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12-05 17:33:04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1

关键词 广播 电视 创新 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有无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讲,明白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创新也不是一反生活常态,创造一些广大群众难以接受的作品,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只有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统一起来进行创作,才能够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由于广播电视是科技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诞生的产物,所以运用创新意识来进行广播电视创作,必须要结合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等,才能够创作出比较成功的作品出来。广播电视编导合理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节目创作,是关乎广播电视节目被大众喜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表现特征

广播电视制作在今天所采用的传统制作方法,一层不变的创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在21世纪,广播电视制作,必须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表现特征。创新并不是单存意义上的改变广播电视作品的内容和创作模式,而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其中创新性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而不是单存意义上的一反常态的创作模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艺术作品。

二、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广播电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因此,在广播电视作品创作中,影响创新思维发挥的也无外乎这两个因素。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所以导致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而且由于只是在意创作的目的,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和吸引观众。导致活跃的思维活动变成市场的努力,因此编导的创新受到局限,导致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足。

三、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一)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

对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对于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定位。栏目的定位,对于如何对于栏目进行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是获取作品生命力的基础,定位越准,对于创新的程度就越容易把握。其次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最佳的创新素材,它是一个知识储量丰富的大课堂。在创作过程中,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使得作品游离和脱轨。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式,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注重镜头与画面意义的多端性,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组合画面、镜头、句子与段落等,从而形成较为独特而新颖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二)注重每一个细节,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进行创作,建立编辑思维

一切艺术的生命力是来源于生活的,广播电视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然后在这一基础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作。由于思维的习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习惯性的思维都是单向的,思路狭窄,方向或者角度单一,这种习惯性对思维的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这一点上,对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进行创作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行在创新中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显得相得益彰,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所以,注重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突出体现出作品的新颖感。

(三)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激发创新动机,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一切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经验理性与直接灵感的有效结合。其中与非顺向性思维直接相关的直觉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直觉与灵感不可或缺,直觉是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规律,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然而灵感是人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对经过显意识收集的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所以将这种认识过程的升华和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相结合起来,有助于广播电视编辑实践的顿悟与升华,能够达到很好的创新效果。因此注重直觉灵感的培养,以经验理论为基础,激发创新动机,寻找新型的编辑方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关键。

四、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将各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适应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善于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和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相信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更富有创意的广播电视作品来,而且还会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取得艺术上的真正飞跃和成功。

参考文献:

[1]蒋浩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J].新闻实践,2005(6).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发展;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就会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对多元化的娱乐方式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这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精神。广播电视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步伐。针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培养,可以抓住创新的根源,促使编导事业蓬勃发展。

1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

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只有满足2种条件,才能培养出创新思维。这2个条件就是基础知识和大量思维培养训练。同时,这2点也是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创新方面成败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编导大部分情况下是进行集体模式的创作,这给成员发挥想象力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广播电视节目本身就缺乏创新,如果只在意创作结果,不在意创作过程,一味地追求收视率,再加上本身人员体制方面的问题,创新力不足也是正常的。

2创新思维培养的特征

当下,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要体现出节目的时代性、新颖性和开放性,这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特征。其中,新颖性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为主要特征,重点体现在广播电视编导的理念、观点和表现手法上,这种“新”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创新思维,可以从不同点、侧面、角度去挖掘题材,在挖掘题材的基础上扩大创作范围,随机应变、思考、创作;要不断努力符合时展要求,向其他优秀节目学习,学习节目的展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提炼出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引用到自己的节目中,最后总结出符合自己节目的新观点。创新不是单纯的改变创作模式和作品的内容,而是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全新作品。因此,新颖性是编导创新的重要特征。

3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3.1做好节目定位,树立优良编辑意识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节目的定位,是创造有生命力作品的基础,对于创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注意观察平时的生活,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更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这个知识储备丰富的地方,才能找到最佳素材。如果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作品就会脱离现实,变得游离。在培养编导工作人员创新思维时,最基础的就是找准节目定位。当然,搜集大量素材,树立编辑意识也很重要。

3.2经验与直觉相结合,运用新型编辑方法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中,灵感和直觉是最不能缺少的,灵感是积累了大量信息后,大脑通过潜意识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成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直觉是思想认识新的飞跃和升华。将灵感和直觉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对事件的全方位认识。当然,有意识地培养灵感和直觉,是至关重要的。将已有的经验理论当做实践基础,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激发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的创新激情,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

广播电视的艺术,反映的是社会要求和时代风貌。想要制作出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就要体现时代精神,跟紧时代步伐,尽可能满足时展的需求,这是创作者必须要满足的基础条件。在平时的创作中,很容易陷入单向惯性思维,这样只会导致创作思路狭窄,方向单一。虽然不排除会有积极影响产生,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因此,若将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相结合,就更容易创造出好的作品。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结合得合理,就容易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出创新,也更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4加强竞争、合作和奖惩机制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取胜,都离不开良性的竞争,良好的竞争可以使人不断激励自己、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他人。广播电视编导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合理的竞争。同时,相互间的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广播电视编导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完善机制,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把栏目收视率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有机结合,综合评估,这样更能保证机制的公正、公平。

4结语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3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播音主持方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此专业的学校从原来的北京广播学院等几家,发展到目前的几百家,地方高校在其中占很大比重。而报考此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在迅猛增长,而反观中国电视媒体发展由原来的粗放型向集约型、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针对性也越来越高。作为地方高校如何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校生越来越多,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怎样增强人才的竞争力?又如何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适合于目前电视等媒体的现实需求?未来又如何吸引生源?本文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为例,结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目标,入学考试与录取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对目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一些意见。

一、方向建设,不是建设方向所代表的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即“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建设包括两大类的选择,一类是专业内部的方向选择;另一类是专业相关的外部方向选择。但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战略的选择,要做到“自下而上,上下兼顾”。笔者所提倡的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建设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基于社会、媒体对人才的要求而做出的,即“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所以方向是在专业基础上的方向,不能为了方向而方向,失掉广播电视编导这个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主持方向要科学、规范地建设,笔者认为必先理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之间的关系。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讲,要兼容两个专业的优势,夯实电视编导的基础,发展播音主持艺术的专长。

二、方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

从专业发展、因材施教,避免“大锅饭”等来看,地方性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应该拓展和强化专业方向的目标培养。

而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大”和“全”。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全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和企事业宣传部门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策划、制作、播音、主持以及摄影、摄像、音响、撰稿、编剧、广告、社教等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提法虽然有扩大就业出路、吸引考生的意图,但培养目标的“广撒网”就会全是重点而无重点可言,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既然在战略上选择了方向,那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向,重点培养、着重强调。

当专业方向战略确定后,以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个大战术问题明确后,后续的专业建设自然也就有了方向和依据。

三、方向建设,专业考试与录取的设计要科学而有针对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在高考之前需进行专业考试。笔者参加过多次地方高校的艺术类的考试评委工作,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地方高校考试内容“无层次、无方向”。“无层次”表现为一次初试定命运,而无复试或三试,这种做法使得所谓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不见得专业素质水平就好,而考试失利的学生专业素质就差;“无方向”表现为在一试过程中,所有专业方向兴趣爱好的学生混杂在一起,不同专业方向素质潜质的学生混杂在一起。这种“无层次、无方向”的选拔生源极易造成考试的走过场,看表象。再者这样的选择学生也是不符合广播电视编导本文所强调的方向建设的要求。

专业考试,地方高校不能急功近利,简单化、一刀切处理。对于地方高校专业考试笔者认为设初试和复试是理想的,既避免了一试带来的简单表象、走过场的考察弊端,又避免了选择三试效率与效果不明显的弱点。

初试的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基本素质的考察,测试学生是否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例如笔试部分设文学艺术常识或综合文化知识等;面试部分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和艺术特长展示等。复试设计可以集中在学生方向选择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素质考察,以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来说“有声、上像、内涵深”即是方向人才遴选的原则,也是测试的重点。

录取方法上,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上要针对实际有所创新,不能一刀切。有的学校选择专业考试与高考成绩相加的形式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各考试的权值比重,有的侧重专业考试成绩,也有的侧重文化课考试成绩,然后各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选择以专业成绩或高考成绩过一定分数线,然后以另一成绩由高到低录取等。这些录取方法各有其短长,但都有对优秀人才遗漏的可能。

地方高校要录取优秀学生,就必须吸收各录取方法的长处,避免其短处。笔者认为以下录取方法对于地方高校专业发展是有益的:

第一,高考成绩过国家线之后,以专业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20%。这样做就使得专业素质非常高的学生不至于因为文化课而掉落。

第二,专业考试过学校线之后,以高考成绩由高到低排名,录取招录人数的10%。这样做就使得学习成绩优异并具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同学不至于掉落,也为将来报考研究生,积累生源。

第三,专业考试和高考成绩均过线的同学,以专业考试占60%,高考成绩占40%,然后成绩相加由高到低录取招录人数的70%。

此外专业男女生比例的问题也要重视。笔者看过这样的编导班,共31人,但男同学只有7人,这样的班级男女生组成除有特定的专业方向要求外,是极不合理的。所以在录取方法上是否可根据市场对编导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专业方向的实际要求,考虑男女生分别录取的比率构成。在教学经验上来看,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方向男女生构成中,以女生占6成,男同学占4成比较合适。因为这符合男女同学在报考上的人数比例,符合大部分女同学的生理优势,另一方面也大致符合一般地方电视媒体相应工作的人员比例构成。

四、方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要合理、有序、有保障

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要构建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全面分析社会需求,职业特征,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合理、有序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突破固有模式,构建“专业实、方向突出”的课程体系结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方向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往课程模块排序是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按年级顺延下来,理论与实践脱钩,学生个性化培养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是必要的。

要突破固有模式,前提是“专业实”,即专业基础教育要扎实有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精简、合并、缩小学时等方法作为所有方向的通识课,这样做即割除一些与实际工作脱节老旧的知识,也能集中精力让学生把

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精髓。“方向突出”即专业方向教育要有重点、集中、深入。在播音主持方向的教学中,要凝炼播音主持专业的基础课程,并与通识课并列开出;在播音主持方向专业课的选择上,要深入地与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媒体特点,努力做到播音主持方向的“地方差异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为了方向突出,在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应以突出专业方向和“地方差异化”的选修课为主。

2 建立校内、校外实践体系,为就业服务

实践体系的建立是保证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更是保证就业的助推器。就笔者的经验来讲,实践体系可采取校内多维系操作,校外多合作的方式进行。

多维系中横线可把理论课中的实验部分单独设立课程,以小课的方式进行,并且方向小课以各自的内部特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做即保证了大课理论的消化,也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系统完整所带来的提升空间的无限扩大;纵线可把不同年级的方向学生以通道班的形式统一起来,配备专业方向教研室的老师做方向导师,老师指导学生,学生带学生,老师再指导学生的流程完成各种专项任务;以校内资源为平台,为学生全面搭建模拟工作台。多合作即与当地媒体或传播公司建立共同制作节目、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互动机制。双方互通有无,建立双赢的合作局面。播音主持方向的学生从主持技巧在理论课上的学习,再到小课的巩固,再到选修课的丰实,再到通道班的提升,再到工作台上的历练,最后“出口”到校外媒体或传播公司具体实践。从这种多维系操作与多合作方式的运作,从内到外增强了学生的本领,就业目标也容易实现。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培养方针是培育出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拥有高水准的政治能力、理论修养及品鉴水平,具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掌握法律法规、能胜任广播电视系统方面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起的专业,其文化历史还不够悠久、教师队伍还不够庞大、设备还不够完善等问题。最近几年来,各个学校逐渐显现出广播电视编专业不足,并且及时做出了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目前培养人才的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向进入误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一个新兴起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系统还不够完善,学科理念还不够深厚。在人才需求量极高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想尝试培养专业人才,就造成专业教学水平达不到一致的标准,培养人才方向进入误区。另一个原因是在学生本身,许多艺术类学生并不真正喜欢这个专业,而是广播编导专业与其他艺术类专业相比门槛较低,无需太多专业基础。近年来许多考生在高三参加短期培训班之后便加入艺考大中,这直接导致专业人才众多却缺乏勤奋刻苦的人才。

(二)教师水平难以达到教学要求的标准

伴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迅速,师资力量无法达到需求的标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指南针,带领着学生前行。但是现在广播编导专业的教师资源与教学需求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国家和学校还应对这一问题加强改善,及时做出调整。还有很多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却因学位等问题无法被录用,这也是阻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专业培养难以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

目前人才市场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渐进步,不只是需要专业水平过硬、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还需要适合市场需求标准的工作修养、反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人才。现在许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就会导致很多人才无法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位,造成人才损失,并且市场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

二、贯彻学科教育改革,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一)将科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所以院校应对实验的器材改善、课程设立、场地建设等应该投放更多的财力和人力。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带来更多实践的机会,院校还可以和校外单位合作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从日常实践中获得更多学习的经验。还要加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全方位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二)扩大教师队伍,改善人才培养方法

建设高水准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专业水平的必要前提。院校只有建设素质水平高超、队伍庞大、道德水平良好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院校还应该给许多优秀人才到校就职的机会,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另外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法还存在问题,院校还无法及时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高校应该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还应加强各高校的经验交流。

(三)找到正确方向,开设合理课程

教师应淡泊名利,不要一味追求名利,教师们应该认真做学问,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问题,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做到真正的在传道、授业、解惑。院校在设置课设时,要做到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努力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在日益强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市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修养决定了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所以目前的广播电视教育要找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更要全面的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修养,掌握好广播电视的定位,才能为广播电视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红叶.山西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06):9-10.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5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工作状况

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影响下,受众对所需信息的要求、质量等发生了变化。但是,很多新闻编辑在工作的时候,却未能做到对受众心理特点、个人爱好等的研究工作。反而为了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盲目的迎合观众,有时更是降低自身的编辑水准去制作节目。这种不良状况的出现,首先是因为编辑工作者知识面过于狭窄、无法准确把握观众的实际需求。其次是很多编辑工作者编辑意识不足,从而就使新闻的价值无法有效发挥。部分广电新闻编辑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对于新知识抱有排斥的心理,从而使其逐渐与社会脱节,导致他们编辑的新闻内容已经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再次是因为编辑工作者基本能力不足,无法做好语言的编辑与事件的联想,无法有效把握编辑的新闻内容,无法充分发掘新闻的潜在价值,使新闻资源出现了浪费现象。最后是因为新闻编辑工作者缺乏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由于缺乏实践调查,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所以不了解人民的真实想法,无法反映人民的心声。所以,这些问题状况的存在,阻碍了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质量及传播效果的提升。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备的素质要求

2.1政治理论素质高

参与广电新闻编辑工作的编辑必须细心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编辑人员在甄别、整合、修改新闻内容的时候,应基于不同时期党的大政方针目的,选择合理的新闻内容进行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中,必须做好重点的突出、内容的编辑,发挥新的引导作用,让受众能够接受、喜爱相关内容。另外,新闻编辑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坚持党的原则,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广电新闻内容属于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枢纽,所以要为群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因此新闻编辑必须重视受众的想法,要基于群众的视角去分析、讨论热点新闻时事,提高新闻的播报价值。

2.2业务素质强

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员可以在正确理解相关事件所关联的政策法规基础上,进行新闻的有效播报与编辑。但是,此类新闻编辑并不多,很多编辑在新闻内容的选材与稿件的修改能力上还有待提高。由于新闻编辑的基本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因此当前的新闻编辑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对文字、语法的使用能力,做好文字和语法的修饰工作,为新闻内容注入灵魂,从而打动受众的内心。

2.3思想修养高

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要有一定的思想修养,在工作中要做好记者等半成品作品的精加工工作,虽然在相关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成果,但不能过于追求名利,而且还要勇于承担相关责任,因此编辑人员的自我修养必须要高。与此同时,编辑人员要遵守职业道德,明白新闻内容的编辑顺序,要严格遵守党的原则,传播真理信息,以党中央政策为导向对新闻稿进行审核,要支持群众的呼声,决不能掺杂个人情感去分析问题。在稿件的取舍选择中,要不畏权贵,按质量说话。另外,新闻编辑人员在工作中要认真仔细,做到实事求是。

2.4创新意识强

当前社会是创新发展的时代,因此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也要大胆的融入创新元素。为了能够进一步反应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编辑人员必须大胆的创新新闻播报的形式与内容,做好新闻价值水平的判断,通过对文字的钻研与雕琢,做好新闻内容的撰写与播报。另外,新闻编辑要重视社会上突发的、接近群众生活的新事件、新事情,提高新闻内容的时代性与导向性.

3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素养的提升对策

3.1做好广播电视编辑角色的科学定位

要想进一步改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实现针对广电新闻编辑的科学定位。因此,在广电新闻编辑工作开展中应该清晰的做好角色定位工作。

3.2全面提升編辑工作者的思想素养

为了全面提升编辑人员的综合素养能力,就必须做好广电新闻编辑思想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广电编辑工作者的思政素质,编辑工作者就必须主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四个全面等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及知识。只有提高了编辑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储量,才能使其有效的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实践工作,确定编辑内容的正确发展方向。除此之外,要完善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在编辑人员中的培训教学工作,帮助编辑工作者规范自身行为、增强思想认知、提升政治理论水平。使其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增强新闻内容的时代性,让新闻内容满足当前受众的实际需求,进而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水平。

3.3增强编辑工作者专业素养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者的工作质量、编辑素养,就有必要全面增强广电编辑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能力。现如今,多数编辑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无法做好稿件新闻与实际的联想、对接。多数时间都仅重视稿件内容、文字的顺序调整等,最终使导向性在新闻编辑内容中丧失。同时也有一些新闻编辑工作者将政治理论随意安插在新闻内容里面,让本就无趣的新闻内容变得更加僵硬。由此可以看出,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都是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专业素养能力不高引发的

3.4鼓励新闻编辑人员进行再学习与在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升、优化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广电集团可以从对编辑人员实施再培训、再教育方面下手。因此,广电集团要定期、按时的组织、鼓励广电新闻编辑工作者接受学习与培训服务,帮助新闻编辑提高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另外,还要通过提高新闻编辑观察力与敏感程度的方式,全面提升编辑素质,提高新闻编辑对敏感性新闻内容的编辑能力,增强新闻内容的宣传力度与方向性。另外,要完善思维品质培训,全面提升编辑工作者的思维深度与宽度,增强编辑人员敏感性、独立性等,让编辑人员可以正确掌控新闻导向。与此同时,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出色的语言素质及表达能力,能够运用优美的语言去描写新闻故事,为其赋予灵魂与生命。积极地摄取新的理论、思想,对新闻编辑的内容进行指导,才能实现新闻内容的生活化与大众化,满足民众的实际需求。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6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数据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图像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络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络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络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信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的新闻消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消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7

一、广播电视档案资料的基本特征

1.来源的真实性及形成过程的严密性。广播电视部门在开展广播电视宣传活动中,应保存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载体主要是以声音、录像为主,并带有文字叙述的历史记录,如文字稿、照片、底片、唱片、影像等不同的材料。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基础,在于广播电视档案资料能全面、直观、深刻地反映出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面貌,具有重要的重复利用价值。2.内容的专业性及重要作用。一是广播电视档案资料比较直观、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各行各业、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二是广播电视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无价之宝,一旦失去或损毁,便不可再生,不可能靠人工回忆重新获得并形成声像档案。三是广播电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任。

二、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一是只重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拍摄与制作结果,而忽视采访拍摄过程中有价值资料的保存和整理,致使大量的文字、声像资料白白流失。二是只重视文件性与播出性资料保存,忽视其他资料的保存。三是声像档案收藏内容不全,如有照片无说明,时间久远,收藏的内容很难甄别。四是档案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分类不科学、不规范。2.忽视广播电视档案开发再利用。广播电视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价值会越来越高,是广播电视部门的巨大财富。但是,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致使广播电视部门的声像档案存量不多、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使声像档案的经济价值难以得到体现。3.档案管理人才匮乏。据笔者了解,目前广播电视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他们普遍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尤其缺乏档案编研、开发的能力。广播电视部门在录用人员时,偏重对记者、编辑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重视不够,导致档案管理人才匮乏,影响了档案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广播电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对策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8

语言文字是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基本工具,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也是媒体传播力的基本体现。广播电视是综合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语言符号、面向大众的传播载体,具有实时传播、视听同步的现场感等传播特性,这使其对网络上出现的违反语言规律、令人费解、低俗不雅、在小众人群中交流的不文明的新词、怪词有天然的屏蔽能力。不可否认,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广泛和深入的影响,在新的语言环境和传播环境下,新闻媒体更应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纯洁性的责任。

一、制度约束

我台制定了一系保导向正确,保证安全播出,强化全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的意识,涉及采、编、播各业务流程的规章制度,如《宣传工作统一管理规定》、《频率频道管理规定》、《审片管理规定》、《电视直播节目管理规定》、《广告监播管理规定》等。本台所属各频率、频道对播出节目实行三级审查制度,未通过三级审查的节目,不得播出。一般节目需经栏目制片人、频道(部室)、频道总监三级审签,方可发稿播出;重要稿件或节目,包括重大典型、重大题材、重大舆论监督等,必须经总编辑审签,方可播出;对电视直播节目的播出制定了严密的直播备播方案。所有播出节目都做到了从内容和技术上严格把关,防止宣传导向问题的发生。

我台将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作为宣传导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专门制定了《关于电视字幕、角标播出管理的规定》。要求各频道、栏目及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牢记电视推广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使命,一律采用规范简化汉字,达到美观、清晰、文字表达准确的标准;明确控制电视节目字幕错别字指标,并纳入工作绩效考核;配备专门人员,加强电视节目字幕、角标的校对和把关。对电视移动字幕的播出也规定了申请、审查、编排和播出的审核流程。对广告片中的字幕或广告性质的移动字幕,明确其应按照《广告法》、总局《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及工商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广告的规定执行。

在宣传管理规定条例中,我台对互联网信息的使用专门进行规范。规定不直接转载使用互联网信息,防止传播扩散网上非理性情绪和虚假消息,严禁使用低级庸俗的网络信息。我台还对武汉广电网、武汉网络电视和掌上武汉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管理,不仅从内容导向上进行宏观把控,也从网络新闻的转载、后台管理、跟帖论坛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我台制定《微博微信管理办法》,对本台各级官方微博、微信和新闻从业者这以职务身份开设的两微进行管理和考核。

二、教育培训

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可以从根本上防范问题发生,保证导向正确,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我台为提升采编和节目制作人员、主持人播音员的专业能力,增强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定期举办各类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对中华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如何践行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专题讲座,提倡在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和播音主持中善用、巧用、精用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并组织采编和播音主持队伍对融媒体、全媒体环境下广电媒体的发展现状或对策进行学习研讨,其中涉及有“新闻写作的新语境”、“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感染力”等与语言文字发展运用相关的专题。组织员工参与总局举办的新闻专业网络培训,其中也有不少涉及如何提高语言文字使用技巧和能力的课程。

三、监督机制

我台总编室下设监播考评部,该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对全台广播电视节目栏目进行监听监看,及时发现节目播出中的瑕疵,对节目在规范性、严谨性、字幕文字、内容格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定期编发《监播通报》,督促频率频道自查、对照、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9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个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传播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了编辑的价值判断,也体现了编辑的意图或思想,编辑工作是整个新闻媒体的司令部和“灵魂”。作为新闻编辑要从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角度做出准确评估,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可视性强的精神食粮,使有限的新闻资源焕发无限的生机,在当前新闻活动中,新闻编辑工作技巧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编排是一门艺术,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舆论指导思想和具备敏锐的新闻感觉,同时还须掌握一些必备的技巧,要通过合理巧妙搭配,排列实现整体优化,在编辑上必须注意研究听觉规律,在明确、有趣上下功夫。同报纸稿件的标题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稿的标题要求拟得更实在更新鲜。如果标题不能完全鲜明的表现稿件的主要观点,最好在主标题下加副题,进一步点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广播稿的标题要做得生动、形象,让人有回味的余地,同时又是醒目而鲜明的,如果能在听众换台的空档凭借一个标题就能把他们吸引过来的话,那么这样的标题就是成功的。

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需要像报章杂志那样具有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主旨分明,形象具体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只需要突出一个关键的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素材即可,而其他的细节或者是事实内容则可以转移到新闻主体当中,尽可能地将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中所涵盖的新闻事实越少,那么导语就会越简洁,越具有吸引力。

编辑部应该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应该对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_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同时,电视新闻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在数字技术不断普及化的今天,DV摄像设备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许多普通人也可以拿着手中的DV摄像机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拍摄队伍中。许多电视台也纷纷采用了老百姓手中的DV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一步的加工,让他们变得更有特色,并以完整的新闻题材的方式播报出来,因而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运用民间DV所提供的素材,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本人认为编辑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深入的挖掘民间DV素材的趣味性。作为新出现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新素材,在今后的节目制作过程当中还会逐步引进,相比较于其他渠道所获得的新闻素材而言,其真实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比较明显的。因而节目栏目组可以增添一个“新闻素材”招募活动,并给予提供素材的观众一定的奖励。第二,要加大对DV素材的审核力度。老百姓拍摄的新闻素材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无论是在拍摄画面的质感还是语言的编辑或者文字的组织能力都有待提高。

在编辑新闻处理工作和记者新闻写作中,很多时候需要进行新闻模糊处理。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什么新闻需要模糊处理、什么新闻不能模糊处理、新闻模糊处理技巧等常识性知识。我们往往会遇到一时没弄清的事情或问题,而稿子又必须及时播发,这时就不能盲目确认,而应当采取模糊处理,这样做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可以避免新闻失实。为遵守法律和道德对新闻进行模糊处理,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守法律,尊崇社会道德。在新闻报道中,涉及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肖像、姓名、家庭住址等、性犯罪案件中的被害人姓名极有可能引起名誉纠纷的事件和人物姓名,应该做模糊处理。另外,出现当事人清晰图像的,也往往需要打上马赛克或采取侧面拍摄的方式模糊处理。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报道,新闻工作者都应慎重处理,不能违背法律和社会道德。模糊处理的技巧编辑应在事件中不断摸索。

对广播电视编导的认识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在发展中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市场竞争条件下,对我国的电视广播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广播电视企业增强新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其在广播电视编辑方面的技巧,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

一、要合理把握拟定新闻标题、导语和结构的编辑技巧

要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创作,首先要将广播电视文稿与一般的报纸新闻稿件区分开来。与报纸新闻稿件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稿虽然与其存在一定共通之处,但在新闻标题的拟定、新闻导语的创作以及新闻稿件的结构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同。

首先,在新闻标题的拟定上,广播电视新闻稿的标题要比一般报纸稿件的新闻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在新闻报道中,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标题的拟定还应当更简洁明了,让受众在“听新闻”或“看新闻”的过程中能很容易明白新闻要报道的究竟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将最让观众感兴趣、受众接受面最大的新闻点放到标题中,在观众在换台的时候,能有效吸引观众注意。

其次,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上,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既要与报纸新闻的导语一样短小精悍、开门见山,能简明扼要地突出新闻报道的中心,又要比报纸媒体的新闻消息更口语化和日常化,使新闻报道更加流畅,更易于被观众记忆和理解。

最后,在新闻结构上,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更注重对广播电视新闻自身特点的了解,在声话结合的电视新闻中,要注重新闻内容与影像资料的切合程度,使电视新闻更加立体化,而对于只有声音而没有影像的广播新闻,受众对新闻的记忆性会变弱,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稿件的创作中,要注意让新闻结构更加精简,将较长消息中的主要信息点浓缩成一两句简短的语言来进行报道,在内容报道中,弱化对难以记忆的数字、复杂的地名等信息的报道,突出新闻事实本身。

二、对广播电视新闻要进行模糊化处理

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有许多新闻涉及到报道主体人物的个人隐私等不宜让公众知道的信息,因此,在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内容的处理过程中,掌握对新闻内容进行模糊处理的技巧很有必要。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在工作中明确什么信息需要进行模糊处理,什么信息不能进行模糊处理,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条件下将新闻事实呈献给广大受众。首先,对于需要立即报道,且新闻人员又无法对其中部分信息进行确认的新闻,编辑人员应当予以模糊处理,将新闻中不能确定的信息“某某”“大概”等词语代替,既保证新闻在有效时段内进行播报,又避免了新闻失真情况;其次,对于国家法律命令要求的需要保密的资料,比如说涉及国家军事机密、政策机密的内容,编辑人员要进行模糊;最后,在一些社会新闻报道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新闻主体人员个人隐私的内容,要进行模糊处理,如果新闻采访对象明确要求不透露其真实身份或打马赛克,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对其身份进行模糊处理。

三、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的技巧

新闻编辑部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主体和灵魂,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对编辑部的组织和协调是保证新闻报道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新闻编辑工作要在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下进行,在新闻编辑制作中,编辑部必须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新闻从策划到编辑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鼓励新闻人员积极进行新闻线索的搜集工作,然后对于获取的新闻线索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新闻策划和采访,接着编辑要做好对新闻内容和材料的编辑和汇总,最后,还要对完成的新闻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对新闻编辑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保证其不断提高自身新闻采编能力。

四、强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技巧

后期编辑是指对新闻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播出标准的过程。在当前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一般存在录播和直播两种新闻报道形式。对于录播新闻,后期编辑过程中不仅要对错误部分进行删剪,还要注重对单条的报道时间和整体新闻报道流程的控制,做好新闻间的连接处理;对于直播的新闻,要加强新闻节目编导对栏目的统筹指挥能力,编导必须做好对参与栏目录制的技术人员的安排和调配,对节目中每一个画面的切转以及广告时间的分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直播中出现纰漏,让新闻报道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除此之外,编导还要加强对新闻的专题策划能力,在不同时段内针对不同受众报道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让新闻节目获得更好的收视率,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五、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监督的技巧

无论在什么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对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中,加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新闻栏目的质量,使新闻栏目在与其它电视栏目的竞争中更具优势。电视新闻节目的监督具有两种层面上的涵义,一是指对新闻节目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的监督和审查,二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方面,广播电视台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条例,明确新闻报道前对新闻报道内容的审查和规范,对新闻报道中不符合规范的新闻内容予以修改和删剪,使新闻内容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和思想道德标准,报道方向上,要与党的方针路线相一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视新闻栏目舆论监督的作用,向社会和广大受众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