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与防护十篇

时间:2023-12-05 18:05:54

电离辐射与防护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1

关键词:网络课程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192-02

《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是核工程与核技术、核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辐射剂量与防护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知识,辐射剂量测量、估算以及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学习其他各门专业课与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该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感觉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针对核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结合专业特点,在《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网络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1 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迅速、传播空间最大的新型教育方式。如英国的开放大学网络课程、美国的开放网络课程都是其中发展成功的例子。目前,90%以上的美国高校开设了网络课程[1],其中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最为成功。2003年,为实现优秀教育教学资料的全国共享,中国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项目,形成了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2]。国内各大高校也纷纷着手构建网络课程,探究网络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资源共享。

2 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以《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课程为核心,在南华大学数字化教学中心实现了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通过完整的系统的导航功能,实现了对知识的快速查找和简单定位,同时也发现了当代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概念混淆

网络课程与课件的设计方式不同,网络课程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基点展开设计的,而网络课件则是以教育教学为出发点,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的重点罗列。虽然两者在改变学生认知结构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但课件只是以软件的方式实现教学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缺少完整课程的许多内容,是不完全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学校将课程的部分章节和某些知识点的材料组织起来,通过简单的罗列来作为一门网络课程,造成两种概念的混淆[3]。

2.2 重内容,轻环境

在当代网络课程的教学中,片面的强调知识的传授,仅以简单展示的书本教学材料或教师讲稿为主要教学方式,内容空洞,结构单一,仅包含了部分课程的少量内容,缺乏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缺少真实性,简单的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没有得到提升。

2.3 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开展的引导者。为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在实际的网络教学的组织设计中,老师应考虑到的教学环节应包括:实时讲座,在线答疑,讨论交流,作业的布置及讲评,以及学生与老师间协作式、探索式的学习。但当代的许多网络课程缺乏系统的、完备的教学流程,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展开也缺乏多样性。

2.4 重视建设,忽略应用

由于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和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起,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都意识到了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网络课程的建设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各大院校和各类机构提供的数量庞大的种类齐全,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网络课程构成了现代网络教育中较为完整的网上教学系统。许多学校的网络课程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制作完成后,没有得到应有的维护和及时的更新,实际教学的老师也没有充分的将网络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使得网络课程的存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

3 加强和改进网络课程建设的对策

3.1 避免把网络课程建成网络课件

由于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概念的混淆不清,导致部分人将其界定为同一个概念,这也导致了许多人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将其理解为简单的静态的窗口式的罗列知识点,或者是书本的普通电子化播放。课件是用于教学活动的计算机软件,而网络课程是应用在网络环境中的课件。前者包含了进行教育活动的程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相关材料及师生使用网络程序学习的课本和练习册等。而后者则主要是对相关课程通过网络的展示教学内容和展开响应教学活动的综合。网络课程作为某一学科的具体学习课程,必须具备显示教学的所有环节,即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教学评价的反馈等。网络课程不是网络课件,不能仅以简单的书本转移来制作一门网络课程。所以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的概念。

3.2 避免“三个中心”的倾向

网络课程建设的三个中心主要是指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学习时以学科内容为中心,应用时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首先,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中心,将印刷版的教材扫描成电子版播放、简单的黑板加人头的视频呈现、或者是远程教学的教学实况的单向传递,缺乏交互,使网络课程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其次,学习时以学习内容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认知性和对课程适应性。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制作课

程,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摆设,网络课程应有的生动形象,新颖鲜活的特点被掩盖,网络课程变成了一种类似于在多媒体上将书本简单翻页的传统教学[5]。最后,应用时以多媒体技术为中心。教师团队可能过分的强调学科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达成,忽视了运用媒体强大的表现与学习功能。而多媒体技术团队则可能过分的强调超媒体、交互性等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落入了一种片面强调各种媒体的长处的运用,而使学习的中心和重点被忽略,脱离了整个教学的目标,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的不到满足。

3.3 注重对学习环境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学习,除了能查阅到与课程相关的许多资料外,一定程度上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因此,网络课程的环境设计变得十分重要。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在将课程的所有内容以一定的逻辑和布局展示出来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中心,调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结构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够学习效率的高低。简单无聊的静态窗口展示容易令学生感到倦怠和疲劳。因此,网络课程教学除了运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片展示等基本的教学形式外,还应该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采用动画、视频、音频等媒体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现课程的重难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掌握重难点。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时,也不能单纯的考虑课堂的生动活泼,而将一些不相干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增添进去,干扰学生对学科的认知和对重难点的把握。

3.4 教学设计和交互性环节的设计

精心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形式多样的媒体功能的展示,使得网络课程的学习变得主动而充满吸引力[6]。网络课程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特点,设置了一系列模拟真实课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主动地接受课程中展示的教学内容,总结学习心得,提升学习能力。网络课程不仅仅作为一个提供资料的知识库,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网络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好能出具一份关于本学科学习方法的详细介绍,从而有利于学生安排课余时间,并通过学习方法的提示,循序渐进的完成对课程的学习。在课程的设计中,应牢牢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采用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方式,丰富学生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3.5 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教育的推广,各大高校纷纷意识到网络课程建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性,网络平台的建立和网络课程的开设如雨后春笋,但为了确保网络课程的质量和网络教学的效果,学校应注重优势专业的建设和特色学科的推广,系统规划,统一建设,形成由项目提出到推广应用的健全的运行机制,在课程评价和验收的环节中,注重质量,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严格控制评价指标,建立多方面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对教学环节的整体控制和提升优化。各职能部门也要切实执行质量保障标准,注重整体效益,为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探索出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标准,从而提升网络课程的效益,促进网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重要的建设内容。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充分利用南华大学数字化教学中心,实现了《电离辐射剂量与防护》的网络课程建设,并对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学校课程质量的整体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琼.美国高校远程教育办学特色与经验探究[J].中国远程育,2009(10):73-78.

[2] 刘占东,许爱芬,谢霞.高等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初探[J].职业技术,2012(6):48.

[3] 岳剑文.浅析多媒体教学课件与网络课程的区别[J].经营管理者,2012(24):383.

[4] 梅武成.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及推广运用[J].科技信息,2012(1):505-506.

[5] 王志红.网络课程建设实现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中国建设育,2007(9):34-36.

[6] 徐南利.网络课程建设应防止“三重三轻”[J].商场现代化,2012(17):101.

①基金项目:以适度科研提高核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探索,南华大学教改课题,2011XJG04。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2

关键词:电磁辐射防护技术措施

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一种复合的电磁波,以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而传递能量。人体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如头晕、失眠、健忘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等,同时,还会影响通讯信号、破坏建筑物和电器设备以及植物的生存等,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电磁辐射防护的出发点就是要减低电磁辐射对人们的正常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减少其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危害。

一、电磁辐射的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

屏蔽防护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电磁辐射的作用和影响限制在指定的空间之内,屏蔽防护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技术须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一般认为,铜、铝等金属材料宜用作屏蔽体以隔离磁场和屏蔽电场。专家的研究表明,铝箔纸及铝箔纸加太空棉对高频电磁场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之屏蔽效果十分显著。

吸收防护技术

吸收防护技术是将根据匹配原理与谐振原理制造的吸收材料,置于电磁场中,用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并转化为热能或者其他能量,从而达到防护目的的技术。采用吸收材料对高频段的电磁辐射,特别是微波辐射与泄露抑制,效果良好。

接地防护技术

接地防护技术的作用就是将在屏蔽体内由于应生成的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使屏蔽体本身不致再成为射频的二次辐射源,从而保证屏蔽作用的高效率。射频防护接地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射频接地的技术要求有:①射频接地电阻要最小;②接地极一般埋设在接地井内;③接地线与接地极以用铜材为好;④接地极的环境条件要适当。

距离防护技术

从电磁辐射的原理可知,感应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辐射电磁场强度与辐射源到被照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因此,适当地加大辐射源与被照体之间的距离可较大幅度地衰减电磁幅射强度。

二、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一)注意饮食习惯

减轻电磁辐射影响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每天喝2至3杯绿茶。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它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 A。维生素A不但能合成视紫红质,还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

使用专业的电磁辐射防护产品

电磁辐射防护服装

一般来讲,金属化织物具有防电磁辐射的功能,其原理主要是采用高科技纺织技术将金属纤维网融合在纺织物中。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防辐射服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而成,实现防护电磁辐射效果。

穿用注意事项

穿用防辐射服时,纽扣要完全扣好,同时应避免接触酸、碱、油脂或其他腐蚀性的化学品。用后挂起来,尽量不要折叠,以免破坏屏蔽层;

采用中性或弱碱性洗涤剂洗涤,防辐射服切忌揉搓绞扭,最后用清水冲后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不能暴晒。可脱卸式的,只洗外罩,不洗屏蔽层。

电磁辐射防护卡

电磁辐射防护卡是由多种高能材料组成,利用电磁能量转换热能的原理,吸收并消除辐射,形成一个以卡为中心的电磁波减弱平面区,从而起到防护电磁辐射的作用。性能类似于隐形飞机涂层,是一种能够吸收并消除电磁辐射污染的高科技产品。产品能阻隔消除电器产生的低频、中频、高频等7个频段的电磁辐射。适用于家庭和工作环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

电磁辐射防护玻璃是由玻璃或树脂和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屏蔽丝网在高温、高压下合成;不仅能提供有效的电磁屏蔽,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透光。已被广泛应用于通信、IT行业、科研实验室、电力、医疗等电磁辐射过量的工作场所。主要用于建筑物重点部位的观察窗,例如采光屏蔽窗、屏蔽室可视窗、可视隔断屏风等;还有电子设备的显示窗口。

电磁辐射防护屏

电磁辐射防护屏采用隐行飞机吸波技术,能有效吸收电脑显示器发出的对人体有害的电磁辐射和静电,尤其是电磁辐射对面部皮肤的伤害,并且使电脑光线更加柔和,防止眼睛疲劳,同时保证非常高的透光率,完全不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

常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防护

电脑的电磁辐射防护

经常接触和操作电脑的人员配备专业电磁辐射防护装备,如服装、防护卡、防护屏等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电磁辐射的伤害;

调整好屏幕的亮度,一般来说,屏幕亮度越大,电磁辐射越强,反之越小。如果使用的是CRT显示屏,建议在显示屏上加装电磁辐射防护屏。

操作电脑时定时用清水洗脸,并且经常擦拭屏幕,减轻所受电磁辐射。

使用完电脑之后,将机箱、显示器、音箱等电源全部关闭,杜绝电磁辐射。

手机的电磁辐射防护

尽量不要在信号很弱的地方使用手机。信号差会使手机的功率自动加大,从而造成其辐射的强度增大。

不要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到辐射的程度。

接电话时避免频繁移动。频繁地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3

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却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那么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辐射到底对人体有哪些伤害,怎样防治呢?

生活当中辐射量比较大的常见物品有哪些? 电场和磁场的传播过程生成一个作用力场,这个作用力场就叫做电磁场,而这样的传播过程就叫做电磁辐射。如手机、电话机、输配电线等都有电流,有电流肯定就存在辐射的问题。

比如电脑、电视、手机、微波炉离人体都很近,所以危害也比较重,像灯、高压线等虽然有辐射但是离人体比较远,辐射也比较小。

另外,包括电脑、电视、微波炉、手机等,辐射源发出的电磁强度越强对人体的危害越大,电磁辐射还有一个累计的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总结起来,电磁辐射有三大要素:1、 辐射源的强度;2、 受辐射的时间;3、 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电磁波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1、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综合症等。

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孕妇流产,胎儿畸形,染色体畸变。

4、女性月经周期紊乱,男性性机能减退,脱发或白发。

5、白血病(特别对儿童危害更大),癌症,肿瘤,并对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危害。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电磁辐射的侵害?

通常受到电磁辐射的人都会感觉到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体征变化也可能有脱发、掉发的情况,眼睛通常会发涩、发干、大强度的会导致白内障。血象上还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血压时高时低,白血球有时候也发生过高的现象,另外检查心电图还可能发现心悸、心律不齐的症状。

电磁辐射是怎样作用到人体,然后对人体产生危害的?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一个同步振荡的过程,比如过去我给一百个学员讲课时让同学们向左转、向右转,如果我喊得速度慢同学们可能会很自如地配合我,如果我一秒钟以内喊很多次那么就会不同步了,就会互相撞击。冬天穿棉衣时间长了会脱掉就是因为引起机体分子的振荡然后产生热作用。国际上普遍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主要作用就是致热作用和非致热作用。电磁辐射包括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然后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非电离辐射就是一般讲的无线电类的辐射,它的量子携带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负电荷分开,在去掉外部作用场或者在场强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恢复到有机分子。

电脑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电脑屏幕、主机、机箱、甚至连鼠标都有辐射,当然最主要的辐射是来自于屏幕,通常做好屏幕的防辐射工作就可以了。电脑辐射有三种辐射量包括静电、射频辐射、X射线。虽然电脑产生的辐射不足以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在选用电脑时,最好能购买低辐射的显示器,除可减少辐射外,还可以消除心理负担。

防护措施包括:1、缩短一次性接触时间,每使用电脑1~2个小时,就该休息15分钟,轻松散步,可以缓解一下疲劳,增强抵抗活力。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台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现在市场上的护眼灯实际上是把频率从50赫兹变到5万赫兹,5万赫兹就是一种高频振荡,高频肯定有高频的电磁感应,如果用高频监测器进行检测,高频护眼灯就会发出叫声。如果看一下这个监测器,很直观地就能看到高频线圈,只要有高频电磁场通过线圈就会有感应,然后通过仪器的蜂鸣声就可以实施报警。

手机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拨号未接通时莫放耳边:一般来说,手机待机时辐射较小,通话时辐射大一些,而在手机号码已经拨出而尚未接通时,辐射最大,辐射量是待机时的3倍左右。这些辐射有可能改变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当手机在拨号而未接通阶段,用者应避免将其贴近耳朵,这样能减少80%至90%的辐射量。

别放枕头边:专家介绍,手机辐射对人的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在美国和日本,已有不少怀疑因手机辐射而导致脑瘤的案例。去年7月,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了癌症,于是对手机制造商提起了诉讼。因此,人们在接电话时最好先把手机拿到离身体较远的距离接通,然后再放到耳边通话。此外,尽量不要用手机聊天,睡觉时也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莫挂在胸前:许多女孩子喜欢把手机挂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机挂在胸前,会对心脏和内分泌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即使在辐射较小的待机状态下,手机周围的电磁波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机挂在胸前。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导致女性月经失调。另外,电磁波辐射还会影响正常的细胞代谢,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手机中一般装有屏蔽设备,可减少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含铝、铅等重金属的屏蔽设备防护效果较好。但女性为了美观,往往会选择小巧的手机,这种手机的防护功能有可能不够完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机挂在胸前。

长时间使用一只耳朵听电话会加大辐射:手机贴近脑部后,其长时间的连续辐射会使人的脑部受到损害。人们准备长时间地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与手机接通的耳机;如果不得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只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地受到辐射。

放在裤袋会杀精:匈牙利科学家发现,经常携带和使用手机的男性的数目可减少多达30%。有医学专家指出,手机若常挂在人体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发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将辐射到人体内的或卵子,这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生育机能。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被手机微波辐射5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人类的精、卵子长时间受到手机微波辐射,也有可能产生DNA病变。

专家建议手机使用者尽量让手机远离腰、腹部,不要将手机挂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里。有些男性把手机塞在裤子口袋内,这对威胁最大,因为裤子的口袋就在旁边。当使用者在办公室、家中或车上时,最好把手机摆在一边。外出时可以把手机放在皮包里,这样离身体较远。使用耳机来接听手机也能有效减少手机辐射的影响。

如何防护辐射

对于电磁辐射应该采取主动防护的方法,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办法可以防止电磁辐射。比如在微波炉上加上微波炉专用罩,可以给电脑加上防辐射屏,还可以穿一些防辐射的服装等。我们可以用微波炉来看看防辐射肚兜的防护能力,在没有放孕妇防辐射肚兜的时候可以测到微波炉的辐射,而放了孕妇防辐射服后电磁辐射就几乎不存在了。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4

【关键词】通信基站;GSM;CDMA;电磁辐射;防护距离

1.引言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基站将架设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上空。移动通信作为一种迅速、准确地传递各种信息的有效工具,使各行各业节省了人力、物力,缩短了时间、空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一个迅速崛起的行业跻身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但是随着人们对通信手段和方式的更高要求,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凸现出来。如果不能科学确定通信基站电磁辐射安全防护距离,将会对公众和环境造成影响。目前,这是摆在广大通信事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通信基站电磁特性分析

2.1 通信基站的基本特点

目前,GSM网和CDMA网都是通过基站天线接收和发射信号实现信息的传递。基站接收天线接收来自环境的上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发射天线向环境发射下行频段的电磁波信号。因此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下行频段范围内的电磁波辐射所产生的。

基站每个扇区的载频数目、发射功率/载频、从发射机端口到天线发射间的衰减、主瓣增益等参数决定了电磁能量发射的大小;天线辐射的方向图、天线的俯角等参数决定了电磁能量的分布。这些参数都由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基站都不一定完全相同。

2.2 天线辐射的方向图

在天线所有相关参数中,天线辐射的方向图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参数,它表示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通常用水平平面及垂直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辐射电磁波功率大小的曲线来表示天线的方向性,图1和图2分别为水平和垂直方向性示意图。

3.基站防护区域和防护距离

基站的扇区一般都是三个,每个扇区的方向基本一致,都是按照0/120°/240°布置。同一个基站每个扇区的天线基本一致,并且多网共站址架设基站的同一个扇区天线之间的距

离也较小,有些架设在楼顶的天线甚至紧挨在一起,因此下面将着重讨论一个扇区的情况,并将多网共站址架设基站的某一个扇区作为一个整体对待。

3.1 目前基站防护区域

目前基站的防护区域是根据主瓣方向来划分的,近似于一个以天线为中心,主瓣方向水平防护距离为半径、垂直防护距离为高的一个圆锥体,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

3.2 新的防护区域和防护距离的划分

由于天线发射的电磁能量主要集中在主瓣方向,其他方向的电磁能量衰减很快,因此可以将天线的电磁辐射防护区域进一步细化分为天线主瓣、侧向和后方三个区域,具体定义如下。

(1)防护区域

主瓣防护区域:天线水平半功率角之间的区域;侧向防护区域:从天线水平半功率角到天线正面水平线之间的区域;后方防护区域:天线背面区域。

(2)防护距离

主瓣防护区域水平方向防护距离也为主瓣方向防护距离,垂直方向防护距离也为主瓣方向防护距离;侧向防护区域水平方向防护距离为侧向防护距离,垂直方向防护距离保守取为主瓣方向防护距离;后方防护区域水平方向防护距离为后方防护距离,垂直方向防护距离也为后方防护距离;三个区域交接之处,防护距离取较小的。

(3)参数的取值

由于各网天线参数不完全一致,因此水平半功率张角、垂直半功率张角和俯角的取值以天线参数中最大者计算。其他参数按照实际情况取值。

这样划分既符合实际情况,又便于实际操作,如图4所示。

3.3 防护距离的确定

根据HJ/T 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 中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预测模型计算基站电磁辐射强度。

式中 Pd 为功率密度, ; P 为设备辐射功率,W; G 为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增益( 倍数); d 为距离天线的直线距离,m。

设备实际最大输出功率( Pout) 经分配单元、接头、跳线、馈线和天线平衡转换器后产生衰减( x 为衰减系数) , 最后经天线向环境辐射的功率P 计算式为

天线增益的单位转换公式为

由式( 1) 可以推算出功率密度与天线主射线方向距离的关系, 即

当计算基站的轴向保护距离( 即功率密度达到评价标时的水平距离) 时, 取

水平保护距离( 天线俯角较小, 保守计算) 为

垂直保护距离为

式中为发射天线安装俯角; 为发射天线垂直半功率角。本文选取的典型WCDMA 网络基站参数见表1。

由于天线俯角较小, 保守考虑水平防护距离约等于理论计算的轴向防护距离。根据上述安全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本文测试WCDMA 网络基站的水平防护距离为25. 1 m, 垂直防护距离为4.0 m。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天线电磁发射特性提出的天线主瓣、侧向和后方三个防护区域的划分模式及相应防护距离的计算方法与实际情况能较好的吻合。既能符合电磁污染实际情况,又能起到防护人员的作用和缩小防护区域。

参考文献: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5

关键词: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防护

中图分类号:TM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5025002

1引言

随着城乡的快速发展,国民用电量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对电量的需求,供电单位不断将高压电输变电技术应用到低压输变电工程之中。因此,高压输电线、变电站等设施不断增多[1],由高压电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防护这种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的对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防护,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是十分必要的,能够为防护找到突破口,以寻找到更好的防护措施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2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

2.1高压变电所

随着高压电输变电设施在城市中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高压变电站成为电磁辐射污染的源头之一。为了满足用电需求,高压变电站内必须配务高压设备,而高压设备在进行输变电时,纵横交错的高压导线在带电状态下,就会形成一个电磁场,发出电磁波,形成电磁污染。因此,变电所运行设备周围存在一定的电磁场[2],是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产生的原因之一。

2.2高压输电线路

除了高压电变电所外,高压输电线路是产生电磁辐射的又一元凶。高压输电线路荷载高压电流,电流流径导线后就会在高压线与地面之间产生静电感应,形成一个电磁场,电磁场发射出来的电磁污染直接作用在地面与导线之间的包括人在内的任何物体,这种辐射污染随着导线距地距离的远近而变化,导线距地越近,电磁辐射越强,导线距地越远,电磁辐射越小[3]。

2.3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量微小

虽然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电磁污染,但这种污染并非输变电设备产生的,而是带电导线形成的静电磁场产生的,由于输变电设备输送的是50Hz频率的电流,产生的电磁能量太小,不会对人或用电设备造成危害,因此,输变电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常常被忽略不计,因此,在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产生的原因中可以去除输变电设备的因素。

3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和用电设备产生一定的危害,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1对人体的危害

我国20世纪70年代模拟220kV超高压输电线进行的动物实验也表明,当辐射场强超过一定限值后,较长时间的作用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障碍[4]。由此可见,高压电输变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有一定的损伤,使人的机能加速老化,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另外,在电磁辐射污染下,人体的某部位细胞基因可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可能导致精神问题、肿瘤问题的不断发生,使人们的健康生活受损。

3.2对用电设备造成影响

电磁辐射对用电设备的影响非常大,包括医疗设备、办公设备、日常生活设备、工业设备等等。在电磁辐射的作用下,导致用电设备的烧毁、接触不良、出现波状振动、色斑、计算机重启、医疗设备启动无效。

3.3对通信线路及无线电的干扰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能够对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波产生干扰,降低通信线路和无线电数据传输的质量,破坏数据传输的连续性,给用户带来不便。

4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分析

根据测量条件选择了220kV某变电所作为测量对象,各变电所都在变电所高压构架的处围墙外垂直方向,相应的测点间距为5m[5]。

4.1电磁场强度测量

对220kV某变电所电磁场强度的测量后得知:220kV变电所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199V/m,远远小于准则中所推荐的对居民区评价标准(4kV/m);最大磁场强度的最大值为0.28μT,远远小于准则中推荐的评价标准(0.1mT),符合相应的要求。由于220kV输电线的电压等级、容量、导线类型与某市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相似,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监测对象选择该同塔双回220kV输电线012号塔附近的一段线路,监测结果得知,同塔双回曙泽4331线、海曙2349线在测量范围内的工频电场强度测量值最大为2372V/m,磁感应强度测量值最大值为22.328μT,均符合国家法规所规定的数值范围。

4.3无线电干扰测值

对220kV变电所无线干扰情况进行了测试,得知频率为0.5MHz时测值最大值为44.3dB(μ/m),小于评价标准(53dB(μ/m)),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

5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

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用电设备产生了一定的损害,因此,在不影响供电质量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5.1距离调整

由于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随着距离的拉远而迅速减少,根据这一特点,在架设高压电输变电线路时,应该适当调高15~20m的距地距离;另外在建设高压电变电所时,要适当调整各导线间的距离,以减弱电磁感应的强度,变电站建设时距周围保持有效的隔离距离。

5.2建立合理的接入系统

接入系统涉及到导线的选择、接入方法、导线保护、绝缘措施等,只有科学合理的接入系统才能有效的屏蔽电磁辐射,减少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的损害。

5.3尽量采用三相电技术

三相电具有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矢量和为零的特性,能够有效的降低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强度。因此,在变电所设计中采用合理的布置,采用辐射少的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产生。尽量多采用三相设备,减少分相设备的使用,若使用分相设备,应尽量压缩相间距离,使用三相共箱GIS设备效果会更好[6]。

5.4加强日常维护

加强对高压输变电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当更新或维修设备后,应进行电磁场强的监测,以保证电磁波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限制要求[7]。

5.5建立政策监督体制

考虑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电磁污染,建议相关部门从政策入手,通过政策引导,来监督电力部门在高压电输变电架设中采用科学的技术,降低电磁辐射污染。

6结语

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和其它设备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分析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产生的根源,了解电磁辐射的危害,分析其影响的强弱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防护电磁污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玉斌,张国平.高压电输变电电磁辐射污染分析及防护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

[2] 马宁.高压输变电设备电磁辐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9).

[3] 翟俊玉,张运国.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污染影响及防治对策[J].农村电气化,2004(10).

[4] 王微旻.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的评价及建议[J].民营科技,2007(7).

[5] 郭祖美.输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P4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0007802

1 引言

为了对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影响进行充分的了解,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也在不断增加。力争在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构建一个良好的移动网络运行环境。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文章通过下文进行了探究,目的是为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2 具体布设方案分析

在通信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能够确保用户的通信水平,需要科学的布设移动通信基站天线,这就要求优先,制定出合理的天线参数,从实际情况入手,选取正确的场地,布设检测点,最后通过科学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布设和控制。

2.1 天线参数

通过应急通讯车进行试验监测,图1为网络天线的主要参数。

将三根定向天线设置到应急通信车中,其中,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根进行试验,然后在关闭状态下控制另外两根天线,通过附近移动通信基站接入天线数据信号。

2.2 选取场地

可以在比较空旷的场地内进行现场监测,确保场内四周无房屋、树木等障碍物。并且,1000 m以内无基站天线。

2.3 布设监测点

将天线主瓣轴向出垂直面作为试验的监测面,并且,在该垂直监测面内需要均匀的分布各个监测点。在5~30 m左右控制天线监测面的水平方向距离,在2~3 m之间控制布点间隔距离;在3~15 m左右控制监测面垂直方向上的监测范围;在1 m左右控制布点间隔。

2.4 监测的基本方法和所用仪器

通过德国SRM-3000分频电磁辐射分析检测仪进行试验检测。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连续监测每个测点五次,并且,在15s以上控制各次监测时间,然后将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读取出来。如果有较大的监测读数,需要将监测时间适当延长。

3 分布规律分析及安全防护对策

3.1 根据话务量确定无线电磁辐射强度

以1 m的高度为间隔,将距天线水平15 m的垂面选择出来,监测不同的话务量,在监测的过程中,利用手机通话的方式进行加载,其中实线、虚线和空线分别为两个载频、一个载频和空载的监测结果。通过分析相应的监测结果能够发现。网络天线的电磁辐射在空载时是最强烈的,13.49 μW/cm2为其最大值,在向一个载频满载增加了话务量负载以后,这样就会降低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至11.44 μW/cm2。如果向两个载频增加了话务量以后,又会向13.08 μW/cm2增加电磁功率辐射密度,并且,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出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网络天线为多址时分工作模式,以脉冲的形式发射信号,空载时会有较高的脉冲幅值,造成有较高的监测结果出现;并且,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脉冲量就会被分散到各个信道内,进而就会降低辐射功率,在继续增加话务量后,因为增加了辐射总量,因此,也会相继的增加辐射功率密度(图2)。

3.2 无线电磁辐射空间划分规律

在相关基站话务量统计结果基础上,这样随着话务量的变化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对加载时的一个载项WCDMA网络天线和空载时的GSM900网络天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瓣轴所在垂面的空间电磁辐射分布规律,以明确天线的辐射范围与强度。

网络天线主瓣轴向、空载所在垂面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监测结果可以通过图2进行表示,从距离平面的7 m处开始,然后以1 m为间隔,对离地面15 m进行监测为止。通过分析监测结果,监测点和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的距离越小,这样就会有越高的电磁辐射功率,同天线距离最近的监测点,57.84 μW/cm2控制功率密度。然而,在不断增大了观测点和垂直及水平的距离以后,这样就会迅速减小监测点和天线之间的距离,在和天线水平距离的17 m处,就会不断降低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值,较《电磁辐射规定》内的单个限制小。对应的,就WCDMA网络天线而言,会在 5、8、10、13、15、17、20、23、25、28、30 m左右控制主瓣轴向所在垂面中的水平距离。从高出地面3 m的高度起,对高出地面14 m的高度以1 m的间隔进行监测。

随着垂直距离或者观测点和水平距离的加大,这样就会迅速减少监测点电磁辐射功率的密度值。

在具体天线下方垂直距离1.5 m和天线水平距离的15 m处,这样也会降低WCDMA天线电磁辐射功率值,一般会降低到6.06 μW/cm2,并且,对规定内的限制要求要低。

3.3 预测分析天线电磁辐射理论

为了对以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首先,通过理论验证WCDMA、GSM900天线的电磁辐射。因为话务量会随着天线电磁辐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别在9W和20W控制 WCDMA和空载GSM900的天线发射功率。在3.0dB、45dB左右控制WCDMA、GSM900避雷器、接头和网络天线等总损耗量。

3.4 划定天线电磁负荷安全保护距离

通常会在天线主瓣方向处控制基站天线的电磁辐射区域,所以,把其垂直安全防护距离按照天线轴向的辐射厚度进行划定。

按照上述所检定的检测结果能够得知,WCDMA天线加一个载频、GSM900天线空载时,这样就会在4 m、3 m左右控制其主瓣垂直辐射厚度,然后对天线最大发射功率情况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如果天线在最大的功率条件下运行时,通过相应的分析能够将其轴向水平方向的辐射厚度计算出来,通过分析得知,其距离主要为21 m和17.8 m。并且,在4.2 m控制主瓣轴向垂直方向上的辐射厚度。同时,因为较大的配置了部分天线的下倾角,为了将电磁辐射对四周敏感目标的与影响度降低,所以,应该在4.5 m左右控制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

4 结语

随着话务量的不断变化,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天线电磁辐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在空载时,GSM900天线会有着最强的电磁辐射强度。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会首先降低,然后再升高,然而,却不会有过大的总变化幅度。电磁辐射强度在天线空载状态下是最小的,在不断的增加了话务量以后,也会相应的增加辐射宽度。并且,天线的主瓣方向是天线电磁辐射能量的主要集中点,垂直半功率角和辐射厚度有关。按照理论计算结果及现场监测结果,将天线的垂直安全防护距离确定了出来。

参考文献:

[1]吕建红,彭继文,方 芳,等.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分布规律及安全防护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6):896~897.

[2]周建明,高攸纲,徐小超,等. 通信电磁辐射及其防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3.

[3]陆 丹. 上海市电磁辐射污染源现状分析及防护对策[J]. 环境科与技术,2008,31(7):152~154.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7

关键词:空间电子;辐射风险;防护策略

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遭遇空间辐射的影响,进而发生在轨故障。就现状而言,做好卫星长期稳定、安全运行是工程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对于卫星轨道空间辐射来说,其环境复杂,包括了内辐射带与外辐射带,并且内、外辐射带的电子动态分布规律存在差异[1]。基于整体层面分析,为了使卫星处于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状态,文章对“空间电子辐射风险及其防护策略”进行分析与探究极具意义。

1 空间电子辐射风险分析

基于在轨运行过程中,卫星所受的空间辐射主要分布在地磁捕获辐射带,电子与质子是主要的两种成分,此外还存在少量的高能重离子。而对于地磁捕获辐射带来说,又进一步细分为内辐射带与外辐射带。从区域角度层面分析,内辐射带与外辐射带之间存在1个低辐射强度区域。

1.1 内辐射带分析

对于内辐射带来说,所处的捕获带电粒子区域和地球保持的距离非常近,电子与质子是该辐射带主要的组成成分。内辐射带基于赤道上空大约600千米到1000千米,南北唯独边界为45°。因地球磁场存在不对称的特点,所以内辐射带基于东半球、西半球也是不对称的。基于西半球内带下,其边界偏低;而东半球内带下的边界则偏高[2]。

1.2 外辐射带分析

对于外辐射带来说,主要出于赤道上空104千米到6×104千米。基于高纬度为55°到77°的区域,外辐射带的下边界降低到300千米。电子与低能质子是组成外辐射带的两大主要成分。对于外辐射带来说,其电子分布会在磁层改变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基于卫星当中运行,易出现辐射损伤。因此,需对外辐射带电子的动态分布规律充分了解。

1.3 风险分析

空间电子辐射风险诸多,其主要会影响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具体风险包括:(1)地磁暴风险。在内、外辐射带的作用下,可能引发太阳爆现象。基于爆发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等离子体结构喷射出来,进而在南向行星际磁场和磁层共同作用的情况下,会导致地尺长发生很大的扰动,进而引发地磁暴。(2)高能电子通量剧烈增多风险。基于太阳爆发过程中,会有大规模的激波对地球造成激烈的撞击,进而导致地球地磁发生大量的脉动。在大量脉动的作用下,地球磁力线会发生振荡,最终使超低频波出现。对于所出现的超低频波来说,其性质为驻波,会跟随磁力线运动的电子而加快速度,如此便导致太阳风能量可以向基于磁层当中的高能电子传递过去[3]。在通过上述演变之后,会导致高能电子通量升高,当这些电子从卫星外屏蔽层穿透的情况下,会基于电解质内部沉积。而由上述电荷产生的电场可能会出现比介质击穿阈值高的情况,在静电放电产生的情况下,便会使卫星的一些部件遭遇损坏,最终致使卫星难以稳定且安全地运行。(3)辐射效应风险。对于空间电子来说,其辐射风险种类诸多,涵盖了表面剂量效应、总剂量效应、表面充放电效应以及深层充放电效应等。这些辐射效应风险造成的影响包括:其一,造成相关数据的扩充或丢失;其二使卫星的运行寿命缩短;其三,使卫星器件永久性损伤,进而使卫星无法正常、安全地运行。

2 空间电子辐射防护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了空间电子辐射的种类以及风险,为了使卫星处于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状态,对空间电子辐射采取有效的防护策略非常关键。具体策略如下。

2.1 合理应用辐射防护技术

现如今,针对高能电子采取的防护技术诸多。为此,合理应用辐射防护技术非常关键:(1)卫星变轨技术。对中能电子的分布情况进行探测,以此获取高能电子的空间分布情况。基于高能电子满4π空间之前,对卫星运行的轨道加以改变,以此使卫星穿越高能电子带的时间缩短,进一步使空间辐射损伤减小。(2)抗辐射加固技术。因空间存在辐射,而抗辐射加固技术能够从卫星系统的整体出发,应用铝金属在敏感器件附近增加保护层[4]。当磁暴高的情况下,应用抗辐射加固技术,使高能电子得到有效防护。(3)轨道处理技术。在发生高空核爆的情况下,会导致辐射带电子变强,为了确保所形成的人工强辐射带能够及时地恢复到正常的辐射强度,进而使损害卫星能够获得及时的修复,便可使用轨道处理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对低频无线电波加以应用,进一步把高空核爆所产生的电子及时地处理出轨道。

2.2 做好重要设备的关机工作

对于空间电子辐射效应来说,致因有两种:其一,深层充放电;其二表面充放电。在受到这两大致因的影响下,会导致卫星部件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做好重要设备的关机工作非常关键。也就是通过星载探测器的监测,发现存在异常的电子通量之后,可针对重要设施实施切断电路以及关闭处理器的措施。在辐射环境恢复至正常之后,再开机进行工作。在做好上述工作的情况下,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空间电子辐射效应造成卫星重要设备损坏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2.3 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对于外辐射带电子分布来说,容易遭遇磁暴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构建有效的卫星辐射风险管理系统。在该系统构建过程中,需利用到静态模型与动态实测数据。基于卫星飞行之前,对空间辐射环境模型加以应用,对卫星轨道电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卫星相关信息资料,进一步做好卫星抗辐射的设计,并针对辐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基于在轨飞行过程中,需对卫星搭载的空间辐射环境加以应用,同时对效应探测装置加以应用,以此做好空间辐射环境的环境差工作,并使卫星设备的故障监测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这样,便能够确保卫星在轨飞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5]。此外,基于卫星飞行之后,需对相关任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样有助于空间辐射环境以及相关防护措施的完善及优化,进一步为后续工作的有序、科学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研究,认识到空间电子辐射主要来源于内辐射带与外辐射带,而风险诸多,包括了地磁暴风险、高能电子通量剧烈增多风险以及辐射效应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合理应用辐射防护技术、做好重要设备的关机工作以及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空间电子辐射防护效果将能够得到有效增强,进一步为卫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达.关于空间辐射环境标准的探讨[J].航天标准化,2011,1:5-9.

[2]闵锐.辐射危害的线性无阈(LNT)模型研究及评价[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1,3:129-133.

[3]闵锐.辐射生物学效应基础与医源性辐射防护[J].辐射防护通讯,2011,3:12-18.

[4]李国倡,闵道敏,李盛涛,等.高能电子辐射下聚四氟乙烯深层充电特性[J].物理学报,2014,20:454-461.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8

电磁辐射是一种带有能量的波,亦即电磁波,它仅有能量而无静止质量,是由交变电场和磁场在空间传播而形成。能量高的电磁波冲击物质,可使物质原子核成分或外周电子脱离原来的位置,形成自由电子或是电子跃迁至能量较高的能级,即电离辐射或电子激发;而能量较低的电磁辐射,其能量不足以引起电离,称之为非电离辐射。电磁波作用于机体,必须通过机体一定的器官感受,然后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循环系统等,到达靶器官,使靶器官发生功能、代谢或形态改变。在正常情况下,一些外在或内在的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动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如果外环境中某些因素影响过大,超出机体自动调节的范围,就会导致机体内环境平衡的破坏,从而出现疾病。电磁波和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众多因素有关,如电磁波的波长、电流形式、入射角度、组织含水量等。

结论一:洗脸作用有限电脑引起的辐射也是一种电磁波,本身没有质量,洗脸能洗掉电脑辐射没有科学根据。那么,所谓的辐射颗粒是指什么?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电脑显示器因静电吸引周围空气中的微尘颗粒,使局部颗粒物质的浓度较高,这些颗粒物质可能携带一定的电磁辐射。人们在应用电脑时,双手、面部可能有相对较多的颗粒物质环绕或降落,可以通过洗脸、洗手去除。但是过分地清洗,尤其是使用洗涤剂的过分清洗,可以减少皮肤的皮脂,降低皮肤的物理或化学屏障作用,使皮肤易于致敏甚至发生疾病。正常工作环境下,每天清洗面部2~3次即可,应用洗面奶最多2次,非油性皮肤尽量使用泡沫较少的洗面奶。

结论二:隔离霜爱莫能助目前市面上的隔离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防晒功能的防晒霜,二是兼有修饰肤色和防晒作用的隔离霜。防晒霜可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紫外线波长280~400毫微米,其频率高于红外线,而所有的电器引起的电磁辐射都属于红外线以下的低频辐射。因此,隔离霜可以减少灰尘对皮肤的伤害,但不可能隔离电脑辐射。

小贴士

如何防护电磁辐射呢?

1.不要让电器扎堆,不要把电器摆放过于集中。

2.电脑显示屏的背面尽量不要对着人,因其背面的辐射是最强的,其次是两侧,显示屏的正面辐射最弱。

3.水是吸收电磁波的最好介质,因此电脑周边可放几塑料瓶水。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9

[关键词]电磁辐射;电磁环境污染;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38-01

引言

电磁环境污染是指电磁波在向外界传播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扰乱了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的现象。尽管现在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子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也日益显露,电磁环境污染正是其表征之一。据有关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电磁环境污染越严重。不过因电磁辐射的不可见性和对人类身体影响的缓慢性,电磁环境污染还未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但这不表示我们就可以忽略这种影响,如果对电磁环境污染不加以防治,它还会产生持久的危害性。

1.电磁环境污染的危害

电磁环境的污染不仅给人类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还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我们想要防治电磁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它的危害表现为哪些方面。

1.1 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干扰

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电磁污染可以通过发出的电磁波会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很有可能会导致周边设备传输数据失败,系统功能下降,信息传导出现失误等状况。例如在高压线附近由于受到强磁的干扰,室内电脑会时常出现死机等现象。由于电磁污染导致的电子设备出现故障往往还带有突发性,所以它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极大的影响甚至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上百亿美元。

1.2 人类身心受到极大的威胁

电磁环境的污染还会影响的人类的身心健康。电磁辐射对人身体造成伤害有三大效应: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当人体受到强磁环境冲击时,身体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内分泌出现紊乱,进而削弱人的免疫系统。电磁辐射还易引起流产率的提高和不孕的现象,给人们的生殖系统带来损伤。更为可怕的是强磁环境污染还可能诱发癌症,并使得癌细胞在身体内扩散。

1.3 信息数据存在泄漏的风险

由于计算机显示器、通信线路、主机、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存在的“电磁缺陷漏洞”,易导致计算机视频信息被远距离窃取、复现与还原而产生电磁泄漏,从而危及城市电磁信息安全。[1]现如今无论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学校或者个人都在广泛使用电脑,如果不法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远程窃取这些单位机构的信息,不仅会给国家和个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而且造成的损失也将无法估量。

2.电磁环境污染的防治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我国电磁环境日益恶化。因之产生的电磁环境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我们急需研究电磁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这为我们国家、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 依法加强对电磁环境的监管

电磁环境污染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管理,为此国家需要规范防治电磁污染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早在1988年就已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175-8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磁辐射防护标准》(GB8702-88),并随之展开实施。但是这两项法律标准距离今天已有二十多年,原来的电磁环境状况与现在并不能相提并论。现在我们应该在完善电磁环境污染分析数据库的基础上,制定与当下环境相适应的法律。

虽然现在已经有证据表明低频电磁场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但是所有影响它都有一个临界值,如果低于这个临界值是可以避免电磁场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一方面,在制定防治电磁污染的法律时,要根据电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来规定安全的电磁频率标准。另一方面,法律还应制定出相关的处罚标准,并切实的贯彻下去。如果监察部门监察到超出这一标准达到电磁环境污染程度,要依法进行处罚。这样才能使得电磁环境监管与污染治理相结合。

2.2 采取电磁辐射防护技术

想要对电磁辐射进行有效的防护,我们可以优化电子产品的工业设计,运用新型材料,从而较少电磁辐射的泄漏。当然还可以用防电磁辐射的材料进行屏蔽,这种材料一般是网状型金属物体。如果电磁辐射到达屏蔽装置时,大部分电磁辐射会被屏蔽装置反射出去,还有少部分会被它过滤吸收,这样想要透过屏蔽装置的电磁辐射就会大大减少。

此外,在较强的电磁辐射场进行工作时,应该穿上电磁辐射防护装备。防护装在遇到外部的强磁作用时,能够大量吸收消耗电磁辐射,抵消外界磁场对身体的作用,达到降低电磁辐射,保护人体不受侵害的作用。现在市场上出售的电磁防护服装依据服装材料可以划分为四种:(1)碳纤维、不锈钢纤维等与纺织纤维制成的混纺材料(2)多离子织物(3)电磁辐射防护纤维制成的织物(4)涂层防辐射织物。[2]我国目前对于从事高压电设备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国家标准 GB6568.1《带电作业用屏蔽服装》。这种服装是用均匀分布的导电材料和纤维材料等制成的,有利于保护工作人员。

2.3 提高自身的电磁辐射防护意识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大量接触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但是对于电子设备带来哪些辐射和危害,我们也应该熟知。例如,按照电磁炉工作时的原理,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之后把锅具放到电磁炉上,锅具内的铁分子随之在做无规则高速运转,由此之间相互碰撞进而摩擦起热,从而达到加工食物的目的。虽然电磁炉只是对金属材料起作用,但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正在使用的电磁炉正前方0.1m处磁场强度达8.70μT,即使远离到0.3m以外,也有1.00μT。这样就有可能对我们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3]所以尽管电磁环境污染的危害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对于由此造成的危害我们在平常应加以防范。

当然,除了由电磁炉产生的辐射,进而造成电磁环境污染外,在使用其他电子设备时,我们也应该时刻加以警惕。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宜过长,在电脑前每个一个小时就要起身眺望远方,让眼睛和大脑得到一定的休息;当购买来电子产品在房间内进行放置时,也应合理的进行布局,不宜把它们一起加以放置;电视距离人体的距离应保持在4米以上等等。

3.结语

电磁环境污染是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副产品”,它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不可控制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如果我们加强对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开发新的防治电磁环境污染的技术,研究防辐射的新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加强防范意识,那么电磁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就会大大的降低。

参考文献

[1] 孙遥.城市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 电讯科技.2012(04).

电离辐射与防护篇10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广泛,能引起神经、内分泌、心血管、血液、生殖、免疫及视力等的改变。生殖系统受到影响后,还可对胎儿有潜在危险,应引起关注。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电器设备,主要产生50赫(HZ)的极低频电磁场,在距电器设备30厘米处的电场强度为:电热毯(人与电热毯距离小于30厘米,因此实际场强更高)250伏/米,烤箱90”130伏/米,电脑65伏/米,制冷机、电熨斗60伏/米,搅拌器、烘炉、毛物干燥器40。50伏/米,彩电、咖啡壶30伏/米,吸尘器16伏/米,白炽灯2伏/米。

国外对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作了研究,发现它可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造成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受到干扰,影响核糖核酸(RNA)转录及造成染色体损伤,使遗传基因发生突变而畸形,进而诱发白血病和肿瘤,还会引起胚胎染色体改变,并导致婴儿的畸形或孕妇的自然流产。胎儿从胚胎着床到临产,由于胎儿的稚嫩和弱小,因而特别容易受到电磁辐射的伤害,进而-造成畸形,甚至死亡。

各国对孕妇接触电磁辐射的跟踪调查极为重视。国外集中研究电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最早(1979―1982)见于美国和加拿大报道,主要表现自然流产率和先天性畸形率增高,先天性畸形和眼发育不全、腭裂和心脏缺损等。

瑞典学者发现孕妇观看电磁辐射最强烈的电视荧屏时(彩色、大的荧屏),发生自然流产和先天性畸形稍有增加趋势,而观看电磁辐射弱的和中等强度的电视荧屏(黑白、小的荧屏)时,未见增加趋势。

美国发现孕妇使用电热毯会发生自然流产,还会引起婴儿先天性尿道畸形以及儿童癌症,主要是白血病和脑癌。

1999年6月某日,上海市一位寻呼台小姐述说自己孕后发生死胎,被迫人工流产,希望了解这是否因为自己长期在电磁辐射环境下造成的。这位小姐自1993年起做寻呼员,1998年3月怀孕后,在7月初第一次到医院检查时即发现无胎心和胎动,又到一家妇婴保健院检查,发现胎儿已死。出院后又与丈夫一起到一家医院作染色体和遗传病史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且家族中也无相关的病史。妇婴和环保专家对这一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她长期在电磁辐射环境下工作有关。

除了以上所谈的妊娠结局外,从事电脑操作的孕妇,有的会见到出生低体重儿、早产、影响生育力、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及受孕时间延长。

对电辐射的防护主要有三方面:

1 距离电磁辐躬在空间传播是随距离、按指数规律而迅速衰减(即电磁辐射强度与辐躬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因此在使用电器时,拉开一定的距离,即可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例如电视机和微波炉,在距离3米外就可避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