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制营销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4 23:41:14

会员制营销方案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1

关键词:医药营销;执业制度;注册

药品是人们用以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它既是 商品又不同于一般商品。目前,人们将从事医药销售人员称之 为医药代表。在西方国家,医药代表这一职业至少已有上百年 历史,国内的医药代表最初也是来自改革开放后进人中国市场 的外国医药企业及其合资企业,由于外资、合资企业中的医药 代表非常有效地促进了企业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业绩的增长,随 后,国内医药企业开始纷纷效仿。我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这一 新职业―――医药代表,而与之相对应的管理规范却严重缺乏和 滞后.

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对从事药品销售的人员 实施了认证管理,有着较为严格的准入门槛.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简称 RDPAC)、38家跨国制药会员公司在全体会员公司中全面推广 “RDPAC医药代表内部认证项目”,并于2006年制定新的“药 品推广行为准则”,旨在建立行业自律和防控医药商业贿赂的 长效机制。2003年,RDPAC开始对英国、日本和香港的相关认 证项目进行研究。在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现有经验的基础上, 2004年RDPAC医药代表内部认证项目正式立项,确定了“医 药代表内部认证项目”的初步框架。由于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医 疗卫生保障体系以及公共事务管理方面有较大差别,因此其管 理模式只起到借鉴和引导的作用。而我国外资企业建立的“医 药代表内部认证项目”牵涉的企业同我国17 000家医疗企业相 比,所占比重非常小。加之企业内部监督不具有强制力,在现有 国情下很难发挥较大作用。因此,应建立以政府主导的行业自 律的医药注册认证模式.

目前,我国医药营销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文化程度偏 低、法律观念淡漠、职业道德观念不强。针对医药营销行业存在 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食药监局)应建立市场 准入制度,从认证入手,加强医药营销行业管理,提高我国医药 营销行业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规范医药营销行业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使我国医药营销行业逐步走上规范有序、 公开统一的健康发展轨道,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营销人 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医药营销人员诚信保障体系等.

1建立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 应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这一准入门槛,提高医药营销行 业从业人员素质.

1.1考试组织和内容 医药营销人员资格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 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办1次。内容包括:中国医药 卫生概述、医疗机构组成和现状、制药工业概述、基础医学、临 床医学药理学、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1]。相关部、 局负责编制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并组织命题等工 作,组织执业资格的考前培训。同时负责审定医药营销人员执 业资格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组织实施考务工作,并 对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资格考试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和确定合 格标准。执业资格考试合格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 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食药监局用印《中华人民共和国 医药营销执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全国范围内有效.

1.2执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执业药师考试设定报名条件,如相关学 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年限等,对从业人员进行条件和准入的 规范.

1.3医药营销行业执业人员注册制度 国家对医药营销人员实行准入制度,凡取得《中华人民共 和国医药营销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经过注册才能从事医 药营销活动。对执业资格注册规定年限,在注册有效届满需要 继续从事医药营销活动的,可按规定的程序换发新证书。对违 反相关规定的采取收回、注销等手段规范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行 为.

2建立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体系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医药营销人员失信成本,是医药 营销人员诚信体系的重要一环。诚信档案,就是把医药营销人 员个人在履行职责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个人诚信信息汇集起 来,进行整理存储,从而形成个人的诚信资料。医药营销人员的 个人诚信信息将与履行诚信信息一起纳入档案记录和考评范 围。诚信档案主要由医药营销人员个人基本信息、履行职责诚 信信息和社会诚信信息3部分构成,总的思路是以履职诚信为 主、社会诚信为辅。建立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应由政府的专 门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收集、整理其诚信信息,全面、准确、 及时记录医药营销人员的行为活动。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对 加强医药营销人员诚信建设有重要作用。在美国,某人一旦有 严重的诚信缺失行为,就被记录在案,他从事任何活动都会受 到影响,可谓终生损失巨大[2]。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 个人诚信档案是一项约束个人行为及个人进行自我约束的有 效制度。我国国内一些地方政府也先后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 在建设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2.1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的构成 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是医药营销行业信用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执业人员基本情况、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 记录、业绩汇总、继续教育情况、能力表现、投诉情况等.

2.2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的管理 随着网络的发展,可将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与有关部门 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同业征信向联合征信过渡,实现信息 共享,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医药营销人员的诚信状况.

(1)管理原则。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按照“统一规划、分 级建设、分步实施、信息共享”的原则进行,逐步实现医药营销 行业诚信档案系统覆盖全行业的目标。各级医药营销行业主管 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区内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工作.

(2)组织实施。食药监局组织建立一级执业人员诚信档案 系统。各省食药监局负责一级执业人员诚信档案的日常管理工 作,包括有关诚信信息的征集、登记、审核、更新及管理等工作, 提供网上诚信信息查询服务;并负责起草相关的诚信信息管理 制度,包括信息征集、使用和更新的规则与方法,信息公示的内 容、范围和保留时限,投诉信息的处理办法等.

(3)信息采集。诚信档案信息依法从多种途径采集,充分利 用现有信息资源,从政府部门、医药营销行业等多种途径获得, 并与机构资质、年检制度及专业人员执业资格注册工作有机结 合。不良行为记录,除要求医药营销行业自报外,各级食药监局 也应及时报送医药营销人员的违法处理情况,医药营销人员诚 信档案将按规定予以公示.

医药营销人员获省级表彰或荣誉称号,也可作为良好行为 记录载入执业人员的诚信档案。良好行为记录由医药营销行业 采集或执业人员直接报送.

医药营销人员出现违反医药营销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行 为,并受到处罚的,即可将不良行为载入该执业人员的诚信档 案。不良行为记录以营销行业组织报送为主,记入档案视情节 收回或注销执业资格证书.

(4)信息维护和更新。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是由政府组织建立的,由系统管理部门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更新。对涉及企 业商业秘密的信息要注意保密,实行授权查询;未经核实的信 息不得在网上公示;不良记录在公示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 批准程序.

(5)投诉处理。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系统专门设立了网 上投诉栏目,社会公众可以在网上对执业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进行投诉,社会公众可按统一格式提交有关医药营销方面的投 诉。系统管理部门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登记、整理、分类,并根据 被投诉对象和投诉内容,转交有关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处理,或 转给被投诉机构进行处理。医药营销行业对系统管理部门转去 的投诉在15天内反馈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时反馈的,将在网 上公示投诉情况。此外,还要公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

整改结 果。如要撤销公示,须由被公示单位或人员申请,经相关行政主 管部门同意,方可从网上撤销;不良行为记录分类在医药营销 人员诚信档案中保留一定期限.

(6)信息查询。按照依法、合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和分类、 分级管理原则,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可分为公示信息和授权 查询信息两大类.

2.3诚信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 (1)为了保证建立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要认真总结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

此项任务是一个标准化的体系,在具体操作中,绝非一个档案 部门所能承担的,应由医药营销人员管理部门来研究和牵头运 作,各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并且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具体内容 包括:个人诚信信息的收集、登记、评价、考核和诚信信息资源 的共享、诚信档案管理、诚信等级认证等.

(2)对医药营销人员诚信信息的记录采用以“0”为基准的 正负分记录方式,实行等级制,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4个等 级.

(3)保证医药营销人员个人诚信档案信息的公开、透明。信 息既向本人公开,也向广大群众公开,让医药营销人员的诚信 受到社会广大群众的监督。有关授权单位和个人可以在规定范 围内查询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医药营销人员对有异议的个 人诚信信息可以提出申请,诚信档案管理部门按照一定程序进 行更正.

(4)要有针对性的对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情况进行跟踪考察, 并将考察结果反馈给专门的诚信档案管理部门,使之能定期对 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信息进行更新.

(5)在诚信档案中根据医药营销人员个人实际情况,追加 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可对出现非诚信行 为倾向的医药营销人员起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以上探讨建立我国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及从 业人员个人诚信档案制度的个人见解,主要是从政策层面规范 医药营销人员执业行为,包括制定医药营销人员的准入制度、 加强医药营销人员诚信档案的管理等。要全面提高医药营销人 员的执业素质,还应加强其职业道德与职业修养.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2

有一个在某企业从事营销高管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够为他在公司的薪资体系方案提供一些建议。他讲到他所在企业营销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销售提成,以前曾请一家咨询公司给设计了一套薪资体系方案,但是执行后出现团队出现了不稳定现象,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计算方式烦琐,团队的抵触情绪很大。现在公司让他来主持修订薪资方案体系,一是公司要求考核利润,利润到底该如何考核;二是营销人员的主要收入还靠提成,但是公司所销售的品种多达一百多种,给每个产品都设置一个提成额度,显然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又会很大。

其实类似与上述这位营销高管的困惑的企业也很多,现在许多企业营销团队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采用“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和“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两种形式。“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会被一些新公司(市场处于开发阶段)、规模不大、企业整体产品利润率比较高的企业采用;“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会被规模较大、市场进入发展成熟期的、整体产品利润率比较低(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企业采用。

“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营销人员的斗志,收入一般是下保底的收入很低,上不封顶。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不利用营销人员的内部流动和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因为现有的市场已经被原营销人员处于承包性质的状态,人员一流动就意味着原有的利益被重新分配,而新进人员则由于处于有利位置的市场被老人员霸占而不愿意进入。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营销团队的老化和市场丧失活力。

“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中营销人员奖金是根据各个市场的现状和企业对于市场的定位来核定某个市场的目标考核量,按达成比例来取得的。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内部营销人员的流动和便于人力费用控制以及便于吸收外部的优秀人才加盟, 它的缺点在于营销人员的收入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像提成那样获得过高的收入,在从“底薪加提成”体系向“底薪加奖金”体系的转化中可能会受到以前靠提成收入比较高的营销人员抵制。本文主要探讨“底薪加奖金加费用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

那么企业该从那些方面来设置薪资体系呢?

一.底薪

(1)底薪是为了确保营销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这也是为了确保营销人员基本稳定和增加他们安全感的保证。否则营销人员在一个企业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的时候,是难以让他们做到安心工作的,更不要提团队的凝聚力了。

(2)底薪的设置一般要根据和参考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基本工资水平(不宜低于政府核定的人民最低生活保障)、竞品企业的底薪状况来制定。

(3)底薪可根据不同职别营销人员和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划分一定的底薪层级。比如:不同职别的营销人员底薪设置不一样(例如:营销总监的底薪是6000元/月,大区经理4000元/月等)和同是业务代表这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可以划分一定的级别(一级业务代表1500元/月,二级业务代表1200元/月等)。企业底薪层级需要划分为几个层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基本上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的底薪层级应在三个以上。

(4)同一职别内每个人员的底薪最好不要固定,可以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结合上级评定、业绩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这样对底薪低的营销人员来讲可以让他们通过努力来获得较高的底薪,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而对于那些表现不好、业绩下降等的营销人员可以降低他们的底薪,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压力。

(5)底薪最好不要参与企业硬指标的考核,比如销量等,即便是参与考核,也宜参与软指标的考核(比如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直接由上级评定即可),而且考核的比例不宜超过底薪比例的10%。这是因为前面也讲过底薪是营销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如果让底薪参与硬指标的考核和考核比例过大,实际上就变成了基本保障无法做到保障了。但是小比例的对营销人员的软指标考核,则会适当给他们施加压力,同时也便于上级进行团队管理和工作的推进。

二.奖金。

(1) 奖金是营销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起码奖金在整个营销人员的收入结构中要占到50%到60%或更多。这主要是让营销人员的收入主要靠业绩来体现,从而使他们产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

(2) 对于营销人员的奖金可以分为整体产品销量和专项产品销量(主要指企业的新产品、高利润产品、重要产品)两部分来考核。这两部分所占权重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划定。比如:某个营销人员的奖金系数为5000元/月,那么可以一分为二,整体销量考核2500元,专项产品销量考核2500元。那么他在某个月的奖金计算方式就是:2500元*产品整体销量达成率*整体产品销量所占权重+2500元*专项产品销量达成率*专项产品销量所占权重=(备注:*代表乘,+代表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营销人员不但要提高自己所在市场的整体销量,还要积极去推广企业的新产品、高利润产品、重点产品,从而实现每个区域、每个市场的盈利能力。

(3) 考核指标根据市场或区域的历史销量和企业的总体目标量以及企业对每个市场或区域的资源投入、规划等来制定。

(4) 营销人员的奖金可以分为月奖和年奖两个部分或月奖、季奖、年奖三个部分。月奖则是当月随营销人员的工资发放,季奖则是一个季度兑现一次,年奖则是一年兑现一次。月奖、季奖、年奖在营销人员的整个奖金体系中所占比例由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但是一般来讲,在整体的奖金结构中,月奖所占的比重要适当大,季奖和年奖在营销人员奖金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同职别的也可以尽量不同,越是职别高的营销人员季奖和年奖的在奖金结构中的比重应越来越高。之所以如此设置,一是为了增加营销团队的稳定性;二是要培养营销人员有一个整体规划的意识,保持市场的稳定或是稳定的持续增长,而不是单纯为了某个月而使市场的销量忽高忽低。之所以让季奖、年奖在奖金结构中职别越高所占比重越大,则是因为职别越高,对市场的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要更强。

(5) 与底薪设置一样,根据不同职别营销人员和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划分一定的奖金层级。并且设定奖金的自动升降级标准制度,比如连续两个月目标达成率在100%以上的营销人员从第三个月起奖金自动浮动一级,连续两个月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营销人员从第三个月起奖金自动降一级。从而形成营销人员不靠走后门、拉关系来进行奖金升级而是靠业绩评本事来进行升降级的良好机制,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和竞争环境和机制。备注:在制度中需要明确每个营销人员升级只能到达自己所在职别的最高级而不能升到上一职别的奖金级别。比如区域经理降级升级只能升到区域经理奖金的最高级,而不能升到大区经理的奖金级别。

(6) 为了确保企业的目标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在方案中规定达不到一定目标达成率的营销人员没有奖金。比如设定目标达成率70%以上的营销人员才可以拿到相应的奖金,那么凡是目标达成率低于70%的营销人员不拿不到奖金。

三.费用(利润)考核:

(1) 费用和利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对营销人员不进行费用(利润)考核,则很难保证企业营销费用的有效使用,则很难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2) 许多企业想实现对营销人员的利润考核,而结果往往与企业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是因为许多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利润考核采取的是产品的利润率*产品的销量,从理论上和从财务的角度讲这种办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难以行的通。这是因为利润是一种结果,营销人员尤其低职位的营销人员他并不知企业的利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他们并不相信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利润率是真实的,而在实际情况中,产品的利润率是动态的,更何况企业都会有许多的产品品种。因此这种利润的考核和计算方法难以获得他们的认可。

(3) 对于广大的营销人员来讲,他们更喜欢接受的是费用考核和产品结构考核,而这两种考核到位了,企业的利润自然就会实现。(产品结构考核已经在奖金体系部分的专项产品销量考核中说明了)

(4) 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目标的完成,费用使用的有效性和产品结构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利润考核不如加强营销费用的管控和完善企业的产品结构

(5) 各个区域的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加各个营销管理人员手中掌控的机动费用和总部预留的机动费用。固定费用是企业制定的各个区域必须执行的费用,具用刚性,不可更改;营销管理人员手中掌控的机动费用则由他们在他们的权限内审批即可使用,他们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使用了则计入他们的费用;总部预留的机动费用则是企业为了应付市场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等而预留的费用,各个区域要想使用这一部分费用,需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才能使用,如果使用则计入他们的费用。

(6) 费用审批权限的适当下放是提高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费用使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利润的必要措施。

(7) 企业可以根据以往各个区域的费用率和对区域的资源投放情况来核定各个区域的考核费用率,一般来讲费用考核到区域经理这一级就可以了。

(8) 费用考核要在制定的费用率基础上进行超罚省奖,那就是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了费用率则要受到相应处罚,节省了费用则要受到奖励。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3

【关键词】风险管控;营销员诈骗;案例分析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12年4月27日,湖北某保险公司在日常风险预警管理过程中,通过对老客户进行回访,发现该公司营销员王某存在侵占客户保费嫌疑。经核实后,4月28日,保险公司动员客户向经侦大队报案。5月24日,公安局经侦大队以涉嫌犯合同诈骗罪对王某进行逮捕。2012年10月31日,人民法院以被告王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0元。

二、案件成因分析

2011年10月21日,营销员王某在对保险公司客户康某进行续收回访期间,向康某虚构公司产品,并许以9.1%的高收益,以公司名义与康某签订了加盖公司印章的购买“投保年金保险”协议一份,该协议上的印章系王某伪造,骗得康某人民币13万元,后将该款用于偿还债务。2012年3月11日、4月12日,王某又以“保险公司”要提前收取2012年保费为由,骗得康某人民币29235元,并也将该款用于偿还债务。法院根据受害人康某的报案材料、协议书、相关收据、银行交明明细清单等银行对帐凭证,以及保险公司出具的证人证言、情况说明、保险营销员保险合同及相关材料,判定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保险公司客户财物,数额巨大;又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款,数额较大,其行为已分别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罪,应依法予以数罪并罚。为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司市场形象,保险公司全额垫付了受害人康某被骗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与王某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使其归还行骗和侵占的钱款,争取了司法从宽处理。本案属于营销员侵占客户保费案件,从案件侦查审理的情况来看,王某利欲熏心、目无国法、铤而走险是发生此案的直接原因,但结合风险管控责任来看,案件的发生也暴露出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透过案件分析,保险公司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营销员日常管理不到位。据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以来,每年都布署开展了“诚信我为先”营销职场教育活动。并采取早会教育、专题培训、知识考试等方式宣传《保险营销员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但营销员王某经常无故缺席早会,出勤率不符合管理要求,公司主管因业务发展需要,针对王某无故缺席早会等问题,虽进行了督促,但管理仍存在遗漏。加之王某自身素质缺乏,法律意识谈薄,没有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心存侥幸。二是零现金执行不到位。通过案件发生,可以看出保险公司在执行非现金管理制度方面落实不到位,从而导致营销人员王某将客户的续期保费非法侵占。

三、案件结论

根据国务院《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规划纲要(2010-2015年)》、保监会《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保险公司有效落实营销员风险管控措施,重点是要针对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创建依法合规经营文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在职场开展普法教育和警示教育。

四、透过案件看风险防范的措施

其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保险公司可突出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注重教育警示,实现风险教育不分职务、岗位和从业身份,确保教育到公司每个员工和营销员。通过在公司营业场所张贴“杜绝销售误导”和“防范集资诈骗”宣传画、建立营销人员诚信墙的方式,营造职场知法守法氛围,通过人人签订《承诺书》的方式,增强全体员工、销售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切实筑牢销售人员抵制违法行为的思想防线。其二,全面梳理和排查日常工作。保险公司所有部门可共同参与,开展地毯式排查,自查、排查、抽查、复查等方式,彻查不诚信的销售误导行为;通过明察暗访方式,重点检查产说会、营销员培训会是否存在不诚信的误导行为。其三,发现问题要逐一整改。保险公司需与司法机关建立防范合作机制,定期对基层公司销售业务进行普查和抽查,严肃处理客户投诉、公司回访、自查自纠发现的销售误导行为,对排查出的销售人员存在犯罪嫌疑的,不包庇,不姑息,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其四,落实管理者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案件管理人员责任过程中,从重追究风险管控走过场而遗漏案件线索的相关管理责任人。

参 考 文 献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4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与控制外界环境污染的关键阶段。随着人们社会行为与社会活动的日趋深化,能源危机、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问题凸显,对人类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严峻挑战。火电企业是利用煤炭资源进行电能转化的重要单位,在日常生产运营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粉煤灰,在资源化处理与转换中需要消耗较多人力和财力,因此应探索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与路径,在营销环节进行提升改进。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火电企业所产生的粉煤灰可进行资源化改造利用,在建筑工程、道路工程、矿山工程等方面实现其自身循环再利用价值。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粉煤灰营销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在营销体系创建、市场拓展延伸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广大火电企业高效开展与实施粉煤灰营销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与引导,在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粉煤灰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通过用市场引导火电企业发展,依托于高效稳定的营销工作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展营销工作,可在特定辐射半径范围内实现粉煤灰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社会价值。

二、市场营销理论应用研究

(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市场营销是社会相关企业及其他单位以特定产品为主要面向对象,以特定市场营销理论为载体,旨在实现产品的市场扩大化,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市场及消费者认可。在部分研究人员看来,市场营销应根据市场及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在获取相对利益的基础上,满足社会需求,属于目标价值理论范畴。对于火电企业而言,实施市场营销则主要是将粉煤灰作为载体,根据市场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向,在促进粉煤灰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同时,满足生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

(二)营销环境理论分析

营销环境是企业实施营销行为所面临的诸多影响因素的统称,可分为显性营销环境与隐性营销环境。上述不同的营销环境,在外部力量干预、内部力量转化等方面存在显著不同,对市场营销活动所形成的影响同样存在突出差异。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工作同样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把握与运用来自于国家政策、技术方法、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机会。基于市场营销环境理论,火电企业在实施粉煤灰营销中,应从实际环境出发,整合多方面的市场环境要素,协调优化市场环境多方面利益关系。

(三)目标市场营销理论

目标市场营销理论的逐渐演变形成,为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理论支撑,使相关营销活动的相关基础行为更具方向性,使得传统理论模式下难以完成的市场营销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目标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在于将无穷广阔的市场进行细化分解,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市场需求旺盛程度、产品结构特点等要素实施差异化、个性化的营销行为。对于现代火电企业而言,为全面提升粉煤灰营销工作成效,必须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并择定目标市场,选择最为符合实际的市场定位,控制营销组合变量,进而制定终端目标市场的营销实施战略。

三、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对粉煤灰营销工作战略的重视程度不足

粉煤灰是现代火电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固体废弃物,对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显著,若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不当,则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针对目标市场,科学实施粉煤灰营销具有深刻意义。纵观当前粉煤灰营销工作实际,部分火电企业普遍存在着对粉煤灰营销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等共性问题,不能够从经济社会的宏观角度把握与审视粉煤灰营销工作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片面地认为粉煤灰营销工作可有可无,也可采取其他相关技术措施予以处理,无需在粉煤灰营销方面投入过多。这种狭隘认知的存在,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阻碍火电企业粉煤灰高效营销工作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企业体系转型的深入开展,制度体系的日益健全,营销营销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企业也逐步进行了相关尝试,进行营销营销制度的建设与优化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部分企业营销营销仍旧存在不健全的情况,营销的制度存在欠缺,例如少数火电企业没有形成规范化的营销控制制度,造成制度缺失,无法指导相关营销工作的开展。火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营销工作的压力较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多元化的营销内控方法的参与,才能够将各项营销营销落实到位,才能确保营销内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从实际情况,目前火电企业在粉煤灰营销方法上存在方式路径单一的情况,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营销方式与营销方法进行灵活调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营销营销积极作用的发挥,对于企业营销水平的提升产生了妨碍作用。

(二)粉煤灰营销工作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

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创造出更为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环境,可在更短时期内完成更高的市场营销任务量。实践表明,部分火电企业在粉煤灰营销工作过程中,未能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所采取的粉煤灰营销方式时代性不突出,无法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理念融入营销活动全过程。在当前粉煤灰营销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应立足市场需求,对营销数据进行深入加工与分析,构建形成立体化与形象化的市场需求模型,而由于粉煤灰营销中信息化技术应用不充分,上述预期效果难以完成。

(三)粉煤灰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工作人员在营销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制定粉煤灰营销战略,拓展粉煤灰营销链条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的高底与粉煤灰营销成效密切相关。从当前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人员实际来看,部分营销人员未能掌握系统化的营销基础理论,对粉煤灰的结构特征、应用价值等了解不清,无法在粉煤灰营销中做到游刃有余,相关营销技能捉襟见肘。

四、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的有效对策探讨

具体而言,按照本研究博弈论视角下的逻辑,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其一,在古典营销范式下,相对于消费者而言,企业具有优势的交易地位和不对称的信息优势,因此在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中占有优势地位,该阶段的营销理论的核心是生产理论;其二,在交易营销范式下,市场由卖方逐渐转变为买方,企业逐渐失去了有利的交易地位,但依然具有不对称的信息优势,企业消费者之间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下的有限次静态博弈,该时期企业往往面临着如何取得消费者信任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从短期交易到长期合作关系。

(一)加强火电企业文化建设,丰富粉煤灰营销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与灵魂所在,只有始终不断强化火电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新时期粉煤灰营销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要制定符合火电企业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粉煤灰营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粉煤灰营销工作的顺利有序实施搭建便利条件,将现代精细化与集约化的市场营销理念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要将“环保、节约、经济、循环”等价值理念作为火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将实现与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使企业文化具备特有的无形约束力,潜移默化地在粉煤灰市场营销中发挥群体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作用。牢固树立“全心投入工作”的工作价值观念,在火电企业内部创造“干事创业”的工作劲头,为粉煤灰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行为基础。

(二)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灵活运用粉煤灰营销手段

通过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粉煤灰营销信息化营销平台,实现对粉煤灰市场需求数据的精准调研、精准分析、精准处理,使相关数据能够形成一个统一有序、立体丰富的数据模型,将市场变化对粉煤灰的需求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将粉煤灰营销手段进行全面盘活,精准捕捉粉煤灰市场信息,结合火电企业自身实际实施差异化与个性化的营销。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火电企业可在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粉煤灰营销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互享,实现粉煤灰产出数据、营销数据、需求数据之间的有机衔接,最大限度上满足市场对粉煤灰的现实需求。

(三)提高粉煤灰营销工作人员综合素养

定期组织火电企业粉煤灰营销工作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粉煤灰市场动态与趋向,引导粉煤灰营销人员系统性地掌握粉煤灰的结构特点及利用价值,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理解,有针对性的实施市场营销。要注重强化粉煤灰市场营销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强化营销活动中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与创新意识,将现代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全面应用于粉煤灰营销全过程,提高对粉煤灰市场机遇的捕捉能力、对潜在风险因素的辨识能力。要强化对粉煤灰市场营销人员的阶段性考核评价,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以营销数据指标为载体,准确反映其阶段性营销工作成就,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激发粉煤灰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粉煤灰营销考核评价作为基础依据,兑现相应的薪酬激励机制。为保证火电厂粉煤灰营销的有序开展,扎实推进火电厂粉煤灰营销,企业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自身思维观念,深刻认识到粉煤灰营销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火电厂粉煤灰营销的完善与健全。在工作实践中,企业要做好集体学习与宣传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扭转部分工作人员对于粉煤灰营销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后续制度建设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向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使其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财务信息的有效性等进行专业化的处理,保证了粉煤灰营销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充分有效利用公共关系策略

一是绿色公关营销策略,通过选择目标顾客涵盖率高的传递绿色信息的绿色媒体,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知消费者有关最新的绿色产品及现有产品的绿色范围,提醒消费者查看有关公司及产品的绿色记录,说服消费者相信本公司产品的绿色表现比竞争者的产品好。二是网络营销公关策略,采取合作联营的方式,让合作方对冬季产量过剩的粉煤灰进行储存,在旺季由该公司销售,解决季节性产销矛盾,降低冬季储灰带来的成本;加大高等级粉煤灰用户的开发力度,围绕周边地区工程项目建设对不同级别粉煤灰的巨大需求,紧跟工程进度,提高粉煤灰销售量,提高粉煤灰产品年均销售单价水平。

(五)建立完整的内部营销管理体系

粉煤灰营销的建立与执行,需要相关监督体系的配合、参与,才能够提升粉煤灰营销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强化粉煤灰营销管理的整体质效。基于这种认知,在粉煤灰营销监督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组织人员成立内部管理部门,对各项财务支出以及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在监管过程过程中,确保各项粉煤灰营销落实到位,避免了粉煤灰营销管理体制出现漏洞,影响粉煤灰营销管理效果。除了进行企业粉煤灰营销监督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之外,还需要有目的地做好粉煤灰营销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例如在企业内部建立粉煤灰营销管理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作为组长、分管主责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垂直管理体系,理顺管理责任,明确管理职责,从而确保各项粉煤灰营销管理制度得到遵循。同时考虑到会计信息对于整个粉煤灰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相关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类型以及呈现方式进行明确,保证会计信息的快速反馈,推动粉煤灰营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绩效考核主要负责审核、以及批准总体绩效的具体考核计划与绩效考核的主要问题等。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系统在房地产火电厂粉煤灰营销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是排查分析漏洞、提高方法策略针对性的重要载体。因此,应严格确定粉煤灰营销绩效评价项目与评价内容,以粉煤灰营销为主线,设定最具代表性的绩效评价参数指标。

(六)建立健全粉煤灰营销预案

在粉煤灰营销管理制度建设的过程中,火电厂可以将粉煤灰营销预案制度作为重点任务,通过科学、系统的计划,确保火电厂各项资金得到合理使用,相关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为做好粉煤灰营销预案工作,企业应当在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的引导下,细化粉煤灰营销预案的内容,明确粉煤灰营销预案的基本流程,通过这种方式,使得粉煤灰营销预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为粉煤灰营销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遵循,保证了粉煤灰营销管理制度的建设水平。营销预案职能是火电厂粉煤灰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预算的有效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系统性、层次性、协同性资金分配方案。基于这种认知,粉煤灰营销人员应当结合企业主营业务、经营模式、市场竞争地位等客观条件,制定详细可行的营销预案职能工作模式与流程,为强化营销预案职能提供必要支撑与依据。将精细化的工作理念与粉煤灰营销工作结合起来,促进粉煤灰营销预案体系的健全,确保相关工作作用的发挥。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借助预算核算等系列举措,以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为主要载体,实现实时跟踪与全局把控,与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构造与自我完善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营销预案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同时,应强化营销预案监督,优化营销预案环境,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制定出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深化和拓宽企业营销预案职能的包容性绩效。除了做好上述应对举措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部门责任的细化,实现职能的准确定位,有效防范企业成本管理环节出现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强化成本管理的能力,打造精细化的管理机制。

五、结语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5

不同于类似“买一赠一”、薄利多销或促销等实物营销方式,服务营销更偏重于“服务”这一虚拟的概念,是通过为客户做相应的事而达到营销目的的营销方式。而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发展慢,对于服务营销的概念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服务营销特色的研究,分析我国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存在的个性化服务不足、缺乏客户信息制度、营销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分别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发展服务营销的相关建议和方案。

2服务及服务营销相关概念

2.1服务及其特点

有关服务的概念,最早是由亚当•斯密时代提出的,当时被引用最广泛的领域是经济学。服务在经济学中被作为一种不同于普通商品的、可供出售的商品,用来做等价交换。在五六十年代,服务在市场营销学中也得到了发展。在营销学中,服务多被当作一种普通商品来研究。其中标志性发言产生在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学会指出:“服务即为用于出售或者随同产品连在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利益或者满足感。”在现代,当代著名市场营销学专家,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浦•科特勒定义服务:“一项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活动或利益,其本质是无形的,它可能与实物产品有关,也可能无关。”在基本程度上确定了服务的定义。为了同有形产品的区分,20世纪70年代西方营销学学者从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和不可贮存性。顾名思义,无形性是所有服务显著的特点,产品是指一种有某种特征或用途的物品,是由某种实物材料做成的,具有一定的质量、重量和形态;差异性指不同于批量生产和固定性能的产品,服务受到服务主体和客观环境的影响,服务态度、服务初衷、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都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不可分离性指服务的过程与消费的过程同时发生;不可贮存性指服务不可留存,它随时间而流失。

2.2服务包

服务质量管理最核心的内容是对研究对象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许多营销学家提出服务包的概念,即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添加新的东西扩大服务供给,以此作为一种关系营销战略,用这种方式建立属于企业特色的服务包,从而制造与其他企业的区别,增加自身营销质量。

2.3服务营销

服务营销是指以服务或服务包为主的营销策略。服务营销多强调活动、效益或主观行动,并且有顾客的参与互动。在服务营销中,人力代替产品是营销的主体部分,其质量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和人主观能动性。服务营销的产品也无法存储和改变已经发生的服务,不存在退货、换货等。服务营销必须做到及时、快捷和准确,因为对客户的服务营销的机会随时间在流逝,必须注重服务的时效性。

3服务营销特色分析

3.1理念上的专业化

在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对于服务的态度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应当制作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在企业的壮大发展过程中,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一切适应客户需求的观念和态度。通过目标管理的办法,利用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为客户制造一切可能的舒适感和满足感,从被动模式走向主动模式,做到个性化服务。

3.2过程中的多样化

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对服务提出了层次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针对这一特点,各企业在营销中须针对客户的不同设立具有特殊性质的服务,从而达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建立不同客户资源的客户资源库,在制定服务方案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客户性质的不同设定如何服务、何时服务和派何人服务。这些都是加强企业管理和提升企业效益的最佳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大多数同质客户归为一类,制定专门的服务流程和条款,使大多数人得到满意,并提供大概相同的服务;将剩余的特殊客户如大客户、专业客户等客户资源分别区分,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制作专门的服务流程。做到定制化服务。

3.3模式里的创新性

在服务营销模式下,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新颖度,以区别传统的营销方法,使客户更容易接受。这方面可以从建立全新的客户资源库并进行信息加工处理,适应客户需求,建立一个长效的、高质量的和高满足度的个性化平台,满足更多客户的不同需求和特殊需要。

4我国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4.1个性化服务不足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以前的满足物质需求就可以,而是对接受产品过程的服务有了更高的、个性化的需求。而从目前市场营销中的服务营销来看,服务营销还有诸多方面可以改善,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服务过程中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就是一方面。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强调加强服务质量和手段,但在具体服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针对性方面缺陷。比如在已有客户资源库的需求搜索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查询的条件来实施客户需求的统计和显示。这样的查询必须依靠手工和人工,没有达到和现代信息化很好的对接。而且在客户表达了服务需求之后,也没有一个专业的平台来记录和自动归类。因此,个性化服务的技术难题是服务营销扩展中的一个问题。

4.2缺乏客户信息相关制度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保护和扩充客户资源,更要做到为客户资源做好保密和保证客户资源部泄露的工作。而现在的服务营销状态下,企业对客户资源往往大加利用并大张旗鼓,他们做的不是客户服务营销而是客户弱点营销,这一点可能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短暂的辉煌,但缩短了企业寿命。并且客户一旦了解到某个企业的客户信息管理不佳,或盗窃客户信息进行服务,会使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同时受到致命的打击,甚至有可能为此背上法律责任风险。同时,在推行服务营销过程中,必须在保证客户资料信息齐全、掌握客户全面信息的基础上,成熟地了解客户需求,并进行针对化服务。

4.3服务营销人员素质不高

服务营销人员不仅仅是指站立在营销一线的企业员工,在这方面有很广泛的范围和内容,如企业客户信息管理平台的维护、后台人员的录入整理和前台员工的信息提供、外部人员的信息搜集、服务营销方案制定的领导人员,都是服务营销人员的包含范围。而现在企业在服务营销过程中普遍存在服务营销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领导在决策过程中的不专业、没有针对特殊客户指定专门的客户服务方案,缺乏个性化服务营销观念;前台人员在服务营销的过程中,不理会客户的需求或没有对每个客户的需求进行专门记录,没有将其当成一种资源,也缺乏主人翁意识;而客户信息管理平台的后台人员在客户信息整理和归纳过程中,没有同时制定客户的服务方案,以致企业的客户资源成为无用的摆设,服务营销更无从谈起;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5优化企业服务营销方案

5.1启动个性化服务模式

正如前文分析,企业需要时刻了解客户现在的需求,并进行个性化服务。在现代营销竞争中,个性化服务是营销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了以客户为起点和核心的服务营销,也就掌握了营销的诀窍。而个性化服务首先需要过硬的客户信息平台系统的支持,不断完善和更新基于网络的客户信息挖掘技术。其次,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个性化服务的投入,使个性化服务得以更加顺利的实施。最后,了解每个客户的特殊需求并记录它们。

5.2在客户档案方面强化

在企业指定服务营销方案时,最重要的就是获得一手的、及时的、有效的客户资料信息,加强客户管理,因此,如何获得准确有效的客户信息成为个性化服务营销的另一个工作重点。要管理好客户信息,必须做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加强投入并设立专门的部门处理和收集客户个性化信息,拓展客户渠道,只有这样才可能针对每个客户建立客户档案,做好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第二,在制定客户档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死板,灵活有序并保证后续根据客户信息进行客户服务的方案能够真实存在,不能做一些华而不实的客户资料,那样在进行客户服务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客户档案全部是无用的,从而降低了企业运营效率,而且也没有做到为企业服务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不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和发展空间;第三,客户资料的保密和绝对不对外应当作为企业建立客户档案的信条。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信誉和形象即企业的一切,保障客户资料完整不泄露、对客户诚实有信是企业长久稳定运营的不二法宝。

5.3加强服务人员的训练

据分析,在企业服务营销过程中,企业服务的人员素质是企业提升服务营销质量的根本保证。要提升企业服务相关人员的素质,首先,要通过发放文件、主张相关会议和加强服务实践等方式加强企业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并通过激励、惩罚等方式加深企业服务人员的客户针对意识,不应刻板死板或忽视客户需求而没有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其次,必须加强企业服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如:在每日工作人员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放学习资料,提供资料和机会让服务的人员参加培训,或者开定时或不定时的会议,加强服务人员培养;最后,可以通过加大对本企业服务人员培养的投入,从而吸引更多精通服务理论、有丰富服务经验的人员加入企业服务队伍,建立现代服务体系。6结论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服务营销作为企业的突破口和竞争点被越来越多的提及和使用。因此企业在日后经营的过程中加强企业的服务营销意识、建立专门的客户个性化服务档案和提高服务人员队伍的素质都十分有必要。企业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可能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获得优势,扩大企业信誉,提高企业形象并扩展企业利益。

作者:苏清斌 单位:扬州市职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兰文巧.服务营销组合对民办高校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田志龙,戴鑫,戴黎,樊帅.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J].管理学报,2005(02).

[3]李志勇.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营销创新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

[4]朱锦鸿.服务/服务营销、感知服务质量的研究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10(07).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6

在房地产市场营销中,制订出一份优秀的营销计划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市场营销计划包括:

1.计划概要:对拟议的计划给予扼要的综述,以便管理部分快速浏览。

2.市场营销现状:提供有关市场,产品、竞争、配销渠道和宏观环境等方面的背景资料。

3.机会与问题分析:综合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劣势、以及计划必须涉及的产品所面临的问题。

4.目标:确定计划在销售量、市场占有率和盈利等领域所完成的目标。

5.市场营销策略:提供用于完成计划目标的主要市场营销方法。

6.行动方案:本方案回答将要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费用多少?

7.预计盈亏报表:综述计划预计的开支。

8.控制:讲述计划将如何监控。

一、计划概要

计划书一开头便应对本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建议作一扼要的概述,计划概要可让高级主管很快掌握计划的核心内容,内容目录应附在计划概要之后。

二、市场营销现状

计划的这个部分负责提供与市场、产品、竞争、配销和宏观环境有关的背景资料。

1.市场情势

应提供关于所服务的市场的资料,市场的规模与增长取决于过去几年的总额,并按市场细分与地区细分来分别列出,而且还应列出有关顾客需求、观念和购买行为的趋势。

2.产品情势

应列出过去几年来产品线中各主要产品的销售量、价格、差益额和纯利润等的资料。

3.竞争情势

主要应辨明主要的竞争者并就他们的规模、目标、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市场营销策略以及任何有助于了解其意图和行为的其他特征等方面加以阐述。

4.宏观环境情势

应阐明影响房地产未来的重要的宏观环境趋势,即人口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法律的、社会文化的趋向。

三、机会与问题分析

应以描述市场营销现状资料为基础,找出主要的机会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和整个营销期间内公司在此方案中面临的问题等。

1.机会与挑战分析

经理应找出公司所面临的主要机会与挑战指的是外部可能左右企业未来的因素。写出这些因素是为了要建议一些可采取的行动,应把机会和挑战分出轻重急缓,以便使其中之重要者能受到特别的关注。

2.优势与劣势分析

应找出公司的优劣势,与机会和挑战相反,优势和劣势是内在因素,前者为外在因素,公司的优势是指公司可以成功利用的某些策略,公司的劣势则是公司要改正的东西。

3.问题分析

在这里,公司用机会与挑战和优势与劣势分析的研究结果来确定在计划中必须强调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决策将会导致随后的目标,策略与战术的确立。

四、目标

此时,公司已知道了问题所在,并要作为与目标有关的基本决策,这些目标将指导随后的策略与行动方案的拟定。

有两类目标-----财务目标和市场营销目标需要确立。

1.财务目标

每个公司都会追求一定的财务目标,企业所有者将寻求一个稳定的长期投资的盖率,并想知道当年可取得的利润。

2.市场营销目标

财务目标必须要转化为市场营销目标。例如,如果公司想得180万元利润,且其目标利润率为销售额的10%,那么,必须确定一个销售收益为1800万元的目标,如果公司确定每单元售价20万元,则其必须售出90套房屋。

目标的确立应符合一定的标准:

·各个目标应以明确且可测度的形式来陈述,并有一定的完成期限。

·各个目标应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如果可能的话,目标应分层次地加以说明,应说明较低的目标是如何从较高的目标中引申出来。

五、市场营销策略

应在此列出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纲要,或者称之为”精心策划的行动”。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往往会面对多种可能的选择,每一目标可用若干种方法来实现。例如,增加10%的销售收益的目标可以通过提高全部的房屋平均售价来取得,也可以通过增大房屋销售量来实现。同样,这些目标的每一目标同样也可用多种方法取得。如促进房屋销售可通过扩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来获得。对这些目标进行深入探讨后,便可找出房屋营销的主要策略。

策略陈述书可以如下所示:

目标市场:高收入家庭,特别注重于男性消费者及各公司,注重于外企。

产品定位:质量高档的外销房。有商用、住家两种。

价格:价格稍高于竞争厂家。

配销渠道:主要通过各大房地产公司销售。

服务:提供全面的物业管理。

广告:针对市场定位策略的定位的目标市场,开展一个新的广告活动,着重宣传高价位、高舒适的特点,广告预算增加30%。

研究与开发:增加25%的费用以根据顾客预购情况作及时的调整。使顾客能够得到的满足。

市场营销研究:增加10%的费用来提高对消费者选择过程的了解,并监视竞争者的举动。

六、行动方案

策略陈述书阐述的是用以达到企业目标的主要市场营销推动力。而现在市场营销策略的每一要素都应经过深思熟虑来作回答:将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做?谁去做?将花费多少?等等具体行动。

七、预计盈亏报表

行动方案可使经理能编制一个支持该方案的预算,此预算基本上为一项预计盈亏报表。主管部门将审查这个预算并加以批准或修改。

八、控制

计划的最后一部分为控制,用来控制整个计划的进程。通常,目标和预算都是按月或季来制定的。这样公司就能检查各期间的成果并发现未能达到目标的部门。

有些计划的控制部分还包括意外应急计划,简明扼要地列出可能发生的某些不利的情况时公司应采取的步骤。

8.2市场营销计划的执行

营销执行是将营销计划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并保证这项任务之完成,以实现计划的既定目标。

策略所论及的是营销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执行则论及到”谁”去执行,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和”怎么样”去执行等问题。策略与执行密切相关,策略指导着执行,如给营销方案分配一些基金,指导房屋销售人员改变推销重点,重印价格表等。另外,执行也是一种策略反馈,即预计在执行某一策略过程中会产生的因难将影响策略的选择。

影响有效执行营销方案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发现及诊断问题的技能;

2.评定存在问题的公司层次的技能;

3.执行计划的技能;

4.评价执行效果的技能。

一、诊断技能

当营销计划的执行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策略与执行之间的内在紧密关系会造成一些难以诊断的问题。如销售率低究竟是由于策略欠佳还是因为执行不当呢?此外还得确定究竟应确定是什么问题(诊断)还是应确定采取什么行动的问题?对每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管理”工具”组合与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存在问题的公司层次

营销的执行问题在公司3个层次的任一层上都会发生。

1.营销功能层次

销售、办理许可证、广告、新产品计划、配销渠道等等功能,在执行营销任务时是必须履行的。

2.营销方案层次

即把各种营销功能协调组合在一些,构成一整体活动。例如房屋商通过定价、促销和配销的整体功能活动将房屋售给顾客。

3.营销政策层次

这里管理部门所关心的是:引导从事营销工作的人去理解本组织的主张及其在营销活动中的作为。营销的领导艺术以及更具体的各种报酬、招聘、训练和销售政策等要素,都体现了该组织的营销文化。如果房地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与客房,开发商和其他人交易时采用社会性营销观念,就需要有达到这一目标的明确的营销政策。营销政策对能否有效执行营销方案的影响,其次才是执行营销功能的能力。因此,营销方案能否有效地执行,主要取决于制订和执行健全的政策。

三、执行市场营销的技能

为了有效地执行营销方案,公司的每个层次即功能、方案、政策等层次都必须运用一整套技能。主要包括:配置、监控、组织和相互影响。

1.配置技能

指营销经理给功能、政策和方案3个层次分配时间、资金和人员的能力。如按何种方式来有效配置好房地产推销人员是每个房地产公司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2.监控技能

建立和管理一个对营销活动效果进行追踪的控制系统。控制有4种类型年度计划控制、利润控制、效率控制和策略控制。从执行的角度出发,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前3种类型。

3.组织技能

涉及营销人员之间为实现公司目标而应具有的关系结构。掌握构成控制系统的集中化程度和正规化程度及理解非正式营销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制定有效执行程序的重要先决条件。非正式系统与正式系统的交互作用将影响许多执行活动的效率。

4.相互影响技能

指公司人员之间相互影响,尤指经理影响他人把事情办好的能力。营销人员不仅必须有能力推动本组织的人员有效地执行理想的策略,还必须推动组织外的人或企业,如营销调研企业、广告商、经销商来执行理想的策略,哪怕他们的目标不会正好与组织的目标相同。

组织内每个问题出现的频率,可能与企业的规模,市场位置和企业与之竞争的行业增长率有关系,而卓越的营销执行需要的在3个层次(功能、方案、政策)上的4个方面(配置、监控、组织、相互影响)的管理技能。

四、执行的评价技能

在市场上取得良好的绩效并不一定能证明营销执行得好。因此很难用绩效来区分策略好/执行差和策略差/执行好的情况。但是,我们可为评价一个公司的执行效果做一些基本的准备工作。要证明营销执行工作有效,应包括对下列问题的正面回答:

1.有无明确的营销主题、强有力的营销领导和能促进和诱发美德的企业文化?

2.公司的营销活动中有无健全的次级功能?属于销售功能的配销、定价和广告是否都管理得很好?

3.公司的营销方案是否形成整体,并以集中的方式向各类顾客群进行营销活动?

4.公司营销管理部门与(1)其他与营销有关的人员如销售人员;(2)公司的其他职能部门;(3)顾客与同行的相互关系是否良好?

5.管理部门采用什么监控方法使自己不仅知道自身的活动状况,而且也知道顾客和潜在顾客的行动状况?

6.管理部门给各种营销工作分配的时间、资金和人员是否得当?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7

在实际的市场操作中,类似王总这样的困惑,也即营销人员离职带走客户的现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屡见不鲜,笔者就曾很多次听到各地经销商向笔者抱怨营销员的离职给他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损失,并对此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对此现象的深深忧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营销人员“跳槽”并带走客户呢?作为经销商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从而堵住企业“流血”的“伤口”?

针对王总经历的这个典型个案,笔者决定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市场经历以及操作实践,帮助王总走出这个“误区”和“怪圈”。

营销人员离职并带走客户的原因探析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此事亦然。因此,在没有解决事情之前,有必要先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病根”找到了,“对症下药”才水到渠成。为此,笔者大量调查和走访了包括王总在内的一些经销商,发现营销人员离职并带走客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经销商受个人素质及水平限制,缺乏经营思路,在当前的战略转型中过于缓慢,在这个产品、策略制胜的年代,仍以老思路、老思想进行操作,致使营销人员无所适从,看不到企业的前景和希望。

二、经销商对市场管理过于粗放,一些经销商存在“官本位”思想,他们“坐以待币”,疏于管理,一任营销人员随意操作,直到“后院起火”,方才醒悟。

三、经销商对营销人员缺乏人性化的管理以及激励策略。团队管理及激励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企业存在不公现象,人员散乱、凝聚力不强,营销人员缺乏归属感、安全感。

以上是营销人员离职并带走客户的主要原因,案例中的王总就是以上一、二、三项明显的“集大成者”,不仅管理跟不上,缺乏过程跟踪,而且薪资制度仍然还是以前的提成制,缺少有效的激励手段,因此,王总的这个个案,就是典型的“祸起萧墙”。

原因找到了,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方法来避免此类现象发生呢?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营销员离职带走客户

营销员离职带走客户的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创伤”和“振痛”是剧烈而持久的,它给经销商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损失也将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就象案例中王总下属的营销员流失一样,不仅使销售额下降,而且也让客户“流离失所”,“众叛亲离”。因此,堵住企业“流血”的伤口势在必行。

针对王总所在公司的目前现状,经过征求王总意见,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营销员离职并带走客户:

注重学习,创建学习型团队组织。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也是典型的知识经济,因此,作为经销商,要想更好地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活到老,学到老”,运用最新的经济思潮来指导自己的经营工作,时刻保持自己的战略经营高度,通过学习,确立自己的发展思路以及企业战略规划,摈弃“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断地让营销人员看到企业的潜力与前景。否则,二流的老板去领导一流的员工,不但不合时宜,而且很难长久。

对此,笔者建议王总,要多学习有关营销学、管理学、心理学、人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推荐了相关的书籍供其参考,同时,抽出一些时间,定期参加行业论坛及相关培训,不仅要自己这样做,而且也要动员包括营销员在内全体员工都要学习,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营销团队的学习气氛,在学习中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从而增强营销员对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通过王总从外面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以及购买营销类图书让营销人员观摩学习等等,整个营销团队的面貌焕然一新。

转变用人观念,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已经进入后WTO时代,随着流通领域及零售企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经销商在经营思路及销售渠道上将面临着战略转型。传统的经销商不仅要完成对现有流通渠道的精耕细作,而且还要完成对零售终端领域的规模覆盖。因此,在这场转型中,起到桥梁和枢纽作用的营销人员至关重要。作为经销商与营销员,要想“长治久安”,长期合作,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协同发展,就必须建立战略双赢的合作伙伴新关系。作为经销商,不仅要把营销人员当成自己的宝贵“资源”来对待,而且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真正地把营销员当作平等的合作主体,让其清楚“人才在企业的发展中成长,企业在人才的成长中发展”这一道理,不断让其看到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并通过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薪酬制度来加以保障,从而让营销员与企业有着共同的愿景,增强其归属感。

针对以上案例,笔者协助王总,从营销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对全体营销员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双向沟通与培训,由于这次交流双方建立在友好、共通的基础上,并且讲求培训、沟通的互动性、有效性,因此,这次交流与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事后,好多营销人员都说王总变了,变得平易近人以及善解人意了,而王总也从营销人员那里了解了更多的有助于自己管理和发展的建议,知道了营销员的真正所需,真正所想。从而促使了营销人员与公司的“上下同欲”。

完善组织,强化管理,以“法”治代替“人”治。经销商在营销人员的管理和使用上,往往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因为碍于情面,或担心营销人员走掉,而大多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殊不知,这种营销人员散漫,纪律性极差,甚至一盘散沙的企业氛围是不利于营销人员成长和发展的,一旦他们发觉没有学习和进步的空间,便会萌发去意。因此,“攘外必先安内”,作为经销商,一定要完善组织和制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实现企业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经营”的过渡,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充分体现“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通过制度的约束,展现企业规范的一面,通过有情的管理,彰显企业人文关怀的一面,经销商“人”治向“法”治的过渡,可以有效地凝聚营销人员对企业的信心,从而避免因企业管理混乱而导致营销员离职现象的发生。

针对王总公司组织机构、岗位职责不甚明确和健全的情况,笔者向王总建议,一方面设立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部门,比如市场部,财务部,营销部,督察部等,同时明确各部门合理分工,定岗定责,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营销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营销人员轮值管理手册》、《营销人员市场操作规范》等针对市场实际的规章制度,通过以上组织及制度的完善,增强了营销人员的自律意识,保证了日常营销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关注细节,量化管理,建立健全客户档案。营销员离职带走客户,往往在于经销商对销售渠道疏于管理,过于相信营销员所致。因此,经销商要有效预防营销员离职带走客户,就要从源头入手,对营销人员量化管理,对销售通路不断整合,建立、健全客户档案管理,加强与分销商的双向沟通,从而使单纯的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变。因此,经销商要能搁下“架子”,放下“面子”,定期与营销人员一起,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各级分销商以及终端零售商的双向交流与沟通,通过定期上门或电话拜访客户等方式,强化对分销商的管理密度,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把一些原本很小的市场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加深与各级分销商的感情联络,使之忠诚于企业,而不单单是情归营销员。

具体到王总公司的实际情况,笔者帮助王总设计了三张表格,以对营销人员进行量化和流程管理,表格一是《XX公司新客户开发明细表》;表格二是《XX公司客户档案管理表》;表格三是《XX公司客户月度管理卡》。通过表一,能够使公司有效地掌握新客户,从而让新开发的客户不会滞留在营销人员手中,便于及时纳入公司统一管理;通过表二,方便公司及时与客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沟通,市场部在日常工作中按照1:4:7法则进行客情维护,即每周一、四、七,根据不同的区域,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加强感情联络,完善公司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便于公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表三,是通过日常的客户管理,及时发现营销人员的工作状态,便于公司及时调整策略,不至于因为公司效率低,反应慢,而让营销人员对公司产生不满,甚至失望。通过这一套较为完善的客户档案管理,以及王总后来的定期到市场巡查,王总的公司从根本上掌控了营销人员的工作状况以及下游各级分销商的市场布局。

多劳多得,论功行赏,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经销商在现有体制、内部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的企业“短板”是营销人员离职并带走客户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但企业薪酬设计不合理,以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往往是营销人员离职的关键因素。因此,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地修正企业的薪酬制度,制定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机制,将是企业挽留人才长期效力的长久之计。

王总所在的公司,采用的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提成制,这种薪资制度随着销售渠道的下沉,变的越来越跟不上形式,它在市场上的表现也越来越“破绽百出”,缺乏应有的激励意义。因此,笔者根据现有的薪资方案,提出整改办法如下:

一、变提成制为目标考核制。以前王总实行的是高底薪加低提成制,现在调整为低底薪加高奖金制,而奖金与公司设定的各项指标挂钩,这些考核的指标包括销量、达成率、终端陈列、客情维护、日常表现等等,通过绩效考核,流程化的管理,让营销人员从单一的看结果到注重过程的打造,从而让营销人员细化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让整个工作的形式面貌一新,而高奖金,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加大奖励与惩罚力度。以前,王总的公司缺乏对营销人员的有效激励,更缺乏对违规人员的严厉惩处,这种状况使营销人员缺乏动力与压力,以至于整个营销团队一潭死水。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帮助王总制定了《营销人员激励考核方案》,该方案从月度奖惩到年度奖惩,从物质激励到精神激励,都制定了较为详细而明确的奖惩标准。比如,方案规定,凡陈列目标符合公司要求的,给予20元/店次的奖励,反之则处罚20元/店次,从当月工资中兑现;凡月度目标连续两个月达不成,级别降一级,达成者,级别升一级;凡年度目标达成者,前五名给予新马泰10日游的奖励,其余的给予3000元的现金奖励等等。这些方案的有效实施,极大地激发了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他们一反常态,从以前的要我干,到现在的我要干,整个营销团队出现了热火朝天、你争我赶的争先热潮。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8

一、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的特征

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是指行为人为牟取非法利润,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此种犯罪主要有如下特征:

(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市场经营活动的管理制度。就一般意义而言,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由于具有销售方式便捷、成本较低等优点,传销在国外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运用。但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由于传销自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诸种弊端,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群众消费心理不成熟,传销已蜕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禁止的“金字塔销售方式”。一些不法分子违反国家规定进行传销或变相传销,并利用传销实施种种违法活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且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传销和各种变相传销活动。从目前各地查禁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传销活动是以销售商品为幌子,以快速致富、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群众加入传销组织,从而形成违法销售网络,最终达到牟取非法利润的目的。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第二条之规定,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主要表现为:(1)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从事无店铺经营活动,参加者之间上线从下线的营销业绩中提取报酬;(2)参加者通过交纳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变相交纳入门费的方式,取得加入、介绍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并以此获取回报;(3)先参加者从发展的下线成员所交纳费用中获取收益,且收益数额由其加入的先后顺序决定;(4)组织者的收益主要来自参加者交纳的入门费或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的费用;(5)组织者利用后参加者所交付的部分费用支付先参加者的报酬维持运作;(6)其他通过发展人员、组织网络或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招揽人员从事变相传销的活动。

(三)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单位也可构成本罪。

(四)在犯罪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且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传销或变相传销的行为破坏了国家对市场的管理秩序,为国家法律所禁止,但为牟取非法利润仍然实施这种行为,且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和积极追求的态度。二、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的侦查步骤

(一)会同有关部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活动开展调查

实践中,涉嫌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案件的线索通常由工商行政管理局等经济管理部门发现,并移交公安机关。在接到非法经营犯罪线索后,公安机关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案件开展调查,借助其熟悉专业知识的优势,对案件性质做出准确认定,并共同研究确定侦查方案。

传销型非法经营活动必须先由工商部门或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出具认定材料,以此作为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的基础。但是,作为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既要做到依靠专业部门,又要做到不依赖专业部门。工商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具有的优势仅限于他们的业务范围内,对于复杂多变的经济案件侦查,还要依靠侦查经验丰富的公安干警。我们要借助专业人员的知识发现犯罪的蛛丝马迹,但决不能以专业部门熟悉情况为由,将全部侦查取证工作推给工商部门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

(二)查明非法经营活动的具体情况

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展开侦查工作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1)非法经营罪在客观方面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因此,违反国家规定进行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情节一般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能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营手段日趋丰富,专卖、、特许经营等已成为常见的营销方式。在处理传销或变相传销案件时,应注意从销售方式、目的、载体等方面区分上述营销方式与传销的区别,以保护正当的市场经营活动,避免罪及无辜。

2、控制涉案人员的动向

人是犯罪行为的主体,单位犯罪也由具体行为人表现出来,所以控制涉案人员是侦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了解涉案人员的基本情况、掌握其活动规律、交通工具及社会关系等等,在必要时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

(1)内线侦查是指侦查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使用秘密力量,接近犯罪嫌疑人或打入犯罪集团内部开展侦查的特殊手段。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内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金字塔”的形式,上下级关系错综复杂,且组织内部防范措施严密,成员间多以电话或手机联系,实行上、下线单线联络,所以在其组织内部安插眼线进行侦查,有利于直接获取犯罪证据,弄清上下级关系。

(2)外线侦查是指侦查重、特大经济犯罪案件时,为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达到扩大线索、证实犯罪、获取证据的目的,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控制的特殊侦查手段。如跟踪、守候、监视、密拍密录等。

(3)技侦手段是利用现代声像、电子、通讯、检测等技术发现、获取证据,配合侦查的特殊侦查手段,只能用于重、特大的经济犯罪案件。有的传销组织的高层人员对传销活动进行电话“遥控”,运用普通侦查手段很难发现其身份和活动规律,所以采取技侦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3、掌握涉案资金的流向

在经济犯罪侦查中,资金的流向始终是经济案件侦查的主导思想。在侦查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时,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会计勘验手段,是指侦查人员对经济犯罪案件进行侦查时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是通过对单位或公民会计资料的检查,以获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证据,确定犯罪事实是否成立的一种专门的调查和鉴定活动。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由于上下级关系复杂,工资、奖金、提成方式各异,一般的侦查手段不易弄清涉案资金的流向,而公司的财会资料是最直接、最有利的证据,所以在侦查中要以会计勘验手段为主,力争第一时间控制财会凭证。

(2)查询、冻结和封存手段。查询是掌握被查单位或公民储蓄、资金、股票等账户的历史明细,发现犯罪线索的一种侦查手段;而冻结和封存是在一定时限内限制对特定款物的自由支配权。查询、冻结和封存手段是经济犯罪侦查中普遍使用的侦查手段,可以查清、控制通过金融机构的涉案资金,达到发现犯罪线索、掌握资金流向、防止赃款流失的目的。

(3)勘查有关电子资料和网络结构。经济犯罪又被称为“白领犯罪”,基本上是智能型犯罪,也常采取智能手段实施犯罪。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主体也常具有丰富的电脑网络知识。随着会计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销活动中使用的文字材料、会计账目、人员结构图等等都能在计算机中反映出来,所以在对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进行侦查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电子资料和网络结构的勘查。

三、侦查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应注意的问题

(一)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

1、网络结构。传销或变相传销采取无店铺经营方式,以发展下线为其运转的生命线,组织者往往首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在同学、朋友以至亲属中间寻找销售对象,下线又用同一方法发展下一层次的参加者,从而构成一种链式的销售网络。

2、高额回报。传销活动往往以快速致富为幌子,许诺给予参加者高额回报或销售商品从中提成的权利。

3、载体低廉。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往往以一些价值低廉的产品甚至伪劣产品为载体,常见的有保健品、化妆品、墓穴等等。近年来,传销活动又呈现出载体虚拟化的趋势,如资格证书、银行卡等。

(二)侦查中要分清传销活动中不同层次参加者的责任

传销活动在组织结构上表现为“金字塔”的形式,最顶端为策划、发起者,往下则为不同层次的其他参加人员,在各层之间则形成所谓上线和下线的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对传销或变相传销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追究组织者的刑事责任;对一般参加者,则不予追究。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反映上线和下线关系的证据,如涉案人员的口供、传销网络图、公司职务表等,以分清传销活动中不同层次参加者的责任。

笔者认为,对组织者的认定应当以行为人在传销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依据,组织者并不限于策划、发起人,对于传销组织成立后积极加入其中,并在由其实施的传销活动中起到组织作用的,也可以认定为组织者予以追究。当然,不同层次的组织者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主次之分,故在追究刑事责任时应注意主、从犯的区分问题。

(三)侦查中确定犯罪数额的问题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之规定,非法经营罪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对于传销型非法经营罪来说,衡量情节严重与否的标准是非法经营数额及违法所得数额。因此,确定非法经营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对此类案件的侦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传销或变相传销通常以远高于成本价的价格销售商品,甚至根本无商品可售。从实践中的查处情况来看,传销组织者往往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参加者收取各种名目的入门费,或者通过高价销售劣质商品的手段收取费用。因此,此类犯罪的非法经营数额是指传销组织者从参加者中收取的入门费或以销售商品等方式变相收取的费用总额。

2、违法所得数额是衡量非法经营犯罪危害程度的重要标准。对于传销型非法经营犯罪而言,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行为人从传销或变相传销活动中获利的数额,即在向参加人收取的钱款总额中扣除商品成本、向参加人返利等“成本”之后的实际取得数额。

通过会计勘验,查询、冻结和封存,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等手段,计算出商品成本、工资、奖金和提成等各项费用,以确定传销型非法经营罪的非法经营数额与违法所得数额,为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打下坚实的基础。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9

关键词: 传销犯罪;类型;基本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销刚进入我国的时候,主要以传销商品为主,参与人员用高于商品价值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购买商品,取得发展下线的资格,然后从所有各级下线购买的商品中,以滚雪球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获取自己的销售收入”。[1] 尽管这种行为对下线人员并不明显具有欺骗性质,但正如国务院1998 年4 月18 日《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 号)所言:“传销经营不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已造成严重危害。传销作为一种经营方式,由于其具有组织上的封闭性、交易上的隐蔽性、传销人员的分散性等特点,加之目前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群众消费心理尚不成熟,不法分子利用传销进行邪教、帮会和迷信、流氓等活动,严重背离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利用传销吸收党政机关干部、现役军人、全日制在校学生等参与经商,严重破坏正常的工作和教学秩序;利用传销进行价格欺诈、骗取钱财,推销假冒伪劣产品、走私产品,牟取暴利,偷逃税收,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对传销经营活动必须坚决予以禁止。”于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 年4 月10 日《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指出:“对于1998 年4 月18 日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以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大体可以肯定的是,《刑法修正案(七)》颁布之前以非法经营罪论处的传销行为,并不一定或者说并不必然具有骗取财物的性质。

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被禁止的传销行为并不以骗取财物为条件。例如,前述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指出:“自本通知之日起,一经发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级人民政府和工商行政管理、公安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严肃处理:(一)将传销由公开转入地下的;(二)以双赢制、电脑排网、框架营销等形式进行传销的;(三)假借专卖、、特许加盟经营、直销、连锁、网络销售等名义进行变相传销的;(四)采取会员卡、储蓄卡、、职业培训等手段进行传销和变相传销,骗取入会费、加盟费、许可费、培训费的;(五)其他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行为。”国务院2005 年8 月23 日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第2 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该条例第7 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显而易见,这些规定所禁止的传销行为,并不以骗取财物为条件。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以非法经营罪论处的行为,也不必然包括骗取财物的事实。例如,1997年4 月,郑某、李某夫妇以台湾华渝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在湖南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华良(长沙)实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海豹油等产品并进行传销活动。他们以按期返还高额红利的回报为诱饵,采取会员制网络传销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传销人员发展下线,传销境内企业生产的海豹油、目脑灵、减肥茶、神仙养生酒等产品。被告人王某、杨某、甘某、方某等人也加入传销组织,并分别主管不同部门。从1999 年12 月27 日至2001 年5 月,该传销组织非法经营数额近3 亿元人民币。法院认定各被告人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2]不难看出,本案被告人虽未实施骗取财物的行为,但依然构成非法经营罪。类似的案件与判决并不少见。

由上可见,在《刑法修正案(七)》公布之前,之所以对传销行为以非法经营罪论处,并不是因为传销行为骗取了他人财物,而是因为传销这种经营方式破坏了经济秩序。

“近年来,传销也不再要求传销人员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只要求缴纳一定的‘入门费’取得入门发展下线的资格,并直接按照发展下线的人数获得报酬。这种以发展的人头多少为基本计酬依据的传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拉人头’。目前‘拉人头’式的传销已经占到所有传销的90%以上。……‘拉人头’传销,欺骗他人发展人员或者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取得入门资格,既没有商品,也不提供服务,不存在真实的交易标的,实际上也没有‘经营活动’,难以适用非法经营罪进行打击,给办案带来了困难”。[3]于是,《刑法修正案(七)》规定,在刑法第224 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224 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据此,“骗取财物”成为该条规定的传销活动的基本特征或者构成要件要素。甚至有人认为“:骗取财物———这是传销活动的最本质特征。传销活动的一切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骗取钱财。”[4]于是,只有当行为人组织、领导的传销活动具备“骗取财物”的要素时,才可能成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便产生了本文所要讨论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组织、领导他人实施传销活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具备骗取财物的要素时(以下简称原始型传销活动),应当如何处理?

第二,组织、领导他人实施传销活动,骗取财物的(以下简称为诈骗型传销活动),是否仅成立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第三,组织、领导者之外的参与传销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与人员)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会员制营销方案篇10

一、合作目标

1、通过业务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双方的业务、市场及研发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形成双赢的战略格局,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与品牌价值。

2、通过合作,提高双方网站的栏目质量,扩展栏目资讯氛围,共享双方资源,提高网站质量,扩大网站访问量,提高网站经济效益。

3、通过合作,扩大双方的市场份额,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合作原则与规范

遵循双赢的战略,坚持平等互利、充分互补的原则,通过各种手段与形式,使得双方合作的优势得到最大化,发掘最大的合作潜力。拟明确双方以下的权利与义务。

1、合作期间,甲乙双方应各尽所长,为具体合作形式及内容提供支持和协助,并有权提出合作需求供双方协商讨论,确保双方具体合作内容的顺利开展实施。

2、合作期间,甲乙双方应每月向对方通报合作项目建设、运营情况,进而不断完善建设与运营方案,必要时通过例会或协调会议共通研究。

3、合作期间,甲乙双方应采取一切必要的管理和技术手段,确保双方合作内容的安全性。双方应设立专/兼职安全保密专员,负责开展在本协议项下所开展所有合作内容的安全保密工作,并可依据实际情况,要求相关工作人员签署《安全保密协议》。

三、合作内容及其要求

1、友情链接

甲方承办的互联网站与乙方承办的互联网站进行网站首页互换链接。在合作期间,对方友情链接的快捷按钮要求互相放在网站首页中上面的突出位置,以图片的形式出现或者做成浮动图片,同时在链接栏中将对方的网址放在所有“友情链接”的位置,当友情链接有多方存在的时候,要把对方的网站网址放在友情链接的首位。

2、网站建设合作

为了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通关资讯信息服务,甲乙双方就各自网站相关栏目内容进行合作,其中所涉及的任何合作内容的形式、市场推广方式以及相关文案,均应符合双方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并由双方达成共识后进一步实施。

由双方领导层制定合作范围,确定合作栏目内容。同时制定每一个栏目合作人员及流程,制定具体的栏目负责人及交流制度,互相向对方开发本栏目资源。涉及网站与作者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由网站双方制定相关的法律文书,以免出现各种纠纷。

栏目合作不排斥第三方合作,即允许合作栏目进行第三方合作者存在。但是在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合同制定时,需要由双方网站负责人共同与第三方网站负责人协商多方合作制度,避免单方面行动即单独与其他网站制定合作合同。

3、产品研发合作

双方利用自身在互联网业界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优势,以及专业人才资源,加强双方产品团队合作,完善各自产品体系创意与设计,并组织实施研究和开发。针对产品研发的特殊需要,在产品研发方面需要建立合作机构与制度。

首先,建立产品研发合作部门。首先由双方产品营销部门及产品研发部门针对市场需要共同制定研发产品的类型及功能,有双方领导及研发部门领导召开协调会,共同商定研发产品的研发需要,设立合作研发项目,确定研发的机构,并进行内部分工。研发部门的负责人由双方共同指派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由甲方排除的技术权威人员担任,乙方负责人担任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协商对话机制,甲乙负责人做出的决定需要得到对方负责人的同意。

其次,在产品研发的经费上,经费由双方根据需要进行预算,预算后的经费由双方分摊。为了保证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行研发经费优先的政策,双方根据预算提前将预算经费部分划拨。

再次,产品研发的产权上,双方共同拥有产品的产权,实行共同管理。在产品的生产、营销、利益分配等环节,都需要由双方共同负责,共同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生产与出售相关产品。如有需要,双方可以就某一些新的产品进行其它形式的产权分割与产权置换,让部分产品的产权全完归于一份所有,通过明确双方各自的产权份额,以便在产品生产与销售环节对利润进行合理分配。

4、市场营销合作

双方利用自身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优势,优化双方网站和产品的营销推广方案和商业模式,促进双方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双方建立共同的市场营销管理机构,对营销产品的分配、营销业绩的评价、以及营销收益的分配进行共同协商,以合同形式制定销售责任与分配方式(另外制定)。市场营销的合作将采取以下的合作方式:

针对双方共同研发的新产品,由共同的营销管理机构针对双方在市场营销领域的优势以及营销人员的优势,对产品的营销范围进行合理分配,明确两家公司的营销团队各自负责哪一种商品的销售。同时制定具体的营销收益分配方案,各自负责自己所营销的产品,发展自己各自的商。产品收益根据双方商定的合同进行按比例分配。双方的相关业务来往帐目必须对双方公开,允许对方对营销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另一种方案是建立双方企业的共同营销团队,进行新产品(或者包括其他产品)的营销活动,团队由双方共同委派营销人员,共同整合营销市场,共同发展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制定共同的营销奖励制度以及利益分配制度,商定利益进行分配的基本比例。实行集中集权化管理。

四、合作基本流程

1、决策与执行流程

领导层例会制定计划与合作项目——共同合作机构分解、落实,执行各种具体的方案及要求——双方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接受任务,并进行分解——基层操作层人员执行岗位任务——双方操作人员建立互相联系,进行沟通落实。

2、新产品共同开发流程

市场部门提供新产品开发意见——决策层确定项目——共同合作机构组建项目团队,构建团队分工机构——确定研发经费支持方案,提出期限要求,确定评价奖励方案——研发产品——进行完善及初期维护——转交售后维护。

3、共同业务相关财务管理流程

在合作过程中涉及的财务问题,执行以下流程:共同合作机构提出财务计划——高层例会审议通过——部分资金财务划拨到位——使用情况有双方共同体负责人两人签字——超过5万元提交双方高层领导签字——项目结束的财务结算与审核。

4、利益分配流程及评价激励流程

双方共同协作的产品收益,由双方领导层根据产品投入的比例、产权比例、销售比例等进行协商分配。例如:研发投入比例15%+产权比例10%+生产投入比例40%+销售效益比例45%=收益分配(谨供参考)。

评价流程是:合作机构评价+合作机构内部奖励;合作机构评价50%纳入到各自公司评价指标+公司内部评价奖励

5、问题解决流程

具体工作人员出现合作问题——协商解决并汇报主管——如果协商及汇报后没有解决——上报共同合作机构——仍然无法解决——上报企业高层——召开企业高层合作例会解决——形成决议,有共同合作机构落实下达。

五、合作流程落实机制

1、决策层合作机制

在双方合作的初期,由双方的管理层进行详细的协商,首先,建立未来双方进行“共同合作机构”,制定具体的执行人员,双方各委派一名副总经理担任共同合作机构的责任人,专人负责双方合作事宜,具体负责制定合作执行方案与制度,负责各种例会的筹备召开,负责协调双方各种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的具体方案的协商制定。

作为双方的决策层面,双方管理层每半年举行一次例会,就合作期间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具体例会时间确定在每年的7月份与1月份,对上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评价,修正各种制度及方案,挑战目标,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规划。例会的筹备与具体日期的确定由双方“共同合作机构”负责,例会形成的文件与计划也有“共同合作机构”负责分解、落实。

2、中级管理层合作机制

在双方领导层进行合作例会制度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机构”负责双方的日常合作事宜,根据合作要求的落实程序与情况,安排定期与不定期的企业中级管理层的协调会议,对产品、营销和技术方面的项目团队负责人进行召集,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成果的实现。

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合作实行一步到位式的合作,即由“共同合作机构”分解布置落实的任务一旦分配到中层管理者的身上,将完全有中层管理者在其职责氛围内落实到位。“共同合作机构”主要针对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并将评价整合到双方企业各自的部门及中层干部评价方案当中去,与年终的经济利益挂钩。

3、操作层管理机制

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工作人员,首先由“共同合作机构”将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由负责人将任务根据专业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人员身上,具体操作人员把合作任务当成自己岗位工作对待,并落实到岗位评价当中。

双方具体操作层面也要建立互相联系制度,互相通报相关的信息机进展情况。一方可以向另一方的具体工作人员提出属于本合作范围的具体要求,另一方必须提供支持。如果涉及到难以决定的情况,各自向自己的主管部门提出请示,由主管决定或者有中级管理者之间进行协调解决。中级管理者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共同管理机构”进行决定并通知下属执行。

4、产品研发机构工作机制

产品研发工作具有高度的组织协调性,需要集中管理,集中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所以,合作双方要在“共同合作机构”的领导下,建立合作研发的机构,针对不同的产品开发,组织不同的项目研发机构,实行项目化管理。合作双方根据项目性质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人员组成研发团队,根据双方公司的人员特长任命项目研发负责人,独立进行经费的划拨与核算,独立进行项目的奖励与评价制度,与年终或者与项目的最终物质奖励挂钩。

项目研发一旦完成,产品将转交公司高层协商如何组织产品的生产。研发项目团队仍然对产品的进一步完善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监制与帮助,针对市场中反馈处理的问题进行改善,直到项目完全结束。项目维护期间,给于相关维护人员一定的物质报酬。

另一种维护期维护方案是将产品的后期维护通过协商转交给一方的售后部门,由售后部门专门进行产品后期维护。第三种方案是有产品的销售者一方负责维护。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案由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根据情况谈判解决。

5、产品销售机构工作机制

产品销售不适合进行合并销售,不适合构建共同的销售合作团队。对于双方共同研发的产品,将采取由其中一方销售负责销售的方式,有具有销售优势的一方负责产品的销售,销售收益给于另一方相应比例的销售提成。另一方有权利对销售情况、商、来往帐目进行审查并提出质疑与建议。对于一方委托另一方销售的非共同研发产品,其委托形式按照商的条款的基础上,给于最优惠政策来进行委托,具体条款参照《商协议》。

双方自己销售的非共同研发产品与上述销售条款无关。

6、公司资料保密机制与产权保护机制

双方对于对方的产品、资料、信息,以及共同研发信息负有保密责任。由“共同合作机构”制定保密条款,由高层例会通过并双方签字。要求各自参加合作的研发人员、执行人员、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都签订双方保密承诺书,认真学习其中的保密条款并予以执行,违法保密条款的行为将由“共同合作机构”做出处理意见,送达相关公司与部门,并有相关部门执行处理,并将处理决定反馈给对方公司。

在合作过程中,针对对方公司的知识产权,一方不得侵犯并予以保密。具体保密依照上述保密要求执行。如果因为产权问题使得对方受到损失,将协商处理解决赔偿事宜。在合作过程中,针对双方共同研发的产品,知识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没有另一方授权,一方不得将产权出租、转让、委托。

7、共同收益分配机制

双方在“网站栏目”“友情链接”方面合作所得,由各自公司独自所有,不涉及收益分配问题。由于产品共同研发及其产权获得收益,由双方根据研发投入的人员与资金情况,设定分配比例,在产权的出让、委托之前必须有双方负责人通过合同的形式,对收益分配情况进行确认后再进行交易。

对于共同研发的产品生产与销售所得的收益。根据生产的投入比例、产权比例、销售的效益比例等进行指标系数计算后,制定具体的合同确定分配的比例。

8、风险防控机制及纠纷化解机制

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泄密风险按照上述的泄密条款执行。合作中由于具体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确定失误的责任,认清事故的性质,由双方共同不均等承担。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失平均承担。双方决策造成的失误共同承担。

双方合作中出现的纠纷化解工作,主要实行又下到上的反馈程序。操作层出现的合作问题上缴到中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解决不了的交给“共同合作机构”裁决,机构无法解决的召开高层管理人员例会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