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12-01 17:43:53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1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促进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给观众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在电视效果上起到重要作用。在广播电视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编导的岗位责任不断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水平,为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为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水平,应着重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电视节目。

1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拓展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促进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对当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观众需求进行了解,树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真正意义,实现节目创新。[1]

2影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为了给人们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注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需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融入当前的时代时尚元素,促进节目创新。在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相对较多,电视编导自身的创新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所获取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着节目质量。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播电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重要联系,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单位的体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与标准的工作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对创新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不断培养[2]。

3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3.1提高职业素养

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编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在节目过程设计时,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节目质量,减少对节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层面,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要求,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外,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编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应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相适应,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编导人员的自身素质。

3.2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在对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时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对编导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应紧随时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想,在电视节目上加以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思维转变,以便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节目设计方面,着重注重主体选择,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取适应当前时展的精髓,使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具时代感[3]。

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措施

首先,应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并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能够顺应时展潮流对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准确把握当前市场定位,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赋生命力,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生活细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质量好和水平佳的电视素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作品质量,防止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实际发生偏离[4]。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时展情况和大众需求进行了解。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使创造出来的电视节目能够符合人们的观看需求,完整体现当前的时代精神。电视编导自身也需要具备独特的编辑思维,才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创新,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形式体现出来,并实现有效融合,建立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和完善的思维体系。

4.3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的结合

要促进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加强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编导自身的直觉和灵感。在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大脑的潜意识不断进行创作,以便达到良好创新灵感,并形成积极成果。另外,扩展创新思维还与编导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密切联系,工作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了编导工作的本质,才能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相结合。将工作经验作为编导创新工作的基础,并激发和优化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以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5]。

5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当前时展需求,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必须对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促进电视编导思维观念创新,更好地把握节目的整体构思,创造出更具时代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优秀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张彤彤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2]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3]马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J].科技展望,2015(13).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2

关键词: 独立院校 音乐基础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独立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音乐基础》课程,只有一学期的课时量。这门课程是为了给学生打下音乐基础,而大三的《广播电视音乐音响》课程也与音乐有关,但是主要侧重音乐音响技术方面的教学。大三的课程里,主要侧重音乐软件的教学,教授学生一些音乐录制和后期音效处理技术。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不识简谱和五线谱,他们在进行音符输入时,学习兴致不高,缺乏求知欲等。学生在作品创作上、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依然停留在凭“感觉”选取背景音乐或简单的声画对位方面,所以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培养势在必行。

一名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必须具备一些专业修养:1.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学素养;2.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所以,在课程设计上,大一应开设《音乐基础》等艺术基础课程,目的是解决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的薄弱问题,让学生能简单识谱;并能让学生在参与美学活动中,充分了解台前幕后的关系。

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音乐基础》课程教学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从以下几点进行。

1.教学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音乐教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视唱练耳等一系列系统训练上,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音乐课没有这些做铺垫,所以照搬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显然不合适。从实践角度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不需要对乐器有很深的理解,不需要认识五线谱,对音乐的理论知识也停留在初级水平。因此,应调整教学方式,把传统的理论灌输转化为游戏性、感受性为主的音乐感知训练,让学生多听音乐作品,提高自身审美水平,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比如:在讲授乐器的内容时,可以更多地采取让学生边看边听的形式,看着乐器的图片,听着熟悉的电影音乐原声带,从而了解乐器的音色和表达良好的情绪。当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了对乐器的这种感性认识之后,在以后的学习和配乐实践中,更容易对应画面的情绪找到合适的音乐与之匹配。又比如在学习和弦的时候,传统音乐学院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和弦的构成上来理解,写作和弦的形式的。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我们只能要求他们听辨和弦的变化就足够了,和弦一般情况出现在一首音乐作品的低声部,只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低音区,就不难听出和弦的变化,还可以通过跟着音乐哼唱的方法感受和弦的变化。在学习音乐的曲式结构的时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不可能像音乐学院学生那样去分析一部作品的曲式结构,那是非常深奥的理论。所以我们更多是通过讲解一些电影中的音乐布局帮助学生理解何谓曲式,而且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方式,曲式结构理解起来就变得简单多了。

2.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以前曾经看破铜烂铁乐队的表演,该乐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使用的表演用具都是非常简单的日常用品,包括扫帚、垃圾桶盖和打火机之类的破铜烂铁,他们甚至还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看过他们的表演之后,令我茅塞顿开,在节奏教学中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中的节奏律动。在讲解节拍和节奏的知识点时,首先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节拍和节奏的划分,接着让大家跟随音乐,用手指简单笔画节拍。当他们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节拍之后,才能进一步学习节奏,在节奏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一些音符知识的铺垫,继而让学生跟着我用手拍打桌子练习一些基本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我让他们课后分组(2—3人一组),一人写一个节奏,两个人用不同的声音整齐地打出节奏。在下次课堂上,检查每组合作的情况并进行点评。另外在课堂上可以教大家另外一种多人节奏打法,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一个一个地传下去,直到大家整齐划一节奏才停。

3.教学手段的综合性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3

一、传播学视角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视、网络、广播在不断地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因此,传播学是后现代媒体的一种。从1988年开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为艺术院校的一门学科,受到各大艺考生的青睐,同时,这类学科本科编制的出现,更受到广大学生的关注。但是,因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仍然处在发展摸索阶段,教学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一、各大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的教学媒介比较单一化,比如只注重于对电视、网络等的研究,但是却忽略了报刊等文字媒介的发展。

二、教学脱离实际。现在教学方式偏向于虚拟化,使得各大节目都缺少时效性,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意义

(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单单只对物质文化进行追求,还想不断发展精神文化。这样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成为精神文化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就业机会不断增多

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着重要发展的一项,遍布在各大行业。例如:记者、主持、影视制片人、经纪人等。所以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到各大行业任职,这样在人口增多,就业机会变少的现代社会,无疑为其增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就业负担。

三、传播学视角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新定位

在各个高校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开展虽然有很多方面的好处,但是因为大部分院校的教育方式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往往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显得学习这种专业的人很业余。所以要想更快更好地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要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精准的定位,下面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学保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教学模式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将理论和实践一起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只注重于理论的发展,学生就会空有想法,却无法赋予行动。但是如果只注重于实践,没有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就会在很多地方吃亏,摸索不到正确的方法。所以,学生在完成一部分的理论知识后,马上进入实践,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布置模拟电视类节目拍摄的作业,这样组内的一部分学生可以进行理论知识的研究,制作出剧本等理论方面的内容,然后另一部分再进行拍摄,这部分就是实践类作业。由此看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更有利于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方面娴熟能力,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培养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对创造力要求极高的一个专业,只有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才能培养出更新型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很多行业都需要从业者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要给学生看一些有想象空间的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自己也可以参加各项电视类的活动,通过参观现场的工作流程和感受现场的氛围,来激发自己创造性的思维。

(三)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同时发展

传统媒介就是报刊、书籍等。新型媒介就是电视、网络、广播等。现代社会,传统媒介在新型媒介的冲击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不够重视传统媒介的发展。但是传统媒介对新型媒介的发展是具有很多促进作用的。同时这两种媒介的发展和文字是息息相关的,都是以文字作为基础,所以对文字的掌握也相当重要。由此看来,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同时发展是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语

在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新型人才相当的重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只有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新型的定位和研究,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电视行业的新领域,才能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社会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杨淼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宁.传播学视野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和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5(5).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4

关键词: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239-01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下,我院在2009年正式开办并招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四年多来,在我校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团队的努力下取得一系列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贺州与广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贺州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也推动了贺州城市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界定

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录取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的之初,要开放办学思路,争取获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外部政策,特别是来自教育部门的支持,当然,这也需要有理论层面的支撑体系,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以科研为辅,这是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与第一批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一大批从我校毕业的专业人才走上影视工作岗位,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要看到,在我校应用型办学定位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体系与应用型办学校定位不太相符

在传统课程体系下,我校开设了大量了理论课(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虽然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上看,在教学环节中有不少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与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课堂教学与封闭式实验室,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动手能力;同时,这也与实验室面积不大、硬件设备不足,电视编导专业教师匮乏有一定关系。

(二)教学脱离市场需求,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

从当前与未来市场需求来看,无论是广播电视机构的电视台,还是影视专业制作公司,甚至与之有密切相关的远程教育办公室、各企事业内部宣传部门都需要大量影视专业制作人才,往往需要是的有熟练操作与制作的影视专业人才,而不是只懂理论、只懂方案策划的毕业生。因此,我校就应该把培养精通摄影机、摄像机操作,掌握后期非线性编辑与影视特效制作的专业人才。目前,我校不是理论教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而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薄弱的问题。

三、推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

必须将得新修订课程体系,重新修订培养方案放在突出的位置,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学生未来四年的的主要课程学习,因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广播电视编导方面专家学者,对此进行重新修订,以符合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学生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二)进一步加大对专业硬件设备使用与建设

我校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现在已经形成规模,但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硬件设备不足却是不争的实事,包括专业非线性编辑的电脑不足,专业摄景摄像设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教学与实践的需要。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室封闭,演播厅封闭,而一个开放式的实验室与演播厅,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性、创造性、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创作与学习。

(三)增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专业的博士、硕士和高职称的教授、副教授人才比较缺乏,同时,限于我校待遇等方面现实问题,因此,引进本专业高级人才以补充专业建设的不足,补充专业教师的缺乏,也就成了本专业当前与未来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自主创新,加强与影视机构的合作

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自主创新,发挥好我校编导协会的职能,办好校级微电影大赛;设立相关基金,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大学生DV与微电影大赛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全面加强与电视台、影视公司与远程办及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宣传部门的合作,培养既理论,更懂操作、懂技术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以增强自我实战能力与经验,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我校为适应与服务于广西与贺州经济文化发展而开设的专业,在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下,深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与改革,将使本专业走上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为我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影视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贺州学院2012年度一般资助项目(2012SKKY04)

参考文献: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5

大致来说,艺术类高考专业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需要长期扎实的“童子功”的,譬如美术、音乐;另一类是半路出家,“华丽转型”型。这类考生备考时间相对较短。如广播电视、影视、戏剧类,管理类,公共关系学类,理论类等专业。

“童子功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顾名思义,这类专业没有个“十年功”你是混不进去的。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通常从很小的时候就尝尽了“人间疾苦”――再冷的冬天也要练琴,再枯燥的时候也得对着鸡蛋画画,哪怕脚上有伤也得坚持练舞……好在,熬出头之后的风光,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

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书法、艺术设计(如环境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动画等。

舞蹈类: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舞等)、舞蹈编导、舞蹈学(如舞蹈教育)等。

不难看出,这类“童子功”型专业的对扣性相对较强,譬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性质让人一目了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设计类几个相关专业。

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应用性最强的美术类专业,也是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它与时展紧密相关,具有多元性,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由于艺术设计的涉及范围太广了,所以它的专业分类还包含很多细化的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各有侧重。

平面设计专业即视觉传达,主要学习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当然,如果你有一颗渴望创造的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是最佳选择。

广告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中外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与咨询行业等。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成为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水粉静物、室内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AutoCAD、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图形设计等课程。学生多从事专业相关行业,如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师、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室内外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构造与工程预决算、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ms211、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课程。其毕业生多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设计工作。

服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该专业对口就业率极高,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主要学习设计素描、产品速写、设计图学、快速表现技法、视觉传达设计、形态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就职于工业设计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玩具、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学、数字特技原理、MAYA、After Effects、Premiere、影视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在电视台、影视公司、大众传媒、音乐与唱片发行公司、广告等领域都可以看见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华丽转型型”:半路出家 亦可艳惊四座

这种艺考类专业的情形与“童子功”型不一样。很多同学是进入高中后才考虑改走艺考之路进行的“华丽转型”。这样一样可能在艺考中胜出。比如一些同学从上高中起就参加一些像美术、古筝、播音主持这样的培训班,如果天赋尚可,所学专业突出,再加上文化课成绩不错,不仅可以上个本科,甚至有机会考上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名校。

对于这一类考生来说,可选择的专业更多偏向于应用实践类。譬如广播电视艺术类、戏剧影视艺术类等专业,它们区别于美术、声乐、舞蹈需要长期积累,与你平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关系紧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华丽转型”专业考生的要求,各大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录取政策,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加试,例如:画面组合、影视作品评析、命题演讲、综合素质及其方案策划等。其专业课考试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现阶段学习某专业的能力,还有未来从事这一专业的潜力。

广电、影视、戏剧类

电视上俊男靓女主播们的无限风光显然给广播电视艺术类专业的大红大紫点燃了一把火。近几年来,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在内的专业,已经成为艺考最大的热门。

广电、影视、戏剧类:含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如录音工程等)、摄影摄像、影视照明、电视节目制作、表演(如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剧表演等)、导演(如影视导演、戏剧导演等)、影视戏剧文学等。

播音与主持专业

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你就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电视节目播音员了吗?如果你这样认为,显然是大错特错的。虽然标准的普通话和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硬件”,但是,更为重要的“软件”――临场应变能力才是这个行当里最无敌的杀手锏。这种能力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大学期间,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整个新闻采集、编辑的流程,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优秀的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相关能力,还要掌握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和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非常广,除去我们熟知的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广告配音、电视电影配音等职位,还可以系统学习采编播课程,毕业后从事音频编辑、灯光师、影响师等工作。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想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问。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分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电视制作等方面,旨在培养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同时又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毕业生分布于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网络传播公司等各种传媒机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如果说电视节目制作的岗位是起房子的建筑工人,那么节目编导可以说是房子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是台前幕后的灵魂人物,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优秀编导的培养基地。编导编导,既要能做编辑、编剧,又要能做导演,是个名副其实的“杂家”。编导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当丰富,从新闻传播的相关原理,到影视作品分析,再到戏曲类的专业学问,甚至还有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等等,与影视相关的内容它都尽收囊中。时下,随着毕业生逐渐增多,所有学生都面临着一样的就业压力,而编导专业学生因为一人可以同时承担多种工作,成为传媒行业的新宠。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在校园里有一群很酷的学生,你常常会看到他们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东走西窜地拍片,他们八成就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用镜头将艺术梦想延续,影像画面就是他们诠释眼中世界的方式,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奥利弗・斯通都是出身摄影类的专业,难怪他们的电影画面总是极具美感。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摄影技术,该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不会被外行“抢饭碗”,因为他们今后走的是技术型路线,他们的岗位可没这么容易被替代。影楼、影视公司、新闻媒体行业都是该专业的对口单位。

导演专业

也许你从小就是班干部,具有掌控全局的协调能力,又恰好对影视抱有热情,那么导演专业恰好符合你的特点。导演是一个剧组的总指挥,因而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是优秀导演的两个支撑点。

导演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导演基础、电视节目制作、戏剧、戏曲及电影表演学、导演艺术、电影电视画面、视听语言、中外戏剧史、艺术概论等课程。这个专业,毕业作品可是重头戏。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有自己的毕业作品,可以是集体创作的毕业大戏,也可以是影视作品。这部毕业作品直接就能成为你的求职简历,因为每个毕业作品都是学子综合能力的体现。

导演专业学生就业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理论型,供职于文化系统公务员岗位,或继续深造,搞教学科研;也有人选择做自由剧评人、撰稿人等。其二是实战型,在剧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工作。

戏剧影视文学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话剧,只有演员和导演远远不够,一个出色的剧本才是关键,近年来小成本电影常有“丝的逆袭”之作,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一系列黑色幽默更将剧本为王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着实证明好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好剧本也会让电影魅力无限。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培养编剧的基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创作好剧本的基础。该专业几乎涵盖中文系的所有课程,如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应用写作等,又有艺术类课程,如编剧法、DV实践、经典作品赏析、表演理论等。除去文学和艺术学的主干课程外,学生还要了解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艺术品味,又有现实情怀的作品。可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在影视行业是大有可为的。目前这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人数并不多,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剧场、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传媒机构。

管理、学术类

近年来,艺术类管理专业也成为报考热点,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个新鲜名词,吸引了大量考生。不同的开设院校该专业的特色各异,如戏剧学院的制片管理侧重于影视方面,美术学院的管理学院侧重于艺术品鉴赏与管理等,在报考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6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新闻编辑;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的发现、搜集、整理的工作人员,[1]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他们的素质能力将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怎样将最新的新闻客观真实、有深度地报道出来与新闻编辑的素质密切相关。当前,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的数量逐渐增多,网络媒体与广播电视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政治理论素质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新闻编辑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选稿、改稿、整合,如果不对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熟悉,了解党的工作意图,[2]就不能选择合适的新闻头条,做好编辑工作。广播电视新闻节目需要突出重点,精心编排新闻内容,头条新闻起到“龙头”的作用,会对观众收看新闻的兴趣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些都与新闻编辑的政治理论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具有政治敏锐性,坚定党性原则,正确的对人民进行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的重要纽带,要向受众宣传有价值的新闻,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将受众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从群众对新闻的关注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报道有价值的新闻。

(二)较强的业务素质

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需要在进行新闻播报时对相关的政策法规有详细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工作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当前,新闻编辑人员的数量不多,高素质、业务能力较强的编辑人员更是很少,编辑人员不仅需要在选稿、改稿、审稿等工作中做到准确无误,还需要有较高的剪辑以及播报能力,使编辑人员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3]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业务素质就是文字能力,新闻稿件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播报的,因此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准确、简洁的使用汉字,并进行语法的修饰,使新闻更加生动,能够打动观众。

(三)较高的思想修养

新闻编辑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新闻编辑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编辑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编辑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编辑人员承担着新闻编辑的重任,编辑什么,先编辑什么,后编辑什么都需要遵从党性原则,[4]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稿件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时间通常是以秒进行计算的,因此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新闻编辑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新闻有价值,从文字上下功夫,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新闻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从专业、客观的角度对社会新闻进行筛选,编辑人员在工作时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素质。但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情况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却是疲态尽显,在目前快速的生活节奏面前不知所措。有很多原本的电视受众由于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电视新闻,他们更多地利用快捷的网络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还有一些受众由于每天面对大量的网络新闻,信息量十分大,心灵比较疲惫,对于一些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没有兴趣。这就使得很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现了这种现象,为了重新吸引受众的目光,他们开始蓄意夸大、假报新闻,利用一些莫须有的新闻吸引观众。还有一些编辑一味地迎合大众的口味,违背新闻编辑的职业操守,关注一些比较低俗的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连接的纽带和桥梁,有些不法人员贿赂编辑人员,刻意制造假新闻,使社会出现混乱,严重违背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还有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知识面不够宽广,不能及时接触到社会上的新鲜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整体水平不高,或刻意隐瞒新闻事件中的负面消息,虚假报道,蒙骗受众,受众不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受众不再信任广播电视新闻。与此同时,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待在办公室中,对于记者上交的新闻稿,不能了解其中重要的新闻点,经过修改之后使得记者的采访稿变得毫无价值。编辑人员中也存在着不负责任,丢三落四的现象,[5]将收到的新闻稿随意堆放,到使用的时候找不到,使得新闻文不对题,出现假新闻。这虽然不是故意的行为,但是也与编辑人员的职业操守相违背。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不愿意学习和接触新知识,与时代和社会发展相脱节,使得编辑的内容不能满足受众的实际需要。编辑人员的基本能力比较差,一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组织和联想能力比较差,不能对编辑内容正确的把握,新闻稿件的真正含义不能被挖掘,使得资源严重浪费。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为百姓谋福祉为己任,敢于批评,敢于说实话,以保证新闻编辑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编辑素质培训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的措施如下:

对于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来讲,科学合理的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需要认识到角色定位对于工作开展的重要影响。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进行角色定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确定,首先编辑需要参与到新闻稿件的前期策划中,指导记者进行科学的采访,编辑人员可以按照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对新闻报道的计划、关注的内容、舆论导向的把握等进行明确,安排记者采访任务。[6]其次,还需要编辑人员全面对稿件的筛选以及加工进行管理,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节目录制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主持人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使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高质量的播出。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思想素养提升是强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内容,应努力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积极认真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相关的基础知识,[7]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明确编辑内容的方向。同时,加强编辑人员对广播电视传媒工作、编辑政策的学习,使广播电视编辑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在国家政策、理论的指导下,保证编辑内容的时代性,使编辑内容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强化专业素质

广播电视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对于编辑工作水平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编辑的联想能力不强,稿件不能实现有效地衔接,只是注重稿件文字上的修改以及排序,使得新闻编辑内容的导向性不强。还有些新闻编辑将政治理论强行加入新闻内容中,使得编辑的内容生硬,这些都是由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能力不强。因此,必须要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开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科学的运用相关知识开展编辑工作。专业素质是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再学习与培训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定期组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新闻编辑的新闻敏感性得到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要受到编辑观察力的敏感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闻敏感性比较强的编辑,编辑内容的方向性以及宣传力度要更强。同时,还要强化思维品质的培训,提高编辑人员思维的宽度、深度,强化编辑的敏感性、逻辑性以及独立性等,使编辑能够正确地把握新闻导向。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语言素质和表达能力是必备的素质能力,通过优美的语言能够使新闻故事的内容更加丰富,赋予其生命力。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编辑文字需要有新的理论和思想作为指导,使新闻内容更加生活化,贴近民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组织编辑人员通过演讲或者是辩论等互动强化其语言表达以及组织能力。广播电视编辑工作要顺利地进行就需要强化电视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要求广播电视编辑参与到电视新闻栏目的设计与制定中,并与记者、通讯员保持良好的联系,对其新闻工作进行组织指导,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组织指导能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幕后工作,他们很难被观众熟知,因此需要提升广播电视编辑的奉献精神,[8]感受到编辑工作的独特魅力,使其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走出办公室,参与到生活中

编辑可以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核心人物,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有新闻敏感性,并且对新闻的走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些素质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养成的。当前很多电视台都将编辑人员外派,就是希望编辑人员能够扩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最新的消息,打破原有的思维认识,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不可或缺的新闻形式,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受到的网络冲击与挑战,需要广播电视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素质能力,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强化其思想修养、专业素质、组织人员再学习和培训,使编辑人员能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将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呈现给观众。

参考文献:

[1]吴伟兰.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5-166.

[2]谢选浩.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新闻传播,2013(05):234.

[3]赵凯.试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升策略[J].科技信息,2013(17):497.

[4]王菊.浅析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传播,2013(06):43.

[5]胡健伟.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J].艺术科技,2014(11):69.

[6]田维林.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1(05):50-51.

[7]刘继荣.探究如何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J].新闻研究导刊,2015(21):106.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现代汉语》课程现状

1、教学人数多,学生基础差

就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生,高校招生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相对低,学生语言学基础较差,且各高校招生的编导专业学生数量还比较多。就笔者所在的文化传媒学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重要专业,在校生人数众多,数量最高的一届将近400人,而现代汉语教师的数量一时间难以适应庞大的学生数量,加上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这里的教学内容既指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包括教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就教材来讲,现代汉语教材数量众多,权威教材也为数不少,目前学术界使用较多的现代汉语教材有黄廖本《现代汉语》、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邵静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等,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成熟,观点公允,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具有权威、丰富、好用、新颖等特点。但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上述权威教材恐怕缺乏针对性,它们不能根据编导专业的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进行语言讲解,学生面对这样的教材难免会有所迷茫。笔者所在的高校选用的教材便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剧本创作等专业类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编辑、撰稿、文字记者等工作打下语言基础,但是所选教材与课程目的却无法匹配。由于教材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相应地也缺乏针对性,很多现代汉语教师会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案直接搬到编导专业的课堂上,上课传授的知识体系陈旧,信息量不足,语料和案例缺乏专业特点,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的兴趣必将大减。

3、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

现代汉语课程实用性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关系密切。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现代汉语课“学院气”浓厚,在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以教师一人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索然无味,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实践性、创新性的欠缺,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加上编导专业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活跃,喜欢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程,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应付情绪与日俱增。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现代汉语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教学需求,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改革举措分析

1、结合专业施教

首先要选用适合专业的教材,理想的现代汉语教材不仅应该做到理论体系符合汉语实际,教材体系反映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还应该做到结合专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学术界这样的教材还十分缺乏,仅有的几套突出实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依然带有浓重的因袭痕迹,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和所用语料也并不能突出编导专业色彩。因此,对编导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其次要侧重结合专业施教。考虑到专业实际需要,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时,不需要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都讲授得那么全面精致,可以在每一章中取其精华,降低难度,重点讲解,同时拓展的内容不宜过多。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入校门槛较低,中学的语文底子较弱,现代汉语课本中的很多知识与中学的语文知识有所重叠,但是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针对这样的情况,根据编导专业的情况,教师应该查漏补缺,重点突出,引导学生讲重点和难点加以深入学习。比如,语法中的“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一节,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了如何修改病句,在大学阶段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要注意突出常见句法失误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所举例子也要更加全面,让学生能感觉到,学习这一部分和中学相比在对病句的了解和修改方面有所提高。另外,教师在编导专业传授现代汉语课时,所举例子也应该尽量和编导专业相挂钩。比如随着《甄嬛传》的热播,“甄嬛”的“甄”字读音的争议性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将此例搬上课堂,让学生审慎思考,同时提醒学生作为传媒工作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当力求精益求精,避免失误。再比如,随着《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的推广,真人秀节目的后期剪辑和字幕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一类节目的字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组合和表达。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动态,同时,让学生了解了语言与传媒必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从编导这一行业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2、丰富课堂手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很强,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传授现代汉语知识时如果还像传统教学那样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恐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汉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魅力。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力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展示精美的PPT,更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也能最大力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播放普通话训练光碟,让学生听说跟读,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节目和辩论赛,让学生观摩经典来提高自身的朗诵水平和辩论水准;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经典的影视剧目和口语交际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理解来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除了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和学生沟通互动。比如,课程网站的使用可以实现师生多途径全方位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网站上传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上随时调阅查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随意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公布作业和习题,同时进行辅导答疑,让学生通过这一新颖的形式上交作业,并且能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利用课程网站,教师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批阅试卷。网络的普及和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建立对丰富课堂手段作用巨大,对调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功不可没。

3、提高实践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现代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形式,作为内容相对枯燥的一门语言课,学生本身兴趣不高,教师如果再一味陷在干巴巴理论讲解的循环中,学生学习时心不在焉是在所难免的。就笔者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经验看,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得比较丰富,现代汉语教师完全可以和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互动起来,发动学生的力量,引导实践参与,这样既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言现象,现代汉语是很实用的一门课程。有趣的语言现象也不是深藏的书本中的,而恰恰是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讲解汉字一章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放置到校园,甚至社会里,让学生分组采集校园和社会中的错字错词,整理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出来,这种方法一定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从广大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在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语法的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我们可以结合编导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语法实践。比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纪录片或者访谈节目的视频,取消字幕,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视频添加字幕,甚至学着撰写文本说明书,这样学生势必会用自己学过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制作,这种做法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回顾审视在课堂上学到的现代汉语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功不可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多,基础较差。给编导专业上课的现代汉语教师多为兼任多个专业的汉语教师,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现代汉语教师结合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施教,从专业角度出发酝酿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有利于真正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现代汉语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汉语素养,让他们成为真正专业型、实践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占勇.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转向[J].中外教育研究,2011,(8).

[2]王邦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0,(1).

[3]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3).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8

编辑人员是广播节目制作与编辑过程中的灵魂人物,其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节目质量的好坏。

1 新媒体发展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挑战。广播节目作为传统媒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遭受了很大的冲击。首先,广播节目定时播出,且节目时长固定,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信息的传播力度,时效性和信息内容都比不上新媒体。其次,播出方式单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收音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车载广播成为广播节目播出的最主要方式。最后,广播节目受众呈现老龄化趋势。新媒体时代年轻受众大多通过微博、手机新闻app等渠道获取信息,司机和老年人成为广播节目的主要受众。

2.1 编辑人员专业素养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新闻素养和道德修养。媒体是党的“喉舌”,也是连接人民群众与国家政府的桥梁。作为传统媒体之一,如果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不高,不能很好地解读党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就会引导错误的舆论导向,甚至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同时,编辑人员新闻素养低,道德修养不高,新闻报道失实或过于消极,会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2.2 编辑人员业务水平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广播节目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如果编辑人员处理不好音像材料,剪辑效果不佳,结构混乱,逻辑不清,音乐插入和节目时间安排不当,节目音质过差,导致听众无法从中提取到信息,影响了观众的听觉体验。

2.2.2 采编能力

支撑广播节目最基本的符号就是声音,编辑人员需要有高超的采编能力才能通过声音向受众传递完整讯息。采编是广播节目编辑的基础工作,如果编辑人员的采编能力不过关,就无法在采访现场抓取到有用信息,问题设置和后期稿件编辑不合理,用语过于书面化都会导致受众无法理解节目内容。

2.2.3 节目策划能力

新媒体时代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编辑人员的节目策划能力低,无法设计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单一,过于守旧的广播节目只会导致听众的不断流失。

3 编辑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措施

可以看出,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是广播节目质量高低和传播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只有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支撑起广播节目的发展,提升广播节目质量。

培养编辑人员的政治素养需要国家、广播电视台、编辑人员三方面的努力。

(1)国家要明确编辑人员从业规范,严格落实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的从业标准,对于造成严重社会恐慌、违背国家政策的广播节目,要追究编辑人员及相关领导的法律责任,以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来促进编辑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

(2)广播电视台要严格人才招收标准,为广播电视台的良性发展招揽更多新闻素养高,个人道德修养好的编辑人才。定期开展专业素养培训,提高编辑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政治意识。另外,广播电视台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内部监督,把好节目编辑人员和节目内容的政治关,质量关,传递正确舆论导向,督促编辑人员认真合格的履行媒体职责,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广播节目。

(3)编辑人员必须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恪尽职守,提升自己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关节目内容,拒绝虚假消息,在策划、采编节目时更要扛起传媒职责,引导积极的社会舆论,真正成为党的“喉舌”。

广播节目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主要包括音像编辑能力、采编能力、节目策划能力。编辑人员要认真学习新技术,提高自己的音像处理水平,根据节目内容合理编排。首先,在策划节目时要根据时代潮流,抓住热点事件,融合区域特征,用丰富、有趣、有特色的广播节目内容吸引受众的收听兴趣,然后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听取观众意见,增强用户粘度,最后,是要能够依据节目内容,播出时长,适当剪辑,既要让节目一直调动听众的感官,也要保持节目信息量适宜,不会引起受众的听觉疲劳。

4 总结

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广播节目作为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之一,要想在汹涌的新媒体浪潮中抓住机遇,就必须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养,提升节目质量,优化节目编排,顺应时展潮流,为人民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广播节目。

参考文献:

[1] 韩家政.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J].视听,2013(09).

[2] 田晨澄.对广播电视编辑的业务素养探讨[J].采写编,2016(04).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艺术修养;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物质文明得到满足的同r,精神文明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对其要求逐渐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播精神文化的重要环节,要求其质量要有所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素养。

一、广播电视编导必备的艺术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这项工作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才能胜任其工作,进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其工作,并最终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稳步发展。下面将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必备的艺术修养展开分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范围,从老头老太太到青少年都有涉及,许多人员其文化素质本身就比较高,而作为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又是能够接受心灵熏陶的节目。因此,作为这类节目的编导来说,其文化修养要极为良好,能够将知识渗透其中,实现节目档次的提升。在节目制作的相关环节中,所有的编导人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在节目创作中运用到自身的文化修养,结合生活素材,让节目和生活更加贴近,具备更加鲜明的特色,能够在观看的过程中,让受众的文化修养得以提升。所以作为编导人员来说,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予以提升,具体可以结合如下方面: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有所涉猎,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编导需要对多方面知识进行学习,让后对其进行主动转化,实现节目文化素质的提升;其次,专业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加强,作为编导来说,专业知识的具备,由此才能够让知识的兼容得以实现,使得节目的质量得以提升。

(二)思想修养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将记者、通讯员的一些不成熟作品或半成品进行加工,自己的劳动体现在别人的作品中,不能追求自己的名利,一旦出现问题还需要承担责任,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工作人员提高自我修养。还有就是工作人员需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工作人员承担着广播电视编导的重任,要遵从党性原则,坚持真理的传播,根据中央政策和口径对新闻稿进行把关,支持群众的呼声,要秉公办事,不,在题材的取舍上要坚持质量标准,不唯上级,不注重名气,不,一丝不苟,实事求是。

(三)审美修养

就广播电视节目来说,其艺术性较强,因此作为编导人员来说,其艺术审美的修养也是必备的。编导首先要对节目的特点有所了解,比如说较为严谨的是新闻类的节目,而真实性一般是生活类的节目。再结合自身的审美,来让节目变得耳目一新。编导人员的艺术审美修养是这一活动必备的,进而来实现团队审美的提升,让节目的艺术价值更高。而就广播电视编导来说,这门艺术的本质就是美。所以,在编制节目的活动中,要对其审美特别注意,这是节目最根本的特性。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几方面来实现自身审美修养的提升。首先,要深入生活,艺术一般是源自于生活,但是又明显高于生活。所以编导必须要注重对生活的深入,亲自去对生活进行感悟以及体验,从中对精髓进行提取,寻求节目和生活的贴近,实现对人心的出动,创作出人们欢迎的节目。其次,要能够结合现象了解本质,这是编导必备的能力,需要结合独特的视角,来实现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进而结合媒介的传播,让其对生活审美的感受有最直接的体现。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审美修养的提高,要明白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真谛,从而使其节目的题材来自甚或,经过精心的编排,让节目贴近甚或,才能保证创作的真实性,最终获得观众的认可。

(四)创新意识

创新是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当前,广播电视中动态报道、会议报道、面子上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于一些深度的、反映群众的、贴近生活的内容报道却很少。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需要编辑人员能够创新报道的形式和内容。要判断哪些有价值,坚持内外结合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应从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新人、新事上进行,贴近群众生活,反映问题,突出时代性和导向性。

想象力也是他们所必备的。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作为编导来说,需要从许多的题材中,对极具价值的材料进行选择,随后再结合想象力来串联材料。此外在制作的进程中,还需要其视觉创新的存在,能够实现文字和视觉创新的转化,使得节目具备更高的质量。所以,作为编导来说,有必要结合如下的方面来完成自身创新的丰富和培养。首先参考其他的节目的构建。良好想象力获取的基础,就是从同行那里进行方法的借鉴,再结合节目的具体特点,展开合理的形象力。其次,对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要注重。只有这部分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想象力基础才会更加丰富,能够从不同的事物当中获取灵感,进而开展想象活动。

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具有艺术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还能够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持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工作,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如: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因此,要求其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工作主要包括,分析一系列的材料,从中挑选最有意义的题材;根据题材,展开对其策划、拍摄与制作等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中,均需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又有较好的艺术修养,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与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不断的创新,进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的高质量,使其吸引更多的观众,并能够通过节目,传递真善美、杜绝假恶丑。同事,广播电视节目为了获得稳定的发展,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只鹅姐影响这电视节目的质量,才能保证其节目具有相应的艺术性、时代性与思想性等。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要求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要不断提高,从而满足其艺术修养的需求,广播电视节目要进行创新,进而保证其持续的发展。

三、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具备艺术修养,才能保证其节目的高品质、高质量与高水准。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艺术修养不仅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的质量,还影响着电视节目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的提高要注重其文化修养、审美修养与创新能力,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努力,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艺术修养将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思敏,刍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训[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5):78-79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解篇10

贾宁,男,播音指导。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播音主持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播音主持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委员会常务理事。1974年起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主持人、播音组长,获得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的荣誉,播音作品及论文多次获全国一等奖。2003年正式调至天津师范大学任专职教师,著有《播音员主持人稿件表达方法与技巧》等教材及论文。多年间为中央和地方广播电视系统以及文化事业培养了很多人才,毕业生中有多人获得全国“金话筒”奖。贾宁教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完善教学规范,加强教学系统。学风朴实严谨,学术造诣深厚,为人谦逊诚恳。他的影响力、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获得了多方赞誉。

本期专栏介绍贾宁教授关于播音主持研究的学术论文三篇,以期在业界、学界起到借鉴作用,为我国播音主持研究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发挥一定的作用。

播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摘 要:2008年9月,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与天津电台成立电话广播工作室,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践全面、稳定、深层次合作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借鉴经验。新课程围绕电话广播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形成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格局,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真正”的专业水平,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了条件,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关键词:电话广播;教学实践;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47-03

电话广播是由传统媒体广播电台、传统通讯渠道电话与现代网络、数字技术有机结合产生的新兴媒体。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和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共同努力联合创建。固定电话用户(听众)每月只要支付很少费用就可以通过电话机自由选择收听特制广播节目。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友好协商,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这一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不断探索、积极推进、完善规范,使电话广播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深入感悟体验和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点、提高播音主持实际水平的重要实践阵地,提高了播音主持的实战技能水平,使播音与主持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有机接轨,突出了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性。

一、电话广播的背景

2008年9月,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李英华亲手将“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的牌匾交到了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延文手里。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落户。这在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中开了先河。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联通天津分公司(原天津市网通集团)合作创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并将工作室设在高校,先期总共投资近100万元,其中包括录音系统、编辑系统设备以及两条光缆线路分别流量为100兆和10兆,分别连接电台与联通公司、天津师范大学和电台,使之形成流畅的信息传递网络。目前,电话广播拥有实验型录音室5 间,录音设备5 台(套),必要时同时利用教学用播音教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并建立起较为完善规范的编辑、剪辑、传送体系,连续三年持续稳定运转并规范化运作。为省级正规媒体与大学相关专业实现全面、稳定、深层次的具有产学研合作性质的实践形式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电话广播实践课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草创、起步阶段

2008年5月至电话广播在天津师范大学挂牌的9月,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栏目已经开始试播。在电台新媒体开发部老师和专业教师带领下,由部分学生志愿者(主要是原学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部分成员)开始进行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的试验,摸索节目运作流程。

电话广播播音室就直接设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经改装、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提供了部分播音设备并重新装修的原先的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学生自主练习播音室择地另建),并可利用教学用播音室和学生练习用播音室。由于录音地点临近上课地点,创建初期,保证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参与节目编辑、播音、录制、制作、上传,参与人数较多,积极性较高,还吸引了一部分其他专业的学生积极参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实践中也发现有制作节目规格不统一、质量不稳定、传输不及时等问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及时与新闻传播学院沟通,提出了从教学体制上实现规范化,以保证电话广播工作持久化的设想。

为使电话广播工作持续坚持下去,成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看家”内容和品牌内容,同时提高电话广播实践的专业水准,提升其在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地位,2008年9月电话广播工作室挂牌后,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报学院和校教务处批准,撤销原专业必修课《科学研究方法》,设立新的课程《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纳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业必修课范畴,34学时,记学分2分。

(二)探索、布局阶段

2008年10月,《广播播音与主持》作为必修课正式运作,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电话广播的《天天读报》的备稿、播音、录制、制作进行。在老师指导和部分学生骨干协助下,由参与实践课的三年级全体学生轮流参加,在每周一学时《广播播音与主持》课程的基础上,选派学生自主完成电话广播部分时段的编辑、播音、录制、剪裁、制作全过程(其规模与参与程度为全国空前)。而节目的编辑、上传及管理工作,由部分毕业班学生带领部分院社团广播站和朗艺团学生运作。通过此项实践活动,巩固了本专业学生播音主持、广播文稿编辑、音频编辑制作的实践能力与技能。

具体的做法是:由播音系指定7位专业教师分别从周一到周日带班。将2006级的全体学生分成7个专业小组,每天分别由一个小组值班。早晨6点30分全组同学到电话广播编辑部签到,由专业教师担任领班,分派稿件和分配录音间,要求学生在7点45分之前上交录制完成的节目,统一进行剪辑和审听,挑选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发送到电话广播网络,成为听众可以随时选择收听的新型的广播节目。

带班的教师将每个组学生的新闻节目录音集中起来,每次都进行评判、打分,从吐字发声到对稿件的理解表达,逐一进行评判,最终给每一个学生在电话广播中的表现做出整体评价。

(三)完善组织阶段

2009年,原学院社团广播站经调整、充实,组建新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以二、三年级为主的学生成为电话广播工作室的实际运作实体,全面组织这项工作。配合专业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进行技术操作,完成上传节目、与电台总部接洽、协调等工作,形成了教师学生互动、播音系与社团各负其责的制度化运作的格局。

声线传媒工作室逐步完善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业务量考核标准,严格管理节目播出流程,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使电话广播成为“正规的媒体”。

声线传媒工作室定期请辅导老师讲解节目的选稿、编辑、流程等知识,请电台在职编辑、记者和台领导进行讲座。声线传媒工作室继承了学校优秀社团原学院学生广播站的传统,在新媒体的运作中日益发展壮大,2010年成为学校十佳社团,是所有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中与专业联系最紧密的,这个经历使社团成员成为本专业学生中最早的“广播工作者”。

(四)发展、开拓阶段

2009~2010学年,《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调整到晚间课后进行,而且将1个学时的时间改为集体上课,研究以往播出节目或分析当期稿件,之后选择出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节目录制。节目上传时间也改为晚间,截稿时间更加充裕,有利于节目质量提高和制作精致,也适应老师、学生以及声线传媒工作室的时间安排和节目播出的流畅。

同时,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的双语播音、主持艺术方向与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三个小组的同学安排到《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程学习,主要进行电视节目采制、编辑、主持、制作等内容的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五个组的同学仍从事电话广播实践(2011~2012学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方向和双语播音与主持、采编播一体化主持方向的学生按学期轮换参加电话广播和电视节目实践),由声线传媒工作室负责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节目的制作、播出任务。至此,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实践领域,《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播音与主持实践》课布局基本完善。

2010年起,学生社团声线传媒工作室除做好电话广播工作外,还开拓了广播节目直播体系,在校园广播开设新闻、娱乐、服务等类型的节目,并利用学校英语教学考试的听力专用调频广播频率在非考试期开辟了日播广播主持节目娱乐主持节目,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中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充实到节目中。目前,在天津市高校广播联盟的支持下,收听范围已扩大到天津市十余所高校及其周边社区。

三、电话广播实践课程的意义

(一)把校外实践基地搬到校内,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效果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从1993建立至今,陆续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0多处,其中有些已经签署协议的实习单位因不能保证实习学生实习后的就业,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学生前去实习;而有些尚未签署实习协议的单位却因为地处学校所在城市、以往学生就业情况良好,而成为实际上很稳定的实习单位。建立什么样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何建立?成为一个难题。

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工作室建在校内,借助媒体的政策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将学生的人力优势和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现实产品,电话广播工作室成为建在校内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的专业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习。

2008年至今,只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节目累计就达1500多组,近30000分钟,收听人次100多万。2008年至今,参加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电话广播《天天读报》栏目播出的学生累计600多人,其中参与较多的200多人,电台颁发实习证书200多份。2008年至今,在电话广播工作室有过“媒体经验”的学生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毕业生都从电话广播实践中获益。2005级学生李大卫在电话广播初创的2008年就是首批积极参与者,2009年初以“寻找男主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2006级黄钊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田翔、于杨进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声线传媒”负责人张昱,进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2007级张健就职于山东教育电视台;王一如进入杭州西湖之声台,都迅速成为业务骨干。电话广播成为其正式工作前的很好实践。

(二)把专业教学课堂搬到“电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真实效果

2008~200年起,设立专业必修课《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通过电话广播为核心的课程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全部核心课程的体系得以在实践中完整体现和最终实现。从大一至大三学习的大多数专业课讲述的概念、理论、方法,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实践。训练体系中以《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新闻理论》、《传播学概论》、《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广播音频编辑》、《播音作品鉴赏》等内容体现的基础实训,在播音室环境下得以形象化体现。以《播音文体与语体》、《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广播播音与主持》等内容构成的综合实训,在以电话广播形式出现的《广播播音与主持实践》课上得到综合体现。而在这一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创办的带有社区广播性质的调频82.6广播、带有网络电视台性质的院学生电视台、带有社区文化性质的包括馨韵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学院庆典、专业庆典演出、专业汇报演出等,在专业展示的同时,也是学生策划、组织、经营、操作能力的体现,成为创新实践的一部分。以往我们倡导的“仿真” 训练转变为训练中的真实,使实践教学转化为生产力,从潜能向现实转变,使学校培养的播音主持人才从“半成品”向“准产品”转变。实践教学不再是奢望和空话,而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

例如,在实训课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就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求解决方法。其中,初期在广泛录制节目后“挑选节目”环节的设立,后期在课堂指导课后“挑选人员”环节的设置,就都是为了形成一种竞争的意识和危机意识。以此为起点,使学生在整个播音的把握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状态导向,这就是如果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随时就会被淘汰,在现今的社会状态下,竞争几乎无处不在,竞争也是如此的残酷,必须积极面对。这个真实的一线播音主持环境为将要从事这个职业的学生提供了绝好的感受和理解职业状态的机会。作为电话广播最早参与者之一的2005级学生张剑同学,在2009年毕业前以电话广播为内容撰写的论文《电话广播——脱胎于传统的新媒体》(指导教师贾宁)获得了校级优秀论文奖。

(三)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探索实践教学规律

2008年电话广播开办初期,是由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每天专送的《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纸质报纸上选稿、修改、编辑,播音室直接读报纸稿件,事后保留音频和稿件。因为当时人员不固定,制度要求不明确,稿件和音频整理、保存不及时,多有流失。2009年起,新成立的声线传媒工作室健全了管理制度,同时播音稿件改为在网上电子报上下载稿件、编辑修改,播音以读屏形式实现,之后的设备更新也保证了电脑容量的提高,每天播音的电子稿件和电子音频都能做到分类保存、方便搜索。这些资料的保存,和其他专业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专业会诊、期末口试等的音频、视频资料一样,成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料。由于现在专业教学分散在不同播音室、演播室,课上的录音也缺乏整理,相比之下,电话广播的音频资料是最完整的。这也为其他专业课实训音频资料的管理提供了经验。播音与主持艺术系计划将教学实践的所有电子设施用网络连接起来,分别建立音频和视频两个局域网,资料统一管理,分级别进入,资源共享,有些资料与互联网连接,社会共享,并为建立学生自己的网络媒体提供条件。这应该是电话广播经验的启示。

电话广播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设备不足,其中包括广播播出设备和剪辑设备、播音间空调设施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需要在实验室建设中进一步完善。另外,进一步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节目的设置更多与一线节目相融合,增加更多节目品种,使节目真实度和可听性更高,使学生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将来到广播电视传媒部分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2] 李元授.新闻传播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 吴缦,曹璐.新闻广播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4] 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