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24 18:00:36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1

(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为缓解困难职工因确诊重大疾病、因病住院治疗、身故导致医疗费用支出增加和收入减少带来的经济负担,特制定《广东省困难职工专属爱心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本计划)。

第一条 保障对象

符合以下条件的职工可参加本计划:广东省纳入全国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的在档困难职工,包括深度困难职工、相对困难职工和意外致困职工。

离退休人员不纳入本计划参保范围。参保前已患有各种癌症、慢性肾衰竭(尿毒症)、颅内原发性肿瘤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重大器官移植六类重大疾病的困难职工,不再对其已患有的上述疾病提供重大疾病的保障。

第二条 保障内容

被保障人参加本计划后,在保障计划有效期内因病住院治疗(含急诊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或首次确诊患有本计划所保障的七种重大疾病的一种或多种,或因疾病、意外伤害身故,被保障人(或其受益人)可按照本计划有关规定领取互助金。    

第三条 保障费用

本计划保障费标准为每人350元。

第四条 保障期限

(一)本计划以自然年度为一个保障责任期,无免责期。

(二)本计划首批职工参保手续,由广东省总工会职工服务部组织各地级以上市总工会及有关单位统一办理,保障期限从约定日期的次日零时开始生效。本年度内新增困难职工自动参保,保障期限自建档总工会审批确认日次日零时开始生效。

(三)被保障人脱困或参保当年12月31日24时,保障责任终止。

(四)在保障期内被保障人只允许参加一次本计划,超出次数视为无效。若被保障人在保障期内参加“广东省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计划”,不再重复领取住院医疗互助金。

第五条 保障待遇

(一)住院医疗保障待遇

被保障人住院治疗时(含急诊留观并收入住院治疗的,且其住院前留观治疗费用并入住院费用的),可享受如下保障待遇:

1.被保障人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内的费用(指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内),在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报销后,按个人自付部分医疗费100%标准领取住院医疗互助金,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被保障人在同一保障期内多次住院治疗的,最多只能领取两次住院医疗互助金。

3.被保障人住院治疗时,其入院时间在保障期内而出院时间超出保障期的,仍可领取本次住院医疗互助金,领取次数计入上一次保障期。

(二)重大疾病保障待遇

1.被保障人在本计划生效之日起,经广东省内国家认定的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包括康复医院、疗养院、联合病房等类似医疗机构)首次确诊患有本计划所保障的七种重大疾病,并经住院治疗者,可申请重大疾病互助金5000元。

2.被保障人患本计划所指一种以上的重大疾病,互助金的给付以一种疾病为限,互助金一次性给付后,重大疾病保障待遇责任自行终止。

3.本计划所指的重大疾病包括以下七种:(1)各种原发性癌症:指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白血球过多症,经病理检验确定符合国家卫生部“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归属于恶性肿瘤的疾病。(2)首次确诊为癌症且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指首次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转移性恶性肿瘤而通过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定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3)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指因肾脏慢性且不可复原地衰竭而必须接受定期血透、腹透治疗或施行肾移植手术。(4)颅内原发性肿瘤手术:指首次生长在颅腔内的良性肿瘤(不包括:垂体腺瘤、脑囊肿、肉芽肿、脊髓肿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瘤),并施行开颅摘除手术。(5)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指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血管旁路手术,须经心脏内科心导管检查,并接受开胸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脏支架植入术不在保障范围内)。(6)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指接受开胸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手术。(7)重大器官移植:指接受肾脏、心脏、肝脏或骨髓移植。其他的器官或组织不属于本计划保障范围。

(三)身故保障待遇

被保障人在本计划生效之日起,因遭受意外伤害身故或因疾病身故,受益人(继承人)可申请身故互助金5000元。互助金一次性给付后,保障责任自行终止。

第六条 除外责任

(一)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被保障人不享受本计划规定的保障待遇:

1.战争、军事行动、暴动、恐怖计划或其他类似的武装叛乱期间;

2.原子能、核能装置的污染或辐射造成的疾病;

3.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

4.任何违法犯罪行为,从事违法、犯罪计划期间或者被依法拘留、服刑期间;

5.故意行为,挑衅而导致的打斗、被袭击或被谋杀;

6.被保障人或其所在单位故意隐瞒、伪造或篡改病史、病历以及其他欺骗隐瞒行为;

7.酗酒或者受酒精、毒品、管制药品影响;

8.酒后驾驶、无有效驾驶执照驾驶、驾驶无有效行驶证或者驾驶与驾照不符的机动交通工具;

9.医疗事故导致的;

10.不孕不育治疗、人工受精、怀孕、分娩(含难产)、流产、堕胎、节育(含绝育);

11.所有由精神科疾病导致的;

12.非认可的医疗机构。

(二)除第五条第一款外,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被保障人不享受本计划住院医疗保障待遇:

1.被保障人参加本计划前已经因病住院治疗的(不包括保障期满后继续参加计划的被保障人);

2.被保障人采取挂床位或因延迟办理出院、结算手续等产生的住院治疗天数;

3.疗养、体检、康复治疗;

4.工伤、生育、职业病、由责任方承担的或者由国家负担医疗费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导致的;

5.被保障人未参加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

6.其它非因疾病原因住院治疗的。

(三)除第五条第一款外,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被保障人不享受重大疾病保障待遇: 

1.被保障人在参保前曾患或已患本次申请互助金所确诊的七种重大疾病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疾病;

    2.被保障人有隐瞒病史、伪造或篡改病史以及其他各种欺瞒、作弊行为;

    3.被保障人在广东省境外医疗机构或非广东省内国家认定的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的;

    4.医疗误诊。

(四)除第五条第一款外,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被保障人不享受本计划身故保障待遇:

1.受益人对被保障人的故意杀害、故意伤害;

2.被保障人自杀,但被保障人自杀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除外。

    第七条 互助金的受领人  

(一)住院医疗互助金、重大疾病互助金由被保障人本人受领。

(二)身故互助金由指定受益人受领;无受益人时,按法定继承顺序受领。

第八条 互助金的申领手续

被保障人在住院治疗结束,或首次确诊患有七种重大疾病的一种或多种,或身故,被保障人或受益人(继承人)通过“粤工惠”APP“一键互助”小程序,上传以下申请材料申领互助金:

(一)因病住院

1.困难职工在档证明(困难职工证或困难职工档案、帮扶联系卡等);

2.困难职工有效身份证明;

3.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城镇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收费票据(发票)和住院费用结算单(医保结算单);

4.出院记录;

5.困难职工本人(已身故可提供受益人或继承人)广东省开户的银行卡或存折(开户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除外)。

(二)首次确诊重大疾病

1.原发性癌症、首次确诊癌症且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1)困难职工在档证明(困难职工证或困难职工档案、帮扶联系卡等);

(2)困难职工有效身份证明;

(3)门诊确诊的,需上传:门诊病历、首次确诊的病理报告。住院确诊的,需上传:首次确诊住院的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出院记录、病理报告、CT报告(住院资料需加盖信息科或病案室红色印章);

(4)同意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前往其所治疗医院查阅病案的授权委托书;

(5)困难职工本人(已身故可提供受益人或继承人)广东省开户的银行卡或存折(开户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除外)。

2.慢性肾衰竭

(1)困难职工在档证明(困难职工证或困难职工档案、帮扶联系卡等);

(2)困难职工有效身份证明;

(3)首次确诊住院的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出院记录,三次以上透析记录、肌酐报告、手术记录(住院资料需加盖信息科或病案室红色印章);

(4)同意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前往其所治疗医院查阅病案的授权委托书;

(5)困难职工本人(已身故可提供受益人或继承人)广东省开户的银行卡或存折(开户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除外)。

3.颅内原发性肿瘤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重大器官移植

(1)困难职工在档证明(困难职工证或困难职工档案、帮扶联系卡等);

(2)困难职工有效身份证明;

(3)手术住院的病案首页、入院记录、出院记录、手术记录(住院资料需加盖信息科或病案室红色印章);

(4)同意省职工保障互助会前往其所治疗医院查阅病案的授权委托书;

(5)困难职工本人(已身故可提供受益人或继承人)广东省开户的银行卡或存折(开户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除外)。

(三)身故

1.困难职工在档证明(困难职工证或困难职工档案、帮扶联系卡等);

2.困难职工身份证明;

3.受益人或继承人有效身份证明;

4.受益人或继承人广东省开户的银行卡或存折(开户行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信用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除外);

5.授权委托书;

6.关系证明(如结婚证、户口簿等)。

被保障人自医疗机构费用结算日(以医疗费用专业收据上打印的出院日期为准)、身故之日起,被确诊患有本计划所指的七种重大疾病之日起,原则上两年内不向省职工保障互助会提交互助金申请手续的,视同为放弃申请互助金的权利。

第九条 其他约定事项

(一)本计划所指的意外伤害是指以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和非疾病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

(二)为维护被保障人权益,本计划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国家有关政策变化将进行适当调整。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2

关键词:农民工医疗保险;农民工;医疗;医疗服务

目前,全国各省先后推出农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重点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本文就北京、深圳、青岛、湖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正在试行的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进行评述,试探求既适应农民工群体特征及现实需求,又尽可能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接轨的农民工医疗保险过渡方案。

一、全国各地农民工医疗保险的方案

(一)参保对象。目前,陕西、湖南、宁夏、山西等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农民工医疗保险参保对象皆实行“全省所有城镇用人单位,包括各类 企业 、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等(以下简称用人单位),都应按规定为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办理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农民工无论就业于何种性质单位,都能享受医疗保险。辽宁省沈阳市鉴于大部分农民工已在所在单位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因此将参保对象界定为“仅限于在外地注册在我市从事建筑施工的单位、在本市已参加养老保险而未参加医疗保险且招用农民工占本单位用工人数70%以上的个体餐饮和娱乐等服务性行业及其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广东省深圳市的医保方案名为《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参保对象专指“所有企业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务工”。内蒙古自治区鉴于其地域的特殊性,将参保对象扩大到包括牧民在内的“农牧民工”。

(二)缴费办法。天津、陕西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住院医疗保险或大病医疗保险采取用人单位缴纳的办法。仅宁夏回族自治区要求用工期限3个月以上的大病住院保险费用“用人单位承担90%,个人承担10%”,对选择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保费由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缴纳,只有以个人名义参保的才要求个人承担全部费用。辽宁省大连市保费均由用人单位承担,农民工只享受相关待遇。天津、大连缴费基数为“全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比例分别为3.5%和2%。重庆市要求参保单位按缴费基数的1.4%缴纳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0.1%缴纳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农民工个人每月缴纳5元作为大额医疗互助保险费。山西省的做法是按3%的费率缴费,要求2.5%左右划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0.5%左右划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资金。深圳市规定“每人每月12元,其中用人单位缴8元,劳务工个人缴4元,6元作为门诊基金,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用,5元作为住院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1元用于调剂”。南京市除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外,要求同时参加“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按4元/人的月标准缴纳,用于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此费用由农民工个人承担。“用人单位以上年度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缴费率控制在1%-3%以内”办法最为普遍,湖南、陕西、安徽、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采取此办法。

(三)医保待遇。目前,农民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基本为“住院和门诊特殊病”,起付标准、个人自付比例大多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执行。建有大额医疗费补助基金的,住院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可通过大病医疗补助解决。重庆、南京及北京都设置了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账户”及“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专户,为农民工大病医疗提供可靠的基金保障。依照南京市的规定,对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暂定为6万元)以下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根据费用分段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按50%~80%比例支付,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符合规定支付范围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医疗费用,由农民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按规定给予定额补助。北京市规定统筹基金年度支付最高数额为5万元,超过此限额时,大额医疗费用互助资金支付70%,年度累计不得超过10万元,其余30%由个人承担。重庆市统筹基金支付限额3万元,大额医疗费互助保险资金支付限额20万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较为狭窄,仅限于住院 治疗 的医疗费用及急诊抢救留观并收转住院前7日内的医疗费用,不包括门诊特殊病和大额医疗费救助。在医保待遇执行上,除深圳市使用专用《深圳市劳务工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待遇与连续参加劳务工医疗保险时间挂钩外,其它省份均依照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执行,缴费当期享受相关待遇,期间发生费用由社会统筹支付。

(四)基金管理。农民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保费和统筹基金利息构成,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原则支付。在基金结算上,南京、深圳市实行当年核算,基金结余部分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不足支付时,在下一年度调整缴费标准并予以补足。宁夏回族自治区统筹基金支付标准按保费有效期和医疗费用分段累加 计算 等办法确定,每年公布一次。针对基金安全问题,各地多采用“单独建账,专款专用,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办法。深圳市将用人单位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列入成本,而南京市则规定“市、区两级经办机构的事业经费不得从基金中提取,其经费列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

(五)政策执行方面。《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将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全国二十几个省份方案执行情况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大多采取直接扩面形式,一定时限能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便可直接进入该体系。对于大病住院医疗保险,要求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基金预算和决算制度、财务 会计 制度以及内部审计等制度,实行统一政策,属地管理,分级执行。具体而言,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参保、缴费、待遇支付,医疗服务则由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国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提供。上海、成都实行的农民工综合保险较之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医保运行模式上不再采取政府经办的传统做法,而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委托,这是一种农民工、企业、政府多方受益的医保运作模式,在减轻政府负担的同时,强化了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社会责任。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障项目与农民工实际需求脱节。基于农民工流动频繁、帐户接续不便的特点,目前各地试行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基本遵循“不建个人账户、只建统筹基金”原则,保障项目仅限于住院及特殊门诊。从推行效果看,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与政策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主要原因是保障项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依照目前相关规定,门诊费用由个人帐户开支,必须与个人缴费基数挂钩,即农民工必须个人承担保费,或部分承担、或全额承担,现行方案大多采用“现收现付、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进行管理,基金积累难以成为个人帐户资金划拨来源。若没有其它资金来源渠道,全部由农民工个人承担,这种个人账户等同于个人存款,以大数法则分摊风险的保险意义将不复存在。即使个人帐户采用社会共济原则筹资,在目前工资水平普遍低下的状况下,无论全额或部分承担保费都很难调动农民工的参保热情。基于此类多种原因,目前各地多实行“建社会统筹、用人单位缴费、保当期大病”办法,基金支付范围只涵盖大病医疗和特殊门诊。有调查数据表明,目前进城农民工平均年龄为28.6岁,从生命周期 规律 来看,这类青壮年农民工人群的大病住院概率相当低,而常规疾病则不可避免。因此,农民工迫切需要的不是大病住院保障而是常见门诊医疗保障。另外,在农民工频繁流动的环境下,用人单位缴费且只保当期大病,意味着农民工任何工作异动都可能导致医疗保险待遇的终止,随时都可能重新被排除社会保障网之外。

(二)城镇医疗服务供给与农民工实际需求不匹配。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一直采取以城市居民医疗需求为中心的户籍人口管理模式。在跨区域流动农民工已超过1.2亿的今天,这种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缺陷。正规医疗机构的高额医疗费用与农民工低收入间的矛盾比较突出。2004年卫生部调研结果显示,农民工患病后25.4%的人选择城镇医疗机构就诊,73.2%的人采取从药店买药或服用自带存药的方式。这种事实证明农民工没有真正享受城镇医疗服务。

(三)农民工老年医疗保障存在政策缺失。根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2亿城市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且流动性频繁、劳动关系极不稳定。所以目前我国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很少涉及农民工老年医保的相关问题。大连、天津、沈阳等很多地区规定:“农民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用人单位不再为其缴纳医疗保险费,农民工本人也不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这意味着当农民工年老后,医疗保险将随用人单位缴费停止而终止,如果没有其他相关政策规定来延缓其医保关系,农民工将重新游离于社会保障网之外。农民工长年从事苦、累、脏、险工作,慢性病或其它高危重病的困扰较城镇职工更为严重,更需要老年医疗保障,尤其在当前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产业工人主体的形势下,如不能在农民工年老后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医疗保险待遇,不仅是政府职能的缺失,同时也分裂了劳动者医疗保险制度的统一性。

三、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方案的建议

(一)建立农民工弹性医保制度。农民工是个复杂而庞大的群体,城市移民型、回乡型及城乡兼业型等类别人群特征各异,同一种医保制度安排很难满足所有需求,有必要根据其就业特征及医疗特点制定弹性医保制度。对城市稳定就业且具有相对固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可将其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流动频繁、收入低下的农民工,基于其 经济 能力和其它条件的限制,可按照“低费率、保当期、保大病、不建个人账户”原则开展大病医疗保险,重点保当期住院医疗,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参加大额医疗救助;对回乡务农的农民工,应督促其参加原籍 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农民工,则可按照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办法,以个人名义参加统筹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农民身份的转变使现行农民工医保暂行办法向城镇医保制度转换成为必然,不同医保制度间的衔接与医保关系接续需要弹性运作。在制度转换方面,由现行大病住院医疗保险转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可将先前医保模式连续参保时间折算为城镇医保缴费年限,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即按城镇医保规定执行相关待遇,也可对此期间医保保费进行补缴,基数设定为当地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补缴比例稍低于基本医疗保险标准,补缴后可累计缴费年限,但不能补记补缴期间个人账户;在运作模式方面,鉴于农民工流动频繁的特点,可建立相应的账户中断与复效制度,对因失业、短期回乡或工作变换出现保费中断未缴的农民工,可保留其医疗关系,经补缴后,保费办理接续或转移。这种弹性运作模式可促进当前“保当期、不建个人帐户”的农民工医保暂行办法向全民统一基本医保制度转变。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3

近年来,本市逐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今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又进一步推进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为了适应城镇职工对医疗保障的多层次需求,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当积极发展适应不同需求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现提出有关指导意见如下:

一、总体目标

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补充医疗保险为辅助和医疗救助为扶持的多层次医疗保障,是本市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十一届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方案》、市政府颁布的《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基本医疗保险由基本医疗保险、地方附加医疗保险组成,保障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

补充医疗保险包括单位内部组织开展的职工医疗互助互济、总工会组织开展的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医保险种以及经保险监督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医疗保险形式。各单位及个人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健康状况,自主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和险种,以化解个人患大病、重病的医疗风险,适应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救助由政府、社会慈善机构的社会医疗救助以及行业、单位内部的医疗补助组成,以发挥集体和社会的力量,帮助贫困人员缓解基本医疗费支出负担。

二、指导原则

(一)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相结合,增强职工自我医疗保险意识。各行业、各单位要结合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教育和帮助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转变观念,树立长远的自我医疗保险意识;组织职工开展医疗互助,引导职工参加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以增强抵御患大病、重病医疗风险的能力,提高自我医疗保障水平。

(二)规范引导与自愿参加相结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部分经济条件较好、职工承受能力较强、且原有医疗消费水平较高的单位,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可在单位内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用于开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

(三)单位、工会与个人共同负担相结合,多渠道筹措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各单位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互济和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可以从单位福利经费、工会经费、个人缴费等多种渠道筹措,并由单位、工会与职工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自主商定互助互济办法。

(四)政府、社会慈善机构的社会救助与行业、单位内部的医疗补助相结合,健全社会医疗救助体系。按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求,对于无力支付基本医疗费用的贫困人员,给予医疗救助。各行业、各单位以及各级工会组织,要继续承担对因病致贫职工的医疗救助责任。拓展医疗救助资金的筹措渠道,各级财政、民政福利收入要适当增加对医疗救助的资金投入。鼓励单位、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捐赠,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

三、实施形式

(一)各行业、各单位行政、工会及职工代表可以在单位内部组建职工医疗互助互济组织,设立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开展职工医疗互助互济活动。

1、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从单位福利经费、工会经费、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措。根据国家规定,原医疗水平较高、福利经费不足的单位,还可提取不超过工资总额2%的费用,作为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具体办法市财政部门将另行规定。

2、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各单位按工资总额提取的补充医疗保险基金,首先应保证用于清理历年医疗费欠款和帮助因病致贫的特困职工,其次才可用于开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

3、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应由单位行政、工会、职工代表共同管理,制定公开、公平、公正的使用制度,设立专户,专款专用,并由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职代会进行监督。

(二)市总工会组织了《上海市职工保障互助会特种重病团体互助医疗保障计划》,参保职工患重病的,可得到定额补助;《上海市在职职工住院补充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对参保职工住院自负医疗费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补偿。各行业、各单位可自行选择参加。

(三)本市各商业保险机构已推出团体重大疾病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子女住院保险、储蓄还本型医疗保障计划等商业险种,为配合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将推出多种形式的商业医疗保险办法和险种,各行业、各单位和职工个人可以积极选择参保。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4

但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于“低水平、广覆盖”原则,这就意味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对各类人群的医疗保障将主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原则,而难以充分照顾不同人群的现实差别,难以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尽管相对统筹基金支付而言,个人负担比例较小,但对有些长期患慢性病和大病的职工和家庭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建立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加以解决。因此在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需要同步发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促进医疗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通过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更能体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有利于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也有利于企业的深化改革,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解除职工对医疗的后顾之忧。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建立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与广大职工息息相关的工作,加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有些政策和机制目前仍不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考虑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可能给部分职工带来的个人负担加重的矛盾,分解、分散职工因患病所承担的经济风险,为稳定职工队伍,减弱职工对医疗改革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推进,因此在2005年参加属地基本医疗保险时,路局同步实施了由企业内部自行管理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既是树立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也是企业改革的现实需求,对企业长远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科学合理的制定,应把握以下几点:

与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衔接。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在制定每一项具体细则时都要考虑到能否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企业内不同地区间的平衡。这就要求对各地区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其共同点及不同点,确保制定的政策既严密又有可操作性。

向弱势群体倾斜。基本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以后,医疗待遇下降最大的是退休人员和即将退休的人员,再就是慢性病和大病人员,这部分人群是最需要企业给予补助的弱势群体。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向弱势群体给予适当倾斜。

资金的合理使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必须集中统筹使用,单独建帐管理,不设立个人帐户。要使有限的基金发挥最大作用,要保证基金的合理分配及运行方式,这就需要对每项细则的支出进行科学的测算,量入为出,从而保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能够平稳运行。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每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随着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不断调整、完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完善个人自付比例。个人自付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设置的防火墙,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方案制订应考虑到职工人数、退休占比、平均年龄等基础信息的变化,及个人帐户平均水平及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确定合理的个人负担水平。应体现合理负担原则,这样既有利于规避道德风险,抑制不合理费用支出,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按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完善各类人员个人自付比例,避免出现过度医疗。

设立封顶线。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是路局集中统筹,相对统筹面较小,基金承受能力有限,为减少基金的风险程度,维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可持续发展。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应设立最高封顶限额,不能一包到底,封顶线上的医疗费用由工会医疗互助保障金分担,同时应鼓励个人参加多种保险,逐步转变职工一切靠企业的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职工的疾病风险得到多层次的分担。

严格审核制度。加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审核,完善审核流程,实行车间-站段-社保中心分别负责录入-复核提交-复审,层层把关。设立交叉初审复核、高额费用集体审核制度。严格票据管理,控制超范围、超剂量、超时间、超疗程用药以及过度治疗现象。严厉杜绝开大处方药、做大检查,开假证明、冒名顶替等弄虚作假作为。

完善补充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是做好日常工作的保障,随着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补充医保的工作量也逐年加大,仅2011年报销2万余人次,审核发票20多万张,这样的工作量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做支撑无法完成。必须高度重视补医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各功能模块,充实个人基本信息。使医疗费用的支付更加客观、标准、透明,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协调好与工会互助医疗关系。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应积极与由工会开展的大病救助、互助医疗等做好对接,特别对一些癌症、器官移植、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职工,仅靠补充医疗保险是不够的,要完善企业医疗保障体系,使职工的疾病风险得到多层次的分担。

强化企业医疗保险人员专业力量。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内部管理,从政策宣传、报销材料收集、粘贴、录入、上报、审核、资金拨付、到报销款发放到职工,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建设一支过硬的医疗保险工作队伍。企业缺少医疗专业人员,可适当聘请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员作为顾问,对医疗费用支付较高的疾病进行把关。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5

刀金芬:有梦才会有理想的工会主席

从傣州的工会工作实际出发,她着力打造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工作品牌。

作为一个民族地区的帮扶工作,仅凭工会的力量是不行的,工会不具备完成好帮扶中心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做好帮扶工作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她积极探索帮扶工作的新路子,对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工作社会化进行了有益尝试:深入基层、深入职工家庭,掌握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摸清了困难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并主动将困难职工情况向州委、州政府领导汇报,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州委、州政府除每年春节慰问拨付慰问专款外,还每年从财力上安排20万元困难帮扶资金用于开展困难帮扶工作。她还借助州、县(市)两级工会主席或人大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兼任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工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通过提议案、提案的方式,解决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与各职能部门的紧密联系、交流、沟通,发挥各职能部门在帮扶工作中的作用,并通过新闻媒体对帮扶工作的宣传,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帮扶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一系列困难职工帮扶服务中心工作社会化的有益尝试,实现了帮扶力量的社会化,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06年,西双版纳建立困难职工档案1953户,涉及人数达5981人,共得到州、县(市)两级财政拨款达37.77万元,从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生活救助、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农民工慰问等方面共帮扶12328人次。

为了推动西双版纳各族职工的知识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劳动本领和创新能力,塑造优质生产力,她积极组织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为职工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艺的平台。在开展技术、技能大赛活动中,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力量来开展工作,大赛决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选手,按20%的比例,由州委、州政府授予“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几年来,西双版纳共举办了汽车修理技术技能大赛、护理技术技能大赛、割胶技术技能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中式烹饪技能大赛五项赛事,每项赛事的职工参与面都达80%以上,共授予“技术状元”荣誉称号12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54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66人,授予“云南省十佳农民工”荣誉称号1人。

加快发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对于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平安和谐西双版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把这项利民之事做好,西双版纳州总工会于2004年4月成立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领导小组,落实了责任,制定了具体措施,她担任了组长,具体指导、协调工作,并成立了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西双版纳州办事处,景洪、勐海、勐腊代办点,具体工作由办事处主任负责。目前已开展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四期,共计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职工达173050人次。共筹资金10225412元,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有2155人次得到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1478220元的补助,职工获得补助金额最高的一笔为7.2万元。受到补助的职工都激动地说:“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真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为我们筑起了抵御风险的第二道防线。”纷纷向办事处、代办点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在西双版纳的改革、发展、稳定中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有效地维护了边疆的稳定。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6

[关键词]军人大病;医疗保险;军队财务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19-01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军人医疗保障制度,对于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军人大病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军人医疗保障待遇是一种福利性很强的免费医疗。免费医疗制度对保障现役军人的身体健康,促进军队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这种制度的保障能力是相当低的。

(一)军队体系医院难以保障正常就诊

现役军人要想享受军人医疗保障,必须到军队体系大医院就诊,而军队医院的数量非常有限,每省大约只有一所,且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这就给军人就诊带来极大的不便。有相当一部分军人在一些小的城市甚至更小的县城部队工作,离省会城市比较远,通常不会享受到部队体系医院的免费治疗,只能就近选择地方医院医治。军队体系医院对相当一部分现役军人来说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它对军人的价值。军人在地方医院就诊所花费用全部由自己解决,单位不予解决,因此,大部分军人实质上无法享受到军人医疗保险待遇。

(二)保障范围狭窄

12种大病医疗统筹补助的病种是参照地方对于大病范围界定提出的。但是,单纯按照医学专业角度划定大病范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首先,在某些发病率低的罕见病种的医疗保障上出现了断层,这些疾病往往没有方法彻底治愈,只能依赖维持性治疗控制病情,如果军人单位所隶属的医疗机构没有治疗该疾病的药物销售,患者只能只能从地方医疗部门购买,公费医疗对这部分人来说名存实亡。其次,某些患者在疾病早期并不享有大病统筹补助,而一般的公费医疗又难以保障这些疾病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如糖尿病等慢性病,但大病医疗统筹补助只给出现并发症的糖尿病提供保障,而这种疾病进入此种状态时已经属于高危阶段。

总之,高福利、低保障能力的军队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军队发展建设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对军队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改革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才能提高军人的福利待遇水平,使军人能更好、更放心的服务于部队,服务于国家。

二、地方大病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其中有很多方面都值得军队学习与借鉴。

(一)山东门诊大病医疗保险

所谓门诊大病,是指一些中晚期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以及处于门诊康复阶段的重大疾病,如恶性肿瘤、肾透析、肾移植等。为了减轻慢性病人和重大疾病患者在康复期门诊治疗阶段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避免患者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有效地使用统筹基金,山东省各县市出台了“门诊大病”进统筹的规定,并且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增加了门诊规定病种,完善了相关政策,调整改进了门诊大病的管理和费用支付办法。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管理的特点和效果是:

1 实行门诊大病就医证制度

持有门诊大病证的患者,方可获得在门诊治疗的资格。也就是说参保患者要享受门诊大病的报销待遇,必须要办理一定的手续,进行准入资格审批。门诊大病证一般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办理。目前,全省各地的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趋于规范,由原来只管报销不管就医服务,到目前有序的人性化管理服务;费用结算由原来的手工报销,已发展为网络化结算。

2 实行门诊大病资格年审度

青岛、济宁等市建立了退出机制,以一个医疗年度为一个结算周期,为了便于管理,《门诊大病证》实行年度复审制度。从参保人员第一次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发生之日起,满12个月为一个医疗年度。《门诊大病证》的年审时间为本人当期医疗年度的终止日,患者的《门诊大病证》上均有明显标识。定点医院联网的,可通过网络查到患者的医疗年度。在医疗年度到期时,定点医院应当提醒患者,及时到定点医院所属的医保服务窗口办理年度审核;参保患者因特殊情况延误年审,最长不得超过规定时间的60天,超过60天的,门诊大病资格自动取消。医疗年度期满,需要更换定点医院的,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年审和变更手续,并换取门诊大病专用病历,对于符合年审要求的即时可以办理完毕。

我军已经实行了持卡就医以及医疗卡年审等制度,在这些方面都应加入大病医疗保险的内容,可以借鉴山东省的取得的成果。

(二)石家庄铁路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

铁路基本医疗保险属地化管理以后,石家庄分局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及时与基本医疗接轨配套,对救助因患大病导致的生活困难的职工,稳定职工队伍产生了重要作用,在职工大病医疗互助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接轨配套的实践中,解决了2个问题:

1 优化接轨配套方案

在总结以往职工医疗互助保险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比例”加“病种”双重补助的互助保险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公平性,不论是什么人患什么病,只要花钱多,年年可以按“比例”补助办法得到补助;另一方面体现了及时性,如果此人又身患特殊大病,还可按“病种”当季再重复得到一次补助。

2 改变资金使用方式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7

作为北京公费医疗改革的样本,平谷一改成名。

“北京市政府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为了推动并轨的进行,2004年时任北京市长的亲自签发文件,下调退休人员门诊费用的起付线,从1500元降到1300元。但北京云集政府机关,实施难度很大,因此迟迟按兵不动。”一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告诉记者。

选择在此时试点推广,是因为“全民医保”已经箭在弦上。

一位参与《社会保险法草案》讨论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处于讨论阶段的社会保险法草案中,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虽然立法和执法中间有一个过渡期,但是留给逐步取消公费医疗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论是处于审议之中的法案,还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已是大势所趋,逐步建立一体化保障体系已经开始倒数。

去年年底,平谷对区内公费医疗费用开始测算,到今年4月份正式实施,随后北京海淀、西城区也将加入试点,在试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为北京下一步全面并轨打下基础。

医改平稳过渡

“当时市劳动保障局的意思就是,在北京远郊区县搞一个,城区与近郊各搞一个。我们这里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大部分群体,特别是退休人员呼声比较高,要求医疗进行改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有提案、议案。”平谷区劳动保障局局长刘忠回忆。

当地一位退休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区原来公费医疗待遇相对其他地区并不算高,算算加入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以后待遇反而提高了,这也是咱们区试点这么顺利的原因,阻力相对小一些。”

平谷区政府的领导为研究公费医疗改革开过几次专题会议,在会上有人提出,与其不断调高公费医疗标准,索性不如从体制上直接改革,并入基本医疗。

平谷区的经济总量和整体发展水平在北京十八个区县里并不靠前。2007年,平谷区的财政收入为9.1亿元;而同年,朝阳区的财政收入则超过141.5亿元;西城区则约为97亿元左右。

“原来我们想这个工作有一定的阻力,但是推动的过程中发现过渡比较平稳,基本上没有阻力。”经过近两个月的试点,刘忠觉得,“目前的状况和原来设想的一样。”

目前,平谷区机关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共有工作人员约21600人,已退休人员有6200人。

“我们这里取消公费医疗阻力虽小,但还是有。”平谷区医保中心副主任朱衍力告诉记者,原来两万多人的报销在医院和单位,现在全部转到区医保中心。原本人手不多的医保中心现在工作量已经接近饱和。

“明年有了一卡通,在医院实时报销,就会好一些。”朱衍力说。

对于长期习惯在公费医疗制度下就医的退休干部,一部分人很难立刻转变过来。

平谷区劳动保障局局长刘忠告诉记者:“有退休人员提出意见,觉得自己是国家公务员,这么多年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现在突然跟企业职工一样,在身份上感觉过不去。但讲清楚以后他觉得现在待遇还不错,可以接受。”

对于纳入基本医保的事业单位人员来说,改善的不单是医疗待遇,医院选择范围也变广了,参保者可选择区内4家定点医院和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直接到北京市19家三甲医院、52家中医院和111家专科定点医院看病就医,还可以自选5家综合科医院。

“这样就解决了异地就医的问题。比如说住在平谷,原来生病就只能在区里看,如果去协和住院,就是全额现金结账,回到平谷再报销,而且还要层层审批转院。本区的人走不出去,外区的人进不来,这次改了以后问题解决了。”朱衍力告诉记者。

“医疗改革是利益的调整,在保证既得利益者利益不变前提下,往上增加,这样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总体来看,纳入职工医疗保险,确保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待遇不降低,这是改革的基本原则。”一位长期研究医改的专家告诉记者。

个人报销最高19万

公费医疗改革前后,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个人账户出现明显分化,退休人员由每年600上升为1200元与1320元两个额度,在职职工原来财政拨付每年350元取消,只按工资缴费基数0.8%划拨,其余部分由职工自己按工资2%缴纳。

“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由财政补充起付线,比如70周岁以下退休人员,一个月100块钱,每年给个人账户直接打入1200元,这个钱本人可以取出来,如果1200元没够支付门诊费用,而退休人员的起付线是1300元,超过1300的部分就可以报销了。”朱衍力说。

实施基本医疗以后,门诊和城镇职工一样使用个人账户,按照职工缴费记录的多少进个人账户。门诊费用患者自己先支付,起付线水平退休人员同为1300元,如果退休人员门诊费用超过了1300元,70周岁以下退休人员报销85%,70周岁以上报销90%。

“但是个人账户不完全一样,比如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一个月是110元,一年就是1320元,扣去起付线,还剩20块钱。从经济账上算,就等于没有起付线。当时制定个人账户的想法,有人是这样解释的,有病就用这个钱看病,没病就相当于奖励,鼓励大家把身体养好。”朱衍力告诉记者。

目前在职员工按照上一年月平均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缴纳2%进入个人账户、10%进入统筹基金,另外还有3元的大额互助金,用于补助起付线以上的住院报销费用。以工资收入2500元为例,2500的12%就是300块,共交303块,其个人账户每个月存进70块钱,其中包括单位按照缴费工资基数的0.8%划入个人账户的20元。在职人员起付线是1800元,超出1800元以上报销50%,如果是去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70%。

据朱衍力介绍,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小病、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进社区医院看病,对患者就医形成导向作用。

“其实在职员工的个人账户是有所降低的,原来每人每年350元,现在拿的是工资里的钱,财政按工资缴费基数划拨0.8%只有每年240元,但是在职的人员并没有提出意见,个人账户350与240的差别不大,因为一旦生病可以报销,改革之后在职职工得大病的情况有了保障。”朱衍力说。

按照平谷区改革前的标准,每人每年包干给单位的350元并没有真正形成互济作用。平谷医保中心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个单位有四名职工个人,单位包干就是1400元,假如四个人有一个得重病,那么依靠这1400元无法解决大病就医问题,这1400元用掉,剩下的只能让患病员工自己掏腰包,而其他员工即使得了感冒也无法报销,因为账户里已经没钱了,所以原来的包干方式没有起到统筹作用。

“对于平谷区来说,财政收入比较低,有钱的单位也不多,所以说大部分在职人员还是想改。当统筹供给起不到作用的时候,很可能导致患者因病致贫。现在不管是退休还是在职人员,每人缴纳3元大额互助基金,互助基金对大病就医、报销有详细的规定,住院费用超过7万元的部分可由大额互助金支付。”朱衍力告诉记者。

实行医改后,参保人员门急诊费用通过个人账户支付,超过起付线的费用按50%-80%的比例报销,年限额两万元,其中退休人员个人负担部分再通过补充保险报销50%。住院费用根据医院等级按85%-99.1%的比例报销,年限额7万元;7万元以上部分由大额互助金支付70%,年限额10万元。门诊2万加住院7万及大额互助10万,患者最多可以报销19万。

“医疗保险封顶线有规定,98年国务院44号文件设置封顶线,防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初衷是防止医生乱开药,所以封顶线还是要有的。”上述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人士告诉记者。

500万医疗救助

目前,我国各地公务员医疗改革试点的思路基本相同:基本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

公务员医疗补助的作用就是,如果公务员医疗支出超过基本医疗的19万上限,多出的费用由公务员医疗补贴承担,即政府财政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基金。

根据《基本医疗补充保险方案》,公务员实行医疗补助,企业员工补充医疗保险,前者由财政出,后者由单位出。

据记者了解,平谷区全区工资总额为5亿,也就是说财政每年要预留500万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

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来对参保职工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诊疗范围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条件内,住院所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下部分的住院费用进行补助,同时还用来提高规定病种门诊治疗和买药费用的报销比例。

今年4月7日,四部委网上解读新医改方案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司长姚宏就表示,在基本医疗保险上,公务员和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是一样的。公务员和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公务员在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后,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公务员的医疗补助。而对于企业,国家规定可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我们拿出这部分钱为了特殊情况,实质上这个跟企业的1%-4%的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是一样的,把原来享受公费医疗的人群看成是企业职工,拿出1%作为一个补充。”朱衍力说。

在平谷,500万医疗补助针对的特殊情况主要是医疗救助,患者更换器官或者大病支出,金额超过基本医疗保险规定上线19万,多出来的部分视具体情况予以报销。

这部分医疗救助基金进入财政专户,实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由劳动保障部与财政一起决定,“如果有些人住高干病房,肯定不会给他补助,这些都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朱衍力说。

事实上,我国一直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据记者了解,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险”已成为城镇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的主要医保形式。

医院止亏

改革之前,享受公费医疗只能选择两家定点医院:平谷区医院、平谷区中医院。前者是平谷区最大的医院,辐射区域大,是大部公费医疗的定点医院。

在公费医疗时代,承担的病人越多意味着医院亏损越严重。

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住院部分费用超过包干费后,由医院承担20%,财政负担80%。截至改革前,医院应该负担的部分出现了拖欠,而医疗机构在公费医疗患者的住院问题上已经出现了亏损。

以平谷区中医院为例,该院医保办结算员邢小姐2005年开始接手公费医疗,当时医院在公费医疗上亏损几十万,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上升到200多万。

邢小姐告诉记者:“医院的公费医疗肯定是亏损的。财政给的那点钱哪够,住院一个人才120块钱。像退休后长期住院的患者,财政给的住院费用根本应付不了支出。医院承担超过包干费的20%纯粹是亏损的。”

公费医疗结算往往等到财政有钱就拨一点过来,尽管拖欠的结算款还是会还上,但旧账刚结完,新账又产生,因此医院为公医垫钱成了常态。有些医院负责人开始担心,今后公费医疗转为医保后,这些欠款会不会成为“烂账”?

平谷区中医院这200多万亏损至今还趴在账上。

“我们给劳动保障局写过申请,交上去之后劳动保障局也没办法解决,再后来我们找到财政局甚至是民政局,到现在依然没有解决。这种亏损在很多医院都存在,我们还算是小数。”平谷区中医院副院长见国繁告诉记者。

记者调查发现,被拖欠公费医疗款的现象在省、市级医院同样普遍存在,尽管有高达千万钱款逾期未结,大多数医院却选择“沉默”,一名市级大医院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毕竟是‘衣食父母’,要是对外说得太多了,造成拖欠的时间更长,医院就更难生存了。”

公费医疗改革之后,拖欠等结算问题有了很大改善。

平谷区中医院医保办主任贾纯玲告诉记者:“我们以前走公费医疗,一些患者单位没有钱,以致无法转账至医院账户,医院拿到钱的时间很长,加剧了公医费用的结算问题,现在变成医保比原来要快,申报5000元就划拨5000,基本上一个月回到医院账户上。”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取消公费医疗定点之后,患者可以自由选择医院。改革之前患者想到公费医疗定点医院以外的医院看病并享受公费,必须开转院手续才能报销,而且转院手续要层层审批,患者根本等不起。

“过去的公费医疗由我们这两家医院承担的,划分给我们4个乡镇,就是说只有这四个乡镇约2300多人可以选择我们医院看病,实行社会基本医疗之后,患者择院放开。放开了之后,21600人都能选择我们医院。”见国繁告诉记者,尽管改革时间很短,但来我们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

事实上,改革以后患者可以选4家医院,一家社区,还可以去北京市的19家A类医院,包括中医医院与专科医院大概在200多家。

在患者择院就医问题上,平谷有政策引导,比如在职职工去社区医院报销比例会高,鼓励患者就近治疗。

“公费医疗只能在指定的几个医院看,容易造成垄断,适度的竞争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有一定的作用。纳入基本医疗之后,除了定点医院之外,其他医院都可以看。公费医疗时期,患者在定点医院门前排队,医院怎么会有动力去提高竞争力?”平谷当地一位医疗系统人士告诉记者。

三年后财政支出放缓

“有媒体报道说,我们因为公费医疗太多导致财政不堪重负以后才开始改革,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从财政支出上就明显看出来,原来支出4300万,今年就算提高标准也只有5200万,但是现在改革以后支出是6800万,这个已经定了。也就是说财政是在增加支出,改善的是待遇,而不是因为政府不堪重负。”谈及公改与财政的关系,刘忠加重了语气。

按照此次平谷公改,退休人员个人账户财政划拨由每年600元上升为1200元与1320元两个额度,几乎上升一倍,在短期内对财政会造成一定压力。

“关于改革后财政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也做过调查,全区机关以及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共有工作人员约21600人,已退休人员有6200人,也就是说在职和退休人员比例是3:1。在职人员得病的几率小,退休人员得病的几率高,那就是我们三个缴费人员,养一个不缴费人员,这是非常健康的数字,三个养一个是足足有余的。”刘忠告诉记者。

但如果遇到大病患者集中爆发,对财政也是不小的考验。

“我们对每年大额的报销超过19万元的也做了一个摸底,2004年以来超过这个数额的也就是几个人,费用有的超过一两万,有的超过两三万,最多十几万,我们进行了统计,这几个人加起来费用不是很高。”医保中心副主任朱衍力解释说。

据记者了解,公改之前平谷区财政医疗支出大概是4300万元,如果今年不改革而是提高公费医疗包干标准,预计支出是5200万,改革之后现在是总支出6800万。但改了以后增幅要慢一些。

“最近几年,平谷区公费医疗财政支出一直保持年增20%的涨幅。但随工资总额的增长而增长的基本医疗,年均涨幅远远低于20%。因此,一两年之内,政府财政支出将会增加,但几年后,改革效果将显现,政府财政支出将低于公费医疗支出。”刘忠告诉记者。

经过平谷区劳动保障部门测算,虽然改革之初的几年,支出可能会一次性跳到5000万元甚至6000万的水平,但是从第三年起往后,其年支出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大约为6%左右。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8

一、参保扩面情况

(一)我县共有8100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在职5970人,退休2130人,供养比为2.8:1。

(二)我县共有6288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成目标任务数64800人的97.05%,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较去年下降较多的原因是:一是缴费标准的提高,导致部分居民参保积极性下降;二是外出务工和就学人员在异地参保;三是全省开展重复参保清理导致参保人数下降。

(三)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11695人,已全部在医保系统中进行了身份标识,其中:参加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11518人,参加县内职工医保有121人,参加县外州内职工医保有54人,参加州外职工医保有2人。

二、基金收支情况

(一)城镇职工各险种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截止目前,职工医保各项基金共计收入5982.36万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入3833.04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收入1102.46万元;单建统筹基金收27.06万元;大病保险收入173.75万元;机关事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40.52万元,转移收入5.53万元。

2.支出情况。截至目前职工医保各项基金中心经办共计支出1342.79万元,其中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出443.81万元(含生育保险支出106.99万元);个人账户基金支出846.14万元;单建统筹基金支出1.47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2.95万元;机关事业补充医疗保险支出38.42万元。

(二)城乡居民各险种收支情况

1.收入情况。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为1535.26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492.06万元、建档立卡户财政代缴43.56万元、利息收入7.21万元。

向州医保统筹基金申请待遇支付资金3493.28万元。

2.支出情况。截止目前,城乡居民各项基金中心经办总支出为2057.16万元,其中住院支出1694.82万元、门诊支出211.12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51.22万元。

(四)大病医疗救助情况

上年结余533.92万元,今年收入374万元,利息收入1.7万元,住院救助支出600.09万元,门诊救助支出33.85万元,上解州级备用金50万元,现结余225.68万元。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多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及时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疫情的联防联控相关工作和信息报送。二是抓好疫情应急医疗保障机制的落实,给县人民医院预拨100万肺炎治疗医疗保障备用金,将符合卫生健康部门制定的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实行按项目付费;优化结算流程,缩短报销周期,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三是及时启动了防控病毒疫情相关商品价格监测工作,确保疫情相关商品价格稳定。四是切实加强单位职工活动轨迹的排查,确保人员活动轨迹明了,为严防疫情扩散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医保基金安全。为进一步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提升医保政策知晓度,年内多次组织各乡镇、各医药机构开展 “打击欺诈骗保 维护基金安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过往群众发放《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折页》、《医保APP宣传折页》、《医保政策问题手册》等资料共计1000余份,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解答了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县域内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以及县级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诊所统一行动,利用电子显示屏投放打击欺诈骗保系列宣传标语,并悬挂宣传横幅33条,发放《医保政策问题手册》5000余册。

(三)医疗保障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根据州医疗保障局工作安排,我局及时启动医保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通过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县级全覆盖检查、州级抽查、县级“回头看”检查,已初步完成了医保基金专项治理行动和打击医疗机构内外勾结欺诈骗取医保基金专项行动。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发现违规金额0.66万元,已退回0.14万元;县级全覆盖检查发现违规金额5.03万元,根据协议按照情节轻重给予3-5倍违约金处罚20.07万元,现已退回违规金额3.23万元,上缴违约金处罚12.36万元。州级抽查发现违规金额235.33万元,相关医疗机构正在申诉中,申诉完成后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四)医疗保障政策宣传情况。

根据《州卫生健康委员会 州医疗保障局关于印发<2019年基本医疗有保障脱贫攻坚国考、省考反馈问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脱贫攻坚和专项治理工作调研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针对我县贫困人口对慢性病相关政策了解不足的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贫困人口门诊特殊疾病的政策宣传,已在县域内开展针对3253户贫困户的门诊特殊疾病政策全覆盖宣传。同时要求各乡镇医疗保障员加强微信公众号“医保”的宣传,进一步扩大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政策的渠道。

为进一步畅通老百姓获取医疗保障政策的渠道,我局及时优化了微信公众号“医保”中医疗保障政策的获取方式,目前老百姓可以通过“医保”首页回复关键字快速获取对应的医疗保障政策。

(五)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基本医疗有保障挂牌督战工作情况。为切实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根据州卫健委和州医保局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与卫健局沟通,并就基本医疗有保障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制定了工作方案。

根据工作方案及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有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特殊疾病认定工作,进一步强化对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力度;切实加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政策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对医疗保障政策的知晓度。

5月19日至20日,州卫健委和州医疗保障局对我县基本医疗有保障挂牌督战工作进行督导。

(六)医药机构协议管理情况。截止目前,与21个乡(镇)卫生院、7家定点零售药店和2家定点诊所签订了2020年度医疗保障服务协议,要求各医药机构严格按照医疗保障服务协议中的条款做好医疗保障服务工作,以身作则,不参与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把握入院指征,杜绝挂床住院的情况发生。

(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局里11名职工联系帮扶董马村三、四组(原木纳斯村)11户贫困户。5月26日,我局帮扶责任人和党员干部到日尔乡木纳斯村开展“联户联情”结对共建活动,活动中开展支部情况介绍、重温入党誓词、签订共建协议、讲党课、趣味联谊等活动,通过结对共建活动,拉近了党员与木纳斯村群众的干群关系,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沟通,增强了群众对医疗保障政策、扶贫政策的了解。

截止目前,贫困人口2910人次(1908人)住院,住院总费用1888.12万元,合规费用1535.27万元,共报销1624.68万元(其中:基本医保报销1068.47万元(含政策倾斜支付72.45万元);大病报销135.82万元;大病补充商业保险报销194.80万元;医疗救助190.10万元;重大专项补助34.41万元,重特大特殊补助1.08万元),直接报销比例为86.05%。

(八)企业减征降费情况。为贯彻关于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州有关决策部署,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2月至6月对参保企业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部分实行减半征收,截止目前,已对县域内92家企业进行减半征收基本医疗保险费单位部分,共减征119.77万元。

(九)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党组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把管党治党与医疗保障各项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党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对全面从严治党真抓真管、真管真严。班子成员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扛起分管领域的从严治党责任。完善了坚持党组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员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进一步细化了工作责任,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落实责任分工,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加强职工党性教育、廉政教育,提高职工抗腐能力。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一是医保消费中,医、患、保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医保监管工作仍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亟需提高。二是我局承担全县7万余人的参保、报销、审核等工作,工作量大,但具体经办人员身份存在参公和事业两种,事业人员无法走职级晋升,内部矛盾日益加重,影响医疗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2021年工作计划

(一)目标建议

通过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医疗保障意识,主动积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逐步实现“全民参保”。

(二)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两定”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医、保、患”三者关系的协调,加大定点医疗机构、参保单位的信息交流力度,保证经办机构和参保单位之间的信息及时互通,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服务,确保他们的医保待遇。

三是强化医保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

(三)保障措施

一是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贯彻落实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任务,结合县的实际情况,与县域外精神病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强化对我县重度精神病人的医疗保障,有效减轻重度精神病人的经济负担。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9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单位和人员(含退休人员)应当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一)以统账结合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及其职工;

(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三)以统账结合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体参保人员。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人员可自愿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

(一)以住院统筹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二)参加*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三)未参加*市基本医疗保险,但在本办法实施前按规定参加《*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三》(成办发〔20*〕123号)且连续不间断缴费的人员。

第二条(目的依据)

为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44号)和医疗保险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基本原则)

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实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第四条(部门职责)

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全市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管理工作;区(市)县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管理工作。

市和区(市)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办理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业务。

第五条(统筹模式)

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实行市级统筹,统一参保范围、统一待遇水平、统一管理办法。

第六条(缴费标准)

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按下列标准和方式缴纳保险费:

(一)以统账结合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按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1%缴纳保险费,由单位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时一并缴纳。

(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按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1%缴纳保险费,由雇主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时一并缴纳。

(三)以统账结合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体参保人员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基数的1%缴纳保险费,由个人在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时一并缴纳。

(四)以住院统筹方式参加*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以上一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1%,由个人按年度缴纳。

(五)参加*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以上一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80%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1%,由个人按年度缴纳。

(六)未参加*市基本医疗保险,但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三》(成办发〔20*〕123号)的人员,以上一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为缴费基数,缴费费率为1%,由个人按年度缴纳。

(七)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后,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且继续享受统帐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不再缴纳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费。

符合《*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市政府令第155号)规定资助条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低保人员、残疾人分别由民政部门和残联资助参保。

第七条(支付范围)

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为参保人员支付住院医疗费用、门诊特殊疾病费用、门诊抢救无效死亡发生的医疗费用、家庭病床费用中的下列费用:

(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个人自付费用;

(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且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费用。

肝脏移植术、心脏移植术等疾病的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支付范围,具体报销项目及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第八条(支付标准)

参加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人员发生的符合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医疗费用,按下列标准支付:

城镇职工参保人员的支付标准为:〔一次性住院费用总额(除单价在10000元及以上的特殊医用材料的个人首先自付费用)-全自费-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额〕×75%;

城乡居民参保人员的支付标准为:〔一次性住院费用总额(除单价在10000元及以上的特殊医用材料的个人首先自付费用)-全自费-按城乡居民第三档缴费计算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额〕×75%;

未参加*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支付标准为:〔一次性住院费用总额(除单价在10000元及以上的特殊医用材料的个人首先自付费用)-全自费-按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计算的统筹基金支付额〕×75%。

使用植入人体材料和人体器官等特殊医用材料单价在10000元及以上的,个人首先自付部分按50%纳入支付。

第九条(最高支付限额)

一个自然年度内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为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累计不超过40万元。

第十条(待遇起始时间)

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一款参保的人员其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待遇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待遇享受时间一致,其中第二条第一款中的个体参保人员连续缴费满6个月不满12个月突发重大疾病,经本人申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核实,其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待遇按本办法规定支付。

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一)、(二)项参保的人员,初次参保并足额缴费起6个月以后,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予以享受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待遇,中断4个月以后再缴费视为初次参保。

按本办法第二条第二款第(三)项参保的人员在《*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三》(成办发〔20*〕123号)到期后的3个月以内参保,初次享受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待遇无等待期限。

第十一条(结算管理)

参保人员的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费用与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同时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费用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结算;未能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的,由住院人员先垫支,出院后凭相关资料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结算。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可以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办理结算业务。受委托办理结算业务的商业保险公司应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协议的内容包括: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有关费用结算办法及违约责任等。

第十二条(资金管理)

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由医疗保险经办部门负责管理。劳动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对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实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政策调整)

本办法实施过程中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的缴费标准、支付范围和待遇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收支结余情况,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以及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支付办法发生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新老政策衔接)

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原《*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一》(成办发〔20*〕121号)、《*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二》(成办发〔20*〕122号)、《*市住院补充医疗保险办法三》(成办发〔20*〕123号)停止征收。本办法实施前已购买原补充医疗保险的人员,在保险有效期内可继续按原办法规定的标准享受,报销次序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原补充医疗保险,报销之和不能超过一次性住院费用总额。原补充医疗保险结余资金全部并入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资金。

第十五条(实施细则)

市劳动保障局应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市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术语解释)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本办法所称“统账结合”,是指单位和职工(雇主和雇工)分别按照6.5%和2%的费率,个体参保人员按照8.5%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建立个人账户。

(二)本办法所称“住院统筹”,是指个体参保人员选择按上一年度*市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为缴费基数,按照4%的费率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建立个人账户。

(三)本办法所称“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是指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中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标准。

(四)本办法所称“个人自付”,是指参保人员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在基本医疗统筹基金按规定的比例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和按比例首先由个人支付的部分。

(五)本办法所称“全自费”,是指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费用中,不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医疗诊疗项目及医疗服务设施范围标准的个人需全部负担部分。

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方案篇10

Abstract: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reformation of the health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sticking point lies in the equaliz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Kunshan is advancing progressively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ation in the health system.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actuality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Kunsha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means and the problems of basic health services in the course of rural-urban integration, and it puts forward useful reference to realiz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qualization in basic health servi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Key words: rural-urban integration;basic health services;equ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314-02

0 引言

城乡居民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一体化是一体化新格局中的重要方面,人们期待通过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最后消灭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差别,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和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进程中,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昆山市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推进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民生福利,基本形成了“应得尽得”和“人人有保障”的局面,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1 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理论基础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由政府负责提供,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础的健康权而开展的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基本的医疗保障在内的一系列公共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所涉及的是人类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中最底层的需求,个人只有在获得这两个基础需求保障后,才可能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最终推动地区和国家的发展[1]。

我国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奠定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我国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范围包括“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在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和卫生部的解读下,基本医疗服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财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服务能力和大多数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保证向全体居民提供一定水平的、负担得起的成本低、效果好的医疗服务。”[3]人们期待通过城乡一体化,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逐步缩小最后消灭因城乡二元机构所形成的城乡居民在共享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所凸现的差距。

2 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

2.1.1 基本保障情况 按照“城乡有别、相互衔接、逐步一体”的总体思路,2003年起,实施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之初所有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老年农民不需缴纳一分钱即可无门槛领取基础养老金,发放水平从70周岁以下100元/月、70周岁以上130元/月,提高至目前的70周岁以下310元/月、70周岁以上340元/月,全面实现全民养老的目标。2004年,突破农村合作医疗的框架,率先启动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居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实行刷卡就医。2007年,在不断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又全面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扫除城镇少年儿童、城镇老年居民、六十年代精减下放人员等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盲区,把具有本市户籍、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全部人员纳入参保范围,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全覆盖。

2.1.2 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情况 建立城乡统一的大病补助和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大病医疗补助基金并轨营运,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5万元以上至20万元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相同90%,目前调整为95%。2009年4月1日起,全面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对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实行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扩大了救助范围,包括五保户、低保人员、低保边缘人员、城镇三无人员、特困职工、重残人员以及本市所有年度个人自负医疗费用超过一定金额的人员等八种对象,提高了救助标准,并实施保费救助、实时救助和年度救助。2011年1月起,取消了20万元大病报销封顶的规定。

2.1.3 基本卫生服务现状 昆山市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0.85岁,其中男性78.58岁,女性83.04岁。截至2009年末,昆山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7所。其中市级医疗机构4所,区域性中心城镇医院及镇人民医院14所,市镇两级公共卫生机构18所,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5所,规模以上民办医院16所,各类门诊部、企事业单位卫生室、个体诊所等共166所。截至2009年末,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702人,千人医生数及护士数分别为3.47人和3.29人。医院、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位数4296张,千人床位数为6.14张。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昆山市虽然经济发展比较快,但卫生资源同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不足。卫生资源与人才大多集中于市级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资源和人才投入也存在不足,造成了资源总量不足和个别医疗单位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些都影响到昆山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进程。

2.2.2 卫生保障覆盖不全面 基本卫生服务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当享有的卫生保健权益,而不能因为其收入水平或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存在区别[4]。近几年,昆山市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虽然逐年扩大,可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员考虑到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交纳的费用而没参加。另外还有一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妥善处理成为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差距,使低收入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得到保障,才能真正体现本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2.3 卫生服务费用分担不公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的经济每年都保持平稳增长,当地群众总体收入得到大幅增长的同时,其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日益明显。不同收入水平却能够享有同样的卫生补贴,交纳同样的费用享受同样卫生保障的体制违背了支付能力高的社会成员应交纳较多的卫生服务费用的筹资公平性的原则[5]。从这个角度看,低收入群体要与高收入群体缴纳相同的费用才可以享有同等的医疗卫生服务,他们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基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基本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之间的工作联系,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和医院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实现功能互补、防治结合和中西医并举。

3.2 提高基本卫生服务能力水平 大力培养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卫生知识技能培训,特别是对农村卫技人员开展培训和学历教育,加强全科医生、一专多能医生的人才培养,引进实用型人才,不断提升农村卫技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以适应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家庭,全面掌握辖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实行团队服务和责任医师制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以重点人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

3.3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制定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市、镇两级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考评。对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考核情况与核拨经费、考核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绩效挂钩,作为医务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根据上级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要求,确保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深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绩效工资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奖勤罚懒,合理拉开差距,形成促进工作任务落实的有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完善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政府要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必须将卫生财政支出置于公共财政制度框架和公共支出的优先领域和战略重点,纳入国家财政和社会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中”,满足人民的基本健康需要[6]。根据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2010年和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按人均不低于33元和35元安排。根据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需要,设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经费,并根据财力可能逐年加大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公立医院按规定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给予专项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根据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在全面考核评估的基础上由政府财政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助。

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考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及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要在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尽可能使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农民、城镇居民同样享受社会医疗保险待遇,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志锋,张天.中国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地区比较及体制改革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6):68-69.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4-08.

[3]徐荣凯,曹荣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学习辅导材料[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81-182:93.

[4]徐凌中,邴媛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研究进展[J].中华医疗管理杂志,2001,17(0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