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16 17:07:02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1

厌学现象中职学校教学改革厌学不仅是教育危机的预警,也是对教育发展的一种严重威胁。中职学校由于生源基础参差不齐,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迫在眉睫。改变厌学的有效方法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的厌学状况采取得力措施,直面教学问题,把目光聚焦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

一、以身作则,改善环境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传授者,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开朗健康的性格,着力创设有利于中职生进步的环境,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正面诱导,激发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培养与激发。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采用带有期望和鼓励的目光及激励性的语言等行为使中职生在学习中处于情绪饱满、积极思考的主动状态;加强角色转换的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使其在学习实践中认识到成功并非难不可及的事。另一方面要帮助指导他们制订定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任务。

三、关爱尊重,调整情感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一种态度与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的转变。调查表明,造成中职生心理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家人和同学对其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宽容与不接纳。因此,教师要做到:第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最不满意的是教师对某些同学的偏爱,歧视某些学生,所以要求教师学会鼓励和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第三是真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多沟通、多帮助,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逐渐对学习产生自信,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心理疏导,矫正行为

厌学本来就是一种心理失衡,产生厌学现象,其心理方面的因素起着相当大的影响,比如自卑、焦虑、孤僻等,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疏导,使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才是去除厌学心理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在工作中做到“堵、创、疏、练”。“堵”,即堵塞不良渠道;“创”,即创建健康的教育环境;“疏”,即疏导。第一,从情感上疏。对中职生违章犯规行为,教师予以细致、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他们能够接受并改正。第二,从行为习惯上疏。帮助他们养成、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用激励法去疏。启动内外因,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让中职生时刻看到希望。“练”,接受心理训练,深化认识,提升心理素质,矫正行为。

五、培养兴趣,激发内因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知识,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培养中职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设计宽松、活泼的教学环境,逐步排除学生的焦虑畏难心理,坚持从基础出发,循序渐进,多给学生搭建成功的平台,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手势、带有趣味性的故事、现代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使中职生爱听、要听、想做、爱做。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满足他们好玩、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拓宽他们学习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把他们从厌学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六、因材施教,感受成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教师的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有成功和发展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使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学生学习上的差距,从备课、上课、辅导、练习,都要设置较为合适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解决教学中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1.学生分层

让体能和技术水平相接近的学生到同一层次小组进行学习,因材施教,属体能性分层。

2.目标分层

目标分层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每一层次的目标设置是从低向高递进,贯彻递进性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且可操作性要强。

3.方法分层

对不同能力组的学习教学方法要有所区别,比如对能力比较强的小组要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新知识;对能力较差的组就要通过讲解、示范,多看、多练的方式来教会学生掌握知识。另外,对强与弱组别的要求不同,对能力强的组要求标准要高一点、数量多一点、强度要大一点等。

4.评价分层

要根据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七、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中职生大多心理比较脆弱,对挫折较为敏感。教师要适当引导其有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帮助他们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学生排解不佳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法”“情绪转移法”等,释解心里压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八、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2

一、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疏导学生厌学心理

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自己在活动课中玩得特别起劲,但上体育课时就会有学生请假说肚子痛、脚痛,从而逃避上课。经过观察、了解,原来他们感觉有的体育课太单调、枯燥、无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改变死板单一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从厌学情绪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过去的排球教学中,一般先教垫球、传球,等学生学会了再进行比赛,一两节课后,就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动力,甚至对排球这个运动都产生厌倦。于是,我进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首先,采用软式排球进行练习,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会被球打痛手,而产生厌学情绪,而软式排球手感好、不易打痛手,学生可接受性强。其次,我采用了“倒序法”进行教学,先组织学生进行简易的软式排球比赛(降低网的高度并根据学生技术情况随时改变规则);接着教垫球、传球技术;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规则逐渐正规化);最后再练习垫球、传球动作。由于采用了“倒序法”进行教学,学生懂得了学好基本功的重要性。想赢球,从心底就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调整学习难度,疏导学生厌学心理

每个学生的身体条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怎么努力,成绩依然不理想;而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总觉得“吃不饱”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降低或增加学习难度,使擅长或不擅长运动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例如在一节一年级的跳跃练习课中,我引导各组学生把自己的书包竖起来摆成各种图形进行跳跃练习,当各组分散开来练习时,发现有个别的学生在旁边不练习。我走过去了解了情况:原来有的学生胆小、怕摔;有的学生协调性不好,跳了一两次没跳过去,失去信心;有的觉得太简单了,没意思。于是,我重新调整练习方式:把书包按平放、竖放、两个叠放的形式布置场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三个不同水平的小组进行练习,比一比看谁跳跃的形式最多,并允许学生能力有了提高后可以到另一高度去练习。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由于书包被平放了、高度被降低了,学困生们“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这样就消除了他们的畏难和自卑情绪;而“体育尖子”有了新的练习高度和要求,需求得到满足,能更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各种练习中去。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整学习难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从而疏导了学生的厌学心理。

三、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疏导学生厌学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才,也可能毁灭一个人才”。过去的体育学习评价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而采用了绝对性的评价,导致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害怕、甚至厌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展和发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学习评价,让更多的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肯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改变厌学心理。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英语教学;厌学心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英语教学忽视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英语素质的提高。考试成绩及升学率成了评判英语教师教学工作能力高低的硬性指标,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的教材加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导致形成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英语教学效果欠佳。

从小学升入初中,文化课程增多,学习内容冗杂,使得学生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加上有些地区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程,进入初中,学生对英语感到既新鲜又陌生,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既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又缺少情境教学氛围。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不懂的知识如“滚雪球”般越级越大,导致学生“消化不良”,这样时间一长,学生自然对英语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放弃。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消除学生厌学英语的心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一、减负增效,轻装上阵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课业负担过重,不仅会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同时学习心态受到影响,占去了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生的课外时间严重缩水,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只有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大胆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因此,英语教师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充分凸显45分钟的效率,力求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吸收本节课内容,从而提高作业的质和量。要在减轻课业负担的条件下,实现学生的发展,去粗取精,删繁就简,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对英语学习基础不一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同时要视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对作业的质和量做出分类安排,从而扭转他们学困的局面,要使全体学生能够齐头并进,提高整体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在教学质量的评估上变比考分、成绩为比能力、技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变“我想学”为“我会学”,促使学生对厌学心理进行自我调整。

二、激趣好学,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教法上要致力摆脱传统授课方式的束缚,尽量采取兴趣教学,使英语课堂富有新意,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激励他们,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怕答错惹其他学生笑话,沉默不言,这时教师如用期待的目光激励学生,耐心微笑着向学生提示一个词,并用鼓励性语言来稳定学生的情绪,鼓励他们开口,尤其是当学生第一次张嘴说英语时,只要开口说英语,哪怕是一个词,无论对错,准确与否,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的兴趣会马上激起,如怕耽误时间而不给学生张嘴的机会,该学生可能会永远放弃。渐渐地,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培养起来,并且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营造出使学生敢想、敢说和乐学的氛围,使教学不再枯燥,学习不再烦恼,学生变“我会学”为“我爱学”。

三、树心立志,有志者事竟成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4

惩罚约束的有效性与躯体化、忧郁、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拒绝忽视的有效性与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关爱的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

论文摘要:[目的]研究者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的策略倾向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问卷对沧州市300名中学教师进行施测,测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策略的倾向。[结果]教师心理健康分数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正向的关系,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向的关系。[结论]教师心理健康程度影响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的策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职业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论文关键词: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处理策略 

1问题的提出 

1、1研究的目的 

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作为一种行为,也存在着负向和正向的区分,在不同的情景下,这种区分可能不尽相同。但是作为行为,它必然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将从教师的心理健康、认知和行为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能为学校师资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使教师对于他们本身及他们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1.2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各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的调查“。这些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全国常模严重,尽管在不同的地区存在不同的差异。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这个职业比其他社会职业更容易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不同年龄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关于教师行为和心理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上,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策略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却是较少探讨”。 

姚三巧的研究发现,有力的社会支持可提高教师的正性情绪;自尊感强可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感,提高其心理卫生水平,减轻躯体抱怨和抑郁症,增加正性情绪。有效的应付策略可使教师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卫生水平提高,减轻抑郁症。钟向阳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相关,并发现了心理健康分数与消极应对方式负向的关系。而李春灵’在分析南宁市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积极的应对风格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极的应对风格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与消极行为的负向的关系。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否也与他们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有关系呢?这是本研究想探讨的一个问题。 

2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沧州市八所中学共300名教师进行调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86份,有效率为95.3%。其中女教师204份,男教师82份。 

2.2研究方法 

2.2、1采用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含有90个项目,评分标准采用五级。 

2.2、2采用查明华,申继亮等编制的《中学教师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策略问卷》,此问卷包括5个分问卷,分别是:厌学情景问卷,退缩行为情景问卷,自我中心行为问卷,攻击行为情景问卷,和考试焦虑隋景问卷。问卷共包括101道题目,每一题目作为一种具体策略。所有策略分属于六大策略即:言语疏导型策略、责任转移型策略、惩罚约束型策略、行为疏导型策略、拒绝忽视型策略和情感关爱型策略。要求被试对有效性和可能性进行5等级评分。 

2-3统计分析所有资料录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各情景中教师的六种处理策略的有效性(E)、可能性(P)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

在厌学情景中(见表1),考察教师心理健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发现心理健康恐怖因子与言语疏导策略的可能性、行为疏导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拒绝忽视策略的有效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拒绝忽视策略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强迫症状因子、焦虑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因子与拒绝忽视策略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在自我中心行为情景中(见表3),考察教师心理踺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恐怖因子与行为疏导的有效性、可能性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拒绝忽视的有效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忧郁因子与情感关爱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偏执因子与行为疏导的有效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精神病性与惩罚约束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在攻击行为情景中(见表4),考察教师心理健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言语疏导策略的有效性与心理踺康各因子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与强迫症状、忧郁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疏导策略的有效性与焦虑、恐怖及偏执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惩罚约束策略的有效性与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其可能性与阮郁、焦虑、改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拒绝忽视策略的有效性、可能性与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负相关;情感关爱的有效性与人际关系存在显著负相关,其可能性与恐怖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考试焦虑情景中(见表5),考察教师心理缝康与处理策略的关系。恐怖因子与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行为疏导策略、情感关爱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敌对因子与责任转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4讨论 

4.1心理健康与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策略选择的关系 

由表1一表5我们可以看到,只有在情景四(攻击行为)中教师策略的选择才与心理健康有较大的相关。究其原因,SCL一90问卷主要是测定近段时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时间的局限性比较大。而教师的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是作为教师在相当长的时问内累积下来的自我意识,因此,从测量角度看,自我溉念与教师行为的关系应该更密切。 

由表可见,心理健康程度得分与言语疏导、行为疏导和情感关爱这三种积极正向的策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程度高的教师,更倾向于使用言语疏导、行为疏导和情感关爱的行为干预策略,反之亦然。根据钟向阳的研究,心理缝康分数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负向的关系。 

这种现象可能反映出当前教师由于普遍接受培训教育,所以都能认识到处理学生问题时哪些有效哪些无效,但在真正行为上,可能有些教师还不能做到。 

4.2不同情景对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策略选择的影响 

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师的观念中,在厌学、攻击行为和考试焦虑情景中,教师倾向于认为情感关爱型策略更有效;在退缩和自我中心情景中,教师认为惩罚约束型策略更有效。而在实际采用的策略上戒们发现对于厌学问题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都更倾向于采用情感关爱型策略,对于退缩和自我中心问题,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惩罚约束型策略;在攻击行为情景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型策略。 

面对厌学和考试焦虑问题,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都选择了情感关爱这一策略。可见,教师对待学生的厌学和考试焦虑问题,还是充满了人情味,希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用更多的情感感化学生。 

面对退缩和自我中心问题,教师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都选择了惩罚约束这一策略。可能是教师认为用言语疏导等正面教育很难奏效,所以更倾向于给学生以制裁,让学生受到惩罚,得到教。 

对于攻击行为问题,教师虽然认为情感关爱更有效,却更多使用言语疏导。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学生之间的一些伤害。所以在选择使用策略时,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言语疏导,因为这样可以在瞬间见效。 

除了上面的差异外,我们并未发现教师对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认可和真正在具体情境中采取的策略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性,另一方面,在我们的问卷设计中,有效性和可能性体现在同一问卷上可能会造成本身的较高的相关性。 

5结论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心理危机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75-0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于极度的焦虑、忧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为有厌学、厌世情绪,终日感到焦虑和忧郁,严重者会出现行为失控、有轻生趋向或伤害他人的现象。从近年的“马加爵事件”、“药加鑫事件”到多起大学生跳楼轻生事件,无不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人格障碍、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心理危机的存在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影响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大学生中有心理病症的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的23%增加到90年代的25%,近年已经增长到30%以上。笔者于2010年对本院管理系600名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结果显示有2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人际关系障碍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从小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百般宠爱,过分的娇惯使得他们的独立性差,缺乏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在人际交往中跳不出“以我为中心”的框框,不会关心他人和公共事业,难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人际关系上往往会有孤独感,严重者会引发心理危机。

(二)存在自卑心理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和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偏颇会存在自卑心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被迫到高职院校就读,实属无奈的选择。同时,从家庭背景看,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受到经济和教育资源条件的限制,缺乏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城镇生源相比,农村生源多存在地域、经济条件、见识等方面的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得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我,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容易造成心理障碍,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三)个人感情遭受挫折

大学生已步入青年时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随着我国教育法规对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相关规定的包容,大学生谈恋爱由原来的半遮半掩到现在的完全公开化,而且比例趋高。但由于他们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意识过强,缺乏对恋爱对象的包容和责任心,多数人只是为恋爱而恋爱,并没有把结婚作为恋爱目标,因此,他们的恋爱往往以分手而告终。有的对青春期的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感到紧张和恐慌,甚至产生不正当的行为。这一人群中因受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导致苦闷、失望、悔恨与愤懑,给身心带来很大的影响,由此引发精神疾病的也屡见不鲜。

(四)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

家庭或个人遭遇突发事件的学生群体中产生心理危机的概率很大,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历程比较简单,承受挫折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父母离异等,会引发过度悲痛与无助情绪,一时难以接受现实,如果这样的情绪持续过久,可能会引发心理危机;另一种情况是,自身出现严重疾病,个人感觉很痛苦,如果治疗周期较长也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严重者会产生轻生念头。

(五)来自学习的压力

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牢固,对他们来说,纯理论的学习常常比较困难。现行的教育体制中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评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也只能将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追求目标,而忽视了自己在素质、特长和能力等方面优势的发挥和培养,他们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身心疲惫,有部分学生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在成绩不如别人时,又没有意识到挖掘自己在特长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优势加以弥补,从而对自己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引发心理危机。

(六)来自择业就业的压力

高年级大学生普遍存在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忧郁和茫然。经过三年苦读,较之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支付的学费,他们对择业的期望值都比较高,然而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他们的择业梦想往往难以如期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产生心理扭曲,出现对未来的茫然和不同程度的焦虑、厌世情绪,从而引发心理危机。

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疏导策略

(一)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疏导体系

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学生工作处是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心理咨询中心是具体负责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工作的专职机构,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心理危机疏导的主要参与者和协助者。高职院校要组建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组成的心理危机疏导体系。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组建和大力扶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开展工作,指导他们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心理沙龙、团体讨论等有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在心理危机疏导工作中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防止心理危机的产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应以教育为先,重在预防。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问题、情绪管理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首先,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使学生掌握一般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这也有利于新生顺利进行高中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其次,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心理变化规律,如新生阶段的适应环境、中间阶段的交友恋爱、毕业阶段的就业困惑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和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疏导。再次,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善待人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树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环境。

(三)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就业前景的不明朗,往往会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推荐和指导工作,解决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避免心理危机的发生。

学校要通过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相关政策,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和方法。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关注心理健康缺陷学生群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群体是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要重点从中排查有产生心理危机趋向的个体,及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对全校新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评,筛选出心理健康缺陷个体,对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要逐一访谈,并给予有效的心理帮助或心理疏导。此外,每年还要对以下七类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心理危机排查:大学一年级第一次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大学二年级多门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大三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失恋的学生;不善交际的学生;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和其他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健康缺陷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要及时开展疏导工作。

(五)对心理危机学生开展疏导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

对心理危机学生应及时给予疏导和治疗。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的,以在校内接受心理咨询疏导或到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对症状表现较重的,要到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的,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并送到专业精神医院接受治疗。

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采取相应的监护措施。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正常学习的,应成立以同宿舍的同学、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监护小组,对监护对象进行安全监护,并注意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状况;对心理危机程度较高,但尚能坚持在校学习并接受治疗的,应及时向学生家长说明情况,并由家长到学校陪伴监护,如果愿意回家治疗的,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经专门机构检查确认存在严重心理危机的,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到校办理休学手续,让家长接学生回家或送医院治疗。

在整个心理危机预防和疏导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骨干、班长、心理委员、舍长等学生骨干的桥梁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心理疏导中来,使心理健康问题得以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六)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疏导的后期跟踪观察

对成功实施心理危机疏导后的学生要继续做好后期跟踪和心理辅导工作,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在申请复学时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复学后组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和心理专家以预约咨询或随访咨询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咨询和风险评估。安排班级心理委员或平时与其关系较好的同学进行松散型的监护,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随时了解其心理状况,发现有心理问题趋向时及时给予疏导,避免心理危机的复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高职学院心理弱势学生群体的危机干预策略[J].职业圈,2007(19)

[2]孙凡,丑文亚.试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成因及疏导[J].现代企业教育,2009(14)

[3]陈红艳.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措施的实践与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辅导;后进生;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147-01

一、案例基本情况

学生姓名:王某 年龄:9 年级:三年级

二、案例社会背景

在当今经济大潮流社会,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财富,但很多家长投身在紧张的工作之中,久而久之,淡化了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以至于许多,家庭出现了父母与孩子交流困难,甚至无法沟通的问题.孩子经常性的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就慢慢地出现了厌学、孤僻、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三、案例调查

经过调查了解,该生父母常年在外外出打工,处于无人看管状态,生活无规律,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导致了他在学习上的松散。

四、个案处理

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问题就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该生长期生活在孤独的环境中,缺少了“爱”的关怀,我认为该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一种“爱”缺失。因此,我决定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爱”的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用爱心唤醒沉睡的心灵

“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理解,理解才能沟通,才能接受。

密切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先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教师应该做到让后进生从内心里明白,老师是不会放弃他的,他也是老师眼中的一分子,是班集体的一成员,老师和同学们都是爱自己的,自己也应该关心和爱戴老师和同学们。

为此,我积极创造和该生多沟通的机会,使该生愿意接近自己,对自己说心里话,使之“信我道”。做后进生的朋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帮助,少一些责备、训斥和白眼,多一些信任、赞扬和期待,设身处地的为后进生着想,帮助他摆脱困境。公正、合理、一视同仁,公平相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有亲疏之分,不偏心、不袒护一样的关爱他们,全心全意的教育好每一位学生。教师要言必信,行必果,说话守信用,办事要公道。

2、用“爱心”树立“自信心”

作为后进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很没自信,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喜欢他们,同学看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讨厌自己。有一部分后进生还会出现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在这种阴影下,尽管他们还尚存一丝上进心,也会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就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厌学情绪会战胜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

因此,我本人并要求其他学生,尊重后进生,多鼓励后进生,使之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给他讲述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我也采用了“一帮一”的学习方法,让班里最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他学习。

3、捕捉其“闪光点”,促其发扬光大

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个学生身上都会有其闪光点和不足,后进生也不是“一身黑”,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观察,我发现王同学非常热爱劳动,在劳动中还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我让他担任劳动组长,让他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我会及时地表扬他,通过劳动方面带动他的学习,从而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7

关健词:中学生; 数学; 厌学成因; 引导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老师精心备课,细心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画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往往如此,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愈发严重,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掉队,便难以赶上。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自卑和学习方法不当是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被重点中学招收后剩下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思维能力差,渐渐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对学习数学形成严重障碍,同时也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一、学生厌学数学的成因

(一)错误的学习动机,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联,互为因果,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又制约着学习效果。这些厌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低下,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

1.学生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存在差距

学生角色偏差会造成学习上的冲突,很明显,由于某些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因而难于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无法履行中学生角色的义务责任,没有把学习当作每日的必要劳动,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上,离教学要求、家长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

2.学习需要层次较低,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动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对于学习的兴趣处于低的水平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以八年级两个班共106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35人,占33.02%,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数学无兴趣有70人,占统计人数的66%。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30人,占28.3%。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厌学”。

这部分学生当中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心静不下来;第二种是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于溺爱等,而纵容了孩子的文化学习的荒废;第三种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准相对低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以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没有了热情等等。

(二)脆弱的基础知识,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任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一门课程的保证,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如此;造成初中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问题的结症就在基础知识上,这是因为:

1.原有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

2.低水平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在学习上一般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很多概念、性质都感到很难理解。调查表明这些学生有70人,占调查人数的66%。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他们一般仅满足于字面的理解,浮于表面,很难达到解释的理解、批判的理解或创造的理解,理解水平末能达到深层次,日积月累,上课就会一知半解或根本就听不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3.基本能力水平较低,学习亦难进入角色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知识的本领,就连一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解题的思维能力都比较低下,对于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难于形成,有些连最基本的解题书写格式都不会写,学习无法进入角色。

4.少数学生不是自愿学习的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学校里学习完全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多是家长望子(女)成龙之心太迫切所致,还有少数是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的。这就导致他们大都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数学厌学的主要表现

上课不听讲由于从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加上几何严谨的逻辑思维,不易领会或弄懂。最初是想听听不进,继而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走神,看课外书籍,做小动作,或毫无目标地乱涂乱画。怕被教师提问上课时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显得非常紧张,把头埋得很低,惧怕老师提问,不敢回答任何问题,害怕答错受到老师责备或同学哄笑,有的甚至睡觉。

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借故笔坏了或笔忘在家里,不做作业。即使做作业,也要照抄别人的。更有甚者,由于不相信自己,有时竟将自己的正确答案改成别人的错误答案。猜忌心理特别强对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老师与学生的谈话,都怀疑是针对自己的。感到抬不起头,甚至一直记恨在心里。又不愿找同学或老师交换意见,久而久之,产生敌对情绪,影响学习。

自暴自弃认为反正学不懂,不如好好玩几年,今后出去打工或学技术或当兵。

三、引导方法

就我所教的班级八(5)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作十分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了解,找出不同的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地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扬长避短,强化竞争意识,以勤补拙,提高在各种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介绍学好数学的方法和经验,取得家长的配合,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根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面向大多数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揭示数学规律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变得生动直观,产生互动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注意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培养兴趣,亲切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最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调动全部情感,选择最佳情境传授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学中,一是竭力使每一部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还数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本来面目,使枯燥的数字游戏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爱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激励学生勤学好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

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试行作业分档制度。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六分之三,一般题占六分之二;选做题约占六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差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抓优补差,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抓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差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逐渐消除其自卑感,使之树立起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

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改变测验方式每一章节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出一份考卷,要求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集平时容易出错的题,或者观摩其他同学的试卷格式,给出解答。然后老师选取一些知识点,由教师重新组合,并注明出处,使学生对题目感到亲切;对答卷中的错误,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查找、改正,每次帮助十几人,进行轮换。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厌学心理,需要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并进行恰当地疏导。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还要不断地探索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从理论到实践,解读数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篇》教育管理杂志社著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8

一 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1.学校办学理念走入误区和学生学习动机缺失

一些初中学校教育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轻视素质教育的办学行为。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学习,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升学竞争压力升高,心理负担加重。教学水平低劣,教学方法呆板,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了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厌学情绪愈来愈重;加之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2.家庭教育方式失当和学生自我认识偏差

父母方面表现出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部分城郊结合部的初中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加之受到家长的打骂,极易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无能者、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放弃了对学习的追求和热情。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消极社会文化影响和学生兴趣转移

低俗文化对当前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接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部分初中学生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都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二 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矫正的方法

1.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治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矫正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课听不懂,学不会。教师对于没有入门的学生应从头开始,教给他们掌握开启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让其努力学习就是一句空话。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张某作了心理健康咨询,搞清楚了他厌学的原因,给予他学习方法的帮助,为他排除了厌学心理障碍,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从此,他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了学习效果。

2.家长要及时进行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主要是由父母来帮助孩子,当然孩子也应积极配合父母,一起来防止厌学,使已经产生的厌学心理转变为爱学。家庭治疗的关键是提升父母教育的艺术,转变不良的家教方式。比如,九年级有一钱姓女生,父母离异,同父亲生活在一起,而其父终日在城郊接合部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女儿,于是该生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过早地谈情说爱,常常夜不归宿,最终养成逃学、出走的坏习惯。笔者指导家长对这位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厌学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她克服了心理障碍,调整了学习心态,积极、主动、愉快地对待学习。后来,这位学生的厌学情绪逐渐得到缓解,又回到了课堂。

3.初中学生厌学需要进行社会治疗

对由于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造成认识偏差导致厌学的学生,有必要进行社会治疗。社会治疗的核心是在全社会形成尊知重教的风气和强大的舆论氛围,大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以读书为荣的社会风尚。对“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和“一切向钱看”等思潮进行抵制,使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信息全球化在不断发展,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不读书,不学习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有营造一种全社会都关心学习,重视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学生的厌学才会有根本的改善。

帮助初中生克服厌学心理,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通过选择恰当的干预技术和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以此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减少厌学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吴思娜.21世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07.

[2]雷雳.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学课程辅导编辑部.中学课程辅导〈德育〉专刊. [M].北京: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9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将“教”放在了首位,却无形之中忽视了学生的“学”。然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学生写作心理障碍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及时解决学生写作中的心理障碍,将有效提高我们的作文写作。

一、学校和学生

四川省冕宁县泸沽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高完中,初高中有68个教学班,任课教师200余人,学校教学班额大,师资匮乏。学校生源多数来源于普通村小,而村小办学条件落后,师资水平不高,家长文化水平低,学生的外部成长环境较差,加之学生的行为习惯差,接触的人和事比较单一,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小学时对作文写作就很恐惧,而小学教师疏导不利,致使学生在面对作文写作时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障碍,认清并扫除这种心理障碍已经刻不容缓。

二、作文写作心理障碍的表现

1.畏惧

畏惧是心理上的一种害怕。而这种心理在七年级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畏惧的深层的原因在于:第一,疏于观察,积累不足。第二,懒于动笔,疏于管理。第三,缺乏有效的训练指导。

2.厌倦

厌倦心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厌倦情绪和排斥心理。学生的厌倦心理表现出的厌倦感和排斥感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心态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学生缺失了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关注,会造成学生的观察力不足、记忆效果差,缺失了积极的情绪反应,会让学生在面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敏感度不高,认同感差。

3.依赖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会表现出来对教师的辅导和对范文较强的依赖和期待心理。这种心理在泸沽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期待老师做写作提示,而这种期待表情的流露暗示出学生已经养成了“提示”的习惯,这种“提示”肯定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会从老师的提示中结合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交上诸多类同的文章。这样的作文训练是达不到效果的。

4.写作习惯不良

新近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写作习惯差。主要表现:第一,书写习惯差。第二,一逗到底。第三,三段式写作。第四,语言乏力。第五,语体色彩和语境色彩缺乏。褒贬误用,不会使用尊称和谦称,口语化写作泛滥等等。

三、写作心理障碍解决的对策

1.消除畏惧

学生害怕写作文有其原因,弄清不同类型的畏惧加以适当的方法加以调试。第一,对写作素材积累少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生活中的观察,加强日记的写作。第二,对写作不敢动笔的学生,鼓励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第三,科学训练、稳中提高。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

2.激发写作兴趣,消除厌倦

兴趣的激发可以促进学生从事某项活动时抱有一种积极的情绪反应。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增加趣味活动。比如写“春游”,增加趣味活动的开设,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兴趣。第二,增加实验性写作观察。所谓实验性写作观察是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启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这些趣味性强的语文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第三,建立学生作文成长日志。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亮点加以肯定,这样就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3.增强独立意识,摆脱依赖心理

学生之所以对教师和作文大全如此依赖,一跟学生积累的素材少,缺乏训练有关。二跟教师的评价体制有关。写作素材可以在生活中直接积累,也可以增加阅读来积累。对于作文的评价体系,泸沽中学的作文评价普遍采用分值评价式,加上评语,评语一分为二,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样学生能客观发现自己作文的优劣,就能增强独立意识,摆脱依赖心理。

4.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厌学心理疏导基本方法篇10

关键词:毕业班;升学考试;心理疾病;压力;疏导

G641

毕业班面临的是会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特殊阶段,从升学考试的压力延伸而来的是家庭对学生的关切与督促产生的家庭压力,学生之间竞争激烈产生的交往压力,老师的谆谆教诲的爱的压力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全部压在学生瘦弱的肩膀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甚至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毕业班班主任要融入学生当中,为其找到疏导压力的最适合的途径。

一、毕业班学生常见的压力后遗症

从目前的毕业班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升学压力,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等类似的话充斥在他们的生活中,其中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的主要重心放在了学习上,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所忽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压抑情绪难以释放,容易形成紧张焦虑的灰色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自家长的借以关心爱护的名义对学生产生的望子成龙的压力,使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阻力产生自信心受挫,在家庭中又难以获得合理的疏导,无法倾诉。其次,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后进生,无论是在学习或日常行为中的表现往往都是差强人意,他们的闪光点被忽视或被称为不务正业,进而导致他们将家长和学习两方面的压力下产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想法,对学习产生厌恶对生活缺乏积极性。同时,当前的学校并没有系统的心理辅导系统缺乏心理辅导机构和心理辅导老师,当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压力造成心理问题后难以找到正确的发泄口或倾诉地,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健康发展。

在众多压力下诱发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我在这里称之为压力后遗症,所谓的后遗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认知障碍,在学生对于家长或教师的教育理念或方式出现认知偏差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或应付心理严重的回产生抵触或逆反,其次是情绪障碍,过度膨胀或过度自卑都会造成学生的情绪管理障碍。第三性格障碍,在学生的压力得不到合理的疏导后极易产生孤僻、抑郁等心理产生交往障碍,或者说是性格障碍。

二、进行压力疏导的必要性和实践性

毕业班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很多,特别是经历过多年刻苦学习后面临的升学考试,或者说就目前而言最为重要的一次考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未来走向,因此学生往往都有极为强烈的紧迫感。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当前的压力,班主任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压力疏导工作十分有必要,其中针对于刻苦学习的学生、后进生等不同情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疏导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其中,针对于学习一直较为刻苦,自己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自律性较强,学习效果也一直很好,并且付出和收获基本能够达到正比,但是进入毕业班后发现付出后的结果并不那么让人满意。甚至出现刻苦努力的结果并不理想,从而会自己产生怀疑,丧失信心。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找到了适合的方法或学习的动力在这一时期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提高,甚至产生这样的心理,只要稍微以努力就能赶上别人,进而对自己本身的认识产生了偏差。最后,在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类同学,他们很聪明,甚至在之前的经验中得出,平常不好好学习但是在考试前一两个月进行突击依然能够成功,这种侥幸心理在升学考试中明显是行不通的,但是过往的成功敬仰让他们呢难以正确的认清当前的形式。

三、压力疏导的有效途径

1.留心观察 深入学生内部

作为班主任使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保证,也是最能够完成心理疏导的角色,因此班主任必须经常的观察学生的动态和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积极的走入学生的内部。由于当前的学生个性化很强,防备心很重同时自尊心也较强,通常存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的情况,过高的要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却不懂得理解和关心他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经常的走入学生的内部以聊天的额方式与血红色呢继续拧心理辅导,积极的组织班级内学生之间的交流,当然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紧张的情绪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开展讨论会,例如借助美国金融风暴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激烈进行碰撞,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发泄,同时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为学生提供情绪发泄的场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及自己的感想,不能出现人生攻击的情况。

2.易地而处 倾听学生心声

虽然教师要时刻的观察学生的动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感,愿意主动倾诉自己的情绪问题或压力来源。班主任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想学生所想,发现学生出现压力的原因,并积极的帮助学生找到压力纾解的办法。班主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通过对学生的理解与认识选择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积极的面对升学考试和生活。

3.专业疏导 促进心理健康

虽然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压力疏导的过程中承担的重要的角色,但是学生自己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因此班主任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掌握好情绪管理的方法和压力疏导的途径。让学生能够掌握好自我宣泄的方法,通过大声呼叫、放生痛苦、运动或写日记的多种途径进行压力的宣泄,或者让学生在临睡前进行静坐,凝视某一图品或窗外景色使精神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放松,亦或者采取深呼吸或自我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现状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将自己的压力排解出来。这样一来学生既不必担心自己的心里话被泄密也不担心学生的压力得不到纾解。通过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掌握合适的方法,排解压力。

四、总结

总之,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来说,压力的来源很多,能够影响到情绪的因素也有很多,但是班主任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一片净土,让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自己应有的发展与进步,通过教师的观察与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和压力来源,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压力疏导或情绪引导。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面对压力、面对生活。

五、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