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11-07 17:29:03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1

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贯彻会议精神比较及时、贯彻措施比较有力,确实把省厅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我市的城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会议精神指导和推动现实工作比较成功。现将我市的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1月12日省厅工作会议结束后,14日我局马上召开专题党组会议,全面学习领会会议的主要精神,并从20__年全省的建设工作横向比较当中看到我市的不足和差距,讨论当前城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难题,对贯彻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到个人。

二、措施有力,贯彻部署及时。我局结合1月17日召开的机关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地将省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向机关全体员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传达贯彻。参加会议100多人。在《__建设信息网》上紧急通知,发动全市各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省厅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将贯彻落实的情况、做法和成效及时反馈到我局,收效较好。1、我局结合建设“平安福建”、“平安__”的精神,立足建设行业实际,于1月26日研究制定了《__建设局关于创建“平安工地”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实把省厅会议精神落实到建设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上,确保工程施工安全。2、长泰县建设局积极贯彻会议精神,结合长泰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城建思路,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对接厦门经济特区的产业转移,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拟定今后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努力把长泰建设成为生态型旅游县。3、芗城区建设局围绕会议主要精神,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明确20__年芗城区城市建设开发工作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拓通金峰北路、丹霞路南段、瑞京路西段、钟法路南段、南昌路中段等五条城市主干道,实施三湘江整治工程一期、二期,新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二是抓住市区房地产市场持续看好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旧城改造,继续实施府埕文庙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程,新建或续建金峰花园、高信花园、鲸天洋花园、大同家园、延安广场、永亨世家、江滨花园、鸿达花园、悦港花园、丽都花园、怡景花园、丽景芗城、滨江丽景、东方明珠、龙江明珠、鑫荣花苑、鑫豪园、九龙城、丽园广场、文元楼、清华园、香格里拉·观园、丹霞华庭、东港花园、福海阳光、福家园、天下广场C区金碧园以及桥南郊柏路嘉鑫盆景园林建设、南山景区开发等34个房地产项目,总投资70.52亿元,20__年计划投资13.61亿元。4、南靖县及时召开局务会,组织局领导班子全面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建设工作精神,并结合南靖县实际,在原提出的20__年建设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补充修改,把省厅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把省厅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加强“两节”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共检查在建工程10幢,发生安全隐患通知5份,提出整改意见13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5、龙文、南靖、龙海、漳浦、诏安等县(市、区)建设局结合本实际,研究制定20__年城建工作思路,坚持“五个统筹”,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强化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综合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把省厅建设工作会议落到实处。

三、以省厅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计划于2月底召开全市建设工作会议进行统一贯彻部署20__年工作重点、总结回顾20__年全市建设工作。20__年我市城乡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基地”和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积极参与构建城市联盟,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体制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具体将工作重点锁定在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做大中心城市。通过项目带动,不断延伸城市道路主骨架,拓展中心城市框架,为做大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创造优良人居环境。2、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创建要求,研究对照我市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差距,制定创建的实施方案,重点在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和市政建设七个方面下功夫,力争进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3、以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创新。继续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重点抓好垃圾处理产业化、污水处理产业化、绿化养护社会化以及公交

企业改制、建材生产企业转让等工作。深化建筑业改革,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设项目实施方式改革和建筑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大力抓好建筑节能工作。4、以建立厦泉漳城市联盟为契机,促进城市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5、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目标,推进城市管理新突破。按照职责明晰、高效统一、重心下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委托执法新体制,建立城市管理新机制。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改善城市环境。6、以服务和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的衡量标准,以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为基本目标,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抓落实的观念,促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2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08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常委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政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08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图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图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政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常委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政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国家领导人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政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政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政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政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疫、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广电局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3

创建和谐社区倡议书一:

广大市民群众:

**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作为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市民,我们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应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为**创建一个和谐美好家园的全国文明城市,出一份力、添一份光。在此,我们向全体市民群众发出如下倡议:

一、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广大市民群众要积极参与文明家庭、文明楼幢、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参与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倡导并发扬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二、努力争当文明市民。广大市民群众要从我做起,讲文明语言,行文明礼仪,养文明习惯,树文明形象。要树立人人清洁,人人受益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维护社区公共卫生,保持楼道公用部位的整洁、清洁,楼上居民不往楼下乱抛乱丢垃圾、杂物,平房及平房加楼居民不违章搭建,不随意破墙开店、不乱设摊点。

三、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家庭美德,搞好邻里团结;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新风,让仰天湖社区充满活力,处处有真情,人人有爱心。

各位市民群众,小节之处显大德,细节之中见文明。文明城市呼唤文明市民,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建设文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创建和谐社区倡议书二:

创建平安和谐家庭倡议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快平安和谐家庭创建,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稳定,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离不开广大家庭的积极参与。

为此,我们向全体村民发出倡议:

1、提高素质勤学习,创学习之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懂法用法不违法,创守法之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歧视妇女,不虐待儿童,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家庭成员无违法犯罪行为。

3、传承美德讲民主,创美德之家。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无家庭暴力。

4、团结和睦讲互助,创友善之家。邻里团结,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友善待人。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4

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城市消费环境质量为目标,整合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安全消费、放心消费体系建设。通过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全力打造“诚信、消费天堂”的城市新形象,使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全面提高消费环境的安全度、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率先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工作目标

力争三年时间建成“全国消费放心城市”。

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出发,从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从治本入手,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健全维权网络,不断完善行政监管、行政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消费者权益保障体系,支持媒体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切实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质量保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任务职责

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各界推动,整合创建资源,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创建活动的工作局面和氛围,打造诚信,营造消费天堂。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围绕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围绕产品安全和优质,物价管理部门围绕物价合理平稳,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围绕食品卫生和药品、医疗等安全和质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围绕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安全和质量,教育管理部门围绕学校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透明,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围绕实施名牌战略,农林管理部门围绕为消费者提供放心、安全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粮食管理部门围绕保障粮油产品安全和供应,科学技术部门围绕“科学消费”指导,旅游管理部门围绕组织实施品牌旅游推荐、特色旅游的开发,房产管理部门围绕规范房产交易行为,交通管理部门围绕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安全及时的交通条件,城市管理部门围绕提供城市道路、排水、污水处理的安全、质量和服务,建设管理部门围绕住宅与房地产开发及商品房的预售、销售规范管理。以上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涉及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制定具体的创建指标;各镇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创建指标,经梳理整合、专家认证、审核认定,最终形成完整的创建指标体系。

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本着“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协调、监督作用,制定本行业的行规公约,协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社会各行业的管理。

各公用事业单位主动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义务,倡导诚信经营、公平竞争,根据消费需求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对水、电、气、通讯、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要求。

消费者协会依法组织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认真受理调解消费者的投诉,及时向社会公布消费信息和消费警示,提供消费咨询服务,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予以揭露、批评。

各新闻媒体组织广泛深入的宣传,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曝光。

广大消费者要依法维护自身合法的消费权益,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活动,并对全市消费环境和各职能部门行政管理监督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四、方法与途径

(一)市人民政府报请市创建消费放心城市指挥部、市人民政府对《市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指标体系与考核细则》审核认定。

(二)市人民政府对各镇及有关部门下达创建工作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集中3年时间,建成“全国消费放心城市”。

(三)创建工作按照3年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分阶段组织实施,每年分解下达主要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并对完成情况组织检查,第3年在全面完成目标和规划的基础上组织考核验收。

(四)创建活动中,要利用多方面的力量,通过法律、行政、社团、舆论监督,积极推动创建活动,务求实效。

(五)按照市创建消费放心城市指挥部、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迎接并通过上级对我市的各次考核验收,建成“全国消费放心城市”。

五、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成立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承担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工作,以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市政府将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落实责任制。

(二)健全运作机制。制订市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实施方案。市创建指挥部及办公室建立指挥部成员会议、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创建工作例行会议和创建工作集中办公、创建工作情况通报、创建工作检查考评等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作用,依靠社会、民众、新闻的监督,形成工作合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心严,违法必纠,推动各项创建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落实检查考核。市创建工作指挥部每年组织一次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工作实地考核验收,并将考核情况书面向市创建消费放心城市指挥部和市人民政府汇报。市政府将对完成创建任务成绩突出的镇、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对努力不够、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批评。

(四)广泛宣传发动。市各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的重要意义,宣传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是一项全社会共同的义务和责任,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和参与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努力营造全社会“诚信、消费天堂”的良好氛围。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5

关键词:新昆明建设;桥头堡战略;文化创意;城市竞争力

一、 新昆明建设是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前沿和基石

2009年7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桥头堡建设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历史起点上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桥是大通道,头是大前沿,堡是大基地”。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内涵是“通道、基地、平台和窗口”,就是要把云南全力打造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国际通道、产业基地、合作平台和文化交流的窗口。有利于深入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方针,加快云南对外开放步伐,切实增强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聚焦政治、经济、文化一体的省会城市昆明,更要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桥头堡城市。

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主要是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的广大区域,涵盖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这一区域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和农林渔资源,市场广阔,潜力巨大。云南内连、四川、贵州、广西,外接缅甸、老挝、越南,有4061公里的边境线,25个边境县市,16个跨境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地缘相邻、民族相亲、文化相通。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一方面可以打通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拓宽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外部空间,把沿边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桥头堡建设,可以充分展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形象,对贯彻落实中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维护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

笔者认为:云南是全国边疆民族最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特色和优势。因此,打造以昆明市为龙头的文化创意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成为新昆明建设的桥头堡前沿。要确立一批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建立一批功能性强、辐射面广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同时,要加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为云南实施桥头堡战略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这是云南桥头堡建设应责无旁贷、首当其冲的战略任务和优先实施的决策方案。

21世纪现代化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体现和较量,已开始从自然资源、资本投入、地域优势、城市设施等经济优势转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精神文化生活空间与方式上。文化与经济互动,不仅是当今世界的潮流,而且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战场,而文化综合实力也进一步演化为竞争的焦点。顺应时势,加速文化力与经济力互相融合、促进,是发展“文化经济”的重点,更是增强发展活力和后劲、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最集中而具体地体现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纵观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促进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实施中,均把“文化创意城市”列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功能以及打造世界级闻名城市的规划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成立了“创意城市交流协会”,并将文学之都爱丁堡评为第一届创意城市;美国华盛顿于2001年制订了“创意城举案”;日本大阪于2005年成立了“日本创意城市交流协会”,并提出“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韩国提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并跃身进入世界文化产业之大国;英、美学者还提出“创意城市”(Creative City)的理论和评论指标体系……。[3]由此可见,“文化创意城市”的新浪潮已开始席卷全球。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文化之大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与内涵底蕴支撑着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构建。据初步统计,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提出构建文化强省(市)的战略目标,北京“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已正式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目标。我省自1996年提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的三大战略目标之一,已取得了“举国注目”的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异军突起,2009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60亿元,占全省GDP的5.9%,排列全国第6位,预计在2015年超过8%。[2] 被称之为“云南现象”、“云南模式”。但最具代表性的昆明省城的“文化创意城市”建设,在诸多重要方面的考核指标中仍“名落孙山”,处于“滞后”的起步发展阶段之中,这与“春城昆明”、“新昆明建设”、“东方日内瓦”之称“名不副实”。故笔者认为:其内涵反差就在于“城市文化创意”的底蕴不足,应如何打造以昆明市为龙头的文化创意城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新昆明建设桥头堡前沿的第一要务。

二、昆明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的对策措施与实施方案

笔者认为:重在对昆明文化创意城市建设提出的十大构建方案和建议建议,可供深入地进行理论研讨与实践应用的对策分析。即:

1、构建“文化创意城市”的人才主体。新颖独特的文化创意,是向社会及广大民众展示现代创意城市的文明精神、美好灵魂、时代激情、创新魅力、品牌形象、社会和谐的一项系统工程与未来憧憬的壮丽诗篇。对此,构建其人才主体是原创动力。本课题研究认为,一是要构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决策者、组织管理者、实践指导者的主体;二是要构建社会各单位、各届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高素质的群体民众主体。其主体必须是富有文化见识、文化精神、文化底蕴、文化自觉、文化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先进文化代表者。离开这个内涵的主体,文化创意城市的构建将丧失核心竞争力而一事无成。对此,建议推出“昆明文化创意城市人才年”重奖机制与活动,对有突出文化创意与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鼓励高层次人才及企业单位投入新昆明建设的主战场中。

2、建议成立“新昆明文化创意促进会”。由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牵头联合社会各届知名专家、学者研究机构等有关专业部门,对新昆明文化创意城市的建设,进行理论决策与实践运作的深入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实施建议和措施办法。避免重复建设、“开膛剖肚”;昙花一现、“马太效应”;资源浪费、政绩工程;小打小闹、各自为阵的前车之鉴教训重演。

3、建议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研究机构将“昆明文化创意城市”建设纳入“十一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的战略决策之中,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考核项目。没有如此“硬指标”任务的考核,难以克服“见子打子”、“临时抱佛脚”、“阿混执政”的无序状况。

4、建议批准成立“创意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民营企业文化创意集团”,大力发展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意产业经营中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控和指导,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和商业保险保障。

5、建议搭建“新昆明民族文化海洋城市”。除政府和职能部门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外,要体现城市文化的丰富多样性精神,还须广大民众的参与和投入。建议周末和节假日,免费无偿提供和开放市内所有的公益性、事业性文化活动场所,并组织社会专业和民间艺术团体、单位、家庭广泛参与各种创意文化活动,让春城昆明“天天有快乐、月月有节日、岁岁喜庆多,春歌燕舞不尽”。大力普及和融入社区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平安文化、弘扬昆明精神,扫除各种低级庸俗和陈腐的“垃圾文化”,全面提高市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素质。

6、建议按照新昆明建设“加快新区建设、提升主城功能”的要求,细化“十二五”规划的具体部门方案。把昆明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及“全面打造宜居城市”的各项配套实施措施与方案,落实在具体实施之中。让新昆明“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为“七彩云南”的天堂,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共融。

7、建议大力持久地开展“昆明市文明单位、文明公民”宣传普及与教育活动。重在构建诚信体系、制度监控、运作方式、成效体现、全民素质的完善与提高。对其在昆的法人单位、社会团体、直接领导者和责任人实现“一票否决”的年度考核制,并与其生产经营及各种盈利性、非盈利性活动挂钩,把文化创意的内涵要素落实到从“文化意识”到“文化自觉”的行动中。

8、搭建文化创意与跨文化交流的国际国内平台。建议搭建以云南名人名片命名的“聂耳音乐厅”、“郑和航海文化广场”、“滇池群众文化长廊”、“西南联大报告厅”、“金马碧鸡庙会”、“都市数字信息资料馆”、“云南侨乡文化联谊会馆”、“云南原生态歌舞剧院”等,作为文化创意品牌或标志性的形象代表,把文化创意的普及与提高融为一体,让昆明城市的创意文化,云南民族的跨文化交流走遍全国,走出国门,唱响全世界。

9、创意文化城市的切入基点,在于构建社区文化、庭院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人文文化的内涵支撑上。建议针对适合不同特征的对象,创意各种不同的文化氛围。如:社区服务型文化、绿色环保型文化、体育健身文化、科普学习文化、民俗文艺文化、医疗保健文化、节约型文化等,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统一在构建和谐社会大家庭的主题之中。

10、培养创意文化人才。建议省内所属各高校职业技术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等,应积极开办符合省情实际需要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培养一大批高中级文化创意专业人才,促进新昆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打造“新昆明文化创意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主题,是完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发展的大趋势要求,是对新昆明城市建设中易出现“重物轻人”、“重景轻文”、“重硬件轻创意”的短识之见和权宜之为的纠错和校正。把文化创意提高到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高度上进行深入地理论研究和实践对策运作研究,特别是提出了十项有效的构建措施和办法意见,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之见,这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环节和内容,对当今新昆明建设发挥桥头堡前沿功能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恩培《求是》2010.11.16.

[2]记者 宣宇才 胡洪江,《人民日报》,2010.8.2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WCCD),《文化多样性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6

大关中发展论坛组委会主任、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田源:

大关中论坛已经成为共谋西部发展的重要平台

大关中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过去3年,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陕、甘两省相关兄弟城市的共同努力下,“大关中发展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范围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高,受到了政府、学术界、新闻媒体的关注和重视,推动了关注“大关中”、研究“大关中”发展问题的热潮。论坛的许多观点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今年是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

目前,陕西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如何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何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型战略型产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调整城乡结构,推进城镇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如何抓住建立“一高地、四基地”的机遇,从政策和制度上解决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问题,加快自主创新步伐,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如何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如何进一步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落实惠民政策,使广大群众的收入有较大增长,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信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一定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厘清思路,畅所欲言,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为编制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出良谋,献良策,不辜负省市领导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军:

建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

2009年6月颁布的《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历史性地将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与北京、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国际化大都市的“大三角”,由此也凸显出西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这对我们西安来讲,既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在国际范围,建成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东西文化交流平台,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在全国范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国际航空枢纽城市,中国中西部交通枢纽城市。

在西部地区,建成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真正成为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北方内陆地区的核心城市。

结合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从2010年到2015年,搞好规划、打好基础。确立和落实西安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思路、规划和政策措施,部分国际化重大举措和项目启动。到2015年,GDP达到6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7万元左右。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城市的集聚、服务和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国际化主要指标得到较大提高。

第二步,从2016年到2020年,重点突破、基本达标。在经济活动国际化、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管理和环境标准国际化、基础设施功能国际化、社会文化交往国际化、居民素质国际水准等方面取得明显提高,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协调发展。2020年,GDP超过1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万元国际化主要指标大幅提高,一些优势领域国际化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国际化城市的水平,初步建成国际化大都市。

第三步,从2021年到2030年,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再用10年或者稍长的时间,继续推进西安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到2030年,经济功能达到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科技、教育在亚洲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更加具有世界性,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化大都市特征明显。

咸阳市副市长严维佳:

发挥咸阳区位优势助推关中发展

2010年2月,陕西省启动实施西咸新区建设方案,拉开了建设西安(咸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帷幕。

咸阳将以《规划》定位为蓝本,以“迈向国际化,融入大西安,建设新咸阳”为目标,以泾渭新区建设为重点,提升境界,整合资源,转变方式,破解难题,全力建设西(咸)国际化大都市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在新区建设上谋求率先突破。泾渭新区建设是咸阳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机遇的主战场,是咸阳实现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力争到2020年,把新区建成生态景观横贯东西、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现代产业高度聚集、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大都市特色功能区和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体化开放开发示范区。

二是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协调发展。按照“―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做特”的思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

三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上实现新跨越。按照“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原则,坚持产业对接、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专业化运作的思路,深度解析国家产业政策,研判东部产业转移趋势和规律,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耗污染低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是在城市环境优化中提升品位。未来,咸阳将着眼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把现有城区和西咸新区建设统盘考虑,抓紧修订完善现有建设规划,对老区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

五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夯实基础。按照“东进、西联、北强、中富”的发展布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宝鸡市副市长丁琳:

努力实现宝鸡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发展

着眼长远,高点定位,我们提出了 “一核心、一枢纽、三基地、两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力争3800亿元,市区人口达到1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为此,宝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实现宝鸡率先在西部工业化的目标,把宝鸡建设成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强市。

一是推动百亿企业集团加速崛起。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东岭集团、宝石钢管、宝石机械、秦川机床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发展,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核心企业聚集,努力在全市形成12户百亿元大企业集团。

二是全力打造战略支柱产业。着眼于构建宝鸡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以百亿大企业集团带动形成大产业。精心培育优势产业,倾力打造5~8个千亿元级和5百亿元级工业支柱产业。

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总投资110亿元的15个新能源重点项目,使新能源产业很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板块。以宝钛集团为核心,全力建设“宝鸡・中国钛谷”。

四是推动工业园区超常规发展。以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为目标,创新体制,优化资源配置,高起点建设科技新城,促进宝鸡部级高新区由投资驱动向创新推动转变。

安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巨拴科:

加强安康富硒食品产业与关天经济区合作

2008年以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将富硒食品产业列为支柱产业进行精心培育,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关于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安康已搭建了比较健全的富硒食品产业框架,创造了比较完善的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条件和基础。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精神,建议省上将富硒食品产业纳入省级产业发展规划,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措施,加大对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是与杨凌部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立合作机制。

三是把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纳入关天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范畴,享受关天经济区中小企业贷款、农户小额信贷、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建设用地等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

四是将安康富硒产业项目纳入省上的陕南突破发展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贴息贷款项目等项目盘子,在项目规划、论证、申报、审批等工作中予以优先安排。

五是建立与关天经济区长期合作交流互动机制。

庆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樊得智:

努力使庆阳成为关天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

主动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庆阳贯彻落实甘肃“两翼齐飞”发展战略,打造部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我们建议:

一、在能源化工开发建设方面,拟制定符合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要求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形成生产力布局科学合理、上下游产业衔接配套、基础资源配置高效的区域能源开发格局。

二、在农业产业开发方面,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营销网络,形成信息共享、人才共用、产业布局合理、抱团发展的格局,以抵抗市场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互通互用的交通运输网络,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增强产品竞争能力。

三、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建议各成员城市充分利用各自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文物古迹,打造旅游精品,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旅游网络,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拟研究制定统一的水源、土地、植被等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程诗有:

努力使商洛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商洛要做强“六大产业”、打造“七大基地”、推进“八项工作”。

“六大产业”是:现代材料、生态旅游、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新型能源和劳务输出产业。

“七大基地”:一是打造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二是打造最佳生态旅游基地;三是打造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四是打造优质绿色食品基地;五是打造新型能源基地;六是打造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七是打造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八项工作”是: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推进循环发展、加快城镇建设、强化区域合作和创新体制机制。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大通道建设,强化交通区位功能;积极推进“商丹一体化”进程,构建引领商洛突破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为此,我们向有关部门呼吁并建议:

一是将《规划》中的政策措施具体化,特别是有关财税、投资、环保和统筹城乡方面的政策应细化到具体的产业或项目,以提高《规划》实施工作的有效性。

二是高度重视关天经济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将“大秦岭”作为大关中生态旅游的品牌响亮地提出来,抓紧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并引领区域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把“大秦岭”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旅游基地。

三是将商洛尚未纳入《规划》的三个县按照规划区内的县区同等对待,在相关支持政策上统筹安排,促进商洛各县区间整体协调发展。

四是进一步改善商洛融入关天经济区的交通条件,将西安―蓝田―商州城际轻轨、关天经济区外环线、洛南―卢氏―栾川高速公路、丹凤―山阳―镇安―宁陕高速公路、商洛支线机场等重大项目列入全省“十二五”规划,并尽早启动实施。

五是在制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政策时,在资金补偿和项目投资上加大对商洛的扶持倾斜力度。

天水市常务副市长柴金祥:

努力使天水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次核心城市

天水提出了“1135”区域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

具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5亿元,年均增长17.2%;财政收入101亿元,年均增长1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7亿元,年均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年均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35元,年均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5216元,年均增长13.3%。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建立完善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议规划区各城市树立全局和整体观念,努力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规划同做、产业同构、项目同建,携手共进。

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对接。

三是密切优势产业协作配套和旅游文化合作。

四是构建多层次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五是共同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项目。

渭南市常务副市长雷超武:

立足区域定位谋划渭南率先发展

渭南市坚持“依托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把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主线,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全民创业作为主要抓手,突出城镇化和产业园区优先发展战略,着力围绕西安大都市发展配角经济,立足关中东部中心城市发展主角经济,率先打造优势产业高地,率先构建区域性发展核心,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建立多层面合作发展机制。由省级部门牵头,建立各城市政府、行业、企业之间多层面的合作交流平台,重点协调区域性排污、治水、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合力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特别是借鉴发达区域成功经验,携手共筑区域投融资平台,创新和谐互助的区域经济关系。

二是建设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彻底拆除市场壁垒,完善配套政策,构建大关中一体化的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

三是合力打造区域品牌。把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策划、包装、宣传、推介,统一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统一举办宣传推介活动,提升大关中的知名度,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冷劲松:

围绕示范壮大杨凌特色产业

今后一个时期,杨凌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坚持示范带动、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产业支撑的工作方针,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科技创业推广服务体系,扩大产业化示范效应,加强国际农业合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次核心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陕西乃至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业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和支撑陕西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各相关市区要进一步增强板块意识,主动加强相互联系和沟通,建议尽快建立省际会商和沟通机制,定期研究沟通相关规划衔接等重大问题和事项。

二是建议由两省发改部门牵头,单独编制规划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两省“十二五”规划的独立篇章或子规划。

三是建议各界加大对关中行政区划调整的呼吁力度,支持和推动杨凌设市工作。

铜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省安:

力争使铜川成为渭北中心城市

铜川将抓住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试验区成员城市的重要机遇,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再翻一番,到2020年把铜川建成55万城市人口、市区面积6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坚持以园扩城,构建大城市格局,形成“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大城市格局。

2.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3.主动融入西安大都市圈,积极推进西铜同城化发展。

4.谋划铜川―富平区域统筹示范区建设,扩大铜川辐射带动效应。

5.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和旅游精品区,提升铜川对关天经济区的支撑力和影响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加大支持铜川产业基地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使铜川更好地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关中城市群建设提业和能源支撑。

二是站在建设西安大都市圈的战略高度,考虑和推动西铜同城化发展。建议陕西省政府在推进西咸一体化的基础上,把推动西铜同城化发展摆上重要日程,从规划、措施和机制上予以推进。

三是扎实推进关中一体化进程,真正形成大关中交通圈、经济圈、城市圈和生态圈,坚持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把关中五市一区作为整体考虑,一切从有利于关中率先发展的大局出发。

陕西省西咸新区办副主任喻建宏:

加快西咸新区建设推进规划实施

依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总体规划,西咸新区将结合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构建科学合理、效应积聚、城镇与功能区相配套、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空间布局,形成南有沣渭新区、北有泾渭新区、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相连接的“两区一带”开发建设格局。

目前,沣渭、泾渭新区功能定位和城市空间布局初步确定。沣渭新区将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形成“两河两心三园五基地”的城市空间布局。泾渭新区则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现代产业基地。

陕西省副省长姚引良: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7

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全区第二季度调度会暨政府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会议在对第二季度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的同时,对我区城市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街道、部门工作职责,实行捆绑考核,杜绝街道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二是强化监督。在专业部门加大督查力度的基础上,采用视频监控和社会监督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监督工作;三是完善考核体系。针对考核办法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区情实际将其修改完善,健全考核体系;四是加大经费投入。针对人员不足和经费紧张的实际情况,加大城管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城市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五是严格落实问责。结合“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加强城管工作中责任主体的问责力度,以此提高各街道和职能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会议要求为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指明了奋进目标,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全力推进我区城市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精细化建设步伐创造更好的平台。

二、结合实际明确任务

下一步,我委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任务。

(一)城市管理方面。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着力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深入探讨城市管理规律,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发挥牵头抓总、承上启下和监督考核职能,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工作制度和程序,确保各项城管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我们将继续保持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善于抓重点、抓具体、抓成效,勇于抓难点、抓热点、抓矛盾点。用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大的气力、更大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8

这次全县建设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165”工程,迅速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省、市建设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总结回顾20__年全县建设工作部署20__年全县城乡建设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各乡镇、各单位齐心协力,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断引深城市建设年活动,推动我县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行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实事求是,安排具体到位,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县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做好城镇建设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要完成今年的建设工作任务,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在思想观念上,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今年,省、市建设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在全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20__年建设工作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共有3大项,26小项,其中,对市委、市政府重点考核的七项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年为城市建设年,“165”工程中,10件实事涉及城建的有2项,60项重点工程涉及城建的有8项,5个新高潮包括掀起城市建设新高潮。安排这样的工作任务,充分说明了县委、县政府对城建工作的重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加强城建工作的力度。今年的城建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要正视不足,增强紧迫感。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城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实事求是的讲,城市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一是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不强,表现为总量偏低、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城市建设精品少、亮点少,特色不明显,魅力不突出。二是城建投融资理念陈旧,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不大,经营城市的方法不多,资金筹措的渠道还比较狭窄,导致城镇化推进速度不快。三是城市绿化美化水平不高,城市绿化总量不足,绿化布局不均衡,特别是城市中心区绿量偏少;城市街景比较混乱,广告牌匾档次不高,城市美化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少数单位和个人无视城建有关法律法规,自主开发、盲目开发、无序开发房地产,影响十分不好。五是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在探索,城市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发展活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城市管理回潮反复现象时有发生,市容、环境卫生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

第三,要统筹协调,增强全局意识。建设工作不仅仅只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村镇建设。我县是农业大县,城镇发展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是全县城建工作一盘棋,不可偏废。城乡建设管理部门,要把村镇建设作为今年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筹划,全盘考虑。各乡镇要立足全县建设工作大局,切实加大村镇的建设力度。当前,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城市建设与村镇建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县城乡建设的新局面

20__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20__年各项建设工作,对于建设山西省经济强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讲,20__年,全县建设工作要重点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城市规划管理要有新进展。今年,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将城乡规划仅仅当作建设规划的偏面做法,切实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体现战略性、全局性和综合性。无论是县城近期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绿地系统规划,还是汇丰路、城中村改造,22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规划,都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坚持高水平编制规划。对于涉及全局性和有重要意义的规划,比如,汇丰路、县城集中供气、供热、生态绿化等,都要采取招标方式,邀请高水平的规划单位参加,确保一流的设计水准。二是必须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管理。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该退的退,该让的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另行更改。三是必须加大规划监察力度。规划部门要认真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对违反城乡规划的建设行为,要依法从重从严处罚。对督查、把关不严,工作失责的有关人员,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2、城市管理要有新机制。城市管理关系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对外形象,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把城市管理作为一项重中之中来抓紧抓好,认真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创造整洁优美的县城环境。今年,必须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责任明确、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制,避免出现推委扯皮、管理脱节、效率低下等现象。二是要创新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抓好城市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综合运用市场、行政、法律、

文化等多种手段,通过管理、服务、疏导、规范等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城市管理走上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三是要狠抓队伍建设,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一方面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坚持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摆摊点等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秩序违章现象的整治力度,严管重罚,为市民安居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容环境。

3、建设事业改革要有新作为。城市建设必须有大量的资金作支撑,而我县财政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完全靠财政资金搞城市建设势必会影响城市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善于谋划,拓宽渠道,将市场机制运用到城市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开辟建设资金的新来源,变无钱为有钱,变亏钱为赚钱。要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健全土地供应的市场配置机制,全面推行统一征地和统一收购储备制度,政府集中统一供地,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控制建设用地的供应渠道,为城市建设提供用地保障,积累建设资金。对于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适宜市场化运作的领域和项目,要全面推向市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新型建设经营机制。要深化市政行业改革,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加强管理,减少亏损,增加积累和盈利,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工程建设管理要上新台阶。我们要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全面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建设市场秩序。要重点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要严格把好资质审查关。坚决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以高水平的建设队伍打造高水平的工程质量。二是要严格依照基建程序进行建设。每个工程建设,从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图审查,到施工招标、监理、验收,每个环节都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严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对于未严格履行基建程序和申报手续不齐的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坚决不予批复。违法违章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予以停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要严格落实督查奖惩制度。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防止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5、生态绿化要有新面貌。今年,市政府下达我县城区新增绿地面积8.7万平方米,我们要做好、做精、做大绿化这篇文章,增强城市“绿肺”功能,改善我县城区的生态人居环境。我们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大力推进企业、厂矿、学校、机关、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工程,形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绿起的良好局面。生态绿化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坚持多种多样、成片成线、易于管养、降低成本的原则,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藤则藤,增加城市绿量,确保全县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6、小城镇建设要有新变化。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纽带,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乡建设管理工作和各乡镇要有选择地建设一批新农村示范工程,提升我县重点小城镇的产业集中和人口聚集功能,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现代城镇体系;要加强新农村村容整治,引导和推动农村地区逐步实现居住社区化、厕所水冲化、厨房燃气化,努力达到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目标。

三、加强领导,改进作风,切实加强城建队伍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给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课题、更高的要求,全县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磨练自己,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真正把城建队伍打造成一支群众满意、领导放心的队伍,一支敢打胜仗、能打胜仗的队伍。

1、着力打造务实型城建。今年,全县建设工作目标已敲定,思路已清晰,各项措施已十分具体,建设部门要发挥好县政府“参谋助手”的作用,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对城建工作倾斜,为城建工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正确把握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对每项任务都要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全方位跟踪,快节奏推进,真正形成抢先干、认真干、加压干的好作风,圆满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2、着力打造法治型城建。城市建设管理政策性强、影响面广,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建设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政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阳光操作,对在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涉及的房屋拆迁等问题,要按照法定程序,依法实施拆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3、着力打造创新型城建。创新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省、市提出了推进特色城镇化和创建“宜居城市”的目标,这些工作都是新事物,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照搬照抄,因此,我们要打破陈规,解放思想,在建设理念、融资方式上寻求全方位的创新,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上寻求全方位的突破,在队伍素质教育上寻求全方位的提高,用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来解决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实现建设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9

一、行政区划工作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市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加快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对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较快、对周边有带动作用并符合建镇条件的乡,提出了列入建制镇设置规划的建议,对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周边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使区划工作为实施新战略服务。

指导面临新的形势,各区、县(市)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谋划发展途径。

二、地名管理工作

(一)完善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导各区、县(市),完成了地名数据库3.0版软件的安装工作。地名数据库的录入量大,内容复杂,对此我们积极加强指导和培训,此项工作计划在8月份全面完成数据录入工作,上报省和国家。地名数据库的建立对我市地名管理和为我市经济社会服务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继续开展地名门牌专项整治工作。针对我市地名门牌混乱等问题,2010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地名门牌管理专项整治,研究制定了《市民政局关于集中开展门牌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通过两年时间的专项整治,切实解决我市门牌管理混乱和覆盖率偏低的问题。2010年完成了城区一、二类街路门牌的整治工作,今年将完成三类以下街路门牌的整治工作。3月份我们召开了有关工作会议,对去年的门牌整治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南岗区已全面完成了三类以下街路设置工作,其他区正在积极推进当中。

(三)为了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把“建设成为现代化大都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全面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公众服务,提出了将我市主城区街路地名标志牌全部更换成错落式标志牌的创新理念,经市政府同意,我们积极与财政协调,已落实资金500余万元。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招标程序,计划8月份全部更换完毕。同时对三类以下街路墙挂式地名标志牌计划6月底前全部补设完毕。

三、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

(一)根据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民政部及省厅关于《印发全国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考评方案的通知》要求,为了加强我市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我们与市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联合下发了《2011年度全市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考评方案》的通知,对创建平安边界组织领导、工作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创建平安城市的建议篇10

一、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我办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现正在积极争创第四届市级文明单位。我办领导和员工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文明单位当成一项综合性的集体荣誉。员工上下形成共识,文明单位不仅作为一项创建目标,更是一项抓手,通过创建过程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服务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办把文明创建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经费、有检查、有总结。成立单位文明创建工作小组,主要领导兼任小组的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综合科作为创建工作的具体联系科室,落实创建工作的上传下达和档案资料整理,接受上级机关的检查。

二、开展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夯实文明创建工作基础

按照市城管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创造文明、优美、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促进三明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2012年我办对电子政务机房进行改造,同时对办公区、会议室、楼梯、走廊过道、卫生间墙体粉刷一新,更换吊顶、安装新门,更新电源线路,张贴指示图标,办公环境显著改善。

长期聘用一位退休人员做好安全保卫和卫生保洁工作,及时清理杂物,保持办公区域的整洁。每年两次购买、投放鼠药,来杀四害。

组织全体员工大扫除,清理楼顶屋面建筑遗留沙子、砖块、塑料带、灰尘,将不用的桌椅摆放整齐有序。

加强对承租户的管理,合同中明确要求做好所租赁区域的卫生保洁,与承租户签订安全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专门协议,并督促执行。

三、积极投入创城活动

我办是创城工作Ⅲ-5政务公开2)利用政府网站有效开展公共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责任单位。我办认真落实市创城办工作要求和市政府办关于创城工作(软环境方面)有关单位分工意见,不断改版市政府门户网站的页面,做到美观大方;不断升级网站管理软件方便用户上传信息、访问页面;按照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不断整合网站栏目、补充完善为民服务信息;与市政务公开办联合按月通报市直部门对信息报送和内容保障情况,不断提高组织信息源的力度。利用网站平台,制作并滚动宣传创城公益广告,开展道德模范宣传、志愿服务公益宣传,开设讲文明树新风争创全国文明城、学雷锋树新风志愿服务进社区等专题。多年来市政府建设的绩效一直处于全省中上水平,2011年我市政府网站位居全国300个地市级网站的第38位。

开展志愿服务。我办加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总数分别为8人,占总人数的61%,都在福建省志愿者招幕系统登记注册;注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1人。制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倡导社会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以雷锋为榜样,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多做聚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善事,关心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倡导员工参加无偿献血、文明交通督导,奉献一份爱心、一份温暖。积极响应号召,参加市、区、社区居委会组织的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进社区、创城千人入户宣传,参加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投票,百万志愿者学雷锋十大行动启动仪式和江滨路公共秩序维护活动。与沙县柳源村挂钩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了解村两委情况、村民情况,协助挂钩村配齐班子、发展党员、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

开展互助互爱活动,资助困难人员。与社区困难户签订特困家庭济困协定书,每年元旦、春节、七一等节日期间对他们的家庭给予适量的资助,每年不少于2000元,给予人文关怀,解决其生产、生活和就业等困难。还对残疾人康复中心、见义勇为、民政优待、社区共建捐赠资金。单位工会对员工生病、亲属住院及时登门拜访、慰问。

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

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举办经典诗文通读、经典书画展览、经典歌曲欢唱以及登山、扑克、球类、郊游等活动,参加社区、街道文化艺术节、邻里节、气象杯汽排球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参加市直机关在明湖迎新春游园活动,举办员工喜迎新春、中秋聚会,组织员工到清流县天芳悦潭郊游、沙县马岩生态园休闲游览,到陕西、河南进行古都古迹学习考察,使员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工作热情。

五、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学习型单位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学习型单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员工外出学习和自主学习,给予时间上的照顾和经费的帮助,不断提高员工信息化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成效、成绩的员工表彰和评选评优加分。一年来,选派员工分别参加了各种学习和培训:弘扬践行福建精神知识竞答、三明平安建设有奖知识网络竞赛、《行政强制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部署培训、云计算应用工作座谈会、信息化发展趋势与深化数字福建建设、构建安全能力提升业务价值电子政务安全架构防御体系、政府采购电子化操作、长汀经验推进生态建设专题、贴近应用持续创新网络技术研讨、电子证照电子文件应用研讨、数字福建无线城市应用推广大赛启动仪式、数字福建?智慧城市主题论坛、珍爱生命远离火灾消防讲座、提升参政议政服务发展能力、全国电子政务外网CIO高级研修、福建智慧城市论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