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十篇

时间:2023-03-15 00:44:54

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篇1

祝愿——《学前教育》复刊十五周年有感季魁华(9)

刊庆寄语学前教育 钱德慈(10)

不该遗忘的“角落”——对被忽略幼儿的教育赵静,刘丽(11-12)

环保教育应从小抓起杨毅(13)

怎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崔祝平(14)

活动区的作用焦桂瑾(15-16)

室内活动区的创设田毅然(16)

活动区的材料张晓东(17)

活动区的指导张晓冬(18)

酒窝丁荣华,黄振平(18)

“可爱的蓝精灵”数学教育活动朱续杰(19)

“认识雪”半日活动设计宋洁(20)

幼儿周末和假日家庭健康教育余小鸣,叶广俊(27)

“踢皮球”活动设计孙全华,李绍娜(21)

三月份工作计划(大班)张靖(22-23)

认识数的集体游戏李培美(24)

家园联系卡——寒假生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家园同步课题组”,王慧云(25-26)

关于压岁钱的思考何华,顾志明(28-29)

教给孩子生存的能力胡晓玉(30)

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与儿童道德发展务本(31)

冬季更应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张冬梅(32)

浅谈对幼儿生存意识的培养方睿(33)

怎样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家教四则李生兰(34-35)

对儿童的强制教育应适当刘艺(34)

我爱幼儿园季敏(36-37)

学前教育 我们的家李荣伟(37)

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任晓燕(38)

“快乐的娃娃家”评述邹平(39)

会说话的纸盒玩偶周菁(39)

警惕小儿肺炎(40)

从“胖墩”谈幼儿园与家庭饮食配合黄正(41)

色香味美食(42)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王玲莉,宋军(43)

小树精de故事爱童,刘连驰(44)

聪明娃朱宝,朱佩丽(46)

小儿感冒偏方(47)

小儿食欲不振偏方(47)

一颗童心在丹田——访老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同志彭曼青(48)

我爱这一行蒋秀云(49)

我也是老师张英(50)

张雪门先生“行为课程”的特点(上)卢乐山(51-52)

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几个问题陈帼眉(53-54)

幼儿园自然领域教育王月媛(55-56)

北京市幼儿园保育员技术等级标准(试行)(57-58)

学前教育第二届连锁知识有奖竞赛试题(四)(58)

北京市幼儿园保育员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参照表(59)

打破单一办园模式提倡多形式、多渠道办园史凤省(60-62)

涓涓爱流润幼苗——平谷县第一幼儿园二三事张春波(62)

蹲下来面对孩子王惠(63)

再玩一分钟袁爱萍(63)

关怀张宪怀(63-64)

小手举起来了于伟红(64)

八只小瓷猫颂今,赵恕心(64)

抓好教研组带动全园工作饶亦玲(65-66)

幼儿教师仪表美——记一次教研活动饶亦玲(67)

头发的故事沈心燕(68)

以孩子为镜吴佩红(68)

学会观察王冬梅(69-70)

测试和帮助3—5岁的孩子简晓敏(70-71)

孩子得了“奶癣”怎么办鸣先生(71)

城区、山区“手拉手”(71+74)

预防龋齿从小做起学前教育 闫松枝(72)

百日咳的防治夏大夫(72)

利用自然环境提供学习资源王培兰(73-74)

快速西瓜胡广香(75)

咕咕遇险记任贤明(76)

树妈妈和小树叶儿张冬梅(77)

小蛇米奇胡晓蓉(78)

大家来学五线谱马爱荣(79)

好宝宝歌谣圣野(79)

儿歌一束黄辰星(79)

全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金萍(80)

小蜜蜂金近,瞿希贤(81)

文摘(82-83)

我们是主人翁程洁;(7)

“2008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在无锡举办张瑞瑞;(10-11)

FCL教育模式理念与实践甘剑梅;(12-13)

养育事件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顾荣芳;母远珍;刘芸;沈俊;(14-16)

手工制作活动中的材料运用及教师指导于开莲;(16-17)

我的六十载幼教情缘卢乐珍;程洁;(18-20)

画热水瓶的困惑卢燕;(21)

让儿童画不再失去个性张念芸;(22-23)

学前教育 用整体的思维建构托班课程虞永平;(24-26)

深入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马立红;(27-29)

连片教研模式新探赵兰香;张竹青;(29-30)

入园适应期教师语言运用的策略邓蓉;钟兵;(31-32)

为幼儿的文学欣赏领航程彦霞;(32-33)

早期阅读活动三步曲孟帆;(34-35)

幼儿体验式学习模式初探戴瑞绒;(36-37)

爱的教育刘占兰;(38-39)

让关爱从这里开始陈立;(40-41)

我和同事们周兰梅;(41-42)

巧用QQ群尤素敏;(43)HtTp://

舞动的线条——小班绘画活动崔跃辉;(44-45)

瞧这一家子——中班造型活动张皎红;(45-46)

小乌鸦爱妈妈——中班数学活动柳云洁;(47)

艺术系列活动:我眼中的春天尹金娥;(48)

丰富生活经验是幼儿艺术活动的关键周俊鸣;(49)

长棒与短棒(50-51)

谁帮我扔香蕉皮?叶秀维;(51)

在沟通和尊重中办好幼儿园于渊莘;王艳云;(52-54)

主题活动:宠物小精灵张丽亚;程洁;(55-56)

一日生活巧安排游戏伴随每一天芦德芹;王艳云;(57)

主题游戏活动中的家园结伴制度芦德芹;王效琦;(58)

重视多元评价主体康靖玉;(59)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适宜运用郑永爱;李静;赵英华;(60-61)

有趣的强和弱——中班音乐活动董丹丹;(61-62)

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中班健康活动刘艳妮;(62-63)

我来带你逛北京——大班主题活动赵英华;(63)

依托学区化管理平台促进区域园所整体协调发展连玉华;(64-65)

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社区儿童吴瑞华;(66-67)

切实提高学区教研组引领水平的有效举措——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学区语彭迎春;(68-69)

探索学区教研特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王素苓;(70-71)

在师徒结对中成长穆东燕;魏薇;(71-72)

幼儿教师反思的再辨析与培养路径探究尹坚勤;(73-75)

托班美术活动《蘸蘸变变》的三次反思王芳;(76-77)

见证教师成长的课题研究档案袋赵琴;(78-79)

在故事分享中提升实践性智慧章丽;(80-81)

回望那一串串脚印杨鲁虹;(82-83)

新教师帮带经验和策略吕春燕;(84-85)

套餐策略促进成长季军;(86)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访山东银座·英才幼教集团赵春梅园长李一凡;(87-89)

让每个孩子闪亮登场仇为佳;(90)

走进农村亲近家长学前教育 刘胤;(91-92)

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钟招英;黄益秀;(92-93)

提供适宜的方法促进迟缓幼儿发展潘艳;(94-95)

挖蚯蚓徐见;赵振国;朱家雄;(96-97)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社会性(上)刘玉秀;赵建玲;(97-98)

人口计生系统对早期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李春敏;(99-100)

撞球还是打苍蝇魏;(101)

一封信的启示杨意;(102)

十五届毕业班的别样感受朱金岭;(103)

两张毕业照姚艳;(104)

为毕业班必做的四件事迟芳;(105)

6+1儿童礼仪品格教育——做真正使孩子受益一生的事让世界充满爱与(108)

行动着,研究着李一凡;张月红;(7)

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王茜;(9)

打造品牌,在创新中求发展——第二届幼儿园集团化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李一凡;(10-11)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本刊编辑部;(11)

谁能读懂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儿童?鄢超云;吴娟;(12-14)

修辞与幼儿文学“童稚意象”的创造董沼;(14-16)

有关探究式科学活动的困惑朱晓燕;(17)

“教育诊断”栏目诚征问题(17)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的几个误区刘占兰;(18-19)

一切为了孩子——北京流动幼儿园四川支教纪实张瑞瑞;(20-23)

关于召开全国“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与有效性”学术研讨会暨第四次全国幼儿(23)

难忘三合村刘海燕;(24)

我们的经典——“拔萝卜”何淼;张海娣;(25)

我们在行动黄珊;邱守;王韫;徐超;吕霞;(26-27)

绵阳幼教采访手记张瑞瑞;(28-29)

绵竹:幼教灾后重建与规划张瑞瑞;(30-31)

灾区幼儿接受教育权利的维护余珍有;(31-32)

“洗衣店”和“农贸市场”的冷场——对农村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的一点反思蔡海梅;(33)

从教学目标看幼儿音乐教育的“整体化”努力(上)许卓娅;(34-38)

对学前教育不同课程模式共通理念的探析郭莉萍;(39-41)

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化现状及思考周玮;(41-43)

论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异化现象罗瑶;(44-45)

个性化——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袁爱玲;张三化;(46-47)

学前教育 如何投放新玩具(48-49)

如何培养托班幼儿的社会性(中)刘玉秀;赵建玲;(50-51)

解读亲子机构中儿童“我行我素”的行为何媛;(51-52)

说新闻于玲珑;(53)

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几个细节张澜;(54)

托班幼儿图形认知能力的培养杨一乐;(55-56)

小贴画大作用魏芳;(57)

新老组合优势多王晓洁;(58)

照片在缓解分离焦虑中的功效赵秀敏;(59)

让良好的品质为你的职业生涯助跑胡华;(60-61)

后背周争春;(61)

学前教育学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教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各方面健康发展等。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理论课程,此后的许多课程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该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使其真正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的基础和核心作用,一直是高校学前教育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目前许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幼教人才。“学以致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感到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到了幼儿园用不上。问题出在哪里?

一、先明确:目标是什么?

作为一门“理论课”,《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必然会包含大量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但是,通过“知识”教学,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掌握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基本方法,产生对儿童发展相关问题的兴趣,形成知道了儿童的“特点”、就会思考相应的“措施”的思维习惯,并能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分析、解决学前儿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如何让学生“乐学”

《学前心理学》里包含大量的系统知识,且往往课时有限(大多高校都是每周2-3个课时)。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通过传统的讲授法,围绕学科的知识体系,直接将理论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这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学前心理学》教学时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确解决了传授大量知识的问题,但由于学生为了“听懂”和“记全”而疲惫不堪,既难以真正体会这些知识对于将来专业成长的重要性,也难以真正由知识学习内化为需要、升华为理念,更难以转化为相应的实践能力。事实上,即使是知识的学习,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比如“问题导入”,由学生或教师搜集儿童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先让学生思考、讨论,再由师生总结,最后由教师呈现结论,这种方法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思考上,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且能引导学生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知识呈现既没有花太多时间、也做到了深入浅出。再比如可以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教师通过小视频、资料、课件等方式,让学生先在课外自学理论知识并发现问题,再将问题带到课堂内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深入学习,课后还可以通过qq群等途径进一步讨论和延伸。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乐学”、“愿学”并“勤学”。

三、如何让学生“致用”

《学前心理学》要求学生最终能够在真正的教育实践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帮助儿童。然而,我们看到大多数学生谈论起幼儿、到幼儿园面对幼儿时,仍是采取原有的“常识”来应对,《学前心理学》没有真正发挥促进学生专业化的作用。目前大多《学前心理学》教学都是在高校的课堂内完成的。学生们听着老师说的各种儿童特点,偶尔穿插几个“小明”、“小红”的案例,这种隔靴搔痒的方式难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所学习的“特点”也难以和实际中面对的幼儿发生联系。既然《学前心理学》是以学前儿童为主体,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能脱离学前儿童。事实上,上个世纪北师大教育系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就已经采取了学习的同时让每个学生到幼儿园中持续一年追踪研究一个儿童的方法1,这种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学习到的各种特点、规律立体化,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及时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然而这种方法到今天仍没有得到广泛运用。除了让学生追踪观察,教师平时还应注意搜集真实的案例,让“小明”、“小红”不再干瘪、平面化,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能够真正体会儿童的成长特点,让我们的教学不再是纸上谈兵。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的见习、实习都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指导,只要是按时上下班、上几次课、形式化地完成几个教案和观察记录,就能完成见习、实习任务。但是,如果能够将见习、实习与具体课程相结合,比如,在《学前心理学》中学习了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在紧接着的见习中结合所学特点观察幼儿的绘画、结构性作品、讲故事,这样便能及时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了。

四、评价:目标达到了吗?

目前《学前心理学》大多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参照平时作业、考勤等表现,且平时作业多以有标准答案的题目为主;而期末考试则是以知识考核为主的闭卷考试,尽管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但主观题也往往是按照“标准答案”来批改的。这种以“唯一答案”为指导、以“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势必只能看到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看不到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更看不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对幼儿某个时期的观察和记录、和幼儿的某次聊天、平时阅读搜集各种资料的积极性、见习结束时是否能够提出儿童发展中的问题、问题思考过程中与他人探讨的态度等等,更加侧重考察学生能力的发展、态度的形成。总之,《学前心理学》是一门“理论课”,但所有的“理论”都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有价值。《学前心理学》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踏上专业道路的第一块基石。我们应该、也完全能够将这门“理论课”变成有趣、易懂、实用的“实践课”。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篇3

关键词:重要性;教育教学;互联网

学前教育是幼儿迈向学习之旅的第一步,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幼儿的学前教育对于他们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智力、潜力的重要阶段,也是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学前教育做得好,那么对于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就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也打好了基础。如果学前教育做不好,会使幼儿处于一个单调、贫乏的环境,幼儿对知识方面的认知对于学前教育做得好的学生也会相对落后。陶行知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老人们也经常会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些其实都说明了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是很关键的。因为这个时候正是幼儿人格品质、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和情感等形成的最佳时机。所以学前教育者一定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学前教育的教学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只有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孩子才会喜爱学习、愿意学习,并与老师有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老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作为孩子们来讲温柔的话语对他们是很有好感的。教学中,关爱幼菏墙淌Φ氖Φ鹿娣叮以“爱满天下”的热忱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这种心理可以缩短师生间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使孩子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有助于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进而对其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建设

学习源自生活,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教学,如:废弃的纸盒、饮料瓶、报纸、豆子、小花等,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另外可以通过游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玩性十足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在游戏中让孩子学习知识,能使孩子们更快更好地吸收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开心做游戏,又使其学到了知识,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创新

孩子们的认知是具象的,利用互联网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其中的科学性、直观性能帮助孩子从未知走向光明。它所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从单纯的声音、图片到图文并茂再到影像。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指出:“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这种多媒体教学能帮助我们开展欣赏活动,它独有的神秘色彩能激发幼儿的观察和表达的兴趣,它所展示的情景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它对学前教育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和价值。而且在学习中应以孩子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老师应起主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教学理念引出信息的推进,可以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开始,并使之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在多媒体教学中身临其境,以便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健康发展。

总之,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办好学前教育是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千万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祖国未来花朵发展的需要。对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准备,包括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儿童入小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学前向小学的过渡。而作为教学者,合适的、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虽然现在关于教学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首先从自身上不断进修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来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事业,争取将学生的入门做到最好。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培养;实践

G615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以往在幼涸袄镂颐窃谘习的时候,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一些教学用具,很少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材料的空间来帮助幼儿学习,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无法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结果很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现如今的幼儿园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好机会,又能让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设计的玩具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从中更加爱护和珍惜玩具材料,也让幼儿从中得到鼓励,在活动区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物,与教学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来准备下一节课,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变成设计者和参与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让幼儿有目的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幼儿园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针对教师培养可有如下做法:

(1)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2)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同时到各地的幼儿园等取经交流,积极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四、重视教育环境管理

《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相适应呢?我们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幼儿园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幼儿,其中既有保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活动开展的物质环境,又有使幼儿心理、情感得到良好发展的精神环境。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的爱、言、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我们努力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模式到教育方法、内容都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寓教育于良好的环境之中,使幼儿的各方面技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这已成为我们实现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这一办园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如何有创见地利用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技能,勇敢创造,大胆实践。

四、创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协调和处理好教学管理活动方案、教学管理活动实施效果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首先,评价机制经常化。其次,评价以提升幼儿能力为方向。既要知道和掌握幼儿当前的能力,并为幼儿下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第三,评价要以融入以及看重为前提,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有它的想法和个性,幼儿之间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他们特点的擅长范围、发展的出发点、发展的前景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各有及其明显的不同。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不同,尽量不要做横向分析对比,应该更多的发现他们在基础能力上的优势。最后,要结合儿童实际评价幼儿们的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括,大胆的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的管理方面抓起,让我们培养出新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邢利娅、张燕.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丽娟.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学前教育学篇5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来说,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便对其打或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当今社会,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顺老人、关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树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成长。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会将孝顺老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与本能牢记在心,从而逐渐懂得感恩。

(二)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以外,另外的时间多半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在学前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去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因此,教师在日程的生活与学习中,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刻表现出关心与爱护,让孩子对教师的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以活动的多样性去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乌鸦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树立一种感恩意识。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要想改进当前学前教育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确保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表率引导作用以外,还需加强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三方面的合作,从而确保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顺利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只能作为他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毕竟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来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整天面对父母的冷漠与自私,长时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变得自私、麻木。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对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却不太看重。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对孩子感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育与引导,父母在关心老人方面若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的话,孩子也会懂得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加强家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情况下,还需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将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让孩子时刻生活在充满关爱与感恩的环境之中,从而将感恩变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随身携带”的优良品质,伴随自己的一路成长。

三、结语

学前教育学篇6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很多家长视为真理,因此即使有些幼儿园的花费要超过大学的花费,有些家长也会在所不惜。有意思的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既不是教育专家或学者提出来的,也不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提出来的,而是武汉健民药业龙牡壮骨颗粒的一句广告语。其原文是“治疗儿童缺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原意是让幼儿拥有强健的身体,并不是指脑力开发。著名作家郑渊洁写道:“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灌输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

2正确看待一些学前教育机构

曾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学前教育还是“教育”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原因是市场化运作下的学前教育正在走向“非教育”甚至“反教育”。①自从学前教育改制以来,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办学,一方面使得学前教育发展繁荣,一方面也出现了重盈利而轻教育的态势。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种各样的艺术特长班,奥尔夫音乐、蒙氏教具等名目繁多的教育以及识字、双语、珠心算等训练班,其中有多少机构是披着美丽的学前教育外衣,进行的却是“非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训练。国内有机构宣称“早教市场,黄金万两”,越来越多的贵族幼儿园、天价幼儿园让人明白学前教育市场有利可图,有些学前教育机构为了争取生源而不惜迎合家长的需求,公开喊出“一切为家长服务”的口号,而全然不顾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服务的宗旨。

由于学前教育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指导约束学前教育市场,导致学前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间资本。我们从经济学角度得知,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益,而资本对于稀缺资源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像上述高喊“一切为家长服务”口号的学前教育机构误导甚至欺骗望子成龙心切而又不明真相的家长也是在所难免的。

3对相关脑科学研究成果的误解

在某网站,一套儿童学习材料售价698元,旁边还标注节省130元。如此高昂的价格,相信很多收入不算高的家长宁可省吃俭用也会给孩子购买。美国的家长们为培养“聪明宝贝”每年用于购买CD、DVD、各种玩具及产品的钱也不在少数,根据《财富》杂志的数据,仅2005年,花在这方面的钱就多达25亿美元。②很多早期教育产品都在渲染所谓脑科学研究成果,且价值格不菲。但美国的一个最新报告显示,这些努力很多都将注定失败,因为它们建立在对脑科学研究的误读和误用之上。

当然,0—3岁是婴幼儿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是没有争议的。很多人喜欢用0—3岁婴幼儿脑重量的增加来说事,但脑重量的增加跟生理的发育更近而与教育的关系较远,“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音乐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印第安纳大学的一位认知科学教授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事实上并没有客观证据表明,给孩子放莫扎特的音乐或让孩子观看《小爱因斯坦》这样的DVD有什么效果。

还有一些决定论者认为,如果孩子的大脑在3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将来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害,其实不然,其实人脑的适应性非常强,一直到老年都还在发展。盲目夸大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或假借脑科学研究成果之名销售学前教育资料,从长远来讲,将减弱家长们对所有类(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05页)型的学前教育投资的支持和投入。

简而言之,脑科学研究还处于发展中,科研成果还不是特别确定,还不足以为父母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具体的建议,而学前教育或者早期教育是关乎一个家庭和幼儿终生发展的大事,用不确定的脑科学研究作为具体教育项目的证据实在是冒有太大的风险。

4回归学前教育的本真面貌

学前教育的本真面貌是谋求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因此,不能把学前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学前教育除了发展智力,还包括健康卫生、情感态度、良好行为习惯、探索创新能力以及幼儿主体性与社会性的培养、发展与训练。那么为了回归学前教育的本真,为了真正实现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特此向政府和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是政府方面,《规划纲要》中提到:“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各级政府除了要投入大量的财政支持,还要尽快制定出学前教育法来规范学前教育的发展,积极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理念教、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其次,家长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时候要坚持三大原则。

第一,游戏应该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几乎所有学前教育专家都建议,儿童应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也许很多家长会说,让孩子游戏之后看不到孩子有什么进步,但让孩子识字背诗之后却有立竿见影的收获。其实,这种重智力甚至是重死记硬背而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对幼儿的一种“戕害”,尤其是在3~5岁的年龄段,是幼儿发展社会感情的关键期,而这种“非教育”往往把孩子本来存在的创造潜力淹没了,有时甚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如果让孩子快乐地游戏,并加以科学引导,对孩子智力开发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教育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教育必须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才能接受,过早的环境压力,过度的能力要求,是无谓的努力和对幼儿的伤害。有些幼儿早期被强迫灌输很多死记硬背的知识,上学后他可能会有一种恐惧、厌恶感,甚至干脆拒绝。

学前教育学篇7

英国:国家出台早教课程大纲

早在2002年,英国政府就颁布了面向0至3岁婴幼儿和3至5岁幼儿的国家课程,对相应的培养机构提供信息和指导,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英国的幼儿教育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幼教和学前教育均有明确的课程大纲和学习要求。根据英国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最新数据,英国的早教(2至5岁)课程大纲分成以下方面:语言与交流、体格发展、人格、社会和情感的发展、识字、算数、了解世界、对艺术和设计的表达,并规定了每个方面的具体学习目标。上述课程没有书面考试,但到5岁时,教师或保育员可以通过观察儿童参与课堂活动和游戏的情况得出判断,并记录下来,进而整理成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以供小学教师为其制订下阶段目标和补课所用。

法国:颁布《教育法案条例》

法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案条例》中提出幼儿教育应与小学教育保持一致。该条例规定,幼儿教育作为初等教育的一部分,儿童的学习分为学前学习期(2岁至4岁的幼儿园小、中班儿童)、基础学习期(幼儿园大班5岁儿童和小学一、二年级6岁至8岁儿童)、巩固学习期(小学三、四、五年级8岁至11岁儿童)三个阶段。法国的“幼小课程一体化”主要指幼儿园课程与小学课程要尽可能地保持连续性,避免因小学与幼儿园对儿童的要求不同而让儿童产生焦虑。因此,法国小学教师需要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培训,而幼儿教师则需要接受小学教育方面的培训;政府的课程管理者通常应当具有小学和幼儿教育两方面的教育经验。

新加坡:强调英语和母语学习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从美学和创造性表达、探索世界、语言和识字、计算机技能发展、计算能力、社会认知、情感发展等几个领域全面培养儿童。新加坡学前教育强调英语和母语语言的学习。“星光识字项目”旨在培养早期儿童能讲两国语言,使用有趣的大辞典、歌曲和游戏等形式来使幼儿的语言学习变得有趣。这个项目也培养孩子的听说能力,这些都会为儿童进入小学的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新加坡的学前教育以英语和汉语教授的课程方案为主,以马来语、泰米尔语、日语等语言教授的课程方案为辅,并十分注重儿童的识字语言能力,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读儿歌、读诗歌等方式培养欣赏和获取语言的技能。同时,在培养儿童的算数能力方面,新加坡提出要帮助儿童按照物体的不同特性进行分类,掌握数的概念,学会加减运算等。

日本:实行多种外语教育

学前教育学篇8

1学前体育在终身体育中的地位

学前体育是实施终身体育的起点。体育教育和身体活动应该从出生前的胎儿开始,即通过妊娠期的妇科保健等措施,促使母体健康状况和情绪的变化,间接地传给胎儿,驱使胎儿发生相应的变化。科学地胎教和体育活动会使小生命在出生前就能得到良好的体育活动影响,为婴儿出生后的体格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婴儿身体的增长、身心的发展,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往往不满足一般静态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正好迎合了幼儿这种发展的需要。如果再加上科学地引导和教育,幼儿必定对身体锻炼有着初步的认识,激发起体育的兴趣,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为培养终身身体锻炼的态度和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因此,学前体育在终身体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人们对学前体育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今后随着人们对学前体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科学性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会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对丰富和扩大终身体育的内涵与外延,对开发和建立终身体育的概念及其科学体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学前体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学前体育不仅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而且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体育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有识之士的远略之见。但是,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对体育偏见的影响,学前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比应有的地位相差很大,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体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放到应有的位置上,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何况有的村庄甚至连幼儿园还没有建立,何谈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这现象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

学前教育学篇9

游戏是在生产劳动中人们发明的一种改变枯燥乏味、调节紧张疲劳生活节奏,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娱乐性、竞技性很强的的一项活动,对开发智力、锻炼体力和培养意志,增强合作意识上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学策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舞蹈教学中,历来均与传统的“口传身教”式教学方法进行,长期以来形成一种被动式的机械的教与学的关系,游戏的渗透就是一种有效的改变这种状况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将游戏渗透到教学中,将教学中问题或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全身投入地学习,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将枯燥的学习转变为快乐的接受,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舞蹈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永恒的动力。学前教育的学生进校情况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以说基本上从未接触过舞蹈,而且年龄都在16—20岁之间,已过了基本功练习的最好年龄,学习舞蹈的过程,是较为艰苦和困难的,所以教学过程中,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非常重要。因此,笔者把游戏渗透到教学中,实践证明,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提高舞蹈课教学效果,是卓有成效的。

二、创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导入方法,巧妙地导入新课,就会象磁铁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成为铺设学习的桥梁,使教师更好的调控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在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导入也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的方法。“游戏”导入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让学生动手动脑,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经过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对新学内容有较好的感知,因此所谓的枯燥乏味的新内容就能够迎刃而解了。例如:笔者在幼儿舞蹈创编《动作的发展》一节中,以游戏“跳绳”为导入,同学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把“跳”这个动作充分发展为:单腿跳、双腿跳、正跳、反跳、交替跳、麻花跳……等等丰富多彩的动作,学生通过这个游戏的对新学内容———《动作的发展》有了充分的理解。因此,游戏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以生活中熟悉的游戏,或生活常识、儿歌律动、竞争环节等手段为切入点,游戏的导入设计必须巧妙,教师要独具匠心的把教学目标隐藏在其中,且趣味性强和难易程度要适中。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投入且循序渐进,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就轻松愉悦且环环相扣了。

三、营造游戏贯穿,增强学习舞蹈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科罗寥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增加一倍半。”这是对游戏教学的最好注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开始接触舞蹈时,学习兴趣较高,但随着机械枯燥的训练及难度的加大,加之身体上的疼痛,丧失了学习舞蹈的信心,甚至产生了恐惧感,最重要的就是舞蹈教学缺乏趣味性。而游戏教学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最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在舞蹈教学中营造游戏贯穿课堂,运用故事化(情景化)主教材游戏组织教学,是一种好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干巴巴地传授知识转变为生动有趣、形象化的愉快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依托情景、故事,把游戏从课堂的引入到课堂的结尾串联起来,与教学内容浑然一体,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游戏中下完成课堂目标,是提高舞蹈教学实效的一种好的途径。例如:在教东北秧歌手绢花时,笔者采用了情境的设计,利用多媒体视频把身边的环境假象为春天里开满美丽鲜花的花园;又运用了角色的设计,同学们自己以扮演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角色出现;最后采用了情节的设计,设计出小女孩在花园里捉蝴蝶、玩耍游戏的情节。教学中在特定的情境中,笔者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善于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及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生动的语言和现场调控能力,就可以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四、妙用“游戏”巩固,提高学习舞蹈的可效性

学前教育学篇10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8958

国内刊号:42-1767/G4

邮发代号:38-154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200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