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十篇

时间:2023-11-02 17:36:2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1

1.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我院2013级新入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共发放问卷574份,收回问卷574份,其中有效问卷548份,有效回收率95.4%。其中,2013级本科191人,2013级专科357人;男生25人,占4.56%;女生523人,占95.44%;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8.78±0.88)岁。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本课题组编制的《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及就业意向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老年照护专业的认知及态度等内容。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情况独立、诚实回答,集中发放、集中收回。

3.资料分析。

采用Epidata3.1建立调查表数据库,双录双输所有数据;统计过程在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两相关样本多重比较等。

二、结果

1.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在我国老年人判定标准一项中,本科生105(54.98%)认为60岁以上为老人,专科生231人(64.71%),总共336人(38.70%),可见在这一项中总体认知率偏低,其中专科生认知较本科生低。本科生95人(49.73%),专科生117人(32.77%),总共212人(61.30%)听说过“人口红利”。在是否听说过老年长期照护的选择上,本科生68人(35.60%),专科生212人(59.38%),总共280人(51.09%),专科学生认知比本科学生高,可能与专科学生有更多的照顾老人经历有关。

2.护理专业新生照顾老年人的经历。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本科生79人(41.36%),专科生177人(49.57%),总共256人(46.71%)有照顾老人的经历。

3.护理专业新生对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了解情况。

本科生109人(57.06%),专科生295人(82.63%),总共404人(73.72%)。数据显示专科生对老年照顾专业的了解率明显高于本科生,可能与现目前主要针对专科学生开设该专业有关。

4.护理专业新生了解老年照护专业(方向)的途径。

排在第一位的是讲座30人(23.72%),后面依次为教师授课81人(14.78%),网络媒体73人(13.32),杂志、书籍46人(8.39%)。可见学校宣传是新生了解该专业的主要途径。

三、讨论与对策

1.加深对老年照护的认识。

调查表明目前有大部分护生对老年照护有初步了解,但是只有少部分的护生有照顾老人的经历,对老年照护专业了解并不透彻。很多人将老年照护等同于老年病护理,而后者只是对某种老年疾病有针对性地提供护理措施,而老年照护的范围已经超过了传统医疗护理范围,包括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护理,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老年群体的需要。护生在新型医疗模式下对老年照护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积极性,以适应需求。

2.加大对老年照护的宣传力度。

老年照护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护生对老年照护认识偏差大。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杂志书籍等媒介,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宣传氛围,提升老年照护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

3.加强护理专业情感培养。

护理情感教育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积极的护理情感对护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加强对老年照护专业认知教育、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等方法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专业情感。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兴趣中培养专业技能,让学生看到专业的发展前景,提高学习积极性。发挥护理专业优势和作用建设养老护理人才队伍,护理专业可发挥积极作用。

4.增强老年照护职业认同感。

增强职业认同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护生对老年照护的认识、加强职业前景教育、加强职业情感教育。我国老年照护起步晚,很多人对老年照护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混淆了老年护理和老年病护理。实际上,我们需要对老年人提供的应该是全身心的照护,工作范围也从医院扩展到家庭、社区和相关社会机构;老年照护属于专科护理,改变护生对老年照护发展的错误认识,使其认识到老年照护不管是在专业知识还是在实践上都还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消除顾虑;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大大增加,老年照护职业前景可观;老有所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护生,应当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老年照护事业发展尽力,实现自我价值。

5.探索适合老年照护专业学生的实习模式。

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可与医院、社区、养老院、家庭等多方合作,增加学生接触临床的机会,让护生通过小组方式参与到老年照护的实践中去,以了解老年人心理状态及生活状态。带教老师以身作则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并应用于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探索更好的服务方式。

6.改变本专科护生认知差异大的现状。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2

关键词:高职护生,临床实习,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03-0044-03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internship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The effects of clinical internship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igh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s

Long jun Guiya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GuiZhou GuiYang 550081)

Abstractt:Objective:Through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internship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high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exploring how to improve it,the paper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by making survey of 120high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college in 2009 with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 valu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m during their college and internship. Results:scores of their professional nursing values are more than of their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 Oppositely,scores of values are not different from of will,identities,skills. Conclusions:

Clinical internship can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nursing values and reduce professional expectation.Teachers quality and nursing work have a lot of effects 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m.

Key wordss:high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clinical internship;professional identity

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既是护生个体与护理专业连续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情感、期望、意志、价值观及技能的感知和护理工作的性质、特征等认同的状态。如果护生对专业的认同消极,则会导致专业思想动摇,学习盲目,最终造成护理人才流失〔1〕。本研究是通过分析临床实习前后高职护生对专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护生对专业认同的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09级120名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地点为贵阳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胡忠华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2〕作为评估工具,分别于大二下学期及实习后6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由45个条目组成,包括基本资料、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其中专业认同由6个维度组成,包括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各条目按照Likert-5分评分,各维度得分之和为专业认同总分,得分越高,专业认同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描述性统计、百分数或x±s表示,实习前、后专业认同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0.05。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详见表1

2.2实习前、后护生专业认同比较

实习前后相比,护生实习后专业认同的专业价值观维度得分高于实习前,而专业期望维度得分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实习过程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分析

实习期间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的因素见表3。

3.讨论

3.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对象性别比例较大,女生明显多于男生;录取方式均为第一志愿;就读原因大部分是由于好找工作和无奈等而非出于自己喜欢,这些都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3.2临床实习对专业认同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实习后护生专业价值观较实习前有所提高,而专业期望却比实习前有所降低,这与李红〔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实习后护生更加认为护士的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护理工作的价值感增强了,但同时可能由于各种压力源使美好期望落空导致专业自信度和满意度降低、专业挫折感增加〔3〕,以致期望降低。临床实习前后在专业认识、情感、技能、意志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由于短期(6个月)的临床实习对这些方面尚未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实习前后总体专业认同也未见差异,则可能由于各维度的变化不一致,有增有减所造成的。

3.3临床实习过程中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

研究“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的因素”发现:多数护生(45.83%)认为是带教老师,这与其他研究观点相符,如Shakespeare等〔4〕的质性研究表明护生与临床带教教师或资深护士间的交流对专业认同有利,且护生参与交流的能动性可作为评价其专业认同水平的参照点,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在护生专业认同方面的重要性。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5〕,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其工作态度、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对实习护生的专业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带教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尊重、理解学生,对其进行情感关注,积极引导护生分享临床经验、知识和技能,将有助于提高其专业认同感。较多护生认为实际的护理工作(35%)和实习科室(14%)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这既说明护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护生亲自参与的过程将对护理工作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实现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也说明创造积极良好的科室氛围也将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护生专业认同,正如Fagerberg等〔6〕指出护士群体的职业氛围(相互学习、支持、分享经验)对个体的专业认同、知识技能等发展至关重要。另外,少数护生(7.5%)也认为其他专业实习同学或老师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表明社会支持〔7〕对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性。

总之,临床实习对护生专业认同各维度影响不同,积极和消极影响均存在,故应提高带教老师素质,创造良好的科室氛围,加强社会支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实践才能提高护生专业认同,最终利于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另外,临床实习时间的长短是否对专业认同有相关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郝玉芳,刘玲,刘晓虹,等.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心理学,2008,31(5);1154-1157.

〔2〕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2007.

〔3〕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 22-24.

〔4〕Shakespeare P,Webb C.Professional identity as a resource for talk:exploring the mentor-student relationship〔j〕.nurs Inq,2008,15(4):270-279.

〔5〕赵然,梁虹.护理专业大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08.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3

职业认同是指职业人对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从而形成坚持职业选择的愿望、职业动力及职业忠诚感,是做好本职工作、达到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1]。中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指学生本人承认自己是中职学生以及将来的职业角色,认可职业的价值,并对这个职业的各个方面作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2]。中职学生作为即将踏入特定职业岗位的前期,他们对于所学职业的认同感势必会影响到将来所从事工作岗位上的实践行为。鉴于在校中职学生职业认同感的重要性,我以某中等卫生学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样本,旨在了解该校护生对所学护理职业的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培育和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选择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 2016级的学生,女性,年龄15~17岁,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问卷是在参考胡忠华[2]等职业认同问卷的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后自行设计完成。其内容包括: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行为和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50份,有效率为97.22%,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缺乏自我认识,护理专业意识不强

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成功的关键,但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6.42%的护生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80%以上的护生不够清楚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并且也无法确信自己将来适合护理专业的各项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很多护生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认识,对将来从事的护理工作缺乏必要的职业认知。

(二)缺乏切合自身实际的考虑,职业目标模糊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4.02%的护生喜欢护理专业,19.63%的护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因为兴趣所在,选择护理职业的标准多为保健因素,占55.4%,46.32%以上的护生尚未形成或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考虑过未来的职业发展,22.12%从未主动向他人询问或与人讨论未来的工作。在访谈中也发现许多的护生虽然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但没有去认真地考虑过自己将来的职业或专业,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

(三)参与面不够广,职业态度不够端正

调查结果表明,入读前曾参与过护理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的只占7.71%,并且44.72% 的护生在校期间很少实施自己的规划;有23.33%的护生不曾试图了解各类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很少及没有收集职业或升学方面的信息;24.31%的护生毕业后有不从事本专业一致的工作的考虑。这充分说明大多数护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计划,即使有计划,也难免存在理想化倾向,同时缺乏对其专业和将要从事的职业的社会环境、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了解。

(四)职业价值取向偏颇,过于注重自我感觉

通过调查发现,在“毕业后,我会非常愿意从事本专业一致的工作”时,仅33.97%的护生表示“符合”;而追问其余护生为什么不愿意时,她们都言及做“护理工作”就是“打打针、拿拿药、端端盆”。在“我认为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一项调查中,“获得工作快乐”占41%,“社会地位高”占25%,“工资高”占18.7%,“职位高”占8.8%,“适合自己”占6.4%。以上数据表表明,多数护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过于注重个人的自我感觉,很少考虑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人生发展的规律,在职业价值取向上w现出一定程度的现实化、实用化、功利化和自我化等特点。

三、讨论

(一)重视入学职业教育,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中职人才的培养,要从进校到毕业全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生将要从事的职业,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是与社会生产第一线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针对新生入校时对专业认识不清,缺乏职业了解的情况,从新生入学之初,就应该通过入学教育介入专业介绍,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牵引,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加深学生对职业角色的情感,促使学生形成坚定的职业认知,激发学生对所学本专业的热爱,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并积极进取。

(二)明确中职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有“一技之长”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评价上,多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尽量挖掘出他们的特长与闪光点,留足空间鼓励其张扬个性。在课程设置上,应灵活地根据学生的需求特点,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充分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先实践,后讲理论,让学生带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学理论。同时,在实训环节中全面开展职业角色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明确职业行为规范,加强学生责任感、同情心和博爱心的培养。

(三)加强职业自我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感最重要来源是个体的成功体验[3]。中职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被动选择所学专业的特点,制定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增加学生学习成功的几率;帮助学生建立“我能成功完成学业目标”的信心,学会正视失败,正面引导,形成积极的归因态度,认识到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同时,有效开展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完成“识岗―练岗―临岗―顶岗”这一连续而不断提升的实践训练过程,即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了校内教学与岗位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使学生确信通过自身认真努力的实践就会取得理想的学业成就。

(四)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中职学生的生涯教育不能仅限于“毕业前指导”,还要贯穿全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应建立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的生涯指导方案。低年级侧重培养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了解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素质要求,树立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高年级和毕业班侧重培养职业能力、增强实践能力、转变职业价值、掌握择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尽早进行生涯教育,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相互渗透、有机结合;有利于临床教师以稳固的专业价值理念和行为影响学生的专业情感[4];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职业的热爱,并以积极的态度正视社会地位,真正体会到职业工作的价值,成为一名具有浓厚的专业兴趣、娴熟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认同感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国杰.职业认同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机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7.

[3]王君,高阳.不同学历临床护生自我效能感比较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10):954-955.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4

关键词:高职护生 职业风险意识 现状 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a)-0220-02

目前,人们已越来越重视对医护工作者职业风险的研究,以寻求各种有效的防护措施来规避职业风险。卫生类高职校是为医院输送护理人才的摇篮,必须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护生入校后要将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的过程。为全面了解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干预措施,常州卫生高等等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成立了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项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时间2012年11月~12月。调查对象为在校1~5年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共652名,男16名,女636名,年龄15~23岁;1~4年级为在校学生,计420名(1年级102名,2年级106名,3年级109名,4年级103名),5年级为在医院参加顶岗实习学生,共232名。

1.2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护理职业风险相关知识,护理职业风险防护认知情况,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风险防护的自我评价,现有课程设置对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问卷以匿名方式作答。发放问卷661份,回收有效问卷652份,有效回收率98.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内容包括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方差分析等。

2 结果及分析

2.1 护生对专业的认识

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自己非常热爱护理专业,有明确奋斗目标,占12.4%(81/652);自己喜欢护理职业,占10.5%(69/652);认为护理职业经济收入较好,占17.6%(115/652);认为护理职业稳定占21.9%(143/652);家长干预后选择占43.4%(283/652)。从中可知,高职护生是初中毕业后入学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尚不明确。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护理专业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和就业较为容易与稳定,而不是真正喜欢并愿意为护理事业献身。这种思想状态必定会影响护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态度及毕业的工作态度,为今后工作的职业风险埋下隐患。

2.2 护生风险意识认知现状

护生风险意识认知现状主要包括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相关工作制度、职业风险管理、职业防护知识的了解和对职业风险的认知几方面,见表1。

从表1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高,护生对职业风险意识的了解在不断增强。其中相关法律知识中对护理工作存在的潜在法律问题及患者的权利大多数护生仅是部分了解,占71.2%和70.1%;在相关工作制度中,对于发现医嘱违规不知如何处理和特殊护理操作告知制度完全不知晓分别达26.2%和34.7%,部分知晓为47.5%、47.4%;在相关职业风险管理中对护理差错标准分级风险事件高发区的不知晓率较高,不同年级在54.8%~63.3%之间,其中3、4年级护生因才学过《卫生法学》,知晓率相对高些。

2.3 护生职业防护行为认知状况

护生对护理工作中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大部分是了解的,但也有部分不太清楚。其中对“护理工作中要使用安全功能的针具、器械”知晓率为83.1%(542/652),“操作后要及时处理废弃用物”知晓率为92.6%(604/652),“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物应及时正确放入锐气盒中”知晓率为85.6%(558/652),“发生针刺伤后应马上上报老师,积极采取措施”知晓率为82.2%(536/652),“配液时安瓿先用砂轮划过后再用手掰”知晓率为79.6%(519/652),“在接触每个患者前后洗手”知晓率为85.0%(554/652),护生对这些方面的行为认知还是较好的。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处理的认知率则较低,这与护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有关。

2.4 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各种职业风险发生情况

本次调查中发现,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锐器损伤率达67.8%(155/232)、药物损伤发生率为20.7%(48/232)。发生锐器损伤科室多见于急诊室及输液室,这与这些科室的工作紧张、繁忙、导致护生心理压力较大有关。

2.5 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的途径

本次调查中发现,实习护生希望获得降低职业风险知识以减少职业风险事件的发生。81.9%(190/232)认为学校应加强职业风险教育,77.2%(179/232)认为学校需要开设职业风险教育相关课程,85.3%(198/232)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55.1%(128/232)希望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专题讲座,49.5%(115/232)希望加强实习前的上岗培训,72.4%(168/232)希望实习期间带教老师要做好言传身教,29.7%(69/232)希望通过自学获得相关知识,3.9%(9/232)希望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相关知识。

3 防护职业风险干预对策

职业风险防护教育在护生专业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护生在学习期间仅是零碎、间接地了解了一些职业风险防护的知识和技能,常在顶岗期间表现出职业防护意识的淡漠,忽视对自我的保护[1]。由于各年级护生对护理职业风险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年级的护生采取相应措施,将培养护生职业风险意识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并贯穿于学校教学和顶岗实习期间学习的全过程,将各项措施落实到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护生管理的各项环节。

3.1 加强职业道德、护理伦理等知识教育,培养护生的职业归属感与工作责任心

刚进入学校的1年级护生由于选择护理专业许多是受父母的影响,他们入学后对护理专业知之甚少,通过学习《护理心理学》,使他们面对新环境能充满自信,逐步适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护理学入门》课程中除介绍常规的礼仪知识及护理礼仪之外,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传授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救死扶伤的重要性、护理专业发展趋势等知识,使护生明确职业的目标与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打下良好基础。对2年级护生则应结合《德育》、《护理伦理》等课程的学习,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让护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结合职业特点,使护生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同时培养相应的人际沟通能力。

3.2 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风险教育,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3年级护生已经开始接受护理专业课程的教育,在学校教学中除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卫生法学》、《就业指导》等课程外,应在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风险教育,将风险意识时时刻刻灌输给护生,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3.3 拓展顶岗实习岗前培训内容,促进护生养成良好的规避风险习惯

在4年级护生的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中,除着重训练护生的专业技能外,更要强调对护生的职业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岗前培训,在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护生对护理工作性质的认识,理解在护理操作中应自觉遵守护士行为规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规避风险习惯的重要性。这也是调查中大多数护生希望能降低职业风险的途径。

3.4 健全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实习管理,使护生的职业风险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5年级护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因此,要健全护生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实习管理。临床带教老师要根据各科室特点,制订详尽的带教计划,在指导护生学习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注意培养护生能有效防护职业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告诫护生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伤害等意外应及时汇报带教老师,并教会护生发生意外伤害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使护生的职业风险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界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外对护理职业风险与健康关系、对护理职业危害因素的研究有较多报道,国外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护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较为明确的方法和法案,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我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我国学校的护理职业防护教育缺陷有关[2]。因此,卫生类高职校、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护理科技人员在这方面应积极加以探讨,将提高护理职业生命质量作为重要的学科课题和社会责任,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要保证护理人员本身的职业健康[3]。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护生锐器伤发生影响因素及伤口处理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8):3411-3412.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5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各学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担任的科目重要,要求增加学时,造成各个学科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所以制定现代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如何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应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按照每门学科对人才培养目标所起的独特作用,来合理的进行学时分配。我校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占总学时的21.1%,对于学时的分配,是基础医学教学中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科不同的教师他们的观点不一样。基础医学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基础医学学时。护理专业的临床医学教师认为应维持现状。但是我校受调查66%的06级学生(121人)认为基础医学学时需要增加。我校成人教育学生(在职医院护理工作者)104人,61%的人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内容太多,难学而意义不大。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使用教材的问题

护理专业在过去使用的是“供医学、护理、口腔等专业使用”字样的书籍,目前选择的教材范围缩小,但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课程中5门基础医学课程选用的教科书是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的。护理学需要改编现有的基础医学教材,使其更适用于护理专业,以避免医学模式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我校已意识到了没有护理专业的基础医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于是发现一些较大的书店的医学专柜,都有各式各样的供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书籍,但真的选用时还得谨慎抉择。因此,目前还没有做出新的行动。

3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师的问题

我校护理教育的基础医学老师几乎都受过医学教育,他们既教授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教授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同专业在同一课堂讲课,我们了解到只有协和医学院和复旦大学等少数学校的护理学院才有专门给护理学生上基础医学课的教师。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具有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是将护理专业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与护理实践相联系差距较大,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4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的其他问题

4.1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后,少数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分科课程向综合课程转变。在此期间,有的学校按系统讲课,但是,在同一系统频繁更换不同教研室的教师,使得学生既要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内容,在书本上跳来跳去,又要被迫习惯于不同面孔和不同教学风格的老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均不能很好体现,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限于七年制以上,教学效果也有待时间认定。更何况高职高专缺乏人力、物力等支持,学生层次、学制也受到一定制约,教师授课仍然是“自由发挥”。

4.2授课内容缺乏指导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没有对于基础医学所要教的内容质量、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教师们认为正是基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缺少指导,对于教学内容的深浅难以把握。他们只有根据自己的对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理解来选择课程内容,实际上应根据学生在临床上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6

人们对任何事物的态度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尤其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护生的专业态度主要是在临床实践中得来的。护生毕业前1年全部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与她们接触最多的就是临床带教教师。本调查显示,临床教师综合能力及其各项内容与实习护生专业态度及其各项内容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临床教师的专业态度、沟通合作能力、业务能力和教学态度等各项能力越强,实习护生的专业态度会越好。原因分析如下。网

1 临床教师能力对实习护生专业态度的影响

1.1 临床教师良好的专业态度会对护生的情感、认知、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 临床教师越热爱护理专业,就必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充满真诚并且积极有效的护理,也就必然会得到患者及同事的认可,这会对她身边的护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形成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促进她们对待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认真地去学习各项护理操作及相关知识,真正地将减轻患者的病痛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1.2 临床教师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 表现在与周围的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能建立起融洽的护患关系、护护关系以及医护关系,这非常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因为护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当实习护生认识到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势必会对她们的情感、认知、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网

2 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对实习护生的影响

2.1 业务能力 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工作经验及操作能力。临床教师的知识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技巧娴熟,就会在工作中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发现患者的问题,并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这就会让临床教师取得患者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同,同时也为她们成为科室的学科发展带头人提供了有利条件。实习护生从临床教师的发展前景,从而愿意以带教教师为榜样去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7

(一)对象

整群随机抽样H省四所医学类高校护理学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0份。其中,男生2人,女生558人,大一279人,大二281人,汉族463人,少数民族97人。

(二)研究工具与统计方法

(1)研究工具。《心理健康认知问卷》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知情况,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自编心理健康认知问卷,共11个题目,如学校是否应开始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是否合理等。心理健康测量采用1966年由日本大学的心理咨询专家与精神科医生集体编制而成的《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UPI)》。共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住址,兴趣爱好和入学动机等;第二部分为UPI问卷本身,采用是非式选择,60个项目,4个为测伪题,肯定选择的题记1分,否定选择的题记0分;第三部分是附加题,主要是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史等。

(2)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分析数据。

二、结果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情况如表1所示。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有必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的占92.0%,有79.6%的护生认为本校的心理教育课程开设合理,82.1%的护生认可他们的心理教育课程老师,并且有87.5%的护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73.9%的护生认为心理咨询有效。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否更多”这一问题,有45.2%的被调查护生同意这一观点,54.8%的被调查护生并不这么认为。对于造成现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56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48.9%的护生认为是大学生自身问题,33.0%的护生认为是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8.8%的护生认为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还有9.3%的护生认为是有其他因素造成的,见图1。针对这一现象,有57.7%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个人,20.0%的护生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学校,认为加强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国家的占17.5%,还有4.8%的护生认为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

(二)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计算调查对象的UPI总分,最高分为52分,最低分为0分,平均得分为14.85分,见表2,基本分布情况如图3,其中大于等于25分的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8.6%,在20分至25分之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1%,小于20分占调查人数的70.4%,

三、讨论

(一)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的课程设置、心理健康教师认可度、心理咨询的求助意愿和心理咨询效果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这说明,被调查对象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和认可的态度,总体来看,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水平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等认识不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意识水平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心理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往往心理健康水平也高[8]。对于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不足,综合反映了一个问题——心理健康意义。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还不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目前社会本身对心理咨询与教育的认可度低,心理或是精神疾病患者在社会中存在很大的歧视,如“被精神病”等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容易谈“心”色变。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按照UPI的评价细则,总分大于等25分的被划定为A类学生,这类学生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需要持续的进行心理咨询,本次调查中这类学生比例接近20%。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类高校大学生UPI测试的比例。如刘雪珍等人对桂西北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A类学生比例仅为9.6%。总分在20-25分的被划定为B类学生,这类学生没有严重心理问题,可作为咨询机构今后关注的对象。换而言之,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的心理风险,本研究中约占11%。总分小于20分的被划定为C类学生,这部分学生被认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研究中约占70%。总体结果来看,在本研究中护理专业大学生中,可能或本身存在心理问题接近30%,这说明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乐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如一项对护理专业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62%。

(三)对护理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8

    一、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

    1.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重新认识。社会上很多人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而且。每天面对病人痛苦、压抑的情绪,重复、单调、又脏又累的护理操作。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向往大打折扣 学生实习后对护理专业的重新认识显示。认为护理工作理想的学生54人(占47%),不太理想的51人(占44%),非常反感的10人(占8%)。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不少同学反映实习工作太累、太紧张;抱怨病人看不起实习生。不愿让实习生操作,甚至说话很难听 这些现象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实习热情甚至毕业后的择业

    2.人际关系 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是老师、同学,人际关系单纯。一到临床,接触众多陌生的医护人员、病人及陪护人员,学生在交往中畏惧、退缩、逃避和缺乏信心。甚至不敢主动与老师、患者、家属交谈,进而不敢动手操作,不能正常发挥水平。这种状态可能会进人恶性循环。必然影响实习效果。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工作能力、组织纪律等方面达标外。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也是与老师搞好关系、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的重要环节 调查显示。认为能够处理好日常人际关系的为35人(占30%)。一般的77人(占67%),有隔阂的3人(占2%)。

    3.工作态度 调查显示护理专业学生每天上班能提前到达的57人(占50%)。按时到达56人(占49%)。个别有迟到早退现象 在上班前准备工作中。能主动打扫科室卫生的24人(占21%),能帮助老师准备物品的65人(占57%)。能做到巡查病房的22人(占19%),不做什么准备工作的4人(占3%)。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做事的80人(占66%),等着老师安排做事的35人(34%)。

    从中可看出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日常T作中还缺乏主动意识。还有些同学只愿做技术操作。不愿做其他事情和生活护理。没有积极主动、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

    4.在校所学与临床应用的差距 学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也对护理专业学生迅速适应实习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授课任务重。接触临床工作少。教学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临床新技术、新设备快速更新的步伐。导致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较差,如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信心不足等 调查中示74人(占64%)认为在校所学理论、技能知识与临床应用基本吻合。41人f占36%)认为差距较大5.带教老师工作情况 临床带教老师的水平、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均会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造成影响 调查中,有89人(占75%)反映带教老师能做到主动示范讲解,有27人(占23%)反映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不管不问。这说明有一部分带教老师对工作不负责任6.出科考试 护理专业学生经过临床实习。应基本具备一个合格护士的各种能力。出科考试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检验 调查出科考试对护理问诊能力的测试。有43人(占34%)反映不注重,有30人(占26%)反映无;对护理病历书写能力的测试。认为不注重和无的分别有43人(占34%)和49人(占43%):对技能操作的测试则只有12人(占10%)认为不注重,5人(占4%)认为无。

    二、对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实习期间是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培养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时期。学校应注意和医院结合。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教师可结合实例。请优秀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进事迹讲座: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加强心理疏导 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来到医院实习。角色不适应。心理应对能力弱。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 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到科室实习。带教老师首先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使护理专业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受欢迎 在护理操作实践中。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既要大胆放手。又要耐心指导,这样,才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减轻心理上的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

    学校应派临床带教老师参与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心理状况 因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老师较熟悉、亲近。有烦恼和问题愿意向老师倾诉。寻求解决方法。老师应耐心倾听她们的喜怒哀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3.加强交往能力训练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能否顺利适应社会的标志,对与病人打交道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学校应从学生一人学就开始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的训练,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一方面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积极主动与人交往:另一方面要给护理专业学生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如日常教学中经常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如何卫生宣教等 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临床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患者及其家属接触、沟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其主动沟通的能力。

    4.缩小在校所学与临床的差距 学校应和医院结合。经常邀请临床医生到学校开讲座和座谈,传授临床经验。临床课教师要定期到医院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便运用于日常教学。缩短所授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距。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9

一、影响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因素

1、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能力。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决定着学生实习的整体表现和实习效果。当今社会上很多人对护理工作存在偏见;加之学生每天面对病人痛苦、压抑的情绪,重复、单调、又脏又累的护理操作,学生对护理工作的向往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学生实习效果。调查中,认为护理工作理想的学生229人(占50.88%),不太理想的163人(占36.22%),非常反感的 58人(占12.9%)。不少同学反映实习工作太累、太紧张;抱怨病人看不起实习生,病人及家属不愿让实习生操作,甚至说话很难听。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实习热情。

2、带教老师的教学态度和人格魅力。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共同的活动,首先带教老师对学生人格上的尊重是很重要。要以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理解他们的心理、关心他们的身体、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学生感受到带教老师爱的存在;其次是带教老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如高尚的情操和职业道德、渊博的知识、坦荡的情怀、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爱生敬业奉献的精神。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带教态度、带教方法均会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造成影响。调查中,反映带教老师能做到主动示范讲解的,有351人(占78%);反映带教老师对实习生不管不问的95人(占21.11%);这说明有一部分带教老师对工作不负责任。

3、护理专业毕业实习考核办法欠完善。出科考试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各种能力的检验,应从品德、护理理论、护理操作等多个方面考核。调查中,反映出科考试不注重对护理问诊能力的测试有153人(占34%);不注重对护理病历书写能力的测试130人(占28.88%);不注重技能操作的测试则12人(占2.66%),护理理论很少考核。

4、学校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有一定差距,也对护理专业学生迅速适应实习造成一定影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师授课任务重,接触临床工作少,教学有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临床新技术、新设备快速更新的步伐,导致学生临床综合能力较差。如理论知识不扎实、操作技能不熟练等。调查中,认为在校所学理论、技能知识与临床应用基本吻合的243 人(占54%);认为差距较大162人(占36%)。

5、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信心不足,家庭环境不和谐,父母间问题突出,也严重影响学生实习的效果。

二、对策

1、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实习期间是职业道德和专业思想培养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时期,学校应注意和医院结合,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基本点,通过各种活动和手段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思想及综合素质与能力教育。教师可结合实例,请优秀护士进行护理工作先进事迹讲座,组织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专题讨论等活动,让她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2、加强带教老师管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对护理专业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严格选拔带教老师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关键,医院应选择有一定理论和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带教认真的人员进行带教,并对带教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如学习实纲,熟悉带教项目,了解实习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和不足,护理部应对带教老师建立健全评价制度,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参与评价,奖优罚劣,确保其做好带教工作。

3、缩小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学校应和医院结合,经常邀请临床医生到学校讲课、讲座和座谈,传授临床经验。临床课教师要定期到医院接触临床,提高临床工作能力,以便运用于日常教学,学校要适时安排学生到医院短期见习,熟悉了解护理专业知识及工作环境,缩短所授知识与临床实际应用的差距。

4、改革和完善实习考核方案。出科考试既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效果的检验,又是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有力督促,应引起学校和医院的共同重视。医院护理部应和学校结合,统一制订出科考试方案、项目、评价标准,以确保考题全面、规范,既可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多种实际操作和操行进行评价,又可避免漏缺和重复,达到全面考核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

5、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及交往能力训练。护理专业学生从学校来到医院实习,角色不适,心理应对能力差,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心理。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到科室实习,带教老师首先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对待他们,使护理专业学生感到被重视和受欢迎。在护理操作实践中,带教老师对护理专业学生既要大胆放手,又要耐心指导,这样才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减轻心理上的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学校应派临床带教老师参与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工作,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心理状况,因为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老师较熟悉、亲近,有烦恼和问题愿意向老师倾述,寻求解决方法。老师应耐心倾听她们的喜怒哀乐,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对护理专业的认识篇10

[关键词] 高校;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 R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3(b)-006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of male nursing majors in colleg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nursing educator and administr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15, a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 male nursing majors in grade 2013-2015 in Medicine College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by means of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s and male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naires. Results Only 41.0% of the male nursing majors in the college actively chosen this major, and the other students were forced to choose it, owing to such factors as the pressure of parents or employment and so on. Only 12.5% of the male nursing majors were satisfied with this major, while 42.9% were relatively satisfied with this major. Students with clear career planning only accountted for 12.5%, while 17.9% had relatively clear career planning, only 39.2% students had taken part in career planning training. 51.8% students had the intention to undertake nursing career after graduation, only 8.9% students were willing to engage in nursing in the long run. Conclusion University nursing educators should lay emphasis on counseling of male major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and improve their major satisfaction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Nursing administr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give support to these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nursing majors,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trengths, and provide developing space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 of nursing.

[Key words]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ale nursing major; Career planning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多元化的需求,男护士因体力、精力、控制力等诸多优势受到社会、医院的青睐,对男护士的需求不断上升,各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男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男护生的出现是顺应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专业也因为男性的加入而更趋完善,更加合理,并且有助于护理专业社会地位的提高[1]。但众多男性将护理工作视为谋生的职业而不是终身从事的事业[2-3]。据文献报道,男护士的流失率高达68.72%[4]。护理人才的流失阻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5]。

基于上述男护士不稳定的社会现状,如何提高他们对职业热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日益受到关注。男护生作为护理专业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职业定向性和学科特殊性,本研究对平顶山学院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校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为高校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探索适合男护生的培养模式,为护理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做好保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5年9~10月对我校2013~2015级护理专业的60名男护生进行调查。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经过预校正,内容包括报考护理专业的原因、目前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否参加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的来源、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现状、就业态度等方面。

研究中所有测试将全部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发放前向学生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测试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及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以保证所有被试者都能理解问卷的内容与要求,保证所得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本次调查问卷为匿名填写,问卷的用途仅限于本论文使用,请大家如实填写,放心作答。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6名男护士年龄18~24岁;2015级29名,2014级17名,2013级10名;本科生22名,专科生34名。

2.2 选报原因

由于社会上普遍认为护理是适合女生从事的专业,本研究对男护生入学时选报专业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46.5%的男护生都是迫于家长或者就业的压力而选报的护理专业,学校调剂及其他原因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的男护生有12.5%;只有41.0%的男护生为主动选报本专业。见表1。

2.3 专业满意度

只有对所从事的专业比较满意,才能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对男护生的调查中发现,对护理专业满意或比较满意占55.4%,有35.7%的男护生不能确定对护理专业的态度。见表2。

2.4 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比较从容地面对以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有39.2%的男护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只有12.5%,没有仔细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有64.2%,从来没想过的男护生有5.4%;学校的讲座是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要来源。见表3。

2.5 就业态度

对待所从事职业的态度直接决定一个人会在所从事工作岗位取得的成就,从男护生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的男护生有51.8%,而从事护理工作几年后不会改行的男护生只有8.9%;在对待工作态度方面,工作待遇是首要考虑的。见表4。

3 讨论

3.1 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41.0%的男护生是因为觉得自己适合护理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的;55.4%的男护生对护理专业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有39.2%的男护生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而60.8%的男护生没参加过此类的学习;男护生获取职业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学校的学习,只有30.4%的男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良好,剩下的69.6%的男护生对未来没有规划;由此导致48.2%的男护生毕业后不一定会从事护理行业,80.4%的男护生毕业后可能会离开护理这个工作岗位,这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高度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由于部分男护生对护理职业了解还很局限,对自己能否适应、是否胜任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对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及男护士的职业前景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自身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澄清。因此,对以后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犹豫不决,对未来发展持观望态度。57.1%的男护生觉得只要工作待遇好,还是会从事护理工作的。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对护理专业比较满意的男护生,规划状况明显好于对护理专业不太满意的男护生。

3.2 建议

3.2.1 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 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是新生对护理职业的“第一印象”教育[6]。绝大多数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缺乏系统地了解,从而对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专业充满困惑和迷茫,特别是那些迫于家人原因或就业压力而选择护理专业的男护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更加淡漠。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安排护理专业的资深教师,对男护生加强专业教育和专业引导。组织观看南丁格尔的生平录像和医护人员在国家的大灾大难面前勇往直前,不计较个人安危,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大可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相关报道,使男护生更好地了解护理专业,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为能从事护理工作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自信而乐观地从事护理工作[7]。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男护生明白他们从事护理专业的优势。比如,男护士比女护士更愿意面对挑战性强的工作,有更强的压力承受能力、优越的体力和精力[8]。男护士更胜任每天与患者的接触,达到良好的护患沟通[9]。护理工作是需要24 h不间断地为患者服务,而且在工作中,突发性的情况比较多,而男护士在处理突发性情况方面要明显优于女护士。另外,一些特殊的工作地点,比如急诊科、重症监护室、介入中心、手术室、精神病房等对体能和反应灵敏度要求较高,男护士更有优势。涉及到一些隐私部位的检查和护理时,男护士更受男性患者的欢迎[10]。

教学过程中,经常讲述一些临床一线男护士的优秀事迹,如2003年获得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的中国藏族男护士、雪域高原的“提灯使者”巴桑邓珠的光荣事迹;另外可邀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有成就的男护士回母校座谈,与男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利用他们自身的工作经验言传身教,使男护生们明白,在护理领域也有男性的一席之地,同样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使男护生们重新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专业,提高他们的专业信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拼搏精神,内化自己的专业责任,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对男性护士的需求和认可。

提高专业认知,稳定男护生从事护理专业的思想,将有利于男护生适应其护士的角色,从而推动护理事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和进步。

3.2.2 探索适合男护生的教学模式 护理学是一门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都很高的学科,而男护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不高,更愿意挑战实践性比较强的操作,护理教育者可以因势引导,多增加他们实践的机会,先让其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激发对理论知识的渴求,使其真正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11]。组织男护生参加福利院志愿活动、社区健康教育、义诊等活动,指导他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从而赢得家人、患者、社会的肯定、信任与尊重,树立职业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12]。

设置适合男护生的选修课,对麻醉学、急救护理学、男性泌尿护理、精神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增加学习的深度,更好地适应男护生的学习兴趣与期望。男护生对护理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专业课老师那里获取的[13],专业课老师对待自己所任学科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对其所授学科的态度。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要讲授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要把自己对本学科的热爱、本学科最新发展成果等贯穿于授课的过程中,让男护生感受到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可观,以后从事本专业有助于自身才能的发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加强职业认同感。这就对专业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要有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学校应根据实际,加强专业课老师师资队伍培养建设,制订合适的培训计划,提高专业课老师的素养和能力,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

3.2.3 引导男护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从众多成功的经验和无数失败的教训中可知,有无合理的规划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影响是巨大的[14]。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将人生中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利用起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15]。

尽管在校男护生对自己的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并不能表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能进行很好地规划。在本次调查中,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或者比较清楚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男护生不足一半,这说明在目前的护理教育过程中,对男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的指导。根据Super等[16]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在校男护生正处于职业探索期,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生涯探索活动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职业的理解,随着自我认识和理解的增强,男护生更能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时间分配,制订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17]。学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指导,课程的讲授应该由具有护理专业背景、了解护理而又精通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人员承担,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男性教师的比例[18]。除了增强态度层面的规划意识外,也应加强行为层面的指导[19]。学校应该给男护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规划落实到实处,及时督促提醒男护生适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2.4 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相关研究发现,社会支持能够提升男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认同感[20-22]。应利用网络、电视等多种渠道加强对男护士的宣传,转变人们认为只有女性适合做护理工作的观念,为男护士的从业环境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人支持男护士的职业,让男护士在工作中能感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使更多优秀的男性加入到护理行业中来,使护理行业的发展更加合理化。

调查结果显示,57.1%的男护生觉得只要工作待遇好,他们还是愿意一直从事护理工作。提示应该从学校教育方面注意男护生的培养方式,加强其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也应该让社会更好地了解男护士的专业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尊重他们的职业选择。同时,护理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和支持男护士的工作,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发挥男护士的专业优势,提高工作待遇,使他们能够承担“养家糊口”的重担,从而没有后顾之忧的长期稳定地从事护理工作。

总之,护理教育者应根据现有男护生的教育现状,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专业满意度,稳定专业思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目标,促进他们自身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全面可持续发展[23]。高校男护生护理教育的成功必定能促进更多的男性在护理岗位工作,促进护理事业的全面均衡发展,稳定护理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柯一琼.本科男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带教方法初探[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1):160.

[2] Rodts MF,Lamb KV. Transforming your professional self-encouraging lifelong per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J].Orthop Nurs,2008,27(2):125-132.

[3] 刘凌,付伟.我国新入职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11,8(2):84-86.

[4] 滕小莲,戴宏平,孙翠丽,等.男护士工作倦怠和自尊、离职倾向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25(12A):3134-3136.

[5] 倪瑞菊,崔焱.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7):3432.

[6] 胡铭峡,游元军.本科男护生专业思想教育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8):1285-1286.

[7] 毛本娣.男护生在妇瘤科带教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6(2):107.

[8] 何春渝,万文松.男护生的择业现状及导向[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8):47-48.

[9] 毕肖红,魏兆升,叶盛,等.关于影响男性从事护理工作的因素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32-33.

[10] 白洪敏,李红霞,孙文英.57名男护士岗位变动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15(5):46.

[11] 钱萍,赵爱平,陈阳,等.护理专业男护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医学信息,2014,6(27):219.

[12] 刘兰芳,关锦连.男护生职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136.

[13] 黄泽芳.本科男护生职业自我概念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17):1543.

[14] 赵俊峰.从职业锚看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10-12.

[15] 马奇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十大心理误区[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74-76.

[16] Super DE,Thompson AS,Lindeman RH,et al. The Career Development Inventory [M]. Palo Alto,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1:83.

[17] 康艳玲.护理本科男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1.

[18] 黄丽萍.职业生涯探索期护士生涯管理状况分析与辅导效果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2.

[19] 岳琳,李定梅,牟绍玉.男护生两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1):3931-3933.

[20] 崔奇玉.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9):134-135,193.

[21] 罗仕荣,罗婷婷.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J].医学信息,2014,27(7):96.

[22] 姬晓艳,薛素梅,朱文霞,等.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7):71-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