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十篇

时间:2023-10-19 17:11:07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1

第一条 为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实施办法的通知》(黑政发[20__]101号)和《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黑劳社发[20__]64号)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内,有农业户籍,依法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在册农业人口,土地被政府批准征收的农民。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 是指依法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全部或者大部分被依法批准征收、征用时具有本市市区常住农业户口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人员。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享受待遇年龄时,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五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用。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不到位的,不得强行征地。各行政职能部门按各自权限分别负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具体工作。

市政府要将征地补偿支出纳入国有土地使用权收支预算。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补偿费、补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补贴支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费用。

第六条 按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费,在支付由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后,70%用于安置被征地农民的补助,30%用于持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集体经济组织安排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兴办村办企业和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补助等。

征地补偿费用不能满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统筹安排,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第七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直接将征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拨付到社会保障、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要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的筹集、划转等工作,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落实和监督。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承办与管理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第二章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资格的确认

第八条 参加养老保险人员,按照被征地农民的年龄,划分为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

(一)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的被征地农民为被征地参保人员;

(二)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含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为被征地养老人员。

年龄计算时段以政府依法批准并《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为准。

第九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的确认。对于土地全部或50%以上(不含50%)被征收的农民,由被征地农民所在的村民委员依据当地人民政府确定的参保人数确定参保人员,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并公示一周后,由被征地村民委员会上报乡(镇)政府审核无异议后,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资格确认后,视具体情况分为以下两类:

1、被征地后转为城镇户籍的农民,应按本办法为其办理相关的养老保险手续,是否参加、何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自行决定。

此前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的,应一次性将本息返还给本人。

被征地后进入城镇就业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被征地后完全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土地但仍为农业户籍的,应按本办法办理养老保险手续。

此前已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应继续参加,并按相关标准缴费。

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应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人员名单上报备案之日起30日内,持相关证件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办理参加养老保险的相关手续。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核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1、土地被征收后,重新获得与原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土地;

2、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并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3、享受征地安置费、土地补偿金后,户籍迁出本市辖区的。

第三章 养老保险费的筹集与缴纳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被征收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

(二)政府取得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补贴。

第十四条 具体参保人员确定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参保人员身份证号码,为其建立个人账户和缴费记录,对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分别记账。利息及其它增值收入计入相应基金。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

规定的一年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算。

参保人员有权查询个人缴费信息和相关政策。

第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数,设110%和130%两种标准(参保农民可自愿选择其中一种标准)。

根据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一次性缴纳10-15年的费用。

资金筹集比例设定为政府补贴20%、村集体补助50%、个人承担30%。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统一存入市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当地城镇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缴费标准。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由市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市财政部门设基金专户存储。

第十七条 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农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养老保险缴费额,委托申请用地的单位在土地补偿费中预留村集体补助的养老保险费,并存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所需的费用,市财政部门按照被征地农民个人选择的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从财政土地出让金中转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

第十八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从达到规定年龄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被征地养老人员,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十九条 被征地参保人员和被征地养老人员以本人选择的缴费比例乘以当地居民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发养老金。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变动,适时调整养老金待遇标准。

第二十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征地农民,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和居民身份证等相关材料,报被征地村民委员会由所在乡(镇)政府审核后,向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领取养老保险金申请。经核准后,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办理养老金发放手续。

第二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季度编制养老金支付计划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用款计划,按月将所需资金划入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设的支出专户,由银行代办机构发放养老金。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市财政部门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安排资金补足,用于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第二十三条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本办法实施前,已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其按照农村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和按照本法规定计发的养老金合并,统一发放。

第二十四条 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后来又参加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本息一次性返还本人,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

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将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予以保留,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死亡的,直接从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中缴纳的本息,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后死亡的,其个人和集体养老保险费缴纳的本息中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剩余部分由指定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六条 被企业聘用或以个体劳动者身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可自愿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市统筹管理。劳动保障、财政、审计等行政部门依法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会计、统计和内部审计等管理制度。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的养老金的发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和挪用。违者按有关财经纪律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 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基金及所得收益不计征税、费。

第六章就业服务

第三十一条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参加社会保险人员名单,及时办理参保手续。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延伸到被征地农民。

被征地农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但未实现就业的,就业服务机构应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为被征地农民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就业培训。

第七章 附 则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2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被政府统一征收农民承包土地(含草原、草场。下同)合法权益。留有村集体机动用地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可从村集体预留机动用地(包括新开垦土地)中给予调剂,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调剂后原有土地面积没有减少的暂不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三条县级以上政府统一负责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各级劳动保障、国土资源、财政、农牧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征收土地时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不含2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应当参加养老保险。转为城镇户口。实行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征收土地20%—80%的视为部分失地农民,其中征收土地80%(不含80%)以上的视为完全失地农民(情况特殊的市州可以按照最低人均占有土地量确定)剩余土地交回村集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完全个人账户模式,与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相衔接。

第五条征收土地80%以上。剩余土地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可自愿选择参加部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包括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参加养老保险的费用由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采取在征收土地时一次性趸缴的办法缴清。其中个人承担40%。属土地出让方式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解决;属行政划拨方式的由所在市州、县市区财政承担。承担比例由各市州政府确定。各市州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抵缴。政府承担60%。适当提高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

第七条完全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各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政府补助全部记入统筹基金。参保时男超过60周岁、女超过55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男满75周岁、女满70周岁以上的个人不缴费。按20%的缴费比例乘以15年计算应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第八条部分失地农民。最低缴费标准以所在市州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基数。征收土地占现有承包土地2080%的每10%划分一个缴费档次,根据征地数量和对其生活影响程度划分若干档次确定缴费总额。原则上。按照38倍确定缴费总额。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资金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参保时超过60周岁的每增加1岁,个人少缴应缴费总额的十五分之一,75周岁以上个人不缴费。

第九条完全失地农民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缴费后。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组成。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其中参保缴费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人员。参保缴费时未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的本人可自愿选择继续按照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续缴。达待遇享受年龄时按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第十条部分失地农民按本办法分档缴费后。办理参保登记手续。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养老保险待遇。60周岁以下人员,纳入今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参保时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个人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管理,所缴资金存入财政专户。已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继续参保缴费,个人账户连续记录,达待遇享受年龄时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计发养老金。

第十一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后。领取待遇前或之后死亡。一次性领取。无法定继承人或无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中的储存额或余额并入统筹基金或调剂金。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或余额中的个人实际缴费部分(包括本金和利息)由其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凭有效证件。

第十二条征地时。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征地项目、涉及人数、补偿标准、征地面积、费用筹集方式等进行征前告知、听证。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障费用审核。农牧部门负责征地时农民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界定、核实工作。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由所在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填报被征地数量、涉及人数等情况。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其审核后报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并在本村(社区)范围内张榜公示。由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确定完全失地或部分失地,进行分类管理。

第十四条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完全失地或部分失地农民的缴费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应缴费额。由国土资源部门将被征地农民的个人缴费划入财政专户。财政专户管理机构负责向国土资源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据收款凭证。政府承担部分由财政部门依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的数据,并通知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预先留足养老保险费用。负责将资金划入财政专户,并将划入凭证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财政部门提供的缴费凭证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个人账户储存额利息在国家统一规定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完全失地和部分失地分别管理。完全失地的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管理;部分失地的个人账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建账。所缴资金存入专设的财政专户。暂按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计息。个人账户建立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给参保人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手册,手册准确记录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缴费情况,作为参保人员缴费凭证。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3

第二条颍州、颍泉、颍东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以及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管理和发放,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经依法批准征地后,失去全部承包土地或者征地后每户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3亩,被征地时年满16周岁,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在册农业人口,可以按照本办法规定,自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工作。市、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日常工作,其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由同级财政拨付。

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公安、民政、监察等部门协助做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土地管理机构及行政村(组)、社区要明确专人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第五条政府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统筹资金和个人帐户资金构成,专项用于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

第六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资金由政府出资部分组成。

政府按征收土地或土地出让、行政划拨用地等有偿使用的国有土地每平方米25元出资。

政府出资部分的筹集,打入征地成本,由市、区国土资源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上述标准收缴,并及时转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七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资金由个人自愿缴费资金和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等收益中为参保农民的缴费及其利息组成。

村(组)集体按参保农民每人3000元的标准缴费,由村(组)或个人直接缴到市财政专户。

被征地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分为3600元、7200元、10800元三个档次,被征地农民可以自愿选择其中一个标准缴费。

被征地农民个人帐户资金按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税费。

个人缴费部分,由本人向区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并一次性缴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八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市财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的管理和拨付。

第九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出现收不抵支时,由市、区政府从土地收益中补贴。

第十条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农民,按照下列规定申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一)由被征地农民个人申请,经村(居)民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由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填写《*市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表》和被征地农民花名册,并提供征地批复(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查找)和被征地农民户口簿、身份证复印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并组织公示,公示时间为10日,公示无异议后报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审核;

(三)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上报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复核,市劳动保障部门在确认参保农民资格后,即通知其按规定缴费。

(四)市劳动保障部门凭参保农民缴费单据为参保人员建立个人账户,发放《*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手册》。

第十一条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审查参保农民所在村(组)是否合法征地、人均土地是否低于0.3亩以及有无征地批复或有效证明材料和土地承包合同。

劳动保障部门重点审查参保人员的年龄、户口和有关材料是否齐全。

第十二条参保农民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的程序:

(一)参保农民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时,凭个人《参保手册》并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到区劳动保障局经办机构填写《申请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审批表》;

(二)区劳动保障部门农保经办机构汇总后上报市劳动保障局农保经办机构,并经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后办理养老保险金领取手续;

(三)已经办理领取手续的,从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采用银行方式,由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时通知开户行将养老金划入个人领取账户。

第十三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包括基础养老保险金和补充养老保险金。被征地农民基础养老保险金从统筹资金中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从个人帐户资金中支付。个人帐户资金支付完毕后,从统筹资金中支付。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为:

(一)个人不缴费,且未缴纳村(组)集体出资部分的,每人每月发基础养老保险金80元。

(二)个人不缴费,但按规定缴纳村(组)集体出资部分的,每人每月发基础养老保险金120元。

(三)个人缴费,但未缴纳村(组)集体出资部分的待遇标准为:

1、个人缴费3600元,每人每月发放12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9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30元。

2、个人缴纳7200元,每人每月发放16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0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60元。

3、个人缴纳10800元,每人每月发放20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0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100元。

(四)个人缴费,同时按规定缴纳村(组)集体出资部分的待遇标准为:

1、个人缴费3600元,每人每月发放16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2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40元。

2、个人缴费7200元,每人每月发放21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2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90元。

3、个人缴费10800元,每人每月260元。其中基础养老保险金120元,补充养老保险金140元。

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第十五条本办法实施前未转为城镇户口的被征地农民达到或超过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履行参保登记手续后的次月起,个人不缴纳费用的,每人每月发80元基础养老保险金。

缴纳村(组)集体出资部分,个人又按规定缴费(任意一个档次标准)的,享受相应的保障待遇。

第十六条被征地农民在缴费期间死亡的,其个人帐户积累总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

被征地农民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其个人帐户余额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并一次性支付1000元丧葬费和6个月本人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抚恤金。

第*条被征地农民符合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以选择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账户资金(含本息),一次性退给参保人,并解除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按《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51号)文件规定的标准,给予3年社会保险补贴。

第十八条被征地农民已转为非农业户口且生活困难,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依照相关规定,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十九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实行领取资格认证年审制度,不得用于抵押、转让、还贷。

第二十条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市劳动保障局商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存入商业银行或购买国债,实现保值、增值。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冒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有关部门或单位工作人员、、,致使不符合条件人员参保或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未足额征缴造成流失,或挤占、挪用、克扣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金,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各县、市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4

一、问:《实施细则》出台有何意义?

答:1.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依法行政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的要求。《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改革任务的实际行动,也是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的重要任务。

2.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有利于维护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被征地农民是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群体,在社会进步过程中贡献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保证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单纯靠子女赡养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施细则》明确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与其他参保人员一样共享同样的政策标准,从制度层面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让被征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有利于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积极探索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8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桂政办发〔2008〕18号),对被征地农民的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尤其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后,原有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保障水平较低,资金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缺乏吸引力的问题逐步显现,《实施细则》取消了过去单独建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4.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大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还需要新征收适度的土地,被征地农民人数也会随之增多。《实施细则》将被征地农民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为被征地农民适应城镇生活提供有效保障,这不仅能有效解决和避免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结构”矛盾和社会风险隐患,对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对推动城镇化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二、问:《实施细则》出台有何背景?

答:1.旧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2008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桂政办发〔2008〕18号),对被征地农民的培训就业、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桂政办发〔2008〕18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当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办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这些政策与我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不相适应,需要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2.自治区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完善制度的要求。2015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年土地例行督察涉及有关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加快启动修订完善我区被征地农民社保政策工作。2016年3月,自治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列为2016年工作要点。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将政协提案第20160272号《关于制定统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建议》确定为自治区有关领导的重点督办件。

3.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近年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均召开2次全国性的专题会议,通报各省(区、市)被征地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研判当前工作形势,安排部署下步工作任务。

4.《广西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指导意见》已经印发执行。2016年8月31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B老保险制度指导意见》(桂人社发〔2016〕46号),进一步完善了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为确保被征地农民当前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推进我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开展,规范养老保险补贴资金筹集和管理,明确不同参保需求、不同身份的被征地农民的具体参保办法和办理程序,做好新老政策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对文件有关条款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此背景下,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研究,经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出台了《实施细则》。

三、问:《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实施细则》主要阐述了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了总则、范围和对象、补贴标准、参保办法、相关制度的衔接、资金筹集和管理、办理程序、附则共八章内容。

四、问:《实施细则》保障范围和对象是什么?

答:《实施细则》所保障的被征地农民,是指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实施后,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因政府依法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失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在册人口。

这一规定包括三个含义:一是征地范围必须是在广西行政区域内,包括各设区市及所辖县市区范围;二是征地行为必须是政府依法统一征收土地,未经依法批准征地的,不在保障范围内;三是保障对象必须是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年满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被征地农民,在校学生也在保障范围内。

五、问:被征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补贴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被征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补贴,应当符合以下4个条件:

1.土地被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征收;2.征地时持有被征收土地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其他有效证明材料;3.被征地时已年满16周岁;4.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六、问:是否享有承包权的土地一旦被政府依法统一征收,被征地农民就可以立即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答:不是。土地被依法征收后,被征地农民还需按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后才能享受养老保险补贴,不参保不能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七、问:被征地农民可以选择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有哪些?

答:被征地农民可选择参加的基本养老保险有两个: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周岁以上的在校学生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就业,按规定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

八、问:宅基地被政府依法征收,被征地农民是否可以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答:不可以。《实施细则》所称被征用土地,是指征地时被征地农民或农户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宅基地不属于农用地,因此不可以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九、问:农村集体所有且未向农民发包的土地被依法征收,该农村集体的全体农民是否都可以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答:不可以。本细则所称被征用的“土地”,是指征地时被征地农民或农户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农用地。即只有农民已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土地被依法征收,该被征地农民才可以享受养老保险补贴。农村集体所有未发包的土地不在此范围,不对其计提养老保险补贴。

十、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补贴标准是多少?

答:每次征地每户人均最低补贴标准为:征地基准日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亩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自治区统计部门正式的最新数据为准。若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未公布,暂按前一年度的数据计算和征收每次征地每户人均最低补贴标准,待上年度数据公布后,对补贴标准进行重新计算,用地单位按新标准补足差额。例如2016年的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大约于2017年6月才正式公布,则2017年上半年计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时,暂采用2015年的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进行测算,但实际征收时,必须严格按文件要求按“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来计算、征收用地单位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补贴,由于数据公布时间差导致的补贴征收金额差的问题,由各市自行规定。

十一、问:如何计算被征地农民的人均征地亩数?

答:按农户家中享有土地承包权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全部人员来计算。即每户人均征地亩数=该户被征土地面积/该户享有土地承包权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全部人数。农户在不同时期多次被征地,可能会导致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发生变化,但不会影响被征地农民享受养老保险补贴的合法权益。

十二、问:如何理解养老保险补贴资金限高托低的计发办法?

答:新政策实施后,即2016年1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每被征收一次土地,就按征地面积来计提一次养老保险补贴,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就能享受补贴。农户被一次或多次征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超过8亩的,超过部分不再计发养老保险补贴。而当土地完全征收时,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不足1亩的,按1亩补足养老保险补贴。例如:A农户已被征地30亩,家庭中符合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条件的共3人,即人均征地10亩,但该农户每人只能享受8亩的补贴,每人超出的2亩不再计发养老保险补贴。B农户土地已经被完全征收,被征收土地共2亩,家庭中符合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条件的共5人,即人均征地0.4亩,则该农户每人都能按1亩来享受补贴,即每人除了正常享受0.4亩的补贴外,还可以比实际征地面积多享受了0.6亩的养老保险补贴。再如:C农户第一次被征地1亩,当时符合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条件的只有父母2人,则第一次征地人均征地面积为0.5亩;第二次土地完全被征收,被征地0.8,此时符合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条件的有父母孩子共4人,则第二次征地人均征地面积为0.2亩。由于C农户家庭承包土地已经完全被征收,需要确认是否达到限高托底的条件,经计算,对父母2人,累计人均征地面积为0.5+0.2=0.7亩,对已满16周岁的孩子2人,累计人均征地面积为0.2,都没达到1亩的托底线,故都可以按1亩来享受养老保险补贴。即父母2人除了正常享受0.7亩的补贴外,还可再多享受1亩-0.7亩=0.3亩的补贴;2个孩子除了正常享受0.2亩的补贴外,还可再多享受1亩-0.2亩=0.8亩的补贴。D农户家中符合享受养老保险补贴条件的共有3人,2016年以后家中享有承包权的土地被政府依法组织征收共3次,分别被征2亩、1.5亩、1亩,由于第三次土地完全被征收,需要确认其是否达到托低条件。该农户第一次征地人均征地面积为2/3=0.66亩,第二次征地人均征地面积为1.5/3=0.5亩,第三次征地人均被征土地面积为1/3=0.33亩,累计被征土地面积为人均0.66+0.5+0.33=1.49亩,由于累计征地已超过人均1亩,因此第三次土地完全被征收时,也只能按人均0.33亩的实际征收面积享受养老保险补贴。其他情况以此类推。

二十五、问:被征地农民中的现役军人,应如何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答:被征地农民中的现役军人,由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预存款账户,其退出现役后,可按本细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因征地产生的养老保险补贴,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对退出现役后,以退休或以自主择业等方式安置,或以其他不需要将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到地方、不需要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方式安置的有关特殊人员,根据个人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可将其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性发放给本人。

二十六、问:被征地农民中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在校学生,应如何享受养老保险补贴?

答:被征地农民中的16周岁以上(含16周岁)的在校学生,由县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预存款账户,待其符合条件参保后,按本细则有关规定享受因征地产生的养老保险补贴,用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十七、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旧政策应如何衔接?

答: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出台前各地按《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桂政办发〔2008〕18号)建立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按如下办法进行衔接:

1.已领取养老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民,从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实施之月起,统一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原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包括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相关利息,下同)扣除已领取的养老金后,将余额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规定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并参加今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调整。被征地农民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低于原待遇标准的,按其差额给予补足,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按原渠道统筹安排解决。

2.未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民,其个人应按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参保缴费年限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从申报办理参保登记之月起,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先将其个人原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于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部分由个人补足,其缴费年限按实际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年限计算。

二十八、问:对2016年以前符合条件但未享受政府参保补贴的被征地农民,应如何处理?

答:2008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至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实施时,符合桂政办发〔2008〕18号文件规定的保障条件但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统一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对未享受政府参保补贴的被征地农民,由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由各市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解决。

二十九、问:对2016年以前符合条件且已享受政府参保补贴的被征地农民,应如何处理?

答:2008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至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实施时,符合桂政办发〔2008〕18号文件规定的保障条件但尚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范围。已享受政府参保补贴的被征地农民,按现行的政策规定进行衔接。

三十、问:养老保险补贴资金从哪里来?

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由用地单位承担,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在征地成本中单列,不得纳入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征地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向用地单位(含单独选址用地业主)征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用地单位(含单独选址用地业主)应在供地前一次性足额将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划入政府指定账户。地方政府收储土地的,由当地政府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划入政府指定账户。

三十一、问:如何确保养老补贴资金能够足额筹集到位?

答:桂人社发〔2016〕46号文件建立了预存补贴资金再供地的保障机制,明确规定申请用地单位或收储土地的当地政府应划拨的养老保险补贴资金未到账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得办理供地手续,从而确保了养老保险补贴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

三十二、问:用地单位应何时向政府缴纳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资金?

答:用地单位(含单独选址用地业主)应在当地国土资源部门供地前,一次性足额将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划入政府指定账户。地方政府收储土地的,由当地政府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划入政府指定账户。

三十三、问: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资金应如何提取?

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根据征地涉及人数、征地次数、征地规模,按征地项目进行提取。每次征地提取的每户人均最低补贴标准为:征地基准日上年度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亩数。但要同时考]被征地农户土地完全被征收且人均征地面积少于1亩的托底因素。

三十四、问:被征地农民养老补贴资金应如何征收?

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资金采取限高托底的办法征收,征一次地就征收一次养老保险补贴。一次或多次征地后,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超过8亩的,超过部分不再征收养老保险补贴。土地完全征收时,被征地农户人均征地面积累计不足1亩的,按1亩补足征收养老保险补贴。

三十五、问:被征地农民社保报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如何制定?

答: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方案需要在用地报批和征收土地阶段分别制定两个不同要求的方案:

一是征地批准前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报批实施方案。以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正式的征地预公告之日为基准日进行初步测算。报批方案可以不涉及被征地农民具体名单,只根据征地面积和补贴标准,适当考虑托低因素进行测算和制定。

二是征地批准后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报批实施方案。根据批复文件批准土地征收之日为基准日,征地机构、国土资源、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逐一核定报批实施方案中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对象名单、人数及人均征地面积,人社部门最终确定征地批准后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方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实施。

三十六、问:被征地农民社保报批实施方案如何实施?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5

充意见:

一、凡属于庐城规划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的被征地农民均应是农业户口,征地时已办理农转非(含集资农转非人员)或因其它原因办理农转非手续的人员,不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二、首批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和首批领取养老金的被征地农民户口性质和户籍转移界定时间为20*年*月*日。20*年*月*日以后新增人员是否符合《*县庐城规划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

》规定条件,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由公安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确认。

三、因各种原因户口挂靠在庐城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农户家庭的人员,一律以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是否分得承包土地为依据,界定是否属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四、被征地农民家庭抱养的人员,符合抱养条件经县民政部门批准的对象,经确认后,应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五、婚入婚出女(男)一律以户籍现所在地界定是否属于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范围。

婚入女(男)户籍没有转移到庐城规划区内的,不能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婚出女(男)户籍已经转移到庐城规划区外的,也不能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

婚入女(男)必须提供结婚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才能界定是否属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六、15周岁以下的被征地农民(含新生婴儿)属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但因距领取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时间间隔较长,先登记造册备案存档,实行动态管理,暂不列入首批参保人员名单,待其

符合条件后,再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范围。

七、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后又因参军入学等各种原因办理农转非手续的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暂不属于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范围,待其稳定后,再根据政策规定确认是否属于被征地农民

养老保险范围,如本人要求退还个人缴费部分,可以退还个人缴费本息。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以建设小康和谐新为目标。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保障体系。全力维护被征地农民切身利益。

二、基本原则

1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集体能承担。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政府能承受。被征地农民能接受。

2保障办法既有别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又能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3统一制度。县级统筹。分级负责。

三、保障对象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内。失去全部耕地或大部分农用地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实施征地后。

城市(含建制镇)规划区外。人均耕地面积不足维持基本生产生活。当地政府无法安置的农业人口。经依法批准土地征收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法调剂。

四、保障形式

1被征地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一次性缴足应缴养老保险费用后。

2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人员。一次性缴足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达到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

3被征地时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员。作为新生劳动力参加相关社会保险。按征地补偿规定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就业年龄后。

4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前。不再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五、统筹制度

1为符合保障对象被征地农民建立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县区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市上制定被征地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统筹。集体补助一部分。政府承担30%资金从土地总费用中列支;集体承担50%资金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个人承担20%资金从征地安置费中抵交。被征地农民土地补偿费和征地安置补助费已经全部发给和部分发给农民个人的按当时资金分配的比例,按照个人缴纳一部分。政府承担一部分的原则筹集。筹资额度按参保人达到退休年龄后养老金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由村社和个人分别承担,其中政府承担的30%从土地经营收益资金中列支。

3政府出资和集体出资部分全部记入统筹基金。不计征各项税费。个人缴费部分记入个人账户。

4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关系终止。且符合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可选择享受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退给参保人。

六、基金管理

1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专款专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及时足额转入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立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专户。各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市、县区财政、国土部门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协同办理。要及时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解同级财政专户,建立被征地农民个人帐户档案和相应的缴费证、领取证,确保被征地农民到达退休年龄后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

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除留足应支付的养老金外。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保值增值。统筹账户增值收益。确保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营。每年对资金进行专项审计,应全部存入设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基金专户。计入统筹基金专户。建立健全基金监督和管理机制。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任何部门不能挤占、转借、挪用和截留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直接投资和风险投资。

七、缴费与待遇

1办理程序。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由个人申请。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公示后。并由国土部门审核办理相关缴费划转手续,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委会讨论审查。报县区社保经办机构审定缴费基数。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管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退休年龄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退休。

2缴费基数与缴费比例。被征地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20%缴费年限按15年计算确定。被征地农民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每多缴一年,基数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纳。尚未达到待遇享受年龄继续缴费的其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月基础养老金增发5%

3养老保险金计发。被征地农民月领取养老保险金由月基础养老金和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4被征地农民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根据国家今后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5退休人员死亡后。丧葬费、一次性抚恤费标准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参保人员、退休人员死亡后应发给其法定继承人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属于个人缴纳部分的余额。

八、配套措施

1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按照“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市场调节就业”方针。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把劳动年龄段内的被征地农民纳入劳动就业培训计划。分批次、有步骤地组织引导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并举。建立就业培训专项基金。提高就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提供就业援助和创业指导,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要积极向被征地农民提供信息,组织外出务工和劳务派遣。鼓励用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鼓励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2切实完善被征地农民保障措施。对已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要积极给予优惠政策扶持。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保留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符合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条件的要按规定纳入各项社会保险范围。对已灵活就业的被征地农民。努力帮助稳固就业和扩大就业门路。对生活困难。当地已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试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纳入相应保障范围。符合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要采取农村特困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3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今后征收集体土地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社保问题。要把被征地农民保险费用列入征收土地成本通盘考虑。二是被征地集体组织在征收土地补偿费用分配中。要预留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解决被征地农民无力参保和社保资金补助问题。通过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不断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办法。一是新征收集体土地。要把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列为重点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经营收益中。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

九、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科。经办机构成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科,市政府办公室、宣传、建设、国土、劳动保障、民政、发改、财政、公安、农业、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管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统筹负责经办业务。各县区成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股(室)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股(室)市、县区要调剂增加事业编制,确保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顺利进行。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7

一、适当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标准

新参保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缴费标准只设A、B、C三档,参保人员可在A、B、C三档内自行选择一档缴费,一经选定,不再变动。本意见实施前征用土地的被征地农民,允许按原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障费,但须在去年底前办理参保缴费手续;本意见实施后征用土地的被征地农民,须在土地征用后6个月内办理参保缴费手续。逾期不予办理。确因特殊原因要求补办的,由行政村提出申请,镇乡(街道)审核,县社会保险机构核准,按年利率5%加收滞纳金。

二、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范围

本县范围内,经县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征地,除征用耕地占全部耕地80%及以上的行政村(生产队)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范围外,行政村(生产队)征用耕地占全部耕地不到80%的,由县统一征地办公室按实际征用耕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确定该行政村(生产队)的被征地农民人数及名单,由县劳动部门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手续。

根据《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在报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说明表》时必须将被征地农民具体名单附上,审批后以被征地农民具体名单为依据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手续。

三、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渠道

1、对男50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的被征地农民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后,男在60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进入企业或自谋职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时间可以补缴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年限。补缴后,男到达60周岁、女到达50周岁时不满15年的,可以后延,但最长不超过5年,后延后到达15年(含补缴年限)的可按月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同时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费补缴的标准按补缴时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标准计算确定。

2、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后,进入企业工作或自谋职业参保符合按月享受基本养老待遇的,其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个人账户金可并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或退还个人,终止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不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可再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参保手续,同时终止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四、其他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8

**被征地农民参保情况

第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依据。**被征地农民依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社联字【2009】1号文件《关于印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的通知<**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之前并没有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保的相关政策。自2014年10月1日以起执行**人社联字【2014】11号《关于调整**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

第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时间、筹集办法、缴费标准。自2009年1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照被征地农民、村集体和政府分别承担40%、20%、40%的办法筹集;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按照征地当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0%*13年*12个月计算。自2014年10月1日以起执行**人社联字【2014】11号文件,原规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比例分别由财政、村集体、农民承担办法不再执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按照测算额度全额存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财政专户。

第三,**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执行标准按照城镇低保标准执行。

第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审批程序。人社部门不参与征地审批,社保局根据镇政府及村上提供的相关材料,依据《**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予以参保,不符合的材料退回。

第五,被征地补偿标准按照**市网上公示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计算。被征地农民除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外,还享受政府补贴。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9

[关键词]被征地农民;海域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DOI]10.13939/ki.zgsc.2016.42.020

随着XM市产业布局调整及区域城市建设开发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和海域被用于建设城市建筑、工业区厂房和基础设施等,越来越多的农民和渔民因此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成为了无地、无业、无保障的“无产阶级”。为保障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生产、生活,保证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TA区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每年拨付大额的养老保障财政支出来保证政策的实施。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保障政策,它的财政支出绩效高低直接影响着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情况,影响着TA区农村的和谐稳定和城镇化的进程。因此,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才能评判每年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的支出水平是否合理,为下年支出规模和结构提供调整依据,增强TA区对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的公共财政养老支出效果。

1 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获取所需的物品和劳务必须进行必要的财政资金支付,其中养老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环节,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是养老支出的核心模块。根据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以及建设用地需求预测,2000―2030年被征地农民数量增长迅速,预计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规模将超过1亿人。TA区近几年的征地拆迁步伐也逐步加快,符合条件的被征地或海域退养村庄从2009年的54个上升到2013年的80个,上涨幅度达48.45%。中国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这一社会群体规模的不断壮大引发了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迫切需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然而,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虽然对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出相关规定,却并未明确规定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规模的日益壮大,基本养老保障需求的日益加大,无不催化着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诞生和完善。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是TA区人民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促进提高政府资金运行效率,增强TA区公共财政养老保障支出效果的关键手段。

2 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的特性

针对失地农民及退养渔民的法律制度缺失情况,TA区人民政府出台并实施了XT政 〔2006〕45号、XT人劳〔2008〕 56号、XT政〔2009〕 107号、XT政 〔2011〕63号、XT委 〔2013〕42号和XT人社 〔2013〕 63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根据TA区实际情况对《TA区被征地人员和海域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探索、修订和创新,致力于规范TA区失地农民及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和养老金、保障性就业补贴与养老补助发放方面内容,解决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工作无岗”和“养老无着”问题,保证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数量和质量。

2.1 优化保障程度,增加参保数量

通过降低门槛,区分年龄段,设置参保档次,提升补助标准和给予贷款补贴等方式,不断提高参保人数,全面提升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保障程度。

2.1.1 低门槛进入,扩宽参保范围

失地农民参保被征用土地范围由XT政 〔2006〕45号文的60%降低到40%,并将《办法》适用范围延伸至退养渔民、竹坝华侨农场及其他国有农场被征地人员,使得更多被征用土地和渔场的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村民有权利参保。《办法》中不仅完全被征地农民有权参保,部分被征地农民也享受应有的保障,这相较于“江西省婺源县模式”体现了更多的政策制定的公平原则。

2.1.2 多年龄段缴费,多档次养老选择

对不同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参保实施不同的缴费标准,年龄选择范围广,男、女满18周岁即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缴费标准参保。同时,《办法》中将XT政 〔2006〕45号文的“全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修订为明确的月缴费基数,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更便于参保人员计算养老保障情况。个人自愿选择参保的不同档次,养老保障多样化,如:男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月缴费基数60%~10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8~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2.1.3 资金筹集责任明确,政府补助力度加大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筹资,更多的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有能力负担基本养老保险的缴交。个人缴交部分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不足部分再由个人缴交,极大减轻了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缴费负担。村(居)委会(或小组)统一制定集体补贴金额,土地补偿款优先安排至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区财政参保补助金额亦从XT政 〔2006〕 45号5000元、XT政〔2009〕107号6000元一直提升到XT委〔2013〕42号和XT人社 〔2013〕63号文的15000元、20000元等。

2.1.4 参保贷款贴息规范,参保补贴充实完善

为解决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参保资金缺乏困难,提高参保积极性,区财政对符合条件选择一次性缴交15年基本养老保险的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给予全额贷款贴息,并在XT政 〔2009〕107号和XT政〔2011〕63号中修订完善了贷款金额和贴息期限。此外,区财政在独有特区补贴的基础上,Σ伪6韵蟮牟固不断修订,新设并规范了对退养死亡、低保对象、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保障性就业和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贴标准。

2.2 规范政策实施,提升参保效率

通过统一管理、职责分工和规范流程等方式,规范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提升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参保的办理效率。

2.2.1 实施统一管理,强调相关部门职责

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实施统一管理。同时明确规定了TA区政府相关责任部门的具体职责,并根据实施情况增设对应的责任部门,以全面保障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如XT政〔2009〕107号新增区财政局负责被征地人员参保补助、补贴款拨付及管理、监督工作。

2.2.2 梳理补助申报流程,提升参保办理效率

为进一步改善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工作的实施,XT人社〔2013〕 63号文的实施细则对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保障性就业补贴和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的申办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提升了参保办理效率,减少了纠纷和扯皮发生的概率。

3 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是指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管理工作所取得的实际效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程序的制定,以全面衡量政府为满足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的需要,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设置职责分工、实施统一管理活动的效益。

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问题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主要考虑基本养老保险筹集、营运和发放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有效性。鉴于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基本情况,初步选择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具体指标体系见下表)。

4 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TA区2013年被征地人员和海域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重c着眼于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的效率性、经济性和有效性,最终评价结果为86.1分,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绩效良好。

4.1 养老保障财政支出效率性

TA区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的组织实施工作成效显著。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镇政府和各村(居)委员会等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责任部门均根据不断健全和更新的《TA区被征地人员和海域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积极稳妥”的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工作实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民群体受教育水平低,对国家、XM市和TA区推行的政策关注度不足,只关注眼前利益。部分年轻一辈的失地农民认为社会发展太快,变数太多,缴纳一大笔养老保险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享受不符合他们当前利益。多数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认为社会养老保险费和其他社会保障费价格偏高,村集体和政府给予的补贴金额过少甚至没有补贴,一次性支付金额过大,个人筹资率达61.63%,参保积极性较低。鉴于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参保的重点关注因素,XT政 〔2009〕107号文规定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由个人、集体、政府三方筹资,个人缴交部分优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村(居)委会(或小组)统一制定了集体补贴金额,政府参保补助由2006年的5000元提升至6000元、15000元、20000元一直到2013年的22000元,政府补助力度逐步加大。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保障性就业补贴、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和其他相关补助资金实施专项管理,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核算,并在固定时点及时地拨付至各村(居)委员会账户和个人账户,以确保参保人员养老保障福利的享受。

截至2013年年底,TA区超额完成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参保目标,参保目标完成率达205%,参保覆盖率达21.7877%,超过国家劳工组织制定的养老保险平均覆盖率占劳动人口20%的标准。

4.2 养老保障财政支出经济性绩效评价

XT政 〔2006〕 45号、XT政 〔2009〕107号和XT人社〔2013〕63号等均对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补助、保障性就业补贴和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等的分配对象、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严格按照申请申办、村(居)委会初审与公示、相关部门审核、镇(街)财政拨款、村(居)委会缴费和发放等政策流程规定执行。

2013年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人均基本养老保险补助支出达11063元,贷款贴息补助支出率达6.1587%,保障性就业补助支出率达4.9984%,困难家庭老人养老补助支出率达3.3363%,基本养老补助支出占社会保障财政补助支出的比例达16.4606%,高出城乡居民养老补助支出率3.64个百分点,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支出较前几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3 养老保障财政支出有效性绩效评价

TA区人民政府采用同天津、安徽、浙江等省市一致的个人账户制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保障模式,被征地农民和村集体可依据不同的参保标准一次性向政府主管部门缴纳一定数量的资金,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被征地农民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缴费基数的11%一次性记入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同时,为防止个人账户资金不足而无法支付被征地人员的养老金,其余缴费部分纳入XM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参保的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达到法定领取年龄后,可按月从个人账户中支取一定数量的养老金,切实保障了该群体的老年生活,保证失地农民与退养渔民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可持续影响效益好,群众满意度较高。2013年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达3076人,累计人数达16331人,参保比率达34.9838%,比2012年环比增长13.80%,增幅较大,切实保障了更多失地农民与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工作。

然而,参保人缴纳一大笔养老保险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效益,时间跨度较大,项目产出时效一般。此外,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在退休无法工作时,部分人员仍可通过自建房收取房租或者摆摊等方式进行自主营生,亦可由子女养老或者自行购买保险等方式养老,故项目的基本养老金贡献率和替代率一般。

5 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财政支出展望

随着XT人社〔2013〕63号等新政策的出台,TA区财政局预测2014年TA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参保人数将大幅提升,新增参保人员将提升至11784人,人均补助标准(含参保补助和贴息)将提升至2.2万元/人,2015年及以后新增参保人数与人均补助标准逐步趋于稳定。

鉴于各地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差异度过大,为更好地与国家和地方政策接轨,保障TA区失地农民与退养渔民的权益,真正做到“养老有着”,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该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保险模式和补贴形式等,为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法律支持。TA区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制定符合TA区实际情况的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险办法。

同时,TA区应对征地补偿方法进行改革,尽量采用市场化补偿标准,提高征地补偿额度,同时将征地补偿款应划分模块,一块用于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险费,一块直接发放给被征地农民和渔民,以避免很多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一旦拿到征地补偿款,就不愿意再拿出大笔资金来缴纳养老保险的现象。

6 结 论

TA区人民政府根据TA区经济承受能力和农民实际状况构建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极大地保障了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基本养老生活,既有本质上的普遍性又有个别的特殊性,体现着区域的特色与创新。根据绩效评价情况,TA区2013年被征地人员和海域退养渔民的养老保障工作实施良好,今后工作的重点仍在于如何根据政府政策变动方向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的管理实施办法,以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的老年生活,推动TA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毛太田.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2]劳动保障部课题组.我国被征地r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中国劳动,2007(1):10-14.

[3]吴素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72):46-51.

[4]张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指标量化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12):149-155.

[5]张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价的难点与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财经,2009(6):18-21.

[6]张智勇,赵俊,石永强.养老服务供应链创新模式:绩效评价与优化策略――基于广州荔湾区的调查[J].商业研究,2013(8):107-114.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划内土地全部被征用的在籍农业人口。

第三条符合条件的农民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必须加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其余人员可自愿参加。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补偿和安置。因被征地而转为非农业户口的人员,可按照灵活就业人员政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条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由被征地农民所在村(居)委会出具名单,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核,经国土资源部门核准后,报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定。

第五条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资金由政府、集体和个人三方共担,实行个人专户与统筹账户、专项调剂相结合的制度。参保人员按市(县)区确定的养老保障标准缴费。

第六条养老保障标准按照高于当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标准,由各市(县)区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参照领取标准与趸缴总额对照表确定。

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基金支付能力及当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物价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养老保障标准。

第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以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的70%(其中,集体补助承担比例为15%,个人缴费承担比例为55%)为基数,分别从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划拨和抵扣。集体土地补偿收入,应优先用于缴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统筹账户资金以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为基数,按照30%的比例,由各市(县)区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没有净收益或净收益不足时,由市(县)区负责解决。

第八条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从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参保的,从缴费的次月起,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

养老保障待遇先从个人专户资金支付,个人专户资金不足时,由统筹账户资金支付。

第九条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条参保人员出国定居的,终止养老保障关系,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十一条参保人员户籍从本地迁往外地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养老保障关系留存原地,达到享受待遇条件后在原地领取养老保障金;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退保,其个人专户资金余额一次性返还给本人。

第十二条被征用土地前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根据本人意愿可以继续保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也可以退保。被征用土地后(包括征地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继续保留,对达到退休年龄、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应退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并将个人专户资金的本息返还给本人;对达到退休年龄、不符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继续享受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第十三条对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将其纳入城镇就业服务体系,为其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组织参加就业前培训,增强就业能力。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为其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服务。

第十四条被征地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享受相应的待遇;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就业愿望且尚未就业的,享受失业人员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未就业并符合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十五条被征地农民仍保留农村户口的,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待遇;转为城镇户口且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并明确劳动关系的,与用人单位其他职工一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城镇用人单位就业、未明确劳动关系以及灵活就业的,按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参保并享受有关待遇;转为城镇户口且享受城镇低保待遇的,按有关低保对象救助规定予以救助;不符合享受城镇低保待遇条件但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按有关应急(临时)救助政策规定予以救助。

第十六条市(县)区按照不低于被征地农民所需养老保障资金总额10%的比例从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调剂资金,并存入财政专户。可通过社会捐助、国有资产变现部分收入等资金,补充调剂资金。

调剂资金用于弥补调整养老保障待遇标准和超过预期寿命给付的养老保障金造成的资金缺口,以及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费。

第十七条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统筹账户资金和调剂资金,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核定的数额一次性足额划入当地财政部门开设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专户资金和统筹账户资金全部用于支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第十八条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转借、挪用、截留和挤占,除留足当期支付的社会保障金外,应全部存入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资金专户,记账利率按实际收益率计算。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情况,每年要向被征地农民公布一次,接受社会和被征地农民的监督。

第十九条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实行市(县)区统筹。

市负责全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的制定、组织推进和监督指导工作。各市(县)区政府负责本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组织实施和社会保障各项资金的落实工作。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综合管理;财政部门负责征地调节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监督;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土地征用情况和参保人员情况的核准;卫生部门负责仍保留农村户口的被征地农民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规定享受有关医疗待遇的核准;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承包土地变化情况;民政部门负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情况。

第二十一条市(县)区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的申报、登记及保费征缴、待遇审核和给付、个人专户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市(县)区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二十三条征收、征用城市规划区外的土地时,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的,可参照本实施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