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十篇

时间:2023-03-22 20:33:12

小学英语教材

小学英语教材篇1

一、培养学习兴趣,新知教授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英语课程,应采用各种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这样学生才会有快乐、喜悦与自豪的学习英语的情感。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中内容,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课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从而促使学生对所习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此外,教师应在教学新知时及时进行道德情感教育,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完新课内容后再来一通无味的说教,情感渗透应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同时进行。如在三年级下册Unit2MyFamily中教学家庭成员的新单词时,我在教学单词、唱英语歌曲、小组组竞赛等活动中都不停地用语言示范并配合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告诉学生:Ilovemyfather.Ilovemymother.Ilovemyfamily.让学生在学习完新课后不仅学会了新单词,还具有了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积极情感。

二、借助情感中介,运用多种形式评价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更要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Verygood”、“You’reveryclever”、“Great”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You’llbegoodnexttime”、“Tryagain”等。在学习评价上也应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而不要依据书面考试的分数来判定学生的水平。

三、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并学习语言,了解西方文化,并在情境自如运用所学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在高年级教学中,我们可利用每节课的前2-3分钟,让学生用英语进行freetalk。这样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交际氛围,也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的英语知识。在学完课文对话后,又可再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熟悉所学语言。在真实自然的课堂情境中,学生习得了语言,还感知了文化,智力和情感因素得以协调发展。

四、改进教学,体验积极成功的情感

英语教师应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每个班40多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总是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这点,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但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到每个学生。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小组、四人小组或男女组,根据小学英语教材每一课都有适合学生会话表演材料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运用逼真的动作,夸张的表情,充满真情实感的示范表演,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说,学着做,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表演欲望,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操练的基础上,上台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能表现自我,体验成功。我在每节课中安排适量的表演机会给学生,让英语学习小组发挥作用,学优生带动学困生,一起说一起练一起演。在讨论中交流情感,在互帮互助中增进友谊,在表演中培养协作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完善所学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展现。

小学英语教材篇2

《牛津小学英语》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正在施行的《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所制定,是符合我国少年儿童智力发展特点的一套科学的小学英语教材。但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新教材内容的解读缺乏深度,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性被忽视,传统的语篇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方式,新教材的实际教学意义没有被深度挖掘。

1.课堂教学与教材联系不紧密,传统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核心就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牛津小学英语》教材本着新课标教学原则,开设多种教学模块,一方面就是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课堂教学中多个教学模块的引导,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现如今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师缺乏对教学与教材整体性的把握,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课堂教学有效性低迷。

2.学生分层教学理念缺失,教材内容解读偏颇。所谓分层教学理念,就是将不同学习理解阶段的学生通过不同层次方法的引导,消除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利用到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达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教师对《牛津小学英语》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以往的教学经验,片面地以为教学就是课堂上的“一张嘴,一支笔”,完全忽略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需求。教材内容解读产生偏颇,致使其很难把握课堂教学方法,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现象严重。

3.问题设计梯度不均,教材激发式内涵曲解。课堂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关注与掌握,进行提问启发式教学是许多教师习惯运用的教学模式。提问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能够顺利完成一堂有效教学课程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反馈信息,使提问启发式教学模式缺乏梯度性、科学性,提问环节涉及的概括性问题与细节性问题滥用,课堂教学陷入呆板枯燥的境地。

二、合理优化教材教学思想,转变新教材教学方式

1.强调教材教学多元化,发挥模块教学作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不同的英语教学情境,主要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成员、日常生活、在校学习、体育文娱等多个模块话题,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学习。教学内容方面,学生通过三年的英语日常课堂学习能够基本掌握一些习惯用语与固定搭配;单词学习数量合理,1000多个单词完全融于日常英语学习之中,学生学习更具合理性;每单元的互动英文歌曲聆听,感受异域文化。多元化教学能够将教材中涉及的每一个模块意义发挥到极致。

2.拉长教材教学周期,有利于开展“双基”教学。《牛津小学英语》教材共八册,适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课程。该教材的特点在于能够使英语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情景化,从学生自主性学习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课程的兴趣与爱好,让课堂充满活力。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学生尚处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时期,对新事物的学习程度有待加强,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学之初就应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即拉长英语教学的周期,以强化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材篇3

关键词:小学 英语教材 教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PEP英语》教材非常有特色,它将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而且都是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活动。教材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体现了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改变了以往教材上“一刀切”的状况,扣紧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中五个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的每一方面。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主题确定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该教材是以主题单元的方式呈现,如Family,Animal等,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则有不同的词句要求。在编排上是按照词、句、篇(歌曲、故事)的方式进行,一些教师就采取一课时单词、一课时句型、一课时歌曲、一课时故事的模式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尽管不是这么编排,但由于长期受语法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影响,也认为学生必须掌握了单词才能说句子,学会了词和句才能学篇章。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课堂上也给学生很多说的机会(但大多是机械地重复说单词或句子),然而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不能提高。

我认为,教学设计应该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教学主题来确定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例如在教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一课时,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单词是“spring, fall, summer, winter, hot, warm, cold, cool,swim, skate,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 等等”;句型是“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I like spring. Why? Because I can plant trees.”。根据这样的教学主题,我把第一课时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定为能说出每个季节的特色(给出几幅图片,学生能猜出图中是什么季节,并能用英语口头描述图片上的景、物);第二课时的目标确定为能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要求能从季节的景色和人们的衣/食/运动等各个方面说明为什么喜欢这一季节。

从上述例子不难看出,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首先要确定本课的学生能力发展目标,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所有的教学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与之呼应,都要为达到该目标服务;而教材的各部分内容也自然而然地被有机地整合到这些活动之中。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师生对话”的 “实时双向言语互动” 的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师生对话”是作为邻座学生“俩俩对话”的启发和示范。比如,在教Which season do you like这一单元时,可以先展示四幅有关季节的图画,并对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性提问,然后再让邻座学生俩俩进行看图问答。

实践证明,这样安排既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言语交际的门槛,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练习听、说的机会,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

我们知道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每个小孩都喜欢玩游戏,因此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方式,可以玩单词接龙、玩play word ping-pong,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也让他们真正地体会到在玩中学的乐趣,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而TPR活动更受儿童喜爱。轻快的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中TPR活动内容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节奏,自己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把一些重点掌握的句子或词汇设置于TPR节奏中进行操练:在操练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节奏的快慢,逐渐加快节奏速度,使活动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3.“亲其师而信其道”

兴趣是学习之母,小学生的好奇心都从兴趣出发,有兴趣就爱学,就学得好。我曾作过调查,发现100%的小学生在三年级时对英语十分感兴趣,但学习三年之后,很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60%左右了。要改变这种局面,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更有助于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会喜欢他/她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教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所以我认为,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长期兴趣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对你这位英语教师感兴趣。

4、利用真实的交际语境设计听说活动

小学英语教材篇4

一、语法的地位:有增无减

通过分析新教材对语法的要求和当前学生薄弱环节对教学的需求,不难发现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增无减。教材更替期间。学生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更应把语法学习放在突出位置,以语法为突破口抓好衔接段的英语教学工作。

1 教材的要求

在老教材中,英语教学普遍强调听说和交际,通过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进而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如果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忽视了语法学习,对语言规则模糊不清,就犹如起万丈高楼未打牢地基,使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教材中语法地位得以强化。以五、六年级新教材为例,新教材增加了名为Grammar time的新环节,通过直观易懂的表格和语言提示的方式,对单元语法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的语言规则,引起学生们对语言现象的关注,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入。

不仅如此,新教材还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对语法灵活运用的能力。以旧教材6A Unit 5 On the farm和新教材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这两个单元重点的语法知识都是过去时态,但旧教材只进行了简单的句子操练,而新教材把整个过去时态融入了《皇帝的新装》故事当中,要求学生自己去体会时态变化;Checkout time中的Read and write环节又换成了《美女与野兽》的故事。意图检测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语法知识;Circle and say环节,要求学生继续创编故事,意图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过去时态并能够完整地表述出来。

所以不难看出,新教材对学生语法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投入更多精力训练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意图形成语法输入、输出的良性循环。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 学生的需求

笔者在所带六年级的两个班级就“你觉得英语学习最困难的是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备选选项有语法、词汇、听力、阅读等。经过调查,75.8%的学生认为语法是他们英语学习中的最难点。这一观点同样在试卷分析中得到印证。笔者认真分析了14次(三年级2次。四年级3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5次)抽测试卷数据,制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语法失分排在学生考试失分环节的首位。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语法的失分率与学生的年级呈正相关,年级越高,语法失分比重越大(特别是五、六年级起,考试增加了写作环节,学生因写作中语法错误会造成失分较多)。就这一现象,笔者也与其他教师交流了意见,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语法属于理解性知识点,具有累积效应,一旦基础没有打好,极易产生恶性循环,其结果将持续影响小学阶段甚至初中阶段英语学习,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提升衔接段语法教学的针对性,笔者对衔接段语法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发现共有23个知识点发生变化,笔者对其中部分重要知识点的失分率进行了统计制成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部分衔接段语法知识点教学时间前置,同时这部分知识点也正是原来学生考试中的易错题和理解难点。应作为衔接段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予以重视。

综上所述,强化衔接段语法教学不仅是教材的指导要求,更是学生切实的学习需求,已成为能否抓好衔接段英语教学的胜负手,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教学的策略:有的放矢

新老教材更替期间教学有其显著特点,一方面教师要补充教新教材中有但旧教材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学习量较大:另一方面,学生要逐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重点和教法。语法作为教材更替中教学的重点,更应针对该期间教学和学习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优化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成效。

1 在情景、任务中领悟语法

(1)巧设情景。新教材中强化了情景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教师更应恰如其分地设置合适情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提升学习效率。在设计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能力,最好能以学生的身边事、身边人等最为熟悉的事情模拟情境。引发学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时,为帮助学生了解名词单复数的区别,我利用本单元Story time的挂图以及单词图片,在教学课文中句型“What are these?They’re pigs.”时,带领学生一起来数猪的数量。Look,one pig,two pigs,three pigs…(边说边把小猪贴到挂图上),在之后的句型中提到cows、apples、pears时,我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数一数并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单词的后面要加上“s”呢?这样,在直观并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生迅速掌握语法知识点并灵活运用,为之后四年级上册Unit 3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创设任务。当前提倡“学为主导”。在新老教材衔接段教学中更应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小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是操练巩固语法知识的有效举措。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任务的互动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4 My family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里画出自己、兄弟姐妹、父母和爷爷奶奶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句型“This is…He’s/She’s my…”来介绍自己的family,并画出family tree。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语言的输出的过程。操练了“This is…He’s/She’s my…”句型,巩固了语法知识点。达到了教学目的。

2 在分层、协作中掌握语法

(1)合理分层。衔接段英语知识学习量大、面广,可通过分层设计梯度,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语法知识点。在分层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合理设置分层梯度的难度,既不能过难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也不能过于容易进而失去分层意义。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这一课的一般现在时态时。我先自己举出几个例子:I like reading,He likes reading,She likes reading,They like reading,We like reading…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一组句子,对比一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说有的like加了s,有的没有加。我进行提示,看看主语,哪些主语后面的like会加s呢?学生说he、she。这时。我进行总结: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的时候。后面的动词要变化。接着我板书Liu Tao_____(like/likes)reading.这个句子填什么呢?可以进行提示:Liu Tao可以用哪个人称代词来替换呢?学生答:he。因此这个句子的横线上填likes。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会再继续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来做一做。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语法规则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律,达到预期的效果。

(2)鼓励协作。衔接段教学内容较多。会导致部分困难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要合理搭配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结对协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在分组协作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不同水平的学生。避免优等生、困难生扎堆的现象。

我教授的每个班级都分有英语学习小组。四个人为单位,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每次的考核我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困难生的学习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加分:困难生学习成绩有退步的小组,优等生的成绩也会相应地进行减分。优等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指导帮助困难生,在帮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知识点:困难生也在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步提升成绩,树立了自信心。

3 在对比、归纳中学透语法

(1)强化对比。在衔接段教学中。学生在单元时间内接受信息较多,容易混淆相似的语法知识点,产生“越学越糊涂”的困惑。针对此问题,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和对比,启发他们找出其中的差异。

例如,在学习正在进行时后,再学习将来时态的时候(be+v.ing表将来时态),多数学生很难理解两个时态之间的区别。于是我举了两个例句:①I am reading a book now.②My birthday is coming soon.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找到关键词语。学生很快就发现两个句子中有不同的表示时间的状语:now和soon。句①表示正在进行时态,句②表示将来时态。经过对比,看似复杂的语法知识很快“化难为易”。学生就能够轻松掌握语法规则。

(2)注重归纳。教师要认真梳理并总结衔接段语法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顺口溜、歌谣等便于学生记忆的方式,将归纳总结的语法规律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和否定句的时候,我总结了用法口诀给学生:我用am。你用are,is跟着他、她、它;单数名词用is,复数名词全用aye;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莫丢弃: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莫忘记: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通过简单易懂的顺口溜,节省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时间。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归纳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活化语法规则,构建清晰而完整的语法知识。

4 在阅读、写作中运用语法

(1)扩大阅读。扩大阅读是学习英语最好的途径。新教材中也适当加大了阅读的比重。为使学生迅速掌握并运用衔接段的重点、难点语法知识。我会结合教学要求。寻找或者创编一段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探究语法规律。

小学英语教材篇5

 

关键词:小学英语 文化 渗透 教材 教学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就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只有了解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俗、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了解了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呢? 

一、善于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的文化 

即通过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然后互相交流分享(在交流的时候能够结合所学的外语进行,这样就关注了语言和文化共同发展),最后汇总。 

比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国家、国籍这一模块知识内容时,由于不是直接地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直白地教授相关国家的文化所取得的成效不是很明显,我就布置了以下的前置性练习。 

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完成了以上的表格,对相关的一些国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熟悉,为下一步的学习做了铺垫。把这些国家的中文名用英语来表示,同时结合一些代表性的建筑物或者自然风景,了解了异国的自然文化以及人文文化并且巩固了相关动物的语言知识,同时预知了有关花朵的语言知识等等。 

二、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异国文化并与本国文化对比 

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unit 6“let’s eat”时要掌握的单词有cake(蛋糕)、hamburger(汉堡包)、hot dog(热狗)、french fries(薯条)、bread(面包)、chicken(鸡肉);常见的饮料有water(水)、juice(果汁)、milk(牛奶)、coke(可乐)、coffee(咖啡)、tea(茶)。中国传统的食物(chinese traditiongal food for good wishes)有汤圆、粽子、月饼和饺子。这样有了强烈的比较,让学生在了解英语国家食物的同时,学会了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食品,真正实现了跨文化交际。 

三、通过各种形式体验文化,并运用在语言实践中 

1、通过写作 

在学会了如何描述心目中的偶像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写作(描述心目中的偶像或者英雄人物),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如国家、国籍、服饰、外貌特征等。

2、通过观察、讨论 

在学时间表达用语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各国的时差,并了解到时差是怎么来的。时差是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北京下午两点的时候,伦敦是上午六点,纽约是凌晨一点,悉尼为下午四点。 

3、通过实践、总结 

学习食物和饮料等相关知识时,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做成手抄报的形式。又或者让学生亲自到麦当劳、肯德基餐厅吃东西,感受异国的饮食差异;同时制造机会,综合服饰、购物用语的知识,让学生表演shopping。通过小学生的语言实践学习,了解了异国文化。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玩、演、做等,尤其是情景对话,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四、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资源途径学习外国文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外国文化。如提供一些网址,让学生查阅复活节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这样,既能减轻教师备课的负担,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照片等;还可以利用电视、电影等,利用声、光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书本文字的不足。教师

平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文化方面的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自己设计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立体地、形象生动地展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并注意利用图像资料做好跨文化方面的对比教学。 

总而言之,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是跨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在外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对跨文化交际教学在当前教学中的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在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中全面反映出来,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jean brewster,gail ellis 等 著 王晓阳 等 译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指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2、洪子锐 惠幼莲 李升平 著 小学英语教学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3、倪佳 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小学英语教材篇6

一、培养“寓教于乐”的课堂氛围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而语言类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大胆张嘴去说,如果仅仅是老师自己在讲台上念课文,台下学生们会感觉到很无聊很枯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需要老师们灵活地运用现有教材,让学生们自主去说,而不是被动地听,让学生们两人或多人互相对话,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还收获了乐趣,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提高很多。其次,老师们可以由一个单词加前缀或者后缀进行引深,这样学生们掌握了中心词汇后通过增加前后缀也就掌握了别的单词,这样学生们不用死记硬背太多单词了,通过理解就学到很多。第三,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仿英国人说话的发音、语气、表情,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知道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境下使用的,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什么状态,听这句话的人又是一种什么状态,这样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句子,能够加深印象,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形成趣味课堂。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中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中老师可以带一个篮球到课堂上,告诉学生们篮球的英文是basketball,这样既生动形象又便于记忆,让学生们记忆更加深刻。

二、如何做到活用教材

同样的教材不同的老师讲解会有不同的效果,若想起到好的效果,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要提高自己讲课的渲染力,将学生们带入到自己构建的情景中。英文电影、英文歌曲是学习英文的不错方法,老师可以有选择性地给学生们播放英文电影,出现本节课新学的单词或句子时可以暂停下来给学生们讲解,这样学生们能够在看电影的同时学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课堂效果也会很好。同样,老师可以教学生们一些英文歌曲,这样,学生们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唱出来,记忆力更加深刻。老师们还可以根据一些单词的特点编写一些口诀或者顺口溜教给学生们,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记忆。同时,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英语课堂上全部用英语交流,让大家大胆说,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的口语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难易程度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讲课顺序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学生们的信心和积极性,倘若一开始就有学生掉队,那很难再培养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了。通过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教材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Unit 8 《Happy New Year》中可以将中文版的《新年好》这首歌翻译成英文版《Happy New Year》,这样学生们可以在歌声中学习到新年好的英文表达,在过年时就可以用英文相互拜年,增加很多学习乐趣。

三、将教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得很好,考试成绩也很好,但一到现实中就不会运用了。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学习成果,英语的学习目的是交流,倘若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那么学习英语有何用处呢?所以老师们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们多将学到的东西运用的实际生活中,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英语角或英语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们都敢于大胆发挥,生活中也可以多和同学,父母都用英语沟通,当沟通时出现问题时及时翻阅教材或向老师提问,这样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上来了。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毕竟有限,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表达方式进行沟通,老师们可以提倡学生们用面部表情或者肢体语言进行交流,只要双方可以明白互相的意思即可,这样他们就会感觉用英语交流并不困难,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的也会越来越多。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中Unit 4 《My family》中提到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家庭常用词语,那么学生们在家中就可以以英文称呼父母和兄弟姐妹,既巩固知识又能增加生活趣味。

四、认真总结教材中的规律,创新使用

小学英语教材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教学理念,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表面内容的传授,更应认真总结教材中的规律,一个知识点重复出现必然是因为它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次数较多,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把这些多次出现的知识点总结出来加以重点讲解,并拓展这个知识点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教材上出现的这些地方,由一点引出多点,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学生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小学英语教材篇7

【关键词】跨文化导入西南师范大学版小学英语教材本土文化外国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92-02

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那位韩麦尔老师说的一句话道出了民族语言的巨大力量:“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语言与文化的密切联系。英语与汉语都包含着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跨文化导入,是实现两种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有效途径。

一 概念界定

1.文化与语言

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对于文化的理解,现在社会存在把文化作为知识、价值、思维方式、修养、行为、态度、信仰、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区别。“一定的语言总是历史地和一定文化相关联。语言是相关文化的关键。各种语言本身只能在交织蕴藏语言的文化背景中才能被充分认识;语言和文化总是被一起研究的。”著名语言文化教育研究专家Kramsch在《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中认为,应该把语言和文化看做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使语言和文化教学融合为一体。

2.跨文化对比

外语教学的目的并非要让学习者变得越来越“外国化”,而是要通过外国语言文化学习的“跨文化对话”让学习者具备跨文化的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做到母语文化与第二文化的互动(interaction)。语言交流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跨文化对比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注意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其次,培养正确的文化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文化无好坏之分,对待外国文化应采取客观、宽容的态度,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外国文化或拒绝外国文化。

二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

本文选取了西南师范大学编写的小学英语教材(下面简称西师版),对教材中包含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实践分析文化导入中出现的问题,论证跨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看得见的文化与看不见的文化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西师版的小学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文化的模块和单元,比如小学六年级,每个单元都会设有Culture Garden,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1)关于全球化下的共同文化。以六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介绍Air School,Internet的普遍运用。(2)生活方式的文化。如不同国家的交通规则(Different Traffic Rules)。(3)风土人情。米饭在不同的国家的不同吃法。看不见的文化包括:(1)价值观念。这些文化行为内容包括礼仪观、面子观、关系观,如颜色、数字、手势、动植物、物品的文化联想等。(2)思维方式。不论是思考问题的模式、方向还是情感态度、观点意见、个人隐私、时间还是空间等的概念,中西方间的差异很大。(3)交际文化。外语交际属于文化型交际,其中有不少交际文化问题,所以,外语课程中要注意介绍中西方交际文化差异和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知识和能力,如称呼、招呼问候、寒暄、介绍、邀请、拒绝、拜访、约会、帮忙、送礼、告别等中西方礼仪礼节知识。

2.跨文化的碰撞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流。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碰撞。汉语文化氛围的影响也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西师版教材中没有单独将这两种文化拿出来作比较,只是在不同的知识点中一笔带过。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跨文化的碰撞无处不在,任何一个简单的知识点都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比如中西方对颜色(例如红色)的不同意见等。因此,应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目标语文化、中国文化和中外语言文化比较。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工夫,通过讲故事、英汉翻译、对比讨论、案例分析、观察、调查、采访等尽可能多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关或必要的文化知识、语言功能和交际策略。

和大多数教材一样,西师版的教材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文化的内容多偏重于事实的介绍,缺少深层次的感同身受。其次,本土文化介绍的比重小。为了营造英语语言学习的氛围,英语教材中更多的是展示外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介绍则一笔带过。再次,文化内容不系统,大多是根据知识点的需要引入,点点分布,相关内容并不面面俱到,并且缺少归纳性的描述。

三 小学英语文化内容的导入策略

1.夯实传统文化,不失本我价值观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对小学生而言,对传统文化体系、文化蕴涵、文化精髓的认识并不全面和系统,因此在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时,要先夯实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人的文化意识。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保障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还可以在导入外国文化时避免产生混乱,避免学生将外国文化作为自身态度、情感价值观取向的严重错位。

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给学生普及常识性的知识,依据教材提供的知识点有层次地导入文化,能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

2.多种方式导入,构建文化体系,注重开放、包容与实践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基础之上,要注重建立开放、包容、实践的文化意识。文化始终处于多元化和变化发展之中,需要构建开放的文化体系。文化本身没有对错,跨文化的对比与交流要保持包容的态度,不以本民族的标准衡量其他文化的差异。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文化的核心是价值,交流不同文化的价值也是英语教学者的教学目的之一。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跨文化导入中首先要夯实传统文化,再将外国文化导入,进而进行跨文化对比,不仅可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而且可以更深地理解语言的文化含义,避免出现“有知识,没文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阿尔封斯·都德.最后一课(郝运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Lado, 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57:71~75

[4]Claire Kramsch.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英语教材篇8

一、科学解读,做教材的驾驭者

有效教学首先基于对教材资源的充分运用。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应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整体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例如,该教材不仅编写了有关数字、颜色、食品、服装、动植物、家庭、学校、朋友等话题内容,还采用了儿童喜爱的表现形式,如朗朗上口的chant,幽默风趣的Story time等。

(一)整体把握

利用教材的根本是吃透教材。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准确理解和科学解读。教师应整体把握语言目标,本着效益最大化资源配置原则,体现滚动意识,注意新旧知识的串联,以旧引新,让语言知识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多,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呈螺旋式上升趋势。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一定要通读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以便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各单元的目标。整体把握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在各册教材之间,单元话题之间找到意义与语言结构上的关联,找准知识融合的切入点与结合点,构建新的知识层次。

[案例1]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Meet My Family中,教师通过播放以前所学的歌曲《Father and mother》,借助上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Look, 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mother/father…I love my family.”导入新词的学习,借助简笔画Family tree(家谱树)以及“全家福”照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介绍我的一家,如 This is my family. There are…people in my family. They are …and …This is my…She is …引导学生输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这一环节的内容是PEP1 Unit2 My family的拓展与延伸,教师通过播放以前所学的歌曲《Father and mother》和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导入新词的学习,使学生倍感亲切,容易接受。

(二)巧用插图

PEP小学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他们大都由很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教育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设计出来。除了和其它学科的教材一样提供教学内容之外,还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的插图。教学时,教师应积极挖掘课文插图的巧妙内蕴,并加以合理利用,以优化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和体验语言。从而不仅充分体现教材的价值,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积极兴趣,更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生成教学气氛和谐、融洽,学生敢于运用语言、乐于运用语言的新课堂。

[案例2] 在教学PEP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let’s start部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开展头脑风暴,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轻松导入单元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T:Look! We have some new friends here. Who are they ? Are they happy ?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

S1:The robot is tired.

S2:The rabbit is sad.

S3:The straw man has a headache.

S4:The dog has a sore throat. The monkey’s leg hurts. ……

教材中丰富的图片资源,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场景,比没有通过加工的资源更加吻合文本内容。教师不妨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再考虑引用教材之外的图片,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要切实提高小学英语的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

二、有效整合,做教材的运用者

教材整合是指教师在通读、钻研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思路、设计理念及基本框架后,根据自身教学的现实需要,基于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补充与组合,对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做出变更和调整,从而提高其教学效果的行为总和(李盛花,2006)。

(一)扩展

PEP小学英语教材是广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素材。但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即使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英语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及时补充扩展教材没有呈现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Family member(家庭成员)时,除了father, mother, sister, brother等称谓外,还可以拓展son, daughter, aunt, uncle,cousin等常用家庭成员称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人物职业类词汇时,除了书本上的“worker 、farmer、driver、teacher 、doctor 、nurse”外,教师还可根据生活实际,补充“policeman 、engineer、waiter、manager、businessman”等在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单词。

(二)替换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替换教材中不太适合的内容和活动。比如少数韵律感不强或拗口的歌谣,学生缺乏兴趣,学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其替换或补充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

[案例3]在PEP1Unit 3 Let’s Paint PartB 中有一首 Colour song,其曲调生疏,歌词拗口,教师可以把这首歌替换成自创儿歌,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活泼动感,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几个表示颜色的单词。例如:

Red,yellow,red yellow,

black green blue

black green blue

sing a song together

sing a song together

me and you

小学英语教材篇9

一、理教材,进行语境化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在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我认为,教师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是活用教材最重要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真实语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1. 结合真实的语境,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

利用真实的语境开展教学时要注意把握现有的资源,从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整合,因为它有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性。例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恰巧和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相关,如果在语言知识的衔接上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例如,在教学PEP五年级下册时,我们可以把 Unit 5 提前到学校刚开完运动会后,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生词flying, walking, running, jumping, swim?鄄ming。此时学生仍浸在运动会的场景之中,展开这一内容的教学可让学生找到较好的、真实的话题,他们对这几个词的印象就会很深刻。

2. 模拟真实的语境,适当整合教材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所有真实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可以模拟生活中的一些人物,让售货员、顾客、服务员、警察、天气预报员、新闻记者、图书管理员等等进入课堂,把每一课的主要语言点设置在合理的生活情境中,增强语言的真实感。在创设情境时,我们有时需要补充学习一些教材里没有出现但是又同样有用的单词或句子,还有的时候需对教材中一些和当时情境不相干的单词进行替换。我们要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高的“产出”,避免本末倒置。上海的吴绯霞老师的一堂教学课令我印象很深刻。那一课主要教学祈使句Don’t... 的用法。很多老师教学此内容时用的是教具和课件,可是吴老师在课堂上却意外地叫上来一个男孩子,让他扮成孕妇。这一创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男孩子的出场就不禁让人捧腹大笑,只见他摸着自己的肚子自言自语道:“Hello, baby! Are you a boy or a girl? I love you so much...”然后男孩假装自己又渴又饿,想去喝凉水、喝咖啡……下面的学生见此情景就自然而然地要阻止他,“Don’t...”就成为一种真实的表达,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印象极其深刻。

语境的创设途径多种多样,但重要的一点是要搭建真实的信息沟,避免明知故问的尴尬。例如句子How old are you? 的教学,除询问学生的年龄外,我们可以设计更新颖的语境来进行教学,如让学生问问学校的校龄、大树的年龄、老桥的年龄……再如,对于句子What’s your name? 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网名。这些都是极富新意的语境创设。

二、改教材,实现故事化无痕教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牵着学生学教材。教材内容故事化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起到无痕教学的作用,符合小学生年龄及心理特征的需求。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过于零散又稍显枯燥,如果我们原原本本地照搬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从而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那么如何对教材进行正确的“改造”呢?我想,就像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老师就会有一千种方法。

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故事的结构,避免使故事流于形式。故事的创编并不是为说故事而说故事,它必须作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故事内容一定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发挥,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了解故事、叙述故事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对此,温州实验小学的夏恩力老师的课堂教学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

对于seed, soil, sprout, plant等单词的教学和运用,夏老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教学。首先,夏老师让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句型I’m... 说一说、演一演。然后,她设计了这样一段话:

I’m a ____ seed. I’m ____, I need ____ to grow up.

I’m a ____ sprout. I’m ____, I need _______to grow up.

I’m a ____ plant. I’m ____. There are ____ on me.

最后,夏老师请学生以此内容为基础在组内创编对话并表演。每个小组设计出来的对话是不一样的,有的小组说是watermelon seed,有的小组说是apple seed,还有小组说是money seed,学生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语言运用恰当、准确,表演精彩纷呈。

三、悟教材,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

现在提倡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于是我们看到了许多热闹的课堂场景: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卖力的表演和热闹的游戏,殊不知“动”起来的大多只有学生们的口和手,而真正需要“动”起来的应是他们的思维,也就是他们求知的心。那么应该怎样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参加培训时听过一堂赵涯老师的教学课,有很大的启发。

在小学阶段,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句式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学习难点,如何更快地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呢?赵老师从自己的照片导入:“Miss Zhao plays the piano.”然后引出第一个chant:I play, you play, she plays, he ______, Miss Zhao _______. 这一chant不仅让学生很快记住了单词,留白处还让学生自觉地记住了知识要点。到此,教师们通常会引入下一个环节,但赵老师又看似随意地编了另一个chant:Play, play, I play the piano. Plays, plays, _____ plays the piano. 逆向的训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不是在机械操练,而是在很自然地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碰到难教的单词,有时我们会直接告诉学生意思,有时通过图片或体态语言进行释义。但我们往往只关注了单词本身,对于它的用法及意义很少涉及。赵老师在课堂中用词语解释词语地方法给了我们启示。原来,单词可以这样教:

在教学单词newspaper时,赵老师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练习单词。

T: QianJiang Wanbao is a newspaper. What is a newspaper, too?

S1: 《钱江日报》 is a newspaper.

S2: 《人民日报》is a newspaper.

S3: 《杭州日报》is a newspaper.

教师恰当的英语解释犹如在平静的湖中投入一颗石子,荡起层层涟漪,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他们在解释单词的同时也在记忆单词,更在运用所学语言。

又如教学单词mall 时,赵老师又异曲同工地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T: Hang Zhou Da Sha is a mall? What’s a mall, too?

S1: Yin Tai is a mall.

S2: Jie Bai is a mall.

...

又如,对于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如何把握教材对学生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迁移是最重要的。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这样处理教材:教师问学生:“Can you jump?”学生肯定回答:“Yes, I can.”教师示意那个学生做jump的动作,并接着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应回答:“I’m jumping.” 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达不到这个要求,他们一般都会误答:“I’m jump.”

有一位教师对这个环节做了十分有效的处理。首先,出示一个句子:I like ____, ____ makes me ____. 教师示范说句子,比如:I like running. Running makes me warm. I like sleeping. Sleeping makes me beautiful. 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路被打开,说出的句子内容丰富多彩,十分有趣。然后,老师让学生边做边说,如“I like jumping. Jumping makes me happy.” 之后,教师再问:“What are you doing?” 学生马上会说:“I’m jumping. Jumping makes me happy!”教学过程真实自然,一气呵成。

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写作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改写或扩写课文的练习,这样能让学生在原有的语言材料中加入自己的思考,拓展思维空间,培养阅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这是很好的英语语言输出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再如,学生学完句型I can...后可以做这样的英语思维训练:

____ can fly, but ____ can’t.

____ can swim, but ____ can’t.

____ can live in the sea, but ____ can’t.

____ can’t think, but ____ can.

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能从同伴的发言中得到启发,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小学英语教材篇10

1. 中小学衔接阶段教学要衔住学生的学情

1.1 从学生年龄特征入手

刚上初中,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他们求知欲旺、表现欲强、向师心明显,但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在群体相互比较中体验成功感、获得感。年龄特点是最大的现实学情,具有不可替代性,他们的认识地图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也是英语课堂设计最需考量的因素之一。因此初一教师要对这阶段的年龄特征要深入了解,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年龄来设计出符合他们兴趣又能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积极性的英语教学活动。

1.2 从教育方式入手

初中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和小学不尽相同,小学基本上是呵护有加,保护有余,而初中,校规班规牵引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向,树立一定的服从意识成为教学常态,而这些在小学习惯了“六个口袋的一族”之学生时常要向班规靠拢,向大家看齐,这种看齐意识要求学生要改变“教师搀着走”的学习习惯,要树立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要在学期的前两个月就要让学生明白初中课堂和小学课堂教育方式的不同,从而尽快适应学习新常态,实现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型升级。

1.3 从学习兴趣着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阶段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并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进行简单的对话,逐步过渡到运用英语的过程。所以小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直观法、实图法,“所见即学学”。到了初中后,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的内容多、节奏快、要求也高,尤其是单词和词组的记忆体量和小学相比成倍增加,再加上句型结构和语篇的背诵,有很多学生捉襟见肘,逐渐失去了对英语最初的新鲜感和热爱之情。所以初一英语教师一开始就要设法给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保鲜”。首先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英语教师形象,要用准确的语调、地道的语音和流利的口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继续发扬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多样性优点,并在开始阶段用图片、录音和多媒体等手段,巩固加深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持续学习英语的热情,变“要我学英语”为“我想学习英语”,为初一英语学习注入最强动能。

2. 中小学衔接阶段教学要接通语言的地气

2.1 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良好习惯

叶对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要衔接得好,首当其冲地便是培养和巩固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和写,这四项技能需齐头并进,相互融合,不能只为了分数而整天默写和背诵。要从语言学习的宏观视野下看待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有: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为课堂精彩的生成铺平道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良好的学习方式为英语学习带来正效应和获得感。再如,培养出声朗读和整理错题的习惯等等,长期以往,学生不仅传承了小学英语学习的优点,更为初中英语学习储存了新动能。

2.2 优化传授单词的策略

英语学习的大厦是建立在单词基础之上,单词环节不好,根基不牢,势必给后续英语学习带来隐患。初一教师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英语单词有很多共享的“祖宗”,它叫词根,然后在词根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一个意思相近但词性不同的单词,并引入“构词法”的内容,如:worker, teacher, waiter, visitor, leader, farmer...之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er或or往往放在动词的后面,表示执动动作的人,同时提醒其区别。这样,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又习得了技能,形成了学习和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以日后的翻译句子和英语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 强化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两翼,只有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形成语言能力和语言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初中还要强化语言技能的习得。语言技能是形成语言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听说读写需齐头并进,演奏语言学习的交响乐,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英语语言文化的世界,除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订些简明英语画刊杂志,强化听力和口语训练,开展英语角等英语课外活动等,只有与英语高频接触,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技能,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