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农业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12-04 18:01:33

村农业工作总结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1

(一)大力培植扶持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扩大了畜禽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优质水果种植等主导产业的规模,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提高农业效益。养殖业,依托昱合集团、金河公司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肉鸭、肉鸡、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不断膨胀,全年共新发展一孔桥养鸭小区、xx二养猪小区等养殖小区16个。种植业,按照“南菜、西果、北苗木”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以桥西一、桥西二、桥西三村为中心的西果区。种植面积达6000亩。二是以昌寿路两侧河南村、张庄村、前沟村、东营村、西营村为主的南菜区,种植面积达5000亩,其中棚菜种植3000亩。三是以獐羔埠村、碱滩村、三甲刘村等北部村为主的苗木区,面积达4000亩,品种30余个。

(二)切实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们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运用工业融资的办法,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进军我镇农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借鉴工业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来我镇投资兴业,综合开发农业资源,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XX年引进投资过千万的农业项目2个,分别是潍坊昱合集团标准化养殖厂和孵化厂项目;投资过500万的农业项目2个,分别是潍坊渤海园林园景有限公司和潍坊泰兴园林有限公司。二是加大农业项目的申报力度。强化了农业的项目意识,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扶持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XX年向上级争取农业扶持资金50万元,在黑埠子村圆满完成了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三是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重点工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这些工程的良好项目形象、较高的经济收益带动面上的农业生产。加快了南起朱马南路、北至高固路、西起丰收河、东至东环路,占地5650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营销策略,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占领市场。一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兴农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大了现有“鸢伊红”牌洋香瓜、“xx牌”蔬菜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二是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原有河南甜瓜市场和桥西一瓜果蔬菜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改造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壮大了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格局。今年全镇新成立1个特色农产品营销组织,发展了60多个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民经纪人。三是成立农业合作化组织。通过成立xx镇果蔬协会,积极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农民搞调整、闯市场。

(四)不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我们首先通过健全制度,明确会计职责,坚持依法办事,加强了对各村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监督,切实把农村会计基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强化对农村财经制度、财会知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宣传,并将有关政策、制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村,取得广泛支持。第三,坚持民主理财,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村里各项开支到镇经管站报销前,要先经村理财小组评议、签字,群众代表不同意的开支,要由村干部自己负担。其四,各村建立财务公开日,设立财务公开栏,把村级财务收支、结存情况和农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定期公布。年底由镇纪委牵头,组织、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对各村全年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村民代表大会公布,以便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杜绝了农村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确保了全镇农村社会稳定。

(五)扎实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坚持以工作片为单位,搞好集中学习,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120余次,并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村干部教育常抓不懈,切实转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时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换届后,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村达到37个,占总数的88%,“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87%。另外我们还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狠抓了远程教育工作,促其上档次、上水平,使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总的来看,今年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稳固。农业生产必需的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大部分农产品没有商标和品牌,农业标准化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三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信息服务跟不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跟不上等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快。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XX年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总揽全局,以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努力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进程,以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用全新的视野和创新的机制来组织和推进全镇的“三农”工作。明年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效

一是抓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优、特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建设有xx特色的农业基地,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推进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坚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加优势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实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以品牌带动生产,抢占农产品市场。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牵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农业竟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要继续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主攻方向来抓,引导鼓励各种资本投向农业,创办规模经营农场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村级组织、各类专业协会、供销社、农村经纪人等担当产业化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为我镇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推动力。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生产加工的科技集成度,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二、调整思路方式,确保农民增收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关键,我们要重点抓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组建规模较大的专业推销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引导农民和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机制,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使农民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获益,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业基地连订单、建立专业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的生产风险,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2

一、调整农业结构,凸现生态特色产业

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抓了西瓜、吊瓜、无公害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全镇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700亩,在华阳、华喜等村建立了城郊型蔬菜基地1300亩,为农民增收260万元;在华西、新华、新岩和大路边村落实吊瓜基地300亩,预计收入可达100万元;小史、太史、五一等村山地西瓜1600亩,王家、杨村、新岩、新华等村早熟西瓜500亩,全年销售收入可达470万元,并在王家村建立了早熟西瓜试验示范基地100亩,推广西瓜品种10多个,亩产西瓜达到2300公斤,总产230吨。另一方面,茶叶、蚕桑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二是在食用菌生产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对20__年食用菌生产效益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抓好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新优品种,加强技术指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72只食用菌土制灭菌灶开展全面改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新型节能灭菌灶。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工作,在县水利局、水产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华东新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生态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项目立项的包装上报工作,完成渔塘村生态村建设。四是开展粮油示范基地建设,在永丰村落实51亩单季稻“通气式”栽培试验示范方,参试农户49户,目标产量600公斤,很好地推动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

二、夯实农业基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顺利完成去冬今春水利工程扫尾验收工作。全镇共动工25处,累计投工47.82万工,完成土石方17.93万立方米,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处,堰坝1处,防洪堤6处共计1.8千米,渠道8处共计5.6千米,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80亩,完成河道整治2.6千米。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对全镇水利工程进行安全度汛大检查,完成华民白石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新岩村水轮泵站工程,在今年的防汛和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好彩虹桥上游段防洪堤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完成民政水利工程和6个土地整理工程的测量、设计和施工工作。

三、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今年的示范村、整治村、污水处理村和环境整治提升村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确定了炉新村创建市级示范村,实施了完善村庄规划、线路整改、旧房拆迁、农民饮用水、路灯亮化、公厕改造、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赤膊墙整治、村口景点建设、河道整治等12个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今年我镇共有整治村5个,分别为童家、息村、昌谷、许家源和郑家。各村都实施很多的建设项目,如童家完成道路硬化、赤膊墙整治和路灯亮化工程,硬化道路1千米,整治赤膊墙21幢,安装路灯12盏,污水处理工程、饮用水工程;息村也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1.6千米道路硬化,以及8盏路灯的安装,修建一处体育健身场所、新建公厕一座;同时,昌谷、许家源和郑家等村也如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3个污水处理村金星村、炉庄村和华民村一是铺设管网收集污水,建设净化池进行无害化处理,两外一种方式就是建造户用沼气池的方式,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已基本达到60%;

四、加强农经督管,完善村务财务公开

完善了44个村的村帐镇管,财务进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财务公开网络化,健全了村级自治组织,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完成对下田坞村的自来水工程和溪东、王家、五一、华东等村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走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探索专业合作社在新形势下谋划发展,壮大实体榜样效应等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五、强化林政管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完成造林8600余亩,期中杉木用材林6800亩,毛竹造林750亩。加强管理,查处偷运、滥伐案件20余起。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扑灭森林火灾3起,处理森林火警6起。开展县病虫害调查,调查面积达5500亩。公开流转毛力坑、华喜等村的山林2100亩,开展国道、省道两旁的荒山调查、各行政村的风景林调查和森林防火火险等级规划调查。

六、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认真做好20__年移民问题处理项目立项工作。今年来,我镇20个中央

直属库区移民村各种生产、生活及开发性生产项目21个,总投资1161.28万元,受益人口达3.82万人;其中移民受益人口1.1万人。同时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年度复核工作,核查发放直补存折人数9479人,涉及27个行政村、单位,查漏补登20人。确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是做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开化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全镇4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严格掌握标准,走访低保户100多户。现全镇城乡最低生活保对象共475户,946人。核减低保户14户,16人,新增低保户12户,21人。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第一季度救助人口达9人,发放金额达34100元。

同时,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今年雨雪冰冻、暴雨造成全镇房屋倒塌12间,损害房屋50间。在县民政办的指导下,及时指导百姓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工作,转移安置人口158人。扎实做好春节各类对象慰问及弱势群体救助工作,资金救助发放达5.81万元,户数达380户,做好20__年春荒各类救济工作。

三是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及老龄工作。现华埠供养人数达78人,分散供养45人,集中供养达87%,确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进得了,住得下,安得心,大力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工作,确保老人生活正常化。现有工作人员8名。积极维护老人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时办理老年人证67本,不断完善3587工程。敬老院二期工程在建工程完成90%工程量。

四是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大力推进生态葬法,全镇生态墓建设达到100%,确实抓好生态墓地绿化及“三沿五区”坟地绿化植树。同时规范好杨村村村墓地的高标实施。

五是做好地名和门牌管理工作。对新建小区进行命名,集镇、街道,楼道、门牌号进行完善。门牌号安装达99.8%。及时对农村44个门牌号进行新增更换门牌号码26块。完成二省三县界桩核查工作。

七、注重动物防疫,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

今年来,我镇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目前共有生猪存栏9217头,比去年同期7650头增加1567头,增幅20.5%;家禽存栏76779羽,新发展养鹅户2户,鹅存栏1800羽。为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发展,根据县有关部门同意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动物防疫工作,共免疫猪口蹄疫、猪瘟11257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6496头,免疫禽流感73928羽、鸡新城疫44790羽,牛、羊口蹄疫免疫116头,消灭了动物免疫空白村,提高了免疫密度,提升免疫质量,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我镇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农民增收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基地规模不够大,导致农业增收难度大;二是土地承包、流转纠纷日益突出;三是农田季节性抛荒现象依然存在。此外,林政管理还须加强,新农村建设还须加大力度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的。

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抓好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二、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继续抓好防汛、防火和动物防疫工作。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3

XX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月4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多重疫情叠加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农业农村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攻坚克难,负重前行,扎实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和农村改革等系列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细落实,实现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

一、2020年工作回顾

(一)立足于“稳”,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克服疫情和长期低温阴雨天气等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有序推进粮食生产。一是稳定粮食面积产量。今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121万亩,稳定产量52万吨,全年共完成粮食总播种面积121.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2.0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58%和10.17%。各地采取开展集中育秧、创建“早加晚优”万亩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双季稻,全市落实集中育秧点376个主体,可插大田面积6.21 万亩,推动全市完成早稻育秧面积43万亩(大田);采取有力措施对种粮大户实行全方位扶助,市政府出台政策,对种粮大户在农机购置上累加补贴,综合服务上享受“一对一”结对帮扶服务,全市发展3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941户,粮食规模经营面积达 56.59 万亩。全市共落实水稻108.90万亩,其中早稻面积42.96万亩,比上年增加9.94万亩,增长30.1%;双季晚稻播种面积47.43万亩,比上年增加12.6万亩,增长36.17%;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18.51万亩,比上年减少8.68万亩,降低31.92%。双季稻面积大幅增长。二是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全市今年新推各类补贴农机具538台(套),农机总量达7.7万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92.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机具保有量逐年增加,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达72.45%,较去年增长1.16个百分点。我市被推荐为“2020年度全省农机工作综合先进单位”。

(二)立足于“保”,有效保障“菜篮子”供应。一是保障蔬菜供应。坚持培育蔬菜生产企业和保护中小菜农两条腿走路,综合施策,确保蔬菜产量稳定,供应有保障,成功申请“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积极开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XX镇润福祥蔬菜基地对接成功等待授牌,按照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范要求,逐步完善XX镇的XX广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XX镇的龙成蔬菜专业合作社两个蔬菜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动XX街道办事处湖南荣创黄花菜食品有限公司与海关对接。二是保障肉食品供应。积极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科学规避非洲猪瘟对生猪产业的不利影响,实现全市生猪产能恢复性增长,2020年新备案生猪规模场130个,已建成投产有26个,已有7个大型生猪养殖场投产。2020年出栏生猪156万头,目标完成率达175.28%,超额完成XX市下达的89万头任务数。出笼家禽2512.32万羽,存栏7.22万头,出栏肉牛2.22万头,出栏肉羊4.16万只,水产品产量达5.1万余吨。

(三)立足于“扶”,大力扶持涉农企业全面发展。一是扶持企业克服疫情影响,有序复工复产,组织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局各股室负责人,按照“一对一”的方式,负责指导联系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指导企业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特别注重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2020年度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889872万元,较去年增长10.3%,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重完成280%以上,两者产值比重小康指标建设考核工作第三季度完成数在XX市二类县市中排第二。二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上规升级。XX市奇宏林业有限公司、胡佳园茶叶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推荐湖南神农国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家省级龙头企业进行运行监测。三是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经营主体数量是经济活动基础,为不断激活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我们积极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2020年新发展合作社96个,创办家庭农场210家,完成率分别达到120%和105%。成功创建省四星级乡村休闲旅游农庄1家、省三星级乡村休闲农庄5家。四是扶持企业创品牌。重点发展区域公共品牌,通过公用品牌的创建,不断扩大XX市域经济影响力。成功申请注册了“XX神农+”“XX蔡伦+”等公共品牌,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行成种、加、销一体化,做到宜生产则生产,则加工则加工,宜销售则销售。对加工企业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形成拳头,扩大规模。对“XX油茶”“大和草鱼”“江头贡茶”“XX红薯粉皮”等列为扶贫产业,开展了消费扶贫线上推介,同时开展地摊及市长直播带货等系列推介活动。

(四)立足于“准”,精准对接资源禀赋发展产业。一是发展特色种养业。2020年度新增发展红薯、茶叶、油茶、水果、楠竹等特色种植业企业99家,新增茶叶面积2000亩,油茶5万亩、水果2000亩;新发展大型生猪养殖企业48家。二是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田园综合体选址XX镇桃花村,计划总投资1620.4万元,已完成投资约480万元,全村房屋外立面改造79栋,面积约24038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71盏,建垃圾收集站25个,已完成老村部修缮,已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村内道路扩宽一公里,修建游道3公里,发展水稻3000亩,油菜1000亩,烤烟300亩,种植观赏桃花树1200棵。三是精准推进产业扶贫。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9466.76万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283个,以发展特色种植、健康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电商冷链物流、农业生产服务、农村公共服务、“扶贫车间”式加工等“八大产业”为抓手,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4466户43172人和435户1082人边缘户均得到产业扶持, 2020年户均增收2538.7元,增长177.4%。人民日报刊登的《湖南XX:资金之水滴灌产业之根》,对我市的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推介。

(五)立足于“治”,稳步推进乡村治理。一是全面抓好农村垃圾治理。今年,全市351个村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100%,共发放垃圾桶201127个,清理乱堆乱放102处;清理卫生死角123处、农村生活垃圾30940吨、村内沟渠塘坝68处;整治农村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41处;全市29个涉农乡镇街道340个村实行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占村总数的96.8%。2020年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XX市位居前列,扭转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在XX被动落后的局面,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二是大力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62个畜禽养殖场的粪污设施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现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大力推进禁止秸秆焚烧工作,积极推行秸秆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1%。三是强力推进受污耕地治理。完成18万亩以上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3.0863万亩重度污染耕地严格管控防治工作,实现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目标,完成了省里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对全市55.4万亩受污染耕地进行了入户调查,建立了台账。四是整治渔业秩序、高压退捕禁捕。全市共完成502艘“三无”船舶处置任务,其中标识登记移交76艘、识别留用57艘、统一回收拆解369艘。同时全面禁捕捞,组织开展“渔政亮剑”“零点行动”及常态化执法行动18次,共查处销售禁用渔具案件4起,鱼网73床,刺网35张约5500米,禁用渔具电拖网1张约6米,地笼和绝户网366个(约11250米),虾笼56个,塑料船2艘。组织执法队伍,对河鱼河鲜交易行为进行依法打击,特别加大对沿河一带码头巡查监管力度,杜绝河鱼河鲜交易行为的发生,共检查农贸市场128次、渔具店34家、餐饮经营主体217次。五是积极强化乡村社会治理。开展了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最美乡贤和好邻里等系列评比活动,向XX市推荐文明乡镇10个、文明村5个、文明户10户、最美乡贤10人、好邻里10户,通过示范引领,有效夯实了乡村社会向善向美的人文基础。

(六)立足于“改”,不断改进农村的设施硬环境和制度软环境。一是全面推进农村改厕。2020年是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农村改厕是其中必须交账的硬任务,今年省委、省政府下达我市改(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任务数分别为7500户,公厕建设任务数为15座,实际分别完成8331户、17座,完成率分别达111.1%、113.3%。完成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位居XX市前列。二是土地颁证工作。到2020年,我市共确权耕地76.6万亩,确权到户22万7千余户,确权面积、确权到户和发证率占比均达100%。三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0年,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市按照政策要求成立了345个村(居)委集体经济合作社,全部完成合作社成立的筹备、登记、赋码、发证、刻章和银行开户等各项程序,余下需进行股份制改革的14个村(居)委,正在加紧股份量化,建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四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对我市农村宅基地现状调查摸底,排查乱占耕地建房情况;组织乡镇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成立了以市政府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分管农业、财政、城建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XX市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实施细则》、《XX市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工作。

(七)立足于“争”,积极争取项目并实施好项目。积极搞好项目申报工作,严格抓好项目实施工作,通过项目资金投入,切实补上“三农”领域的一些短板。建立“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入库重点建设项目共13个,2020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稻集中育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稻油水旱轮作试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农村改厕、基层农技推广等一系列强农惠农项目,共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共2.5亿余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特色产业丰产不丰收的现象依然存在。由于优良品种规模种养不够,高产优质种养意识不足,农产品区域品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未形成,农产品产业链终端的冷藏和加工环节相对落后等原因,极易导致特色产业丰产不丰收。

二是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境外疫情多发,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疫病的威胁仍然存在,病毒变异加快,防控难度加大。我市活畜禽调运频繁,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机率上升,加之基层动物防疫机构人员老龄化趋势严重,队伍不够稳定,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整个畜牧产业造成巨大打击。

三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配套机制尚不完善。机构改革后,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部分人员被划到了乡镇,大多数人到乡镇后主要协助行政辅助性工作,实际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队伍面临萎缩的风险。同时局机关对应股室与各二级机构职责权限如何进一步明晰?人员配置如何既实现“人岗相适”又能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对编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结合行业编制特点,进一步深入全面研究。

三、2021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产业抓发展、重视农村促善治、关爱农民惠民生,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区分轻重缓解精准补足农村短板,回应农民新期待切实解决所急所需,不断促进全市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以更实的举措抓产业。一要完成目标硬任务。继续抓好粮食、畜禽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同时抓好草食动物、水产、蔬菜、烟叶、茶叶、葡萄、柑橘、红薯等相关农副产业发展。粮食、油菜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121万亩、48万亩,总产稳定在52万吨、4.9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禽出笼分别稳定在140万头、2600万羽以上;其它农副产业产量确保稳中有升。二要强化工作硬举措。加大先进适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主推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水稻增产技术,积极推进非洲猪瘟净化工程,大力推广普及现代生物安全防护技术;促进农机农艺紧密结合,继续实施省级机抛秧推广试点县项目,力争5月10日前累计实施机抛秧面积3万亩;加大动植物病虫害预防控制,确保产业安全高效;着力做好动植物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工作,以优种促进全市种养业优质高效。

(二)以更大的力度强支撑。一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计划完成6.7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继续严格管控3.08万亩重度污染耕地;二是合理引进先进环保农机,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突破92.5万千瓦,农业机械总量保持7.8万台(套),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5%;三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2021年力争发展家庭农场100个,创建示范家庭农场20个;四是为农业引入金融活水,引入金融力量,推动我市农业加速转型升级,以“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模式为参照,引导金融力量向更多的农业领域渗透。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4

===年,我镇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三化发展战略,通过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强化工作措施,深化农村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培植扶持主导产业,打造区域特色产业

充分发挥我镇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扩大了畜禽养殖、大棚蔬菜种植、优质水果种植等主导产业的规模,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带,提高农业效益。养殖业,依托昱合集团、金河公司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肉鸭、肉鸡、生猪养殖规模和数量不断膨胀,全年共新发展一孔桥养鸭小区、__二养猪小区等养殖小区个。种植业,按照“南菜、西果、北苗木”的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以桥西一、桥西二、桥西三村为中心的西果区。种植面积达亩。二是以昌寿路两侧河南村、张庄村、前沟村、东营村、西营村为主的南菜区,种植面积达亩,其中棚菜种植亩。三是以獐羔埠村、碱滩村、三甲刘村等北部村为主的苗木区,面积达亩,品种余个。

(二)切实增加农业基础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我们不断创新投入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运用工业融资的办法,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进军我镇农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一是加大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借鉴工业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来我镇投资兴业,综合开发农业资源,为农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年引进投资过千万的农业项目个,分别是_昱合集团标准化养殖厂和孵化厂项目;投资过万的农业项目个,分别是_渤海园林园景有限公司和_泰兴园林有限公司。二是加大农业项目的申报力度。强化了农业的项目意识,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扶持农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年向上级争取农业扶持资金万元,在黑埠子村圆满完成了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三是加大农业重点工程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农业重点工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以这些工程的良好项目形象、较高的经济收益带动面上的农业生产。加快了南起朱马南路、北至高固路、西起丰收河、东至东环路,占地亩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全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工作,充分利用现代营销策略,研究、分析市场、开拓、占领市场。一是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牢固树立品牌兴农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大了现有“鸢伊红”牌洋香瓜、“__牌”蔬菜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二是努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原有河南甜瓜市场和桥西一瓜果蔬菜市场的基础上,着力改造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壮大了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多元化的流通格局。今年全镇新成立个特色农产品营销组织,发展了多个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农民经纪人。三是成立农业合作化组织。通过成立__镇果蔬协会,积极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农民搞调整、闯市场。

(四)不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我们首先通过健全制度,明确会计职责,坚持依法办事,加强了对各村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监督,切实把农村会计基础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强化对农村财经制度、财会知识、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宣传,并将有关政策、制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村,取得广泛支持。第三,坚持民主理财,增加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村里各项开支到镇经管站报销前,要先经村理财小组评议、签字,群众代表不同意的开支,要由村干部自己负担。其四,各村建立财务公开日,设立财务公开栏,把村级财务收支、结存情况和农民群众关心的事项定期公布。年底由镇纪委牵头,组织*、 财政所、经管站等部门对各村全年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村民代表大会公布,以便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杜绝了农村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确保了全镇农村社会稳定。

(五)扎实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坚持以工作片为单位,搞好集中学习,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余次,并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村干部教育常抓不懈,切实转变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同时圆满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换届后,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村达到个,占总数的,“两委”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到%。另外我们还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狠抓了远程教育工作,促其上档次、上水平,使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总的来看,今年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基础尚不稳固。农业生产必需的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具有一定规模、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还不够多,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大部分农产品没有商标和品牌,农业标准化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三是由于农民外出务工信息服务跟不上,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跟不上等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还不够快。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年是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今年全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总揽全局,以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努力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进程,以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市场开拓、加大农业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用全新的视野和创新的机制来组织和推进全镇的“三农”工作。明年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效

一是抓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优、特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建设有__特色的农业基地,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推进规模化生产,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增强我镇农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坚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参加优势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实行优质农产品商标注册,以品牌带动生产,抢占农产品市场。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牵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是增强农业竟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要继续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结构的一个主攻方向来抓,引导鼓励各种资本投向农业,创办规模经营农场或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村级组织、各类专业协会、供销社、农村经纪人等担当产业化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为我镇农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科技推动力。鼓励引导农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努力提高生产加工的科技集成度,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本领。

二、调整思路方式,确保农民增收

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是关键,我们要重点抓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积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和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组建规模较大的专业推销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市场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引导农民和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有效机制,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使农民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获益,促进企业和农户共同发展。重视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农业基地连订单、建立专业市场引订单、发挥农村能人拿订单、创办服务实体跑订单等方式,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的生产风险,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民联结龙头、联结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5

在市“两会”胜利闭幕,今年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开展之际,我们在这里召开2005年郊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结暨2006年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总结2005年农村全面工作,兑现党、政、经目标责任书奖。二是传达贯彻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06年重点工作任务,并签订党政、经济目标责任书。三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精神,正式出台郊区“十一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四是以“十五”农村工作展现出的良好基础、成功经验、明确的思路、求真务实的精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与时俱进中开拓创新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前面,王铁同志代表工委、郊办和农林局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李耀山、王玉珉同志分别传达了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05年责任书完成情况,工委、郊办、农林局又与三镇签订了今年的责任书,三镇党委书记都作了表态发言,市上领导还要做重要讲话,对今年的工作提出明确有力的要求,会后,三镇和直属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下面,我结合落实今年的工作任务再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向前迈进

刚刚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虽然农民增收工作由于农资价格上涨、支柱产业洋葱产量与价格受到了自然高温与市场的影响,但是工委强抓非农二、三产业、花卉与蔬菜制种产业等,强化了增收措施,依然取得了农民收入增加343元的好成效。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农口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力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确保了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另一方面是市委“两个率先”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精神,有力推动了近两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新产业的拓展,工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思路进一步给农村工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2005年,农村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五个新特点:

一是认真推动中央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以“四抓”即抓思想认识的高度、抓组织建设的保证、抓转变作风的行动、抓思想教育的基础,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制度建设和党员干部管理进一步加强,“三结合一目标”管理法及“党、干、科、经、貌”五个重点有机结合,农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进一步上台阶。

二是认真推进中央、省市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委坚持三批联动,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四项目标,积极开展“服务‘三农’争先进,带领群众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党的建设,精心筹划,集思广益,在先进性教育中全面完成了郊区、镇、村三级“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是认真推动郊区“两品一游”生态观光旅游高效农业,提出了花卉蔬菜制种产业与“四个万元”科技增收新亮点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书,已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四是认真推动郊区农民十年来从事二、三产业的经验,从思想上、行动上开拓创新狠抓二三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翻一番的良好成效,目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正在从一产业内部向二三产业拓展延伸。

五是认真推动干部培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组织三级干部赴省外考察学习,验证了工委工作思路的正确性,并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拓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新途径”为题上报下发,同时在市委未来五年发展研讨班上交流发言,对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决策予以强有力的指导。

可以说,过去的2005年,我们经受住了诸多困难和挑战,也抓住了很多的机遇和优势,有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回首15年,一是农民增收情况,“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8.2%,“九五”期间年均增长15.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2%,“十一五”期间年均需增长11.19%,任务艰巨。二是农村建设情况。“八五”期间农村负债建设,“九五”期间得以休养生息,“十五”期间农民储蓄上升(人均3000多元),“十一五”期间需要我们既抓经济建设,又抓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三是面对“十一五”繁重而又艰巨的工作任务,农口广大党员干部经过三批先进性教育,提高了思想认识,加强了组织保证,改进了工作作风,坚实了教育基础,心齐、气顺、劲足的浓厚氛围是前所未有的,有政治基础。四是有“十五”坚实的种植结构、农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和农电、水利、林业、农机基础建设,增加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全面完成2006年工作任务,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的主题。这“二十字”方针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今年元月底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认真研究部署了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突出抓好“五个基本问题”,即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拓宽农民基本增收门路;坚持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基本素质;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保障。并将嘉峪关市列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这充分说明今年省上将花大气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并决定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涉农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深受鼓舞。今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关键年,在开好局、起好步中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1、以思路创新为突破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期间,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将是我们始终研究的课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市委“两个率先”的决定中明确提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按此目标,“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要求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科以上干部要认真思考,在思路上求创新,在措施上抓落实,即做到超前思维,超常胆识,超速运转,超常发展。按十一五规划,深入落实“七翻一保”措施。2006年重点任务已同三镇签订目标责任书。会后,三镇将召开人代会,经济会予以层层落实,向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迈进。

2、以开发区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2006年,在新农村的建设上,第一是要及早考虑抓好近郊的峪泉镇区、安远沟村,嘉峪关村、河口村、横沟村和远郊的新城、文殊两个镇区所在地中沟、石桥村及新城草湖旅游区所在地新城村八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第二是立足农村实际,对现有的居民点进行新环境美化改造。第三是加强镇村组道路建设,对已形成的移民点道路也要纳入规划建设。第四是加大教、科、文、卫、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设施水平和农民保障工作,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市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三个突出,两个协调”的原则,把农村三镇纳入城市统一规划之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分步向三镇延伸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中,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将投入4.39亿元,是历年来投资最大的,务必引起农口各单位的高度重视。工委、郊区办、农林局将集中抽调科室人员加强对省上投资项目的研究,三镇、局属各单位也要进一步加大对省上投资政策的研究,树立创新意识,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在同一起跑线上,努力争得省市对新农村建设的多渠道多投资,等等,并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联系点和抓整改与包项目责任制。2月24日,刚刚召开了联系村、包村、驻村干部05年工作总结与06年工作动员会,目的就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服务三农工作水平,形成新农村建设中你追我赶的竞争机制,要在工作的高度、广度、深度、成效上大做文章。

3、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当前,党员先进性教育三批联动活动,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提高党员素质,促进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一是坚持三批联动,互相促进,建立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要继续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活动,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把一、二批先教的成果推广运用到第三批先进性教育中来,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整改成效来检验一、二批整改的延伸功效,使先进性教育成为党建的一项长期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重点在“联”和“创”上下工夫。“联”就是工委牵头抓总,镇、村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联动机制。“创”就是工委、镇、村三级党组织根据各自的规划和目标任务,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抓创建。要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一起抓,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进一步抓干部队伍管理。要进一步提高三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注重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究问题、谋划工作。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指导农村经营实践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四是抓行政体制和政权建设。在新的一年,要积极向市上争取,公平、公正、公开补充空编人员,特别要努力理顺抓二三产业的机构和人员,做到不放松一产业和拓展二三产业。同时三镇年底将面临换届,年内要维护好、稳定好班子,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团结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全体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同心同德、勤政为民的良好风气。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工委6条、科级干部22条廉政公开承诺,郊区、镇纪委要加强对人、财、物、工程、商务活动监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教育管理,加强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来信来访核查处理工作,推动农口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要通过加强管理,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树立全局意识、政治意识、能力意识、表率意识、责任意识、自律和竞争意识,进而做到政治上顾大局,能力上增提高,表率上创先进,责任上压担子,自律上包廉洁,特别是廉洁自律上要做到反腐上能够拒人,律己身正上能够服人,无私奉献上能够感人。

4、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支柱,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在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市委的要求,当前正着手“二改三规划”。农口各级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要全面理解“二十字”方针,促进农村各方面协调发展,真正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更多精神物质实惠。要通过进一步加强镇容镇貌村容村貌建设,继续按照04年工委修订的评选标准,抓好文明单位评选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要加强工会、妇联和共青团工作,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积极发挥各自作用,做到有影响、有作为、有声音。计划生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婚姻法、计划生育法等的宣传,继续抓好求实稳健的工作导向,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在正视成绩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苗头,在一些容易出现的突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一定要迅速行动、抓住不放,无效果决不收兵。要继续关注和下大力气解决弱势群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使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深入人心。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番茄”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双重大考,全县上下深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强基础、补短板、稳发展、保小康,圆满完成了“三农”领域各项工作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力实施农田建设管理工程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6万亩,总投资9000万元,涉及5个镇11个村。该项目于2020年11月中旬开工建设。今年1月份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代表安徽省接受农业农村部督查,并获得唯一一个100分好成绩;2020年4月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观摩会在我县召开。二是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2020年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任务5.81万亩,涉及7个镇,总投资6158.6万元,于2020年10月完成建设方案,12月份开工建设。

(二)全力恢复生猪生产

预计全年全县生猪存栏25万头,其中能繁母猪3.96万头。生猪出栏36.2万头,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生猪产能指标。家禽存栏785万只、出栏1236万只。肉类总产5.25万吨。全县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6.5%。一是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保障养殖安全。全县已免疫高致病性禽流感1821.54万只、口蹄疫43.12万头、小反刍兽疫6.98万只,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分别达99.88%、100%和99.76%。按时完成了集中免疫任务。二是持续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县防指先后印发了《关于整治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强化非洲猪瘟防控的通知》、《全椒县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落实养猪场户“全覆盖”监管、疫情监测排查报告、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包保等制度,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生猪调运情况督查。完成上级部署的非洲猪瘟监测采样和飞行监测工作任务。三是招大引强,加快龙头企业带动。3月份,县政府与广东温氏签订了总投资32亿元的《全椒县“双百万工程”战略投资协议》。年出栏4.8万头的独山养猪小区已建成投产。滁州温氏晶宝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占地224亩,一期建设年屠宰量约100万头生猪、约1000万羽肉鸡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屠宰加工厂、冷库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环保处理等设施,二期项目建设肉食品深加工项目。目前土地平整、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完成,12月份将全面开工建设。四是落实政策,提振生猪养殖信心。全年完成2.67万头能繁母猪和3.64万头育肥猪政策性保险;完成拨付103万元生猪生产临时补贴资金,为加快推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提供保障。

(三)聚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全县2020年共实施村级扶贫产业园项目45个(含资金整合项目1个),已全部建成,完工率100%,完成投资5916.2万元。实施“四带一自”到户项目7379个,其中自种自养到户项目2588个,“四带”到户项目4791个,户均1.51个,项目覆盖率达88.65%。实施“四带一自”自种自养和“四带”项目贫困户户数分别达到2503户和1803户,分别占民生工程任务数的119.2%(任务数2100户)、138.7%(任务数1300户)。9个贫困村上半年特色种养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367万元,占村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4%,预计全年可达到35%以上。118个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带贫减贫,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390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四)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聚焦环境综合整治。我县已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库建设,入库项目总预算46755.62万元,首期计划投资4000万元,优先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的打造。二是聚焦农村厕改。今年我县改厕任务为3000户,已完成改厕户3199户,完成目标任务106%。三是聚焦农业废弃物利用。建成2020年度5个镇级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实现秸秆收储运网络乡镇全覆盖,加强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目前我县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6.5%和93%。

(五)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县完成秸秆利用量36.6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3%。一是建设六镇镇草庵村秸秆还田示范片1处,还田示范片面积达1050亩。二是完成马厂镇、武岗镇、襄河镇、十字镇、西王镇5个秸秆收储中心建设。三是参加秸秆博览会,并签约1家年投资1.5亿元、利用秸秆9万吨企业。

2.农药化肥零增长。一是建立古河镇周湖村、晋集村绿色防控示范区6400亩,安装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128盏,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开展绿色防控示范。二是安装二化螟性诱装置4000套,建立4个二化螟性诱防控示范区,面积达4000多亩。三是采购40吨有机肥和16吨有机无机复混肥,在十字镇汊河村沿襄河流域建立320亩水稻有机无机复混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片;在武岗镇荒草圩村建立250亩水稻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片。四是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科学施肥技术,全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8.6万亩,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6万亩,覆盖率达92.22%。

3.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县农业农村局制订了《全椒县2020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现已完成9家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回头看”督查和2018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考核验收。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6.5%,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规模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以上的年度目标。

(六)紧抓粮食能力提升

全年农作物播种134万亩,其中小麦面积29.65万亩,水稻78.36万亩,玉米6.5万亩,大豆1.5万亩,山芋1万亩,油菜5万亩,花生1.5万亩,棉花0.5万亩,蔬菜3.6万亩,绿肥牧草5万亩。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可达44.8万吨,较去年43.79万吨增产1.01万吨,增幅2.3%。

(七)深化农村改革

一是完成了9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录入登记,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97家,并将股权证书全都已发放完成。二是开展改革“回头看”,先后开展两次全县域的检查工作,对各镇改革工作进行查漏补缺,规范镇村成员认定办法2个,完善管理制度2个,纠错纠偏股权证书576本。三是大力开展农村“三变”改革项目已对接产业项目35个,入股农户总数为12户,村集体投入资源1032亩,资金356.1万元。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印发了《全椒县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组织5批38人次外出学习参训,农村宅基地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现县、镇两级全覆盖。

(八)推动渔业健康养殖

一是开展渔业健康养殖,全县已创建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8家,其中从事稻虾连作综合种养部级示范场4家,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20多家。二是发展稻虾共作产业,全县2020年新增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近18000亩,100亩以上稻虾基地671 个。三是开展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禁捕工作,已拆解渔船269艘,回收销毁网具3000多条,我县禁捕水域滁河襄河实现了“六无四清”。

(九)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完成绿色食品认证5家,产品6个,已上报到国家绿色食品申报材料企业9家,产品10个。二是正在组织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产品1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家、产品6个;绿色食品续展企业5家,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企业3家。三是镇级快检站完成3000批次、6000个样品的检测任务。四是正在组织创建5.2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薄壳山核桃)标准化基地。

(十)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一是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66人次,执法车辆51车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门店)和种植养殖基地425家次,发现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29件次,现场责令整改违法经营行为22件次,查扣假、劣、质量不符合标准、未经审定、标签标识不合格农资1150公斤,货值金额逾4.5万元,立案7起,结案6起,罚没款逾14万元。二是突出小龙虾质量安全整治,全覆盖检查52家小龙虾投入品经营门店,检查兽药等小龙虾投入品118个批次,查扣假劣兽药等不合格投入品20公斤,取缔无证经营兽药门店1家。检查小龙虾养殖场(户)31家,督促13家养殖户依法建立水产养殖档案,落实兽药休药期制度。三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对15家蛋禽养殖场开展拉网式检查,发现违法行为6件,责令限期整改6件。四是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联合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联防联控联治,严厉打击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人货混装、拼装改装、安全装置不全、脱检脱审等违法行为,及时开展变拖“清零”行动,加快变拖报废淘汰。五是受理种子质量纠纷3件,涉案面积5000亩;受理农药药害纠纷7件,涉案面积600亩;受理小龙虾饲料质量纠纷1件,受理机插秧等社会化服务纠纷5件,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纠纷调解5件,已完成纠纷调解19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逾170万元。

(十一)做好农业招商和项目争抢

一是做好招商引资,温氏现代化生猪养殖及屠宰加工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满负荷生产后,实现年上市商品肉猪100万头和约2000万羽肉鸡。二是申报专项债项目,选择全椒华丰粮油标准化冷库建设项目、全椒县稻虾共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全椒县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申报国家专项债,总投资14.86亿元,申请专项债10.46亿元。三是申报中央预算投资项目,选择全椒县争创稻虾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华丰冷链物流服务中心、等7个项目申报中央投资预算内项目,总投资12.1亿元,申请资金5.58亿元,待审批。四是筛选8个项目申报市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第一批),申报资金489.5万元。

二、2021年工作谋划

(一)工作目标

全县粮食总产目标力争45万吨,年粮食播种面积计划123.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4万亩,水稻面积80万亩,玉米7万亩,大豆1.5万亩,山芋1万亩。全年生猪出栏43.5万头,家禽出栏1853万只,肉蛋奶总产达7.56万吨,全县规模场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99%。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16.4万亩,其中精养鱼塘9.4万亩,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30.2万亩,渔业经济产值17亿元。

(二)工作思路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将深入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三农”工作的各项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力实施稳产保供、产业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扶贫、农业改革等工程,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奋力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确保农民收入增幅明显高于经济增速,为我县加快建设“智造强县,康养福地”新全椒多作贡献。

(三)重点举措(十大工程)

1.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一是完成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级评审。二是全面启动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编制项目建议书、初步设计报市评审。开展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单位的招标,开工建设,并对建设过程进行日常监管。

2.恢复生猪生产工程。以实施“双百万工程”为重点,推动生猪生产发展。以滁州温氏为主体,通过提升种猪场产能、调入断奶仔猪等方式,降低养猪场户空栏率,确保完成生猪存栏29.6万头、出栏43.5万头的任务。

3.产业扶贫工程。一是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增收脱贫。二是支持贫困村以及贫困发生率较高的非贫困村实施到村产业园项目,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分配,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三是推进马厂复兴村、石沛白庙村“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支持、维护和巩固各类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以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贫困户激活资源、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发展产业、应用技术、销售产品、务工就业、入股分红。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的扶贫农产品走出去,进入市场。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一是继续做实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县域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思路、技术路线、建设内容等方面谋划、论证和设计;在全县选择80个人居环境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带动全县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发展。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2021年计划完成2000户改厕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县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三是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提炼一批成熟、可操作的长效管护机制并加以推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的长效管护问题。

5.两重工程。一是推动温氏集团上百万100万头肉猪(2000万只肉鸡)屠宰及肉食品深加工项目建设。二是加快滁州温氏小王种猪场和喻河原种猪场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推进大苏和方岗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三是加快城南农产品批发市场二期项目建设,提升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培育集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乡村产业集群。

6.农业污染治理工程。一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面完成全年镇级秸秆收储中心建设任务,做到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二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继续加强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监督检查,扶持有机肥生产企业扩大畜禽粪污收集及有机肥生产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推进以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为重点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基地建设。

7.农村改革工程。一是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先行试点襄河镇、大墅镇和石沛镇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八不准”等相关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发生。二是继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变”改革,启用9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套和9万余户成员管理账套,实施“村经分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成员管理。三是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确权工作,及时开展经营权证变更工作。四是加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完善家庭农场台账建设;建立健全合作社新农直报平台、部级和省级的监测平台建设。五是继续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工作,围绕“一只虾、一粒米、一粒果”“三个一”的主导产业,重点培养县级和镇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

8.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一是继续做好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春雷”行动,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二是狠抓违法案件查处,落实行政处罚案件主办制度,提高案件卷宗质量。三是开展动植物检疫和转基因品种管理专项执法行动。四是开展生猪屠宰集中整治行动,依法取缔私屠滥宰窝点,严厉打击注水注药行为,依法查处生猪屠宰、检疫领域的违法违规案件。

9.渔业健康养殖工程。一是推广渔业健康养殖。做好稻虾共生综合种养示范推广,指导养殖户做好秋季虾苗虾种投放,全县稻虾共生综合种养面积稳定在30.2万亩。二是开展水产养殖高产技术培训,加强高温天气龙虾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积极创建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四是开展渔政执法“亮剑行动”和滁河禁渔行动,依法查处电鱼、毒鱼等严重危害渔业资源行为,开展清理整顿涉渔“三无”船舶和违规渔具。

10.智慧农业工程。一是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巩固100个益农社建设成效,加强益农社指导,规范开展服务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指导已建应用,发挥示范作用。争取再建5个示范点,扩大应用范围。三是做好稻虾产业智慧云平台运行维护。搜集整理信息,及时 ,展示全椒稻虾产业发展状况,促进稻虾产业健康发展。

三、“十三五”农业农村基本情况

(一)“十三五”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椒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沉着应对新挑战,积极推动新发展,全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在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又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国农机示范县,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等。

2019年,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50.25亿元,2019年,全县农牧渔业总产值50.25亿元,全年粮食总产43.94万吨,油料产量4898吨,棉花产量210吨,蔬菜产量7.73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4.81万吨,禽蛋产量1.02万吨,牛奶产量680吨,水产品产量6.18万吨。农业机械化率达89.7%。全县注册登记8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28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68万亩,占57.6%。全县认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119个,“全椒龙虾”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规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26家,年加工产值33.5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家,其中省级6家,省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

(二)“十三五”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改革。证书发放率为100%,建立县级土地确权成果数据库1个,确权档案三级归档,数据库建设通过验收;二是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改革。首先选择十字镇华龙村和石沛镇联盟村分别作为滁州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和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安排8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目前全县10个镇已有47个村开展“三变”改革工作,占全县总村数70%,每个镇都开展了改革试点。

2.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一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村庄整治、道路绿化、污水管网、标牌标识建设,增建农机具库、连栋大棚、物联网、节水灌溉等设施。二是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绿道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推进大墅休闲养生、辉隆科普采摘园、荣鸿民宿、牧龙山药研康养及荒草圩农耕文化园等休闲旅游基地建设。三是实施襄河示范区稻虾连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支持大墅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和辉隆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全县创建1个省级、5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计划到2020年再建设15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3.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实施品牌粮食绿色生产。持续开展籼改粳提质提效行动,聚焦水稻绿色生产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重点推广部颁二级以上优质品种、有机或有机无机复混新型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农药。全县粳稻面积达40万亩,部颁二级以上优质稻15万亩;二是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按照全椒县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实施方案,及时足额发放补贴资金,受益农户85000多户,促进粮食生产稳定。三是实施“两区”划定工作。全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65435亩,占任务的102.3%,涉及92个村(居),共57个片块,155839个地块。四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千亿斤粮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全县共建设63.7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总耕地的54%。

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2018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1.5亿元,同比增长5.5%。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9个,其中,省级6家,省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家,安徽全椒经济开发区畜牧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并申报部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县创建1个部级、5个省级、31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申报认定稻田小龙虾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5.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及时受理农资投诉举报,有效化解矛盾,依法调解纠纷,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立案查处违法生产经营案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六项专项整治行动,执法检查覆盖面达100%;三是推进乡镇农产品安全快检体系民生工程建设。新建农产品快检系统,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6.力促畜牧业转型升级。一是重大疫病防控。强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免疫工作,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二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兽药和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为重点,开展定期检查和突击抽查,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开展生鲜乳、兽药和饲料产品、养殖和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未发现添加违禁物质;实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无害化处理病害畜禽及其产品。三是压实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全面落实重点环节疫情排查、养殖场户技术指导、区域生猪调运监管、交通要道设卡查堵、餐厨垃圾全程管控等防控措施,有效阻击了非洲猪瘟。

7.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一是持续试点示范农业物联网。搭建全椒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围绕畜禽饲养、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稻虾共作、果树种植特色主导产业,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重点,建设27个应用示范点,形成辉隆、牧龙山两个应用示范基地。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农村电商产业加快发展,2018年全县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1.3亿元。三是大力推进稻虾产业信息化。与滁州学院合作建设稻虾共作智慧云平台,主要基于GIS系统,聚合稻虾产业生产、服务、加工、产品、销售、餐饮以及政策、技术、市场和工作动态等全过程数据,自动分析示范基地和市场价格变化数据,提高我县稻虾产业信息化水平。四是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出台《全椒县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县推进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主要工作和保障措施,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目前已建设60个村级益农社,今年底将达到80个,计划到2020年建成100个,实现全县村级全覆盖。

8.突出发展稻虾生态种养。开展稻虾综合种养为主的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探索“互联网+”稻虾共生模式,全县发展稻虾综合种养24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建设3个万亩示范区、9个千亩示范片,100亩以上大户250家,成立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20家,赤镇龙虾经济专业合作社、银花家庭农场获得部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全椒稻虾综合种养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力的特色主导产业。

9.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120万亩,在十字镇汊河村建设农作物秸秆还田示范片1处,示范片550亩。二是抓好“两河、两库”面源污染治理,成立技术指导组,建设化肥减量农药控害两个500亩示范片,新建2个病虫监测点,建立4个绿色防控示范片,开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化肥农药利用率达40%。三是做好土壤例行监测,按质完成36个点位水稻取样、送样。四是强化畜禽污染防治。推进禁养区养殖场户关停拆除。全县关闭拆除畜禽养殖场户377户,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异位发酵床处理等5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全县累计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户达447家,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85.46%,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6.32%,实现了省级目标。启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10.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一是推进特色种养业到户项目,财政投资3800多万元,支持1.2万户次实施特色种养业项目,覆盖率达98.3%,提高贫困户增收能力。二是发展特色种养业到村项目。投入财政资金5000多万元,全县10个镇实施107个到村项目,其中贫困村37个,非贫困村70个,实现9个贫困村特色产业全覆盖,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是主体带动。组织18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3425个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比例84.8%,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四是开展技术帮扶。组织183名农业技术人员,帮扶2789个特色种养贫困户,及时提供精准技术指导服务,做到技术服务全覆盖。

(三)“十三五”期间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下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初高中毕业生新增劳动力很少务农,从事劳动的大部分是“386199”部队,体力、智力都很差。虽然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生产,但大多缺少农业经历和经验,农业产量、效益参差不齐,甚至亏损。二是土地质量降低,通过土地置换,村庄变为农田,地力不高;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下降;另外,工业污染,也能造成部分地力破坏。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警钟长鸣,从国内看,瘦肉精猪肉、注水牛肉、假羊肉、苏丹红鸭蛋、毒青菜,药物残留超标等,消费者买什么、吃什么,无所适从。从县内看,取得“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比重不高。四是农业生产风险加大,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波动三大风险威胁巨大,甚至造成毁灭性打击,使生产者特别是规模生产者难以承受。五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园区基础设施较好,但从全县看,不少田块细碎,不利于机械作业和生产管理;水、路、渠、桥、闸不配套现象存在,等等,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六是农产品产业链较短,加工比例偏低,特别是精深加工更低,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少,总体农产品竞争力不强。七是合作融合程度有待提高,一二三产业融合不紧,农民与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建立,龙头企业与农业基地对接不够,带动本地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明显。八是生态循环农业刚刚破题,种养业连接松散,养殖业粪便污染与耕地有机质下降矛盾较为突出。粪污资源化利用总体程度不高。

四、“十四五”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四、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三农工作的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促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十四五”末,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4万吨以上;标准化粮仓达到45万吨;粮食烘干能力达到3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达到8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6.5万吨。

2.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末,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发展到1.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5万亩;种植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0%;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

3.农产品加工能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幅10%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0家;农副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5以上。

4.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末,全县动植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5%。

5.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十四五”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9%;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三品一标”质量认证总数增加50个,全县新增农业类驰名商标、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名牌农产品6个以上。

6.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末,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重大动物疫病绿色防控实现100%;主要农作物的化肥及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末,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位次明显跃升,年均增幅8.0%左右,高于经济增长增速。

(三)基本思路

1.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原则。进一步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发展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支撑。

2.坚持绿色发展原则。推动农业由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方面转化。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重视引进、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原则。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标准化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支持发展生产营销大户,以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原则。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推广农业低碳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四)主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智造强县、康养福地”目标,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全椒打造成具有皖东特色的“农业强县、美丽田园”,充分发挥我县皖东桥头堡优势,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奋力融入南京都市圈,打好“南京牌”,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与加工基地、长三角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的地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1.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按照国家、省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我县建设成全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保障基地。

2.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与加工基地。发挥我县众多大型粮食、畜禽、林果产品加工企业优势,依托区位优势和承载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建设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重抓稻虾、猪鸡、碧根果产业,把我县建设成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与加工基地。

3.打造长三角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的地。充分挖掘全椒儒林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具有全椒元素的“农家乐”和乡村旅游,积极面向南京、合肥等地区,把我县建设成为长三角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的地。

4.打造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要求,进一步提高农村规划设计水平,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彰显地域文化、本地特色,体现乡村风情、城市品位,努力我县打造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

(五)重大举措

初步谋划实施十大工程30个项目,总投资97亿元,其中“温氏全椒双百万工程”申报市级重大项目。

1.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

2.实施粮食绿色高效工程,加快实施粮食绿色高效种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农机社会化服务等项目。

3.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工程,加快实施沿滁河稻虾产业经济带建设、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水产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等项目。

4.实施畜牧业转型升级工程,加快实施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肉鸡养殖小区建设、肉鹅规模化养殖推广、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动物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冷链物流仓储保鲜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

5.实施蔬果绿色示范工程,加快实施高效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

6.实施农业产业化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仓储保鲜服务等项目。

7.实施乡村产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农业产业扶贫成果巩固、特色传统农产品挖掘与开发利用等项目。

8.实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程,加快实施智慧农业推广应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数字农村建设等项目。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7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我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积极参加市管干部轮训学习和“月末大讲堂”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高新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胜任工作的本领。通过不断地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强化了自我教育,加强了党性修养,增强了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提高了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努力实现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分工,我主要分管农业、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在工作中,我对照年度工作目标,创新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巩固粮食生产,实现“夏”、“秋”两季丰收

农业生产是国民生产的基础,巩固粮食生产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村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来,一是大力实施新、优品种的引进更新,不断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二是实施“沃土”计划。通过大规模开展测土配方,坚持科学施肥,减少了投入,培肥了地力,增加了粮食产出率。三是抓好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在莲东、裴村、西正村等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推行夏粮免耕作业。在“三夏”“三秋”到来之前,加强车辆的检修、调度等工作,保证有足够的机械服务好“三夏”“三秋”机收、机播等工作。四是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今年,全面完成了各项农业补贴资金的到户工作,包括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小麦直补、农机补贴、农机柴油补贴等。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6006吨。

(二)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新建107座温室大棚,总量超过350座;新增露地蔬菜2150亩,发展裴村蔬菜生产专业村1个;同时不断完善畜牧养殖基地,完成西正村土杂鸡场和裴村养猪场2个新建养殖场区,改造东逯寨村和西正村2个养殖小区。发展薄皮核桃500余亩,完成日元贷款造林468亩,义务植树20万株,完成了西坡、阎庄、辛庄等生态家园建设。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使全镇的农业格局形成了蔬菜、林果、畜牧同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态,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三)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加强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王寨用水协会广利灌区改造工程和五龙头用水协会广利灌区改造工程,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标工作,正在组织施工,预计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程完工后,将极大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投资170万元完成裴村水网改造工程,共铺设主、支管网25000米,新建阀门井9个,入户工程1300余户。同时在留村、里河、尚前等村新修渠道10条9400米,复修渠道1条1000米,新打机井6眼,建设桥涵闸150座,涝河清淤13条7100米,河道治理1条XX米,已完成投资230.2万元。

二是加大自来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完成西坡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西坡村66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阎庄村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闫庄村2个居民组378人的饮水问题。

三是沼气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沼气重点村王寨、裴村2个,户用沼气池650座,完成王寨生态示范村1个。完成培训沼气生产工25名、安全工35名。完成五龙口镇级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王寨村村级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是沁园生态农业园建设目前完成了园区的初步规划设计工作,实施树木围园工程,新栽植银杏树30万株,园成方、林成网的生态林网格局初步形成。

(四)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完成土地流转2900亩。二是不断完善林产权制度改革。共完成拍卖农田林网41条23.35公里,既实现了农村林权制度的改革,保证了农户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证了苗木的成活质量,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走在全市前列。三是狠抓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增收目标。今年新培育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了8名农民经纪人,实现了统一运作、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四是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全年完成引导性培训850人、“阳光工程”培训680人,培养了农民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五)移民工作再上新台阶

西坡村不断加大投入,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变。一是实现了五化。先后投资90万元,硬化了村里的大街小巷,完成了村内的花池、游乐园区、街道、围村等绿化;完成了195座农户住房刷墙体涂料(包括部分粉墙)4.2万平方米;架设路灯30盏,实现了村内的亮化。二是大力完善公益事业。全村完成了通有线电视、通有线广播、通户用电话、通远程教育网络,建成了标准化卫生所,有连锁超市,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获得了“省卫生先进村”光荣称号。西坡新村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是清理垃圾杂物650余方,清挖污水沟750余米。二是先后51.9万元进行村内“五化”,共粉刷墙体8000平方米、涂白3XX平方米,安装路灯32盏,硬化道路3800余平方米,同时将村2500余米主干道花池由原来的砖砌物换成路岩石,铺设彩砖1800余平方米。三是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村内有线电视安装入户率95%,同时投资2.5万元新修了文化大院,投入4.5万元购买10余种健身器材,丰富了群众生活。 (1) 乡镇农村建设农业工作总结一文如不符合您的要求,推荐参考以下同栏目文章:

【返回 栏目列表】

(六)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新突破

今年,抓住国家扶贫开发加大投资的良好机遇,积极实施迁户并村和旧村改造工程。通过严格项目管理,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了年度任务目标。

一是投资200余万元完成山口村13户58口人搬迁工程。工程拆除旧房18座,新建民房13座2300平方米,新修道路2条500米,铺设自来水管道2条800米。二是投资350余万元完成莲东村旧村改造工作。新建民房84间3598.5平方米,新修村内主干道路2条1800米、硬化门前道路5100米2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管道1条400米,架设低压线路350米,复修污水沟500余米,新修两个游园,健身器材、周围绿化全部到位。

(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一是完成了河口水库前期一期、二期协调任务,保证了工程顺利施工。二是完成了沁河清障一期扫尾、二期清障工作,拆除石料场12家,储备土地1000余亩。三是全面完成“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工作。通过强力宣传、分级负责、政策推动,高质量地完成了“三夏”“三秋”秸秆禁烧工作,扭转了多年大面积焚烧的被动局面,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森林防火工作通过建立专门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全年没有发生大的火情,受到市森林防火指挥部表彰。防汛工作以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为重点,强化预案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了安全度汛。

三、廉洁自律,时刻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在生活中,我克勤克俭,严格遵守机关财务制度;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树立“公生正、廉生威”正人先正己的思想;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经得起各种诱惑和考验,经得起名利关、金钱关、人情关。

问题与不足:思路不开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研究探索的不够,争取上级支持不够等,有待于在下一年工作中认真克服解决。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8

20__年,我们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龙头企业的对接平台。我们重点规划了铁西、城南、庆云、八宝、中固等五个工业园区,在每个园区内都专门规划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区。其中铁西工业园区占地15.6平方公里,是辽北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工业园区。中固工业园区是去年新规划建设的,规划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园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于20__年8月14日正式开始动工,经过70多天的艰苦工作,园区各项工程于10月末全部按期完成。共投入资金1100万元,铺设下水管线5500延长米,新修黑色路面4公里,安装路灯__盏,架设电力和通讯线路3000米,修复景观大堤1500米,新砌石笼坝4道,栽植绿化风景树1.6万株,实现了园区美化、亮化、绿化。当年就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即开原市大豆蛋白有限公司和开原市亚辉禽业有限公司等两个超亿元项目,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我们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还突出抓好了龙头的引进和培育,按照“谁有能力谁牵头,谁能牵头扶持谁”的原则,对重点龙头企业予以倾斜,使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壮大。20__年我市共新上投资额超20__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5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总投资35亿元,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4.2亿元。其中大连金信集团投资建设的燃料乙醇项目总投资21亿元,是辽北投资额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规模的壮大,进一步拉长了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链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嬴德肉禽、胜利牧业为龙头的肉鸡链条,以凯祥鸭业、亚辉禽业为龙头的鸭鹅链条、以雨润为龙头的生猪链条,以东羽乳业、明光乳业为龙头的奶制品加工链条等10大农业产业化链条。

二、建基地、兴产业,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

我们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依托市场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的“第一车间”。优先扶持了绿色水稻、良种繁育、蔬菜、苗木花卉、烟叶、水果、生猪、肉禽、肉牛、乳制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以庆云、八宝为主的绿色稻米基地,以马家寨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以靠山为主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松山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以庆云、三家子、业民、老城为主的蔬菜基地,以八棵树、李家台为主的烟叶基地等6大农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0.7。在规模基地的联合带动下,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20__年,我市绿色水稻面积达到12万亩,蔬菜面积达到24万亩,优质水果面积达到1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达到6万亩,烟叶面积达到2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41万头,猪饲养量达到111万头,禽饲养量达到2910万只。村外畜牧小区达到80个,养殖专业乡镇15个,养殖专业村48个,养殖专业户5000多户。形成了靠山苗木花卉、庆云绿色水稻、八宝蔬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老城大蒜、松山水果、业民生猪、威远肉鸡、八棵树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专业乡镇。

三、拓市场、活流通,架起农业产业化的坚实桥梁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建市场,农产品商品率不断提高。我们重点是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本地批发市场。我们重点对老城蔬菜批发市场、铁西种子销售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八树树黄牛市场、古城堡黄牛市场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管理,完善设施,提高了市场的交易能力。二是开拓外埠市场。我们先后组织我市的嬴德、鹤采、圣亚等龙头企业参加平壤国际农产品展览会、沈阳第二届国际农产品展销会等各类展会,进一步提高了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雨润的猪肉制品、嬴德的鸡肉制品、鹤采的绿色无公害大米、圣亚的蔬菜制品及靠山的花卉苗木、三家子草莓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在沈阳、长春、四平、上海等大中城市及山东、浙江、江苏等沿海发达地区市场均占有一席之地。三是积极培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组织相结合,放手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狠抓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植和扶持了一批购销实体、种植能手和专业大户。目前,全市已发展绿色稻米协会、草莓协会、蔬菜协会、苗木花卉协会、水果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达20多个。农民经纪人3000多人,其中获得资格证书的经纪人达200多人,有效地增强了农民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建标准、树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

我们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质量和安全标准,鼓励龙头企业进行质量和食品安全认证,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我市已有15家企业获得了各种产品质量认证,其中有10家获ISO9000认证,3家获ISO14000认证,2家获HACCP认证。“盛仓”精洁米等14个产品获得“绿标”、“马大帅”大米等34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在抓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狠抓了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目前我市已注册农产品商标43件。拥有“盛仓”大米、“嬴德”鸡肉制品等10多件省市著名商标。“此外,我们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积极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建立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建一个龙头、强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局面。20__年,开原市大豆蛋白公司与全市近1万户农户签订了8万亩大豆收购合同,并确定了每市斤1.10元的最低保护价,为种植大豆的农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去年10月,我省发生了“禽流感”疫情,我市的肉禽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嬴德、胜利、凯祥、亚辉等龙头企业,严格按照与基地 农户签订的合同办事,把因灾造成的损失留给企业,不让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受到了农户的欢迎。

五、转职能、强服务,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9

一、特色产业不断提档升级。

       按照“顺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效益、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形成了上下“两叶”,中间 “两果”,见空种菜、全民养畜的立体产业发展格局。按照“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做精做优烤烟产业、改造提升果茶产业,稳步发展蔬菜和畜牧产业”的思路,使烟叶、核桃、畜牧、柑桔、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1年农业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79%,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  85.7%,农业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7.8%。

        一是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全年种植烤烟3.88万亩,比去年增长9.9%,收购烟叶5350吨,比上年增长18.9%;均价13.22 元/公斤,比去年增加2.11元/公斤;收购金额7246.07万元;实现税收1594.14万元,比上年1097.59万元增长45.24%,烟叶种植面积、烟农收入、烟叶税收、烟叶均价等创历史新高。

        二是核桃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坚持把核桃产业作为我县第一大农业产业进行培植,严格按照“六个一”的技术标准和“四个一”的质量要求,坚持整村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核桃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发展核桃产业的信心更加坚定。2011年,全县定植核桃5万亩,初步形成了峡口泗湘溪、黄粮冯家槽和高桥伍家坪三个连片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核桃走廊,建成了一批面积超过500亩的核桃重点村。全年累计完成核桃育苗530亩,建采穗圃130亩,完成核桃嫁接44万株。在职教中心举办了第一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班,共培训核桃技术员65名,在8个乡镇开展了8场专题培训。全县核桃产业在全省已小有名气。

        三是畜牧产业平稳发展。实施“科技兴牧”战略,抓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良种的引进、繁育、改良、推广力度,逐步实现畜牧产品的升级。全年出栏生猪31万头,增7.5%;出栏山羊8.9万只,增11%。鼓励回乡创业农民工发展特种养殖,现有山鸡、黑豚、绿壳蛋鸡等多种特色养殖场7个。全县标准化规模化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千头生猪养殖小区10个,发展出栏肉猪1000头以上的5户,300头以上的19户,100头以上的93户;发展出栏山羊100只以上的20户,50只以上的150户。

        四是柑桔档次不断提升。近年来,我们多方筹资,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基金、退耕还林、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低温雨雪冰冻等项目基金2950万元对全县柑桔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其中2011年投入2170万元,柑桔品改工作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的三峡河谷地区甜橙品种更新改良现场会上,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xx近五年甜橙品种更新改良力度大,效果好,成为全省甜橙产区学习的样板。2011年,全县柑桔总面积达8万亩,其中今年新增2120亩,实现总产量5.4万吨,比上年增长4.9%,实现收入8500万元,完成柑桔品改8200亩,超计划17%。精品果园达到5000亩,精品果园亩产达到XX公斤以上。

       四是茶叶效益实现大幅提高。通过引进推广茶园配方施肥、机剪、机采、机制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在“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我县参加评选的6支茶全部获奖,其中昭君白鹤获得“第三届xx市十大名茶”称号,绿缘银针等5支茶获得“三峡杯”金奖和“优质茶”称号。2011年,全县茶叶面积2.4万亩,完成茶叶产量519吨,比上年增长83%,名优茶、春茶均价都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茶叶收入3510万元,新建优质茶叶基地5000亩,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线2条,完成无性系茶叶苗木扦插繁育1200万株,出圃无性系茶苗800万株。

       五是“菜蓝子”工程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建机构、抓基地、建市场、抓检测”四项措施,以城郊蔬菜为抓手,蔬菜产业发展加快,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蔬菜价格有所回落。2011年,全县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12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建城郊蔬菜基地5000亩,大棚蔬菜面积500亩,今年新建大棚150亩;在永安二市场建蔬菜自产自销区,发放自产自销证1200个。“榛子乡”牌蔬菜通过“农超”对接,成功进入xx雅斯超市和武汉白沙洲农贸大市场,年销售量达1.5万吨以上。

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

       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全县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按照实施一个项目、新建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基地进行水电路配套,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带动现代产业发展。2011年,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等项目资金2200万元,在古夫麦仓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移土培肥、土地整理、普安灌区、三峡后扶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在峡口普安打造连片万亩现代茶叶生产基地;整合低丘岗地改造、水利民办公助、低效林改造、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2800万元,张家河打造连片万亩现代核桃基地;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省级农业配套发展基金1100万元,在峡口文家山打造现代柑桔基地。

       二是农业企业发展较快。围绕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各项税收优惠、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有关规费、执行农业电价、优先供应建设用地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集中力量支持昭君生态、大丰收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萧氏茶叶加工,大丰收脱水蔬菜、马铃薯加工,xx龙联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加工,昭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柑桔加工,绿缘茶叶专业合作社小水果加工,天源核桃加工,航行食品、三峡牧业肉食品加工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起步良好。

       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开展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2011年,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家,农民合作组织达到96家,使用注册商标8个,申请产品质量标准认证32个,合作组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万多亩,年销售各类农产品6.5万吨。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合理进行土地流转,在南阳、古夫、黄粮3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中心,构建了镇村土地流转信息收集网络,2011年,全县规范合同流转面积达到8200亩。

        四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种养业新品种和设施农业新技术,强化科技对高效农业规模化的促进作用。2011年,全县推广“两杂”优质良种新品种25万亩,推广节本增效轻型栽培技术25.5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5万亩。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8000千瓦,机械化耕整作业面积达到21.29万亩,共投入农田作业机械2332台(套),农田作业收入达到400多万元。启动测土配方二期项目,采集土样XX个,布置田间试验32个,验收测土配方肥料对比试验17个,制备样品900个,开展作物配方施肥2万亩。通过科技手段及时准确病虫预测预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猪禽防疫密度达到了100%,牛羊防疫密度分别达到98.2%和98.5%,实现了防疫面、免疫率、佩戴耳标率三个100%,将稻温病、柑桔大实蝇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三、新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坚持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一个突破口,多方争取,重点投入,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11年,整合涉农资金,全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以“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为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以集中供水为主和分散供水为辅的办法,全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19处,建生物漫滤池13处,解决13个村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水毁水利基础设施修复工程,对39口塘堰进行了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202处,维修灌溉及排涝沟渠21条41公里,完成了古夫河、南阳河等地7处2477米河道的治理工程;投资890万元完成滩坪、田家坪和拱桥湾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年完成5512口户用沼气池建设任务,建成8处乡村服务网点、2处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8处联户沼气工程全部完工;投资3641万元完成278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

       二是农业基础更加夯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争取国家、省、市投入不断夯宵我且农业基础,农业抗灾救灾能力不断加强,农业产出率不断提高。2011年,全县共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6184万元,其中古夫、高桥、峡口和水月寺四个乡镇3万亩的低丘岗地改造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省级投资1750万元的黄粮镇低丘岗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的60%;省级投资1829万元的黄粮镇基本农田整理已完成工程量的30%。投资1987.49万元,在4个乡镇建设完成水池17口容量15650立方米,管网272.87千米,烟路41条15.09千米、密集式烤房140栋,烟草通用和专用设备860套,烟水配套和烟路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烟机项目受益面积1.69万亩。投资1360万元新建3个烟叶收购站点。顺利完成了黄粮镇水磨溪“民办公助”项目建设任务,该项目共完成渠道整治16条15800米,塘堰整治7口,新建取水口15处、沉砂池12座和控制闸12座;新建人行桥11座、放水口109处、涵管762米;完成黄粮镇集雨灌溉工程,新建蓄水池12口,366m3,建粗滤、漫滤池各1口,取水口2处,新修堰塘1口,蓄水3000 m3,安装引水管道26000米,供水管道2030米,节水灌溉配水管网5721米。完成了“长治”七期工程中2011年30.30平方公里的治理任务和2011年新增的19.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计划,总投资达627万元。完成张家河现代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黄粮镇张家河村、界牌垭村建小水果基地800亩,其中农田整治坡改梯25亩,兴修田间工作道路及排洪沟11条,蓄水池13口,1575立方,整修堰塘2座,建取水坝2座,机耕道路2条,完善基地内管网灌溉设施,已定植苗木4万株。完成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改扩建县级兽医诊断室200?,新建乡镇兽医站业务用房面积120?,添置各类仪器设备县乡共计93台套。

村农业工作总结篇10

2020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局牢固树立“围绕三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现就农业农村局今年党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政治引领,进一步筑牢思想理论根基

(一)每月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定了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20年度学习计划,持续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和系列论述选编摘编,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进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

(二)扎实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对党的忠诚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重中之重,实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开展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全员培训。组织党的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社区宣讲活动。

(三)严格执行党支部学习制度。打通基层学习贯彻“最后一公里”。把抓学习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硬任务,抓好书记带学,抓好干部自学,抓好日常督学。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犁城先锋等学台或微信公众号进行理论学习,推动学习贯彻与日常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定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为基层党员讲党课活动。

二、坚持发挥“两个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发展“双战役”

(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扛起责任、坚持一线作战。领导干部要主动服务联系基层,指导农业生产。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党员干部,对表现突出的,推荐提拔任用,对不担当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

(二)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压实基层党组织领导责任,积极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英勇斗争。通过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形式,示范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三、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做好政治思想宣传

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研判,及时有效应对;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灌输力度,始终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对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态度坚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宣传文化阵地管理,不断完善和有效落实管理制度,从源头截断错误思潮和言论的传播渠道;对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到有载体、有活动,形成学习制度,给大家营造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大家共同进步、提高。

四、履行管党治党主责主业,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一)制定党组抓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清单。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和“两个责任”,严格“一岗双责”。

(二)充分发挥党组政治核心作用。认真执行党纪党规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党务工作有序开展。定期召开局党组会议,集体研究重大事项,加强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强化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督促完善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教育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参与 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和“犁城先锋”网上学习。

(四)加强党支部建设。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举办了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开展党员基本信息采集和组织基础业务培训,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五)严格执行发展党员计划。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发展党员的首要标准,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发展党员规范有序。2020年发展1名预备党员。

(六)认真贯彻执行党费工作两个《通知》精神。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党费工作两个《通知》精神,指定专人负责党费管理,严格履行收缴党费手续,党费账簿规范合理。

(七)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提升工作效能。一是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抓好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设立规范化建设示范点,支部规范化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抓好组织保障。三是对年度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制定了2020年度农业农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把任务分解给班子成员,并落实责任。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党风廉政工作部署。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提高党员干部“四个意识”,促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利用观看反腐警示片、参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等活动开展警示教育,并对曾经出现过的违法违纪现象进行剖析,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把纪律教育挺在前沿、抓早抓小,正确运用“第一种形态”做好提醒谈话教育,并使提醒教育常态化。

(八)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严格执行党的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带头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作表率”活动,提高党员意识,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责任感。

五、强化志愿服务,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工作

积极组织本单位在职党员到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带头宣传政策法规,带头服务中心大局,带头服务人民群众,带头服务社区。积极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多次深入到宿安乡夏家、小辛庄等所驻村开展调研,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收入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并与当地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探讨帮扶项目和帮扶措施,制定了脱贫多项计划并予以组织实施。

二、存在的不足

回顾今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完成了基本的党建任务,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党和职工群众期待,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个别领导班子成员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思想,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办法不多,主动作为不够、持续用力不足。

(二)业务工作和支部工作结合效果不够理想。就党建抓党建,党建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一定程度存在,抓党建促进业务工作创新不足。

(三)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仍需持续发力。由于当前处于疫情防控时期,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干部职工十分辛苦,怕批评得多了会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对干部高标准、严要求还不够,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还不够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以来中央各次重要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最新讲话精神,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围绕加强政治建设、政治能力,持续开展党性教育、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四个意识”,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步调一致。坚持强引领、做示范、当表率,更加充分进行民主集中决策,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中发挥领导作用,以“党建+扶贫”“党建+乡村振兴”等为载体,坚持把党建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工作,以发展业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进一步强化思想建设。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推手,持续开展“学思践悟”,坚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以经常化、持久化的学习,推动党的理论入脑入心。同时,以网络学习、外出交流、实地调研为抓手,引导干部把眼光放长远,让思路“活起来”,把先进理念“请进来”,不断推进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工作再抓实,为农业农村工作建设注入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