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十篇

时间:2023-11-20 17:54:41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1

梅全喜,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对中药艾叶有较深入的研究,编写出版《艾叶》专著一部,主编出版中药学专著18部,发表中医药学术论文200多篇。

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是因为“五”与“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重午或重五。且不说端午节是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或纪念伍子胥的;也不说端午节最有气氛的划龙舟和“立鸡蛋”比赛。现就谈谈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挂艾草、熏艾叶、洗艾浴的习俗,即古代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小儿争相佩戴;或将艾叶扎成把点燃后用其烟熏房屋;还有用艾叶煎水进行全身洗浴,以僻邪驱瘴。因此古时也有人称端午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到了端午节,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而古人用艾叶等代表招百福,它是一种可以治百病的药草,插在门上、或用其烟熏、或用其煎水洗浴用来祛除各种毒害,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保健康的。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尽管在所有草药中,艾草出现的频率并不是最高的,也并非什么珍稀药材,但正因其不甚珍奇却可治众病,故而成为寻常百姓之家所必备的常用药。根据中医药文献,艾的用法主要有四:一是煮汤剂或作药丸内服;二是广泛用于艾灸,与针灸、石砭并列,为中医重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三是烧艾烟熏毒虫和驱除瘟邪之气;四是用于煎汤洗浴,驱寒祛毒。加之艾草气味芳香,形色可玩,成为端午节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洗艾水澡也成为古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的活动。史载每逢瘟疫之年,都是艾叶丰产之季,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抵御病邪的武器,可谓天赐良药。中医传统强调“治未病”,薰洗艾叶便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五月初五,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洗艾浴的习俗,特别是在许多地区新生儿及产妇也要用艾叶水洗澡,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近代。艾叶杀菌消毒、洁净空气,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曾在欧洲导致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人死亡的流感大流行,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呢?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可以肯定,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端午节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的习俗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洗艾澡实际上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药浴疗法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那时在宫廷中已出现了药浴,战国时期,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作为医药著作最早记载药浴疗法的是《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伤寒杂病论》运用百合洗方和苦参汤局部洗浴治疗百合病和狐惑病,是较早运用于临床的药浴疗法成功范例。《刘涓子鬼遗方》用当归、川芎、甘草、乌药等煎水洗溻治阴中生疮。《千金方》、《本草纲目》、《外科正宗》等书更加推广了药浴疗法的应用。?清代药浴法较为成熟和完善,著名的外治专著《理渝骈文》记载的药浴疗法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其药浴种类极为丰富,艾叶也已广泛地用于药浴疗法中。药浴疗法治病的机理是:中草药经过煎煮,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或散发在水蒸汽中,药液洗浴皮肤时,药物成分或者直接作用于人体表面,发挥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或者经皮肤吸收,渗透进人体内发挥治疗作用;或者药物挥发性成分及含中药成分的水蒸气直接进入鼻粘膜被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的。药浴疗法中常用的中草药多有杀菌、杀虫、消炎、消肿、止痛、止痒、活血化瘀、美容等作用,有些病变部位正是与药浴治疗接触的部位,如皮肤病、肛肠病、外阴疾病、眼病、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的病变部位在体表肌肤或粘膜,选择对症的中草药浸泡、熏洗、沐浴,药物直接接触病灶,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这些病外部症状明显,局部症状突出,外治较内服药更加直接便捷。同样道理,对于保养皮肤、头发,一些美容美发美肤的中药配方,在与皮肤、毛发接触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这种给药途径直接、疗效好、毒副作用少又不痛苦的疗法,颇受欢迎。而艾叶就是这种疗法中最为常用的药材原料。洗艾叶浴特别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妇女

艾叶的渗透性和滋润性极好,具有神奇的滋养、修复效果,能快速促进血液循环,激活表皮细胞再生,可促进衰老细胞代谢,是敏感性及受损肌肤的修护极品。女性的肌体随着年龄的变化和防御功能的改变需要不断的保养和持久的呵护。艾叶的调经,暖宫,安神等功效不仅能够缓解种种不适,还对其内环境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形成持久的天然的保护屏障。对于寒气重,月经过多,经腹冷痛,宫冷的人,洗艾叶浴尤其有效。艾叶的精油自然杀菌,浴后令您的皮肤光滑柔顺并散发出绿色蒿草的淡雅清香。让您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同时给您带来健康时尚的沐浴享受。此外,艾叶还有安胎作用,所以孕妇用艾叶浴不仅可以预防妊娠期感染,还可起到安胎作用。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儿童

医学研究证实,初生婴儿皮肤缺乏天然保护功能,呼吸道也很容易受环境污染及病菌侵害,天然艾草植物精华,具有抑菌成分,能深层清洁肌肤污垢,杀灭细菌。同时沐浴中,艾叶的精油成分随水蒸汽挥发出来,分布于儿童口鼻呼吸道中,既能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又可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艾草精油成份还蕴含大量宝宝肌肤所需要素,沐浴后在皮肤上也能形成天然保护膜,有效呵护宝宝每寸肌肤。独特天然清香高贵典雅,自然消去体味,使浴后儿童领略全新沐浴感受,清新淡雅,祛痱爽肤,蚊虫不易亲近,更觉神清气爽。

艾叶浴特别适合于脚部

艾叶泡脚不仅可以防治感冒、失眠,消除疲劳,还可消除脚底真菌,去除脚臭、脚气,令脚部皮肤细腻光滑。经常用艾叶泡脚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适,还可以调节内分泌,安神益气,增强免疫力,美颜健体。对于很多女性朋友的寒气过重,宫冷,月经过多,月经不调,经腹冷痛用艾叶煎水泡脚都有很好的缓解和保健作用。

艾叶浴在民间应用也是十分普遍,大部分地区流行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即有很多用艾叶浴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多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皮肤瘙痒、湿疹、疥癣之类皮肤病,用干艾叶煎水洗患处,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后用艾叶药渣敷于患处20~30分钟,效果很好。

笔者对艾叶情有独钟,研究应用几十年,并编写出版《艾叶》专著,也是得益于艾叶浴的奇特功效的。在我的《艾叶》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艾叶,可以说是笔者认识最早的中药,因为在笔者的家乡有“户户种植,家家收藏”艾叶的习惯。但令我记忆最深的有二件事:一是我6岁时,一位表嫂生小孩,我被叫过去帮忙搓艾叶,将艾叶抽去筋(叶脉),用手搓成团,再用此艾叶团冲开水待温后为新出生的小孩洗浴,说是可以防病驱邪;再就是小时候每遇风寒感冒时,家人便用艾叶煮水泡脚治疗,效果颇佳,从不用吃药打针。而我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吃药打针,这使得我对艾叶特别有感情,这也是后来我选中艾叶作为长期研究目标的缘故。这二件事都是艾叶浴的应用,这种应用不仅仅只是在我的故乡应用很普遍,在全国各地民间也有广泛地应用。

现代对艾叶的研究表明,艾叶有较好的预防疾病及康复保健作用。艾叶中的挥发油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能避疫驱“病邪”。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杀灭作用,对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致病真菌等也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腮腺炎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同时对化脓性炎症、外伤及烧烫伤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皮癣、带状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有促进愈合及痊愈的作用,表明艾叶确有预防疾病及保健康复作用。可见,古代民间认为艾叶洗浴有防病、避邪(瘟疫)的作用是有科学根据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流行之际都有医药学专家提出运用艾叶(包括艾叶烟熏和艾叶洗浴)进行消毒预防,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2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艾叶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全面深入。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除了含挥发油以外,还含有鞣质、黄酮、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其中,艾叶油具有平喘、祛痰、镇咳、抗菌、抗过敏、镇静等多种药理活性。药理实验结果证实,艾叶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和抗凝血、增加免疫能力、解热镇静等作用,在临床上,艾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呼吸道疾病。

戴:艾叶香囊是端午最温暖的记忆,市面上卖的香囊原料来路不明,如果加入劣质香料,反而损害健康。而自己动手做香囊一点都不难,将艾叶打磨成艾绒,塞入碎布缝制的袋内即可。

洗: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足浴包: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艾绒,装入茶包内密封,晚上泡脚时先放在木桶里沸水浸泡一阵,随后再泡上15分钟左右,神清气爽。

抹:蚊虫肆虐的季节,靠杀虫剂和电蚊香驱蚊难免有健康隐患。正逢艾叶上市,自制几瓶艾叶防蚊液,送给亲友是别致的礼物,给宝宝用起来也安心。做法:将适量艾叶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约一个月,等艾叶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会散发浓郁的艾香,再将这浸泡油过滤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柠檬草等精油,装入滚珠瓶,就是随身携带的最环保的防蚊“利器”。

吃:中国古人就有食艾叶的习惯,艾叶粥清凉解暑又易消化,实为夏季之佳品。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将少量新鲜艾叶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后再加入艾叶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盐或者糖、蜂蜜,清香扑鼻又略带苦味的口感,下火祛暑。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3

关键词 艾灸 中药 治疗 排卵障碍 月经失调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72

排卵障碍是导致月经失调的常见原因,也是主要的女性不孕症原因之一,病因复杂,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艾灸配合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月经失调患者70例,应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以单纯艾灸及中药治疗各7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排卵障碍性月经失调患者210例,年龄21~36岁,平均27.5±6.7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5±2.6年。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等表现。其中功能性子宫出血45例,月经稀发69例,继发性闭经96例。中医辨证:肾阳虚75例,肾阴虚57例,肝气郁结41例,痰湿内阻37例。采用随机自愿原则将210例患者分为艾灸组70例,中药组70例及艾灸合中药组70例,三组年龄、病程、主要辨证分型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排卵障碍的诊断标准[1]:①基础体温(BBT)连续记录单相或不典型双相≥3个月;②经前1~2天宫颈黏液呈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者(椭圆形小体)。③B超监测无成熟卵泡及排卵征象(无卵泡发育或卵泡直径14mm,但30mm,未破裂卵泡黄素化为大卵泡排卵周期)。④激素测定:经前测血孕酮水平低下。如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或高泌乳素血症应监测血中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P或PRL水平以确诊。

治疗方法:①中药组:月经第7天开始服中药,日1剂,经期停服。根据临床辨证分型,肾阳虚者温肾养精,调补冲任,右归丸加减(熟地、附子、菟丝子、山萸肉、枸杞子、当归、杜仲、鹿角胶、肉桂、紫石英、山药、仙灵脾等)。肾阴虚者滋肾养血益阴,以左归饮加减(山萸肉、枸杞子、茯苓、山药、甘草、女贞子、地黄、金樱子、桑寄生等)。肝气郁结者予疏肝解郁,行气养血,以郁种玉汤加减(当归、香附、郁金、白术、云苓、仙灵脾、丹皮、女贞子等)。痰湿内阻者治以健脾祛湿化痰,以苍附导痰丸加减(苍术、香附、枳壳、云苓、胆南星、艾叶、桔红、甘草、川芎、白术、熟地、当归等)。②艾灸组:取关元、子宫(双)、三阴交(双)为主穴。肾虚者配肾俞穴,肝郁者配肝俞穴,痰湿内阻者配脾俞穴、丰隆穴。操作时先点燃艾条,艾条距穴位1~1.5寸,以局部感温热为度,主穴每穴灸20分钟,配穴每穴灸15分钟。月经周期的第12~16天每天灸1次,此外可隔日1次,经期停灸。③艾灸合中药组:用上法辨证用药的同时配合艾灸治疗。3组均以1个月1个疗程,6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观察项目:治疗周期测基础体温(BBT)有无高温相及其持续时间;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隔日做B超1次监测卵泡发育情况;观察月经前1~2天宫颈黏液有无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及血孕酮水平。治疗期间若妊娠则结束治疗判定为治愈。

疗效判断标准[2]:①有效:月经来潮正常3个周期以上或怀孕,基础体温呈双相;或B超监测显示有正常卵泡发育并有排卵,经前1~2天宫颈黏液出现羊齿植物叶状结晶,且监测血孕酮水平在正常范围。②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基础体温仍呈单相,B超监测显示无成熟卵泡发育及排卵,经前1~2天宫颈黏液无羊齿植物叶状结晶,且监测血孕酮水平仍低于正常。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2检验,P

结 果

疗效:艾灸组70例中,有效47例,其中15例已怀孕,无效23例,有效率67.1%(47/70)。中药组70例中,有效49例,其中17例已怀孕,无效21例,有效率70.0%(49/7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相当。艾灸合中药组70例中,有效59例,其中23例已怀孕,无效7例,有效率84.3%(59/70)。疗效优于单纯艾灸组及中药组,有效率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基础体温曲线的变化:所有患者治疗前监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治疗后艾灸组70例中基础体温呈双相46例,仍呈单相24例;中药组70例中基础体温呈双相47例,仍呈单相23例。艾灸合中药组70例中基础体温呈双相60例,仍呈单相10例。艾灸合中药组基础体温呈双相者明显多于单纯艾灸组及中药组,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超监测排卵情况:艾灸组70例中显示有成熟卵泡发育,并见卵泡消失35例,后穹隆探及低回声区显示卵泡已排出15例,有成熟卵泡发育未见排出5例,无成熟卵泡发育10例;中药组70例中显示有成熟卵泡发育,并见卵泡消失37例,后穹隆探及低回声区显示卵泡已排出16例,有成熟卵泡发育未见排出7例,无成熟卵泡发育9例;艾灸合中药组70例中显示有成熟卵泡发育,并见卵泡消失38例,后穹隆探及低回声区显示卵泡已排出24例,有成熟卵泡发育未见排出11例,无成熟卵泡发育5例。

讨 论

西医认为,排卵障碍性月经失调是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的一种病理表现,中医则认为肾-冲任-胞宫系统的正常运作决定着女性生殖功能,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功能失常,都可导致卵巢排卵障碍,月经失调,二者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内经》曰“肾气盛,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女子生殖功能的健全主要在于肾。肾气乃系先天之真阳,是生精、化气、生血同时也是生长、发育、生殖的根本。肾气旺盛,阴阳调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天癸才能分泌,冲任二脉在天癸作用下,任通冲盛(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精血注入胞宫化为月经。如若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胞宫失养或气滞血瘀、痰湿内阻,则致卵巢排卵障碍、月经失调。我院采用艾灸配合中药补肝肾、调冲任、理气血[3],以达到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平衡,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功能正常运行,恢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本文资料显示,艾灸配合中药临床疗效(84.3%)优于单纯艾灸组(67.1%)及中药组(70.0%),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徐莉,谢波,徐丹,等.艾灸配合克罗米芬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0,42(8):97.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4

俗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这里说的艾,就是我们常说的艾叶、艾草,为菊科植物,生于路旁荒野、草地、林缘。艾叶是一味疗效不俗的中药。艾叶性温,味苦、辛,归肝、脾、肾经,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虚寒性的月经不调、经血过多、崩漏、妊娠下血及腹部疼痛等症。端午时节正值初夏,天气开始炎热,又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们容易患多种疾病。而艾叶气味芳香,可驱蚊逐蝇,清洁空气,消除病毒,保持居室卫生,起到辟邪、防病、保安康的作用。

艾叶辟邪相传千年

关于“艾叶辟邪”的传说,也流传了上千年。

在古代,人们发现了艾绒是一种很好的易燃物,那时保管火种或传递火种用的就是艾叶,所以,保管火种的人要经常上山采集艾叶凉晒干制成燃火材料艾绒。某一天,一场瘟疫袭来,村子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但人们惊奇地发现,负责掌管火种的这家人,甚至在这家人附近住的人却没事,他们仔细检查了这家人与其他人家的不同之处,发现这家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原来,悬挂艾叶是可以免受邪气侵害的,慢慢地人们就有了“艾叶辟邪”的认识。

艾叶避邪并非迷信

“艾叶辟邪”在过去曾被视作迷信,在今天看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艾叶的功效有以下几点:

艾叶中的挥发油(香味成分)对多种致病细菌及病毒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上海等地对用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进行抑菌抗病毒试验,结果发现艾香(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及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用其对空气消毒,可明显降低流行性感冒的发生率。

艾叶的香味成分挥发出来后,不仅能抑制或杀灭房屋周围环境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分布于人口鼻呼吸道中,能杀灭进入口鼻呼吸道中的细菌病毒,并且能在口鼻中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毒的侵害。若通过燃烧艾叶烟熏或煎煮艾叶洗浴,则由于高温的作用其香味成分挥发更彻底,效果会更好。

艾叶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艾灸能增强小白鼠单核巨噬细咆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此点已被众多的药理实验所证实。以艾叶为主制成的消毒香,能显著提高健康人鼻分泌液异性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长期应用艾叶洗浴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明显减少流感的发生率,说明艾叶浴也有一定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艾叶入肴也美味

端午前后正是艾叶上市的时候,此时的艾叶,清嫩味鲜,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大家不妨买些回去,加工成各种菜式和药膳来保健。下面就介绍几款艾叶的做法。

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克。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月经期连服2~3剂。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心悸怔仲、失眠多梦、少腹冷痛等。

艾叶甜汤

做法:艾叶15克,白糖20克,共煮汤饮用。

作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适用于妇女经来烦燥、尿赤灼痛、口干口苦、喜冷水、便秘难下、舌红苔黄、脉数无力等。

艾叶饼

做法:将艾叶打成浆,与糯米粉一起做成艾叶饼,吃起来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令人齿颊留香。

作用:有美容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理想的点心,对感冒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艾叶阿胶粥

做法: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融化(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月经期服用。每日2次。

作用: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痛经、小腹冷痛的调理。

艾叶煎鸡蛋

做法:艾叶洗净后剁碎,加入鸡蛋搅匀,加入盐、胡椒粉,锅热加油,煎熟即可。

作用:健脾开胃。

艾叶肉圆

做法:把猪肉和艾叶分别剁碎后加入适量盐、姜、味精、花生油、生粉、鸡蛋拌匀,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圆或肉饼。或煮、或煎、或蒸,均可。

作用:暖胃安神。

艾叶蒜汤

做法:大蒜50克,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鲜生地各20克。将各种材料混合一起捣成泥,以水煎服。

作用:平逆气、止血。

艾叶红糖水

做法: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作用:用于妇女痛经。

姜艾鸡蛋

做法:生姜15克,艾叶1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煮熟后,蛋去壳放入再煮,饮汁吃蛋。

作用:用于女子月经过多。

面粉蒸艾叶

做法:将新鲜艾叶去掉硬梗、枯叶,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按1克艾叶拌250克面粉的比例,掺匀拌散,使艾叶全部沾有面粉。然后铺入笼屉蒸约30~40分钟后出锅。蒸熟的艾叶呈灰白色,无浓烈的芳香药味。再盛在碗里,以香油、辣椒面、葱、蒜泥等调味即成。

作用:开胃暖胃。

艾叶饺子

做法:艾叶300克;葱、豆芽、豆腐各适量。分别切碎后拌匀,用盐、味精调味成馅,再用面皮包馅成饺子形状,入锅中蒸熟或水煮均可。

作用:增进食欲。

艾叶菜团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5

端午本是“卫生节”

端午节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又叫“恶日节、沐兰节、地腊节、娃娃节、女儿节”。

中国古人发现,端午节前后不仅仅是农作物等万物的最旺盛的生长期,还同时是大地中的各种病菌和蠹虫的旺盛生长期,会给人类造成许多伤害。所以,“端午节”又叫做“恶日节”,在端午节期间,中国古人要集体进行各种公共卫生的活动。

“端午节”也叫做“地腊节”,这意思是说,冬至以后,地热上升,万物生长,各种病菌和蠹虫也开始从大地中的各个角落处冒出,到夏至前,是土地中各种生物的生长接近高峰的时期。所以,“端午节”期间既是人们忙于栽种农作物时期,即“芒种”时期,也同时是对付各种病菌蠹虫从大地中冒出来肆虐人们的时期。

避免邪气侵袭是中医的养生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上工治未病”,可见,祖国传统医学十分重视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端午时期天气转为又热又湿,疫疠秽浊之气横行,人类最易百病丛生。因此“端午节”期间,人们应该注意进行卫生和保健活动,以培养人体正气、驱除邪气。所说的邪气也叫浊气,现在所谓的细菌、病毒、工作压力、口臭、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不平衡以及宗教上所说的贪、嗔、痴、疑等都是。简单地说,一切有形、无形的致病因素都是浊气。而正气也即指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端午节”如何培补正气、驱避邪气呢?

药浴疗法

过去以往,在“端午节”这天,许多地区中国人有共同的以下习俗:这天,人们要吃雄黄酒,在家中的角落处要洒雄黄粉末,或者大人要用雄黄酒在孩子的脸上和身上涂抹,目的是驱逐病菌蠹虫等病害,和现在的公共集体环境进行消毒的目的是一样的;同时,端午节这天又叫做“蓄兰沐浴节日”,就是要家庭成员用一些中草药熬水,去给孩子和大人洗澡,以消灭身上的病菌,长此以往,一些地区还因此产生了专业的“洗儿”业务,就是专门给小孩子洗药浴,类似于现在医院中的药物蒸疗法;端午节,同时还是大众集体和家庭进行卫生大扫除的日子。

“端午节”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这里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方法在我国由来已久。据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用香汤浴洁身,宋明期间,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如春节这天用五香汤沐浴,浴后令人遍体馨香,精神振奋;农历的二月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称为“龙抬头”的这一天,多取枸杞煎汤沐浴,可令人肌肤光泽,不老不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到了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浸浴、熏浴、烫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

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用菖蒲叶治疗畏寒症:把菖蒲叶放入浴池中,制成药液后洗浴,可使身体变暖,对畏寒症有疗效。用干萝卜叶泡在水中洗浴也会收到同样效果。

用艾蒿叶和茎治疗腰痛:用艾蒿的叶和茎泡入水中洗浴的话,腰痛可望减轻和消失。

樟木枝和叶治疗风湿病:采集樟树的枝和叶放入浴池中浸泡进行药浴,有祛除风湿的功效。

用无花果叶治疗痔疮:用无花果的叶子洗药浴,对痔疮有疗效。

桃树叶可治疗湿疹:将桃树叶放入浴池中浸泡,然后浴身,可治湿疹。

用无花果温浴疗法治风湿病:将无花果的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里晾至干燥,用手搓碎,将毛巾一折为二,缝成口袋,装好碎叶(为袋子1/3左右),放入浴缸中洗浴,即有效。无花果的叶子具有不可思议的效力,它里面含有“卡乌气库”(音译)的树胶质和白蛋白成分有镇痛的作用。

芳香疗法

在民间,一直有“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而中医治病更有“芳香化浊”的疗法。民间过端午节,人们要在家庭内外挂菖蒲、香艾、大蒜,还要将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药大蒜悬挂在孩子身上,妇女儿童身上挂的这种既美丽又有药用作用的饰物最多,所以,端午节又是孩子和妇女打扮得最美丽的日子。

同时,端午节期间,医家和商家还用各种有驱除蠹虫和病菌作用的芬芳草药、名贵中药等配置成很好看的“香囊”、香扇,到市场上叫卖,孩子和妇女是这些物品的最直接受益者。过去以往,端午节日子的前后,这种配置有名贵中草药的“香囊”和“香扇”,是很时兴的物品,又有消毒卫生和醒脑清神的养生卫生功能,又是很受妇女儿童喜爱的装饰品!许多小孩子和女孩子,要将这样的“香囊”在自己身上藏戴很久很久!中国现今各地医药、商业、民族妇女儿童行业中都还存留有这种买卖“香囊、香扇、熏香”等习惯,就都是上古“端午节”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

挂艾叶、菖蒲: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攘毒气。”艾叶、菖蒲都是中药,艾叶有理气、利尿、解热、通经、祛痰、止血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含有桉油酸、侧柏醇等成分,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菖蒲气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窍、补五脏,中药主要用其芳香化湿、开窍醒神之功。人们把艾叶菖蒲悬于门窗,确有洁净空气、除湿避秽的作用。

膳食疗法

端午节食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过节方式。粽子多以糯米配枣、栗等制成。

糯米:

(功用)补益脾胃,益肺气。用于便溏腹泻,气虚自汗,体倦乏力、虚劳脱力等。

(用法)煮食、炒食、蒸食等。

(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注意)痰热者不宜。过食不易消化。

(选方)1、糯米、山药共研末,加白糖、胡椒末调食。补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便溏腹泻。

2、糯米与小麦麸炒,研末,米汤送服,养肺止汗。用于气虚自汗,体倦乏力。

3、糯米、红枣适量,煮粥食之。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寒痛者。

4、糯米、薏苡仁、红枣各适量,煮粥。用于神经衰弱、贫血等虚弱症。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6

中医学里有许多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措施,灸法就是其中一种重要手段。我国灸法的起源,可上溯至远古人类知道用火的时候。“灸”字《说文解字》在一书中解释作“灼”,意思是用火灼体,借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或疼痛处烧灼、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取得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的功效。

艾灸――绿色安全的养生法

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无艾则无灸

许多人以为“灸”,就是用火熏灼身体,其实不然,灸若只是一个简单的火热熏灼,并无艾草等药物的配合,则皮肤表面虽有灼热之感,但无药物渗透入里之效,不能称为真正的艾灸。因为艾草在燃烧过程中,其药性不仅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至各条经络,还可经呼吸道进人体内。另外,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加以杀灭,所以在中医“砭针灸药”四大医术中,灸与艾是密不可分的,无艾则无灸。

艾草――百草之王

艾草在古代文献中还有医草、艾蓬、灸草、香艾等名称,常生长于路旁荒地。就是这样一株看似普通、貌不惊人的植物,却有着“百草之王”的美誉。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艾叶中所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具有兴奋神经、清热、止血、止痛、平喘、镇咳、祛痰,抑制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等功能,故有人称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药物。艾叶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物,抗氧化等功效。

艾灸――安全可靠的自然疗法

医学和医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不治已病治未病”,即将疾病消灭或控制在其未发生或发生的萌芽状态。灸疗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养生保健效果的预防方法,它能起到扶正祛邪,强身御敌的作用。众多历史文献和不计其数的临床实践,都证明了灸疗具有非常神奇独特的治疗功效。

灸疗治百病

艾灸既能用于各种危重、急性疾病的抢救与治疗,也可用于慢性疾病的虚损、滋补与调理。据文献检索,内、外、妇、儿及骨伤、皮肤、五官等科的二百多种疾病,都可以采用艾灸疗法治疗,而且疗效十分明显。

病前预防,病中治疗,病后康复

实际上艾灸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优点,就是它除了可治疗多种疾病之外,还能强身健体,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健康质量。中医的灸疗在发病前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发病中有助于疾病的治疗,病愈后促进身体的康复。

安全可靠

艾灸价格低廉,简单方便,较少危险,容易操作,又无需十分复杂的医学理论知识,以及高级精密的医疗仪器,人人都学得会、用得上,十分适合在家庭中应用。

艾灸使用的是无污染的天然植物,属于以温热效应为主的物理治疗,既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又环保洁净,是一种非常安全可靠的自然疗法。

艾灸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艾灸的操作,一般都较为简单,与针灸相比,它不需要专业的行针手法,而且灸的范围较大,取穴也没有针灸严格。灸疗中使用的艾条和艾绒,现都有成品出售。购买时注意,以金黄色、柔软如茸、无细梗等杂质的艾绒质量为好。艾条中有清艾条和药艾条两种,家庭温灸用清艾条即可。

艾灸的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艾条灸

艾条是以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状,直径为1.5厘米左右,长约20厘米。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之上,称为温和灸。根据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悬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病处,在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烧,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有红晕就可。

雀啄灸 操作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之间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远一近地移动。

回旋灸 操作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保持一定的距离,灸条匀速地向左右方向反复移动或旋转。

艾炷灸

由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小如米粒,大如枣。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燃灸,称直接灸。操作时,先选择好大小适宜的艾炷,在施灸部位涂上凡士林等润肤油膏。再将艾炷放置于施灸穴位上面,点燃艾炷顶端。

等艾炷将燃烧至被灸者皮肤2/5或1/4时,用镊子取下艾炷,换上另一艾炷继续灸,每次可灸3~7壮。根据灸后有无瘢痕出现,又可分为:

瘢痕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因它灸后局部会产生炎症,古人称为“灸疮”或“灸花”,愈合后随着灸疮的结痂脱落,局部有瘢痕组织形成,故得名。

非瘢痕灸 灸时先在施灸部位涂少量油膏,然后将艾炷放在穴位之上将其点燃。当患者感到皮肤灼痛时,即夹去或压灭艾炷,更换艾炷再灸,连续灸上3~7壮。以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为度,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温灸器使用方法

打开艾灸盒上的盖子,燃起艾条。将点燃的一端艾灸孔中用卡子固定好。将温灸器放在艾条后盖上盒子施灸部位,用橡皮条和挂钩固定。施灸完毕后,熄灭艾条即可。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7

艾草神话

千万年来,在亚洲某处的一片荒野上,生长着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科的一种叫做艾草的植物。在包容万物的自然界中,它只是一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草,可这并不妨碍它舒展着自己有着灰白色短绒毛的厚厚的叶子无拘无束地生长着。

也许没有那一次意外,它将继续这样下去,可是意外就那样发生了:人类在使用火的过程中,无意间被点燃的艾草烤到了。过后的日子里,人类发现这种植物的火烟对伤病症状的改善有神奇作用。于是,艾草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了。从无意识的使用到后来人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有意识地调试,在距今约三千年时,聪明的中国人发现艾草是做灸的最为适宜的原料。

艾草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长在中国长江以北的大叶艾叶厚而宽绒毛多,艾绒纤维粗产量高,气味芬芳,火力柔和,为艾草中的优品,长江以南的小叶艾略次。每年端午前后是艾草生长的旺盛期,是采摘的最佳季节。古人先将采摘的上好艾叶与草木灰兑水搅拌成胶泥状,将艾叶泥制成饼状晒干封存,使用时取出饼双手反复搓揉,筛去灰梗再反复搓揉即成棉絮状的艾绒。如今,人们多把艾绒制成艾条或者艾棒使用。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之一,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熏灸、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李唐曾作《艾灸图》,说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长子欧阳发曾经接受过中医的艾灸治疗,欧阳修认为这是一门学问,值得探寻。这说明艾灸在北宋时期就使用非常广泛了。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对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是典型的利用自然界的物质,通过自然的手法,结合人体经络天地精气治疗的一种方式。

艾灸可以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温筒灸等,而究竟使用何种灸法,得根据患者的病症而定,它相信的就是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比如,在人体的某一特定部位施灸,施灸点皮肤外温度上升高达130c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C左右。通过这种温热刺激,人体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调动肌体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互相协调关系,主要是靠肌体自控调节系统实现的。即便是一种微小的局部性病变,也会呈现全身肌体失调的一切反映(如皮肤红肿,可引起发烧、全身不适)。因此在穴位上施灸时,由于艾火的温热刺激,才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迭加的结果,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凡暴露在外的部位,皮薄、肌少、筋肉、关节部位结聚处不能施灸;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曾经一段时期内,艾灸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可是随着如今人们对健康、绿色、环保生活的追求,艾灸这种纯自然的疗法悄然复苏!暗藏玄机的火疗

一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散发出光和热的现象,那就是火。在远古时代,最初的人们和动物一样,视火为洪水猛兽。在无数次的无意间,古人们发现火可以用来取暖、烧熟食物,甚至身体的某一部分不慎被火灼伤后,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却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慢慢地火疗就这样出现了。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就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它将火疗的历史追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午后,八方宇宙的能量聚集,火疗师在人们身上根据经络绘“画”,之后将“画”点燃,那场景宛若火龙缠身。当“画”燃烧时,汲取天地间阳气,督脉三十二对脊神经同时受到刺激并被调动,人体内蕴藏的大量免疫细胞被激活释放,人体的气血循环加快,从而达到有病调病、无病健身的目的。

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能做火疗,遇到阴天下雨或女性月经期时,天地间阳气弱而人体虚,一旦用火疗打开全身毛孔,调动人体各路经络,导致外气入侵很容易引起人体不适。但是,严重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患者、癌症患者、精神恍惚者、孕妇、肾功能不全者也不适宜做火疗。

做火疗还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做过手术的人需一年后方可做火疗;一般人则需先喝大量温水且在饭后一小时做;做完火疗,必须平躺45分钟,此后24小时不能洗澡。

整个火疗的过程需要近两个小时。

首先,按摩膀胱经。膀胱经全称足太阳膀胱经,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连接着人体五脏六腑的腧穴,通过按压膀胱经能排除人体毒素,更快地调动人体的经脉。想象一下,整个人体都在火中燃烧,人们似乎会有些胆怯。不过放心,因为在做火疗之前火疗师会做好严密的防护工作。

火疗时,依据人体经络洒酒精、点燃,烧上15—20秒时用毛巾将火扑灭(具体时间还应参考人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如此反复15—20分钟。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8

1、理血气,逐湿寒;温经,活血,养胎。治亲信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月经崩漏,清稀,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2、艾叶草别名香艾、蕲艾、艾草,茯苓功效苦、辛、温,入脾、肝、脾经。能散寒去湿,温经活血。适用阴虚内热性出血及腹痛,针对女性阴虚内热月经不调、腹痛、月经崩漏有显著功效,是一种妇科灵丹妙药。现更是艾叶草发售的情况下,艾叶草可做艾糍小点心,生产加工成各种各样菜品和养生药膳。

3、抑菌功效:艾灸贴烟薰行远必自降低烧伤创面的病菌。豚鼠结核病经艾灸治疗后,病症进度比较慢,变病偏轻,尤以现病史中后期更显著;除此之外还能提高网状结构内皮细胞的吞食反映,但所提高的水平比不上小动物得到免疫性时那般显着;豚鼠网状结构表皮系体细胞的吞食功能与內脏的结核病变是一致的,当肝、脾遭受病症的危害时,吞食功能即降低。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9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c)-008-02

病毒性疾病是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一类,SARS及禽流感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已有的病毒虽被征服,但还会出现新的病毒,与病毒的较量,与各种病毒性传染病的抗争,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药在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具有抑制病毒复制、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调节免疫,改善症状等综合作用。现就中药在抗病毒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概述,以供参考。

1 中药抗病毒作用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非常广泛,从其分布来看,几乎涉及到目前国内常见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腮腺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孤儿病毒、柯萨奇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出血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等[1]。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

中药治疗乙肝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及体内的试验研究,体外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RPHI)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2.15细胞株(人体肝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法,体内采用灵长类动物乙肝病毒感染法、鸭乙肝病毒试验、小白鼠乙肝病毒及其他动物乙肝病毒体内试验对中药进行筛选,尤其是中草药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如HBsAg、HBeAg、HBV-DNA转阴作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筛选出了上百种对乙肝病毒有抑制作用、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的药物。如苦参、岩黄连、枸杞子、叶下珠、珠子草、女贞子、赤芍、丹皮、半枝莲、青叶胆、夏枯草、山豆根、葛根、甘草、绵茵陈、大黄、郁金、丹参、五味子、黄芪、黄芩、金钱草、猪苓多糖、香菇多糖、冬虫夏草等。

1.2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国内外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进行了大量试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了一些有抗HIV作用的中药,如甘草、大蒜、紫花地丁、穿心莲、金银花、巴豆、淫羊霍、野、白花蛇舌草、黄柏、鸦胆子、蒲公英、牡丹皮、黄连、、单芽狗脊蕨、鸡血藤、朱砂七、金银花、夏枯草、牛蒡子、紫草、苦参、牡丹、女贞子等。中药的提取物如洋栖菜、鼠尾藻、海带、褐藻、紫菜和裙带菜等藻类植物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均有抗HIV的能力;姜黄中的姜黄素已成为国外许多学者公认的对HIV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紫草素是紫草的活性成分,有望成为治疗HIV的新药物。

1.3 单纯疱疹病毒(HSV)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其感染部位广泛, 常发于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傅强等[2]采用组织培养法对497种中草药抗单纯疱疹病毒进行了研究, 实验发现海藻、四季菜、商陆、夏枯草、野鸦春、灵芝、贯众、油桐、辣蓼、泡桐、百两金、虎耳草、过路黄、酢酱草、铁角厥、茶叶、冷水丹、青蒿等18 种药物对1型单纯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又以海藻、四季菜、商陆、夏枯草、野鸦春等药效最强。

1.4 柯萨奇病毒(CV)

柯萨奇病毒感染可造成广泛的疾病,从较轻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到比较严重的心肌炎、心包炎及神经系统的一些疾病,尤其柯萨奇病毒B组(CVB)是病毒性心肌炎、慢性扩张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性疾病、慢性胰腺炎、脑膜炎、胸膜痛、肋间痛的主要原因。黄芪不仅具有直接灭活CVB作用,而且在细胞被感染后仍具有抑制病毒繁殖作用,对病毒感染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灵芝的常见品种薄芝的醇提物具有明显抑制CVB3繁殖和保护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对CVB有抑制作用的中药还有乌药、木香、苦参、高山红景天、贯众、虎杖等。

1.5 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人们对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最先就是从抗流感病毒开始的,目前中药中抗病毒的药物以抗流感病毒的药物为最多。常用的中药有大青叶、金银花、黄苏、连翘、板蓝根、贯众、紫草、甘草、、桑叶、黄芩、刀豆、穿心莲、黄芪、香薷、苍术、升麻、柴胡、含羞草等。

1.6 其他病毒

据报道抗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轮状病毒)的中药有大青叶、金银花、黄苏、连翘、板蓝根、浮萍、五加皮、桑寄生、淫羊藿、山茱萸等。抗虫媒病毒(流行性乙脑病毒、脑炎病毒)的有大青叶、板蓝根、空心菀、接骨木、水仙等。

2 中药抗病毒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抗病毒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艾滋病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等。

2.1 对肝炎的治疗

苦参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适应证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显著性差异,且无干扰素的副作用[3]。甘草酸是甘草的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小柴胡汤是中药方剂中治疗病毒性肝炎利用率最高的方剂之一。黄芪口服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ALT。六味地黄汤(由泽泻、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等组成)结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2.2对艾滋病的治疗

我国用中草药治疗艾滋病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纯中药静脉注射剂“黄参苓”的研制,在治疗艾滋病的药研领域中居有一定的地位。金生宝胶囊[4]的成分为蘑菇菌多糖蛋白和锌、硒、锰、铁、钙等微量元素,经实验研究表明,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艾灵颗粒是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而成的具有益气活血、养阴解毒作用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艾滋病感染和(或)艾滋病已多年, 取得较好临床疗效[5]。目前应用的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中药复方制剂还有:中研I号(紫花地丁、黄芪等)、艾滋病Ⅰ号方(冬虫夏草菌丝等)、克艾可(甘草提取物等)、生命泉方等[6] 。

2.3 对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金银花在细胞外抑制柯萨奇及埃可病毒作用很强,其水煎剂(1∶20)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上对流感病毒、孤儿病毒、疱疹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黄芩水煎液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其所含药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银,为金银花的提取物与黄芩的提取物组成,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穿琥宁注射液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常用于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对婴幼儿肺炎效果尤佳。抗病毒胶囊是由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甘草精制而成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急慢性咽炎、扁桃体炎、肺炎等。鼻咽清毒颗粒由龙胆草、野、苍耳子、重楼、两面针、夏枯草、党参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的功用,临床主要用于热毒蕴结鼻咽、鼻咽肿痛以及鼻咽部慢性炎症、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物增多等症。卫益颗粒是由玉屏风散加工而成,通过抑制IL-1 、TNF-α的过量产生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并通过促进IL-2的产生,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功能[7]。

2.4 对流行性感冒的治疗

抗病毒颗粒由鱼腥草、板蓝根、青蒿、白芷、忍冬藤、山豆根等组成,对病毒性感冒有良好的疗效。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还有由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淡豆豉、牛蒡子9味中药组成的银翘散、双黄连粉针剂(由金银花、连翘、黄芩3味中药组成)、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复方(由金银花、牛蒡子、连翘、薄荷4味中药组成)被临床实验证明是治疗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脑等的有效方剂。

2.5 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

中药注射液通过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扩张冠状动脉、对抗血管痉挛、降低心肌氧耗量、调节心律、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稳定生物膜、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多种途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满意疗效[8]。清开灵注射液可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胸闷、心悸、气短、乏力明显好转,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使胸闷头昏缓解、心功能不全缓解、心律失常缓解,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和减轻心肌损伤的作用。人参皂苷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较好,心肌尔康颗粒由人参、黄芪、苦参、冰片、麦冬、三七等组成对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确切[9]。

2.6 对其他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石少川等[10]评价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性质、次数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小结与展望

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在抗病毒同时,许多药物兼有解热、抗炎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毒副作用较小,很少伤害正常组织细胞;辨证施治,对病情更具有针对性,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防治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有着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永兴,陈忻,许利平,等. 神奇的抗病毒中草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6-8.

[2]傅强,郑民实.1497种中草药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实验研究[J].广东医药学院学报,1994,10(3):155-157.

[3]秦守杰.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疗效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38(5):829.

[4]王健,吕维柏,李国勤,等.金生宝胶囊治疗22例HI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7):33-35.

[5]危剑安,孙利民,张维,等.艾灵颗粒治疗HIV感染ARC期40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7):62-63.

[6]杨泉海,王霞.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研究进展[J].首都医药,2004,11(8):41-43.

[7]何秀娟,类金丽.卫益颗粒对流感病毒FM1样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医药学报,2003,31(6):27.

[8]张维民,张芳,邱丽筠.中药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05, 24(9):554-555.

[9]王钦茂,陈光亮,汪远金.心肌尔康颗粒抗病毒性心肌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293.

[10]石少川,刘丕松.苍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2):152-153.

[11]李建军.瞿麦等12味利水中药体外抗泌尿道沙眼衣原体活性检测[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628.

[12]金哲,宋爱武,李仁杰.清毒栓治疗宫颈人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0):735-737.

[13]张洁.清开灵与利巴韦林对肠道病毒感染的治疗比较[J].黑龙江医学,2002,26 (7):532.

艾叶理疗的功效与作用篇10

灸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认为:“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扶阳固脱、拔毒泄热的功效,除可治疗多种疾病外,通过温灸还可达到冬季进补、养生保健的作用。

我国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用艾灸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每点燃一个艾条实施一次艾灸称为灸了一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就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的谚语。

将晒干的净艾叶碾碎成绒状,拣去硬茎及叶柄,筛去灰屑,即成为艾绒,它含有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挥发油成分,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的功效。艾绒燃烧时散发出独特香气,并可穿透皮肤而直达深部,产生的温热刺激,沿着经络在体内传导,起到疗疾、保健的作用。《本草纲目》就记载:“艾叶,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通过艾绒温灸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艾灸法,药物易购,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冬令进补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