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十篇

时间:2023-11-21 17:53:42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1

【摘要】绘画是幼儿的天性,在幼儿期间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和性格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创作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在美术作品评价中,教师需要看懂幼儿的画,多用一些鼓励的话语评价,减少否定与批评,让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一直持续下去。

关键词 大班幼儿;美术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38-01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美术是幼儿最早用来抒发自身情感、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法,是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交流方式。画画是幼儿的天性,那些貌似荒诞、奇特、不符合常理、天马行空的作品,往往是幼儿自身独具奇特魅力的表现。幼儿在画画水平上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大班的幼儿在画画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巧,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也比小中班的幼儿较强,能够清楚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时的他们喜欢将画画作为一种游戏,或是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所想和所知。绘画已经成为他们独立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征,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作品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幼儿参与。在我国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幼儿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往往以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为主,一个人的意愿就确定了作品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方式有着浓浓的教师个人主义,是对幼儿作品不负责的表现。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需要幼儿参与,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幼儿的参与往往也达不到具体的效果。

2.重视作品两头,忽视中间作品。在许多教师心中,评价工作就是为了找出好与坏的作品,而选择忽略“中间”作品,对于中间作品,教师没有指出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样不加评价的态度,不利于这些作品的幼儿作者们找到改进的地方,同时,优秀之处没有得到肯定,往往也会挫伤幼儿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3.不适当的评语会损害幼儿的积极性。作品评价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前期准备也十分复杂,大部分教师会在作品评价前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以及绘画风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给予幼儿的绘画作品肯定性的评语,对于幼儿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热情的措施。但由于幼儿绘画天马行空,有些幼儿的绘画作品很难看懂,评价工作需要仔细认真,耗时较长,一些教师在评价中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在评价作品时对一些幼儿的作品进行批评,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呵斥幼儿。例如,教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某某,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影响其他小朋友,你看,你画的是什么?就不能画漂亮一点吗?”这样过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甚至会让幼儿形成自卑心理,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对绘画产生抵触心理。

三、作品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单纯只使用一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十分片面的,在现阶段,教师的评语是主要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不能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这必然会造成作品评价的不完整,而如果只是让幼儿们进行作品评价,则会丧失掉评价的效果,不利于幼儿创作的水平提高。因而,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势在必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出现,弥补了原有单一评价所有的不足,将评价这一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使得教育活动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完善。

1.幼儿自评。幼儿自评是所有评价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对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多元评价中,幼儿自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之一。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看出画面中人物、事物和情节的联系,对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评语还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像与不像”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幼儿自评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自我鉴赏,从而使幼儿在自我评价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幼儿互评。随着年龄的增大,大班幼儿对于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语言上有了较多的积累,审美的能力和意识也开始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提供给幼儿们一个互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自身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小朋友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实践表明,人人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弥补教师不能逐一评价的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身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其对于作品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对作品的评语,能够正确引导幼儿绘画的发展方向,正确、恰当的评语对评价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正确、准确的评语对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帮助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提高其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绘画中的不足,教师要用较为委婉的评语指出,如:“你这张画画的东西很丰富,要是能它们摆在适当位置的效果会更好哦。”运用此类较为委婉的语言,在起到指导作用的同时又不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运用生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今后美术作品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4.家长评价。在幼儿眼中,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是十分开心的,同时,家长的肯定也能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就应考虑到家长评价的重要性,应经常组织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家长的鼓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5.社会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是十分奇特的,也是其自身魅力的展现,具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而是要将幼儿的天地向社会展示。例如,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向媒体投稿,或推荐幼儿参与各类绘画比赛。这样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自己的观察范围内,从而更容易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在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作用,充分解读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这样才能给出正确、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绘画信心,在绘画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画画是幼儿与世界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对幼儿美术创作作品评价中,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幼儿建立绘画的信心。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需要调动各方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多元化,使得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活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国静玉,戴红琴.收获快乐——兼谈幼儿美术作品的解读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3,(8).

[2]赵小丽.浅谈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对幼儿绘画的评价[J].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3).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2

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绘画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很多时候,绘画评价活动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问题缘于很多方面。

一、读不懂幼儿的画

教师看不懂幼儿的作品,对作品评价十分简单。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像不像、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

对策:不用成人的眼光来衡量幼儿作品。

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优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绘画艺术作为标准,它应建立在对幼儿自身发展认识的基础之上。幼儿即使是乱涂乱抹完成的作品,也会希望与人分享,得到承认和赞赏。如果成人此时给予责怪或表示不理解,那么此后他的那些自我创作意识会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代替的是小心翼翼的模仿,力求达到成人要求的标准。成人评价时应认识到:最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抗拒,而应该去领悟幼儿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画的是自己眼中的世界,他们看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成人不相同的,画的小草可能比树还高,这是孩子欣赏与表达的趣味。即使画中各事物间的时空关系并不准确,也不符合客观情理中的真实情况;即使幼儿的绘画技能还相当拙劣,不熟练,画面形象不规则;即使幼儿的绘画构图很不合理,或画面也不整洁,我们都不能任意地将他否定掉。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以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画,并能读懂作品中所包含的意思,这才叫面向幼儿,理解幼儿。

二、只重结果轻过程

教师评价往往偏重于作品优劣的结果,注重幼儿作品中涉及到的诸如构图,着色,形象性,技能技巧等,而对幼儿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稳定的注意力、浓厚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缺少引导与肯定。

对策:评价要看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

1.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整体效果有两方面,一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儿作品充分体现幼儿的思想感情,具有幼儿特有的思维特点。二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线条有力连贯,形象清晰完整,画面饱满均衡,涂色均匀协调,内容丰富充实。在活动中以这两方面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提高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

2.评价幼儿绘画活动过程,看其活动中的兴趣性、主动性、持久性,习惯方面等,如观察幼儿是否主动从事绘画活动;是否完全沉浸其中;还是对绘画活动迟疑不前或张望别人等;观察幼儿对绘画活动的注意集中与持久程度;观察其作品是自己决定完成的,还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三、只注意横向评价

许多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忽视幼儿绘画能力前后的差异,忽视幼儿绘画的发展和进步过程,只是采取横向比较的方式,缺乏爱心和细心,不注意观察幼儿的微小进步。

对策:多用纵向比较看幼儿的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3

一、教师改变评价方式启动“故事白描”舞台

绘画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每一幅画、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他们的一个想法,反映了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新鲜而强烈的印象,而这些想法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与促成。因此,我们要改变由老师总结点评的评价方式,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故事”,教师用“故事白描”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

1.用心聆听。

幼儿的许多奇思妙想会让你叹为观止。如:有“一堆太阳”是因为“冬天太冷了”;爸爸的眼睛有“乒乓球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眼睛瞪着我的样子好可怕”。可见,幼儿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会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看出来的。幼儿真诚地诉说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对其作出肯定的回复:“太阳这么多肯定很温暖。”“爸爸好吓人啊!”……交流评述中,教师走进了幼儿的心灵深处。

2.积极肯定。

幼儿的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作品有自己的见解,故事不论长短,只要能表达幼儿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教师就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

3.认真记录。

许多幼儿的绘画作品乍一看看不出什么,但让幼儿一解释,就显得生动而富有内涵。教师对幼儿的图画讲述进行“故事白描”的记录,它的纪录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①先讲后画。活动前,请幼儿说说你要画什么,怎么画,教师用纸和笔作简单的记录,事后可作整理。②边讲边画。教师倾听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谈话内容,或者问一些真正的问题并作记录,事后作整理。③先画后讲。幼儿有绘画作品完成,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图画故事讲出来,用纸、笔或者录音笔进行记录。再在空佘的时间把幼儿的故事进行简单的整理。

4.提供平台。

①作品展览。幼儿完成的作品通过在集体中交流后,贴在墙上、活动室内或放在展示台上。在幼儿的绘作品旁边,都有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的“故事白描”。看见自己的作品贴上标签并展示出来,能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艺术家,这其中的欢愉不亚于成人艺术家展示自己作品时的愉悦。

②绘本制作。教师将源于生活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说的素材。如:“鼎鼎牛”是我园的明星宝贝,这一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绘画活动“鼎鼎牛的故事”,幼儿一边绘画,一边开心地讨论、交流。“我的鼎鼎牛去逛超市了,买了好吃的苹果香蕉”“我画的是鼎鼎牛去海边度假……”教师把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制作成“鼎鼎牛的故事书”进行展览,看见别的幼儿翻阅自己制作的图画书,这也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二、突出幼儿主体地位,保证“故事白描”实施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采取“退位”方式,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体。

1.自我评价,画中有话。

幼儿绘画之后,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让幼儿充分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这就使得看似涂鸦的一幄儿童画,超越了静态而同时拥有了形、色、声、意的效果,这样的画,幼儿不但喜欢画,也喜欢看。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故事白描”。

2.生生互评,画里话外。

幼儿在绘画创作时不像成人作画那样一声不响,他们总是不断地交谈、讨论,不断地进行着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没有谁掌握着话语主导权,每个人既是倾听者又是自由发言者,为绘画创作营造了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

三、扭转家长观念偏差,参与“故事白描”活动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要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1.改变家长观念。

要让家长了解,幼儿美术活动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一种手、眼、脑协调的操作教育。画得“像不像”

“一样不一样”并不能作为评价幼儿作品好坏的依据,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要关注画面中有创意的、独特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要拿幼儿的作品和老师的范例相比较,更不能要求一模一样。

2.明确活动目的。

积极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使家长明确我们开展这个活动的目的,提高了他们对幼儿图画故事的重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开展活动。用“故事白描”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促进幼儿语言、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3.看见活动成效。

①画中有话,丰富作品栏内容。

每一次幼儿的图画故事,教师及时地张贴在幼儿的绘画作品旁,爸爸妈妈在来接幼儿的时候,都会仔细地驻足认读,这时候一张普通的绘画作品也能让家长读到画里精彩的故事。此时家长已经不再纠结于幼儿画得好不好、像不像,更多地关注幼儿真实的内心感受。

②画中有话,制作图画电子书。

通过班级博客及时把幼儿的作品上传,并配上幼儿的故事讲述,制成“图画电子书”,让家长随时观看并见证幼儿的成长历程。当家长在工作之余打开班级幼儿的电子图画书,慢慢地品读幼儿的心声,细细地观赏幼儿的作品,家长对活动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图文并茂的“图画电子书”也成了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多的家长参与到了我们的活动中。

四、绘出彩色世界,说出动听故事的成效

教师层面:运用“故事白描”的方法让幼儿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中,我们更新观念,学会走进幼儿的内心,倾听并与之对话,获得对童心的真正解读,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显示出稚拙的情趣和成人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4

[关键词]幼儿园 油画棒教学策略

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对油画棒教学最熟悉,因为其使用频率极高。孩子们天真纯朴,想象力丰富,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去发掘美、创造美。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注意发展幼儿个性,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绘画内容。

1 问题的描述与分析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过多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纲要》中指出:“激发兴趣需要贯穿艺术活动的始终”。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

问题三:教师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对孩子幼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问题四:绘画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乏味。由于生怕幼儿在绘画中乱涂乱画或者弄乱了色笔、蜡笔等,通常教师不敢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涂色,时间长了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会减弱。

2 幼儿园油画棒教学的优化策略 2.1 保护幼儿绘画兴趣,使其自然表现。

2.1.1 用鼓励的方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画的好坏,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评讲孩子的作品时,对不满意的作品绝不能简单粗暴地说:“你画的是什么?撕掉重画。”如果这样批评孩子,孩子对绘画不但没了兴趣,还会失去信心,相反,如果换个方法,说不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1.2 在绘画课上教师多运用生动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幼儿的绘画兴趣,还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2.2 根据幼儿的特点,选择绘画内容。

2.2.1 儿童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在选择绘画内容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

2.2.2 对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不同情况作灵活地指导。绘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帮助幼儿扬长避短。

2.3 掌握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

2.3.1 心中有目标。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绘画的直接指导者,心中有目标是进行指导的重要前提。这个目标,大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绘画这一领域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小到每一个绘画教育活动甚至每―个教育细节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时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通过绘画活动我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能力、提高孩子什么样的水平?我要通过怎样的形式和手段来开展活动?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应该怎样解决?能思考这些问题就是教师心中有目标的体现。有了目标,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幼儿的绘画技能才能正真得到提高。

2.3.2 绘画本身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化的绘画指导方式适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能让幼儿轻松地接受技能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幼儿难以掌握的、学习有难度的美术技能,教师应采用游戏化的情景,儿童化的语言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提高参与绘画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自然地接受技能的学习。

2.4 启迪创造意识,不固定绘画模式。

2.4.1 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宽松自由的环境、丰富的材、极少的限制,能激起幼儿绘画的积极性和创造的欲望。多种多样的绘画工具,更易使幼小的孩子敢于和乐于“挥毫”改变传统的绘画材料,积累丰富的色彩、线条表象。这个开放、自由、放松的环境就能启发、刺激幼儿再绘画活动中的创造能力。

2.4.2 各种类型的绘画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包括主题画、故事画、诗画、装饰画、自由画等等。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5

一、往昔存在的问题。

1、绘画教学中把学习成人的技能技巧,或临摹一些名师的作品当成幼儿学习绘画的主要内容与目的,忽略了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忽略了幼儿情感需要的主体体验,限制了他们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的发展。

2、绘画教学采用固定模式,教学方法单一、枯裸。一般先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接着老师讲解,然后学生模仿作画,最后老师讲评。绘画的结果千人一面,看不到幼儿的性格,看不到幼儿的想象与创新。

3、绘画教学着重于作品的完成,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绘画是表现美、创造美、体验美的过程。他们作画的动机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作画的过程,从中得到愉悦、乐趣。

4、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不能用童心感悟幼儿的作品。评价中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从而抑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扼杀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二、今日的感受与做法。

1、引导幼儿选择他们熟悉感兴趣的绘画主题。兴趣是创新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老师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想象空间的、能发挥幼儿创造潜能的内容,他们才会有表现的欲望和能力,才会积极画画。比如:玩具是幼儿最喜欢、最熟悉的物品,他们画画也往往会选择玩具作为绘画的主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幼儿会画出玩具汽车、玩具手枪、绒毛玩具的不同形态:小狗、小鸭、小兔……有的幼儿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画出来。

2、运用多种材料和方式,丰富幼儿的表现手法。教学中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用各种绘画的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如:线描画、刮画、沙画、版画、吹画、撕贴粘画等,还可组织他们利用听诗歌、故事后的联想作画,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还可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3、注意增强幼儿的感知能力与绘画的表现能力。罗恩菲尔说:“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直接体验,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而想象力和观察力是绘画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方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表现他们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看到的事物。比如,为了让幼儿表现“羊”这一绘画主题,可以引导幼儿搜集有关羊的趣闻、图书,观看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羊的照片和它们的卡通形象,看牧民在草原放牧羊群的录像片,也可请家长带孩子到河边亲眼目睹不同颜色羊吃草的形象,听听羊“咩、咩……”的叫声,摸摸羊毛绒绒的身体,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创作灵感。

4、引导幼儿欣赏和临摹一些适合他们的现代绘画作品。许多现代绘画作品造型简练,色彩纯度高,重视形式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非常精巧,构图、色彩、形、线的安排很有讲究。老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画面、指导临摹绘画作品时,要逐步将其视线从画面内容引向画面的形式,使他们对作品的点、线、形、色等有所感受,这对他们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绘画作品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6

一、利用故事、儿歌和绘画有机结合,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围绕绘画主题选择合适的故事,来帮助幼儿开阔思路、拓展想象空间。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给幼儿描绘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又给幼儿展现自我提供宽松环境。

如在《贪玩的小猫》绘画活动中,我创设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并把整个活动融在故事里,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欣赏小猫钓鱼过程中发生的种种情节,感受小猫的调皮与可爱,从而激起自己也来模仿小猫的欲望。因此创作出的作品想象丰富,猫的神情、姿态画的各不相同。在绘画《馋嘴的小老鼠》中用“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这一传统的儿歌来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们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能生动传神的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小老鼠的馋样和听到猫叫时连滚带爬的滑稽模样。既符合幼儿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又能引起幼儿绘画的兴趣,调动幼儿表达的欲望。

二、为幼儿创设充分可以说的空间,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的进行表述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和绘画环境,使之在活动中想说、敢说、愿意说和想画、敢画、愿意画。

幼儿在绘画创作时总是不断地交谈、讨论,不断地进行着对话。他们通过相互提问、不断对话,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教师对此要给予支持的态度,允许他们进行交流和讨论,为他们绘画创作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

如绘画《心情晴雨表》,我要求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刘誉小朋友激动的大声说:“邱老师,我星期天去嬉戏谷玩正好下雨,我很生气,我要画乌云、暴雨和生气的我!”受刘誉影响,很多孩子也一边和周围的小朋友交流心情,一边绘画,几乎每个孩子都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为美好心情而笑、为不愉快的事情而伤心,真切体现了语言与绘画有机结合的特殊魅力。

2、绘画活动中教师要变换载体,为幼儿创造语言灵感。

在绘画活动中,我经常采用改变绘画工具和载体的方法,引导幼儿画出富有个性的画,激发幼儿的语言欲望,说出想说的话。如:美术活动《我的世界》,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小朋友在心形纸上画了两个幼儿手拉手跳舞,并跟同伴说到:“他们是好朋友,心都连在一起了”;在圆形纸上画了一个人和一只兔子,告诉我说“妈妈说嫦娥和她的兔子是住在月宫里的,我也想去月宫里看看”;在椭圆形纸上画鱼,说“我家的小鱼缸就是这样的,里面的养了好多漂亮的鱼”。通过变换绘画载体,幼儿的语言表达、表述的机会更多,语言灵感更丰富、更精彩。??? ???

3、把绘画活动融入幼儿生活情境,以便让他们有话可说。

源于生活的绘画内容是直观的、感性的,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将源自于幼儿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美术活动的主题素材,给幼儿提供说的素材。如:绘画活动《我们居住的房子》,幼儿一边绘画,一边开心地交流讨论。“我画的是我们刚买的新房子”;“我画的是我们老家的房子……”幼儿们在活动中开心地画着,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画中迅速提高和发展。由此可见,回归幼儿生活的绘画活动,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改变评价方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每一幅画,每一件作品都代表了他们的一个想法,而这些想法的实现离不开语言的支持与促成。因此,我们要改变由老师总结点评的评价方式,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作品的评价。

为了激起幼儿兴趣,提高幼儿评价、欣赏作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常采用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补评相结合的方式来欣赏评价作品。幼儿通过自评,不仅提高对自身作品客观评价的能力,还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的互评可以促成孩子间的互相欣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老师画龙点睛般的补充评价既是对幼儿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幼儿新的发展目标的提出。孩子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既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绘画的乐趣,同时也在这种评价的过程中提高了绘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以外,还可鼓励孩子们带上自己的作品走出班级,到其他班作客,为陌生的小伙伴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通过运用艺术作品的形式,深入挖掘内在的语言价值,使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提高语言的完整性及连贯性。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7

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某些技能进行训练并不断的放大,会失去教学的目标与意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客观的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将个人的主观意志掺加在其中,或者将幼儿的美术活动作品作出一次性的评价,而在美术的教导过程中,对幼儿的绘画技巧不能直接用高低来评价,要对每一位幼儿的身心发展负责,保护幼儿的绘画艺术天赋。与此同时,帮助幼儿认识美术带来的乐趣,树立幼儿的信心,让每个幼儿拥有愉快的美术学习过程,快乐的成长。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在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认知美的能力,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幼儿的美术活动教学中,除了引导幼儿学习绘画技巧,将自身对于事物的了解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以外,还要让幼儿理解美术的相关知识,把培养幼儿的美术绘画兴趣以及发挥自身个性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2.把握幼儿美术活动的年龄特点

幼儿处于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沟通的年龄阶段,很多时候不能准确的表达自身的观点,但正因为这个原因,美术绘画给了他们另一种表达方式。借助美术绘画的特点,幼儿可以从中抒感,认识周边事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在幼儿的美术世界,可以充分的将艺术与周围事物联系起来,对幼儿感知世界,认识了解世界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用自己的方式加大对于外界的理解[2]。此外,幼儿的天性就是玩性,在这个阶段他们更热衷于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得到满足,幼儿天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在美术活动中的一笔一纸均是他们的游戏中玩具。并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是不会有任何好坏的标准或是压力,只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将熟知的事物表现出来,通过在绘画中的色彩变化,可以让他们的感情和情绪找到发泄的出口。

3.评价多样化有助于幼儿个性发展

3.1评价主体多样化,激发主动性。虽然幼儿年纪小,没有形成牢固的自我认识欣赏体系,但是已经具有自我评价的意识,加上教师的引导,幼儿就很容易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教师要让幼儿成为美术作品的评价主体,而不是像传统的评价体系中让幼儿被动的接受的教师的评价,形成教师评价的绝对权威性,要激发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就要将评价主体转换,可以使用幼儿之间的互评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家长和教师的评价则作为辅的评价,以此来带动幼儿的各个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明确评价的标准,并让参与评价的主体了解标准[3]。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不同的评价内容和侧重的方面,例如幼儿之间互评的标准可以教导幼儿要将同伴的优点放大,多关注和学习他们的优点,这样对评价主体的衡量标准进行明确,就不会出现胡乱评价的现象。

3.2评价语言生动,体现激励。幼儿评价中的运用语言技巧十分重要,评价语的使用要符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在对幼儿的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再来针对性的使用评价语言。要了解幼儿的个性,在平时就要多和幼儿急性对话,观察幼儿的绘画行为,理解幼儿的绘画意图,发现幼儿的特殊创造力以及表达的方式,在幼儿不能清楚表达出来时,做辅的解释,帮助幼儿学习如何准确的表达。在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评价时,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特点,来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小班学生接触绘画不久,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可以对他们采用情景评价的方式。中班的幼儿因为他们的审美认知已经初步形成,基本可以简单表述自己的意图,可以使用询问式的方法来评价,从中引导幼儿进一步完善美术作品。大班的幼儿审美观念已经形成,可以对自己或是他人的美术作品做出简单的评价,教师在评价中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将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

3.3评价内容全面。幼儿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以及优秀的想象力,通过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过程来帮助幼儿个体的心智发展,在互评中学会合作,学习与赞赏,成为心理性格健全的人。因此,在对幼儿美术活动评价时,要丰富评价的内容,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幼儿的美术活动表现,多发掘幼儿的优点,让幼儿有成功的体验,更加自信和快乐的学习生活。为了保证评价内容和标准可以落实到位,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探索各项内容的不足,并将它们分解,总结出关键点,提炼出评价的指标,增强评价内容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8

关键词:教材相结合;灵活运用;评价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61-01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9

绘本阅读,即是以绘本为媒介开展的阅读活动;主题活动指在幼儿园教学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由于绘本蕴涵着意味无穷的艺术形式,是图画的艺术,也是文字的艺术;其特质决定其教学,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具有绘画创作的价值。我根据幼儿的经验和认知特点,以绘本为教材,开展语言活动,实现“心随灵动,心灵合一”的情感融合,达到综合性的艺术审美教育目的。

一、“想画”有助于幼儿内心情感的表达

在开展绘本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激发孩子对绘本阅读的兴趣,喜欢去翻阅绘本读一读里面的故事,知道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发掘绘本中的绘画教育元素,激发幼儿“想画”的主观意识,体现每个孩子对绘本阅读不同的表达能力,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

以中班孩子“国王生病了”的绘本主题活动为例,我的设计是这样的:请幼儿先自己看书,观察画面上的内容,然后再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故事内容的理解。细节的地方,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中国王与大臣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孩子在我的逐步引导下,能仔细观察画面,认真判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较好地理解读本所表达的内容。这个故事的真正意义在于告诉幼儿一个永恒的话题“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身体来自适当的运动,这是孩子从小就应当建立的一个正确观念,为了更好地让孩子领悟绘本所要传递的精神,我引导幼儿用蜡笔绘画“运动的人”。小朋友的创作兴趣非常浓厚,他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了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尽情流露自己的情感。

二、“敢画”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支持策略

城堡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动画片中都能

看到,所以对于城堡的外形,幼儿是非常了解的。平时建构活动时,幼儿也一直会搭城堡,所以对孩子来说并不陌生。而且他们对城堡也是喜欢观察的,我采用情境法教学,由《灰姑娘》的故事引出;再利用欣赏图片给幼儿以想象和创作的空间:以《灰姑娘》故事进行导入,要为公主修建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幼儿兴致浓厚,跃跃欲试,“为公主设计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堡。”通过对幼儿情感的激发,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入预设的情境之中。大家见过真正的城堡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城堡。给幼儿以美的感受。让幼儿了解城堡的建筑特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随着教师的意图一步步参与到活动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画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作品,表达对妈妈的爱。

三、“发现美”让孩子形成艺术学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绘本阅读主题活动之后,我都提供条件展示幼儿各个过程的作品,并引导幼儿从自己和同伴的画中自评、互评、互学,共同“发现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进一步完善作品的目的。

教师作为幼儿艺术学习的主导者,给幼儿的艺术活动过程或艺术作品以客观适宜的评价,可以让幼儿在评价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是帮助幼儿深入感知艺术活动,提高艺术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比如手指点画《花找花》中,幼儿A由于其中几朵花点得不够好,用抹布去擦拭花朵,结果影响了其他花朵的形象,在最后的自我评价时,他对自己的作品感到非常失望。这时,老师给出客观的评价,帮他指出大部分花朵都点画得非常美。A最后重新点画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老师的客观评价,A可能就会因为一幅失败的作品失去了成功的体验。

多主体的参与,多维的评价,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幼儿的艺术活动作出评价,让幼儿在评价中逐渐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学习能力和态度。

综上所述,绘本主题活动和绘画活动的有机融合,活跃了单一的课堂气氛,引领幼儿走创想之路,孩子们在“想画”“敢画”从而“发现美”的过程中享受艺术之旅,所以让所有的精彩创意和奇思妙想都活跃在孩子的手指上,让他们大胆挥洒手中的画笔,自主观察、自主体验、自主记录自己在绘本主题活动中看到、听到、想到的世界,获得淋漓尽致地诠释!

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篇10

【关键词】绘画;教学;幼儿;创造力

0引言

目前我国幼儿绘画教育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有着严重的约束力,现在有多数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中不能科学的培养幼儿绘画的能力,一味“依样画葫芦”临摹,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扼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早期绘画最有利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创造性绘画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这些是当前社会的特征。所以创造性会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发展幼儿绘画的创造力。

1目前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幼儿的自由创造设置了障碍,长久以来,有很多的幼儿教师以习惯让幼儿按照范画作画,这种方式严重影响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1现在教师着重于幼儿作品的完成,而忽略幼儿绘画过程、情感的体验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和创新的过程。教师教幼儿绘画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要培养一个对绘画产生兴趣的儿童。通过画画使儿童的情感、认知等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每一次的绘画活动都应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在温暖快乐的气氛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绘画。而现代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

1.2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像不像、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幼儿的作品,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正确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的方法

2.1引导儿童多观察多想象积累其生活经验

想象和创造绝不可能是凭空出现,它是源于丰富的记忆表象,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想象的基础。所有的创造想象都是来源于原型的基础上,才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形象。幼儿的美术创作也是如此,即便是想象画,也是以现实生活的形象作为基础的,构成画面的新形象只能是来自于自己拥有的生活感受。观察,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幼儿在观察中获得的知识越广泛越深刻在大脑里留下的印象据越是丰富清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就越强。

2.2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

绘画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师给幼儿制定创作内容,所提供的要求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幼儿在创作中就不知道该如何发挥。因此内容的选择要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是创造性绘画的前提。倒如“小树叶的旅行”,一片小树叶随着风儿飘到天空,海洋,城市绘画内容就请小朋友帮助小树叶实现它的愿望――小树叶变成什么东西便可以停留在它旅行的地方。幼儿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有的变飞机、小鸟、汽车、小船、大树、房屋等等。

2.3不同的绘画模式,允许幼儿自由的创作

绘画是活的,教育也应该如此,身为幼儿教育,我认为教育应该引导、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创造新的内容。然而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有很多的幼儿教师让孩子进入画模仿画的误区当中。幼儿喜欢模仿。示范,这是不可避免的,但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先画哪一笔,再画哪一处。让幼儿照抄的示范不但会造成消极模仿和依赖性。严重的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2.4 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的作品

幼儿年龄小,不能很好的掌握技巧,当幼儿在完成一幅作品时,即使这幅画再难看,但在幼儿的心中满足程度并不亚于完成一幅完美的作品,此时幼儿希望与别人共享这份喜悦,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赏,此时教师要耐心认真地看待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做自己作品的解说员,为大家讲解一下自己创作内容,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在欣赏。

3 结束语

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 幼儿园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 Cathy A. Malchiodi. 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3] 朱家雄. 幼儿园课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