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十篇

时间:2023-11-17 17:19:10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1

一、学习跟进,强化观念转变

在期初学校下发了《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xx市教育局关于完善和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区域性学科“统测”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x市义务教育段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了解“零起点”教学的理念与表征。通过学习从总体上,厘清了“零起点”教学的概念,转变了教学观念。

学校还就“零起点”教学,进行了一、二年级的座谈会,保证了一、二年级学科教师对“零起点”的认同、内化与外显。

二、问卷调查,梳理存在问题

下发了《小学零起点教学家长问卷》、《小学零起点教学学生问卷》,从问卷反馈来看,最大的问题是“幼儿园的违规”,问卷反应:绝大多数的一年级新生在入学之前,进行拼音、、识字、数学(加减法)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就是说“零起点”教学遭遇了“非零起点生源”,这是其一;“一年级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这是硬性的规定,教师就布置口头作业——读、口答等形式,但是也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以至于在问卷调查中存在着“偶尔有家庭作业”的现象,这是其二。

针对上述问题,作为小学只能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一是做好“幼小衔接”,既要在教学形态上做好过渡,也应该在教学机制上做好统一,这需要镇教办的统一督导;二是继续强调“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要求,同时检查口头作业的合理性。

三、家校互动,了解政策变化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历来对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是“情有独钟”。有些家长甚至以家庭作业的多少来衡量一位教师的敬业程度,为此,要想“零起点”落地生根,必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10月15日,学校借助一年级家长会契机,向家长分析了教育形式,宣讲了“零起点”的政策文件,多数家长表示理解与支持;学校还要求一、二年级的家长通过信息平台等方式多与家长进行联系,争取把家校的互动。

四、常规检查,实地解决问题

虽然在理念上有所改进,但教学行为也应该向“零起点”靠拢。所以,在理论学习以后学校就想通过教学检查、课堂调研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教师执行“零起点”的情况,开展了两次专项的检查。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2

抢跑现象比比皆是

去年秋季,上海在全市小学全面推行“零起点”教学。但在开学首日,当地媒体随机抽取了三所小学、四个班级的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过半学生并非“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在读幼儿园期间就参加了拼音、外语、绘画、书法、识字等培训班。

在各地的育儿论坛上,经常会有“过来人”发提醒帖,告知进小学前的最低限度,例如“语文会拼音、多认字,数学会20以内加减法,英语会26个字母”。杭州采荷一小的语文老师李琳说,现在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孩子已经很少了,“很多孩子,我还没开口,他们就举手,说‘我知道,我知道’;我才说了一个知识点,他们就说‘我会了’。

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类故事书、电视节目等,上小学时说什么都不懂,真是不太现实,但只要没接受过系统的学科训练、学习过小学的学习方法,就属于零起点。

多学一点不一定好

教育部去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提出要“零起点”教学,但仍然有很多家长让孩子提前学习。

事实上,这样的“抢跑”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把孩子本应自由玩耍的时间挤压得所剩无几。更重要的是,能背诵卉文、能说几句英语,并不代表孩子的理解能力达到了相应水平。也正是因为进校起点高,这些孩子对教学内容丝毫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会了,而重复学习难免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厌学、挫败感。

“抢跑”也给老师带来了困惑。“提前教了却又教得不对,重新扭回来下的功夫,比重头教累得多。”通常在教学中,老师至少要为此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

正确理解零起点

“‘零起点’教学的科学表述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指出,所谓“零起点”,并非把孩子定义为一张白纸,而是指学龄前儿童不应该提前进入到以掌握教材知识点为目标的学习状态中。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3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减速箱装配体 学习任务 工作页

学习任务是构成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的基本元素,如何合理选择学习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非常重要。对于普通车削加工之典型产品制造工作任务来说,最后一个学习任务的选择具有总结性作用。本次学习任务的重点是把普通车削加工之前九个工作任务加工好的零件进行装配,在装配过程中,学生能更加理解车床加工典型零件如轴类零件、套类零件及盘盖类零件的加工方法。本次任务是在学生学习完普通车削加工零件后的进一步提高阶段,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车床加工零件工艺的理解,特别是形位公差中的同轴度和跳动度的相关知识点的认知,是全部普通车削加工任务的一次深化和升华。同时可以复习巩固前阶段钳工知识技能,掌握基本的装配技能,为今后工作中遇到复杂夹具的安装和调整做好技能贮备。

“减速箱装配体工作页”的撰写是基于这一学习任务的成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材,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原则,以来自企业生产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目标。“减速箱装配体工作页”是围绕减速箱装配学习任务为中心编写的,包括学习目标、建议学时、设计人员、工作流程与活动、工作情景描述及各种学习活动等内容。

一、学习目标的设立

本工作任务是前段加工成果的总结,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装配图的相关知识,采用合理绘图表达方法,正确分析装配体结构,能对主轴箱装配组件进行装配图绘制;能了解键、销过盈连接,齿轮传动机构、带轮传动机构以及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能按照合理装配方法安装主轴箱各零件;能通过运行减速器,分析零件的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能根据装配任务自行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完成减速箱的装配工作;能了解装配调整的方法,对装配时出现的不正常现象进行分析并能解决问题;能了解尺寸链的概念、各组成环的特点以及进行尺寸链计算。设立如上学习目标,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配合、机钳工知识等各科目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各知识点,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工作流程与活动的设立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该学习任务,我们根据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将其分解为五个学习活动,分别是绘制装配图、装配工艺、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装配方法和尺寸链计算、产品交付与质量检验。零件在加工完毕以后需要装配在一起成为产品,装配图是安装、调试、操作和检修机器或部件时不可或缺的标准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读画装配图是个难点,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讲述为主,学生需要根据图形内容,在大脑中勾画出各零件的形状,比较抽象。对于本工作任务的装配图绘制,因零件均为前期学生加工完毕的,学生印象深刻,绘制起来得心应手,对于装配图绘制的步骤掌握起来也容易许多。对于加工类学生来说,装配工艺在以往可有可无,许多学生对之不感兴趣,这样往往在今后的工作中缺失了这一部分知识,通过该学习活动的学习,学生对一些常见的,例如键和销、过盈连接、带传动、齿轮传动、滚动轴承的装配都可以基本掌握。尺寸链计算的内容对技工院校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如何确立封闭环及增减环,对于计算的掌握也不到位,通过具体装配尺寸链的练习,就可以加强该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工作情景描述

工作情景描述需要根据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准确地表述具体的工作任务内容、工作完成的过程和形式、基本要求、基本规范以及工作成果等。本任务的工作情景是,假设一个公司与企业的互动生产关系,订单的主体是减速箱,作为企业员工需要扮演生产调度、装配员工、质检人员、仓库人员等企业员工,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均由学生完成。通过该工作情景模拟了实际企业的生产环境,使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不再陌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四、工作页撰写技巧

工作页的编写需要一定的智慧和很多的心力,既要考虑学校配套的实训教学设备,又要求符合学生素质,贴近企业实际生产情境。在编写时,我们要考虑各知识点的交融,需要形式多样避免学生产生疲劳。“减速箱装配体工作页”各学习任务由任务导读、学习引导、读读写写、小小秘籍、知识链接等环节构成,涵盖了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连线、填表等各种形式题型,同时又进行了关键知识点的链接,学生掌握起来难易适中。整个工作页中含有大量图形,直观好记,符合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特点。

五、撰写工作页的准备

由于该工作页涉及整个普车一体化教学的前期九项工作任务,笔者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装配体涉及的每个零件进行了造型,并在软件中装配,进行了干涉计算,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出现互相干扰而无法装配的情况(如图1)。同时我们将装配过程绘制成爆炸图形(如图2),直观易懂,学生可以将爆炸图与AutoCAD软件绘制的装配图二者结合进行理解,促进了装配图知识的学习。

图1 减速箱装配体

图2 减速箱爆炸图

六、减速箱装配体学习任务的实现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零件之间的关系,笔者还将该减速箱运动过程及装配过程制成视频文件,在学生装配现场滚动播出,并通过教师现场的示范操作及巡回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装配知识及技能。最为重要的是,当学生加工零件超差无法装配时,通过教师的指导、示范、操作,学生就能够理解哪些零件已经报废,哪些零件可以返修,哪些零件是合格品,并能正确判断零件的重要表面与非重要表面,明白重要表面对零件合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加工专业学生来说,往往存在重尺寸公差不重形位公差的问题。通过实际装配,学生能够了解形位公差的重要性,明白形位公差超差也能造成零件的报废,增强了质量意识。

七、小结

我们通过减速箱装配体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目标的设立、工作流程与活动的安排、工作情景描述及工作页的撰写、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的完成,能够使学生通过正确使用工作页,结合教师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掌握钳工的基本装配及一定的加工返修技能,并能正确判断零件的报废、返修和合格状态,加深了学生对普通车削加工技能的掌握。

参考文献: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4

关键词: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题型;函数的零点解法;函数的零点教学

一、函数的零点问题在高考中的地位

函数的零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1)第三章的内容,因其内容沟通函数、方程、图像等知识点,大部分高考试卷都有相关内容的试题,针对这个命题资源,命题人将函数的零点题目展现得多姿多彩,并且出现了和导数融合的综合性问题,可见函数的零点在现在高考中的重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高考命题也由原来的知识立意逐步向能力立意转化,逐步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命制试题,函数的零点也由原来的“知识性”逐步向“工具化”转变。函数的零点这一道高考美丽的风景线将是今后高考命题的热点和“增长点”。

二、近三年来高考函数的零点题型归类

认真分析研究近三年各地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函数的零点这部分高考题大致有以下几种题型。

题型1:求函数零点的个数

例1.(2012年高考湖北文)函数f(x)=xcos2x在区间[0,2π]上的零点个数为 ( )

A.2 B.3

C.4 D.5

解析:由f(x)=xcos2x=0,得x=0或cos2x=0;其中,由cos2x=0,得2x=kπ+■(k∈Z),故x=■+■(k∈Z),又因为x∈[0,2π],所以x=■,■,■,■.所以零点的个数为1+4=5个,故选D。

例2.(2012年高考北京文)函数f(x)=x■-(■)x的零点个数为( )

A.0 B.1

C.2 D.3

解析1:函数f(x)=x■-(■)x的零点,即令f(x)=0,根据此题可得x■=(■)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可得交点只有一个,所以零点只有一个,故选B.

解析2:因为函数f(x)=x■-(■)x,可知f(x)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且f(0)=-1

例3.(2012年高考湖南文)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是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f′(x)是f(x)的导函数,当x∈[0,π]时,0

A.2 B.4

C.5 D.8

解析:由当x∈(0,π),且x≠■时,(x-■)f′(x)>0,知x∈[0,■)时,f(x),f(x)为增函数。又x∈[0,π]时,0

解题方法归纳:这种题型的解法通常有两种,一是直接求出函数的零点,二是通过函数的图形(即数形结合)观察得到。数形结合可以考虑把函数分成两个简单且容易作图的函数,观察两个函数的交点个数,也可以考虑函数的单调性来分析函数与x轴的交点,从而得到函数的零点个数。

题型2:寻求函数的零点所在的范围

例4.(2011天津高考理科)函数f(x)=2x+3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

A.(-2,1)

B.(-1,0)

C.(0,1)

D.(1,2)

解析1:因为f(-2)=2-2-6

解析2:由f(x)=2x+3x=0可化为2x=-3x,画出函数y=2x和y=-3x的图象,可观察出选项C、D不正确,且f(0)=20+0>0,由此可排除A,故选B。

解题方法归纳:这种题型的解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利用函数的

零点存在性定理求解,通过所给的区间端点进行检验;二是通过函数的图形(即数形结合)观察得到,既把函数分成两个简单且容易作图的函数,观察两个函数的交点的大致区间进行求解判断。

题型3:已知函数的零点情况,求参数问题

例5.(2011山东高考)已知函数f(x)=logax+x-b(a>0,且a≠1),当2

解析1:方程logax+x-b(a>0,且a≠1)=0的根为x0,即函数y=logax(2

解析2:由于20,因此,函数必在区间(2,3)内存在零点,故n=2。

例6.(2011辽宁高考文科)已知函数f(x)=ex-2x+a有零点,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解析:由于f′(x)=(ex-2x+a)′=ex-2,故函数在(-∞,ln2)上递减,在区间(ln2,+∞)上递增,且f(x)极小值=f(ln2)=2-2ln2+a,结合函数的图像知若使得函数f(x)=ex-2x+a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只需f(x)极小值=2-2ln2+a≤0,解得a≤-2+2ln2,故a的取值范围是(-∞,-2+2ln2]。

例7.(2009山东卷文)若函数f(x)=ax-x-a(a>0且a≠1)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设函数y=ax(a0且a≠1)有两个零点,就是函数y=ax(a>0且a≠1)与函数y=x+a有两个交点,由图像可知当01时,因为函数y=ax(a>1)的图像过点(0,1),而直线y=x+a所过的点(0,a)一定在点(0,1)的上方,所以一定有两个交点。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a|a>1}。

解题方法归纳:这种题型的解法通常是通过运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进行等价转化,转化为函数的图像进行分析,结合交点的情况确定参数范围。

三、如何把握函数的零点教学

从以上近三年高考函数的零点出现的题型总结分析,结合函数的零点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在函数的零点的教学中,应当在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定理及解题思路上下工夫,在关键问题上讲深讲透,使学生真正掌握,才能灵活应用知识。通过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认为在函数的零点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清楚掌握两个方面:一是理解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定理,二是掌握函数的零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方法。

1.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定理

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 叫做函数y=f(x)的零点。所以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也就是y=f(x)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函数的零点不是图象上的点,而是图像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是一个实数。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函数y=f(x)有零点?圳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圳方程f(x)=0有实数根。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

2.掌握函数的零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方法

美国ERCK中学的校训:“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弄懂了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定理,理解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以上三种题型展现给学生,要引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自己总结出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及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弄懂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了函数的零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方法,才能真正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才能举一反三,只需配置少量的练习,就能熟练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以上近三年高考函数的零点题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对函数的零点问题的考查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利用函数的零点的概念及定理求函数零点的个数及零点所在的范围,这是基础,也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第二层次是给予一些函数零点的条件,确定其中未知的参数,这是基础内容的提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次是综合考查,将函数的零点问题同其他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计综合试题。但不论高考如何命题,只要在函数的零点问题的教学中夯实基础,立足课本,掌握函数的零点题型的解题思路及常见方法,注意函数的零点问题与函数、方程、图像等其他知识的交叉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参与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李春机(1976年出生),男,厦门人,厦门一中集美分校数学教师,中教一级,数学教育本科学历。

参考文献: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5

一、学案的编写

1.编写的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有什么样的学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导学。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应体现教师对教育本质和目的的正确理解。好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全新的知识观,这种新的知识观不是现成的真理和结论,而应是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使学生在发现真理和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创造力。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

2.学案的内容

学案内容必须能使学生建立牢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的编写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识层次,不能是知识点的单一重复。编写学案时,要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采用启发式,使学生“跳跳摘桃子”,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知识构成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完成。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印证的材料等。

学案要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学案上,要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以便学生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以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二、学案教学的操作

教师在讲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要学的内容、教师的授课意图、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的体验成功,维持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探索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

三、学案范例

函数的零点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理解函数零点的概念。

2.会判定二次函数零点的个数。

3.会求函数的零点。

4.掌握函数零点的性质。

5.能结合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式根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6.理解函数零点与方程式根的关系。

7.会用零点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再现】

1.如何判一元二次方程式实根个数?

2.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函数, =0, 0。

叫做函数的零点。

2.请你写出零点的定义。

3.如何求函数的零点?

4.函数的零点与图像什么关系?

【例题解析】

1.阅读课本完成例题。

例:求函数的零点,并画出它的图象。

2.由上例函数值大于0,小于0,等于0时自变量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3.请思考求函数零点对作函数简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点拨】

对概念理解及对例题的解释

1.不是所有函数都有零点

2.二次函数零点个数的判定转化为二次方程实根的个数的判定。

3.函数零点有变量零点和不变量零点。

4.求三次函数零点,关键是正确的因式分解,作图像可先由零点分析出函数值的正负变化情况,再适当取点作出图像。

【例题讲解】

例1.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例2.函数零点所在大致区间是( )

A.(0,1) B.(1,2) C.(2,3) D.(3,4)

例3.关于的二次方程,若方程式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1,2)内,求的范围。

【当堂练习】

1.下列函数中在[1,2]上有零点的是( )

A. B.

C. D.

2.若方程在(0,1)内恰有一个实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函数,若,则在上零点的个数为( )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只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4.已知函数是R上的奇函数,其零点,……,则= 。

5.一次函数在[0,1]无零点,则取值范围为 。

6.函数有两个零点,且都大于2,求的取值范围 。

四、实施学案导学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写在学案上的,属显性目标,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完成;②情感目标和意志目标是隐性目标,不能写在学案上,要靠教师适时调控,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等。

2.教师不要操之过急:没有耐性,一看学生答不出,就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6

一、从教材和学生出发,备好课,为预设奠定基础

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教师要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必须借助教材这一媒介而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充分备好课。就备课而言,传统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关注教师的讲授行为,而在新课改下则提倡“以学定教”,即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关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常见的操作方法是导学案的使用。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在备课中,教师所要思考的内容较多。以函数与方程的教学为例,首先,关于函数的零点要从函数零点的定义和几个等价关系进行引导。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函数的零点是不是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否任意函数都有零点等问题。其实这是关于利用函数性质判定函数零点的问题,是对二分法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是对考点的引导,如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需要结合函数图象,根据零点存在定理求某些点的函数值,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函数的零点是否唯一等。关于确定函数零点的大致区间则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函数零点的性质在函数零点所在区间的判断中的应用,若f(x)图象在[a,b]上连续,且f(a)f(b)0,则“x)在(a,b)上不一定没有零点。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分析中总结规律,探究方法,注意错题归纳等。备课中只有在对教材的设计意图、结构布局、知识内容等的了解基础上才能在课堂中作出最好的组织和引导策略。

备课中对学生的了解首先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开始。如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及直线的斜率后,学生刚开始学习解析几何,第一次用坐标来求方程会出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困难,另外考虑高中学生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故而教学中就需采用探究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推导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加深对用坐标求方程的理解,通过求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理解一个点和方向可以确定一条直线,通过求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熟悉用待定系数法求k、b的过程。其次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备好课和备好学生是生成的基础,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忽略了教材安排的意图,忽视了对学生的了解,预设就会被封闭起来,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导,让生成激活课堂

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通过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作为基础。众所周知,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师生间的互动是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改变自己的角色来为课堂气氛的创设奠定基础。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教学走的是“教师中心”路线,新课改下的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走的是“学生中心”路线。所以,教师要放下权威的尊贵之念,从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贴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气氛的创设。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问难。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那代表了学生在思考。只有当学生将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所获得收获表达出来,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策略是否妥当,这样的教学才会有生成。

2.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来促进课堂的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止一个,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有生成,教师就需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在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例题:已知∠B=45°,∠ACD=60°,BC=0cm,求AD。

教学中教师不妨从己知两角一边和己知两边一角来进行引导,即已知两个特殊角的情况下,己知AD、CD、AC、BC、AB、BD六条边中1条可求其余5条边和己知边角的三个特殊条件(必须有一边),求其余的边和角。如已知AD=,DC=1,∠B=45°,求其余的边角,那么,问题就可延伸出多种结果,形成生成性课堂。在对图形的变化中,教师也可用类比法、推广法、延伸法启发学生的思考,接着以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在讨论、探究中让学生明白只要已知条件适当,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是可解的。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7

关键词:思维动机 思维脉络 思维方法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这一知识的学习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甲组和乙组,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甲组加工了600个零件,乙组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 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可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其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 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 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 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 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 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 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 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 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 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 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 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 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 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8

【关键词】教学方法;机械制图;SolidWorks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技能型机械专业学生需求量增加,高等教育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在专业课中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从而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机械制图》是机械、近机械类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用图样确切表示机械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的学科。图样由图形、符号、文字和数字等组成,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技术文件,常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这门语言,并为其后续专业课程及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

《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机电类等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构思能力,提高识读、绘制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以往教学总是利用各种立体模型以及教学挂图,学生需要仔细反复的观察、思考,通过这种较长时间的锻炼,部分学生仍然很难直接掌握模型的空间形体,不利于三视图的形成教学。同时剖视图部分过于抽象,而学生难以理解,很多的内部结构想象不出来,又何谈绘制。在分析装配图,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时,学生往往弄不懂零件的具体样子,很容易把零件混在一起。这些都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2.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意义

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为机械专业教学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它能够引导学生实现抽象二维平面图形与真实自然的三维空间物体的相互转换,从而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用二维平面解决三维空间问题的空间思维能力。将SolidWorks中由二维草图转换为三维模型、从三维模型中自动产生工程图、剖视图等功能应用到《机械制图》课的相应章节中,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效率。

教师采用SolidWorks软件,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随时补充一些典型例题,进一步讲解,除了可以使学生学习作图步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软件使用的兴趣,从而调起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在课后练习中遇到困难,可以进入教师课余时间制作完成《机械制图》教材及习题集上的所有二维基本视图、与其对应的三维模型和装配图的模型库,在库中找到所需要的模型,增强对空间形体的认识。在模型库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与所绘图形对比,辅助完成课后练习,来检验自己的读图能力和对零件的表达能力。SolidWorks模型库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3.1基本体的投影

基本体的投影是构建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如果在这个知识点上不理解,将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那么在后面的内容上更难理解,机械制图肯定学不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SolidWorks软件演示基本体的形成过程,更加直观,更容易建立空间概念。通过软件的特征操作逐步生成三维模型,再用视图命令,同时生成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和正等测视图。依此类推,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具体的模型演示过程,提高学习兴趣,使之学习由被动变主动,高效的讲解各个基本体的投影特点。

3.2相贯线的投影作图

各个基本体之间的交线,叫做相贯线或截交线,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常很难想象,教学中利用SolidWorks在电脑上制作模型时,软件会自动完成各个形体的截交和相贯,不需要再费时费力进行思考,因此利用SolidWorks来完成三视图的绘制联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度,将三维模型展现在眼前,提高了学生对组合形体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很容易向学生指出相贯线上的一些特殊点,逐步讲解画法,便于学生思考,节约了教学及学生掌握的时间。同时在SolidWorks中简单的修改相应的直径参数,就能够很容易的得到如下结论,当直径相等时,主视图的相贯线为直线,当直径不等时,相贯线总是趋向于拱向直径较大的圆柱,无论是在实体的外部或内部,直观性大大增强,学生可以很清晰的观察和理解。

3.3零件图

在SolidWorks中,由模型可直接生成视图,局部放大图、剖视图、断面图、零件图、尺寸标注等,并在调整移动主视图时,其他两个视图一起相应移动,左视图只能相对于主视图左右移动,俯视图只能相对于主视图上下移动,引导学生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视图投影规律,使之更加形象化。同时,零件图与三维模型相结合,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读零件图的能力,促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适应以后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3.4装配体

由于装配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模型体积小,学生看不清,教师上课前需要从大量的挂图、模型中选择合适的,花费时间较多,不利于教学的开展。SolidWorks具有自底向上的装配设计功能,可以利用已经创建好的三维零件模型设计组装装配体。我们可先通过SolidWorks软件生成零件模型,在三维情况下,根据不同装配体的约束关系和装配位置,按步骤模拟装配体的真实装配过程,将零件组装成产品。该功能直观的帮助讲解装配体中各个零件结构之间的装配方式和位置关系,学生更好地理解装配体,并应用国标完成装配体的画法,提高了学生阅读装配体视图的能力。

4.结束语

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环节,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使用SolidWorks软件,我深刻的体会到它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授课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如截交体、相贯体、组合体、剖视图等内容,可以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难点变得容易理解,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增大了获得的信息量,通过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程,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构思能力培养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使内容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相信随着教学改革和电脑的普及,SolidWorks在教学中将被广泛应用。 [科]

【参考文献】

[1]徐秀娟.运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9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加快微课进入高校课堂内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新的教学形式进课堂并不能盲目,否则不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厌学,老师教学的压力变大。每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应该根据这些特点制作微课,才能使得其发挥最大的功能。机械制图是高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学习好坏直接关系到之后的一系列机械专业课的学习。把微课和机械制图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般是大一第一学年就开始开课。它是机械专业学生进入高校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所以它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不同的时代同一门课程也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机械制图也不例外,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的要求,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改应该发现问题,富有针对性。

1.注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新时代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同时具备比较好的计算机基础,而且学校的硬件设备也比较好。所以我们的教学改革应该与互联网紧密的结合起来。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讲,机械制图是一门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同时逻辑性也比较强的科目。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我们的机械零件走进学生的头脑里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2.机械制图分为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和机械零件图与装配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课程的结构特点,对其课程的结构分析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是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依据。要想搞好机械制图的课程建设,就应该遵循离散的分析各个章节和知识点,然后系统的总结归纳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功能。

3.机械制图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画出规范的图纸,让同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准确无误的读懂工程师想表达的内容。要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首先头脑中有图,同时能按照规范画出来,重要的是学生要明白规范的重要性。如果要使得学生明白规范的重要性,还不能把机械制图孤立起来,而是要让这门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几个学分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事情。

2微课能解决机械制图课程的那些问题

微课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产物,它能够解决传统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何让微课服务与机械制图是机械制图课程改革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就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微课归纳起来就是“微,精”。它的微体现就是一个视频比较短,一个视频只是一个知识点,但是对这个知识点,它讲解透彻,深入,应该能走进学生的脑海里。

1.把微课用于机械制图,它要解决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陌生感,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这一门课程,同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最终引起学习的兴趣。

2.对于机械制图中的画法几何部分,微课要能让学生认识到点、线、面、体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并由易到难的培养其空间想象力。对于计算机画图部分,微课应该分解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制图的操作。而在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部分,微课则可以针对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和叉架类等几大类零件进行常用典型零件的制图细节进行充分的讲解。

3.机械制图最终体现的是零件图和装配图,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该针对常用典型零件图和装配图进行互换性及制造工艺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得学生把机械制图当作机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份子来理解,从而提高其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增强学习动力。

3具体措施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的体现手段,所以微课可以方便快捷的进入各种互联网终端: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从而方便学生的学习。要想起到相应的作用,在让学生很方便的看见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很容易的看的进去。所以微课的制作是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的,针对于机械制图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的各个内容应该相互独立并简单易懂,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系统性。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我们应把机械制图当中最简单易懂的部分加入进来。比如说:课程导论,点线面体等的逻辑性等。让学生在看每一个视频的时候能看懂,同时及时这个视频没看也不影响其对下一个视频的学习。

2.针对计算机制图方面的微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软件的基本介绍;②绘图基本操作的详细解读;③绘图前软件的基本设置(图层,字体样式,标注样式);④常用样本文件的制作;⑤二维软件和三维软件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

3.针对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各种表达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情况;②针对各种表达方法分别制作几个特殊工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加深同学对这部分内容的认知。

4.针对标准件及常用件方面,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讲解各个标准件及常用件的特点及使用场所;②分别介绍他们的标准画法;③根据计算机制图的知识,详细讲解标准件块的制作。

5.针对零件图和装配图,制作以下几个微课:①分别讲解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用途以及区别;②针对四大类零件,并以典型零件为例详细讲解各类零件图在画图时的布局技巧;③以泵,减速器,阀等装配体为例,讲解装配图的画图技巧和注意事项。

6.针对零件的尺寸标注,几何公差的标注,表面粗糙度的标注的内容,使其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联系起来,讲解尺寸标注的重要性;针对各典型零件,根据其工艺结构,讲解其制造工艺;针对零件的使用要求,讲解其设计的过程,使其自然的和机械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一系列的课程联系起来,形成体系。

对零起点教学的理解篇10

关键词:高校;俄语专业;零起点;基础阶段;教学策略

高校俄语专业“零起点”班是指在目前中学俄语教学日渐萎缩、俄语生源日渐减少而社会对俄语人才尚有一定数量需求的情况下,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满足社会对于“外语(非通用语种)+外语型”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对所录取的英语考生进行俄语专业知识教育的班级。近年来高校俄语专业俄语“零起点”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教学中就不得不实行与“非零起点”学生分班教学的方式。由此引发的诸多问题亟待探讨。

一、高校俄语专业“零起点”班学生特点分析

应该承认,“零起点”班的学生中确实有一部分对语言学习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天赋。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俄语专业或者是因高考分数偏低出于无奈,或者是受到某种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而对俄语这种语言本身的兴趣并不十分浓厚。

学生中大多数人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在中学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适合于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

俄语学习对他们而言是成人阶段的外语学习,由于在专业基础知识上与非零起点学生相差较大,却要和非零起点学生一样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强度较大,心理压力也较大。

二、高校俄语专业“零起点”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创设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零起点”班这一特殊的群体,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尤为重要。“零起点”班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不够高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的原因很多:俄语难学,语法规则复杂,学生由于经常要考虑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而滞缓了表达,造成了挫折感;教材过于严肃,话题不够生动,与实际生活有距离,学生不能经常产生学有所用的感觉;缺乏交际环境,课后没有接触外教和留学生的机会。此外,也存在着教师引导不够、没有做到“互动、和谐、愉悦”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初始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哪怕在他们只会一个单词的时候。比如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教师一走进课堂,就用俄语问候学生:“3apabctbyhte!”学生的反应会通过模仿而由木然到顺利应答。当教师感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一问候语之后,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运用“(Ipoe yrpo!”“)IoopbIhhed!”等等。学生对于“KaK?”之类的问题的反应过程可以验证教师这一做法是正确可行的。因为第一次问这一问题,学生只会回答“Xopouo!”或“iinoxo”脸上还会呈现出欲言又止的无奈表情。教师理解学生有说的欲望而不会说才会如此,借此机会,教师立即将这一情景中可能用到的大量的句型和固定用语展现给学生,并且通过领读和演练等方法使学生迅速掌握相关语料。以后再上课的时候,教师经常创设这样的语境,用这样的问候语开头,学生的表现也逐渐由生硬而变得灵活,会说的句子越来越多,而且还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实际情况,因此增强了学习成就感,提高了学和说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激发了求知的欲望。在教师所创设的语境中,教师应力求成为一个出色的导演,引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应用所学过的语言材料,激活学生的语言天赋。

2.采取措施,适度比较,处理好语言教学中的迁移问题

由于“零起点”班的学生在中学时学过六年的英语,不论学习效果如何,都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所以迁移具有更大的复杂性:不仅存在着母语、外语的语际迁移,而且存在着外语与外语的语际迁移。在语言学习中,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通过已知的语言事实去推导新的语言知识,因此两种语言中相近的部分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语言事实仅仅似同实异,则经常会出现负迁移。表现在俄语“零起点”学生的身上,主要就是英语知识对于俄语学习的干扰和误导作用。而教师在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也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促进正迁移、克服负迁移。虽然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但两种语言同属印欧语系,在语音、词汇(包括词汇形式、词义分配,多义词词义的联想和派生,甚至许多语法意义和修辞手段)、语法和文化层面上必然有某些相通之处。

(1)语音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英俄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共同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绝大多数的俄语语音都可以借助于国际音标表示出来。因而学过英语的学生再学俄语,除了俄语中的颤音“p”和几个软辅音发音较难之外,发音上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因此也可以说,英语发音对于俄语发音的迁移较大;但在语调上困难会大一些,因为俄语的语调非常丰富,从总体上看,有七个调型,同样的一个句子,调型不同,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甚至调型相同,调心不同,表达的意思都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说,英语的语调对俄语语调的迁移就不是很大了。

(2)词汇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英语单词来记忆俄语中的同义词。例如,两种语言中的单词中phpma和film词义相近,读音也相近,学生就很容易学会。有些俄语单词本来是很抽象也很难记忆的,比如pebobilihr,但是告诉学生俄语中的一IIHR经常与英语中的-tion相对应,再将俄语与拉丁字母的对应关系列表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推断出原来这个词就是英语中的revolution,立刻就记住了这个单词。类似的例子很多很多,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和发现。

(3)语法方面。同样可以利用两种语言的相通之处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英语中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来解释俄语中的未完成体现在时的用法:

表示经常性的行为:

I often write to my mother(一般现在时)

R qaCTO HMI I/y FIMCbMO MaMe(未完成体现在时)

表示正在进行的行为:

lam writing a letter(现在进行时)

Rrmmy IJHCbMO(未完成体现在时)

(4)文化方面。如英语中表示不辞而别的短语为takeFrench leave(意为:法国式的离开);而在俄语中,则为yfiTHO-amrnaficK(意为:英国式的离开)。考虑到“不辞而别”往往兼有“不礼貌”的隐含意义,英国人自然不愿意自己的举止上有什么不妥之处,宁愿将这一“瑕疵”推到了法国人头上。而在俄罗斯,受传统对法国人有好感的影响,俄罗斯人

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英国人的不足。比较之后,学生不但掌握了两种语言中“不辞而别”这一成语的说法,而且体会到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了学习俄语的兴趣。

此外,俄英两种语言对于“零起点”班的学生而言,都不是母语,都是外语,因此在学习方法上也可以有所迁移。比如很多学生不论对于哪门外语,在记忆单词时,都喜欢采用归纳同根词、形近词、近义词、反义词的方法,并且发现,这样的方法比单纯、孤立地背单词,效果要好得多,因而乐此不疲。

教师应该经常通过对两种外语语言现象的比较,通过对语言结构各层面――语言、词汇、语法(主要为词汇层面)和文化等语际对比与联系,促进学生正迁移的效果,使他们能很快掌握两种外语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同时增强学生对俄、英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能逐渐建立起外语知识与技能系统,形成用俄语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但是,教师也必须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力求使学生会学。学生会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努力提高教师本人的英语水平

上面谈到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适度地对两种外语进行比较以促进正迁移的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仅精通俄语,还要掌握英语,否则比较就无法进行。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应该是掌握两门外语的双外语者,应该在精通一门外语的基础上能够娴熟地掌握另一门外语。如果暂时还无法做到,至少也应该了解与俄语教材中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相关、相通的英语知识。但调查表明,目前很多高校的“零起点”班俄语教师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俄语“零起点”班的教学工作顺利与否,成功与否,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本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高度重视,将自己的工作看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事业。

4.改革教材,尽快编写或引进适合俄语“零起点”学生使用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