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2:46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1

关键词:应用软件;课程整合;获取途径;文件下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教学课件是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综合应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手段,在课程整合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而PowerPoint因使用广泛、操作简单被广大老师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课件制作上。在制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收集和整理成为课件制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简单、快捷地收集资源呢?下面,我们就资源的收集和整理问题加以阐述。

一、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

1.文本教学资源的获取:键盘输入、扫描印刷品、网络电子资源。

2.图像教学资源的获取: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网上查找、扫描、抓图、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

3.音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音效素材光盘、资源库、网上查找、从CD/VCD获取,从录音带中获取、录制。

4.视频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用采集卡采集录像带、摄像机等视频信号、使用软件截取VCD/DVD片、网上查找。

5.动画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网上查找、自己制作。

网络就是一个资源库,包含了大量的学科相关资源,也有丰富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因此,在网络这个资源大宝库中收集各种类型的学科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收集手段。

而应用软件在网络资源的下载和整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下载和整理过程中所要应用到的软件加以介绍。

二、音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在音频文件收集和整理中,有以下几种方法:

1.使用网际快车、迅雷等下载工具,下载内嵌在网页中的音频素材。

2.使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录制在线播放的声音。

3.使用Cool Edit Pro软件录制声音。

4.使用暴风影音、qq影音等视频播放软件中的工具进行声音的截取,编辑。

三、视频文件的下载和整理

1.对于网页中直接提供文件下载地址的,可以使用“目标另存为”命令直接下载。

2.使用下载软件下载。

3.使用专业视频下载软件,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打开维棠FLV视频下载软件,单击【新建】,打开添加新的下载任务窗口,在【视频网址】对话框中输入视频的网址,在【另存为】对话框中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确定】就可以下载了。

4.对于下载好的视频,我们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软件来进行视频格式的转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入手,将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技术的各种工具,将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具的作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去发掘、去发现。

参与文献: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2

关键词:信息;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成本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已成为个人、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发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对此,各方面的学者均对此进行了研究。未来学家和社会学者主要研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包括生活和生产在内的个人方面的总体影响。[1]经济学者在宏观上主要研究信息经济产业的问题,在微观上主要研究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的影响。[2]政治与行政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视角一是研究信息社会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如对行政职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决策、行政信息公开、行政监督、政府绩效评估等的广泛影响,[3]二是研究网络对政治的影响,[4]三是集中研究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5]以上研究或多或少涉及到了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只是探讨了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的外在表现,而对信息社会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没有进行深刻的剖析,这将导致我们对未来公共组织的变化趋势缺乏一个理性而准确的把握。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信息社会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公共组织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而公共组织又将怎样应对这些挑战。

一、信息社会中信息与公共组织的特性

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信息特性的改变,而这又与公共组织的特性紧密相关。

(一)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特性

1.分布性广泛。信息的分布性是指信息为不同的信息主体所拥有,即“我们必须使用的背景知识从来不是以集中或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不完全的,经常是相互矛盾的知识片断,分散地为分开的个人所占有。”分布性主要导源于社会分工。可以说,人类所取得的巨大的进步,都是与分工的发展分不开的。“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6](5)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基础”。[7](4)公共组织的运行也需要分工,“根据纯粹的技术因素,把任务分配给经过专业训练、在永恒的实践中继续增加其经验的专职人员,在行政中实现劳动分工原则。”[8](350)在信息社会中,社会分工高度发达,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工作,每个人也就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分布性增强。

2.异质性增强。信息的异质性是指信息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不同信息之间的异质性越来越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别人而言,都是“特定时间和地点环境下的知识。”诚如哈耶克所言,这种知识对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这个因素,实际上每个人都比其他人具有某些优势,因为他具有独特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有用之处仅仅体现在,依赖于该信息的决策将由他做出,还是由他的活跃的合作者做出。”[9](30)哈耶克的知识观与西蒙(HerbertA.Simon)的有限理性理论异曲同工。西蒙认为,在知识具有分布性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知识尤其是专门信息都是极其有限的。其深层次含义是,知识具有异质性,由此每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由于信息异质性的增强,将导致信息的可传递性减弱,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内容的改变、模糊或丧失。

(二)信息社会中公共组织的特性

从运行的意义上讲,公共组织就是收集、处理、传递、储存信息的场所。马克斯·韦伯(MaxWeber)在提出官僚制时,就特别重视知识在公共组织中的作用。①在公共组织中,“选举候选人基于技术资格。在最理性的情况下,检验标准是保证了技术培训的测试或文凭证明,或二者兼要。”也就是说,“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意味着通过知识进行统治,它的合理性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10](214)因此,从信息的观点看,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公共组织的实质就是构建信息流,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信息。

公共组织运行的主要功能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而获得高质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权与信息的合理结合,这在现代组织别重要。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而在“后工业社会”的当今世界里,主要问题不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而是如何进行决策,也就是如何进行信息处理。这就涉及到信息与决策权的结合,也就是信息和权力的转移。而最优的组织结构能够在既定的环境与信息成本条件下有效地配置决策权,从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流结构。[11](72)

二、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两种基本方式完成信息和决策权的结合。一种是把相关信息传递给那些拥有决策权的人;另一种是把决策权配置给拥有相关信息的人。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人们会面临三种基本的选择。第一,领导在缺少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所有的主要决策。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是有限的,因而详细的对人的控制系统并非十分紧要。但这样将导致领导的决策很可能出现失误。第二,决策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以便做出更优的决策。这一选择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但是,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第三,领导将决策权力授权给掌握具体信息的下属。然而,下放权力将引起问题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套严密的控制系统。在信息和决策权结合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成本和成本是公共组织内部配置决策权和构建信息流的依据。也就是说,组织的结构是由信息成本和成本决定的。[12](55)

(一)信息成本加大

公共组织的活动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这就涉及信息成本。信息成本包括了收集成本、交流成本、用于决策的使用成本、储存成本以及恢复成本等等。[13](72)信息成本是信息与决策权采取哪种结合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公共组织的演化与信息成本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成本的变化是组织机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信息分布性和异质性增强的情况下,决策者如果坚持由自己搜集、处理信息作出决策,信息成本必将增加。(二)成本加大

在决策行为中,由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成本,通常称为“成本”。“成本”是组织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14](305-360)成本的根源在于管理人员不是公共组织的完全所有者。一方面,当管理者对工作尽了努力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只得到收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结果,管理者对积极工作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成本”,[15](47)即所谓的“外部问题”。在公共组织中,由于公共组织在本质上是组织,所有权几乎可以忽略,成本问题就成为必须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而随着信息异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将选择转移决策权,而不是自己搜集信息作出决策,这就将导致成本增大。

三、公共组织应对信息社会挑战的途径

综合起来,公共组织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应对信息不对称:技术性途径、制度性途径以及文化性途径。技术性途径主要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制度性途径主要解决成本问题,而文化性途径则通过意识形态解决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技术途径:降低信息成本

公共组织应对信息不对称的技术性途径有三种,一是减少信息量,二是降低信息转移的成本;三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首先,要想降低处理信息的成本,最通常的方法就是减少信息量。而对于公共组织而言,就是减少自身的职能,将更多的事务交由社会或企业处理。其次,降低信息转移成本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主要是电子政府的出现,电子政府决策之前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以及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进行,这有利于公共组织决策科学化。最后,信息处理能力“取决于观察单元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技术以及信息加工活动的努力水平”。[16](99)其中的信息加工能力与公共组织的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有关。[17](89)“吸收能力”指已有的相关知识赋予公共组织认识新信息的价值以及将其吸收、转化的能力。因此,吸收能力是现有知识结构(已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函数。吸收能力讨论的是信息跨越空间的转移,而转化能力则是指信息跨越时间的转移。影响转化的因素包括信息的默会性程度、复杂程度以及系统程度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对于公共组织的要求,就是要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制度性途径:公共组织的委托关系

委托理论的主题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怎样提供一个激励合同,以使人透露出有利于委托人的信息,从而降低成本。现在看来,重复博弈一般会减少信息不对称,而重复博弈的结果往往以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公共组织是一个典型的组织,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克服信息不对称。从信息的角度看,新制度经济学所强调的制度,其基础功能就是有效的传递信息,尤其是关于产权的信息。[18](23)通过有效地传递信息,“制度可以降低社会交换的信息成本——这是较为狭窄地专注于经济过程的制度经济学家所称的‘交易成本’。”[19](188-189)这样,通过判断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信息成本的大小,就可以设计出有效的制度。最优的制度是能够在既定的环境与信息成本条件下,有效地配置决策权,从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流结构的制度。

在这样的视角下,制度变迁就与信息成本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成本的变化而进行。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信息成本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20](72)制度变迁的含义就是新的制度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传递正确的信息,减少公共组织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一个更好的制度就是一个能够优化处理信息的制度;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建立优化处理信息制度的过程。也就是说,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的启发就在于,要从如何使不完全信息变得更加完全的角度来考察制度变迁的内在动机。”[21](53)因此,通过制度变迁,可以降低决策时的信息成本。

(三)文化性途径:意识形态的功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共组织中的广泛存在,委托人既无法为其人制定出巨细倍致的、严格意义上的羁束规范,也无法制定出一套严密的、高灵敏度的奖惩制,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性途径有时会失败。这时,就需要通过文化性途径应对信息不对称。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本文主要探讨与克服搭便车、偷懒相联系的虔诚和降低信息转移成本的团队精神。

按照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在行动时严格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行事,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这种自身效益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在林毅夫看来,这种精神主要是虔诚。当一个革命者为其事业牺牲生命时,他就是在消费虔诚,从而获得某种满足。[22](66)当一个人消费虔诚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通过利他实现的。“自利这一人的生物本性像一根带子束缚着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摆脱他的束缚而达到利他主义的完美境界。但这根带子很长,因而使人的社会本性有很大的活动余地,在最终要服从生物学法则的基础上,‘反抗自利的复制基因的暴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利他主义的真正人化。”[23](257)因此,当一个人消费虔诚时,他可能更少地选择搭便车和偷懒。

前面提到,公共组织里存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因此,组织的基本职能就是在成员之间、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在信息社会里,这种协调显得更加重要。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信息和技能都变得非常有限。要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在彼此之间进行信息转移。如果没有合作精神,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成本将大大增加,专门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如果具有合作精神,则会降低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成本,从而使该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当今社会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本质所在。团队精神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组织成员就会愿意进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信任对于信息发送者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信息接收者之所以愿意接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传送者的信任。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3

关键词:收集与整理信息;科学课;资料

小学科学课中,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形成一种终身有用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还很差,方法简单,操作有误。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研究探索,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目的不明确,盲目收集,信息价值性不高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并非都具有解决问题的价值。通常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的任务时,只要是与论题有一点点相关的信息学生往往都收集过来,不会甄别,对海量信息缺乏思维参与下的加工与整理,仅以当作任务完成。而且还以收集到的信息数量多作为自己信息收集情况优劣的自我评价标准。

如,我在讲冀教版三年级上册《节约用水》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现状,学生收集来的信息五花八门,有“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还有“科学家们把水资源分为静态水资源和动态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83万亿立方米”等。学生搜集来的信息多则几页纸,少则几百字,可是当我问道:“地球表面水多还是陆地多?”时,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当我讲到“地球表面72%被水覆盖,但大部分都是海水,可供利用的淡水仅占水资源的0.75%”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大吃一惊。

学生就是这样盲目收集,甚至是把互联网上的文字直接打印出来,带到课堂上,看都未曾看过一眼,更别提思维参与下的加工和整理信息了。所以,学生在收集信息时,教师一定要给予指导,要让学生有明确目标,合理分工,收集来的信息才是高效、有价值的。

二、途径单一,淡化多种途径,强化网络收集

每当老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时,学生马上想到了网络收集。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快捷模式,已让学生对获取信息的其他途径淡化了,而导致了信息分享时,出现只有“一家之言”的局面。

我在讲《植物与能量》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资料,说明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生存的意义时,全班90%以上的学生都是在网上收集来的相同信息:(1)产生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2)形成生物链,为动物提供食物。(3)绿色植物死亡后,埋于土壤中,肥沃了土壤,为其他植物提供养料。(4)为生物进化作贡献。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用网络收集的方法获取信息,这固然没有错,但它大大降低了课堂思维冲突的形成。并且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分,我们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科学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三、习惯欠缺,轻视平时积累,信息也疏于整理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4

[论文关键词] 小学档案室 服务功能 信息服务

[论文摘要] 小学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在学校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如何完善和利用好这一资源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问题作了几点深入浅出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信息已成为各种决策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同时,信息资源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对社会的作用而被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和利用。小学档案室的信息采集范围、运行方式在学校中的特殊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探索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发掘并利用好这一资源,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小学档案室的运行特点及其信息服务的意义

档案室通过对学校党政、教学、教研、学籍、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基建、财务等文件材料的搜集加工整理立卷,为学校决策及有关部门提供文献的工作机构。它与校图书室或资料室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特定的收藏范围。档案室的收集范围以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校内文件、会议记录、大事记、教学管理、教研成果、学籍管理、设备仪器、声像档案、学校基建、财务资料等为主,涉猎范围明确,采集结构多样,具有信息的独特性。

2.特定的使用对象。档案资料的使用对象比较单一,一般为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或特定的工作人定的信息属性。档案信息不同与一般图书资料。使用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即信息具有不完全开放性。使用者在在使用信息时,一般需要一定的申请,使用时不得跨类别任意查阅,对特殊内容不得摘录、复印、外借等。

3.特定的信息来源。档案室的信息收集途径一般为按照档案管理要求直接收集。

4.在学校信息系统中,档案室是基础部门,应该在学校信息系统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

但是,由于档案室的特殊性及目前档案室普遍存在的档案信息利用意识较弱,导致了人们对其具有神秘感,认为档案室的信息是不可利用或很难利用的。所以说,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学校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学校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档案室把相关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分析归纳等的处理,提供给决策者,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还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项咨询,减少工作难度及不必要的重复。在学校管理中,贯彻落实好上级或学校文件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部分人员对文件制订的背景、文件的连续性及部分内容存有模糊之处,从而影响文件精神的落实。所以,为教职员工提供专题咨询服务,使之了解内容、过程,化解疑问,对文件的落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外,档案室还可为教师教学、教研提供咨询服务,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二、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

档案室的设立是直接为学校主体服务的,其生存是以主体需要为前提条件,以自身运行规律为基础,以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生长点的。认识、完善和发掘档案室的服务功能,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应是档案室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1.综合汇总功能。档案室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其范围是上级及有关部门文件、本校党务和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档案室是学校的信息中心。要制定相应规定,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方面,档案室要加强信息资料的主动收集,另一方面,要在全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较强的档案意识,注重文件材料的保存和存档,最大程度地丰富档案室的信息资料,从而达到充分占有信息资料的目的。

2.信息分析功能。充分占有信息资料,仅仅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归纳,形成简捷明了、具有参考借鉴功能的有效信息。根据档案室的信息资料特点及主体的需要,档案室应注重对信息进行开发。 "

管理经验比较分析。档案室中存有大量的有关学校管理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管理方面的信息需求越来越广泛。所以,档案室可以通过纵向比较分析、横向比较分析的方法,为他们提供学校管理方面的各个专项信息服务。

查新服务。针对某些特殊需要,档案室可以提供史料查新、文件查新、教学教研、查新等服务。

对档案信息的编研,搞好编研工作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好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编研工作,如编制《学校统计资料汇编》、《规章制度汇编》、《教学教研成果汇编》等材料,更好地提供服务。

3.咨询服务功能。利用所藏文献资料,围绕用户提出的某一特定主体或专题,在管理要求范围内,查询有关文件、资料等,经过整理提供给用户。如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为部门或个人提供查询服务等。

三、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完善与提高

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工作要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在于对服务功能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完善这一功能,不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档案室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建设。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改变过去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是转变重藏轻用的观念。由于长期受档案神秘感的影响,人们对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一直存有顾虑,重存、重保,从而制约了档案室的信息服务功能。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档案管理要求之下,主动服务,是提高档案室信息服务功能的首要前提。

2.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业务能力培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重视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培训,经常组织参观学习,拓宽视野,以及信息收集、加工、检索、保管的能力。

3.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强信息收集与交流能力,计算机的使用和网络的发展将使信息的收集方式与途径、存储载体、检索方式与速度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并为广泛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档案室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必须创造条件,尽快应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尽快实现档案信息管理自动化,从而更有效地提供服务。

4.进一步完善档案室的管理,建立可行的信息服务途径。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5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信息管理;实现;途径;策略

在国家基础经济中,电力系统作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快速发展,通过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解决电力企业资源浪费与信息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建立并拥有一整套与电力系统自身需要相适应的、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工作、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探讨、分析实现电力系统信息自动化的策略与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电力系统管理的现状

电力行业是对信息技术应用较早的行业之一,然而受到当时的人员素质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直至进入90年代,仍在一般应用水平上停留,其客观需求与信息化程度相比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逐渐增加对其重视程度,到了现在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很多省市级电力公司已实用化,可以说已经基本形成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应用效果上还不太让人满意,在不同单位、不同地域之间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在部分县级电力企业的应用和开发上处于比较滞后的层面。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的前提下投入的资金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成效并不明显。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领导缺乏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缺乏规范性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相适应,管理方法不合理等。另一方面,在运用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其系统本身也有一些问题存在。眼下,大部分电力企业运用的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通过计算机、人组成的能收集、传递、加工、维护、储存和使用管理信息的系统管理模式。其主要功能就是将企业相对分散的、零碎的、孤立的信息通过收集、加工转变并形成一个有组织的、相对比较完整信息系统,这样一来对信息存放的“冗余”情况就予以彻底处理,使信息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在一定的程度可以说这个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网络通讯及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的信息管理。然而因MSI技术本身固有一些缺点,导致MSI技术与多变的管理环境难以适应。基于MIS技术难以满足人们对于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的条件下,便研发出统(DSS,Decisions Support System)。二者的不同主要是MSI是实现收集、储存、加工、传递、维护和使用信息,而DSS更主要的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某一类型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问题,通过挖掘规则、分析数据、建立模型等方式,提供给管理者决策支持信息。随着修复相关漏洞和不断应用系统,最后建立数据仓库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以至于后期的OLAP、数据挖掘灯、数据仓库相结合在一起建立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管理者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对系统的准确把握,信息管理自动化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我们不要仅仅局限于硬件的发展变化,软件发展的不足也要有所认识,也就是实现管理自动化系统的策略和途径。

2、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实现的策略和途径

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在技术为信息管理电自动化硬件的集成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持,使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实施的信息管理根本目标就是收集、分类、整理各种信息,然后进行抽取和融合,把有用的信息挑选出来,最后服务于应用。因此,供电企业信息融合的主要目标就是立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将先进的系统思想融入进去,在配电网管理各个环节不断深入,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使配电网的数字化运营最终实现,并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成熟、先进、实用服务。为此,最优化服务实现的主要措施就是有效的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如何更有效的开展信息管理自动化,其策略与途径主要有:

2.1思想上在提高全员的认识,为有效实施予以保证

管理者对管理系统的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管理系统被管理者接纳了,就会发挥巨大功效,如果对其产生抵触情绪,那么系统再好也只是一个摆设。因此,充分、正确认识系统,明白系统对于我们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好处,让系统工作人员从思想认识上予以充分重视,相关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对实施系统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实现管理自动化的途径是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管理自动化系统发展也逐渐复杂、庞大,必须按照电力企业的特点加以修正才能实现有效的运用。这其中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不仅如此,投入一套管理自动化系统同样要有高额的费用付出。这些费用都需要国家资金上的加大投入和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所以,保证实现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的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国家支持。

2.3加强实践能力,对全员运用系统知识能力不断提高

在运用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要求我们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因此对系统的全员进行培训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推动系统有效运行的有效措施和途径。实践证明,新时期的电力系统发展需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和储备丰富的知识。

3、结语

经济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电力系统信息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建设要借鉴、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设计出更加完善、先进以及标准的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从而实现我国电力系统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化、稳定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钱小军.浅谈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J].机电信息,2012年09期

[2]王亚平.刍议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6期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6

[关键词]信息;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成本

abstract: this paper prob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challenges will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society bring to public organizations? how these public organizations should respond? the authors hold that with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distribution of heterogeneity of information will increase, which, in turn, will increase information cost and agent cost when public organizations are making decisions. therefore, public organizations should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from technology, institution and culture dimensions.

key words: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formation cost; agent cost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已成为个人、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人类社会发生广泛而重要的影响。wwW.133229.cOM对此,各方面的学者均对此进行了研究。未来学家和社会学者主要研究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类包括生活和生产在内的个人方面的总体影响。[1]经济学者在宏观上主要研究信息经济产业的问题,在微观上主要研究信息不对称对经济行为的影响。[2]政治与行政学者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其主要视角一是研究信息社会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如对行政职能、行政组织结构、行政决策、行政信息公开、行政监督、政府绩效评估等的广泛影响,[3]二是研究网络对政治的影响,[4]三是集中研究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影响。[5]以上研究或多或少涉及到了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只是探讨了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的外在表现,而对信息社会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并没有进行深刻的剖析,这将导致我们对未来公共组织的变化趋势缺乏一个理性而准确的把握。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信息社会影响公共组织发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公共组织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而公共组织又将怎样应对这些挑战。

一、信息社会中信息与公共组织的特性

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主要来自于信息特性的改变,而这又与公共组织的特性紧密相关。

(一)信息社会中信息的特性

1.分布性广泛。信息的分布性是指信息为不同的信息主体所拥有,即“我们必须使用的背景知识从来不是以集中或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不完全的,经常是相互矛盾的知识片断,分散地为分开的个人所占有。”分布性主要导源于社会分工。可以说,人类所取得的巨大的进步,都是与分工的发展分不开的。“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6](5)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基础”。[7](4)公共组织的运行也需要分工,“根据纯粹的技术因素,把任务分配给经过专业训练、在永恒的实践中继续增加其经验的专职人员,在行政中实现劳动分工原则。”[8](350)在信息社会中,社会分工高度发达,每个人都从事不同的工作,每个人也就拥有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分布性增强。

2.异质性增强。信息的异质性是指信息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不同信息之间的异质性越来越强,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别人而言,都是“特定时间和地点环境下的知识。”诚如哈耶克所言,这种知识对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这个因素,实际上每个人都比其他人具有某些优势,因为他具有独特的信息。这种信息的有用之处仅仅体现在,依赖于该信息的决策将由他做出,还是由他的活跃的合作者做出。”[9](30)哈耶克的知识观与西蒙(herbert a. simon)的有限理性理论异曲同工。西蒙认为,在知识具有分布性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知识尤其是专门信息都是极其有限的。其深层次含义是,知识具有异质性,由此每个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不一样的。由于信息异质性的增强,将导致信息的可传递性减弱,在传递过程中会发生信息内容的改变、模糊或丧失。

(二)信息社会中公共组织的特性

从运行的意义上讲,公共组织就是收集、处理、传递、储存信息的场所。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提出官僚制时,就特别重视知识在公共组织中的作用。①在公共组织中,“选举候选人基于技术资格。在最理性的情况下,检验标准是保证了技术培训的测试或文凭证明,或二者兼要。”也就是说,“官僚制的行政管理意味着通过知识进行统治,它的合理性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10](214)因此,从信息的观点看,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公共组织的实质就是构建信息流,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信息。

公共组织运行的主要功能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而获得高质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权与信息的合理结合,这在现代组织中特别重要。西蒙等人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和基础。而在“后工业社会”的当今世界里,主要问题不是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而是如何进行决策,也就是如何进行信息处理。这就涉及到信息与决策权的结合,也就是信息和权力的转移。而最优的组织结构能够在既定的环境与信息成本条件下有效地配置决策权,从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流结构。[11](72)

二、信息社会对公共组织的挑战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两种基本方式完成信息和决策权的结合。一种是把相关信息传递给那些拥有决策权的人;另一种是把决策权配置给拥有相关信息的人。因此,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人们会面临三种基本的选择。第一,领导在缺少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做出所有的主要决策。在这种情况下,问题是有限的,因而详细的对人的控制系统并非十分紧要。但这样将导致领导的决策很可能出现失误。第二,决策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以便做出更优的决策。这一选择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但是,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第三,领导将决策权力授权给掌握具体信息的下属。然而,下放权力将引起问题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套严密的控制系统。在信息和决策权结合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成本和成本是公共组织内部配置决策权和构建信息流的依据。也就是说,组织的结构是由信息成本和成本决定的。[12](55)

(一)信息成本加大

公共组织的活动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上,这就涉及信息成本。信息成本包括了收集成本、交流成本、用于决策的使用成本、储存成本以及恢复成本等等。[13](72)信息成本是信息与决策权采取哪种结合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公共组织的演化与信息成本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成本的变化进行调整。在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成本的变化是组织机构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信息分布性和异质性增强的情况下,决策者如果坚持由自己搜集、处理信息作出决策,信息成本必将增加。

(二)成本加大

在决策行为中,由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成本,通常称为“成本”。“成本”是组织所有权结构的决定因素。[14](305-360)成本的根源在于管理人员不是公共组织的完全所有者。一方面,当管理者对工作尽了努力时,他可能承担全部成本而只得到收益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当他消费额外收益时,他得到全部好处但只承担一小部分成本。结果,管理者对积极工作不感兴趣,而是热衷于追求额外消费。于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即为“成本”,[15](47)即所谓的“外部问题”。在公共组织中,由于公共组织在本质上是组织,所有权几乎可以忽略,成本问题就成为必须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而随着信息异质性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将选择转移决策权,而不是自己搜集信息作出决策,这就将导致成本增大。 三、公共组织应对信息社会挑战的途径

综合起来,公共组织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应对信息不对称:技术性途径、制度性途径以及文化性途径。技术性途径主要解决信息成本问题,制度性途径主要解决成本问题,而文化性途径则通过意识形态解决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途径:降低信息成本

公共组织应对信息不对称的技术性途径有三种,一是减少信息量,二是降低信息转移的成本;三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首先,要想降低处理信息的成本,最通常的方法就是减少信息量。而对于公共组织而言,就是减少自身的职能,将更多的事务交由社会或企业处理。其次,降低信息转移成本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公共组织的影响主要是电子政府的出现,电子政府决策之前的调查研究、发现问题以及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地进行,这有利于公共组织决策科学化。最后,信息处理能力“取决于观察单元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加工技术以及信息加工活动的努力水平”。[16](99)其中的信息加工能力与公共组织的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有关。[17](89)“吸收能力”指已有的相关知识赋予公共组织认识新信息的价值以及将其吸收、转化的能力。因此,吸收能力是现有知识结构(已有知识存量)的一个函数。吸收能力讨论的是信息跨越空间的转移,而转化能力则是指信息跨越时间的转移。影响转化的因素包括信息的默会性程度、复杂程度以及系统程度等。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对于公共组织的要求,就是要构建学习型组织。

(二)制度性途径:公共组织的委托关系

委托理论的主题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具有理性经济人特征的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怎样提供一个激励合同,以使人透露出有利于委托人的信息,从而降低成本。现在看来,重复博弈一般会减少信息不对称,而重复博弈的结果往往以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公共组织是一个典型的组织,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克服信息不对称。 从信息的角度看,新制度经济学所强调的制度,其基础功能就是有效的传递信息,尤其是关于产权的信息。[18](23)通过有效地传递信息,“制度可以降低社会交换的信息成本——这是较为狭窄地专注于经济过程的制度经济学家所称的‘交易成本’。”[19](188-189)这样,通过判断环境的多变性以及信息成本的大小,就可以设计出有效的制度。最优的制度是能够在既定的环境与信息成本条件下,有效地配置决策权,从而形成一定的信息流结构的制度。

在这样的视角下,制度变迁就与信息成本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成本的变化而进行。甚至有的学者认为,信息成本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20](72)制度变迁的含义就是新的制度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传递正确的信息,减少公共组织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一个更好的制度就是一个能够优化处理信息的制度;一个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建立优化处理信息制度的过程。也就是说,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的启发就在于,要从如何使不完全信息变得更加完全的角度来考察制度变迁的内在动机。”[21](53)因此,通过制度变迁,可以降低决策时的信息成本。

(三)文化性途径:意识形态的功用

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共组织中的广泛存在,委托人既无法为其人制定出巨细倍致的、严格意义上的羁束性行为规范,也无法制定出一套严密的、高灵敏度的奖惩制,应对信息不对称的制度性途径有时会失败。这时,就需要通过文化性途径应对信息不对称。从本质上说,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提供给人们一种世界观而使行为决策更为经济。本文主要探讨与克服搭便车、偷懒相联系的虔诚和降低信息转移成本的团队精神。

按照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设,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在行动时严格按照成本收益原则行事,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这种自身效益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在林毅夫看来,这种精神主要是虔诚。当一个革命者为其事业牺牲生命时,他就是在消费虔诚,从而获得某种满足。[22](66)当一个人消费虔诚时,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通过利他实现的。“自利这一人的生物本性像一根带子束缚着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摆脱他的束缚而达到利他主义的完美境界。但这根带子很长,因而使人的社会本性有很大的活动余地,在最终要服从生物学法则的基础上,‘反抗自利的复制基因的暴政’,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利他主义的真正人化。”[23](257)因此,当一个人消费虔诚时,他可能更少地选择搭便车和偷懒。

前面提到,公共组织里存在广泛的社会分工。因此,组织的基本职能就是在成员之间、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在信息社会里,这种协调显得更加重要。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信息和技能都变得非常有限。要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在彼此之间进行信息转移。如果没有合作精神,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成本将大大增加,专门知识所具有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如果具有合作精神,则会降低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成本,从而使该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这就是当今社会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的本质所在。团队精神与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关系密切。一方面,由于彼此之间相互信任,组织成员就会愿意进行信息交流。另一方面,信任对于信息发送者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信息接收者之所以愿意接受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传送者的信任。

四、结语:信息不对称与当代行政改革趋势

在当代行政改革的讨论中,可分为两条主线:调整公共组织与市场和社会关系的外部主线与提高公共组织内部效率的内部主线。对这两条主线,都可用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信息与决策权的结合来加以检视和评论。在公共组织的外部调整中,主导趋势是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减少政府职能,即政府职能市场化、社会化倾向;在由政府承担的职能中,也是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24](29-34)前者可以看作降低了公共组织承载的信息量,后者则可以看作形成信息显示机制,大大降低信息收集的成本。在这方面,已经有学者运用相似的框架——主要是信息成本的变化——来探讨20世纪组织规模的截然相反的变化:[25](16-17)20世纪初到70年代,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都向大型化、集权化方向发展。而在后三十年,两者都向小型化发展。这初步证明了本文所发展的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力。在公共组织的内部改革中,信息化、分权化、扁平化成为最时髦的趋向。这也可以看作是降低组织内的信息成本,方便公共组织内的信息转移。

注 释:①在本文中,信息包含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美]彼得·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3]刘 勇,徐晓林.信息技术对政府决策品质的影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4]钱振明.网络时代的政治学和网络政治学[j].学海,2000(2). [5]李习彬.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7][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8]max rheinstein, ed. (1954) max weber on law in economy and society,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9]哈耶克,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a].[美]保罗·s·麦耶斯,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c].蒋惠工等译,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10]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1]胡 琴.卡森的信息成本与制度演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1).

[12]麦克尔·c·杰逊,威廉·h·麦克林.专门信息、通用信息以及组织结构[a].[美]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c].蒋惠工等译,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13]胡 琴.卡森的信息成本与制度演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1).

[14]michael jensen and william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15]张维迎.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a].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6][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17]余光胜.企业发展的知识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8]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 independent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umber 27, april, 2001.

[19][英]马克斯·h·布瓦索.信息空间:认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框架[m].王寅通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0]胡 琴.卡森的信息成本与制度演化理论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1(1).

[21]程 虹.制度变迁的周期: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2]g. b. reschenthaler and fred thompson (1998) public management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journal, 1(1).

[23]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7

关键词:价值链 价值链会计 流程再造

引言

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外部及其内部价值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而处于这个有机系统中的各个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又是相互协调的。然而当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并没有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上,而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因此并没有采集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相关信息,最终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高层管理者作出战略决策的需求。企业决策以会计信息作为基础,如果价值链企业之间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将大大减少企业战略决策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企业内部价值增值最大化,同时创造价值链企业各方的共赢。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实现会计信息共享的途径,也既是会计流程再造的途径。

郭文辉(2005)在传统会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流程再造问题,一是会计信息收集方式的转变;二是建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贾娜(2009)在其会计流程再造研究中,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考虑,给出了价值链会计流程的重新设计。张琼(2010)认为会计流程的再造必须通过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控制,才能达到会计流程优化的目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和经济信息。李哲、丹(2010)在其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研究中,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再造会计流程的途径:一是价值信息的收集方式,二是价值链会计成本的控制。 周艳(2011)在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了从会计信息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进行流程再造。

显然,国内学者基本都是考虑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问题,而很少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上。笔者在借鉴学者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内部流程改造的途径,也提出了供应商—企业、顾客—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途径。

相关理论基础

(一)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在速度、成本、质量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申香华,2010)。流程再造理论作为本文研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它的基本思想是从会计信息共享出发,对原有会计流程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途径的优化,最终实现会计流程的再造。流程再造理论基本思想直接促成了本文会计流程优化思想的形成。

(二)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每一种最终产品都是从最初上游供应商原材料的投入到下游消费者的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种环节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郑秀芳,2009)。这就决定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是由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的。

价值链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一是共享性。价值链在市场、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一个业务相关的动态企业联盟,这不仅使企业保持了自己的个体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二是实时性。价值链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保证了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使企业能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三是共赢性。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从而达到共赢。

(三)价值链会计理论

价值链会计是由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次提出的,亦即收集、加工、储存、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价值链能够高效、有序运转(闫达五,2004)。当前信息时代,在传统会计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多维的反映与控制,价值链会计既是对新的会计范式的概括,又为会计理论研究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它打破了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拓展了会计理论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四)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流程

事项法首先是由美国会计学家George H.Sorter 于1969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应该提供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有关的原始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构,以便生成其决策模型所需的输入值(郑秀芳,2009)。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流程,此流程简洁流畅,各部分紧密协调,具有反应敏捷迅速的特点,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得出内部价值链会计下的会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价值活动发生时,在一定的标准准则下,会计人员将其分解成一些原始的事项信息并储存于中央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在作出特定的决策前,向合成分解器发出信息请求;合成分解器将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请求传递给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将所需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合成分解器,并由合成分解器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合成或分解;合成分解器将处理之后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反馈给价值活动,从而达到对价值活动进行实时管理的目的。

笔者在上述四个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前提下,打破了之前内部价值链的局限,提出了会计流程再造理论。

会计流程再造途径

(一)基于外部价值链的会计流程再造途径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8

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学图书馆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学校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成为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重要实践基地。课题组之所以要选定和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以下原因。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需要 2012年,达州市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 394人,初中在校学生253 309人,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在校学生71 05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4 845人。2013年达州市高考报名人数37 393人,本科上线人数9261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24.8%,专科上线17 770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47.5%。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中学毕业后即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或劳动。面对此种情况,中学需抓好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把握发展机遇,以利于终身学习和成长,进而促进家乡建设和发展。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需要 如今,信息、能源、物质并列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学校图书馆要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践操作的条件。如学校图书馆可以发挥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采取全开放形式让学生观看有关科学技术成果的电影和录像,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新的情报资料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从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放式就是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操作和实践。

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不能只接受老师教授的课本上的或课堂内的知识,还要学会自学,学会自主获取其他知识的方法,要学会向知识的领域求知,变“不知”为“知之”,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每个人在学校学习阶段都不可能掌握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图书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及其资源大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向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1年的工作要点的第五项工作重点是改善中小学技术装备条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这个改造计划项目中,达州市享受中央财政9549万元的专项图书配备资金,现已落实到每所农村中小学校。让农村中小学校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发挥好图书信息的作用,给我们革命老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研究的设计

课题界定 信息:本课题中的信息仅指与中学图书馆有关或有助于中学生学习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搜集信息:是指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信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课题组拟定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视角》课题,目标是要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学科教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并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从小养成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关注和有效利用的习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有相应促进,对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目标

总目标:革命老区的中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培育和提高。

具体目标: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优质的服务水平;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主动而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进行推广运用;中学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研究内容 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发展对学校素质教育深化的作用和意见;当前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策略。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以达州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部实施新课程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此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并利用文献指导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法,即以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充分了解达州市中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方面已掌握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重点,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采集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3 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调查全市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形成调研报告。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聘请专家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辅导,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分析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4 研究的成果

填补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图情课教育的空白 一是编写了《达州市中学图书馆入馆导航手册》;二是编写了《走进图书馆》。

提出了指导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信息情景,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中学图书馆在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的同时应注重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创设信息情境,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让中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养中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课题组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从中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例如,宣汉中学是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这个优质的课程资源,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就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入馆知识宣传,带领同学们参观学校图书馆楼,展示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藏书室。从直观的角度告诉同学们中学生活离不开图书馆,学习离不开图书馆。告诉同学们通过纸质图书、期刊、杂志、网络和视频资料等都可以搜集查阅信息资料。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要知道去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小养成信息意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大部分是高考信息和军事新闻等,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要在这些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激发他们搜集信息的兴趣。

2)关注生活,探索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也百般呵护,养成他们很少关心家庭的事情。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鼓励学生去感受生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会他们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途径。搜集信息的途径很多,一般采用看电视节目,听广播,阅读传统的书籍、报刊,利用电脑上网查阅,利用数字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实地采集等方式。搜集信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面对浩如烟海、杂乱繁复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取真,进行识别,并做出正确选择,这才是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真正目的。信息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熟练运用工具书,文献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中学图书馆工作要结合新课改,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并需要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相应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不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提出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1)教育装备部门牵头,成立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达州市教育装备部门要以“四川省中小学数字化云平台建设”为契机,设立“达州市中学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统筹规划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由中心和各学校图书采编人员组成采编协调中心,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购置,同时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采购分类和编目指导,负责学校图书馆的检查督导和业务培训。

2)统一规划,责任明确,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推进,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资源共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采取的途径:一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对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分工,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二要制订中学图书馆与高等院校以及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三要利用网络,建立虚拟馆藏,搜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服务观念。学校图书馆服务观念正在从以往强调服务数量(借阅率)向提高服务质量转变,从图书资料的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要更新知识结构,当好信息导航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不仅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懂得信息技术分类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的使用,当好信息咨询导航员。

三要建立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由市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安排,要定期选派图书馆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要实地参观先进图书馆管理科研成果。由市教育装备部门组织实地参观图书馆先进管理科研成果。采取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直观、易学、操作性强,可以及时与先进科研成果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培训效果好。

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年,课题组的同志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开展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研究,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低头,不丧气,而是利用电脑、网络、书刊等工具查找、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同学们在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发现和思考,结果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这个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得到提升,为中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同学们第一次面对网络,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如何处理?面对书本上有争议的观点如何处理?是被动的接受,还是自己查找资料来佐证。面对虚假的信息如何辨别等问题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查找资料解答。

总之,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磨砺,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5 得出的结论

通过3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 困惑与打算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9

分类号 G255.2

心理学期刊作为心理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和传播媒介,是完成相关科研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因此。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是及时追踪国外心理学研究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便捷经济、全面迅速地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是广大心理学研究者非常关注和需要了解的。本文对其主要获取途径作一介绍。

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的途径有多种。主要概括为直接获取途径与间接获取途径。直接获取途径主要是指利用各种全文学术数据库,通过强大的检索功能,迅速直接地获得所需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间接获取途径主要是指通过检索大型的外文期刊篇名目次、文摘、引文数据库,获取所需文献线索,借助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机构,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

1 直接获取途径――全文数据库

目前心理学专题数据库还不多。心理学类期刊多散见于各大数据库中。同时,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是一个具有许多分支的学科体系,这就决定了心理学学者需要从其他学科的数据库查询资料。国外综合性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繁多,现就国内常见综合数据库以及其与心理学相关的主要子集数据库作一介绍。

1.1 EBSCO数据库

访问网址:

search.省略

省略(EBSCO网站)

EBSCO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美国大型文献服务专业公司,也是全球最早推出全文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公司之一,有近150个在线文献数据库,15000种学术科研全文出版品。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和艺术等多种学术领域。国内购买比较集中的有十几个数据库。如:AcademicSearch Premier,Business Source Premier,Psy-cARTICLE,ERIC,MEDLINE,Newspaper Sourc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lection,World Maga-zine Bank等。EBSCO的系统提供了跨库检索功能,因而可以选定多个与心理学相关的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比较丰富。其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数据库主要有几个。

1.1.1 美国心理学会全文数据库

EBSCO的美国心理学会全文数据库(PsycAR-TICLES)是心理学主题数据库,是一个可检索心理学领域同行评审学术文章和科学文章全文的权威来源。它包含45000多篇从59种期刊提取的文章,其中48种期刊由美国心理学会(APA)出版。11种期刊由类似组织出版。有数种获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权威性的心理学核心期刊,是最完整且权威的心理学研究资源,所有期刊索引皆被psycINFO资料库所收录。该数据库收录了每种期刊的所有期刊文章、致编者函以及勘误表。收录时间从1985年至今。数据库每日更新,与纸本期刊出版只相隔一周左右。PsycARTICLES可以满足心理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临床应用与心理治疗的需求。

1.1.2 心理学及行为科学全文数据库

EBSCO的心理学及行为科学全文数据库(psychology & behavioral science collection)收录全文期刊超过575种,其中同行评审性(peer-re-viewed)专业期刊达550种以上,包括Aging &Mental Health,Applied Psychology,nternationalJournal of Psychotherapy,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oumal of Family Therapy,oumal of Le-gal Medicine,ournal of Mental Health等,部份全文刊物可回溯至1975年。此外,约500种全文期刊同时收录在PsycINFO内,若与EBSCOhost公司的PsvclNFO同时使用,可自PsycINFO检索,进而连结至该数据库的全文期刊,使二次文献直接链接到全文数据库。涵盖主题包括:人类情绪及行为特质、精神学与心理学、心智发展过程、人类学及观察与实验方法等领域,是心理学又一主题数据库。

1.1.3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

EBSCO公司的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专为学术机构设计的多学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收录期刊8600多种,其中4700种有全文(最早回溯至1975年)。其中同行评议全文期刊3600种,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为1700多种,数据每日更新。该数据库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术研究领域,如工商、经济、信息技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通讯传播、教育、艺术、文学、医药等,一些重要的心理学期刊如: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ducationM Psychology Review,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Psychology & Ag-ing,Journal of Analytical等,单以一个学科主题(psychology)检索数据库期刊列表,结果为784种,可见心理学资源很丰富。

EBSCO文献类型有摘要、索引、全文,全文下载提供有PDF、html、xml等格式,其中PDF可带有大幅彩色图片。EBSCO还具有比较独特的图象检索方式。包括人物、自然科学、历史、地图等方面,弥补了其他数据库忽略的图象查询领域的空白。

使用指南:

省略

1.2 ProOuest数据库

访问网址:

proquest.省略/login

il.省略

ProQuest全称ProQuest Online,是美国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公司(原名UMI公司)推出的网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通过Pro-Quest检索平台可以检索一组数据库,涉及商业管理、社会与人文科学、科学与技术、金融与税务、医药学等广泛领域。ProQuest提供多个数据库的一次性检索,并将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捆绑”在一

起,为最终用户获取文献提供一体化服务。同样,ProQuest也提供跨库检索。其中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数据库主要有几个。

1.2.1 心理学全文数据库

ProQuest的心理学全文数据库(proQuest psy-chology journals,PPJ)是该公司提供的心理学主题全文数据库。它收录除美国心理学会外的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出版的主要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的顶级刊物570种,其中全文刊460种,目前保持更新的全文刊315种。数据库中的文摘信息最早由1971年开始。图像全文从1987年开始,文本全文从1991年开始,图像和文本全文从1995年开始。图像全文部分收录了对心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至关重要的数据、表格、图表、相片及图例等内容。PPJ数据库不仅收录期刊数量大,而且质量非常高。在其收录的全部554种期刊中,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达到347种,占全部收录期刊的63%;在有全文的460种期刊当中,被SCI和S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达到281种,约占全部全文期刊的51%。数据库涵盖了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药理学、生理学、语言学等主题。

1.2.2学术研究图书馆

ProQuest的学术研究图书馆(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ARL)全文数据库,能够支持公共教学领域的大多数课程和学术研究,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商业与经济、教育、历史、传播学、法律、军事、文化、科学、医学、艺术、心理学、宗教与神学、社会学等学科,收录了2831种综合性期刊和报纸的全文、索引,其中1995种是全文期刊,被SCI收录的全文期刊306种,被SS―CI收录的全文期刊661种,有图像。可检索1971年来的文摘和1986年来的全文。数据库每日更新。该数据库收录心理学学科全文期刊97种,占全文期刊总量的5.8%,教育学科123种,占7.3%:医学学科84种,占5%:社会学科59种。占3.5%。

使用指南:

lib.neu.省略/news/PQDT.ppt

1.3 ElsevierSDOL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访问网址:

省略

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学术期刊出版商,ElsevierSDOL数据库收录了1995年至今该公司出版的2200多种期刊的全文,其中包括2002年并入的美国Academic Press出版社的200余种期刊。被SCI收录1375种,EI收录522种。该数据库涉及众多学科:农业和生物科学、化学、数学、物理和天文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工程、能源和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433种)、神经科学(102种)、社会科学(154种)、心理学(120种)。120种心理学刊物比较侧重大脑、认知、行为研究,如:Cognitive Psychology。Brain and Cogni-tive,Learning and Motivation,Neurobiologv ofLearning and Memory以外还有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等。

使用指南:

lib.jlu.省略/down/SDOL.pdf

1.4 Springer Link全文数据库

访问网址:

springer.lib.tsinghua.edu.en(清华镜像)

省略(德国施普林格)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自2005年起,合并了荷兰Kluwer On-line Journals电子期刊,目前Springer Link已包含1250多种全文学术期刊(凡是在期刊列表前有符号,即表示可阅读全文),并将陆续添加1997年以前的过刊回溯数据,此外,与SCI、EI建立了从二次文献直接到Springer Link全文的链接。该数据库按学科分为以下11个“在线图书馆(online li-braries)”:行为科学、生物医学与生命科学、人文社会与法律、医学、数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心理学相关期刊主要集中在前三个学科中。有120多种,期刊多收自德国、美国、瑞典等国家。如: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Psychological Research,Psy-chotherapeut等。

使用指南:

省略/portal/downloads/introduetion/Springer.rar

1.5 John Wiley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访问网址:

interscience.省略

John Wiley & Sons公司是有近200年历史的国际知名专业出版机构,在化学、生命科学、医学以及工程技术等领域学术文献的出版方面颇具权威性。Wiley InterScience是其综合性的网络出版及在线服务平台,1997年正式开通。目前,收录了400多种科学、技术、医疗领域及相关专业期刊、30多种大型专业参考书、13种实验室手册的全文和部分Wiley学术图书的全文。其中被SCI收录的核心期刊近200种。期刊涉及与心理学相关的有:Education(12种),Life Sciences(83种),Medicine(81种),Social Sciences(12种);Psy-chology(24种)。心理学多倾向临床心理学,如:Clinical Psychology & Psychotherapy,BehavioralInterventions,Psycho-Oncology;发展心理学多侧重健康、教育、护理,如:Children & Society,New Directions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还有应用心理学,如:Journal of CommunityPsychology,Journal of Community&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在收录的专业参考书里心理学有两种:Stevens’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sych01,

ogy,Comprehensive Handbook of Psychology,以及在线图书十余种。

使用指南:

lib.bupt.省略/new/second/Wiley.pdf

1.6 Blackwell全文数据库

访问网址:

省略

Blackwell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期刊出版商之一,与世界上850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余种,全文数量已超过45万篇。其中包含很多非英美地区出版的英文期刊。其中有300多种期刊被SCI收录,有近200种被SSCI收录。它所出版的学术期刊在科学技术、医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学科领域享有盛誉。能检索到心理学相关期刊40余种(含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APS所属刊物在内的多个心理学刊物),CALIS集团成员可访问1997年以来的全文。

使用指南:

159.226.140.180/netclass/Blackwell.ppt

2 间接途径――全文传递服务

全文数据库是获取心理学外文期刊全文较直接的方法,如果在全文数据库获取不便,或想进一步获取更多信息资源,可采取间接获取途径。将所需的文献线索,通过网络填好申请表,或用E-mail发至全文传递服务机构,请求帮助查找,但需支付查询和文献复制等费用。现在,许多文献服务中心、馆藏丰富的图书馆、CALIS文献传递网成员馆等都提供此类服务。以下介绍几个含盖学科领域广,收录期刊信息多,检索方便,与文献传递机构有效连接的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便于利用。

2.1 CALLS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

访问网址:

ccc.calis.省略

CALIS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calis currentcontents of western journals,简称CCC)数据库收录了24000种学术类外文期刊近1000万条篇名目次数据,它覆盖了国内现订购纸本期刊的80%以上,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每周更新一次。9种著名二次文献的期刊收录数据(如Current Contents,Medline,Science Citation Index,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等)是国内已引进的二次文献库中报道数量最大的,两年更新一次;可以显示400多个图书馆(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和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数据,一年更新一次;20个已在国内联盟采购的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的全文链接(大约8000种期刊)。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目次数据的检索、来源刊被九种二次文献收录的情况、国内馆藏情况的揭示、国内馆藏期刊的OPAC链接、约8000种电子全文期刊的链接、各种统计、馆际互借及原文传递功能(通过CALIS馆际互借系统)。通过CCC服务平台,用户能清楚的知道纸本期刊的馆藏地点,比较方便的通过CALIS文献传递系统获得所需要的文献。读者可以直接获取电子全文期刊全文(本馆必须购买了电子全文期刊)。CCC所提供的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的链接,纸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整合,信息查询与全文索取的一站式处理,都为用户获取外文期刊信息及全文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

使用指南:

ecc.calis.省略(在线帮助)

2.2 OCLC FirstSearch基础组数据库

访问网址:

firstseareh.省略(帐号方式)

firstsearch.省略/FSIP(IP方式)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v center,OCLC),创建于1967年,用户遍及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之一。FirstSearch是OCLC的一个联机参考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可检索到70多个数据库,从1999年开始,CALIS全国工程中心订购了其中的基本组数据库。FirstSearch基本组包括10多个数据库,大多是综合性的库,这些库的内容涉及工程和技术、工商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医学、教育、大众文化等领域。基本组中除WilsonSelectPlus为全文外,其它均为文摘题录数据库,为检索使用,数据库每天更新,原文需通过其他手段获得。

OCLC-FirstSearch一体化服务分为3个层次:一是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二是查找文献所在地,其所在地包括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以及世界上可提供全文服务的文献服务社或O-CLC自身:三是提供一次文献,联机文章在记录表的每条记录后面有标识,可通过屏幕显示、打印、E-mail获取联机全文,或通过记录表的标识在用户所在馆获取原文,也可通过联机的馆际互借系统获得原文,还可单篇文章购买。

检索指南:

lib.tsinghua.省略/database/guide/firstsearchguide.省略

中图链接服务(cnpLINKer),是由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依靠自身行业优势,联合国外几大出版集团组织开发的国外各类期刊文献在线数据库检索系统,其中包括Elsevier,Blackwell,Springer,John Wiley,Taylor&Francis,Oxfo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出版社。系统于2003年1月正式开通的。经过几年地不断发展。系统可以提供国外八十多家出版社的1万种期刊的目次和文摘数据查询检索、电子全文链接、期刊国内馆藏查询及单篇订购等,并保持时时更新。

enpLINKer收录心理学方面的期刊是比较丰富的,有两方面的统计:一是以psyclNFO光盘版的1460期刊为参照,统计1460种期刊被cnpLINKer收录情况,结果是257种,占17.6%。二是以心理学学科的核心期刊列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版)为参照,统计422种核心期刊被cn-pLINKer收录情况,结果是154种,占36.4%。

cnpLINKer提供文章检索与期刊浏览,每个文章条目下方都有文摘、全文、馆藏和购买四个链接,其中全文有两种链接,一种是直接链接到国外出版社系统该篇文章的摘要页,找到全文链接,有权限访问,才会打开PDF全文;二是提供一组链接,包括一个或多个该篇文章在国内镜像系统的地址,可以选择国内链接。其馆藏查询分为本馆馆藏链接与中科院期刊联合目录链接。文章定购需要在线提交订单,依用户不同确认方式不同,一经确认,便可在线看到全文。cnpLINKer以其资源与服务成为国内在线外文期刊信息的佼佼者。

使用指南:

202.205.213.102/lib/databasel/cnpLINKer.doc

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篇10

关键词:物业管理 信息 作用

在现代物业服务管理中,物业服务工作,不只是表现在对物业小区的管理上,物业服务的市场范围也不再局限于小区大门之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业主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物业经营方式、经营思路也将发生相应的重大改变。经营方式的变化又必将带来管理模式的改革。所有这一切都要以信息为支撑。在信息时代,物业经营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信息对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性,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重要的是,发挥信息的作用,把信息变为价值。信息不但可以帮助管理者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管理者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依据。

1.信息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是指“有意义的数据”,广义的概念,数据指有意义、有价值的资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产生出的有用信息,成为全面评估物业管理质量、管理水平、任务、效率、效益的主要依据。在物业经营管理中,长期的经营战略计划和短期的管理计划的制定,关键在于是否有准确的信息支持。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或信息的准确性不高,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会做出脱离实际的决策,造成全局性的失误。因此,物业管理必须以信息支持为前提,而基础信息是最能直接反映各种服务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在物业管理中,信息承担着类似神经细胞的作用,各方面的决策需要信息的支持。在经营预算方面,信息在预算的制定,以及通过预算和实绩的对比来控制预算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客户需求设计方面,利用信息掌握客户的具体需求,才能有针对性的拓展服务领域。在经营活动中,信息是经营活动的基础。各经营活动主体通过信息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使物业经营活动正常而又有秩序地进行,必须保证信息畅通,信息的任何阻塞都将导致经营混乱,严重影响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物业经营活动必须以信息为基础,一刻也离不开信息。

在指挥协调方面,信息是管理现代化的手段之一。物业经营活动是动态的管理,联系的部门多,涉及的作业门类多,对政策等变化的感知敏感,因此在物业经营管理的指挥协调中,实现正确而又灵活机动的调度和指挥,在于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使物业经营活动进行得更为顺利。同时还必须利用信息的反馈作用,通过利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调度或做出新的决策。

在经营成效评价方面,信息是经营成效评价的依据。经营评价就是对物业管理“实际效果”的把握。物业管理活动涉及面广,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只有掌握物业管理活动的全部结构,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这种结构,不用说就是信息系统。可以说,充分认识到“信息支持物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物业经营管理信息的获得途径

物业管理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加强信息管理,强化信息认识,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论的观点指导工作,使信息能为物业决策提供快捷、及时、准确的服务。对物业企业而言,信息重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社会环境信息。包括研究国家法律、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等。二是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包括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信息,以及新设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供应和市场应用。三是市场信息,也是最主要的信息。包括当地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和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方针等信息。

实践中,将物业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单纯地为业主提供物业小区的管理服务转向主动深入到业主需求中去。不仅要收集、整理一般作业过程的基础信息,还要利用多种途径,如业主回访、业主满意度调查、作业过程的记录等活动产生的大量信息数据资源。而获得信息最有效途径是建立信息管理队伍和自动化信息网络系统,借助于现代管理手段,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信息。当前,许多物业企业强化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得以广泛应用,使获得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

3.利用信息促进物业经营管理

3.1利用服务信息,实现经营目标管理:在物业服务管理中,诸多的信息来源大部分与物业服务过程有关,如绿化、保洁、公共秩序维护、维修等,是物业管理工作效率和经济管理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物业服务工作必须完成和达到的指标。在物业管理过程中,信息不仅是制定物业管理目标的依据,也是物业经营管理成果、指标的直接体现。

3.2利用经营信息,进行决策支持分析。这是信息利用最广泛的形式。物业管理决策根据:物业服务质量分析,工作效率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经营成本,以及业主特殊需求服务等。根据这些信息适时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内部管理,调整服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态度,提高物业服务社会和经济效益。

3.3利用需求信息,实现物业经营项目的调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业主需求发生了明显改变,如家政服务、特约服务需求的增加。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特许服务需求增多。物业企业利用需求信息,不断调整和拓展经营项目,服务方式上也应扩大到走向社区、人群和家庭。

3.4利用市场信息,实现经营规划的调整。物业经营管理者依据外部经营环境和政策及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数据加以整理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发展速度和方向、制定最适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从单一的物业服务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物业服务和跨行业的经营服务,经营的范围应从单纯物业小区管理逐步扩大到房屋工程维修、特种设备维护保养、专业绿化工程建设、土建施工等。

综上,在信息时代,信息就是效益。在物业经营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并对信息及时反馈,包括业主需求、服务质量及经营费用支出等,可以有目的地调整经营方向,拓展新的物业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完善服务流程,促进物业经营机制朝着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