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的康复训练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6:42

肺的康复训练

肺的康复训练篇1

的游戏肺康复训练。目的分析游戏性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应用。方法根据随机和自愿原则,将2018年1月至2019年January住院的80例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游戏康复训练。培训期为六个月。货币的功能、质量 属于 生活 和 自理 能力 是 相比 之间 这个 二 组。结果 之后 康复 训练,肺 作用 和 自理 能力 在里面 二者都 组 是 明显地 改进了 索引 在里面 这个 观察 组 是 明显地 较好的 比 那些 在里面 这个 控制 组(p

进行肺康复训练。稳定型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易复发,死亡率高,严重损害患者的心肺功能[1]。研究表明,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预后,延缓病情,提高自理能力,实现自我管理[2]。目前,临床肺康复项目主要包括运动康复、教育指导、心理干预等,但对游戏性肺康复训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游戏性肺康复训练在COPD稳定期护理中的效果及应用。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087.67)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7.679.37岁。经计算,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2011年COPD全球诊断标准和疾病分期[3,4]的患者,处于COPD稳定期,愿意合作和支持康复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参与其他康复治疗。排除标准:身体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血液系统疾病、自理能力差、理解障碍和精神障碍。本研这项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接受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对于呼吸道不适和痰浓的患者,在盐酸氨溴索(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956),每天3次,每次10毫升。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康复指导、健康咨询教育、心理支持等,每月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接受游戏式肺康复训练,即以游戏形式进行主动训练。游戏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个性、情绪等因素。

。自理能力评估:根据自理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四种自理能力进行评估[5]。

。测量数据用(s)和t检验表示。P

。经过6个月的康复训练,FEV1和FEV1/FVC的两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

根据表2,两组在干预前的四种自我照顾能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六个月的康复训练,四项自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

。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与未来密切相关。同时,自理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强康复训练的效果,促进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7]。此外,COPD的稳定期是康复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患者在家休息。与住院期间相比,他们失去了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参与热情不高,护理技能不强。家庭康复期间难以满足综合护理要求,影响患者康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COP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明显改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明显,且观察组患者的四项自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常规训练组,说明游戏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自理能力提高患者能力,促进患者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从而全面改善肺功能。主要原因是本研究将游戏应用于康复训练,提高了康复训练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护理效果。综上所述,游戏式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自理能力。对COPD的稳定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蔡柏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诊断、治疗和预防战略(解读2017GOLD报告[J].国际呼吸杂志,2017,37(1):6-17.

[2]周蔚,朱黎明,曾丹,等.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7,19(11):1627-1630.

[3]银山.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M].北京:卫生部大学办公厅,2011:10-1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集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5]郭丽娜,刘堃,郭启云,等.老年人自理能力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1009-1013.

[6]拉贝,KF,瓦茨h.慢性阻塞性肺疾病[J].Lancet,2017,13(389):1931-1940.

肺的康复训练篇2

关键词:脊髓损伤;肺康复;呼吸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是多由外伤引起,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打击伤,砸伤,高处跌落,车祸等,是一种较常见的严重致残的疾病。脊髓损伤患者各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又危险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无论在脊髓损伤急性期或是稳定期,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细菌性感染经常是困扰患者及医生的突出问题。

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常常由于肋间肌肉失去活动而靠仅存的膈肌运动来完成呼吸动作。因而呼吸和咳嗽力量减弱,痰不易咳出,久而久之,痰堵塞支气管、气管造成肺不张、肺炎、而产生呼吸困难,甚至病情恶化。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也是脊髓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肺康复训练对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状况,预防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2月~2012年02月收入康复科病区所有脊髓损伤患者12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4例,年龄16~80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12~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配合程度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康复科护理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每日行物理治疗,给予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知识宣教。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增加1组肺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1腹式呼吸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呼吸时腹部放松,经鼻缓慢深吸气,吸气时意念将气体吸往腹部。呼气时缩唇将气缓慢吹出,同时收缩腹肌以增加腹内压,促进横膈上抬,把气体尽量呼出。卧位吸气时可用双手置于腹部,随吸气双手随腹部膨隆而向外扩张;呼气时腹部塌陷,同时双手逐渐向腹部加压,促进横膈上移。

1.2.2咳嗽训练 患者处于放松舒适姿势,双手置于患者腹部且在呼气时做3次哈气以感觉腹肌的收缩,嘱患者练习发"K"的声音以感觉声带绷紧,声门关闭及腹肌收缩。将这些动作结合,指导患者做深弹放松的吸气,接着做急剧的双重咳嗽。

1.2.3呼吸肌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放置沙袋作挺腹练习,增强腹肌力量,开始为1.5~2.5 Kg,以后可以逐步增加至5~10 Kg,腹肌练习5 min/次。同时用一抗阻呼吸器(为一具有不同粗细直径的内管),在吸气时产生阻力开始练习3~5 min,3~5次/d,练习时间可逐渐增加至20~30 min,以增加吸气肌耐力。

1.2.4叩击、震颤 手指并拢,掌心成杯状,置于患者胸背部,运用腕关节摆动轮流轻叩30~45 s,患者可自由呼吸。叩击拍打后用手按在患者胸背部,嘱患者作深呼吸,在深呼气时作胸壁震动,连续3~5次,再作叩击,如此重复2~3次,再嘱患者咳嗽以排痰。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随访两年,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例数,见表1,数据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人体有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由肋间神经支配的胸间肌来完成。而腹式呼吸由膈神经支配的膈肌收缩来完成。脊髓损伤患者(尤其是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胸式呼吸消失,呼吸非常费力,呼吸表浅,无力咳痰,易发展为坠积性肺炎,其结果导致呼吸道感染难以控制或浓痰堵塞窒息而死。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呼吸肌神经传导障碍,引起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困难。呼吸功能障碍[3],排痰能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因素,加重肺部感染。因此,加强肺康复训练,辅助患者排痰,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是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可预防呼吸道塌陷,促使更多的肺泡参与交换,促使肺内血液循环。同时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动作训练,有利于膨胀肺部,改善通气和供氧,使患者能主动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膈肌受累,使膈肌运动发生障碍,加强膈肌力量训练,可增强膈肌收缩力,增加膈肌活动幅度,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叩击、震颤可促使粘稠、浓痰脱离支气管壁,在患者深呼吸时,将痰液等分泌物移向大气道,排出体外。

综上所述,肺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延缓病情发展,该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易掌握,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值得在住院期间及家庭生活中推广和实行。

参考文献:

[1]叶添文,贾连顺.颈椎脊髓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处理[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17(6):330-332.

肺的康复训练篇3

[关键词] 沙美特罗;吸康复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56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7(b)-1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病程缓慢进行性发展,反复急性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劳动能力[1]。有研究报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呼吸衰竭之前,夜间血氧水平己达呼吸衰竭标准[2],同时支气管扩张剂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同时有调查显示,有研究表明,大约有60%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运动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3]。若早期给予及时有效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可提高生存质量。本科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药物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5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25~69岁,平均(65.6±6.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确定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把上述患者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包括平喘、祛痰、抗感染、使用激素及呼吸兴奋剂、纠正电解质紊乱和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干粉碟式剂(舒利迭),每次2吸,每日早、晚各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积极采用呼吸康复训练治疗:①定时变换呼吸频率:凡不能自行调节呼吸频率,可通过呼吸机协助呼吸训练。②按摩康复:顺序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先轻后重,由浅入深,由慢而快,每天2次,每次15 min。③肢体功能训练: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肌力不同,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的肌群。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分别测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同时采用ADL指分级法来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统计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FMA与ADL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运动与日常生活功能障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最突出的后遗症,也是国内外医生感到很棘手的难题。在急性发作期常规药物及合理的机械通气多能使病情缓解[4-5]。

沙美特罗即为一种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其与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协同作用。丙酸氟替卡松能抑制T细胞的细胞因子和嗜碱细胞组织胺的释放,减少黏附分子表达,刺激炎症细胞凋亡和诱导细胞抗蛋白酶的释放[6]。能够减少炎性细胞渗出,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及基底膜的增厚,减轻气道炎症[7];而与沙美特罗的结合可形成有活性的受体-类固醇复合物,以二聚体形式移行至细胞核与特异DNA序列结合,调控不同的前炎症基医的转录,提高抗炎活性。

同时在治疗中,呼吸康复训练能使患者呼吸水平在恢复的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呼吸系统的重新组合。同时有研究表明其在短时间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还有康复评定贯穿始终,避免了患者常有的异常模式和误用综合征的出现,使患者运动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本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药物联合呼吸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皮秀杰,王甲宁,林志国.长期家庭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药,2004,5(9):77-78.

[2]Gorecka D,Sliwinski P,Palasiewicz G,et al.Effects of almitrine bismesyla-

te on arteriaI blood gas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moderate hypoxaemia:a multicentre,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study[J].Respiration,2003,70:275-283.

[3]Saaresranta T,Irjala K,Polo 0.Efrect of medroxyprogesterone on arterial blood gases,leptin and neuropeptide Y in postmenopausal famales[J].Eur Respir J,2002,20:1413-1418.

[4]Wagenaar M,Vos PJ,Heijdra YR,et bined treatment with acetazolamide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Eur Respir J,2002,20:1130-113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

[6]刘延嫒.心肺复苏后患儿亚低温治疗对肺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3):380.

[7]王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53.

肺的康复训练篇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比较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未来几年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和致残的第一大原因[2]。所以,加强和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呼吸康复训练,愈来愈受到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3]。本研究中,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60.5~81.7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符合WHO相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规给予抗炎、平喘等一系列对症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

1.2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4] 缩唇呼吸:告知患者吸气时,嘴唇紧闭,用鼻吸气,并且鼓起上腹部,进行屏气1~2 s,然后,通过缩唇方式进行慢慢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大约保持1∶2,10~15 min/次,训练3~4次/d;腹式呼吸:分别采取卧位、坐位和立位,以吸鼓呼缩方式,胸部尽量保持不动,呼气时稍用力压腹部使其回缩,吸气时将腹部鼓起,注意用鼻深吸气,呼气时通过缩唇方式进行慢慢呼气,与吸气时间相比,呼气时间要长1~2倍,每次10 min,逐渐增加时间,每天训练3~4次;呼吸操:保持坐位,双手握拳,肘关节进行屈伸活动4~8次,保持屈吸伸呼;平静深呼吸4~8次,展臂吸气,抱胸呼气4~8次,双臂屈伸4~8次,保持伸吸屈呼,左右交替4~8次,上身左右旋转4~8次,旋吸复呼。

1.3 肺功能检测指标 于训练前、6个月呼吸训练后,使用MDiffusion型肺功能仪(购自德国耶格公司),对肺功能(检测指标:最大肺活量、1 s用力呼气量、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与训练前相比,经过6个月的呼吸训练后,最大肺活量(3.18±0.62 vs 2.56±0.43)、1 s用力呼气量(2.28±0.62 vs 1.59±0.53)、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42±8.67 vs 67.32±7.23)等指标都明显升高,表明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相对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目前,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在控制气道炎症等对症治疗基础上,更注重了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呼吸康复训练的治疗作用[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弹性回缩力降低,而且弥漫性小气道狭窄,以及胸内压力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往往导致患者呼气时,出现小气道过早关闭,以及呼气气流受限。通过缩唇呼吸,可以增加阻力,从而增加气道内压,继而不同程度上避免了呼

吸时小气道的陷闭和狭窄,有利于气体的充分排出,改善气体交换。同时,缩唇呼吸减慢了呼吸频率,延长了吸气与呼气时间,增加气量和肺泡换气,改善缺氧状态。当肺部病变时,腹式呼吸作为胸式呼吸的有效补偿,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和功能,增加气体交换,改善通气功能。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相关呼吸操作等,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变得强壮有力,从而提高呼吸效率,促进排痰,阻止肺功能的进一步下降,使减退的肺功能逐渐得到恢复[6]。

本研究中,与训练前相比肺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总之,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耿利琼.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89-91.

[2] 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护理杂志,2007,24(1):43-44.

[3] 邢西迁. 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1(9):858-863.

[4] 李宾宾. 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6-838.

肺的康复训练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训练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它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往往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0例,进行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肺功能改善的结果。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1.4~83.6岁。根据其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呼吸系统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胸部X线和肺功能检查结果,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规给予抗炎和平喘,及一系列对症治疗,并自愿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2 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我院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坚持呼吸训练6个月,6个月后复查肺功能。主要的呼吸训练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缩唇呼吸[3]:患者闭口,通过鼻吸气,然后以缩唇动作的方式,慢慢呼气。吸气与呼气对时间比(1∶2)或者(1∶3);腹式呼吸:患者以卧、坐、立等进行练习,一手置于腹部,一手置于胸前。呼气时,稍微用力按压腹部,吸气时,将对抗手的压力,鼓起腹部,要注意用鼻深吸气,缩唇慢慢呼气。呼气时间比吸气时间长1至2倍,每次大约5分钟;坐式呼吸:患者双腿盘起,两手掌心置于膝盖,慢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屏气大约8 s,然后慢慢呼气,连续重复15次左右;立式呼吸:患者双腿并拢,两臂上举进行吸气,并且同时放下呼气,连续重复15次左右。

1.3 肺功能检测指标 在训练前及呼吸训练6个月后,采用MDiffusion型肺功能仪(购自德国耶格公司)检测肺功能。检测指标: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的计量数据显著性分析。P

2 结果

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个月呼吸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最大肺活量(3.14±0.70 vs 2.64±0.37)、一秒钟用力呼气量(2.31±0.59 vs 1.68±0.6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22±9.87 vs 67.10±7.15)有明显改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常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进行性肺功能降低。呼吸肌功能失调,导致过多肺内气体残留,从而降低肺和胸廓的顺应性,并且如果肺膨胀过度,横膈受压形成低平状,从而减少了横膈的活动范围,降低肺通气量,主要表现在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等指标的下降[4]。这些指标都是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敏感参数,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腹式呼吸训练也称之为膈式呼吸训练,这是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模式。膈肌是主要的呼吸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过度膨胀,挤压膈肌,膈面平坦,收缩效率下降,症状严重者可导致胸腹矛盾性吸气运动[5]。对于腹式呼吸训练,在呼吸运动中最关键的是协调膈肌和腹肌的活动。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负荷从耐受的低负荷开始,循序渐进的增加;强度从匀速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强对锻炼强度的耐受能力;医护人员随时进行耐心的宣教及指导,使患者正确掌握训练的要领[6]。本研究中,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个月呼吸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最大肺活量(3.14±0.70 vs 2.64±0.37)、一秒钟用力呼气量(2.31±0.59 vs 1.68±0.61)、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8.22±9.87 vs 67.10±7.15)有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 曾群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护理杂志,2006,23(7):19-20.

[2] 邢西迁.如何提高COPD患者肺康复的训练效果.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9):858.

[3] 刘丽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护理杂志,2007,24(1):43-44.

[4] 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6.

肺的康复训练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护理; 血气分析; 肺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2-02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康复护理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诊治的6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诊断标准需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同时需排除合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71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

1.2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需根据自身的肺功能分级情况运用各种吸入制剂控制病情,并确保教会患者各种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2)指导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需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医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

1.3疗效评价:10个月后对6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 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3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3],这将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戒烟、药物治疗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的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4]。目前世界上已经将康复护理作为COPD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则是COPD康复护理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纳入社区对稳定期COPD的管理[5]。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及综合呼吸操训练,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研究认为[6]呼吸训练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而COPD患者在经过呼吸操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COPD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6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分别为-1.21、-1.51、-1.31、1.68)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陈文宇,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18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Deborah H, Colman A, James P, 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4]程显声,徐希胜,张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结果[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570-583

肺的康复训练篇7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康复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气流受限特征。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约274万人死于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经济负担第五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COPD稳定期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减轻症状,阻止疾病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COP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1 遗传因素 已知的遗传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欧美研究提示,重度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肺气肿形成有关,我国人群中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在肺气肿发病中的作用尚待明确。基因多态性在COPD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1.2环境因素

1.2.1 吸烟 吸烟是COPD发生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及肺功能受损是不吸烟者的4~5倍,被动吸烟亦可引起COPD的发生。

1.2.2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暴露于职业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大麻和亚麻粉尘等的工作者慢性呼吸道症状和疾病的发病率高,肺通气功能降低明显。铸造工人肺功能损害和慢支患病率比未暴露于钢铁工业特殊危险因素的对照组高[2]。

1.2.3 空气污染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发病率增高,尤其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氯气等的慢性刺激是COPD的发病原因之一。

1.2.3 感染因素 大量资料表明,COPD的发病和发展,与感染有密切关系,COPD患者轻微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即可加重小气道的阻塞,增加其死亡率。

1.2.4 社会经济状况 COPD的发病与社会经济状况相关,与低社会经济阶层室内、室外空气污染暴露严重,居住环境拥挤,营养不良等有关。

2. COPD稳定期的教育与管理

目前我院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有“一对一”医患、护患指导,派发小手册,科室内定期举行多媒体知识讲座,有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为患者讲解COPD的相关知识,通过医生及护士的详细讲解,提高了病人对COPD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疾病的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应教育和督促吸烟的COPD患者尽早戒烟,并避免暴露于二手烟,戒烟已被明确证明可有效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因此应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吸烟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推广使用戒烟新技术及产品,目前已有催眠术、行为改变术、尼古丁口香糖、尼古丁透皮贴剂等戒烟方法和产品,联合使用可望增加效果[2]。同时告诉患者尽量避免吸入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充分认识职业因素对COPD 的作用,以增强工场和个人的防护意识, 改善工作环境。

3.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康复训练

呼吸康复训练可以缓解和控制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3.1 呼吸康复训练的方法

3.1.1 传统气功训练 八段锦运动是中医养生和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八段锦能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并且符合现代运动康复提倡的低强度、长时间有氧运动的特点[3]。在我院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详细讲解示范八段锦的动作,并手把手教患者练习,以确保患者熟悉准确掌握每一个动作。在病人出院后,每15天,我们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其有无坚持锻炼及出院后患者的情况,同时督促患者坚持锻炼。长期的随访资料发现,经过12周较为规范的八段锦锻炼,能够有效的改善COPD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多项指标,显著提高PaO2和显著降低PaCO2,有效提高病人的6分钟步行距离[3]。

3.1.2 腹式呼吸训练[4] 体质较好的患者可立位,其他坐或仰卧位,上半身肌肉放松做深呼吸,手分别置于腹部和胸前,尽力挺腹吸气。吸气时腹部内陷,尽量2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在鼻吸气,口呼气的过程中尽量做到缓呼深吸,不可过度用力。

3.1.3 缩唇呼吸训练[5] 指导患者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紧缩双唇并向前突出如吹口哨状,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致熄灭为适度,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l:2,并逐渐延长呼气时间。缩唇呼吸可减慢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以及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3.1.4 运动锻炼 为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增加肺活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操和有氧运动训练[6]。呼吸体操包括扩胸、弯腰和四肢活动;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步行,上下楼梯,太极拳及慢跑。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逐渐增加。训练肺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娱乐活动,改善生活质量;另外还可进行放松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

3.2 呼吸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4,5]

3.2.1 呼吸康复训练开始时护士要示范指导,保证呼吸训练的有效性。

3.2.2 在呼吸康复训练中,对于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及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训练的病人,应暂停训练,待病情缓解并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训练。

3.2.3 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时,应先从病人可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负荷,防止呼吸机疲劳的出现,训练时要放松以降低耗氧量。

3.2.4 由于停止训练2~5个月左右,呼吸肌就会回复到训练前的水平,护士应督促指导病人坚持长期训练。

4. COPD稳定期病人的长期氧疗护理

氧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氧饱和度(SaO2)上升至90%以上或PaO2≥60mmHg而不使PaCO2上升超过10mmHg,长期氧疗是指经鼻导管吸氧,流量1.0-2.0L/min,吸氧时间﹥15h/d[7]。在给氧时,坚持低浓度、低流量和持续的方法,时间1-2周为宜。目前国内外专家研究发现,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每天持续吸氧15~17 h,数周后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改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粘稠度降低,以及使心脏氧供增加,进一步改善心功能状态[5],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但在长期氧疗的过程中,护士应给予相关知识教育及用氧安全问题,让病人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培训病人及家属正确装卸氧气表,并告知氧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COPD稳定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COPD患者在收入不足,生活状态差,社会活动少,疾病的反复发作和迁延不愈均会使患者心理受到损害。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8],增加机体的耗氧量,病情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应针对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护理干预,首先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及氧疗,同时鼓励同情患者,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指导患者自我调节,使患者学会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告诉家属多鼓励患者,耐心的陪伴患者、照顾患者,给其安全感,消除在治疗中不利的其他因素,以达到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生命质量。

转贴于 6. COPD稳定期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临床观察、记录COPD患者咳嗽、咳痰及排痰的难易程度等状况。帮助患者翻身或拍背来排痰。鼓励患者多饮水,痰多不易排出的患者,正确指导采用雾化吸入。患者在咳痰后及时漱口,维持口腔清洁,咳嗽无力痰液积聚者时用吸引管将痰液吸出[8]。加强对患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状况的记录。

7 COPD稳定期病人的饮食调养

营养不良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文献报道有25%~6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营养不良,可导致肺功能损伤加重。反复感染和呼吸衰竭等所导致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饮食的摄入不能满足机体能量的消耗,导致营养失衡[9]。COPD患者呼吸困难,负荷重,能量易消耗,缺氧及药物副作用影响了患者进食情况,能量和养分减少。COPD患者的饮食原则应为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并补充适量无机盐。患者每日饮食摄入的热能应在10 000 千焦以上,可一日多餐。另外,应禁忌烟、酒及辛辣等剌激性食物[10],以防病情加重。患者护理应当少量多餐的计划,防止饱胀和便秘的出现。每天少量多次饮水,每次30-50ml,10-20min饮水一次,补充体内水分和促进大小便通畅。饮食干预可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的患者带来益处,使他们的体重增加、营养状态改善。提高COPD患者的免疫力,增强呼吸肌收缩力,改善缺氧,使病人气促症状减轻。肺功能和骨骼肌强度有一定提高,最终使生命质量得到改善。

8. COPD稳定期病人的药物治疗

COPD稳定期病人仍需要多种药物维持治疗,所以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让其了解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11],注重提高病人稳定期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PD稳定期常用药物有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药及抗生素等。

小节

COP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死亡率也高,加之该病得病情复杂,病程长,并发症严重,增加了护理难度。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采取一些积极地行为来应对如戒烟酒、增加营养、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利于病人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全方位、系统、综合的护理对COPD稳定期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核心是呼吸康复训练,长期氧疗护理、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和饮食调养是保障。做好COPD稳定期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病人发病的次数,节省医疗费用,并且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对COPD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赛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57.

[2] 廖盆娇.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1,7(8):51.

[3] 冯毅翀,潘华山,汶希,陈创荣等. 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09,41(8)36:37.

[4] 王中洁,曾红,陈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康复治疗[J].护理研究,2004,18(9B):1608—1609.

[5] 魏道琳. COPD稳定期病人的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9)1861:1862.

[6] 李绍枝.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护理.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6)171:172.

[7] 曹俊霞. COPD 缓解期家庭氧疗的健康教育.哈尔滨医药.2011,31(6)479.

[8] 朱绚丽.浅谈COPD稳定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心里护理.2009,13(12)1089:1090.

[9] 刘新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治疗.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4:125.

肺的康复训练篇8

【关键词】 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功能;影响;护理 作者单位:456400 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不易治愈与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生活的质量[1]。为了研究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以及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并对其中44例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在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患者的标准为:男48例,女40例;年龄63~75岁,平均689岁;患者均依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胸片及肺功能检查结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平喘、抗炎及相关对症治疗,均为自愿进行呼吸训练。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63~74岁;对照组44例,男22例,女22例,年龄64~75岁。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呼吸训练方法 呼吸训练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为期6个月,训练结束后行肺功能复查。呼吸训练主要有以下方式:①缩唇呼吸:闭口,通过鼻进行吸气,以缩唇动作慢慢呼气。吸气与呼气对时间比1∶ 2。②腹式呼吸:以卧位、坐位、立位等分别进行训练,一手置于胸前,一手置于腹部。在呼吸过程中,应稍稍用力对腹部进行按压,吸气过程中,对抗手压,将腹部鼓起,注意用鼻进行深吸气,通过缩唇进行慢慢呼气。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1~2倍,每次约为5 min[2]。③坐式呼吸:双腿盘起,掌心放置于膝盖上,慢慢进行深吸气以达到最大的肺容量,屏气时间约为8 s,慢慢进行呼气,重复15次。④立式呼吸:双腿并拢,两臂上举,进行吸气,放下同时进行呼气,重复15次。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与指导;观察组患者在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效果。14 肺功能检测指标 肺功能检测指标为:最大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和χ2进行检验,以P

两组患者肺功能与呼吸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训练前后最大肺活量分别为268±036与322±063,训练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分别为166±052与241±058,训练前后一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分别为6735±722与7931±957。观察组患者给予科学护理干预,因而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更好。现将护理干预的经验总结如下: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与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不易治愈,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生活的质量,因而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针对这一问题,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讲解病情的治疗前景和科学的治疗手段等,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特别是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更要勤于沟通,为患者增加安全感,解除孤独感和无助感[3]。②呼吸训练要具有针对性,依据患者肺功能现状而制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呼吸训练方式,适当调整呼吸训练时间与次数等。③食物选择上,应当依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密度均匀、不易残留黏膜的食物,切忌辛辣与刺激性食物,尽量顾及患者口味,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充足。护士应当有足够的耐心,提醒患者进食过程中避免说话和交谈以免引起呛咳,造成痛苦。逐渐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康复训练,进行细心指导。

肺的康复训练篇9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7.082

Study on value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mplemented in stable-pha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ZHONG Liu-fang. Foshan City Nanhai District Fifth People’s Hospital, Foshan 52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mplemented in stable-phas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 percentage of expected value (FEV1%) as (66.60±12.81)%, FEV1 percentag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FEV1/FVC%) as (65.82±12.30)% than this group before treatment [(55.98±14.62)% and (56.82±13.50)%]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58.15±18.60)% and (59.80±10.10)%]. All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table-phase;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研究证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日益恶化, 并且病情越严重, 其呼吸功能衰退越严重, 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3]。对患者进行肺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本研究采用肺康复护理对本院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干预, 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 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均为稳定期,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病情控制良好, 较为稳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30例。其中, 观察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最小53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6.5±4.6)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小53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65.5±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1. 2. 2 观察组 采用肺康复护理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

1. 2. 2. 1 呼吸功能训练 指导患者开展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缩唇训练、腹式呼吸和有控制的深呼吸训练[4], 以加强患者的呼吸功能。呼吸功能训练还有助于防止气道陷闭, 减少呼吸功耗, 改善通气效率, 并可帮助排出痰液, 改善肺功能。

1. 2. 2. 2 有氧运动 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 包括步行、慢跑、举哑钤、爬楼梯, 然后根据自身的耐受度调整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注意避免运动过度导致气促、气短、眩晕, 以自我感觉良好为宜。

1. 2. 2. 3 呼吸操训练 指导患者开展肢体伸展运动, 包括下蹲、扩胸、旋转上臂、旋转手腕和颈部等[5]。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适当调整训练的时间和次数, 监测有无气紧及肌肉疲劳, 如有则停止增加负荷。

1. 2. 2. 4 营养支持指导 为患者制定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 高能量、易消化的营养方案[6], 保证患者身体营养的需求, 并且根据患者的体重情况控制摄入的总能量, 控制各个营养素的比例。

1. 2. 2. 5 氧疗护理 指导氧分压

的患者进行氧疗[7], 吸氧>15 h/d, 氧流量保持1~3 L/min。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肺功能、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心境状况。肺功能指标为FEV1%及FEV1/FVC%。生存质量采用SGRQ[8]评价, 运动能力采用6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s walk distance, 6MWD)[9]评价。心境状况包括紧张、抑郁、疲乏、愤怒迷惑、精力及自尊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FEV1%、FEV1/FVC%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GRQ评分、6MWD值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6MWD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6MWD值均较治疗前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3 两组患者的心境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紧张、抑郁、疲乏、愤怒、迷惑、精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自尊感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患者肺功能减退的重要原因, 也是导致其生存质量和运动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定期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 病情已经获得有效的控制, 并且生命体征进入稳定期[10, 11]。但是患者的肺功能尚处于较弱的时期, 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增强自身的肺功能和运动功能, 从而达到改善生存质量的目的[12]。肺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重要措施[13]。

本研究采用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FEV1%、FEV1/FVC%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实施肺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玉宇, 周春香, 郝建凤, 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居家肺康复中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 32(6):463-467.

[2] 江月娥, 张向群, 陈少娟, 等.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BODE指数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4, 28(8):923-926.

[3] 邵佳, 庞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实施肺康复护理的价值评估. 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5):166.

[4] 于洁.综合性护理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7):141-143.

[5] 刘福兰.社区康复护理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5(30):266.

[6] 关丽惮, 陈美珠, 赵娟娟, 等.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护理研究. 中国中医急症, 2011, 20(2):333-334.

[7] 韦海燕, 王卫红, 唐兰蔓. 肺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BODE指数的影响. 护理研究, 2010, 24(22):2025-2026.

[8] 青壹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内科, 2016, 11(1):39-42.

[9] 孟聿, 陈 敏.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出院康复护理指导.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4, 25(3):344.

[10] 韦海燕, 唐兰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康复护理概况.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8):1186-1187.

[11] 葛云云, 孙林, 吕红利,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病人的肺功能康复护理进展. 护理研究, 2007, 21(31):2835-2837.

[12] 潘玉嫦, 蔡G铃, 黄玉娥,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14):49-50.

[13] 李媛媛, 赵松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护理体会. 中国伤残医学, 2016, 24(10):151-152.

肺的康复训练篇10

【关键词】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卒中;康复;死亡率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early swallowing for promoting apoplexy patients’ recovery

MU Yuan-fen.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in Guangdong, Shenzhen 518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Probe the clin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early swallowing for promoting apoplexy patients’ recovery.Methods There are 108 apoplexy participators with swallow barrier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tochastically:52 participators in experimental group accept early swallow training, while 56 participators in control group do not accept it, then other treatment plans are all carried on them according to the apoplexy guide.And we observe the imbedibility pneumonia, dehydration, malnutrition and the mortality rate for two group participators in half a year, and carry on statistics processing.Resul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8 imbedibility pneumonia participators, account 15.4%, 12 dehydration and malnutrition ones, account 23.1%, 7 people were died, account 13.5%.On the other hand, 17 imbedibility pneumonia participators in control group, account 32.1%, 22 dehydration and malnutrition ones, account 41.1%, 18 people were died, account 32.1%.Comparis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Early swallow training;Apoplexy;Recovery;Mortality rate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到医院就诊的卒中患者中约45%发生吞咽困难。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特征是不能安全地把食团从口运送到胃而误吸,也可包括吞咽的准备阶段困难,如咀嚼、舌运动的障碍。文献报道有吞咽困难的清醒卒中患者,卒中后6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3%左右,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吸入性肺炎;二是脱水及营养不良[1]。为此,本院从2004年起对部分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力求降低上述两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进而降低近期死亡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108例,其中脑出血33例,脑梗死75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55~82岁,平均(76±8.2)岁。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新发卒中患者,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病程均在24 h内,通过神经系统检查,结合限时饮水实验[2]从中筛选出清醒的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108例,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无吞咽功能障碍者及昏迷者。

1.2.2 沟通引导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早期吞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合作。

1.2.3 分组及训练措施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2例,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于入院当日起接受吞咽功能训练,由高年资的神经专科护士负责训练。进餐前措施:①舌肌训练:让患者舌做水平、后缩、抬高及侧方运动,并用勺或压舌板给予阻力;②面颊及唇肌训练:让患者做吹气、缩唇、吸吮及微笑等动作来促进唇的运动,加强唇的力量。上述两项训练措施于每餐前1 h进行,每项5~10 min。进餐时措施:①:患者进餐时取坐位或45°半坐位,头稍前屈;②食物形态:选用半流质、泥状的食物,如蛋羹、豆腐、浓粥、土豆泥等。进餐后护理:进餐后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特别注意口腔内瘫痪侧颊部黏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留于瘫痪侧而发生口腔感染。上述措施在患者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负责执行,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确保其能熟练掌握,出院后由家属负责执行。对照组不予接受上述训练。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按目前国内公认的卒中指南进行。患者出院后,由专科护士每周进行一次随访,对患者的进食、吞咽功能、疾病康复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记录。

1.2.4 观察指标及观察时间 观察时间为半年,半年内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及出院后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及死亡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见,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5.4%,脱水及营养不良为23.1%,死亡率为13.5%。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2.1%,脱水及营养不良为41.1%,死亡率为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卒中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迄今为止,它是引起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冠心病,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巨大的经济问题。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卒中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的治疗手段在不断涌现,但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偏高,尤其是有吞咽困难的卒中患者,其卒中后6个月内死亡率可达33%左右,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吞咽困难导致患者误吸,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同时吞咽困难的患者进食及饮水的减少又容易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造成患者抵抗力下降[2]。加上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常在卒中发生之前就合并口/齿异常、口腔疼痛等问题,以及一些利尿剂、缓泻剂、限制液量等治疗性措施均能导致和增加脱水及营养不良的发生。且吸入性肺炎显著增加卒中患者死亡率,占卒中相关死亡的34%,是卒中后第一个月内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因此,改善或减轻卒中后吞咽困难对预防吸入性肺炎、脱水及营利不良有重要意义[3]。目前,不少医院针对此患者,在急性期多采用插胃管鼻饲的方法或经皮胃造瘘术,但是,这两种方法本身存在较高的胃食管返流和误吸,进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的风险,同时也错过了吞咽功能早期康复的时机[4]。肺炎是卒中最常见的呼吸并发症,吞咽困难是卒中患者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卧床并接受鼻饲管饮食的患者发生肺炎率尤其高[5]。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有吞咽困难的卒中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对吞咽相关肌群的训练,采用适当的进食,改变食物的性状等方法,对降低近期(起病半年内)吸入性肺炎、脱水及营养不良的发生,进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卒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营养状态,增加机体抵抗力,进而降低近期(起病半年内)死亡率,为进一步康复打下基础,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该项措施的实施,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把患者的功能预后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改变了传统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只强调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此治疗方法可以在具备条件的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拥军主编.卒中单元.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3.

[2] 韩蓉蓉.脑梗死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2):105-106.

[3] 何静杰,崔利华.66例吞咽障碍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分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