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护理内容十篇

时间:2023-12-04 17:58:23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1

【关健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认知现状

【中途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早期的潜能开发亦日益受到初生儿父母广泛的关注。在产科病房,护士每天的护理对象不仅是孕产妇,同时还承担着对正常新生儿的护理。随着母婴护理知识不断更新,健康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产科护士还应熟悉跨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全方位为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健康宣教[1]。为此,对沧州市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的认知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

1.2 研究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产科护士一般情况和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两部分。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认知情况又分为两部分:①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情况:新生儿发育特点,智能发育关键期,早期教育开始的时间、方式,对早期教育和超前教育的理解等。②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听觉训练、视觉训练、新生儿游泳、抬头训练、爬行训练、与母亲肌肤接触、新生儿抚触、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良好情绪9项内容。共发放调查表170份,回收168份,有效回收率98.8。

1.3 评价方法 对填写完整的调查表统一编码,建立数据库,根据各项内容回答情况,录入资料,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x2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认知基本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年龄组x2= 50.684,P

2.2 沧州市5家医院168名产科护士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 168例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中新生儿游泳、新生儿抚触、与母亲肌肤接触较听觉训练、视觉训练、培养良好习惯、抬头训练、爬行训练和培养良好情绪了解的多。可见产科护士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较多。

3 讨论

3.1 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们不仅希望子女拥有强壮的体魄,更希望其能够全面发展。早期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有效的途径[2]。早期教育是指对于正常儿根据智能发育的规律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活动、促进其智能发育。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3]。新生儿的大脑已具备了接受外界良好刺激的条件,早期教育从新生儿开始,可使大脑获得足够的刺激,既可使大脑在功能和结构上更趋完善,又促使潜在能力得到较好的发挥,使正常儿更聪明[4]。

3.2 产科护士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新生儿父母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早期教育宣教、示教,可使产妇及其配偶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调查发现年龄在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较其他年龄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26~35岁年龄组产科护士工作、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自身是生理成熟、精力旺盛、养育子女的黄金期,对孩子的智能发育关注多,易于接受新的育子理念,对早期教育知识了解的较多有关。职称学历为护师和主管护师较其他职称层次的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与该职称层次护士大多年龄在30岁左右,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自身知识储备和护理经验积累共同作用决定的。本调查也发现虽然产科护士对新生儿早期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但对新生儿早期教育实践内容了解的并不全面,只对与日常生活工作接触较多的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和与母亲肌肤接触了解较多。为了给予新生儿家庭母婴提供优质护理和服务,开展好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故医院应组织产科护理人员和孕妇学校、儿科护理人员、儿保门诊医护人员一起进行早期教育的专业培训,产科护理人员应经常与儿保门诊医护人员联系请教、经常查阅网络资源和书籍不断学习和更新完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

4 结论

提高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脑科学研究的进展认为环境和经验对智力发展,尤其对早期智力的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和经验对小儿的影响必须由感觉通道才能实现[5]。新生儿就有感觉能力。产妇在住院期间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新生儿早期教育宣教、示教是非常必要的。产科护士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大量的新生儿早期教育知识才能给予产妇及其家庭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使产妇及其家庭提高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早期教育的知识技能,从而为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燕萍,刘杏仙,梁美娟.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褥期健康指导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73-74.

[2] 刘庆柱.浅谈儿童早期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7(上):245.

[3] 郭运燕.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1(37):181-182.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2

关键词:新生儿 院前急救 护理记录 TRIPS

随着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构建,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是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安全地将危重新生儿转运到上一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救治,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应用,从而有效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明显改善预后[1,2]。然而,转运过程中可能存在患儿病情变化,甚至死亡的风险。要实现安全、快速地转运,医护人员必须要全面评估,密切监护,准确实施各项抢救措施,从而保障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记录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3]。新生儿转运从接到转运请求至安全到达目的地,经过了出发前准备、接诊病人、安全转运及顺利交接等数个环节,期间患儿病情的变化、各项监护内容及实施的护理操作记录均应详细记录,为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治疗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也是转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依据。为了进一步提高转运质量,规范转运的各个环节,科学地记录转运前、转运途中及转运后的各项数据,我院新生儿医疗中心自行设计了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记录方法简单,内容全面、客观、真实,能够反映新生儿转运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1 表单设计原则及适用范围

1.1 转运护理记录单遵循的规范

此护理记录单的设计遵循江苏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第2版),客观、准确、及时、真实、全面地反应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情况,为患儿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的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

1.2 转运护理记录单遵循的指南文件

根据《中国新生儿病房分级建设和管理指南》的要求[4],结合S.T.A.B.L.E转运模式[5],依据转运前物品设备准备、接诊时评估、转运途中监护及转运后病情交接的基本流程设计此护理记录单。

1.3 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

依据新生儿生理稳定情况评估新生儿的病情,应用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6],可以有效预测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

1.4 转运护理记录单记录方法

此护理记录单适用于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的全过程,以表格式呈现,记录方法简捷。

2 表单的组成及内容

2.1 表单排版模式

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采用A4纸正反两面记录,横向排版。

2.2 表单正面

主要内容眉栏、转运前核查记录及首次患儿评估记录。眉栏包括:接诊人、接诊时间、出发时间、到达时间。转运前核查单主要核查转运车内设备性能及准备状态、急救物品及药品是否准备齐全(见表1)。首次患儿评估记录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神经行为、自主呼吸表现、皮肤性状及肢端温度(见表2)。

2.3 表单反面

主要内容眉栏、转运监护记录及转运交接记录。眉栏包括:患儿姓名、性别、年龄、返回时间及到达时间。转运监护记录主要反应转运中患儿病情的变化,持续心电监护的记录,护士实施的护理操作记录及效果评价(见表3)。转运交接记录主要是转运护士回到医院后,与接收科室护士针对患儿的基本情况进行的交接,包括:患儿姓名、性别、生命体征、经皮血氧饱和度、神志、各类导管、输液、全身皮肤状况及带入的病历资料,并经转运护士、接收护士双方检查确认后签名,完成转运(见表4)。

表1 转运前核查记录单

表2 转运患儿首次评估内容

2.4 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评分表

TRIPS评分表(见表5)包含4项参数:体温、呼吸状态、收缩压及对刺激的反应,每项评估结果均有对应不同的评分。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3 记录方法

3.1 眉栏

正确记录接诊护士姓名、患儿姓名、性别及年龄,接诊时间、出车时间、到达请求医院的时间、返回时间及到达接诊医院的时间记录格式为:年-月-日-时-分。

表3 转运过程中的监护记录

表4 转运结束交接记录

3.2 转运前核查记录

根据表内标明的物品、设备及药品名称逐项核查,核查性能完好、数量相符后“√”表示,如否则以“×”表示,并在备注栏内简要说明情况,核查记录应由转运护士自行完成,并签名。

3.3 首次评估记录

到达请求医院后,转运护士应进行护理评估,患儿一般资料经测量或问诊后,可直接填入空格内。神经行为、自主呼吸、皮肤状况及肢端温度评估,在相应结果栏内以“√”表示,特殊情况可在“其它”栏内进行文字描述。

3.4 转运监护记录

记录转运路途中患儿的生命体征、神志、皮肤颜色、自主呼吸的变化,以数字或文字的方式描述,每30分钟记录一次,如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氧疗的患儿记录吸氧模式及吸入氧流量,机械通气的患儿,呼吸机参数则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内,参数调节随时记录。转运途中,实施的所有治疗及护理以文字的形式,详细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中。凡是超出表格的记录内容,均可记录于“特殊情况及护理措施”栏内,如:微量血糖监测结果、特殊体位、实施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评价等。

表5 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评分表(TRIPS)

3.5 转运交接记录

转运交接记录应在到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5分钟内进行全面评估,转运护士与接收护士共同评估,以数字或文字的方式记录,并双方签名。

3.6 新生儿转运生理稳定指数(Transport Risk In-dex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TRIPS)评分表

护士要在患儿转运前及转院达到本院后15分钟内填写,评估体温、呼吸、收缩压、刺激反应,根据评估数据及表现行勾选分值,计算总分。

4 讨论

新生儿转运是指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的N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从接收转运请求开始,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时间观念,做好充分的转运前准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详细记录,直至转运交接安置患儿,顺利将患儿转入NICU。刘凤琴等人[7]将综合转运评估记录单应用于新生儿院际转运与对接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NICU根据文献及相关指南自行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如实记录整个过程,为患儿后续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举证倒置的法律依据,有效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同样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院前急救质量直接关系患儿救治的成功率。应用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为转运护理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不仅不同程度上约束和规范了医护人员的行为,有利合理规避转运风险。此外,针对转运记录单上的问题,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运用PDCA管理方法进行不断的科学管理,逐步提高转运质量。

新生儿转运从接到转运请求至安全到达目的地,经过了出发前的准备、接诊病人、安全转运及顺利交接等数个环节。本NICU自行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根据转运的流程,合理设计了以上几个板块,运用表格式记录单模式,完整记录整个转运过程,而且转运途中不仅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还监测患儿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状况,各个程序有条不紊,细致全面,达到了完整、客观、准确、动态、连续、书写便捷的目的。同时,也使护士建立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护士对危重患儿早期识别的能力。

TRIPS评分简单、评估项目少,仅有患儿体温、呼吸状态、血压及对刺激的反应4项临床指标,不涉及实验室指标,可在1 min内完成。根据TRIPS评分,合理评估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有效预测死亡风险,医护人员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但是,有关TRIPS评分用于新生儿病情危重度评估的最佳临界值的报道较少,尚无统一的标准。王敏等[8]以目前推荐的国内统一的危重新生儿评估标准NCIs作为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标准,并以此绘制TRIPS评分评估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ROC曲线,结果显示TRIPS评分判定早产儿病情危重度的最佳临界值为13.5分。本次设计的《新生儿院前急救转运护理记录单》加入TRIPS评分表,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进一步论证TRIPS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并以此为依据来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

参考文献

[1] Fenton AC,Leslie A,Skeoch CH. Optimising neonatal transfer[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4,89(3):F215-F219.

[2]朱更娣,方礼才,王丽琴,等.基础医院新生儿急救转运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1):26-29.

[3]张林,张淑英.护理记录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4A):649.

[4]孙祥永,封志纯.《中国新生儿转运指南》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58-160.

[5]陈志文,刘美松,蔡超秀. S.T.A.B.L.E项目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70-172.

[6] Lee SK,Zupancic JA,Pendray M,et al. Transport risk of physiologic stability:a practical system for assessing infant transport care[J]. J Pediatr,2001,139(2):220-226.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3

【关键词】 新生儿 隐患 防范措施

产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工作繁杂凌乱,护理隐患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产科护理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高度的安全意识能使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防范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笔者从事产科护理工作近十年,总结出以下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并提出预防对策,与同道共同讨论。

1 隐患

1.1宣教不及时不细致

孕妇孕期未经孕妇学校的系统教育,产后病房护士宣教不及时、细致,使产妇家属缺乏正确的育儿知识,导致在育儿过程中发生一系列意外。例如:喂奶姿势、方法、观念不正确,导致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1.2观察不细心、交接班记录不认真

新生儿出生后,在进行护理过程中,由于护士未进行细心的观察,各班未做好详细的护理记录,很容易导致一些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闭锁、先天性尿道口狭窄、先天性心脏病等,未被及时发现,以致于贻误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

1.3经验不足

因护士经验不足,在临床工作中,很容易将某些病理现象当成生理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耽误治疗,引起纠纷。例如:病理性黄疸、维生素K1缺乏症、下咽综合症、先天性贲门松弛等。

1.4工作疏忽大意,缺乏责任心,违反规章制度

新生儿身体娇弱,如果护士工作马虎,对待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掉以轻心,重视程度不够,很容易造成巨大伤害。如新生儿沐浴前,未调节好水温,易导致新生儿烫伤;护士不拘小节,手带戒指,容易导致新生儿擦伤;沐浴时不遵守规章制度,导致新生儿掉包、摔伤、交叉感染等;沐浴后,脐带护理部彻底,皮肤护理不清洁,导致脐带和皮肤感染,引起新生儿败血症等。

1.5违反操作程序,工作疏漏

新生儿护理工作繁杂、凌乱,与成人不同,医疗参与很少。例如:预防接种、新生儿筛查、沐浴、抚触、游泳,全部有护士完成。如果违反操作规程,如疫苗漏种、误种、重复接种;筛查漏筛,采血不符合要求等。很容易给新生儿造成终身伤害,引发护理纠纷。 转贴于

1.6安全管理不到位

产科护理工作面对产妇和新生儿两个群体,新生儿无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如果病房安全管理不善,或存在某些潜在因素,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被盗,引发纠纷。

1.7院内感染意识不强

新生儿抵抗能力差,母婴同室,探陪人员多,再加上医护人员院感意识差,操作过程中不注意手的消毒,很容易导致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2 防范措施

2.1保证孕期及产后指导的有效性

门诊孕检时,孕妇学校应认真建档,详细登记学习内容,使孕妇全面系统地掌握育儿知识。产后,病房护士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及时、细致地进行宣教,确保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教会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

2.2观察要细心,记录要真实

新生儿出生后,要仔细观察外观有无异常,如有异常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并在文书中做好记录。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吃奶、睡眠、大小便等,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班班进行床边、书面交接,及早发现潜在的先天性疾病,并及时通知临床医生。

2.3梯队合理,人员固定

产科护士专业性很强,人员应相对固定。入科的新护士应抓紧学习专业知识,日常工作中合理搭配人员梯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免漏诊漏治。

2.4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

产科护士要求极富爱心、责任心。工作中严格自律、慎独,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科室的有关规定,不得敷衍了事,蒙混过关,否则会酿成大祸。

2.5严格岗位责任,严格操作规程

科室应妥善安排各项工作,按规定设置好工作程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严格岗位责任制,各班次认真衔接,以防疏漏。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班护理质量,堵漏差错事故。

2.6加强安全管理

产科病房应特别加强安全管理,做到院科两级共同协助,走廊内安装监控系统,配备专人守护病区出入口,严禁外来人员随便进出。制定完备的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同时告知家长履行好看护义务,新生儿床前不许空岗。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4

综合治疗和护理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效果。方法 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2008年6月至2010 年6月共收治GER新生儿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结果 对新生儿胃食管反流采用综合治疗和护理效果好。结论 胃食管反流的新生儿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

【关键词】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治疗;护理

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由于各种局部或全身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及其以上部位而产生的上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综合征,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可高达80%~85%。反流可持续几周至几个月,90%以上的患儿常表现为呕吐,还可有体重不增、食管炎、食管靡烂或溃疡,表现为不安、激惹、拒食,重者呕血或便血,导致缺铁性贫血。反流物吸入后可有吸入症状:肺部合并症,呛咳、窒息、呼吸暂停、吸入肺炎,并伴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我院新生儿科NICU自2008年6月至2010 年6月共收治GER新生儿32例,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GRR新生儿中男22例,女10例,胎龄28~40周,其中早产儿23例,平均出生体重(1550±400)g;足月儿9例,平均出生体重(3200±410)g。22例因呕吐门诊就诊入院,10例因呕吐伴青紫或呼吸不规则由产科转入。发生时间:生后3 h~6 d,19例;7~20 d,13例。每日呕吐次数不等,多在进食后1 h内出现,呕吐物中伴咖啡样物者3例,其中吸入性肺炎8例,出现呼吸暂停6例。入院采用洗胃、、抚触、饮食和药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和护理,26例未再出现呕吐(占81.2%),6例仍有呕吐(占18.8%),症状较前减轻,患儿出院后跟踪随访半年均未再发生吸入性肺炎、呼吸停等并发症,无一例行抗反流外科手术。

2 诊断

上消化道钡剂造影,5 min内有3次以上反流者可确诊[1]。

3 护理

3.1 护理方法 适当的是一种简单有效地治疗方法,对防止胃食管反流患儿呕吐、溢奶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轻症患儿可采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位,即上半身抬高20°~45°,于喂奶后30 min或睡眠时,每次30~60 min,也可采取双角度,是将患儿头抱于左臂上,面向母亲喂奶时的姿势,此时患儿的身体长轴与水平面的角度及患儿左前斜位的角度均为45°~60°,在喂奶后保持这种30~60 min[2];早产儿需入暖箱保暖的患儿应将床头摇起,使床与箱体平面呈15°~20°角斜坡侧卧位;严重者予以俯卧倾斜位治疗,即上半身垫高或床头抬高30°,于哺乳后30 min或睡眠时,使患儿面向左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每次30~60 min。头高俯卧位[3]可明显改善早产儿的消化功能,减少该病的发生,但采取此不利于病情观察和护理操作,故需专人守护。

3.2 一般护理及病情观察 入院即进行生命体征常规检测,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意识及呕吐、溢奶、呼吸暂停等情况,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注意观察患儿呕吐的次数及返流物的颜色、性质、量,警惕有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严重者须禁食。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尿量、体温状况,注意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予以纠正。

3.3 喂养的护理 对于伴发窒息及呼吸暂停的患儿应暂禁食。其余患儿应根据个体情况采取个体化喂养方式。宜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一次避免过饱,注意喂养技巧。最好抱起患儿喂养,早产儿宜定时定量喂养,极低体重儿应由1:1奶粉开始逐日逐次增加奶量,最终过渡到全奶直至正常喂养。超低体重儿宜选择鼻饲喂养,鼻饲前应将胃内容物抽出,再缓慢注入奶,避免鼻饲速度过快,量过大。胃肠研究提示[4]胃属容量适应性脏器,如短时间内胃容量急剧增加或受到冲击,胃很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宜发生呕吐。鼻饲时间应在30 min左右,鼻饲完毕应观察5 min,喂奶后应加强巡视。同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5~10 min/次,每3~4 h予以1次,对经肠道不能达到生理需要量的新生儿,仍需静脉补足生理需要量。

3.4 洗胃的护理 对于住院期间反复呕吐的患儿应予以洗胃。即采取经鼻腔插入胃管洗胃,通常选用一次性8号新生儿硅胶胃管。插胃管时患儿平卧,头稍后仰,当胃管插入到咽喉部时用手托起患儿枕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食道口处于一个半开状态,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插入胃管的长度按常规新生儿的体表测量方法即前额正中发际-剑突的长度约14~16 cm,再插入4~6 cm,边插入边抽吸胃液以判断是否到达胃体内。确定在胃内后固定胃管。洗胃液一般用生理盐水40 ml+5%碳酸氢钠10 ml配比成1%的碳酸氢钠液,将胃管接5 ml注射器抽出胃内容物,然后用配好的洗胃液5~10 ml/次,反复清洗3~5次,直至洗出液清澈为止。通过洗胃可将分娩时吸入的羊水或其他残渣及时清理干净,经洗胃的患儿呕吐次数明显减少。

3.5 药物治疗的护理吗叮啉可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促进胃排空,应在喂奶前20~30 min口服或鼻饲;食管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能促进胃黏液和碳酸盐及前列素E2分泌,促进黏膜营养和上皮增殖,保护食管、胃黏膜,此类药也需进食前30 min服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应使用小剂量,大剂量可致胃肠平滑肌产生强烈收缩,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5],应用时应缓慢注射,应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

4 小结

过去认为食管下括约肌(cardiac sphincter)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惟一解剖结构。但现在认为GER并非是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低下单一的作用,而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产生。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贲门肌发育差,幽门肌发育好,在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易导致食管反流。加之新生儿分娩时吸入过多羊水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及粘液分泌亢进,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导致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哺乳,造成患儿营养不良、脱水甚至窒息的发生。此类患儿,护理人员提高重视,及时巡视观察,主张饮食和治疗是主导方案;对有窒息史的新生儿,护理人员要重视胃肠道和呼吸道症状;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腹胀情况,了解有无喂养耐受的假象,预防急性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同时配合洗胃、药物治疗,有效减少了胃食管反流并发症,完善了护理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Inboo TH.Silent gastro-esophageal reflux:how much do we miss? Arch Dis Child,1992,67:1325.

[2] 朱维廉.新生儿呕吐的X线诊断及喂养指导.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0,6(2):65.

[3] 张跃娟.不同对早产儿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91.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30-02

肺功能不全、缺氧、呼吸功能衰竭等在新生儿科十分常见,机械通气是此类患儿抢救治疗的一种必要手段,但由于新生儿本身的耐受力和抵抗力低较低,机械通气时,非常容易出现感染和VAP,从而导致患儿死亡[1]。近几年,我院在新生儿机械通气的临床护理中推广了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比较发现,患儿的护理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为进一步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及VAP发生率的效果,我院选取了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研究,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一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为研究组,每组44例患儿。常规组中有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3例,患儿胎龄33~40周,平均胎龄(376±16)周;研究组中有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4例,患儿胎龄334~40周,平均胎龄(376±16)周。所有患儿家长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获得了本院护理部的批准,两组患儿一般病历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喂养护理;对症治疗;遵医嘱用药;口腔护理等等。研究组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1)评估患儿身体状况

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身体状态评价,而后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出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并将所有的用药、检查和治疗内容填写在评估表中,以便随时对照护理。

(2)尿路感染护理

病房内应当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实施消毒管理,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一次,分泌物较多的患儿,可每周更换2次,空气滤网需要每天清洁,确保机械通气的清洁度,此外,在进行插管操作时,应当准确快速,有效减少感染的可能性。密切观察呼吸机管路的污染情况,一旦清洁度不达标,应进行清洁或更换。

(3)吸痰处理

根??患儿的自主排痰情况,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患儿促进排痰,例如拍背、转换体位等等,部分痰多粘稠的患儿,则可以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人工干预,确保患儿呼吸通畅。选择性进行呼吸道湿化处理,以减少不适感。

(4)营养护理

确保患儿营养状态,提高其免疫力也是降低感染和VAP发生率的有效途径。针对母乳充足的患儿,可每日收集新鲜的母乳进行喂养,少食多餐。母乳不足的患儿,则使用营养价值较好的配方奶进行喂养。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感染和VAP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试验所得数据使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分别使用x2和t值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研究组患儿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

22两组患儿的感染和VAP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患儿感染率与VAP发生率均为455%(2例),常规组患儿感染率为1818%(8例),VAP发生率为2045%(9例),研究组各项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气道狭窄、气道弹性纤维发育不完善、呼吸道关闭等是新生儿科常见的一些疾病,一旦引起呼吸衰竭等急重症时,就必须依靠机械通气维持患儿呼吸[2,3]。但由于新生儿气道以及黏膜等组织较为稚嫩,加之本身的耐受力比较弱,抵抗力差,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十分强烈,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很高。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为患儿提供较为全面的护理管理,从各个层面减少感染和VAP发生率,例如病情评估、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环境干预、营养管理等等,降低了院内感染,同时也提高了患儿的抗菌抗病毒能力[4]。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6

2007年~2008年对368名新生儿家长进行了有预见、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其中新生儿肺炎6O例、黄疸106例、早产儿4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34例、脐炎8例、其他12例。

2方法

2.1对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要求责任心强、态度和蔼、有同情心、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多学科理论知识,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并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好。

2.2健康教育方式

2.2.1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可采取个别交谈,也可同病种的新生儿家长组织起来集体讲解,谈话内容根据家长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善于发现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重点讲解。讲解时态度诚恳、形象生动、语言通俗易懂,举例说明问题,使家长易于理解和接受;鼓励家长提出问题进行回答。另外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每周给家长集中讲课1次,使家长从多种渠道获得健康教育知识。

2.2.2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如发放图文并茂的育儿知识,防病治病知识小手册,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比较实用。在病房的走廊墙壁上制作宣传板报,内容如母乳喂养方法、新生儿的一般护理、各种常见病的病因、预防处理、治疗护理知识和康复过程等。家长可以随时阅读获得所需知识,且不受时间限制。

2.2.3示范教育向家长进行新生儿家庭护理和营养知识宣教,如指导母亲进行合理的母乳喂养并示范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母乳不足时添加奶粉的方法、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方法、早期教育,在示范过程中随时回答家长的问题,使家长更直观、具体地受到教育。

2.3健康教育的内容

2.3.1入院宣教入院时热情接待陪伴家长,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了解,安置好患儿后向家长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探视时间及注意事项、病区设施,向其了解疾病发生过程,与其感到关心,消除其对医院这个环境的陌生感,拉近护士和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在短时间内建立护士和患儿家长间的初步信任。了解新生儿的各方面情况,通过收集家长的需求资料,掌握家长关注的内容,发现家长的学习需要,及时为家长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孩子生病,初为父母的家长异常紧张,护士应主动到床前安慰家长,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再灵活地选择适当时机针对新生儿所患的疾病讲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治疗护理程序。使其对所患疾病有一个大概了解,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3.2住院期间家长探视时或治疗护理过程中遇到家长询问病情时要耐心回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多种形式讲解,充分说明该治疗、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并列举多种不同措施产生后果各异的例子,使家长更好的理解、接受和配合。反复进行健康教育让家长在新生儿未出现问题之前就有心理准备,减轻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家长的应对能力。

2.3.3出院指导新生儿多数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年轻的父母没有照顾新生儿的经验,缺乏幼儿喂养和营养发育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对家长进行育婴知识、医学知识教育、讲解婴儿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如常见病的防治、幼儿辅食的添加、营养的合理搭配等;对其进行各方面家庭护理指导、疾病康复知识和预防知识指导,向家长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她们在喂养、沐浴、眼部、臀部、脐部等方面的护理,介绍咨询电话,对于带药出院者做好用药指导,必要时电话咨询、随诊。

2.4问卷调查

在出院前一天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健康教育、收费是否满意及对医院的整体评价等。

3结果

发放问卷368份,收回问卷366份,认为我科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对健康教育满意的350份,占95.1;认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交流技巧欠缺的9份,占2.45%;认为收费高的7份,占1.9O;其他的2份,占0.05。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7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 学习合同 新生儿科

“学习合同”是学生与其指导者共同拟定的文件,文件内容应特别指明学生将要学些什么,如何完成这个学习计划,完成计划的时间,以及评价的标准是什么等。[1]由于新生儿科患儿无陪护,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护理实习生在此实习时,往往不知所措。 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适应培养实践性强的护理人才,我院新生儿科自2007年1月起在护理临床带教中实行学习合同的带教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接受护理临床实习生42名,其中本科生20名,专科生22名,均采用“学习合同”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

2.实施方法

2.1制定总体的带教计划,按照实纲的要求和学校提出的要求,以及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专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实习时间与实习内容。

2.2分解实习阶段,护理实习生在新生儿科实习时间一般为4 周,将实习分为3 个阶段,根据每段的具体情况制定每周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设定具体的内容和操作,对护理实习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2.3 学习合同的实施

2.3.1制订学习合同阶段(第1周)

由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在本科生入科第1天,初步介绍新生儿科环境、布局、设施情况,各级人员职责分工,消除陌生感。然后利用2~3 天时间学习各项规章制度,了解专科护理常规,使学生深入了解新生儿科规范工作的重要性。根据护理本科生的实习手册,了解该学生在以往科室实习的学习情况,通过交谈让学生熟悉“学习合同”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如实填写“您对新生儿科的印象是什么?”、“您已经掌握了哪些护理技术操作?”、“您希望在新生儿科能学到哪些操作?”等问题,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需求等,再填写“学习合同表”(图1)。

每项内容的填写根据总的教学大纲,由带教老师和学生协商后决定,经双方签字达成协议。

2.3.2实践学习合同阶段(第2~3 周)

2.3.3根据协议实施教学过程。因为每名本科生进入科室的时间不同,以往的学习经历也不同,根据他们各自的需求,有重点的进行带教。如对于刚进入实习期时,重点熟悉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床位分布、暖箱设置等。熟悉各班的职责及工作流程。阐述护理操作中一些原则:无菌技术原则,消毒隔离制度等,掌握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鼻饲喂养,蓝光箱及暖箱操作等,在护理操作时注重以人为本,要考虑患儿的感受,操作时按护理程序的方法细致耐心的护理患儿。而实习中晚期的护士,已掌握了常规的护理操作,对其带教则侧重于如空氧混合仪,CPAP机,呼吸机等较复杂仪器的使用,较复杂的护理如新生儿换血疗法,脐静脉插管,PICC置管护理以及如何熟练地应用护理程序为患儿提供专科护理等较高级的目标。

2.3.4在实习过程中鼓励护理本科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等方法自我解决问题。除根据学习合同完成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外,还结合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学习内容。

2. 4终末考核阶段(第4 周)

临床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严格考核。在整个实习周期中,根据学习合同制定的预期目标和评价方法,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在出科前,再安排出科考试,考试内容覆盖全部实习计划要求和学习合同内容,由护士长与带教老师参加监考及问卷,记录成绩,严肃认真、负责地填写《实习鉴定》, 对未达标的内容,进行分析评议,总结实习情况。带教老师与学生进行座谈,征求护理实习生对带教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3.效果

42名实习生中,考核评价合格率达到100%

3.1学习合同使带教更具有自主性 与以往带教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带教老师的角色是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并非是信息的传递者。(2)由于本科学生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所以首先选择在她们中试行学习合同的带教方式。通过学习合同的形式,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等,触动内在动机的需要。护理本科生最深的动机往往来自内在动机, 例如自尊、职责、创造力和自我效验。学习合同将激发她们的内在动机,促进个人价值感的发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3.2学习合同使带教更具有有效性 实施学习合同要求重视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真诚地对待学生,信任并接受她,同时能从学生地角度理解事物,带教老师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她们有自主的需要,鼓励她们保持独特的态度和价值观。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有时不必当众指出,以免使她感到挫折,带教老师要促使她自我反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责任感和发展其自主性。

3.3学习合同使带教更具有灵活性 在整个带教过程中,不再是一个带教计划适用与所有学生,而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因人施教,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合同内容,灵活带教,增强了本科生实习的针对性。

4.小结

新生儿科以重危新生儿为主,他们年龄小,不能自行诉说病症。以往单一灌输型教学模式只注重带教老师讲,护理实习生被动接受,同一种教学程序适用于所有护理实习生,效果差。“学习合同”的使用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都主动参与学习,教学相长,学习效果好。

参考文献: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8

关键词: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效果评价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出院后父母护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新生儿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新生儿出院指导是教会父母在出院后如何科学地护理新生儿,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父母的育儿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家属大多数会从书刊杂志、电视及网络上获取护理新生儿的知识,往往理论性强而实际操作性不强,在应对各种实际问题时比较教条。在与新生儿家属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护理、照顾新生儿。为了使新生儿在出院后得到正确的护理,我们在新生儿出院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均来自我院儿科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出生后 1 d~20 d新生儿120例,其中男婴55例,女婴6 5例,住院天数为6~10d,平均为7 d。

1.2方法 出院时给予照顾新生儿的家属讲解并示范动作:护士在患儿入院时告知我科的联系电话及一些护理新生儿的宣传教育知识。

2 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的保暖 新生儿的衣物应以棉质、柔软、舒适为宜,新衣服一定要洗过后再给孩子穿。经常摸摸新生儿的小手、小脚,要保持手脚的温暖,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新生儿的穿衣、盖被。通过三句宝典判断新牛儿穿的衣服是否合适 ( 三句宝典即宝宝手脚是暖的,背上没有汗,衣服是合适的;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没有汗,衣服不够,要添加衣服;宝宝的手脚是凉的,背上有汗,衣服穿多了,要减衣服)

2.2 新生儿的喂养 坚持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是目前新生儿健康宣教的必须内容[2],向家长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建立母亲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母乳营养丰富、方便,且能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增进母婴之间的感情。喂奶后给婴儿拍背,吃奶后给予右侧卧位,夜间将新生儿放置在母亲身边,防止吐奶后误吸。指导选择人工喂养患儿家长喂奶时试温的地方是手掌的大鱼际, 不是手心;喂奶过程中奶嘴要充满奶汁,避免吸人过多空气。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配置奶液浓度,并教其学会奶具的清洁和消毒。一般母乳喂养 2 次奶要间隔 2~ 2.5 h,配方奶喂养间隔 3 h左右,如果喂奶次数频繁,会消化不良,新生儿吃奶一般需要3 0 min左右, 如中途休息时可给拍背, 打嗝后再继续喂奶,如果吃饱了,这时就不再吃了。

2.3 沐浴及脐部的处理 沐浴时室内温度要达到30℃ ,先洗新生儿头部,然后依次洗新生儿的颈部、上肢、腋窝、躯干、下肢、会阴及臀部;沐浴后可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脐部进行消毒,如脐部有渗液,为防止感染,每天需用安儿碘棉签(或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脐部 2 ~3次,直到脐带脱落结痂愈合为止。

2.4 臀部皮肤护理 现在多数父母为方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最好提倡使用柔软的棉质尿布。大小便后更换尿布要及时,每天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每次清洗后,易被尿液浸湿的部位可涂上少许婴儿润肤油,这样不易刺激皮肤。如果发现臀部皮肤发红,可涂护臀霜或紫草油保护皮肤。

2.5 新生儿哭闹时的处理 新生儿大声哭闹,首先要检查新生儿是否有大小便,如有大小便要及时更换尿布,其次检查新生儿所穿衣服是否松紧合适,再看看是否要吃奶,体温是否过高或过低。总之,新生儿当有不适时才可能出现啼哭不休的症状,如无原因的哭闹不止,安抚无效,则有可能是生病了,及时去医院就诊。

2.6 新生儿抚触 新生儿抚触是科学规范的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按摩[3]。向家长宣教新生儿抚触的好处,告诉家长抚触存家庭同样适用[4]。护士示教抚触的手法,首先抚触的环境在 2 8~3 0℃,有条件者可以播放轻音乐,抚触者要洗净双手,不戴首饰, 宜选择在两顿奶之间或者是沐浴后,充分温暖双手后涂满油,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和背部的顺序轻轻按摩,每个部位按摩 3次,抚触的时间控制在 1 0min左右。

2.7新生儿房间的管理 新生儿出院后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来到家里探望,尽量减少与新生儿接触,并且有固定人员护理婴儿,防止交叉感染。婴儿室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温度在 24 ℃左右,湿度55%~65%为宜。

3 结 果

出院时对家属做好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指导,通过电话回访了解到有 120例家属都能正确地护理好新生儿,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也能自己正确处理,只有 8例产妇由于知识水平、智力因素、身体因素等不能完全掌握。做好新生儿出院时延伸护理指导对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提高家长育儿自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丰富了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提高了出院指导的效果,提高家长对新生儿护理技巧的认知,增强他们护理新生儿的信心,保证护理质量。通过1月后的电话回访,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全部掌握的有112例新生儿的家长,占93.3%。新生儿延伸护理服务通过示范性操作的指导,让家长在实践中学到护理知识,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纠正错误之处, 可以提高操作的准确程度, 使家长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巧,从而提高家长的护理能力,使专业的护理从医院得以延伸到患儿家中。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护理服务形式,是医院将护理服务延伸到患者家庭的手段之一[5~7],是出院患儿家属及时获得康复保健指导与咨询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出院患儿开展电话回访,使患儿家属更愿意与医院保持长期联系,不仅丰富了整体护理内涵,而且使人文关怀得到延续,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张娟.如何做好新生儿出院宣教[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 0 0 6 ( 8):8 5.

[2]张素珍,孟永勤,丁焱.新生儿出院前健康教育需求比较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J].2008,23(16):2208- 2210.

[3]黄河清,洪琦,李仪风,等.新生儿抚触对神经行为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 (3):203 -204.

[4]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 ,2009 ,4 4 (1):85- 87.

[5] 刘素娥,覃桂荣,麦蔚莹,等.产妇产后健康教育方法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5,(11):977 -978.

[6] 殷艳玲,蔡敏,丁海燕.产褥期家庭访视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 , 2005 ,19 (5):464- 466.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69-03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体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从而使体内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大大增加,血管内的大量血浆渗透到血管外的细胞间隙内[1]。由于大量的血浆从血管内的丢失,使得血压降低,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还会发生全身的皮肤以及黏膜的进行性水肿[2]。由于血容量的急剧减少,肾内的血容量也会相应的减少,严重者会发生肾功能不全,甚至会发生肾衰竭。除此之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发生内环境稳态紊乱和呼吸困难等诸多给患者带来威胁的并发症。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婴儿受到严重感染后发生的疾症,但关于此类的研究却又很少,现针对患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的护理干预的影响进行探讨,选取该科2011年5月―2013年8月间收治的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护理干预的效果与特点,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21 d,平均年龄(10.3±1.23)d。所选54例患儿中,均经医师诊断为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男性新生儿患者有34例,女性新生儿患者有20例,30例患儿是通过剖宫产生产,24例患儿是通过顺产生产。其中出现低蛋白血症的新生儿患儿有41例,发生皮肤以及黏膜渐进性水肿的新生儿患者有30例,出现肾功能下降的新生儿患者有16例,出现呼吸困难的新生儿患者有9例,除此之外,几乎所有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发凉、发绀以及尿量减少的症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0例。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的详细情况请见表1。

表1 54例患有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的详细情况

1.2 护理方法

1.2.1 输液护理 给新生儿患者输入胶体液(10~15 mL/kg),改善患者的血容量。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时刻刻注意患儿的血压、心率以及尿液的改变等,根据各项指标来控制输液的速度等,从而维持患儿血容量的稳定性[3]。

1.2.2 新生儿患者皮肤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定时检查患儿的皮肤状况,定时更换患儿的体位,身体下垫上通气、吸水性良好的布料,且定时对患儿进行清洗,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发生感染。在清洗之前,护理人员先用洁肤柔洗手液洗手,做好手卫生。清洗过程中,室温维持在26~28 ℃,水温维持在38~40 ℃,医护人员应用手腕部皮肤试水温。对于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应上下身分开洗,以免引起脐带发炎,洗完用75%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和周围皮肤[4]。

1.2.3 掌握新生儿毛细血管渗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新生儿患者在院内接触最多的人员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应护理好新生儿的方方面面,尤其此时的新生儿患者对外界没有任何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护理人员更显得尤为重要。患儿的康复需要主治医师与护理人员共同努力,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医师做好沟通,若出现血压降低、水肿、呼吸困难等表现时,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准备抢救[5]。

1.2.4 患儿的环境护理 新生儿的病房内应该尽量做到安静、干净、阳光充足,病房内的适度应尽量控制在55~65 ℃之间,病房内的温度应尽量控制在22~24 ℃之间。将患儿置于环境安静、舒适的病房内,使其内心舒畅,防止喧闹的环境影响患儿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6]。

实验组患儿接受上述个性化护理,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常规护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经治疗与个性化的护理后,新生儿患者的病症完全缓解,身体其他的指标也都趋于正常,未留下后遗症;显效:经治疗与个性化的护理后,新生儿患者的病症好转但未完全缓解,身体其他的指标基本都趋于正常,未留下后遗症;有效:经治疗与个性化的护理后,新生儿患者的病症有所好转,身体其他的指标也有所好转;无效:经治疗与个性化的护理后,新生儿患者的病症未好转,身体其他的指标未趋于正常,留下后遗症;总有效数:总有效数=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有效率: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患者总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中,7例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例数为24例,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人数为21例,有效率为77.8%。实验组男性患儿组中,显效例数为5例,有效例数为10例,无效人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15例,有效率为88.2%;实验组女性患儿组中,显效人数为2例,有效例数为6例,无效例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8例,有效率为80.0%。可见男性患儿的效果要比女性患儿好。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效果对比的详细情况请见表2。实验组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护理后的效果对比的详细情况,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对比[n(%)]

表3 实验组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护理后的效果对比[n(%)]

3 讨论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是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大量血浆侵入组织间隙,进而导致患儿全身皮肤及黏膜水肿、胸腹腔出现渗液的症状。大量的血浆渗出到血管外,会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良,不利于新生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不利于新生儿身体的发育,由于新生儿缺乏完善的免疫系统,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整,故更易于出现感染,正是如此,有学者建议应加强长期有效静脉通道的及时建立,密切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及尿量改变,通过早期预防、有效干预以最大程度提高危重患儿存活率。

该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为88.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提示应对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时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科学有效性。个性化护理措施讲究针对不同患儿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如定期检查患儿皮肤情况,定时更换患儿体位,身体下垫上通气、吸水性良好的布料,此类细致入微的护理措施看似简单,但对于提高患儿存活率意义重大,避免了因皮肤通气性弱所致的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再如护理人员的轻柔与精细动作,是针对新生儿较脆弱的身体状况选择的最好的方式[7]。如在临床实践中对患儿行穿刺输液操作时,通常选择头部血管,考虑的原因除头部血管较粗且受重力作用药物易进入心脏的原因外,与更容易穿刺成功,操作上相对更柔和亦有关。

另外,该研究通过对比实验组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护理效果,发现男性患儿护理有效率相比女性患儿较好,分别为88.2%和80%,此结果是否具有代表性及意义仍不能确定,既往对成人研究表明女性免疫力相比男性较高,与前者体内有两个X染色体,而后者仅有一个X染色体有极大关系,某种有利于健康的特殊物质仅存在与X染色体中,这就注定女性比男性具有较强的免疫力,而这种基因差异从新生儿出生便存在,故同本研究结果对比来看互为矛盾。对此需要今后扩大观察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考证。

新生儿的护理内容篇10

[关键词] 脐部暴露;时机;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1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054-02

新生儿出生后,其脐带残端在未愈合脱落前为开放性创口,从而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加上局部血流、营养丰富,一旦潮湿或尿液污染,细菌极易滋生繁殖,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1-2],因此,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3-4],直接关系到婴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脐部残端早期暴露是近几年被证实能加速脐部残端干燥、脱落、愈合的另一个安全有效的措施[5]。本研究探讨新生儿脐部暴露的最佳时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在本院经自然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0例为研究对象,产后Apgar评分>8分,体重>2500 g,排除宫内感染、羊水早破及胸腹壁裂畸形者。将20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500例,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残端,4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娩后脐带处理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娩出后1~2 min内按常规剪断脐带:胎儿娩出后,立即于距脐带根部10.0 cm及0.5 cm处分别上止血钳及一次性脐带夹(杨州市邗江头桥卫生材料厂生产)阻断脐带供血,0.5%的碘伏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于脐带夹上方0.5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血,新生儿脐带断面经0.5%的碘伏消毒后[6],A组暴露不覆盖纱布,B、C、D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1.3 脐部护理及暴露方法

A、B、C、D组分别在断脐即刻、12 h、24 h、48 h暴露脐部,出生及沐浴后每日予75%乙醇消毒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次,无菌纱布覆盖包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若包扎纱布被尿液浸湿或污染时予更换,48 h后去除一次性脐带夹及包扎纱布,脐部残端暴露,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2次,待残端结痂自然脱落[7-8]。

1.4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由家属在家进行脐部护理,出院前对产妇及家庭人员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健康教育,使其对脐部暴露、护理有正确的认识,教会其家庭人员掌握正确的脐部消毒和护理方法[9],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及潮湿,并由专职护理人员进行跟踪随访。

1.5 观察指标

观察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住院期间由专人观察并记录,出院后由同一人进行跟踪随访。

1.6 脐炎诊断标准

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或拌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皮肤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量多并带有臭味[1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4组新生儿10 d内脐部出血及感染发生率的比较

A组10 d内脐部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B、C、D组(P

3 讨论

传统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将新生儿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敷料干燥,生后次日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2次并继续用纱布无菌包扎及胶布固定,甚至用绷带或一次性无菌脐带包包扎固定,48 h后暴露脐部,残端任其结痂自然脱落[11]。这种方法不仅影响新生儿腹式呼吸,造成新生儿不适[12],而且脐部包裹后局部潮湿不易干燥,也不方便局部观察,包裹的纱布及绷带被汗及尿液污染浸湿或脱落后往往得不到及时更换,从而容易导致脐部感染[13]。在进行脐部护理更换敷料时常发现脐部渗出物与无菌纱布粘连,甚至出现残端渗血、红肿[14],频繁更换敷料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也浪费医疗资源[15]。

通常情况下,脐带残端暴露后逐渐干枯僵化,1周左右脱落,创口10~14 d完全愈合[16]。但脐带残端被纱布包裹后,脐部不易干燥,残端脱落、愈合时间延长[17],而脐带在脱落过程中会分泌胶质,引起脐部分泌物增多,为细菌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护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新生儿脐炎甚至败血症[18]。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早期暴露脐部,过早暴露脐部是否容易导致脐部感染是多数学者担心的问题,但研究发现,与传统产后48 h暴露脐部相比,产后24 h暴露脐部能降低新生儿脐炎、脐出血的发生率,甚至比48 h后二次断脐脐炎及脐部出血发生率还要低[19]。脐部暴露后,残端处于干燥状态,干枯结痂快,不利于细菌生长,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概率,而且便于护理和观察,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可明显节约敷料,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对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亦有积极作用,24 h后暴露脐部也让产妇及其家属在护理新生儿时感到轻松,方便出院后家庭护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断脐即刻是暴露脐部残端的最佳时期,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促使脐部残端愈合,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及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董莉,卢敏,梁丽碧.新生儿脐部包扎法与24小时脐部暴露法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27-28.

[2] 邵美仙,樊丽英,梁建红,等.75%酒精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7):182-183.

[3] 代洪波,吴媛媛,乔福元,等.健婴宝-胎毒清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包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7):2446-2447.

[4] 柴青松.不同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诊,2010,19(1):174-175.

[5] 叶金艳,祝建军,杜玉梅.新生儿脐炎病原菌分析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99-1301.

[6] 范慧慧.开放式脐部护理二次脐带修剪法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40-2841.

[7] 蓝院琴,廖新阳,谭月坚.新生儿脐部护理风险分析与对策[J].海南医学,2010,21(7):143-144.

[8] 汤隽.新生儿85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35.

[9] 苏丽东,唐鸿玉.两种脐带残端处理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5A):51-52.

[10] 张丽英.3种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1, 27(17):2690-2691.

[11] 周蓉,刘锐.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9(6):89.

[12] 叶爱彬,罗淑媚,范杏娇.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0):112-113.

[13] 张国英.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14):3088-3089.

[14] 朱鸿雁.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及相应效果[J].医学信息,2010,23(10):3699-3700.

[15] 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16] 陈慕刁,关惠慈,吴小麦.两种新生儿剪脐方法的效果观察[J].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4):48-49.

[17] 王小飞.新生儿200例的脐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94-6795

[18] 李全梅.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