比,水路穿插”是莲花纹在青瓷装饰构图中的主要布局规律。所谓“水路”就是分层装饰法中常用的双勾线,空余的地方留白处。这种装饰效果是为了使画面感更为强烈,是为了分割纹样的层次感,起疏密关系的作用。在处理莲花纹样时,就要考虑“水路”的效果,把没有纹饰的地方也当作重要部分来处理。这种“记白当黑”“知白守黑”就如中国的国画一样。

(2)动势的构图

莲花纹中的很多构图都富于一种动态的美感,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在里面。如把莲纹在青瓷上的纹饰一样。无论是把莲纹上的花茎还是花朵和莲蓬都以一种动态感存在。花茎与彩带上的上扬都有很强的节奏平衡感。其几个莲花纹样也同样有这样的动态美感。缠枝莲纹上的缠枝,缠枝的样式多样,枝与枝的穿插有一种来龙去脉的动势感。而花朵上的花瓣与缠枝上的叶片也随花茎摆动,富于动态感。其叶片往而复回、轻重缓慢,有疏密之分。可见在明时期,在装饰青瓷上已经有了很多智慧和财富的结晶。也凸显了当时的莲花纹样在青瓷艺术上的价值。

四、结论

青花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其中的装饰纹样艺术审美价值极高。莲花纹又是明青花上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从莲花纹的发展起源到成熟时期的特点来分析它在青花装饰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纹样上的形、色、韵等装饰手法上分析其艺术审美价值。得出结论:莲花纹样的装饰在明代的青花上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莲花纹在青花中的艺术审美价值性很高。表现形式上又多元化,有缠枝莲纹、把莲纹、莲池纹等,且每一时期都有各自的风格。从装饰构图上来看,采用“青白对比,水路穿插”和动势的构图,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性和材料的组合都是当时人们伟大智慧的结晶。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傅克辉.《中国设计艺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

[2]郑军,远宏等编著.《中国青花瓷器纹饰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3]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编.《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东南大学出版社

[4]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5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早年通过古道“丝绸之路”,陆续远销地中海沿岸各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带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马来半岛的30多个国家。至今东南亚各国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丢掉,用黄金将它镶嵌后,藏在宝库里。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用的全都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这些外国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礼服口袋,宴席散后,清点餐具,据说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见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在现代陶艺的设计与制作中运用青花艺术,是现代与古典的一次精彩碰撞,它将现代陶艺作品的时代感与青花古雅素洁、简静雅逸的气质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

说到青花那就不得不提我们的“青花大王”王步先生了。他的作品十分讲究瓷釉的色泽与青料的选择。他所使用的青料多由自己亲手配制,一般来说,青中微带蓝黑,给人以庄重、浑厚、宁静之感。他的青花瓷从不用纯白釉,而常用一种亮度较弱,白里泛青光的釉子,他认为这种釉比纯白釉和古代的重石灰釉含蓄,与青花结合既无浮滑之感又有温厚的效果。除此之外,他选用与青花相斗的釉下彩料时,也不用铬绿、锰红,而喜欢选用釉里红与龙泉青釉及淡紫金釉。由于使用这些材料绘制,他的作品常常能够展现出浑厚的艺术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如今,单一的陶瓷装饰手法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了,人们更趋向偏好于色彩合成的装饰特色。由于青花与现代常用的各种色彩材质有着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本质属性,所以给人的视觉感应力也大为不同,这也就赋予了青花不同的时代情感,也令欣赏者在欣赏青花瓷作品时能够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尽管青花本身是一种单纯的色彩,但是当青花与艳丽的现代综合装饰进行有机结合时,就能显得清新又淡雅,犹如“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因此,如今人们常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高温颜色釉中的釉里红与青花两种色料来进行装饰绘画,画面由红、蓝两色组成,二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也就是俗称的“青花加紫”。除了“青花加紫”,还有“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综合装饰技法。这些都是将高温颜色釉与青花完美糅合,令作品变得时尚而富有个性、高贵而又典雅、浓郁又显内涵。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6

[关键词]德化;陶瓷;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6-0176-02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这是人类最早把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活动。中国素以陶瓷蜚声世界,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在八十多年陶瓷历史长河中,陶瓷大师们点石成金,创造了许多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人间瑰宝。这些陶瓷产品既是中国历代社会的重要工业品,又是当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日用品和观赏品。它不但在物质方面起到改善人类特定时代生活条件的作用,而且以绚丽多姿的造型,精湛的纹饰和缤纷的色彩唤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无限美好,中国陶瓷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永恒的社会效果,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已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贵财富。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德化瓷传统技艺自德化窑烧制开始就已经形成,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并在吸纳与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我们下面展开探讨。

1 德化陶瓷艺术历史沿革

商周至唐代德化窑的产品为原始青瓷和青瓷,年代的个性化特征明显。胎质较松软,胎釉结合好,釉层比其他时期厚,釉呈淡青色或青色。器形矮小,圆胖。北宋以青白瓷为主,还有部分青瓷,器形表面装饰丰富,有阳纹和阴纹,纹饰题材较广,常见的有缠枝纹、卷草、流云、篦纹、篦点纹、团花、莲花、莲瓣、牡丹及釉下文字,构图疏密有序,变化大。改变了唐代器物素面的做法。南宋的年代特征有纪年器作为参照,这一时期仍以生产青白瓷为主,瓶和军持在结构上改变了矮胖的审美观,讲究颈部高度与体量的匀称统一,器物开始由“矮胖”变为“苗条”。南宋晚期至元代,器物除延续南宋生产的青白釉瓷外,且采用了氧化焰烧成工艺,使器物釉面莹润、光亮,釉层厚、呈牙黄色;图案简洁、精美,以宗教图案为多。

明代是德化窑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在生产工艺、烧成工艺、产品质量、品种、工艺水平等方面都远在宋元之上,其主要标志是白瓷被誉为“中国白”而成为中国白瓷的代表,推动了世界陶瓷业的创新革命。明代德化窑瓷器质地洁白细坚,烧结度高,釉色匀称,釉质细腻,光泽莹润,如脂似玉,个性化时代特征明显。

清代早中期,德化窑白瓷延续明代风格;青花瓷达到全盛,五彩瓷画面有所提高,出现了粉彩瓷;各种色釉瓷不断产生。清代中晚期,白瓷产量开始减少,只保留部分雕塑产品;青花瓷占据主导地位;五彩瓷和色釉瓷工艺特色形成。民国时期青花瓷产量减少,白瓷产品增多,釉上彩装饰手法有所创新,主要有五彩、墨彩,还出现了金彩、黑花、电光、贴花等工艺。

清代、民国时期,德化窑瓷的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独具特色,在器物上留下了这一时期独有的制作、烧成工艺痕迹,为后世提供了辨别的依据。

2 德化陶瓷艺术特色分析

(1)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艺术特色。商周至唐代德化窑器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色淡青,或青色,或青黄,或青蓝,釉面光亮,使用后常出现冰裂纹。青釉瓷烧成出现的色调变化加上自然的冰裂纹,使器物产生一种色调幽雅、自然和谐的艺术效果。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整体效果上,早期德化窑有的口沿捏成花口,有的讲究各部位的搭配,有的讲究线条流畅,这些都是表现造型艺术的做法,使器物产生一种造型简朴实用、稳重大方的艺术效果。装饰艺术是对器物进行打扮的一种手法,对整体器物的艺术效果影响十分重要。这一时期的装饰艺术还处于萌发阶段,主要体现在对器物上所贴的双耳。通过对早期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分析,才能发现唐代德化窑瓷与其他窑口的区别,才能从艺术的角度认识早期德化窑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2)宋代德化窑瓷器的艺术特色。北宋釉的艺术在原有青瓷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配制了青白瓷;造型艺术讲究粗犷与精细的有机结合,器物造型迎合外销,特别是华人海外驻足地市场的需求;装饰艺术由堆贴发展到细致的刻、划,讲究刻画构图的精美。南宋德化窑的工艺全面兴盛,艺术成就显著,釉的艺术丰富,色调变化多,有的是窑内温度不同造成的窑变现象,有的是人为配方的结果,这一时期新增的釉色有影青、酱釉、青黄釉等;造型艺术也有很大的变化,由北宋时期的大口、低矮改进到小口、高瘦,整体造型“苗条”。装饰艺术在北宋刻、划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雕、塑。刻划讲究精致,并运用了模印法印制各种装饰图案,使装饰艺术又有了新的内容;雕、塑手法是在堆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宋的雕、塑工艺是德化窑雕、塑工艺的初始阶段。彩绘艺术,这一时期主要是釉下用酱釉或黑釉色料写上文字记号,或简单图案,这一做法开德化窑彩绘艺术的先河。

(3)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元代德化窑瓷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釉、造型、装饰等几个方面。元代德化窑改进了以前龙窑的烧成工艺,开始使用分室龙窑,分室龙窑把以前龙窑的还原焰烧成改为氧化焰烧成,提高了烧成率。氧化焰烧成的器物釉面莹润、白中微带黄,呈牙黄色,俗称象牙白。釉层厚、温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造型矮小稳重,模印成型,露胎处有明显的粗裂痕,造型艺术讲究线条的变化。装饰手法以模印为主,同时还沿用前期雕、塑、刻、划等手法;装饰图案以宗教题材为主,图案线条浮出器表,构图精美。

(4)明代德化窑陶瓷的艺术特色。明代德化窑的白瓷、釉上彩、釉下彩瓷的艺术虽然时有体现宫廷等上层社会的生活,但更主要的是体现民间的气息;雕塑瓷主要体现宗教的艺术;外销瓷主要体现域外文化风情。

明代德化陶瓷的造型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和人物两大类。器物从日常器物、器具到陈设用具都讲究线条简洁,内涵厚实,生动活泼,如碗、杯、盘、壶、炉、罐等。人物讲究神态与所表达的内心世界的有机结合,通过衣纹线条的处理来表现东方艺术的魅力,如观音、文昌、达摩等。胎釉艺术主要体现在器物的表面,通过莹厚透明的釉药对器物表面和造型的烘托来增强器物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器物具有一种独到的艺术魅力,即莹润感增强,线条圆润流畅,光线下流光溢彩,使人感觉有一种高雅别致的艺术效果,如象牙白釉、猪油白釉器物等。雕塑艺术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精雕细镂。通过刻、雕、捏等手法在作品线条、眼、手、脚等细部的综合运用,加上胎釉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栩栩如生,如观音、缠龙壶等。装饰艺术包括范围较广泛,主要通过堆贴、彩绘、浮雕、刻画等装饰手法来体现作品的特色艺术内涵。白瓷上的釉下青花彩绘和釉上五彩在另一个层次上体现装饰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民间题材图案的选用、推广,为后来德化民窑青花瓷、五彩瓷艺术特色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装饰手法的运用使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的艺术欣赏价值。如龙瓶、梅花壶、八仙杯、五彩罐、青花瓷等。

(5)清代德化窑陶瓷的艺术特色。清代白瓷,早期仍保留明代晚期的特征,质地洁白,温润,呈糯米胎;釉面较厚、莹润,猪油感强,俗称猪油白;或清白如葱根,俗称葱根白;器内叠烧支钉痕明显;足圈满釉或露胎有模印的水纹;装饰仍采用印花、贴花、透雕等手法。中晚期由于烧成工艺和瓷土配方的改进,德化窑瓷多数采用还原焰烧成,白瓷质地坚硬,表面时微有泛灰。釉面白,明亮,时微泛青,积釉处泛青尤为明显。

清代早期,特别是康乾时期,德化窑的青花瓷采用的发色料为国产青,含土钴(即石墨)比例较大,发色带有灰暗感;配料时如果添加的泥浆浓度高,或青花料浓缩,绘画在器物的坯胎上常出现积釉现象,上釉烧成后出现积釉的不规则纹状,俗称“蚯蚓走泥纹”。随着苏黎麻青和金门青的进入,德化窑的青花瓷发色青亮,色阶清晰。德化窑清代粉彩瓷色彩鲜艳,构图大方,用笔自然随意。在白瓷器釉上满彩,是这一时期釉上彩绘的又一新的尝试。

3 德化陶瓷艺术的现实意义

陶瓷文化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陶瓷文化的研究对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有面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一个法文的特定名词,让一座山区小县走进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这就是“Blanc de Chine(中国白)”――福建德化瓷。德化陶瓷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印迹,为世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作为我国陶瓷的重要代表,2003年,德化县人民政府正式启动“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搞好德化陶瓷艺术的深入研究,对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陶瓷传统艺术,推动我国陶瓷艺术加强与世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从留下印纹陶器他们的足迹,一直到今天千年炉火从未中断,千年文化流传有序,实为奇迹。它面向大众,品种繁多,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技艺与陶瓷工艺结合起来,创造了新的艺术天地,开拓出古代陶瓷美学新境界。德化陶瓷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间绘画、书法及反映民俗民风的实物资料,形成了质朴、洒脱、明快、豪放的艺术风格、浓郁的民间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享誉中外的“中国白”。德化陶瓷作为我国著名的陶瓷代表,它以民间大众淳朴的艺术风格和简练的工艺特点,博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世界各大博物馆也均有德化陶瓷的精品珍藏。随着德化制瓷业的发展,而用独有原材料生产的瓷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打出了“德化”品牌,提升了这一山区小县在世界的知名度,而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古瓷都。

参考文献:

[1]郑小平.德化青花瓷器装饰艺术浅谈[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饶媛媛,张玲霞.试论现代青花艺术的时代性[J].南昌高专学报,2010(6).

[3]苏友.德瓷雕观音艺术的历史与创新[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4).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7

一、书法瓷款准确地记载制瓷历史,反映不同时代的艺术水平

景德镇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制瓷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有关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在唐朝之前称新平镇,唐至宋景德元年称昌南镇),制瓷历史悠久。陶瓷书法款识是陶瓷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书法瓷款不同于一般文字记载,书法瓷款是非常讲究的,是陶瓷艺术表现的一部分。种类之多,大致上可分六类款识:(一)纪年款(二)堂名款(三)人名款(四)吉语款(五)花样款(六)寄托款。这里以纪年款为例,纪年款就是用不同方法标示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景德镇历史上曾称新平镇、昌南镇,到了宋代,制瓷技术成熟,规模与质量都有很大发展与提高。一种青中显白,白中透青的青白釉瓷脱颖而出,成为昌南镇瓷独有特色,据《浮梁县志》记载:宋真宗遣官制瓷贡于京,即应官府之需命陶工书“建年景德于器底”。这批贡瓷运至京城,真宗皇帝命以后进御瓷器,底书“景德镇制”四个字。宋皇帝把景德年号御赐景德镇,从景德元年(即公元1004年)起,昌南镇易名为景德镇,这就是由书法瓷款引起的历史事件,从此景德镇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

二、诗书画印融于一器,浓化了陶瓷作品的书卷气

随着时展,一批陶瓷艺术家,致力于釉上彩绘的研究探索,把中国画韵致与陶瓷装饰工艺特色和谐地结合起来,表现出浓厚的绘画功度和娴熟的笔料技巧。还有题款和印记,表现了深思熟虑的构思,作品表达作者的感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诗结合”是现代陶瓷装饰典型形式,如《珠山八友》之一田鹤仙在八寸平盘所作《粉彩•红梅寒香》,画面是:盘面的左下方画一支主梅干分枝曲折向上,虬曲誉劲,满树红梅浓淡相生,一派盎然生机,笔力刚柔相济。盘中用黑料书写了竖式长题诗:“已爱梅花更爱奇,冰霜为骨玉为肌,直天上神仙侣,不要人间俗子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还用朱色画了印记,诗书画印融于一器,画上题有诗文,对画的主题加以引伸,给人以遐想沉思,也是丰富了作品美的内涵,整体效果之好,显示出作品的综合艺术水平,诸如此类,枚不胜举。这样一批陶瓷艺术家作品以诗文书法相韵,生动雅致,形成富有民族特色陶瓷作品。

三、字表意达,画龙点睛,突出画面主题

在景德镇陶瓷市场中,无论是日用瓷还是陈设瓷,甚至部分颜色釉的陶瓷产品,都有书法的印迹。在陶瓷装饰中,无论是青花釉下彩,还是釉上粉彩,都离不开书法,不论是花鸟、山水画,还是飞禽走兽,人物画,书法词语成为画面主题词。例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所设计创作绘制的作品《紫归牡怀》瓷板画,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江西省人民政府作为礼品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作品画面布局非凡,五彩缤纷盛开的牡丹花,中间盛开着鲜艳的紫荆花,牡丹花是国花,紫荆花是香港区花,紫归牡怀,谐音是子归母怀,象征着香港回归祖国,这幅作品具有深刻寓意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在各类陶瓷装饰中,根据需要,书写各种不同语词,例如:吉祥如意、万紫千红、国色天香、山清水秀、怡人清香、百年好合等等。这些词语有的是点明画面的主题,有的是与画面相神韵的。瓷器上的书法并非简单视觉艺术,书法文字又是文学艺术的载体,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寓意,蕴涵着书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的追求。

四、书法在陶瓷上独展风采

陶瓷装饰中书法成了不可缺少的工艺,瓷器有吉语佳句,表达人们的某种心愿、希望,反映了每一时代的精神寄托,从字数看,有一字至多字不等,如:

一字:福、禄、寿、贵、善、雅、喜、双、宁、富等。二字:福禄、德寿、慈福、富贵、平安、安康、福寿等。

三字:出行顺、家平安、双鸳鸯、勤有功、精于勤,俭养德、谦受益等。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8

本文首先以青花瓷元素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从青花瓷的概念出发,根据青花瓷元素的不同风格特点、艺术特征、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将青花瓷的神韵、色彩特点和纹饰特点运用到人物形象设计当中,而不单单只是体现在服装方面。真正意义上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将中国古典文化推向世界时尚的前沿。

关键词:青花瓷 图案 人物整体造型

青花是一种装饰在陶瓷制品上、以钴元素着色,其彩与胎釉同时烧制成的纹饰显青蓝色的釉彩。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中国古典元素的代表,青花瓷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釉彩下的青花是永不退色的,在洁白胎体的映衬下,蓝色花纹清丽素雅,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般的效果、意境,这种曼莫迷离的美,融入了艺术的灵魂,诠释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结。

青花瓷的历史源远流长。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唐朝时期的最早的青花瓷质量不是很高,宋代青花瓷没有大的发展,仍然在摸索阶段。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中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

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现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从总体上看,釉质白里泛青,青料发色青翠,造型美观大方,装饰有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在众多的青花品种中,人民瓷厂生产的“青花梧桐餐具”是青花瓷中的代表产品。它由数十件乃至一百几十件大小不同、器型各异的瓷器配套组成,器型轻巧大方,轮廓秀丽匀称,线条工整细腻,色彩和谐诱人。

青花瓷的特点分析。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的造型分析。自古以来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世人。多姿多彩的造型,把青花瓷诠释的形神具备。青花瓷的造型有:小盘、碗、梅瓶、玉壶春瓶、多六角、八角等造型瓶、大小盘、罐等等,本文根据青花瓷的造型特点为灵感来源来分析具有青花瓷元素的人物造型。

青花瓷的色彩分析。色彩明净素雅、显而易见,正是由于他简单大方的配色才把自己展现的那么清新脱俗。大家把青花瓷比作瓷器舞台的青衣,因为它的素雅高洁、蓝色纯净。用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因为青花瓷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青花瓷的主题纹饰介绍。青花瓷的纹饰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风、麒麟、鸳鸯、游负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叶等。

随着时尚界的发展,随着人物整体造型的日趋国际化,真正的潮流以不再是简单用色的大胆、造型奇特,而是融入了民族文化内涵在内的整体造型设计。只有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服装的造型相融合,才能真正创造出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意识。

青花瓷元素在奥运颁奖礼服上的应用。国宝青花瓷清新秀丽,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为服装设计领域增添了新鲜的血液。青花瓷元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运用大方异彩,青花瓷元素的出现即体现了中国的民族特色,又体现了青花瓷本身的价值。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能体现青花瓷元素的是奥运颁奖礼服,礼仪迎宾和颁奖嘉宾身着的服装装饰图案,就是采用了青花图案,尤其是五个系列颁奖礼服中的青花瓷系列,将中国传统乱针绣的运用形象再现了青花瓷的晕染效果,结合鱼尾裙的廓形设计更加凸显了中国女性的柔美曲线。

青花瓷元素在成衣中的应用。成衣设计的市场性实用性非常重要,青花瓷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应用,推动了服装设计业的新设计理念。同样青花瓷元素在服装设计大赛中被命名为指定设计主题,这无疑也体现了青花瓷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随着世界从一体化向多元化的转变,中国的传统时尚元素已经跨出国门,在国外很多高级的时装定制会上亦可见青花元素的再现。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9

关键词:佛教文化;青瓷莲花尊;南北朝;宗教艺术我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具有显著时代特点的瓷器种类――青瓷莲花尊,它属于我国瓷器中的青瓷。由于当时的佛教文化影响,青瓷莲花尊的外形特点、佛教花纹装饰使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下面先讲一讲青瓷莲花尊的制造背景。

1南北朝时期佛教青瓷莲花尊的制造背景

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连年战乱,人民的生产活动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民族间、人民间的交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从文明古国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和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地融合。当朝统治者对佛教的传播也很重视,在各地大力兴建佛家寺庙,使得信仰佛教的人民数量慢慢增加,佛教文化在南北朝得到了空前的传播,随之而来的佛教艺术也开始出现在同人民生活相关的瓷器上。在烧制瓷器上,南北朝的人民大多烧制青瓷,而且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烧制的青瓷器风格不一。南方地区瓷窑烧制的青瓷具有细腻的胎质,有较强的硬度,由于釉中含有铁元素,所以呈现出淡灰色。青瓷的表面较晶莹剔透。北方地区瓷窑烧制的青瓷含有大量的氧化铝,颜色比南方地区青瓷的稍淡,具有很强的玻璃质感。瓷器釉面分布的开片比较细密。总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瓷窑烧制的青瓷莲花尊在釉色方面较北方地区瓷窑烧制的青瓷莲花尊更胜一筹。

2南北朝时期佛教青瓷莲花尊的造型艺术

南北朝青瓷莲花尊的外形高大,大约为60厘米,人们在进行烧制时需要保持瓷窑内有稳定的、平均的温度,让釉色得到均匀地、细密地分布,避免出现开裂或者变形的情况。青瓷莲花尊一般是敞口、折沿、圆腹,在外在纹饰上遍布了花角外翻的莲花瓣,分层贴借助于了飞天人物形象、菩提叶、宝相花这些佛家的纹饰,通过贴花、浮雕、刻花等造型技法把这些佛家纹饰融于一体。曾经出土的一件青瓷莲花尊,从尊口到尊底一共纹饰了七层花角外翻的莲花瓣,使佛家的莲花造型得到了美轮美奂的展现。在南京灵山出土的青瓷莲花尊,整体高达85厘米,尊盖的造型是僧人的帽子造型,盖子周围也由三角形的莲花瓣排列组成。口部从上到下渐渐变窄,在口沿外分布有两个横系。在颈部的造型艺术上,采用了飞天的人物形象。在颈部下方,有二龙戏珠以及金银花纹饰、莲花纹饰组成的图形。在此件青瓷莲花尊的肩部位置,附带了粗壮的孔型复系。整个青瓷莲花尊的腹部呈现出一个椭圆状,在最上方的腹部分布有两层模印的莲花,这二层莲花都是两瓣状分布的。在最下方的腹部分布有单瓣的仰莲,此处莲瓣花边造型为稍微外翻。青瓷莲花尊的圈足就好比一个上窄下宽的喇叭,分布有单瓣的覆莲。此件南北朝佛教青瓷莲花尊造型庄重,装饰华丽,工艺精巧,被人们称之为“青瓷之王”。如图1所示。

莲花纹装饰自古代陶瓷装饰就比较流行。在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前,我国的史书就有关于莲花的记载。历代的文人骚客赋予了莲花清雅孤高的品性,例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淤泥而不染,攫清涟而不妖”。由此可见国人对莲花的喜爱,并且正是由于喜爱莲花的风俗,莲花饰纹也被人们当成了装饰用的常用纹饰之一。

莲瓣造型来自于莲花,莲花统称荷花,在古代人们称之为芙蓉。在印度佛教在我国传播后,莲花在佛教文化中被给予了干净圣洁的内涵。莲花表示着“净土”。佛教经书中记载着夫莲花者,清净无暇。并且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诞生在一朵莲花上,在菩提下得道,佛教把莲花当成了修得圆满的重要标志。我国灵山出土的南北朝佛教青瓷莲花尊在尊的下部都有菩提叶围绕,菩提叶的装饰也使得佛诞生在莲花上的说法为佛教信徒所广为接受。

南北朝时期,莲花的内在含义同佛家圣花的内在含义交织融合在了一起,人们对于莲花的欣赏观念加上佛教赋予莲花的特殊含义,使得莲瓣纹在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纹饰上盛行成为一种必然。在莲花的纹饰造型上虽然同以前的造型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在莲花的内在含义上加上了佛教的象征意义。可以说,莲花这种佛教文化艺术的圣物得到众多佛教信徒的尊重崇拜,不单单由于莲花的花色、花香,还由于其茎出淤泥而不染的洁净意义。

青瓷莲花尊在南北朝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有实物出土,如图2所示的北朝佛教青瓷莲花尊。此件青瓷莲花尊高67厘米,尊的腹部是装饰表现的重要部分,由上半部分向下覆盖、下半部分向上仰盖的莲瓣围绕,上半部分的莲花瓣有三层,下面的莲花瓣都由上面的莲花瓣叠压,最下面的莲花瓣的瓣边稍微向外翻出。下半部分向上仰盖的莲花瓣有两层,下半部分向上仰盖的莲花瓣较上半部分的莲花瓣丰满。在此件青瓷莲花尊的足部位置也分布有两层的莲花瓣。此尊外形稍微小于图1中的青瓷莲花尊,同图1一样,瓷器周身也是分布着莲瓣纹,巧妙地融合了堆塑工艺技术、刻画工艺技术、模印工艺技术、浮雕工艺技术于一身。既展现出佛教的内在宗旨,也丰富了青瓷器的使用功能。

图1南北朝佛教

青瓷莲花尊图2北朝出土的

青瓷莲花尊3总结

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其精细的纹饰工艺以及神秘的宗教功能充分地表现出了当时时期的瓷器烧制技术水平以及宗教文化特征,是佛教和古代人们灵魂观念相融合的产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参考文献:

[1] 刘伟.清宫旧藏藏传佛教风格瓷器与帝王[J].中国藏学,2004(1):6374.

[2] 何鸿.从僧帽壶瓷器看汉藏文化交流[J].荣宝斋,2011(3):2841.

[3] 贺海燕.与藏传佛教有关的一对清代彩瓷[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3,37(4):4850.

[4] 范亦新.浅析紫砂天冠壶的佛教艺术特色[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9):6666.

青花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篇10

关键词:青花设计;手机外观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外包装设计;再现;延伸

中图分类号:JSO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国在英文中被写为china,China在英文中又有瓷器的意思,据说因为中国盛产瓷器,所以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在西方人看来,瓷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青花瓷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艳丽奇葩,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享誉海外。青花瓷的纹饰内容丰富又韵味独特,是中国传统图形元素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近几年来,在中国风的吹送下,青花瓷的视觉元素在设计作品中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地延伸与再现,形成了一股青花设计思潮。青花设计的作品,正是由于古风古韵、脱俗淡雅的审美价值,冲击了当下流行的过于浮华豪奢审美意象,使人们耳目一新,产生超凡脱俗之美感。

青花瓷元素之所以在现代设计中受到如此青睐,这是由于它的艺术特征所决定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工艺的主要特征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瓷始于唐宋,成熟于元代,明代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年间发展到顶峰。青花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特殊的上釉技术,使其图形青白相映,晶莹明净,色泽雅素,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以淡雅脱俗的审美风格著称于世。古人曾赞日:五彩过于华丽,殊群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正是这种特定的艺术风格,青花艺术才能源远流长,永葆青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对产品自身的质量数量品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之外,对外在形式的审美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市场的这种需求,青花图案的脱俗淡雅的观赏价值与古风古韵的艺术风格被越来越多的商品外观的设计所重视。近几年来,一股强劲的青花瓷文化之风吹抚着中国大地,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唱遍中国,2008北京奥运的青花元素系列礼仪服装、奥运支线北土城站的“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青花元素的电话亭等等,越来越多的设计正在不断地注入青花元素,使得青花元素得到进一步升华。这股强劲的青花瓷之风,使青花元素已不再是瓷器的专利,青花纹饰在现代建筑、服装设计、产品外观设计等方面被广泛地应用与传承,展示了青花元素的独具魅力。名不经传的手机外形设计也被卷入这个青花延伸大潮中,形形的青花外观手机不断地涌上市场。本文将通过几种青花纹饰的现代设计作品的透视,探索青花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现与延伸。

手机是现代生活的必须常见用品,它的主要使用功能就是通讯,显然人们购买手机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通讯的需要。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手机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除了满足其通讯功能之外,对外观审美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雅的外观就像为产品穿上了靓丽的外衣,会首先冲击人们的视野,获得审美愉悦,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而媚俗粗糙的外观,则让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人们很可能由此而放弃产品的使用价值,放弃购买与使用。市场的审美需求的提升,促使手机的设计者,不仅要不断提升它的使用功能,在外观设计方面也要下足功夫,于是手机外观设计风格不断翻新,新的外观款式与图形层出不穷千姿百态,点缀着整个手机市场,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望。在这些眼花缭乱的手机样式与图形中,青花纹饰外观系列,以其脱俗淡雅审美韵味与古风古韵的艺术风格独占鳌头。

青花图形的基本构成是白地与青花,青花纹饰绘制在白地上,在强烈对比下显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所以不管什么款式的青花外观手机,其共同之处是以设计出的仿瓷白地的塑料外壳作为载体,然后在这载体上绘制出各种青花纹样,不同的纹饰使手机呈现出不同文化意蕴与审美意象,呈现出斑斓多彩的艺术效果。

笔者选择出的几幅青花手机的纹饰可以分为三类,即吉祥物、山水、花卉。

腾飞的青龙居中国四大吉祥神兽之首,在中华吉祥文化中占据着至高的地位。青龙的方位是东,代表春季龙。龙在传统文化中的意蕴是,有通天善变的习性,当与皇权结合后又增添了威严与尊贵。小小的手机外壳方寸,白地上腾飞起青花龙,给人以素淡高雅的审美意象。看似单调的色调,却传达出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的那么多的文化意蕴,给人以吉祥期盼、品味高雅的感觉,自然就会为人们所喜欢。

两幅山水手机外观特别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白地青花,画面虽然显得色泽单一,但在经过设计者的妙笔生花的处理,构图粗细有致,层次分明,浓淡相宜。寥寥数笔,山的高峻挺拔,水的流畅深邃,树木的茂密葱荣,映入眼帘。小小空间,不失气势恢宏。青白相间的色调,古风古韵的艺术风格,更凸显出高雅脱俗的意境。

几幅花卉则是青花手机纹饰的另一题材。花卉本来是万紫千红,色彩斑斓,青白相间的青花图形,用以表达花卉似乎过于单调,但是却是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得到独特的审美价值。简练的形象,夸张多变的装饰手法,精炼的概括纹样处理方式,使花卉图形在青白相间中展示出别用韵味的艺术效果。晶莹透明的白地载以幽靓淡雅的牡丹图形,给人以清新雅丽,质朴率真之感,虽无多彩牡丹的富丽堂皇,但却在富贵之上叠加了高雅洒脱,其审美价值不言而喻。唐朝人黄巢在诗中曾这样描写,“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百花调零之时,正是盛开之日,人们观赏不畏寒冷中的美丽,更加赞赏的它的傲霜风格。青花图形,虽然失去了万紫千红的色彩的映衬,却在青白相问之中,更加映托出它的不畏严寒的傲霜风骨之美,显示出“青白相间不单调,疏密浓淡分外宜”的特殊艺术风貌。

但是也应该看到,当下流行的青花手机外观的图形纹样的取材略显单调。我们知道,青花瓷自唐朝诞生以来,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纹样的内容形形极其丰富,飞禽走兽、山水花卉、神话故事、历史人物、吉祥图形、图案纹样,无所不包。由此可见,青花手机外观设计元素的选择空间很大,为其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开阔的余地。

手机青花外观设计作品的出现与手机的更新换代密切相关。从1973年第一部移动电话问世算起,手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40个年头,手机外观设计文化也随之诞生,并不断提升。随着大哥大时代的结束,手机也由模拟信号进入到2G网络时代,直板、翻盖、滑盖、全键盘,外观造型设计不断翻新,但外观设计还只在外壳的形状与颜色的造型方面不断变化着。外观的装饰主要局限于彩屏方面的变化,画面纹饰还比较少见。当手机进入3G时代后,新型的直板手机有了大触控屏幕,外壳的背面有了较大的平台,人们开始尝试增添画面,以提高手机外形的观赏价值,于是青花外观手机也就出现了。可以预见,随着大触控屏幕手机的更新换代,青花外观设计也会随之不断延伸与创新,手机文化得到不断提升。

在青花外观手机不断问世的同时,中国设计界掀起了一股应用青花纹饰热潮,古风古韵的青花图案在许多商品外包装中不断得到再现与延伸,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提升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意象。

各种品牌的青花服装蜂拥走上市场,凸显出中国传统服装的素洁典雅的审美风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最为吸引人们的眼球的是,水上项目的颁奖仪式的颁奖礼服。当身穿青花图案服装的礼仪迎宾和颁奖人员走上颁奖台时,印有白地兰花的青花图案的礼服,清淡素雅、高贵庄重的设计风格,给人以清丽、稳重、大气的视觉冲击,使人们耳目一新,为之一振。随之,青花元素被服装界广泛地运用于旗袍、晚装、礼服、唐装等等的设计中,各种各类青花风格的服装纷纷面世。使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时,同时享受青花传统艺术的古风古韵的审美愉悦。

当人们到北京地铁“北土城站”乘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由青花纹饰装饰的屏蔽门,白色地子印满了青色的花卉、中国结、龙、龙舟等中国古典元素的图案。进人站台之后,矗立着28根印着青花元素的白色的大圆柱映入眼帘,那种庄重、素淡、高雅的视觉感觉令人震撼,赞叹不已。当人们乘坐着现代化交通工具,随着列车的呼啸而过时,欣赏的却是古朴典雅的青花艺术,现代与传统巨大反差的交融,怎能不令人神往留恋?

青花设计之风吹进食品、化妆品、酒类等小商品外包装设计领域,各类小商品外包装以素淡高雅的艺术风格冲击着人们的视野。白酒包装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人们在品尝美酒的同时,也注重酒容器的外观包装的欣赏,所以各类白酒制造业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也特别注意酒容器的外包装设计,应用青花元素于酒容器外包装也悄然兴起,大大提升了白外包装的文化品味。例如,设计师刘维亚所设计的汾酒外包装就是青花图案成功一例。包装盒的青花牧童图案与题写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杜牧的诗句款,给人浮想联翩的浪漫联想。白瓷瓶上的亦字亦画由“汾”字演变而成的兰花的青花图案,给人以素淡高雅的审美意象。

在青花设计思潮的推涌下,青花设计在平面设计方面开辟了新天地,许多优秀的青花设计作品的不断涌现,成为青花设计思潮中的新亮点。比如,1999年湖南师范大学的李少波设计的《澳门回归主题海报》,将青花瓷纹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澳门回归主题海报》的主体元素是圆形青花瓷盆与龙纹,纹饰所昭示的文化意蕴是,龙的子孙即将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母亲的怀抱。澳门回归是一个现时代的主题,由于设计者把青花元素成功地切入现时代的表现主题,以古风古韵的青花纹饰所标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蕴,贴切地表达炎黄子孙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与终于回来了的一种愉悦与欣慰的心情。总的来看,平面设计的青花纹样在作品中的再现,凸显了这样一个特点,在构图方式上,成功地把握了青色纹样的变化和留白的关系,通过整体布局与空间关系构成的设计,运用刚柔相济、虚实相间、浓淡相变的表达方式,在青白相间的单调的色彩变化中,使传统的青花艺术的装饰语言的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打上现代印记,展现出动态节奏和生动旋律的艺术效果,创作出具有古风古韵艺术风格的优秀设计作品。

回眸青花设计思潮,我们会发现,青花设计作品之所以能够如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决定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拿来主义”的表现方法在设计的各个领域曾经比较流行,包豪斯开端的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应该看到,功能主义的观念、构成主义风格、点线面几何构成、简洁抽象的风格,曾让人们顿开眼界,创作出许多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但当一种风格长期占领人们的视野之后,人们会期待着新的风格面世。占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儒、佛、道审美价值观,提倡温良恭俭让式的内敛含蓄的审美意象,这种意念几千年来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并作为一种文化沉淀于人们的审美潜意识之中。进入新世纪之后,当人们开始反思奢华浮躁的审美意象时,传统文化反对过分的喧闹和嘈杂的艺术风格就会自然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当青花设计作品映入人们的眼帘后,特别那种素淡高雅中国传统之风,必然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情结与审美认同,使人们感觉既亲切又新鲜。青花设计作品构成方式是,以“青”为主(青花纹样),以“白”为辅(白色地子),白地中突现出的青色纹样。只有白青两色的颜色构成,看起来好像过分单调,似乎缺乏表现力,但通过青、白二色的明度、纯度、虚实、大小、轻重、远近等表现手法的变化,就可以构成幽雅、恬静的画面,给以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审美享受。英国心理学家格列高里《视觉心理》认为:“颜色知觉对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和状态。”青花设计作品的青白相间的颜色巧妙搭配,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心理视角,给习惯于喧嚣与嘈杂现代生活环境中的人们,以强力新鲜冲击感,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激情,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自然为人们所喜欢。完全可以理解,当人们进入“新土城站”乘坐现代化地铁时,在列车的呼啸的嘈杂中,欣赏的却是古朴典雅素洁淡定的青花艺术,怎能不令人震撼神往呢?

青花在设计中的再现有着极为广阔的创新空间。青花瓷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在一千多年的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不断地创新积累,形成了广泛的题材、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在这青花纹饰的艺术宝库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图形样式,如动物纹样中的龙凤、麒麟、狮、虎、龟等;植物纹样的梅、竹、菊、牡丹、莲花等;人物纹样中的门神、财神、历史故事、神话故事等;符号纹样中的万字、寿字、双钱、八宝等等。这其中有吉祥纹样、人物故事纹样、社会典故纹样等丰富的内容,为现代青花设计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参考元素。当然传统的再现与延伸并不是将传统青花元素原样照搬,而是只有在设计创作中将青花元素延续到现代生活中来,赋予作品现代审美底蕴才能起到传承的作用。汾酒青花包装设计就是成功的一例。兰花青花图案本来是很普通的一种纹饰,汾酒包装的设计者,并没有从已有的传统图案中选择一种图形直接印到白瓷瓶上,而是将汉字“汾”演变成兰花的图形,创作出亦字亦画的青花图案,为现代人创造了历史文化意境,使人们品尝美酒时,同时品味到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