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盈利模式十篇

时间:2023-12-07 17:47:16

融媒体盈利模式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1

当下,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依赖现有和新兴的技术,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利用技术,企业们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如近两年蓬勃发展的微信,就是利用新兴的OTT技术,实现了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并赢得消费者喜爱和高度关注。

从深层看,基于手机平台的盈利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新技术的支撑,更需要用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方式,尊重市场规律,在多学科、多技术的背景下实行整合,采取收购、出资、参股等方式,重新配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

融合式手机媒体盈利模式

鉴于媒体一直倡导的用户或读者需求导向,笔者更倾向于以“客户”(顾客需求发现和满足)为中心的盈利模式设计,即融合式手机媒体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含有下面几种子模式:

第一种,是常见的购买模式。如用户订阅的手机报模式。单个的用户对内容服务商通过移动运营商支付费用,内容商与移动运营商进行利益分成。也可解读为如电视点播模式,移动客户点播、投票付费,广电商与移动运营商分成。也可解读为电子书购买消费模式。

这种模式里,首先隐藏着一个购买模式。即手机用户必须要向移动运营商支付上网流量费。这笔费用目前通常以包月的形式出现,移动运营商与各内容提供商之间再进行二次分成。

随着手机在线电子支付技术成熟,这里面蕴含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如手机支付购买火车票、飞机票,购买购物机上的饮料,购买电子音乐、影视等娱乐产品。这种类型的购买模式,呈现出海量式、碎片式、潮汐式的需求,市场总体容量更大,比手机报更有市场前景。目前各地各类手机报,受地域局限性太大,受移动运营商制约太大。

第二种是移动客户免费消费模式。内容服务商赚取广告商的广告费,再与移动运营商分成。

世界上没有完全免费的午餐。如张程创办的迈外迪科技有限公司创造了无线宽带新的商业模式。它让在线广告、地理位置服务和应用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功能完整地迁移到WLAN的环境下。用户接人WIFI网络时必须打开一个密码登陆以及转入页面,在这两个页面中植入广告,便是迈外迪的收入来源。

一些视频网站,用户点击影视收看时,必须看一段不能跳过去的广告。如果消费者没有耐心看下去,想跳过这一段,必须注册,支付一定的费用,则回到第一种模式。或者是打游戏积分,如果没有耐心,则支付购买费,也回到第一种模式。或是推荐客户积分进行交换,当然要付出相当的劳动甚至牺牲个人友谊。

在这个免费午餐模式内,消费者还要面临和忍受所需信息失真、不客观、不全面等现实。如目前搜索类服务对绝大多数用户几乎是全免费的,除了耗费少量流量费之外。但众所周知,百度的搜索引擎竞价排名模式,对消费者而言,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商业陷阱。信息在这里并没有实现免费共享,而是造成了信息壁垒甚至鸿沟。

第三种是部分免费模式。开始部分免费,如鱼饵,待客户上瘾后,吸引客户采取其他模式付费。如一定期限内免费的应用软件、游戏等。如豆瓣网。某些网,只能1000字以内免费。这样的模式大量存在。获取信息需要付费,现在越来越多地获得认同。

第四种是平台集合模式。众人熟知的苹果,无论是ipad还是iphone,里面集纳了多种应用软件,成为一个应用软件超市。如同现实版商超一样,进入这个平台的软件商,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给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是种产业链内上下游企业的整合协同。同时,这个应用软件也可在前端植入广告。

与单边市场相比,平台型商业模式提供了搜索服务,降低了搜寻成本。在统一平台的监督下,减少“讨价还价”和“执行”的操作,降低交易成本。接入平台的碎片企业分摊了多项服务,更容易积累起专业化竞争优势,跟由一个单一企业提供所有服务相比,从长期看,也降低了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

平台的赢利模式里,向谁收费,取决于稀缺性原则,如,聚合商自己提供的核心服务和附加值较高,且稀缺,那么服务本身就能收费;平台模式上具有双边效应,以淘宝为例,决定商户数量的,是个人消费数量的多少,那么消费者是稀缺资源,商户将承担大部分交易成本。

从用户角度看,用户可以免费获取资讯,但面临浪费时间、内容范围有限、不断被推送的免费信息骚扰等不足。如果不想浪费时间,获得高端内容信息,可直接购买,在视频市场,有单次的点播,也有相对于实体市场较为廉价的包月。

从内容提供商角度看,可直接向用户收费,但面临客户源不稳定的风险,也可建立平台,对进入平台的应用软件植入广告,降低成本向用户推荐,获得的收益最终与移动运营商分成。

从移动运营商角度看,目前我国市场基于处于寡头垄断格局,市场尚未完全放开,移动运营商有极大的话语权,坐享分成,还赚取大量流量费。我国用户面临高价买服务的局面。目前,电信运营商无线城市争夺占已经打响。随着wifi设备增多,4G全面建成投产,乃至移动市场进一步放开,将来资费可能进一步大幅度降低。由此可以推断,新技术的发展还可催生出更多商业机会。

消费需求创造利润

笔者认为,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虽然是新媒体,但其运行规律仍然离不开基本的经济规律支配。

移动终端蓬勃发展,创造的利润持续高涨,按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解释,其动力主要有两点:

一是消费或需求创造价值。数以亿计的手机持有者,有广泛的信息、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需求,甚至愿意花钱购买这些服务,直接催生了所谓的拇指经济,开拓出了巨大的市场。

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然,也可以对其进一步明确细化。如:个人语音或视频通话需求、信息资讯需求、群体交流需求、娱乐需求、个性表达与喧泄需求。可以说,目前手机媒体业务基本都是围绕这几个层次展开的。

一种是引导社会消费创造价值。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新媒体公司、各类软件开发公司、客户端开发者,根据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开发出成千上万种应用,通过免费乃至低廉的价格出让,如鱼饵钓鱼一般,培养消费习惯,引导社会消费,最终客户形成消费习惯与依赖,再掏钱消费。在移动终端市场上,免费消费品居多,或钓饵式消费品居多。随着用户形成使用习惯,钓饵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海量的普通消费者,手机平台上的单次消费价格均十分低廉。这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对手头边的小额消费并不在意。而对经营者来说,涓滴细流,汇聚成海,利润丰厚。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一种模式,运营商必需争取到足够的客户作基础支撑,以形成规模效应,尽量降低边际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掌握了客户资源,才有可能进行商业开发。基于海量客户信息进行的数据挖掘,再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计划,这是开发移动终端市场的必备前提之一。

基于美国哈佛企业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除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外,还有种以“竞争”(与对手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设计和以“关系”(关注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设计。

在这种“竞争”与“关系”为导向的盈利模式设计理论指引下,在新技术的趋动下,新旧媒体呈现出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产业融合的端倪,手机媒体本身是手机与平面媒体、电子媒体、互联网等相互融合的产物。

其中,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新旧媒体,移动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之间越来越呈现出一种竞合关系。如手机媒体使用的内容相当部分是由传统媒体提供,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涉足手机媒体,产业出现融合。这种融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

模型关系分析

手机媒体利用了许多传统媒体的资源,包括内容资源、用户资源、广告资源等;销售的内容,是对传统媒体销售内容的再次整合销售,也称为第三次售卖。

优质、快速、廉价的服务,是吸引和挽留客户的必要手段。简单考察近年来电信收费及对流量要求的变化,从最初短信对字数(70字或50K)有限制性要求,到后来放开容量限制,再到流量包月,很明显地呈现出电信资费下降的趋势。对移动运营商而言,流量越大,越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因而倾向于给出更多优惠吸收用户。

实际运营中,在国内,目前电信行业与传媒行业均没有完全放开,政府管制严格,电信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等寡头把控:办报需要刊号,电视台基本上属国有独资控股为主,兴办IPTV需要授权批准,目前仅发放数家牌照,手机报基本上属于各大报刊的附属,依托报刊而生存。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均处于垄断地位,属寡头垄断。依托传统媒体发展而来的手机媒体,也摆脱不了继承垄断的命运。

意味深长的是,手机报、手机视频等新媒体,需要借道电信运营商而与用户见面。实现售卖和盈利。但带垄断性质的新媒体遭遇垄断寡头电信运营商时,同样遭受制约。在寡头垄断格局下,移动终端的主办方,仰电信运营商鼻息。这带来大部分手机报等新媒体先天发育不足,以至于有研究者并不看好手机报。

市场的利益分割格局显而易见。电信运营商凭借渠道垄断优势,收取流量费或信息“过路费”,对象为个人或单位。腾讯、百度等新媒体凭借内容优势,服务于社会大众,再根据内容质量收取费用。目前,PC主要服务流量下降,移动端各项服务流量上升,主要互联网企业布局移动互联网。

从电信运营商的角度看,电信运营商更像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他们代表国家投资修建信息高速公路,按信息流量收取流量费,如每月的包月费,即可理解为流量费,且目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新浪、搜狐、腾讯等,是内容提供商,他们一方面租借信息高速公路通道,支付一定租金,另一方面在向用户提供内容时,收取内容服务费。收取的内容服务费,再与特定的手机平台提供者如苹果手机等合作方分配。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近年来活跃网络江湖的新浪、搜狐、腾讯,是国内互联网市场十几年来惨烈厮杀的结果,飞信、博客、微信,是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总而言之,是无数互联网精英、无数资本与血汗的结晶,是无数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累加。所以,当后来的移动终端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时,目前存世不多的资本大佬与技术大佬们发话了:要么你们花高价购买技术,要么让我们占据重要股份,分享市场成果。如此大环境下,小微公司、后进入的企业很难改变被整合、重组、兼并的命运。

三屏合一

从整合角度而言,尽管跨界整合与产业链整合难度不小,但已有较为成功的案例,这几年互联网市场、新媒体市场潮起潮落、争相并购便是明证。笔者认为,新建的这一模型要真正焕发生命力,还需要完成更多准备工作。

加快数字内容资源的尝试整合,完成存量出版资源的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并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加强数字出版内容资源传播平台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便捷、覆盖广泛的数字出版产品传播体系。

加强技术公司与出版机构的深度合作。发挥技术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出版机构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赢,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出版企业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打破行政级别、地域界限、体制籓篱、行业限制,支持产业资源的整合重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既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广电企业,也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广电企业健康发展,除特殊情况外,进一步降低广电产业准入,引入社会资本做大做强广电产业。

建立整合性广电产业体制。当前,全媒体成为发展趋势。传统广电媒体体制已不能适应视听新媒体的发展。我国应加快推动经营性广电产业体制与视听新媒体体制的融合,以体制改革适应和促进传统广电产业与视听新媒体产业的融合发展。

由于国内传媒市场尚未完全放开,且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十分不均衡。因而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使用对象,使用全部或部分模式,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内电信市场将进一步放开,三大运营商的垄断渠道有望打破,以用户为中心的盈利模式,将迸发出应有的活力。

在内容与渠道之争的问题上,笔者认为,两者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竞合关系。内容与渠道,是互相依存、互相倚靠的关系。面对十分庞大的移动新媒体市场,简单地说谁胜谁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理智的。渠道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并不是致胜的关键因素。当然,如能打破渠道寡头垄断地位,移动终端产业发展就拥有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对移动终端而言,是集渠道、内容、技术于一体的移动新媒体,是多种市场要素整合的产物。移动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建构在这三种要素的力量不断变化的基础上的,是种变动中的平衡,是多方角力的结果。

目前,手机屏与电脑屏的合一,在技术上已取得突破,突出的表现为手。机QQ与电脑QQ、ipad之间实现同步。可穿戴的移动终端,已经走出实验室,步人生活,将梦想变成现实。从技术角度而言,实行三网合一,手机、电脑、电视屏幕三屏合一,技术平滑对接,也将是未来新媒体发展的方向。

注释:

[1] baike.baidu.com/view/690053.

(湖北日报)

【链接】

腾讯移动平台业务解析

统计显示,腾讯产品和服务多达305款,涵盖从通信、社交、游戏、新闻、购物、支付、金融、安全、搜索、生活服务等领域。几乎无一例外,这些应用均可平滑移动应用到手机上。

移动客户端冲突的核心会是对用户的争夺。最关注的指标是用户数,和由此带来的无线订单占比。手机是比PC桌面更残酷的竞争平台。丰富的内容和低廉的价格,将会成为无线产品存活的关键因素。

截至2013年底,腾讯覆盖的用户数如下:QQ累计用户数20.44亿、微信6.5亿、QQ邮箱2.74亿、Qzone6.26亿空间用户、腾讯微博2.2亿、腾讯新闻客户端1.5亿[1]。腾讯的累计用户数,已经超越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和,成为当今中国顶尖级的大众媒体。这其中,相当比例的用户是移动终端用户,如微信用户和腾讯新闻客户端用户累计已达8亿。

吸引并掌握了巨大的客户资源,人气旺,是企业能够盈利的关键前提。为了做到这一点,腾讯在后台做了许多默默无闻、价值十足的工作。比如,好友生日提前提醒等等。这些极具人性化的服务,增加了用户黏性,积累了人气,为大数据业务开发积累了素材,最终成功转化为商业价值。

据互联网研究机构速途研究院统计,腾讯2004年上市,年营收仅为11.435亿元,2009年收入首破百亿级,达到124.4亿元。2012年438.937亿元。2013年604.37亿元。近两年利润率仍超过50%以上。随着微信及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强劲表现,腾讯营收破千亿元大关指日可待。

腾讯成国内主流互联网企业最高市值公司,市值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超过中国移动美股市值的2倍还多,超过了百度、网易、新浪等数十家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的总和,

那么,支持腾讯高速增长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腾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2013年,我们持续拥抱移动互联网和开启移动商业化机会的同时,实现了收入和盈利的持续增长。我们将旗舰产品QQ从PC转为以智能手机体验为主的服务;同时,通过智能手机游戏、公众账号和微信支付等举措,巩固了微信和WeChat的市场领先地位,使其从一款通信工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平台。”

一、主导游戏产业

在游戏产业上,腾讯可谓用心良苦。不仅自主开发网游、手游,还有自己的游戏平台,国内外游戏。目前,腾讯自主研发或的游戏,多达数十种。这些游戏不仅可前置广告,内插广告,更重要的在于,小游戏可直接销售,大游戏可出售武器装备等配件。

据统计,腾讯2012年的网游营收高达228.489亿元,其收入甚至超过了位列排行榜二至十位的九家公司总和,在其总收入中占具极为重要的比重,达到52.060/0。

2013年7月25日,百度了《2012-2013年游戏行业白皮书》,称十大游戏厂商的品牌排名中,腾讯一家独大,占据58%的市场关注度。

在快速发展的手机游戏市场,腾讯在手机QQ及微信上推出游戏中心,包括一系列自主开发及第三方智能手机游戏。

腾讯移动游戏平台的《天天酷跑》《》游戏月收入均已过亿元,成为国内两款月收入破亿的移动游戏。据了解,《天天酷跑》游戏2013年9月16日上线,当天登上了苹果App Store畅销榜首位。

凭借手机QQ及微信提供的广泛用户群及社交网络效应,这些游戏于2013年第四季度获得超过6.00亿元的收入贡献,占总收入比重达3.5 010。

同时,腾讯移动游戏平台上线的四款产品,在appslore里均排在前列。从2013年开始,腾讯便表示推出移动游戏平台,并沿袭PC端路线,保持开放。

2013年度,凭借提升用户体验及丰富如游戏中心等服务,腾讯的QQ手机用户群显著扩大。

腾讯表示,将继续丰富在PC及移动终端的游戏组合。此后,仍将不断提升移动分销平台的实力,以支持手机游戏的快速发展。

马化腾还表示,将通过应用程序分发和020服务进一步提升在移动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将投资于长远发展的领域,如在线视频、在线支付和WeChat国际化的拓展,并深化与主要战略伙伴的融合。

二、发行Q币,低成本使用资源

Q币是腾讯推出的一种虚拟货币,可以在腾讯线上线下统一支付的虚拟货币(1Q币=1元),通过购买Q币卡、电话充值、银行卡充值等方式获得。Q币可以用来支付QQ的所有服务,还可以购买QQ游戏中的道具。

腾讯到底发行了多少Q币,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谜。对腾讯而言,Q币是一种可以随意发行的虚拟货币,不存在什么成本。

按照腾讯规定,Q币是单向流动的。用户一旦充值便无法再将Q币兑换回人民币,腾讯一直强调Q币与现实货币的一个关键性的区别,就是它的单向流通性,即只能用人民币购买Q币,而Q币却无法兑换成人民币。于是用户花掉Q币的速度以及是否愿意持续使用Q币,都决定着腾讯的生存状况。因此腾讯面临的难题只是:在众多项目中先复制哪个产品能赚更多的钱,以及如何把他们与Q币设计在一起,好让人们付费。

最典型的例子是QQ空间。根据腾讯官方数字,截至2012年6月,QQ空间分给开发者的分成已突破10亿元,其中主要营收手段来自红钻、黄钻、绿钻。如喜爱音乐的人,支付10元的包月费,可享受95折的优惠,将音乐流量稳定在192kb-320kb之间。

紧紧抓住技术升级机遇。发现新的商机,低成本乃至无成本使用无线网络资源。基于OTT技术的微信,以其微弱的流量,几乎不占用三大运营商的流量通道。手机用户随时打开手机,微信都会提示有朋友要加,微信迅速发展,数量上取代微博,可以说直接导致了运营商微博内容流量的下降。这种个人单次的看似不起眼的微信息流,累加起来,再乘以6.5亿倍,实际上每天汇集的都是海量数据。

就腾讯新闻、腾讯视频而言,绝大多数内容为免费整合或廉价获取其他内容服务商内容,经过其简单包装,成为其招徕顾客的有手段。

三、建立网盟争夺用户

使用QQ的手机用户,不少可以在其手机屏上找到腾讯新闻、腾讯视频、微信、QQ邮箱等应用软件。可以肯定的是,许多软件并不是用户下载而来,而是手机自带。观察发现,在手机平台上,争夺用户的行为经常发生。而建立网络联盟,是争夺用户的一种有效果手段。

2013年9月,腾讯宣布就搜索业务与搜狗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此,腾讯投资搜狗并将腾讯的搜搜的搜索相关业务及其他相关资产与搜狗合并。

2014年3月,腾讯宣布就电子商务业务与京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此,腾讯投资京东并将腾讯的相关电子商务业务与京东合并。这是典型的跨界合并行为。

根据与京东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已将B2C平台QQ网购及C2C平台拍拍网的交易平台业务、物流人员及资产,以及易迅的少数权益转让予京东,而京东拥有于日后收购腾讯于易迅的剩余权益的认购期权。腾讯将向京东提供手机QQ客户端和微信的一级入口位置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以协助京东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发展。双方还将在在线支付服务方面进行合作,以提升用户的网购体验。

除该两宗涉及向合作伙伴转让部分业务的交易外,腾讯还与包括华南城、大众点评及嘀嘀打车在内的其他合作伙伴进行战略性交易。与搜狗、京东及其他合作伙伴的战略性交易使得腾讯在投资者及业务层面密切协作。

腾讯公开的资料显示,2014年将大力深化与战略业务伙伴(如华南城、大众点评、嘀嘀打车、京东及搜狗)的关系。通过腾讯的全平台支持,将战略伙伴的产品及服务提供予广大用户。

据悉,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早期,移动互联网事业群的前身腾讯无线就帮助QQ、QQ空间、腾讯网等各个产品成功从PC端延展至移动终端,并储备了大量移动互联网人才、技术和经验。

战略升级后,移动互联网事业群将更加专注于打造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和相关服务,它将成为腾讯移动互联网战略中的支柱。

注释: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2

新媒体 新趋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上升增至31.8%;手机网民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已达到2.77亿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新媒体产业在国家经济总量的贡献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中国新媒体产业的竞争创新能力也在经受着考验。“现在的‘三屏合一’(手机、电视和PC)和‘三网合一’是2011年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对于中国来讲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成为中国新媒体在今后十年非常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建立覆盖更广、性能更高的宽带网络基础,以宽带为支撑向内容和终端的两方面延伸,将是中国新媒体发展一个关键点。”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说。

“下一代互联网”指的是在保持现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在IPv6平台上,攻克重大技术挑战和开发新的革命应用。IPv6是互联网网络互联IP协议的第六版,也是下一代互联网中的核心与关键性标志协议。

我国在发展互联网方面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IP地址的短缺。如今全球IPv4地址目前已经分配完毕,全国13亿人口,平均每人仅拥有0.2个IPv4地址,IP地址不够成为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亟需下一代互联网来解决。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IPv6网站正式开通。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首次利用IPv6搭建官方网站,让全球的IPv6用户通过中国下一代互联网享受到了北京奥运会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主任李崇荣教授说,“整个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的工作历时七八年,在国际上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我们也成为了互联网标准组织中的第二大国,引领了某些技术的开发和标准制定,并且在互联网组织技术和治理方面也有了初步的话语权”。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是一个长期过程。

媒体融合的动力、难点和趋势

媒体融合是信息生产力发展引发的变革。到目前为止,国内大规模的媒体融合还在起步阶段,媒体之间的融合主要还是报纸与网络之间以及广播、电视与网络之间的单向融合。但是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今后必将迎来媒体深度融合的阶段。

媒体融合的狭义概念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对媒体融合的概念进行了拓展,“现在媒体融合发生在四个层面,一是技术融合,引起了媒体形态的变化;二是业务融合,引起了组织管理的变化;三是媒介产业的融合,体现在媒体业态的变化;四是组织、产权融合,体现媒体生态变化。”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也是各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崔保国指出,媒体融合发生的动力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众的需求是媒介融合最基本的推动力。二是技术的推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是这十几年来最关键的三项技术。三是市场的动力,市场竞争的压力。四是生产,实际上是由信息生产方式与信息消费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媒介融合。

从媒体层面上来说,在这种媒介融合的新局面下,新媒体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而传统媒体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崔保国指出了两条出路,一种是传统媒体应对媒体融合而进行的转型,比如报网融合,手机报、数据库,电子书籍,还有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另一种是针对大型传媒集团的发展全媒体的发展模式。但是全媒体的发展模式只适合大型传媒集团,如果每家都建立全媒体模式,反而造成社会传媒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浪费。

南方报业集团现有“十一报”、“八刊”、“五网”、“一个出版社”,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大型传媒集团。在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全球传媒业发生急剧变革的新形势下,对于南方报业集团而言,全媒体转型成为了其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适应数字化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南方报业实施了媒体聚合战略,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扩大传统媒体阵地,另一方面在聚合的基础上不断加快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发展,以求获得更好更优的发展动能和效益。

媒体融合时代的盈利模式

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是具体的盈利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对新媒体而言,尼尔森在线研究北京公司总经理李昕认为,现在盈利模式最多的还是广告。广告其实有两类,一类是媒体网站上的赞助类的广告,还有一类现在也比较多的就是在免费内容里嵌入的广告。第二种是增值服务,比如各种平台上的应用下载。

“很多人其实想做收费模式,但收费模式在全世界来讲失败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免费加广告虽然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模式,但是盈利周期非常长,大概需要七八年的时间才能盈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说。

目前,全球移动用户已超过15亿,互联网用户也已逾7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而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也成为各界争相探讨的话题。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总编辑陆小华认为,谁能够提供移动应用的终端,在硬件领域就占先,在系统领域就占先,谁能够提供在移动状态下人们所愿意付费的应用,这就是最重要的盈利模式。

然而,对传统媒体而言,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旧有的单一依附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传统媒体亟需对盈利模式进行创新和转型。缔元信CEO秦雯表示,内容永远为王,不可能所有企业都像腾讯那样,也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去介入到产业链的很下游或者很上游。我们的产品优势在哪儿,作为一个媒体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把内容做好,这可能是传统媒体或者传统媒体背景的企业面向媒体融合整个大变革时代一个最容易前进的方面。微博的出现甚至未来包括移动互联网很多应用的出现,其实给传统媒体保持了品牌和发扬品牌提供很好的机会。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媒体融合;市场规律;传播方式;经营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20年前,全国性报纸在中国很多地级城市大行其道,如发行面较广的《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等,之后随着电视业兴起,全国性报纸在地方影响力逐步削减。10年前,省级区域性报纸也在许多地级城市红火了一阵子,如《扬子晚报》、《华西都市报》等,之后随着网络、移动新闻出现,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省级报纸已如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了。目前,在全国882种地、市级报纸中,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地市报实力较强以外,普遍存在着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的问题。2012年以来,纸质媒体的广告实收额一直处于15%―20%的高速下滑的态势,报业面临着空前严峻的经营形势:传统媒体的读者在分流,影响力在降低,创收难度加大,广告增收乏力等。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地市报在目前新传播环境中,该如何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才能有效促进报业的长足发展呢?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

一、为了适应新形势,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办报观念要转变。

“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教授浦尔提出,原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①

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媒体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遵循媒体自身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迫切需要。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主流媒体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主流思想阵地的发展壮大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

前不久,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对地方媒体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占据主动呢?首要是转变办报观念。现在,很多地市报还是传统的办报意识,一张报纸刊登了国际、国内及地方全面内容,这与20年前地市报所承担的任务还是一样的,以前是电视、网络不发达,读者要接触外界还必须从报纸上获取。现在传播环境明显多样了,可很多地市报纸仍保持着以前的固有旧模式,一张报纸一统天下,再加上新闻处理方式和版面设计方式呆板老套,内容枯燥,可读性不强,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这就必然会严重影响了广告投放与报纸发行。为了适应新形势,地市报要在理念上创新,树立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逐步把自己从一个报纸社变为报道社,从营销报纸转为营销内容,加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入了解对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建立规范的法人管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目前行政管理的运作模式。

因而,在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过程中,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转变。

1、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价值形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众包”生产方式引领主流的时代,社会中的成员闲置的时间、闲置的认知、闲置的资源通过“众包”得到激活,所有新的服务产品、新的内容产品,都可以从这种激活当中找到来源。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编辑”或是“记者”,大家都可以成为智慧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这些逐渐在“众包”生产方式下变为现实,这就使得传统媒体仅仅依靠生产内容形成价值的方式也开始发生改变。

2、互联网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方式。竞价排名广告、信息流广告、“秒杀”等全新营销模式的运用普及。而传统媒体还无法满足企业营销这一全新的变化和要求,传媒产业的营销必然要转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才能适应发展需要。

3、互联网还使得媒体的渠道类型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媒体是“短缺传播时代”的产物,他们所熟悉的是“共性的生产”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而今天是一个精确化传播的时代,最具有市场的是个性化传播与分众传播,它要求媒体建立多元化、嵌入式的分发渠道和传播方式,无限贴近和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这也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过程中首先面对的挑战和要做出的改变。

4、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互联网所带来的不是通路、不是平台,而一种新的传播规则,它改造了整个传播的构造、传播的规则和传播的逻辑。

在互联网进入我们生活的最初阶段,利用它的海量存储、超级链接实现了对离散、毫无关联的内容供应状态的互联互通:以新浪、搜狐、网易为代表的第一代综合门户网站构成了最初的“内容网络”;紧接着,互联网以包含现实体验又超越现实体验的方式实现了某些内容服务与人的需要的对接,如第二代功能型门户――百度、腾讯和淘宝所做到的那样。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则实现了“人际网络”的互联互通。

过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协同受限于现实半径,只能就近进行有限的选择和搭配,实现的并不一定是最佳协同。但互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社会协同呈现出一种无远弗届、无所不至的巨大可能,使得原本散落在每个人身上的闲置时间、闲置的智能与知识以及闲置的资源,在全人际的范围内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调用和功能性配置,形成种种价值协同的社会形态。维基百科的“众包生产”,大众点评的经验汇聚就是这种资源配置、社会协同所创造价值的典型。在“大众点评”上,当不同的客人对于某一个餐厅的评价被整合起来之后,原本仅限于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变成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人进行选择的依据和参考。互联互通的下一步发展就是“物联网”。接下来的就是“内容网”、“人际网”和“物联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及基于这种连接的社会协同,其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增量空间是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互联网给社会带来的改变,这种在连接中发生的改变不是不痛不痒的局部性变动,而一场全局性的、革命性的改变。要适应并嵌入这种改变,传统媒体必须采取一场彻底的自我革命,在观念、内容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来一次整体变革。

二、为了提高竞争力,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建设。

全球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新闻媒介,其传播业态必然会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其传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也必然会日益改进和便捷,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媒体,传统媒体必须通过更为超前甚至激烈的方式谋划未来,应积极转换角色、共建渠道,扩大影响。

首先,地市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这里所讲的融合,是跨媒介、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在传媒产业运营的每个流程、每个环节之中都深入渗透,并发生效用,从而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传媒产业结构,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不是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搬到新媒体上那么简单,而是应该将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观念、思想进行整合、创意,继而做出具有市场化和互动化的内容。地市报要学会以时间为半径及时通过不同载体进行传播,学会根据不同的传播要求来调整我们的新闻编发方式。传媒产业的发展是顺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前进的,媒介深度融合也是基于这一点而产生的。这种深度融合的媒体不仅可以为广告商提供更广泛的注意力资源,还能更加适应广告客户的需求,推出多种媒体立体化宣传的广告套餐,提高广告收益,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其次,要加快地市报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报社的资源优势,整合报社内部资源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搭建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移动平台、商务平台等等,实现宣传效果最大化。通过资源整合,满足用户的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把平面媒体发展成为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性媒体运营商,实现规模效应。简言之,就是将手机、纸媒、网站、公交站台、LED大屏、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改变以往一家报纸只是在自己的版面上进行推广,形式只停留在平面。我们要利用整合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通过互联网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在传播,是融文字、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这样一来,不仅很好的实现了读者之间的互动与参与,而且还将一个平面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更多的角度,提供给读者更加深层和多元化的阅读,使传播的效果产生了几何数增长。这种清晰的盈利模式必成为未来报业发展的核心。在这方面,无锡报人走在了前列。在当今“人人都手持话筒能发声”的泛终端、泛信息时代,无锡报业集中了60名青年记者,手持最新智能手机,新创了《无锡博闻》专栏,在城市各处的新闻现场即时播报,先后在网上与报端发出无锡报人微博的响亮声音,得到社会一致好评。②

同时,传统报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媒体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该优越的社会资源。传统报业有舆论引导上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监督权,对公众知情权具有一定的满足能力,它制造的是影响力,而不只产生经济价值。这些社会资源不但能为传统报业提供内容资源,而且提供相关的社会支持和公众支持。

三、为了寻找新经营赢利模式,要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媒体融合。

从传播学领域来看,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现有的一切: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传播方式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游戏规则等等。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它更像一种基础设施、一种支撑社会的全新技术形态。社会成员、各行各业只有理解它、适应它、依靠它,在它的逻辑基础上进行自我革命式的改造后,才能继续生存发展,传媒领域也不例外。

过去,传统媒体根据“木桶效应”的原则,认为提高媒体价值的关键在于补齐短板,致力于对某一个环节、某一个元素本身的经营以拉升整体价值。但是,在互联网格局下,水面上涨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补齐短板的速度,任何补齐短板的动作都无法显现出大的价值效应来。那么,传统媒体究竟该如何做?笔者认为,这时应该按照“新木桶效应”的原则,着眼于木桶的长板,进入市场进行外部结合,用自己的长板跟别人的长板合作,形成强强联合,用最佳配合形成一个新木桶。

毫无疑问,传统媒体的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生产,采访权、公信力、内容生产能力、新闻传播力、专业的采编队伍等等。互联网格局之下,这种内容生产方式仍有价值,但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价值。互联网格局下的竞争从某种程序上来说是一种寡头竞争,媒体至少要在内容生产、技术支撑、用户洞察三个方面都做到极致,才能跻身市场的前几名,从而才有可能继续存活。

然而互联网的变化程度和结构决定了全能冠军少之又少,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识并承认这一点。同时,互联网使得各行业的市场边界逐一打破,这使得与外部结合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大大增强。传统媒体在充分看到自己的核心价值也就是长板的前提下,应主动走入市场,去寻找和选择别人的长板进行对接。

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必须意识到,没有一种内容可以独占服务,任何一个领域的内容和功能都可以交叉实现。传统媒体自身的核心价值只有嵌入到互联网的体系当中,才能保有和实现它的价值及影响力。换言之,传统媒体需要超越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和“单打独斗”的格局,对接在社会连接的某个或某些节点上,在广域的市场上寻找新的匹配,用一个规则把其他的媒体要素和媒体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生产力,如媒体的品牌、渠道、用户等等。这个过程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资本互换、互相融合、互利共赢的过程。传统媒体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超越原的价值形成逻辑、产品服务逻辑,超越单一媒体的属性,打造成一个基于互联网逻辑构建的全媒体,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新的价值生产模式和业态模式。

在传统工业模式下,媒体所熟悉的经营模式更多的是专注于一个点的经营,努力把核心的上中下游贯通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实现规模经济。到了今天,对于大多数媒体来说,规模经济已经遇到了一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所有的规模经济因素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此时,媒体有必要在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结构下、在实现连接的过程中寻找和开拓出更多新的经营模式,才有可能继续前行。

首先是范围经济。就像已经论述的,互联网所有的机会、所有的价值是在互联互通当中构成的,因此无论对于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发展而言,未来真正的价值是在互联互通中作为一种中介,能够使某种资源的聚合形成一种资源和价值的中介。媒体本质就是一种介质和平台,但这个平台不仅应该运行内容,更大程度上应该成为各种资源汇聚和分发的节点,成为各种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对接的平台。以微信为例,作为一个交友、通信的平台,它提供各种基础服务聚合起流量,形成一个有价值的人际平台,此时再以此平台流量为基础,导入电商、互联网金融等等,以平台效应实现了多种盈利模式的可能。再以“今日头条”为例,它完成了范围经济需要的前半部分,以聚合式的新闻服务集拢起了巨大的流量,但“今日头条”未能完成的正是脱离它仅仅作为内容平台的特质,利用内容平台聚拢起的流量,通过嫁接其他社会资源,在匹配和对接中实现价值增值,完成盈利模式的构建。

其次是分享经济。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解决了人类很多闲置的资源,在过去传统的社会环境下,传统媒体无法整合利用这些闲置的资源,如今已被互联网所激活,互联网中的每一个人通过“众包”的生产方式,正在创造新的内容和新的服务产品,进而创造新的财富。它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众人协同完成的、尤其是以打破传者与受者的界限为特征的一种分享型的经济形态。就像维基百科、互动地图一样,产销合一,自己是生产者,又是享用者,利用所有的资源做了一个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事。

再次是集成经济。前面说到新木桶效应,实现长板和长板的对接,实际上正是集成经济的模式:在一个更大范围之内,寻找合适的资源、要素,用一个规则把所有的东西集成在形成自己的生产力,从而形成对于相关的社会需要的精巧的有效解决方案。就像苹果应用商店所做的,形式式的平台使得软件商自由进入,从而完成对自己生产的构建。

找到新的经营模式是为了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转型时创新盈利模式。虽然新媒体被传统媒体看好,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想借新媒体发展的东风来获得展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传统媒体为“只投入没产出”的境况苦恼。目前手机已经发展成为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其间蕴涵着巨大的商机。然而,被一致看好的新媒体形态因为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让传统媒体转型的实践者左右为难。从全国范围来看,传统媒体依靠新媒体技术创办的新闻网站在不断聚合自己的影响力,不过在吸引访客眼球的同时,支撑其经营的盈利模式显得比较单一。在IPAD版和手机电子版进行了投入的多家都市报,同样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服。缺少创新,一直没有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让传统媒体人感到苦恼。

就纸质媒体办网络版而言,许多报纸试图通过网络版的新闻来提升影响力,从而吸纳广告投放,而实践证明,这也是个误区,这仍然是使用轩传统媒体的老经验去办新媒体。传统媒体有明显的吸纳广告的区域优势,广告主按区域投放广告时往往会选择影响力大的报纸进行投放;而新媒体则是无区域限制的,看新浪网与看本地网是没有时间左的,同一时间可以看到,本地网络难以形成区域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办新媒体就必须有理念上的创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首先,提升传统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媒体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就要在提高内容的质量上下工夫,通过走精品化、特色化的道路,提高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

其次,树立整体经营的理念,走多元化经营道路。多元化经营是指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探索。调整媒体的盈利结构,首先要从改变单一依托广告盈利入手。在壮大主业的同时,有选择地多元化经营,重视延伸产品开发,通过价值链使媒体增值,降低广告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例。

再次,树立跨媒体经营理念,由单一媒体盈利模式转变到跨媒体盈利模式。所谓跨媒体就是指一个媒体集团拥有不同类型的多家媒体,而跨媒体经营则是媒体集团通过利用拥有的多家媒体这一平台来进行各种经营活动。当前,我国的媒体集团发展很快,实行跨媒体经营可以进一步扩大盈利的来源范围,并能减低成本,使媒体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传统媒体的跨媒经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传统媒体内部的报纸、杂志和电视等几种不同介质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综合媒体平台。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利用自身的内容优势,力争在新媒体领域也分得一杯羹。

结语

这些新兴事物都说明今天新的盈利模式和市场边界都在进行革命性的改变,与此对应,传统媒体已不能再简单地画延长线,把互联网当做整体价值链的一个延伸,而是要在互联互通中寻找互联网条件下新价值产出的最主要方向和逻辑。这是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提供的机会,也是挑战。传统媒体只有实现自我的开放,打开自己的视野和运作格局,自觉接受互联网的改造,有意识和勇气进行一场革命式的转型,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的重构,才有可能找到在互联网世界中的新版图。

关于地市报未来的发展之路,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早就多次强调,地市报不仅要加强对报业市场的研究,走市场化经营道路,利用品牌优势,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而且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新技术的挑战,转变原办报观念,塑造自身特色的区域文化,实现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成为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地市信息传播的领军人。可见,传统地市报业面临的新问题新形势,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这就逼迫着地市报业在内容和形式上须再创新,在人、财、物的资源上须加大整合力度,以此引领传播领域纸质媒体的新变革。我们一定要理性分析、沉着应对,要善于“取其长,补其短”,切实抓好自身变革,以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只有顺应读者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变革,地市报才能更好地主导本地的新闻舆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注释:

①傅玉辉:《大媒体产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②李敏、刘林青:《传统报纸如何应对媒体变局》,《当代传播》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4

关键词:传统电视 新媒体 盈利模式

我们不能无视新媒体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新媒体在其全新的传媒理念引导下。凭借技术上的创新和传播机制上的自由迅速拓展着传媒市场,而传统媒体如今却依然陷入广告至上的怪圈之中。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中的最强势一方,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对其经营上的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是否能打破固有的经营单一的生存之路而创造出新的盈利模式是对其发展关键的一步。

以往,盈利模式相对多集中在经济管理领域。对传媒企业盈利模式问题的研究虽然可以借鉴经济管理领域企业盈利模式研究的理论成果,但是由于传媒企业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使得传媒企业盈利模式问题显得比较复杂。盈利模式单一与竞争日趋激烈,使得中国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的强势冲击下,作为和新媒体技术结合最紧密的电视媒体,其盈利模式自然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其盈利模式问题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加强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

作为现有的盈利模式,各级媒体还是以依赖广告收入为主,Generntor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分析显示到2019年美国的传统广告收入将仅占电视广告的25%。市场总值将从2008年的578亿美元跌至131亿美元。这可能是电视广播机构灾难性急剧下滑的开始,而这些巨大的损失可以通过互联网到PC、便携终端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视机获得补偿。

面对新媒体刚刚兴起的时候,我国的传统媒体似乎并没有迅速地适应这种变化从而改变经营模式、节目风格,却是立即在广告上进行创新,使得一大批观众怨声载道的广告形式出现。这虽然暂时使收益看起来很喜人。但长远来看损害的却是整个行业。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注意到各级电视台广告的问题,陆续出台了关于整顿广告时长、时段安排上的一些相关政策。给仅靠广告来生存的媒体机构打了一针镇静剂。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对自己机构盈利模式单一的情况作出思考。

就整体传媒业而言,盈利模式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只出售内容产品;第二种是先出售内容产品再出售广告资源,即通常说的二次销售;第三种是只出售广告资源。①这三种模式具体到某一类型的传媒,也由于运作方式不同而千差万别。就目前而言。传统电视业收益最高,也使多数媒体所采用的盈利模式为第二种。那么第一种和第三种模式呢?恰恰正在被应用于新兴媒体中。第一种多集中于数字电视。移动电视、互联网等,它们靠对内容费用的收取来经营自身,但现在这种方式在国内也是刚刚起步。还有待于大众的普遍接受。第三种多集中于现在一些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等。它们没有自己的内容,而是靠自身拥有的独特渠道优势来单纯地广告,但这种方式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已经开始出现危机。新媒体的出现虽然表面上看是对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挑战,但实际上它们已经对传媒业的其他盈利模式开始了尝试。我们如果正视新媒体的崛起,了解它并加以融合,势必会给传统媒体带来另外一条发展之路。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媒体,不管计划如何创新盈利模式,最根本的还在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与传统电视相比,新媒体对受众具有交互性、广容性、多元传播、个性化等优势。传统电视媒体要主动融入多媒体的发展,这将延续传统媒体的生命力,而对于新媒体而言,通过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可以加强其可信性、加快向主流媒体的靠拢,为其发展奠定根基,进一步放大媒体经营的想象空间。可以通过台网联动,把具有特色的节目、内容从电视延伸到互联网,发挥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度特点,不断提升新闻整合、新闻评论与独家报道能力,完善节目数据库建设,推出特色节目点播系统和个性化社区。这对于地方媒体尤为重要,可以有效突破地方限制。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的增值点,建立自由、互动的新媒体。通过对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将极大地拓展其服务领域,增加其服务功能。通过多元传播,实现节目内容和相关业务在多种新媒体形态下的传播增值,从而改变传统媒体单一的收入模式。通过流媒体电视和移动业务实现直播、轮播、点播下载在内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以及手机短信、视频分享社区等各种增值业务。直接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

多形式的增值业务。实现媒体多元盈利模式。同时还可以根据这一平台的传播特性创造更加符合用户的节目内容。具体说来,如电视业利用数字电视或互联网在基础的视频服务基础之上可先整合提供本地涉及老百姓衣食住行的资讯和当地政府政务公开信息,将电视打造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家庭信息平台。与各种公共事业机构、银行、证券等开展合作,做好数据接口为用户提供电视支付交易,强化家庭信息平台的便民财经与金融服务。同时针对典型人群搭建用户专区与主题专区,各分类专区针对用户需求热点整合视频、咨讯与增值服务。增加类似休闲类联机游戏等家庭娱乐服务,将电视提升打造成新媒体时代的家庭信息娱乐平台。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交流,从单一电视频道内容到家庭信息娱乐平台。甚至我们可以想象通过新媒体终端。父母可以通过托儿所的视频系统在线查看孩子的情况,对电视新闻的及时延伸阅读,如果在看电视时发现自己喜欢的一件衣服便直接可以查询到这件衣服的相关信息等。这些听起来好像和电视没什么关系,但这些服务都可以是由媒体来提供。

在互动和平台价值的背后,电视革命的更大意义在于挖掘提升国内电视业的产业价值。一些较具规模的地方媒体开始尝试与新媒体的结合,如2006年8月,广东电视台成立了全国省级电视媒体首个内部新媒体业务管理中心,对各项新媒体业务进行统一协调、科学管理和规模发展,构成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地铁电视、互联网站电信增值业务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产业群。湖南卫视旗下的金鹰网定位为视频门户。利用湖南卫视强大的资源推出电视台没有播出的节目以及相关线下活动的报道或电视剧幕后花絮,将分散的收视人群通过网络再度聚合,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发挥新媒体渠道优势

我们可以看出新媒体在渠道终端交互形式上较为灵活,而在节目内容资源上较为匮乏,而这在传统媒体上刚好相反,只是专心做节目而疏于对节目渠道的打造。如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

受众过去的作息时间是有规律的。现在则逐渐被打乱,产生了多种作息时间的群体。休息时间、工作时问、外出时间都呈

现出非常无序的状态,最为明显的是移动时间增加,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重合多。传统大众媒体的时段性特点,特别是电视的播出与受众群体生活节奏的无序状态形成了媒体消费的时间偏差。受众与传统媒体日渐疏离。

新媒体的诞生,意味着对于媒体全新角度的认知与诠释。因为传统媒体本质上都是社会整合的工具。决定了它作为政治意识形态衍生物的位置,也就决定了其自上而下的纵向传播方式。而新媒体诞生与成长的动因。却来自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融合,以一种崭新的人性关怀给予受众无限的媒体新体验,新媒体以轻松的、不知不觉的感觉让受众去接触,并改变着受众的意义,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轨迹,特定受众族群不断产生。受众经历了从读者到听众,到观众,再到网民、手机族群的转变。同时由于传统媒体的机制体制受到很多限制,较难实现产权清晰,很难吸纳海外资金。而掌握多渠道的新兴媒介,由于不承载或少量承载内容,受到的限制相对比较少。并且它产权清晰有助于借助民间或海外资本。过去媒体的经营链是内容一受众一消费者一广告主,现在已经变成内容一渠道一受众一消费者一广告主。国外不少大媒体都有借助新媒体扩展自己内容渠道的先例。纽约时报广场最大的一块电子屏幕是纳斯达克的专属屏幕,一块位于著名的新年倒计时高楼上,其他六块则全部属于路透社。

然而如果只重视渠道建设也是不行的,最典型的就是分众传媒,其曾在一片批评声中创造出一个关于新媒体的神话。但我们注意到江南春实际上只是创造了一个不具备任何技术含量和资本壁垒的广告平台,分众作为媒体的意义并不真实,由于没有自己的内容进行支撑,显出了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分众的问题在于它只是用一个广告人的视角把媒体当做一个广告的工具,而忽视了它的传媒功能,在被新浪收购之后分众有理由摆脱广告模式的困局。回归媒体的内容核心。所以传统电视业可以自己建立新媒体渠道,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新媒体渠道,因为传统电视具有天生的内容优势。

NBC和新闻集团旗下的FOX合资成立集聚了海量的版权内容优势,广告收入更在一年内超过7000万美元,随着迪士尼率旗下ABC的加入,目前全美四大电视网已有三家成为Hulu的战略靠山。近年来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节目通过与新媒体的结合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形成了舞林大会+IPTV+互联网+手机电视+短信平台的全新形式。除了融合传统媒体,也要努力去迎合新媒体,找到自身与新媒体的契合点。

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网络新媒体的力量:2009年4月19日晚,优酷宣布全站封网三小时,举办了历史上首个互联网全互动演唱会。演唱会结束时在线访问人数累计突破600万人次、互动投票5000多万,同时在线峰值50多万人。这种关注度是绝大多数传统媒体做不到的,更关键的是这些关注都是主动行为,无论对节目本身还是赞助商记忆将更加深刻。其实演唱会这种形式十分常见,这也是传统电视的强项,如果能搭上新媒体这趟顺风车将会走得更远。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5

政策引导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广电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海涛在中央外宣办于2011年2月28日举行的新闻会上答记者问时表示: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并与中央总平台实现对接,广电总局已审核批准594家国内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99万户,双向覆盖用户近5000万,DTTV已覆盖全国308个地市以上城市,已开播16个HD.CH,CMMB已在331个城市覆盖,用户近1000万,电台、电视台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广电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在2011年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表示,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中央对广播影视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针对广播影视的现实状况,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努力实现“六个重大转变”。其中第一点提出的就是加快以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变。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2011CCBN主题报告会表示:2011年要重点以融合为方向,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加强内容创新,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服务。要从巩固壮大宣传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把新媒体建设摆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丰富内容,提升品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推动媒体融合取得新突破,重点做好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提升网络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视频点播、在线支付、可视交互、综合信息查询等新业态新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在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广电传统媒体在向在新媒体转型探索方面,研究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并初见成效,我们预计2011年,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发展各个地方将有大的动态。

广电媒体突破篇

CNTV:网络电视台的“国家队”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成立,代表着广电进入新媒体的一个力度,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被称为网络电视台的“国家队”,CNTV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公共服务平台。它将成为国家重要信息、网络文化传播主阵地和重要的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为推进“三网融合”CNTV建成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并与12个试点城市、地区的分平台连接。

上海文广模式:互相合作、共图发展

电视作为传统的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得以发展?上海文广选择了与电信互相合作、共图发展,开创了“广电主导、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的模式。

上海文广建设IPTV集成播控平台,包括节目内容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电子节目指南,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子系统,构成了全程全网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IPTV运营、服务体系。

根据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全国IPTV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00万户,其中上海文广旗下的百视通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发展的IPTV用户超过600万户。2011年2月17日,百视通率先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了以高清互动视频为主的IPTV3.0业务,加上年初其提出的广电“视频云”建设,可以让用户通过定制、搜索等方式获得全国广电、内容生产商、服务商提供的优质视频。

上海文广在网络方面,旗下的东方宽频网(smgbb.cn)是全国广电行业内首家获得网络视听牌照的专门经营宽频网络电视业务的网站;在手机方面,以“东方手机电视机”为品牌开展了手机流媒体视频增值业务。据悉,目前,百事通为用户提供可在移动手持终端上使用SMG下属12套电视频道、11个广播频率的视音频版权内容,终端打造影视综合产品、NBA和财经专区,并开展短信、彩信、WAP、IVR等互动增值业务。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上线开播

亦是3月,2011年3月28日上午,我国第三家取得网络电视播出资质的电视台,也是第一家将广播节目融入其中的网络全媒体——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宣布正式上线开播!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功能涵盖了“文字、图片、视频、广播”。它将陆续推出视频网站、IPTV、手机电视等三个具体传播载体,据悉,首期推出的视频网站域名为。视频网站依托直播、点播两种形式,提供黑龙江电视台7个频道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10个频率的精彩节目24小时实时收看收听,7天之内随时回看,支持用户上传、下载、互动评论、快速搜索,依托黑龙江电视台和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正版媒体资源和用户生产内容,实现电脑、电视、手机全时播出。

网络电视盈利模式探索篇

广电新媒体发展卓有成效,新媒体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又有哪些呢?

CNTV盈利模式:进行市场运作

为保证未来业务的良性发展,国家网络电视台按照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运作。首先,积极拓展广告投放渠道,通过内容品牌建设,吸引和培育一批市场客户,针对不同的专业台于特色产品进行精准投放,不断提升广告自主营销能力;其次,通过购买国内外优秀电影、电视剧、动画片、记录片等版权,进行版权资源的深度开发,对其他网络媒体进行转售分销,实现市场增值;再者,与知名互联网公司创办汽车、房产、游戏、电子商务等专业台,建立合作共赢的商业分成模式。

安徽网络电视台:盈利模式多元化

安徽网络电视是中国首家省级网络电视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的盈利模式是多元化的,一是网络广告。通过网页植入广告,吸引广告商的投放;二是电子商务,据悉,安徽网络电视台目前在与一些电视购物公司洽谈,开辟新的电视购物领地;三是版权合作,类似于CNTV;四是活动营销。利用整合资源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活动;五是“台网联动”,主要针对客户拓展网络空间的需求,实现客户传播效益的最大化。未来将会开展一些新的项目,例如网络游戏等。

连云港传媒网:不断“创新”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作为地市级的网络电视台,连云港传媒网目前日均访问历史最高为309012,视频点播播放量日均1.5万次,视频直播日均观看为8000仁慈,其盈利模式值得借鉴,一是网络广告,分软广与硬广;二是政府服务:招商引资、信息等;三是企业服务;四是SP收入: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分成;五是网络增值:开展域名注册、虚拟空间等;六是培训服务,开设各种电子商务培训班;七是个人会员:提供购物、交友、驴友等会员服务;七活动服务:采取多种形式,策划各种活动实现盈利等等。

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界定,然而,非此即彼,根据中国用户的需求,习惯探索出来。对于民营网络,或许,在内容主流化的背景下,新媒体的盈利可以以免费试用做以推广,培养并引导中国用户消费的观念也是一种模式。

然而无论如何,新媒体与公共电视是一种竞合关系,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重大危机时刻成为公共平台,新媒体是一个快速的信息传播渠道,百事通电视第一时间向国内观众视频播报日本大地震。以及日前,新浪微博的博友寻人事件,充分证实了新媒体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作用日益凸显。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中,拥有政府背景的中央电视台等也将有新的大动作,将起到主力军的作用。

2011年央视将开播中国手机电视台

2011年央视将由传统媒体为主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发展转变,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统一规划、统一经营,正式开播中国手机电视台,做大做强IP电视和移动电视业务。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副台长罗明表示,2011年央视将继续加快新媒体发展,完善覆盖全球的网络视频分发体系,形成全时段、全媒体、多终端、立体化的网络视频传播格局,开通高铁、地铁、楼宇、广场等移动电视频道。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技术脱媒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与发展现状

由于全球实体经济的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降速”、刺激计划后产生的坏账风险、存贷款利率的逐步改革以及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业赖以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条件都发生了改变。从2011年开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出现大幅降低,仅为20.74%,而该指标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高达33.75%(见图1)。因此,2012年之后,银行业整体利润高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在当前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化,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始面临较大的盈利增长压力。另外,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企业开始转向股票或者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开始下降,直接融资比例提升,间接融资比例下降。金融资产由单一的银行资产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推动了金融脱媒愈演愈烈。因此,面对资本趋紧以及利差大幅收缩的新形势,商业银行传统的主要依赖存贷息差的经营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步下降。毫无疑问,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会面临种种挑战。

图1 2006年-2012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净利润与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

二、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融资结构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加速

金融脱媒会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在社会总金融资产中的占比下降,这无疑将会导致社会融资方式发生转变――由间接融资方式转向直接、间接融资兼重。由于直接融资的兴起,会增加资金在资本市场的比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就会相对减少,银行的融资中介角色就会逐渐褪色。另外,金融脱媒将会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并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中国银行业现有的资产结构中,信货资产一般占85%左右,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结构中占90%以上,所以信贷资产规模一旦受到威胁,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空间就会缩小。此外,随着一些新兴债务融资工具的出现,部分优质企业会通过这些债务融资工具来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多样化,从长远来看,新兴债务融资工具将会变得越来越受欢迎,金融脱媒现象也会进一步加强,这将给我国银行业传统的分业经营模式带来巨大挑战。

(二)利率市场化进程全面提速,冲击传统经营模式

利率市场化是银行在央行确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根据市场供求自行决定交易利率的过程,其关键在于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2013年7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案,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全面提速。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会导致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并且会使利率风险、贷款定价能力风险、逆向选择风险变大。

总体而言,利率市场化不仅给商业银行利率自由调整带来巨大的弹性空间,而且也为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新挑战。

(三)技术脱媒逐步兴起,着手抢占中间业务

技术脱媒,目前在国内没有确切的定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电子商务的高速成长,促使第三方支付和网络信贷机构的兴起,直接侵蚀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甚至冲击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模式。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仅在支付领域,第三方支付的规模从2009年至2012年以年均62.4%的速度增长,而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规模增速仅为27.2%。2009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规模占银行业行内支付规模的比例分别为 0.95%,1.11%,1.58%,2.07%,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脱媒在支付领域正在逐步兴起,,这给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带来诸多问题与挑战。

表1 2009年至2012年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支付规模比较

注: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统计了非金融支付机构规模以上企业互联网支付业务、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电话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等业务的交易规模的总和。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网站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挑战的策略

(一)调整传统经营模式,应对金融脱媒的新挑战

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无疑难以为继,面对“金融脱媒”的新挑战,商业银行业首先要加强开展中间业务,同时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有更好的创新,争取尽快的完成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业务转型。其次,商业银行应该适时地调整负债及信贷结构,从被动负债转型为主动负债,确保多种融资渠道畅通,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重点挖掘中小企业客户,重新调整定价机制,降低经营风险,产品设计要满足中小企业需求。最后,发展多种资产证券化,将贷款等转变为可出售和流通的证券,并且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加强合作,着力创新,使经营业务交叉,达到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目的。

(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着力应对利率市场化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会迅速发展,其传统业务模式也应当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并进一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最大程度降低逆向选择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完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采取以中央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为核心,掌控整个基准利率体系的定价权,以中小银行为辅助,采取一定的利率浮动权限的策略。

(三)加强创新与合作,从容面对技术脱媒

技术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趋严重,但是要想走出困境,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加强合作仍是必要的,此外,由于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覆盖全国的实体经营网络,其可以通过网点快速有效解决客户纠纷。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合作,实现共赢。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直接开展在线支付业务,减少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交易成本,达到既能提升竞争力又能实现盈利的经营创新。此同时,商业银行要明智地将服务形态转型为网络银行,服务内容转型为网络金融,服务对象转型为零售以及中小企业,突破传统经营模式,把握技术脱媒带来的转型机遇。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金融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金融脱媒现象凸显,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出台,技术脱媒日趋严重,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面临无法回避的挑战。商业银行要在新形势下发挥技术、资金、抗风险等多重优势,在经营模式上转型,金融产品服务上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采取有效策略,面对挑战冲出困境,以迎接全新的未来。

参考文献: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7

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人经过阵痛和沉思,最终还是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寻求与新媒体合作发展,这种合作模式也确实给电视带来了一些效益,如把一些年轻观众拉回到电视机面前,广告份额有所回升等,很多电视台更是视之为电视涅槃的秘密武器。然而,随着台网融合的深入发展,新媒体获得了用户、内容、广告等多方面的拓展,影响力飞速增长。此消彼长,电视和新媒体的合作地位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合作初期电视处于强势一方,现在可以说趋于平衡。

台网融合是趋势,但站在电视的立场来说,这种合作模式是权宜之计还是长久发展之计?电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在哪里?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大做强自己?这些问题是学界和业界需审慎思考的问题。

台网融合浪潮兴起

台网合作是十几年前就提出的构想,但成为媒介新宠是最近几年的事。2011年8月,杭州影视频道利用独家的多网融合互动平台,推出了大型知识竞赛节目《文明的家园》。同年暑假,安徽卫视与搜狐视频宣布联合播出《水浒》。2012年2月,湖南卫视和搜狐视频联合播出了综艺节目《向上吧!少年》等等,在受众、广告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同年3月,风行网与百视通深度合作,首次提出“台网融合”的概念,实行联合策划、联合制播、联合推广、联合营销、联合采买,是台网合作的一次重大创新。台网合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早在2009年,也有学者针对广播电视发展自身新媒体,提出了中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的“三段论”,认为我国广电媒体台网一体将经历台网联动、台网互动、台网融通三个阶段。①这是一个双方逐步渗透深入的过程,电视台利用本身的资源和新媒体强有力的渠道,短时间内可提升电视的收视效果,缓解新媒体对电视受众、广告等资源的冲击。但是随着融合的深入,新媒体逐步壮大,台网合作建立的模式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媒体带给电视的影响和冲击,可谓权益之计。

新媒体唱响电视“衰歌”

新媒体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方式,使不同信息得到传播,舆论日趋多元化,主流舆论和思想的影响力被相对地弱化。电视作为强势媒体的地位受到威胁。

首先,电视优质内容资源不再具有绝对优势

传统电视台拥有视频网站所没有的优质内容资源、版权优势。特别是一些大型综艺节目的制作能力,网站只能望其项背。新媒体跟电视台融合,可以获得电视的优质内容资源,减少内容及版权方面的压力。但是,随着网络自制节目能力的增强,新媒体作为制作商向上游分得的“蛋糕”将越来越大。

其次,电视受众、广告资源被分流

一方面,电视观众不断萎缩,收视时间不断减少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年轻观众被分流,老龄社会的到来也没有使老年观众收视率增加,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年观众会相继离去,电视媒介受众的流失率将会更大。另一方面,强势网络媒体通过一系列的融资、上市、兼并,正成长为大而强的经营实体,在吸引广告客户方面已经对电视构成了直接威胁。2012年百度的广告收入为222.4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3.5%。而2012年央视的广告收入为269.76亿元,同比增长低于15%。②百度广告收入有望超越央视。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互联网广告收入超越电视的局面。

最后,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优势是电视无法比拟的

以网络为支撑的视频网站,手机、流媒体等新媒体集多媒体、多平台、多功能技术平台优势,一方面能带给受众非常好的收视体验,另一方面能在受众“碎片化”阅读时代充分抓住受众的眼球,因此越来越多的受众依赖其获取资讯、建立社交、网上支付等。这也是台网融合博弈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因素,电视作为传统媒体,不可能阻碍新媒体的发展,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当电视在影响力、品牌、内容、受众、广告等资源被掏空后,很有可能沦为新媒体的供应商。因此,这种融合浪潮对于电视貌似短期受益的表象下,其实长远来说是不可持续的。

网络电视台发展的软肋

其实,要解决来自新媒体的威胁,联动或融合是对策,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通过融合缓解压力,赢取受众及广告资源,最根本的还是要建设好自办新媒体,即网络电视台这一融合型新型媒体。

目前,我国传统电视从中央到省、市等各级都有自办的网络电视台,尽管有些发展得还不错,但从整体看发展得还不够,其规模和影响力远远落在商业网站之后,这也是电视台和商业网站融合浪潮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网络电视台看上去很美,但存在内容、盈利模式等软肋,如不解决将成为网络电视台发展的掣肘。

1.内容软肋

网络电视台背靠母体——传统电视台,拥有其它视频网站所没有的内容资源、版权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网络电视台的惰性。打开网络电视台,可发现网络电视台的内容设置大同小异,主要为三块:一是直播电视台正在播出的节目;二是点播预先储存在网络电视台服务器上的视频节目,包括电影、电视剧等,这两块实质上把传统电视台的节目资源平移到网络上;三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的视频。此外,大部分网络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改进了更适合视频观赏的软件,网络电视台的优势并没有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来,同质化竞争特征非常明显,各网络电视台并没有形成差异化的品牌优势。这也将影响网站日后的品牌塑造、影响力提升和盈利空间。

2.盈利模式软肋

国外网络视频网站最具赚钱效应的当数Hulu模式,即“正版+免费收看+广告”,Hulu公司2012年营收7亿美元,目前拥有超过400万付费用户。③目前我国网络电视台内容同质化严重、推广分发渠道模糊,就难以发挥出它的优势来吸引受众,广告收入也十分不稳定。大部分网络电视台需要依靠电视台“输血”生存。而互联网电视的合作模式也比较简单,即CNTV、华数、上海文广等获得牌照的节目集成商将节目打包集成后,按照年度合作协议卖给彩电企业。彩电企业将内容放在平台上,在销售互联网电视时捆绑卖给或赠送给消费者,这些节目通过宽带网络接入到消费者家中,并且可以通过在线升级来更新。这种“一次性”消费的简单模式根本不能支撑起长远发展。

网络电视台要实现持续的可再生性的盈利,应先建立产业链式的经营模式,实现收入的多样化,包括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增值业务等,从而建立一个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新媒体飞速发展,不断改变传媒生态,但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其影响力犹在。做好自办网络电视台,把其自身的影响力、品牌、受众等资源优势延续及扩展下去,是其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融合的最佳路径。

【本文为2013年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媒介融合下电视网络化传播变革与创新研究——以CNTV为例”(编号:XW1306)配套成果】

注释:

①张兰云:《台网一体 从互动到融通》,《光明日报》,2013年6月15日第6版

②《百度今年广告收入或超央视》,中国新闻网,http://,2013年3月13日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 盈余质量; 媒体关注; 首次公开发行(IPO); 发行费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8-0033-04

一、引言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IPO已成为备受企业推崇的融资方式。但作为企业公开上市过程中的交易成本,IPO发行成本的普遍存在不容忽视。控制拟上市公司的IPO发行成本无疑会提升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运行效率。按照Ritter(1987)的观点,IPO发行成本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分。前者主要是承销费用,后者则主要是IPO抑价成本。

追求融资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是公司融资决策的永恒主题。因此研究IPO发行成本的影响因素以降低融资成本是学术热点之一。目前,此类研究多从信息不对称(Sherman &Titman,2002;Ang & Brau,2002;王华和张程睿,2005)、中介机构声誉(张强和张宝,2011)、发行规模(王军和王平,2008)、发行定价机制(杨记军和赵昌文,2006)以及股权结构(Smart & Zutter,2003)等角度展开,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虽然目前媒体监督的公司治理作用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共识(李培功等,2013),但媒体在监督企业违规行为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却日益受到关注。由于IPO过程是一个多方博弈的复杂过程(谢赤等,2010),而IPO抑价本质上是交易者期望的回报(惠晓峰等,2006),因此媒体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关注将更加直接的作用于包括承销保荐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在内的IPO直接成本。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2011年末登陆中小板的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案例公司)为例,系统的剖析盈余质量、媒体对此的关注与IPO发行费率之间的关联,并对研究结论进行评价。

二、案例公司的上市历程及IPO发行费率情况分析

案例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中成药、西药及包装品的生产、批发和零售的国有控股公司,2011年12月22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2011年10月24日,证监会发审委通过案例公司提出IPO申请。至此,案例公司十八年五次勇闯证券市场的历程终于画上句号。如此“艰难曲折”的上市经历,在我国A股历史上尚属首次,被媒体戏称为“最失意的IPO样本”。案例公司的上市历程如表1所示。

统计发现,案例公司的IPO发行费率高达10.41%,远高于表2所示的当年中小板IPO公司发行费率6.17%的平均水平,以及2010年至2012年各板块新股发行公司的平均水平,仅承销保荐费用一项就高达8.54%。

为了更为客观地探究案例公司IPO发行费率畸高的原因,并考虑到发行规模、行业等因素的影响,笔者选取了与案例公司同处医药行业并于2012年1月在中小板上市的海思科作为对照,对它们的IPO发行费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比较案例公司与海思科新股发行费用的具体项目占实际募集资金总额的比重,发现案例公司的承销保荐费用、审计验资费用以及信息披露费用的占比均高于海思科。据此可初步判断承销保荐费用、信息披露费用和审计验资费用是造成案例公司IPO发行费率畸高的主要原因。那么,造成这三项直接成本畸高的根源究竟何在?

三、媒体对案例公司IPO事件的关注

从理论上讲,媒体关注能够减轻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那么,媒体关注是否能够降低IPO发行费用这项交易成本呢?参照罗进辉(2012)的做法,通过权威中文新闻搜索引擎――百度新闻(http://)对标题中含有案例公司及海思科股票名称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搜索,对两家公司IPO过会至股票正式上市交易期间的相关新闻报道进行了数量统计,尤其关注了媒体对两家公司盈利能力质疑的有关报道。

由表4的统计发现,从2011年10月24日IPO过会至2011年12月22日股票正式上市交易期间,由于案例公司“中华老字号”和“五度闯关终过会”的双重身份,媒体报道多达1 450余篇。其中,针对其毛利下降、虚增毛利、利润依赖非经常性损益以及销售额依赖单一产品等盈利问题提出的质疑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媒体认为“史上最执着的IPO样本”虽然过会,但其盈余质量与成长性等方面的问题仍需投资者关注。如在案例公司股票上市交易前夕,中证网推出专题报道,强调了案例公司存在毛利率下降、市场过于单一等影响盈余质量的问题,提醒投资者关注。与案例公司同一时期登陆中小板的海思科,从2011年12月14日过会至2012年1月17日股票正式上市交易期间,媒体报道约为1 250篇。无独有偶,媒体也对该公司高盈利能力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但关注程度远低于案例公司。可见虽然在盈利能力方面均受到了媒体的质疑,但对案例公司的新闻报道数量远多于海思科。

四、案例公司盈余质量分析

事实上,悉数案例公司历次闯关上市的曲折经历,盈余质量问题难辞其咎。由第四次闯关失利的相关财务数据便可窥见一斑。笔者考查了案例公司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2008年至2010年的财务业绩,并结合如表5所示的2011年公司年报的利润数据,从盈利持续性、盈利结构及盈利的现金后果三个方面对该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分析。

(一)盈利持续性分析

盈利持续性一向是衡量盈余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对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要意义(钱爱民等,2009)。可以看到2008年至2011年的四年间,案例公司的毛利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这一状况足以使外界对其盈利持续性产生质疑。

(二)盈利结构分析

与案例公司毛利率显著下降趋势形成对比的是,2008年至2010年间该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总额的贡献程度逐年提高,从而形成招股书中利润总额靓丽的增长曲线。尤其在2010年度,案例公司依靠自身经营活动实现的核心利润①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度仅占六成。

(三)盈利的现金后果分析

钱爱民、张新民(2008)认为,利润结构与对应的现金流量结构应具有趋同性,较高的盈余质量应具有较强的现金获取能力。因此对照案例公司核心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匹配程度,可见除2010年外,其余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充足程度都明显不足,即案例公司自身经营活动获取现金的能力比较有限。

五、高额发行费率是盈余质量问题及媒体关注的现实后果

案例公司盈余质量凸显的问题以及媒体在其过会后至股票上市前的集中报道,究竟带来了怎样的现实后果?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这一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案例公司畸高的IPO发行费率。三者的因果联系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高额承销保荐费用的成因分析

案例公司盈余质量存在的问题必将大大增加承销商为其新股定价的难度,并加剧新股发行失败的风险和保荐期内担保的相应风险。尤其是面对案例公司十八年上市四次未果的经历以及媒体对其盈利能力种种质疑带来的负面影响,新股承销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与案例公司共同经历上市曲折的承销商要求其承担高额的承销保荐费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高额信息披露费用的成因分析

信息披露环节是IPO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2010年提出IPO申请开始,媒体对案例公司盈余质量的质疑就接连不断,直到2011年12月22日上市的前一夜,还有关于它涉嫌包装利润的联名举报信被曝出。按照归因理论,人们对消极消息的关注及使用程度远高于积极的消息,从而影响相关主体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在每次被质疑、曝光后,案例公司都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找出理由或解决方案,及时通过主流媒体向大众披露信息,消除不良影响。如此一来,案例公司承担的信息披露费用自然较高。

(三)高额审计验资费用的成因分析

审计验资费用的收取标准,一般根据企业规模并结合工作难易程度来确定。笔者认为案例公司此项费用偏高,除了企业规模这一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还应落在审计验资工作的难易程度上。如前所述,案例公司在IPO过程中备受质疑,特别是盈余质量方面,如毛利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真实性以及频繁通过处置土地使用权及房产增加利润等。况且媒体对案例公司盈余质量的质疑也并非是空穴来风,由此案例公司审计验资成本偏高自然就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随着我国企业IPO热度的有增无减,逐年攀升的IPO发行成本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IPO发行成本的居高不下,无疑会对公司的融资效率以及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负面影响。降低IPO发行费率是控制IPO发行成本的重要方面,既关乎券商及市场环境,又与公司自身质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法,旨在从公司自身质量的角度剖析影响IPO发行费率的因素。研究发现公司盈余质量是影响IPO发行费率的重要因素,而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则能够强化这一影响。事实上,能够顺利被资本市场接受的是那些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因此,努力提高公司质量是降低IPO发行成本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Ritter. The Costs of Going Public[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1987(19):269-281.

[2] Sherman Ann, Titman Sheridan. Building the IPO Order Book: Under pricing and Participation Limits With Costly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2(65):3-29.

[3] Ang James, Brau S, James C. Firm Transparency and the Costs of Going Public[J].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2002,25(1):1-17.

[4] 王华,张程睿. 信息不对称与IPO筹资成本――来自中国一级市场的经验数据[J].经济管理,2005(6):13-20.

[5] 张强,张宝. 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1(12):4-10.

[6] 王军,王平. 中国民营企业IPO发行成本分析[J].经济问题,2008(2):58-60.

[7] 杨记军,赵昌文.定价机制、承销方式与发行成本――来自中国IPO市场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6(5):51-60.

[8] Smart, S. B., Zutter, C. J. Control as a motivation for under pricing: a comparison of dual and single-class IPO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9(1):85-110.

[9] 李培功,徐淑美.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共识与分歧[J].金融研究,2013(4):196-206.

[10] 谢赤,龙瑞,欧辉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IPO发行成本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42-47.

[11] 惠晓峰,李明毅.信息披露、IPO折价与资本成本[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39-43.

[12] 罗进辉.媒体报道对权益成本和债务成本的影响及其差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投资研究,2012(9):96-112.

[13] 钱爱民,张新民,周子元. 盈利结构质量、核心盈利能力与盈利持续性――来自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09(8):108-118.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困境与突破

当前中国社会新时代媒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恰好与社会转型期基层人民的需求转变处于同一历史时间点上,因此,新媒体,尤其是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全社会媒介资源迎来了泛社会化、全社会话语权的下放。在民主自由得到进一步发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全社会带来了舆论场的喧嚣氛围[1]。用户在这一过程中,由传统的被动告知转变为主动的自我表达,标志着传统社会舆论传播格局迎来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变。主流媒体作为国家引导社会舆论健康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变革中自身的受众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临不断下降的报刊发行量、逐年递减的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大幅下滑的广告业务和人才的流失。其中地方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最大,进而直接影响到媒体传播内容的质量。

一、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

(一)政策困境:管理机制的束缚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包含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等多方面内容的全媒体传播系统。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是先有应用客户端,然后才有新闻客户端这样的发展顺序,这就代表着新闻客户端本质上是一个跨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因此,新闻客户端不仅仅要能够提供信息,还要能够将新闻资讯和生活服务等功能相融合于一体。正是这样的客观现状,使得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和现有管理体系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单就内部管理而言就是极大的挑战。

(二)市场困境:版权保护的匮乏

新闻客户端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又缺乏相关的市场规范秩序,监管政策与监管技术手段均未能跟上市场发展进程。对于以生产原创内容为主要业务的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而言,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隐患与障碍。复制与抄袭之风盛行,市场上同名或相似度很高的客户端数不胜数,且客户端界面设计等也没有相关版权保护,事后的处罚和管理工作也无法顺利有效开展。混乱的市场环境,使得各种投机取巧的恶性竞争行为层出不穷。

(三)技术困境:内容优势的缺失

从近些年的客户端运营市场实践来看,优质的客户端通常都具备优质的内容、简洁的界面和良好的社交互动三个主要特点。然而,在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中,技术研发的板块通常是由业务外包的方式完成,由于是与技术公司的短期合作,很难凸显出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商业媒体中,如今日头条、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具备算法产生内容、人性化阅读设计等核心竞争优势。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往往在这些技术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无疑使其在与商业媒体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自身困境:战略规划的不足

(1)整体战略的缺失。部分主流媒体存在着缺乏媒体融合整合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名称到内容,甚至相关工作人员都是与传统媒体平台相重合的,客户端的定位仅局限于主流媒体内容的另一个平台。(2)创新思路的不足。主流媒体相比较商业媒体而言,对市场的细微变化缺乏感知与预判能力。在战略指导思想上,缺乏对自身发展需求的深度思考,缺少精细的谋划和长远的经营。(3)用户互动的缺失。传统的媒体运营观念没有与时俱进地转变,用户的参与渠道和参与方式还停留在固定端互联网时代,用户在客户端上的参与感匮乏无法有效产生用户黏性,进而造成用户的大量流失。

二、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突破思路

(一)转变思路,聚拢用户

地方主流媒体,具备规模大、发展时间长久、自身结构系统性强、具备广泛的群众公信基础、信息来源权威性的天然优势。在报纸、广播、电视时代几十年的发展中积累下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地方主流媒体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的天然亲密联系,自身的影响力及号召力不容小觑。如果能够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灵活应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以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角度,满足主流媒体受众对新闻资讯的切实需求,即能实现对受众的有效聚拢。按照我国传统媒体格局的行政级别划分,自高到低依次分为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四个媒体级别。加上我国本身地域辽阔,物理空间跨度大,致使地方媒体在新闻舆论控制及壮大自身影响力的过程中常常受到地域的限制。然而,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出现有效打破了传统媒体发展的地理界限。借助新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红利,构建无地理差别、无行政等级差别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新闻行业向着互动性、多向性发展[2]。

(二)活用资源,突出优势

地方主流媒体不应该只作为一种信息端口,而是应整合媒体优势资源,努力向公共服务化网络平台发展。强化主流新闻媒体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构建具有多种模式的综合服务体,如新闻+政务、新闻+生活等。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蕴藏着无限机遇。在新旧媒体博弈的关键期,地方主流媒体更应迎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模式、革新发展理念[3]。地方主流媒体如若继续沿袭传统线下的传播方式,将很难跟上新时代媒体融合的时展风向,更难以精准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应化被动为主动,自上而下革新自身内容单一陈旧、缺乏创新、脱离基层日常生活及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况。评估媒体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媒体所掌握的用户情况,这直接决定着地方主流媒体是否能够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对此,地方主流新闻媒体在发展自身客户端过程中尤其应注意切勿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况,而是要集中精力和“兵力”,放在提升新闻客户端的领导性和服务性上。

(三)自我创新,凸显特色

同年,《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出台,以进一步向全社会和各级行政机关单位明确建成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指导思想。对此,地方媒体在面对不断革新的社会传播挑战时,更应贴合国家基本指导政策要求,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突破口,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从平台角度出发构建主流新闻舆论阵地、从服务群众角度出发规划运营项目,加强现代化、数字化管理思维。在与市、县级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的基础上,地方主流媒体可不断构建并完善自己的“中央厨房”,形成新闻产品“一次采集,一体谋划,多元生产”的传播链条,“一个平台,上下联动”的传播模式,提升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网络平台服务水平,并积极对接当地政府部门、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将服务延伸至基层,切实满足基层需要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资讯新媒体平台。

(四)深度融合,加强服务

新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既不是对现有业务的修补,也不是对现有业务进行简单的改造,而是要真正孕育出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市场能够高效对接的新业务项目。目前,地方主流媒体客户端在业务开辟上,主要采取新闻+服务的模式。这种客户端的新运营模式在为用户提供新闻资讯外,还为社会生活提供了增值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对客户端的使用黏性。然而,这些客户端往往在互动板块上投入力度不够,与用户的互动感较弱。打造地方媒体与用户良好互动的新闻客户端,需要媒体能够充分听取用户的声音,让用户能够将自己的切实需求和意见、建议准确地表达出去。比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就结合自身优势,在线上通过移动终端界面等多渠道收集用户提问,实现信息自下而上的有效传递,将百姓需求和建议及时汇总、转达。

(五)积极探索,创新盈利模式

尽管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现在已呈“遍地开花”的局势,但是无法忽略的一个弊端在于: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商业经营工作上依然存在短板。目前,国内的新闻客户端除了少数头部企业,如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通过自身的强大广告效益实现了自身盈利外,很多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在创新盈利模式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主流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如何实现自身盈利?传统媒体的广告模式在新媒体时代是否依然管用?还有哪些更好的盈利模式可以开发与创新?这些都是地方主流媒体需要考虑的问题。可以看到,一部分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正在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比如,瑞安日报社就利用自身的新媒体平台积极响应城市智慧政府的发展建设工作。通过和当地政府建立紧密合作,以APP等新媒体平台作为通道平台的总入口,将各政府部门的新媒体端口接入到自身平台中,对全市统一政务消息,掌握60多万人的日常数据,再结合自身报社的品牌效应组织活动。不单如此,瑞安日报还陆续开发了无线城市客户端和问政平台,直接推向各政府、机关单位,实现数据的二次盈利。地方主流媒体虽然不具备与互联网巨头企业相媲美的资金、技术及超大用户量。但是,地方主流媒体具备贴近基层、精细化管理和地方特色等发展优势,只要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就能创新新闻客户端的盈利模式。

三、结语

地方主流媒体相继推出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是地方主流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重要实践。地方主流媒体要坚持移动优先发展的原则,借助移动端的传播,牢牢占据社会舆论的信息引导、思想引导及文化传承和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4]。因此,地方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应进一步全面创新主流新闻表现方式,丰富主流新闻的报道内容,展现地方特色发展成果。通过新时代技术不断合理开发自身新闻客户端功能,打造政、民良性互动网络平台,积极探索地方主流新闻客户端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季翰.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困境与路径[J].新闻知识,2019(011):65-67.

[2]王楠楠.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策略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48-149.

[3]段振宇.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新闻传播,2020(03):55-56.

融媒体盈利模式篇10

[关键词]传统媒体盈利模式创新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是相对于以 网络 为代表的新媒体而言的。在当前媒体的大竞争 时代 ,传统媒体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应对新形势的挑战。传统媒体要获得进一步 发展 ,就必须在盈利模式的理念和措施上有所创新。

一、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正面临“拐点”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一般都遵循着“二次售卖”模式,即媒体将媒介产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媒体受众,再将受众卖给广告商,通过收取广告费来获得利润。在这一模式下,媒体靠“买 内容 ”盈利,利润往往很小或不盈利甚至亏损。但从利润总额看,由于广告收入的增加,就可以弥补相应的损失,甚至能够增加利润总量。这种盈利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媒体要占有较大的媒体传播市场份额,才能依此获得较多的广告收益。 目前 ,广告收入在传统媒体的盈利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的大。据统计,将近有一半的传统媒介,其广告收人占经营收人的90%以上。而美国的许多媒介集团的广告、发行或节目收人往往只占其全部经营收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单一广告盈利模式必然会对传媒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限制和威胁。由于广告投放深受 经济 形势的 影响 ,因此对“广告收入”的高度依赖,势必使传媒经营的风险增高。www.133229 .CoM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风险正在成为传统媒体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

1.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导致媒体间广告收入差距拉大

过去,由于我国广告业发展还不成熟,加之媒体之间竞争并不剧烈,使得我国传统媒体利用单一的广告盈利模式就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媒体也借此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当前我国总体的广告市场投入没有太大变化的情况下,媒体数量的扩充,必然会导致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减少。

另外,由于创新不足,媒体数量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同质化竞争不断加剧。一些强势媒体,依靠其强大的影响力,在广告市场上占有着比较多的份额。据尼尔森媒介 研究 的最新报告显示,2007年三大主流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的广告投放总额达4415亿元。而电视媒体仍位居

三、传统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方向

目前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媒体已经逐步意识到广告、发行等传统盈利模式已很难满足利润的高速增长和跨越式 发展 的需要。因此,创新媒体的盈利模式,运用市场化的运作理念和多元化的产出模式,已成为传统媒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适当提高“一次售卖”的获利比重,缓解媒体经营的成本压力

从产业的角度看,传媒产业要想盈利,首先就要能够制做出有价值的、能够对受众产生较大 影响 力的“ 内容 ”。媒体内容建设与媒体盈利模式之间良性的互动的关系,将促进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媒体一方面要继续依靠“二次售卖”来获利,另一方面要在拥有高质量的“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 经济 承受能力,适当提高“一次售卖”在收入中的比例。例如,上海的《新闻晨报》历年来发行量和广告额不断攀升,但每天的发行亏损却在80万元左右。在对市场仔细 分析 后决定从2005年7月1日起,把报纸的零售价提到7角。如今该报日均发行量达50万以上,仅此一项就增收2400万元。报价的适当提高,将使这些媒体主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进一步办好报纸提供非常好的物质基础。

2.注重活动营销策略,提高媒体品牌的增值盈利能力。

活动营销,也叫事件营销,是指新闻媒体在把握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整合自身的资源,借用 社会 关注的焦点,策划各种富有创意的活动或事件进行创收的一种市场营销活动和过程。从美国《财富》杂志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年度经济人物”,从《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系列峰会,“活动营销”在媒体营销和增加创收方面开始扮演重要角色,逐渐成为媒体发展的一种新盈利模式。

3.实行多元经营,扩展传统媒体的盈利空间

多元经营是指在传媒行业之外的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探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许多传统媒体就已经开始涉足其它行业,多元化发展已触及房地产、 金融 、贸易、物流、it、办学等高端行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在系列化和一体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多元化发展。它旗下不仅有南方广告有限公司、南方报刊发行总公司还有南方房地产公司和南方新发展顾问公司等多家 企业 。这些企业利用南方报业的影响力在各自的领域内谋求更大的发展。多元化发展实现了报业集团对相关产业的开发,并大大增强了媒体的实力。

4.进军新媒体领域,开拓传统传媒盈利新天地

数字新媒体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竞争,也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新方向。面对数字媒体迅猛发展的态势,许多传统媒体采取跨媒体的方式,通过与新媒体的嫁接,使自身发展成一种数字化多媒体传播平台。而这种数字化的传统媒体也就多提供了一种收入来源。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大力进军新媒体,从经营网上视听业务的东方宽频到经营数字电视与高清电视的文广互动,从经营iptv的百视通到经营手机电视的东方龙,文广的触角延伸到电视、电脑、手机三大终端。

总之,由于形势的变化,传统媒体正面临空前的挑战。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创新盈利模式上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 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