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信息化十篇

时间:2023-10-20 17:32:07

物料管理信息化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1

关键词:物料清单;构建要求;输出格式;ERP

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s)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缺乏对物料清单进行细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制造资源计划(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等软件的广泛使用,BOM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有必要对BOM的信息化管理及其作用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1 物料清单的基本功能

物料清单是产品结构的技术性描述文件,它不仅列出最终产品的所有构成项目,同时还表明这些项目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从原材料到零件、组件,直到最终产品的层次隶属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BOM是制造企业的核心文件,各个不同的部门和系统都要用到BOM,从BOM中获取特定的数据。设计部门是BOM的设计者,也是BOM的使用者,需要从BOM中获取所有零件的信息以及相互间的结构信息;工艺部门根据BOM建立各零件的制造工艺和装配件的装配工艺,以及加工制造过程中应使用的工装、模具等;生产部门根据BOM来生产产品;库房根据BOM进行发料;财务部门根据 BOM中每个自制件或外购件的成本来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质量控制部门要根据BOM保证产品的正确生产;维修部门通过BOM了解最终产品的具体结构,了解需要哪些备件等等。可见,BOM对于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OM功能的深入研究,对于经营管理中各项功能的优化整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物料清单的信息化管理

采用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时,首先要使计算机能够读出企业所制造的产品构成和所有要涉及的物料,这时的BOM就必须由传统的图示表达转化为某种数据结构。为了计算机处理和管理的方便,BOM必须具有某种合理的组织形式;此外,BOM还是CIMS/MIS与CAD、CAPP、PDM等子系统的重要接口,是系统集成的关键;因此,用计算机进行BOM管理时,必须充分考虑与其它子系统的信息交换问题。

一般情况下,构建BOM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在BOM中,每一个项目(零件)必须有一个唯一的编码。

(2)为了管理方便,有时可以将同一零件的不同状态看作几个不同的项目构建在产品的BOM中。

(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为了强化某些工装、模具的准备工作,还可将这些工具构建在BOM中。

(4)为了满足不同部门获取零件的不同信息,可以灵活设计BOM中每个项目的属性,如计划、成本、库存、订单等。

BOM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就可对其进行查询,并能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以不同的格式显示出来。BOM常见的输出格式有以下几种:

(1)传统的BOM,包括单层展开、缩行展开、汇总展开、单层跟踪、缩行跟踪、汇总跟踪等形式。

(2)矩阵式BOM,是对具有大量通用零件的产品系列进行数据合并后得到的一种BOM,可用来识别和组合一个产品系列中的通用型零件。

(3)比较式BOM,是以标准产品为基准,并规定还可增加哪些零件或去掉哪些零件,能有效地描述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

(4)模块化BOM,可用于由许多通用零件制成的并有多种组合的复杂产品,按照装配最终产品的要求来组建模块,通过不同的模块选择就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最终产品。

3 物料清单在ERP中的作用

企业根据生产计划的要求,输入库存记录及产品结构,由计算机进行物料需求计算,输出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原材料与外购件的采购计划以及辅助报告,这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对整个企业范围的经营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这就是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行ERP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BOM作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产品结构数据文件,是ERP的主导文件。作为ERP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数据,BOM是否完善正确、格式设计是否合理、功能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系统的运行质量。ERP系统中BOM的种类主要包括五类:缩排式BOM、汇总的BOM、反查用BOM、成本BOM、计划BOM。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BOM的管理与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对复杂的BOM进行分阶、进行客户化BOM管理、跟PDM等功能结合自动生成物料清单、能够跟工艺信息结合、计算直接人工等等;而ERP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也是与解决上述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BOM是实行ERP的基础与关键。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2

关键词:物资 信息化 管理

1 概述

众所周知,物资在工程建设项目成本中占50%-60%的比重,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战场,关系到施工项目超过半数的成本支出,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长远发展,其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保障项目的施工和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物资的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供应使用、消耗管控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是顺应市场发展潮流,促进企业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2 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2.1 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是呼应时展,提升项目物资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有效之路。

物资管理系统可以根据物资管理标准要求,对管理过程中的计划采购、物资供应、限额发料、周转使用、供应商结算管理等,建立统一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工法,建立统一的报表、统计口径、数据采集标准等,可以使企业物资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推进物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2.2 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是消除管理缺位,促进整体物资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

在物资管理供应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往往出现各施工项目物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实施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之后,由于管理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操作,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可以及时进行纠偏,使各项目物资管理水平得到均衡发展。

2.3 推行物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数据实时准确统计永久追溯的有效手段。

施工过程中,物资种类繁多且量大,同一物资往往又有很多不同的规格型号,多数易于搬动,有一定的管理难度,以目前大桥局一公司施工部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项目为例,施工合同价4.8亿,物资供应过程中,从钢筋水泥砂石料到灯泡焊条安全帽等等共涉及49类2000多种不同规格型号的物资,2013年度的进料单就有500多份,此外产生大量的采购计划、供应商信息、报验资料、结算审批、合同订单、物资报表等信息资料。物资人员除了需要要承担这些室内工作以外,还需要抽出很大精力兼顾现场,确保现场的物资供应和物资安全,实施物资信息化管理之后,可以避免手工操作带来的错误漏洞,提高工作效率,做到物资统计核算的准确性。并可以实时地查询相关的数据,及时准确反映分部分项工程物资消耗情况及库存信息。

3 中铁大桥局集团物资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行情况

中铁大桥局集团从2009年开始推行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物资管理而言,目前是《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物资模块和《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并轨使用。

3.1 《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物资模块基本介绍

《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由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在2008年进行研发,2009年4月试运行,2009年9月进入全面推广运用。它以推动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为目的,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以进度、质量、安全、成本控制为重点,进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横向一体化。它通过用户系统进行日常工作,以及自定义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实时体现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系统设计有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机械管理等17个子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按照集团公司、子分公司、项目部不同层面而实现不同管理要求。

物资模块作为17个子功能模块之一,设计采用了三种基本管理流程。分别是:对于构成产品主体的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料等物资流程采用大宗料流程;对于其他的大临设施、辅助设施、零用料等采用其他材料流程;对于业主提供的甲供材料,按直进直出的甲供料流程。通过此模块施工项目物资管理部门完成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合同(订单)、物资租赁、物资收发存、供应商付款、物资盘点等管理工作,并产生各种管理信息;子(分)公司和集团公司物资管理部门则完成供应商的评审,合格供应商,完成集中采购,同时可以查询各类物资信息及物资报表,按物资类别掌握其采购价格,为工程投标、物资招标、成本测定提供决策支持。

3.2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系统》基本情况介绍

《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系统》是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武汉物资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工作流程,西安智通软件公司提供软件研发编制服务。2007年在部分项目进行试运行,2009年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以及培训下基层方式,逐渐在施工项目推广运用,目前局内共有74个项目在使用该系统。项目物资管理部门运用该系统,对材料计划、工号材料消耗、作业队材料消耗、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材料供应商结算等进行管理,实现对材料成本与库存的控制,有效控制材料消耗成本。

3.3 《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物资模块与《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系统》比较分析和改进建议。(表1)

3.4 物资信息化系统推进运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推广运用不均衡,达不到全面覆盖的要求,个别项目领导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运用的硬件设施;②数据录入质量不高,录入不及时,数据不完整,如工作流的设置达不到规范要求,工程经济部门的成本分解部位达不到分部分项核销要求,计量单位不统一等等;③对物资系统信息软件的管理功能运用不够全面,如周转材料、物资租赁、物资计划应用不够全面;④现场物资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运用不够熟练,录入不细心,出现错误数据又不能删改;⑤项目物资人员整体吃紧,两套物资系统信息软件的并轨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重复工作。

4 推进物资信息系统实质运用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亲自力推,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其次要加强物资管理人员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加强培训、学习、经验交流,以及加薪、晋升的绩效考核等方式,全面提高物资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业务能力,培养既懂现代采购管理知识,又懂信息技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的管理人才;第三要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制度,根据系统运用质量对项目经理及系统使用人员进行奖罚考核,以提高项目使用积极性;第四要结合工作实际,对系统软件进行不断完善和改进,将现场物资管理工作要求与系统软件紧密结合,以免出现“两张皮”现象,减轻让项目人员切实感受到高效率和便捷;第五要加强开展现场培训和现场帮扶工作,只有切切进入实质运用,信息化建设才能算取得成功。

5 结束语

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物信息化建设和实质应用工作,既是顺应时代潮流,也是全面落实实现物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要求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是使企业整体把握工程物资管理,缩短沟通距离,有效控制物资消耗成本的有效利器。

参考文献:

[1]于波.中国中铁工程管理系统推广项目过程管理[D].吉林大学,2011,4.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3

1物联网技术基础

物联网指连接物品到物品的网络,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可以看作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并通过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达到的更高境界。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为物联网提供信息传输途径。为实现人与物或物与物间的通信,传感器为物联网提供全面感知信息。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物联网的结构可分为三层,各部分功能如图1所示。图1中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实现物体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网络;网络层是物联网的信息传统系统,通过广泛存在的网络互联功能,实现感知层的信息快速、安全、可靠的传输,主要包括接入与组网和通信、频管等技术;应用层是物联网的信息处理与应用,是与各种终端的接口,实现信息的存储、数据的挖掘、应用的决策等,涉及海量信息的智能处理、分布式计算、数据的发现等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

2物联网在图书资料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这就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百万册(本)为计量单位的图书馆海量馆藏的读者服务中,图书馆已经脱离了传统图书馆“缺书”的历史局面,如何引导读者从百万藏书中遴选图书,最大限度地推销其馆藏,提高其馆藏的利用率成为当前图书馆从业者研究的重点。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图书馆新管理模式的产生提供了一个应用平台,推动图书馆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的发展。

2.1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能做到对图书资料等文献信息的采集。借助于移动通信设备、PC机、GPS及扫描设备等,利用条形码等电子标签,对具体的图书资料进行访问,以了解数据资源、文献资料的状态及读者需求等信息,使读者能快速准确查询所需信息。物联网不仅能够对图书资料等文献信息进行采集,通过云计算等技术,还能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因此,物联网实现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与每本馆藏图书之间的实时通信连接,对馆藏图书进行实时感知与监测,其中心任务是获取所有馆藏图书的动态位置信息,在管理中心形成馆藏图书动态位置信息表,不仅显示出图书存放的实际位置,而且还能跟踪图书流通途径。在文献资料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图书坐标定位方法,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采集的特有功能获取文献的准确位置,从而不必依赖图书的物理有序定位实现图书资料的实时动态查询。

2.2现代图书馆以读者为中心,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能够帮助图书资料管理者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获取文献资源的动态信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文献资料管理系统能实现图书自动上架、出库、自助借还等功能,将图书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信息采集及分析等工作强度,缩短读者获取相关文献资源的等待时间,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方便、快捷、满意的服务。因此,在图书资料管理过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简化读者借阅流程,提高对图书资料的管理效率,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和应用结构。

2.3现代图书馆采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融合了网络技术,而且还融合了传感器技术和数据信息处理及分析技术。由于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读者的访问内容,对读者使用该文献的频率等信息进行感知,进而获取动态的数据信息,在对这些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了解读者的喜好与习惯,以及获取知识的类型等,为读者提供更为优化的个性化服务,进而提升服务质量,也为馆藏资源的合理规划、动态管理等提供依据。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突破了个性化服务所受时空的限制,借助物联网的网络层,用户、图书资料中心及其文献资料建立起互联互通的网络。图书文献通过各阅览室中的传感器节点网络与用户建立通信联系,分析用户的喜好,将用户所需的信息传送给用户,为读者提供了全过程的个性化服务。

3基于物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构成

由于物联网能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或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为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图书资料管理系统中来,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进而加快现代图书管理的智能化进程,借助于物联网技术,搭建起图书管理者、用户及馆藏文献资料三者之间的桥梁。图2是根据物联网技术的原理,构建的基于物联网技术图书管理系统。图中感知层就像人类的感官系统,主要负责实现对图书资料等的识别,并采集相关资料的信息。在图书馆资料管理系统中,首先在采编环节将具有传感器性能的电子标签安放入图书资料中。这个电子标签类似于身份证号码,具有唯一性,通过这种电子标签,借助于相关的设备能快速准确地获取图书资料的相关信息。多个电子标签组成感知层的传感器网络,采用独立寻址的方法,可以准确定位与查找出文献资料的具置。每一本图书的物理位置,都可以通过物联网传感节点轮询检测。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系统的监控和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网络层是由管理系统网络主站和各阅览室站点组成,阅览室站点又由各书架网络节点组成,采用主从轮询网络方式。各书架主站通过各传感器将图书资料信息汇总后上报给阅览室网络节点,管理系统网络主站通过查询各阅览室网络节点收集各阅览室馆藏的动态信息,并结合自动借还书系统,生成总的信息表。因此,网络层是现代图书馆的信息通道交通枢杻,承担各种信息的处理与交互任务。

由于各阅览室书架较多,而每个书架节点又包含众多传感器网络节点,如果采用有线网络的形式则布线复杂,又由于各阅览室空间相对较小,通信距离较短,采用无线网络等用于感知层的信息接入,则能大大减小网络的布线复杂程度;鉴于馆内各阅览室间空间较大,通信距离较长,且各阅览室间以主站形式通信,因此,站点相对较少,建议采用内部局域网形式;由于图书馆与外界交互的信息较多,如使用馆外数据库等电子资源,馆与馆之间进行资源共享等,且通信距离长,则应采用互联网络进行通信。应用层是图书馆管理系统与用户的接口,是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层,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的具体体现,主要负责进行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人机交互问题。在应用层,来自感知层的数据传到用户或相关职能管理部门,通过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融合,实现对图书及使用信息的收集、监控,对图书资料进行动态管理,对用户的咨询信息进行响应,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因此,应用层的使用,在图书馆馆藏载体、资源的数量、用户访问方式,以及图书馆人才结构、馆员知识结构、工作重心、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应用层实现了图书资料的自助借还、图书资料的跟踪定位、图书的盘点与整理、图书的采编与查询及在线咨询等功能。

4物联网技术在图书资料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提升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图书馆工作效率。但由于物联网技术还不成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

4.1成本问题。根据物联网技术的系统结构,感知层需要通过传感器获取图书资料的信息,而馆内所藏资料非常庞大,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而且为实现数据交流,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网络互通平台,为实现与用户或外界的交流及对内部资料的管理,需要开发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软件,这些资金投入较大。因此成本问题限制了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4.2技术不成熟,标准不统一。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共用性,可以在各种领域被应用,各企业都根据自己的标准设计、生产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不同企业产品间的信息交互困难,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4.3网络安全问题。由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图书馆馆藏资源信息庞大,信息交流过程中要接入外部网络,加之各种终端设备的应用,都会带来大量病毒程序,造成图书管理系统的瘫痪,一些关键资源的外泄。另外,在与人的交互过程中,管理系统会存储读者的个人信息,以提供个性化服务,这些信息的泄露,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基于物联网的图书管理系统能解决好保护资源信息和读者隐私的问题。

5结语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4

【关键词】信息;系统;功能;规范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就是使用现代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整合企业现有生产、经营、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安全地整合,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及时为企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以便对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应当建立规范,以便形成数据库、操作平台、显示模式、开发语言的统一,避免信息孤岛,避免系统冲突。

二、信息化总体规划标准要素

(1)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属于企业战略规划范畴,要与企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要有扩展性,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适应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规划要考虑以下标准要素。一是深入分析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战略对内外部供应链管理模式、组织形式产生的影响和变革,从中提炼出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标准要素,实现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融合。二是分析实现企业业务战略的关键驱动力和关键流程。三是从管理运作层面提出功能需求,给出信息技术决策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架构体系,确保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上满足业务战略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管理融合。(2)信息化规划过程标准要素。一是制定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制定信息化目标、实施方案,定义信息化发展方向和信息化在实现企业战略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二是确定总体架构。信息化总体架构分为六部分。信息化总体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开发架构、技术架构和操作架构等。三是拟订标准。拟定信息化建设采用的技术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顺序选择,使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可用性、兼容性、扩展性、协调性和一致性。四是确定项目。根据信息化战略和总体架构,评定信息化任务的优先顺序,确定项目和切入点。明确每一项目的责任、要求、原则、标准、预算、范围、程度、时间以及协调和配合,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方法。

三、功能需求规范标准要素

1.需求分析。找出企业与企业战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信息化能协助解决的问题,综合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形成信息化需求。需求分为宏观需求和微观需求两个层次。宏观需求即战略需求,需要和企业战略结合在规划中考虑;微观需求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需求,即功能需求。本文主要从微观需求出发,以物资库存管理系统为例,探讨ERP的功能、结构、性能和数据需求,这也是系统建成后进行评价和验收的依据。

2.划分ERP层次。从纵向分3个层次。ERP层次结构图(见图1)。业务处理层(数据采集层),为管理层提供基础数据,通过业务流程分析获得。职能管理层,通过业务层提供的数据,对业务过程实施计划、组织、控制、评价等管理职能,通过对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获得。决策层,使用职能管理层等提供的数据,按照事先确定的主题,通过对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生产、销售等进行决策。

图1ERP层次结构图

3.确定总体系统组成结构。从横向上ERP可分解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ERP系统构成见图2。

图2 ERP系统构成

4.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确定各子系统功能模块(见图3)。

图3 库存管理子系统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5.确定流程。确定关键业务流程(见图4)。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5

P键词 信息化建设 库存成本 合理化库存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通常情况下,中石油海外油气项目所在地的社会依托环境较差,生产物资采购成本高,采购周期长。同时,油气田开发一般采用滚动开发模式,勘探、开发和油田生产同时进行。由于各个阶段所需的生产资料特征不同,物资采购和库存管理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油田的勘探开发涉及到的物料种类繁多,如果不能有效地对库存信息进行管理,将会对成本控制甚至项目运作带来困难。库存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库存的准确度,提升了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对物料的准确“定位”。把赋予物料的一些参数信息输入数据库中,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很方便查找出该物料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现在的库存状况如何等等信息。

每项入库的物料有Itemcode编码、物料描述、数量、单价、PO单号和Bin号(在库房里的物理地址)共六项定位参数;发给用户的物料还有AFE号(成本中心)和IMB号(发料单号)两项附加信息。物资验收入库、发料、井到井的转料、从井队转回库房、物料的借出和归还、转库等业务模块,每一个操作动作在系统中都有工作记录,对实物的管理做到了可追溯性。库房建立循环盘点制度,对库存信息随时修正,保证帐物实时相符。

库存信息化建设的完善,为库房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为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参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

1提供各种库存数据报表

通过对数据库功能的设定,管理者可以读取库存报告和收发料报告。给财务和用户

部门留有查询功能,与财务部门核算实现实时对账。

各用户部门通过库存系统数据,对所持库存做出判断和说明,是否属于正常库存?

根据生产计划,设定高库存和低库存预警机制。对于过高库存,要及时分析,找出原因;对于低库存,要及时补货,降低采购成本。

根据物料的使用和库存情况,分析当初所做的材料计划是否合理?并为下一次物料采购申请提供参照。

2降低库存,提高周转率

库存的信息化建设,强化了计划和控制两条主线。信息化是个开放平台,透明度高,便于加强物料管理。

库存作为公司的流动资产,就需要流动起来,实现快速周转。库存控制的目的

就是:在保证油田生产开发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有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但是受制于采购环境的限制或生产任务的调整,很难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时间过长的现象。库房信息化数据可以及时给予用户提醒,更新使用计划,避免出现“呆库存”。

3确定合理化库存

根据油田生产开发的实际需求、采购周期、物料的使用频率和消耗量及对库存信息的分析,各业务部门确定了“合理库存”概念。

“合理化库存”是以满足生产需求与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两部分)的平衡为中心,既能满足生产开发需求,库存成本又最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库存计划。库存计划就是围绕生产需求和成本“两个基本点”,确定恰当的订货时间和订货数量。努力做到不断料,不呆料,不囤料。

各业务部门,如作业部和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提出材料需求计划。由采办部根据市场情况,做出采购方案。通过优化采购计划和供货周期,做到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综合最低。

4建立联合库存的概念

库存信息化建设,便于实现通过ABC分类法对物料的管理,优化库存计划。

根据供应商关系策略,发展战略型供应商,让供应商分担库存成本。战略供应商愿

意牺牲短期利益来获得与公司的长期共赢。对于大宗物料,如占资金量大的石油专用管,可以要求供货商根据生产计划分批发运。既满足了生产需要,又减少了库存金额;对于占一定金额,同时使用比较规律的物料如钻头,可以采用“寄售”采购模式。“寄售”合同是以“使用”作为基准,这就大大降低了库存金额。

综上,通过库存信息化建设,为生产物料提供了身份信息,为生产经营提供了准确的物料数据。生产管理者利用这些数据,制定一系列成本管控措施,降低了库存成本,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用户部门、采办部和供应商等各方沟通协作,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信息代替实物库存”。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资管理;流程

现代物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才能符合现代企业对物资管理的发展需要。现代物资管理需要打破传统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现代物资管理制度,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物资管理效率,降低物资管理成本,保证完成现代物资管理的任务。通过对现代物资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达到提高现代物资管理水平的目标。针对现代生产型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拟提出自己的浅见,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一、信息化在企业物资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其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物资管理模式状态,主要体现在运输和仓储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资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同时,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因素影响,企业需要在其组织内部把一系列的因素组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物资管理体系,构成物资管理体系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积极的效应。

现代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是对企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上的提高,更是对企业信息管理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深度考验。物当前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工作人员素质偏低、信息化投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其物资管理水平处于相对低下的状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水平对于构建企业物资管理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优势和生产成本优势。从中小企业的发展实际看,由于企业产品品种变化频繁,生产的批量小,如果管理过程中不能积极有效的管理,所产生的物资成本费用比大企业的还要高。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合理优化资源,达到满足现代物资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我国企业的结构看,企业物资管理必须从成品、半成品、原材料等内外流动方面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对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加工、储存、物资信息等环节进行信息化控制和实施,以保证各个环节按照计划向前推进。物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每一个环节展开工作,才能保证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二、目前我国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物资管理的信息化中心建设是现代物资管理的重要问题,建立有效、合理的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制度,是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条件下得物资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深入了解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专门对所供职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发现,该企业在物资供应、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定额消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不到位

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营销计划和生产任务来编制企业物资供应计划,导致盲目采购,物资积压或短缺。物资积压使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储备成本增加,资金占用过多,资金利用率较低;物资短缺使供不应求,影响生产,两者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物资采购存在风险

采购过程中合同、价格、质量、供应商延期交货、技术进步、采购意外等方面存在许多风险,如合同欺诈、供应商乱抬价、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供应商延期交货等,这些风险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有影响。

(三)物资库存管理工作薄弱

清仓工作滞后,致使库存物资积压和浪费严重。仓库管理不到位,缺乏科学管理。

(四)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原始记录不健全

在生产中材料支领、使用无计划,监控无依据,管理上漏洞多,生产用料浪费大,跑、冒、滴、漏现象严重。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信息化水平建设。企业的物资管理信息化表现为:物资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资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资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资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快速反应(QR)、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应在我国企业中大力推广运用。

现代物资企业可针对个别功能的物资管理软件工具和单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建设。同时,还要优化物资管理流程。针对物资企业的个别业务流程或管理职能,实施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建设。此外,还要加强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建设。针对整个企业的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该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既包括一般企业通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也包括物资管理专用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二)强化企业领导者的信息化意识。企业领导要首先加强对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企业还应组织中层干部和广大职工培训、学习有关信息化知识,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适应信息化浪潮。此外,培养企业信息化人才也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专业物资管理人才短缺是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抓紧培养一大批热心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既善于物资管理实操工作、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在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从解决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人手,坚持先进适用、量力而行的原则。企业应避免因为对自身现状分析不够,一步到位地购买了大量昂贵的软硬件设施,却未能有效利用甚至发现根本使用不上,导致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收效甚微。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推进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对传统的、落后的管理思想、方式的改造过程。引进和运用先进信息管理系统,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而不是让先进的管理软件迁就落后的管理方式。

(五)建立好企业物资供应和采购计划,并将之贯彻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中。物资供应计划是控制企业成本的重要环节。物资计划是在参考上年实际完成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需要,对企业所需各种物资做出预算,并经计划、生产技术等部门专业审查后编制出的计划,以杜绝盲目采购。物资采购工作是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它不仅是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需要,更是堵住企业经营“成本漏洞”和消除利润隐形流失的需要。在实施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物资供应商的管理,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应部门应建立客户档案,并实行信息的分类管理。二是要合理确定好采购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三是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台账、做好合同汇总是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7

具有集成化、模块化、实时化、网络化等主要特点。集成化主要是指系统要将业务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部分连接在一起,本系统的建设将和公司原有的财务MIS系统作到了系统集成,实现信息的统一标准,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模块化是指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的子系统。实时化是指对数据的处理和传送,保证了企业可以及时的掌握需求、采购、供应商、库存等信息。网络化是指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汇总、分类,并传达到所有相关的业务门。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设置,包括用户单位信息、物料属性、各部门的权限等基础信息设置。对用户单位信息进行定义,并规定相关部门的权限。对用户的权限进行设置。权限分配功能主要是针对工作岗位的不同而设定的,为每个岗位的工作做一个系统操作范围上的界定,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系统使用时,用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权限控制范围要求的功能。根据物资种类和预算费用来源的不同,设定相应物资的管理流程。为每个单位的操作人员设定用户名和密码。管理部门根据各自权限设定可以浏览的内容。计量单位体系维护主要是针对于存货物资设定的,以便对于不同的存货进行计量。物料规则设置的功能是对物料编码规则建立一个体系,以便日后对物料的管理。编码还可根据情况自行增加。系统预置了物料管理中常见业务类型及其业务,提供统一的操作平台,并可对具体业务流程定义为标准流程(每个业务只能有一个标准流程)或特殊流程(可定义多个)。

物料需求计划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完成物料需求申请的编制、物料需求申请的审批、物料需求申请的汇总以及生成物料需求计划报表,同时在这一功能中实现预算控制。物料需求申请由各分公司核算员上网提出,经过相关管理部门对需求物资数量、质量、规格的审核,流转到财务部门。财务部负责全公司各单位全年的预算实行统一管理,对于不能完成预算控制指标的单位进行考核,保证了公司预算的严格控制。财务部门对照年初的预算指标和项目计划,对采购的预算进行审核和审批,经过审批后的物料需求申请汇总到物贸公司,再根据物资分类下发到各计划员。保证计划处理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采购业务管理,以及采购业务相关的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并在这一功能实现成本控制。经过审批的需求计划经过库存平衡,自动生成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制定后,系统将自动生成采购预算,由财务部确认后反馈给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金额确定采购办法。分公司实行物资采购招投标制度,对于20万元以上的物资即实行邀请招标,20万元以下的物资进行网上询价。对于邀请招标的供应商实行准入制度。必须是在网上注册,资质经过审核的企业。对供应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凡是在招投标、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过违约行为的单位,一律进入不诚信供应商名单,今后取消起合格供应商资格。物贸公司未来可试行网上招标,被邀请单位可以直接从网上进行报价,在系统规定的时间才可以开标评比。由合同审核部门共同参与,保证采购过程的公开公正,保证采购的物资价格是合理的。对于合同管理,每个计划员在签订完合同后,进入审核流转程。审核过的合同要录入网上的合同数据库。每个月或季度,系统可自动统计汇总,及时掌握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信息系统对库存物料的入库、出库、移动和盘点等操作进行全面的标准化业务的控制和管理的同时,将强化设置库存控制、查询与分析功能,并实现与财务系统的对接。物贸公司可根据物资种类,下设钢材、备品、阀门、五金、工具、油脂、气体库等多个仓库。原来每月底的签库工作牵扯财务部很多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未来这一繁复的工作可以完全取消,和财务系统的集成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实时共享。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义物料的库存控制类型。根据不同的库存控制类型可以设置物料的安全库存量、最大库存量、补库点或者补库周期。当库存低于补库点或者安全库存,或者满足物料的补库周期时,系统自动生成补库计划。保证了采购提前期的缩短。以往若想了解某种规格型号物资的库存数量,需要翻查一大堆帐本,有时帐本信息和实际库存还有差异。不仅耗时,准确性也很低,无法给物资采购提供准确的信息。未来系统以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查询功能。例如:按责任中心、预算项目查询时段耗用物资明细;按货位、库位查询库存报告;按物料各种分类方法和口径查询;按业务类型查询等。不仅提供了信息数据,而且系统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库存各项指标的分析功能,生成更有价值的管理信息,供领导层决策分析。例如:平均库存值;库存周转率;可供应时间等。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将使传统意义上物资管理上升到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过去的物流信息主要存储在纸介质上,这导致了缓慢而不可靠的甚至有误导趋向的信息传输。信息系统则能够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和管理各种信息,信息使用更加容易、快捷与经济。具体表现在:取消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降低了手工操作中的错误。和财务MIS的接口实现了对预算的有效控制。采购管理环节的招标制度降低了采购成本,避免了暗箱操作。根据推算,采购成本将比以往同期下降达30%-40%。合同的数据库管理和审核程序保证企业经营的安全和利益。使企业的采购合同正确执行率提高,合同纠纷大幅降低。仓库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对库存的实时控制。为进一步降低库存,奠定了决策的信息基础。总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将物资管理工作由手工转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和思路的变革。这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解决以往工作中的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库存控制、信息实时查询并和财务MIS实现系统集成,使分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必将使物资管理成为分公司的效益增长点,增强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本文作者:张翼工作单位:中电投江苏分公司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8

【关键词】 ERP 物料管理

1. 物料管理与ERP

1.1物料管理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物料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项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活动。物料管理就是科学的、系统地计划、协调控制企业各部门的活动,最经济、最有效地在合适时机向企业各部门提供合适数量和质量的物料。物料管理工作的范围从采购计划开始到接收物料-原材料入库-出库配套-在产品计划与控制-产成品入库-发货或销售-售后服务等。对于集团型企业来说,下属独立核算单位多,业务经营范围广,在生产经营中对物料管理就存在一些难点和和问题:

1.1.1计划申报的随机性比较强,紧急计划居多,给供应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1.2运转效率低下,多头重复采购,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千差万别,存在越权采购现象,造成资金储备高居不下。

1.1.3对物料从一级库到三级库的全程监控薄弱。

1.1.4对物料从需求-采购-入库-出库的全程预算控制缺乏强有力的预算体系保障,过度控制又无法灵活适应计划之外的物料采购、入库、出库。

1.1.5各子单位信息不畅通, 资源不共享,物料不能及时进行相互调配,积压或物料短缺现象普遍存在。

1.2 ERP的核心内容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的系统化的管理平台,它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生产计划、作业控制、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以及相应的模块组成部分采取集成优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可对供需链上的所有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范围的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满足顾客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 ERP物料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ERP应用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的重组优化和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因此正确认识ERP的作用十分重要,首先要了解ERP物料管理系统实现的功能和业务流程。

2.1 采购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

2.1.1通过运行库存计划,自动产生采购申请,可以辅助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

2.1.2根据采购计划自动创建采购定单,采购定单在线审批;

2.1.3所有采购定单均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提高采购定单的透明度,可以不断提高采购管理水平;

2.1.4建立详细的供应商信息,记录供应商的产品准时交付率,记录供应商的交易历史与价格变化。

采购处理流程: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物料需求计划向物资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单”采购部门进行询价、列表比较、议价、价格审批、选择供应商、定价等环节后;计划员操作系统自动创建“采购订单”(或者采购部门经过与供应商协议或招标方式确定物料采购价格后创建“采购订单”)采购员根据批准的采购订单进行物料采购实物交货,业务员对物料进行接收或检验、接受入库。

2.2 库存管理模块实现的功能:

2.2.1所有库存业务实时产生会计信息,财务人员不再重复录入会计信息,减少工作量,解决账实的一致性控制问题;

2.2.2可以实时了解库存现有量情况;

2.2.3通过查询事务处理可以获得所有仓库操作信息,领用单位可以获得本单位某一成本(费用)类型的信息;

2.2.4可以提供仓库一段时间收发业务的汇总数,通过运行报表也可以获得某一会计期间(或时间段)的库存值,实时监控库存情况;

2.2.5制定合理的库存计划,可以有效控制库存积压。库存计划可以根据市场、生产情况进行调整,使库存计划不断趋向合理化,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2.2.6可以查询物料标准成本,并对成本进行修改,修改的成本可以实时反映到库存物料中。

库存处理主要流程:采购接收检验物料交货入库退货发料计划和控制。

下图所示为ERP系统中物料管理模块的结构功能图,包含了采购模块和库存模块和分销模块。

3. 保障基于ERP 系统的物料管理系统运行的措施

3.1完善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

现阶段,由于受技术和网络建设等条件的制约, 有些国有企业的ERP系统还没有延伸到车间和班组最末一级,车间和班组则必须加强对物料的管理, 为此应完善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与浪费。

3.1.1完善制度和规范业务流程,规范原始信息及信息传递渠道。严肃一线信息的采集真实性、准确性,建立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录入制度,确保数据采集的高效、真实统一。从制度和流程上,对各种原始单据、报表及其他信息载体中的各种基础数据和信息进行规范,并制定严格、精细的标准。

3.1.2各部门不定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网上通报,及时解决。

3.1.3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ERP 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员工的沟通和交流。

3.1.4强化内部管理审计制度,协同财务部门、机动能源部门一起对车间、班组的物料管理进行不定期的抽检,使发现的问题和制度的缺陷能得到及时解决。

3.2加强物料主管部门的素质建设

ERP系统是一个处理信息的系统,它要求特定的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那么首先物料经理需要制定一张日程表,将需要注意的事情列入表中并遵循这张表先做最重要的工作;严格车间、班组的采购计划管理, 提高计划准确率;及时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调整;把技术管理与供应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遗留下来的超储积压配件,单独建账管理;对内平衡调剂利用,对外广招用户,折价销售处理; 财务部门要不定期地会同机动、供应部门对车间的物料管理进行抽检,同时严格料单领用制度;财务部门要制订严格科学的责任绩效考核制度并认真落实;总公司、各子单位、各相关责任部门每个环节、每个主要责任人都要在减少库存的工作中担当角色,使减少库存同时又避免缺货的目标成为公司范围的计划。

3.3加强采购订单的监控

采购订单在系统中形成后,相关业务部门可以利用采购订单查询功能对订单进行跟踪,查询订单的执行情况,如批准是否通过、是否收货、发票校验等,通过显示采购订单历史可以查看已收货的物料凭证和对应的财务凭证、发票校验凭证等信息。通过对采购订单完成情况报表的开发,提供系统外对采购员进行采购数量和质量的考核依据,实时监控采购合同的执行情况便于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及时沟通。

总结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基于ERP系统的企业物料管理将会带给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优势。但系统和业务之间在后续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企业管理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坚持走信息化管理的道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9

随着动车组运行量的逐渐增多,技术要求的逐步提升,动车关键配件复杂多样且价值大,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的传统仓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动车组关键配件的管理需求,必须创新管理模式。提出了在仓储管理中引入电子识别技术,对仓库的到货检验、领用出库,报废回收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与多系统平台进行对接,保证仓库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高效和准确,提高物资发放效率的思路。

关键词:

面部识别;物资管理;高效准确

物资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采购、储备、使用等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加强物资管理,合理地组织采购、存储、使用物资,对于促进企业生产发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增强企业盈利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哈尔滨铁路局动车段在物资管理方式上一直采用传统的仓储管理方法,即依靠手工填制纸质用料单对出库物资进行追踪记录,仓库管理人员根据经验记忆来辨认物资名称、种类等,往往导致物资出库流程繁琐,物资信息传递滞后。由于手工填制单据容易出错,手用料单经常多次进行改写、修正等,物资发放效率较低。随着段动车组运行量的逐渐增多和技术要求的逐步提升,动车关键配件越来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样,价值也越来越大,仅靠人工记忆和手工录入的传统仓储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动车组关键配件对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需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创新管理方法,应用物流新技术提高物资发放效率,提高动车组配件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这些已成为仓储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问题分析

对物资出库的各个工作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调查,认真查找物资发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动车组在段内的一级修、二级修作业主要进行换件修工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般一组动车组的日常检查维修作业时间仅为2h。每日检修作业时,领料人员集中到材料库领取新料并归还旧料,按流程手工填制纸质用料单,凭票领料,填制手工台账记载归还旧料。整个领料手续繁琐,物资发放效率不高,直接影响了检修作业效率。现场抽查手写用料单100张,其中有问题料单就达22张,用料单填写准确率仅为78%。可以看出,手写用料单存在错写、漏项、涂改的3项问题,占总件数的86.2%。从结果不难看出,依靠手工填制纸质单据,对出库物资记录的不准确性和信息传递的不及时性,是导致物资发放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原因分析

2.1从技术方面看

手工填写用料单,领料效率低。现场抽查手写用料单填写项目多,易出现错填、漏写、涂改,延误领料时间。无法实时准确掌握库存动态。库存物资种类多,数量大,时时变化,靠人工统计库存,不及时不准确,无法保证现场配件需求,影响物资发放效率。

2.2从人员方面看

对配件信息描述有差异。领料员无法准确填写物资名称,只能按故障部位提供相似名称,导致无法准确发放配件,反复退换,多次更改用料单,降低物资出库效率。用料单二次人工录入,效率低。管库员需要对手工填制的用料单二次人工录入物资系统,人为不确定的因素会导致录入出错,工作效率低。

2.3从管理方面看

退旧领新,延长领料时间。动车段实行动车组配件退旧领新管理,返还旧件时需人工填制纸质台账,双方签字确认后领取新件,延长领料时间。

3制定对策

在仓储管理中引入电子面部识别技术,对仓库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改进手写用料单所存在的错写、漏项、更改等问题,这是一个创新的管理方法。面部识别又称人脸识别,使用通用的摄像机作为识别信息获取装置,属于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与指纹识别相比较,以非接触方式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计算机系统在获取图像后与数据库图像进行比对后完成识别过程。具有实时、准确、高精度、易于使用、稳定性高、难仿冒、性价比高和非侵扰等特性,较容易被用户接受。通过对市场中的多种型号的面部识别设备进行选择、测试,最终决定购置汉王人脸识别仪器和无线远程扫码枪这两种设备,便可以满足现场设计需求。作业者只需在设备前站立,便可立即识别本人身份,自动显示姓名和班组;而无线远程扫码枪可准确自动获取30m外的物料信息。在北京铁科研动车事业部课题研究组的技术支持下,共同研发数据接口,实现多系统资源共享,数据自动更新。

3.1针对手工填写用料单领料效率低问题

通过面部识别设备和远程扫码技术,达到自动读入信息、直接打印用料单、自动更新库存信息。

3.2针对配件信息描述差异问题

引进条形码技术,通过无线扫码,获取领取物资的准确信息。

3.3针对用料单二次人工录入,效率低问题

研发哈尔滨动车段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多系统数据共享,避免了二次人工输入,解决了二次出错和效率低下问题。

3.4针对退旧领新,延长领料时间问题

在哈尔滨动车段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旧料回收管理模块,实现退旧领新自动跟踪管理。

3.5针对无法准确掌握库存动态问题

在哈尔滨动车段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库存高低储备预警和物资合格证信息化管理模块。

4实施对策

4.1利用面部识别仪自动识别领料人的身份信息,自动打印用料单

通过与北京铁科研课题研究组共同研发了汉王B/S环境的数据接口,配齐物资系统所需终端设备,录入全段有权领料人面部信息,开发哈尔滨动车段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将物资管理系统与电子识别技术的终端相结合,实现自动打印用料单,直接显示领用者姓名、隶属班组等多项信息,克服了手写用料单填写单据时漏写、涂改、他人代领等现象。现在可以实现使每条出库物资的数据采集录入工作只需轻轻几下按键就可以快速准确完成,大大节省人力,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4.2利用无线扫码枪远程扫描条形码,自动获取材料信息

经过多次调研,认为条形码对粘贴平面要求不高,识别效率高,最后确定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应用条形码识别技术。购置无线远程扫码枪和条码制作机,对库内所有物料进行分类,打印条形码,在所有物料盒上粘贴条码。取料时直接扫描物料盒粘贴的条形码,用料单自动显示所扫描的物料名称。缩短了发料时间,提高了发料的准确率。避免人为记忆判断错误的情况发生。

4.3实现与多平台对接,避免人工重复作业

与北京铁科研课题研究组共同对哈尔滨动车段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个性化开发,所采用的技术与铁路总公司推广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保持一致,保证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可靠并能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DMIS)、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V1.0对接。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DMIS)对接,直接获取检修任务,可准确掌握当日作业班组及检修车组号等信息,提前做好配料准备工作;与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V1.0对接,自动打印领料单后直接核减库存数量,支出自动核减库存,支持实时查询、汇总和分析。系统的操作方式、功能按钮设置、界面风格、报表格式等与正在使用的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完全相同,使用时没有陌生感,容易掌握,操作简单快捷。取消了人工二次录入环节。

4.4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模块

实现旧料回收实时跟踪,确保动车配件旧料全部回收、避免回流。依据支出领用记录中的领取人、领取新品数量,对返回旧料数量、返还人进行确认,未返还旧料及时跟踪,严格监控旧料管理。

5取得效果

5.1降低了制作用料单的出错率,提高了物资发放效率

通过改进物资管理方式,再次对现场进行抽查统计,用料单填写实际准确率已达到了100%,班组作业领料时间由以前3min缩减到1min,检修车间日均领料时间由原来的3h减为1h。错误率由三千分之一降低到三百万分之一,输入速度为原键盘的20倍,物资发放效率、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5.2实现面部身份识别和远程无线扫码

通过对班组有权领料员进行面部身份识别后,使用无线扫码枪直接扫描料盒上的条形码,准确获取物资编码、名称等,制作电子领料单,从而取消手工填写用料单,避免了人为输入错误,提高了物资发放准确率,确保支出物资各项信息准确。

5.3实现物资库存数据直接获取与多平台对接

通过与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DMIS)平台对接后,作业者通过面部身份识别成功后,可直接获取当天班组作业检修计划,提前做好备料准备工作。通过与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V1.0对接,自动制作电子领料单,取料时直接扫描该料盒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便可以远距离无线传输,直接获取物料准确编码,对应出物资1.0实际系统库存的详细数据信息,避免人为记忆或经验判断的出错,取消人工重复录入作业。可直接获取支出物资实际系统库存的详细数据信息,避免人为记忆或经验判断的出错,取消人工重复录入作业。

5.4实现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信息化

物料管理信息化篇10

关键词:关键控制要素;生产物流管理系统;物流跟踪

1 关键控制要素方法

针对目前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可以对期实现信息化提出如下步骤:(1)将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去;(2)完善小型制造企业的网络建设,搭建企业内部局域网和互联网,实现信息共享;(3)在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生产物料资源的信息化管理;(4)最终开展电子商务,探索物资采购、产品营销、技术交易、人才培训等经营活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关键控制要素方法是一种针对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实施信息化的辅助方法。所谓关键控制要素方法是指在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的原始记录中,提取生产关键信息,将该关键控制要素输入计算机内,以便对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信息实现电子化管理与控制。关键控制要素可以包括:产品的批次号、质检的关键信息、物料平衡信息等工序关键信息。

2 小型制造企业生产部门需求分析

2.1 目前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

对于小型制造企业而言,管理者希望在短时期内就可以追求到利润的最大化,并且其生产管理模式不严格规范。目前很多的小型制造企业都是按照订单进行排序生产,但是对各个订单的物料消耗没有做规范的统计,因此物料的消耗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没有进行规范的登记。又由于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效益不是立竿见影的,同时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生产管理规范严格,势必会给生产带来繁重的工作量。

2.2 目前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的问题

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应考虑的是要符合企业本身管理的需要,要达到对每个生产工序物料消耗和质检数据的及时准确的收集,并且主管部门能够对各个工序上的操作规程、物料标准等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提供到生产车间、仓库部门等生产第一线。

生产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的对物料在生产计划、车间管理和质量监控各个环节之间的及时跟踪,使得生产在管理人员实时监控下进行,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并自动生成批次生产记录和其它记录凭证文件,为企业财务核算生产率、生产成本等提供基础数据。

3 关键控制要素在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实施

3.1 关键控制要素设置原则

①实用性。关键点的信息是从生产工序的原始文件中提取,由于工序生产原始记录有许多,所以我们在提取关键信息时要考虑到信息的实用性,信息的提取要有利于物料跟踪和生产成本的核算。②简捷性。③及时性。关键点的信息一定要及时地反映出生产的进度,录入关键信息一定要及时。④精确性。关键点的信息一定要精确,这主要是反映在质检数据的反馈上,关键点数据的精确性是整个产品生产质量的保证。

3.2 关键控制要素在生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1)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控制。

生产控制涉及从生产计划编制、下达、执行的全过程。生产计划下达后产生生产指令(产品批号)到车间,对车间的各工序进行控制,是物流跟踪的核心。

(2)生产控制实现的功能为。

①工序控制:对车间下达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对每个批次产品的每道工序进行控制,记录每道工序的每个关键控制要素的状态和信息,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向仓库发出出库单或入库单。

②生产跟踪:根据关键控制要素的信息,可以清楚的实现对每一批次的产品的物料跟踪,车间可以及时掌握产品的生产进度。

3.3 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统计

(1)生产统计:车间通过关键控制要素信息的设置,可以直接的根据工序记录上的批次号来查出某一批次的产品的生产状况,进行在制品和产品的统计,真正意义上实现批次跟踪,同时还可以查出某一时间段内产品的生产情况。

(2)成本核算。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可以直接的反映出每一个批次产品的实际消耗情况,对每一个工序做出精确的物料平衡计算。

3.4 关键控制要素与生产能力

(1)统计车间的生产能力:车间主任可以根据工序记录中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统计出每天各个车间的生产量,并根据生产量的统计结果,推算出车间的生产能力,安排车间的生产计划,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2)计算出产品的生产周期:根据工序记录中关键控制要素的设置,车间主任可以根据产品生产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每种产品的生产周期,更合理的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礼镇.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