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经营自律协议十篇

时间:2023-10-08 17:22:52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1

引言

破除垄断,鼓励竞争,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

家的利益,通信行政相对方必须予以配合,这是法律赋予通信行政相对方的法定义务。

二、电信网间互联中的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通信管理相对人如果不执行有关互联互通的法律义务,或者作出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就具备了违法行为的构成条件,必须承担这种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如果这种违法行为已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有关责任人将承担刑事责任。国家对人为制造网间互联障碍的当事人必须依法给予严惩,否则不足以震慑破坏网间互联的责任人。按照违法性质和程度的不同,互联互通中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关于网间互联中的行政责任

网间互联中的行政责任,是指实施了网间互联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禁止的行为而引起的行政上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根据现行的有关网间互联的法规和规章,互联互通中的行政责任主要有:罚款、责令改正、责令停业整顿。。

《电信条例》第七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例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信息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改正,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1)拒绝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出的互联互通要求;

(2) 拒不执行国家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作出的互联互通决定的;

(3)向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网间互联的服务质量低于本网及其子公司或者分支机构的。

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互联互通中行政相对方的行政责任的法律后果,只有行为罚和财产罚,没有设置人身罚和申诫罚。而且,财产罚中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太轻,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不够;行为罚中的“责令停业整顿”,即:通信行政主管机关责令违反网间互联的当事方停止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处罚,实质上是一种虚设,实践中不可能实施。笔者建议在《电信法》中应加大对违反网间互联的当事方财产罚的力度;在行为罚方面应以限制违反网间互联的当事方的业务或停止其新业务经营的处罚为主。当然《电信法》在人身罚方面必须有所作为。

(二)网间互联中的民事责任

互联互通中的民事责任,是指互联双方作为民事主体,在违反了民事义务(主要是合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实施违法行为必须引起的法律后果,也是民事法律对违法者的一种制裁。 应该指出:我国《电信条例》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不仅限于行政法律关系,也调整电信服务过程中当事方的民事法律关系。互联互通中的民事责任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主要是财产责任。民事法律关系是以财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关系。因此,违反民事义务,侵犯民事权利的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例如,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网间通信质量低于其网络内部同类业务的通信质量,给其他的电信业务经营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予以经济赔偿。受损害的一方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寻求司法救济。

2、违反网间互联一方的当事人不仅侵犯了另一方当事人的利益,也同时侵犯了电信用户的利益。例如,制造互联互通中“通而不畅”的一方当事人,不仅侵犯了另一电信经营者的权益,更主要的是损害了另一电信经营者用户的权益。因此,制造“通而不畅”的当事方不但要向另一受损害的电信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还应向该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用户承担民事责任。

3、网间互通中的民事责任可以由法律直接规定也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决定。民事责任有法律直接规定的,也有当事人自行约定的。在双方签订的互联协议中,当事方在明确了互联工程进度时间表、互通的业务、互联技术方案,与互联有关的设备配置、互联费用的分摊、互联后的网络管理以及网间结算等实体和程序性内容之后,必须明确约定违反互联协议的责任方应承担的违约责任。对于互联协议中的当事方来讲,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互联协议的直接法律后果就是承担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依合同法规定,互联一方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互联协议所应承担违约责任主要包括:继续履行和赔偿损失。互联协议与一般的民事协议不同,违约一方对互联协议的继续履行是依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不论违约方是否愿意,其继续履行互联协议的义务是强制的。违反互联协议的违约方所承担的违约赔偿责任主要有:

a、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拒绝向非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与互联有关的网络功能的信息,以及与互联有关的管道(孔)、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光缆(纤)、带宽、电路等通信设施使用信息的;

b、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对非主导的电信网网间互联、互联传输线路必须经由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的通道、杆路、线缆引入口及槽道等通信设施时,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予配合提供使用,或附加任何不合理条件的;

c、电信业务的经营者无故拖延互联时间的;

d、电信业务的经营者违反信息产业部制定的相关网间互联要求规范和技术规定的;

e、电信业务的经营者不按互联协议规定的结算周期进行网间结算,无故拖延向对方结算费用的;

f、主导的电信经营者未与对方协商单方面变更互联点的;

g、当网间通信质量不符合要求时,电信经营者对网间路由组织、中继电路、信令方式、局数据、软件版本的调整不予配合的;

h、当互联一方发现网间通信障碍时,通知对方协助处理通信障碍,对方不予配合的。

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的规定,有以上情形给其他的电信经营者造成直接损失的,应予以经济赔偿。笔者认为,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来看,当互联一方不履行互联协议规定的义务或者履行协议义务不符合约定时,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这个损失应包括协议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在实践中,互联双方在签订互联协议时,都回避对违约责任的约定,这是极不正常的。事实上,违约责任制度是作为保障互联协议全面履行的一种重要措施,在互联协议中应居于一个十分

重要的地位,互联当事方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③

(三)网间互联中的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依照刑事法律规定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是严格的行为人个人责任,是最严厉的一种法律责任。纵观近几年发生的互联互通中的恶性事件,有些事件已经不是行政法律或民事法律调整的范畴了,例如有些地区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以拦截过网呼叫、擅自封闭局向等手段人为地中断电信网间通信,有些地区的电信经营者竟然用刀或锯,截断对方正在使用中的通信电(光)缆。这些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严重地扰乱了电信市场秩序,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侵犯了不特定多数人的权利。为了严厉打击人为中断电信网间互联的恶性行为,对于已触犯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具体操作时,可依照《刑法》124条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一条第三款的有关规定执行。为此,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尽快对互联互通恶性事件的处理作出司法解释。

当然,确定人为中断电信网间通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首先考虑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同时应认真研究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应具备的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例

如,依照刑法第124条及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成立破坏电信设施罪应具备以

下条件:(1)犯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已满16周岁,具有辩认控制能力的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2)客观上破坏或损坏了正在使用中的公用电信设施,如用刀割断在使用中的通信电缆,给社会和不特定的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3)主观上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只要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破坏公用电信设施,且造成通信阻断,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就能构成破坏电信设施罪;如果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使公用电信设施受到损坏,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则构成了过失损坏公用电信设施罪;(4)破坏通信设施的行为危害了公共安全。以上几个条件综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破坏电信设施罪。目前,

1)关于公证文书

当发生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时,由通信主管部门直接取得证据是很困难的。往往是当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向电信主管部门报告时,人为的网间通信不畅问题马上得以“解决”。为了即时取得“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的证据,大多数的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采用了直接申请公证机关对应答试呼此进行现场公证的方式来取得证据。然而,有些电信主管部门出于种种原因,对公证机关出具的证明网间通信不畅的公证文书不予采信。笔者认为,这有悖于我国有关的程序法律。事实上,公证证明与其他证明相比较,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因为公证机关是国家的专门证明机关,公证机关经审查出具的证明文书,应当具有可靠的证明效力,电信主管部门必须重视公证证明的效力,相信公证证明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凡是经过法定程序由公证机关证明的网间通信质量的客观事实,除非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电信主管部门可以直接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是我国证据立法对公证文书给予的特惠政策。

(2)关于视听资料

视听资料,就是那些有声音能听到,有图象能看到,有资料能查到的那些资料。如录音、录相磁带,都属于视听资料。视听资料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已在我国各类诉讼中广泛采用。就视听资料的性质而言,既不是书证,也不是物证,它兼有书证和物证的特征。当我们利用视听资料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时,它反映了书证的特征,当我们利用视听资料的图像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时候,它又反映了物证的特征。在多数情况下,这两方面特征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它证明争议的事实是十分有力的。但是如何收集这类证据,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有些学者认为,未经对方同意私自录音和录相取得的资料不能作为证据。这样就将录音或录像取得的证据资料的合法性标准限定在“经对方同意”上。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从实践中看,一方当事人同意对方录制其谈话或者拍录其图像或行为的情形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是录制或拍录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如果按照上述的观点,即使该视听材料经审查是真实的,只要未经对方同意,就无法采信,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民事证据规则,明确了非法证据的判断标准,将非法证据限定在“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的范围之内。因此可见,除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外,其他情形都不得视为非法证据,这一点一定要引起电信监管部门的重视。如果将视听资料证明的事实或行为,再以公证文书的形式加以确认,其证明效力就更可靠。

(3)关于证人证言

就行为主体而言,基础电信业务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服务。如固定、移动中的话音服务,其提供的方式是为特定的两个电信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中介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一般有三个行为主体,即基础电信业务的提供方和两个互为信息的消费方。因此,网间互联中的通信质量问题,用户最有发言权。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规定》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网间通信严重不畅,是指网间接通率(应答试呼比)低于20%,以及用户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可见,网间通信严重不畅的确定有两项指标,一是网间接通率低于20%,二是用户有明显感知的时延、断话、杂音等情况。那么第二项指标如何确定?笔者认为,只能通过用户的申诉以及其所作的陈述而实现。这种通过争议双方当事人以外的用户,就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向电信主管部门证明通信严重不畅这一事实存在的人就是证人。电信主管部门在处理因网间通信质量引起的争议时,用户作为证人所作的陈述或申诉,也是证明争议事实的主要依据。

对于互联的当事人来讲,及时解决争议是对其权利的维护;而收集证据是当事人为电信管理部门查明案件真相,作出裁决提供必要的判断资料的活动,这是法律赋予他们权利。

四、电信网间互联争议裁决的价值目标

电信网间只有实现互联才能实现规模效益。没有电信网间的互联,就不能形成竞争的电信市场,没有竞争的电信市场,就没有

变性和复杂性;(3)处理争议的程序应当建立在科学公平的基础之上,应为当事人所接受。

3、效益。电信主管部门在裁决互联争议时,还应考虑当事人因网间互联出现的障碍而减少的权益和其用户所受到的损失。事实上,当事人在发生互联争议时,受害一方都期望通过电信主管部门的裁决对其合法权益和用户权益的保护,以维护正常的通信秩序。因此,电信主管部门对网间互联争议的裁决本身,就体现着对争议解决的效益价值目标的追求。如果电信主管部门在裁决网间互联争议时,不注重效益的价值,即使是较为公正地解决了争议,也必须带来一方当事人利益的损失。例如,因网间通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标准,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要求主导的电信经营者对网间路由组织、中继电路、信令方式或软件版本予以调整时,而主导的电信经营者拒绝予以配合,经协商未果。为此,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要求电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经协调仍未果,电信主管部门就应及时作出裁决。那么,电信主管部门在裁决时,不仅要考虑主导的电信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同时要考虑主导的电信经营者因违反网间互联的相关规定给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

五、电信网间互联中的诚信原则

根据我国现行的网间互联法规和规章,电信网间互联实行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公平公正和相互配合的原则。技术可行主要解决互联点的设置和可行的互联技术方案;经济合理主要是互联费标准的确定;公平公正应落实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导的电信业务经营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本网的用户和其他电信经营者的用户,以及公平公正地对待任何一个电信经营者;二是电信管理机构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互联争议;相互配合应重点落实在互联协议的全面履行上。

互联互通中最为突出也最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是“通而不畅”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已不是技术问题,也不完全是利益冲突问题。关键是人的观念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诚信问题。按照《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互联协议由电信业务经营者省级以上机构之间按照《合同法》及国家有关规定签订。《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是合同法的最关键的原则,被称为债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和“帝王规则”。主导的电信经营者与其他电信经营者在签订互联协议后,必须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地履行互联协议,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有任何恶意和欺诈行为,并以此为标准,维护互联另一方及其用户的利益。然而,主导的电信经营者在履行互联协议中,多数不能履行互联协议约定的通信质量指标,网间接通率远远底于双方在互联协议中的约定。既然主导的电信经营者在互联协议中进行了明确的承诺,而且完全有能力履行其承诺,那么,为什么不去实践呢?下面我借助一个著名的mooran式问题加以说明。该问题设问:“根据我所订的协议,我有义务做a,但是我是否真的有义务去做a吗?”。我们都会认为,提出这样问题的人精神上肯定有问题,或者象这样的问题是不会有人提出的。道理很简单,根据我和他人签订的协议,我有义务做a,那么我就应该去做a,这一点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mooran的问题是:“我真的有义务去做a吗?”。请大家试想,这种想法为什么可以成立?举一个例子,一主导的电信经营者(甲)与一新的电信经营者(乙)签订了互联协议,协议明确约定:甲保证提供优质的互联网间传输质量,网间通信质量不低于本网内同类业务的质量,其中乙方网间ip电话接入甲方平台的接通率达应到70%以上。结果在协议履行期间,乙用户的ip电话接入甲方平台的接通率竟然低于20%;甲本网内的同类ip电话网间接通率达100%。于是乙就质问甲,为什么不按照协议履行其承诺。出于乙的意料,甲竟然反问乙:“为什么我要保证你与我同样的接通率?”。这时,乙听了以后大怒:“我们双方在互联协议中有约定,保证乙方网间接通率不低于甲方本网内同类业的质量,是你的义务,你必须按照协议实践这一义务。”甲听了乙的话,大笑。他不动声色地说:“即使我在协议中承诺过,但这并不对我构成义务。” 在这例子中,我们都会认为甲严重地违反了双方的约定。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哲学问题提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甲发现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当进一步追问这个问题时,似乎很少有人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协议签订后,如果一方不去实践协议的承诺,这份协议就是废纸一张;问题是为什么一个人必须去遵守他的承诺呢?”。笔者认为,这不是协议本身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协议本身去寻找一个协议可以成立的依据,那就是诚信。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遵守承诺不是合同义务,而是一种道德义务;诚信就是将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的一般抽象。⑦mooran式问题告诉我们,如果不建立诚信的互联互通法律环境,互联互通中的通而不畅问题是不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那么,互联协议履行中诚信原则的确立,究竟有何功能?笔者认为其功能起码有三项:

1、 确定行为规则。诚信原则的基本功能就是确定以善意的

方式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

2、 平衡利益冲突。首先是平衡互联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

诚信原则在当事方发生利益冲突时,能协调当事人的利益,作出平衡的选择;其次是平衡当事人利益与用户利益之间的冲突,要求当事人在从事互联互通活动时,要充分尊重用户和社会的利益,不得损害用户和社会的利益。

3、 解释法律、法规和协议。诚信原则具有解释法律、法规

和协议的功能。他要求在法律、法规和协议缺乏规定或者规

定不明确时,执法者应根据诚信原则,准确地解释法律、法规和协议。

对于任何一个网间互联中的主导电信业务的经营者来讲,诚信就是你向另一电信业务的经营者极其用户信守承诺的责任感;诚信就是对自己提供的互联网络质量后果负责的道德感。事实上,无论是主导的电信经营者还是非主导的电信经营者,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诚实守信,信用是

于故意制造网间互联中的通而不畅的电信经营者、主要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在媒体上公开通报。

4、建立高效、科学的互联管制体系。目前我国网间通话费结算标准基本上是依托用户资费制定的,而国外已经从“资费法”发展到了“全分摊成本法”、“长期增量成本法”。国家应尽快建立起一个公平合理的网间结算体系,以使电信企业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同时还要配以有力的监管,保障制度的真正贯彻落实⑧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2

诚信经营 消费无忧倡议书

为打造河北放心消费环境,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让消费者买着放心,吃得安心,用着舒心,河北省消费者协会向全省各行业协会、经营者发出开展诚信经营 消费无忧放心消费活动的倡议:

1、诚信为本。守法规、讲信用、践承诺,杜绝虚假宣传和消费陷阱。

2、品质至上。秉承工匠精神、坚守良心底线,杜绝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3、优化环境。发挥主体作用,坚守行业自律,恪守社会公德,营造公平健康的消费环境。

4、无忧消费。搭建社会共治平台,共建和谐社会,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于消费,放心消费。

希望全省各行业协会、各经营者围绕各自行业特点和职能,开展创建放心协会、放心商场、放心市场、放心景区、放心商品、放心服务等放心消费活动,并做出公开承诺,努力做到履行法定义务,培育诚信理念,弘扬诚信文化,践行承诺诺言,传递社会正能量;全力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XX

2017年XX月XX日

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倡议书

为引导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落实责任义务,营造公平竞争的网络交易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促进网络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百威英博啤酒(南宁)有限公司作为开发区的企业代表,在此向开发区各经营单位、生产企业的同仁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做自觉遵纪守法的经营者和生产者,认真贯彻并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二、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改进工作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让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满意,使用时放心。

三、杜绝一切违反诚信和安全消费的经营原则。决不对消费者进行带有虚假的或诱导性的产品和服务宣传,坚持履行产品和服务承诺的经营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三包规定,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四、杜绝假冒,提供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做到不生产、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饱满的热情为消费者服务。

五、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坚决杜绝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消费信息、提供科学的咨询服务,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文明消费。

六、妥善处理消费诉求。坚持服务至上、消费者至上的经营理念,妥善处理消费纠纷,积极承担责任和化解矛盾;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好7日无理由退货。

七、主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遵守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坚持公平、公正竞争原则;坚决反对实施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利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坚决抵制以虚构交易、删除不利评价等形式,为自己或他人提升商业信誉以及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的行为。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贯彻消费者权益法,把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推向新的台阶,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3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要永续经营,首先要得到社会的承认、用户的承认,企业对用户真诚,才有用户、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保证企业向前发展。

一、强化企业诚信意识。认真践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诚信宣传教育,从每个成员做起,从每道工序每项工作做起,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价值共识,信念共守,协调一致,共同维护企业诚信,形成讲诚信的团队精神。

二、维护市场正常秩序。重合同,守信用,弘扬诚实守信良好风尚;重质量、树品牌,坚决抵制制假售假行为;恪守公正廉洁、公平竞争原则,不坑蒙拐骗,不投机钻营,杜绝弄虚作假、恶意竞争、商业欺诈、商业贿赂等不道德和非法行为。

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决不利用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准确记载真实经营及财务活动情况,依法按章缴纳各种税费。

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涉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决策征求职工意见;严格履行劳动合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健康;杜绝拖欠工资、擅自违约等侵权行为。

五、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认真履行各项承诺,向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严格质量管理,提高商品信誉;不做虚假广告,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产品,不损害消费者利益。

六、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监督,认真整改相关部门检查出来的问题,虚心接受新闻媒体批评,切实解决消费者合理投诉,决不采取不正当手段规避检查监督。

诚信守法经营倡议书

全国安防产品生产销售企业: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今天,我们在此发出倡议,是为了一个行业的有序发展,也是为了一个行业的诚信与尊严。

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安防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安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安防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行业技术日益进步,安防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但在整个行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进入门槛低、产品差别不大、市场上安防产品互相仿冒以及竞相压价、售后服务不佳等行业弊端。

今天,我们期望培养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通过诚信经营,推行健康诚信的行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使命、核心价值、企业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

为此,我们向全国的安防企业和经销商提出如下倡议: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面履行经营者的法定义务。

2.坚守诚信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增强诚信自律观,规范管理,弘扬诚信。

3.恪守经营承诺,诚信、文明经营,不销售不合格产品。

4.倡导科学消费、文明消费、绿色消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消费者提供规范、标准的服务。

5.积极主动解决消费纠纷,设专兼职人员、部门接待处理消费者的投诉。

6.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消费维权及社会公益活动,支持消费维权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7、对因产品和服务等问题引起的争议,做到不推、不拖,及时有效地依法协商解决。

知荣明耻。诚信经营,既是对自身的约束,也是对社会的承诺,目的都是为了在行业快速发展中,不迷失最基本的准则,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农资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倡议书

农资企业是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生产、销售、服务的经济组织,担负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守法经营是我们的根本,诚信服务是我们的宗旨,让老百姓用上放心农资是我们的责任。为了大力倡导诚信经营,打造枣庄农资行业的良好形象,促进我市农资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本着“守法、诚信、服务、发展”的自律原则,贵诚农资公司向全市所有农资企业、经营业户提出如下倡议:

一、遵纪守法,强化诚信意识。践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使诚信经营理念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自觉接受全社会和各级农资监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二、严把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资产品质量。保证不生产、不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不做虚假广告宣传,不损害农民利益。争做维护农民利益的排头兵。

三、完善网络,大力推进农资连锁经营。通过连锁经营把农资店开到村庄,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减少农资商品流通环节,推进农资商品直销,降低农民购买成本。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切实做到让利于农民;把政府的惠农、利农政策体现在农资销售价格上,落实在促农增产增收上。

四、优质服务,促进农资行业健康发展。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向农资使用者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建立可追溯机制和利益损害赔偿机制。积极开展农化服务,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科学种田培训,引导广大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资。

五、强化自律,树立行业正气。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健全销售网络、规范销售行为,信守承诺,公平竞争,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我们农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农资生产、流通、消费环境,坚决抵制、打击、杜绝坑农、损农、害农现象的发生。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4

一、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社会责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首先,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金钥匙。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直线下滑,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更加激烈。因此,在国家大力鼓励扩大内需的政策背景下,许多企业和企业家把企业生存的全部希望寄托于广大消费者的援助之手。企业只有真诚善待消费者,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公司应当把消费者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而不应把消费者视为自己的对手和敌人。公司的真正对手是其市场上的竞争者,而非消费者。在许多产业陆续迎来微利时代的情况下,未来的公司竞争不再是单纯的新技术、新产品、人才的竞争,更是社会责任品牌的竞争。公司自觉承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既是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也是公司占领市场份额、赚取利润的远期经营方略之一。

其次,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避免诚信株连负面影响的关键。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冲击不亚于汶川地震。其一,三鹿事件严重损害了民族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消费者是弱势群体,儿童消费者又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其二,导致了企业产品安全度的诚信株连,包括企业内部产品之间的诚信株连、纵向的行业株连和横向的地域株连,并导致了行业的重新洗牌。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生活中的“有罪推定”思维不同于刑法中的“无罪推定”思维,但的确深深植根于广大消费者的内心世界。其三,贬损了企业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品牌。广大消费者不禁要问,连婴幼儿的痛哭声都无法打动其良知的企业家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其四,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致使不少消费者持币待购,制约了不少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些公司及其股东对社会公众利益麻木不仁,富而不贵。无法获得社会公众发自内心的尊重。实践证明,企业脚踏实地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比起铺天盖地的商业广告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尊重和信赖。

第三,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弘扬消费者文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消费者本位、消费者的经济。消费是市场经济之源。消费者的消费活动催生与孕育了广袤的市场。没有消费与消费者,就没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国家,公司和民族经济的命运主宰者不是企业和企业家,而是广大消费者。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发挥着决定性反作用。消费需求领跑着生产供给的内容和水平。消费者的购买力拉动着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与发动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消费决定生产。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就是破坏市场机制,善待消费者就是呵护市场机制。

第四、强化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是向弱者倾斜原则的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源于消费者与经营者在信息占有方面的不对称、在经济实力方面的不对等。看似矛盾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总体强大、但个体弱小。申言之,就某一特定产品或者服务市场的特定商家和广大消费者而言,广大消费者的总体经济实力之合要大于任何一个商家,否则商家也不会进入该市场:但由于集体行动中的高额成本(如高额的组织费用、维权意识和维权智慧的差异性、搭便车的心理等),决定了某一特定消费者的经济实力永远弱于某一特定商家。即使某一消费者的经济实力强于某一商家,但由于商家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占有数量和质量远远优于消费者,消费者的谈判能力仍逊于商家。为弘扬契约正义精神,实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实质平等,也有必要强化企业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第五,强调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推进我国的商业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拉动消费内需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拉动经济的平稳增长,更在于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解决民生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当前的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源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经营者与消费者从对抗走向合作、由冲突走向合作、由双输走向双赢的中庸之道。强调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在微观的市场活动中弘扬经济民主、社会和谐精神,而且是在宏观层面上降低全社会的交易成本,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二、积极鼓励公司自觉出台尊重消费者权益的社会责任政策

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5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因此,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既有法律层面的社会责任,也有道德层面的社会责任。为促进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改善消费环境,满足消费需求,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07年3月15日推出了《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并一直致力于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诚实守信、自觉承担维护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的合法经营者。

为彰显自己善待消费者的诚意。建议各类产业的公司应当在不低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定基准的前提下,自觉出台并切实落实充分尊重消费者利益的、覆盖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广告策略、定价策略、售后服务、受理投诉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性的、诚信的《消费者社会责任政策》。公司的社会责任政策的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公司应当根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经济实力自我加压,自觉贯彻。当然,每一个产业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同产业的消费者政策应当具有本行业的特色。公司应当推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自己承诺的社会责任政策落到实处。公司社会责任的细节管理永无止境。

商家与消费者开展交易活动时,应自觉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经营活动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经营者法定义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诚信的公司应当善用而不应滥用公司法人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待遇。例如,房地产开发商应当抛弃一次性的短命项目公司。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控制自己的投资风险,经常设立若干项目公司。一旦小区建成,项目公司就

土崩瓦解。原班人马改头换面注册另一家项目公司开发另一小区的商品房。一次性公司、“快餐”公司符合房地产开发商的营利最大化目标,但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交易风险:一旦业主居住的房屋在项目公司注销登记以后发现了潜在的质量瑕疵或者权利瑕疵,不仅原来的项目公司寿终正寝,项目公司的股东也往往以自己是有限责任股东为由逃避责任。

诚信的公司应当推行产品设计的个性化和安全性政策。如在产品设计及用材标准方面,充分尊重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满足年龄、性别、职业、审美需求和收入状况等方面情况各异的消费需求。

诚信的公司应当自觉延长产品寿命。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产品质量滑坡导致的产品寿命周期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在于商家成本最低、良心最低、营利最大的经营思维。殊不知,产品折寿,企业必然折寿。鉴于公司提供的产品保修期甚短,笔者在2006年《“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草案第二稿》征求意见时,曾建议“提高产品生命周期”,并“鼓励免费长期保修或者终身保修”。可以预言,由于产品寿命延长的竞争压力和规制压力。许多产品的未来营销模式将会发生变化。

诚信的公司应当推行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制度,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诚信公司应当确保消费安全,最大限度降低使用风险,逐步淘汰不利消费安全的材料、技术和工艺。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应当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诚信、自信的公司高管应当信任自己产品的安全度,放心大胆地使用自己的商品或者服务。开发商的高管尤其是老总应当带头居住自己开发的商品房。这样,广大消费者才敢于购买其产品或者服务。当产品出现瑕疵时,诚信公司应当迅速告知消费者,并及时召回。

诚信的公司应当合理定价,明码实价,价格真实完整。明折明扣,规范促销,不搞虚假促销。诚信公司应当自觉推行定价策略的公平化,自觉反对暴利政策。暴利政策只能图利于一时,而不能长命百岁。国内外有远见的公司已经开始放弃营利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改采营利合理化的经营目标。实际上,追求营利合理化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营利最大化。诚信的企业应自觉控制利润率,实现定价合理化,避免竭泽而渔。

诚信的公司应当推行真正精明的广告策略。广告策略应当恪守量力而行、适度承诺的基本方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业广告并不永远只是要约邀请。稍有不慎,神乎其神的商业广告有可能就转化为对广告者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要约。可见,“吹牛”也要上“税”。

诚信的公司应当推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易懂、易得的消费信息披露政策。宣传内容符合科学事实,不夸大功能和效用,不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宣传内容充足、实用,有助于消费者做出理性选择。商业广告的最大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诚信的公司应当把对消费者有利、有害的消费信息同时提供给消费者。例如,现实生活中的“绿色家装材料”的宣传铺天盖地。但不少消费者购买“绿色家装材料”后出现了室内空气污染。如果生产商如实相告“绿色+绿色=污染”、“达标+达标=超标”的叠加污染道理,消费者当然可以在购买决策之前作出正确的决策。再如,一些生产商往往对保健品的副作用避而不谈,也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诚信的公司应当摒弃嫌贫爱富的经营理念,对待消费者一视同仁,不因个人身份或特征厚此薄彼。公司应当自觉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尤其是低收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经济负担能力。例如,开发商应当在商品房价位和户型方面考虑到低收入阶层。有良知的开发商既要为富人盖房,也要为穷人盖房。

诚信的公司应当自觉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当前,许多公司都感受到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压力。而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原因之一就是退货难。即使有正当退货理由也无法轻松退货。退货难现象提高了消费者的购物成本,压制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不利于增强公司的营销魅力和竞争力。笔者最近在美国访问研究期间的购物经验表明,几乎每家商店都允许消费者自其购物之日起3个月之内无因退货。这种无因退货的营销智慧不但没有压垮企业,反而增加了商家的人气,提高了商家的美誉度和竞争实力。因此,为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刺激消费需求,应当鼓励各类产业的公司积极推行自愿的缺陷产品召回政策、无因退货政策和先行赔付政策。

诚信的公司应当推行售后服务的人性化政策。售后服务应当方便快捷。商家既要按期交付产品,也要保证配送安装调试到位。商家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供高质量维修服务。公司应当设立24小时消费者免费咨询、投诉和维修电话,热情解答消费者咨询。消费者在购物之时能否顺畅地拨通商家的售后服务电话是衡量这家公司的售后服务承诺是否“吹牛”的试金石。

诚信的公司应当自觉告别霸王合同,实现格式合同的公平化,不滥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与消费者订立不平等条款。合同文字通俗易懂,避免产生混淆或歧义。格式明晰醒目,方便阅读和引起足够注意。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对电信、保险、银行、汽车等领域的格式合同点评工作。不少被点评的公司,尤其是竞争程度比较充分的产业,能够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见贤思齐,自觉删除了霸王条款。但仍有一些公司尤其是垄断程度很高的公司我行我素,一意孤行。这种错误做法不利于树立公司的诚信品牌,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长远眼光的公司应当主动追求卓越,自觉告别霸王合同。

诚信的公司应当设立消费教育学校,举办具有自身特色、面向自己衣食父母的消费教育活动。建立信息咨询服务网站或网页,提供消费者消费的必备知识,帮助提高消费技能,培育成熟消费市场,传播文明消费、简朴消费、科学消费和理性消费的主流价值观。这对扭转消费者在信息占有方面的劣势地位具有积极作用。当然,消费者自身的素质教育也很重要。消费者应当努力成为文明、诚信、理性的消费者。

三、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商人协会(行业协会)的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保护、自我教育的职能将愈来愈重要。但是,行业协会必须角色定位准确,而不应盲目抄袭政府部门的行政职权和工作方式。为了避免全行业的诚信株连,维护本行业的商业利益,行业协会应当随时整肃家门,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协会要围绕构建双赢和谐消费环境的主旋律,倡导与组织本行业的会员企业自觉服务、服从于维护消费者利益的根本要求,既要鼓励先进。也要鞭策落后;既要强调本行业的自我保护,也要加强严格自律。自律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鼓励各个行业协会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责任行为守则》和自律规章,规范本行业的竞争秩序,预防和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制裁损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自律规章和行业承诺的自律水准应当高于法律,至少不应低于法律;否则就失去了自律的意义。自律规则只能约束会员企业,不能约束消费者。

要警惕某些行业协会打着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幌子,出台某些美其名曰“国际惯例”的行业措施,保护本行业的眼前、短期的蝇头小利,欺诈广大消费者。不少企业选择性移植国际惯例的做法也值得警惕。凡是符合自己利益的收费项目,就说是国际惯例,甚至不惜东施效颦;凡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服务标准,就说是不符合国情,而百般抵制。可见,国际惯例也要打假。

笔者认为,行业协会推出的“国际惯例”要在中国行得通,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该做法确实为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所普遍采用,而非某一两个国家的某一行业采用的个别习惯,更非某行业中的个别商家的习惯:(2)该做法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的消费习惯与文化传统。(3)该做法必须符合中国的法律规定。与中国法律抵触的“国际惯例”一概无效。例如,《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存款有息的强行性法律原则,某些商业银行推出的对小额存款不但不付息,还要收账户管理费的做法就明显违反这一法律规定:(4)该做法既要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也要遵守商业伦理的要求。虽然貌似合法、但违反商业伦理的行业做法,不仅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也会招致广大诚实商家的不满,最终行之不远。

要鼓励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携手组织公司制定科学的公司社会责任指标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社会信用评级制度,帮助消费者行使知情权和购物选择权。要鼓励行业协会与消费者协会开展对等谈判,争取在立法和司法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早日建立特定行业的技术标准、价格标准和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消费者协会在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方面大有可为

消费者协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1条明确规定的法定社团法人,具有两大职能:一是监督商品或者服务:二是维护消费者权利。这两项职能是统一的。监督职能的目的在于消费者维权,而消费者维权也离不开监督职能。作为法定机构,消费者组织必须具有法定的权力、法定预算、法定编制。消费者组织享有的权力不是行政权。也不是普通的民事权利,而是社会权力。社会权力乃公权力与私权的渗透的产物。

鉴于消费者协会在维护消费者权利、拉动市场内需、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职责,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各级消费者协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加各级消费者协会的消费指导和投诉调解编制和人员,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协会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是全国消协组织2009年消费维权工作的重点。各地消协组织要围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把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方便群众、依法调解、协商和解作为消费维权的基本工作方法,加强消费教育和引导,加强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加强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整合,积极发挥好消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消费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就监督职能而言,各地消协组织要不断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社会监督,完善商品服务评价体系,改善消费环境。一是继续运用格式条款点评、消费体察、消费评议等方法,督促企业行业整改、推动行政部门监管,推动对公用服务业、垄断行业的社会监督。二是促进经营者积极践行《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三是运用消费警示与提示,揭露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和行为,引导消费者避开消费陷阱。四是充分运用满意度评价体系,探讨建立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动态指数。为政府、行业企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就消费指导而言,各地消协组织要引导消费者科学文明合理消费,创新消费指导模式,提升消费生活品质,为消费者用钞票投票,提供决策依据。一是继续完善比较试验合作机制,向消费者提供详实的消费信息。二是组织开展安全、优质、节能、环保消费产品的信息提供和咨询服务活动。三是依托“一会两站”,探索建立消费教育学校和课堂。四是探索建立消费教育社会援助体系,建立消费教育示范基地。鉴于事先维权具有预防消费纠纷的积极效果,消费者组织应当像重视事后维权那样,甚至比事后维权更重要的认识高度上,加大消费者教育的工作力度。

就消费投诉而言,各地消协组织要积极解决消费争议,完善调解手段和救助体系,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强受理消费者投诉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消费争议调解规范化管理。推进投诉和解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消费纠纷。二是继续推进全国百城市消协投诉信息直报网络建设,提高对投诉数据的准确、客观、及时和全面性的统计分析。三是推进消费纠纷和解网络平台建设工作,畅通消费者与经营者自行和解的渠道。四是全面完善投诉调解救助体系,推广和规范争议和解制度。要进一步提高调解的成功率,争取早立案、早调解、快结案,尽量避免调而未解、久调不解的情况。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公司社会责任运动

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鼓励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行政机关要遵循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的基本理念,综合使用“胡萝卜”与“大棒”政策,通过保护型干预、宏观调控型干预、促成型干预与给付型干预,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提供资源,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予以谴责制裁。

就胡萝卜政策而言,政府应推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提供各种财产利益与非财产利益,鼓励公司自愿、全面地践行社会责任。对于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公司,政府应当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优先提供政府采购机会。因此,建议修改《政府采购法》,允许政府采购机构优先采购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供应商提供的货物、服务和工程;并在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细化优先采购的操作标准(包括优惠幅度)。对于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公司,政府应当降低对该公司的行政监管成本,放松行政监管要求,减免行政处罚。在这方面,美国经验值得借鉴。《美国联邦处罚指引》规定,政府机构可以对那些已经实施良好的公司居民行为、并推出有效的伦理遵守项目的公司从轻或者免除处罚和罚金。美国联邦和诸州负责监管环境与工作场所的政府机构对那些积极采取措施降低环境、健康与安全损害的公司予以奖励。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公司接受的行政检查要少一些,向政府机构报送的书面文件要少一些。在申请经营许可证、变更规划或者其他政府许可时,可以享受优惠待遇或快车道待遇。政府还应当对于诚信公司予以必要的精神奖励,包括但不限于授予光荣称号、颁发奖状等。

行政机关还要善用大棒政策,创新政府执法手段,加强对公司社会责任的监管力度。大棒政策主要针对法律意义上的公司社会责任而言。倘若一家公司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则应当承受相应的法律制裁,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执法机关应及时运用法定的行政监督权限、行政调查权限和行政处罚权限,坚决制止和打击损害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不法行为。实践中,不少经济主

管部门自我定位于维护和代表所在产业企业的利益,而不愿代表和维护消费者利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鉴于行政保护的效率高于消费者的自我保护和司法保护,建议尽快扭转当前消费者权益行政保护缺位的现象。

随着消费结构的优化、消费领域的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不仅应当贯穿于传统的经济领域,而且应当贯穿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新兴消费领域。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大责任不仅要靠工商部门,还仰赖于铁路、民航、旅游、电力、电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房地产、银行、信托、保险等诸多市场的监管部门。这些部门要通过行使法律赋予的宏观调控、行政调查、行政处罚、行政调解、行政指导等职责,为消费者提供快捷的行政保护,反对消极无为的执法态度,严厉打击消极不作为的弃权谋私行为。要积极探索市场监管部门对其监管市场内部的消费纠纷开展行政调解的新机制。

汲取三鹿事件暴露出来的监管制度漏洞,尤其是相关政府部门在消费者保护职责方面存在的相互抵触、互不衔接的现象,建议建立健全政府部门之间严格分工、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快捷高效、360度全方位、24小时全天候的联动执法司法合作机制,切实强化政府部门无缝隙的执行力。当工商部门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犯罪行为启动行政调查程序时,司法机关应当借助共享信息,同时快速启动刑事侦查程序,从而早日将实施犯罪行为的害群之马绳之以法。

政府部门要积极探索行政指导的行为模式,并依法运用其享有的行政权,引导和规劝市场主体的作为与不作为。政府机构可以向公司发出《行政指导建议书》或者《行政劝谕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相关市场监管机构可以在总结执法经验的基础上,及时拟定合同示范文本,并推荐给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选择适用。逐渐封杀霸王合同。

六、打通消费纠纷解决通道,弘扬调解文化

我国消费纠纷解决途径尚不通畅,存在着投诉无门现象。建议建立由协商、民间调解、申诉(行政调解)、仲裁与诉讼组成的“金字塔”结构。五大途径在运用数量上应依次递减。要鼓励行业协会对其所属会员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开展民间调解。每个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其监管市场内部的消费纠纷开展行政调解。为维护消协的公信力。消协作为法定机构必须有法定的编制和法定的预算。建议成立小额消费仲裁机构。建议成立小额消费法庭,实行一审特别程序。为化解群体消费纠纷蕴含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建议引进集团诉讼制度。赋予消协代表广大消费者提讼的主体资格。为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告状无门的问题,建议人民法院尽快扭转保守的思维定式,对各类消费纠纷采取开门立案、凡诉必立的服务型政策,积极受理各类消费纠纷案件尤其是法无明文或规定不明的案件。人民法院对消费纠纷要采取快立案、快开庭、快审理、快判决、快执行。预防不法奸商通过马拉松诉讼拖垮消费者。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5

为了共同打造守法、文明、诚信、有序的农资市场秩序,支持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广大农民朋友营造安全农资消费环境。现向全县农资经营业户,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纪守法。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模范,自觉接受全社会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按照工商部门要求,按时对每一批品种,每一批次进行详实登记进销货台帐,做到不少登、漏登,全面客观真实反映经营情况。

二、保证质量。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坚决做到“四不进”,即: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不进,无合法手续的农资产品不进,国家禁用的农资产品不进,未经审定、登记和批准的农资产品不进。切实建立健全农资质量保障体系,认真做好质量控制。不经销假冒伪劣、不合格化肥等农资,不坑农、损农、害农,如有经销假化肥等农资,农户凭有效证件及时予以赔偿。

三、规范经营。规范从业行为,严格行业自律,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建立农资产品经营台账,做到进出有账,流向清楚。在醒目地点设立公示牌,公示商品名称、厂名、厂址、价格、批次、有效期、主要成分和含量、质量等级,自觉接受监督。

四、服务优质。在提供优质和安全的农资产品的同时,积极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指导广大农民科学施肥、用药、用种,帮助农民节本增效。主动向消费者讲解化肥等农资知识,指导农民使用,出示销货发票、合格证、承诺卡,及时主动退赔不合格的农资商品,并赔偿由此而受到的损失。

五、诚实守信。树立“讲道德、重合同、守信誉、遵纪守法、公平竞争”的行业新风尚,农资产品因质量问题给购买者造成损失,依法负责赔偿,并积极配合行政管理部门调查处理。

消费者的信任是企业最好的名片,消费者的口碑是企业最好的广告!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农资市场环境,促进我县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守法自律诚信经营倡议书

全省广告经营单位:

为响应全省开展重点领域违法广告集中整治行动,有效遏制虚假违法广告的,达到预期整治目标,山西省广告协会联合省级、各市主要媒体和部分广告公司向全省广告经营单位发出以“自律、诚信、责任、和谐”为主题的倡议书,全行业要以和谐为本,以诚信为基石,增强自律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广告市场,构建和谐社会,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

一、要加强学习教育,增强大局意识,不见利忘义,不唯利是图,创建良好的广告行业精神文明风尚;

二、要严格依法经营,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广告经营单位应拒绝以新闻报道、专家咨询等形式变相刊发广告;拒绝刊发在食品广告中宣传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广告;拒绝刊发在医疗、药品广告中夸大功能、保证疗效、保证治愈,使用患者、公众人物、专家名义作疗效证明的广告;拒绝刊发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擅自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的广告;拒绝刊发在房地产广告中真实合法、有效的房地产证明文件不齐全房地产广告;拒绝刊发低俗不良文化广告;

三、要倡导公平竞争,净化广告市场,营造文明诚信的广告市场秩序。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重,严把广告审查关,坚决把虚假违法广告遏制在广告前,防止重大虚假违法广告案件的发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广告问题,做到立即整改,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以实际效果树信于民,打造良好的广告行业形象;倡导公平竞争、团结协作、合作共赢,推动我省广告业健康有序、又好又快的发展。

倡议单位:

食品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倡议书

为切实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总体水平,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25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全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出如下诚信经营倡议:

一、坚持诚信经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消费者监督,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各项措施。

二、坚持从严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执行与食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严格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按相关标准采购原料,不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使用病死畜禽,不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加工制作食品,不生产、不经营不安全的食品。

三、坚持行业自律。倡导品牌经营,提升企业形象,努力争创文明企业,争做依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典范。

四、坚持自我约束。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档案,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公开企业生产经营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全面推进和实行食品进货检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和质量追溯制度,防止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五、坚持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努力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推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6

[作者简介]蒋伟(1979-),男,湖北潜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产业经济;李洪侠(1979-),男,河北承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杨力行(1952-),男,江苏常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摘要]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既由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所致,也与社会监督作用的弱化有关。因此,应以政府为主体减少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外部环境;社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87-03

一、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①的诚信缺失问题分析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至今,大致形成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等几个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上既相互差别又相互承继的主要流派。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尝试从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以及诚信缺失等方面来解释这些问题。这些学者们认为,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丑恶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和企业诚信缺失,而这一切又都与社会监督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以及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相联系。

按照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权利争取角度的问题”,例如财税金融支持少、市场准入政策不平等、社会服务不配套等。这类问题是属于政府或社会层面的问题,即政府和社会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类属于“义务履行角度的问题”。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照章经营,是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所必需的。而在现实中,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制假售假、逃税漏税和不正当竞争等就是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体现。

依据传统的评判市场绩效的指标和方法,例如收益率指标、勒纳指数、贝思指数、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问题将严重地削弱市场绩效。它导致了产业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低效率,影响了企业规模经济和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有效发挥,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不稳定的未来预期加大了企业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非公有制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着众多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重点阐述由于政府行为不当或法律法规欠缺等给非公有制企业带来的不确定。(1)政府行为不规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改革开放后,企业虽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但尚未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红帽子”现象、“权钱交易”现象直接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特有的诚信缺失。(2)政出多头。“理性”的非公企业主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和既有制度约束下,为避免多头管理,只要能赚钱,有时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利益于不顾。(3)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在中国很多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客观统一的标准,不确定的政策法律环境使得理性的企业自然会以不确定性的行为(很可能是诚信缺失行为)来“对付”不确定的制度。(4)对失信行为惩罚不力。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有限,没有形成威慑力。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的降低为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又与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有关

1.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不完全,其中的―个重要表现是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不足或虚假,因而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力。

2.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也导致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作为社会监督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执法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会导致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并进而促成非公有制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1)政府执法机构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官员被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而“俘获”。俘获行为使政府执法部门与非法企业相互勾结,扭曲了市场环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2)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使监督机制失效。这些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可能在于它们与被监督企业存在较强的利益关联。

三、对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笔者提出的改进和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围绕通过改善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弥补对这些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而最有能力改变“不确定性”的主体是政府,最能全面准确收集信息、改变“信息不完全”现状的方式是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的参与。

(一)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1.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它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努力地改进自身行为方式并一以贯之,长期坚持。(1)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地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问题,从而切实地实现政企分开。(2)采取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方式从而努力保持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贯性,避免因政策变动过快而造成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预期不稳定性。(3)不断健全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或程序,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所急需的而目前又缺少的法律法规,使得非公有制经济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严厉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切实严格执法,避免非公有制企业对未来预期的波动,从而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

1.发挥各方监管主体作用,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就是要发挥国家、社会(包括消协等社会组织、大众媒体等)、个人的监督作用,健全执法部门协作、城乡社区维权、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各方监督的联动网络。(1)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过程中,工商系统应代表国家承担主要责任,从源头上预防“皮包公司”等商业投机行为的发生,其他部门协同工商各司

其职,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相互联动。(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建议行业协会和商会能定期举行会议,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会员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各方面工作予以总结,从而实现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3)舆论监督也非常重要。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定期向媒体公开有关合作者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事项;另一方面,舆论要直接接受来自消费者等方面的举报、投诉,并展开访问调查。(4)完善群众监督,健全举报、投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企业遍布城乡,这势必要求监管主体也能遍布全国,无所不在,而群众监督满足了这种要求,它是最彻底的监督。建议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案件查处网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构建有关非公有制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指标体系,对企业诚信情况作详实记录并在社会范围内共享相应信息。(1)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管。内容包括:建立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商品“准入关”;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把好商品“质量关”:建立不合格商品退出市场制度,把好商品“退出关”;建立完善商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把好商品“信息关”。这部分内容的评价以机关记录和媒体曝光内容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2)对企业诚信守法度的监管。内容包括:偷税漏税记录、污染严重记录、违法生产经营记录、背弃契约纪录等,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及管理也应有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防止员工人的失信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掌握这一信息的是税务、环保、司法等机关及企业的合作者。有在非公企业诚信度的评价应以有关机关掌握的记录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3)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监管。内容包括:对社会的捐献、员工人数、工资待遇、对员工的关怀(卫生状况,吃住条件)、SA8000标准5落实等。掌握这一信息的是国家民政部门、行业协会、工会、商会及企业内部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应以工会组织等机构掌握的信息为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20%左右。(4)对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制度内发展的监管。内容包括:非公企业主是否从事迷信活动、政治情节是否较为严重等。鉴于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主要是从外部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而不应干涉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10%左右。

其他诸如企业公众形象等项目可占10%的比重,评价权力完全掌握在群众手中。在构建以上监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将本文的逻辑思路归结如下:

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在利润和企业短视行为的条件下出现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企业违法违规,从而导致市场绩效低下,这样监管就成为必然。反之,监管又是通过改善企业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监管措施将有助于防范和避免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中国非公经济的市场绩效。

[注释]

①这里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全国工商联的内资民营经济的定义,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参考文献]

[1]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3).

[2]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J],国外社会科学,2002,(5).

[3]唐占军,曹卫.以信息网络化带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4).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7

一、创建路段

“诚信一条街”选定于滨江中路南起147号,北至459号(即滨江中路马坑路东侧至商业城)及天河巷,该路段公用设施建设较为完备,环境优美、品牌丰富、商家经营较为规范,现有153户各类经营户,主要包括服装、手机、家用电器、日化、医药、服务等六个行业。

二、创建目标

进一步提高经营户的商业道德,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着力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突出保护驰、著、知名商标和国际品牌,加大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将宣传教育和监管整治相结合,标本兼治、打防并重、综合治理,以“倡导诚信经营、营造品牌效应、建设繁荣街区、提升消费品位”为目标,努力把滨江中路打造成为商家诚信经营、行政监管到位、群众消费满意的“诚信一条街”,做为诚信***的一个重要窗口,以蔚然成风的诚信经营氛围,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体现***绿色腹地的良好形象。

三、创建内容

1、准入监管

对此路段的经济户口设立单列的经济户口台账,分门别类,归口管理,对入驻该路段的经营户认真审核,对该路段经营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对各经济户口信用等级进行重新审定,建立资料卡归入经济户口诚信档案,做到材料齐全,记录完备。收集在此路段经营的国内各类驰、著、知名商标和国际品牌商品的资料,特别是对驰名、著名品牌经销的授权书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予以重新确认。

2、规范管理

围绕诚信街创建工作,与经营户共商制定“七项制度”和“八个统一规范”,创建小组与“诚信街”每位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以“制度”和“规范”约束经营户的经营和竞争行为,以《承诺书》和惩处机制对经营户的违法违规、失信行为进行处罚、惩戒。按照统一标准,先行要求经营户的经营证照、《诚信经营承诺书》、商标许可证书统一悬挂,依法进行规范管理。

3、文明经商

经营户做到遵守商业道德,坚决杜绝消费陷阱和价格欺诈,在遵循“自愿、公平、平等、诚实、信用”原则的基础上,对所售商品明码标价,并正确标明商品属性;坚持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宗旨,视顾客为亲人,待客遵循主动、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标准,不断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服务水准,在服务中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文明经商的风气已逐步形成。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购物环境,营业店堂干净明亮,柜台货架整齐,商品精美,布局合理,商品陈列整齐,为消费者提供高雅的商业文化氛围。

4、行业自律

根据此路段情况,筹建服装和电器(手机)行业协会并协助制定协会章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协会自律作用,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活动,协会成员之间互相督促,共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行业协会要督促经营户严格内部的经营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质量管理办法、代销商品管理办法、联营柜台管理办法、服务质量问题处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将消费者购物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行业协会还要积极会同创建领导小组开展“文明店(柜)”和“信用等级”等各种形式的创建评比活动。

5、联合整治

依照《无证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集中力量、人员、重点解决路段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合法化问题,通过规范市场经营主体,打牢诚信建设的基础。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检查,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严厉打击制售假冒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注册商标专用权、虚假广告、商业欺诈等专项整治行动,保护“诚信街”品牌权益,净化经营环境。

四、明确职责

创建启动应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对创建活动总体决策,统筹安排各项硬件设施的设置,当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部门责任不清时,及时组织调研,协调、解决并组织部署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各部门的职责权利形成合力,把“诚信街”创建工作抓得更好、更有成效。

五、创建步骤

1、8月20日至9月10日为宣传动员阶段。

市、区工商局负责组织召开创建动员会,通过动员会、座谈会、咨询会等多种形式,将创建活动的精神传达到此路段所有经营者,征求该路段经营户们的意见建议。经营者则对照“八个统一规范”内容,先进行自查自纠,自我规范,对达不到统一标准先自行整改。利用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对创建“诚心(精品)一条街”活动进行宣传,提高宣传档次,扩大活动的认知面。调动商家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动市民勇跃参与到活动中,为活动提建议、提设想、出主意,监督活动的开展。着手在此路段醒目位置设立设置“一台一栏一标”,即:信用信息公示台、诚信街公共宣传栏、“诚信一条街”街标(考虑设置跨街公示牌)。街标拟设在路段头尾即马坑路口和商业城的绿化带,街标上书写包括“诚信街”起始门牌号和诚信街创建主要情况;两面诚信街公共宣传栏分设在鼓楼街口和朝阳路口。在诚信街上还需创建意见箱、投诉箱。在商业城等设立5个联络点,聘请25名路段联络员,另外再聘请15名商品质量监督员,监督员从社区、学校、居住小区等处聘请。

2、9月11日至12月10日为创建规范阶段。计划于9月25开展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地点设在滨江中路的文化广场,要求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商家代表在仪式做出“诚信”承诺。各部门组织人员对诚信街加强巡查监管,共同开展联合整治行为。市、区工商局依照行政执法、企业自律、社会监管“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机制全面入手,在市政府领导下,在各部门有力配合下,开展好创建活动的一系列工作。

3、12月10日至12月31日为总结提升阶段。由市、区政府将组成检查验收小组,对滨江中路的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总结创建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做法、成效,做好“诚信店”、“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评选等工作,将“诚信一条街”典型经验在***区部分主街道逐步推广。

六、组织领导

“诚信一条街”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工程,牵涉到众多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力,工作面广量大,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应当以“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齐抓、责任追究”的方式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领导;副组长:市文明办、市整规办、工商局负责人;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整规办、工商局、建设局、物价局、卫生局、城管、经贸委、消委会等部门,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工商局,负责协调联系日常工作及联合执法行动。组织联合行动的时候,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致力于诚信街创建工作。おお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8

一、个私协会基本情况及积极参与“三打两建”工作情况

我市个私协会成立于年月,工作人员由工商部门派出和社会选聘人员组成,从事个私协会工作的有60名专职工作人员。系统共有1个市级个私协会,9个县(市)区级个私协会,45个镇级个私协会(办事处),7个行业分会,自上而下形成了市、县、镇个私协会(办事处)三级管理网络;全市个私协会系统共有理事351人;全市个私协会系统会员数2010年底统计为68292户,其中个体工商户会员61901户,私营企业会员6391户。

近年来,市个私协会为个体私营企业办好事、办实事。一是分担忧愁。关心会员的经营活动、聘请法律顾问、设维权委员会、帮助企业招工等形式切实解决会员实际问题;二是开阔眼界。组织会员到兄弟协会、外省考察学习,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既丰富了会员的文化生活,又开拓了他们的视野;三是推荐参政。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推荐个体私营企业队伍中优秀分子参政议政。为各级个私协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高了协会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自全省“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省个私协会、市工商局“三打两建”工作部署,我市各级个私协会认真履行宣传动员、引导督促的职责,充分利用会议、宣传单张、横幅标语等宣传阵地和工具的基础上,创新宣传方式,通过报纸、电视台、手机短信、电子银屏等多种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和多角度开展“三打两建”宣传活动,使广大会员了解、认识“三打两建”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我市“三打两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充分动员,转变观念,有效提高广大会员开展“三打两建”行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通过组织动员会议,小型座谈会、短期培训等形式,教育广大会员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开展“三打两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深刻理解。要求全市各级个私协会组织必须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省工商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动员全省广大会员积极配合、共同参与“三打两建”行动。通过教育,各级个私协会组织的干部和广大会员单位清醒认识到:“三打两建”是市委、市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今年个私协会系统的中心工作。当前,政府重拳出击,轰轰烈烈开展的“三打两建”工作,是为党的十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的有力举措;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建设幸福广东的迫切要求;是优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途径,充分动员,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来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成熟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共同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实现一方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区、高新区两个区共有家个体工商户、户私营企业会员,都能做到认识提高,积极参加,密切配合,付诸行动,在这次“三打两建”行动中,参加面达到100%,并且,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受访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对政府这一部署都表示拥护和支持,表示说,欺行霸市、制假售假、商业贿赂扭曲市场机制、危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公平竞争和正常交易秩序、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当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毒瘤”。必须打击整治,否则积重难返。二是活动宣传比较到位,对于“三打两建”行动内容,私营企业业主知晓率较高,达到95%以上;三是能够把握活动目的,从自身做起。参与活动积极主动,企业业主大多数表示,做好企业的品牌及诚信经营就是最好参与方式,决心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三、参与“三打两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宣传发动方面,由于个体工商户比较分散,户数众多,难以集中,出现宣传不够到位,对“三打两建”行动内容知晓率偏低。

2、在主动参与方面,与企业业主大多数表示做好企业的品牌及诚信经营就是最好参与方式的表现截然相反,部分个体工商户主动参与意识较低,认为这项工作只是政府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们目前只想着如何做好生意赚多点钱养家糊口。

3、诚信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受利益所驱动,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都存在道德缺乏现象。特别是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由于他们基本上属于小学和高、初中生,文化层次较低,乏必在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判断能力都较弱。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没有什么竞争力,难以生存。所以,在“三打”行动中他们成为涉案最多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了解,截止4月30日,区工商分局共立案查处“三打”案件70案,制假售假案件69宗,商业贿赂案1宗。制假售假案中个体工商户涉案的就有57宗,私营企业涉案的12。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作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会员单位的自律组织,如何发挥个私协会行业自律作用,规范会员的行为,提高会员诚信意识,促进构成市场信用体系是我们要下决心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四、加强个私协会行业自律体系建设的建议与思路

(一)作为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宏观指导,支持个私协会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行业协会管理机构,负责行业协会总体规划、政策制定、业务指导和监督。进一步划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职能,实现政会分离。及时出台相关资金、政策等扶持措施,赋予适当的外事权力,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协会做强做大。业务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管理和指导,帮助制定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兑现各种国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进行扶持,搭建市场发展平台,铺设绿色发展通道。

(二)作为宣传部门,要调动广播电视、电视台和报社等多种宣传媒体与手段,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个私协会工作,提高全社会对行业协会的认知度,增强培养协会意识。广泛宣传行业协会性质、地位、作用和相关法规政策,使人们正确认识行业协会。规范会员的行为,提高会员的诚信意识,促进构成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三)作为个私协会,要树立人才强会意识,采取多种培训、引进和考核形式,进一步加强协会人才培养。建立行业协会职业化工作人员市场准入制度,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对现有行业协会工作人员进行有计划、多形式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筹建行业协会专职工作人员人才库,供行业协会选聘。其次,要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提高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调整完善体制、机制,适时引进监事会制度,增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同时,要树立现代价值理念,推进信用建设。开展社会道德法纪教育、行业文化教育,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和培训制度,加强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和执业登记等等;并且组织同行业企业自觉学习行规行约,自觉将行业协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内在标准,并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责任和义务。

(四)作为社会,要强化外部监督。加强对行业协会立法,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的法律框架已成为我国立法工作的迫切任务。逐步解决行业协会立法层次低,立法权威不足,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政府应创新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对行业协会的监管机制。再次,应构建和强化社会约束,如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舆论监督。

(五)作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强化两个机制。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9

一、配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

2014年,协会配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在证券公司会员中继续开展了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启动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分类评审机制。2014年创新评审办法实施后,协会在2014年了《试点证券公司创新方案评审暂行办法》、《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健全了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建立了评审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形成了材料申报、初步审核、专家评审、持续检查、信息披露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评审制度。

(二)持续检查回访,不断促进公司规范经营。2014年协会先后组织多次对创新类证券公司的持续检查,分别对中信证券等创新类证券公司进行回访检查,落实评审会提出的整改关注意见,并对每一家公司的检查情况做了持续评价书面报告。

二、不断推动诚信建设,行业自律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2014年,协会加大了行业自律规则制定工作的力度。了《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中国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这两个规则实施后,对规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开始发挥作用。协会机构会员和从业人员两个诚信信息库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关注重大改革发展问题,充分反映行业意见和建议

针对近年来会员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方式、风险控制、赢利模式面临的冲击和严峻考验,协会从推动市场基础性建设、维护行业利益、创造行业和谐发展环境出发,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集中行业智慧,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与业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反映行业的呼声。

2014年完成了经纪、投行、咨询、基金工作。各委员会充实了力量,发挥了专业优势,做了大量的工作。协会从培训制度建设、技术保障、培训组织三个方面完善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体系。年初协会了《证券业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大纲》和《关于组织实施证券业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的几点意见》。

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一)证券公司经营情况统计及排名工作。做好月度《证券公司经营情况简报》编制工作。每月对证券公司资产、负债、业务收入及风险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经营业绩进行排名,及时通过系统平台送有关领导和各证券公司参阅。让公司了解关于资产、业务收入支出、利润等18项指标的行业总体情况及公司所处的位置。

八、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推动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2014年,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继续稳定发展。截至12月31日,共有挂牌公司42家、挂牌股票46只,总计开户数达到375068户,当年累计成交3.98亿股,4.12亿元。完成了2014年退市的11家公司平移代办转让系统挂牌工作。为完善主办券商自律监管,协会上半年对各主办券商的业务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的11家主办券商换发了资格证书。大鹏证券、闽发证券被责令关闭后,协会与登记结算公司、清算小组等各方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其主办券商业务的转移。

五、加强协会机关建设

(一)按照证监会党委的统一部署,2014年协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服务会员的意识,各方面工作有了明显改进。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9%。

(二)坚持员工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年内协会组织了保荐人制度、债券市场改革,ETF运行情况、股权分置改革、基金市场发展现状、《公司法》、《证券法》等专题培训。同时,围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员工中开展了革命传统、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做好协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诚信经营自律协议篇10

[关键词] 房地产 信用体系 建议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体系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与其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用体系,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征信国家,代表着一种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模式。目前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正处在初级建设阶段,研究、借鉴发达国家信用制度对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模式的结构及特点

1.模式结构

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由健全的信用管理体系、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化的各类信用服务公司组成。

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明确界定了政府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国家对信用管理主要监督和执法部门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系统,包括财政部货币监理办公室、联邦储备系统;一类是非银行系统,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国家信用联盟办公室和储蓄监督局。美国主要集中在上世纪60年代对信用管理进行全面的立法,涉及信用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已经形成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框架。公正、独立和市场化的征信服务业:由资本市场、商业市场、消费者信用评估机构三部分组成,把各种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加工成信用产品,形成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经过百年的市场竞争,信用服务企业已高度集中,形成了穆迪公司、邓白氏集团公司几个市场化运作主体。

2.主要特点

作为最发达的征信国家,美国拥有完备的社会信用体系,主要特点:

(1)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公开政务信息。信用制度在美国已有百年的发展史,通过20世纪60~80年代对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的立法建设,现已形成信用管理完整的法律体系,如《公平信用报告法》、《房屋抵押公开法》等信用管理方面16部法律。从法律角度界定了国家秘密、企业商业秘密、消费者个人隐私和信息公开的基本关系,在《信息自由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三部法律规范下,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为建立信用体系政府提供了丰厚的政务资源。大量公开政务信息,增强了社会的透明度,保证了信用数据的收集与信用产品生产。

(2)信用服务业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美国的信用服务业形成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信用服务机构是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处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通过立法对征信机构进行管理。该模式满足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促进信用信息的收集、更新与信用产品生产和销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采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管体系,联邦贸易委员会是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资信评级、征信、个人资信都建有相应的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联系的纽带和行业自律管理部门。

(4)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及对信用产品巨大市场需求。在美国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很强的信用观念,信用记录差的企业和个人在生产、生活等多方面会受到极大制约。为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交往,个人也十分注重自身的信用状况。美国政府十分重视信用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法律中做出明确规定,监管机构也提出有关的要求,使绝大多数经济主体把信用评级和评级结果运用作为一种自觉行动,为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5)对失信者完备的惩戒制度。美国信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失信者的惩戒。把失信者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而且失信记录依照法律规定要保留多年。惩戒制度包括经济处罚、劳动处罚和司法配合,对各类失信行为的惩戒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失信者付出昂贵的失信成本,对不法奸商或失信者具有强大的威胁和震撼力。促使企业和个人自觉培育和维护自身信用,形成诚信和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加快我国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涉及房地产相关的质量、价格、广告、计量、物业管理等投诉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4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商品房投诉达2.053万件,而解决率居倒数第一。从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因此加快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1.加强房地产法律建设,构建房地产信用法律框架

从国外经验来看,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信用体系健康规范运作的基础,建立信用法律体系作为信用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首先是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在这方面我国仍然是空白。当前立法建设重点是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界定好国家机密与政务公开、商业秘密与企业信息、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基本关系,着手制定《房地产政务信息公开法规》、《企业商业秘密法规》、《个人隐私权法规》、《消费信用保护法规》、《房地产信用报告法规》,然后抓紧修改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构建房地产信用体系的法律框架。在此基础上出台信用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立法建立房地产监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协调机制,以促进信用建设的规范发展。

2.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强化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房地产信用体系,要形成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必须使失信成本大于守信成本。因此,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惩戒机制,综合运用道德、行政、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来严惩失信行为。在道德上,房地产监管部门将其失信记录向社会公布、广泛传播,在社会生活中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罚。在行政上,采取记录、警告、处罚、资质降级、取消市场准入、依法追究责任等行政管理手段,而且让失信记录依法保留多年,使失信者在一定期限内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经济上,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使失信成本大大超过预期收益。在法律上,建立和完善对失信行为司法处理,依法量刑做出司法性惩戒。按照惩戒与激励并重的原则,对诚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在竞标摘牌、市场准入、资质升级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定期性检查、审验、年审时,给予以免检或免审;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优先提供相关服务、在评比表彰中予以优先推荐,并通过媒体宣传扩大影响。

3.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房地产信息传递平台

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对称,降低房地产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因此,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形成房地产信息传递机制。对于房地产需求信息、供给信息、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和政府政务信息,应在指定媒体上定期如实披露,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的信息平台,保证房地产信息传递。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以房地产电子政务系统、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系统和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为基础,形成覆盖全行业并通过中国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实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会网站的互通,构成房地产信息传递网络,形成房地产信息与社会沟通的平台。

4.大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房地产行业的自律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是协调和平衡市场主体利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组织机构,更多的是组织、协调、引领行业自律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要积极扶持、指导房地产行业协会行使行业规范管理的职能,使协会既能反映企业的要求,又具有规范行业成员行为的作用。我国房地产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即要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考虑长远的制度建设,行业协会要引领房地产企业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和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诚信建设,逐步建立行业的自律机制,塑造行业形象。

5.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树立企业信用品牌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规范行为模式,涉及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行为等。当前企业要切实加强自身的信用建设,形成 “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强化企业自律行为规范,才能在房地产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树立企业品牌。在我国经济转型与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完善的阶段,强调企业的诚信经营尤为重要,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个企业如果只强调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诚信为本的经营思想,企业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企业信用文化建设需求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倡导,将信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内部形成诚信为本的文化氛围,在企业外部树立诚信经营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透明度,逐步取得全社会信赖。我国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信用竞争的新阶段,房地产投诉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问题,一方面反映了消费者日益成熟和理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房地产企业多年来存在和积累的问题。房地产企业应该树立诚信为本经营理念,转变思想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正视这些问题,从质量、管理、服务中去寻找原因,在解决投诉的过程中树立起企业的信用品牌和企业形象。

三、结语

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但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结合国情目前以政府为主导,一个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正在开展。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即是支柱产业,又是消费热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快房地产信用体系建设,在房地产信用法律框架下,建立激励、惩戒和行业自律机制,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信用建设,为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