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方案策划十篇

时间:2023-04-02 19:27:10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1

一、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认真学习集团公司关于高峰论坛安全保障工作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员工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做好高峰论坛期间安全保障工作。

二、切实加强高峰论坛期间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安全保障工作领导机构,公司主要领导负责统一指挥,制定安全保障工作方案、预案,明确任务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层层签订安全保障承诺书,确保邮政全网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将安全管控、隐患排查、服务保障、应急处置等措施落到实处。

三、严格落实寄递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坚决执行各项安全检查制度措施。高峰论坛期间,实现“五个100%”,即:

(一)对收寄的包裹类邮件进行100%收寄验视。严格执行临时寄递物品管制措施,对不能确定安全性或用户拒绝验视的,以及低空慢速无人驾驶航空器类、“炸弹闹钟”类物品,一律不予收寄。严防不法分子通过邮政渠道寄递各类涉恐涉暴、涉黄涉非、危险化学品、政治性非法出版物等禁寄物品。

(二)对现有协议客户进行一次清理和审核,与协议客户签订安全协议率达到100%。协议客户的进京、进疆物品类邮件,收寄时要对邮件内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少于每次交寄邮件量的50%,交寄量在50件及以下的全部验视。

(三)高峰论坛期间,发往北京、新疆的邮件,除信件和已有安全保障机制的协议客户以外,100%实行实名收寄。

(四)要提高安检等级,实行100%过机安检,总包邮件必须拴挂“双袋牌”(其中一个袋牌为“已安检”字样)。对于未拴挂“已安检”字样袋牌的总包和未加盖“已验视”标识的邮件,安检后登记,采取有效措施就地留存。

(五)高峰论坛举行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安全保障承诺书》签订率100%。

四、认真开展对邮政安全工作的全面排查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和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把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查手段,采取灵活检查方式,加密检查频次,对重点单位、重点局所、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实时监控,确保高峰论坛期间邮政安全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

五、加强邮件运输安全管理,确保网运生产各环节邮件安全。要合理安排驾押人员,严禁疲劳驾驶,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暂停社会运输公司承运进京邮件运输的邮路。各进京、进疆邮路派押局要在高峰论坛期间,积极与北京市和新疆区公司沟通,及时掌握高峰论坛期间的禁限行规定。要严格执行邮运车辆施封、加锁规定,确保邮件在运输途中的安全。

六、加强投递安全管理,确保投递服务质量和邮件安全。严格执行作业计划、服务规范和时限要求,防止邮件积压、延误;加强邮政投递服务安全检查,保障投递车辆、设备运行良好,落实投递现场封闭作业的规定,保障邮件安全;针对投递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方案启动迅速,情况处理及时妥善。

七、加强高峰论坛期间邮政报刊亭“扫黄打非”工作,严禁非法出版物通过邮政报刊亭流入市场。要对邮政接办的图书报刊进行一次全面清查,规范清理邮政书报刊进货渠道,严格落实有关进销规定。要彻查邮政报刊亭,做好重点防控,加大检查力度,增加频次,做到检查不留死角。

八、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确保高峰论坛期间邮政通信安全稳定,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各类案件及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九、认真做好舆情管理工作。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和重大突发舆情处置的协调联动。重大负面舆情事件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积极有效化解舆情危机,避免引发不良的社会影响。

十、建立健全值班和信息报送制度。高峰论坛期间,坚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安全事件,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展开救援和处置行动,妥善处理事故及善后工作,确保邮政通信稳定畅通。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2

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后,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高度重视高峰论坛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杨晶要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央国家机关在其中承担着重大责任,发挥着关键作用,既是谋划的参与者,又是部署的实施者,必须走在前面、作出表率。工委领导强调,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将其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理论武装的重要内容,努力做到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工委领导主持制定《中央国家机关部分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一带一路”主题示范联学工作方案》。

根据工委部署,中央国家机关30多个部门开展了中心组“一带一路”专题学习和主题联学,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高峰论坛精神贯彻落实。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出席外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国资委、中司等5个重点部门中心组示范联学。这些部门党组(党委)分别与机关司局党组织、直属系统、下属单位党组(党委)一起进行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中心组主题联学,不仅关联度高、互补性强,促进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和互学互通、学用相长,而且还做了示范,带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记者有幸跟随工委领导进行了现场观摩,并深切体会到,这些以“五个有没有”为标准开展的主题示范联学,看齐意识强、学习内容实、联学形式新、结合实际紧,有效推动了“一带一路”战略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深刻理解、坚决拥护关于“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部署

通过主题联学,大家一致认为,“一带一路”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眼于实现民族复兴、推进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提出的重大建设;高峰论坛是中央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是重大国事活动和重要主场外交。在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是指导“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外交部党委副书记、部长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谈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一带一路”倡议根植于历史,面向未来,为世界提供了创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宣示了“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世界发展带来新机遇。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钟山认为,的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遵循,是商务发展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科学指引。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认为,在高峰论坛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建设“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中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屠光绍认为,在高峰论坛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战略思考和总体布局,体现了总书记深邃的战略思想。

认真研究、扎实推动本部门本系统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举措

各有关部门党组(党委)中心组成员围绕在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本领域如何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问题,谈认识体,谈问题剖析,谈对策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贯彻高峰论坛精神、抓好“一带一路”建设任务落实的具体思路举措。外交部党委将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平台,把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体化、实践化,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探索全球治理新模式。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要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重点领域,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商务部党组提出了落实《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深化产业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六项重点工作。国资委党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在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促进创新合作、履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当好中坚力量。中司党委提出,认真履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我国提出的承诺和合作推进项目中涉及中司的内容,切实发挥规划和研究的先导作用,创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式方法。

联学联促、示范带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觉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具体实践

丰富的学习形式是确保中心组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提升中心组学习的质量,工委围绕“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重点推动多种形式的中心组联学。各部门党组织积极响应,分别与本部门基层党组织、本系统行业相关的企业、机构,及跨系统有关单位党组织开展联合学习。如交通运输部党组与中国交建集团党委,商务部党组与欧亚司等相关司局、驻俄罗斯等使馆经商机构党组织,国资委党委 与中国石油党组、招商局集团党委、中国交建集团党委,中司党 委与汇金公司等子公司党委,专门开展了中心组“一带一路”专题示范联学,通过一起学习、交流和探讨,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交流学习、检查指导和共同提高的作用。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3

8月15至17日,2012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在北京召开。此项会议是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由中国通信学会与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通信大会。大会吸引了来自国际组织、政府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全球资深专家学者400余人参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国际通信学会主席Vijay Bhargava会议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纽约大学教授Ted Rappaport、华为无线CTO童文作专题报告。大会围绕 “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通信技术”这一主题,就未来5G、有线和无线融合、智能绿色通信、新一代互联网及云计算、认知无线电、物联网应用开发及智能电网通讯系统等热点议题进行探讨。会议同期还设立了展览展示、技术报告、研讨沙龙、专题论坛等环节,旨在全球业内人士共享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并展望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举行

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尚冰、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大会以“开放・诚信・融合――迎接移动互联新时代”为主题,分为三大版块共12个主题论坛,覆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与网络诚信、网络媒体、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等多个领域,重点关注如何促进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探讨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构建一个开放、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大会还聚焦与大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话题,探讨如何使互联网的发展更加诚信、便捷、安全,促进互联网在提供便捷、帮助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举行

9月17日,2012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主办,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协办,围绕“宽带中国与稳增长、调结构”这一主题,深入研讨如何推动“宽带中国”战略落地的紧迫课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部科技司领导等出席开幕式。刘利华在论坛上指出,宽带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日渐显现,要加强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通过全行业各个环节共同努力,加快提升我国宽带发展水平。在本届论坛上,与会代表还就“通信技术革命与我国的现代化”、“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前景无限”等相关议题开展研讨交流。

2012 SuperMap GIS自主创新与

应用研讨会收官

9月6日,由上海市测绘学会与超图软件联合举办的2012 SuperMap GIS自主创新与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立足当前上海市数字城市建设发展大势,分享上海金融、交通、气象、商业流通等当地多领域应用实践经验,探索地理信息云服务模式及“云落地”策略,展示领先的二三维一体化技术与应用成果,为推动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奠定基石。上海市测绘学会秘书长姜正芳,上海软件产业促进中心主任、云海产业联盟秘书长唐全荣等出席会议并现场致辞。姜正芳表示:地理信息产业对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意义深远,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举措为GIS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SuperMap GIS平台为上海数字城市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上海市测绘学会非常愿意为超图软件与上海各应用单位的合作继续提供有力的服务。

2012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国际高峰

论坛举行

2012汽车电子产业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于9月14日在上海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主办。论坛旨在瞄准国际汽车电子最新技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汽车安全、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水平,凝聚行业智慧,共同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和汽车电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市交通电子行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的领导、专家、企业高管分享最新技术和发展策略。此次汽车电子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召开,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步伐,加强产业链各方合作,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引领汽车产业向安全、高效、便捷、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软件名城创建暨上海市软件产业

工作会议召开

9月17日,上海召开软件名城创建暨上海市软件产业工作会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艾宝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肖贵玉主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司局、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各区县政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相关行业协会、软件学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基地、重点企业代表共计400余人出席会议。会上提出,2000-2010年是本市软件产业第一个“黄金十年”,经营收入从47亿元增长到2000多亿元,预计到2015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将力争达到6000亿元。为了在更高起点上做大做强软件产业,会上正式了《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设计人员奖励办法》、《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企业核心团队奖励办法》。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4

关键词:报纸广告 经营新模式 营销创新

一、引言

众所周知,广告收入是报纸在内的传媒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有资料显示,国内广告收入约占报纸总收入的70%以上。随着传统媒体的不断扩容,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在日益供过于求的环境中,媒介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面对众多的媒体渠道,广告商的广告投入日渐分散。报纸作为传统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创造新的广告经营模式,占据更多的广告份额?

笔者结合在深圳特区报开拓金融广告市场的多年工作经验,分析报纸广告目前的市场形势和现存问题,以深圳特区报金融广告营销创新为例,来探索一个报纸广告经营新模式。

二、报纸广告面临的市场环境

报纸的传统模式是广告商出钱买版面作硬广告或软文以作营销宣传,报纸收取广告商的版面费获取经济效益。双方的合作仅为钱货交易的简单关系,广告市场的竞争仅以版面价差、折扣优惠为手段,吸引广告商做投放选择决定。更先进一点的运作手法,也仅仅是以配发广告软文为条件吸引广告商。在这样的模式背后,报纸广告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

问题一:多元化媒体竞争,传统媒体江河日下

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电梯、地铁及户外广告牌等新兴媒体的出现, 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报纸。报纸虽然具有受众人群广泛、权威性等特征,但是网络的快速性、持久性以及价格优势,电梯、地铁及户外广告的直观冲击性、针对性,都对报纸广告造成了潜在的威胁。

资料显示,在深圳,报纸媒体的广告营业额从1995年的75.44%,到2001年80.83%达到顶峰,之后一直走下坡路,到2009年,报纸媒体的营业额只占深圳媒介广告市场的47.8%。

问题二:客户需求更高,广告效果日渐下滑

同时,信息爆炸时代,消费者对报纸的关注逐步分流,报纸的接触率逐年降低,这意味着报纸的广告效果日渐下滑;而广告商对传播效果要求更高,希望精准传达给目标消费者、广告信息能带来潜在客户、或促动消费者立即行动。因此,报纸广告对满足客户的传播效果需求逐渐感到吃力,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模式,提高传播效果、满足客户需求,才能挖掘广告市场,占据更高的广告市场份额。

三、营销创新——报纸广告经营新模式的探索

笔者从2004年即开始在深圳特区报开拓金融广告市场,据数据显示,2004年深圳特区报金融广告金额仅为600多万元,到2006年已有1300多万元,2007年到达最顶峰2400多万元,之后因金融危机影响广告金额略有下滑,但每年仍保持2000多万元的广告金额。

创新举措之一:突破报纸常规广告模式,敢于创新

对于客户的特殊需求,深圳特区报敢于创新,善于突破报纸的常规广告模式,充分利用好报纸媒体的优势,帮助客户制胜市场,领先竞争对手。如为中国平安人寿保险深圳分公司策划的四联版包版报纸广告。

案例:小创新,大创举——“两连页四联版”广告震撼登场

2010年世界杯期间,恰逢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举办2010年度保险精英高峰会颁奖,当年也是平安高峰会的十周年,为了高峰会吸引消费者注目,取得轰动性的广告效应,深圳特区报为平安人寿量身定制了“两连页四联版”广告,突破报纸“一页两版”的常规形式,四联版的超长广告如一幅长卷,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气势磅礴的视觉冲击,同时,四联版的背面是本报特别采编的世界杯各支球队的图文报道,与正面刊登平安高峰会明星般的保险精英相映成辉,互相呼应。广告刊登当日,引起了保险业内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牢牢奠定了其在市场上的强势品牌地位,并有效促进平安保险产品的销售。

创新举措之二: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增值服务

深圳特区报主张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客户的广告投放提供增值服务。增值服务即是给广告客户带来附加价值,因而能为企业带来利润或潜在利润的服务[1]。针对广告客户的具体需要,策划组织主题活动达到推广客户产品或提高美誉度的目标。如为香港大福证券公司策划的理财沙龙活动。

案例:活动+广告+新闻报道=成效良好——香港大福证券理财沙龙

2007年,投资市场非常活跃,深圳进入了一个全民理财时代。很多银行、基金、证券公司都推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和服务,来自香港的大福证券,也希望能够进入深圳市场、为深圳投资者介绍其产品和服务。深圳特区报当时为其策划了一场A股和H股联动、如何投资股指期货的理财沙龙,请来香港的投资专家来深演讲,同时进行新闻报道。这场沙龙吸引了数百名深圳投资者的参与,现场与专家互动,加上该公司在本报投放的广告、新闻报道,收到了良好效果,不少投资者表示对香港投资理财有浓厚兴趣,达到客户预定的效果。

创新举措之三:重塑金融广告的商业模式,进行营销突破

单纯的广告投放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重塑金融广告的商业模式,才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求。深圳特区报从2007年开始,即开始抓住时下热点,策划银行保险业的高峰论坛,邀请主流金融机构参与,并在会后进行相关主题的宣传。如2008年策划的“深圳保险业巨头峰会——巨灾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2009、2010年策划的“外资银行如何迎接挑战扎根深圳”高峰论坛。

案例:热点策划撬动宣传需求——2008-2010年银行保险高峰论坛

2008年,汶川地震触动了每个人的心弦。被称为“社会的减震器”的保险业,在这次灾害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时的深圳市各大保险公司纷纷行动起来,捐助爱心、援助灾区,开辟绿色通道进行快速理赔。保险业有个共同需求是,呼吁社会注重保险、建立相关机制。深圳特区报敏锐抓住了这个热点,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即联合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策划了“深圳保险业巨头峰会——巨灾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建立”论坛,邀请了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深圳保监局、深圳市地震局和市气象局等政府部门参与,让深圳市各大 保险公司齐聚一堂,以创建深圳市地方性剧在保险体系为主题各抒己见,并呼吁市民注重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会后,深圳特区报进行了详实的会务报道,在和各保险公司紧密沟通的基础上,取得了保险公司的共识,纷纷刊登保险公司的形象和产品广告,撬动了保险公司的宣传需求。

2009年和2010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外资银行在深圳的发展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也迎来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深港合作等机遇,深圳特区报也紧紧抓住外资银行的需求,两年均策划了“外资银行如何迎接挑战扎根深圳”高峰论坛,撬动了外资银行的广告需求。

创新举措之四:金融品牌主流媒体联手,合力打造金融风云榜

深圳特区报认为,报纸媒体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于资源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业内的影响力、号召力,另一个则是跨界、跨行业的整合能力。善于整合报社内部和社会各界资源,是深圳特区报创新举措的一大亮点。如2007-2010年CFB金融风云榜的评选。

案例:权威传媒大奖——2007-2010年深圳特区报CFB金融风云榜评选

2007年11月,由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17家主流报纸媒体联合发起成立“中国金融品牌主流媒体宣传联盟”(CFB),依托全国各主要城市主流媒体在当地的影响力,为当地的金融机构及读者提供最权威的宣传平台和资讯服务。“CFB金融风云榜”是宣传联盟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评选活动,从2007年开始,深圳特区报连续4年组织金融机构举办深圳地区CFB金融风云榜评选,参与和入选本报金融风云榜的金融机构累计上百家,涵盖深圳市银行、保险、基金、证券、收藏等大部分金融机构,并吸引了各个网络财经频道的转载,实现了资源整合的最大化。如今,已将其打造为深圳地区金融业的权威传媒大奖,在金融业乃至社会各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每一届金融风云榜的评选和颁奖过程中,吸引了金融机构刊登广告,据统计每一届直接带来的广告金额近200万,四届合计收入计800万元。

四、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报纸广告在不断的发展中,必然寻找适合自己的广告营销创新优势,摸索一个属于自己的报纸经营新模式。突破报纸广告常规,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策划主题活动,抓住新闻热点撬动广告商需求,或者强强联合、整合资源等等举措,均是深圳特区报金融广告的有益尝试,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章只是依据深圳特区报金融广告的营销创新举措,来寻求的报纸广告经营新模式,因此其代表性和概括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它只是关注报纸广告经营新模式探索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而已。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5

商务部党组同志逐一发言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提出了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愿景,指明了未来合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钟山指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是党的十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实践,对指导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推庸菇ㄈ死嗝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钟山指出,的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遵循,是商务发展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科学指引。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是商务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握精髓要义,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6

打通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行业通道

作为中国美业影响力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年度峰会,“华山论剑・中国美业领袖年会”每年参会人数都在不断攀升,影响力更是不断扩大,屡创中国美业顶级峰会之最。中国美业领袖年会组委会、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授权深圳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2014~2018年度连续5年承办“华山论剑・中国美业领袖年会”医学美容论坛。医学美容论坛致力于为年轻医生搭建舞台,给新一代医生更多的展现和交流的机会,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及专业人士就医学美容领域新技术、新发展、新管理等课题展开研讨,成为医美界的一道亮点。

中国美业领袖年会组委会、医学美学美容杂志社在新一年的业务规划中,充分把握到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将在新一年中为美业人士提供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交流平台。在这个指导思想下,编委会授权深圳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4~2018年度连续5年承办“华山论剑・中国美业领袖年会”医学美容论坛。医学美容论坛将给生活美容业界人士提供和医学美容机构、专家和营销人员互相交流、互相了解的平台,让生活美容领域的机构直击医学美容的经营门道、运营窍门,帮助有意向整合医学美容业务的生活美容机构进行决策、进行行业考察并能够和专家以及专业的医美营销类服务机构进行交流,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打通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的通道,可谓功德无量。为美业机构着想提供与投资大鳄交流的平台

从2013年开始,整个美业可谓风起云涌。大量的融资、并购、上市计划都成为投资者急迫考虑的议题。但是,中小型机构或者生活美容机构的投资者对于资本运营这一领域很多还处于观望、了解或一头雾水的阶段,本届论坛将邀请中国民营医疗行业的“巴菲特”举办晚宴,可以让与会者就融资、上市、并购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咨询,了解资本运作的基本常识、接触有意投资行业的资本大鳄,甚至可以进行具体的洽谈,这个举措是以往所有传统的医美或生活美容论坛没有尝试过的全新举措。为美业服务,为投资者牵线搭桥正是本届论坛的核心价值,相信一定会对参与的机构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打破传统壁垒塑造青年领袖

本届横空出世的医美论坛也将完全有别于医美行业传统的论坛形式,进行大胆的创新。主要宗旨就是塑造青年领袖,培育医美行业下一代的中坚力量。因此,本届论坛将向民营机构和中青年医生以及运营人才倾斜,提供让青年领袖发声的舞台,为中国医美行业培育下一代。本届论坛将集中展示卓有成就的中青年医师的临床案例、展示在运营第一线的中青年人才的思维和新概念。这个论坛主办的主旨能够得以执行,得力于在医美行业卓有成效的深圳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君从事了多年的医疗美容信息收集,医疗美容机构经营管理咨询业务,以及医美咨询师的相关培训课程。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茁壮成长为一支拥有专业的企业咨询专家和强有力的国内外专家技术支持的队伍,公司负责人尹卫民博士以其丰富的整形美容专业知识和不同体制、不同规模、不同领域的医疗美容机构运营经验,成为我国医疗美容事业中的企业咨询专家。在他的带领下,公司与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多国医学美容专家达成合作协议,并先后为国内多家知名医疗美容企业进行咨询、诊断和培训,取得了显著成就。因此,本届医美论坛将向医美和生活美容行业的投资方展示强大的服务联盟团队,为有志于整合业态的机构老板,提供从培训到运营,从品牌管理到数字实战营销,从数据挖掘的微观管理到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决策和找到符合自身运营难题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交流平台。

资讯链接:深圳君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国际化作为企业的长期顾问,走国际化、专业化、实效化之路、协助医疗美容机构推动变革与成长,使之与国际接轨。

追求卓越秉承“传递知识,成就你我”的服务理念,做一流的医疗美容机构专业顾问,以一流咨询企业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一流的咨询服务;力求不断创新,以全新的咨询服务方式与客户共同创造卓越绩效。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7

一、举办“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

“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1日起在博物院登场,展出晚清民初岭南画派9位代表画家的90幅经典画作。

二、国台办慰问台湾南投地震灾区乡亲

2日下午,台湾南投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国台办发言人希望灾区同胞早日战胜灾难,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只要台湾方面有任何需要,我们愿全力提供协助。

三、内蒙古开通直飞台湾航线

3日14时35分,承载177名乘客的BR728航班平稳降落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标志着内蒙古直飞台湾航线开通。

四、江苏到账台资逾610亿美元大陆居首

江苏省台办主任王荣平6日介绍说,截至2013年4月底,该省实际到账台资超过610亿美元,居大陆之首。

五、广州可手机办理港澳台通行证签注

6日,广州市公安局推出“警民通”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二期,市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办理港澳台通行证及签注预约等公安业务。

六、外交部发言人: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共同责任

7日,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维护对及其附属岛屿的和在东海的合法权益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两岸同胞的共同责任。

七、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实施4年成效显著

国台办发言人9日表示,《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生效实施近4年,执行成效显著,有效保障了两岸同胞权益和交往秩序。

八、两岸共庆端午晚会台湾新竹登场

两岸合办的共庆端午大型综艺晚会12日晚在台湾新竹市登场。

九、首例台湾被害人财产返还司法互助案件成功办结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最高人民法院与台湾地区法务主管部门联络,顺利完成了一起被害人财产返还司法互助案件,成功向17名台湾居民被害人返还财产共计人民币237万余元。

十、会见吴伯雄

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中国访问团全体成员。

十一、俞正声会见吴伯雄一行

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中国荣誉主席吴伯雄和他率领的大陆访问团。

十二、900余名台湾信众在妈祖祖地湄洲岛谒祖进香

福建莆田市湄洲岛14日上午在祖庙天后广场举行妈祖祭典活动,来自云林、嘉义、台南、高雄等地的179家台湾妈祖宫庙的970名信众代表与大陆妈祖信众共同谒祖进香,同祈两岸福祉。

十三、两岸首次联合主办郑成功文化节

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两岸首次联合主办的第五届郑成功文化节14日起在台湾和厦门两地同时举行。

十四、两岸气象同仁共建海峡安全走廊

15日,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在厦门拉开帷幕,两岸气象同仁以“深化气象交流,惠泽两岸民生”为主题,为共同构建“平安海峡、和谐海峡、活力海峡”献计献策。

十五、两岸农业交流进入“合作社对接”新阶段

两岸特色乡村对接暨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交流会15日在厦门举行,福建50个农民合作社和台湾50个农业产销组织面对面交流,并签订对接合作交流协议。

十六、俞正声会见出席第五届海峡论坛两岸各界人士

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会见了出席第五届海峡论坛的两岸各界人士。

十七、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行,俞正声出席并致辞

第五届海峡论坛16日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十八、大陆宣布31项对台惠民新政策措施

16日,在第五届海峡论坛上,大陆方面了31项对台惠民新政策措施,内容涉及两岸人员往来、赴台旅游、就业、基层调解、文化交流、版权交易、两岸直航、台企融资等多个领域。

十九、海峡两岸公益人士联手“温暖远征军老兵”

16日举行的两岸公益论坛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台湾中华文化推广协会等两岸公益组织联手启动“温暖远征军老兵”项目。

二十、两岸民航业者聚首台北共商未来交流合作

17日,数十位两岸民航高层主管聚会台北,对过去10年尤其是最近5年两岸航空运输发展进行回顾与展望,希望促进深化合作,实现两岸民航全方位发展。

二十一、逾7成台湾民众赞同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

台湾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18日的最新民调显示,逾7成以上台湾民众赞同两岸“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直接服务与协助两岸人民;75.4%的民众认为这有助于两岸相互了解。

二十二、台湾高校毕业生到福建平潭创业享受四项优惠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出台政策,将对到当地创业的台湾高校毕业生实施四项优惠。

二十三、“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

以“强化认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为主题的“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20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两岸百余名学者与会。

二十四、陈德铭与林中森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2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在上海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九次会谈。双方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就“两会”已签协议的执行情况交换了意见,并确定了“两会”下一轮会谈协商议题规划。双方还就有关解决金门用水问题达成共同意见。

二十五、首届两岸侨商发展峰会在台北举行

25日,以“交流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的首届两岸侨商发展峰会在台北举行。

二十六、国航开通呼和浩特至台北直飞航线

25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通呼和浩特至台北直飞航线。

二十七、国台办:顽固坚持“”立场没有出路

国台办发言人26日表示,一些人出于自身政治目的,顽固坚持“一边一国”的“”立场,执意干扰、破坏两岸交流合作。这种行径违背了两岸关系发展潮流和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更损害台湾同胞的利益福祉,是没有出路的,也和他们先前所谓“要改善与大陆关系”的说辞自相矛盾。

二十八、中国建设银行台北分行开业

27日,中国建设银行台北分行正式开业。台北分行的设立,标志着建设银行正式进入台湾市场开展业务经营,将更好地为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二十九、吴经国:中国人绝对有能力执掌国际奥委会

国际奥委会执委吴经国27日在台北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作为首位参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中国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也希望借此让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知道,中国人绝对有能力担当世界体育组织的最高领导。

三十、董建华宴请“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与会嘉宾

“两岸关系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于29日至30日在香港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28日晚宴请与会嘉宾,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亚夫等出席。

三十一、张志军会见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30日在深圳会见了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

7月

一、陆资企业已在台雇工逾6700人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1日表示,自2009年6月30日开放陆资赴台投资以来,截至去年底,在台陆资企业已雇用台湾员工人数达6771人。

二、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开营

2日,全国2013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在北京开营,千余名来自台湾及海外的台胞青年参加了这一两岸青年交流品牌活动。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于2004年首次举办,至今累计已有13000余名台湾青年参加,有力地推进了两岸青年的交流往来。

三、海峡两岸快递企业合作助推“跨境网购”

2日,大陆快递企业圆通速递与台湾地区快递公司统一速达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海峡两岸跨境网购快递业务的发展。

四、银联卡“入台”四年

自2009年8月10日首次在刷卡成功,银联卡进入台湾市场已近四年,累计在台消费逾450亿元人民币。四年间,小小银联卡见证了两岸经济的良性互动。

五、台湾大中学生与大陆英雄航天员北京相见欢

参加“2013年杰事杰・台湾天文与太空体验营”的36名台湾大中学生,6日在位于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见到执行“神舟九号”任务的3名大陆英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大家合影留念,航天员们还为他们签名、寄语。

六、两岸企业家峰会在北京成立

两岸企业家峰会成立大会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峰会会员、顾问、特聘专家共约150人出席。大会通过《两岸企业家峰会章程》,选举产生峰会理事、常务理事和领导机构,选举曾培炎担任峰会理事长,盛华仁担任峰会副理事长,邀请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等8人担任顾问,吴敬琏等9人担任特聘专家。

七、两岸婚姻家庭子女畅游北京

为期一周的首届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夏令营13日闭营。寻访故宫长城、参观北京市25中、体验室内滑雪、观看功夫表演等行程,让60多位营员大呼精彩,对即将告别“母亲的娘家”恋恋不舍。

八、去年大陆游客在台购买力位居赴台游客榜首

台湾观光局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大陆游客以日均157.37美元的购物花费占据赴台游客榜首,团体游客最爱购买珠宝、玉器。

九、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总统签署支持台参与国际民航组织活动法案答记者问

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台湾同胞参与国际组织,包括国际民航组织活动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外国政府、组织或个人插手。

十、两岸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启动

17日,北京两岸文创人才发展中心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在北京签署了海峡两岸设计人才培养计划。这标志着该计划正式启动。作为“两岸人才开发”项目的一部分,两岸设计人才养成计划将在未来3年内在大陆和台湾共培养10000名设计师。

十一、大陆游客“井喷”5年成就台湾旅游增长“第一动力”

7月18日是大陆居民赴台游正式开放5周年的日子。2008年以来,大陆游客稳居台湾入境游客第一位,成为台湾旅游增长第一推动力。这一动力,源源不断,“井喷”持续5年,堪称全球旅游经济的奇迹。

十二、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让两岸交流合作引领全球

正在山东参访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18日在济南表示,台资企业近年来在大陆投资兴业非常顺利,希望两岸交流合作引领全球,让全球刮目相看。

十三、中国农业银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在厦门挂牌成立

中国农业银行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19日晚在厦门挂牌成立。

十四、厦门银行成为大陆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业务参加行

厦门银行与台湾银行上海分行日前签署《办理大陆新台币现钞兑换业务协议》,成为大陆首家新台币现钞清算业务参加行。

十五、中共中央总书记电贺当选中国主席,复电表示感谢

20日,当选中国主席。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向中国主席发出贺电。同日,中国主席复电,向表示感谢。

十六、富士康第四代产业基地将落户贵州

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第四代产业基地,并将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建设。

十七、两岸合作在长春建设汽车电子工业园

22日,吉林省长春市政府与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长春南部地区规划建设100万平方米的长春(台湾)汽车电子工业园。

十八、海峡两岸及港澳共寻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相融之道

如何让“老建筑”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名片”,是当今世界各地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课题。23日,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文物主管部门及专家、学者齐聚天津,探讨中华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和谐相融之道。

十九、海峡两岸将共同两岸语文报告

两岸中华语文工具书合作编纂工作第八轮会谈在北京举行。从今年开始,除了合编中华语文工具书、共建网站、开展科技名词对照工作以外,双方将共同反映两岸词语趋同变化等内容的两岸语文报告,共同建设两岸语料库。

二十、第八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在宁夏召开

第八届海峡两岸石油化工科技经贸交流大会24日至25日在宁夏召开,来自两岸石化行业组织、石化企业代表以及石化专家400多人相聚,探讨两岸石化行业在中西部地区的深入合作。

二十一、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开幕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24日在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开幕。此次论坛以“弘扬中山精神、携手振兴中华”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共500多名嘉宾出席论坛,围绕“孙中山思想和精神”,就凝聚两岸“共筑中国梦”的力量展开对话。

二十二、“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在甘肃敦煌启动

24日,“海峡两岸记者西北行”联合采访活动在甘肃敦煌启动,20位台湾记者和13位大陆记者将在为期12天的行程里走访甘肃、宁夏、陕西,感受和报道西北发展新貌。此次活动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港澳办公室主办。

二十三、台“两岸企业家峰会”举行首次会员大会

台湾“两岸企业家峰会”25日在台北举行首次会员大会,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当选峰会理事长。

二十四、福建平潭可自行制定促进与台湾地区及对外交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的决定》25日通过审议。平潭综合实验区今后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促进与台湾地区和对外交流合作的规范性文件,在实验区范围内先行先试,并报福建省政府备案。

二十五、全国台胞企业联谊会走进宁夏

由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会长郭山辉率领的百名台商25日赴宁夏银川市考察当地投资环境。在当天举行的项目签约仪式上,台商与银川市签约4个项目,投资金额总计36.1亿元。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8

中国国际期货拥有北中国区、南中国区、东中国区等三个管理分部和56个营业部(含筹建),营业网点辐射全国,公司还拥有一支高端的、梯次配置优化的研究服务团队,云集大量具有海外工作和留学背景、名校毕业的高学历专业人才,专注于期货与金融衍生品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在宏观经济、金融工程、产业服务等方面实力雄厚,致力于为各类投资者提供各种策略型投资产品、指数型投资产品及组合型投资产品等高端服务产品。中国国际期货构建了完善的产业衍生业务服务支持平台,直接与企业和机构投资者进行对接,帮助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制定套保套利方案,并提供综合型的配套服务项目。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实现全国网点有效链接,公司建立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并通过ERP系统进行业务流程标准化管理。

2006年,获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国际期货成为首批赴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期货公司之一,同年,获香港证监会批准,中国国际期货(香港)有限公司(简称“香港中期”)正式营业,在香港经营香港及国际期货业务。中期香港开业当年即实现盈利,并一直保持稳健经营。2009年,中期香港成为实现境外交割的第一家国内期货公司分支机构。2010年,栉风沐雨17年的中国国际期货成功实现“三合一”,公司进入更为稳健的阶段。2011年,中国国际期货吸收合并珠江期货有限公司,拉开了国内期货行业强强合并的序幕。同年,作为中国曾经从事过境外期货业务的唯一一家获得境外三大期货交易所会员资格的期货公司,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被中国证监会确定为参与境外期货业务试点筹备的期货公司。

作为行业的知名品牌,中国国际期货与时俱进,务实拓展,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形象,多次获得行业内外的好评与表彰。公司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期货业特别贡献大奖”、“中国最佳期货公司”、“十大品牌期货公司”、“深圳知名品牌”、“深圳市政府金融创新奖”、“年度品牌期货公司大奖”、“北京市朝阳区优秀企业”以及期货交易所颁发的“最佳产业服务奖”等多项荣誉。

“始于梦想,止于至善”是中国国际期货一以贯之的服务理念,公司植根于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立足于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为铸造民族期货品牌不断追求卓越。多年来,公司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动态,在业务管理、产品服务、技术手段等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公司推出了系列化基础分析产品,并自主研发了“快”交易系统、中期数据库、衍生品实时风险预警与管理系统、策略宝变频程式化策略、中期商品指数等应用型金融产品系列。通过定期举办各种精品产业会议,如“橡胶高峰论坛”、“白糖高峰论坛”、“钢材高峰论坛”、“基金高峰论坛”等,积极为企业搭建交易咨询服务平台。2011年,中国国际期货峰会的隆重举行也开启了中国国际期货打造行业高端论坛的序幕。公司还结合市场需求,发起了“中小企业期货市场成长计划”、“走进企业,带专家上门会诊”、“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助力计划”等创新活动,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多年来,中国国际期货与国内外各界媒体建立了长期、友好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视频连线、专题、评论、热点等节目制作,提升品牌建设和公众信誉度。中国国际期货不仅与新浪财经频道、和讯网、CCTV财经网站、新华网、搜狐财经频道等网站媒体深入合作,定期发表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还通过CCTV2、CCTV9、第一财经、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电视媒体机构,每日中期商品指数,参与制作一系列专题、评论、热点、连线等财经节目,成为商品期货类财经节目的业界知名品牌。同时公司也与《期货日报》、《证券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国内一线财经报刊,进行全面合作,在期货行业内获得广泛好评。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9

这位男子名叫栾润峰,精确管理思想的创始人,金和企业集团总裁。精确管理的精髓就是:掌握到每一分钟,控制到每一分钱,并让企业在提高办公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快乐工作。如今,它已是被业界广泛认可的优秀管理思想。

生活孕育思想之花

栾润峰介绍说:“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精确管理的思想体系,一直到1993年年底基本形成。”这段时间,正是栾润峰在江苏金坛工作的时期。

栾润峰1979年成为“”后第一届大学生,考取了南通纺织工学院,学习的是大多数人到1990年以后才听说的计算机。1983年,栾润峰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非常红火的金坛柴油机总厂。经过半年的车间实习后,他担任起组建厂计算机中心的重任,一做就是八年,主持了工厂所有管理项目的信息化工作以及生产线的计算机自动化改造工作。这八年给栾润峰提供了研究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之间关系的机会。

“按照当时的观念,大学生就意味着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如果你被人知道有不懂的事情,工厂就传开了:这个大学生什么也不会。所以,当时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刚开始,对于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栾润峰都能一一解决,但随后出现的一些管理问题,就难住了工科出身的他。于是,栾润峰开始学习管理知识。

那时候,金坛已经有了一批栾润峰这样的“”后毕业的大学生。这些热血青年充满了建设现代化的激情,他们对当时的社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其中对改进、改善企事业管理的看法最多。1984年,这批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一个“管理爱好者研究小组”,栾润峰被推荐为组长,主持讨论的方向和内容。最多时,这个小组的成员达到六十多人,大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劲头。

小组成立后,栾润峰经常组织大家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一直坚持了三年。尽管当时这些青年人对管理理论只有似是而非的理解和肤浅的工作实践,但理论读得多了,人也慢慢地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被提拔为中层干部甚至单位负责人。栾润峰在回忆这段往事说;“在柴油机厂的八年间,我拥有了一项受益至今的重要资本――我的管理思想。”

1991年,全国九所院校开始招收国内第一届MBA,栾润峰考取了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班。通过系统学习现代管理的理论以及国外优秀的管理案例,栾润蜂全面了解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模式,知道了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对管理有了一套自己的系统而客观的看法。

栾润峰上大学时,有一本厚达789页的教材《MS-DOS操作系统》,那时还觉得老外太笨,这么简单的DOS还需要789页的书?他到了金坛柴油机厂工作后,发现机床操作工都能用这本书学会操作,才真正明白了老外的厉害。他觉得中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聪明,常常会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随机应变有时虽能做成,但是据此养成不记录、不分析、不预测、不计划的工作习惯,等到撞见有系统、有准备的对手时,就很难有胜算了。

尽管早期学习的管理理论没能在柴油机厂得到实践,但善于思考的栾润峰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创新性地从管理的反面去找突破口,就是把员工自身的缺点弄清楚,然后将对工厂有危害的缺点提炼出来,最后找方法规避员工在工厂里犯错误的可能性。它的优点是企业可以在不改变员工的情况下把事情做好,因为要改变一个人是十分困难的,这样快乐和高效就同时出现在企业里。这就是栾润峰追求的精确管理。

1993年年底,栾润蜂MBA毕业后,担任金坛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准备实施自己的管理方法,但遇到了很多困难。一是当时没有网络和数据库,太多表单不便于量化分析:二是员工不太愿意照做,所有事情都认为“我都知道,没必要那么严格地按你说的什么事情都要弄个表单,也不会出错啊。”

栾润峰感到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改变,于1994年8月毅然辞去所长职务,在常州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常州金和新技术有限公司。这是常州第一家以《公司法》注册的公司,号码是00001,营业执照还是栾润峰给工商局编的软件打印出来的。这也是常州第一个大学毕业生辞职下海,轰动一时。由此,栾润峰开始将所学到的、总结出的管理全面地在自己的公司进行实践。

金和软件的诞生

栾润峰的公司刚开始是做IBM和联想的,他的理论在实践中很管用,企业管理井井有条,业绩直线上升。于是,1995年,栾润峰在金坛开办了第一家分公司。但栾润峰很快发现了问题,当时人员刚增加到四十多人,跨越两个城市,管理系统主要用表单、传真沟通,管理有效半径十分有限。栾润峰一旦不在眼前,员工们就会觉得这些东西太浪费时间,执行开始打折扣。

公司的管控出了问题,对栾润峰犹如当头一棒。“那时,精确管理思想已经有十多年了,突然发现这个让我引以为豪的理论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感觉很痛苦。”栾润峰顿时感到前途渺茫。

正当栾润峰痛苦不堪之时,IBM公司给他去美国学习的机会。1996年10月,栾润峰前往美国IBM旧金山总部、硅谷的研发基地和微软公司考察学习,这期间,他每天都是用电话和传真了解和指挥国内的两家公司。这一经历使栾润峰对“分身术”有了很大的兴趣,他当时就希望有一套管理系统能够消除时空限制,既能在美国处理事务,又能同时处理在中国的业务。

当时,互联网在美国开始有应用案例。1996年11月26日,栾润峰到拉斯维加斯参观全世界一年一度最大的计算机展,他看到IBM公司已经通过互联网将东、西海岸公司的信息实现了共享,觉得不可思议。晚上,栾润峰一个人来到西海岸,听着惊涛拍岸的海浪声,眺望着天空的繁星,心中挂念着国内公司的运营情况。突然,闪烁的星光给了他灵感:“天上的星星我能看到,国内也可以看到,要是我能将管理企业的模式做成如天上的星星,大家都能随时了解,那不是太好了吗?”联想起白天看到的互联网应用案例,栾润峰又突然感到害怕:“如果IBM把文件放到互联网上,不就是像星星一样中国和美国都能同时看到?这样的东西,以后肯定是企业的命脉,如果我们不能掌握,那肯定就要被别人掌握。我们的所有产业竞争都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这一刻,栾润峰终于找到了新的拼搏目标:用互联网和软件解决中国企业管理中“管人”的问题。在了解清楚因特网的具体应用后,栾润峰很快回到国内,研究利用因特网建立方便又可操作的“精确管理”的管理模式。

栾润峰把原来的公司交给副总管理,将利润都拿出来成立了金和软件公司。1997年年底,公司研究的能实现资源精确管理的软件诞生了,叫做第一款“多点协同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可以解决企业有多个办公地点的管理问题。但是这个产品似乎太超前了,栾润峰把 软件拿给一些老板看时,他们都说:这个东西是很好,但是我们并没有分公司,根本不需要。当时,很多企业连电脑都没有,更不知道互联网。结果,这个软件一直找不到用户。

卖思想不卖软件

栾润峰和30个技术人员日复一日地守着这套软件,虽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仍在坚持不懈地改进。四年里。他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在软件业务上,却没有分文回报。最艰难的时候,为了省钱,栾润峰干脆就住在办公室里,但他从没有放弃过希望。栾润峰坚信,市场对他的精确管理思想的接受、对软件的接受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创业之初,他就提出了“卖思想不卖软件”、“选软件先选思想”的口号。

最困难的时候,栾润峰开始给企业家讲课,先推广精确管理思想,继而推广产品。他甚至提出如果听课后觉得不满意,愿意付给对方200元的损失费。但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家跟他索要过损失费,因为他们对栾润峰的思想都非常认同。那段时间,虽然软件没有卖出去,但栾润峰的课却越来越受欢迎,他从常州一直讲到了北京。栾润峰说:“在北京讲课,感觉很不错,比在江苏讲课要来劲,因为那时北京的企业毕竟要比江苏的多,而且听课的人也多。”

2000年5月9日,栾润峰在北京成立了金和软件管理信息化咨询事业总部和研发中心,同年底成为中关村首批获得双软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之初,办公室只有17平方米,栾润峰自己跑到二手市场买桌凳,员工加上栾润峰只有三个人。栾润峰硬是用自己独特的办法网罗了一批技术人才,很快研发出了精确管理软件的第二代产品。但是,产品依旧无人问津,公司举步维艰。栾润峰只能一边经营着公司,一边继续在各大高校和论坛讲课。

2001年3月5日,栾润峰像往常一样在北大讲课。一位听课的华侨对栾润峰的精确管理很感兴趣,他在美国、中国都有公司。他对栾润峰说:“你讲的这个思想很好,有没有办法将其变为现实呢?”栾润峰听了很激动,把自己花费了四年多时间研制的软件介绍给了这位华侨,没想到这位华侨当即就要买栾润峰的软件。回到公司后,栾润峰才发现他们的软件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买,既没有包装也没有说明书,只能把软件刻成一张光盘给人家装上了,卖了27500元。

第一个客户出现后,栾润峰马上有了一个念头:也许这个市场开始启动了。他立刻招人设计包装、做说明书,在研发上大举招兵买马。确实,当时互联网已经在中国进入普及阶段,很多企业都建立了IT系统,开始产生了管理软件的市场需求。之后,金和软件的销售就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成为业内成长速度最快的协同管理软件。

2001年,栾润峰将金和管理信息化咨询业务和管理软件向全国市场推广。2002年,金和软件设立了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武汉、长春办事处,并在全国建立起有七十多家商组成的销售网络。2003年,金和软件的用户在全国已达一千多家。2004年3月,金和软件与北大微处理器研发中心、北大众志、中软、人大金仓、无锡永中等单位结成国产化企业应用系统战略联盟,共同承担国家863攻关计划,为推进国产计算机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而努力。2006年,金和软件产品IOC被选为国家礼品,赠与19国驻华大使及使节。软件成为“国礼”在中国软件业还是第一次。2007年,金和软件成为微软全球金牌合作伙伴,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与微软展开深度合作。

2007年5月16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厂商的金和软件,携手IBM、微软在北京钓鱼合召开“三剑合璧,共赢天下”新闻会,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出中国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栾润峰笑称,金和这只“蚂蚁”实现了一次与微软、IBM两头“大象”的同台共舞。

2007年岁末,金和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迈入资本市场,证券名称“金和软件”。

其间,栾润峰还出版了《精确管理》一书,受到广大企业管理者的欢迎,单月销售最高达到2.2万册。精确管理思想更被业界普遍视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本土管理思想之一,帮助成百上千家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快乐成长。

高峰论坛方案策划篇10

关键词:G20 机制化建设 复合机制模式 金融稳定理事会

中图分类号:D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13)03-0006-13

在G20机制化建设进程中,有三个时间节点特别重要:1999年12月,在柏林召开首届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标志着G20机制“诞生”;2008年11月,在华盛顿召开首届G20领导人峰会,标志着G20机制“升级”;2009年9月,在匹兹堡召开的G20领导人第三次峰会,确立了G20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首要论坛”(Premier Forum),标志着G20机制开始“转型”,即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向世界经济的长效治理机制转型。那么如何理解“首要论坛”的含义?G20机制如何才能成功转型为长效治理机制?换言之,新时期G20应选择何种机制化建设的路径?

单一机制模式与复合机制模式是目前关于G20机制转型的两种基本思路。持单一机制观点的学者主张G20要成为长效的治理机制,就必须由非正式国际机制转变为正式国际组织,包括签订组织,建立常设秘书处,采用投票制的决策程序,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等,实际上G20就变成了类似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全球经济理事会”。持复合机制模式观点的学者则主张G20可以维持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总体框架不变,但在总体框架内的具体问题领域,可以利用正式国际组织来发挥作用,采用“可变几何路径”,从而构建出“非正式国际机制+正式国际组织”的机制复合体。在有的问题领域,已经有了正式国际组织,但效率不高,G20的作用是推动其改革,提高其效率,而不是取代它,如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领域IMF所发挥的作用。G20是要推动IMF改革,而不是取代IMF。但在另外一些领域,没有正式国际组织,G20的作用就是推动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如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推动建立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从这两种思路来看,本文认为,复合机制模式是G20机制转型的更为可行的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G20是否要签组织、建常设秘书处的传统争论。

从现实意义看,本文认为G20如何转型将不仅关系到该机制的生命力和未来发展,还将影响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能否真正地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与此同时,以往的国际机制研究往往对正式国际组织关注较多,如联合国、IMF、世界银行、等,而对G8、G20等非正式国际机制进行了有意无意的忽视。非正式国际机制如何开展机制化建设?是否非正式国际机制的机制化建设就意味着非正式国际机制必须要转变成正式国际组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进一步丰富非正式国际机制的理论研究。

一、复合机制与全球治理机制变革新趋势

国际机制研究的著名学者奥兰·杨(Oran Young)指出,“大部分研究国际机制的学者都把国际机制作为独立或单独的实体,把它们相互孤立开来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国际机制的基本性质,提高对某项国际机制的分析能力无疑具有可取之处,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严重局限性。正如我们承认思考问题之间的联系对于理解集体行动的动力非常重要一样,思考国际机制之间的互动和关联对于我们理解国际机制的有效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约翰·彼得森(John Peterson)也认为,“机制之间的链接(Linkage),而不是机制本身,已变成许多社会科学家分析关注的焦点。”

相对于这些研究倡议而言,复合机制(Regime Complex)概念的出现为分析国际机制“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更易操作的研究议程。美国学者卡尔·罗斯提亚拉(Kal Raustialia)和戴维·维克特(David Victor)较早提出了“复合机制”(Regime Complex)的概念,认为复合机制是指管理某一特定问题领域的相互交错的、无等级的一系列国际机制的总称。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则提出,当我们讨论复合机制时,不妨设想出一个机制排列的连续谱系:谱系的一端是单一机制,意味着只有一套整合的、等级制的、全面的规则体系,谱系的另一端是高度分散的、彼此之间毫无关系的规则体系。而“复合机制”处在这两个端点之间,既不是单一的、等级制的规则体系,也不是分散的、毫无关联的系列机制。在此基础上,维诺德·阿格瓦尔(Vinod Aggarwal)将复合机制分成三种不同类型:平行机制(Parallel Institution)、重叠机制(Overlapping Institution)和嵌套机制(Nesting Institution),平行机制是指各机制之间不存在正式的、直接的交错;重叠机制是指在一个问题领域内具有多个机制且彼此并不排斥;嵌套机制是指各个机制彼此嵌套在一个同心圆内,类似于俄罗斯套娃的结构。

在当前的全球治理机制变革中,非正式与正式国际机制相结合的嵌套型复合机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核安全峰会等非正式国际机制逐渐成为嵌套性机制的内核,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筹建中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中的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国际原子能机构等正式国际组织逐渐成为围绕这些内核机制开展工作的机制。一般来讲,正式国际组织都是功能性的,由本领域的技术专家组成,按照组织章程开展活动,专业性较为明显,而非正式国际机制往往以领导人峰会的形式展开,且强调要发挥峰会的引领作用,政治性较为突出。

二、复合机制模式与G20机制化建设

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指出,非正式国际机制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包括:非正式国际机制的声誉效应要大大低于正式国际组织,因而国家选择非正式机制可以避免正式的或有形的保证;非正式机制可以绕开国内立法机构的批准程序,从而为政府行政部门参与国际合作减少了阻碍;在合作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非正式机制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重新谈判或修正原来谈判达成的协议;最后,非正式机制中成员国能够更迅速地达成协议。正因如此,英国首相卡梅伦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为严峻的时刻,世界主要大国的领导人没有借助于正式国际组织开展国际合作,而是发挥了G20这个非正式平台的作用,主要是因为G20能让他们更快、更灵活、更有效地达成了关于合作的政治共识,摆脱了正式国际组织“刚性约束”的制度架构。

但另一方面,肯尼思·阿伯特(Kenneth Abbott)和邓肯·斯奈德(Duncan Snidal)认为,非正式国际机制的这些优势同时也会给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带有一些负面的影响。非正式国际机制由于没有建立成员国之间有法律约束力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且没有经过国内立法程序的批准,其法律地位得不到国内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因而其违约成本和退出成本都较低,这使成员国可以在遵守或不遵守机制,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遵守机制的决策上,保持较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各国就无法对其他成员国的互惠性合作行为形成稳定的预期,最终降低了该国际机制的可信性(credibility)。

灵活性与可信性是国际机制形式选择的两难,非正式机制比较灵活,但缺乏可信性,而正式机制具有可信性,但缺乏灵活性。因而,在G20框架内,通过“非正式机制+正式国际组织”的复合机制模式,可以通过G20的非正式性有效提高机制灵活性,再通过G20框架内的正式国际组织做出具体决策并采取具体行动,从而保证所做出承诺的可信性。这样的话,G20的机制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G20框架自身的建设,保持非正式性和领导人战略引领的特征;二是G20框架内正式国际组织的建设,将G20领导人所达成的政治共识转化成具体政策承诺并加以落实。具体来看:

1 加强G20框架自身的机制化建设

《中美二十国集团改革研究小组报告》对G20自身框架改革和机制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包括:在机制性质和定位方面,G20应该继续增强它作为一个非正式的、由世界各国领袖引领(leaders-led)的进程的比较优势;在机制成员构成方面,尽管G20成员代表性存在缺陷,但近期仍将维持稳定,G20应邀请联合国、非盟、东盟领导人参会,并在特定议题领域内,将非G20国家以及重要利益攸关方纳入讨论的成员范围内,在G20内可以逐步更新成员构成以保持其合法性;在机制议程设置方面,其核心议程应是全球经济增长、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三项。G20的声誉主要取决于其在这些核心议程上能否取得更多成果,其他议程必须与核心议程相关联,且必须有“日落条款”,有些议程可以交由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会议讨论,领导人峰会应更多讨论他们认为当今世界最紧迫的挑战。在机制成果方面,峰会公报应尽量简洁,集中谈那些需要领导人来强调的重要问题。在机制成果落实方面,G20应建立更好的问责机制,首先应该落实2010年领导人峰会达成的关于IMF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方案。

《卡梅伦全球治理改革报告》也对G20自身的机制化建设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峰会应腾出更多时间让领导人在一起进行非正式的互动和讨论;峰会的召开应该更加机制化,每年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如果全球经济面临重大而紧迫的挑战,G20财长央行行长会议以及G20协调人会议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峰会主席国“三驾马车”(上届主席、本届主席以及下届主席)之间应加强联系,在每年初、每年第一季度、每年年中或每年峰会前以及每年峰会后召开数次会议,以确保峰会议程的延续性;G20应充分利用各国协调人组成的网络,邀请协调人对峰会的成就与不足进行评估,协调人还应该与研究G20的学者召开会议,以获取更多的外部智慧;G20对于召开新的部长级会议应秉持非常谨慎的态度,对于建立新的工作组应设有时间期限,如果使命完成,应解散工作组;G20应对部长级会议工作效率进行定期评估;G20应加强与非成员国的互动,轮值主席国应委派专门的官员负责听取非成员国的意见;G20每次峰会后应一份非常简洁的《峰会公报》,列举本次峰会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之前峰会成果的落实状况,以进一步增加G20的透明度和可问责性。

2 加强G20框架内正式国际组织的机制化建设

G20框架内的正式国际组织应发挥功能性作用,这样可以将G20的精力更多地放在制定大战略上(broad strategy),G20应成为世界经济的指导委员会或者说是董事会,而不是一个负责执行或微观管理的具体机构。G20讨论的问题越是细致,它就越有可能丧失成员国所赋予的权威,同时也越大程度地侵蚀正式国际组织的作用。

在各种正式国际组织中,IMF显然已经成为G20领导人的高级别政治顾问。尤其是在2008至2009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它对全球经济形势的分析已经成为G20领导人采取宏观政策协调行动的基础。在2010年11月G20首尔峰会上提出IMF改革的“一揽子协议”,要求IMF内部的治理结构做出一定的调整。2012年6月G20洛斯卡沃斯峰会讨论对IMF进行增资,补充IMF的资金资源,同时也要求IMF进一步改革,其中关于建立IMF部长理事会的呼声日益高涨。显然,如果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以IMF部长理事会理事的新身份坐在一起讨论全球经济治理,那么IMF以条约为基础(Treaty-based)的正式国际组织所具有的合法性以及选区制所带来的代表性将会给G20注入前所未有的合法性。

根据IMF的章程,IMF部长理事会的构成是一种动态更新的机制。那些快速发展的经济体将会在IMF每隔五年一次的份额调整中获益。当成员国在份额调整中投票权上升时,其在部长理事会中的话语权也会上升。各国选拔进入部长理事会的标准必须是透明和普遍适用的,且部长理事会的变动必须与IMF治理框架的变化保持一致。总体而言,G20框架内IMF体制机制的改革实际上已经成为G20整体机制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案例分析:G20、FSB与金融监管领域机制化建设

G20在维持自身非正式性总体框架的同时,不断推动具体议题领域内正式国际组织的建立、改革和完善。其在金融监管领域的表现就是推动建立了金融稳定理事会,或者说是实现了金融稳定论坛(FSF)从一个非正式国际机制向着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这一正式国际组织的转变。

FSF在1999年4月由G7财长央行行长倡议成立,具有典型的非正式机制特征。论坛没有章程,缺乏组织机构的支撑,达成的协议对成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成员构成也基本是发达国家。2008年11月15日,G20在华盛顿召开“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通过了《G20领导人华盛顿宣言》和《行动计划》,其别指出,“金融稳定论坛存在着代表性缺乏问题,应进行扩员,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2009年3月,金融稳定论坛开始了代表改革,吸收了G20中未加入FSF的新兴经济体成员进入,结束了金融稳定论坛作为“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历史,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FSF非正式性的问题。2009年4月2日,在G20伦敦峰会上,与会领导人达成一致,创建金融稳定理事会,作为金融稳定论坛的继承性机构。峰会后的《G20领导人公报》和《增强金融体系宣言》中用专门的篇幅对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职能和运作机制进行了阐述,赋予金融稳定理事会“会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监督各国财长执行峰会达成的各项行动计划的情况”,并表示将认可和实施金融稳定理事会有关薪酬的最新原则,充分体现了G20领导人利用金融稳定理事会来增强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2009年9月25日,在G20匹兹堡峰会上,G20领导人通过了《金融稳定理事会章程》。至此,金融稳定理事会正式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章程》对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宗旨、职能、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这标志着金融稳定理事会作为一个正式国际组织的雏形已经基本确立。时任美国财长的蒂莫西·盖特纳将FSB称为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三大正式国际经济组织之后的全球经济治理“第四根支柱”。

根据肯尼思·阿伯特、安·玛丽·斯劳特(Anne-Marie Slaughter)、邓肯·斯奈德和罗伯特·基欧汉等学者的界定,正式与非正式国际机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义务性(obligation)、精确性(precision)和授权性(delegation)三个方面。其中,义务性是指成员国在机制中的承诺是否是国际法上的义务,或者说是否具备国际法上的约束力(legally binding);精确性是指成员国在机制中做出的承诺是否足够清晰、明确,是否以不带歧义的语言写进了机制协议的文本;授权性是指成员国在机制中的承诺是否授权给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实施,由第三方机构对承诺内容进行解释和执行,包括提供遵约的信息和对违约进行惩罚等。当成员国在国际机制中做出的承诺义务性由弱变强、精确度由低到高、授权程度由浅入深时,就表明国际机制的属性在由非正式国际机制向正式国际机制转变。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机制化建设刚好经历了这个转变,其义务性、精确性和授权性都有明显提升。

在义务性方面,金融稳定理事会对不遵守国际金融标准的成员国和非成员国进行惩罚、将接受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作为成员国的一项基本义务体现了该机制对成员国的约束力增强。2009年4月的G20伦敦峰会上,领导人要求各成员国和非成员国遵守税收、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并要求FSB针对那些可能不合作的国家设立一个对策工具箱(a toolbox of measures)。2009年9月的G20匹兹堡峰会上,领导人在肯定了打击不合作国家所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还要求FSB向国际社会通报不合作国家违反国际标准的信息,将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换作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措施。并强调,如果有些国家继续不合作的话,FSB将会制定出一份不合作国家成员的“黑名单”,这在金融市场对各国政府披露的信息异常敏感的条件下将会对不合作国家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另一方面,FSB将接受“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作为一项成员国的基本任务。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推出了“金融部门评估规划”,目的是填补当前国际金融监管的空白,提高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同时推动各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如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于2009年首次接受FSAP评估时所言,FSAP是中国金融体系首次接受国际组织进行的独立评估,实际上是从国际视角对我国金融体系和制度框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稳健性“体检”,是我国金融稳定自评估的重要补充。但实际上,在FSF框架下,FSAP是自愿的,美国、印尼、阿根廷等很多国家都从未接受过FSAP,印度、巴西等国接受过FSAP,但没有公开评估结果。而在FSB框架下,要求所有成员国每五年必须接受一次FSAP,并公开评估结果。这也体现出FSB对成员国的约束力和义务性明显增强。

在精确性方面,除了将IMF和世界银行主导的“FSAP”作为成员国的一项基本义务外,FSB自己还对成员国开展两种类型的评估:一种是“主题评估”(thematic review),监督成员国对某项具体国际金融标准的遵守状况;另一种是“国家评估”(country review),监督某个国家对国际金融标准的遵守状况。如果说FSAP是一项制度性的“全面体检”的话,“主题评估”和“国家评估”则是对单个国家单项标准的落实状况进行监督。FSB还会具体的评估结果,根据成员国的遵守状况,打出“完全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完全不合格”四个等级的分数,精确性大大提高。

在授权性方面机制正式性的加强主要体现在独立第三方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不断提升,即FSB秘书处建设和组织架构不断完善。FSF没有专职的秘书长,FSB设立了一个专职的秘书长,三年为一个任期,可以连任一届。FSF只有一个全体大会及其下属的五个工作组,而FSB的组织架构则不断丰富。2009年FSB刚创立时,只有四个组织构成:全体大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秘书处。2011年戛纳峰会后,新增常务委员会、工作组和地区咨询小组。其中,常务委员会又下属四个专门委员会:评估缺陷常务委员会、监管合作常务委员会、标准执行常务委员会、预算和资源常务委员会。戛纳峰会《领导人宣言》强调“要赋予FSB国际法律人格和更大的财政自”。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会后,FSB对其授权进行了更新,主要是在标准设置、监管能力、机构成员关系、机构外部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改进。FSB与其他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等)合作,根据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需要,制定新的国际金融标准;FSB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通过监管执行、同行审查以及点名批评(naming and shaming)的方式推动成员国及非成员国遵守国际金融标准;FSB成员国之间应发挥协同作用,继续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制定国际金融标准;FSB应与企业和公众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通过圆桌会议、听证会、网站等适当方式来加强与社会各行为体的沟通。

总的来看,从FSF到FSB的制度变迁,有力地提升机制的正式化程度,表现在义务性、精确性和授权性三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G20不断地提供政治推动力,来完善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体制机制。

结语