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美学设计理念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3:52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1

“中和美”的思想,源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它体现是中庸之道,将就恰到好处,不会过犹不及,也不会欠缺不足。一切都是和谐的,都是方正的,都是圆滑的。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这种理念在当代设计美学中也时有体现,尤其实在新中式设计中,“中和美”的应用,更加可以凸显设计的主题和风格。

1 “中和美”设计L格分析

美是通过一定形式存在的,而形式则是由功能决定的,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实用性是设计的目标,不管是建筑方式,还是生活器具,都应该减少奇异、张扬的形式,使之回归实用之本。这种更贴近实用的目的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的一种平和心舒一一“中和美”,既注重形式美,又强调实用美。

2 “中和美”在新中式设计风格中的美学体现

2.1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布局

中国的许多古典建筑讲究对称之美,以中轴线为基础,采取左右对称的建筑方式。中国的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关于房屋的记载,多数的记载内容都讲述了房屋的基本构造,因此,对于现代设计有巨大的帮助。在对这些历史文献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中轴线的概念,并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地进行纠正。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建筑,都需要有完整的规划方案,最终的建筑既要满足一定的审美需求,又要合理地进行布局。不同建筑的设计风格需要具有一定的制约性,设计风格在变化的过程中,又要具有统一的样式,才能进一步彰显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美学风格。

对于许多室内建筑和布局上,需要给人一种匀称的布局之美。室内布局应合理,追求一种大气、安定、稳重的生活质感,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和”的精神理念。中国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天圆地方为主,因此,建筑物的设计风格也追求方正的理念。设计师在对不同建筑进行方案规划时,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要求,合理的进行构思,确保最后的建筑能够左右对称,让观赏者眼前一亮的同时,让建筑物更具审美价值。设计师在对不同厅堂进行设计时,需要添加平衡均匀的构思,让整体的风格以平衡为中心,确保厅堂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2.2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形态

中国对于传统美学要求十分严格,整体设计风格需要避免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更多的融入原生态的设计理念。随着对设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新中式设计风格主要以借用和复制为主,通过合理的运用天圆地方、虚实相生的设计理念,区别于传统的中式风格,让新中式设计内容可以更加含蓄,重在领会其意境而不是外在形态。比如:室内多半会有许多家具,为了满足新中式设计风格,许多设计师都会选取明式家具,这主要与明式家具的框架结构有直接关系。首先,明式家具多为直线结构,能够更好的配合室内曲线的设计理念,刚柔并进,进一步凸显自然之美;其次,明式家具极少雕刻,这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十分相符,因此能够更好地被运用;最后,虽然明式家具的整体设计结构十分简单,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简单明了的设计理念,确保了明式家具更加坚固耐用,十分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满足现代人使用要求的同时,避免经济浪费。

为进一步彰显家居设计的核心价值,新中式设计风格主要沿用了传统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设计风格进行学习和深入探讨,并将其与现代设计风格相结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和生活需求,还可以将融入传统美学的设计理念更好地进行展示。设计者需要对不同的房屋进行整体分析,合理地选用明式家具,并对房屋内的物品合理摆放,增加物品的美感,提高家具的使用寿命。

2.3 新中式设计风格中和美之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根据对色彩的运用可分两大类:一是富丽堂皇、色彩艳丽的建筑,多为皇家建筑,如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二是朴素淡雅、清新空灵的民居建筑,多为文人雅士的家园,如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江南民居。

由于建筑物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材料本身带来的,当追求一种自然、中和的状态时,便要更多地保留材料的原色。因此,新中式设计风格在色彩的运用上更偏向于后者,多用素雅的白墙青瓦,室内装饰也较少施以浓艳颜色,运用知白守黑的手法,通过浓淡变化,演绎古人对“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之美学思想的诊释。从而,创造简远、空灵的色彩韵味,追求“中和美”的审美境界。

3 结语

在新中式设计中融入“中和”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现代设计美学中的直接体现,通过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设计,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式设计的文化底蕴与风采。

参考文献:

[1] 蒋娟娟.“中和之美”在室内设计中的可视化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09).

[2] 苏保华.论老子、孔子“中和”观念之不同[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04).

[3] 李宁,胡建华,张光兴.浅析儒家“中和美”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02).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2

一、中式风格解读

长期以来设计界形成这样的共识:我国的现代设计要想在世界设计之林独树一帜,关键是必须具有自身的独特面貌,其中,民族特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何为中式风格?是否仅仅将民族的传统审美意识、民族的传统元素运用到现代设计上,就叫做“中式风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历史固然给我们留下许多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和大量可供参考或使用的设计元素,可是另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历史毕竟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认识能力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国际互联网更使世界各种文化交流变得方便快捷和日益频繁。不言而喻,现代人已不再满足于单纯欣赏陈旧的、古老的事物,特别是所谓的“新生代”、“新新人类”更是如此。从商业的角度看,毫无时代感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将不会再有市场,哪怕是将传统模仿到极至,缺乏新意和创造性,没有与现代人审美口味相适应的元素与理念加入,再好的传统也不会有多大的生命力。

所谓中式风格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的民族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人们的审美观会更加趋同,各个民族的优秀风格,在交流中会逐步被全人类所接受,并逐渐融入到世界和时代风格中去。民族化虽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但有程度上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审美设计活动,对于同一样式的产品,不同的民族或许含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审美要求,从而为人类审美设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打下深深的民族印记。体现在设计中,就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它不单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内涵和意蕴。所以中式风格所包含不仅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传统形式符号,更应该包含中国文化的意蕴和内涵。

二、中式风格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直接影响着中式风格的发展,而中式风格是中国文化的直接体现,例如:中国的古建筑、家具、服饰、园林等设计都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具象表现。如何理解中国文化并将其融入设计?从深层次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它应随时代而发展,并且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体现不同的作用和价值。现代西方很多先进的设计理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都能直接找到它的原型,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和中国设计,并且合理的把传统文化融入设计。例如“和”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从老庄倡导的“天人合一”到如今大力提倡的“和谐社会”,每个时代对“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定义。如今,要把“和”融入中国设计,中式风格不仅要做到中国古代与现代的和谐,更要做到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只有这样,中式风格才能在立足本土、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08年奥运会开幕式气势宏伟,场面壮观,并涌现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典范,其视觉效果令国内外媒体及观众深感震撼,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三、中式风格发展现状

中式风格在现展缓慢,在处理中式风格设计问题时,一些设计师一味的作古做旧,历史感浓烈,但现代元素和流行色彩欠缺,从而使设计作品缺乏时代特性。目前,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民族化,民族化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对符号或图形的认同。探索民族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自己个性的碰撞点,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这才是中式风格的精髓所在。可能在多数人的观念中,中式风格的设计无非就是采用对称均衡的布局形式,结合红木家具、木雕艺术、花格窗、垂吊灯笼、中式图案等元素的设置。其实不然,中式风格并非是中国元素的简单罗列与推积,而是中国文化精髓与内涵的深刻体现,简单的模仿只是对中国文化肤浅的理解与认识,必将阻碍中式风格的发展,并随时代进步而被淘汰。故中式风格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抄袭与形式的模仿,而要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注重对其精神、思想观念、审美习惯等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结合新技术的大背景,在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对中式元素进行再创造,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世界的设计语言,共同融汇成现代设计艺术的主流,从而让中式风格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和创新。

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的结合

在现代设计中,怎样处理才能使我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性与文化内涵?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有成功的设计案例可供参考: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为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备受政府关注。日本的设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的设计风格明显不同于欧美,有着浓厚的日本风味。究其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汲取了日本民族的古典文化精髓,使之日本化,但它又不是简单地一味卖弄传统,而是在设计中加入强烈的现代意念,采用各种新的现代设计制作手法,给人感觉既是“日本的”又是“世界的”,既是“古典的”又是“时尚的”。所以其设计既为各国设计师所推崇,产品也广为各层次消费者所接受。

日本设计“走民族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值得我们借鉴,此外我认为斯堪的那维亚设计的发展模式也应值得中国学习。斯堪的那维亚的现代设计将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与新的严谨主义并行,创造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体现斯堪的那维亚国家的多样化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以及对自然材料的欣赏。因为环境因素的影响,他将现代主义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意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设计文化,因而在世界上大受欢迎。

与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相比较,中式风格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如何恰当的把传统的中式风格融入更多的现代、时尚元素。从有世界影响的华人设计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成功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设计浸润浓厚的东方传统文化,又接受欧美的西方文化,并兼容现代的设计观念;他们的设计作品具有个人魅力又蕴含民族特点,还融合强烈的现代意识,这都是传统的审美观念与世界先进设计文化融合的结果。因此可以说,作品民族化的体现,应是经由多元化的文化修养与某一特定民族风格及强烈时代精神融合演绎而成。同时也说明,所谓中式风格设计中之“世界性”内涵,应是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在特定时代中的广义延伸。民族化必须现代化,中式风格也必须现代化,民族化与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民族化的设计,应是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高度融合的产物。

五、中式风格应融入流行、时尚理念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曾广泛接受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不断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从这一意义上讲,要想使传统的、民族的设计元素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以现代设计的观念去审视、寻找、挖掘其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的部分,同时注入时尚的意念进行改造,使其既是传统的素材,更是现代的展现,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并“流行”。

在某些人眼里,流行时尚的事物都是过眼云烟,经不起时间这面镜子的检验,所以他们轻视它。殊不知,设计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正是众多流行时尚理念的综合,才意味着新事物、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等的出现,代表着历史和艺术发展的某些方向。所以在现代设计中,传统的、民族的元素应该而且也必须融入流行、时尚的意念,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当然,“现代”并不完全等于“流行”,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代”一定带有“流行”的因素在内。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设计不同于艺术,它带有显著的经济特征,设计不仅可以引导消费,而且可以创造高附加值。欧洲的现代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先后经历了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构成主义、风格派、现代主义、流线型设计、高技派风格、波普设计、后现代主义等等,每一设计的类别都有自己完备的理论和作品,欧洲的现代设计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发达,就是因为这些设计都是在之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融合了当时社会上的流行元素和思想。20世纪由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一批现代主义大师倡导的的“现代主义风格”取得了空前成功,从而被称为“国际风格”。现代主义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脱胎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不仅传承了优秀的设计思想而且融入了当时较流行的设计理念。

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求新求异的思想时刻在产生。总是有一批人以其敏锐的触角不断制造美梦与浪漫,花样翻新的创意为我们渲染着未来亮丽的远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个性与科技处于对立与统一中,这个过程是诸多元素、流行多元化与品味共存的过程,潮流也会随之产生。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创造力要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而富于变化,才能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时尚观念,才能将不同文化品位和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一起。

因此在现代设计中,中式风格只有将传统与时尚结合在一起,才能给人以民族化的感觉。其实,以现代设计的观念衡量传统和时尚,两者不仅没有冲突,相反,如果能相互融合,结果必然是相得益彰:传统通过时尚得以继续流传,时尚通过注入传统而增添文化感和厚重感,增强其生命周期的可延性。由此可见,撇开流行和时尚,设计的民族风格将无从谈起。

六、结语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国文化完美的融入现代设计是当代设计师需要直视的重要课题。中式风格不应故步自封,它需要有所突破。在布局上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内要;在色彩上增加亮色,画龙点睛,带来活泼生气,平添音乐的跳跃感;在材质上结合新型材、新技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民族性、特色性。中国人一直倡导“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到底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谓的民族并不是指特用土生土长的民族化符号设计出来的作品,“民族”应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在现代设计中,真正的民族化的作品应该是既蕴含民族特点,又融合强烈的现代意识和流行元素,是民族风格与现代意识的统一体,只有这样的作品,我们才可称之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式风格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9):287-294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3

这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这一时期的特点是重工业的迅速崛起、现代科学技术广泛传播与发展。电力、金属、化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传统艺术中的再现和模仿产生了现代主义的特征,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再一次的发生了转变,建筑业首次把铁用在了房屋结构上。这一时期的审美仍然没有脱离权势、财富、地位的象征要求,复古思潮仍是社会审美的主流。但是新技术的进步无法阻挡,传统审美意识收到了极大的冲击,新锐艺术家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对后世的设计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典美学迎来了最后的辉煌,随着旧形而上学的衰落,艺术领域的审美也发生了裂变。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走上了对立的道路,现实主义向自然主义发展,而浪漫主义进行了极端化的唯美主义蜕变。自然主义讲求的是从物体和现象出发,给人一种感受事物本质情怀和开放本性的表达,是一种抛却了审美的审美。唯美主义则是纯粹的观念,展现了对艺术的崇拜,是一种为了艺术而艺术的理念,主张形式就是内容。这一时期追求自然和纹样的哥特式风格大为兴起,讲求简单、朴素和实用功能,反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铺张、奢华,在平面装饰设计上,采用了卷草、花卉、鸟类等大自然主题作为装饰的母题。但是这一时期的设计理念仍然没有触摸到现代设计的主要问题,即在工业化的基础上,生产符合现代审美理念的产品。

二、二战时期的审美一室内设计

这一时期战争对于室内设计的影响十分巨大,艺术设计的中心有欧洲转向了美国。ArtDeco产生并兴起,成为了20世纪最成功的装饰风格。ArtDeco的风格是现代主义艺术风格诞生的一个过度形态,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奢华的材料,以及商业化的艺术,包容性十分的强。这一时期是一个传统生活方式再也无法维持下去的时期,人类社会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艺术家开始改变审美观念和生活模式来适应工业化的需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审美观念很难统一,因为每个人都在探索现代社会的风格,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同样,这一时期的审美理念也最终走向统一,在不同风格艺术创作的情况下,心理真实、否定内容对形势有决定作用的理念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特征。室内设计的现代化特征愈加明显,首先,功能主义原则得到了体现,对于室内设计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再定义与明确,代表流派是美国的芝加哥流派;其次,随着人们对于世界认识的深入,空间、时间这一概念被提了出来,审美不在限制于特定对象的参照,而是有了生命力的流动,展现了时间的流动性;

三、二战后的审美与室内设计

这一时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消费主义和大众审美的兴起。这一阶段,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大众的审美理念得到了宣泄,对精英主义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文化产品日益的商业化,消费者欲求成为了这一时期的审美主导。但是,消费者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思想受到设计风格和“时尚”的左右。这一时期,产生了对整个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波普文化。波普文化反对现代主义无视群众的精英艺术,把美学、艺术、设计带入了现实生活,发挥各种生活元素的作用。第二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到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审美需求不断被挖掘,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他非西方文化的巨大价值,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重新成为了设计师的参考因素。室内设计的风格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地域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的理念。室内空间的设计上,多层次的空间组织方法和多元化的空间结构被人们所重视,在手法上运用了延伸、过度、包容、渗透等多种形式,应在多层空间的效果。室内装饰上,色彩、采光、艺术形态、装饰界面等更加的重视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识,进行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多重融合。这一时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中有了大量的体现,设计师更加的注重细节与整体环境的协调。小到插座、大到墙壁都体现了美感和实用主义,同时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把文化符号内化进空间环境。

四、结语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4

立体主义诞生于1907年,其代表作品是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们》.立体主义自出现以后便迅速传遍了欧亚大陆.景观设计师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们开始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设计出具有别致的美学风格的景观.当前人们对立体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国际景观设计舞台上对立体主义深有造诣的是荷兰的高伊策.在高伊策带领下的荷兰WEST8事务所在国际景观设计舞台上占据着重要位置.

2荷兰风格派

荷兰风格派本身也对建筑景观设计产生了深刻影响.荷兰风格派的创始人有两个,分别是:蒙得里安与杜斯堡.荷兰风风格派立足于荷兰本土特征,从荷兰本土的研究为基础创造出前卫的艺术流派.荷兰风格派是与立体主义相比肩的一个重要流派.荷兰风格派崇尚理性与秩序,在设计过程中更加重视均衡组织的原则.这一点深刻影响着当前景观设计理念.孟德里安与杜斯堡两人的理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孟德里安看来绘画的基本元素只有红黄蓝基本色彩和黑线,而杜斯堡却着不同的理念.荷兰风格派在当今景观设计中有着重要影响.荷兰风格派本身的几何特征在景观设计领域中得到了直观体现.

3表现主义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与荷兰风格学派和立体主义不同,表现主义更加注重于人物内心精神与内心世界的表达.表现主义在德国有较大的发展.桥社的创建是表现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表现主义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景观的外在特征而在于内心情感.因此表现主义主张在绘画中表现出个人的情感.表现主义对德国许多景观设计师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们纷纷按照表现主义的原则来设计,在这些众多的景观设计作品中,犹太人博物馆就是其中经典代表作.犹太人博物馆一个最大特征就是不规则穿插的线性和具有强烈冲突感的铺装.这两个特征不仅体现出了犹太人博物馆外在风貌,同时更深刻地体现出了犹太人在战争中的苦难遭遇.此外在博物馆周围都种植着郁郁葱葱的植物,这些生机勃勃的植物象征着犹太人希冀和平的强烈渴望.犹太人博物馆是经典的景观设计,博物馆是表现主义的典型表现.由此可以看见,现代美术学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4超现实主义

关于超现实主义这个美学流派至今仍然存在着较大争议.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出生于俄国的夏加尔.夏加尔本人深受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仔细观察他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些美学流派对他的影响.夏加尔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能给人以亲密感,但同时又使得观众感到神秘遥远.超现实主义对景观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超现实主义那种亲密又遥远,现实又梦幻地风格吸引了不少景观设计师,这些景观设计师创建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超现实主义在多年的发展中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对超现实主义的理解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下环境下景观设计能否取得进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超现实主义的活力.

5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现代美术学流派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未来主义本身其实是一场文艺革命.未来主义发轫于文学,最终影响到美术直至景观设计.相比于其他流派未来主义更加强调生活节奏,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动感与速度感被前所未有地表现出来.未来主义对人们的生活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得人们开始应用一种新的理念来观察事物,人们对机械、对速度的感觉发生了重要变化.当今未来主义在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表现主要体现在千禧年公园这一经典型的作品中.千禧年公园本身充分体现出了动感.与其他作品不同,千禧年公园体现出了前卫的景观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与未来主义提倡的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千禧年公园是当前景观设计中对未来主义精神的延续.未来主义本身仍然以不同形式影响着景观设计.在今后的景观设计中要想取得不断进步就必须要加强对未来主义的研究.未来主义体现了伟大的人文精神,加强对未来主义的研究,挖掘出未来主义的人文精神是做好景观设计的必然要求.

6大众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用世俗影响拼贴的形式来展现出强烈的美学特质.大众文化主要是运用拼贴手法来把日常生活中的产品,世俗影响引入到景观设计中.大众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一向呆板,怀旧的审情结.大众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复制、粘贴、拼贴和挪用.大众文化能够使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重新焕发应有的生机.大众文化能够把最平凡的事物表现的最为经典.当前大众文化对景观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大众文化对景观设计影响深远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亚特兰大里约购物中心.该购物中心表面上看上去会觉得并无新奇之处,但是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些建筑物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该建筑物也具有不同的特质.亚特兰大里约购物中心通过廉价塑料与涂料来进行建设,这些材料看上去虽然朴实,但是却能给我们以清新的感觉.

7大地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5

宋学思想对于现代古典女装风格款式的影响

现代古典风格的女装设计无论是对于形制的表达,还是对于文化意蕴的延伸,都很好地承续了宋性冷静、含蓄清宜的审美观,在一些现代古典女装设计中可以捕捉到宋学的影子,例如在时尚界被誉为“古典现代主义”先驱的阿玛尼,把中西元素、时尚复古作为品牌内核,运用简洁自然的线形,在不失细腻感的同时展示了女性自信,能够体现品牌神韵的并不仅仅是流行一时的造型线,而是一种优雅、含蓄的理性品格,这种貌似简洁、实为讲究的含蓄品味与宋代文雅而不造作、美丽而不轻佻的理性审美观相契合。这也说明了现代古典风格的服饰内涵延续了宋代对于理性的思考,摒弃了设计手法上的保守拘谨,保留了宋代设计的平淡自如、条达疏畅。在现代古典女装款式设计中,典雅端庄的设计理念汲取和借鉴了宋代的理学达意,将“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审美旨趣以新颖时尚的方式融入现代古典服装设计中。如图1所示,中国2012春夏“听香”时装会中服装对襟的设计,能够找到宋代褙子的款式特征,引用了宋代直领对襟的形式,无扣饰和绳带,注重边缘纹饰的设计,简洁流畅的设计线条配合飘逸天然的质料,经过手工刺绣、盘滚、压褶等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再造,传递出中国式的雅致、恬淡与从容。说明现代古典女装设计在工艺制作、造型处理上,弱化了宋学思想的秩序冷静,注入了现代时尚的新鲜血液,强化了以理性实用为标准的审美价值,期望给目标顾客传递出积极、开放的生活理念。

宋学思想对于现代古典女装色彩相貌的影响

色彩的相貌能够带给人“先色夺人”的效果,能够体现服装审美的灵魂价值。宋朝的理学思想对于色彩的主要影响体现在色彩的实用表征上,理性主义的色彩审美观反映在色彩设计的平衡中,没有突跳的点缀色、热烈的对比色。例如棕色、藕色、茶色、绛色等间色作为理学思想对复归传统最为沉稳、含蓄的表达,极具恬静风韵。现代古典风格的女装设计延续了宋朝色彩对韵味、神似和内省的追求,典雅的色彩气氛体现在服装中更注重其精神意义的抽象表达,让现代女性的古典美展示于安静祥和的色彩气氛中。以香港品牌伊思佩尔为例,通过运用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将宋朝传统色彩审美观念和现代古典元素相结合,融入到现代女装时尚设计的潮流中。品牌色系由雅白和兰色、浅棕和褐色、粉黄和茶色等复色单元组合而成,配色致力于表现新一代东方女性高雅古典品味的生活色彩,色彩与消费者对于古典美的心理诉求形成互为互构,成为都市白领对于古典休闲风格的不二选择。可见,理学思想的潜移默化将这种含蓄温婉的色彩气氛延续至今,被现代古典美所继承和弘扬。

宋学思想对于现代古典女装纹样质料的影响

宋朝刺绣的工艺手法极为高超,传统缂丝技术被现代工艺所传承和创新,现代技术不仅改变了缂丝的织物结构,而且也扩充了材料选择,从艺术和技术的角度提高了服装的附加值。配合丝织品清淡、端庄的理化风格,引导和暗示了现代古典女装的灵感设计,例如品牌EACHWAY2012春夏时装会,款式主打套装和连衣裙,搭配高贵礼服,面料以真丝、丝麻混纺为主。工艺手法以立体精致的钉珠刺绣作为设计主线,结合了针织、印花、编织的花蕊纹样,设计风格从容稳重,充分展示出都市女人古典美的精致优雅。宋锦的理学背景,建立在当时人们对于自由豁达的精神追求之上,纹样设计寄情于山水花鸟,纹样题材采用象形、谐音、隐喻等形式,传达了吉祥寓意的核心主题,富有浓厚的装饰意趣。对于现代古典女装的设计起到了启示的作用,现代的苏州宋锦借鉴传统的组织结构手法,在几何纹样的构图统辖下,将严谨而又细腻变化的吉祥、自然花卉纹样内填其中,采用电子织机技术,结合现代装饰题材,运用于古典风格的礼服、休闲服女装设计中,使得服装整体风格丰富变化、秩序明晰。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6

关键词:汽车;形式;造型艺术;美学风格

1.汽车的产生

卡尔·奔驰[Karl·Benz](1884—1929)——现代汽车工业先驱之一,人称“汽车之父”。1885年10月,他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1886年1月26日,他又取得汽车发明的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从此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2.汽车的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汽车形式与功能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的设计美学风格,可将汽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七个时期:

(1)汽车产生阶段(1885—1900);

(2)汽车发展阶段(1901—1915);

(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1916—1929);

(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

(5)喷气式时代(1952—1964);

(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

(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

2.1汽车产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885—1900)

在汽车产生阶段,设计师仅仅专注于技术层面的设计,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汽车的技术实现功能,是一种技术上的探索与发明,是完全向功能技术设计的“一边倒”设计,造型艺术则处于从属地位,是一种功能压倒形式的设计。尽管如此,汽车作为一件伟大工业产品的诞生,其本身就符合一种理性的、严谨的美学风格——机械美学风格。

1885年奔驰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形式上给人的感觉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三轮马车。奔驰所注重的是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功能实现与制造技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从功能、技术层面去考虑设计,在美学风格上则没有什么明显的痕迹,甚至根本没有加以考虑。一眼看去,该车只有一种机械加工所处理过的痕迹,符合机械美学风格。

1894年的BenzVelo只是将三轮改进成了四轮,虽然车身加装了翼子板,但在形式风格上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时的汽车只是一个粗糙的工业产品,还没有关于美学风格的设计理念。这时的发明家(也是设计师)认为将三轮运行方式改为四轮运行方式要远远强过纯形式上的改进,机械风格依然处于垄断地位。换言之,1885—1894年之间的汽车设计还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功能性的探索,属于一种纯机械的美学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前后。

2.2汽车发展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01—1915)

19011915年间,随着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问世,汽车实现了小批量化生产。设计师开始注重汽车的局部装饰,在车的前脸使用了铝板、镏金板等质感较强的装饰性材料,使得该时期的汽车看上去装饰性很强,符合当时“新艺术运动”的流行趋势和趣味喜好,是一种注重局部装饰的装饰风格。

1900年产的MercedesBenz一改过去的“机械式样”,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发动机前置,就着发动机形状因地制宜地加装了一个发动机车罩;前脸安装了圆圆的前大灯,形式上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轮毂不再用圆钢条直接交织而成,而转向采用铸造成型的具有平面装饰韵味的轮毂,增加了车轮的形式美感;车轮上面的翼子板不再是一块简单的铁板,而是根据车轮和传动齿轮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圆弧形,这对整车有很好的装饰性;车座上增添了扶手和靠背,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05年产的MicheltouringCar与前者在整体形式上并无大的改变,但前脸、座椅、方向盘等局部装饰却远远超过了前者:车灯采用了镀金处理;前脸的通风栅栏周围镶嵌上了金黄的装饰性镶条;轮毂经过镀金处理,边缘喷上了鲜艳的红漆;车身也喷涂为鲜艳的蓝色,增添了该车的视觉美感,是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1914年产的Ford-T小汽车在前脸、驾驶台、座椅等局部继承了这个时期的设计特点——细节装饰。繁琐的装饰是这个时期的最大趣味,甚至是这个时期审美的标准。尽管车身仍然是马车造型,但翼子板已开始采用整体连贯的弧型设计,车身的形式感得到了增强,造型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汽车发展阶段的汽车虽然在局部形式上有了些细微的改变与突破,但就整体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呆板。设计师只是通过增强汽车局部的装饰来美化车体,花哨的装饰成了这个时期汽车的“标准配置”,仿佛花哨的装饰就是美、就是时尚、就是真理。1915年左右“装饰风格”逐渐被“反装饰风格”所取代,从而沦为文化化石,被岁月所掩埋。

2.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16—1929)

汽车加工制造在这个时期已日趋成熟,汽车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拥有汽车,汽车的造型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被奉为时髦的装饰,在此时被坚决反对,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一种整体的形式美。

在1916年生产的PorscheTurbo车身上,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大量的细节装饰——前脸没有了金色的装饰性镶条,没有了夸张的前大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有进气和散热功能的通风栅栏;翼子板、座椅以及方向盘周围也都没有任何装饰;每个零部件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整个车身都旨在突出“功能主义”,是一种反装饰风格。

在1919年产的Ballot身上,我们能明显地发现它和以前的车身有了很大的区别:

⑴以前的车头与车身在分布和衔接上是不统一的,缺乏整体感,而该车在设计上将车头和车身融为一体,已经开始注重整体造型,造型已成为了汽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⑵车身在色彩上采用了偏灰的色彩,不再像“装饰风格”时期那样偏好于鲜艳、明快的色彩。

⑶整车仍然找不到任何装饰,在设计上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反装饰风格。

反装饰风格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渐渐地走向了低谷。从1928年生产的MercedesBenz汽车身上可以看出,该车的车身尽管符合这个时期的整体性特征,但在轮毂和前脸部分又开始出现细节装饰,整车充满了十多年前的那种装饰韵味。该车的出现,宣告了反装饰风格时期的结束。

2.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的设计美学风格

汽车引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汽车造型艺术的突飞猛进,汽车设计开始追求一种动感美,速度美,开始以空前的热情重视外修造型。此时外形具有流畅线条的汽车便被认为就是好的设计,“流线型风格”开始席卷全球。

1930年产的Ford-A型汽车,外形已与以前的箱型车迥然不同,它具有新颖的车身,前后翼子板、驾驶舱都呈圆弧形,就如一只甲虫。通过与以前的车身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该车有以下特点:

1)车头、车身和车尾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车具有一种流畅的线条,从头部一直蜿蜒到尾部。

3)整车没有棱角分明的地方,任何面与面的相交处都力求一种圆滑、柔和的过渡。

1951年产MercedesBenz300在前脸和翼子板的设计上都采用圆弧型设计,使用内置式车灯,增强了车灯与前脸的融合性,使得前脸线条更加优美流畅。该车圆滑的前脸,柔美的车身,流畅的线条无处不体现了流线型风格所具有的特点。

由于流线型轿车在车内空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缺陷,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类似船形,带有引擎舱、乘员舱和行李舱的汽车逐渐代替了流线型风格的汽车,成为了时代的新宠。

2.5喷气式时代(1952—1964)的设计美学风格

随着喷气式时代的来临,汽车设计开始趋向在车后加上大大的尾翼,追求一种与飞机形式有紧密联系的风格。这种对有机形式比较重视的设计风格被称为有机风格,也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富于雕塑表现味道的风格,这种风格慢慢地取代了流线型风格的统治地位,成为了设计美学风格的新标准。该时期的汽车造型有两大特色:一是车身的防撞设计;一是尾翼的流行。

在1953年的MercedesBenz180车上可以看到,流线型时期前脸和引擎盖所特有的夸张的流畅线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练的近乎平板的引擎盖和简洁的圆弧车灯;车身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快,而且驾驶室空间比以前更大了;车的裙边外侧有了比较显眼的防撞保险杠;车侧身有两道仿佛特意雕刻出来的外凸有机形,属于一款典型的有机风格设计作品。

1960年产的Lincoln车,其整体造型就犹如用刻刀镌刻出来一般,有种简练的形式美,车身两侧也和前面两部汽车一样,有一刚劲的外凸有机形,行李舱上面有一对尾翼,整体形式非常接近机造型,是对喷气时代的一种具体反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喷气式飞机不再为人们所好奇,时代再次把有机风格遗忘,而将趣味投向了新的设计风格。

2.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的设计美学风格

在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受当时“波普”运动的影响,新奇、古怪、独具个性的造型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以甲虫为原形设计的小型汽车大为流行。汽车的造型艺术属于一种追求独特形式美感的波普风格。

1965年产的Corvette汽车造型比较奇特,车体较以前小了许多;车尾也不再有尾翼;前端的防撞杆也较以前隐蔽;车身两侧没有了外凸有机形。整车在风格上有了一种夸张而新颖的变化——即注重整体形式而不拘泥于局部刻画,美学风格上属于波普风格。

1975年产的Chevette汽车在形式上也是仿甲壳虫造型:两个前大灯就犹如两个眼睛;车体表面比较小巧、硬朗,形式感强烈;车身线条从圆滑走向了棱角,从柔和走向了硬朗,车灯从圆形变为了矩形……在造型艺术上一如既往地继承了追求形式主义的波普风格。

1979年产的通用Buick在整体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大的改变,车身体积又开始出现长、大、宽的特征,车身风格抛弃了以小巧的甲虫为原型的波普风格,而转向采用硬朗、理性的造型风格,形式主义从此宣告结束。

该时期的汽车设计比较注重车的整体形式,外形大都取材于甲虫造型,汽车的形式非常丰富生动,具有美感。这种片面地强调汽车形式的设计风格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它同时也降低了汽车内部空间使用的有效性,因而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2.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的设计美学风格

从20世纪80年代起,汽车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形式成为了竞争的关键,各种风格的汽车式样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以一浪高于一浪的趋势淹没了整个世界,造型艺术已经完全沦为一种有力的促销手段。而对其设计美学风格来讲,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1)极简主义风格

LexusLF-A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极简主义风格,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简洁干练的外型,一种在整体形式上能取得高度协调的统一,倡导“简洁便是美”的设计理念。

(2)仿生风格

生物的外形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具有神奇而美丽的形式,把生物的形式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中能取得一种奇特的效果,能赋予汽车某种生物的灵性。Beetle是大众的一款经典轿车,其外形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甲虫,属于典型的仿生风格。

(3)雕刻风格

希腊雕塑分为两种风格:崇高伟大风格,即一种表现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风格形式;优美典雅风格,即一种表现优美、典雅的风格形式。在现代的汽车设计中,这两种风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崇高伟大风格表现的是一种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美,如果把这种风格融入到汽车设计中,便能使这些车具有一种神圣庄重、雄浑有力的形式感,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审美的功能性。ChevroletCamaro概念车通过坚实、健美、有力的车身线条,凹凸有序的块面关系,传达出一种庄重、雄浑、彪悍的气质。

其次,优美典雅风格是借助车体外形上灵动的线条,或是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来得以体现,突显出一种优美典雅的外形气质,这种风格大量地被用在了轿车和跑车的造型艺术上。PorscheCarreraGT的车身就是由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所构成,具有一种优美典雅的特质。

(4)高科技风格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设计也出现了一种倾向于表现科技,体现未来的风格,即:高科技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不但吸取了雕刻风格的优点,而且在外观上还具有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AudiRSQ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高科技风格,该车在形式上吸取了优美典雅风格的精髓,加上概念化的夸张外形、银灰的色彩搭配,整车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

在近二十多年间,尽管汽车的美学风格是复杂多样的,但就汽车设计中的美学理念来说,却是有史以来被应用得最为成功的。

3.汽车设计美学风格的总结及未来发展

夏尔·巴托[CharlesBatteux],(1713—1780)将艺术分为三种,即:美的艺术、机械的艺术、居中的艺术。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它既不完全属于“美的艺术”,也不完全属于“机械的艺术”,而应该属于“居中的艺术”,也就是说,汽车设计的本质是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最佳平衡。从汽车发展所经历的七大阶段性美学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汽车造型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也发生了以下复杂的变化过程:技术>艺术,技术≥艺术,甚至技术≤艺术。从机械美学风格,装饰风格,反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新有机风格,波普风格到如今的极简主义风格、仿生风格、雕刻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都直接反映出了各个时期设计师对这种平衡关系的理解。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汽车设计也从未停下过前进的步伐。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也在不断地演变,也在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来讲,雕刻风格、仿生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刘世恺.汽车发展史话[M].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版.

[2]王受之.世界现代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3][德]Dr.HarryNiemann.百年奔驰[M].朱华,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11月版.

[4][英]贡布里希(E·H·Gombrich).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2003年版.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7

随着各国人民的交流日益频繁,全球文化多元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也正在逐步侵蚀着民族文化的生存以及延续。因此,在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当中加入民族文化的特征不仅能够很好地去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也能很好地将民族文化进行更好的延续和发展。所谓的“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并不是纯粹的将传统文化当中的设计元素进行简单的整合、归纳甚至于抄袭到设计当中,也不是将复古明清、照搬古典的进行设计,而是设计师能够更好地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理解之后,将民族文化元素运用到新中式室内设计当中,并与民族文化当中所蕴含的比较优秀的品质和精神能够通过动态的解读与现代人们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继而为以后提高人们的民族精神文化起到极为关键的积极作用。从文化本身的角度来看,人们主张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保护国家文化特色,将民族文化赋予世界意义,民族文化也意味着,在任何国家都有不可或缺的理论意义。“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当中的精神内涵是建立在宗教文化以及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之上的一种文化需求,在当今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风格仍位于有设计行业的主流地位,其重要的特点是讲究设计的功能性特征以及实用性的特点,而对于“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而言,其表现手法通常是将中式的建筑结构进行重新的设计和组合,同时传承传统元素中的设计风格及其精神内容。随着人们对于民族认同感的提高,许多国人逐步开始重新定义隐藏在文化当中的文化价值,根据本地区的文化特征与世界的文化相结合,将中国人在以前文化建筑中的传统民居文化特点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结合,这方面的设计问题逐步成了现今中国设计界最为热门的探讨话题“。新中式”的室内设计风格将中国的宗教文化很好地融入设计之中,分别表现出儒、禅、道三种不同的思想意境特征。在我国,促进和谐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因素“,和”充分体现出本民族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和谐是表现一个社会和自然所生存的一种最为基本的状态。新中式的设计风格讲究纲常以及对称的特点,常通常是运用阴阳平衡的理论依据来对室内的生态进行调和,在装饰材料上则选用“金、木、火、水、土”这几种元素来体现禅宗式的宁静和理性的生活状态,同时充分表现出本民族的特点以及所追去的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特征。

2现代人们审美意识的改变和需求

现代设计集中体现在通过艺术和设计去不断地改善和影响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同时也开始逐步提高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为了提高艺术品位和设计的审美内涵,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现代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变化发展。审美意识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由基本的认识和看法促使美感的形成。通过一定的社会群体和地区环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因此,在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心理特征以及其他审美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受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影响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和影响。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审美理念的差异随着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以及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也都有所区别。在当代社会中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潮流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新中式”室内设计的影响同样具有有非常大的变化,对于民族文化上也同样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缺乏。(1)缺乏对于优秀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其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肯定以及认同感。(2)对于西方文化的过渡崇拜和盲目追求,从而互留本土文化特征。(3)对于比较朴质的本真的文化的一种冷落,对于异己文化的过度追求。(4)缺乏对先进文化的了解和对落后文化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人们更应该去发展和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时期的新中式风格,我们应该更好的对其进行探索和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同时能为以后更好地提高民族文化知识,普及对后代的教育文化都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

3古典造型艺术的继承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中式风格在家具室内设计语言上充满理性特点而不失简洁的效果,线条干练而方直、整体的造型显得尤为的大方,同简约风格的现代家具的轮廓有共同的特征。同时,新中式的家具同时也吸收了明式家具中的特点,并且摒弃了古典家具中比较繁缛的装饰特点。古典西欧流行在17世纪,法国是古典文学的主流。因为它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相结合,被称为“经典”的例子。在法国,从早年的17世纪到1660年左右,已经到古典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文学语言去完成相关设计和建立各种文学流派,一直在欧洲流行了200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意义上说,有古典文学的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的古典风格,但它不是直到18世纪初的发展;俄罗斯是第一个在18世纪,新古典主义一旦成为文学的主导倾向在那个时候。同样在中国的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中也继承了这一点,将古典主义中注重“理性”至上的精神,要求逼真但又不能纯粹模仿等精神融合在新中式的室内设计之中。并运用新型的材料,各种型号的玻璃、树脂以及金属等材料并结合一些环保的材料和各种高强度的胶合以及具有优美纹理的迷彩等新型材料。

4结论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8

〔关键词〕儒家思想 室内设计 美学理念

一、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核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儒家始终主张重视民生的发展,并且没有过度的强调个人的需求,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广泛受众的需求得到满足。“仁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更是我国历史民族建筑的室内设计中常常体现出的文化精髓。窥视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和儒家思想存在着紧密的关联,不仅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且还传承了地域性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而言,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颇深,并且设计思想主要源自于儒家的以下两大思想核心。

(一)中庸思想

根据汉语解释,“中”即合适,“庸”即适度的做事方式。所以中庸的儒家思想,强调的是适度的概念,平衡的理念,不骄不躁、不偏不倚、不走极端。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中庸思想常常为人称道,因为其适度的保持了居室环境的平衡性,彰显了儒家思想“性本善”的观点。子谓《韶》中有云,“尽美矣,又尽善矣”,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为了将善与美相融合,体现在室内设计中,就是功能和形式的融合,不过度的注重形式感,也不过度的注重功能性,保持两者的平衡、适度。例如在河南地区的一些现代室内设计中,常常会看到所谓简约主义风格,其最大的特色在于简单的形式,但是不过于简陋,恰到好处的装修,却充分体现了空间感和舒适性。任何一个空间环境中,人永远是主体,对于空间功能的合理使用,以及人在使用任何设施的方便性,恰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二)“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儒家所强调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无论是在古代、近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还是在现代山水景观理念和室内设计理念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终存在。窥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在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道路上,可谓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包裹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佛家、道家与玄学,甚至是阴阳八卦、五行之哲理等古代美学和哲学思想,都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文人墨客们,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于山水画中,期望通过山水画的呈现,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展现真正的天人合一理想境遇。现代室内设计师们则强调以巧夺天工的方式,再造人与自然的现代和谐之美。

在中原地区,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之道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其一是内外环境与空间的和谐关系,在中原建筑中,不仅要呈现出室内和室外的和谐,更要注意室内各种装潢设计的和谐感;其二是将自然概念引入日常生活中,将门窗的采光和通风功能,纷纷纳入到室内设计细节当中;其三是崇尚“宛自天成”的境界,倾向于现代简约设计风格,要求以简洁的风格表达不简单的文化意境。

二、中原地区室内设计与儒家思想的关联性

在中原地区,儒家思想作为室内设计的一种文化理念,其不仅影响着室内设计的细节,同时也与室内设计存在着内在要素的关联性。客观而言,室内设计的核心是巧妙、妥善的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而儒家思想恰恰也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所以两者的关联性在于,室内设计需要借助儒家思想,来辩证的对待人与空间的矛盾和关系,并妥善的处理。从专业性的角度而言,室内设计其实与人存在着自然的矛盾,如果不能够和谐的处理两者的关系,则容易导致人与环境的“不适”。追溯历史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代室内设计在缺乏儒家思想的关联下,存在着对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人与环境的矛盾,导致最终人在家居生活中得不到舒适的享受。所以在儒家思想与室内设计的关联性之下,必须要尊重人本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彰显中原地区的文化精粹,并保持儒家的文化传统。

(一)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

与儒家思想“仁”所对应的,正是儒家思想的“礼”。在漫长的中国封建历史社会发展进程中,儒家思想作为立国之本,长期以来的等级观念贯穿上下,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理念和等级界限思想。在中原地区,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古建筑、传统建筑,其室内设计的特点恰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从色彩的选择,到内饰的精挑细选,再到各种图案元素的不同寓意,均体现着不同等级的艺术特色。色彩方面,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正色与间色之分,并将其对应身份的贵贱、尊卑。例如《论语》中写道,“恶紫之夺朱”,以礼的形式保持单色的纯正性。

现代化的室内设计中,也常常有主卧、客卧之分,虽然不能等同于儒家思想的等级理念,但是却彰显着主人与客人身份的不同。在很多家庭的室内设计装修风格上,就存在着这种主观的差异性。在审美色彩上,设计细节方面,一般以基础的单纯色彩为主,以装饰色彩为辅。

(二)儒家思想的人文意识

孔子哲学、儒家思想可谓是中国君子极为推崇的思想理念。《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儒家思想对于自然景观和君子山水之情的表现,也是儒家思想中人文意识的呈现。所谓人文意识,即注重道德、关注人伦的文化意识。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儒家思想的人文意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标准,所以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人们也常常看到书房的特别装饰,例如文房四宝、雕刻工艺、书画挂屏、壁画匾额、铜镜钟鼎等等,既彰显了设计特色,也符合地域性的文化特征。

三、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

客观而言,在我国三大教思想(儒教、道教、佛教)中,儒家思想一直被传承至今,且有着广泛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艺术形式规范作用中,儒家思想都有着特色性的呈现。基于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让室内空间包含了善与道德的美感,不仅有着形式上的美感,同时还加入了传统的儒家美学精神,即高雅的格调、对称的布局、色彩的传统,以及文化内涵的自然流露。儒家思想为室内设计的特色表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丰富了设计师的选择素材。

(一)内敛含蓄的空间特征

优雅而不失内敛,是儒家思想特有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所以在中原地区,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家居装饰的含蓄、不张扬,却十分的舒适宜人。从细节角度来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在室内空间的形状上,很少存在不规则的形状,大都呈现为有序列性、有规律性的空间形状,并且在线条方面,呈现着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精致表现手法;与此同时,儒家思想对于自然的美感,孔子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看法,代表了儒家审美的特征。在儒家思想理念中,大自然与人处于相同的地位,人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相互之间更应该有着情感的交流。所以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往往不能忽视自然空间的审美意蕴,体现着内敛与含蓄,同时还有生机和朝气。

(二)丰富意蕴的装饰纹样

道德修养与伦理规范始终是儒家思想强调的核心,而这些思想核心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往往成为了室内装饰图案的主要特征。例如很多室内设计的典型图案,其实都是儒家思想中传统文化寓意的装饰图案。例如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装饰字样、“仁”的书画等,类似的装饰图案往往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意蕴之美,能够点缀人们生活中的温馨空间。之所以人们经常在中原地区看到偏中国风风格的装饰、偏中国式的装修风格,其实正是因为儒家思想对中原地区室内设计的影响,有传统文化魅力的呈现,也有传统艺术情结的表达。

四、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美学影响

(一)中庸之美的影响

“中庸者,以中为用是也”,即强调为人处世的遵循中正之法则。室内设计空间,包括三大基本面,即地面、顶面以及墙面。所以在针对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有关墙面、地面以及顶面的一切装饰元素,都需要设计师的合理把握与考量。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三个基本面的室内空间视角效果呈现,关系着整个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及风格走向。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装饰元素的应用,都应该在整体空间、界面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设计探索。儒家思想在中原地区对室内设计的影响,从空间的角度而言,即体现适度的美感,保持整体的和谐之美,也需要兼顾多样性、丰富性、简约性与质朴性。结合现代审美理念,儒家思想的包容性更符合现代中原地区室内设计的审美价值取向,即让室内空间和居住者的内心可以保持平衡的状态,不走向极端、不催生矛盾,符合中庸之道。

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人体自身存在着对色彩产生敏感反应的情况,现代人每时每刻其实都被色彩所包围、被色彩所影响,对于人们的精神变化、情绪波动,色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管是在东西方,对于男人女人,都存在着这种明显的效果。由此可见,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合理运用与搭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儒家中庸之美的审美思想影响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往往需要遵循传统的整体美法则,仅仅利用简单的几种颜色,就能够使得整个空间彰显出最佳的美感,不是单调、充满情感,彰显现代舒适健康生活的本色。在家具陈设方面,中庸之美要化繁为简,同时又要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空间的舒适性要求。简而言之,就是在功能性设计上避免繁琐,在空间性设计上保持人的身心舒畅,使景情相生,物界上升为精神境界。

(二)和谐之美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仅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彰显着中国哲学思想的本质。基于美学思想来探讨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念,主要是将人作为审美的主体,然后将艺术、社会与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融合多种要素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实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美学精神,它的核心思维模式与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当现代社会走入全球化的发展车轮中,当物质文明气息更加浓郁,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压力和竞争逐步加大,人类需要宁静的自然景观,更需要在室内设计中传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理念,以此来安抚人们日益紧张的精神和浮躁的心情,美化人们的心灵,解放人们的精神,开启更加美好的发展方向。鉴赏中原地区的一些室内设计风格,其意境和心境的结合往往被人们众口称赞,是现代人所期望营造的那一种“舒适宜人、温馨可居”的意境空间,也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心境空间。

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基于儒家思想的美学理念,往往要更多的兼顾人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更多的关注度。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要倾向于无害、无污染、可循环的现代环保装饰材料,同时要秉承简约设计风格,倡导节约型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需要强调家具在整体空间氛围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不建议选择欧式家具的奢华风格,更强调简约的功能化表现。在整体的室内设计风格上,所选择的家具可以采取直线造型家具,不必加入过多的曲线设计,保持线条的流畅感,体现明快、简洁的效果。富有设计感、统一性的简约室内风格设计,值得设计师深思熟虑,因为在现代人工作、生活与学习等一系列的日常行为,其实都和家庭中的家具使用息息相关,所以如何保持功能性与空间感的和谐,保持审美情趣的和谐非常关键。

儒家思想的和谐审美观,还需要设计师在中原地区进行室内设计时,秉承“因地制宜、自然融合”的设计原则,要根据地域性气候特征、地理因素等不同的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材料。与此同时,还要延续本地的风俗文化,嫁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桥梁,更多的将自然要素引入室内空间,借助空气、阳光与适应的生态环境设计风格,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并迎合现代设计理念中生态环保的需求。

在中原地区的室内设计中,儒家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不管是儒家思想的“天人之一”,还是“中庸之道”、“仁”道,均在室内设计中有所体现。客观而言,儒家思想在我国的文化发展进程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对中式家装风格的影响也尤为明显,缔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室内设计风格。

参考文献:

[1]陈永红.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J]. 文学教育(中),2014,05:76.

[2]冀玉慧,谭向东,温声远. 儒家美学对现代室内设计思维影响[J]. 山西建筑,2014,18:13-14.

[3]杨卫波. 中国传统文化对室内设计的影响[J]. 大舞台,2014,05:89-90.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9

关键词:反传统;现代设计;抽象;印象派

在学术界,尤其是设计界和美术界业已认识和注意到,在现代派美术流派中,有些流派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等对于新的形式语言的探索深刻地影响到了产品设计领域,影响到了现代产品设计美学的形成。具体来看,现代派美术主要是在以下儿个方面对产品设计美学形成过程产生影响。

一、反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代派美术之前的美术是写实的,因为画面当中是我们熟悉的人物、事物和场景。即使以奇特、幻想的形象出现的浪漫主义美术也可以说成是写实的,因为画面形象是我们可以凭借自已的日常经验来认识和辨识的事物。但是在现代派绘画作品面前,人们看到画面的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所熟悉和能够辨识的世界,我们所熟悉人物和事物在这里已经变成了陌生的,甚至支离破碎,使人无法辨识的各种无物象形式,现代派绘画强调描绘美术家的心中所想,而非传统的眼中所见。印象派对于主观印象的推崇带来了对于传统绘画中的客观叙事性的否定;立体主义的出现带来了人们对传统绘画的客观还原性的否定,彻底改变了对于旧的美术语言的模仿:抽象派反对传统艺术只把点线面当作物象的构造元素,而是把它们作为直接表达情绪的符号,就连传统绘画中和谐的创作、审美原则也被否定了。这个阶段,产品设计面临的状况是,一方面,世纪转折时期一系列的科学发明为人们带来了新的功能,而另一方而,传统的审美标准还在影响着人们的对于什么是美的产品的判断。这样一来,具有新的先进功能的产品必须有传统的装饰样式才会让使用者觉得体面,而单纯由新功能所决定的简洁的产品样式是不能被人们内心所接受的。如未来主义者在当时反对机器,反对工业化的浪潮中对工业和机器进行热情讴歌,这对引导人们认识、承认与肯定机械化和现代化科技的进步作出了贡献;立体主义彻底改变了对于旧的美术语言的模仿,创造出了把三度空间实体分解为一系列平面形象的方法,这些抽象几何形象的出现及推广,对人们舍弃装饰性的产品形态、接受抽象几何语言提供了启迪作用;构成主义的“抽象的艺术与工业化世界相结合”的观念为把抽象的几何语言应用到工业产品的设计中指明了道路;风格派艺术语言到了无以比拟的极少主义水平,为进行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产品设计提供了可以从实践上借鉴的形式语言。总之,以上这些反对传统、倡导创新的思想观念对于人们抛弃旧的美学观念的束缚,接受新的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机器语言起到了启迪作用。总的来说,现代派美术所表现出来的反对旧的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创作形式等思想和倡导创造、革新的精神,有助于人们抛弃旧有的产品装饰观念和装饰风格,有助于产品风格走向净化,为产品设计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思想上的启迪。这里要指出的是,虽然各现代派美术流派注重表现“精神”性,但是,这里所指的对于大众产生启迪作用的,不是某一具体现代派作品所蕴含的精神性,而是“反传统的精神”这一现代派美术的出发点。

二、抽象几何语言的影响

画所思是现代派美术的宗旨。从印象派开始,现代派美术就开始表现出了对于主观感觉认可的艺术观念,其形式已表现为对于现实物象的概括:后来的后印象派又在感觉到的印象的基础上消解细节后对物象进行变形处理,其所描绘出的物象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强调:到野兽派,现实物象的还原性已经在画面上不再存在,而只是用创造的图案来表现,也就是说这时候画面抽象物象已经不是通过对于现实事物或者人们对现实事物感觉印象的抽象与概括,它们与现实事物无关,而是完全个人主观创造的图案;到了立体主义者的画面,尚可辨的物象完全不复存在,而是被肢解成了非物象的抽象几何形象:后来的风格派进一步把艺术形象抽象化,它主张采用最少限度的视觉元素――水平线与垂直线和无彩色,通过这些简单语汇的组合,融合一些神秘的思想,来表现和传达宇宙的真实。因此,从画面来看,其作品只是一些点线面和色块的排列。抛开其所要传达的精神性而言,这种艺术作品就连小孩也可以逼真临摹,极大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看法。这样一来,以前在人们的审美领域中没有一席之地的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点、线、面和色块,经过现代派美术家的创作和推崇,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就成为了“艺术的”。之前,人们为了得到美的产品,把古希腊的、古罗马的、拜占庭等的风格统统拿来,附加在机制产品上,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混乱的折衷主义和因为不适合用机器生产而造成的工艺浪费,甚至由于过分重视产品的装饰风格使产品的使用功能受到损害。现在,有了这种“艺术的”形式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抽象的几何形式语言同时与机器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也与当时尤其是未来派崇拜机器

的精神性相吻合。与机器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带来了机制产品丰富的物质性和设计的民主性,抽象的点线面成了艺术语言为它们出现在产品形态上赢得了合法的地位。可以说,新的几何语言的出现,以艺术的手法解决了当时产品设计的造型难题,所以,这种语言完全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产品设计时要借鉴的语言形式。

三、对抽象几何语言崇拜思想的影响

现代派美术是崇尚精神、形式和权威的。蒙德里安的旨在表达“和谐”的油画作品被里特威尔德三维化成了“红蓝椅”,这件被称为椅子的作品,其笔直而倾斜的靠背和坐面,棱角分明的构件轮廓,不合比例的尺寸,应该是不会有人想把它作为坐具来看待的,更不会有人愿意在生活中使用这件日用品,当然,除了好奇之外。在这种推崇抽象形式的情境中,产生了一系列非常“工业”,但并不符合使用功能、不符合人体工学等基本设计原则的产品。虽然没有产生实际被人们广泛实用的产品,但这种把工业形式加到产品上面的夸张做法,对于当时仍处在历史风格、装饰主义状态的产品设计来说是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将实用产品引到“工业”的形态上来,这就为机制产品形态在人们心目中合法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产品设计师身份的影响

一些现代派美术家对于产品设计和设计教育的积极参与,也使现代派美术的一些形式语言很快地被用在产品设计中。如著名的包豪斯设计学校的老师就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现代派美术家。如表现主义画家费宁格和伊顿、从表现派进入到纯粹抽象绘画的保罗・克利、构成派的追随者纳吉和抽象派的代表画家康定斯基等,都曾经是包豪斯的老师,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现代派美术家虽然所属派别不同,但对于抽象艺术语言的推崇与宣传,以及他们在包豪斯的相互交流,使得本来就抽象的形式更加几何 化,在他们的努力下,这些几何化的形式最后成为一种成熟、定型的形式被大批设计者所接受,并借助于包豪斯这一强大的设计教育平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如风格派领袖杜斯伯格曾在包豪斯举办了“风格派艺术演讲会”,他的演讲主要是为推广风格派的重视结构和元素的理念,他所宣传的理性观念与抽象简单的艺术语言使当时侧重于神秘表现的包豪斯教学理念受到启发,从此,包豪斯由表现派走向理性。也从此开始,风格派理性的、秩序的、完全非个人的风格渐渐渗透到包豪斯的办学理念里,尤其对包豪斯的木工厂和金属制品车间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车间所生产的产品尤其强调造型和结构的纯粹性,常常采用平直的基本元素组成整体或主体,其形态体现出了机器的几何性和精确性。此外,“机器美学”最初产生于建筑界,即重视物质性、民主性设计观念的思想首先在建筑界兴起,而当时的建筑师往往同时又参与产品的设计活动,而且家具和日用产品往往被人们视为建筑的其中一部分,这样一来,建筑领域中新出现的建筑观念和美学特征往往会很快影响到产品的设计。自然,对于功能、经济民主化的追求的观念(“机器美学”的主要观念),以及其抛弃传统装饰、简洁、纯净的几何形式也会迅速影响到产品设计。当然,现代产品设计美学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其他的客观原因。如大生产方式带来了机制产品丰富的物质性和设计的民主性,加快了人们对于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几何语言的承认与肯定。物质生活方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层面,谁也不会拒绝物质生活上的进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关键性的发明不断地变成了消费生活中可以利用的东西,人们完全沉浸在享受这些新功能的乐趣中。现代设计者紧紧抓住“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理性的、客观的设计方法,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清晰、抽象、标准的形式,这一形式剥去了传统产品表面繁琐的装饰,象征性地、物质性地与机器时代的批量生产技术相协调,最终为人们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物质秩序。这一秩序是以一种经济的、物质性的形式对人们产生影响的,当然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现代设计者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范围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努力,并最终借助简洁的抽象形式实现了这一目标,他们的设计体现出了强烈的民主性。柯布西埃曾在《今日装饰艺术》中写道,“当今是一个生产的世界,工业的世界。我们正在致力于寻找一个标准,我们的兴趣是规范,我们正在创造类型的物体。”这里的“类型的物体”就是“形式追随功能”“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现代产品设计美学的核心)的产品。确实,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讲求功能、外形简单、经济的物体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而人们的实际需求是设计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因此,这一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美学风格得到普遍的应用、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许佳,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先驱[J],艺术百家2006,03

[2]呼宇,试论艺术批评和现代派美术欣赏[J],甘肃社会科学2006,02

[3]梁梅,世界现代设计史图录,装饰,1998,01

风格美学设计理念篇10

关键词: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是传统文化复兴的产物,也是中国民族意识日益复苏背景下的产物。室内设计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土意识越来越强烈,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探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对促进中国本土化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及意义

1.1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内涵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内涵侧重在“新”与“中式”。“新”是相对于“旧”而言,从时间角度来看,“新”明确了新中式室内设计的时间范畴,它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这体现出新中式室内设计在纵向设计上的深度,新中式室内设计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前瞻性;从设计风格来说,“新”既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创造。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不是对传统的复制,也不是对现代的临摹,而是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基于当前国民文化、心理、审美、情感等营造出的室内环境。“中式”是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重要内涵,它规定了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本质属性,它以“中国味”为设计的主元素,主格调,无论是从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内涵上,都体现出“中国风”元素。概言之,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内涵在于继承与创新,它以继承中式风格为基础,但是又不拘泥于传统,它极大地折射出中国元素,体现出中国味道;但是新又赋予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以新的内涵,它是中国风格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向世界展示出中国人独特的室内设计个性,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个性背景下的新探索与新实践。

1.2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意义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格调意义与时代意义。格调是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属性,它体现出新中式室内设计的艺术品格与设计者的思想情操,是设计者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室内设计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显示出自身独特的艺术个性,同时也折射出国人的现代生活态度,追求优雅,崇尚庄重,同时又不乏时代感;从时代意义来分析,它体现出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折射出现代人的生活态度。新中式室内设计既尊重室内设计的一般规律,又注重室内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性,有机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营造出符合国情、又彰显个性的室内设计意境,带给国人以文化、思想、情感的归属感,在文化交互频繁的今天,对于重塑国人“中国文化”意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思考

2.1体现民族文化认同感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体现民族文化认同感,因为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本身就是基于国人民族意识日益觉醒。在长期的室内设计实践中,室内设计风格更多地被外来文化、外来设计风格所俘虏,丧失了自身设计的风格。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国力大幅度提升时代背景下,国人民族意识被唤醒,尤其是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激起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元素的魅力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室内设计风格要进一步体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国人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回归,从传统复制设计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

2.2融入时代人文因素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新”,这就需要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融入时代人文因素。当前人们的家居理念实现新的重塑,从注重功能性向注重功能、环保、生态等转变,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富有时代人文因素的新理念。这就需要新中式室内设计能够关注室内设计的人文因素,体现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更注重人文性,从而形成既遵循室内设计科学又富有审美个性的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

2.3渗透现代技术因素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新”不仅在于设计理念之新、风格之新,还在于设计技术之新。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充分展示现代科技在设计中的运用,包括新材料、新技术等,进一步提升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设计理念,从而丰富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表现手段,更好地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实现最优化设计表达,实现新技术在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落地生根,成为一种现实,而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

2.4关注现代审美意识转变

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发展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体现人们现代审美意识的转变,尤其是人们多元化审美需求。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要将艺术风格要注重设计的的文化内涵,从传统的追求形式美,向注重设计风格的内涵发展;要凸显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美学价值,室内设计不仅要考量设计的功能性,还要关注设计风格是否带给人们美感享受;最后要将新中式室内设计的文化内涵、审美价值等有机融合起来,形成和谐的、统一的意境,以极大的包容性凸显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性。总之,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研究对推动我国室内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设计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路径,不断丰富新中式室内设计风格的内涵,促进我国设计艺术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炳华.浅析新中式风格与现代室内设计[J].艺术科技,2014(01):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