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7:02:17

医药行业论文

医药行业论文篇1

摘要:在分析二维条码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物流条码技术特点和物流条码标识的内容,并通过对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系统的条码使用分析,决定在系统的药品物流过程中的销售开票票据、药品库存、销售出库等方面应用PDF417二维条码。通过使用PDF417二维条码,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系统解决了以往棘手的传输数据、降低成本、缩短送货时间等问题,使整个系统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各种信息的流动进行有效管理,完成其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加强了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

在北京医药股份公司开发其物流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考虑到药品从厂家经过中间的药品经销商到达最终客户的整个流通中,贯穿了大量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如何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在整个物流链(从生产线直至付款柜台)之间建立一个无纸系统,以保证产品能不间断地由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同时信息能够在开放的物流链中循环流动,以满足物流链中不同客户对产品和信息的要求,消除物流链中不必要的成本和费用,是开发物流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鉴于此,在系统中使用二维条码技术,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综合、整体、系统地考虑,充分发挥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效益。

一、二维条码及物流条码

1.1二维条码

条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条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等优点。现在条码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商业自动化系统、仓储管理、交通管理、金融文件管理、商业文件管理、病历管理、血库血液管理以及各种分类技术方面,条码技术作为数据标识和数据自动输入的一种手段已被人们广泛利用,渗透到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一维条码所携带的信息量有限,如商品上的条码仅能容纳13位(EAN-13码)阿拉伯数字,更多的信息只能依赖商品数据库的支持,离开了预先建立的数据库,这种条码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条码的应用范围。基于这个原因,在90年明了二维条码。二维条码除了具有一维条码的优点外,同时还有信息量大、可靠性高,保密、防伪性强等优点。二维条码是一种由点、空组成的点阵形条码,它不需要数据库的支持就可使用,实际上是一种高密度、高信息量的便携式数据文件,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纠错能力强、译码可靠性高、防伪能力强等技术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二维条码依靠其庞大的信息携带量,能够把过去使用一维条码时存储于后台数据库中的信息包含在条码中,可以直接通过阅读条码得到相应的信息,并且二维条码还有错误修正技术及防伪功能,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二维条码可把照片、指纹编制于其中,可有效地解决证件的可机读和防伪问题。因此,可广泛应用于护照、身份证、行车证、军人证、健康证、保险卡等。目前二维条码主要有PDF417码、Code49码、Code16K码、DataMatrix码、MaxiCode码等,主要分为堆积或层排式和棋盘或矩阵式两大类[1]。近年来,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下,PDF417技术已经开始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特别是在1997年12月中国颁布第一个二维条码国家标准《四一七条码》后,标志着PDF417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正步入正规有序的快速发展阶段。

1.2二维条码PDF417技术的特点

1)信息量大,一个PDF417条码符号,可以将1848个字母字符或2729个数字字符或字母、数字混编字符进行编码。在同等面积下,二维条码比一维条码信息含量高几十倍。2)容易印制PDF417条码可以印在纸、卡片及各种常用条码载体上,可以用多种标准的打印技术及卡片印制技术印制,包括: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热敏/热转印条码打印机打印等。3)修正错误能力强PDF417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错误修正技术,这种隐含于符号内的错误修正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译码错误,提高译码的速度及可靠性,还可以将由于条码符号破损、沾污等丢失的信息破译出来。错误修正甚至可以将符号受损面积达50%的条码符号所含信息复现出来。4)译码可靠性高在管理数据库测试中,阅读2000万个条码符号,没有出现一例译码错误,这说明PDF417具有极高的可靠性。5)保密性强PDF417可以把编码信息按密码格式进行编码,以防止伪造条码符号或非法使用有关编码的信息。

1.3物流条码

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物”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流”是指物理性的运动,亦称为位移。“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物流条码是用以标识物流领域中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是整个物流链过程,包括生产厂家、配销业、运输业、消费者等环节的共享数据。

它贯穿整个贸易过程,并通过物流条码数据的采集、反馈,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商品条码相比较,物流条码有如下特点[3]:1)储运单元的唯一标识商品条码是最终消费品,通常是单个商品的唯一标识,用于零售业现代化的管理;物流条码是储运单元的唯一标识,通常标识多个或多种类商品的集合,用于物流的现代化管理。2)服务于物品流通全过程商品条码服务于消费环节:商品一经出售到最终用户手里,商品条码就完成了其存在的价值,商品条码在零售业的POS系统中起到了单个商品的自动识别、自动寻址、自动结帐等作用,是零售业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物流条码服务于商品流通全过程:生产厂家生产出产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分拣、配送,直到零售商店,中间经过若干环节,物流条码是这些环节中的唯一标识,因此它涉及更广,是多种行业共享的通用数据。3)信息多通常,商品条码是一个无含义的13位数字条码;物流条码则是一个可变的,可表示多种含义、多种信息的条码,是无含义的货运包装的唯一标识,可表示货物的体积、重量、生产日期、批号等信息,是贸易伙伴根据在贸易过程中共同的需求,经过协商统一制定的。4)可变性商品条码是一个国际化、通用化、标准化的商品的唯一标识,是零售业的国际化语言;物流条码是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伙伴对各种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应运而生的,其应用在不断扩大,内容也在不断丰富。5)维护性物流条码的相关标准是一个需要经常维护的标准。及时沟通用户需求,传达标准化机构有关条码应用的变更内容,是确保国际贸易中物流现代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之一。物流条码涉及面较广,因此相关标准也较多。它的实施和标准化是基于物流系统的机械化、现代化,包装运输等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物流条码标准化体系已基本成熟,并日趋完善。

1.4物流条码标识内容及码制选择

1)物流条码标识内容物流条码标识的内容主要有项目标识(货运包装箱代码SCC-14)、动态项目标识(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18)、日期、数量、参考项目(客户购货订单代码)、位置码、特殊应用(医疗保健业等)及内部使用,具体规定见相关国家标准。2)物流条码符号的码制选择目前现存的条码码制多种多样,选用条码时,要根据货物的不同和商品包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条码码制。单个大件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的包装箱往往采用EAN-13一维条码。储运包装箱常常采用ITF-14条码或UCC/EAN-128应用标识条码,包装箱内可以是单一商品,也可以是不同的商品或多件头商品小包装;但对于要求存储信息量大,安全性高的应用,一维条码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而二维条码则以其卓越的优点来担当大量的物流条码的应用。

二、二维条码技术在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2.1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系统(简称医药系统),医药系统是应用于医药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中药饮片等等的有关医药方面的产品的生产、库存、营销管理的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应用软件系统。众所周知医药产品的物流与其他普通商品物流是有共同点,但在医药产品的物流的过程中对药品的保存、流通、交易都有严格的要求,是有由于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从功能上包括4个主要部分:系统维护、日常业务、仓库、财务。系统维护包括对医药商品如医药商品如商品类别,规格品种,计量单位,生产厂家,供货单位,顾客等一系列系统库的建立与数据维护;对系统使用部门、人员的权限控制。日常业务包括对营销商品的报价管理,到货登记,销售票据的制作,业务帐的自动登记;部门间医药商品的调拨,医院退货处理,退厂家货。库存主要管理医药商品的入库、出库、移库处理;对不合格商品的损拒或报损处理;可调库存帐的登记;验收登记本、库存数量帐、库存季报帐的制作;待验库管理;医药库存商品的批次管理;库存商品的积压、药品效期报警。财务部分包括对销售商品的回款登记;成本及毛利的核算;商品帐的制作。业务管理提供对货物的多人同时销售开票,并打印销售发票,不同的部门间对某一商品进行调拨,医院退货,退厂家货。同时将这些开票内容传递至库存、财务。此外,业务部分能接受库存传递来的数据,对货物作到到货登记。对于损拒情况,损报情况分别予以登记,业务员还能够在这里对物品的价格进行维护。在销售开票及到货登记的同时,系统自动登记了业务账,系统还分品种、医院、业务员向用户提供回款、来回款的统计查询,业务部分同时向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合同管理,用户可通过对采购合同的维护来打印合同清单。库存管理部分报括对物品的入库、出库、移库、损拒、损报处理。入库是指对某一规格的货物分批次登记入库,系统根据入库内容分时间及保管员打印验收登记本。出库是由销售部门发出销售指令,系统根据批号顺序(先入先出)自动出库并打印销售登记本。

对于质量不合格的物品,通过移库功能将其移至不合格库。并自动减少可调库存量,同时将此可调库存量传递至业务部门。对于不合格库的物品,系统提供损拒或损拒报处理,并分保管员打印不合格药品登记本。在上述几项操作过程中,系统自动记帐,同时对可调库存量进行调整,并将最新数据信息反馈至业务部门及财务部门。对于待验物品,系统依据普通入库模式,创建待验库,将所有待验物品登记入库,并分保管员打印待验登记本。系统的实现这些功能的同时,提供给用户一套库存数量账和一套库存季报账。此外,系统提供管理者一套指定时间内的积压统计报告和一套指定时间内的库存物品报警报告。系统同时提供给用户一张仓库结构示意图,以方便查询。财务部在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对于已回款或付款的商业活动,依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做销售、退货(医院退货)、铁路运单(退厂家货)、到货、损拒、损报、调拨等确认后,自动记帐,并依据移动加权平均算法分部门核算当前最新成本,同时计算毛利,将最新核算出的成本及回款情况反馈给业务部门,并打印出商品三级账及销售帐。

2.2PDF417条码在医药系统中的应用,为了满足医药物流的特殊性要求,在物流过程中保持药品的批次、效期、名称等等信息的安全传递,使用条码技术是非常方便的。由于医药物流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量大,所以本系统采用的是国际上流行的PDF417二维条码;系统在药品物流过程中的销售开票票据、药品库存、销售出库等方面应用了二维条码。

1)销售开票过程中的PDF417条码应用医药系统中的销售开票是一个医药物流的开始,主要完成的功能是记录对所销售药品的信息;由于药品的批次信息量是巨大的,业务人员和开票人员是不能完全知道所销售药品的批次和效期信息的,所以开票人员是不能在开票时就将所销售药品的批次、效期信息记录在系统中的,同时也不能打印销售票据,因为销售票据上应该有所销售药品的批次和效期数据;在这种情况下,销售开票人员只将药品的其他销售数据录入系统,而系统则根据销售信息自动生成一个PDF417二维条码,编码的原则是一张票据一个条码,系统将这个二维条码传递到仓库管理系统中后,再由仓库管理系统处理销售药品的批次、效期信息。一般情况,销售开票地点和存储药品的仓库是有一定的距离的,销售开票一般在市区,而仓库却在郊区,这样销售开票系统和仓库管理系统是不可能在一个局域网中的;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竞争是激烈的,为了取得最大的客户群,必须作到以最短的时间将客户所订购的药品送达客户,所以必须将销售开票数据信息尽快的传输到仓库。这里,可以使用广域网来处理数据传输;但在当前的国内电信发展及费用来看,利用广域网传输数据费用高,而且通过实际测试,郊区与市区的链路是非常不稳定的,数据传输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系统采用了二维条码技术。PDF417条码是一种性能卓越的二维条码,由于上面已经阐述过PDF417条码特点,这里就不再累述了;但如果将条码打印在标签纸上,这样成本也很高。这里,系统采用了纯软件技术,将销售开票人员录入的每一笔销售信息通过编码、加密,再将这些销售数据生成PDF417条码,利用普通打印机将这些PDF417条码打印到普通纸上,一张纸上打印多个PDF417条码,包含了多张销售票据数据,这样大大节省了成本,并保证了条码的清晰度,即使同时便于传真,系统只要将这些打印出来的PDF417条码传真到仓库,仓库利用PDF417条码扫描枪就可以将销售数据读入仓库管理系统中,以做配货处理。

2)销售出库上面已经提到,销售开票人员在记录销售信息时,是无法记录销售药品的批次和效期数据的;而目前各个医药经销商的客户都要求在发货单上应标注药品的批次及效期。为了解决缩短送货时间和增加发货数据信息的矛盾,将销售开票人员开的销售票以PDF417二维条码的方式传至仓库管理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应用PDF417二维条码激光扫描枪将销售信息解码翻译至明码,这里主要有销售药品的货号、品名、规格、销售数量、单价、金额、销售客户等信息;仓库配货人员通过这些销售信息配货出库,同时在将出库药品的批次和效期录入到销售信息中,这时系统就可以打印出带批次和效期的出库单了。同时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的信息检索功能,系统再将这些销售信息及出库药品的批次和效期数据进行编码加密,通过专用的PDF二维条码打印机打印出销售条码标签,将标签粘贴到出库的外包装上,以方便客户直接的查询检索到货药品的信息。通过PDF417二维条码,医药系统解决了以往棘手的传输数据、降低成本、缩短送货时间等问题;同时,由于利用国际先进的条码技术,使医药系统和系统的使用者在该领域中的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系统功能结构

在功能图中,描述了条码技术在医药系统中应用的重要功能。另外,系统硬件环境:商用微机CPU:PII300,硬盘:8G,内存:64M、100M网卡。软件环境:Windows9x。条码设备:二维条码打印机(支持打印PDF417条码)、二维条码激光扫描枪(识别PDF417二维条码)。该条码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Win-dows9x下的,拥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有较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同时该条码系统中,生成和打印条码都可以通过设置,由系统自动生成打印的,不需要操作人员的操作就能完成任务;另外操作人员可以自己的需要挑选一张销售记录来编码打印出PDF417条码来。

三、结束语

二维条码技术在医药系统中的应用,使整个系统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对各种信息的流动进行有效管理,完成其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二维条码技术在使医药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共享信息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

[2]宋华.系统化建设现代物流中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7):23-24.

[3]秦明森.实用物流技术[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1.

[4]齐二石.物流工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医药行业论文篇2

1.1调研与市场定位

通过对符合药品适应症的客户群及医院的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位是制定营销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将顾客作为细分为多个市场,利于药品快速占领市场并维持市场占有率。市场定位是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它的实质是突出企业及其产品的特色,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取得目标市场的竞争优势。比如同为治疗食管癌的药品,可根据其治疗有效率,选择早期、中期或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其目标客户群。

1.2竞争与合作

第一,差异化竞争。包括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价格定位差异化、促销战略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等多方面的差异化,形成企业药品的品牌价值。差异化既可以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又为企业构筑了进入壁垒,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第二,市场活动。企业通常开展科室级会议、区域级会议、全国级会议等,进行药品的学术推广。针对病情复杂比如涉及多学科合作的疾病,还可以通过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集合多个科室的医生,讨论病例并给出诊疗意见。另外还可以通过慈善赠药活动,患者和医生有机会使用更多药品,从而更了解药品的效果,为医生改变处方习惯及患者后续持续使用奠定基础。第三,“多赢”合作。立足于联合用药,企业之间可以展开合作,不但可以促进企业药品营销,也可以帮助医生积累用药经验,使患者更大程度受益,从而实现“多赢”。由于药品的研发周期长和投入大,企业间还可以共同投入研发,为未来长期的营销收入做准备。如2012年,安进(Amgen)公司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公司合作协议开发和销售安进公司在研的5种单抗药物。

1.3客户关系管理

第一,目标客户的选择。在确定了市场定位之后,需要对各细分市场做细致入微的分析,发现问题的症结,找到销售的增长点,这项工作要具体化到科室、适应症、处方医生上。即药品在相关科室、适应症和目标医生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如某一治疗结直肠癌的药物,其目标科室为肿瘤内科、肛肠科、普通外科、肛肠外科等,目标医生常为制定治疗方案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第二,客户分级。根据客户的重要程度,即对处方的贡献度或者对市场的引领度,可总结出客户分级金字塔。根据客户分级,来确定对不同级别客户的拜访频率、资源投入方式及数量。第三,医生处方行为分析。医生在进行处方时,往往会有自己的处方首要原则,如某医生相信某种抗肿瘤药物是发病初期的最佳选择,或者当病人不能用其他药物得到控制时,这种药物也是替代药物的首选。企业营销策略应该包括改变医生的处方行为,尽量使药品成为某一类治疗方案的首选,以争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第四,充分传递信息。包括药物的正面和负面信息,以便使医生更好的做出处方决策。

1.4营销人员管理

第一,销售目标导向力度。目标导向力度是衡量销售人员的一个方面,即销售人员是否可以在接触客户的不同阶段都牢记要实现的销售目标,是否在不同阶段都可以落实向成交目标努力的具体行动,以及这样的行动是否具力度、执行落实是否到位等。第二,过程管理。一个完整的销售过程包括销售探查、接触前准备、接触顾客、需求识别、商品展示、处理反对意见、完成销售、售后。表现在抗肿瘤药物行业,即营销人员通过探询,了解医生新收患者,患者疾病类别等信息,并在拜访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用药倾向,介绍自己药品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必要时解答医生或患者的提问,从而帮助医生或患者正确选择并使用药物。完善过程管理,可以更好的向销售目标进发。

2结论

医药行业论文篇3

【关键词】中医药 英语着作

几千年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之一,不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直到今天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的重视,对国际医药学产生越来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意到中医药的疗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任中医药。这为中医药的发展、增强其国际文化地位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

从2001 年以来,在积极推动英语等外语对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进行教学的思想指导下,全国很多中医药院校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迎接现今时代所赋予的挑战,中医药专业的双语教学无疑势在必行。[1]但有研究显示由于中医药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于思考的地方,其中教材和相关着作的缺乏不容忽视。[2]因此本文通过阐述国内相关着作发展情况,从而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纵观近20 年国内中医药英语翻译着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中医药相关英文着作

1.丛书系列

1990 年张恩勤主编,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上、下册)、《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各科》(上、下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国药膳》、《中国气功》、《中国名贵药材》、《中国名优中成药》,该套丛书在国内尚属首部。之后1991~1994 年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徐象才主编了一套《英汉实用中医药大全》,其中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单验方》、《常用中成药》、《针灸治疗学》、《推拿治疗学》、《医学气功》、《自我保健》、《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骨伤科学》、《直肠病学》、《皮肤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急症学》、《护理》、《临床会话》等。2002 年左言富任总主编、朱忠宝等总编译,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英汉对照)新编实用中医文库》,该套从书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国针灸》、《中国推拿》、《中医养生康复学》等14 个分册。2001~2006 年间刘公望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图书《针灸基础学》、《针灸临床学》、《方剂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发挥》等,同时刘公望于1994 年和2007 年主编了《针灸学基础篇》和《中医临床基础速览(伤寒、金匮、温病)》,均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2.教 材

1998~2000 年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编译了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教材,并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英汉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系列丛书。在2007 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来华留学生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汉英双语教材编审会指导下,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一套汉英双语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学》、《医学基础知识导读》。

3.单个着作

(1)英文

1)中医基础理论

2003 年刘干中、徐秋萍、王台主编《中药基础知识》(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1998 年徐象才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诸病中医中药外治大全》。2007 年李经纬主编的《中国传统健身养生图说》(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3 年谢竹藩编着了《英文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化》(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3)针灸推拿

1981 年Chen Chiu Hseuh 编着《Acupuncture: A ComprehensiveText》。1999 年程莘农主编,外文出版社出版了英文书籍《中国针灸学》。2002 年金义成、彭坚所着《中国推拿学概要》(英)由外文出版社出版。2007 年李鼎原着,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编译《针灸学释难》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

(2)汉英或英汉

1)中医基础理论

1990 年陈慰中着,俞昌正译《西方的中医五行学说(英汉对照)》由学苑出版社出版。2007 年马伟光、和丽生主编《英汉双解简明中医基础理论教程》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2)中医临床

3)中药学

2006 年苏子仁、赖小平主编《汉英·英汉中草药化学成分词汇》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4)针灸推拿

4.工具书

二、讨 论

可以看出,在以上出版的中医药英文着作中,丛书系列大致可分为四套,主要为汉英或者英汉双解形式编写。教材主要有两部,基本包括中医药主要科目知识,一部全英文,一部汉英双解。而个人着作最多,全英文形式较少;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三部,针灸推拿五部,主要集中于汉英或者英汉形式出版;中医基础理论两部,中医临床各科及词汇十五部,主要集中于针灸推拿学的着作编写,共有二十八部,中药学仅一部。工具书包括有十六部,均为汉英形式。

1.目前国内中医药英文着作以及普及存在的 问题

(1)专业英语教材:专门针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中医药专业英文双语教材还呈现一个短缺状况,尚需进一步编辑完善。

(2)专业英语人才培养:还缺乏一支数量充足,既掌握中医药专业技术,又精通中医专业英语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队伍在医疗实践中大力宣传中医药,使中医药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在国外医疗体系中不易取得合法地位和共际认同。

(3)全英文着作:中医药英文着作目前主要还是针对国内相关从事中医药人士的学习,因此编写形式以汉英或英汉双解为主要形式。而以全英文形式编写的着作相对较少;中医药知识全面传播还尚存缺限。

(4)中药学以及其他中医药经典医籍:由于国际社会对于针灸推拿已经比较认同,但对中药学和一些中医经典医籍,如《金匮要略》等的英文着作编写较少,相对限制了有关理论的交流和传播。

2.解决之道

加大对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教材的补充和编写,培养更多的中医药专业外向型人才,扩充全英文中医药教材和着作的编写,尤其注重中药学等学科的英文着作发展。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进行创造,改变以往独立作战、各行其是,既无方便的途径相互交流切磋,也无专门机构加以协调的状态,使中医专业术语的翻译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积极推广加强双语教学的改革,加大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文水平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相互促进,既有利于今后中医药的专业英语教学发展,又有利于中医药着作的继承和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经被世界所瞩目,中国作为中医药的根源之地,需要培养一些从事中医药事业优秀的外向型人才,不断宣传中医药文化,使世界更了解中医药,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而这些就需要有更多的中医药英文教材、书籍的编写去宣传发扬,既有助于国内学生和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学习,对于国外友人也可以提供更多机会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使中医药不仅为中国人民服务,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国家的人们的健康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医药行业论文篇4

一、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翻译水平不达标

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是我国中医药文化能否又好又快走向世界的关键。翻译人才必须在深刻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工作,并且要对外国语言以及外国语言与本国语言的译介关系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翻译过程中注意技巧的运用。而当下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数量与质量均有欠缺,翻译人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掌握不好,翻译缺乏一定的原则,也不注意灵活翻译方法的使用。

二、提高中医药文化中医翻译水准的主要措施

1.加强中医药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翻译人员必须经过高等院校严格的外语专业教育或者对外汉语教育且专业素养优秀,在具备良好的翻译素养之后必须进行中医药文化进修,不仅要对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还要对中医药实践非常熟悉。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可以进行中医药文化分科式教学,确定学员的专攻项目。良好的中医药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从事中医药文化翻译工作的重要前提。

2.确立权威严格的翻译理论规范。综合所有中医药文化典籍和一些较为规范的翻译理论著作,制定科学严格的翻译理论标准,为了提高翻译工作的统一性可以编制相应的中医药文化外译教材,制定翻译权威,供学员进行综合学习。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在遵守翻译理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了解中外双方文化差异与语言表达差异,来进行灵活性的翻译活动。

3.加强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是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传播质量的主要凭借,必须重视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可在各个高等中医院校中设立中医药文化翻译专业,大量聘请外教与专业的中医药学医师担任专业授课教师,即提高学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休养与实践能力,又培养翻译语感。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翻译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投入,优化办学条件。

4.注重翻译经验的积累与翻译方法的创新。中医药文化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应当注意积累翻译经验,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与外国人的交流探讨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习惯与思维行为方式,采用最易接受的方式对外国人进行书面翻译或口头翻译。注重翻译方法的创新,不断优化翻译思维。

医药行业论文篇5

论文摘要:中医药高等教育历经数十年的发展,受现代大学制度和西医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幕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何使高等中医教育传承优秀的中医药学术传统和思维方式,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探索出不断进步的中医药教育规律和培养方式,是中医教育学界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时现行中医药教育进行思考,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高等中医药教育50余年来进行了很多适应社会变革的改革,初步形成了系统的学科群体和课程体系。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在校生人数为80,637人,至2005年达到303,075人(《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办学规模翻了两番;多数中医药院校的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由原来的6一7个增加到20个左右。但是受现代大学制度和西医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中医药教育仅仅依赖单一的院校教育模式,并且根据临床实际要求,中医院校学生中西医两套理论都要学。基于中医和西医各自独立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内容,培养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中医思维和中医实践能力不尽如人意,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术上也显得不足,部分学生甚至面临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尴尬局面。

1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

院校教育往往只注重单科的专业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不完整、没有依据完整的中医学知识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相关经典医学文献学习不够,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等中医药理论形成的外部因素的了解和学习,使得学生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

高等中医教育一直沿用基础课程、临床课程、毕业实习三段式培养模式。中医学人才成长缓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被割裂为相互独立的两个阶段,使得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中医技能不足,更缺乏理解经典、运用经典的能力,从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师徒传承的传统培养模式弱化,纯正中医后继乏人。作为中医院校,临床实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扩招、培养目标不明,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临床实习基地西医化等因素,临床实践中中医比例过少,缺乏纯正的中医治疗,教师和学生都偏于西医知识的深化学习,或者西医诊疗操作的锻炼,忽视中医知识的讲解和运用,忽视锻炼学生的中医诊疗思维,长此以往,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渐渐弱化,中医临床基本功逐渐减弱,中医思维慢慢被西医的思维模式所取代,不能处理好中西医的关系,使中医实习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临床中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中医科研创新能力的不足。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但从目前高校的学生培养过程来看,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比较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度却显得不足。

中医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研。目前的中医教育既要有中医的创新性,又要凸现出中医的理论与思维,从科研中领会中医理论的奥妙。然而,部分高等中医院校不注重锻炼中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与科研技能,许多中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与实验室技能十分差,中医毕业生缺乏基本的科研思维和方法,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不具备科研优势。

2对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思考

如何使身处21世纪的高等中医教育和中医人才培养与中医药学术传承发展相得益彰,既传承中医药的思维方式,又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探索出不断进步的中医药教育规律和培养方式,中医院校必须进行办学目标、发展战略等宏观层面的思考,还必须在培养模式,尤其是在临床教学中保持和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克服套用西医办学模式的负面影响,从中西医学发展规律的差异进行反思。

2.1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定位

高等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照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去办学。中医药不同于西医学的学科体系和思维方法,决定了中医院校应该努力探索办学道路,开展试点,确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当务之急是要深刻思索中医教育的主要任务,继承中医药传统思维和方式,以培养具有中医传统文化基础和具有在中医领域进一步深造和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为目标,跳出固有的中医教育体制,顺应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拓展思路,敢于开展并确立新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

2.2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几点思考

(1)系统学习中医课程,早期建立中医知识架构

多年来,各界对于中医院校课程设置的争论一直未有定论,普遍认同的是要遵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准确地体现中医药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医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习中国传统文史哲和自然知识以形成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学习中医药的经典医著以确立中医药学的概念和体系;学习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导引、食疗等疗法。

对于西医知识的学习,各界也持有不同观点,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贾谦教授的《中医药战略地位研究总报告概要》中提出:“能否不要让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西医和外语课程,将来工作需要西医知识和外语时,可以再脱产学习。起码应允许一半中医药院校以纯中医药院校方式存在,同时,应允许师徒传承方式的存在,并给师带徒出身的人以一定的学术地位。培养兼具中西医知识的人才应该由西医院校承担此项工作”。笔者认为,在目前中医院校普遍学习西医基础课程的现状下,培养中医药学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中医药知识结构,加强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加大中医经典的学习深化,扩大中医传统文化必修课程的比例。当学生在学习初期接受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牢固地掌握了中医药理论基础的辨证论治体系后,再学习必要的西医知识。中西思维的碰撞建立在基本理解中医内涵和确立中医整体观的基础上,那么,中医药学生也会更加客观深人地看待中西医诊断思维和治疗方法的区别。

(2)重视中医临床技能的早期培养

中医经典是中医药学独特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基石,但其内容比较抽象,主要依赖于人的理性思维去学习和体会。因此中医专业思想的根植,是一个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医的院校教育应以中医知识结构的方法论内容为重点,使学生能透彻地理解中医最基本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医的临床技能的学习运用能力。

因此,应该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的同时,进行临床跟诊、见习,也就是在贯彻“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中医经典和临床见习的同步性。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临床典型病例中医讨论、临床见习、中医门诊跟诊,或者经典与临床的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生学习中医经典理论课程的同时,接触实际病例,在临床上培养中医经典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经典并及时深化理解经典、运用经典的能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本科教育和七年制教育中,以医学知识基础为根基,加强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训练。为了巩固中医学生的基础知识,从学生人学的第二个学期起,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诊断学基础》五门课为主的“中医基础知识竞赛”,历年的考试成绩将作为进人临床实习的先决条件,极大地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提高实践课的比例,规定实践教学应占整门课程的30 %。实践学习时间的增加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抽象深奥的基础理论知识。70%的理论学习时间基本保证了理论教学的学时数,也为提炼实践知识留下了足够时间。

(3)继承师承教育,发展院校教育

现今的中医药教育主要采用院校教育的形式,具有传播知识的信息量大,传授的知识标准、统一、规范,受教育的普及率高等特点。相对于院校教育,师承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继承教师独特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因此将中医药教育的师承教育和现代的中医药院校教育更加有效地结合将更加有利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在现有的中医教育体制中适当的方式是在学生的临床课和临床实习中实行导师制。这样,可以使医有专长的教师培养学有专长的学生。同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师承教育,如普及性的师带徒和高层次的师承教育,既有利于继承老一辈中医名家的个人经验,又有利于从业个体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中医学丰富的理论内涵,把握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临床经验,增强人才队伍对中医的信心。

针对近年来中医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师承教育的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一代带二代”、“跨学院、跨医院、跨地区”的模式进行师承,甚至可以试行优秀的中医药博、硕士研究生辅导本、专科中医药学生的方式,在实践中检验成果,不断的修正培养方法。

根据邓铁涛等巧位全国名老中医的倡议,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为试点,创新传统“师带徒”模式,发挥“集体带集体”的优势,全国名老中医带徒中青年骨干,由中青年骨干带徒学生,师生定时见面,进行生动的授业解惑,并且实行定期的不同的名老中医跟诊制度。该举措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毕业后均受到了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中医药知识,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而且拥有开阔的思维,在掌握自己导师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还不同程度地吸纳了其他老中医的医学思想。

(4)中医院校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中医药的基础是继承,但是创新才能促进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中医院校也应担负起培养中医药科研人才的重任。中医药学生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解统计学、系统论等理论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学,以便于能够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中医,同时要避免一律以西医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中医药的研究。

医药行业论文篇6

 

关键词:中医药教育 国际化

    《中国教育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而教育国际化更是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呈现良好态势。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每年培养了大批国际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来华学习中医药的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人数逐年激增,已仅次于来华学习中文的学生人数。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状况

1.1中医药教育在国内目前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共118所,中医院校(含民族医药院校)33所,西医院校85所,其中13所设有中医系。

1.2中医药教育在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中医药机构,全球采用针灸、推拿、中药、气功治疗的人数越为全球总人口的1/3。由于中医药疗效逐步得到证实,国外中医药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1.2.1中医药教育在欧洲目前欧洲已有各类中医药学校40余所,部分国家和地区已规范了针灸注册制度,如英国对中医药教育的需求量大,由政府或私人资助的中医院校数量与日俱增,法国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中医药人才,包括针灸师、自然疗法与草药疗法师。德国目前已有38个医药院校开设了针灸课。

1.2.2中医药教育在美国已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由业余制该为全日制。

1.2.3中医药教育在东南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中医药教育发展潜力巨大。

1.2.4中医药教育在澳大利亚2005年5月,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通过中医法案,承认中医合法地位,与西医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中医药教育纳人了澳大利亚正规高等教育。

1.2.5中医药教育在日韩日本承认针灸合法地位,但汉方医学目前还没有列人日本政府正式教育体系。在韩国,由中医药学和韩国治疗方法结合而成的韩医学教育得到政府认可。

2中医药国际行业标准和规范研究取得进展

    去年2月,中医药医疗机构设置、中医药教育机构设置、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3个国际行业标准的制定研究已经结题。上述3个国际行业标准研究是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承担的重大课题。另外,在由该会承担的“十五”攻关课题一中药标准国际合作研究中,已采用ISO国际标准化工作格式写出人参、黄茂和葛根3种中药的示范性国际标准草案;在中医基础理论术语和常用名词术语的英译课题研究中,已建立起1.3万条的名词库和资料库;" G. B.中医基础理论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国际中医药从业人员资格(水平)的各类考试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13个国际标准文件也在制定之中。这些国际标准的建立,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 1面临的机遇

3.1.1中国加人 WTO加人WTO后,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境外消费,即互派留学生。加人WTO,为中医药教育全球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中医药院校教育结构、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促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更新和管理机制的改善,为中医药国际教育产业化提供了空间。

3.1.2医学模式的转化和中医药教育的特色现在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医药教育理论上从天、地、神多方位考察人体的阴阳、藏象之间互相联系,在“天人相应”中把握疾病发生演变过程。这与现代医学模式是一致的。

3.1.3全球中药、植物药潮流现代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层出不穷,而中医药的毒副作用较小且疗效是某些生物药、西药无法达到的,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倾向潮流越来越明显,中医药、植物药开始显示出超强的科学价值,中医药教育备受外国留学生的青睐。

3.1.4  WHO的推动在世界卫生组织第56次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传统医药的决议,将传统医学纳人了世界卫生组织工作总体规划。这标志着传统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已正式得到了世界主流医学的认可。

3. 2存在的问题

3. 2. 1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合法性和教育行为无序性之间的矛盾在国外,中医药教育的合法性还没有解决,大多数国家中医药教育没有纳人正规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国外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有的是商业注册的、有的是文化事业注册的等无序性行为,中医药教育的立法和规范还很欠缺。

3.2.2中医药国际教育的规范性和受教育者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国外学习中医药的人员构成复杂,有的是学习西医的,也有普通群众,有使用汉语学习的,也有使用其他语言的等,这些使得开展中医药教育的规范化遇到重大障碍。

3.2.3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科学标准化与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性间的矛盾中医药教育要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中医药理论及教学方面等一系列的标准问题,而中医药理论的复杂多样,使得标准化的推进方面做的远远不够,阻碍了国际化进程。

3.2.4中医药教育特色优势与国外同类型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国外办学机构将大规模进人我国,另一方面,国外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中医药课程和科研机构,跟我国抢夺生源、师资等,这使得作为中医药教育发源地,我国中医药教育的主体地位正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3.2.5中医药教育的发展与外语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很多深奥的哲理、专业术语等难以在英语和其他语言中找到对应的描述方法,因此对外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很欠缺,不利于中医药的传播。

4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思考

4.1增强中医药教学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跨国教学中心,加强教育培训的的国际合作,利用现达的信息通讯技术,如开展远程教育、境外联合办学、合作项目、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网上咨询服务、教材数据库信息资料服务等,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强与世卫组织的合作。以借助我国中医药教学的独特优势,建立国际性中医药教育认证机构或权威学术机构,为中医药在立法、技术标准准人、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医药行业论文篇7

1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学生自填的方式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06~2009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2009级)、二年级(2008级)、三年级(2007级)以及四年级(2006级)全日制在校学生。发放问卷份379份,收回379份,回收率100%,其中一年级问卷109份(包括中药学专业29份、中药资源专业30份、生物制药专业28份、中药制药专业22份),二年级问卷111份(包括中药学专业29份、中药资源专业29份、生物制药专业24份、中药制药专业29份),三年级问卷108份(包括中药学专业24份、中药资源专业27份、中药制药专业57份),四年级问卷51份(中药学专业25份、中药资源专业26份)。使用EpiData3.02软件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所有数据采用专人“双份”录入及核查,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调查内容与设计

本次问卷涉及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设计了以下4个问题:①您想要成为哪方面的中药学专业人才?选项包括中药生产、中药研究、中药流通以及中药临床应用;②您觉得理想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应是什么?选项包括精通中药的人才、精通中医的人才以及中医药兼通的人才;③您认为目前的就业状况最急需哪方面的中药学人才?选项包括中药调剂、中药销售、中药检验、中药研发以及中医药兼通;④您认为有必要培养中医药兼通的中药学人才吗?此外,针对是否有必要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如何进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教育设计了2个问题:①您觉得作为创新型中药学专业学生,我们需要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吗?②您觉得比较喜欢学习哪些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选项包括大学语文、医古文、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医学伦理学、金匮要略、本草纲目、本草学简史、周易、中国文化史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哲学概论、中国医学史、四书五经,等。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各年级学生自我定位分布情况

根据学生未来从事行业,包括中药生产、中药研究、中药流通以及中药临床应用,分析各年级学生未来自我定位情况,结果见表1。表1显示,低年级同学大多自我定位于中药研究和中药临床应用,如一年级学生定位倾向频率最高的是中药临床应用,占41.07%,而39.64%的二年级学生倾向于中药研究。高年级同学在肯定中药研究的同时,比低年级学生更加关注中药流通,其中三年级学生中倾向中药流通的比例升高至27.78%,四年级的学生中药流通增至29.31%,各年级之间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理想中药学人才的分布情况

在各年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中药学人才包括精通中药的人才、精通中医的人才以及中医药兼通的人才,结果见表2。表2显示,各年级学生中超过75%的人认为中医药兼通是理想的中药学人才,其中一年级为89.0%、二年级88.4%、三年级78.7%、四年级78.8%。同时,认为精通中药的专才是理想中药学人才的比例也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增长的趋势,各年级之间的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3目前社会急需中药学人才的调查情况

针对四年级毕业班学生,调研目前社会急需的中药学人才,结果见表3。表3显示,对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46.5%的学生认为目前最急需的是中医药兼通型人才,18.9%的学生认为是中药研发型人才,17.2%学生认为是销售人才,三者占所有比例的79.3%。数据说明,学生认为的最急需的人才类型与理想的中药学人才、学生自我定位的人才类型相一致。

3.4培养中医药兼通型人才必要性的调查情况

由于毕业班学生(四年级)认为目前最急需的是中医药兼通型人才,调研学校开展培养中医药兼通型人才的必要性,结果见表4。表4显示,对大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经过3年的专业学习后,82.4%的四年级学生认为有必要培养中医药兼通的中药人才。

3.5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必要性调查

传统文化贯穿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针对低年级学生(包括1~3年级),调研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必要性,结果见表5。表5显示,调查1~3年级各专业学生,各年级学生中超过90%的人认为需要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其中一年级为94.50%、二年级93.69%、三年级96.61%,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增长的趋势。各年级之间的数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6各年级学生喜欢学习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课程分布情况

由于大多数学生认为需要学习中医药传统文化,进一步调查学生对哪些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感兴趣,结果见表6。表6显示,调查各年级学生平时喜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课程,发现20%以上学生认为比较喜欢学习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周易、中医与传统文化、医古文等课程。

医药行业论文篇8

 

关键词: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1  蒙医药知识的构成特点

形成于13世纪的蒙医药学是用纯天然药物和一些器械治病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我国传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蒙医药学还相继吸收了古印度医、藏医、中医和西医等医药学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在医学理论和用药方面与西方医学和中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丰富的蒙医药理论文献

目前,国际上关于传统知识保护研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国家的有些传统知识没有文献化,只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在民间区域,世代相传。而我国的蒙医药知识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广泛记载于古籍文献,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规范教育系统。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为了继承和发扬蒙医药学,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蒙医药古籍和著作的搜集、整理和编译工作。先后整理出版了《方海》、《无误蒙药鉴》、《观者之喜》、《蒙医传统验方》、《蒙医药选编》等蒙医药学经典著作;编写出版了25部蒙医药本科专业使用的规划教材和14部专科使用的规划教材;同时编著了《蒙医志》、《蒙医手册》、《蒙药简释》等参考工具书;制定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2]。此外,还出版了大量蒙医药科技期刊。

1.2  治疗药物主要以天然物质为原料

蒙医药的治疗药物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而且有着丰富的用药理论指导和文献记载。蒙药取材广泛,包括动物、植物、矿物等。近4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通过对蒙药材的调查研究,确定蒙药植物品种945种(其中中蒙医兼用药材732种、蒙医专用药材87种),动物药与矿物药250种,总共达1195种[3]。这些药物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验证,已经证明具有明确的疗效。与化学药相比,虽然这些天然药物的具体成分结构尚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天然药物当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活性成分;而且,经过现代技术的研究,已经从中分离出一些结构明确的药物活性物质,如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广枣总黄酮。

1.3  蒙医药知识内容多样化

蒙医药学在内容上包括蒙医理论、蒙药理论以及针灸、推拿、按摩、整骨医学等特色医学内容。特别是蒙医药在治疗和用药方面还具有其独特的手段和方法。如灸疗法、放血疗法、色布斯疗法、八日胡疗法以及对治疗脑震荡有很好效果的震荡疗法。蒙医药在用药方面的独特手段和方法体现在其独特的药物制剂上,如油剂、酒剂(如马奶酒)和金石剂。蒙医药知识还吸收了喇嘛教的宗教文化,与宗教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特殊的民族色彩。

1.4  蒙医药的国际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由于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蒙医药不象我国中医药传播得那么广泛,其主要存在于蒙古族聚居的地方,国内主要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辽宁等省区。国外,除蒙古国使用蒙医药治疗疾病外,还有东欧的一些国家在使用蒙药治病。随着对蒙医药学的宣传和蒙医药学中外交流的日益增加,特别是自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人士开始认识、了解、接受和认可蒙医药学知识。据内蒙古中蒙医院统计,该医院年门诊量由几年前的不足20万人次达到现在的近30万人次,其中1/3患者是从区外慕名而来的,也包括俄罗斯、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患者[2]。此外,一些蒙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成了不同国家的文字传播到国外。这些都表明蒙医药的国内和国外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蒙医药知识在国际上的公开和被知晓程度正在迅速扩大。

2  蒙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蒙医药历经沧桑,多次进化,是蒙古族医药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蒙古族人民在防病抗病斗争过程中积累的精华,具有科学性和技术性,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产权。对于这些知识产权,应当优先采用现行国际通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框架进行保护。但蒙医药知识完全采用现行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不可行的,因为蒙医药的很多内容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即使是能够作为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蒙医药发明,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保护力度的有限性。

2.1  蒙医药理论知识不能作为专利保护的客体

专利权客体的特征之一是必须具备工业实用性,即申请专利保护的对象应当是能够进行工业化再现的技术方案,而蒙医药知识的许多内容并不能满足专利法的这一要求。蒙医药学中包含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因时、因人、因地辨证论治理论,针灸推拿医学理论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知识虽然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和医学实践,并被临床证明具有确切的疗效和一定的科学性,但由于其不具备工业实用性、不能被用来在产业上实施,因而不属于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不能通过专利法进行保护。

2.2  天然性限制了其专利保护的力度

蒙药以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为主,即使对其进行炮制、提取和分离,也很难实现将有效成分分离到化合物状态;而且,蒙药制剂以复方制剂为主。蒙药的这种天然药物的混合物状态使得在进行专利申请时,难以对其药物组成进行清楚的表述,而专利法要求必须对申请专利的技术表述清楚,如果不能清楚地表述药物的组成,则只能采取方法定义产品的表述形式,而这种表述方式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明显不如采用化合物结构式表述的产品专利保护力度强。

2.3  公开文献记载和国际公开传播对蒙医药知识保护的影响

蒙医药知识的大量文献记载和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使得大量的蒙医药知识已经处于对公众公开的状态,从专利法角度讲这些知识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专利权客体的另一特征是具备新颖性,因此,蒙医药知识的公开状态使其失去了寻求专利保护的可能性。

医药行业论文篇9

黄明安,男,生于1953年10月。中共党员。1979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获行政管理学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2005年于武汉大学“民商法”专业博士毕业,获武汉大学法学博士毕业证书和法学博士学位证书;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三级教授。为校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重点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农村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分委会主席,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方面:现任湖北省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副会长、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科技专家;武汉市科技局科技专家;全国医药院校数理研究会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首届教育行政管理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公共管理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管理项目函评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评审专家;《湖北中医杂志》、《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二、研究成果

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主要为: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加强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1Y093);主持完成了湖北省卫生厅2006年“湖北省中医现状调查”课题,其成果在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08年9月出版;主持完成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研究所下达的国家软科学研究课题――“湖北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特色院校案例研究”(国家项目编号:2003DGQ2B171)子课题;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05Z125);主持完成了“湖北省中医人才需求与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研究”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课题;牵头完成了湖北省委、省政府重大调研课题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医人才现状调查与现状分析”;主持了2012年度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专著项目《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主持了武汉市科技局2012年项目――“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与运行机制研究”(序号21号,项目编号:201240933345);参与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参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相关政策研究”项目;牵头完成了武汉市江汉区科技局课题“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以江汉区为例”等等。

三、主要荣誉

论文多次获得部级、省级、厅级学会奖励,如:《医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作法与思考》在2010年11月第七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重视学科建设 把握其原则和环节》,于2008年12月获全国高校管理科学论文二等奖;《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获湖北省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1998―1999年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等。于1991年4月被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领导小组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5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先进工作者”;2001年11月被湖北省卫生厅政研会评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委书记。

医药行业论文篇10

1、民族医药的内涵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首要组成部份,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所讨论的民族医药指的是狭义概念,是指我国五五个少数民族医药经验的总结,是各族人民在长时间与疾病抗争的进程中构成的医学创造以及医学累积,它以各民族医药理论与医疗经验为基础,拥有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两重属性。民族医药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与传统医药。各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拥有本身特点的物资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和传统医药中医药的发展,深入影响着我国民族医药的构成以及发展。

民族医药1般可按民族种别、学术形态、地舆区域及医药属性进行分类。如按民族种别可分为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等;按学术形态分为第1类(理论与临床体系比较完全,具有大量医学历史文献,构成了相对于完美的学科体系)、第2类(理论体系尚不完全,但却累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第3类(累积有医疗技术以及经验,特别在某些病种以及疗法上拥有优势以及特点,但临床经验不够全面,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按地舆区域可分为西北民族医药、西南民族医药、北方民族医药、南方民族医药等;按医药属性可分为民族医以及民族药。

2、民族医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最近几年来,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二00二年全国民族药品出产企业超过一七0家,年销售额约二五亿元,其中以藏药以及苗药发展较快。二00六年,自治区一七家通过GMP认证的藏药出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六.二三亿元人民币,二00七年约为一0亿元人民币,每一年的增长速度约为五0%,利润以及税金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六五%.二0一0年,苗药“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年销量已经过亿,整个苗药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六0亿元人民币。

然而目前,我国民族医药发展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民族医药钻研方面大部份还处在挖掘收拾阶段,对于已经有的药物及临床医疗经验不能深刻钻研;在组织管理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缺少健全的民族医药管理体系及专门的国家层面法律法规来保障民族医药的快速健康发展;跟着外来文化的影响及中、西医的渗入,民族医药的利用逐步被消弱,少数民族地区应用民族医药防病治病的传统正在被扭转,对于民族医药的传承思想也不断淡化;加上,生态环境的进1步恶化,珍稀民族药用动植物质源濒临灭绝,对于民族医药的可延续发展造成为了巨大的冲击;此外,我国民族医药还存在产业化发展程度低、范围小、营销能力弱等问题。如:二00八年全国药企六五二四个,其中民族医药企业一二0个,只占一.八四%;截止二0一一年一二月,我国民族医疗机构有二0三所,触及一五个民族,远远少于我国保存并至今利用本民族传统医药防病治病的少数民族个数(约三0个)。

3、民族医药营销模式的立异

面对于当前我国民族医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更好更快的发展民族医药产业,必需不断立异营销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牵头、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企业为主体、各民族广泛介入的新型模式。

一.政府主导,树立专门的民族医药管理机构;健全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干政策法规,加强执行力度,保障其有效的贯彻落实。

目前,我国民族医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民族药则由国家食物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这类管理体制无益于传统医药的发展。应设立独立的民族医药管理机构,负责民族医药的全面管理,兼顾产业发展。

长时间以来,我国前后出台了1些列政策措施以增进民族医药的发展,主要包含:一九八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以及国宪法》第二一条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示代医药以及我国传统医药”;一九八四年一一月二三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全国民族医药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通知;一九九七年一月一五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抉择》;二00三年一0月一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以及国中医药条例》在附则中规定:“民族医药的管理参照本条例执行”;二00七年三月五日,总理在《政府工作讲演》中强调:“鼎力扶持中医药以及民族医药发展,充沛施展祖国传统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首要作用。”等。这充沛说明了党以及政府1直高度注重民族医药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施行进程中还存在1些问题,咱们应进1步加强执行与监管力度,加强民族医药的知识产权维护,使各种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民族医药是我国的国粹,但我国至今尚无单独制订民族医药管理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咱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0一二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民族药品种只有二一个,二0O九年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民族药只有四五个,为进1步扩展民族医药的利用规模,国家以及各省市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民族药所占的比例。

二.依靠处所院校,鼎力培育民族医药人材;同时,树立师徒传承机制,优化人材结构。

民族医药人材的培育不但要靠正规化的民族医药教育,还要依赖于师徒传承机制的完美。激励少数民族地区的中等职业

学校及高等院校开设本民族医药专业,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本民族医药理论知识及临床医疗经验,为发展以及宏扬民族医药奠定基础。 有些民族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通过口传心授将民族医药基础理论、临床医疗经验综合地传承给门徒,是培育实用型人材的传统做法。因为受各种前提的限制,部份民族医药知识未能被及时的挖掘收拾,通过完美师徒传承机制能有效的避免民族医药知识的流失,同时,制订有效的措施、公道的引导传承者服务于当地人民。

三.以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牵头,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企业为主体,鼎力展开文化营销。

民族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首要组成部份,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可贵财富,是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累积的智慧结晶,拥有历史、文化、科学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价值。

民族医药文化营销从关注医药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动身,将文化因素注入到整个营销进程来实现民族医药产品价值的增值以及升华。文化营销是对于消费者需求关注点的不断深化,跟着消费者的糊口水祥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在购物时不但斟酌到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更讲究消费档次以及文化品尝。民族医药文化营销契合了医药消费者价值判断不断发展的时期趋势。

民族医药的推行必需基于民族医药文化的宣扬普及。在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充沛施展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的作用,进1步调动民族医疗机构及民族医药企业的踊跃性,加强文化在营销流动中的渗入功能以及增进作用,鼎力展开文化营销,提高了人们对于民族医药的认识及利用。

四.进行民族医药现代化以及规范化钻研,加强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全面晋升民族医疗机构与民族医药企业的服务水平。

民族医疗机构承当着继承、挖掘、收拾民族医药,知足泛博人民大众对于民族医药服务需求的首要任务。因而,要进1步改善民族医疗机构的基础前提及科研前提,加大政府投入,全面晋升服务水平;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大众对于民族医药服务的需求,在有前提的综合性病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医药科,充沛施展民族医药的特点及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以及作用;进1步加强民族医药专科病院建设,提高诊疗水平;同时,树立全国民族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展开民族医药标准钻研,制订民族医药名词术语标准、民族医药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疗效评价标准及指点民族地区树立以及完美民族药药材标准。

民族医药企业要建立现代营销理念,重视品牌建设、鼎力引进优秀的科研及营销人材,不断扩展企业范围、晋升企业竞争力。在采购、研发、出产及服务进程中应施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凸起药品在医治常见疾病及疑问杂症中的特点及优势。

五.各民族踊跃介入,为我国民族医药事业繁华发展贡献气力。

民族医药是民族文化的首要组成部份,各少数民族处所政府要高度注重民族医药的发展,加大对于民族医药的挖掘、收拾、传承与利用力度。各少数民族踊跃配合,加强对于本民族医药智慧结晶的骄傲感,建立民族自信、鼎力传承民族文化,加大民族医药的影响力,扩展其利用规模,使民族医药更好的为各民族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