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方案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7:09

通信技术方案

通信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应急通信;Wi-MAX;无线局域网

“应急通信”是指借助有线/无线综合通信平台及数字集群调度通信技术建立的一种极有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的专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不仅要求能与系统内的成员进行通信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在复杂环境中快速部署和快速实施,系统内成员要能通过一定的通信方式实时地传递信息,调整各自的活动或行为。系统的快速、简便、环境适应能力是其最为重要的性能指标。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的应急通信系统也日趋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

1 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

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一般包括两部分:现场通信用户和现场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现场指挥中心与远端指挥中心之间的通信。为方便紧急情况下的布设,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应以无线通信方式为主。现场各用户终端与现场指挥中心之间需要通过无线手段进行信息交换,现场的这种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信息要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传送;支持大量的、频繁的信息传输;要求通信的信号足够强,能够克服障碍物的影响;通信范围要求比较大;要求现场指挥中心能够采用一对多的方式与现场通信用户进行通信。

现场指挥中心与远端指挥中心之间需要无线通信方式来传递各种信息,这种无线通信具有以下特点:要求通信稳定可靠;支持大量的、不频繁的信息传输;通信的距离远;采用点到点的通信方式。

2 基于Wi-MAX技术的应急通信方案

2.1 Wi-MAX系列标准

IEEE802.16工作组自1999年成立以来,主要工作是建立和推进全球统一的宽带无线标准。已相继推出了802.16,802.16a,802.16REVd,802.16e等一系列标准,其中802.16e可以支持移动性的无线宽带接入,被认为是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的理想解决方案。

IEEE802.16工作组主要针对WMAN的物理层和MAC层制定了规范和标准。为满足可运营的无线宽带网络的需要,由英特尔等通信设备制造商和一些运营商结成了一个全球微波接入的互操作性联盟组织,因此相关无线城域网技术又被称为Wi-MAX技术。

最初的IEEE802.16协议是2001年12月IEEE通过的无线城域网标准,该标准支持的工作频段为10~66GHz,只能承载在视距的环境中,这些限制并不利于固定宽带接入技术的推广。目前正在标准化的IEEE802.16e协议作为固定接入技术的扩展,增加了终端用户的移动,从而使移动终端能在不同基站间进行切换和漫游。IEEE802.16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高速、远距离传输以及较好的适用性和较低的成本,802.16协议最高速率为134 Mbps,802.16e在5MHz信道上最大提供约15Mbit/s速率。Wi-MAX网络具有网络部署时间短、覆盖范围广、可根据应用灵活调整等良好的适用性。

802.16e系统工作频段为2~6GHz,双工方式为FDD(频分双工)和TDD(时分双工)。载波带宽可选择在1.25~20MHz之间。在空中接口上,调制方式采用的核心技术是OFDM和OFDMA。覆盖范围是1~2km。移动性上,最高可支持120km/h,一般为低速(10~15km/h)。802.16e标准面向更宽范围的无线点到多点城域网系统,可提供核心公共网接入。制定802.16e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既能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又使用户具有移动性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基于802.16e标准的系统具有高速移动性、宽带接入、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满足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要求。

2.2 基于Wi-MAX技术的应急通信方案

现代化城市生活中的公共安全和紧急救助行业是应急通信应用的一个主要领域,在此应用场合中,大多数工作人员都处于移动状态,在通信方面必须依赖于无线网络解决方案。随着802.16e的逐渐成熟,Wi-MAX系统可支持大范围、高速移动下的无中断无线宽带接入应用。Wi-MAX技术可以满足对数据调度、移动视频监控、车辆/人员定位、移动指挥车应急通信等业务需求。因此,建设基于Wi-MAX技术的城域网,可以大大提高对紧急事件的响应能力,提高城市的整体安全水平。

如图1所示,由现场指挥中心、基站、远端指挥中心和Internet/MAN等几部分组成无线宽带网络系统,实现城域范围内的应急通信。现场指挥中心通常由应急通信车组成,工作人员可使用便携式终端通过无线城域网(WMAN)与远端指挥中心实时地进行视频、数据和语音通信,对人员、车辆等信息进行快速查询,特别是相关图片、图像的传输应用,通过使用GIS系统,对现场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监控视频数据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传送到远端指挥中心。

以消防系统为例,介绍系统的运行流程。在接到火警报警后,远端指挥中心利用GIS系统快速确定火灾发生的地点,根据消防力量的分布情况,优化出救火车的最佳行进路线。消防员通过用户终端与现场指挥中心通信,现场指挥中心通过无线宽带网络与远端指挥中心数据库连接。现场指挥中心通过GPS定位功能对消防力量分布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访问远端指挥中心的数据库,预设火灾扑救方案。

结合各用户终端发回的信息,通过无线宽带网络把电子地图、重要设施分布信息及随时更新的消防力量部署方案发送到消防队员的用户终端上。同时,采集此次行动的所有资料信息并保存到远端指挥中心的数据库中。

利用Wi-MAX建立固定或机动无线宽带基站,成本低、工作灵活、覆盖范围较大、通信能力强,在平时可实现语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并且十分适合灾变现场应急机动通信。机动基站可为覆盖区域内提供语音通信、视频图像等应急通信服务。Wi-MAX系统可为用户提供移动数据业务,包括移动流媒体的可视电话、移动监控、移动数据查询等。因此,可为公安、消防、抗洪防汛等应急通信系统提供低成本、高速率、安全可靠的无线专用网络。

基于IEEE802.16e协议标准的Wi-MAX系统,能够提供车速移动下的高速率数据业务,也可支持话音业务。Wi-MAX系统具有远距离、高速率、部署简便、受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限制少以及具有灵活性、移动性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推动综合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Wi-MAX系统在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和便携、移动通信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与其他有关无线通信技术的分析比较

在现有无线通信技术中,也可采用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实现应急通信中的无线传输。WLAN是短距离、高速率的接入技术,优点是:信号的工作频率都在免许可证的频段,系统的运营成本低;数据的传输速度一般都在1Mbps以上,可充分保证大信息量的传输,不会出现网络堵塞现象;各终端是对等的,容易满足系统中一对多通信方式的要求。

WLAN技术的缺点是:对障碍物的穿透能力有限,当现场的环境复杂时,数据传输将变得困难,甚至无法正常传输;传输距离有限;对安全问题考虑不够成熟,使用中容易造成信息安全问题。WLAN由于对障碍物穿透能力和无线传输距离的限制,无法满足应急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所以无法在实际应用中被采纳。Wi-MAX通信技术具有高速、远距离传输以及较好的适用性和较低的成本等特点,能够弥补无线局域网的不足,相比应急通信而言比较可行。

802.16e协议本身是新公布的标准,还需在使用中进一步完善,802.16e在真正投入使用的时候,为了获得较高的数据接入带宽(30Mbit/s),必然要在覆盖方面和移动性方面做出让步,其支持的移动速度可能达不到120km/h,其主要的应用将集中在静止或低速移动状态下的宽带数据接入。Wi-MAX通信技术在支持切换、QoS机制、安全性等方面的实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论

提出了应急通信系统中基于Wi-MAX技术的通信实现方案,并与WLAN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Wi-MAX技术的实现可行性。Wi-MAX技术具有速率高、覆盖范围大、标准化、可操作性好、成本低、易实现等优势,基于Wi-MAX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今后宽带接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通信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Wi-MAX在认证、频谱、质量保证和安全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应用解决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道华,王成渝,李勇.应急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1997(11):4-6.

[2]王斌.Wi-MAX应用模式探讨[J].现代通信,2005(6):46-49.

通信技术方案篇2

关键词: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巡检模式;天津海岸电台;通信技术

1背景

天津海岸电台是我国开通远洋通信业务的三大海岸电台之一,由中控台、发信台和收信台三址组成。多年来,天津海岸电台承担着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水上搜寻与救助通信及交通部门指定的多种公益性通信业务,在我国实施的GMDSS工程中开放MF/VHF遇险数选值班业务;承担向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海域播发航行警告业务。天津海岸电台所开放的莫尔斯无线电报、窄带直接印字电报、单边带无线电话和VHF无线电话等所有公众通信电路,为远洋、近洋及国内海域船舶提供了大量公众通信服务。天津海岸电台拥有中短波收信机28套,其中分立式遥控接收机12部,集中遥控式接收机16部,收信台受控配套设备1套,VHF收发信机12部,现有MF/HF接收天线19副,发信设备30余部。另外三址分别设有供电系统3套及柴油发电机组共8台。目前,如此大量的通信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完全由人工完成,费时、繁琐,效率低,且数据不易规范,设备管理不规范,无法对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故障快速做出反应。为使天津海岸电台各业务稳定、高效地运行,让设备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及时排解运行中的故障和隐患,确保电台设备和各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天津海岸电台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天津海岸电台的通信设备巡检工作缺少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主要由人工现场巡视完成,在巡检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开发一套电子通信设备巡检系统来代替目前的落后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包含设备使用、保养、维修管理的基本工作,可以规范维修、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指导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实现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设备运行。

2目标

以解决电台通信设备线路巡检难和监管难等问题为目标,用信息技术理念及手段,结合天津海岸电台通信设备、线路巡检的巡检和管理要求、工作环境及操作习惯,为通信设备维护管理人员提供可靠、便捷的操作方法。采用先进技术开发的电台通信设备巡检系统,通过专用便携巡检终端收集检测线路的数据,再基于B/S结构和C/S结构相结合的架构实现后端的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系统的巡检部分将通过专用便携巡检终端对电台通信设备的线路状态进行数据采集,以达到方便的操作和准确记录巡检的时间、地点并实时记录线路存在的各种故障和隐患的目的。再通过网络将设备巡视信息和故障信息快速上传至服务端,随后转化为中心服务端电台通信设备与巡检管理系统中可用的数据,及时发送给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理。这样不仅会提高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还在避免大量重复手工劳动的同时,及时上报信息,做出快速应对。系统的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信息随手可得。值班人员在对设备巡检时,不需要再携带相应的检测仪器及设记录本。全部电台设备的音频线路信息都将通过随身携带的专用巡检终端设备采集,大大方便巡检人员的现场作业;(2)检测数据直观准确。基于电台通信设备音频线路的特点,音频线路接入巡检终端后,巡检终端即能实时显示线路中音频的时域、频域、信号幅度等信息,直观准确的给巡检人员展现了线路状态;(3)记录数据方便快捷。电台通信设备的音频线路检测数据、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巡检终端直接进行保存,检测数据全面准确;(4)及时反馈设备及线路状况。系统通过网络,将巡检终端的数据快速上传到中心管理系统,各部门管理人员通过访问中心管理系统,可以方便而直观地了解线路情况,及时对问题做出应对措施;(5)规范化管理。巡检人员巡查完毕后,将巡检终端数据上传到中心管理系统,中心将读取全部巡检信息并进行综合处理,形成相应的线路查询数据,生成相关报表。通过电台通信设备巡检系统实现对巡检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巡检工作有效执行;(6)系统的可扩展性好。实现开放式系统设计,可与其他系统共享信息资源。

3系统要求

(1)定期进行巡视提示,保养提示、指标测试提示、系统和数据库备份提示;(2)能够联网查看状态的设备和系统可以实现网络巡视,系统故障自动报警;(3)巡视结果、故障照片及视频可以实时输入系统,并且记录故障处理过程,免除纸质故障记录。可以与备品备件库相连;(4)对设备出现的故障可以根据以前的处理经验和方法提示处理指南;(5)可以按时间独立查询每个设备的运行、故障情况,以及所有设备的故障情况,实现设备完好率统计;(6)采用B/S架构,可以实现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相结合,设置巡检和维修人员的ID权限。

4系统组成

电台通信设备巡检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采用手持巡检终端进行电台通信设备音频线路巡检、记录巡检数据、收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内网上传到中心信息系统和中心服务器。系统主要分为巡检终端、管理终端、服务器三部分,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图1电台通信设备巡检系统网络拓扑图

5系统功能

管理终端将巡检终端上传的全部巡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形成相应查询,统计数据,并可打印报表,实现对巡检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可以自主进行设备信息配置,包括每个需要巡视的设备的基本信息、操作方法、巡视指标和指标正常值、正常运行状态的图片、巡视操作步骤、保养测试安排、典型故障处理方法等内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在有设备报废和新设备增加的时候,设备信息可以人工增减。5.1用户管理主要用于增加和删减用户及权限设置:用户分类及权限主要分为:(1)系统管理员:用于系统管理,包括系统设置、设备及用户管理;(2)技术主管科室:只有查询功能。用于查询巡检记录、巡检计划及设备情况;(3)基层主管:用于设备管理和巡检管理;(4)巡检人员:设备巡检、巡检数据上传。5.2系统日志(1)日志查询,根据设置的相关查询条件,查询系统主要操作日志。查询结果可导出到Excel、打印;(2)日志信息显示,在管理终端主要显示区域,以表格的形式显示相关的日志信息,可刷新、翻页、设置每页页码等。5.3设备管理(基层主管权限)(1)增加设备,根据设备参数,增加设备信息;(2)增加、修改、删除巡检点,增加巡检点时,设置巡检点名称、正常状态、巡检周期。当设备及系统发生变动时,适当对巡检点进行相应变动;(3)更新设备,当设备信息发生变化时,对相应设备信息进行更新。选中需要更新的设备,更新设备信息(每次只能更新一条设备);(4)删除设备,当设备发生变化时,在设备基数里删除已报废设备;(5)设备列表,用于显示本部门所有通信设备。可以按照不同的信息进行查询,查询结果导出到Excel、打印;(6)设备信息显示,可以查看本部门所有巡检设备的基本信息。5.4巡检管理(基层主管权限)(1)基层主管可以通过巡检管理察看所有巡检单并可以察看单个巡检详细内容;(2)增加、删除和修改巡检单;(3)派单功能,基层主管可以将临时任务或突况及设备故障情况,以临时巡检单形式,专门指派给某位值班员,安排其进行重点巡检。5.5巡检记录(技术主管、基层主管、巡检人员权限)(1)巡检结果显示(当前巡检单);(2)巡检记录查询(按时间段、设备、人员查询巡检记录);(3)故障查询(显示当前故障,可按时间、设备查询历史故障和处理情况)。

6巡检终端

巡检是便携手持终端,可以是一台平板电脑,通信设备巡检人员巡检专用工具。将巡检终端设备可划分为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设备巡检、数据同步等功能模块。6.1用户管理该功能模块用来确认使用人员身份,需输入密码方可登录。根据用户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巡检记录可随时记录。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及修改等操作。6.2设备管理管理巡检记录,职能主要包括查询设备信息、管理设备运行状况、管理设备巡检数据及设备维修记录。管理员可进行设备的添加和删除操作。6.3巡检记录按照巡检任务对通信设备、线路巡检,终端及时记录巡检相关数据,记录包括巡检时间、巡检设备名称或编号、巡检设备的巡检数据、设备运行状况和发现的故障及隐患等。6.4数据同步用于巡检终端数据的上传功能。通过WIFI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的同步方式,实现巡检终端与中心服务器端数据库的数据同步。6.5硬件功能设备硬件功能包括如下:(1)数据采集功能:通过采集接口将音频线路接入巡检终端后,巡检终端将能实时显示和采集线路中音频的时域、频域、信号幅度等信息;(2)设备状态显示功能:通过7寸触摸显示屏显示无线网络连接状态、电池电量、运行时间、采集的数据信息等,并通过触摸屏进行相关操作;(3)无线/有线数据通信功能:设备与中心可通过无线/有线网络进行数据同步;(4)电量检测功能:检测电池剩余电量;(5)自动关机功能:检测电池电量低时,设备自动关机;(6)充电功能:充电输入电压为5V直流,额定电流为1A,并支持移动电源充电;(7)一键开关机功能:开关机按键:长按3秒开机,长按3秒关机;(8)电池供电:锂电池供电。6.6性能指标(1)数据采集接口电平范围:0~5V;(2)电池供电时间:电池可支持设备连续工作4小时以上;(3)工作温度:0℃~50℃。综上所述,可考虑将该方案应用于电台通信设备线路巡检系统。

参考文献

[1]尚展垒,方娜.智能巡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光盘技术,2007,(2).

通信技术方案篇3

1.1电力通信网概述

电力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它集发电厂、变电站、输电、配电以及用电为一体。我国电网公司曾在2009年的时候公布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计划,计划中说要到2020年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也就是说利用先进的测量设备,并且在可靠的通信信息平台支撑下,将电力系统与坚强的电网网架高度融合,实现经济高效、透明开放的现代化电网。电力通信网主要分为电力调度网和电力配电网两种,电力调度网是指35kV-500kV的电压,而电力配电网则是指110kV以下的电压。在电力调度网的层次划分上,通常将35kV-110kV的层面称为接入层,将220kV的层面称为汇聚层,将500kV层面的称为核心层,而在电力配电网的划分层次上,则是将35kV-110kV层面称为高压配电网,10kV层面称为中压配电网,220V和380V层面称为低压配电网。电力调度网主要负责传送各种调度指令,它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电力配电网则是主站系统和各种配电终端的通信桥梁,在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2 电力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1.2.1 电力调度网

从电力调度网的层次划分上,不难看出,其与电信运营商的层次划分大致相同,目前的电网中,有很多省份都在使用以前的MSTP设备组网,只有少数省份在使用DWDM设备组网,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负荷越来越大,DWDM设备组网已经不能满足电力通信网的需要了,更何况是MSTP设备组网,所以迫切地需要各个层级的电力通信网升级。

1.2.2 电力配电网

长久以来,我国电网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实际上,配电系统是电力接入系统,通常情况下,都是由10kV以下的电压构成的。由于我国配电网的覆盖面积很广,并且技术和手段也很多样,再加之,我国落后的“重发轻供不管用”思想,使得我国的配电设备自动化程度很差,而且还存在网架结构薄弱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要想实现智能化的建设目标,就要提高供电水平,让其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来实现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2 光通信技术体制和组网方式研究

2.1 光传送网

光网络速率是随着光传送网络的传输增多而提升的,图1是光传送网总体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光传送网正在朝着全光化的趋势发展。

[图1 光传送网总体结构图]

在光通信技术体制中,有MSTP、DWDM、ASON等光传送网,其中,MSTP、DWDM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但是ASON正在发展中,以下就是对ASON技术体制的具体分析:

ASON网络是指在其指令下,完成光传送网链接和交换的网络,它主要是通过控制平面来实现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而实现智能化的网络。ASON是由ITU-T将智能光网络标准化的产物,实际上,它的发展与光网络是没有联系的,只是人们习惯将其和光网络联系在一起,如果非要将其联系在一起,只能说,ASON是智能光网络的分支,同时也是智能光网络的主流技术。ASON的技术优势在于它在自身的控制下完成光网络链接和自动交换。要知道,传统的传输网有两个层面,是网管层面和设备层面,但是ASON有三个层面,分别是网管层面、设备层面以及最重要的控制层面,它是通过控制层面来实施交换和传输的。这也是ASON网络的特点。

ASON控制平面的功能就是自动发现功能、信令功能和路由功能,ASON的协议有很多,主要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链路管理协议以及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这些协议可以统称为GMPLS协议,以下就是GMPLS各协议之间的关系,具体如图2:

图2 GMPLS协议之间的关系

2.2 光传送网组网方式

2000-2006年一直都在使用32波X2.5G的DWDM设备组网,在2006-2009年期间,采用的是80波X10G的DWDM设备组网,并逐渐向OTN过渡,而且设备也转向了ASON设备。

2.3 EPON组网方式

使用EPON技术的组网方式,如果是32个节点,那么在EPON技术中,光纤是在局端和分光器之间产生的,一共有32个光纤,那么就是32个分光器,也就是说需要33个光收发器。

EPON的组网优势有很多,比如,网络覆盖范围大、网络可靠性高,并且提供高宽带,而且具有简化网络层次的优势,EPON在光纤传输的过程中,不需要额外的电源,这样就能够使维护变得简单,只需对分光器和ONU进行维护即可。

3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就目前光通信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将其应用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就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光通信技术已经有了三次变革,这三次变革都加快了我国走向国际的步伐,就是从SDH技术-MSTP技术-ASON技术,现在的ASON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上了,ASON技术能够解决提供电路、传送电路等问题,同时还具有保护电路的作用,这些问题都是SDH技术和MSTP技术不能做到的,可见ASON光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可以说,光通信技术改善的同时,也给国家的用电量带来了挑战,国内用电量正在增加,电力工程所需的电缆量也在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网格格局的形成,并且,为光通信技术提供了物理载体,在此种环境下,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只有光通信技术就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并形成较强的网络,增强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提高我国电力输送网的质量,因此,在未来电力通信系统中一定要应用光通信信息技术。

4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关键点

4.1 组网方案的制定

现阶段,我国的光通信技术组网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在所组建的粗函数平面上开展网络创建工作,另一种是在现有的网络技术下,引进光通信技术,同时还要对网络传输工作进行改造,进而完成网络传递的工作。实际上,这两种组网方案都存在着不足,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得当,这样才能保证光通信技术满足电力通信系统的性能需求,这就要求电力工作人员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从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比较,挑选出有效的网络组建模式,以此来实现光通信技术在不同层次和构造上的需求。

4.2 业务规划分析

由于目前光通信技术的网络传输工作能够提供不同层次和性能上的服务,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应该制定效益最大的方案,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保证网络跳数出现的最少;第二,缩短业务与业务之间的距离;第三,对光通信技术的应用情况实时监督;第四,保证网络负载均衡,只有保证以上四点要求,才能使光通信技术良好地应用在电力通信系统中。

4.3 设备的选择

目前,我国光通信技术所涉及的设备还存在弊端,要想让光通信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展现出来,就需要建设规范化的电力传输网,并且选择合理的设备,因此,电力工作人员在选择通信技术设备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设备具备有效的安全性,设备网络节点的槽位数量要多,这样才能落实电力系统的性能;第二,电力工作人员在挑选卡板的时候,要保证设备应用的卡板是热备份的;第三,要保证设备能够负荷低阶业务项目的基本要求;第四,应该选择多方向的线路,并且让其集中在多个业务卡板内,以此来提升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安全。

通信技术方案篇4

委托人乔冬生,北京市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人杨荣宽,北京市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庄甲一号。

法定代表人王志东,董事长。

委托人童明友,康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委托人崔国斌,康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原告叶延滨诉被告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人乔冬生,被告委托人童明友、崔国斌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叶延滨诉称,原告系《路上的感觉》一书的著作权人,2001年1月2日,原告发现多来米黄金书屋网站未经原告许可,擅自刊登了该书,被告进行了链接。原告为此致函被告,要求被告停止侵权,但被告却置之不理。2001年1月16日,原告通过互联网在中国新世纪读书网网站上仍能全文查阅《路上的感觉》一书,被告仍未断开链接,其行为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在其网站显著位置刊登致歉声明以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万元并承担公证费、调查取证费等。

原告提供下列证据支持其主张:1、《路上的感觉》版权页;2、00035号公证书;3、00643号公证书;4、稿酬证明;5、公证费收据。

被告北京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辩称,原告的著作权侵权通知因其自身缺陷不具备法律效力,原告在通知书中表达的意思是“要求被告停止将原告的作品直接上载到被告自己的网站上”,实际上,被告从未将原告作品直接上载,也就无从停止;另外,搜索引擎的工具性、公共性决定了法律不应该对其提供的链接承担责任。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法院依法驳回。

被告提供下列证据支持其主张:1、门户服务合同;2、情况统计;

3、搜狐网站页面;4、网络时代页面;5、技术说明。

经审理查明:2000年1月,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路上的感觉》一书,作者署名为叶延滨。2001年1月3日,原告致函新浪网站,以该网站未经其同意上载了其作品《路上的感觉》为由要求该网站停止此行为,随函附有作品的版权页和相关的网页,说明通过该网站(网址为sina.com.cn)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可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他人网站(网址为shulu.com/ novel/lsdg/lsdg.htm)上检索到该作品。同年1月16、17日,通过相同的检索方法,原告亦检索到位于中国新世纪读书网站(网址为http ://read.cnread.com/cnreadl/sgsw/y/yeyanbin/lsdg/index.html)

上的该作品。

2000年8月16日,被告与案外人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度公司)订立合同,约定百度公司向被告提供相关的搜索引擎技术服务。涉及本案的是该搜索引擎中的网页全文检索系统部分,其技术特征为:通过一个从互联网上自动收集网页的数据搜集系统得到大量的网页数据,交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和用户检索相关的网页信息(包括页面包含的关键词、编码类型、大小、被其他网页链接的次数等),然后由索引系统对分析好的抽象数据建立索引,并通过检索数据库保存相关的数据信息;检索数据库并不保存网页内容本身,其中的信息也不能通过点击链接进行网页游览的方式访问,只有当用户提交了对关键词的检索请求后,与该关键词有关的检索数据信息才会被组织起来,生成临时链接提交给用户。所有过程均由系统软件自动完成,临时链接并不在数据库中作永久保存。

另查:在“搜狐”网站上通过使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用户不仅可在国际互联网上检索到位于其他网站上的原告的该作品,亦可检索到包含此关键词的其他网站上的网页,网页内容不仅限于原告的作品。原告认可该搜索引擎与被告的搜索引擎是同一技术。

被告提交的证据2、4,与本案不具有关联性,本院不予采用,双方提交的其余证据,具有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可以用于认定本案事实。

本院的勘验笔录、庭审笔录等亦在案佐证。

本院认为:著作权是作者享有的专有权利,作者有权限制他人未经其许可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作品,但作者必须证明使用事实的真实存在。使用被告的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检索原告的作品,是通过网页全文检索系统检索到其他网站编排的页面的相关信息后与该页面生成临时链接实现的。这种相关信息,仅限于关键词“路上的感觉叶延滨”等特定的信息,而不包括作品本身;这种相关的网页,并不排除其他含有类似的相关信息的网站的网页,而且网页的内容也不限于原告的作品;这种临时链接,并不在数据库中作永久保存。因此,这种检索服务,并不等同于作品的使用。在原告未能明确其他网站上载其作品的行为的法律性质的情况下,原告以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为由要求被告承担责任,证据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据此,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叶延滨的全部诉讼请求。

通信技术方案篇5

1 移动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2006年6月,贵州省档案馆率先在全国开通了手机短信查询档案和现行文件目录业务,向社会各界提供查询的档案盒现行文件条目约有15万条,当地用户只需要编辑短信“查询内容A年份”或编辑短信“BX”发送到06688123,几秒钟后便可收到回复的短信,资费每条0.10元,回复短信免费。手机互联网用户也可以输入网址gzda.gov.cn,通过WAP界面进行查询。贵州省档案馆率先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转变档案服务模式的实现为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上开辟了新途径,让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开始在档案界引起关注。目前,从移动通信引领改变生活模式来看,移动手机应用在档案馆业务上就是通过专门的移动服务器将档案馆资源数字化信息链接或存储,然后将档案服务由档案馆对人过渡到服务器端对口到手机用户客户端,用户通过手机,以无线接入方式接收及反馈档案馆的信息这样一种服务方式,完成档案信息的交流、咨询、公布等功能,从而实现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方便快捷的与档案数据库以及档案管理员互动,是档案馆扩大外延服务的又一次新的尝试。

2 移动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彰显特色

移动通信档案业务可以实现档案馆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因为使用该业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登移动通信平台查询、利用、咨询相关的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资料,而档案馆也通过移动通信平台主动地为用户提供一些特色服务。总的来说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档案业务中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2.1 档案服务的人性化 传统的档案服务用户要想获取信息资源,只能通过主动查看浏览来获得,难免造成信息堵塞和服务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若是档案信息化资源结合移动通信平台,就既可以由用户通过移动手机等平台向档案馆提出利用需求,也可以由档案馆通过移动手机等平台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而且这种双向互动式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等通信平台进行,非常便捷和实用。

2.2 档案资源利用的多元化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等通信平台查询本地档案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和现行文件资料及其相关的馆藏介绍等,也可以WAP方式登录各档案馆的官方网站,去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同时对于一些没有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的档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到对口的档案馆移动通信平台,档案管理员接收消息后可进行处理,将相关的档案信息制成电子版或者调出已存档电子版,然后通过专用档案移动通信平台以彩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用户,也可以将其挂接到专用网站上,供用户网上查看。由此可见,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档案馆业务上可以使用户接收到比传统档案馆更为广泛的档案资源和现行文件资料,信息更为全面、广泛。

2.3 档案资源利用的移动化 移动通信平台至少像手机这样具有可移动性,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手机平台去查询利用所需的档案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不仅可以缩短利用的时间,还能够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移动通信平台应用到具体档案业务中能弥补很多传统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的空缺点,本身特殊的内涵适应了信息化的具体化、普及化,也彰显了移动信息平台的服务方式、功能等的特色。

3 移动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

3.1 档案信息传播方式与社会档案利用需求之间矛盾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档案的利用方式倾向于更便捷的互联网引擎搜索式。虽然目前根据发展需要档案资源逐步进行数字化,但是数字化后效果并不显著。在目前看来,档案向信息化迈进的路途并不开阔,社会对于档案的利用需求在不断加速,档案信息的传播方式却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顺应历史发展,我们必将找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来缓解这种矛盾。而在这个移动通信技术无孔不入的移动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是信手拈来的贴合。

3.2 实现档案馆的社会价值的需要 现阶段档案馆的社会价值还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人们都没有意识到档案资源的重要性,大量的档案资源仍然是在档案馆里沉淀发酵。因此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实现档案的社会价值,是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去引进移动通信这样大众普及可行的技术来逐步改变这种现状,最终实现档案馆的社会价值。

4 移动通信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可行性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4.1 庞大的移动通信用户 据工信部统计,2012年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超过10亿,其中3G用户达到14391.9万用户。由此不仅可以说明手机在我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还体现出手机上网功能的强大,这些都为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档案馆建设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在哪个地区,你不会看到每个人都拥有电脑或者随身携带可以随时保持网络畅通的平板电脑之类的上网工具,但是,人手一部可以随时收发信息连接互联网的手机还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说,庞大的移动通信用户为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2 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功能正在不断的增强。智能手机的出现和3G技术的成熟都为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4.3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档案网站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被纳入规划,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各行各业都把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作为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大量丰富的馆藏资源转换为可方便存储船舶利用的介质,摸索起步颇艰,但是成效显著,各单位纷纷在“十二五”规划中再接再厉。档案馆藏资源数字化后的介质均可实现通过移动通信技术船舶,一旦实现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引用并开发应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用户或只需通过手机登陆相关网站或者发送信息,就可以实现数字档案馆的利用。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行,各种符合发展需要的档案网络平台纷纷开始崭露头角。用户浏览这些网站,既可以了解国内外档案动态,馆藏介绍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查询权限内相关的档案信息和现行文件资料。随着档案网站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相关技术的跟进,移动通信技术平台与这些网站平台对接后,用户甚至可以简单的通过手机注册就可以通过相关平台登录对应的档案网站,查询利用档案信息。档案网站的盛行,为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提供了一个归口管理平台。

5 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在档案业务上的发展前景

通信技术方案篇6

一、信息化技术建设对于管理交通档案的重要性

1、可满足时展的需求。时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技术也广泛使用,交通部门也是不能例外的。交通事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信息化技术的兴起可以说是为交通事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样一来,交通资料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这时,信息化技术,就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作为交通档案管理的领导者或是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这样,就能减少档案管理工作中不必要的失误,增强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与质量,更好地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可有效改变档案管理的方式。很多时候,档案管理是很多单位工作中最为头疼的事情。资料众多、繁杂、凌乱,整理归类,很多时候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为了一份资料的去留,都要颇费一番心思。可以说交通档案管理吃力不讨好,花费很多功夫下去,包括各方面的人力或物力或财力,很多时候的效果都是不甚理想,要么残缺不全,要么丢失遗漏,要么破损严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好,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引进信息化技术是非常的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引进信息化技术管理交通档案,就能节省大量的有关于交通档案管理的一切投入,腾让出一些资金,以便投入交通事业建设的其他方面,从而推动交通事业的发展。

3、可促进档案服务向专业化发展。以往交通档案的管理,可以说跟很多单位一样都是纸质材料。纸质材料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纸质容易受潮破损。随着时间的流逝,纸质都会变黄变碎,甚至烂掉。有时为了查找一些过往的资料,就得翻找。今天翻找,明日再翻找,这些纸质档案三两下功夫都会留下很多遗憾――要么丢失要么破损,成为交通管理工作中一个主要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做好,也就是说档案管理没有做好,就成了整个交通管理工作中亟待突破的一个瓶颈。为此,交通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就显为更加重要。现在利用信息化技术管理交通档案,就更加方便,很多时候都可以在网上操作,实现档案资料异地共享,减少繁琐,实现档案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

二、信息化技术建设对于管理交通档案的新思路

1、改变工作理念,提高信息化意识。唯物辩证法人为,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行动。一切行动的先行者就是人的意识形态。在交通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与时俱进,不能因陈守旧。时展到今天,信息化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广泛使用。作为交通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也必须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引用信息化技术,使其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怎么做呢?笔者认为: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引用信息化技术。只有这样,交通档案管理才能突破瓶颈,不断进步发展。二是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工作体系,提别是对交通档案管理这一块应该进行分门别类,让信息化技术在交通档案管理中实现效果最大化。三是树立全局意识,人人都有责任为交通档案管理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使交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必要的奉献,促使交通档案管理有条不紊地展开。

2、促进管理工作规范化。档案管理是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技术活,是不可掉以轻心的,必须加以重视。要把交通档案管理做好,就是规范。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规矩”同样适应于交通档案管理。只有范管理才能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绊脚石。由于交通信息资料跟整个交通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属于交通范畴之内的资料等信息内容涉及面是非常广的,这就对交通资料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更有必要规范管理。怎么进行规范管理呢?笔者认为一是应该通盘考虑,分门别类,简明扼要地列出清单,以便有序展开。二是加强技术指导,让档案管理资料的分类更为科学合理,便于查询或调阅。三是要制作管理流程,首先要做什么怎么做,其次要做什么,最后要怎么样,等等问题应该清楚明确,以便展开。四是要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对一些档案信息进行电脑录入,保存在电脑上,避免丢失,便于查询。

通信技术方案篇7

【关键词】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是重要管理内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管理要求,将信息技术和学校档案管理进行结合,就能有助于档案管理的水平效率提高。通过从理论上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就能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加以保障。

一、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特征及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

(一)现代学校档案管理系统特征体现分析。现代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有着鲜明特征呈现,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上,主要是对信息技术应用发挥着积极作用,使得档案信息处理的效率得到了提高,在信息的储存容量上也比较大,对档案信息的检索也比价方便化。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中,有着多种管理软件能加以应用,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就提供了很大方便。还有就是现代档案管理系统的专业性比较突出,在对工作人员选择过程中,主要是对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的人才进行的选择应用,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方面就大大提高了规范性。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重要性。将信息技术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进行结合,对促进档案管理的管理效率就比较有利,对学校管理者的决策科学性也有着保障。面对多样化的发展社会,学校的管理者要制定出科学化的发展策略以及正确决策,就要注重从多方面信息上加以获取,通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标实现,在信息的高速传输下,能为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信息依据,对促进决策者的正确合理决策就起到了积极作用。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信息技术加以科学应用,对信息资源的共享目标就能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是通过纸质的载体进行管理的,在档案信息的查询以及修改等方面都比较的麻烦。而信息化的技术应用,能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在档案信息的传递效率上就大大提高了,也能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等。在档案的管理方面也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传统封闭式的管理得到了有效优化。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及现状

(一)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分析。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有着社会性发展需求,当前的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比较广泛。当前的时代是网络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上都比较大,通过信息技术科学应用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在多媒体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相结合,就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比较大,通过两者的结合就能从整体上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这也是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传统的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主要是对纸质档案进行的管理,在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上比较大,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相对比较低。高中的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大量学生以及教职工的档案数据变动等,都会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纸质的档案管理过程中,丢失损坏性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稍不谨慎就会造成档案的损坏以及丢失等。高中档案管理工作中,传统管理模式在档案的查找过程上比较烦琐,档案信息的查找效率比较低。由于档案信息是经常发生变动的,这就对档案信息的更新以及查询等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对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都有着很大阻碍。传统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在保密性方面不强,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比较低。档案信息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录入信息,这一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的保密性也比较低,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老化,在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上不熟练,有的高中学校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实现了信息化,但是信息化的程度还有待加强,在信息档案的安全性保障工作上没有加强。

三、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优化措施

加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科学应用,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上多样化实施。笔者对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究,在以下的措施实施下,对保障学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加强档案资料格式统一化。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就要注重归档资料的格式统一性。为能将高中学校档案信息管理的精、准、快等目标得以实现,就要将档案管理工作核心进行转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档案管理质量得到了提高,对档案信息的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得到了保证。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下,对高中学校的归档资料格式进行了统一化,这对档案信息的管理规范性就得到了有效保证。

(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度。高中学校的领导层,要在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上能进一步加强,领导层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用和意义要有充分重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自动化的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者以及教职员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要有充分认识,结合学校的档案管理情况构建完善化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在形式上以及管理理念层面都要进行优化。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投入。要想将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就要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上充分保障。高中学校以及当地的政府在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上都要加强重视,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能得以保障,构建完善的网络共享平台,以及构建完善的数据传递系统等。通过软硬件设备的完善建设,对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个性化服务能不断强化。

(四)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要以高素质以及高技能作为人才选拔的标准。档案管理人员的心思要缜密,对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要做好,在职业道德水平上要能符合从业要求。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要熟练化,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整体质量有效提高,只有在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档案管理的效率提高。

(五)加强高中学校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高中学校档案管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保障工作方面就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高效以及快捷的特征比较突出,但是也会在实际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保护,避免档案信息的丢失以及损坏等。实际档案管理工作实施中,就要欧豪充分准备,将计算机加密技术加以应用,以及对云技储存技术加以应用,从而保障档案信息的完整安全性。

(六)注重对高中学校档案信息的收录以及整理工作的优化实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实施中,要注重档案管理的可持续性以及整体性,管理人员在对重要纸质档案保存归档工作实施中,在网络拟定以及审查等工作实施下,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加以保障,对档案信息的录入要体现出完整性。通过这些基础措施的实施,对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就能有效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学校档案管理当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是对档案管理水平效率提高的重要举措。在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通过从理论上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对实际档案管理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为学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参考文献】

[1]鄢虹英.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

[2]韩玲.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研究[J].商,2015(19).

[3]杨丽丽.试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5).

[4]李丽.信息技术在学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通信技术方案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电子档案管理

信息时代人们进行各种交流的媒介主要以数字化为主,由于其生成简便、传送迅速,必将产生大量的数字信息,对于其中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数字信息人们称之为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使信息的存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由此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库就成为必然,就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使档案信息数字化,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

一、电子档案库的组成和特点

1. 组成:(1)用户终端。电子档案库应具备使用户能轻松方便地获得所需资料,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用户终端,使查阅手段简单化,提高资料的利用率。(2)通讯系统。网络和通讯系统是电子档案库的基础,只有在完备的通讯网络环境中,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各种联机服务扩大使用范围。(3)数据库管理和检索服务系统。电子档案馆中各种信息的加工储存,由数据库系统来实现,通过联机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数据库系统和检索系统,是关系到电子档案库正常运行的关键。

2. 特点:(1)管理对象数字化。随着办公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档案管理对象将转向以机读档案一一存储于计算机中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化对象为主。(2)档案信息媒体多样化。传统档案信息媒休以文字形式为主。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办公、控制、科研等各个领域的应用,档案信息将以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信息的立体化多媒体形式存贮和利用。(3)档案信息存贮与传递数字化。信息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资源存贮与传递向数字化、电子化发展。机读文件和机读档案将大量出现,使档案信息的存贮以数据库为主,档案信息的传递也以电子数字流的形式进行。(4)工作方式计算机化。管理对象信息化、信息处理数字化、媒体多样化和信息存贮与传递数字化,导致档案工作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计算机化。没有计算机及一些必要的辅助设备机读档案就无法存取、管理、传递和开发利用。(5)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用户中心化。用户通过网络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终端前,就可对远程数据库进行实时浏览、检索等访问。电子档案库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面向用户的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二、信息时代电子档案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1. 抓好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

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的处理技术最初只是用于信息的检索。近几年借助于图形处理技术和光盘大容量存贮技术进入到原文图形信息管理,成为全文信息检索系统。目前,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存贮技术的发展,更为档案信息数字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可能。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捕捉”任何现存的东西,包括照片、纸张等非常容易损坏变形的档案材料,把它们转换成数字形式妥善地保存起来。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有技术和设备,将档案信息数字化建成各种专业性、综合性档案信息库,不但方便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同时也是保护档案信息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已有的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来看,系统处理对象正由档案目录信息向全文信息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现有技术和服务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建成各种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

2. 加强电子档案库的研究和建设

电子档案库有五种基本功能:数字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制作和获取,存储和管理,档案信息分发技术,信息安全和权益管理,支持和实现这五种基本功能的技术形成了电子档案库的技术基础。目前这些领域中己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同时也有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加强电子档案库的建设,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互补和共享,提高利用率,有效缓解人员、资金、存储空间紧张等问题。有利于各级各类档案、图书、情报、信息中心等部门朝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3. 促进和推动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载体的多媒体化,是档案信息载体发展进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电子图文显示技术、声像技术的开发利用,使档案信息存储向大容量、高密度、电子化方向发展。cd-rom光盘以其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使用查找方便、人机界面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很易于代替传统的档案载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专门档案进行存储和管理,并能很方便地进行有关图形、图像的存储、显示和打印,特别是能够将档案库中保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储存与管理,以保护档案原件,并可对某些因时间太长而破损的重要的历史档案原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编辑功能进行存储、修补和复原,以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能力。可以建立一个多媒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把各种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善档案信息的表示方法,使其输入输出尽量按人类最习惯自然的方式进行人机界面直观、友好,即使完全不懂计算机的用户,也能通过屏幕模拟按键进行操作。

通信技术方案篇9

一、超媒体技术的主要特点

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称之为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将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据化、存储管理、查询和集成在一起,并将这些信息在网上传播。超媒体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的结合,它既有超文本灵活、非线性的信息管理优势,又有多媒体生动、自然的表现特点。超媒体与其说是一种新技术,不如说是信息管理的一种新思想的体现。它按照人类联想思维的习惯进行网状的非线性的信息管理,其注重的是信息间的相互关系。它突破了传统数据库技术的诸多限制。改变了数据静态存储、顺序访问和用户界面定制的常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图片、文本、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的存取和表现。超媒体技术的特点适应了现代档案管理中,将多媒体档案在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组织,数字化存储管理,建立档案信息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和网络一体化应用的需要,使具有大容量、多媒体、实时交换、高度集成、形象利用特征的现代档案管理模式的实现成为可能。

二、超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超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超媒体技术中音频和视频编码、压缩和存储技术、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动画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档案存储、处理和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其主要应用有:

(一)多媒体档案的处理和应用。音频和视频编码、压缩和存储技术的应用,为多媒体档案的存储、传输和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手段。该技术可使档案信息从抽象化的文字、静止的图片扩展为直观形象的声音和视频信息,声像档案信息可以随时检索播放,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应用效果,从而大大促进和推动档案信息载体的一体化管理和综合档案信息的利用。音频和视频的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将语音、图像数据压缩到非常低,当它与大容量存储技术相结合时,实现了声像信息的海量存储。光盘和硬盘等电子文件载体具有体积小、存储容量大、数据保存时间长、使用查找方便且制作成本低的特点。这就解决了档案库房拥挤、保管、查找困难等问题。该技术也为档案馆珍贵档案的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手段.避免了档案原件在再利用过程中出现的损耗。对需要妥善保存的历史档案、手稿、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档案资料,可以采用该技术生成电子声像文件供用户使用,这样既妥善地保护了档案原件,同时又能通过计算机系统形象逼真地再现给用户。该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还可以实现音频和视频信号的网络快速、无失真、高清晰传输。

(二)广域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现代档案信息资源不仅体现了载体的多样化,同时也融合了图书、资料等其他信息资源,超媒体的方式更易于反映出媒体之间的关系,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对大量的、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超文本是一种以非线性方式组织起来的文本。“非线性”是指文本中遇到的一些相关内容通过链接组织在一起,用户可以很方便地浏览这些相关内容。超链接是指文本中的词、短语、符号、图像、声音剪辑或影视剪辑这些对象之间的链接.或者与其他的文件、超文本之间的链接,建立互相链接的这些对象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它们可以在同一个文件内也可以在不同的文件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与世界上的任何一网计算机上的文件建立链接关系。因此使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就可以把全部档案范围里的各种媒体信息有效组织、链接在一起。从而建立一个超媒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一方面使得用户只需将所要的档案信息调出来,就可以在该档案主页界面上形成与此信息相关联的文字、声音、图像等其他信息的超链接关系,可以很容易地从浩如烟海、分散在各处的各种媒体信息中获得所需的相关信息,从而大大促进和推动档案信息载体的一体化管理和综合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利用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建立的超媒体数据库使用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普通检索相比较,增加了许多检索点和检索要求,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检索要求,向系统提出图形、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档案信息的检索要求,使检索过程直观、简便,由此,多媒体检索将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三)一体化网络需求的实现。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文本为主的数据通讯,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网络新闻和Web等;另一类是以声音和电视图像为主的多媒体网络通讯,包括声音点播、影视点播、协同工作、可视电话和电视会议等,它通过网络传输压缩的数字图像和声音信号,使得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参与者之间可以召开会议或者进行交流。它在档案方面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通过网络使档案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使档案信息得到广泛、充分的利用,改变以往“重藏轻用”的现象,使其社会价值得到体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

实现档案信息的网络传递和网络服务,提高档案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档案工作者既可以随时更新和最新的档案信息,又可以通过在档案网站上设置的留言板、电子信箱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建立档案工作者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点对点的信息定制服务,完善档案的网络服务。

在超媒体通讯技术中.远程协作技术可以实现异地协同工作、协作研究。这就使得处在不同地域位置的档案同行们同时进行学术探讨、经验交流及协同工作等,比如身处各地的档案工作者可以共同编辑同一份档案史料。

超媒体的电视会议提供了实时的语音、视频、文字等媒体元素的双向通讯,利用这一远程会议系统可以把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召集到一起。进入网络会议室.就某一档案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超媒体通讯中,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单播或组播等网络技术,更容易将交互式的视频内容单向广播到办公局域网,使更多的人非常方便地接收到视频通讯的内容。另一方面,它还可以把实时的超媒体通讯的内容进行非实时的存储、点播或回放。

(四)档案利用的形象化、智能化。应用动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形象化、人性化,增强档案利用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拉近了档案与用户的距离,使档案利用从专业人士更加广泛的走近普通利用者。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档案馆(室)的发展,更使档案的利用达到轻松操纵、任意遨游的境界。虚拟现实是由超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交互式人工世界。在这种人工交互世界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未来的档案馆将采用真实与虚拟并存的方式存在,虚拟档案馆是采用数字模拟物品及真实场景的三维模型展示,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操作者置身于一个虚拟档案馆里,可以观看立体的档案展品和查阅档案资料。虽然整个场景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实际情况的仿真。但是它只存在于计算机中,所以对珍贵档案来说既实现了资源社会共享,又不存在被损坏、被盗窃等许多不安全因素。虚拟现实在国内实际中的应用以敦煌莫高窟为典型代表,过多人的参观使得莫高窟宝藏受到不可修复的毁坏,但这些丰富的宝藏是应该让世人了解的。虚拟现实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网络进行虚拟软件操作,人们既免除了路途劳累,又感受到了真实场景。

参考文献:

①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②[美]Steve Mack,流媒体宝典,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③张岩峰,超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数字与缩微影像,2006,(1)

通信技术方案篇10

1 数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过去的档案管理都是手工进行,或者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下很多档案管理单位都开始结合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和保存,但是还是局限于手工方式操作和输入,并且技术局限在计算机的办公、保存、查找等功能上,对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创新比较缺乏,这样的管理和工作方式是比较落后的,工作效率较低。?底中畔⒒?背景下,通过当下的网络、通信、数据库技术帮助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数据的录入、处理、分析、保存,不仅能够让档案变得更加清晰、准确、保存时间长、查找方便,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是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

档案工作设备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并且很多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和机械化,与计算机技术相匹配进行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工和时间。尤其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下,数字化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检索和查阅效率,这是适应时代进步和变化的必然趋势,是符合当前高校学生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让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和进步。

1.3 有利于资源共享,更好的服务使用者

过去的学生档案一般都保存在高校的档案管内,毕业后由学生自行带至工作单位或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查找和使用都需要本人亲自进行,十分不便。数字化信息背景下,高校逐渐将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档案服务中,建立学生档案体系,并进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让档案的使用者和查找者不用在亲自奔波,可以借用计算机或者手机进行查阅和搜集,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提高了高校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但是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避免泄露个人隐私,这也是未来高校档案管理发展应该注重的方面。

2 数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2.1 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

数字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管理本身就在发生着新的改变和进步,尤其是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上,要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灵活掌握和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点,并对管理和工作时间、效率、投入等进行综合考量和分析,让新技术和新设备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并在工作中探究新的使用方法和模式。很多高校的档案馆盲目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却无人会用,无人懂技术,导致新技术无法施展,新设备无法操作,浪费资源也得不到进步,加强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才能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创新。

2.2 创新管理手段

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和工作模式有其落后性和低效性,但是很多档案管理体系还是比较明确和严密的,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下,要及时对传统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和发展,使其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在引入高新技术和方法时,逐渐建立现代科技管理模式,并以传统管理手段为辅助。例如,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数字化档案馆,并由专业的科技人员配以档案专业人员进行共同管理和服务,将海量的档案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和平台管理,让档案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的服务使用者,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了档案管理水平的进步。

2.3 引进数字化技术

当前的档案多半还是纸质档案的方式呈现,分类整理和保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引进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方便档案的分类整理和保存。高校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库,并且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基础的信息录入,又专业档案工作人员来审核和整理,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档案进行编码和保存,便于后期检索和查找。

以往,如果学生或者用人单位等需要调取档案时,一般是通过在计算机上或是纸质记载上查找名字等信息再去档案库房内查找纸质资料,并获取相关信息或者资料,比较费时费力,也增加了工作难度。如果可以给学生留存档案信息条码或者二维码等,等到需要时就可以直接到档案管理处进行扫描并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从而实现纸质档案向数字档案的过渡,便于保存和查找。

2.4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数字信息化是当前的发展趋势,高校档案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要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还要提升他们的服务能力,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和培训。在强化从业人员的基础技能上,还要让相关岗位的人员学习和了解,并掌握与熟悉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尤其是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的时候,要开展培训和学习,避免资源浪费。高校要建立一套考核机制,对档案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新技术新设备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检查,从而确保新技术得到充分发挥,并鼓励创新、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