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的优势十篇

时间:2023-11-28 18:34:59

虚拟经济的优势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1

[关键词] 虚拟经营虚拟企业发展策略

虚拟企业是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而产生的企业动态联盟,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迅速集成不同区域成员企业的资源,抢占市场机遇。温州服饰虚拟经营,借用了相关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销售关系网络等资源,突破资金、设备、技术等限制,实现了快速发展。本文在通过对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现状和运营模式分析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并积极探索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现状和运营模式

虚拟企业,是指由一些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厂商,为赢得某一市场机遇,从各自企业中选出优势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经营联合体。虚拟企业集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同发展。它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成员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相互合作为基础,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虚拟经营实质上就是借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概况。虚拟经营已成为浙江温州众多服装类中小企业的首选模式,特别是休闲品牌服饰行业,他们运用自身优势和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以经济、快捷的运作方式,灵活、高效地利用外部的资源,在短期内树立品牌,以品牌为基础借助某一地区的加工能力和信息优势,建立依托型的生产基地。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模式。最典型的是“两头在外”,即生产在外搞外包加工,采取“借鸡生蛋”的虚拟生产策略;销售在外搞“借网捕鱼”的虚拟销售模式,公司总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等方面。因此,温州服饰虚拟企业具有“哑铃型”的特征。虚拟生产主要是把生产任务让合作企业完成,公司总部可以更多地注重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虚拟销售是摆脱对大商场的依赖,采取特殊连锁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形象、价格、宣传、配送和服务标准。虚拟销售的具体形式,主要是销售和特许连锁经营。现在更多的企业招募总、经销商的方式构建经销渠道,这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运费和其他流通费用,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二、温州服饰虚拟经营分析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虚拟企业带来生机和效益。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成功,反映出一般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所没有的独具特色的优点:1.通过资源整合,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2.促进优势互补,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3.企业间分工协作,降低交易费用。虚拟企业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降低了企业间信息、谈判、监督等交易费用,是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的专业分工,体现管理成本的节省和规模效益的增加。4.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和成员企业独立性要求。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不足和缺陷,限制发展空间,影响合作效益。1.虚拟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权威性,影响管理效能,在沟通、交流、协作、执行过程中协调困难,因为各成员企业的领导体制、管理原则有所不同,管理人员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使得内部制度制定、任务执行不畅通。2.客户的文化氛围、消费心理、需求习惯等存在差异,给销售管理带来难题。3.法律制度和商业习惯差异、成员企业管理理念和准则差异、人力资源与素质差异等复杂关系,都在联合体中产生影响。因此“虚拟经营”对企业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没有自己核心能力和长处,虚拟合作极难奏效。

温州服饰的虚拟经营尚存在众多难题,亟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盟主企业要寻找合作伙伴难。二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三是生产计划的制订、执行和协调难。四是网上购物货款支付难。五是企业文化建设难。虚拟企业内部成员、消费对象都有不同文化背景,要统一企业文化理念,需不断地培养、积累和历史的沉淀。

三、我国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的对策和措施

培育和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适应消费者需求及快速反应市场的必然选择。

我们从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实践分析,虚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缺陷和难题。虽只是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批中小企业的虚拟经营,只是虚拟经营的一个区域性案例,但对全国发展虚拟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全国大力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尚有待于理论的研究和深化、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微观企业的实践要与宏观政府的支持相结合,它是一项新型的企业组织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1.更新发展理念、注重制度创新,是虚拟企业发展的前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们渴望制度创新,加快发展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因其对实体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如虚假信息、金融诈骗、金融危机等望而却步。为此,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和正确地评价虚拟经济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重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虚拟企业有效整合各企业资源优势的作用和功能,不断完善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得在缺乏资源的不利条件下获得迅速的扩张。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给虚拟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营造经济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是虚拟企业发展的条件。政府要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守夜人”和“主心骨”的转变。市场经济奉行的自由民主原则,要求政府保持其“自由经济”的“守夜人”身份,保证经济环境的平等、自由,而不应对经济运行本身直接干预。现代经济还要求政府是“主心骨”,在运用一系列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做全面调整的同时,政府也有必要动用其特殊权力进行干预。虚拟经济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首先要在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其次,要制定产业政策,鼓励、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体现对高新技术企业、虚拟产业集群的支持,使之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3.创建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这是虚拟企业发展的基础。信息网络化是虚拟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平台,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总部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分析各种进、销、存数据,及时地做出促销、配货、调整经营决策,快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4.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是虚拟企业成功的法宝。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虚拟经营最大特点是以品牌为核心,对于品牌的打造,温州服饰业中的“美特斯・邦威”、和“拜丽德”等都在精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品牌,品牌定位清晰,品牌之舟扬帆国外。产品的设计要符合品牌的文化和理念,加盟店选择要与品牌的形象和地位相协调。广告提升品牌价值、演绎品牌的内涵、展示品牌产品的附加值。针对加盟店的扩展,要制定统一的品牌标准、标识、质量标准、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保证产品质量,把品牌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总部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品牌走向全国名扬世界。

5.谨慎选择伙伴、有效整合资源,是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有核心资源的合作企业,盟主企业在信息、谈判沟通、进行评价、直至选择最佳伙伴的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谨慎选择。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在战略与结构的结合中,主要是技术联盟,要实施优势互补。再次,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特别是产品设计、工艺改进更需高级技术人才,这是虚拟企业人才资源的根本。同时,构建虚拟企业、保持和培育成员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发展,都需要跨文化的协调和管理。

6.发挥行业优势、拓展经营模式,是虚拟企业发展的途径。虚拟企业一般采用虚拟生产、虚拟销售、虚拟技术开发、战略联盟等经营模式,每种模式又因其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采取不同的具体运作方式,如虚拟销售,有销售、特许连锁经营、解放下属销售公司的产权等。除了温州服饰的虚拟生产和虚拟营销两种虚拟经营模式外,还可经采用虚拟技术开发,企业以项目委托、联合开发等形式,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完成技术创新、技术改选、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以弥补自身研发能力之不足。此外,组建战略联盟,可以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奋战,降低经营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采用虚拟技术开发和战略联盟的经营模式。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2

一、要素禀赋理论与虚拟水要素

1.要素禀赋理论概述

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F.Heckscher)于1919年首先提出,他的学生、瑞典经济学家俄林(Bertil C.Ohlin)于1933年创立的国际贸易理论,也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H-O理论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格局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决定的:如果各国都专门生产并出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禀赋相对丰裕、价格相对便宜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地使用本国禀赋相对稀缺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商品,那么各国都将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最大福利。这里要素禀赋理论所指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积极作用在于:一方面它从静态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类型国家和相同类型国家的不同行业间的贸易。另一方面它表明要素禀赋和要素需求不同的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弥补某种要素分布的不足,为经济发展突破资源瓶颈提供了思路。

长期以来,要素禀赋理论被视为正统权威的国际贸易理论,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然而,伴随资源问题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日益突出,作为生产要素的一些资源业已被各国视为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考虑因素,并成为影响和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要素。尤其是水资源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在某些特定产业的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然而,传统的禀赋理论对水要素的忽视,已成为一大缺陷。

众所周知,水是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一个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粮食灌溉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部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灌溉面积和实际灌溉用水量不断增大。以我国的粮食生产为例,建国半个世纪以来,灌溉面积扩大了3.4倍,灌溉用水量增加了3.9倍。在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加剧的背景下,水资源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将更加关键。

水资源这一要素越来越被各国视为其参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考虑因素,并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农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主要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三个生产要素的要素禀赋理论,将水资源同土地、空气、矿藏等笼统地归于土地要素之中,无法充分体现在新的水资源形势下水资源的机会成本和价值,这势必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带来一系列问题:其一,无法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其二,未能充分体现一国或地区管理水资源的成本;其三,不能体现开源节流和节水的理念。因此,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和指导现今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有必要对传统要素禀赋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

2.虚拟水要素

虚拟水(virtual water)由英国伦敦大学非洲和东亚研究学院托尼・艾兰(Tony Allan)教授于1993年提出,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最初是特指体现在国际粮食作物贸易中的水,随后得到扩展,泛指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生产所消耗的水资源数量。例如,根据国外相关研究:生产1 kg粮食、牛肉分别需要1~2t、16t水资源,生产32MB(重2g)的计算机芯片需要消耗32 kg的水资源。实际上,虚拟水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实体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存在于相关产品和服务中,消费者从产品中看不见水的影子。因此虚拟水又叫“嵌入水”或“外来水”,前者是指特定的产品以不同的形式包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后者是指进口虚拟水的国家使用了非本国的水的事实。

虚拟水这一概念明确界定了实际投入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水资源,区分了实际被用于生产的水和未被用于生产的水,并将后者排除在作为生产要素的水资源之外,它既反映了生产技术又反映了地理条件对农产品生产水资源投入量的影响。通过对虚拟水量的计算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生产某种产品所实际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因此虚拟水这一概念可以成为作为生产要素的水资源的恰当表述。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商品比较优势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产生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的价格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考察,供给方面主要取决于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需求方面主要取决于农产品虚拟水要素偏好。所谓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地表水径流量和参与水文循环的地下水径流量的丰裕程度和可更新程度,这是一国或地区从自然界获得和人工增加(如人工降雨技术)可利用水资源的能力。

其二,净化污水、废水并将其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增加了一国或地区实际用于农产品生产的水资源数量,从而增强了其农产品水资源消耗能力。

其三,管理和调配现有水资源使其高效地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能力。

将虚拟水要素纳入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与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并列的一个要素禀赋参与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在理论上是对要素禀赋理论在内容上的充实和完善,同时可以促使一国或地区(尤其是贫水国)在农产品生产分工与贸易选择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目标,避免片面追求扩大对外贸易而大量输出本国虚拟水要素禀赋较差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虚拟水的比较优势分析及其意义

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与农产品虚拟水偏好差异性的共同作用形成农产品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如果一国或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丰裕,或基于水资源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发达,则该国或地区农产品的虚拟水成本就较低,从而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具有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相反如果一国或地区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稀缺,或基于水资源的农产品生产技术欠发达,则该国或地区农产品的虚拟水成本就较高,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也就不具有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

对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虚拟水是国内学界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关注的新事物,经济学界对于虚拟水贸易的探讨和研究则进入新世纪才起步。到目前为止,国际贸易领域对于虚拟水贸易的研究十分有限,主要表现为相关文献数量极少。因此,对于农产品虚拟水贸易的学术探讨,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术界对这一课题的关注,激起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的研究热情,从而不断地推进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

目前,对于虚拟水贸易的研究一般是考察其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两个角度开展,在有关虚拟水的比较优势的分析中尚未明确将虚拟水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并将其纳入要素禀赋体系。本文的研究开辟了虚拟水贸易研究的新思路,将虚拟水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有效结合,有利于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第二,传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借用的是一般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充分体现农产品贸易不同于其它产品贸易的特点。因此从一定程度上看,建立富于特色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是有必要的。基于虚拟水要素的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从生产要素的角度考察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独特之处,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的探讨和建立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路。同时,农产品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的分析将虚拟水要素纳入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与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并列的一个要素禀赋参与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是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在内容上的充实和完善。

第三,农产品虚拟水要素体现了国际贸易研究中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的结合。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国贸易理论均以生产技术或分工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而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则以资源禀赋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而农产品虚拟水生产要素,一方面取决于农产品的产量,一方面取决于地理条件,前者主要反映了生产技术,后者主要反映了资源禀赋。因此在虚拟水要素中既体现了生产技术的特征,又体现了资源禀赋的特征,为国际贸易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特例。

对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分析的现实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产品贸易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尽管价格和技术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工具,而且在流域尺度上水资源按照效益最大化重新配置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国家间的虚拟水贸易仍然是提高全球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工具。根据基于虚拟水要素的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应生产世界上需求的水密集型产品。在这些地区,水资源比较廉价,而且水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比较小,单位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水量一般也较少。从水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水的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的虚拟水出口,意味着全球实体水的储备和节约。

2.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有效工具

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进口虚拟水要素密集型的农产品可以减轻对本国水资源的压力,因此虚拟水是一种替代水源,这种额外水源可以成为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工具。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由于运输距离遥远、成本高昂,通常十分困难。因此,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及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日益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应用。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非常适合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项现实的战略措施,即通过贸易的形式保障缺水地区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另外,对那些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冲突,创造新的持久的合作关系。

3.农产品虚拟水要素提供了水资源迁移、储存和利用的新手段

农产品中蕴含的虚拟水生产要素实际是以虚拟的形式储存水资源,如可以通过将水储存在粮食中,通过调配粮食来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旱灾缺水引起粮食减产)。调配虚拟水相对调配实体水而言, 无论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外,对原本不能形成径流的土壤水资源(土壤水库),可以通过虚拟水的形式将其储集于依靠土壤水生产的产品中进行调配、转化和迁移。

4.农产品的虚拟水要素促进了水资源管理观念的更新和人们节水意识的强化

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创造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丰富的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思路。虚拟水要素将水资源管理问题从对水资源的生产领域管理引向了对水资源消费领域的管理, 以水―粮食―贸易为主线的虚拟水贸易通过粮食贸易将水资源管理问题拓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这显然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决策空间,必将引起水资源管理的观念更新。

虚拟水要素引入衡量农产品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体系中以后,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势必会在贸易决策中考虑到水资源的因素。因而水资源的价格将在参与贸易的农产品中得到体现,水资源机会成本高的农产品价格势必较高。在引入价格机制以后,浪费水资源的机会成本将提高,这会刺激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不同产品的虚拟水含量不同,知道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可以使人们意识到生产各种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也就会认识到消费产品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进而促使人们更谨慎地利用水资源。

三.对我国开展虚拟水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1.配合虚拟水及相关理论研究增大科研支持力度

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我国学界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首先需要科学地定量评价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对有关计算方法予以修正、完善, 使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更符合区域生产实际;其次需要收集和整理有关数据,计算不同区域和不同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建立按地区和农产品分类的时间序列虚拟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需要探索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和虚拟水战略的诸多现实问题。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关注力度和投入程度,建立虚拟水相关数据的收集机制,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虚拟水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

2.按照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

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数额巨大,1995~1999年我国进出口的粮食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0%,净进口的虚拟水达174亿m,相当于减轻了174亿m 的水资源压力。我国可以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大量生产和出口耗水较少、耗劳动力较多、产量和产值较高的农产品,比如玉米、棉花、苹果、梨等。我国稻米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的优势粮食产品,可加大出口量。而耗水密集的农产品,如豆类和小麦,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适当多进口这类产品。当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我国也可以考虑进口一部分粮食,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3.考虑虚拟水要素经济价值安排农业生产与分工

在面临水资源问题的状况下,我国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中,应把水和土地、劳力、资本同时考虑。

考虑水资源的机会成本,能够提高我国安排农业生产与分工的科学性,增加我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当我们把农产品的价格和虚拟水含量一起考虑,即计算各种主要农产品的水分生产率,就会发现,我们应该大力生产牛奶、鸡、猪肉等畜产品,苹果、梨、柑橘、橙子等水果,以及棉花、水稻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因为这些产品的水分生产率,即单位耗水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另外,这些农产品相对于其它农产品大量利用天然雨水,消耗较少的灌溉用水。

4.遵循区域虚拟水实际状况发展地区虚拟水贸易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3

关键词:比较优势;虚拟水贸易;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要素;DFS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6-0053-04

引言

虚拟水(Virtual Water)一词最早出现在1993年,由英国学者Tony Allan在SOAS(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次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它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1-3]。从那时起,人们开始注意到这种看不见,而实质上作为绝大多数商品生产所必需的资源要素,以虚拟的形式凝聚在产品中的水[4]。目前,虚拟水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科学概念。虚拟水战略主张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资源密集型农作物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安全[5]。虚拟水战略扩展了水资源研究的问题阈范围,属于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层次[6]。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形势下,一国的产品已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销售,随着产品在全球范围的扩散,寄存在产品中的虚拟水也随之开始在国际流动,于是便产生了虚拟水贸易。虚拟水贸易的发生并不局限于贫水国与富水国之间,理论上来说所有国家或地区间都可能发生,当然其贸易产品也不仅是农作物产品,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产品,如动物和动物产品、工业产业等[7]。据IHE(荷兰国际水文和环境工程研究所)的估算,在1995~1999年全球国家间的虚拟水贸易流量为每年1.0400×1012m3,其中67%是由农作物产品贸易产生的,23%体现在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贸易中,10%体现在工业产品的贸易中[8]。可以说当前的虚拟水贸易流量主要是由农作物产品贸易产生的,大约有0.6968×1012m3,其在重新分配全球水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与其他贸易一样,由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引起的贸易双方地位的不平等,贸易双方的水资源定价原则不同,水资源的比较优势未被考虑等,虚拟水的国际贸易也存在扭曲和失效的问题。目前有关虚拟水及其贸易的理论研究,大都仅局限于虚拟水的量化、虚拟水消费量的计算及各国虚拟水贸

易量的测算,而把虚拟水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考虑各国农作物产品基于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文章拟以中美农作物产品为例,探讨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贸易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作物产品的贸易结构,提高全球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全球农作物产品贸易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1.比较优势理论模型

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为基础,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为核心,经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的补充和完善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各国或各区域在要素禀赋上存在差异,这使得生产投入要素价格也存在差异,进而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差异,以此解释了国际或区域比较优势的差异[9]。

典型的比较优势模型――李嘉图模型是两国两商品实物交易模型,模型包括A、B两个国家,1、2两种产品,用aXi表示X国生产产品i需要的劳动力,LX表示X国的资本总量,Pi表示国际贸易中产品i的价格,wX表示X国的工资率,即劳动价格。

那么A国生产并且出口产品1的条件应该是:

上式左边表示出口产品1能够换回产品2的数量,右边表示直接生产产品2的产量。整理可以得到:

aA2P1>aA1P2(2)

同样,B国出口产品2 的条件是:

(2)式除以(3)式,得:

(4)式是确定比较优势的基本方法[10]。

Dornbusch、Fischer、Samuelson三人对李嘉图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通过比较各种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和相对工资水平来确定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确定贸易模式的DFS模型。例如对于产品i,A、B两国的生产成本分别表示为aAiwA和aBiwB。如果aAiwA

用w=w2/w1表示两国的单位货币工资率之比,将w插入(5)式,得:

则A国在左边的i种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应该由A国进行生产并且出口;相应的,右边的全部产品应由B国生产[11]。

在这个模型中,工资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工资率的改变可以改变一国的比较优势。随着A国工资率的上升,w将会减小,A国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减少,A国会失去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如果工资率变动太大,一个国家就有可能完全失去比较优势,或者是失去进口产品的愿望。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一国作为世界市场的一员,要发挥比较优势,首先得明确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什么方面,是丰富的资源,高的劳动效率,还是其他方面。正确地认识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中确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生产率,节约国际资源。

2.虚拟水要素

通常,土地、劳动和资本是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所指的生产要素[12]。农作物灌溉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部分,但在大多数国家,因为受水资源的制约,灌溉覆盖率特别低,扩大灌溉的潜力受到限制。在当今新的水资源形势下,水在农业生产中已成为一种稀缺要素 [13]。虚拟水这一概念明确界定了实际投入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区分了在生产中实际消耗的水和未被利用的水,它既反映了生产技术水平又反映了耕种地的地理条件,如果考虑水的稀缺性及价格,则还反映了农作物产品的水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了水的稀缺性。一种资源能不能成为要素,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稀缺的。考虑到水在农作物产品生产中的极端重要性,有必要将农作物产品中含有的虚拟水列为农作物产品的生产要素,这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是必要的。在进行农作物产品贸易时,将水要素和土地、劳动、资本要素一并考察,来确定农作物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确定农作物产品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格局。这有利于:(1)更充分的认识到水资源的价值,提高全球的节水意识;(2)还水资源于本来面目,水资源已成为一种稀缺要素,它的重要性丝毫不比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逊色,甚至在某些时间和地域它是最重要的;(3)为虚拟水战略的实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进行农作物产品的比较优势计算时可以将虚拟水要素替代计算模型中的劳动等要素,从而考察基于虚拟水要素的农作物产品的比较优势;(4)丰富和完善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使其更加科学,由于要素体系中添加了虚拟水要素,使得比较优势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可靠。

3中美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在比较优势理论的DFS模型中有一个重要的参数――要素价格,虚拟水要素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模型的计算结果,决定了贸易双方的农作物产品的比较优势。然而,事实上,农作物产品中的虚拟水的主要来源――灌溉用水的供应和定价,有时更多的是受到富裕农民的影响,而非出于比较优势。Tony Allan指出,富裕的约旦农民将水强度高的蔬菜,出口到湿润的欧洲,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会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降低[14]。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不合理、不科学的水价,扭曲了农作物产品的贸易格局,使虚拟水战略失效。为了突出虚拟水要素的重要性和更加合理科学的计算基于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虚拟水要素的价格应该像石油价格一样具有国际价格P。在比较优势模型计算中,贸易双方的虚拟水要素价格都应取国际价格P,这是符合虚拟水贸易特点的,因为剔除了水价的不合理因素,就保证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只选取中、美两国12种主要农作物产品,从FAO的CLIMATE和CROP数据库中提取了中、美两国相关气象资料、土壤条件及作物系数,运用CROPWAT模型计算出了各类农作物产品单位质量的虚拟水含量(表1)。用虚拟水要素替代DFS模型中的劳动要素,两国的虚拟水要素价格都取国际价格P,所以两国的虚拟水要素价格比w=1。根据DFS模型,用中国单位重量农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VC)除以美国单位重量农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VA),得到两国基于虚拟水要素的农作物产品比较优势(VC/VA),将VC/VA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土豆、棉籽、小麦和水稻的VC / VA值小于1 ,而玉米、柑橘、烟草、高粱和大豆的VC / VA值大于1,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知,从水要素的角度来考虑,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土豆、棉籽、小麦和水稻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在玉米、柑橘、烟草、高粱和大豆的生产上具有比较劣势,而美国相反。中国应该向美国出口土豆、棉籽、小麦和水稻,从美国进口玉米、柑橘、烟草、高粱和大豆,这样不仅能够同时提高两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在全球范围内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

从表2还可以看出,2004年中美主要农作物产品贸易结构是中国从美国净进口土豆、棉籽、小麦、柑橘和大豆,向美国净出口水稻。可见2004年中美农作物产品贸易基本符合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原则,只有小麦和棉籽是个例外。在虚拟水要素方面,小麦和棉籽在中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应该向美国出口小麦和棉籽,而不是进口。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对中美农作物产品贸易结构进行调整,中国变进口小麦和棉籽为出口小麦和棉籽,则可以提高两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仅此一项就可以为全球节约水资源2.5174×109m3。

由此可见,在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贸易中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全球节水方面的有效性。事实上,同种农作物产品在各个国家的虚拟水要素含量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地区生产某种农作物产品虚拟水要素含量较低,则从水资源的角度来看,它在生产该种农作物产品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应该出口这种农作物产品到此种农作物产品虚拟水含量高的地区,这样可以在全球尺度上节省水资源。

4.讨论

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研究是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其理论和方法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就虚拟水贸易理论而言,它应该属于国际贸易理论的范畴,虚拟水贸易的发生机制、模式,可以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定理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一国即使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它仍可能在其中的某些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该国仍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利。如果缺水国在生产某种水密集农作物产品中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缺水国应向水资源丰沛的国家出口该种水密集农作物产品,这是比较优势思想在虚拟水贸易中的经典解释。然而在真实贸易世界中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还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如何考虑多要素的比较优势。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具体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口状况、产业政策等都会对贸易结构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而绝非是单一的虚拟水要素。目前,国际贸易理论中还没有成熟的多要素比较优势模型,大多有关比较优势的确定都是先确定若干要素的比较优势,然后再对各种单要素的比较优势进行权衡分析。这就使确定各国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存在困难,这是以后研究工作需解决的问题。

5.结语

虚拟水贸易理论来源于虚拟水战略,它认为虚拟水贸易的发生并不局限于贫水国或地区与富水国或地区之间,只要满足水要素的比较优势条件,所有国家或地区间都可能发生贸易。据世界银行估计,2000年的“虚拟水”交易量达1.3400×1012m3,是全球作物生长用水的1/4。这可能意味着了数千年的生产模式,连传统主食也进入进口之列[16]。虚拟水贸易已成为全球公认的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手段。文章通过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水资源都不太丰饶的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的贸易结构并不十分合理,虚拟水要素在全球尺度上仍然存在很多低效流动,贸易结构存在很大的调整可能。在虚拟水贸易中充分考虑水要素的比较优势,生产具有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而进口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使虚拟水贸易这一节水手段更加有效,提高全球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671076);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XB2-04-04)资助。

参考文献

[1]Allan J A.Fortunately there are substitutes for water otherwise our hydro-political futures would be impossible [A].In:ODA, Priorities for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London[C],ODA, 1993:13-26.

[2]Allan J A.Overall perspectives on countries and regions [A].In:Rogers P,Lydon P (eds.), Water in the Arab World: Perspectives and Prognoses[C].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65-100.

[3]Allan J A.Virtual water:a long term solution for water short Middle Eastern economies?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7 British Association Festival of Science[R].University of Leeds Press,1997.

[4]Xu zhongmin.Virtual wate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Gansu province in 2000[J].Acta Geographica,2003,58(6):861~869.[徐中民,龙爱华,张志强.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J].地理学报,2003,58(6):861-869.]

[5]Turton A R.A strategic decision-makers guide to virtual water[EB/OL]..1998.

[6]Cheng Guodong.Virtual Water-A strategic instrument to achieve water security[C].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3(4):260-265.[程国栋.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C].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4):260-265.]

[7]Dennis Wichelns.The policy relevance of virtual water can be enhanced by consider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4,66:49-63.

[8]Hoekstra A Y.Virtual water trade:an introduction [A].In:Hoekstra A Y(ed.),Virtual water trade.Value of Water Research Report Series(No.12)[C].IHE Delft, 2003:13-23.

[9]Xue Jingxiao,Tong Jiadong,Li Kunwang.International Economics[M].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0:35-36.[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5-36.]

[10]Liang Qi,Zhang Erzhen.Further stud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2,2(1):239~250.[梁琦,张二震.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J].经济学季刊,2002,2(1):239-250.]

[11]Dornbusch R,Fisher S,Samuelson P.Comparative advantage,trade,and payments in Ricardian Model with a continuum of good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77,67(5):823-839.

[12]David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M].Beijing:Commercial Press,2004:9-17.[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17.]

[13]Aneoineffe Hildering.International la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ater Management[M]. Eburon Publishers, 2004.

[14]A.Y.Hoekstra,P.Q.Hung.Globalisation of water resources:international virtual water flows in relation to crop trade[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5,15:45-56.

[15]Jie Ziping.The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o-US crop trade [D].Wuhan:Wuhan University, 2005.[揭子平.中美农产品贸易分析及对策[D].武汉:武汉大学,2005.]

[16]The United States Yahoo News Network.“Virtual water” to address global water shortage trade[EB/OL].(2006-11-14).[2007-09-24]. qnck.省略/ content/2006-11/14/content_1573431.htm.[美国雅虎新闻网.“虚拟水”贸易解决全球缺水[EB/OL].(2006-11-14)[2007-09-24].qnck.省略/content/2006-11/14/content_1573431.htm.]

[作者简介]孙克(1984-),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经济方面的研究。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4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企业的营销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新的市场营梢形态—虚拟营销已经悄然出现。文章研究了虚拟营悄的特点;分析了其在当今经济环境中竞争优势和运作规律,提出了我国出口企业要取得强有力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

一、前言

笔者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资料,说的是美国有一位姑娘本来是每天在街头卖花,但是在与朋友聊天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后,突发灵感:“我为什么不在国际互联网上建一个花店呢?把各种花卉的照片、说明及价格放在网上,再通知离顾客最近的花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花送到客户家中。”这位姑娘据此构想,花了5000美元,买回电脑,请人编制了软件,联上了网,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开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虚拟花店。据说不到1年的时间,卖花姑娘的联网花店遍及全美,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美元。从该案例可看出,网络经济与虚拟营销的有机整合,能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虚拟营销?

二、虚拟营销的涵义及运作流程

1,虚拟营梢—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

虚拟营销是由企业咨询家托马斯·西贝尔和迈克尔·马隆首先提出的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全新的营销理念,它是为适应供应链或电子供应链管理以及虚拟企业运作等新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与营销模式。虚拟营销是在知识经济下,企业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平台为运行平台,针对顾客的独特需求,通过虚拟整合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和顾客参与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竟争力而开展的营销管理工作。

2,虚拟营销运作的流程

虚拟营销是为适应新经济时期出现的新企业组织结构应运而生的,当然虚拟营销也要在新经济环境中运行,特别是sv d依赖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4大平台的整合资源上运行的。虚拟营销的运作流程可简单地表示为图1。

虚拟营销是继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社会营销等市场营销观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企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竞争主体与竞争观念等方面都必须变革。

三、虚拟营销的主要内容

1.虚拟产品

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一定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其产品可以虚拟。美国著名的Sears(西尔斯)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不是自己生产的,但拥有庞大的产品线,90%以上的产品都使用Sears品牌;Nike(耐克),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却没有生产过一双鞋;可口可乐公司,只掌握产品的专有配方技术和品牌,其它则都是虚拟的。国内一些知名品牌服装,如李宁牌运动服装,其产品大多也是由其它企业生产的。就连著名的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其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的,软件是微软公司的。

2,虚拟服务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服务作为整体产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拥有良好产品的企业并不一定拥有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借助于有良好信誉的服务中介实施服务职能。房地产营销的售前服务可以借助于专业设计部门和宣传部门,售后服务可以借助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可以将其服务本地化和行业化,也就是与当地本行业的服务部门建立动态联盟。

3,虚拟渠道

企业除了利用自身拥有的渠道,如直接渠道和专卖店外,其它都要借助于中间商的力量。与中间商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本身就是虚拟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通过Internet网,企业面对的市场一下扩展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并将网址加人到Web索引中,企业就可以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渠道的长度缩短了,而渠道的覆盖面却大大拓广,并且渠道成本大幅度减少,企业甚至还可以在网络中建立自己的“专卖店”。虚拟网络渠道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也是对传统渠道的挑战。

4,虚拟促梢

企业广泛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力量来促销。企业提供资金和产品,合作伙伴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力,由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促销的成功。企业产品销量增加,知名度提高,合作企业火爆了一把,策划企业得到咨询费。企业、商场、咨询公司由于共同的利益把他们连接在一起飞共同努力实现促销的目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促销可以考虑逐步向网络转移。企业可以基于Internet , Web技术建立Internet系统,这是一个企业对外设立的营运操作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宣传产品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运用网络实现促销和双向沟通。

四、企业实施虚拟营销战略的意义

1、品牌传播深远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网络上玩过某种网络游戏,如在极品飞车游戏中驾驶一辆最新款的本田汽车与对手进行较量,在多次的互动式体验中,你对本田汽车品牌印象深刻并且产生高度的好感。当某一日你决定去购买一辆真正的汽车时,你的第一选择往往会倾向于本田品牌,因为该品牌已经深深植人你的内心。与电视的品牌植人营销不同的是,网络化的虚拟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体验方式:你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使用者,在这种高度的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有更深刻与直观的认识。

这就是虚拟营销给我们现实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冲击。网络世界正在迅速崛起,其对现实生活而言,网络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信息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已经全面人侵生活,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如白天与黑夜一样,已经是无缝对接的浑然一体。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化营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迅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将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忠诚拥护者,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这正是许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断尝试的发展方向。

2、征服消费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媒体越来越分散,信息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嘈杂,而企业的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差。相关消费研究表明,无论是电视广告、报纸新闻还是网络信息,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业信息传播的关注兴趣取决于5秒钟的时间,要想使品牌信息准确传达,就必须在5秒钟内让消费者对其所接触的信息内容感兴趣。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消费者有了控制信息流的权力,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控制力—而这对于品牌来说,要成功征服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释放消费者的控制欲望,赋予其更多的控制权力。福特在网络上推广其蒙帝欧品牌时,完全将汽车的控制权交给消费者,除了车身的基本框架外,汽车的颜色、内部装饰、车内功能设置完全可以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设计。消费者在网络上驾驶这辆完全由自己设计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汽车,其满足感可想而知。而现实调查证明,许多消费者正是在这种虚拟驾驶满足之后,购买了同款由其“自我设计”的蒙帝欧,其净不少人更是成为福特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福特汽车的虚拟营销取得了巨大成功。

3、沟通消费情感

营销的本质就是让品牌或产品与消费者发生关系,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或产品的价值付费。从这个层面来说,任何一种营销策略无非是在消费者的心理接受与品牌价值之间找到情感的按钮,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该品牌。无论时代如何变,消费者永远是在产品的理性卖点表达与品牌的感性心理诉求之间作出购买的抉择。而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虚拟营销的情感体验能够为品牌增添感性价值,启动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按钮,从而更快地攻破消费者的心理堡垒,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牌或产品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以往相对静态的市场发展到当今富于动荡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既以顾客创新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又融合了新经济的时代背景。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传统营销战略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条件下的演变、发展,是新经济时代条件下必然的营销战略。

五、企业如何实施虚拟营销战略

1、加强内部管理

首先,打造品牌文化。现代企业竞争,是品牌与文化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就不会形成品牌文化,因此以最优秀的人才队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信息,凝造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之本;其次,树立双赢观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大规模营销同越来越个性化的营销相比,市场空间大大增加了,经营的潜在复杂性也随之出现了。企业如果还单枪匹马地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势必会因为结构臃肿而难以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信息杜会提供的新技术、新工具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信息工具。互联网络已经流行全球,电子商务也进行得如火如茶,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工具,就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客户信息,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去满足用户需求。而且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企业间的动态合作,以及帮助企业进行日常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实施虚拟营销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有效配置资源,使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转,适应多变且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3、建立不断增强的核心竟争化势

核心竞争优势是真正的优势,是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索尼的核心竞争优势是电子产品小型化,方便顾客携带。联邦快递有一套邮件跟踪体系,卫星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店,也是第一家用卫星管理物流的企业,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全球性网络。同时,核心竞争优势还包括过硬的品牌。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核心能力,才能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化,都要建立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基础之上。实施虚拟化营销策略时,企业要立足自身,以本身的核心优势为依托,通过虚拟化获取外界力量、资源的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4,加强与渠道企业的合作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5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均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又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WTO后,金融服务业将被迫对外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进程将日益加快,研究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机制,以便在充分发挥金融深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同时,防止金融深化过程中发生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进而引发泡沫经济问题,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的重要课题。21世纪是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关键字: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创新困难与预期虚拟经济模式全球化虚拟经济的黄金时代

虚拟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经济的一种异化。虚拟经济在国外一般有三种叫法:一是fictitiouseconomy,是指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期权等等的交易活动;二为virtualeconomy,也译作虚拟经济,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visual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即用计算机模拟市场来进行经济政策的模拟等等。而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当今的交易是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正确地看待虚拟经济,合理的运用虚拟资本往往会对经济的整体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

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虚拟经济的重要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按照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技术急速变化,尤其是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字优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金融制度的风险已指数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新型的货币形式或者交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交易空间的扩展。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宏观经济也提出了挑战。比如,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开辟了多种的资金创造的途径,从而改变了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等的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表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对股价的宏观干预。而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发行增多,已经不会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了。在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中,政府的作用渐渐弱化,市场的影响逐步扩大。

除了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之外,虚拟经济在各个行业间的不断渗透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新的问题。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扭转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减少,甚至出现汇率贬值的现象。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并且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停业甚至破产。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游资游离到其他领域,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可待资本的减少,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形成金融危机。

然而,一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来说,虚拟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虚拟化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了虚拟资本追求盈利的特性,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北京真维斯公司就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80年代末、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上千个品种、年产销量达500多万件。而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主要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借助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节约了上亿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店铺已经覆盖了全国30几个城市和乡镇,与各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来势汹汹,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不过,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这正如在沙堆累积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大,稳定性也就会越来越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会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真正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现在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仅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而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金融的创新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就成为虚拟经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IT业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到经济的总体走势,经济的发展因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21世纪——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踏入更加光明的21世纪。在新的经济领域中,虚拟经济将全面展开,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渗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增强,进入虚拟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冲击下,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地将交易对象符号化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对于交易合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则是涉及到虚拟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交易方式的演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信用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使得交易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失,引发信用危机。为此,国债回购几经风波、不得不暂停交易;柜台交易市场勉强维持了近10年,最终被迫关闭;期货市场近几年不断畏缩;企业债券市场也已多年陷于停顿,导致投机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主导。相比之下,当引入虚拟经营方式之后,股票、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显著,成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为适应新世纪的诸多变化,人类需要一种新秩序,使各国都能安全生存并发展,而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需要以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而虚拟经济在人类提高技术的过程中,有效性会逐渐为人们所发现,通过其强大的驱动作用补偿实体经济的不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书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刘骏民:《稳定虚拟经济系统是关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3.曾康霖:《虚拟经济:经济活动新领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9月

3.成思危: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界》,1998年第四期

4.张宝林、但凌《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上)(下)》,中华财会网

5.《“虚拟经济”导致“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15日

6.程思危:《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南开觉悟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6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传统产业的关系。我国面临着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的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我们必须高瞻远瞩,放宽视野,积极适应世界科技革命发展的大趋势,不失时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成长具有全局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否则,我们就会与方兴未艾的新技术革命失之交臂,丧失加快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机遇。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又很不平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据统计,目前制造业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占整个工业的4/5,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财政收入,占出口总额的90%,就业人员达8000多万。因此,我们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又绝对不能忽视发展传统产业,关键是必须切实做好二者结合的大文章。传统产业的改造一定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发展的起点,发挥后发优势;高新技术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促进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发展中,开辟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是正确处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一般说来,重化工业的资金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第三产业中的商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必须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必然呈现多层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这既形成了巨人的就业压力,也是我国的一个突出优势。我国拥有素质较高、数量巨大的人力资源,劳动力成本较低,是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应当注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从我国的这一国情出发,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把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继续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同时,既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又缓解就业压力。各产业的发展都要根据比较成本原则,在保证产品技术质量水平的前提下,用劳动替代技术和资本,成本更低,就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和资金密集,可以多使用劳动力。在生产关键部位和工序要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在一般工序则可以采取人工操作。

三是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通常包括股票、金融衍生产品等。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虚拟资本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资本的虚拟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既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又不能完全脱离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虚拟经济发展不当,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就会形成泡沫经济,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甚至会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日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而导致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经济陷入困境,至今难以自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出现严重经济衰退,也是经济泡沫破裂所致。国内外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虚拟经济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虚拟经济必须稳步适度地发展,不可盲目扩张,过度膨胀。我国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发展实体经济的关系。要重视发展虚拟经济,但必须扎扎实实地发展实体经济。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止和化解其消极影响,趋利避害,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7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服务业;发展策略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ervice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bstract: Whe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and virtual economy two economic activities are integrated, the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is created. This paper developed a double factors model including material and immaterial factors from the view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aken into account the Sichuan service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e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Sichuan service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odel.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一、引言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其发展水平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生产业、加快提升生活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通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等强化服务业对外开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化能力较强、国际化趋势较快的服务业发展局面,基本建成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虽然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服务业发展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政策,仍然是一个难题。服务业的发展要素显然和工业不同,对传统资源(如水、电、气、土地等)的依赖并不强,那什么才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制定中,如何根据服务业发展的需求来进行支持,这需要我们引入一些新的思路。根据林左鸣先生所提出的从经济活动的价值原点来思考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传统经济主要传输的使用价值,即从实体资源中使人得到生理满足,而与传统经济相对比的虚拟经济则传递的是一种虚拟价值,即从非实体资源中使人得到心理满足。当把传统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两类经济活动融合在一起时,这就是广义虚拟经济。引入广义虚拟经济,可以更好地认识服务业发展的要素,用新的视角来考虑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全新视角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进行浅析,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以及政策制定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二、文献综述

虚拟经济概念是由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一词衍生而来的。国外自1961年开始在学术文献中出现虚拟经济一词。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研究是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才逐步开始的。成思危先生提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而林左鸣先生(2005)[1]从虚拟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并指出广义虚拟经济是围绕创造和交换虚拟价值的经济活动,是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并进一步阐述了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对于产业实践和企业实践将产生指导意义,能够对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带来诸多启示。

而后,相关学者将广义虚拟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到实证研究中。吴秀生等(2007)[2]指出“三农”问题的本质是虚拟价值与实体价值的不对称,基于价值创新的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审视以城乡差距为表象的“三农”问题,对三种工业反哺农业的模式进行探析,就会得出以改变土地寻租模式和劳动力大迁移模式为辅而以发展庄园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为主线的“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朱沁夫(2010)[3]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思想,提出了海南要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一战略目标,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配第―克拉克定理,以旅游业的发展来推进海南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胡延杰(2010)[4]等从微观层面对企 业人力资本进行了深化研究,对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微观企业层面人力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点,对企业人力资本进行了重新界定与分类,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决定论这一新观点。唐齐(2011)[5]从发展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出发,以迪斯尼乐园通过出色的顾客体验而达到传播品牌的目的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出产品、服务和文化是其体验传播的具体内容,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后得出个人体验能让消费者区分不同的品牌提供商,以及使人们对品牌产生认同的结论。张明立(2011)[6]等将广义虚拟经济的相关理论引入到顾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框架中,深入分析了功能型和情感型产品的顾客感知价值的维度构成及其对顾客满意、忠诚的影响差异。

纵观目前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研究,虽有学者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进行了一定的实证研究,但并没有将服务业纳入到研究框架中,本文拟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来思考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体(物质)因素和虚拟(非物质)因素,据此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

三、广义虚拟经济下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一)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为了能够更好的观察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两类因素。本文先对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浅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四川凭借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逐步成为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则呈现出(1)总体规模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24.6%增长到2009年的30.9%,而服务业这一第三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间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审定,第三产业产值由2000年的1364.18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5198.8亿元;(2)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展,教育、文化、卫生、农村服务业等不断优化升级等发展现状。

(二)服务业发展的双因素模型

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不仅要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还要对其发展潜力以及发展缘由进行探究。从广义虚拟经济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的理论出发,将影响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素归为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两方面,如图1所示。

图1 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要素

从上图可知,影响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两类,在二者的共同影响下,推动四川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学者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业化水平、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水平的这四个因素。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全新视角出发,将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四个因素划分为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两类,构建影响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两要素模型,其中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进程归为实体要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业归为非实体要素。

1.实体因素――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进程

由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出,工业与服务业的有较高的关联度,因此工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服务业发展的聚集效应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于服务业的是正向关系,因此城市化进程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工业发展。一方面,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工业与服务业有较高的关联性,二者有联动发展 的关系。另一方面,随着工业的发展,市场上的物质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且工业劳动的生产率会得以提高,当生产率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减少直接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数量,这就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因此,工业水平的高低与服务业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2)城市化水平。由于服务产品的不可储藏的特性,从而对服务业的聚集效应要求较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会决定城市人口规模扩展和生产要素集聚的速度,当人口规模和生产要素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对服务业的强大市场需求,服务消费的市场需求一旦形成,就能为从事服务的企业创造盈利的可能,由于服务企业的盈利和发展,最终促成整个服务业的发展。因此,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同样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2、非实体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可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份额将逐步变大,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中份额最大的部门;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发展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二者呈现出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的发展是同行发展的趋势。

(2)消费水平的发展。一般认为伴随经济的发展,企业会增加对服务业的需求,因此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与服务业需求呈正相关关系。而当生活水平提高到足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时,居民的消费更多的是对服务产品的消费,消费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必然会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消费水平与服务业也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

从物质和非物质这两面的因素分析其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不难看出,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进程这组物质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均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而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这组非物质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也表现出同向发展的趋势。因此,这四个发展因素对于服务业的发展都表现出正相关性,都能对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三)四川省区域服务业发展策略――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对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的分析,结合构建的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实体与非实体的双因素模型,要促进四川省服务业的发展,就要合理利用物质与非物质的双资源。双资源发展模式与双因素模型中的发展影响因素由一定的对应关系。

1.实体资源――工业和城市发展资源

(1)工业资源。四川省明确提出了“工业强省”的口号,发展工业是四川省发展的战略规划,政府对于工业发展也有相应的政策扶持,因此,四川省的工业基础较好,有可以利用的工业资源。坚定并走好“工业强省”的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扩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工业化是一个伴随工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全面变革与发展的过程,服务业具有突出的地位。没有服务业的支持与发展,工业化只能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上。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与服务业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现象,由于工业的发展,成本逐渐降低、已不能仅依靠生产要素的扩大投入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而与现代物流与营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业的依赖性逐渐提高。四川省应抓住工业发展的机遇,创新服务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2)城市发展资源。四川省应大力实施城市化战略。由于服务产品同时生产与消费的特性,客观要求发展服务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生产要素资源。当人口集中到一定程度时,服务业才能有效率、有效益的发展。因此,四川省要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小城市人口的集聚,从而激发正向的服务需求。

2.非实体资源――消费、文化和经济资源

(1)消费资源。四川省应合理对布局经济发展,深化消费服务的价格改革,改造和升级现有的产业结构,采取政策优惠、价格优惠等切实有力的措施,保证技术应用服务、物流、人力资源服务等消费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一方面,四川省要将适宜于市 场化的消费领域进行监控,以保证消费资源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要挖掘和创造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市场,形成新的市场消费资源。

(2)文化资源。文化的培育对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单单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文化培育和资源利用,其他服务业,特别是所有生活业对文化资源都有着较深的依赖。如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历史文化的培育有关;商贸服务业与当地人们对时尚文化的培育有关;休闲产业与整个四川的休闲文化培育息息相关;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人们理财文化和企业对资本利用多样化的文化有关。因此,发展服务业必须要进行相关的文化培育,要利用好文化资源。

(3)经济资源。四川省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稳步发展经济,保持经济增长的势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四川发展新跨越,坚持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要突显出四川省的成本优势,吸引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在川投资发展,加快优良产业向川转移的步伐,特别要重视向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制造业的转移,这样才能保证四川经济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稳步发展。

3.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两种资源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分析,在帮助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中,本文认为应当不单是从原来的水、电、气、土地、资金这些扶持手段出发,应当同时考虑两种资源的扶持。可以一方面有物质资源的扶持,另一方面给予不同的服务业以不同的非物资资源的扶持,如对重点商贸服务企业安排在消费集中的区域,对文化服务业的帮助可以从政府层面来打造一种文化等等。这些都可以纳入到政策中,而且在进行考核时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种是实体资源对服务业的扶持,另一方面就是非实体资源对服务业发展的扶持。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对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四川省作为西部大省,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对服务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具有可参考性。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全新视角出发,构建了四川省服务业发展的双因素模型,据此提出了可以从工业资源、城市化资源、消费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这五个方面来促进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2009~2012年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 林左鸣. 虚拟价值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21-25.

[3] 吴秀生,林左鸣. 价值创新: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三农”问题及解决路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0(4):80-85.

[4] 朱沁夫. 海南产业结构选择与演变――基于广义虚拟经济思路的研究[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0,1(2):42-47 .

[5] 胡延杰,周宁,金航.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本的再认识[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4):73-83.

[6] 唐齐. 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1(3):73-78.

[7] 张明立,任淑霞,许月恒.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顾客感知价值及其对满意、忠诚的影响研究[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2(1):65-77.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8

方案优势

Hitachi Data Systems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合并存储,还为用户原有存储资产赋予了新的活力。

该解决方案所提供的优势包括: 减少存储空间,减少存储系统数量,并提高总利用率。减少系统数量和更有效地协调数据与各个层从整体上降低硬件和软件维护成本。一个单一的管理框架可以降低复杂性,提高可扩展性,从而允许更少的员工能够管理更多的、甚至是来自多个厂商的存储。最后,各企业还无需将它们的所有存储锁定于一个单一的高成本厂商。磁盘驱动器开始变得越来越商品化,而厂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这是因为任意存储系统都能够在一个虚拟池中工作。通过分层存储、虚拟化和 Hitachi Dynamic Provisioning 软件,各企业能够真正改进它们的采购能力,并利用各厂商的优势。

除了纯粹的技术指标之外,各企业还必须评估可能使用的存储工具和资产。经济是一个必要条件,若能够帮助它们长期降低成本,进而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则很多CIO都愿意短期支付费用。虚拟化、分层存储和Dynamic Provisioning 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和定期维护成本――从而实现长期节约,成为一个真正的业务和竞争优势。

Hitachi Data Systems的客户正在以多种方式并在多个成熟度阶段使用分层存储和虚拟化,用以简化管理,提高利用率,合并资产,降低风险,降低运营成本,并降低复杂性。Hitachi Data Systems 全面的成熟度模型可以说明各企业如何能够通过经过充分计划和分阶段的方法实现分层存储愿景。

虚拟化的经济效益

虚拟化可以帮助各企业完成三个重要的工作,即调整、利用和优化,从而有助于创建一个在经济方面和生态方面都极为出色的数据中心。Hitachi Data Systems找到了一条从调整存储资源入手,进而利用再到优化的途径。此成熟度模型允许IT合并它们所有的存储,并根据需求应用它们,以满足应用需求,并能够通过一系列通用的软件和流程进行管理。当整个环境成熟时,IT 可以从简单的数据合并和迁移,经过容量适中的层和数据移动性,再实施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甚至也可以是基于内容)的数据分配,最终移到其最佳层。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9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产品和服务的技术难度与价格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要素。从企业竞争力的资源观出发,各企业的要素禀赋具有多种、多层次差异性,这需要在进行模块化管理时分层次加以研究,分别制定策略。文章针对现代知识型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创新地从模块化的理论出发,基于知识型企业的特点,进行虚拟企业实施模块化管理时的经济学分析,以及虚拟企业模块化应用的分层次构建的比较分析。以期有助于虚拟企业通过分层次模块化的针对性构建来提高竞争优势。

关键词:虚拟企业 模块化 经济分析构建策略

模块化理论与企业竞争力的交叉研究

(一)企业模块化的效应分析

笔者认为,产品和服务的技术难度体现专业化经济,而规模化经济和范围化经济直接关系到产品价格。许多中小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而减少使用通用设备,并投入专用设备,这为实现专业化经济而提高了资产专用性,是企业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领域进行的收缩。但是,企业的产品线的广度和深度不能兼顾,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收入。资产专用性在体现专业化经济时,削弱了范围化经济。

模块化为解决中小企业专业化经济与范围化经济的矛盾提供了可能。模块化的经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他包括规模化经济、范围化经济、专业化经济、集群化经济、学习化经济、网络化经济等。

目前模块化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模块化的主要体现形式,整合是重要特征。而某些大中型企业模块化的路径是按功能分解和优化资源,分解是重要特征。模块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为重要。企业在向最小的企业边界收缩时主要是资源向核心领域变动,这是企业在规模和业务形式上的变动,形成具有效率优化的企业规模边界。而优化后的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联盟或构建供应链实现服务能力的提升,共同构建优势供应链,分享竞争优势带来的好处,这就构成了无形的能力边界。模块化的合理规模边界为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整合提供了依据。

(二)企业模块化的动因分析

模块化的实现与运作需要众多企业的参与,是个动态的过程,其结果既取决于本身的构建策略,也取决于参与企业的模块化动因。这既要考虑企业或模块的外部生存环境,也要看企业自身的要素禀赋和管理策略。特别是在模块化的初期,企业之间还没有实现重复博弈,模块内外部的信任关系还没有很好的建立,其策略的构建与实施更显重要。中小企业实现模块化的动因有基于自身资源局限性的考虑,也有从能力、技术、供销渠道、研发、资金等方面局限性的考虑。更有的企业的模块化具体动因不明确,只是为了企业的盈利。许多企业在进行模块化分解或整合时的动力、变动幅度和参与度有较大区别。因此,根据企业的诉求的多样化和行业复杂性,模块化的构建可以分层次考虑。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构建及其层次分析

(一)虚拟物流企业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虚拟物流企业是由资源和核心能力都自主独立的多个实体组织在相互学习并相互适应构成的物流行业的动态联盟。企业交易虚拟化,具有松散性、多态性、动态性、暂时性、互补性、共生性的特点。

虚拟企业的缺点是动态联盟间企业交易信任的缺失、交流的短促性、信息沟通的不对称性、契约构建的脆弱性、产权的独立性等。各独立实体或模块之间也需要由简单博弈向重复博弈过渡。委托――问题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这种缺点的部分解决,并且向模块化方向发展也成为可能。陈安和刘鲁通过对偶线性规划思想来说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关系的研究,指出对上、下游双方存在一种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即“双赢”的方案。

经历过多次合作、接受过多次“双赢”的方案的独立实体企业,在自身优化方面接受了训练,对于模块化分解与模块化整合的过程和效用具有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库,会促进企业在组织形式上自我学习机制的形成。为虚拟企业的快速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二)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应用的组织模式

虚拟企业的模块化概念。哈佛大学的Badlwin和Clark教授1997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论文《模块化时代的管理》,认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模块化设计、生产和消费的模块化时代。日本的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指出模块化作为未来产业结构的本质是一种趋势。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研究可以从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和企业能力的模块化两方面来进行。笔者认为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应用应主要是做企业资源的模块化分解工作,将企业资源集中到核心领域,注重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与提升;而企业能力的模块化应用主要是做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力图形成企业能力最佳的无形边界,更直接的注重企业的效益,更体现模块化整合后的整体效应。以企业能力的模块化整合为导向,以企业资源的模块化整合为基础。这在企业的现实管理上就需要确定企业模块化的组织模式。模块化分解体现了企业的自身优化,模块化整合的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虚拟企业。

虚拟物流企业的模块化的组织模式一般有以下两种:

第一,物流企业协调下的组织形成路径。这种模式下,核心企业起制定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规则。这种规则包括显性的契约和隐性的契约。核心企业把握虚拟企业的运行制度和准入门槛,牵头执行激励措施。虚拟企业的信息平台、交易规则、服务标准、品牌商誉通常由核心企业掌控,从而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进而可以加强了核心企业组建虚拟企业的动机。虚拟企业对其构成模块的要求的描述通常可以预先作较为清晰的表达。单个企业模块化分解或整合的方向较为明确,虚拟企业的构建速度较快,核心企业可以对其他企业模块化的风险进行担保和补偿。

第二,模块集群平散化的网络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下,众多企业或实体组织按照自由搜寻伙伴进行组合,没有明显处于优势的核心企业在组织运作虚拟企业。在局部行业领域或狭窄地域,许多中小实体企业之间相互有一定的了解与合作,声誉机制对败德行为有一定的惩罚效用,企业的模块化具有一定的可能。企业的模块化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适应过程来进行模块化分解和整合的目标定位,并商讨模块化的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但当声誉机制较弱时,一旦企业加大资产专用性,其加大的风险不能实现较好的补偿。总的说来,这种组织模式的效率较低,实现的难度较大。

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构建的层次分析

(一)模块化的三个基本层次应用分析

模块系统按照与工序的特点分为物理模块、处理模块、价值模块。这是模块化的一个基本层次划分。虚拟物流企业模块化的这三个层次应用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行业其进行模块化的利益诉求具有较为广泛的差异性,其进行模块化的力度也有相应的差异,他们根据需要选择一定的模块类型进行自我调整和组合。物理模块强调虚拟物流企业的产能规模的整体控制,是在资源层面上的整合和调控,体现产能上的规模经济和集体议价优势,单体企业间的接口较为简单;处理模块更加体现虚拟物流企业的流程的优化,在繁杂的交易活动由简单博弈上升为复杂博弈后,将由此产生的均衡进行相对固化,直接降低交易费用,提升管理效率,能够体现较好的交易费用经济,并能够在应对市场变化时体现一定的速度经济,契约的广泛使用可以同时降低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风险;价值模块的导向直接应对单个企业模块化运作的根本诉求,对模块化进程的效用提供了最基本的度量效果,对于复杂业务和流程的模块化具有简化的效应和直接的吸引力,更强调虚拟企业的价值贡献与分配,更能够体现模块的整体概念。

笔者认为物理模块较适合产业集群的行业保护和集体议价的行为,许多物理模块的虚拟企业的形成都具有原发性的特征,简单且效果明显,在战略和战术层面的耦合度要求都不高;处理模块较适合狭窄领域的针对资产专用性产生的风险规避,并提高虚拟企业的流程效率和敏捷性,企业具体业务层面的合作较为深入和广泛,企业间的战术层面的耦合度较高,具有中长期合作的适应性;价值模块对于寻求短期快速的合作的企业来说,更具有吸引力,其对于进行模块化企业的原状和管理的变革要求较小,企业间战术层面的耦合不高,不强调在生产节拍、工艺、技术标准和流程管理制度上的统一,但在战略层面的企业间耦合度要求较高。更强调价值产生方式和内容的创新,也关注虚拟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产生和分配。笔者认为模块集群平散化的网络组织模式可以适用物理模块;而处理模块和价值模块只能是核心物流企业协调下的组织才能有效应用。

(二)新产业结构下模块化应用的层次拓展分析

知识模块的应用分析。 新经济、新产业等更多强调的是非实物型生产。知识技术、品牌商誉等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竞争的要素。笔者就此拓展出虚拟企业中的知识模块和品牌模块,并进行分析研究。

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技术含量和品牌等知识产权。在构建虚拟企业的模块化过程中,知识的传播与效用经常会成为企业合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专有技术、专利、商标、版权、研发能力、有效的管理规则等许多知识都是企业付出代价而得到的,他们都是企业的有效资产,并可以明确为无形资产,当然也就存在资产专用性问题。对于知识型企业,其资源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掌握的知识构成的。由于企业的模块化分解和最小边界理论的应用,企业可以将企业资源集中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从而有条件更好的实现资产的专用化,实现资产专用的较高的生产效率,实现资产专用性的经济。

企业的最小边界理论在虚拟企业的知识领域的应用,直接产生知识型的资产专用性问题,企业以最优化的知识边界构成知识模块。因此,笔者提出了知识模块在新经济的虚拟企业运营中具有重要作用。

品牌商誉模块的应用分析。当今市场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之间竞争的时代。许多企业的合作强调强强联合,竞争力强的模块与竞争力强的模块合作可以提供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和服务。强强联合,可以指生产能力方面,也可以指技术研发方面,也可以指品牌商誉方面。例如,一些强势供应链其构成的节点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品牌商誉优势。虚拟企业的品牌商誉与构成模块的品牌商誉有直接和间接的关联。一群优质品牌企业或产品共同打造的企业或产品在质量、服务、渠道都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在品牌影响力的宣传上具有直接优势,为虚拟企业的良好品牌商誉打下基础,并直接形成虚拟企业的无形资产。

(三)虚拟企业模块化分层构建的策略分析

笔者提出的知识模块、品牌商誉模块与传统的物理模块、处理模块、价值模块相比,更适合新经济、低资源依赖性产品的生产,也适合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虚拟企业的构建需要。当虚拟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快速发展时,构成虚拟企业模块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就成为关键因素。笔者认为物理模块、处理模块、价值模块这一层次适合于技术升级缓慢的传统产业;知识模块、品牌商誉模块这一层次更加适合技术升级快、市场快速变化发展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两类层次的模块各有自己的适用性。因此,在构建虚拟企业的模块化工作中,首先要研究虚拟企业的未来的产业类别和产品特征。如果虚拟企业定位是传统产业和产品,可以根据物理模块、处理模块、价值模块的应用方法进行模块化;如果虚拟企业定位于新经济、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资源依赖度产业,就应该首先考虑知识模块、品牌商誉模块这一层面应用。

参考文献:

1.江积海,龙勇.基于模块化和动态能力的价值网结网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

2.郭曙光,王叶.基于模块化经济分析的虚拟物流企业构建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0(8)

3.郭曙光,王叶.虚拟物流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构建[J].商业时代,2010(32)

4.陈安,刘鲁.供应链管理问题的研究现状及挑战[J].系统工程学报,2002(2)

5.雷如桥,陈继祥,刘芹.基于模块化的组织模式及其效率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10)

虚拟经济的优势篇10

虚拟企业是指为把握市场机遇,将分布于协作企业中的所需资源集成而来的非法人动态组织。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动态化、需求个性化、又竞争又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虚拟企业强调利用和集成不同企业中的互补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它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又一条途径,被认为是企业未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虚拟企业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它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非法人经济组织。(2)它与市场机遇为一一对应关系。虚拟企业应市场机遇的出现而建立,随市场机遇的消亡而解体。(3)物理范围的分布性。虚拟企业中的成员可能位于不同的地区,甚至不同的国家。(4)成员资源的互补性。成员资源的互补性使虚拟企业成为优势资源的统一体,从而拥有市场竞争优势。(5)市场机遇的快速应变性。虚拟企业能够快速地拥有实现市场机遇所需的资源,缩短把想法变成现实的时间。(6)成员的独立性。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市场机遇是联结它们的纽带。虚拟企业成员可根据需要退出某虚拟企业,也可以同时是多个虚拟企业中的成员。

二、虚拟企业对传统会计的挑战与冲击

(一)虚拟企业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挑战

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将会计系统限制在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相对稳定性及相对独立性的一个单位之内,相应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实体。

虚拟企业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使会计主体不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实”的物理空间,还对应于网络中“虚”的媒体空间。“虚”的媒体空间跨越了现实中的地域界限,并且,虚拟企业的空间范围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灵活地重构和分合,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化性,可根据业务需要随时膨胀或缩小,也可能立即解散。因此,虚拟企业与传统的会计主体相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由虚拟企业成员构成的临时联盟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会计主体假设,对各协作企业在虚拟企业中的权益等予以计量的方法都适合于这种特殊的会计主体。

(二)虚拟企业存在的临时性(短暂性)对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

持续经营假设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清算,直到实现会计主体的计划和完成受托责任为止;会计分期假设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为了及时总结企业的经营状况,人为地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较短的经营期间,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这两个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期间,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

虚拟企业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直接挑战。虚拟企业的经营活动常呈现出短暂性特点:协作企业通常可根据市场的需要立即加入或退出虚拟企业;通常在完成某项交易后,虚拟企业立即解散。因此,持续经营假设对虚拟公司不再适用。

由于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不复存在,会计分期这一假设也就没有必要,也无法用以计量和报告虚拟企业的经营状况,其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也必须发生变化。传统会计报告模式是一种定期报告模式。网络经济中强烈的时效性使定期报告系统很难跟上变化的经济环境,传统的定期会计报告已不能满足虚拟企业的要求。虚拟企业的灵活运作方式决定了其对会计报告的要求灵活多样,而且常要求能同步反映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即以实时会计报告代替定期会计报告。

(三)虚拟企业经营的“动态性”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挑战

历史成本由于客观可靠、可验证而得到普遍采用。这一原则受到虚拟企业的挑战:第一,虚拟企业的交易对象常是一些活跃于市场上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其价格波动频繁,故历史成本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当前决策相关性较弱;第二,虚拟企业从成立到解散可能只有较短甚至很短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历史成本计价的时点与清算时的时点相距不远,但属非持续经营,因而,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现金流量信息。

(四)虚拟企业的交易迅速性对权责发生制的挑战

在虚拟企业中,企业的销售确认、款项收计、成本配比、财务成果核算常可通过电子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般不存在前后会计期间分别予以确认和款项实际支付的问题。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而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比较合理。以现金的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以在交易期间内实现的营业所得和实际支出的款项作为交易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可以更好地反映虚拟企业的现金流量。

(五)虚拟企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性对货币计量假设的挑战

货币计量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虚拟企业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其产品通常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大。一方面,虚拟企业打破了地域界限的束缚,使全球成为一个大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加快,从而加剧了货币风险。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电子货币的流行,交换和结算可通过网络在瞬间完成,资金可在瞬间划拨。在瞬时交易中,币值几乎稳定不变。因此,短期存续的虚拟企业适应币值不变假设,但长期存在的虚拟企业则会因为面临巨大的货币风险而完全不适应币值稳定假设。

三、适合虚拟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虚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需求概括为“向国家、企业外部、企业内部提供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合理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此,分别从国家、企业外部、企业内部的角度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的特点。

1.从国家的角度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国家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需要经济总量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各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为基础。但应强调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企业实实在在地执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一步而言,保障企业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是对企业在不执行政策时进行惩罚的法律、法规。虚拟企业是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虚拟联盟体,国家无法对不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虚拟企业予以惩罚,能够实实在在地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依然是实体公司。故国家只要监管好实体公司,也就间接地监管好了由实体公司参与组成的虚拟企业,因此,国家并不需要虚拟企业提供会计信息。

2.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角度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债权人和投资者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对象依然只是实体公司,而不可能是虚拟企业。不论债权人进行信贷还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都关注于自身的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虚拟企业只是集中地使用各协作企业的优势资源,它本身并不直接拥有有形财产,也就没有抵押品;同时虚拟企业不是法人组织,也就不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因此,虚拟企业不可能成为财务资本所有者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对象,也就无需对外提供有助于进行信贷和投资决策的信息。

3.从内部管理者的角度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需求。虚拟企业中的高层人员通常是原实体企业的首脑精英们,各实体企业通常只是依托于虚拟企业实现某一目标,一旦交易完成,虚拟企业也就解散,故虚拟企业通常没有长远经营战略,也谈不上提供用于战略决策的信息。然而,各实体企业组建虚拟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润,虚拟企业内部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问题,同时各协作企业也都通常要求能实时掌握虚拟企业业务开展情况,以加强业务监督与管理。因此,虚拟企业应当提供所从事业务的经营情况及经营收支信息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虚拟企业没有外部会计信息需求,也没有法定的对外信息披露责任,虚拟企业会计核算只需满足内部经营监督与管理和内部利益分配的需求,所以不能采用一般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模式,其会计核算以及账户设置、报表编制等都可简化。从虚拟企业的特点来看,其会计报告应以披露各协作企业所投入资源与产生收益的比重为重点。通过会计报告的编制,可将各协作企业的核心优势予以量化,对外可提高对优势企业的吸引力,对内则明确划分收益。

(二)虚拟企业中会计核算对象的确认

在传统企业中,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根据现代产权理论,虚拟企业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

1.资产的确认。在虚拟企业中,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通常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虚拟企业资产要素可由人力资产、知识资产和财务资产三部分组成。人力资产指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会计资产予以确认。知识资产由知识产权、专用知识、组织结构等组成。财务资产由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

2.产权与剩余的确认。传统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虚拟企业条件下,会计恒等式可改为:资产=产权+剩余。其中,产权代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产权;剩余则代表尚未明确主体的产权,包括资本剩余和盈利剩余。

3.收入的确认。传统的收入确认原则是营业收入或收入实现的确认原则,它不能完整揭示收益,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判断。在虚拟企业条件下,企业生产的产品通常是知识密集性产品,知识密集性产品相对于劳动密集性产品、资本密集性产品具有更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整体评价。因此,虚拟企业条件下,收入的确认不仅要包括营业收入的确认,还要包括资产置存收益的确认。此外,虚拟企业的兴起使生产商、销售商、顾客之间信息沟通更为畅通,产品销售风险大大降低,资产置存收益的实现可能性显著提高,因而,收入确认应由单一的“已实现”标准向“已实现或可实现”标准转化。

4.成本费用的确认。虚拟企业成本费用归集和核算的范围、归集和分配的标准、期间费用范围等较传统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虚拟企业成本费用核算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确定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无形资产摊销时,可以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销时记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也可以仍然记入“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入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其二,采用作业成本核算制造费用。作业成本计算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5.利润的确认。按照传统,利润是对实体资本的回报。在虚拟企业条件下,利润通常应是对知识和实体资本共同投入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