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19 15: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量子力学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量子力学就业方向

篇1

中国医学美容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二十多个年头,不断地教育完善,1991年提出了“第四医学”[3-4]并且在2000年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到《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中,2004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列入到《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5]。2006年卫生部对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调整,该专业不能其报考临床助理医师[6],学生毕业后既不能考取助理职业医师资格,也不能考取护士资格,美容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由于没有临床操作实践和相应证书就业大多局限在在生活美容范畴,因此限制了美容技术类毕业生在医院的择业渠道。大型医疗美容机构或具有美容专科的医院人才极其匮乏,需要大批量受过严谨美容专业训练又具有相关治疗护理经验的医护人员。目前,在大型美容医疗机构或具有美容专科的医院从事美容护理的人员均来自临床护理专业,但是这些人员并未受到过专业美容教育,所以具有护理基本技能和美容专业技能的美容护士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民办高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率先弥补目前美容护理人员空缺。那么要加强护理专业(美容方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首先进行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导致人们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教室网络的开展等教学方法已经处处可以见到,课堂教学逐渐由理论进入实践。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被高校教师熟悉掌握,教师能够熟悉各种电子信息教学方式。对于护理专业(美容方向)来说,电子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更为清楚,有利于学生清楚的看到操作部分,能够更好的理解实践部分内容。

2高职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教案的设计

2.1高职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教案的制作步骤

2.1.1护理专业(美容方向)教学设计方式制作电子教案,为护理专业(美容方向)进行服务,比如生活美容部分可以直观的应用电子教案演示各种图片,加大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书本上的学习。根据现有的学习条件,电子教案通过过渡效果、画面背景图案、动画演示、重点突出、细节描绘几个方面来进行体验。

2.1.2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信息工具的使用和运行电子教案制作工具非常多,对于护理专业(美容方向)来说,Flash交互式设计工具和Authorware能够客观明朗的显示各种教学环节,再比如Powerpoint软件,能够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多种处理方式对美容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视觉体验。Word文档对教育工作者而言也十分的重要,避免死板刻板的学习,直观、明了的电子教案不但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捷。同时,还需要检验效果,进行修改。对文字部分进行润色可考察。利用多媒体手段还可以为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的学生提供护理操作的全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整个护理程序。

2.2高职护理专业(美容方向)电子教案的应用

电子教案的应用无疑给专业教学老师带来了便捷,在使用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2.2.1适度使用计算机存储能力十分强,可以把整个护理教学模式中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为护理专业提供大量医学图片的同时,还可以将医学实践视频提供给学生,并且可以将美容专业的大量图画动画引入到教学当中去。但是必须注意适量,避免满堂灌。高校教学,我们需要大量的信息量,但是信息量也要把握不能过多,以免造成学生眼花缭乱,不之重点。所以对电子设备的依赖也要适度,有效合理的结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实践去理解、思考以及合作交流。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努力的去创新的研究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篇2

关键词:电子制造 高技能人才 定向培养 职业指导

1引言

随着电子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制造业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电子装接工、电子维修工已成为2012年江苏紧缺工种,电子制造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技术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江苏电子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很多电子制造企业为满足自身企业快速扩张需要,以培养足够量的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纷纷走进高职院校开设企业定向班、设立专项奖学金。举办由企业命名的“定向班”,成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的特色之一。这些企业定向班的设置搭起了校企互通的桥梁,不仅为这些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而且更有效地加强了校企间的合作与联系,为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如何有效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定向培养的质量,定向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如何有效实施等。针对以上单个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

目前,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许多地方加快职业院校结构调整、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一种探索。行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明显,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职业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行业组织作为参与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其职业教育是在行业的积极参与下发展起来的。在我国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工作探索和发展的路途上,有必要从国际视野、通过比较研究先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把握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实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为此,如何在江苏电子制造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的办学实践,探索提出了行业组织参与,具有区域特色,符合江苏电子制造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为江苏电子制造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探索与实践

行业、企业、学校共同成立校企合作事业部。淮安信息学院校企合作事业部是南京电子学会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也是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推进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办学的又一有益尝试。行业协会下属企业迅速扩张急需大量电子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在行、校、企一体化理念的引导下提出并实施了行业引导、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这一电子制造类高技能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所谓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就是由行业协会下属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及资深技术专家与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选拔小组,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应用电子、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将企业需要的有潜力的学生选进行专门化培养。以“首届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的56名学生为例,他们均来于就读大一的2009级学生,其中应用电子专业33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23人,专门化培养时间为大一、大二暑假和大三的下学期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生涯。

2.1基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制定企业化定向培养方案

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既有别于在校学生又区别于企业的员工,否则简单的“移植”很难实现专门化人才的有效培养。校企双方依托校企合作事业部这一校企共同体平台,实现有效的沟通和资源整合,并明确流程提出并实施了特色鲜明的企业化定向培养方案。

一是确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在制定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培养方案之前,校企合作事业部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根据企业的需求,共同对符合高职学生就业的岗位进行前期调研和分析,同时结合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情况共同确定定向班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

二是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在明确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的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校企合作事业部组织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相关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召开工作任务分析会,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三是确定课程安排,制定企业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定向培养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情况及企业文化、员工素质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校企合作事业部的专业教师和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的相关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确定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开设的课程,制定企业主体、学校主导的企业化定向人才培养方案,并据此共同开发特色课程。

四是企业审定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人才培养方案,并由校企双方共同付诸实施。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的总经理办公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实施,同时明确除理论课程外,其他专业课程主要由校企合作事业部专业教师承担外,实践操作课程则主要由行业协会下属企业派驻的兼职教师承担,顶岗实习全部在行业协会下属企业的实际操作岗位上完成。

2.2依托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实施企业化职业指导

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的学生毕业后将就业于行业协会下属企业,因此某种意义上讲,从进人南京电子学会电子装联定向班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校企合作事业部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在定向培养的过程中主动融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其实施企业化职业指导。一是对每位学生进行职业能力测试。职业能力测试共由三个模块组成,即基本工作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试和职业性格测试。模块一为基本工作能力测试,由数理分析能力测试、空间分析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逻辑归纳能力测试、语言理解能力测试等五部分组成。模块二为职业兴趣测试。模块三为职业性格测试。借助企业比较成熟的职业能力测试系统,每位同学都将获得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测评报告。

二是开展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根据每位学生的职业生涯测评的结果,针对个体情况开展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同时帮助每位学生制定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案,使定向班的所有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三是利用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尽快融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定期对定向班的学生开设讲座,让同学们对企业的文化、用工制度、员工成长等方面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同时还定期邀请优秀员工与定向班同学进行交流,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

2.3推行“学生、员工一体化”管理,探索“岗位型”实习形式

定向班的学生都是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校企合作事业部学习,因此企业和学校都按照企业的标准对其进行要求和管理。基于此,校企合作事业部对定向班学生实施探索实践了“学生、员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一是专门制定定向班特有的学生守则、员工守则、班级公约和寝室公约。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让学生时刻以准员工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同时还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考核。

二是按照企业的要求由校企合作事业部派专人定期对定向班的学生进行能力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岗位技能和企业文化等,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适应企业严格的考核制度,树立竟争意识。

三是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定期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对行业协会下属集团的文化和管理制度有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认识,帮助他们尽快融人企业。

四是探索实习与岗前培训一体化的“岗位型”实习形式。以此实现顶岗实习与岗前培训的无缝衔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今后的工作岗位。同时和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行为方式,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统一着装等,完全按照企业的准员工标准进行“岗位型”实习。

3结论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然性。行业协会作为办学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由政府垄断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管理过渡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管理指导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鉴铭,徐建华,丁学恭.校企共同体[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高职学生;领导力;就业能力;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45

1引言

自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来,高职教育已发展了近20年的时间。而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高职教育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却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就是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还是不高,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也在积极转型,不断提升其“内涵”建设,而这种“内涵”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其次,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进行关于领导技能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并指导他们应用于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提升非专业素质方面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因此,在此背景下,笔者希望通过实证性研究,构建一个以领导力为自变量,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起高职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就业能力理论研究体系的同时,也为我国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2理论研究

2.1领导力结构概述

著名政治学家Burns于其出版的《领导力》一书开头就写道:“领导力是世界上被人观察最多、却被人理解最少的现象之一。”关于领导力的概念,学者们已经赋予其多达350多种定义(达夫特,2005)。因此,对于领导力的定义,学者们莫衷一是。可以说,领导力定义的不同反映出了领导力概念的复杂性,同时也说明了领导力是多维的,而这也决定了领导力结构也将是多维及复杂的。美国学者Stogdill(1974)对领导特质理论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表明,领导者必须具备十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即成就、韧性、洞察力、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宽容、影响力和社交能力。Kouzes和Posner(2004)在《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一书中(第5版)提出卓越领导者的五个行为习惯,即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使众人行、激励人心。我国学者苗建明(2006)在对国内外的领导力构成要素进行综述之后,提出了领导力的五力模型,即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和控制力。边慧敏(2012)在《大学生领导力提升》一书中提出大学生领导力模型――影响力模型,其构成要素主要由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决策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构成。王婕(2014)认为大学生领导力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分别是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影响欲、自信心、进取心、责任感);未来时间洞察力(包括计划、体验、行为倾向、评价力);人际关系能力(包括交往动机、对象选择、主动性、表达能力、冲突管理、交往现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职学生领导力的结构要素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是: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

2.2就业能力结构概述

由于研究的范畴和视角的不同,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及结构也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目前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类:一是以个体素质为焦点的研究,这些研究者关注于个体发现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态度和意向等;二是以就业效果为焦点的研究,这类研究关注于员工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获得工作的效率、获得工作的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等。如Fugate等(2004)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四个维度构成,包括:职业生涯识别、个人适应性、社会资本及人力资本。贾利军等(2013)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求职者的就业能力结构由社会兼容度(即大学生生在毕业求职时所达到的与其求职背景相适应的社会化程度)、就业人格(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之年龄相适应的符合用人单位共同需要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人际过程)和准职业形象(即符合社会及用人单位审美的个体的职业形象)三个维度构成。

因此,笔者主要从就业效果方面来研究就业能力,认为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获得工作,并能够适应工作的一系列能力组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

3实证研究

3.1量表编制及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通过文献研究,笔者最终初步构建了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量表。为了建立有效的结构方程模型,笔者分别对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进行了“先探索,再验证”的因子分子。在探索性因子分析阶段,笔者采用了小样本测试的方法,样本数据主要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进行收集,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有效率达到96%。通过采用SPSS1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笔者对量表进行了修改,并删除了效果不太好的4个领导力测量指标及5个就业能力测量指标。通过第一阶段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了一份信效度都非常好的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量表。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该阶段的分析采用大样本测试的方法,样本数据的收集主要来自于中山市三所高职高专的院校的大三毕业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有效率达到89%。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笔者再次删除了效果不太好的1个领导力测量指标。通过模型的修正后,最终确定所构建的高职学生领导力及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的有效性,这为下一步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3.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一个以领导力为自变量,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的初始结构方程模型,该模型中共有7个潜变量及27个显变量。其中自我领导、人际领导、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属于外生潜变量,分别对应长远目标等17个外生显变量;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属于内生潜变量,分别对应应聘过程等10个内生显变量。除此之外,模型中还有27个显变量的残差变量和3个潜变量的残差变量。

通过运行AMOS17.0,导入相关数据,经过运算检查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模型修正,再进行重新似合,这样不断重复,最终得到整体效果不错的结构方程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而最终的拟合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各拟合效果指标来看,各项拟合指标都达到了较好的适配标准,这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其次,由表2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可知,除执行领导及创新领导对匹配力为负相关关系,人际领导及执行领导对应聘力为负相关关系之外,其余的各领导力自变量与就业能力因变量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高职学生领导力与就业能力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高职学生领导力对就业能力存在正向的影响。这说明,通过开发与提升高职学生的领导力,确实可以起到开发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基于研究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基于领导力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的策略。

4.1基于自我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高职学生的自我领导与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自我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应聘力、匹配力及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自我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4.1.1明确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

目标涉及到方向性的问题,没有目标,就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从而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及工作,这样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学校,首先应根据社会的需求,适时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通过相应的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目标意识。

4.1.2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

时间对于每一位学生而言都是公平的。但是,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懂得时间的珍贵,并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大部分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好的时间管理观念及技能,并且很容易就将时间浪费掉。有效的时间管理关键就在于明确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完成最为重要的事情,对于不太重要的事情则次优安排。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通过职业指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后让学生根据规划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4.2基于人际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人际领导与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人际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人际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4.2.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这个社会是一个互赖的社会,因此,你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取得较大的成果,就必须懂得合作;其次,用人单位也要求应聘人员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如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即每次作业都必须以小组

4.2.2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

我们80%的时间都在进行沟通,并且生活中80%的冲突都是由于无效沟通所产生的,因此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为了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学校可以开设与沟通有关的必修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沟通技能。

4.3基于创新领导的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开发与提升

创新领导与应聘力、适应力存在正向的关系,即创新领导的提升将有助于高职学生应聘力及适应力的开发与提升。在创新领导的提升过程当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4.3.1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教育方式更多的还是一种单向式的知识传授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因此,对于学校,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即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自行去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不断地分析及研究。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的就是“做中学”,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3.2鼓励学生勇于尝试

传统的知识传授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听众从预先设定的内容中进行学习。这种预先设定内容的学习有利于避免失误的产生,但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创新的可能。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尝试,而尝试就是一个不断试验、错误、纠正,再试验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学生才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参考文献

[1]加里・尤克尔.领导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2]库泽斯,波斯纳.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胡礼祥.大学生领导力拓展与训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4]边慧敏.大学生领导力提升[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篇4

1.1传统电子产业人才需求减少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普通劳动力的短缺,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传统的电子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被机器加工代替。比如,早先电子企业中有电子元件插件工,现在改为贴片机进行插装,企业就没有这个工种的需求了。智能机器制造的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装备智能机器来取代人工,机器代替人是未来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21世纪经济报道》曾经报道了富士康酝酿30万机器人计划的新闻。能够吸收消化大量职业院校电子类学生的岗位减少甚至消失,使得电子专业类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

1.2传统维修行业的萎缩电子集成化、小型化的不断发展、成熟,生产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规模生产下的电子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如液晶彩电、手机等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价格一路走低,一方面使电子产品的生产消费呈现繁荣和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电子消费类维修行业的快速萎缩,从事电子消费类产品的大量维修技术人员转行。同时智能化集成化技术发展使得电子消费类产品电路复杂,维修困难,知识技能要求高,行业技术垄断,社会吸纳维修技术人员能力下降,都降低了维修行业吸收消化电子专业人才就业的能力。

1.3招生宣传导向不利于电子专业调查显示,初中毕业生受到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同学影响而选择专业的占60%以上。而水利院校以水利专业为特色,国家又对水利类中职生提供助学金的政策,导致学生扎堆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冲击了电子与其它专业的招生。

2电子专业发展机遇

2.1开拓新产业传统的电子行业不断萎缩,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定电子专业的发展要适应新兴产业。现在的汽车电子、LED照明、智能防盗、物联网技术等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行业吸收消化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学生的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认准方向,与时俱进,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上往这些方面靠拢。

2.2立足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没有消亡,机器代替人工是一项高投入的行为,动辄上千万,并非是每个企业能够承受的,故机器代替人工目前仍然是大型企业才能做到的。中小型电子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满足生产需求。比如电子玩具产业,需要较多具有电子专业能力的人才。近年来,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企业管理层重视,岗位较好,有发展前景。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完全可以在传统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3自主创业为支持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电子产业分工的精细化,产品加工成本的下降,使学生有机会在电子产业链中的一环立足,开创事业。一种电子产品从方案设计,项目推广,元件采购,电路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营销一整套完整的生产链中,每个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可以吸纳大量的学生自主创业。学生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完全可以胜任创业需要。在深圳,笔者调研过两个人的微型电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模式是接收产品方案,根据需方要求设计电路板,采购元件,外包完成产品贴装,返回公司经过调试完成产品的初级加工,再销售给下游企业。这种模式投入小,见效快,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学生创业。

3电子专业发展之路

3.1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本地、服务于水利行业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及杭州、宁波等沿海地区广泛建设了电子产业群,吸引了大量的电子专业的技能人才。随着产业的转移,内地经济区引进一大批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企业,使培养的人才更方便地服务于江西,服务于本地,能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水利领域。比如水土保持科研项目,水利枢纽建设中就大量应用了电子传感器、智能自动控制等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未来在水利类专业开设电子信息课程将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的水利人才。

3.2加强校企合作电子行业分工精细,每个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对于学生来讲,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广泛,在校学习时间短,针对性不强,会造成工作后专业技术不够用,满足不了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故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专业发展的出路,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专业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形式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口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3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应该是确定专业培养方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追踪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成果,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二是整理以往教学改革的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改理论。三是形成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4引进高端综合性人才引进在电子技术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方面有一定造诣电子信息高端人才,可以满足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些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锻炼、成长为专业带头人,带动电子专业团队的发展。

4结束语

篇5

电子工程类专业作为当今热门的IT行业,相比较其他行业具有需求量大、薪水高等优越性,成为理工科学生的首选专业,以及国外留学申请的热门专业。本文主要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电子工程技术;社会需求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处于新一代的数字化时代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如手机、智能家电、互联网络、无线通电、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等等均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国对于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此,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时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工科高校大学生面临毕业时也更多地选择去国外留学,学习国外更先进的电子工程技术。面对如此强烈的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学习热潮,我们有必要对该专业的职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做一个分析,方便指导该专业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2.电子工程技术的概述

电子工程类专业,究其字面意思,即电子和信息工程,它囊括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方面。本专业主要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控制和处理各种电子信息,培养能熟练应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高科技新型技术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和物理基础,着重培养学生对于电学方面的知识,要学习许多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讯原理等基本课程。引导学生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使用工具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创新的能力。

3.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该专业所学知识应用广泛,囊括网络软件开发、电话通讯、信息安全维护、物联网等多个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拥有向智能化、移动化、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它突破了各个传统或者朝阳行业的界限,形成了无数条新型的产业链,如电子商务、通讯、数码科技等。如今各大行业都需要电子工程类专业人才。由于该专业具有实用性强,社会需求面广,就业岗位多,薪水较高的特点,毕业生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其发展空间大,与其他许多新兴学科行业关系日益密切,是目前我国高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对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方向:

3.1信息处理方面:用于各个行业的信息处理、管理、分析等工作,为医疗健康、新闻传媒、交通运输等涉及巨大信息处理工作的领域服务。比如将电子工程应用于医学领域,研发出CT扫描、MRI、ECT、PET-CT等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物芯片、电子病历、便携式医疗电子检测仪、远程诊疗系统等促进了医院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音频视频的编码和解码、雷达信号的合成、车牌人脸指纹识别等等方面也均涉及到电子工程技术的应用,一些新型技术如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光传输技术给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2电子系统方面:可用于导航、通讯等各种电子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比如工程设计、施工、基站机房的调试,路由器、交换机的开发。例如在国防军事领域,目前,许多国家获得情报优势的主要手段是机载、星载、舰载和陆基传感器,将武器系统与通信网络技术综合是实施军队转型和联合作战必要条件。

3.3空间电子技术方面:可用于空间科学联合航天电子信息系统工作。

3.4电力系统方面:可用于国家电网相关工作,如电厂和变电站的设计、线路的调试,电器设备的研发、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

3.5电磁场和微波技术方面:用于天线、电磁场的应用系统研究、设计管理。

3.6电子消费品方面:用于硬件和软件开发,集成电路、数据通信的设计与研发等。

3.7其他非电子行业:汽车、化学、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样需要涉及电子工程技术。

3.8本专业同学还可以继续深造,成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本专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是:新型通讯业务产业、软件开发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成电路开发产业。本专业目前最为短缺的信息技术支持人才有:技术故障排除、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及配置更新、系统操作监视和维修等技术支持人才。

4.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现状及前景

中国的IT行业虽已经起步几十年,但仍旧属于朝阳产业,备受学生和家长的关注,近几年一直都是报考的热门专业。目前,涉及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多,社会需求量广,薪酬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会需求都非常可观。但是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大,同样存在不小的就业竞争压力。总观近几年来本专业的市场供求关系,普遍还是保持相对稳定,本专业毕业生在全国各地均有比较广阔的市场,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江苏、大连等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对于这些IT行业发达的城市,社会需求虽大,但是大多公司或企业都要求应聘者有出色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毕业生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才有可能被录用。

5.结语

通过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近几年的社会需求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本专业前景仍旧相当可观,但是就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本专业学生应当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扎实地学好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应当理性分析电子工程技术的社会需求,清醒地判断出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及时关注专业动态,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各大高校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各种科技讲座和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性工程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出新一代高科技人才。

作者:戚思远 李绪文 单位:武汉纺织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艳春,马驰,题原,等.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6,36(2):81-83

[2]肖钒,贺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通讯世界,2016(17):234-234

[3]张春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景及职业发展情况分析[J].河南科技,2013(32):58-58

[4]魏小玲.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4(20):144-144

[5]杨宏威,王静.电子工程师的摇篮——应用性极强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就业方向[J].考试与招生,2012(5):42-43

[6]张晓东.浅论电子信息工程[J].科技风,2011(10):28-28

篇6

关键词:职业中专;心理测量;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45-02

心理测量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是由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高尔顿提出来的,他在研究遗传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有必要测量那些有亲缘关系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人们的特性,以确定其相似程度。心理测量一般采用量表的形式开展,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气质类型量表等。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探究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为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心理测量学认为,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要发展职业教育,关键还是人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力求培养出满足就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职业中专的社会评价度。所以在职业中专开展心理测量,对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不断强化、革新实践教学,使其在新的形势下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一、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指运用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人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的过程。从广义上来讲,既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来测量人的心理指标,也可以通过测验的方法来体现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思维、认知、行为倾向性等。除了司法部门、医疗部门以外,人们开展心理测量大多都是以测验为依据,开展心理调查和测量,也有教育机构举办心理学知识交流、心理学专题讲座、心理影片鉴赏和心理趣味游戏等活动,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测量可以从个体的智力、能力倾向、创造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对个体进行全面的描述,说明个体的心理特性和行为,同时可以对同一个人的不同心理特征间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相对优势和不足,发现行为变化的原因,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总的来说,心理测量可以促进自我发展,可以改进社交技巧,可用于处理情绪障碍和创伤性情感体验,还可用于心理治疗。

二、职业中专开展学生心理测量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思想行为意识尚未定型,往往对自我没有正确、积极的评价,容易给自己划定发展上限,在处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中得不到信任等,这都需要开展心理测量进行辅助教学。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孟子有言: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意思就是说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这里强调的就是测量的作用。职业中专的学生往往毕业后就直接走向就业岗位,而他们的价值观、职业兴趣等因素虽然是看不见的,却对其未来职业生涯关系很大,应用心理测量可以进行预测,对个人而言,有利于在就业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在面临职业困境时能够早日走出阴霾。而有些学生的确具备特殊才能,在警察、公务员、航天员、研究生、教师等岗位选拔人才时往往都会用到心理测量,以检查录用对象是否有心理疾病的存在,是否有演变的倾向以及最终的效果评估[2]。通常来讲,在接受国民教育初中阶段以上学历的人即有自制力的人均无须做智力测试,但职业中专学生生源情况复杂,不排除有学习障碍者、智力损伤者和病态人格、边缘性人格等,开展心理测量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对一些隐性的心理疾病往往学生作为当事人是无意识的行为,无法察觉到异常,老师方可根据测量结果协同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有利于职业中专优化教学路径。职业中专院校经过改革以后,逐渐以开放、自主、切身体验为主打教育理念,从而优化教学路径,让教学模式更有效率,实践表明,开展心理测量无疑是切实有效的方法。职业中专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资源有限,对心理测量的认识也不足,甚至非常排斥,有为难情绪。其实在开展心理测量进行优化教学路径的过程中,要面向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测量观,那些认为心理测量是万能的,或者觉得心理测量无用、心理测量等同于智力测试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心理测量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到职业中专的教学中,则是重要的决策工具,帮助学校和老师优化教学路径,实现因材施教。从广义上来讲,国内外的心理学家都有两个共同点,一个是专注于研究行为,另一个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测量的方法[3]。所以很多学者认为,离开了心理测量,心理学就很难成为一门学科。可见在职业中专的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测量是极为必要的,可以使老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一个大致方向的把握,方便老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路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如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在生活和学习中容易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甚至沉沦,老师在通过心理测量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要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并对自卑心理进行分析,尝试从成功的回忆中建立成功的自我形象,并帮助学生弥补自身的弱点,从而不断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逐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

3.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职业中专的学生走向就业岗位以后,将接触到复杂的社会关系,年轻人的机会和挑战并存,在大风大浪里想要活出精彩,就得吃得苦中苦,历经千锤百炼。可见学校里的师生关系相对来讲还是很单纯的,而有些时候也难免出现剑拔弩张的情况,这时候开展心理测量,可以迅速地破冰,有效地增进师生间的友谊。心理测量前需要老师收集测量对象的相关资料,并与测量者进行亲切的谈话,而老师作为测试者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在测量前对相应的指导语、预案、测量人数等因素都要考虑周全。心理测量的内容要与测量对象的问题、困惑相对应,切忌题海战术,最重要的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不能夸大和绝对化,要明确认识到心理测量的结果仅仅是一个估计值,而不是绝对值。对分数的解释要充分考虑测量时的主客观条件,一旦解释错误不仅宣告心理测量的失败,对测量的学生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致使师生关系非但没有因测量拉近关系,反而更加紧张。所以老师务必要让测量对象明白测量的好处,通过真诚对话,加深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积极配合。最后,老师要向学生保证,对测量结果会严格保密,并且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控制使用,以期确保学生的隐私安全,并消除学生的顾虑和芥蒂。可见,心理测量能够增强老师在学生中的信任度和威信力,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友谊。

4.有利于增进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职业中专的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学习压力很大,没自信,不愿意交朋友,回到家里也大多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玩手机、电脑,使孩子与家长几乎零交流,家庭成员间缺乏关爱,关系紧张。加之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批评多,肯定的少,隔代教育问题也很严重,更夸张的是我们更注重于智商的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成长,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职业中专在开展心理测量活动以后,广大家长就普遍反映孩子回家后性格有所转变,愿意同家人交流了,可见心理测量使学生与家长学会了更好地沟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职业中专在开展心理测量的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帮助学生针对家长展开测量,从而也促进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与合作。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时候与孩子本身并无多大的关系,但与家长的习惯、教育方法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唠叨是大多数家长的通病,也是几乎所有孩子所反感的家长的缺点。过分唠叨,会让孩子觉得家长认为自己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天长日久,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开展心理测量活动,家长逐渐学会了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总而言之,职业中专开展学生心理测量,可以加强学生与老师、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架起多方面的合作育人桥梁,增进师生以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任与了解,真正实现了多渠道、多方面携手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从而有效地促进职业中专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地发展。开展心理测量活动以后,老师们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反思。职业教育不仅是给学生传授专业技能,更需要的是老师给予学生心灵成长的关注与关爱,毕业后无论到任何岗位工作,都能因较高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品德赢得提升机会。然而在现阶段的发展中,仍存在老师催生高分低能,或者为了一己私利,推荐学生上私立大学的现象。职业中专类学校开展心理测量,有利于优化师资队伍,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纵观职业中专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同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面向学生开展心理测量,使他们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寻找差距,提高水平。职业中专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诉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心理测量规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完善,帮助学生正确地探索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正发挥出心理测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麟,张璇.风险感知研究中的心理测量范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95-102.

篇7

关键词:电子金融产业 结构优化 产业组织理论

电子金融产业的前后产业联系

电子金融产业有着复杂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前向联系金融业,与金融业务、金融管理、金融制度相联系;后向联系it产业和其它相关产业,比如说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媒资讯、生物特征识别等相联。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考虑电子金融,有利于电子金融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我国现有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不能适应该产业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中央实行大部制,就是由于信息技术革命使产业间关联度迅速提高,传统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思路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相互关联的职能部门必须整合。同样,确立电子金融的主导地位需要政策整合、政府部门职能整合、产业相关资源的整合。电子金融产业理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资金、技术、扶持政策、法律、人才、教育形成横向配套,纵向的it产业、金融产业、传媒产业、其它产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这样电子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才能够发挥出来。

电子金融具有复杂的前后产业联系,是战略性行业,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为电子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机遇。电子金融自主创新的要意之一就是要主动,通过计划与市场手段结合的办法来加速电子金融创新的速度、质量、规模,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战略利益。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包括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133229.COm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指明了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优化的方向。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电子金融上下游产业链的就业人数、技术能力、潜力挖掘等方面。我国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所以,我国金融软件升级需要不断推倒重来,这种方式使大量的人才集中于终端开发,缺少基础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电子金融下游产业(金融业)内部人控制,高级管理人才缺乏,国际化乏力,衍生业务开展少,金融产业化发展不足。电子金融产业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电子金融对于那些长期从事金融it工作的人员来说,并不难。但是,由于it治理结构原因,我国金融业没有cio机制,在决策层缺少电子金融高级管理人才。电子金融没有相应的地位,发展起来束手束脚。电子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it技术分工、金融it产业链优化、金融it前沿分析等等重要工作没有相应人去做。

电子金融产业结构高级化。我国金融it安全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需要依赖国外,金融it的主要利润也由外资企业获得。所以,电子金融高级化非常必要。建立电子金融品牌,研发、推动、总结相应电子金融标准,研发高端电子金融技术,提高电子金融监管能力,是未来努力方向。

(二)电子金融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式

纯市场机制。这种模式利用市场机制自动地调节电子金融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趋势。产业结构成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为公平竞争,政府在多数时期内不对产业结构的成长施加任何直接影响:有发达的市场机制为基础,产业结构的成长侧重于依赖结构内部的自均衡、自调节过程。外部的政策力量的作用是间接性的,是一整套以价格、税收、利率等为主体的市场参数体系。产业结构政策大部分侧重在需求方面。

市场垄断性模式。我国电子金融市场基础薄弱,表现为:市场主体规模偏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不足,技术创新的能力弱;市场环境不好,如中介机构功能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产权保护不力,等等,导致企业单从市场竞争难以获得充足的成长资源,企业必须寻求市场之外的力量,以便生存和发展;政策环境不够理想,要实现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并使产业成长摆脱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短缺的束缚,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政府规划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政府扶持企业成长,同时又要给产业以创新求生存的压力,大棒和胡萝卜相结合。

计划模式。通过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和国家直接配置人力资源、科研资源等手段,带动行业整体实力的提升。国家出面弥补电子金融产业的薄弱点,消除瓶颈,以使产业潜力得到极大的发挥。目前,教育部、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都有相应资源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电子金融创新。目前,我国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手段,已经实现了数据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突破。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概述

产业组织由三个要素构成:企业个体、企业相互联系形成的市场关系和产业组织环境。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企业行为、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具有两个相反的研究发展方向,一是微观;二是宏观。微观经济主要侧重个体(企业和消费者)经济行为及其经济性问题的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侧重宏观经济要素(包括供给、需求、价格、利率等)与整体经济发展(就业和收入)关系问题的研究。而产业组织理论则以产业组织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从中观角度研究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经济行为特性、相互作用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产业效应规律。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任务包括: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价,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制度的基础涉及两个基本范畴,产权和公平竞争。产权多样化,并且以私有主导,有利于解决企业间竞争的根本动力。西方传统经济学特别肯定竞争、否定垄断,垄断与竞争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而对垄断与竞争的研究又细分为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方面。对市场结构的研究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成本(费用)、垂直结合等,对市场行为的研究有价格策略、广告和销售、研究开发、合并等,对市场绩效的研究有资源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技术组织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等。

根据垄断与竞争关系中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方面关系的不同,西方先后有五个流派研究产业组织问题。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认为,产业组织政策影响市场结构(s)、市场行为(c)与市场绩效(p),市场结构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了市场绩效,而市场结构又是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对产业组织政策的研究包括反托拉斯、贸易管制、公共事业管制等,对需求的研究包括可替代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增长率、周期性等,对供给的研究包括供给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工艺技术状态、原材料、工会组织制度等。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处在垄断或者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不需要进行产业管制。因此,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效率学派。斯蒂格勒因对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而荣获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斯蒂格勒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研究认为,从短期看,市场的垄断势力和不完全竞争会影响市场绩效,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如果不存在政府进入管制,市场高度集中产生的高额利润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从而打破原来的垄断。因此,从长期看,竞争的均衡状态在现实中是能够实现。

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企业进出市场的唯一壁垒是沉没成本。在沉没成本为零的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哪怕完全垄断也是有效率的,因为企业必须选择超额利润率为零的价格。提高市场绩效的关键是降低沉没成本。降低沉没成本的新工艺、新技术、新制度应该得到鼓励,同时,避免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新产业组织经济学引入博弈论分析方法,从重视市场结构的研究转向重视市场行为的研究,并建立了动态的研究框架。博弈论对于分析市场参与双方出于利益动机而采取的应对行为十分有效,对于行政权垄断主体(政府)、经济垄断权主体(垄断企业)、人力垄断主体(工会)、思想垄断主体(传媒)、技术垄断主体(专利等)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运用于政策效果的预测和政策失效的诊断。

后scp流派,即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来研究企业与市场,打破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从垄断角度研究市场的思维模式。新制度经济学从公司内部产权结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来分析企业行为的变异及其对市场运作绩效的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在我国电子金融产业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我国的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呈现出特殊性。我国电子金融行业自2003年以来获得了爆炸式增长。我国金融改革在不断深入,金融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那么,电子金融的供给如何改善呢?这就要考虑电子金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因素。

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规模企业少,除非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it部门。我国的金融it公司无法达到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金融研发、维护、数据中心各千人规模的程度,独立金融it厂商质量和数量不足。我国的金融it公司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产品销售和维护方面,研发方面的人力资源少。金融it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胜任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金融it公司关门倒闭。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培育了一批金融it公司,如恒生电子、信雅达、金证股份、华胜天成、浪潮软件、中国软件、东软集团等,行业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对于行业垄断来说,外资企业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绩效原则和高科技it企业规模优势的实际,培植国内的规模企业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才是上策。人为限制国外公司由于技术优势原因导致的垄断,对我国电子金融行业绩效提高并不利。企业集团、网络型组织、战略联盟、学习型组织是解决我国电子金融市场结构问题的解决办法。

结论

充分认识电子金融产业的重要地位。电子交易是使金融交易成本下降,参与主体增多,交易规模扩大,投机性增强。金融市场的灵活性、风险性、创新性要比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更加优越。发展电子金融,降低手续费、佣金等成本,创新期货、期权、股票等金融产品是金融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篇8

论文摘要:根据国家整体规划,胶东半岛蓝色经济圈已经进入快速建设期,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在本地区也将迎来一个高峰期。本文对其专业人才需求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根据本校及本专业现有的师资力量,提出了建设“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方案。在本文中,确定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总结了“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也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随着山东省大力推进半岛制造业基地暨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建设,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以及汽车、手机、电脑三大产业集群均进入了快速膨胀期。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最显著的标志是采用大量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取代了传统的、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生产方式。

现代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有机结合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可以说,任何产品只要投入工业生产,就必须采用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否则将没有市场竞争力,而自动化生产制造的核心技术就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因此加速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山东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但一方面,企业难于招聘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相应毕业生感叹就业困难,工作难找。分析原因是供非所需,高职院校内部在该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内容及条件等方面存在问题。因此,应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的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并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 根据半岛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对山东省机电设备制造企业和胶东半岛大中型机电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的基础上,归纳出半岛经济发展急需的三种职业特色鲜明的机电类就业岗位群,分别是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及食品生产加工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包装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带动了食品灌装、包装设备的飞速发展。自从我省做出重点发展食品产业群的重大决策以来。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对灌装生产线人才的大量需求早已初见端倪。

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我国的核电和风电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山东在半岛沿海地区规划了海阳、荣成、乳山三座核电站,并计划在“十二五”末全部投产发电。同时山东地处东部沿海,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各大发电集团竞相在山东沿海地区修建风力发电厂。这使得山东省核电、风电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山东核电、风电产业发展的推进将需要大量掌握核电、风电相关知识的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

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电子应用技术发展的不断需求,电子组装技术在真个电子整机装配加工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胶东半岛在发展电子信息与家电产业集群的同时,电子组装技术备受关注,据调查分析,电子组装技术产业的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在未来需要众多电子组装技术人才满足企业生产需求。

我们通过以上市场调研,制定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分三个专业培养方向:食品灌装生产线的运行与维护、新能源装备制造的生产与维护、电子组装工艺操作。

2 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胶东半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1 构建“1.5+0.5+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实施“2.5+0.5”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中两年半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最后半年赴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为地方企业量身打造而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化人才。因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势在必行。“1.5+0.5+1”正是贯彻分方向教学并实施产学研合作办学的一种教学新模式。1.5是指在新生入学后在第一到第三学期,学习基础类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技能核心模块,在这样一个公共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从事机电类岗位的基本能力。0.5是指在第四学期进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的学习,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就业意向自行选择三个就业方向的一个,进行该方向一系列知识和技能领域的学习。1是指在最后一年,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专业方向到对口的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并顺利完成顶岗实习。

2.2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分方向教学的课程学习中,部分课程专业性强,如没有合适的实训载体,学生难以实际掌握该专业技能,因而在合作企业的帮助下建设了两个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在这里实现了部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实际操作为载体。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得到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并有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课程的部分授课任务,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实现了“零距离”接轨。

2.3 实行“双证融通”式课程教学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而国家在长期对各行业生产一线和生产过程职业技能的总结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各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所以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内容的重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这种以“双证书”为目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后可直接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可考取维修电工(中级)证书和机电一体化技能认证。

3 结语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通过对胶东半岛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研究,培养特色鲜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不仅契合高职院校的服务定位,而且提高了毕业生就业对口率,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

参考文献:

[1] 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12.

篇9

【关键词】微电子 学科建设

1 引言

微电子学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微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基础及核心,是世界高科技竞争的热点,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1][2]。其中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是现代通信设备的心脏,它的设计开发能力和大生产升级技术的掌握与提高,对于我国通信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电子通信类高校,南京邮电大学建校近50年来,正朝着信息科技类大学进军。我们不仅需要继续培养大量工程实用型人才,而且当前特别需要培养大量理论基础较扎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江苏省这样一个将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大省,微电子技术必须大力发展[3-5]。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并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加强学科建设,可以形成高校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教育质量、科研工作水平、效益等,使高校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如果学校的学科水平不高,就会制约教学、科研和学校整体发展,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6]。

2 加强微电子专业的学科建设措施探讨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办学特色,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历史传统。只有实事求是地综合分析学校已有的学科基础、特色、优势和不足,才能明确学科发展的科学定位,才能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6]。

微电子专业在我校还是一个新专业,如何把这个新专业做大做强,搞好学科建设工作,真正体现出南京邮电大学的微电子专业的专业特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我们学校长期为IT行业培养人才和我们系的基础和优势,设置以通信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方向,并对专业方向的发展作了规划,同时兼顾工艺设计与器件设计。与此同时,确立我校微电子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树立“理科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基础和理工融合型人才为主,在坚持人才培养质量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指导思想。

加强本专业的学科建设,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2.1 对学科进行科学的规划

要想做好学科的规划工作就要先明确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要先明确本校是主要培养什么方向的人才,要求他们必须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从而体现特色、明确的专业方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本校的办学历史及现状,了解国内外其他高校的相应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构建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在微电子专业正式招生之前,我们组织教师到国内不少高校进行调研,并与多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交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了解了国内外、省内外的同类专业的发展状况和我校微电子专业的实力、优势及所处的地位,我校微电子专业起源于半导体专业,后又同电路与系统专业相互融合和交叉,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专业。其特点是专业涵盖面宽,包括集成电路理论与技术、半导体器件理论与技术和半导体工艺理论与技术三大主要方向,如何体现专业特色,是本项研究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提出通讯集成电路和新型微电子器件作为我们的专业方向和特色,并在教学和科研中体现出来。针对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集成电路发展特色,以及南京邮电大学的学科特点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强通讯集成电路、新型微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的课程,体现专业特色。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此外还拟通过建立微电子专业实验室,开设微电子和半导体测试实验课,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既有较深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围绕着如何培养和造就适应微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微电子产业突飞猛进、集成电路向系统芯片(SOC)发展、器件尺寸不断缩小和设计思想不断更新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形成了“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拓宽知识、增强适应性”的教学工作思路,将“微电子学”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人才质量高、广受社会欢迎的专业,“十一五”期间,形成1个强势学科和研究方向;在培养优秀的本科生基础上,积极建设微电子学科硕士点。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在8年内成为校品牌专业,再经过5年的建设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因此,只有明确了学科的现状、清楚自己的位置和优缺点,这样才能作出有效科学的学科建设规划。

2.2 学科队伍及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中的极为重要的部分,没有高水平的学科队伍,学科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且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培养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和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讲,没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也是不能完成高校所承担的任务的。

为了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质量高、勤奋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办学规模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1)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

学科建设必须以人为本,要注重培养高精尖的师资队伍,培育创新型人才就要统筹考虑学科直接承担的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加速建设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重点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4个层次的学术梯队。以中青年学科(术)带头人的培养为重点,并加大向青年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的力度,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温馨的工作氛围,培养和引进,形成一批整体素质高、学术实力强、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学术梯队,使其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突出作用。

(2)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

目前,我校的微电子技术系拥有教师7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年轻教师占了90%以上。因此学校要为年轻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把年轻教师送出去攻读学位,鼓励教师深造的同时,能适当减免正常的教学工作量,同时享受基本的工资福利待遇。目前我系全体教师中四人具有博士学位,三人具有硕士学位。计划在四年内将专业师资力量从7人提高到10人,博士率达到70%。力争八年内将专业师资增加到15人,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90%。也可以把他们送到国内外高校去做访问学者,积极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国际会议,从而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前沿问题,并开阔了眼界。

设立专款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3)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

很多年轻教师工作不久,都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学院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消除教师们工作时的后顾之忧。适当提高教师们的工资福利待遇,设法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交通等生活问题,达到良好的生活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们能以更饱满的姿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3 加强科学研究的建设

良好的科研环境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的成果主要包括高水平的文章、专利、获奖成果等,这些成果的取得都是基于良好的科研环境来完成。因此也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改善科研环境。

(1)加强开展科研工作的硬件平台的建设

要做好科学研究,就必须要有好的硬件平台。这包括实验中心、专业实验室等的建设。经费适当向这方面的建设倾斜,建立起良好的硬件平台,才有利于各项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逐步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我们的科研团队中来。

(2)加强科学研究

教师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使自己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至是学术带头人。因此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作为学院,可以动员或采取一定的向科研倾斜的措施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项纵向科研项目。为此我校设立了专款建立“青蓝”工程,资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并逐步积累申报省部级、国家级项目的条件。

从事科研能力强的教师申请的项目,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支撑科研,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3)发表高档次的文章

高水平的论文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鼓励教师多发文章,发好文章是搞好学科建设的一个必经的途径。比如,我校出台了经济奖励、增加业绩点的方式鼓励大家发高档次的文章。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也直接有利于各项项目的申报。

只要通过以上措施,把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常抓不懈,经过一定的阶段一定会形成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师资梯队,同时取得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和教学成果。

3 小结

总的来说,新专业的学科建设中存在很多机遇和挑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和尝试。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我们学院长期为IT行业培养人才和我们学院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对专业方向的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建设规划,采取各项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把微电子这个新专业做大做强,真正体现出南京邮电大学的微电子专业的专业特色,是我们目前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宏,王鹤.微电子机械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微电子学,2001,31(6):392-394.

[2] 严兆辉.微电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2):30-34.

[3] 李斌,黄明文.微电子技术专业创新教育探索.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2(1):108-109.

[4] 刘瑞,伍登学,邬齐荣等.创建培养微电子人才教学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5):6-8,23.

篇10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教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在当前职教中,相当一部分学校都以创办密集型劳动人才的模式办职业技术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还不适应密集型劳动人才的培养需求。特别对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由于电子技术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看来,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中的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这就要求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更要具备独立接受新信息、处理新信息的能力。鉴于以上所述实际情况,我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创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过硬教师团队

 

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特别是在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骨干,充实实践课程教学队伍;对在校教师进行再次培养,每年选派2人以上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通过深造和业务进修的方式提升教师学历层次,仅08年就选派15名专业教师到省内省外参加培训,提升教师自我能力素质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另外我校还和企业建立了多个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稳定渠道,做好教师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轮训工作。

 

二、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曾指出: 职教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理好的贯彻这一精神,我校的电子专业主要围绕基本操作技能、产品制作技术和产品设计维护能力等方面安排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程及实训环节,制定针对培养职业关键能力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改革方案,邀请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挂钩,开展岗位培训。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实践性教材,不断增加优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数量,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理解领会教材感到十分困难。因此对于教材必须做出适当的处理。

 

一方面针对现在的职教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能力弱,以及职教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的客观实际,在组织教学时,理论要求应适当降低,要避繁就简;多讲宏观的东西,少涉及微观的分析;要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尽量少做。例如在进行二极管的教学时,应以讲清二极管的特点、功能,应用及注意事项为主,对其内部PN结的形成过程,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等微观内容要略讲,甚至不讲。

 

另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中应“以分立电路为基础、以集成电路为重点。”分立电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学习时,电子技术必须从分立电路的学习开始,建立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理论和基础的分析方法。但也要看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已日趋广泛。为使学生所学不与时代相脱节,就要重视集成电路这一先进产物的教学。在教学中,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典型的集成电路;如555电路,着重介绍其外部管脚的排列规律,分析其宏观功能和典型作用。

 

四、优化教学手段,创设新型课堂

 

首先,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易于接受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鼓励教师重新组织、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学生更容易地从课堂中形象生动地获取专业知识。目前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达35%。

 

其次,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方便的优点,注重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开设虚拟课堂。如建立了一个老师与学生公用的公共电子信箱,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案、课件、通信线路方面的照片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我测试和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再如,向学生推荐了一个“通信人家园”的网上栏目,在上面可进行有关通信线路技术方面的交流、讨论,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加强校企合作,改善实验教学条件

 

与企业深入合作目前,本专业已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要继续与大型企业深入合作,创建以企业提供设备,学院提供师资的新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能适时再现工作过程,再通过与企业签订相关合约,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创造良好条件。另外,利用学院的人才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承担科研任务,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积极帮助企业培训从业人员,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