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技巧学习十篇

时间:2023-10-13 16:55:13

演讲技巧学习

演讲技巧学习篇1

(一)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运用的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就是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示范性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根据学生的状态灵活地掌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同时要调动学生的参与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示范教学,使学生找到自己演奏中不足的地方,解决钢琴学习中的疑惑,让学生参与演奏,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拥有了独立演奏的机会,提高演奏的水平。

(二)增加学生合作性曲目的演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只关注学生的个人演奏能力,而长期下来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合作性曲目的练习,可以是两个人共弹一曲,也可以是钢琴与其他乐器配合演奏。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配合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合作中陶冶情操。

二、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演奏技巧的策略

对于钢琴的学习,演奏技巧很重要,演奏技巧直接影响到演奏水准的发挥。提高演奏技巧是每一个钢琴学习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对新作品的学习与弹奏每一个钢琴学习者在学过理论知识后,一定会进行大部分的练习工作,不断地增加难度,不断地深入研究;老师会安排学生练习各式各样的钢琴曲目,学生也在不断地通过新作品的学习与演练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而在新的钢琴曲目的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掌握方法,不能急于将整个作品都弹完,而是进行片段练习,也就是将一首完整的钢琴曲分成几个部分,每次弹奏一部分;对于难于理解的部分要学会先放置一边,不急于一时,而是先弹奏其他部分,以免影响练习效果。在弹奏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部分的练习,同时在进行钢琴弹奏时一定要全神贯注,不能分心,一定要按老师的指导要求来做。

(二)要善于掌握老师的指导方法和示范技巧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钢琴的初学者来说,老师的指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实老师的指导和示范过程中隐含了很多的演奏技巧,只要学生用心地学习、认真地练习,就能提高学习的效果,提升演奏水平。首先,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老师的语言与动作,因为老师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就可能是某一部分的演奏技巧,在老师的示范过程中要关注老师的指法、手腕的技巧等等,因为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并有效地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弹奏中。其次,要掌握一些曲目的符号概念,老师会对曲目的的调式、曲式、主题、背景等进行讲解,学生通过讲解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概念性的认识,然后进行钢琴的弹奏练习。

(三)注重钢琴演奏中情感的运用在钢琴的弹奏中能够准确地投入情感,可以加强演奏技巧的表现力,情感的投入可以表达作品的内涵,也可以表达演奏者的情绪,更好地发挥演奏的技巧。同时准确地运用情感,可以使弹奏者有效地把握演奏的节奏和速度,进而弹出优质的钢琴曲目。通过在演奏中情感的运用可以使演奏者准确地把握演奏的音准和发音,弹奏时精神饱满,提高演奏的效果。

三、结束语

演讲技巧学习篇2

提高口才的方法01(1)从小到大。初学演讲的人,应从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开始,比如青少年比较关心的理想、立志、学习、纪律、友谊等内容,而不要急于去谈论那些自己不太熟悉的、比较复杂的大道理、大内容。开始练习演讲时题目要小一些,目的要简单,内容要具体,这样比较容易成功。然后一步步过渡到大题目、大容量、高层次的演讲。

(2)从易到难。相对而言,以叙述和抒情为主的演讲比较容易掌握,以议论为主的或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演讲比较难。这与书面表达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首先应掌握叙述、描写、说明、抒情等基本演讲能力,进而过渡到议论和综合型的演讲。没有比较坚实的叙述事件的表达能力,演讲是不容易获得成功的。所以一开始就要把叙述型演讲的基础打好,然后再进行说理议论型的演讲练习。

(3)从短到长。演讲时间的长短也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当然有些短的演讲难度也很大,但一般说,短的演讲主题集中,单一,开门见山,简单明了,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即使不太成功,听众也能谅解。长的演讲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主题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在控场能力较差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失败。此外,初学演讲的人,在语言运用上也要力求多用短句,简洁明白,尽量小用或不用含信息量大的比较长的复杂句子。也就是说,有时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宁肯用三个短句,也不用一个长句。

(4)由分到合。演讲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它包括许多内容和基本功。一次演讲的成功与失败固然与演讲者自身德才常识各方面的修养有直接关系,但这几方面修养很高的人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讲者。这是因为演讲还有一系列技巧问题。比如说话的技巧,发声的技巧,仪态手势、面部表情的技巧等等。要求初学演讲的人一下子把这些熟练地掌握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练习过程中,这些技巧的熟练程度也不会是平衡发展的。解决的办法,是下功夫先进行单项练习,特别是自己感到薄弱的环节,要反复练习,集中力量突破难点。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练习,反复试讲,一步一步地使整个演讲从内容到语言表达、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等的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尽善尽美。

(5)由点到面。一般来说,初学者练习演讲都是一人一个点,先个人单独练习。这种练习法比较方便,不受拘束,不受一些条件限制,只要是自己在空闲时间,随时都可以练习。但是这种关门闭户的单个练习,必须要在老师或正确的演讲方法指导下进行练习,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当单个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尝试当众练习了。这时,可以请来自家人或一些朋友、同事乃至有经验的演讲者。练习者演讲一段,然后就让他们提出意见,以便改正缺点,使演讲日趋完美。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在演讲基本熟练后,就必须拿出勇气来,面对听众,到大庭广众中去练习演讲。

在这种实践中,最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能最有效的较快的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演讲者每讲完一次后,都应该及时地虚心地征求一下听众的意见,然后认真总结,精心研究,注意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演讲水平定会得到提高。

此外,在练习演讲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每个演讲者都有长处和不足,善于学习的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鲁迅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说,高超的演讲才能,只属于那些博采众长、刻苦练习、勤奋磨练、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人。

提高口才的方法02一速读法

卡耐基快速朗读的目的,就是让你锻炼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但要快而不乱、每个字的发音都必须准确。

二背诵法

卡耐基背诵法目的有两个,一个就是要训练你的记忆能力,另一个就是训练你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口才的其中一种方法。

三复述法

卡耐基复述法就是重复被人说过的话,这样的训练方法就是为了锻炼人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四当众讲话

演讲技巧学习篇3

舞蹈技巧是优秀舞蹈演员必须掌握的训练技巧,在舞蹈教学训练中,舞蹈动作要求做到稳健、流畅。舞蹈技巧运用是构成舞蹈艺术整体的要素之一,所以,舞蹈技巧的训练对舞蹈任何形式的表演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舞蹈技巧训练的应用

舞蹈技巧的训练水平,能直观地体现出舞蹈者的专业水准。它包含运动学与医学双方面的技巧,能把人体优美、稳健的动作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人体运动一直是科学领域探讨的话题,而舞蹈中不仅包含人体运动学,还包含了运动生理学与心理学。

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在科学运用的范围有:关于人体热身方法、身体治疗学、身体各项机能的相关研究及锻炼方法等。这几种舞蹈教学方式应在实际训练中多加运用,当然并不单单是让舞蹈学习者学会更多复杂的身体运动技巧,而是通过对以上舞蹈教学方式的讲解与学习,了解舞蹈教学中身体能体现的各种动作,感受来自舞蹈技巧的魅力,然后才能对学习舞蹈技巧产生热情,表现出稳健、优美、潇洒、委婉的舞蹈魅力。

舞蹈技巧的训练是讲究方法的,只有掌握其精髓,才能表现出更好的舞蹈。这是有一定的学习方式的。第一,对舞蹈这门学科的内容要有全面的了解与自身体会,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只有熟练掌握舞蹈训练方式,才能在舞蹈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课堂上对于舞蹈技巧的讨论要特别重视,之后才是舞蹈的具体演示。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舞蹈动作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前后动作之间的联系与转换技巧。训练时身体的力量与柔韧性是分不开的,这对一些动作有很高的身体要求,所以,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二,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舞蹈演员艺术素质的,艺术是具有表达能力的,而舞蹈能更好地锻炼舞者的这种表达能力。在舞蹈训练中,身体动作的流畅与连贯虽然让观赏的人感觉舒适,但这不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三,舞蹈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舞蹈训练开始前,学生要做到充分热身,使身体活动开,以免在训练中出现身体受伤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热身就已经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使学生真正学习舞蹈技巧的时间很少。但是,舞蹈不是有氧运动,只有优美的动作、充沛的感情才是舞蹈表演的魅力所在,而想要跳出优雅自然的舞姿和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肢体动作,只有身体伴随呼吸的频率而进行动作,再通过合适的配乐,才能表现出完美的舞姿。

二、身体技巧与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出场、旋子、飞脚、侧空翻、后空翻、小翻等,这是在舞蹈技巧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这些动作能让舞蹈表演张弛有度,具有表现力,也更具观赏性。但是,这些技巧的训练对于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坚持训练,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现代舞蹈不同于旧时代的舞蹈,舞蹈技巧的多变和创新成了现代舞蹈考核的新指标。就目前来看,舞蹈院校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做得不是很好,缺少专门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只有通过专业的指导与训练,学生才能参加舞蹈表演,而且在舞蹈演出时,可以很好地确定自己表演的位置,从而配合他人完成表演。舞蹈学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舞蹈学习者提升对于舞蹈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所以,训练时,专业的训练与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身体技巧的训练主要内容是:力量、柔韧性、持久力、跳跃、速度等方面,这是人体都具备的,也是最基础的素质能力。关于舞蹈专项素质的训练内容,则是对舞蹈技巧与身体各部位配合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的好处就是利用舞蹈技巧中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反复训练,来锻炼身体技巧。

身体技巧的训练与舞蹈技巧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技巧训练中,只有身体素质达标,才能更好地展现舞蹈技巧;而也只有舞蹈技巧完美地展现,才能更好地体现身体素质。专业的训练才能带来专业的效果,舞者只有?过专业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演讲技巧学习篇4

【关键词】声乐美学;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31-01

一、声乐美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美育教学逐渐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得到了师生们的关注。培养审美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情趣和人文素养,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

每一首音乐都体现了音乐创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思想,在教学中若过度重视唱歌技巧而忽视鉴赏美的能力,会降低音乐作品的质量;假设在单调枯燥的声乐技能学习中融入趣味性的感受,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动力,还能促使学生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教师作为传授知识和技巧的课堂组织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具有“学到老,活到老”的精神,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现阶段,培养审美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理念,是一切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一首高质量的音乐作品必须具备高度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能够欣赏出作品中的艺术优点和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可以大大激发其对声乐的兴趣,同时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声乐水平的发展。

二、促进声乐教学中声乐审美的有效对策

(一)培养审美能力的实践性。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通常都是由教师去传授声乐知识和示范声乐技巧,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而平时的舞台演唱机会较少,这就导致了学生演唱心理素质较差,在观众面前容易怯场,这也是声乐教学课堂上学生不够积极参与声乐练习的主要原因。

(二)丰富学生对乐器的认知。声乐教学不仅是演唱技巧的传授,同时还包括对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乐器的认知。由于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音色不同,在学生对乐器的学习中也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声色表演,以此来达到人声和乐器声的合一表演。

(三)开展一系列音乐表演活动。声乐教育渲染的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独特表现力,以此为基础来讲授歌唱时的技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互相切磋音乐技巧的平台。例如在讲到发声练习“a母音”时,在传授给学生“a”音的不同发音后,可以让学生就刚学到的知识用哼鸣的方式大胆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曲子,并且和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一方面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不同音调的发音;另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克服胆怯腼腆的心理,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加强学生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不仅能够增加表演的感染力,还能提高听众的领悟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体验到这首歌曲的情感意境。例如,在演唱欢快的歌曲时,学生可以想象令自己高兴愉悦的事情。在声乐教学中加入情感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声乐技巧,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帮助。

(五)技巧性与表现力的统一。在声乐表演中,技巧性和艺术表现力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假设没有歌唱技巧,就不会有丰富的作品表现力;相反,没有表现力的渲染,作品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我国古代唱论中就有很多关于技巧对歌唱的重要性,如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指出:“轻者,松放其喉,声在后之上一面,吐字轻圆飘逸之谓;重者,按捺其喉,声在喉之下一面,吐字平实沉着之谓。”但声乐的技巧并不是表演的全部方法。

技巧是一切表演的基础和前提,但一个成功的声乐表演只靠技巧支撑是不够的,声乐表演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高超的演唱技巧,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声乐的内容和情感,技巧正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声乐教学确实给学生讲授了歌唱技巧,但技巧不是艺术,它主要是为表现力服务的。当今社会,拥有高超声乐技巧的歌手大有人在,而既有技巧又有表现力的艺术家屈指可数。高超技巧的表演是没有灵魂的表演,真正的表演者是把技巧融入在艺术表现中,这种艺术作品往往具有长久的魅力,能让观众沉浸其中。

三、结语

声乐表演是艺术魅力的一种展示,也是情感的寄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其将来在音乐方面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苏都娜.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J].内蒙古艺术,2015,(2):12-14.

演讲技巧学习篇5

关键词:花腔女高音 训练 跳音 装饰音

“花腔”最初源于德文“Kolomtur”,主要指旋律声部精巧灵活的装饰。花腔女高音是美声唱法中具有花腔技巧、能在高音区炫技演唱的女高音,它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重要音乐形式。花腔女高音的发展与阉人歌手有着密切联系,在西方传统社会中,女性不能登台表演,只能用阉人歌手来代替女声演唱,作曲家就创作了许多音符密集、音域跳跃大、旋律线长、有炫技色彩的乐曲,让阉人歌手来演唱这些作品,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甜美、圆润、音域宽广的花腔女高音。琼・萨瑟兰、罗贝塔・彼德丝、迪里拜尔等都是世界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在众多声乐演唱形式中,花腔女高音是抒情女高音中最灵活的声部,它能通过灵活自如的旋律装饰、美妙绝伦的音色,展示演唱者独特的演唱技巧与嗓音魅力。人们常为花腔女高音那令人咋舌的高音、轻灵明亮的演唱所折服,有人就将花腔女高音比作百灵鸟的叫声。

一、花腔女高音的基本特征

花腔女高音有着音域较高、声音轻巧灵活、色彩丰富多样等特点,适合演唱快速的顿音、音阶以及装饰性的华丽曲调,常用于表现欢乐的情感、热烈的情绪,也用于抒发胸臆。花腔女高音可分为戏剧花腔女高音和抒情花腔女高音两类。戏剧花腔女高音是戏剧女高音的分支声部,有着柔韧、灵活、富有弹性的特点,适合演唱甜美、柔和、明亮、跳跃性强的音乐,常被用来刻画年轻女性形象,如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诺尔玛》等都包含了许多炫技性、装饰性的花腔演唱段落。抒情花腔女高音有着音域较宽、音区较高、音色明亮柔和等特点,高音区灵活明亮,低声区略显单薄,能带个听众一种温暖、灵巧、阳光的感觉,适合表现单纯、热情、多愁善感的音乐。无论是抒情花腔女高音还是戏剧花腔女高音,都有许多独特演唱技法,在声乐演唱练习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研究,找到各种唱法的细微差别,掌握花腔女高音各种演唱技巧。

二、花腔女高音的训练方法

(一)气息训练。对花腔女高音而言,呼吸、支持、共鸣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气息是演唱的基本前提。花腔女高音演唱家萨瑟兰说过,“没有正确的呼吸,我就不可能在六十五岁时还演唱”。可见,气息训练对花腔女高音演唱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歌唱呼吸可分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三类,花腔女高音演唱多用胸腹式呼吸法。在气息训练中,吸气时应自然打开前胸,腰腹肌向四周扩张,用口、鼻同时向下吸气,切忌抬肩、提胸、憋气等。吐气时应将气全部吐出,可以将一张纸片放于口前,通过纸片的振动频率判断气息是否集中,长时间进行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腹部力量和呼吸控制能力。在气息练习中,还应不断寻找气息支撑点,体会呼与吸、腰腹肌与横膈肌的对抗感,体会气息运用的方法。此外,在花腔快速上下行时,吸气不能太多,太多会使声音变得笨拙,演唱者应保持“吸住”的状态,这样才能使音色轻盈灵活。

(二)柔软性训练。柔软性训练是花腔女高音的嗓音训练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花腔女高音发音质量的重要途径。对花腔女高音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发声训练,能使演唱者的各项生理机能相互协调,保持良好的演唱状态。通常而言,声音柔软性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灵活运用气息,充分发挥气息的对抗作用,使气息和肌理产生较强的对抗,以提高横膈膜的扩张力,还要把这种发声技巧应用于声乐演唱之中。第二,进行喉部发声训练,即舌根前伸,压迫喉腔张开,使咽管绷紧、咽腔通道立起来。第三,要训练正确的喉型,当喉咙打开时,舌根能够推动咽喉前后拉开。

(三)跳音训练。跳音也被称为“顿音”,是指起音前嗓门做出闭合挡气所弹出的、准确的、果断的音质,跳音训练是花腔女高音训练的关键步骤。声乐家凯萨利说过,“跳音是在声带开始振动之后……断音不止是歌曲中的一种装饰……”。在高音演唱时,需要通过跳音来支撑高音发声,比如在《祖国・春天的故事》中,在演唱“啊”时就使用跳音支撑高音,使歌曲呈现出一种欢快、跳跃、向上的情感。在跳音训练时,横膈膜、腹肌应进行有力的扩张与收缩,然后通过后咽腔通道将声音抛出,发声状态应积极、有弹性、有穿透力。在日常练习时,应选择一些上下行音阶、音程跳进快的练习曲练习跳音,待学生掌握练习技巧之后,在加快速度进行练习。跳音与大笑时“哈哈”的发声状态非常相似,因为大笑时声音位置较高且声音集中,所以,练习跳音时可以让学生寻找捧腹大笑的感觉。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呼吸的方式和节奏,不能进行急促、无节奏的呼吸,更不能为了速度和技巧而忽视了节奏。

(四)装饰音训练。装饰音是音乐旋律的重要内容,包括回音、滑音、琶音、倚音等,它能够增加旋律色彩和节奏活力。可以说,唱好装饰音是花腔女高音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应将装饰音训练作为花腔女高音训练的重要内容,将之融入声乐教学体系之中。装饰音练习时,应要求演唱者打开喉咙,用气息振动带动声带发声,准确而精致地演唱每个音。开始练习时,演唱者应精神饱满,全身协调,放慢速度,放缓节奏,起音不能过强,音量不要太强,待掌握装饰音的演唱技巧之后,在提高演唱速度。另外,装饰音的音色也并不相同,滑音讲究圆滑,直音讲究豪迈,回音讲究委婉,倚音讲究诙谐,在装饰音练习时,应对各种装饰音进行全方位练习,掌握各种装饰音的发音技巧。

花腔女高音最能在高音区炫技演唱的女高音,也是美声唱法体系的重要内容。在花腔女高音练习时,应掌握科学的训练技巧,循序渐进地进行气息柔韧性、喉部发声、跳音、装饰音等练习,以提高演唱者的演唱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花腔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与声音训练[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2][美]兰皮尔蒂.嗓音遗训:世界声乐史上历代大师教学经验荟萃[M].李维渤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演讲技巧学习篇6

【关键词】演讲与口才 实践性教学 语言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70-01

学习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学习前辈们精辟独到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能传承中国及世界悠久的历史文化。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达技巧,能够建立良好的友谊与合作伙伴关系。良好的沟通与表达,不仅可以增强自己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自身良好的形象,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一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目标定位

1.知识要求

掌握语言表达与沟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发音、吐字、表达语气与表情以及礼仪等都要掌握。同时也要对演讲的技巧与演讲的组织以及辩论赛的流程与辩论赛的技巧等有所了解。

2.技能要求

语言表达得体、发音吐字清晰、有较强的思维组织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有参加各种演讲比赛与辩论赛的经验或者经历。掌握良好的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二 演讲与口才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策略

1.教、学、练结合

对于演讲者来讲更强调实用性,但是理论性的知识是一切技术技能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演讲只是空架子,或者不具有完整的感染力。简言之,就是不能完全做好演讲与口才的相关任务和工作。如果一个演讲者不了解发音规律和语言语法知识,即便他的表达能力再强,对细节问题也把握不了。而口语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在演讲过程中,会漏洞百出,最终将影响巨大,因此必须重视口语教育。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演讲者,或者说学好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需要老师的讲授与示范,同时在学习中要有针对性,把演讲中最重要的口语知识学好。有针对性的练习,更具有效果,因为练习更接近于标准,有助于提升口语能力及演讲水平。

2.构建大课堂,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演讲与口才这门课程来说,单纯地依靠单一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而广泛的交流空间及随机应变的口语对话至关重要。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应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平台,最终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首先要增强学生们演讲与表达的意识,其次要引进一些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且喜欢的学习手段,最后加大学生们的实训力度,同时增加一些有关口语表达的游戏,在保证学生们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的情况下,把时间更多地用于实训。

3.构建校园文化

在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学校的一些学生组织,通过沟通交流,开展口才竞赛等。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三 结束语

演讲技巧学习篇7

1949年11月中央戏剧学院创建。

在建院初始,院长欧阳予倩就提出了坚持现实主义艺术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和继承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精神和广泛吸收世界戏剧艺术中所有有价值的成果的办学思想。

长期以来,学院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和提倡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相融合。主张传统与现代结合、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结合、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重视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基础理论与独创性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强调专业水平与道德情操并重的教育。以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掌握扎实专业创作技能、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艺术精英人才作为学院的中心任务。

6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育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深厚的艺术教育经验,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传统,构建了自己的教育体系,并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优秀的、著名的艺术家、专家和学者。

一、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的基本理解和认识

数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构建科学的戏剧教育教学体系,核心问题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创作活动需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怎样解答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怎样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等,都必将涉及创作原则和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整个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艺术创作的基础。现实主义质的规定性是描写“真实”,即文学艺术应按照生活原有的样式和形态来表现生活,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意义。它强调文学艺术要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典型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力求解决文学艺术描写中人物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创造出个性和共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在表现细节真实的同时,既要真实描写和表现复杂的社会关系,还要反映出复杂的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做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总之,现实主义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对社会现实观察得越仔细、研究得越深入,对事件及细节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理解得越透彻,就越能获得真实的力量。典型化是唯一能够完整地揭示出人物性格、世界观和命运的正确方法。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始终是用来指导和规整表演专业教学的核心观念。

二、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表演教学全过程

我们将“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创作观念贯穿表演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明确提出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为教学的核心课题。教学上,着力使学生在创作观念上加深对现实主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真实和动人的艺术形象,以及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富有艺术情趣的舞台生活。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从一年级最初的教学训练起就有意识地反复讲解和强调表演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真实性是表演艺术的生命”的创作意识。通过教学训练与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表演上的真实与虚假。要求学生按照人的有机天性的规律在假定的情境中真实自如地行动。采用小品表演练习、观察生活创作练习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表演初始阶段就懂得和学会关注、了解生活和生活中形形的人。这样教学的目的,既是培养学生建立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的意识,认识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养成良好的创作习惯,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掌握正确的创作方法,创造出真实有趣的人物形象和生活气息。

三、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中

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在遵循自身的规律开展活动的同时,应该依循适合于其创作与教学活动要求的方法或者说美学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贯穿于表演教学活动,用来指导专业建设。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专业特色和完善的教学系统。

大家知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体系是科学的演剧艺术创作方法,影响了全世界。它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原则与思想,是科学培养演员的重要基石。我们的表演教学深受其影响。与此同时,继承与接受我们民族戏剧的美学传统和滋养,再加上不断地研究与吸收世界各国戏剧教育的优秀成果,我们的表演教学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演员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遵循人的有机天性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创作素质获得全面的培养,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必备的专业基础。二是以舞台行动作为表演创作基础和以表演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使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这是演员创造角色应具备的专业技巧。三是依据人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进行艺术创作,使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再体现,能够真实准确地揭示角色的心理生活、思想情感与精神世界。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表演创作应艺术地再现生活的真实,通过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性格特征,通过舞台行动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

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意识、适度地加大教学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的能力。教学中,利用课堂教学训练,调动和激发学生艺术创作的热情,要求学生多阅读剧本和多创造角色形象,在实践中锻炼与提高表演技能;利用学期、学年的教学检查、考试和汇报演出,使学生在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通过艺术创作实践,使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上,加深对表演艺术创作与表演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增长才干。

多年以来,表演系几代教师经过对传统教学的实践和借鉴欧美戏剧教育经验,在表演专业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国内外戏剧院校的关注。

表演基础教学的“观察生活”和“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在本系和本院的表导演教学中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系统的和有特色的教学,并且在全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艺术院校都采用了表演系的教学成果进行专业课教学的训练。

台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的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和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训练的手段,成为表演教学当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多年积累,台词教研室编写出的教材《舞台语言基础与技巧》获得北京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该教材在全国被多家艺术院校用于教学的训练。

形体课形成了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丰富、实用。我们根据戏剧影视演员培养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上分别进行形体基础、中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形体技能、外国代表性舞蹈与礼仪、现代舞(爵士舞、踢踏舞)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形体表现力的技能。

声乐课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训练手段。根据戏剧影视表演创作对演员的要求,我们在结合普通艺术学院声乐教学内容与训练手段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强调采用我们民族说唱艺术的演唱形式、技巧,以及通俗歌曲演唱技巧,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和演唱技能。

我们还开创了音乐剧表演专业方向。表演系音乐剧专业建设在向日本四季剧团和欧美音乐剧学习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基本课程结构、教学系统和教师队伍。这些年培养的音乐剧表演人才,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色的表现。

总之,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演系的课程建设和形成的教学系统,是表演系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是行之有效的。

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体现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的问题是怎样在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有效地或者说自然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念,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我们认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在培养艺术人才的问题上,尤其是在艺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中,是必须坚持的。因为学生在接受培养的过程当中,不仅是要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和形成了正确的专业思维和艺术的鉴赏能力。

60多年来,表演系始终重视基础教学和研究,强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强调培养学生的独创性素质;强调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强调研究和吸纳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戏剧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和一切有价值的成果,促进教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在教学中坚持“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重传统、讲流派、兼容并蓄;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思想。

在人才培养上,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基本功扎实、掌握熟练的创作技能、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与开阔的艺术视野、具有活跃的创作思维和很强的创作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与能够胜任话剧艺术、影视艺术等艺术创作要求的表演专业人才。

五、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融入表演专业教学全过程

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解释艺术创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怎样帮助和培养学生处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与用艺术的方式来表现生活?都必然涉及创作原则、方法。因此在表演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基础教学阶段,还是专业技巧训练的教学阶段和高年级毕业创作实习的教学阶段,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在表演专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当中。

根据这样的理念,表演系在教学上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基础、厚修养、全面培养。把基础教学看作是表演专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把课程设置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重素质、讲训练、协调发展。把培养演员的素质与创作素质的训练摆在教学的首位。即在教学中,一方面讲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演员所应具有的很高的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水准,具有深厚的生活素养、很好的思想修养和娴熟的专业技巧;一方面进行演员创作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即以表演元素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能够真实有机地行动和生活的同时,表演创作素质得到训练和培养,创作天性得到开发,并打下扎实的表演基础。

重技巧、讲方法、掌握技能。把帮助学生掌握表演创作技能与创作方法作为教学训练的重心,视为表演教学训练的重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表演创造心理技巧、舞台语言表现技巧和形体表现技巧,依据人的生活的法则和运用生活的原理与逻辑进行表演艺术创作。在这个教学阶段中把舞台行动视为重要的创作技巧和科学的创作方法,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于角色的创造。

重创造、讲形象、开拓个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兴表演创作的能力与开拓学生表演创作个性。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角色形象的意识,使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分析与提炼生活,善于展开想象和生活联想进行角色形象的构思,善于将知识性记忆和情感记忆运用于角色的体验与体现,善于运用表演技巧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角色形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处理剧本和完成角色形象的创造;创作天性得到开拓与发展。

重传统、讲流派、兼收并蓄。教学中,强调要重视表演艺术的真实性,运用舞台行动技巧和方法创造出符合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生活、心理生活以及性格化的语言。要求学生以真挚的体验,真实地反映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生活;以真挚的体现,艺术地表现和揭示角色形象的外部性格特征与形象特点。强调要继承中国戏曲表演美学传统,学习和运用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表现手法,丰富表演创作。强调研究和吸收其他国家当代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教学的先进经验,活跃表演教学研究,促进和推动表演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重创作、讲实践、检验教学。毕业创作与实践,是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学院规定每个毕业班必须完成一个大剧场和两个小剧场规模的毕业实习与公演剧目的创作,并投入相当的经费和提供最好的条件以确保毕业班的教学如期完成。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排练与导演排练结合,教学方法与导演方法结合,教学计划与导演计划结合,教学效果与演出效果达成统一。学生表演创造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推进与发展表演艺术教育

构建和实践科学的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是表演专业教学的需要和根本保障。

学生在学校4年学习的内容与接受的训练,其本质就是打基础,所有的教学阶段与训练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演员培养的专业基础性教育。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与教学内容,通过有序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在每一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深入领会所学内容,完成专业训练,掌握表演创作方法与表演技巧,掌握不同风格、体裁的表演创作手法,处理剧本与创造角色。并通过讲授戏剧基础知识与表演基础理论,扩大学生的艺术眼界,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增加学生的戏剧文化底蕴,使他们对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创作任务与创作特点、生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不同的戏剧风格与体裁、不同的戏剧流派创作等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

当前,如何理解现实主义,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如何发展现实主义,特别是能否坚持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作为戏剧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原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60多年的办学历程,总结表演教学,毫无疑问,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对我们教学系统的建立与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它是我们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重要原则,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我们的表演教学实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演讲技巧学习篇8

现在的演员文化知识较高,对一些戏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当然更善于分析了,所以说明理的问题不大,关键是功底。

对于表演程式能不能掌握运用,要看功底的深浅高低,有的时候能讲的头头是道,想到那里却做不到哪里,一上了舞台就表现不出来,问题就在功底。

老前辈艺术家说:“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打功底就是要苦学苦练,没有捷径可走,步法、身段、眉眼等……表演程式,只有通过刻苦锻炼才能获得在舞台上用起来得心应手。

各个剧种流派都有一些代表性的剧目,他们凝聚着前辈艺术家艰辛的劳动,展示了各个剧种传统技艺的精华,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人情事理,根据自身条件结合角色,具体运用变化发展,这就是死学活用。我们这里又说了,关键在功底,搞艺术没有厚实的基本功而讲活用,没有丰富的积累而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总之演员演戏必须精研戏情戏理,同时对基本技术掌握很好,才能创造出真实生动的,富有光彩的人物形象来。

“戏不离技,技不离戏”,所谓“技”就是艺术表现手段,戏曲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唱、做、念、打凡是演戏都离不开这些表现手段,但到具体的每出戏里是各有侧重的,如唱功戏、做功戏、讲口戏、武打戏就着重在一种手段的尽情发挥,但唱、做、念、打对演员的训练来说:都是同等重要。我以为唱要韵味十足,惹人喜爱、清脆圆润、高低柔软腔随字转,字正腔圆,抑、扬、顿、挫。

“念”,讲究口锋,口纲、讲出人物传出神情。“打”要干净利落既惊险又轻松,唱、做、念、打都应该符合,“稳、准、美的要求。戏曲艺术如果不在这几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那就丢掉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甚至丢掉了自己的观念。“戏不离技”,往往出在表演上,熟练的掌握运用程式,能有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绝技,这是前半句话。“技不离戏”的意思凡是,戏非要技术技艺不可,但是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后半句技不离戏,我们演戏是为塑造生动的形象,一旦脱离了剧情人物去要一通技巧,观众会觉得是在看杂技,表演缺少人物缺少情感不行。

一般来说:“戏不离技”属于掌握戏曲的基本技巧,特别是熟练地掌握表演程式。“技不离戏”属于精研戏理,是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问题,应该说:“技巧不在乎多,而贵在精,精者、形神兼备活灵活现也”。

“程式”仿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程式的艺术在戏曲舞台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魅力。表、音、美、服、道无不程式的祥云笼罩之下而变的熠熠生辉。另一方面,程式容易把戏曲表演艺术引入围城,受益于程式,也受制程式,继承容易发展艰难。是死在一成不变的程式里,这也是戏曲表演中挥之不去的迷雾。戏曲表演的传承是行当划分,技巧训练而构成的,其演员的表演素质也同样被训练和定型,于是戏曲演员掌握了习惯性,技术性的程式技巧。

演讲技巧学习篇9

【关键词】学习领悟;民族风格;舞蹈特点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59-02

一、东北秧歌的学习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单一动作到组合、从手脚分解到手脚配合、从单一性的组合到高级别的综合性组合、从训练意义的慢慢转换可以看出,要学好民族民间舞是急不得的。东北秧歌的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北秧歌是有规律性的进行授课,以训练目的不同进行深入的学习。从“跳踢步组合”的头、脚配合的协调能力练习开始,到最后的技巧性、表演性组合之间,经历了步法、呼吸、身体、头、手、等多方面的学习。如:挽花踢步组合、扑蝴蝶组合、饲养员组合、小蹉步组合、别步组合等。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任务。到了学习更高级别的组合时,表演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强调动作的感觉,在民族民间舞中不用做高难的翻腾与旋转,但必须要有每个民族的韵味,只有感觉对了,才能体现出民族舞蹈的美。所以,在东北秧歌中,综合的表演性组合也就成为了最难的高级别组合。

(一)初学者的授课内容

东北秧歌在民族民间舞中起重要作用,任何一位受过专业舞蹈院校熏陶的舞者,在入学的第一学期都会先从东北秧歌组合学起。简单的压脚跟、手巾花与身体摆身,训练了初学者的协调能力,为之后的高级别练习打好基础。在初期学习组合中还会涉及到踢步组合的训练,其中又分为前踢步、后踢步、跳踢步组合。踢步是一切动作的根本,是最常用、最普通的秧歌步法,也是最难领会的秧歌步法。要将踢步的“哏劲儿”做好是很困难的,跳舞、学秧歌也是一样的,看似简单的不一定是好理解的,看似容易的不一定是好掌握的。在初期学习东北秧歌时,教师往往都是从简单的教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帮学生打好根基,让学生领悟到动作要领、特点等。除了上面说过的组合以外,还会涉及到向扑蝴蝶组合、片花组合、挽花组合等。每位教师在教授内容上都会有不同,可根据学员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组合,但东北秧歌的几个组合特点、音乐和学习顺序基本上是不变的。经过了第一学期的基础训练之后,开始不断加强难度,步法和手巾花也都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像步法不再把踢步作为唯一步法,而是加入了e步、顿步、颤步等多种步法。手巾花也会加入缠头花、碎绕花等动作。所以在不断的学习中,舞者的协调、接受能力在提升,经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之后的学习内容。

(二)综合训练意义浓厚的东北秧歌组合

经过长期的基础训练课程,在大学或社会团体中东北秧歌的组合学习都是综合的表演性组合。加入了高难度的手绢技巧,充分表现动作风格、特色等。表情、动作感觉也是衡量一个东北秧歌舞者好与坏的标准。

东北秧歌组合的学习虽然是困难的,但经过系统的学习后,要跳好东北秧歌组合也不是不可能的。在理解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后进行有规划的学习,经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舞者会对东北秧歌组合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二、东北秧歌的动作风格和特点

东北秧歌在风格上既有火爆、泼辣的味道,又有稳静、幽默的特点。秧歌也是个娱乐活动,在大街、公园、广场上经常有中、老年同志在“扭”秧歌。所以大家常把“扭”字当成秧歌的动律。其实除了“扭”以外,“摆”和“圆”也是东北秧歌的动律。在东北可以说秧歌是家喻户晓的民族民间舞蹈。东北秧歌的表演特点及动作特点是:逗、媚、哏、俏、浪。我们常常会说这是东北秧歌的“五字真言”。在东北秧歌的动作里,哏、俏、稳中浪用的最多,而逗与媚则是表演中女性特有的风格。

(一)哏、俏、稳中浪

哏是以下肢带“哏劲儿”的步法带动腰部运动,顺延至上肢及手腕。所以东北秧歌韵律的核心是“哏中俏、俏中扭、扭中浪”。“踩在板上,扭在腰眼上”就是秧歌的本质体现。哏、俏相融的东北秧歌,体现在步法、身体韵律、手腕灵活上。稳中带浪则是指动作要稳。收是收、出是出,要干净、利落。浪是指秧歌扭得要活、要俏、要美,通过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动、静、快、慢、点、线”中体现“稳中浪”的风格特点。如:踢步要求短而脆、快出快回、稳落、慢移重心。东北秧歌的动作将“哏、俏、稳中浪”很好地表现出来,从头到脚的配合更是将其发挥到极致。

(二)动律扭、摆、圆

“扭”是集韵律、体态、手巾花于一体的组合动作。主要体现在东北秧歌特色体态“三道弯”上。在动作中“扭”的灵活,要做到“一圆二活三抖”。“摆”是以胸部为动力,在左右摆动时配以肋部力量,带动头,要平均的没有附点的。“摆”作为基础动作在“动律组合”中开始学习。也就是说做不好“摆”就跳不好秧歌。“圆”是用肩、胸带动上身,双肩交替向前或向后画圆。做圆肩动作时,身体是划八字形的。所以上身的扭、摆、圆是体现秧歌韵味的重要部分。

(三)逗与媚

作为表情标志的“逗与媚”是东北秧歌表演的特色。有时动作中的一个小晃肩、摇头、低头、掸巾、跺脚,则表现的是有情节的“不好意思、假装的生气、含蓄的讨厌”等等意思。而这些小动作,为东北秧歌增添了色彩,体现了逗与媚。在东北秧歌中男演员称下装,女演员称上装。男演员以“逗相为主”,而女演员以“媚相为主”,称之为“男逗女媚”。在女演员单独跳东北秧歌时也会出现一些看似与男演员配合的动作、表情。东北秧歌不是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有一个隐性男演员在和你配合。

东北秧歌将东北人豪爽、泼辣、热情的个性完美呈现出来。动作里体现了稳中带浪、浪中带俏、哏俏相融的风格特征。表演中“哏与媚”将东北女孩的羞涩、泼辣等展现得淋漓尽致。上身特色则体现在“扭、摆、圆”上。所以风格是民族民间舞的精髓,是体现民族性格特征的主要目标。

三、东北秧歌的技巧性

技巧分很多种,有旋转类、跳跃类、翻身类,还有特定的道具类技巧。在具有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的秧歌文化中,道具也有很多种。如秧歌手绢、扇子、鼓等。都是秧歌的特色道具。在东北秧歌组合中,扇子的用法有打扇、合扇、抖扇等多种。扇子和手绢也有同时配合使用的时候。但在东北秧歌中手绢是主要道具,因此技巧自然也与手绢相关。东北秧歌的手绢技巧与东北二人转是密不可分的。基本的秧歌手绢技巧有:顶转、立转,其他复合技巧是在顶转、立转的基础上发展的。像过肩、过腰、平转、大出手等。像这种发展的手绢技巧也成了东北秧歌中常见的技巧。有些技巧也常常用双片花连接,动作看起来会更连贯、舒畅。手绢技巧为组合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片段。手绢技巧是多变的、灵活的、具有创新性的,是东北秧歌中的特色与亮点。

(一)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的根基

顶转是最基础的手绢技巧,是“民间”的技巧,有些老年人在扭大秧歌时也会加入一些顶转动作。当然,对于专业院校出身的舞蹈学生来说,练顶转是最早期的学习任务。立转大多数是起到“起范儿”的作用,如在过肩中利用立转的速度与顺劲儿等作用,使其看起来更美。舞者的动作也会更连贯、舒畅。可以说只要练好立转就可以学好手绢技巧。所以在手绢技巧中,顶转、立转是根基,像盖楼一样为后面的技巧奠定基础,打好根基。

(二)复合式的东北秧歌手绢技巧

在东北秧歌中手绢是多变的、灵活的,手绢技巧更是将“活”表现得惟妙惟肖。在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双片花的连接动作是活的代表。如过脖、过腰、双手竖过肩等。双片花连接的动作能起到连贯、舒畅的作用。所以双片花也成了东北秧歌手绢技巧组合中不可缺少的动作。除了双片花的连接动作以外,抛接的技巧性也是东北秧歌手绢花的特色。最经典的大出手直观地体现了东北女性的泼辣果断。抛接的动作有很多种,像最基础的是单一立转抛接,还有复合形式东北秧歌手绢技巧中地面技巧的滚背抛接、翻类技巧中踏翻的抛接和加入云里、蛮子、侧手翻、前桥的抛接等。

四、如何学好东北秧歌

(一)语言要清晰、表达能力强、示范动作规范

老师应在教动作前讲出动作或这个组合的含义,以及要表达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清晰地说出动作的要领和特点。言传身教是民间舞教学,也可以说是形体教学的共同特点。在民间舞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语言传授和形体示范中给予学生明确的指示。教师的每一个动作的讲解、示范,都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示范动作的好与坏、是否清晰明白,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判断。像在东北秧歌组合中的一个踢步动作,学生都知道是短而脆、快出快回等要求,但是如何做到短而脆、快出快回呢?这就要看一个教师与讲解相结合的示范动作了。学生在初学时会进行模仿,慢慢用教师做动作时的感觉要求自己,所以示范动作是学好东北秧歌的一个重点。

(二)勤于钻研、掌握要领

对于一名热爱、喜爱舞蹈的学生来讲,不管你是学习东北秧歌还是其他任何民族舞蹈,你都应该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有不明白的就要问,自己做不出来的感觉就要用身体尝试。舞蹈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多的是要求你在学会教师教你的动作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揣摩、尝试,添加自己领悟到的感觉与味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小范儿”。只有这样,你才会进步,才会跳出自己的味道,才会有突破有进步。当然,如果你只一味地模仿老师而不多加思考的话,那也就失去了学舞蹈的深层意义。

五、东北秧歌的音乐

东北秧歌的音乐是多元化的,每个组合都有一个特定的音乐。有的也会边唱边跳来体现民族特色。加以音乐的配合才能将东北秧歌跳好,音乐中的强弱、刚柔、符点等,更可以将表情、呼吸、眼神、动作的大小自然带动。如果提到东北秧歌的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叫鼓”,无论什么组合基本上都会以“叫鼓”收尾。“叫鼓”的花样很多,有三鼓、五鼓、七鼓、十二鼓,在组合中叫鼓往往是一个亮相或是上、下甩巾,或是单踢步、撤步等。叫鼓动作是带顿点的,每个鼓的停顿,也是每个动作的停顿,古典舞中的一些跳、转、翻也被收入到叫鼓的动作中,加强了秧歌的表现力。所以东北秧歌的音乐是多种形式的,配合好音乐才可更好地学习东北秧歌。

东北秧歌是满、汉文化的结晶,是东北人泼辣火热、质朴浓烈的特征的体现。它作为民族民间舞的一部分,是文化遗产中的典范,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延续发展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产物。我们不仅要把古老传统的东北秧歌继承下来,还要随着时代的步伐使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林,战肃容.东北大秧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演讲技巧学习篇10

【关键词】琵琶教学;多媒体;改革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58-01

一、传统琵琶教学介绍

(一)传统琵琶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模式与其他乐器教学模式类似,都强调面对面的口耳相传、言传身教,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其一,琵琶教学讲求教师的言传身教,这是琵琶教学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演奏琵琶时的动作技巧;其二,琵琶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描述,这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而通过文字性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意会其中的奥秘与深意,从而使演奏更富深情;其三,琵琶教学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这样才能避免单独书面教授的片面性,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学习中的各种动作技巧。

(二)传统琵琶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师在教授琵琶演奏技巧时缺乏热情,只是机械的重复演奏动作,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其次,琵琶演奏时指法丰富、技巧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传授学生使之掌握,且课程间隔时间长,影响学生的学习;再次,学生掌握技巧大都集中于课下,缺乏教师的亲临指导且只能凭借记忆联系,这样容易遗漏技巧;最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性差,很多技巧师生之间的反复交流,而有些学生往往羞于开口,因此使得琵琶学习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多媒体辅助琵琶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邮寄结合,能够将琵琶演奏得更为形象生动,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能够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更高效的完成琵琶演奏的学习。第二,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不受时空的界限,能够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间断学习、章节学习、课后练习等的需要,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自我把控学习进度。第三,多媒体技术具有辅助和补救教学的作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为多媒体可以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各种形象的例子,能够为个别难以掌握的技术提供形象化的讲解;多媒体技术的补救作用主要在于,它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进行辅导。第四,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是功能强大的技术,同时其中新奇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深记忆,很多技巧配合上声音和图像就变得易于理解,因此,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构想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多为“一对一”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想要避免以上问题,使学生在真正讲课前对所讲内容形成一定的表象,就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前导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概念、示范曲目等内容做成课件向不同的学生传播,同时利用好暂停、播放的工具可以穿插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有效地控制好课堂进程。另外,在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学习课件、学习光盘,使学生能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巩固和复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网络通话,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监督管理。传统的琵琶教学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下一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以及课后需要完成的曲目做成课件,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视频作业,教师浏览视频作业并及时纠错、点评,再将意见反馈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网页展示学习资料。如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资源,在网站上添加好各种多媒体素材,例如本学期学习资料、教学内容、课外曲目欣赏、自我评析等等,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琵琶学习库。另外,教师可以自己录制视频,将演奏技巧等学习知识上传网上,让学生随时学习。

四、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在琵琶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形式多样,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和环境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多媒体琵琶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在琵琶教学中的益处诸多,但其推广还需时日,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超慧.高师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构想[J].中国音乐,2011(4).

[2]王娟.影响好笑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