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嫁接技术培训十篇

时间:2023-11-07 17:51:42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1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贴接法嫁接技术的蔬菜自动嫁接机,该机主要的技术难点是解决秧苗快速切削和精准对接,以及嫁接夹自动排序与供给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该机采用双工位上苗作业方式,砧木和接穗分别设有2对夹持手和2组切削装置,利用虚拟样机技术构建嫁接机三位仿真模型,结合气动输出和PLC控制系统,开发出2TJ-800型蔬菜自动嫁接机。

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

2TJ-800型蔬菜自动嫁接机结构包括砧木上苗机构、砧木夹持手、砧木切削机构、砧木搬运机构、接穗上苗机构、接穗夹持手、接穗切削机构、接穗搬运机构、嫁接夹自动上夹机构和和秧苗输送带等。

整机布局设计:砧木和接穗的搬运装置分别设有2组夹持手,采用水平对称式分双夹持手的旋转臂结构,并以2组搬运装置为基准分别设置上苗工位、切削工位和对接工位。砧木和接穗搬运装置的初始位置设为水平0°,在操作台两侧分别设置相应上苗工位:两搬运装置相向旋转90°,分别设置2组砧木和接穗的切削工位;两搬运装置相向旋转180°,设置为砧木和接穗对接工位。

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①将砧木1和接穗1分别放入砧木和接穗的上苗机构中。②踩下砧木和接穗的上苗踏板,砧木和接穗的搬运装置的第一组夹持手伸出,夹持住砧木1和接穗1并缩回,两搬运装置相向旋转90°至切削工位1。⑨砧木和接穗切刀1分别对砧木1和接穗1进行切削。④两搬运装置继续相向旋转90°至对接工位,第一组夹持手再次同时伸出,使砧木1和接穗1的两切削面刚好贴合在一起。⑤送夹装置推出嫁接夹,夹持住砧木1和接穗1的贴合部位,第一组夹持手松开嫁接苗并缩回,嫁接苗落到输苗带上并输出,完成一株苗嫁接。⑥同时,第二组夹持手处于上苗工位,伸出对砧木2和接穗2进行取苗。⑦两搬运装置同时反向旋转90°,第二组夹持手至切削工位Ⅱ,砧木和接穗切刀Ⅱ分别对砧木2和接穗2进行切削。⑧两搬运装置继续反向旋转90°,第二组夹持手到达对接工位,同时,第二组夹持手再次伸出,使砧木2和接穗2的两切削面贴合。⑨送夹装置再次推出嫁接夹,完成2株苗嫁接,依次循环作业。

嫁接试验

试验用砧木和接穗苗参数见表1所示,其中,数据为均值,括号内数据为标准差。

为准确测定嫁接机效率,选用2名上机熟练的作业人员进行4组不同秧苗的嫁接作业,与人工作业进行对比试验。记录每组连续完成100株嫁接苗的作业时间,数据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该机平均嫁接速度为858株/h,人工嫁接速度为135株/h,嫁接速度是人工作业的6~7倍,完全可取代人工嫁接作业,用于工厂化嫁接育苗生产。

结论

(1)砧木和接穗的搬运装置采用水平对称式的双夹持手的旋转臂结构,可实现一组夹持手处于对接作业的同时,另一组夹持可进行上苗作业,提高嫁接速度。

(2)该机平均嫁接速度823株/h,嫁接速度是人工作业的6~7倍,适合工厂化的嫁接育苗生产。瓜类比茄类嫁接速度稍慢,原因是切削工序不同,上苗子叶方向需要调整。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核桃;产业化;存在问题;思路;模式;四川甘洛

核桃是重要的优质油料及干果树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相关产品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效益预期[1]。甘洛是一个少数民族山区县,广大山区群众有一定的核桃栽培历史和经验,其产量和品质在四川有一定的影响,是当地群众重要的收入渠道之一。近年来,甘洛县县委、政府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提出了把核桃产业作为农业支柱产业强力推进,几年来取得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甘洛县核桃栽植的历史及现状

1.1栽植历史

甘洛县有较长的核桃栽培历史,是当地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2]。长期以来采取实生苗(或点播)种植方式,现保存很多几十年至上百年的大树。解放后县林业部门引进少量的新疆薄壳核桃、漾濞核桃零星栽植,在1990年前保存核桃面积826.33 hm2。1990年后,凉山州组织“两亩找钱地”建设,大力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和经济林木,到2000年全县新增核桃面积1 088.47 hm2。2000年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甘洛县核桃产业基地”建设,其发展速度加快。在开展核桃产业化建设之前,核桃种植方式较为落后,多采取“毛壳子”点播及实生苗栽植,优良的嫁接苗栽植较少;没有进行品种选育及组织化生产,单产及品质不能得到提高,广种薄收,其效益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的竞争力。2006年为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山区群众收入,甘洛县委、政府决定实施核桃产业化建设项目,每年由县级财政投入资金,并结合扶贫开发、生态建设项目强力推进核桃产业化建设。采取新造与改造相结合路子,建立育苗基地13.33 hm2,育苗180万株,新造核桃林逾3 333.33 hm2;采取成片与四旁栽植相结合,并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或业主开发。2008年引进盐源“大优一号”核桃优良品种开展“高头换接”2 114株,嫁接枝条18 888枝,成活13 722枝,嫁接成活率达72.65%;引进“香铃”品种繁殖嫁接苗15万株。2009年甘洛县纳入全省核桃产业基地重点扶持县及四川省核桃产业科技示范推广县,四川省林科院编制完成了《甘洛县核桃产业化基地总体规划》,并得到林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

1.2核桃资源现状

现有核桃树主要分布在牛日河、斯觉河、甘洛河、田坝河两岸及沟谷中,在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都有生长,在海拔1 300~1 800 m最为适宜,在低山河谷为铁桃核(J.sigillataDode)、核桃(J.regia L.)混生,二半山区为核桃(J.regia L.),所产核桃以中、薄壳为主,出仁率高,低山地区所产核桃含油率较高,主要销往成都及周边城市。据2008年调查,全县现有各种核桃成林面积3 026.67 hm2,79.68株,其中:结果树11.06株。年产量在571 t左右。计划到2015年新增核桃面积2万hm2,把甘洛县打造为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核桃产业基地县。

2 甘洛县核桃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规划需充分考虑甘洛县情

甘洛县幅员面积21.53万hm2,根据甘洛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林业用地面积为15.70万hm2,其中:宜林地为2.71万hm2,且多分布在高山地区。根据甘洛县现有核桃分布情况及核桃生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适生区主要分布在甘洛、斯觉、田坝、牛日河两岸及二半山区。按规划甘洛县到2015年发展核桃产业化基地2万hm2,规划面积占了全县幅员面积的9.2%,除去部分荒山可用于核桃产业化建设外,大部分只有利用现有农地,这与粮食生产及土地政策有一定冲突。特别是个别农地与宜林地较少的乡镇,实施时将遇到一些困难。

2.2技术路线有待调整,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甘洛县现在主要采用实生苗上山造林及造林后再嫁接的技术路线,存在着结实时间较长、嫁按时苗木较为分散、嫁接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极易出现漏接的问题。科技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繁殖优良苗木及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甘洛县现有林业科技人员20多人,对核桃种植、管理技术不熟悉,乡镇无林业工作站及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现有科技人员主要承担计划制定、年度规划、苗木发放、检查督促、统计上报工作,技术服务工作不能到位,农户在育苗、栽植时不能得到技术指导,其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效较差。部分地方苗木成活率达不到50%。

2.3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苗木生产不规范,良种推广力度小

甘洛县现有核桃树经营管理非常粗放,大部分栽下后没有进行松土除草施肥及修枝整形工作。个别林分已成郁蔽状态,品质较差、产量很低,树体弱,极易受天牛及食叶害虫危害。甘洛县苗木生产不规范,育苗户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盲目加大播种量,致使苗木密度偏大,部分圃地苗木密度达45万~60万株/hm2,苗木分化严重,根系不发达,苗木普遍偏弱,还出现弱苗上山的情况。育苗主要采用本地种子及外购的铁核桃种子。未进行良种的选优,优良品种栽植面积小。

2.4 无核桃营销队伍,不能组织专业合作及标准化生产

甘洛县地处偏远山区,距主要产品消费市场较远,产品主要由外地客商进山收购,市场信息不灵,价格偏低,缺乏营销大户及中介服务组织。甘洛县未组织专业合作化及标准化生产,只有个别乡镇成立了核桃营销协会,但工作开展较差,不符合专业合作化的要求;核桃的栽植、管理、产品质量无标准,广大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上。

3思路

3.1充分认识县情,因地制宜,制定建设目标,做好规划

在发展规模上,不能过于求大,而应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提高单产、提升质量为重点,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及阶段目标,重点进行成片规划。在发展用地较少乡镇要着重放在现有低质低效核桃的改造上,以提质增效。规划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充分分析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制订出科学、可操作性的规划。参照“工程造林”办法开展年度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落实到村组及山头地块。为了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要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在对本县核桃进行选优的基础上,通过引进筛选出适合甘洛县栽培的主栽品种,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本地嫁接育苗后上山造林。各造林地块根据所处的立地条件确定合理的栽培模式[3]。

3.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科技人员和相关领导对核桃产业发展好的地区进行考查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栽培管理技术。加强与科研部门的联系,聘请核桃方面的专家教授对产业发展的指导。组织现有科技人员外出学习及聘请专家培训,把本地的科技人员培养成核桃产业建设的行家里手。开展甘洛县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争取选育出1~2个优良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比选。制定甘洛县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积极引进核桃的育苗、造林、经营管理、低质低效树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4]。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县乡村核桃栽培技术协会,按照生产环节由协会定期对乡镇及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派员联系重点发展乡镇或村。落实林业科技人员技术服务责任制,分片包干,负责对所包乡镇的核桃栽培协会进行定期指导。

3.3加强宣传及科技培训,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市场营销

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宣传核桃产业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广大群众投入到核桃产业化建设中来。采取县培训乡镇,乡镇培训农户的办法,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按照生产环节举办现场培训会,加强对各乡镇领导干部及重点户的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积极引进有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核桃种植、加工企业及本地企业投入到甘洛的核桃产业化建设者,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协会+农户”、“支部+专业协会+农户”等模式,掀起全社会的建设者热潮。加强市场营销及中介服务是产地与市场对接的重要措施之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建立甘洛县自己的营销大户及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与外地客商建立紧密联系,形成良性互动。

3.4组织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

按照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建立各乡镇或村级核桃生产合作协会,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化生产,由协会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种苗及肥料、农药供应,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产品销售。编制核桃栽培技术手册,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制定甘洛县核桃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技术手册及质量标准指导核桃产业发展。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核桃栽培知识的“业主”,采取承包、租赁农户土地或荒山按照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核桃种植园区,以起示范推广作用。甘洛县现有品种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特别在低山河谷所产的核桃含油率较高,可以建立以核桃油加工为主的加工企业,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3.5搞好种苗生产和良种引种工作,合理确定造林季节和栽植时间

苗木生产是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在生产上要按照《苗圃生产技术规程(GB/T6001-1985)》及《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1999)》进行苗木生产,根据核桃育苗特点及产业发展要求,尽量选择土壤肥沃、排灌良好、交通方便距造林近的地点进行育苗。采用实生苗上山造林的要选择粒大、早实、丰产、壳薄、内含物品质好、风味佳、遗传性能稳定的核桃作为育苗种子,因农户多选择在市场价格高时采收核桃,核桃未充分成熟不能用于育苗使用,应在“白露”以后,外种皮变为黄褐色有部份开裂进行采收,分级播种。严格控制播种密度,计划产苗量在12万株/hm2左右为好,并注意种子缝合线向上,按照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使用化肥,在出圃前1个月要停施氮肥,以利于苗木封顶及苗木充分木质化。对作为砧木使用的苗木可使用铁核桃及本地普通核桃作为种子,但尽量选择生长健壮的大树的大粒种子,以培育壮苗利于后期嫁接。严把“苗木质量关”,严格执行“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劣苗、假苗上山。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筛选及本地选优,建立优质品种栽植示范基地及良种采穗圃。甘洛县具有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在河谷两岸冬春基本无雨。造林季节一定要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墒情及苗木情况综合考虑造林栽植时间;在二半山区土壤墒情较好可在春秋两季,春季要在苗木萌动前,秋季要在苗木封顶、顶芽饱满、苗木充分木质化后栽植。在低山河谷地带可视雨水情况适当提前和推后,但要灌足定根水、覆膜保墒。

4模式

4.1产业化建设模式

一是实生苗造林后嫁接改造模式。采用铁核桃或本地普通核桃培育实生苗木上山栽植,栽植成活后的2~3年进行嫁接改造。该模式造林前期投入少,投资风险较小,但造林后苗木分散,嫁接成活率较低,嫁接成本较高,结实时间推迟。二是优质嫁接苗建园模式。采用优质嫁接苗,选择地形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栽植,并辅以土地整理、布设灌溉设施,实行标准化生产。该模式投产时间短、产品质量好、产出效益高;但存在投入资金多、投资风险大的问题。三是优质早产核桃直播造林模式。部分立地条件、交通条件差较远的地块可采用较好的早实核桃进行直播造林,以减少投入。中幼树低产低效树改造模式。甘洛县的中幼低产低效树较多,可通过高接换头,改换品种,提高效益。该模式可快速提高产量与品质。

4.2经营及管理模式

一是群众造林、专业合作化生产经营模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栽植,统一苗木、化肥、农药供应,统一经营管理措施,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等原则,进行合作生产经营。二是业主开发建园模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建立优质核桃园,发起到带动推广作用。三是专业化生产模式。在有一定成片开发的土地的地方,可以引进县内外的公司企业成立核桃专业生产公司,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现代林业开发模式。四是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基地模式。加工企业为保障原料供应,可以建立生产原料基地,把基地作为生产的第一车间,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模式。

5参考文献

[1] 朱丽华,张毅萍.核桃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10.

[2] 赵德清,朱正国.甘洛县核桃高接技术要点[J].四川农业科技,2009(7):31.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3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一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一.实习目的

1.理解林业生产生产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至少一种林业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如造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造林施工与管理技术;

3.知道林场的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林木保护措施; 4.知道与林业生产相关的发展状况;

二.实习时间

XX年7月9日—XX年7月15日

三、实习地点 山阳县红旗林场 企业性质:国营

地址:陕西省山阳县五竹乡土桥 实习单位介绍:

山阳县红旗林场,于1959年正式成立,公司位于五竹乡土桥,拥有员工102人。本公司资金实力雄厚,生产经营能力强大。加上公司总裁吴成儒的英明领导,目前已发展成为业内一家较具实力的生产型企业。我公司主营森林防火,木材,竹子加工,林特产购销,采育,造管,森林资源。厂址位于陕西省山阳县五竹乡土桥,占地面积4560平方米,固定资产155万元。从业人员72人,工程技术人员30人,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生产、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调查、森林资源管理、森林保护、林业生态工程施工与管理,累计完成生态环境建设104.02万亩。企业自建厂至今,标准化管理起步较高,生产过程严格执行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国家标准。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产品检验制度、原材料管理制度、计量管理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等一整套保证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厂长、工程师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使产品合格率达100%。从业人员都经过厂里的专门培训,部分人员经省林业局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实习过程

1、XX年7月9日到达山阳县红旗林场;

2、7月9日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3、7月10日正式到林场见习参观;

4、XX年7月11日—XX年7月11日学习林木嫁接;

5、XX年7月12日—14日学习林木灾害防治;

6、XX年7月15日见习总结,实践正式结束。

五、实习过程部分简介

核桃高效嫁接技术是山阳县红旗林场技术员们经过XX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的一套成功的核桃嫁接技术。该技术采用蜡封接穗,进行保湿保鲜,利用蓄热保湿材料吸收太阳热能等,以提高嫁接植株接口或土壤温度及湿度、增强生理机质活力,克服伤流,促进接口迅速愈合,使平均嫁接成活率达到85.74%,最高达98.00%,比常规嫁接法提高1倍多。

(一)、嫁接材料

1、良种接穗 1月中下旬采集漾濞泡核桃及大姚三台核桃健壮1年生果枝或发育枝作接穗 。将采下的接穗经修剪后,及时用100℃~105℃的石蜡液(加少量蜂蜡)蜡封后,立即贮藏于地窖甲种或种材料中。贮期15~45天。

2、砧木 采用3个月生(芽砧)至4年生铁核桃作砧木。

3、增温保湿材料 分甲种(含水率57.1%)种(含水率5.90%)、丙种材料等。

(二)、嫁接方法

1、蓄热保湿嫁接法

根据接口采取不同蓄热保湿措施,核桃蓄热保湿嫁接分4种处理。

(1) 1处理

嫁接方法采用破头接、腹接及插皮接3种。接后用甲种材料增温保湿接口。增温保湿袋内接口平均温度19.35℃,相对湿度95%,嫁接成活率86.15%,接口仅需25天就愈合好,效果最好,时间最短。此法只适宜于枝接,不宜用于芽接。 此种处理技术主要适用于我省海拔较高及纬度偏北,经济落后的干冷及冷凉地区的苗木嫁接及铁核桃改造。

(2) 2处理

选择向阳平整的地方挖深1米,宽1.5米,长度视嫁接苗多少而定的嫁接愈合池一个,池顶搭弧型塑料棚。嫁接时间1月下旬日至2月底;将挖取的砧木苗采用破头接、腹接及插皮接嫁接后,分别依次直立藏于甲、乙种增温保湿材料中(砧木及接穗均不外露)。甲种材料温床内平均温度12.7℃,相对湿度95%;乙种材料平均温度14.45℃,相对湿度90.%5。两相比较,用乙种材料效果比甲种材料好,成活率高,接口35天愈合,时间较短。 适用地区、气候类型与“1处理”相同。

(3) 3处理

在温室内建立嫁接苗木埋藏愈合池。挖取砧木经嫁接后,移栽在营养内。营养袋嫁接苗排放入愈合池中,浇透水,用甲种材料埋藏接口,厚5㎝~10㎝。嫁接时间、方法、管理同前。

此处理技术主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规模化工厂育苗。

(4) 4处理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4

1995年,代子星高中毕业回到雷寨乡高胡村务农后,参加了正阳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班,建立了占地80多平方米的塑料大棚,年获利8000多元。第二年,他利用温棚种植“早熟瓜”和“晚秋瓜”,两茬“空档瓜”就收入万余元。

为解决西瓜重茬易发枯萎病、产量效益低的难题,代子星在利用黑子南瓜嫁接黄瓜的基础上,选择葫芦、丝瓜、南瓜、冬瓜作砧木嫁接西瓜苗,发现以葫芦、冬瓜作砧木嫁接西瓜苗效果好,西瓜苗成活早、成活率高;葫芦根壮,西瓜藤旺、重茬不生病且产量高。1998年,他利用温棚试种600平方米地重茬西瓜,667平方米产量达4000千克,一茬就收入2400多元。

2006年以来,他与瓜农签订了推广嫁接西瓜苗移栽重茬地技术承包合同,实行包成活率、包品质、包技术服务的“三包”责任制,很受瓜农欢迎。他每年嫁接繁育的西瓜苗都在20万株以上,在当地每年推广嫁接西瓜面积达2700公顷,为农民增收600万元。去年,代子星在示范基地搭起38个简易大棚,采取人工调控嫁接西瓜苗新技术,培育出嫁接西瓜苗和辣椒种苗40万株,以优惠价格卖给菜农,仅种苗一项年收入就达12万元。

2006年,作为全县农村民兵率先科技致富标兵,代子星在县、乡两级政府和县人武部、县农业局等部门的帮助下,把农业科技创新与实施蔬菜种子工程、无公害绿色农业结合起来,投资20万元,与南京市农科院联姻创办了正阳县正星蔬菜研究所。他承包蔬菜科研基地2公顷,建立辣椒新品种繁育、示范、推广展示田10公顷,建设瓜菜塑料大棚38座,购置各种配方测土仪器、处方施药器具4台、科研推广面包车一辆,并为自己繁育出的蔬菜种子注册了“正兴”牌商标。从此,代子星与小辣椒结了缘。

经过3年的研究和精心培育,代子星共繁育出超级301、大果909、巨星7号等20多个辣椒新品,还繁育出6个西瓜新品,3个葫芦新品,5个萝卜新品。这些含创新成分的辣椒好看好吃,3年间在销往10个省市推广达3万公顷。在2006年郑州种子交易会上,代子星繁育的“正兴”牌辣椒种子凸显它的影响力。在2007年5月20日全国蔬菜博览会上,“正兴”牌辣椒系列品种受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当年6月,“正兴”牌辣椒在安徽省蔬菜博览会中,荣获一等奖。

在正阳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联-帮”富民责任制活动中,代子星率先联系并建立了高胡西瓜专业村和辣椒专业村,他以正星蔬菜研究所为依托,投资15万元,在村里成立了民兵西瓜协会和辣椒栽培技术协会,村民推荐他为会长,发展会员4500人,他采取“科研所+协会+基地+农户”和“协会+商标+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出500多个西瓜、辣椒民兵专业户,利用示范基地建立“西瓜田间学校”、“辣椒讲座”,开办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农民6500人次,免费印发技术资料1.5万余份,赠送农民瓜菜种苗价值10万余元。

从2006年以来,代子星坚持一边从事蔬菜种子繁育,一边推广嫁接春西瓜套辣椒、棉花、玉米等立体种植模式,在雷寨乡建立27个西瓜嫁接点,每个嫁接点帮扶100家贫困农户成为西瓜、辣椒专业户,带动全县嫁接西瓜套种面积0.8万公顷。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5

二OO九年是我县核桃产业抓建园扩张规模年、抓管理提高效益年、抓品牌扩大宣传年,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一基两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基础强县、项目兴县、产业富民、社会和谐”的发展战略,始终如一地坚持“三个不能变”,做到“两个相结合”,高擎“一根指挥棒”,早日又好又快地把建成全国核桃大县。现就做好当前核桃生产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园工作

抓建园扩大规模是发展核桃产业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精心组织,扎实安排。一是要将建园任务的落实统一到县委的决策上来。目前核桃产业发展正处于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的良好机遇期,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全县2012年度核桃建园任务由13000亩增加到20000亩,目的是为了抢抓机遇,牢固确立我县核桃在省内外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核桃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的竞争优势。因此各乡镇、各有关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服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努力克服畏难情绪,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积极落实核桃建园新的目标任务,不折不扣的贯彻好、执行好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当前,各乡镇要迅速将规划任务落实到村到户,落实到建园地点,并将落实情况造册登记,于3月1日前上报县核桃局以便复核;二是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逐户摸底,迅速将建园需要的苗木筹集到位,当前苗木市场需求旺盛,若不尽快将苗木调运到位,完成建园任务就是一句空话;三是要尽快落实工程措施,今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县遭遇了几十年罕见的干旱,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将挖坑、整地、施肥、浇水等规范化建园的前期措施落实到位。目前我县大部分地方已经解冻,各乡镇要积极行动起来,严格按照“四大一膜”建园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保质保量完成建园任务。

二、春管工作

春季是核桃生产的关键季节,实施改土施肥、整形修剪和抗冻防寒等重要技术措施,强化核桃建园的综合管理,是确保核桃质量效益的重中之重,各乡镇要切实抓好核桃园的修剪、改土施肥以及抗冻防寒等工作,使我县核桃建园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1、改土施肥

改土施肥是保证核桃树体生产发育达到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2011年我县核桃喜获丰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增强了果农的投入意识,各乡镇要紧紧抓住这一良机,乘势而上,将改土施肥作为今春核桃丰产化管理新的突破口,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力争使全县核桃管理跨上新台阶。改土施肥要以各类示范园、精品园为重点,通过桔杆、粪便、腐殖质土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

2、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核桃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幼树及初果期树尤为重要,合理的整形修剪是促进树体健康生长、增强树势、防止早衰、取得丰产的根本保证。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充分发挥乡镇干果站和当地农民技术员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抓早动快,全面开展整形修剪工作。要以乡镇干果技术推广服务站及农民技术员为骨干组建整形修剪技术服务队,深入各村组切实为建园户搞好服务。各乡镇举办培训班不能少于三次,要把培训与动员有机结合,迅速掀起核桃整形修剪工作的高潮。

3、抗冻防寒

由于今年属暖冬气候,倒春寒仍将可能威胁核桃正常结果,因此采取积极果断的措施,减轻冻害损失,已经成为当前核桃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是在树行间挖坑埋草,通过天气预报及时进行烟熏防冻;二是利用“天达2116”细胞膜稳态剂进行喷洒防冻,喷洒时间一般为树体芽子萌动抽叶达2-3公分时,喷洒一遍,根据天气预报在冻害来临之前再喷洒一遍。

4、合理间作

核桃园合理地间作套种可以充分地利用地力和空间,提高经济效益,使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得到互补。为了解决林粮争地的矛盾,彻底解决套种高杆农作物(玉米)的问题,根据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今年将严格执行关于间作套种问题的政策:一是对2011年度和2012年度的新建园不准套种高杆农作物,套种高杆农作物的一律不兑现每亩150元的补助政策;二是2011年以前的建园,今年推行科学套种,做好3000亩高油黄豆间作试种工作。试种面积随文下达各乡镇,各乡镇要精心安排,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三、育苗工作

良种苗木是优质核桃产业开发的基础,也是目前制约和限制我县优质核桃规模扩张症结所在。核桃良种苗木培育与其它树种相比时间跨度大,要经过砧木培育、良种嫁接和嫁接管理等环节,如果不根据建园需要超前实施,往往会错过培育最佳时机,造成建园工作被动。近年来核桃市场需求旺盛,因此,落实育苗任务首先必须落实种子,按每亩最低200市斤计算,今春我县核桃育苗种子需求将达到8万斤以上。各乡镇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宣传、引导群众增强品种意识,积极筹备种子,落实育苗任务,要加强育苗技术培训,尽快做好育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断扩大苗木建设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苗木保障。

四、高接换优工作

由于我县园貌差异较大,加之引种时品种选择不同,因此要对园内结果少,不结果或品种不良的树体进行品种改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丰产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我县前些年栽植的核桃实生苗已经具备高接换优的条件,为了不断提高核桃产业的良种率和质量效益,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各乡镇要对高接工作进行扎实安排,把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各乡镇要以干果站为中心组建嫁接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嫁接、指导,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为提高我县核桃生产整体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改良时一是要选择适宜我县大力发展的香玲、维纳、陕核5号等优良品种;二是要选择嫁接技术高、有责任心的技术能手进行嫁接;三是要做好嫁接后的管理工作。

五、几点要求

核桃生产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基两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乡镇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核桃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核桃生产的各项任务。

1、坚持标准,确保质量。

育苗的标准是亩产苗量应达到4000株以上,建园的标准是每亩28-33株,兑现的标准是成活率必须达到85%以上,苗木必须是良种嫁接苗,嫁接部位15公分以上。各乡镇要自觉执行标准,不能应付差事。对全面完成任务、严格执行标准的乡镇,县政府将继续执行上年度各项优惠政策。

2、广泛宣传,强化培训。

各乡镇要迅速行动起来,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使县上的优惠政策、规范化管理技术能够让每个群众了解和掌握。包抓各乡镇的各有关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要认真负责,扎实做好核桃春栽、春管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工作。要把培训与动员有机结合,把典型带动与推动全乡镇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掀起核桃栽植、管理工作的新高潮。

3、明确责任,从严考核。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6

“”期间,我县把发展花椒产业做为培植地方财源,增加农民收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2010年花椒栽植面积达到9.67万亩,产椒达到474吨,实现产值1422万元同时在全县11个花椒乡镇培养了13户科技示范户;在乡镇建立了1000亩以上的花椒示范基地3处,5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8处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县花椒基地在现有9.67万亩的基础上,新增3.33万亩,总规模达到13万亩,基本实现适宜区全覆盖。同时对现有花椒基地实行综合管理,实现提质增效,使主栽区人均花椒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扩大基地规模

以优良品种苗木栽植为主,在白龙江流域和南阳片十一个乡镇,海拔1700米以下的地区,新规划面积3.33万亩,共栽植花椒苗木368.5万株。

(二)进行低产园改造

以嫁接换优和综合管理为主要措施,按照“果粮间作、一地双收”的模式和“疏密补缺、陪盘间作、嫁接修剪、防治病虫”的十六字要求,对现有9.67万亩的花椒基地中挂果少,效益不高的低产园进行改造,使其提高产能,增加效益,提高产品品质。

(三)建立花椒龙头企业和专业市场

围绕基地建设,积极引导能人大户,充分发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资金投入,通过自筹、入股、贷款等多种形式,在沙湾镇新建1处带动力强、具有本地特色的龙头企业。对现有的邓桥花椒专业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整顿市场经营秩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销环境。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到2015年在沙湾新建立花椒专业市场1处,进一步畅通花椒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营销,大力提高花椒的经济效益。

(四)强化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1.强化科技培训,力争每年举办12期以上的科技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万人(次)以上。

2.大力推广丰产栽培技术和“四送(送技术、送良种、送资料、送工具)、四帮(帮助读好一本书、练好一把刀、建好一个园、带好一个村)”活动,使管理模式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集约化模式转变。

3.通过广播、专栏、发放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普及林业综合管理的“十项技术”措施,实现花椒苗木自己培育、自己嫁接、自己管理。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措施

县上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林业、农牧、扶贫、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协调全县花椒产业开发工作,适宜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真正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共同抓的产业开发机制,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确保产业开发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措施

林业部门加大对花椒产业的技术培训力度,指定专人对花椒的栽培、管理进行培训,深入实施区各乡镇,对涉及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实行技术包干负责制,使得农户真正掌握花椒栽培技术,确保栽植苗木成活,丰产高效。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退耕还林;经果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64

引 言

退耕还林工程是20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大举措,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减少了项目区坡耕地耕作带来的水土流失、改善小区气候、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增加项目实施区农户的经济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邻水县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以来,截止2006年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7733.3hm2,涉及40个乡镇,惠及10多万农户40多万人。邻水县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明显,有林地面积增加5600hm2,未成林造林地增加2133.3hm2,全县森林覆盖率增加3.89%;按退耕还林第1个补助周期标准计算,国家年补助资金2668万元,退耕农户平均增加收入250多元,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邻水县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退耕还林地中栽植的经果林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对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现状及原因作出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1 邻水退耕还林经果林现状

1.1 退耕还林经果林面积情况

邻水县自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7733.3hm2,其中生态林6186.7hm2,经果林1546.7hm2。经果林主要栽植树种为柑桔、梨树。在生态林中,兼用树种(核桃、板栗、花椒)面积586.7hm2。把生态林中的兼用树种面积计算在内,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实际面积为2133.3hm2。

1.2 退耕还林经果林经济效益情况

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大部分栽植于2003年以前,按照柑桔、梨树、板栗、花椒等树种的生物学特性,2002~2003年栽植的柑桔、梨树、板栗、花椒2006年应进入试花试果期,1999~2001年栽植的柑桔、梨树、板栗、花椒2006年应进入盛产期。但现状并非如此,大部分经果林未进入试花试果期,更不用说进入盛产期,未产生经济效益。

1.3 退耕还林经果林经济效益低下的危害

1.3.1 影响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

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大多分布于省道304线、国道210线、包茂高速、沪蓉高速等邻水县主要交通路线附近,交通极为方便的地方。栽植经果林的退耕土地大多土壤厚度在60c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强。退耕前是退耕农户的当家土地,年产值高,农民从这些土地上获取的经济效益较高。退耕后仅靠国家的退耕还林补助,原本指望靠栽植的经果林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经果林未产生经济效益,一旦国家停止对退耕还林的补助或降低补助标准,经果林的效益还不如生态林。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将直线下降,达不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退耕还林目的,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

1.3.2 不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由于退耕还林栽植的经果林迟迟不能见效,影响了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导致他们对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怀疑。为了追求经济收入,就极有可能复耕,破坏退耕还林成果。事实上,在邻水县个别地方,已经出现毁林复耕的现象,这种苗头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种。这个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带来诸多问题,不仅会影响退耕还林成果,还会带来不少社会问题。

2 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经济效益低下的原因

2.1 树种选择不当或苗木质量低

2.1.1 树种选择不当

在退耕还林初期的1999~2000年,实施乡镇领导(包括当时的部分县领导)及退耕群众不顾退耕地的土壤厚度、肥力、酸碱度等具体情况,片面地认为经果林的效益就一定高于生态林,一味追求退耕地的经济效益。在土壤厚度仅为20~30cm、肥力差、保水保肥能力弱的退耕地上栽植经果林(如城南镇南垭村南石垭芭蕉河大桥公路至南石垭垭口公路以上栽植梨树),导致栽植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了长势也极差。出现经过多次补植,成活率(保存率)依然达不到国家退耕还林存活率(保存率)85(80)的验收标准。在这些退耕地上栽植的经果林普遍营养生长不良。从而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更不用说达到栽植的预期目的。

2.1.2 苗木质量低

在退耕还林初期的1999~2000年,四川省苗木市场良莠不齐,大量劣质苗木以次充好,严重影响邻水县退耕还林初期经果林苗木质量。由于邻水县缺乏经果林专业技术人才,加上当时调运苗木大多是由行政领导或退耕农户代表完成的,根本无能力对苗木质量作出判断,签订苗木购销合同时也未约定所购苗木出现质量问题时的追究条款。出现了大量实生苗充当嫁接苗、品种不纯、甚至以外观类似的生态林树种苗木充当经果林嫁接苗。销售价格极高的经果林苗木质量低劣,严重损害了退耕农户的经济利益。经果林苗木质量的低下直接导致了退耕还林经果林栽植效益的发挥。

2.2 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下

2.2.1 管理粗放

虽然邻水县近几年来进行了经果林管理技术培训,但参加的均是乡镇分管领导或农技站站长和少量的退耕农户(种植大户),没有广大的经果林退耕农户参加,培训效果不明显。由于对经果林管理知识的极度缺乏,不少退耕农户把经果林管理等同于生态林管理。对自己在退耕地上栽植的经果林仅仅进行除草、杀虫等简单的抚育管理工作,部分退耕地栽植的经果林甚至杂草丛生,病虫危害猖獗,导致退耕地栽植的经果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即使成活或保存下来的经果林苗木长势也差。

2.2.2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不少退耕农户在栽植经济林初期,也对自己在退耕地上栽植的经果林进行了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等简单的经营活动,但没有进行修枝、整形、人工授粉等精细管理,致使经果林树木长势虽然不错,但不开花结果,即使开花结果,要么座果率低要么品质不好,从而影响经济效益。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对退耕地上栽植经济林的农户打击最大,认为自己栽植的经果林不管怎样进行管理也不会结果,产生了悲观失望的心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方法不当,技术措施不到位。

3 提高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经济效益的办法

要提高邻水县退耕还林栽植的经果林栽培效益,就必须针对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以提高退耕还林经果林栽植农户经济效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1 对树种选择不当或苗木质量低下的退耕还林经果林解决办法

3.1.1 树种选择不当退耕还林地经果林的解决办法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树种调整,在经果林地栽植能够适应该地块的生态林树种或其它经果林树种,以实现退耕还林地的经济效益;对退耕还林经果林地进行土壤改良,具体方法为从外处运进比较肥沃的土壤以增加经果林地的土壤厚度,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改善经果林地的理化性能,以适应经果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要,从而提升经果林的栽培效益,这种办法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瘠薄的经果林经济效益,但成本高、工作量大,普遍采用的可能性不大。

3.1.2 苗木质量低劣退耕还林地经果林的解决办法

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品种改良改造项目进行品种改良改造,对以实生苗充当嫁接苗、品种不纯的经果林地可以采取高枝嫁接的办法,从经过相关部门鉴定的采穗圃内(或在本地已处于盛产期品质优良的优良母株上)采取良种穗条在适宜的季节由懂嫁接技术的人员进行嫁接,以改良所栽植经果林苗木质量。在嫁接时,要做到:削面要平,穗条的形成层和枝条的形成层对齐,绑扎要紧,速度要快。或者根据现在市场状况选择优良品种重新进行栽植经果林或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实现退耕还林地的价值。

3.2 经营水平低下退耕还林经果林的解决办法

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的栽培效益,可以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丰产措施项目来提高经果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由低投入低产出转变为高投入高产出,以实现经果林“早产、丰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目标,做大做强邻水县经果林产业,切实提高广大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建设和谐社会。

3.2.1 引进业主开发机制、以点带面、提高经果林经营管理水平

邻水县退耕还林经果林现在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由于规模、资金、技术等缺乏不利于提升经果林的栽培管理水平。而引进业主来进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有利于发挥业主的资金优势和规模效应。业主有充足的资金能够聘请经果林技术人才对经果林经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经果林经营管理水平;规模上去了,能够进行集约化管理和机械化操作,也便于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业主也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这样,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能让业主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业主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然会带动邻水县经果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能带动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在经果林地中务工和退耕地出租收入)。

3.2.2 采取田间授课的方式、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果林经营管理水平

由县经果局在各个管理季节聘请经果林专家或种植能手深入到经果林地现场对栽植农户进行相应的管理专项技术培训,并解答群众提出的具体问题,不仅能提高培训效果,而且对全面提升邻水县经果林必然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8

1 品种退化原因

1.1 苗木原因

苗木是决定苹果生产的根本要素,没有品种优良纯正的苗木也就无法生产出优质果品。目前渭北地区的专业大苗圃较少,苗木生产主要还是靠农户育苗为主,监管难度大,育苗户采接穗多是临时打游击,不注意母树品种特性,有些母树品种性状已经严重退化却仍被采取接穗,有的甚至采取病毒感染株接穗,好一点的育苗户把自家果园稍微嫁接改造后变成专门采穗园,基本不从事果品生产,至于母树的品种性状是否优良或已退化根本不得而知,另外使用家苹果实生种子作基砧育苗的也较多,这些都会导致栽植后出现品种退化。

1.2 不良栽培条件

(1)自然条件。渭北地区常有持续干旱,例如1998年和2008年的持续旱情曾造成部分果树因干旱死亡,大旱后有些产区红富士树势衰弱,继而一蹶不振并产生性状退化;冻害、冰雹等使树势严重衰弱引起红富士发生品种退化;暴发性病虫害也可引起品种退化,如生产中较为常见的红蜘蛛、早期落叶病、腐烂病、病毒病等。

(2)人为因素。大拉大砍,一次性疏除大枝过多,连年重剪、环剥等不良修剪;土肥水管理水平差,土壤瘠薄;不合理使用农药,随意加大用量,特别是连年大量使用激素类农药,例如过量使用多效唑等均可引起红富士品种退化。

1.3 自然衰退

随着栽培年限增加,有些优良性状会随着树龄增大而逐步发生自然退化,有些由隐性基因控制的不良性状也会在生产中表现出来而引起品种退化,个别还会因特殊条件下的基因突变而发生性状退化。

2 防控途径

2.1 提高苗木质量

(1)加强管理,提高苗木质量。严格执行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对于生产苗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格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颁发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严厉审核其生产基础设施,要求具备良种观察示范园,良种采穗园,并设置好隔离带。育苗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良种繁殖制度,杜绝使用家苹果实生砧育苗,苗木繁育过程中的母本树、繁殖材料、砧木的选择利用必须符合良种繁殖的严格要求,通过选优去劣,防止微突变积累,使种性不断提高。监管部门对苗木生产和销售全过程要实行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另外要依托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建立正规的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鼓励专业人员从事果树良种引进和对现有栽培品种的筛选、繁育、推广工作,大力发展和培育无病毒苗木,推广利用无毒苗建园,以保证品种的典型性和种苗质量。对于果农而言,苗木以自育自栽的可靠性最好,没有条件的可就近或外地调运,购苗前要认真考察、仔细对比,详细了解供苗单位的信誉情况,最好到有品种示范园、有育苗基地、有售后技术服务保障的正规单位购苗,另外要和售苗单位签订好苗木质量保证及售后服务合同,一旦有问题可依据合同条款解决。

(2)二次嫁接。对于外购可靠性较低苗木进行品种段二次嫁接。可就近于当地果园选取品种综合性状良好的母树做好标记,嫁接时从标记的母树采取接穗。也可直接从科研单位购进良种接穗进行嫁接。

2.2 提高栽培管理水平

(1)改善不良栽培条件。修建低压管灌、滴灌或渗灌和集雨窖,推行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和果园覆盖技术(覆草或秸秆、地膜、沙等),叶面喷施旱地龙,土施保水剂,保证干旱期果园水分供应;采用早施基肥、树干涂白、根颈培土、树体包裹、冻前灌水、熏烟增温、喷施防冻液等合理防治冻害;预防冰雹可通过建立防雹网或采用火箭、高炮等轰击雹云增温,化雹为雨;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防重于治”的防治原则,以控制常发和暴发性病虫害为重点,综合采用化学、农业、物理、生物措施,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病虫危害,要大力发展无毒栽培,对于已感染病毒病的单株可及时挖除,杜绝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等病毒病的传播及危害。

(2)加强果园管理。切忌一次修剪量过大,改形要逐年分步进行,以始终保持树势中庸、产量稳定为原则;使用PBO技术代替环剥,特别要杜绝主干环剥,对于已经环剥而伤口愈合不良的要及时采取桥接、植皮等补救措施;大力倡导果、畜、沼、窖、草的生态管理模式,以草养畜、以畜供沼、以沼促果,促进果园管理向生态化迈进,土壤管理上以生草为主要模式,肥料以畜禽粪、沼渣沼液为主要肥源,综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有机质含量,培元固本,增强树势;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掌握农药剂量和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尽量用低浓度防治病虫,激素类农药要掌握宁少勿多的原则,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次数,能不用尽量不用,能用小剂量不用大剂量,对于生产中过量使用多效唑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使用20~30毫克/千克赤霉素加0.1%尿素叶面喷施以抵消其副作用。

2.3 防止自然衰退

(1)优选提纯。对现有品种的综合性状进行详细观察记录、标记和备案资料,科学对比分析、筛选,选取品种性状优良稳定、纯度高的植株进行无性繁殖,可有效防止品种的自然衰退。

(2)积极开展芽变育种。芽变育种成本低,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且较为大众化,例如着色系富士、皇家嘎啦、红津轻及生产中几乎全部的短枝型品种(短枝富士、元帅系短枝品种、金矮生等)都是用芽变育成的品种,芽变育种是生产中最为简单高效的育种方式,同时也是抵抗品种衰退,延长品种寿命,提高老品种生产水平的有效手段。

2.4 补救措施

对于已出现品种退化的植株,可从优选提纯的母树采取优质接穗进行高接换头,彻底淘汰掉性状不良植株。

2.5 遵循自然规律,开发后备品种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9

经过一系列的教训,协会认识到,如果合作组织和农民之间没有紧密的利益联系,就不可能有紧密的合作。

2006年1月,老河口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应运而生。合作社组建独立的企业实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2007年初,社员达到241户,拥有苗木、果品生产基地108.5公顷,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21.6万元,纯利润96万元,对农民二次分配55万元,股金分红22万元。

合作社除制定严格章程、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和成员代表大会外,在服务上实行了“六统一”:统一拟定生产计划,由合作社对市场进行分析,做到产销对路;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所需资金由合作社从会员缴纳的股金中垫付,年终结账,节省会员生产成本;统一组织嫁接,由合作社邀请技术人员指导,费用由合作社统一支付;统一产品包装,以合作社注册的“春雨”品牌进行装箱;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

在合作社内部,组建技术组、营销组和财务组。产品营销组有12人长期从事销售,销售网点主要在桂林、广州、上海、杭州等地。生产技术组有骨干成员10多人,主要负责果树苗木的修剪、嫁接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财务组负责建立健全账目,搞好核算,及时公开财务以接受监事会和社员监督。

为保护社员利益,合作社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与社员签订苗木果品包收包销合同,按不低于保护价或随行就市价收购社员的果苗,并一律支付现金;年终按交售果苗的数量及质量进行二次分配,对全体成员进行股金分红。前年水果销售旺季,合作社收购梨桃2500吨,每千克比市场价高出0.1元,仅此一项为社员增收25万元。

春雨合作社确立以精品高档果品与大规模绿化苗木为主要发展方向,每年从利润中拿出2万元用于引进果树、绿化、花卉新品种,引入试种300多个新品种,其中个大、色艳、味甜、耐储运的“西未红蜜桃”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桃,确定为新发展桃园的主栽品种,去年,春雨合作社提供苗木35万株,在王甫洲建成333.3公顷西未红蜜桃生产基地,引导农民建立苗木种植基地20.5公顷。

合作社社员泰国平是赞阳办事处太山村二组农民,2001年出现水果滞销,泰国平一气之下让0.93公顷水果烂在地里。2004年他加入苗木协会,收入仍在667平方米2000元左右徘徊;2006年他入股2000元,加入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按合作社要求淘汰了湘南、黄花两个梨品种,改种“西未红蜜桃”,当年纯收入达到6万元。

合作社在服务农民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发展。本地苗木已销到河南、安徽、北京等地,并进入奥运会场馆,去年春季销售的23万株苗木中,香樟树苗由前年的每株15元升到20元,杨树由每株0.8元上升到1.8元。销售的6000余吨水果实施无公害套袋技术、精品包装,每千克卖到20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以上两项合作社可得到发展基金30多万元。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10

我县早在1979年便成立了平江县林业学会,1985年成立林业技术推广站。1995年成立平江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下设一所三室,即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丰产栽培室、森林保护室、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室,同时27个乡镇林业站也相继成立了林业技术服务站。2003年,县林业局根据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成立了林业技术领导小组,下设退耕办、生态办、油茶办、规划设计办。均由县局一把手担任主要负责人,现林业科技推广站核定编制18名,平均年龄42.6岁,其中大专文化的8人,中专文化的10人,都是林业工程师以上职称;平江县林学会现为第八届,设营林、森工、野保、生态旅游四个学组,现有会员78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工程师38名,助理工程师38名。今年,我县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方面主要是通过参好了林业科技论坛,开展好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好一次林业培训班,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林业科技网络建设的完善。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是参加好林业科技论坛。今年10月,市局组织召开岳阳市第六届林业科技论坛,我局通过林学会通知各会员,先后有22名会员撰写了林业论文参赛,其中,高工黄展鹏同志的《论平江县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的意见》与《平江幕阜山黄山松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规律的探讨》分获一、二等奖,工程师胡满花等撰写的《平江县古树名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入选论文集。通过参加好林业科技论坛,林学会成员充分体现了研究发展平江林业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县林业发展方向及林业科技方向指明了道路。

二是开展好岗位大练兵活动。今年4月,我局党委研究,在南江林业站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试点工作,主要是对林政、营林、林业财务及森林公检法等四线人员进行林业业务和政策法规考核。试点工作取得成效后,10月,局党委通过下发文件,决定先在全县27个乡镇林业站开展此项活动,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面铺开,全县林业站407名林业职工高度重视,一致认为,通过练兵活动,在林业业务的各方面能切实得到提高。

三是办好林业培训班。12月1日,局党委召开全县林业工作技术人员森林资源档案工作培训班,全林业系统38个场站的主管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及主管领导到均参加了培训,森林资源培训是我县加强林业标准化建设的一项硬件指标。目前,各单位均已确定了一名专职森林资源档案员,来加强资源建档,确保森林资源的有序使用。

通过全县38个基层林业单位的纵向发展,局林技推广站、林学会等8个林技股室(单位)的横向沟通,我县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已基本完善。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内抓外引,推进科技推广项目实施

年我们在内抓各项林业建设的同时,向上级继续争取了油茶低改、丰产林建设项目、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项目,主要推进了油茶丰产栽培、速生丰产林栽培、森林病虫害防治三项林业科技推广项目。

一是油茶丰产栽培。“巴陵籽”和“德字一号”油茶是我县油茶产业开发的优良品种,自1992年开始,我县采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繁育苗木4056万株,先后被推广到江西、湖北等4省43个县市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2696工程造林。今年,我县继续加强丰产选优栽培,先后在童市镇等地建立高产基地360亩,建立优良无性系苗圃11个,义务培训林农油茶嫁接技术6次,因此项致富的林农由去年的62户增加到78户,每户平均建有油茶嫁接地10亩左右,估计此举可直接提供优良无性系苗子,450万株,可造林500万苗,目前,童市林业站与局产业办积极帮他们找销路,局信息办还将其油茶苗信息免费到县局网站上。

年内,油茶产业科技推广方面我们还继续推进两项实事,一是推进与省林科院合作在童市镇建立的油茶良种试验园建设,历年共引进70多个优良无性系,设立98个对照,经过11年的观测,摸清了油茶全同胞、半同胞、无性系、不育系等的遗传性状、生长指标、产量,为油茶的高产、稳产探索出一条可行的产途径,该课题今年内获得了省政府颁发的“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推进与省林科院、市林科所在时丰建立的基地建设,该基地是今年局为进行油茶优良品种区域试验及优良无性系推广而建立的,基地面积共200亩,省林科院大兴安岭在江西、贵州等地建立试验基地,通过观察油茶同一高产品种在不同区域的经济性状,从而选育出最适应本地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最终达到高产目的,目前,该试验基地已完成整地工作,计划年前完成造林。

二是速生丰产林栽培。按照国家林业局“林业相持阶段”的林业发展战略目标,我县被定为南林范围,上级指定我县为幕阜山区速生丰产林基地。一年来,我们利用工程及社会造林,通过在三阳上坪建立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先后繁育并提供优质杉苗100万株,马尾松切根苗80万根,桤木苗80万株,意杨扦插苗25万株,营造岳纸基地近5万亩,退耕还林及长防林工程4.6万苗,95%以上面积的生长量均达到或超过了部颁标准。

三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是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今年,我县通过多方争取,于5月份建立全省首家森林植物医院,此院在服务全县80万林农的同时,也可对全县57种病虫害对症防治,如今年7月,临长高速公路平江段18公里路侧绿化通道患发杨扇舟蛾,该院在确诊之后,冒着高温酷暑,用高压喷雾器,烟雾机对其进行了药物防治,一周后,绿化通道再现绿色,给高速公路带来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三、上下联动,完善林业科技三大标准化建设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